敬老爱亲事迹

2024-09-25

敬老爱亲事迹(共11篇)

敬老爱亲事迹 篇1

主要先进事迹简介

敬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对一个人极大的考验。胡兵同志就是一位值得大家学习的榜样。XX,男,现年XX岁,上有接近七旬的父母,还有一个小他15岁的妹妹,妻子常年在XXX为念高中的儿子陪读。多年来,他以赡养父母为先,并辅助父母培养妹妹直至其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其次才照顾个人的小家庭。

他深知父母给了他可贵的生命,辛勤抚养他长大的艰辛,成长过程凝结着父母的心血,随着时间的流逝,岁月在父母的身上留下了不可抹去的痕迹。父母都已迈入了老年的行列,虽然父母坚持锻炼身体,但还是无法抵挡疾病的“狂轰乱炸”。2013年一个夏天的清晨,在家休班的他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开门是楼下的邻居,原来是他的母亲在公园锻炼身体时突然晕倒,口吐白沫,几乎至不省人事,邻居认出是他的母亲后立即到家里告诉他。听到这个消息,他惶恐的和妻子开车到公园,公园里的人已乱成一片,也有同时在公园里锻炼身体母亲的外甥女和好友都已哭的稀里哗啦,大家都乱了分寸,不知道该怎么办,有的建议原地不动,有的建议打120,看到这个情形后,他深吸一口气,稳定了自己的情绪,不顾大家反对坚持自己的决定,让周围的人帮他将母亲抬到车上,开到最近的卫生院,在医生的极力抢救下,母亲的情况逐渐好转。后来,医生说:幸亏病人被及时送到了医院,否则病情可能无法控制,后果不堪设想。在母亲生病期间,他们夫妻二人从未离开过母亲身边,用双手替母亲温暖冰冷的双手双脚,用年轻的爱诠释着子女对父母的爱。后来问起来,他说:当时看

到那样的情形他也怕极了,可是作为家里的长子他必须做出决定,想着到最近的医院控制母亲的情况,力争更多的挽救时间。他不仅对于自己父母照顾的尽心尽力,对待岳父岳母也是一样,从不与妻子分你我,只要岳父岳母有任何需要,他总是第一个响应,心甘情愿的为老人做任何事情。

除了对父母,对妹妹他也是照顾的无微不至。现如今,妹妹也有了自己的家庭,每当提到他,妹妹无不感慨:如果没有哥哥的帮助,就没有她今天幸福的生活;哥哥是她成长过程中的好榜样,无论她在生活、工作或者家庭中遇到任何困难,只要和哥哥谈过心之后,好像一切都迎刃而解被化解成了小问题;哥哥平时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她,哥哥的积极乐观、善解人意、乐心助人、孝顺父母都成为她学习的好典型。

在他个人的家庭生活中,他和妻子二人总是相濡以沫,生活也是其乐融融,结婚二十年几乎没有红过脸,他懂得尊重女同志,有事情总是与妻子两人商量后再行事,从不大男子主义。正是这样和睦的家庭,培养出了一个优秀的孩子,他的儿子于2012年以优秀的成绩考入了XXXX市市一中。为了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他放弃了自己的生活,让妻子到XXX为孩子陪读,利用休班时间去XXX得到短暂的家庭团聚。即便如此,他从未有过一丝的埋怨,他认为,人活着就应该为他人着想而不是为自己活着。邻居们每当聊起他的时候无不流露出钦佩的眼神,无不佩服他的无私奉献和慷慨大义。

他孝敬父母,与妻子相濡以沫,与兄妹相互扶持,用真诚的心去关怀身边的人,他用实际行动感动了许多人,他是周围亲朋好友学习的典范和榜样。

敬老爱亲事迹 篇2

据悉,参加大会的有,中国新农村月刊杂志社社长杨坤;中国新农村月刊杂志社常务副社长刘汉华;原吉林省副省长刘希林;中央党校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道德研究宣讲中心赵锦峰主任;“陈云基金会”李飚副秘书长;“中总投”孙立山先生;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频道《对话中国品牌》栏目组市场运营马富强总监;CCTV《影响力人物》栏目组刘嘉有制片主任;“一带一路”百家媒体走基层组委会杨芳秘书长;总参财务部刘国安大校;国家秸秆协会市场开发部部长助理吴英慧女士;长春市绿园区德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贾琳总经理;长春市太极拳协会丛德顺会长;长春市绿园区民主促进会刘刚主持等国家及长春市各界领导及媒体朋友。

会议期间,央视发现之旅频道栏目执行总监马富强宣布成立吉林工作站成立,中国新农村月刊杂志社社长杨坤宣布成立吉林省发展部。

中国书画大师盖洪才;书法家王文甫书画家王德富登台献艺。

最后,中国新农村月刊杂志社社长杨坤、常务副社长刘汉华登台为吉林省发展部颁发铜牌。CCTV《影响力人物》栏目组制片主任刘嘉有,CCTV《对话中国品牌》栏目组市场运营总监马富强,“一带一路”百家媒体走基层组委会秘书长杨芳也参加了授牌仪式。

据统计,参加本次大会的群众及演职人员近500多人!全国近百家权威、主流媒体进行全面报道!

敬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优秀」 篇3

张xx,现年57岁,丈夫张世珍为帮助其照顾家庭,于1986年从北京建伟安装公司回到禄劝,在县黄磷厂工作,3月因病去世。从此,一家人的担子压在了她的肩上,她以坚强的毅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把爱全给了亲人,把汗水和劳累留给了自己。

无数次面对父亲满床的屎和尿,看到哥哥行走时的跌跌撞撞,猛听到儿子不知所踪而满山遍野的寻找,以及担心孙子往返于上学的路上。好几次,她都在院子里徘徊,在床上辗转反侧,害怕家人会有什么闪失,想到今后的日子,有些时候她失望了,她感到很累,她怀疑她也许根本撑不住这个家。她的泪水在黑夜中流淌,但良心、责任在推着她,对老人的孝,对亲人的爱又使她一次次的坚定信心,挺直腰杆,黎明来临之时,又满面微笑的迎接着新的一天。

张xx没有闲的时候,总是急匆匆的,她除了照顾好家庭,还要忙差地里的活计,毕竟一家人都还指望着她。但她对村里的大事小物很热心,谁家有红白事都要挪出时间去帮忙,她敬村里的老人、长辈,爱周围的兄弟子侄,尽管日子过得不算宽裕,繁重和家庭重担有时让她几乎喘不过气来,但她始终微笑开朗,没有怒气,没的怨言,脸上写满天了满足,她不但是村乡四邻眼中的“孝星”,也是团结乡邻,睦邻和谐的典范,她用无言的爱和满心的孝来充实使自己的生活,去诠释人生的价值。

敬老爱亲小模范事迹材料庄宇 篇4

我叫庄宇,是莒县第六实验小学三年级五班的一名学生。在学校,我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学的好伙伴。自小秉承了父母的优良传统,聪明可爱,乖巧伶俐。在学习上,与几位学习较好的同学你追我赶,勇争第一,也让老师省了很多心。有时候也会帮忙碌的老师收发作业,成为老师的小帮手。课下,有同学遇到不明白或者不会的题时,我总能耐心的帮他(她),直到他(她)明白已经全会。我从来没有顾虑教会了同学,怕同学会超越我,因为我觉得在教他(她)的同时,我也在学习。就在上学期期末考试我还以全年级第一的好成绩回报了老师,以及爱我的爸爸妈妈。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课外活动,如运动会.双语诵读等,由于我从小在北京长大,普通话讲的比较好,所以我还是我们班的推普小标兵呢!我很喜欢在各种场合展现不同的自己,让自己更自信。在不断的经验累积中,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会是最棒的!

在家中,我是我是爸爸妈妈心中的乖孩子,听话懂事,从来不让爸爸妈妈生气,我明白我的家庭不是很富裕,也从不跟家里要零钱买零食。就在2011年的秋天,爸爸生病了,那年冬天妈妈陪着爸爸在北京的医院做治疗,奶奶在家照顾着妹妹和我。就在那时我感觉自己长大了,放学回家做完作业,就帮奶奶照顾妹妹,帮奶奶择菜。吃完饭,帮着收拾桌子,打扫卫生。那年冬天我没有因为缺少爸爸妈妈的督促,而荒废了我的学习,成绩也还是遥遥领先。经过一年多的磨练,现在的我已经能做很多的家务,由于爸爸生病留下的后遗症,右手不能拿东西,所以当爸爸在做家务时,我要帮助爸爸完成。由于爸爸失去劳动能力,不能参加工作,一家的生活重担就全压在了妈妈一个人的肩上。看着日益憔悴的妈妈,我的心揪的紧紧的,我想快点长大,接过妈妈肩上的担子,让妈妈好好休息。

敬老爱亲倡议书 篇5

中国的传统教育文化,重点是孝行的教育。“百善孝为先”,一个“教”字就是孝之文化。她涵浸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尊敬长辈,孝亲父母,一直是中华民族薪火相继的传统美德。孝与和谐相伴,与爱心同行。孝是敬,孝是顺。只有敬和顺方可和谐。是我们每个家庭和睦团结的纽带,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润滑剂和助推器。在大力弘扬优良传统文化,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今天,尤其在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当下,我们上泥湾村两委会开展“学习传统文化、力行孝老爱亲”系列活动,旨在弘扬传统孝德,引导人们知孝,懂孝,行孝,共建和谐泥湾。因此,向全村父老乡亲、男女老少诚肯发出如下倡议:

传承优良传统,争扬孝德之风。中国的孝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古以来我们就把孝道视为美德之首、立身之本、齐家之宝、治国之道。在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我们的孝德却在不知不觉中被淡化甚至遗忘。乌鸦尚有反哺之义,羔羊亦知跪乳之恩。面对孝文化教育的缺失,面对孝文化的断层危机,我们呼吁用中华民族传统的孝文化滋润我们的心灵,完善我们的人格。让我们传承孝德传统,争扬孝德之风,让孝行天下,德泽万代。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孝亲起于自身,敬老见于小事,事亲行孝,是我们做人的根本,即便如此,实难报达父母大恩之万一。“子欲养而亲不待”。为人子女的我们,已经习惯了享受父母无私的.爱,却常常因农活忙碌、生活奔波而忽略了对老人的关怀和回报。有多少人在醒悟要对父母尽孝时,却只能空留永远的遗憾和愧疚。尽孝须趁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怀一份感恩的心。孝亲不一定非要有伟大作为和豪情壮志,需要的是长久坚持和无悔付出。从给老人洗脚做起吧,从清晨问好临睡晚安做起吧!如果把一个家庭比作一棵大树,那父母就是树根,儿女就是树干,孙子女就是枝叶果实。孝亲就是用甘露之水浇灌树根,只有树根不缺水,根系发达,枝干果实才能旺盛。可是今天的`一些人给自己的孩子几乎倾注了全部的爱,把生我养我的年迈父母置于脑后,有的指桑骂槐,有的甚至于直接打骂父母。好的据为自己,赖的推给父母。这纯粹是本末倒置的把甘露水浇向枝叶而不浇树根,试问这样的培植大树的方法对吗?试问这样的家庭能培养出人才吗?试问这样的家庭吉祥吗?孰不知,自己行孝,就是对自己子女最好的关爱;自己孝行就是对自己子女最好的教育。孝行行孝是最真实、最究竟、最大的投资;孝行行孝是最好的、最究竟、最真实的富有和最好的传承。孝敬父母,让我们从根上做起,从自身做起,从娃娃抓起,在生活细节中体现。一杯茶、一碗饭,点点滴滴见真情;一件衣、一床被,丝丝缕缕连爱心;一个电话、一封家信,字字句句显孝心。

在孝敬父母的同时,也要关爱我们身边的所有老人。特别是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留守老人以及残疾人。多为他们做好事、办实事,帮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我们要以儿女之心孝敬全村的每一位老年人,以父母之爱呵护全村的每一位孩子,以兄弟姐妹之情对待全村每一位同龄人。要知道,兄弟和睦姊妹帮扶是孝的延续和升华。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关心,提供方便,切实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举手之劳让人心中总是春天。授人香草,手留余香。相信我们多一份关爱,多一份付出,世界便会多一份温暖,多一份美好。古人云:孝子能感召天地;孝子能交好运。也就是说:孝亲会使自己身心愉悦,因此,孝子本身一定能感召到吉祥如意、身心快乐!

全村动员参与,夯实孝德之基。孝道文化是调节人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构建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倡导孝道文化需要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要全村动员,积极参与,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努力营造敬老爱老的浓郁氛围;要创新载体丰富内涵,切实推进孝道文化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单位,走进村庄的每一个角落;要优化敬老服务内容和环境:努力做到老有所养有保障,老有所助有阵地,老有所乐有载体,老有所为有途经。真正将孝道文化落到实处,收到实效,为构建和谐泥湾作出应有的贡献。

婆婆,您含辛茹苦把儿子养大,让媳妇进门来报答。这句话满口含香;岳母,您把女儿无怨无悔抓养大而进了我的家,女婿我知道怎样来报答!这是彩虹般美的感恩之情。

孝老爱亲事迹 篇6

“妈,坐起来洗脸,来,毛巾热着呢!”“妈,我来喂你。”在泰兴市古溪镇刁网村龚垛五组的xxxx家中,她正为婆婆洗脸,喂她吃早饭。xxxx今年63岁,为人憨厚老实,和婆婆相依生活,住四间小平房。婆婆叫翁巧云,已经86岁了。xxxx十几年如一日孝敬婆婆,婆媳相依为命已成为当地人们传颂的佳话。

这个家庭原来就是很艰难的,xxxx的公公婆婆20岁时结婚,共生育了8个孩子,但由于那个年头缺吃少穿,生病又无钱治疗,中途夭折了五个子女。xxxx嫁过来时,公公就已经卧床不起,他患的是支气管炎、肺气肿,什么活儿也不能干,不久就离开人世。而婆婆全身骨节变形肿胀,风雨天更是痛得钻心,十一年前又缺血性中风,生活不能自理了,余生的时间只是躺在床上。

xxxx和丈夫xxxx只生育一个女儿叫xxxx,由于那时家境不好,女儿只读到初中就外出打工了,后来女儿与安徽的小伙恋爱结婚成家。14年前,丈夫xxxx又因患癌去世,因此,家中就剩下了残疾老人翁巧云和孤寡的xxxx。

丈夫当年也没有什么工作,全家只是靠种几亩地过活,患癌后,光医疗费就向左邻右舍借了七、八万元,待xxxx咽下气待葬时,xxxx走东家跑西家请求施舍,才凑了几千元把丈夫安葬了。就是这个家,让没有任何收入的婆媳终身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婆婆虽然躺在床上,但看到儿媳出出进进的忙碌着,常常唉声叹气道:“加明呀,这个日子怎么过呀!”xxxx却安慰道:“妈,有我喝的粥,你就别愁没得咽,你放心,吉华不在了,我会把你服侍好的!” 逢年过节,xxxx都要到差债务的亲朋和左邻右舍去招呼一下请求谅解,而好心的亲朋和左邻右舍也劝道:“加明呀,那个钱就算了,我们现在不缺那个钱了,你就好好的过吧,别惦记着这些。”可xxxx却说:“只要我有一口气在,就算要饭,也要还清所有债务。”

11年前,婆婆中风后,四肢完全没有意识,只能躺着,一日三餐都要加明喂,洗脸、擦身也都是xxxx服侍。老人家从小爱干净,大小便从不拉身上,因此,常常一天要喊xxxx十几趟。xxxx是声声应,声声答,一喊就到,帮助婆婆解手,端尿端屎。有时候,xxxx到地里去劳动,就得叫上邻居帮助照看婆婆,实在不方便时自己常常从地里跑回来再跑过去„„ 由于家庭没有任何收入,古溪镇政府早年给xxxx办理了低保,婆媳俩就靠这几百元维持平时的开支。每月,xxxx会去集镇一趟,买一点鱼或肉回来为婆婆改善生活。本来就买得不多,往往煮好了碗都不能装满,但xxxx还是要分几顿给婆婆吃,而自己往往在肉里加一些萝卜或加一些芋头。xxxx一边喂着婆婆吃肉,自己也当着婆婆送一块自己嘴里,每当婆婆问:“孩子你也吃呀!”xxxx就装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对婆婆说:“妈,我也吃的呀!”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 篇7

(二)大家好!我是来自政工科的陈欣,今天由我为大家讲述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位同志,父母眼里,他是一个孝顺懂事的好孩子;妻子眼里,他是一个相敬相亲的好丈夫;孩子眼中,他是一个正直善良的好父亲;他就是我局退休老干部刘永柯,刘老今年66岁了,为了照顾身患重病的父亲,家庭、医院他两点一线,一跑就是一年多。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是他做到了久病床前有孝子。在他心里,赡养双亲,让他们安度幸福晚年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他三岁时,正赶上建国初期一穷二白的岁月,因为生活贫困,家里揭不开锅,被逼无奈的母亲含着泪,卖掉了家里仅有一只可以换钱的母鸡,带着他去投奔当兵的父亲,先是步行,再乘汽车、又换火车、再坐轮船,那时的交通并不发达,为了往前赶,有时候在一个车站一等就是一天,困了,他不敢睡,怕睁开眼睛后再也看不到母亲;饿了,他不敢叫,只是默默地啃着包袱里的干粮,从河南商丘到上海不到一千公里路,他们娘俩整整用了半个月。十五天里,他不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只是紧紧地拽着母亲的衣襟。一路上,他看到最多的是母亲瘦弱的身影和泪水朦胧的眼角。旅程再苦总会有终点,父母在才有家的温暖,一家人在上海的团聚,让幼小的他在心里早早的烙上了家的印记。

作为家里的长子,从小目睹了父母的艰辛与不易,他立志要为这个家庭分担,所以参军、提干、转业、工作,每一步都走的踏踏实实。为了帮父母减轻生活的压力,他把提干后每个月30元的工资留下5元,剩下的寄回家供弟弟妹妹们读书,转业回到洪湖工作后,他也这样坚持着,直到年幼的弟弟读完学业。

岁月催人老,父母双亲到了古稀之年,他自己也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为了更好照顾两老的生活起居,让他们度过幸福的晚年,他把家里进行了装修,设立了专门卫生间,铺了木质地板,购买了空调、冰箱、彩电、洗衣机,添置了新橱柜,把两老接了过来。为了不让两老为生活操心,买菜、做饭、收洗,他一人全部承担了下来。每天早上,他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想着法为两老改善饮食,他从清淡、营养的角度出发,不停的变换着食谱。今天早上如果是稀饭、包子,那明天肯定会换新的花样,一日三餐端到床前,两年多的时间,从没间断过。为了排除老人心中的寂寞,他有事没事就坐在那里,说话、唠嗑,逗两老开心,虽说也是60多岁的人了,但在父母面前,笑起来却像个孩子。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病康之别。自父亲患上老年帕金森综合症开始,老刘的心情就变得有些沉重,他的担心是有道理的,眼看着父亲的手脚渐渐的不听使唤,身子也一天比一天僵硬。一个月、两个月,父亲的病情日趋严重,最终大小便失禁,卧床不起。刘老安慰着伤心的母亲,天天服侍在父亲身旁边,为老人家喂药、喂饭、换衣服、擦身子,精心呵护。但是孝心并没有换回父亲的健康,老

人家还是因肺癌感染被紧急送进洪湖市人民医院重病监护室进行抢救。让刘老没有想到的是,老父亲这一进去就是一年多,其中多次接到病危通知,为了挽救父亲的生命,刘老做了最坏的打算,却朝着最好的方向努力,请来武汉协和医院的专家为老人会诊,买来白蛋白为父亲提高免疫力,只要是有助于老人健康的事情他都愿意去做。老人家因为不能吞咽,他把三餐做好的饭菜放进料理机打成浆,按时送到医院,这一送就是一年多。除了时刻关心老父亲的病情,他还要照顾在家的老母亲,不仅是生活上的关心,还要进行心理上的安慰,为了让老母亲宽心,他请来和母亲一起工作过的老同事,聊天解闷。看着母亲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怕出意外,他专门请了保姆来照顾母亲。没承想,85岁高龄的母亲最后也因肺癌问题被送到了重症监护室。从此,刘老的脸上的笑容少了,疲倦多了。医院、家庭,两点一线,做菜、送饭,风雨无阻,他像上班一样遵守时间。每当深夜的电话铃声响起,刘老的心里就是一颤,他知道,两老的病情又恶化了,急匆匆赶到医院,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一呆就是几个小时。就这样,刘老为了父亲母亲,还在日夜忙碌着。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篇8

夫妻相敬,姑嫂互助。朱贵珍出生于1965年1月,门前地以村村民,丈夫游明康原是四川洞南县人,1992年来到门前地做了上门女婿。从此朱贵珍夫妇与她的父母哥哥嫂嫂侄儿侄女组成了一个新的八口之家家。朱贵珍和丈夫一边种地一边打工,还生育了两个儿子,日子过的舒心幸福。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她的哥哥不幸车祸身亡,为了不让嫂嫂和不懂事的侄儿侄女伤心,她对嫂嫂和侄儿侄女关怀备至,悉心照料。因父母年事已高,她和丈夫担起了家庭的重担,什么活她都抢着干,有好吃好穿的总先留着给她们。嫂嫂在外工作的时候,这一去就是好几年,她帮忙照看哥哥的一双儿女,还要赡养两位多病的老人,还需抚养四个年幼的孩子,她任劳任怨,不仅把孩子照顾的.衣食无忧,更教会他们要真诚待人、心怀善意。四个孩子不仅学习上进,品德也很好。村里的人一传十,十传百,人人都称赞她无私有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敬爱公婆,孝敬父母,相助丈夫。作为人妻、人母和人媳的我、她尽心尽力地做好一切,照顾好孩子和父母,关心体贴丈夫,并不因辛苦而有丝毫的怠慢。公公婆婆的生日,她放在心上,朱贵珍总会和丈夫回到四川烧上一手父母喜欢的可口饭菜;逢年过节,她总是省吃俭用,自己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也不忘给二老买些礼物。二老年纪大了,她们每年回家一两次,为了让丈夫安心工作,公婆多享点福,她就承担起家务和照顾孩子的义务。每天她都忙的像上紧了弦的发条,无论多累她都咬牙坚持着。她和丈夫深知父母丧子的悲痛,为此夫妻二人更加关爱父母,将心比心,对父母衣食住行多操心,经常说宽心的话安慰父母。父母渐渐从失去儿子的悲痛中慢慢走出来,她说她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只要为了这个家庭,为父母和孩子能快乐幸福,她付出什么都在在所不惜,心甘情愿。

二十余年来,大家庭和睦相处,互敬互爱至今,在门前地村传为美谈。和气生财,全家成员辛勤工作,家庭生活蒸蒸日上,曾受到了镇妇联五好文明家庭的表彰。辛勤工作,勤俭持家。种地务农无法照顾8口大家庭,她和丈夫决定外出打工。他不怕脏累,干起了男人的活,和丈夫一起当粉刷工。经常工作到很晚,也不能按时吃饭,经常饥一顿饱一顿。一年四季从来没有穿过几回新衣服和漂亮衣裳,灰头土面,皮肤也变得非常粗糙,每当想放弃的时候,她想想四个孩子和四个年迈的老人,她还是咬牙坚持下来了。父亲常年患病,她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可是她对父亲的关爱有增无减,无论是日常起居还是看病吃药她都十分上心。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朱贵珍从无怨言。她父亲因病去世,朱贵珍伤心之余更加努力的工作,自己整整瘦了一圈,最终还清了父亲看病欠下的外债。她省吃俭用,但是却很舍得花钱在孩子和父母公婆身上。日子因她的勤劳付出变得更加和和美美,红红火火。

言传身教,以德育人。如今大儿子已经23岁,现在四川省重庆航天大学电脑系就读,小儿子在散旦读中学。朱贵珍母亲八十五岁了,由于母亲年事已高,生活时有不便,深怕母亲受到委屈,朱贵珍亲力亲为,伺候母亲起居,一天两餐,从无怨言。她还经常教育孩子要孝顺,要常怀感恩之心。她说孝顺,不仅仅是养老送终,更多体现在对老人

日常生活的关爱。她言传身教,父亲辞世后,朱贵珍怕老人孤独苦闷,常陪伴她聊天,经常带孩子来看她,让孩子讲>故事给她听,让她感受天伦之乐。看到老人的笑脸,她如同吃了蜜一样的甜。几个孩子在她的影响下,也十分孝顺长辈。

孝老爱亲少年事迹材料 篇9

XXX是XXX小学二年级的一名学生。XXX同学入学以来一直非常要求上进,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并取得了佳绩,成绩和能力突出,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

在家里,她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一个独立自强的好孩子;在学校,她是位勤奋学习,心系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好少年;在社会中,她是诚实守信,遵守公德,热心公益活动的好少年。她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

XXX在家里是妈妈的懂事乖巧的女儿。由于家庭生活贫困,家中孩子又多,她从小就养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每天还协助大人做很多工作,帮妈妈一起打扫卫生,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她自己的衣服、自己的房间、床铺等都自己洗自己整理。她很体谅父母,关心父母。赶上农忙时节,父母常常早出晚归。她就像小大人,提醒父母照顾好身体。帮妈妈买菜、做饭,洗衣也是常有的事。虽然做不太好,但她常说,谁也不是天生就会啊,慢慢学就会了。看到父母疲劳时主动为父母打好洗脚水,帮他们洗脚。

XXX的爷爷已经70多岁了,和她们一家一起生活。爷爷因为脑血栓后遗症,行动不便,XXX经常为爷爷揉腿、捶背,很关心爷爷。

在学校,她勤奋学习,努力学好每一门功课。在知识的海洋里, 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她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与同学 们在互学互比中取长补短、一起进取;与同学们在交流探求中学习借鉴、共同提高。XXX不但成绩优秀,还是个劳动小模范呢!课下她总是第一个拿起黑板擦擦黑板;放学她经常帮助值日生做值日;最苦最累的或她总是冲在最前面。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 篇10

用爱心温暖亲人 以行动诠释孝道

——撒营盘镇撒冲村委会第九村民小组

张德芝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道德之本,是家庭美满和睦、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石。《论语〃学而》中就有“事父母,能竭其力”的说法,也有“父母在,不远行”的警句,唐代诗人孟郊更是留下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千古名句。数千年生活在彝乡苗岭间纯朴善良的人们,对孝的含义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撒营盘镇撒冲村委会九组的张德芝,一个平凡朴实的农村妇女,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的侍奉年逾90岁的父亲和双目失明的哥哥,还要照顾年幼的孙子,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用爱心温暖亲人,以言行诠释着新时代尊老爱亲的含义,谱写了一曲曲敬老爱亲的赞歌。

张德芝,现年57岁,丈夫张世珍为帮助其照顾家庭,于1986年从北京建伟安装公司回到禄劝,在县黄磷厂工作,2008年3月因病去世。从此,一家人的担子压在了她的肩上,辗转反侧,害怕家人会有什么闪失,想到今后的日子,有些时候她失望了,她感到很累,她怀疑她也许根本撑不住这个家。她的泪水在黑夜中流淌,但良心、责任在推着她,对老人的孝,对亲人的爱又使她一次次的坚定信心,挺直腰杆,黎明来临之时,又满面微笑的迎接着新的一天。

张德芝没有闲的时候,总是急匆匆的,她除了照顾好家庭,还要忙差地里的活计,毕竟一家人都还指望着她。但她对村里的大事小物很热心,谁家有红白事都要挪出时间去帮忙,她敬村里的老人、长辈,爱周围的兄弟子侄,尽管日子过得不算宽裕,繁重和家庭重担有时让她几乎喘不过气来,但她始终微笑开朗,没有怒气,没的怨言,脸上写满天了满足,她不但是村乡四邻眼中的“孝星”,也是团结乡邻,睦邻和谐的典范,她用无言的爱和满心的孝来充实使自己的生活,去诠释人生的价值。

孝老爱亲家庭事迹材料 篇11

董昌友,男,1949年出生,中共党员,鄂城区泽林镇余山下村村民。其父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把毫无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接到家中当自己的母亲一样照顾,父亲去世后董昌友夫妇接过爱心和孝心的接力棒。为了方便照顾老人,他们将自己的母亲送到三弟家赡养。

家里条件拮据,他们宁愿自己饿着肚子干活也要让老人吃上米饭;家里无钱买药治疗老人肾炎,董昌友在医生的指导下亲自到白雉山采摘草药,一采就是,老人在董家人的悉心照料下,肾炎奇迹般的痊愈了。老人怕拖累董昌友一家曾几次想绝食自杀,董昌友夫妻那几天轮流日夜守在她身边,耐心开导老人。为了让老人解开心结,董昌友夫妇专门用人力车拖着老人到城里、西山公园等处游玩。他们把老人当成自己的亲奶奶,50多年来,接力悉心照料老人至103岁。

董家两代人孝行善举感动众生,董昌友被评为鄂州市第二届“孝老爱亲模范”。

上一篇:企业文化重要性下一篇:学校升旗降旗仪式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