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球教学反思(共16篇)
运球教学反思 篇1
篮球运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健康第一、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为主要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合作、共同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我校五年级学生对体育运动有良好的参与意识,尤其喜爱上球类项目的课,但有部分女生对球类特别是对抗性较强的篮球运动却羞于出手或是心存顾虑,虽然五年级学生对运球有一定的学习和练习,但运动技能一般,同学之间团结合作,集体荣誉感较强。
篮球运球是《新课标》要求学会的基本动作之一,它是学习较复杂篮球动作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灵敏、速度、协调等素质的基本方法。在课的练习安排上,必须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即面向全体,又注重个性发展,注意运动安全,并采用“小组互助”学习的组织形式来保证课的目标的实现,通过本次课的教学学生能初步了解篮球的起源与发展等知识。学生能初步掌握篮球运球的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发展学生灵敏、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同时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品质,使学生体验成功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团队协作精神。
本次课教学的重点是手腕控球,难点是全身协调发力控制球的方向。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基本部分提供必要的心理与生理准备,因此,我设计了课堂常规、篮球常识、慢跑热身和篮球操、游戏;“开火车”是基础教学,作为教材体系中“篮球”的重要内容之一,其重点是“手腕控球”。通过教师示范、讲解。让学生掌握方法,提高灵敏、协调等素质。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四组,每组人数相等,在指定的区域练习,练习时由体育小组长指挥,通过配乐来提高学生运球的积极性,掌握节奏,体验手感,通过降低难度来吸引学生参与,消除部分女生对篮球的恐惧感。小组长可以对本组较差的学生进行辅导,教师只对小组评价,不评价个人。“小组互助”学习,教师辅导的形式,是本课学习的主要组织形式。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探究式学习,组内学生互助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游戏“快速运球 ”、专向篮球操的设计紧扣课的目标,既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项练习内容,又达到热身和导入课的目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运球教学反思 篇2
1 教学前的反思
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关注的是教学后的反思, 忽视了教学前的反思。实际上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课堂设计思路进行反思, 不仅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再次查漏补缺、吸收和内化的过程, 更是教师关注学生, 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这一理念的过程。
1.1 起点是否合适
起点是新知识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生长点。只有起点合适, 才有利于促进知识迁移, 学生才有兴趣学。起点过低学生不愿意学、厌学;起点过高, 学生难掌握、怕学。如初一学生的篮球运球教学中, 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大多的学生都怕拍球, 如果一味的让学生从头开始, 学生会产生厌倦、不想学的念头, 所以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必须变化运球的方法, 可以从变向运球开始学习, 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1.2 重点是否突出
重点是一节课内的枢纽, 在时间分配上必须保证重点练习时间, 同时辅以重点内容的练习方法, 引导和启发对重点内容的理解。让每个学生做到心有重点, 练有重点, 这样才能使一堂课有个灵魂, 在学生练习过程中要突出“变向”二字, 如变向跑、变向运球追逐等。也可以启发学生从变向的字面上进行探究, 自主的学习, 让学生在学、练中明白其中的道理, 从而做到有顺序, 有目的的变向运球。
2 讲练是否透彻
动作技术在理论理解的基础上, 还要通过一些身体的强化练习才能得以掌握。每个学生都喜欢篮球运动, 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把练习的手段方法当做一条主线, 通过精确的讲解、示范, 来引导学生探究、引导学生竞赛, 同时在巡回指导中纠正学生一些错误的练习方法, 以便学生能正确的学, 愉快的学。
3 教学中反思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 即及时、主动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中反思, 这种反思使课堂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关注所使用的方法、手段以及目标达成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 及时调整组织教学方法, 做到教学灵活, 巧妙调控, 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
3.1 学生在课中的参与
学生是课堂中的主体, 是以一定的参与度做保证的, 学生没有参与或少参与, 就算不上“主体”了。学生的参与状态, 既要看参与的广度, 又要看深度。就广度而言, 学生是否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是否参与了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就深度而言, 学生是主动的、积极的, 还是被动的、应付的。
3.2 学生在课中的交流
交流是培养学生友好往来, 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 也是学生为主体的具体体现。教学中我用“随机式”的分组方法进行交流。这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挥, 但由于素质的差异不能进行很好交流, 可以用“朋友式”的组合方式进行合作学习, 这有利于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交流的气氛相当浓厚, 学生的个性更能无拘无束发挥。因为他们是朋友, 多少也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也减少了个体差异, 因为他们为了这个合作进行互助, 使自己的这个合作小组能全面发展和提高。
3.3 学生的目标达成
在课堂中, 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有无切实掌握动作技术, 并将所学在技术纳入自己原有的技术中融会贯通。同时还要关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的投入, 是否熟悉地掌握和运用, 在致力于面向全体的同时, 是否能让素质好的“吃的饱”, 让慢生“吃得了”。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 各得其所。
4 教学后反思
课堂教学都是在教学后的评价反思、反馈纠正中得以升华, 反思取“好坏”, 得“扬弃”, 求“纠正”, 促“提高”, 是找出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捷径, 是实践经验的系统化、理论化过程。
4.1 成功的经验
它可以是教学奇思妙想, 灵机一动;也可以是教学方法的精心安排, 巧妙之举;更可以是师生交流的精彩的对话……这些成功的教学经验值得以后的借鉴。
4.2 失败的教训
再好的教学方法在实践过程中也有节外生枝的, 可怕的是没有进行系统地回顾、梳理, 没有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 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上一层楼就很困难, 只有吸取教训, 总结、反思失败的原因, 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再接再厉。
4.3 教学的应变
课堂教学中, 随着基本部分的开展, 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 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种“做法”要比自己平时想的高明很多。这此“智慧的火花”, 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 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去散, 令人后悔莫及。
4.4 教案的修正
课上完后, 静心沉思:除了上述提到过的问题以外, 组织教学方法还有何新招, 教法有哪些创新, 易发生的误区有没有突破, 引导是否得当, 练习是否到位, 体现了哪些教学规律, 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 并进行必要的整合和取舍, 考虑一下在教其它内容时应如何处理, 并记录下来, 可成为今后教学的丰富素材。
运球教学反思 篇3
关键词:体育教学;足球运球;分层练习;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77-1
一、教学片段、现象观察、现象反思
【课堂教学片段一】 《体育与健康》七年级足球单元计划安排范例第五课时“学习运球”。笔者按照惯例进行授课。在授课的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注重“分层练习方式”在课堂中的运用。在整节课中,笔者引导学生进行了两次“分层练习”。教师将分层练习预设的问题:“运球的重点、难点是什么?”、“怎样才能攻克难点,把球“粘”在手上?”交给学生。然后分为4个小组,展开“分层练习”运球。教师在场内来回巡视、指导。
【现象观察】 本人教授同一年级五个班的体育课,这种分成四组“分层练习”运球的方式被广泛运用在五个班的教学中。但在五个班呈现出了不同的“情况”。
有的是戏闹,有的是在闲谈,班级内各小组运球不积极,问其原因,原来小组内只有几个足球运得比较好学生在动,运球基础差的则被冷落一边,成为“观众”。在闲聊,一开始,学生还能按照要求去“分层练习”运球,时间一长有的坐在足球上,有的在投篮,有的你追我,我追你,课堂纪律开始变乱的现象。要他们“分层练习”运球很难进行。
【现象反思】 出现以上情况,有的在于教师没有认真进行小组组合,没有进行小组内部分工,没有形成完善的机制。在“分层练习”运球中,变成了运球技术优秀生之间的表演,而运球技术差的学生则被冷落了。只关注运球技术好的学生,忽视基础差的学生,伤害了学生自信心、自尊心。
【课堂教学片段二】 《体育与健康》七年级足球单元计划安排范例第五课时学习“脚内侧运球”。笔者已在课前将小组进行了分工。同时,在课前已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要求写在小黑板上,挂在足球场,于是,课堂教学便正式开始了。按照小黑板上的要求:第1~2小组,先让足球技术好的运球,大家跟着练。第3~4小组,先让足球技术一般的运球,大家跟着练。第5~6小组,先让足球技术差的运球,大家跟着练。
【现象观察】 这节课,单看表面上上得比较好、有兴趣,好中差学生都肯练,课堂气氛达到了一个空前热烈的程度。但静下来,观察、分析,存在的问题还真不少。
问题一:个别学生在小组练习时出现懒惰现象;问题二:个别学生,尤其是差生,运球中有点不好意思,缺乏信心;问题三:总体女生对足球兴趣比男生低很多;问题四:经过数月的课堂“分层练习”,有些学生一开始兴奋、积极、主动,慢慢发展为兴趣不浓。
【现象反思】 为什么会出现上诉问题,原因是什么?我与同事进行了进一步的反思:
问题一的出现,说明教师在分组和小组建设上存在着误区。经过反复思考,笔者发现小组建设有两个地方需要改进。第一,教师分组时过多地考虑了学习成绩好、中、差的搭配,而没有对学生个人兴趣是否相投、性格特点是否相近等进行考虑。第二,小组的分组是教师一手导演的,教师替学生作了主,这实际上剥夺了学生主体的角色,教师存在着大包大揽的“嫌疑”,应该让性格相近学生分在一起。
问题二的出现,说明技术差的学生可能心理有压力,技术不如人,运球运不好同学会取笑的,相信自己不够。
问题三,可能是天生的原因和后天体质的差异,女生没有象男生那样的活泼、好动。
问题四的出现,原因在于小组“分层练习”的方式过于单一,无非是今天大家围在一起讨论,然后好的、中、差的练习一下。明天围在一起又讨论,练习、练习,时间长了,自然腻味,总是没完没了的“练习”。
【课堂教学片段三】 《体育与健康》七年级跳绳单元计划安排范例第三课时“综合练习和组合跳”。教师设置了两个问题:“1.什么是综合练习和组合跳?2.怎样进行综合练习和组合跳?提高中、差的学生进行综合练习和组合跳是最重要的”。
【现象观察】
1.学生基本能回答出来,而且能有效把握住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课堂时间也够,不再有拖堂现象。
2.“分层练习”的小组凝聚力增强,有的小组成员合作表演的很完美,使合分层练习的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效果也很好。
3.小黑板、小组长的作用很大,体育水平高帮助水平低的,差生体育成绩大大提高,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二、“分层练习”的实践带来的启示
1.“分层练习”小组建设要全方位考量。“分层练习”小组最初为前后四组的模式,组间差异大,合作学习效率低。后来,改良为把整个班级编为六组,教师根据根据体育运动水平进行了分组,结果小组凝聚力不够。应由学生自己根据体育运动水平、兴趣爱好、性格进行分组,教师调控。由此,笔者认为不论任何时候,教师别忘了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起主导作用。
2.“分层练习”明确重点、难点。教师改为设置一、两个问题,六个小组各自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既节约了课堂宝贵时间,又突破了教学重难点。由此,得到的启示是“分层练习”要少讲多练,这样才能提高全班运动水平。
3.“分层练习”小组的评价应该由好、中、差学生来点评。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习惯于用对与错来进行简单的评价,学生对这种评价已麻木,难以调动其积极性。笔者将单一的教师点评改为先学生间点评,然后教师加于点评。好、中、差学生来点评,学生容易接受,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运球教学反思 篇4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也发现自身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
1.在语言表达方面不够简洁。
2.对学生的基本素质不够了解进而无法完全进行因材施教。
《原地高低运球》教学反思 篇5
一、专业技能要扎实且全面
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不能局限于自身的专业技能或兴趣爱好,而是要对于每一个水平阶段的教学内容与技能都有全面的掌握。通过此次视导,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由于我比较爱好篮球,在给学生上课的过程中会倾向于多练习篮球,这样就会导致学生身体素质练习与技能的发展出现“偏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时刻审视自己的专业技能是否全面,并且在教学实践中检验自己的技能掌握程度与准确性,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充电,在实践中补充与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二、“目的”要贯穿教学始终
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有一定的目的性,而不是盲目的按照教学模板所设计的教学环节去讲课。看似简单的课堂常规也具有它存在的目的性,如队列队形中的三面转法练习,就是为了在练习的过程中贯彻令行禁止,听从命令,服从指挥。基本部分中所设计的练习方法与手段其目的.就是要解决某一技术动作的重难点。比如我这节课是要练习原地高低运球,本节课的目的就是要练习运球,球类运动的练习方法就是要让学生多接触球,那么练习方法也就要围绕这个目的而设计,通过设计多种多样的运球游戏、运球比赛来达到练习目的。
同样的,每一节课的重难点也并非凭空所想得来,首先要分清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的区别。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由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教学难点,即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我设计的这节课是第二次课,教学重点是手随球动,教学难点是手对球的控制能力。
三、教学方法应灵活多变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先由老师统一口令集体练习,然后是方格练习,4人一组进行练习。崔老师指出,设计的练习方法过于单一且比较枯燥,方格练习中学生的练习密度过小,一个学生练习,三个学生等。随后设计的改进方案中,注重让在练习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先采用计时、计数比赛,检验上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然后根据比赛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再次强调动作要领,随后学生模仿练习,再次通过计时比赛、和教师进行比赛、前后两个同学比赛的方式进行练习,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学生很容易对单一与枯燥的练习方式不感兴趣,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喜欢做游戏,喜欢比赛的心理来设计教学方法,练习内容变着花样的融入到小游戏、小比赛中,不断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断的给他们新鲜的刺激,才能保证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容始终充满了兴趣。
小学篮球原地运球教学反思 篇6
本节课是小学低段学生的原地运球技术的教学,在课的导入与热身部分,我安排了学生以游戏触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做求操来使学生与求成为好朋友,从而对学生进行基础的球性练习从而调动学生对学习篮球的积极性和参与篮球活动的热情。在课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及竞争游戏部分,教师紧紧围绕课的重点,让学生原地运球的方法来开展教学。从熟悉球性,示范—教师原地运球示范,讲解—学生进行自主原地运球的练习、分组联系、相互观摩学习直线运球接力比赛,整个过程虽然出现了一些状况,但是还是上下来了,遵循了运动技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形成过程。学生也完成了教师所布置的学习目标。在课的.结束部分,安排了好玩的打气放松学生的身体,愉悦学生心情。
在本节课上学生合作练习的时间比较少,忽视了学生间相互合作的意识,应该通过合作学习使他们互相学习相互帮助,从而完整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目标,同时应该设计培养学生的兴趣方面的创新,教师在强化对运动技能时,也应当突散光点,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加强自身的体育基本素质训练,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的磨练和完善自己。
小学生篮球运球趣味教学法 篇7
一、运球对墙击打法
1.方法: (1) 每人持一球站立在离墙半臂距离的地方拍球。 (2) 左右手交换进行拍球。
2.规则: (1) 持球方法要正确。 (2) 始终屈肘拍球。 (3) 达不到拍球50次不可交换左右手。
此方法主要练习学生的上肢力量及控球的平衡能力, 让学生有一个球不离手的感觉, 以适应将来在场地上的节奏。
二、运球互击对方法
1. 方法:
(1) 在一块半径为5米的圆内 (水泥地) , 里面站6-8人, 每人一球运球。 (2) 运球的同时去击打对方的球, 而自己的球不要停掉。
2. 规则:
(1) 球被对方拍掉或被逼挤出圈外为出局。 (2) 球自拍停止或半途没拍到球为出局。 (3) 把学生分成四组, 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谁拍的人数多而自己不停止者为胜。
此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游戏中提高运球、控球、护球的水平, 学生乐此不疲。
三、运球绕障碍迎面接力法
1. 方法:
(1) 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8小组在15×15米的场地内设置4-5个障碍。 (2) 一人从起点运球 (12米) 至对面的同伴, 然后站在队后面。
2. 规则:
(1) 球停了或掉了由运球人自己捡起从掉的地方再运直至终点。 (2) 哪组先完成者为胜。
此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游戏中提高变向运球的能力及积极向上的优良品质。
四、运球躲闪避让法
1. 方法:
(1) 学生分成4小组, 男、女生分开。 (2) 每组一半人持球在5米半径的圆圈内运球, 另一半站在圈外持两只软式排球击打圆内的同伴, 被击中者立即出圈参加击球队伍。
2. 规则:
(1) 击人者必须击打圈内同伴腰以下部位。 (2) 被击者应用眼光观看击球者, 及时躲闪避让。 (3) 谁在圈内坚持的时间最长为胜。
此方法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视野及灵活性, 提高控球能力。一般在球性比较熟悉的情况下进行。
浅谈初中生篮球运球技术的教学 篇8
关键词:篮球,教学,运球技术
1前言
运球技术是初中篮球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作为篮球的一项基础性技术,运球技术的掌握程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篮球整体水平。在初中生篮球运球技术的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掌握并可以熟练的加以应用是初中体育教师必须深入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在多年的初中生篮球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方面,要注重学生对球的控制能力的训练,另一方面,学生在运球当中手与脚的配合也不容忽视。充分认识到这两方面内容的重要性,可以促进初中篮球运球教学水平的提高,并且可以让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篮球运球技术。
2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中学对篮球赛的重视程度,特别是贵州中学,因为相对落后,所以重视程度更加欠缺。一些地区体育课成为装点门面的课程,可上可不上,即使上了也是采取简单的“放羊式”,让学生自由活動,学生很难学到真正的体育技能,因此培养不出他们对篮球的兴趣。另外,学校重视不足,很少组织比赛活动,加之贵州相对落后,经费较少,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参与篮球运动的兴趣。主要原因在于教练员的训练手段欠缺,指挥艺术欠佳,这都与教练员的运动经历短有很大的关系。在我国中学现有的篮球教师当中,教练员基本上都毕业于体育院校,他们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缺乏运动经历,尤其是高水平运动训练与比赛的经历,对篮球的执法标准,更是掌握不多。同时,没有相关部门制定严格比赛规则,对中学篮球教练员整体水平的提高影响较大,教练员水平的低下,将是中学篮球运动发展的一大障碍。
2.1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初中生篮球控球技术教学,并非单纯使学生掌握运球、持球以及保护等技术,而是为了使学生在掌握控球技术的前提下,与其他技术性动作有效结合。与其他篮球技术教学类似,篮球运球技术也需要置身于比赛氛围当中去,在开展篮球运球技术教学之前或者教学过程当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注意力及视野的分配和集中、球性及场地空间知觉等,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有开展篮球运球技术教学的意义。
2.2解决上述问题的思路
解决上述问题遇到的最大的难题就是转移学生对球的注意力。一般在教学当中会有意识的提醒学生运球时要抬头,但效果并不明显,学生的主要注意力还是集中在球上。对此,笔者建议,利用手势运算法让学生练习原地运球,根据老师手指数将球传给对应编号的学生,老师也可以先举一只手示数,待第二只手示数后,学生将两数相加,并将球传给对应编号的同学,之后可以慢慢过渡到移动中。所谓球场时空感,即以比赛场地为依据所建立起
来的对应的时间及空间知觉,从而可以从宏观方面指导运动员个体或全队的战术行动,使运动员明确个人通过场地线视角距离需要花费的时间,例如,两端线距离、中线前端距离等。
2.3运球技术教学及训练
(1)训练学生的“球感”。第一,对墙练习,让学生距离墙壁一步远,用运球姿势持球,对准墙面既定区域进行练习,比较熟练后,慢慢将视线从篮球上移开,并加快速度、缩小区域,左右手交替练习;第二,胯下“8”字绕球,让学生双脚分开,双膝稍屈,持球在两腿之间“8”字练习,熟练后将视线从球上移开、加快速度,并进行方向练习;第三,身体绕球练习,让学生保持双脚并拢、直立,从踝关节开始进行绕球练习,从踝关
节开始,向上绕到膝部、腰部之后,再向下绕到踝关节处,反复进行,待熟练后将视线从篮球上移开,并进行提速练习、反向练习;第四,体前推拨球练习,体前推球及拨球练习:双脚分开稍宽于肩,微蹲,上身微向前倾,练习体前推拨球,并保持一定的节奏,熟练后进行单手推拨球练习,并尽可能的保持球落地位置的固定,将视线从球上移开。
(2)开展专门性训练。第一,原地低位运球,降低运球时的重心,上半身微向前倾斜,短促拍、按球,将球的高度尽可能的控制在膝关节以下,并保持一定的节奏感。进行此项练习要注意将视线从球上移开,对球的控制主要凭借手指的感觉;第二,原地高运球,稍屈双腿,视线水平向前看,上半身稍向前倾斜,在球的后上方拍按球,向前下方推放球,尽可能的将球的高度控制在腰腹位置,注意,拍按球时先将球送下去,之后再将其吸起来,要尽可能的控制手与球分离的时间;第三,高低变换运球,在从高运球转向低运球时,要尽可能的降低身体重心,并注意控制手向下按送球的力度;在从低运球转为高运球时,要注意保持屈指屈腕的速度,在球弹起时要及时迎球、抬臂,同时将重心抬高,保持适当的姿势;第四,体前横运以及前拉后推运球,当学生对球具有一定的手感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的进行此项练习,注意,在开始进行此项练习时要注重稳球,尽量放慢节奏,无论方向如
何改变,手都要尽可能的粘送球,锻炼手指对球的粘送能力,尽量放松手臂,并将视线从球上移开。
(3)训练手脚配合性。在此笔者以运球后转身为例对相关的技术动作进行分析:例如右手运球时,在运球的过程中靠近防守者的时候,要注意将身体重心下移,将球控制在身体一侧,借助身体对球进行保护,在进行转身时,以左脚作为中枢脚,同时右脚用力,并在最后一次运球时加大拍按球的力度,同时将右手心转移到前胸,保持手与球侧前方的紧密贴合,此时前臂处于胸前,之后转身,并向身体的后侧方拉球,注意在转身拉球的时候,稍微将肘关节向内侧收其,之后换做左手运球,同时左脚用力,加速运球突破。
参考文献:
[1] 钟晓婷.运用趣味教学法提高篮球
运球教学效果.新课程(下),2011年 第02期
[2] 唐荣斌,谢景春.对改革篮球运球技
术教学的探讨.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
年 第02期
[3] 樊勇.控制球技术是掌握篮球运球
技术的关键.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3年 第01期
[4] 王兆侠.浅析篮球运球突破技术的
运用.青年文学家,2010年 第13期
[5]刘字平等.论篮球的特点及其作用
[J],成都: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4
[6]赵晔.篮球运动对高校学生能力
培养及素质教育的作用[ J ] 四川体育科
体育篮球行进间运球的教学反思 篇9
课的开始通过篮球运动员姚明引出课题,让学生都能很快的去接受理解篮球运动。为本课顺利进行做好铺垫。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针对高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开始我采用游戏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学会了怎样和同伴共同完成任务。在通过篮球的各种玩法,两手掌上下摸球、抛球过头后击掌比多、两人相互同时滚球抛球进一步熟悉球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原地运球时比较枯燥的,技术要求对初学者比较难掌握我采用边运球,边看教师手指,并能大声说出教师所出示的手指数字,这样就能避免学生总是低头看球运球。
课中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能直观的了解行进间运球的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我采用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教学方法使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行进间运球的动作要领,采用慢走运球、慢跑运球、中速跑运球、饶障碍物运球来巩固学生技术动作、看到学生逐步掌握行进间运球,练习时候不是太积极。我果断的采用游戏《运球捅球》来刺激学生求知欲,增加困难和挑战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看到学生们积极动脑,不服输的精神,我想这才是最真实体育课,体育课就是让学生能在愉快中锻炼身体,在活动中相互帮助,相互提高。
运球教学反思 篇10
关键词:篮球教学,运球,传球
2008奥运会已完美落幕, 中国男篮表现可圈可点, 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打出了中国的风采, 但也暴露出了基本功不够扎实, 运球、传球失误较多的弱点。
篮球活动是一项集体的对抗性的综合性体育运动, 它能培养学生勇敢、果断、机敏、坚强的良好品格和团结友爱的集体荣誉感, 能促进学生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弹跳等素质的全面发展, 能改善内脏器官、感觉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同时又能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振奋精神, 从而提高劳动、工作和学习效率。
篮球活动观赏性极强, 便于开展, 深受广大中小学生的喜欢,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篮球场上孩子们欢快的身影。
想要打好篮球, 传运球是最基本的, 而我们的学生却更热衷于投篮得分和花哨的动作、表演。我们如果再循规蹈矩地进行运球、传球教学, 学生就逐渐失去了兴趣。有不少学生的传、运球的基本功没学好, 就急着想打比赛, 结果失误连连。
我在工作中探索、积累了特别的方法能使孩子们对传运球也特别感兴趣。下面就介绍以下四种运球教学法。
一、躲闪运球
在半个篮球场上举行。场地内画一半径为3米的圆圈, 学生分成若干组, 每组4~7人, 由A、B两组先进行比赛。A组在圆圈内每人一球进行自由运球练习, B组在篮球场边线外侧每人手持一球, 发出提示口令“我要击中你”后, 把球依次滚或抛入圈中, 争取击中A组的球或运球人腰部以下, 被击中者或运球中断、失误者则淘汰出局, B组得一分。到B组队员的球用完后, AB两组交换位置继续进行。然后由其余小组参加比赛, 各组完成后以得分多者为胜。
相关规定:
1.在圆圈内运球的方式和节奏可自由掌握, 但必须以正确的方式运球, 不得停球、持球或翻腕等, 不得将球运出圆圈, 否则淘汰出局。
2.在边线外的学生必须按照一定顺序依次进行, 以击中运球者或干扰运球为原则, 但不得击打腰部以上及小腹等敏感部位, 更不能使蛮力, 否则扣2分。
这种方法能非常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运球兴趣, 操作起来气氛活跃、精彩纷呈, 在学生乐此不疲的游戏中很好的提高了运球、控球、护球的水平。
二、左右开弓玩接力
使用半个篮球场, 先把学生分成人数相同的若干小组, 然后每组分成两部分, 分列两个边线后。每组第一位同学手持两球做好运球准备。听到哨声开始, 一人左右手同时各运一球, 从出发点 (边线后) 不停运球至对面边线。到达对面后以击掌为准由本组队员继续运球至对面边线, 依此类推, 先顺利完成的一组获胜。
相关规定:
1.必须以正确的方式运球, 不得双手抱球、翻腕等, 否则从出发点重新开始。
2.球若被运丢, 则将球拾回从丢球处继续进行。若一手推, 一手运球则从出发点重新开始。
3.必须到达边线后以击掌为准, 否则从出发点重新开始。
此游戏对提高学生左右手运、控球水平有着极大的帮助。
三、能运球的抢断王
在篮球场上画出一块边长5米的正房形或半径3米的圆形场地场地内站5人~6人, 每人手持一球。在此场地内自由运球, 运球的同时争取去抢断别人的球, 抢断成功得1分, 得分最多者为本次比赛的运球抢断王。
如果球被别人抢断掉或者被逼出场外;自己运球被迫终止;规定时间内没拍到别人的球。出现以上情况的学生, 就离开场地, 由场外的学生补进, 继续游戏。如果班上学生多, 可多划几个场地。
游戏要点:
首先, 应利用身体以有效的方式保护好自己的球不被抢断, 其次, 应在运球的同时以有效的方式积极断球得分。
相关规定:
1.必须以正确的方式运球, 不得双手抱球、翻腕等, 否则罚出场外。
2.以正确合理的方法抢断对方的球, 不得有推、拉、打、摔动作或者恶意侵犯他人的行为, 否则罚出场外。
此游戏适合在运球基本掌握时举行, 能够很好的锻炼视野、判断、运球的机动性和変向控球能力。
四、我们是传球高手
使用篮球场, 首先在距离端线1米处画一条平行线, 从端线至端线平行1米处的长方形区域为接球区 (只允许接球队员在内, 另外任何人不许进) 。每队人数4~7人左右, 接球区内安排2~3名接球员, 安排两队参加比赛。
游戏开始, 在中圈跳球, 获球的队进行运球和传球, 想法设法将球传给本队的接球员, 接球员接到球后, 该队就得1分。同时, 守队则积极构造防守, 争取抢断, 能转守为攻, 使用运球和传球得分。在规定的时间内, 以得分多者为胜。
相关规定:
1.不得推、拉、打、摔对方队员。不得持球跑。否则, 算犯规。在就近罚界外球。
2.球如果出界外, 由对方在出界处发界外球 (不能直接传球给接球员, 否则由对方发球) 。
3.双方争球或同时击球出界, 应在中圈跳球。
4.接球员出界接球或接球后出界则不得分, 应发界外球。
5.一队得分后, 应由另一队在中线发界外球。
此游戏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运球和传接球后进行的提高练习。类似于篮球比赛, 却淡化了投篮得分, 强化了传接球, 对学生掌握运传球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开展起来精彩激烈、高潮迭起, 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 兴趣盎然。
运球教学反思 篇11
学习内容:
1、行进间运球
2、“S”形运球接力 学习目标:
1、学会比较原地与行进间运球的异同点。
2、体验行进间运球的身体姿态,发展灵敏协调素质。
3、有序练习,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会比较原地与行进间运球的异同点。教学难点:能在行进间运球中保持用正确的身体姿态 器材准备:篮球12个 标志瓶若干
教学程序:
一、身心准备阶段
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
2、队列练习:
要求:注意力集中、站对快、静、齐。
1、螺旋跑、蛇形跑。
要求:一路纵队跑,紧跟队伍。
2、准备活动:徒手操 要求:动作到位
二、学习阶段
(一)、自主学习
1、复习旧知(原地运球)(1)、强调有关安全问题及要求。
(2)、熟悉球性:学生成散点状用各种玩球方法展示自己。原地运球:教师巡视学生练习情况,讲解运球技术,并根据学生实际技术的掌握,进行针对性练习。2---3次
2、自主自学(行进间运球)
(1)老师提出问题,(原地与行进间运球有什么不同?)请学生回答并独自练习、体验。
(2)教师示范,讲解行进间运球技术,重点讲解原地与行进间运球的异同点。
(3)近距离行进间运球(走步运球)。
(4)学生再次练习(老师个别点拨、对技术差的学生有目的指导)。(5)集体练习: 慢跑运球
3、体验成功,增加难度(“S”形运球接力比赛)(1)老师讲解比赛方法、要求。(2)小组运球练习
(3)组间比赛:不断增加障碍,进行往返运球接力赛(4)老师评价。
三、放松身心阶段
放松游戏:滚球比赛
四、知识回顾与小结本课:师生共同收放器材。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课中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一起练习,一起评价,一起纠错,并且为每个小组设置了一名小组长,负责组织和帮助同学。在本次课中,各个小组在老师布置练习后都积极开展活动,但是小组长发挥的作用还不够,同学们出现的各种错误动作没有得到相互的纠正,取得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其次表现在主教材教学中,在这个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做固定练习,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练习,要求学生之间互相观察、纠错,这个时候学生表现的很积极,对其他同学进行指导和纠错不够主动积极。在分散开自由练习的时候我要求各个小组长组织好队伍,并且对同学进行指导帮助,小组同学进行相互评价,课堂气氛比开始活跃了很多,并且学生在小组讨论,相互帮助,相互评价中得到全面发展。
本次课的不足之处:
表现不够亲合力。在课后讲评,我发现自己的语言不够委婉;一直是命令式的语言,一些激励性、鼓励性的语言很少运用。教师的语言的作用很重要对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催进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向其他老师学习语言技巧。
运球教学反思 篇12
活动目标:
1、学会与其他幼儿相互协作游戏。
2、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活动准备:
皮球若干
活动过程:
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每队再分成甲乙两组,面向一方站在运球线后。(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游戏开始,甲组排头幼儿和乙组排头幼儿向前运球,运到指定的终点,返回各自传给下本组下一个幼儿,然后依次类推分别运着球向甲乙两队后面的小朋友传去,返回的幼儿分别站本组的后面,游戏依次进行,最后以运球速度的快慢决定输赢。速度快的队为赢,速度慢的队为输。
活动指导:
1、注意运球的力度,把球控制在身边。
2、注意交接球的准确性。
3、比赛过程中运球失误时,还可以拾回球继续进行游戏。
4、运球失误时。要从失误处拾起球继续前进。
活动结束:
对表现好的小组成员给予表扬鼓励,教师做及时总结
教学反思:
活动中老师首先通过示范讲解让幼儿了解“运球接力赛”的规则,然后举行了第一次比赛,小朋友参与积极性很高,运球的小朋友极力将球向前运行,队友们热情地呐喊助威,同时老师也发现个别小朋友由于控球能力较弱,运球速度很慢或球经常滚落,影响了小组的整体成绩。通过请小朋友讨论获胜队取胜的原因,让小朋友懂得比赛时大家要相互配合,在运球时要控制好球,不能只快不稳,要减少球的滚落,才能发挥好成绩。老师也让个别小朋友意识到自己的差距,鼓励他们今后要加强练习运球的技能。最后每组相互选出五名代表队员,又举行了第二次比赛,在合作与竞争中体验游戏的快乐。
行进间运球低手上篮教学方法探讨 篇13
1 行进间运球低手上篮技术动作
行进间运球低手上篮是在快速跳动或运球超越对手后,在篮下的一种投篮方法。它具有伸展距离远和出球平稳的优点。以右手投篮为例,右手运球、右脚向前跨出一大步的同时接球,左脚跨第二步时用力蹬地向前上方起跳,右腿屈膝自然上提。腾空到最高点,右手五指自然张开,掌心向上,托球的下部,右臂向前上方伸展,接近球篮时,用手腕上挑和手指拨动,使球向前旋转进入球篮,落地时双脚同时落地,注意屈膝缓冲。动作关键:腾空时身体向前上方充分伸展,举球后保持托球的稳定,腕、指上挑动作柔和协调。
2 教学流程
2.1 完整示范,理论讲解
教师示范行进间运球低手上篮(如图1),进行技术讲解。以三分线右侧4 5度右手运球行进间低手上篮为例。跨步接球第一步:右手运球,当接近罚球线延长线距离时,右脚向前方跨步接球,同时双手在右侧前方抱住球(如图2);要求:跨步要大,右脚脚后跟着地,着地注意缓冲,降低重心。第二步:左脚向前方迈出一小步,做好起跳准备(如图3);要求:脚后跟着地,做好向上跳起准备,将动能充分转换为势能。第三步,左脚起跳,右脚提膝,双手将球举在右肩做好投篮准备,当上升到最高点投篮,右手做投篮跟随动作(如图4)。结束动作:落地时双脚落地,注意缓冲落地。目的:让学生直观的了解行进间运球低手上篮的每个技术环节。
2.2 徒手脚步动作练习
教师示范徒手跨步接球上篮的脚步动作。(1)分解动作,起跳上篮动作,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左脚向前迈出一小步,跳起,同时右脚提膝,双手假想手上有球,做起跳投篮动作(如图5)练习15次。(2)学习跨步接球动作,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右脚向右侧前方跨出一大步接球,降低重心,脚后跟先着地过渡到全脚掌(如图6)(练习15次)。(3)徒手连贯动作,左脚在前,右脚在后,跨步接球,迈步起跳,最高点投篮,跟随落地(如图7)。(4)持球模仿的要求基本上同徒手模仿,只是把假想的球变成了真正的篮球(练习15次)。目的:通过持球模仿让学生更深一步理解脚步动作要求,以便形成正确的脚步动作动力定型。
2.3 原地跨步持球上篮练习
组织:学生在右侧45度角3分线内1.5米的位置面对篮筐成一路纵队,老师站在学生的右侧,掌心向上单手持球,于在学生身体右侧前方一臂距离。学生站立姿势:学生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做好跨步接球准备。第一步:右脚脚尖向篮筐方向跨一大步同时持球于右侧腰部(强调跨步同时接球,跨步脚步要大,右脚脚后跟着地,重心低),练习方式和徒手动作一致。目的:学生能掌握跨步接球起跳的脚步动作。第二步:左脚向前方迈出一小步,做好起跳准备(要求:脚后跟着地,做好向上跳起准备,将动能充分转换为势能)。第三步,左脚起跳,右脚提膝,双手将球举在右肩做好投篮准备,当上升到最高点投篮,右手做投篮跟随动作。结束动作:落地时双脚落地,注意缓冲落地。目的:让学生练习熟悉跨步接球上篮脚步技术动作。
2.4 自抛跨步接球练习
在掌握原地跨步老师手中定点球练习后,学习自抛跨步接球练习。组织:学生在篮球场地中自由散开,双手持球。(1)跨步接球第一步:双手原地抛球待球落地反弹时,右脚向右侧跨步接球(练习15次)。(2)跨步接球起跳:双手原地抛球待球落地反弹时,连贯动作,跨步接球起跳(练习15次)。(3)学生在右侧45度角3分线内1.5米的位置面对篮筐成一路纵队,自抛自接跨步接球上篮。强调:右脚向前跨出时接球,接着迅速上左脚起跳,右腿屈膝上抬,同时举球至头右侧,腾空。目的:让学生练习掌握跨步接球上篮脚步技术动作。
2.5 行进间运球低手上篮
掌握自抛跨步接球,学习行进间运球一次上篮。准备姿势右脚在前,左脚在后(以右脚为中枢脚),右手向右侧前方运球一次,运球后左脚向前跟随一步,右脚向运球方向跨步接球,起跳上篮。强调:球出手后再中枢脚再移动,运球在身体右侧前方,跨步接球时,跨右脚(右手运球上篮,跨步接球跨右脚)。
在掌握行进间运球一次上篮后,学习行进间运球两次运球上篮。准备姿势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以左脚中枢脚),右手向右侧前方运球两次,跨步接球上篮。强调:跨步接球时,跨右脚,跨步要大。目的:运球与跨步接球上篮的结合。
在掌握行进间运球两次上篮后,学习完整行进间运球上篮。队形组织:学生在右侧4 5度角3分线外2米的位置面对篮筐成一路纵队。准备姿势:双手持球,两脚前后开立,重心稍前倾。练习方式:运球上篮。要求:运球次数不限,跨步接球与运球手为同侧脚。主要体会运球上篮的脚步动作。
3 结语
行进间运球低手上篮在中小学篮球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也是篮球技术中最为基础的组合技术,是教学的重难点,篮球行进间低手上篮的技术动作结构相对来讲比较复杂,要熟练掌握并非一两次课能解决的,由于各个教学阶段教学重点不同,教学方法各异,为此由于笔者探讨的重点是行进间上篮的脚步动作。
经过实践练习,从徒手脚步动作的分解练习到原地跨步接球上篮,逐步到运球跨步接球上篮。学生能较好的掌握行进间运球上篮的脚步动作技术要领,解决脚步动作不清晰的问题。掌握了清晰的脚步动作,为今后运球上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 建议
在教学篮球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健康第一、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为主要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合作、共同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对动作的认识每个同学有自己的分析、理解力,掌握较快。因此,在教学中应该采用少讲解,多提示,用降低难度、情景教学和音乐教学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1]张宏达.篮球训练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交大出版社,1988.
[2]马尔飞.篮球攻守方法论[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4.
[3]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学院专修通用教材篮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4]王梅珍.篮球组合技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
[5]姜立嘉.篮球[M].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1990.
运球教学反思 篇14
【活动目标】
1、学会和同伴协调地活动。
2、和同伴合作完成运球任务。
3、体验合作完成任务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将幼儿分成6组,每组6个球,6块布(能包进6个球),小篓子,小纸盒,6块平衡木,标有数字1~6的卡片。
【活动过程】
1、教师向幼儿介绍活动的任务。
(1)师:今天我们每组里两个人搭档去完成一个任务——运球。要把球从一处运到另一处,只能运一次。可以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布、小篓子,小纸盒来帮忙。
(2)老师让幼儿了解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2、幼儿进行运球活动。
(1)幼儿第一次运球,教师观察幼儿的运球情况:用什么材料帮忙,有没有进行小组合作。
(2)老师和幼儿共同记录小组运球结果,(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并摆出数字卡片。
(3)请幼儿说说两个人运球的方法。
(4)教师小结:两个人合作用布运球能运得很多。
3、幼儿再次进行运球活动。
(1)幼儿合作运球,教师观察合作得好的幼儿。
师:用合作的方法运球,看哪组速度最快。
(2)幼儿交流讨论:怎样才能运得快?教师请合作得好的两个幼儿示范。
(3)教师小结:两个人先商量好再行动。
4、运球竞赛。
(1)教师介绍比赛规则:这次要走过小桥,把球运到对面,不能让球落下,速度要快。
(2)幼儿商量后进行运球竞赛。
(3)个别幼儿表述合作的方法。
(4)教师小结:又许多活动都需要小朋友各种完成,只有先和同伴商量,然后互相帮助,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
教学反思:
在此次社会游戏活动的设计上,我翻阅了《3—6岁儿童发展与指南》,并根据班里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一个玩球的游戏活动,在难易程度设计上也适合本班幼儿的发展。
整节活动,孩子们都配合的很好,情绪一直很高涨,玩得特别开心,他们从游戏中不仅体验到了合作带给他们的乐趣,并且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后来的学习生活中,每天午饭过后,孩子们都能自己去寻找合作伙伴儿并商量他们要怎么样去分工合作,这一点,让我很欣慰。
同样的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
1.游戏前没有把游戏规则给孩子讲清楚。所以孩子在把球运到对面筐子里后没有停下来,而是着急着返回。
2.在最后一个环节开始前,没能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团队?所以在比赛完毕后询问孩子哪一队获胜?孩子都只说自己赢了,而不是他们这一小组赢。
3.在结束时总结的过于简单、仓促,没能将合作给孩子们提出来。
4.语言组织不够好,不精炼,不明确。
总的来说,还是自己在设计活动环节时不够仔细,很多细节的东西自己都没有考虑清楚,临场发挥。希望自己能够在今后的每一节活动中,吸取教训,提取他人的经验,让自己组织的活动变得更好。相信自己,加油!
篮球运球教学设计 篇15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建立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动作概念,明确学习的目的性。
2、技能目标:初步掌握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动作和对球的控制与支配能力,发展灵敏、速度协调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体验篮球运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学习及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二、教学对象
随着篮球运动不断发展,特别是NBA比赛全球推广,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看到高水平的比赛,学生对学习篮球技术充满兴趣。初二学生好动、好学,模仿力强,兴趣广泛,并且该班体育骨干能力较强,学生对体育运动有良好的参与意识。同学之间团结合作,集体荣誉感较强。
三、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是篮球单元的第四课时。运球是水平四篮球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篮球运动的基础,其内容简单、趣味、实用,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本课着重要解决行进间变向-侧身探肩快、加速突然的技能,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逐步突破上下肢协调和控制支配球这一技术难点。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技能,在比赛与练习中体验到篮球运动的乐趣。为以后的教学竞赛和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四、教学过程
1、导入与热身
a 篮球变向的徒手脚步练习、复习原地高、低运球、左右手交替横向运球、体侧前拉后推运球。提高原地运球技术动作及控制球的能力,重点体验原地不同运球方式,手近球的不同部分。通过专项准备活动,即活跃课堂的气氛又为下一环节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
b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比赛。(教师发现问题及时停止比赛)大多数学生都会不由自主地出现遇到防守时无法突破、丢球的现象,导致全队进攻的失败。帮助学生找到这些问题的根源——没有掌握正确的变向运球方法,即使掌握了原地横向、侧向运球,也会由于在行进间变向时动作不连贯等原因出现丢球。最终导致本队进攻的失败。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体前变向换手运球。2.实践与体验
学生成六列横队集合,首先教师完整动作示(绿色圃中小学)范,讲解体前变向运球的技术结构、技术要求和对发展人体各项素质的作用,明确学习目的。让学生头脑中初步形成整体动作表象和了解
各个技术环节过程。并按照逆向思维法:安排如下练习: a、两人一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过人
教师完整动作示范,学生进行多次模仿和练习。体验完整动作技术。b、一人一球分解动作:教师把完整动作分解为左手运球-变向-向右侧身压肩-换球-加速 前进。左、右手交替练习(弱势手先行,弱势手练习的时间要长于强势手),体验拍球不同部分,教师及校队同还反复示范,学生反复练习。c、行进间折线运球(分为六小组)
通过行进间慢速练习——快速的练习,使学生能较清楚地认识到“变向突然,侧身压肩快,变向后加速”的道理。通过教师设疑,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体验、练习,在体验过程中探究出正确动作的方法。请不同水平的学生展示,老师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评和分析。让学生对比自己,引起注意,改正错误。通过学生反复讨论-体验-练习,使教学步骤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层递进、对比探索、激发兴趣达到初步掌握技术动作的目标。练习中我突出要求学生相互观察、相互纠错、共同提高,充分体现和谐互助的精神。d、运球跑“垒”接力比赛
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各种变向运球的方法,教师将总结出的各种运球方法加入到跑“垒”赛中,使学生体验到就感,激发其比赛热情,同时在比赛中培养学生勇于拼搏与团队精神。
3、调节与评价
a、男、女学生分别站在直径为8米、15米的圆周线上,踏着《the game of love》音乐节拍放松肢体,放飞心灵。
运球教学反思 篇16
一、游戏器材要简便
案例:游戏一“听鼓声换手运球”中,为了增加换手运球的趣味性,原文将平常教学中的“哨声”换成“鼓声”,并通过鼓声的变化来交换运球手和运球高度。
剖析:兴趣的激发与器材的运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是体育游戏的物质媒介,适宜有效的体育器材会让游戏充满乐趣,释放其独特魅力。不可否认:新颖的器材能增强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转换,并处于良好的兴奋状态,激发其参与游戏的兴趣。案例中,教师为了凸显器材的这一作用,将鼓搬到操场,明显给人一种很突兀、繁琐的感觉,儿童的兴趣也会出现转移。若确想利用鼓声,可事先将鼓声录制成M P3格式,需要时利用扩音器进行播放,这样简单、实用,也便于操作。另外,体育游戏趣味性的提高不仅仅局限在器材的使用上,更重要的是在于教师的指导策略和游戏内容的变换上。如换手运球游戏可进行如下组织:两人各持一球面对面站立(距离可根据学段水平的不同进行调整),听到教师的哨声,右手同时将球推给对方,左手接球后,换手运球交给右手,再重复进行逆时针(或顺时针)的互换运球。为了提高换手运球的趣味性,可利用哨声的长短来调整左右换手运球次数,如短音为个人的左右换手运球,长音为换人的换手运球,哨音次数为运球次数。
二、游戏方法和规则要分开
案例:原文中的四则游戏均将方法和规则合并在一起。
剖析:“方法”是指为了让儿童明白游戏玩法而采取的途径、步骤、手段等。“规则”是指为了使游戏活动顺利进行,儿童必须遵照执行的条件。前者是让儿童明白“怎么玩”,后者则是要儿童玩游戏时必须遵守的“条件”,后者对前者的行为起到限制的作用。仔细观看原文的四则游戏的“方法及规则”就会发现:游戏一、二中的“方法与规则”只讲到了“方法”,未提及到“规则”;游戏三、四中除了讲述“方法”,虽提到“规则”,区分不是很明确。这种情况下,容易给读者造成游戏方法和规则上的混淆,因而应将方法和规则分开讲述。如游戏三“看(听)信号前后左右移动运球”的游戏方法为:原地运球,学生看(听)教师手势(语言)做移动运球。游戏规则:按教师指定的方向移动;教师手挥动(语言提示)的次数为移动次数。
三、游戏创编讲实效
案例:看手势报数的升级版游戏二“老狼老狼几点钟”。
剖析:原文在进行游戏创编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希望运用儿童的语言将学生的视线引导离开球。笔者在试验中发现,儿童的语言仅在前两次的游戏中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随着运用次数增多,会逐渐失去使用效果。同时,学生的视线不离开球,用眼睛的余光就可以观察到教师的站位,可见这一游戏的创编并没有达到执教教师所说的效果。因而,教师要将创编游戏介绍给别人时,必须在设计的基础上,经反复的实践验证,将最优秀的游戏介绍给大家。如为了使学生视线离开球,巩固所学的高、低运球动作技术,体验“行进间运球”技术,笔者创编了篮球游戏“春种秋收”。将等于男生人数的矿泉水瓶竖立在场地上,等于女生人数的矿泉水瓶放倒在场地上,竖立和放倒的瓶子分散于篮球场内。全体男生和女生分别站在篮球场的端线外,听到口令,男生运球将倒地的瓶子扶起,女生运球将竖立的瓶子推倒(扶瓶子或推倒瓶子时,另一只手必须同时做低运球,不能持球)。持续3分钟后统计竖立的和放倒的瓶子数,同类瓶子多的组获胜。
四、游戏对象要清晰
案例:原文在介绍四则篮球游戏的运用时,并未交代游戏对象是水平几的学生。
【运球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篮球运球投篮教学反思10-20
运球教学08-07
运球教学07-13
篮球运球技术教学09-09
篮球运球的教学绝招论文09-20
篮球变速运球的教学设计10-22
《篮球运球急起急停》教学设计06-15
篮球运球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