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运球

2024-07-05

篮球运球(精选12篇)

篮球运球 篇1

一、模仿游戏“升降机”

目的:掌握随球上升缓冲、下落按压的重点动作。在专项练习中可以安排两项游戏,一是左右手拨球的比赛,在提高学生球性的基础上,初步建立手指及指根部拨球、掌心不着球的要领;接着进行双人上下“升降球”的游戏练习,体会向下按压球以及随球缓冲上引的要领。

方法:原地左右手拨球:两脚左右开立,两臂前伸,肘关节向下,两手手指张开呈半球形,手指向上;开始后,利用手指和指根部位拨球两侧,让球在左右手之间移动,同时提示学生掌心不着球,用力柔和,比比看谁控球稳定,拨球柔和、协调。

拓展:当学生初步掌握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练习双人“升降机”的游戏:两人面对面站立,分别将右臂前伸,肘关节微屈,小臂、手腕伸直,手掌、手指呈半球形,掌心相对;准备时,将球放于两手之间,两名学生用半球形的手将球控稳于两手之间;开始后,两人同时指挥,下降时,手在上方的学生肘关节用力,手腕伸直,向下按压球,而手在下面的学生,手贴住球,随球向下,两人合力控制好球;上升时,手在下面的学生,肘关节用力,手腕伸直,手呈半球形贴于球下,稍用力将球托起,上面的学生体会随球缓冲上引,并且身体随球的“升降”作蹲、起动作。练习时,重点提示学生肘关节用力、手腕伸直,随球缓冲上下移动。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不仅初步掌握了运球的手型手法、用力方法,还通过两人的配合,尝试体验了随球缓冲上引的要领。

二、体验游戏“换姿砸点”

目的:尝试按压球的手型和用力方法。完成专项练习之后,教师可以组织“运球砸点”的游戏比赛。

方法:学生做好原地运球的准备姿势,开始后,原地运球,将球的落点控制在地下的标志点上,看谁“砸”准点的次数多,以此强化学生按压球的力量和正确部位,提高学生对球的控制能力,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教师在“运球砸点”游戏的基础上,进行变换姿势的练习,即:当教师吹哨时,学生利用原地运球的姿势开始运球砸点;教师吹第二声哨子,学生直立运球砸点;当教师吹第三声哨子时,学生改成蹲撑运球。提高练习趣味性的同时,引导学生尝试各种姿势运球的方法,不断提高原地运球能力。

三、童趣讲解

目的:使学生快速理解动作要领。

两个游戏练习之后,教师可以调动学生:“刚才大家表现都很棒,我这里有个小窍门,可以让大家更好地掌握方法,获取胜利,大家想学么”。

方法:两腿弯曲前后站,小臂伸直带手腕,掌心空出把球粘,随球缓冲柔和按!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动作。

四、巩固游戏“看指令”

目的:完善运球技术,培养观察意识。动作讲授之后,练习游戏“看指令”,不仅可以复习原地运球的技术,还可以培养学生运球时观察场上形势的能力,并简单渗透篮球规则。

方法:学生原地运球时,教师吹哨的同时,做出裁判的简单手势(走步、打手、推人、阻挡等),学生快速观察后,快速答出手势含义;练习的最后,教师做出直立闭眼的指示,学生大声回答后,闭眼运球,感知球的运行、反弹,看谁闭眼运球时间长,引导和培养学生运球观察的能力。

五、提升游戏“移形换位”

目的:发展学生对运行球的控制能力,提高运动量。

方法:初次练习时,学生两人一组面对面同时开始运球并报数,每人拍球5次后,迅速从右侧跑动换位,控制住对方弹起的球,换位3次,看谁成功次数多。学生掌握较好后,还可以增加换位次数,形成图形换位。学生4人相互间隔2米站成一队,相邻的两队为同组,两队间隔2米,1队学生从前到后分为别为1至4号位,2队从后到前为5至8号位。游戏开始后,1队学生向后转,两队同开始运球,当教师哨音响起后,每个同学快速从右侧跑向自己号位加1的位置,直至返回到自己的位置,比比看哪个团队学生失败次数最少,换位最迅速。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不同情况球的控制能力、应变能力,提高学生的运动量。

六、辅助纠正

目的:纠正不足,完善技术。

方法:在原地运球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整个手掌拍打球的现象,原因在于没能保持半球形、掌心空出的运球手型,在纠正过程中,可以利用小贴贴,贴在学生的掌心,鼓励学生“爱护小贴贴”,不要把它弄脏、弄破。引导学生注意掌心空出,不要让小贴贴触到球,帮助学生保持正确的运球手型手法;再有,在篮球原地“运球砸点”练习中,如果学生砸点成功率不高,就说明学生用力方式、按压球手型,或者随球上引的缓冲没有做好,可以利用专项练习中的“双人升降”游戏,进一步体会随球缓冲的升降运动,做到上引、下按柔和用力,并结合问题进行针对性地纠正练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作质量,发展原地运球能力。

摘要:<正>一、模仿游戏“升降机”目的:掌握随球上升缓冲、下落按压的重点动作。在专项练习中可以安排两项游戏,一是左右手拨球的比赛,在提高学生球性的基础上,初步建立手指及指根部拨球、掌心不着球的要领;接着进行双人上下“升降球”的游戏练习,体会向下按压球以及随球缓冲上引的要领。方法:原地左右手拨球:两脚左右开

篮球运球 篇2

(一)身体姿势

运球时应保持两脚前后自然开立,两膝微屈,上体稍前倾,头抬起,眼睛平视。

非运球手臂屈肘平抬,用以保护球。

脚步动作的幅度和下肢各关节的屈度随运球速度和高度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二)手臂动作

运球时,五指张开,用手指和指根以上部位及手掌的外缘触球,掌心不触球。

低运球时,主要以腕关节为轴,用手腕、手指的力量运球;身前高运球和变向高运球时,主要以肘关节为轴,用前臂和腕、指的力量运球;体侧或侧后的提拉式高运球主要以肩关节为轴,用上臂、前臂、腕、指的力量运球。

拍按球时,手应随球上下迎送,尽量延长控制球的时间,这样有利于保护球和根据场上情况改变动作。

拍按球的部位是由运球的方向和速度来决定的。

拍按球的部位不同,使运球的入射角和球反弹起来的反射角也不同。

原地运球时,拍按球的上方。

向前运球时,拍按球的后上方。

(三)球的落点

运球时应控制球的落点,使球完全保持在自己所能控制的范围内,以便随时利用自己的上体、臂、腿来保护球;而且也要便于技术运用。

例如:运球向前推进无防守时,球的落点应控制在身体的侧前方,并根据推进速度保持适当距离。

在对手紧逼防守时,应使球远离对手,采用侧对防守的运球方法,将球的落点控制在身体的侧后方,以便更好地保护球和及时抓住战机变换运球方法突破防守。

(四)手脚协调配合

运球时既要使移动速度和运球速度协调一致,又要保持合理的动作节奏。

能否保持脚步动作和手部动作协调一致,关键在于按拍球的部位、落点的选择和力量大小的运用。

脚步移动越快,拍按球的部位越靠后下方,落点越远,拍按球及反弹起来的力量越大。

运球时,手拍按球和脚步动作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和节奏。

篮球运球趣味教学五法 篇3

摘 要 篮球运球是篮球比赛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趣味教学法在课堂上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 篮球 运球 拍

篮球运动是在快速、激烈、对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项综合性体育活动。其具有竞争性强、趣味性浓等特点,深受广大中学生的喜爱。它能全面锻炼身体,主要是发展学生的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提高灵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和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团结合作等优良品质。篮球运球是篮球比赛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NBA队员的运球与CBA队员的运球就其技术动作本身来说并没有多大区别,而且CBA球员的运球动作更加标准,但NBA球员运球的实效性更高,这与平时的训练有密切的联系。

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篮球,增强学生的实战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篮球的积极性,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我们除了基本的篮球运球训练,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训练学生的运球能力:

一、运球看数

1、运球报数(如图1):学生每人一球在篮球场中面对教师开始运球,教师每隔一段时间将手举起伸出不同的手指数,让学生报数,培养学生使用手的感觉运球,防止学生养成低头看球的坏习惯。

2、运球抱团(如图2):学生每人一球一路纵队围城一个圆运球前行,教师每隔一段时间将手举起伸出不同的手指数,学生按照教师的手指数迅速运球集合在一起,人多的人或少的失败。

图1 图2

二、运球互拍

(一)“斗牛”:在篮球场中圈,2人运球同时可拍对方的球,注意保护自己的球;

(二)“三国杀”:在一块长、宽各5米左右的篮球场上或者平地上,里面站三至四人,每人一球。在此场内运球,运球的同时去击拍别人的球。

1.球被别人拍掉或被逼出场外。

2.球自拍停止或中途没拍到球。

出现以上两种情况的学生,就离开场地,由场外的学生补进,继续游戏。如果班上学生多,可多划几个场地。此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运球兴趣,在游戏中提高运球、控球、护球的水平,学生乐此不疲。

三、一人运两球(接力)

利用半个篮球场,运球迎面接力。一人左右手同时各运一球,从起点一直至终点。球若被运丢,则拾回从丢球处继续。若一手推,一手运球则从起点开始,重来一次。

此游戏对培养学生左右手运、控球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

四、躲闪运球或“越过封锁线”

2人一组对面隔边线5米左右持一软式排球作为“狙击手”,其他学生沿边线运球,当有运球同学通过“狙击线”时,“狙击手”用排球狙击运球同学,被击中者退下,未被击中者过关,狙击过程中不能走步,不能二次运球,熟练后可适当增加“狙击手”。此游戏在运球基本掌握下才能进行,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视野和灵活性,提高控球能力。

五、运传抢游戏

利用篮球场,游戏内与之平行1米处划一线为禁区(只许接球队员在内,其余任何人不许进),每队人数4—7人左右。游戏开始,在中圈跳球,获球的队通过运球和传球组织进攻,设法将球给本队的接球员,接球员接到球后,该队就得1分。同时守队则积极组织防守,努力断抢,利用运球和传球转守为攻。在规定的时间内,以得分多者为胜。

规则:

1.不得推、拉、打、摔对方队员。不得持球跑。否则,算犯规。在就近罚界外球。

2.球出界外,由对方在出界地点发界外球(不能直接传球给接球员)。

3.双方争球或同时击球出界,应在中因跳球。

4.接球员出界接球或接球后出界则不得分,应发界外球。

5.一队得分后,应由另一队在端线发界外球(接球员此时不得干扰球)。

此游戏是在学习了运球,并介绍了传球或初步学习了传接球后运用运传球组织比赛。它对学生掌握运传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

从篮球运球和传球想到的 篇4

一是善于“运球”,重组信息。

在篮球运动中,运球是个人摆脱防守进行攻击的有力手段,也是组织全队进攻战术配合的重要桥梁。而在多边对话的过程中,当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各种看法喷涌而出。面对这些良莠不齐的生成性资源,此时教师不妨借鉴运球战术,重组各种信息,在深入对话中再度生成,引爆学生的二次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二是巧妙“传球”,寻求突破。

在篮球运动中,传球是篮球比赛中进攻队员之间有目的地转移球的方法,是实现战术配合的手段。实际上,传球是投篮的前奏,传球的质量与投篮的成功率关系密切。在课堂上的大多数情况下,教师的理答是不可预设的,需要教师的教学机智。因此,在课堂上,当教师遇到一时不能判断的信息时,巧妙“传球”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教师可以把问题再次抛给学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效参与,也可以启发学生继续发言,教者充当听众的角色,还可以请其他学生评价,把评价权易手。这样做既可以为教师赢得宝贵的调整时间,也可以从学生的发言中受到启发,打开思路,对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深度开发。

体育教案-篮球运球 篇5

课的内容

组织教法和学练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XML:NAMESPACE PREFIX =O /><?xml:namespace prefix =w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word” />  舞蹈练习队形:

1)学生练习

4)学生练习时巡回辅导,佔;上,给予学生提示与鼓励

5)提示学生如何观察与评价动作

6)教师用音乐指挥学生练习

1.讲解示范与练习队形同上:

(1)-(4)

1)教师示范、讲解

2)教师用手势、信号指挥学生练习(1)、(2)

1)教师示范

2)教师讲解比赛的方法、规则

3)组织学生比赛

1)学生练习时,提示学生放松

2)简要讲解自创造型方法

篮球运球 篇6

关键词:心理学 篮球技能

篮球技术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心理特征上也有循序渐进的过程,下面就通过认知定向阶段,动作的联结阶段,协调完善阶段这三个阶段来分析整个运球技能形成的过程。

第一阶段:认知定向阶段

认知定向阶段也是形成运球技能的最初阶段,即运动员掌握运球技术大致结构和局部运动阶段。首先应该介绍正确的运球动作,培养正确的习惯。在目前的训练中主要采用地策略性技能,学习的技能几乎不需要复杂的认知和决策,以简单的训练内容为主。

首先要确定认知目标,我认为在最初学习篮球技能的时候,模仿练习是非常重要的,教练员或者老师做正确的示范动作,学生进行模仿。而且学生在自己练习的时候教练员也要提醒他们注意回忆正确的动作。在此阶段中,运动员的视知觉主要指向于识记动作的主要结构和局部的单一动作,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整个手臂与球的运动上,致使神经肌肉表现出高度的紧张,手指、手腕的肌肉和关节发硬不能柔和的触及球体,手臂和大小肌肉群僵直甚至颤抖。所以这个阶段特别容易出错,教练员要时刻监督,避免错误动作的形成。

第二阶段:动作的联结阶段

动作的联结阶段也是形成运球技能的提高阶段,及局部动作联合成一个完整的动作系统阶段,运动员通过反复练习,建立感觉器官、中枢神经系统和运动器官之间的牢固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形成稳定的动力定型。

在这个阶段,学员的动作逐步定型,稳定性和手指对球的感觉已经比较好,此时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学员学习的时候把手运球和脚步结合,并且不允许学员用眼睛看球,用感觉去控制,让运动员能够做到在单人移动的情况下,可以做到协调连贯的运球。运动员在此阶段的心理特征是完成动作的感知信号,主要是通过视觉获得运球技术的外部信息,通过肌肉运动获得内部信息;注意的范围逐渐扩大,注意分配能力提高;记忆和思维的对象指向于完整的动作系统和动作细节视觉表象与动觉表象逐渐清晰准确和完整,并处于分化性抑制阶段,整个动作的完成是在视觉表象的监督作用下,动觉表象起主导的调节和控制作用。

在教学训练中,还应注意方法的多样化。如游戏、竞赛等,科学地合理地安排好一天的训练内容和顺序,在训练中增加对抗因素,使运动员有新奇感,激发起浓厚的兴趣,调动起训练的积极性。

第三阶段:协调完善阶段

协调完善阶段也是形成运球技巧的完善阶段,即运球动作协调、完善、自动化和创新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员的手感已经比较好,可以完成很多复杂的动作,这个时候应该注意培养左右手的协调和在激烈对抗中运球的稳定性。此时在训练中应该多人共同完成,在其他球员的干扰下完成规定的运球路线,或者其他球员在规定的干扰情况下进行干扰运球者的手臂,此时尽量克服困难完成运球动作。

在此阶段中,运动员可能会出现“停滞”的现象,及平时所说的“高原现象”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三:第一,运球技巧的进一步完善需要改变旧的动作结构和完成动作的方式方法有一个改造的过程;第二,身体素质的发展跟不上运球技巧的提高;第三,运动员的训练兴趣不如以往,情绪低落,状态不良,如疲劳、疾病等。

但是,运动技能形成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主要需要通过练习和反馈实现的,它们是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重要因素。

1.练习。只有通过反复的练习,动作才能得到定型,肌肉才能记住正确的动作,就可以在比赛中灵活的运用。

2.反馈。在一些动作技能学习的情境中,由于种种原因,个体无法察觉自己的错误动作,或者能够察觉到这些信息但无法运用这些信息,必须借助外部反馈来改正动作,才能形成正确的运动技能。要多联系比赛,培养在比赛中运球的感觉和心态,从而更加熟练的掌握运球技术。也在比赛中观察运动员在激烈对抗中的运球动作有什么不足,拍摄成录像,自己观看,并加以改进。

最后,可以运动想想法。在学习固定的动作已经不能满足运动的需要后,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和比赛,看NBA球员的招牌动作,观看并学习,模仿,在运球时脑海里想象那个动作并进行模拟,可以掌握更加高超的运球技巧。

参考文献

[1]季浏编著.《体育心理学》.

[2]陈瑞宁,刘岳江.反馈学习对运动技能形成的意义,《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8月。

[3]王占琪.体育教学与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的研究,《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9年6月。

篮球运球技术技巧之我见 篇7

1 运球技术技巧

1.1 运球时身体姿态

两脚左右或前后开立, 两膝自然弯曲, 躯干微前倾, 眼睛平视观察攻守阵位。非运球臂屈肘抬起约60°左右, 肩、肘朝着防守对手。用以保护自己的空间不被防守者侵占、身体不被防守者撞伤和球的安全运行。

1.2 用手指运球

用手指运球。为了较好地控制球, 球从地面弹起的高度到腰胸之间, 运球时手腕放松, 用向下动作拍按, 而不是打击动作。运动员要学会两只手都会熟练的运球, 开始先学习原地运球, 熟练后可以边走边运。走动中的运球技术掌握好后, 逐渐过渡到跑动中运球, 加快运球移动速度直至全速。运球时抬头, 以便时刻观察场上情况。如果只低着头运球, 容易被防守队员紧逼, 同时也看不到处于有利位置的队友, 甚至自己处于可投篮的位置也不知道。

1.3 球的落点

运球时, 运球速度、方向和防守的情况不同, 球的落点也不同。在无人防守或远离防守的情况下, 用直线高运球, 球的落点在运球手同侧的侧边或侧前, 速度越快, 落点越靠前, 离自身越远, 反之越近, 运球者感觉适宜均可;在积极防守情况下, 球的落点应在体侧或侧后, 以便保护球;变向运球球的落点基本位于异侧或侧前;胯下运球的落点位于胯下两脚之间的地面上。

1.4 手脚协调配合

运球时既要使人体移动速度和球的运行速度高度协调, 又要保持合理的动作节奏。在移动速度不变的情况下, 能否保持上下肢协调一致, 速度上同步进行, 关键在于拍按球的部位、落点的选择和力量大小的把握运用。脚步移动越快, 拍按球的部位越是靠后方, 落点越远, 反弹起来的力量越大。反之, 部位越靠上, 落点越近, 力量越小。

1.5 以肩、肘、腕三轴并用的运球方式

随着篮球运动的不断发展和“抢窃式”攻击性防守的出现, 运球队员为了更好地控制球、支配球, 采用以肩部为轴, 上臂发力, 前臂迎送球的动作幅度增大、手掌贴球的时间延长以及肘、腕部为轴的小动作运球和中型动作运球的灵活性增大, 加之侧身对着防守者, 以达到保护球, 安全进攻和其他技术的有效衔接。这种以肩、肘、腕三轴并用运球方式, 可根据篮球场上的防守阵位和对手的防守特点等, 手臂可以任意伸长或缩短, 运球可高可低, 动作可大可小, 节奏可快可慢。结合变速运球和运球时的假动作虚晃, 达到突破防守的目的。

1.6 运球中的假动作虚晃

运球中的假动作, 是运球队员为了隐蔽自己的真实意图, 运用熟练的运球技术动作、速度、节奏、位置和方向的变化等迷惑对方, 引诱防守者重心位移, 当防守者“上当受骗”移位后, 运球队员不失时机的利用这一漏洞空位, 乘机改变前进路线, 达到运球上篮、急停跳起投篮及突破分球的目的, 容易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1.7 身体重心保持水平位移

水平位移是指持球队员在运球过程中, 身体重心在篮球场水平面上没有明显的起伏现象。如果运球时运球队员身体重心起伏明显过大, 无意中消耗了进攻的时间, 消耗了自身的能量。持球队员在运球过程中, 身体重心尽可能的保持水平移动, 以显示其下肢蹬地角度的科学性和达到目标的经济性。

2 结束语

运球是篮球项目中技术技巧比较复杂的进攻技术之一, 非常重要。它对突破盯人防守和区域联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本人学识浅簿, 有不当之处敬请诸位专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篮球运球 篇8

作者简介:蔡绪光,高级教师。先后获宁波市小学体育学科骨干教师、宁波市教坛新秀、宁波市优秀教师、宁波市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浙江省第一届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全国首届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等各级奖项多次;多次承担区级、市级、省级的课堂教学展示。

点评:本节课教学对象是水平一的学生,教师以游戏的方式贯穿课的始终。同样的内容,如果教师能够巧妙构思,定能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就本节课来说,为解决直线运球的问题,教师设计了“沿线运球”的游戏,学生有着非常直观且具体的感受,如果教师仅仅让学生沿着直线去运球,可能练不了几次,学生就会感到乏味。此节课,教师将直线进行了不同方式的拓展,学生的兴趣在不断发生改变,同时也在不断地接受新的挑战,可见,善于动脑筋的教师更有创新意识,选用一个简单的游戏进行教学,被教师拓展变通,让学生累得满头大汗还意犹未尽,这不正是体育教学所追求的吗?

就本节课而言,个人认为游戏1“如影随形”的效果可能并不好,对待水平一的学生,选用简单的游戏,效果可能更好,这个游戏在练习的过程中可能会被学生理解为比赛,追求“快”,这样不仅不能达到教学效果,反而会阻碍直线运球这个内容的学习,如果直接分组进行边线的运球,接着再开始游戏2,个人认为效果可能更好,整个课很流畅,学习的效果更加明显。游戏3“运球达人”也可稍作改进,如,让学生听到音乐必须在场内的各种直线上进行运球练习,然后听到音乐再停下来原地运球。这样既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巩固,又能满足学生的好胜心理。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是否效果更好,有待实践操作。

点评人:安徽省安庆市石化第三小学李莉

点评:本课的亮点是采用游戏进行教学,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尤其是游戏“沿线运球”,巧用直线引导学生进行“人在线上、球在线外”,“人在线外、球在线上”及“人球都在线两侧”的练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巧妙适时,较好地解决了本课的重点,达成了目标,也提高了学练质量。由于行进间直线运球需要在熟练掌握原地运球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运用一课时来学习原地运球,学生按拍球的部位和手控制球的能力是否能够牢固掌握,可否多安排2课时原地运球技术的学习,变换多种形式让学生左右手反复体验,以提高学生原地运球的能力。本课教学设计流程分为三个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准备部分之前的热身时间为2分钟,学生不能充分热身,如能通过游戏调动学生兴趣,进行充分热身后,再安排一些熟悉球性的练习,这样就为基本部分的教学及重难点的解决充分作好了铺垫。在选择游戏时,如能针对行进间运球技术进行游戏或比赛,就显得充实多了,另外低年级学生的教学采用探究式学习,探什么、探到什么程度、是否适合等还值得商榷。

篮球运球 篇9

一、启动技巧

只要开始运球时球的落点不超出5米限制线, 都属考试要求范围。因此, 可以让学生先将球抛向空中落在4.6米~4.8米的区间内, 球弹起的同时人快速启动赶上并人球合一越过限制线。此项技术的运用比采用“控球启动、运球越过限制线”的方式更快、更省时, 运用的重点是球的落点与球弹起高度的把握, 关键是人球合一时机的把握。

二、考试过程技巧

一般而言, 第一次运球返回采用45°低手上篮擦板的方式投篮, 第二次返回投篮则采用三步上篮腾空正面投空心篮。因为擦板进球稳定性要高于腾空投空心篮, 即使高考时部分考生心里恐慌、神经高度紧张, 甚至动作僵硬时, 擦板进球命中率依然相对较高。对于力量特别是弹跳力不太好、身高较矮的队员或球性较差者, 建议他们第二次返回投篮时仍然采用45°擦板的形式争取较好成绩。因为, 稳定的发挥远比争取最佳成绩更有意义。同时, 左右侧开始运球也有讲究, 习惯于右手运球的考生, 应先向左侧开始运球, 用右手从篮框左侧上篮, 这样稳定性较高;同理, 习惯于左手运球的考生应先向右侧运球, 然后从篮框右侧上篮, 以保证稳定性。

三、测试技巧

在第一次投篮时, 考生应力求获得成绩, 此成绩不求最好, 只要不差即可, 因为有成绩会使心理更加稳定;第二次投篮时, 则应力争较好成绩。在考试过程中, 考生只要按自己的节奏、速度、习惯进行考试, 就容易获得自己理想的成绩。

四、考试踏线技巧

考试要求“脚踏入以边线中点为圆心、半径为0.5米的圆弧内”, 此项要求很明确, 只要用脚踏入圆弧内触响感应灯即可, 手中的球则不必进入圆弧。在日常训练中, 教师应该加强学生在提前转身、伸腿触感应线, 以及返回运球启动等方面的练习。

五、考试节奏、心理技巧

考试当中的往返运球投篮节奏是取得较好成绩的基础。从启动开始到踏线返回再到三步上篮进球, 两个往返、四个单边, 都应该有较严格的要求;一个单边有多长、去几步、回几步、三步上篮起步的大致地点都应该有相应的规定;腾空起跳距篮板的距离也要因人而异。只要平时训练有素, 即使高考时有些紧张, 固有的节奏也不会有太大的波动, 考试成绩自然不差。

小学生篮球运球趣味教学法 篇10

一、运球对墙击打法

1.方法: (1) 每人持一球站立在离墙半臂距离的地方拍球。 (2) 左右手交换进行拍球。

2.规则: (1) 持球方法要正确。 (2) 始终屈肘拍球。 (3) 达不到拍球50次不可交换左右手。

此方法主要练习学生的上肢力量及控球的平衡能力, 让学生有一个球不离手的感觉, 以适应将来在场地上的节奏。

二、运球互击对方法

1. 方法:

(1) 在一块半径为5米的圆内 (水泥地) , 里面站6-8人, 每人一球运球。 (2) 运球的同时去击打对方的球, 而自己的球不要停掉。

2. 规则:

(1) 球被对方拍掉或被逼挤出圈外为出局。 (2) 球自拍停止或半途没拍到球为出局。 (3) 把学生分成四组, 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谁拍的人数多而自己不停止者为胜。

此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游戏中提高运球、控球、护球的水平, 学生乐此不疲。

三、运球绕障碍迎面接力法

1. 方法:

(1) 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8小组在15×15米的场地内设置4-5个障碍。 (2) 一人从起点运球 (12米) 至对面的同伴, 然后站在队后面。

2. 规则:

(1) 球停了或掉了由运球人自己捡起从掉的地方再运直至终点。 (2) 哪组先完成者为胜。

此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游戏中提高变向运球的能力及积极向上的优良品质。

四、运球躲闪避让法

1. 方法:

(1) 学生分成4小组, 男、女生分开。 (2) 每组一半人持球在5米半径的圆圈内运球, 另一半站在圈外持两只软式排球击打圆内的同伴, 被击中者立即出圈参加击球队伍。

2. 规则:

(1) 击人者必须击打圈内同伴腰以下部位。 (2) 被击者应用眼光观看击球者, 及时躲闪避让。 (3) 谁在圈内坚持的时间最长为胜。

此方法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视野及灵活性, 提高控球能力。一般在球性比较熟悉的情况下进行。

篮球运球 篇11

【关键词】场景式教学;篮球教学;急停急起

0.引言

急停急起是篮球运球过程中运用较为频繁的一项技能,也是篮球学习的基本功。90年代汤振庸在《篮球课运球急停急起的教学初探》一文较为系统的论述了急停急起的教学方法[1]。

当进攻方有球时,在运球突破的过程中,它是摆脱防守方贴身防守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即便是篮球的业余爱好者,对运球的急停急起动作也颇为熟悉。但每个学生的完成情况不同,导致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效果差别很大。庄志勇《我国学校篮球教学发展进程与未来展望》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新中国学校篮球教学发展进程进行研究指出我国篮球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存在缺陷[2]。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对篮球急停急起是知道的,但是真正在教学中,需要学生做相应动作时,不是动作走型就是动作不到位,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且在教学中,教师在纠正动作时,也往往得不到学生足够的重视,或者即使得到了重视,但改进的效果也不明显。

笔者注意到近年在别的学科教学中出现了一种“场景式”教学模式,它通过教学中各元素的有效结合,很好地解决了教与学的关系,并在这些学科的教学中得到运用和验证。这种“场景式”教学模式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教学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作为一种借鉴和尝试,将这种教学模式引入体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尝试。

通过尝试发现在场景式教学中,学习过程被设定为若干个流程或步骤,教师不预设任何结论,而是给予充分的交流和指导。在动态的学习活动中,师生共同分析原因、形成结论,成为进入下一个流程的要件。这种场景是不断变化的,作为实践和操作性比较强的教学模式,场景式教学的特征是符合篮球教学需求的,而且经过大量实践和研究已经表明,场景式教学的意义在体育教学中还具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和研究价值。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某职业学校高中一年级中篮球选项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共80名男生,平均年龄为16.5岁,平均身高为173.2cm。

1.2研究方法

1.2.1实验法

将这80名学生分为两组,每组40人。对两组学生分别给予不同的教学方式,一组采用传统式教学,一组采用场景式教学。

1.2.2观察法

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观察,两个班级的学生在篮球运球过程中急停急起错误动作的发现、认识、自我主动改变的情况。

1.2.3比较法

对两组同学的练习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主要体现为他们对这一动作的理解程度、接受程度、实践效果等。

2.结果与分析

2.1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对比分析

2.1.1传统案例教学法

传统案例教学是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一系列的分析﹑讨论和研究,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序和方法的教学手段。传统案例教学的特点是把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侧重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探讨,传统案例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两个弊端:(1)以解决某些习题或者不连贯的知识点为核心,学生主动学习不具备。(2)系统性,采用的教学形式是学完相应的基础知识后,再以案例的方式贯穿所学的。学生可以没有基础,学生的学习思路跟着老师走就可以了。

2.1.2场景式案例教学法

场景式案例教学,即以传统案例教学为基础,构造一些现实的场景(RealWorldScenario),将知识点有机地串联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到教学中,在完成案例的同时,能考虑到和案例相关的其他问题,从多个角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

构建场景式案例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提出某个或几个场景化案例的需求。

(2)精化知识点。挑选可以组成案例的知识点,按照知识点内容、知识点重要度、知识点难度、相关联知识点(包括要学习这个知识点必须掌握的其他知识点)的条目对知识点内容去粗取精。

(3)合理编排精化知识点在案例中的顺序。整理这些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单支结构将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组成这个案例必需的知识点。

(4)增加场景化的描述。场景信息包括案例发生的外围描述,案例要求解决的问题,案例所需的数据,案例的前提条件,案例产生的额外相关因素。增加场景信息的描述不但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学生记忆知识点的能力。

(5)分析和该场景化案例相关的其他重要知识点,并将它们尽可能地关联进来。这样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1.3两种教学模式的不同点

传统教学方式是在老师的教导下学习的,是老师要我学习的,老师如何教我跟着学。场景式教学是通过预设仿真场景让学生自己感受动作缺陷,寻找问题的结症,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完善动作,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自发地增强,能够主动的纠正动作。同时教师由主导转变为有效引导。

不同点传统教学场景式教学

内容过去的知识即时的感受、学习

途径习惯性领悟、学习、体会

感受被动的接受高峰体验、主动改变

方法教师反复强调学生自我学习提高

方式以教师为主的改变以学生为主的自觉改变

教学中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传统上的上下级关系师生之间平等的人际关系,亦即注重通过对话,产生相互影响、相互评价

2.2两种教学模式在教法上的对比

传统教学模式注重教师的言传身教和教师已有的教学经验及常识,场景式教学模式注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特点,在教法上更能体现教学中“因材施教”的原则。能够不断的明晰目标,最终达到什么目标。

2.3篮球急停急起教学中的实验结果

2.3.1五种易犯错误动作

在教学过程中易犯的错误情况:第一种:学生对球控制不住,以至于想要急停或急起时球却不听话,脱离了身体保护和控制的范围。第二种:运球时对身体重心的控制不合理,以至于破坏了急停急起时动作的实效性。第三种:急停时,制动迟缓而无力,停不住;急起时后脚蹬地无力,起动速度不快,以至于在运球急停和急起时速度变化不大,从而失去了做运球急停急起的目的。第四种:低头运球,以至于急停和急起的时候时机掌握不好,同时也容易失去对场上情况变化的观察。第五种:在急停和急起时,手、脚和身体协调不一致,以至于动作容易走形。

2.3.2问题意识及行动自觉性

传统教学组的学生基本上是等待教师的指导和被动的纠正错误,能够对错误动作的发现、认识并产生自我主动改变行为的低于25%;场景式教学组85%以上的学生能够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积极主动地加以纠正。

2.4原因分析

2.4.1认识层面的理解

观察和比较发现,两组同学在对概念的理解上差别不大,对于概念、方法和要领的理解在认识层面较为类似。

2.4.2实践层面的操作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解动作时,学生不注意看、听、学,场上做动作随意,主观上没有我要去学习的意愿,是被动的在老师的教导下学习。场景式教学与之相反。

3.两种教学模式在篮球运球急停急起教学中对比的总结与建议

3.1总结

通过对比发现,在场景式教学中,学生更容易认识到自己动作的不足并主动加以修正,学习的主动性和纠正错误动作的自觉意愿增强了。同时,在对学生进行技术动作讲解示范时,学生的认真度也明显提高。通过渐进式的方式,较好地消除了错误动作在练习中的再次出现。

在场景式教学中,强调了手、脚和身体在练习过程中的协调性,还强调学生提高对动作在运用时的实效性,克服华而不实的动作的运用。通过篮球比赛的实战检验,实战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加深学生对这一基本动作的掌握和熟练应用。

3.2建议

针对在运球过程中身体重心不易控制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分场景,安排学生在行进间运球时到某一特定的标志处做急停和急起的动作,反复强调学生对身体重心变化的控制,并且要求动作由慢到快,同时,进行小组分列对比,反复强调学生对做动作的认真程度,改变学生思想意思上对动作处理的随意性。

针对于学生低头运球的错误动作,在安排练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安排学生根据教师的手势反复做急停急起练习,这样不仅能改变他们低头运球的错误动作,并通过场景设置提高学生练习动作的实效性。

4.结论

在体育教学中,一些基础动作的练习往往枯燥无味,不易被学生掌握,通过创设“练习”场景、“游戏”场景,用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的热情,让教学焕发活力。通过预设仿真场景让学生自己感受动作缺陷,寻找问题的结症,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完善动作,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自发地增强。教师在教学中由主导转变为有效主导。在教法上更能体现教学中“因材施教”的原则。能够让学生不断的明晰目标,知道我们要做什么,用什么方法去做,最终达到什么目标。同时能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作为实践和操作性比较强的教学模式,场景式教学的特征是符合篮球教学需求的。也是一种适合职业学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

该研究对场景式教学模式在中学体育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充分体会到场景式教学在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的良好效果,为下一步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场景式教学方式的铺开,做了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汤振庸.篮球课运球急停急起的教学初探[J].体育科技,1996,04.

[2]庄志勇.我国学校篮球教学发展进程与未来展望[J].2006,5.

[3]王顺.场景教学让体育焕发活力[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09,7.

[4]段书飞.情景式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华章,2011,4.

[5]袁雪峰.如何让体育课吸引人[N].中国体育报,2008.

篮球运球 篇12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河南省篮球男子青年队(15人)

(二)研究方法

观察法,文献资料查阅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一)胯下运球技术动作的主要作用和特点

1.胯下运球在比赛中的主要作用

1)改变方向突破过人,这种方式由于动作较简单直接如果防守人反映速度快,进攻人稍有怠慢就可能丧失良机,所以进攻队员在使用胯下运球技术时,动作要准确、精练、一步到位。掌握好时机,这样就能够突破对方的防守。2)试探、迷惑对方的一种手段,在胯下运球的同时,窥视对方的动向,在对方接受信号做出动作之后,在防守重心移动的同时,利用组合运球技术突破防守。3)胯下运球左、右横向的移动,使进攻者和防守人之间形成位置差(错位),然后利用时间差和位置差加速或变向突破。

2.胯下运球技术动作的特点

1)隐蔽性。当进攻队员运球面对对手近距离紧逼防守时,最常用的体前变向运球动。变得非常危险和困难,可以说是不可取的,而运用胯下运球时,球距离防守人较远,由于球是运在两腿之间,而且运球的位置较低,防守者的手不易触摸到篮球。如果防守人身体过分前倾,用手去抢、打球,这样防守人就失去重心,很轻易就被进攻人突破。所以,防守者不敢轻举妄动。反而进攻者则能够较好地保护球。虽说背后运球比胯下运球,球距离防守人更远一些,但背后运球远离身体,变向距离大、目标大、时间长、迷惑性不强,受身体结构的局限性容易失误,而胯下运球则更加容易控制。

2)欺骗性。由于胯下运球时,篮球所出的特殊位置,进攻队员一个小小的变向运球动作,就可能使防守人的重心有很大的变化。这样就给进攻队员提供了机会。因为作为防守一方,不可能知道进攻人哪次变向是真哪次变向是假的。如果防守队员不动进攻队员会抓住机会加速突破。如果防守人员根据判断进行堵截,进攻队员随时可以根据对方的反映改变自己的意图。

3)观赏性。由于胯下运球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再加上易于和其它运球的组合,所以每次胯下运球或加上其他组合运球技术的突破过人,都具有较高的技巧性。给人一种欣赏艺术作品般的感受,当然更能成为篮球爱好者模仿练习的一种运球方法。

(二)运用胯下运球技术动作的要求

1.脚步动作

在做胯下运球动作时,无论运球队员是利用双脚跳步的一步急停或是双脚先后着地的两步急停。双脚落地时应平行于防守人,尽量分开,屈膝降重心这样无论左路进攻还是右路突破,跨步都不会受影响。当进攻队员在做胯下运球动作时,无论运球队员是原地急停或是向两侧左右方向滑跳步。只要运球人根据防守人的动向,决定突破之后,在单(双)脚起跳两脚平行落地的同时,突然蹬地发力,迅速启动加速。

2.手上动作

在做胯下运球动作跳步的同时,(以右手为例)。右手从右侧腰部将球引到体前。从双腿之间(利用胯下)将篮球通过胯下的垂直地面反弹到左手,在右手运球击地时,右手应尽量往下送,而此时左手在身后也要伸向地面迎球,在球落地弹起的同时,手指触球,将球引起并控制,这里强调离开手的时间越晚,另一手接球的时间越早,目的是要求球在两手之间过渡的时间越短越好。这样球在另一手的时间越长,对球的保护越安全。为了增加胯下运球假动作的幅度,左、右手接到球后,应随着球的方向继续往外引球,这样动作比较夸张,动作幅度大。假动作也就比较逼真。

3.上体动作

在前两个动作要求做到之后,上体动作的要求就基本形成了,两腿平行分开屈膝降重心。要求在上体前倾,抬头挺胸,腰背挺直。右手将球往两腿之间下送的时候。右肩(低)形成探肩过人姿势(要求右手变向时将球尽量送到又一个重要的目的)。如果作连续胯下的来回变向,相应做出向左、右侧前方向摆动,与此同时头和眼睛也应随着身体的摆动而向过人的方向左右张望,以增加假动作的真实性。如果向左、右方向作滑跳步胯下运球变向,手持球并在空中有个向防守人转体和转头的动作。上体前倾并放松,眼睛要用余光观察防守的动向。形成在空中像鹰似的,时刻准备进攻,增加防守人的难度。

(三)胯下运球技术动作的作用(介绍四种过人方法)

1.胯下运球变向突破

例如右手运球,运球至防守人一步半距离的时候双脚朝前平行跳步。此时,进攻人应目光散乱,身体和神态放松,跳步落地同时,手、脚、腰及整个身体动作全部完成,突然胯下变向运球,蹬地加速。

2.连续胯下运球变向

为了能够保证面对篮圈及时观察到场上情况,又不忘记个人的进攻,运球可以将球在两腿之间反复地交换手运球,在观察其他同伴行动的同时,利用胯下运球假动作,上体随球的变动方向而左右摆动,保护好球及时抓住防守人的中心移动变化,加速变向突破。

3.胯下运球接体前变向

接近防守人员时,进攻队员右手利用胯下运球并压低重心,整个动作就好似真要从左路突破,防守队员会立刻滑步堵防,这时进攻队员快速用左手将球贴近自己,利用体前变向将球重新变回身体的右侧,换成右手运球,迅速突破对手。

4.滑步胯下运球变向

接近防守人时,进攻队员右手胯下运球,当球到左手的同时,两脚向左侧滑步同时上身侧转,在空中面队防守人,与防守人形成错位,加速突破。如果在做滑步的同时,防守人侧滑步堵截。运球队员马上利用组合技术向身体的右侧变向,右手运球加速突破。

(四)胯下运球易出现的错误及预防

许多人感到胯下运球在比赛中难以动用,即使运用出来,效果不明显,反而会增加防守人抢断的机会。事实上他们的运球技术动作中存在问题,由于动作不正确,无法面对防守人去运用。

1.脚步

有许多人在胯下运球时,双脚前后弓箭步站立,球从右边通过前脚胯下变向到左边,球是从胯下运过来的这就是他们所理解的胯下运球。非常的简单,易于掌握。只要会拍几个球就能做个差不多。而这种运球不会有效的,当两脚前后站立运球的时候进攻人与防守人之间成“T”型,在胯下运球的同时,球并不只是进攻人自己的,因为球、进攻人和防守人之间是三角关系,也就是说,此时的球是两个人共有的,如果进攻人在这样的情况下,还用胯下运球显然是不利的,从另一角度分析,即使进攻人这样运球没有被防守人抢走或打掉,那他下一步(后退)该如何迈步?往前撞人,往侧面蹩腿。这样的胯下运球是不结合实际的。当然也就运用不出来,更达不到目的。

2.重心高、运球高

有些人觉得运球高能显示自己球技熟、手感好,还有些人认为,只要是从胯下运过来,另一只手能接住,这个技术动作就算成功。但是,运球的高、弹速慢容易失误,即使球没失误,瞬间的战机也会因为手控制球的时间短而被浪费掉。更何况在防守人的紧逼下,高运球不可能成功的。另外从力学的角度上分析,高重心变向后再想探肩降重心准备过人,防守人早就站好有利的防守位置。由于这些不正确、不结合实战的技术动作的存在,久而久之,原本非常行之有效的运球技巧,却被戴上了“华而不实”的帽子抛在了一边。

(五)胯下运球技术的训练

1)首先要让学习者理解,规范的胯下运球技术动作的合理性及要求,让其在思想上有个想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念动”训练法。2)徒手练习。无论是双脚跳步急停,还是快速跑动中的两步急停,双脚要尽量平行分开,屈膝降重心,上体前倾,腰背挺直,面对防守人,双手自然前后垂直胯下,在距离地面较近的距离双手“击掌”。3)基本动作掌握后,结合篮球,原地连续胯下运球变向,基本动作与徒手动作相同。双手垂直与胯下一前一后,将球来回变,上身随球的变动方向而左右摆动。头和眼睛也要随着球的变动方向左右看,双手摆动的距离决定了运球的幅度,但球在双手变向离手和接球之间的距离了运球的幅度,但球在双手变向离手和接球之间的距离几乎是不变的。增加变向幅度主要是靠接球手在接到球的时候,手随着球弹起方向(左右)的惯性继续向外延伸所形成的,想要多大的幅度由持球人根据需要而定。4)原地运球技术动作熟练后,可以行进间高运球,突然胯下运球变向过人(模拟防守)和做一下胯下运球,同时向同侧方向做滑跳步,连续变胯下运球。(要求:腾空伸展放松,上体转体,幅度要大,控制好球)熟练之后再加组合技术连起来练习。最后,加上防守一对一进行练习。

三、结语

通过对胯下运球技术的作用和特点的阐述及提出运用胯下运球技术动作的要求,可以得知胯下运球技术不是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华而不实”,而是一种具有多变性的运球技术。在运用胯下运球技术时,要根据场上的情况及时合理的去运用,但是必须具有非常熟练、规范、合理的胯下运球技术的前提下运用,才能达到所需要的目的。

摘要:随着篮球运动的不断迅速发展, 篮球比赛的对抗性表现的越来越激烈。对比赛双方的进攻与防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篮球运动经过100多年的不断发展, 规则也随之不断的修改和完善, 当然进攻和防守技术和以前相比都有了质的飞跃, 队员们必须不断创新来克服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关键词:篮球,胯下运球技术,运用,训练

参考文献

[1]王梅珍.篮球基本技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4.

[2]王梅珍.篮球组合技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4.

[3]寇振声.篮球教学与训练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87.

上一篇:程序正义的现实困境论文下一篇:乙醇提取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