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讲解及赏析

2024-07-30

《游子吟》讲解及赏析(通用10篇)

《游子吟》讲解及赏析 篇1

《游子吟》讲解及赏析

【原文】

《游子吟⑴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⑵。

临行密密缝⑶,意恐迟迟归⑷。

谁言寸草心⑸,报得三春晖⑹!

⑴吟:吟诵。

⑵游子:出门远游的人。即作者自己。

⑶临:将要。

⑷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

⑸言:说。寸草:萱草。萱草(花)是中国传统的母亲花,相对于西方的康乃馨。寸草心:以萱草(花)来表达子女的孝心。

⑹三春晖:指慈母之恩。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我们。

希望本文游子吟古诗赏析(共4篇)能解决您的问题。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讲解

这是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它把人类伟大的母爱置于特定的艺术氛围中,加以弘扬和歌颂,使之脍炙人口。

孟郊一生穷愁潦倒,直到五十岁才得到溧阳县尉的卑微职位。此诗便是他居官溧阳时所作。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颠沛流淳,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此诗写的正是这样的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都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这是一首乐府体诗,诗人捕捉住生活中的一瞬,用简括的语言勾勒出慈母为游子缝制衣裳的场景,抒发了游子思乡念亲的至深情感。全诗淳朴素淡、情真意切,拨动了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尤其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两句已成为千古流传的名言佳句。

首联,“游子”,本谓远游的客子。《史记》“游子悲故乡”。也许慈母想到了游子的奔走之劳,风霜之苦和孤寂之悲,如此,诗一开头,就似笼着一层淡淡的哀愁。另外,就唐诗看,“游子”也可指离乡远游的举子。有唐以来,开科取士,游子不绝于途,辗转流徙,饥寒相侵,倍受艰辛,“古若不置名,道路无欹倾”。诗人以其亲身体验和感受,把游子的悲苦和哀愁加以浓缩和转嫁,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实况,赋予了诗的社会意义。

次联,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诗人进行了合理的想像,揭示了慈母情爱的含蕴,原来临行缝制的游子衣上,密密匝匝飞走的针线,竟是慈母的丝丝缕缕情思。“游子无寒衣”,“游子暮何之”,也许就是慈母系情的 “意恐迟迟归”的内涵。“短章蕴藉”(《白石道人诗说》),是诗意的生发,更是意境的升华。

尾联,从“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化出,但较之原诗句,比拟切当,对比强烈,形象更为鲜明;而且“游子不言苦,家书但云安”,要解脱和抛却的是悲苦和哀愁,知难而前,锐意进取,冀报恩于万一。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母爱”是人类纯真崇高的感情,是文学创作的永恒性主题。《诗经》就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的诗句,简括而形象地唱出了人子的心声。冰心也在诗里写道:“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和真切情意。平和的语言,这也得益于民歌形式的运用。它俚语入诗,明白晓畅,着语不多,纯是白描,洋溢着强烈的生活气息,那真挚深沉的感情就从平淡的语言中得出。

这首诗对后世影响很深。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爱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总之,这首抒情小诗歌颂了伟大的母爱,称得起广泛流传千古不朽之作。千百年来拨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弦,引起了万千游子的共鸣。

赏析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 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游子吟》赏析 篇2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一首乐府诗,诗人捕捉住生活中的“一瞬”,用简括的语言勾勒出慈母为游子缝制衣裳的场景,抒发了游子思乡念亲的至深情感。首联,“游子”,本谓远游的客子。《史记》“游子悲故乡”。也许慈母意想到了游子的奔走之劳,风霜之苦和孤寂之悲,如此,诗一开头,就似笼著一层淡淡的哀愁。另外,就唐诗看,“游子”也可指离乡远游的举子。有唐以来,开科取士,游子不绝于途,辗转流徙,饥寒相侵,倍受艰辛,“古若不置名,道路无欹倾”。诗人以其亲身体验和感受,把游子的悲苦和哀愁加以浓缩和“转嫁”,让人细味和借人传达,如此,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实况,赋予了诗的社会意义,表明了自己对生活的评价。接著,诗人进行了合理的想像,揭示了慈母情爱的含蕴,原来临行缝制的游子衣上,密密匝匝飞走的针线,竟是慈母的丝丝缕缕情思。“游子无寒衣”,“游子暮何之”,也许就是慈母系情的“意恐迟迟归”的内涵。“短章蕴藉”(《白石道人诗说》),是诗意的生发,更是意境的升华。末尾二句,从意义上说,是从“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化出,但较之原诗句,比拟切当,对比强烈,形象更为鲜明;而且“游子不言苦,家书但云安”,要解脱和抛却的是悲苦和哀愁,知难而前,锐意进取,冀报恩于万一,给人以奋发和鼓舞,因此,诗句的思想意义也更深刻和积极。

此外,就诗的艺术性看,有两点值得注意。这既是“雅俗共赏”的一个原因,也可窥见诗人的艺术探索之一斑。

一是浓情淡化,引起广泛的共鸣。共鸣,是文艺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在读者身上引起的共同激情,和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主人公一起体验他的痛苦、磨难和愿望等;浓情淡化,是指作者通过对艺术的理解,把浓烈感情融注在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中而使读者觉著是淡然地传达出来的。这首小诗浓情淡化,引起了广泛的共鸣。诗的审美客体仅是慈母为游子缝制征衣所生发的感情;但它唤起的却是人们对母子至性情爱的体验中的理解、同情而至反思。为什么?我们不能不从诗人对审美意识的.理解去探求,慈母为游子缝制衣裳,是最为习见的生活图景,而其中浸透的却是深入骨髓的感情。谁无父母,谁无兄弟?离亲别故在社会现实生活的人际活动中总会发生的,思亲恋故之情又谁能避免?人们读文艺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总是有所希冀的,解除痛苦,获得欢娱,哪怕是一瞬间的。一个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的撞击力在读者身上引起的回应力应该是适度的,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没有提供特定的背景、环境及其他,但蕴藏的故乡之思的感情是深厚真挚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淡淡的说出,引起了至今千年的共鸣。《游子吟》使浓烈深厚的感情“轻描淡写”似地传达出来,在读者心理上,引起震动,像山泉沁入心脾,给人以某种满足、慰藉和感奋。总之,这首诗的情思、哀愁、艺术氛围都是淡淡的,然而人们却从中产生共鸣,引起反思和感奋。

二是冲淡的感情得之于平和的语言,这也得益于民歌形式的运用。这首诗是抒情诗,体例为乐府诗,它俚语入诗,明白晓畅,著语不多,纯是白描,洋溢著强烈的生活气息,那真挚深沉的感情就从平淡的语言中得出。从而较为适应广大读者的审美心理,使人们自觉地接受其诗歌的思想,心灵得到了陶冶和净化。

小学古诗赏析《游子吟》 篇3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赏析】

孟郊,字东野,751一814,湖州武康人。孟郊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匀才得到一个潭阳县尉的卑微之职。诗人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于山水吟咏,会务则有所废弛,县令就只给他半俸。《游子吟》,这是一首乐府诗,更是一首歌颂伟大母爱之作。此诗则是当时之作,亲切而其淳地吟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生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著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颠沛流淳,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此诗写的正是这样的`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都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开头两句实际上是两个短语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身上。

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得更为结实一点儿罢。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切盼儿子早点些平安归来呢!慈母的一片深骂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语言,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唤起著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

最后二句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诗人的反问句,意味尤为深长。这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通俗形象的比兴,加以悬绝的对比,寄托了赤子炽热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怅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真有“欲报之行,昊天罔极”之意,感情淳厚真挚。

游子吟古全诗赏析 篇4

游子吟【作者介绍】

孟郊(751年-8),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汝州(今属河南汝州),唐代著名诗人,少年时期隐居嵩山。

游子吟原文及翻译 篇5

唐代 李益

女羞夫婿薄,客耻主人贱。

遭遇同众流,低回愧相见。

君非青铜镜,何事空照面。

莫以衣上尘,不谓心如练。

人生当荣盛,待士勿言倦。

君看白日驰,何异弦上箭。

译文

女子不光彩是由于她夫婿的轻视,客人感到羞愧是由于主人轻贱他。

我的遭遇和这些人一样,只好低头徘徊,和尊高的人见面感到羞愧。

您不是青铜的镜子,为什么只是看表面呢?

不要因为我衣服上有尘土就不以为我的心像白练那样纯洁高尚。

当您的人生处在荣华富贵的高峰时,也不要对地位低的人感到厌倦。

您请看太阳升落,时光飞驰,和弦上的箭一去不返有什么区别呢?

注释

羞:不光彩,不体面。

薄:轻视,刻薄。

耻:感到羞愧。

贱:轻贱,不重视。

众流:指前文的“羞女”和“耻客”。

低回:也作“低徊”或“低廻”,徘徊。

练:白色的丝绢,比喻人心清白高洁。

游子吟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6

《游子吟》——感受母爱

课程简介:

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唐诗、宋词、元曲更堪为其中三绝,千百年来光耀人间,滋润并哺育着华夏代代儿女。我所任教的华北油田东风小学, 长期以来一直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特别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为把学校打造成书香型校园,开展了“诵读国学经典,营造书香校园”为主题的校本课程 。《游子吟》就是国学经典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中的一篇,通过《游子吟》的学习感受伟大的母爱。

教学内容分析:

《游子吟》唐代诗人孟郊写的一首歌颂母爱的诗。诗人只选取了一个看似平常而又饱含深情的场景: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衣。通过对母亲缝衣的细节和缘由,通过对母亲的神态、动作以及内心活动的描写,表现了人人皆知的伟大母爱。 学生情况分析:

我所教授的是新入学的一年级的学生,学生们的学前知识储备差异大。有的孩子学前基础好,在入学前已经大量的识字和阅读,对古诗词有一定的了解和接触,而另一部分孩子则对语文的了解不多,字词理解力相对较差。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本课教学,设计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自制的精美课件,吸引学生,在识字、朗读、理解等各个教学环节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利用古诗精练的语言,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诗文的内容,感受伟大的母爱。

教学设计思路

忆课文、引课题——知诗人、解诗题 ——解字词、悟诗意——连句意、明诗意——想诗境、悟诗情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感受诗人的情感,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2、理解诗意,能说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3、通过学习,提高学习古诗的能力,培养记忆能力。

4、感受诗人对伟母爱的歌颂,陶冶纯洁高尚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古诗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通过读懂诗句,体会作者对母爱的颂扬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借生日》

师:谁还记得《借生日》一课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生:讲的是小云过生日时,妈妈送给她一只布熊并祝她生日快乐,而小云得知妈妈从来不过自己的生日时又把礼物送给妈妈,同时也把生日借给了妈妈,体现了母女之间互相关心的真情。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复习引出本课的主题——母爱)

二、感情导入

师: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而古诗以它的意境深远、含义深刻、琅琅上口的独特艺术魅力迎得了人们喜爱。无数才情横溢的文人诗客更是以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创造出无名篇,更留下了许多千古传诵的名句。谁能背背你喜欢的诗篇呢?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诗篇或片段。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首歌颂母爱的诗篇《游子吟》

三、新授

1、知诗人,解诗题。

(1)学生齐读诗题。

(2)介绍时代背景。(教师将学生的回答总结归纳)

孟郊(751-814) 字东野,唐代诗人.曾任溧阳县尉、协律郎。一生穷困潦倒,但性格耿直,不同流合污。孟郊的诗多是倾诉穷愁孤苦之作。教师补充: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长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穷困潦倒的人来说是弥足珍贵的,也是最值得回忆的,因此了解作者的生世对理解本诗有一定的帮助。

(3)解诗题:

吟:就是吟诵,吟咏的意思

教师补充并出示课件: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生答:游子吟就是出门远行的人的吟诵、吟咏。

2、解字词,悟诗意。 (1)学生初读,略知大意。

(2)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初读古诗。

(3)学习小组长互读。同学间相互纠正字音的落实情况。

诗中的“慈、临、密、缝、意、恐、归、晖”在读音上反复练习。

师出示课件,让学生反复认读生字,掌握读音。

(4)朗诵感知诗歌

师:这首诗通俗易懂,有含义深刻,深受人们的喜爱, 想必咱们班的同学也有会背诵的,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试着背一背。(指名背诵)

师:咱们全班一起来背诵这首古诗。(出示课件古诗)

(5)设疑质问

师:“意恐”是什么意思?谁来告诉老师呢?

生:“意恐” 的意思是心里担心、害怕。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是看课文下面的注释知道的。

师:你真棒!你能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谁还能像他一样解释一下“言”“寸草心”“三春晖”这几个词呢?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有感情地背诵

学生思考

(知道了方法,学生争先恐后的抢答)

“言”是指说的意思。

“寸草心”指小草,比喻儿女的心意。

“三春晖”指春天的温暖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学习诗歌我们首先要了解诗人理解诗题,理解时可以借助书本网络等,诗意可以借

助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在讲诗意时,可以增减字词语句,使它更通顺。来,带着我们各自初步的体会,一齐把诗歌再读一读。

3、连句意、明诗意

(1)诗歌是讲究韵律美的,能吟,能唱,所以仅仅读通顺还不够,还得读出味儿来,下面我们来细细地品一品。诗中哪些诗句是描写儿子离家前慈母对儿子的关爱的?找出来,读一读。

(2)学习古诗需要细细地品味,你从哪些诗句中能体会到母爱呢? 师补充:在我国古代吴越民间有一种风俗,家中有人要出远门,母亲或妻子要为他做衣服,针线一定要缝得细密,这样出门人才会早早归来。所以母亲才—— 密密缝)

(教师出示课件)

师:把你对前四句诗的感受用读表达出来吧。

(指名读不是很理想 ,教师范读,再指名读,全班齐读)

(3)同学们读着诗句,看着插图,你的眼前浮现出什么样的场景呢? (课件出示前四句诗,以及相应的插图)

师引导:儿子明天就要远行了,年迈的老母亲在昏暗的小油灯下,师“谁能把当时的情景,描绘一下。

师:是啊,母亲眼睛已经花了,动作越来越迟缓,但她仍坚持一针一线为儿子缝制衣服。 你们想想当时母亲心里会想什么?

师:是啊,意恐迟迟归

师引:母亲还会担心什么?

(4)是啊,儿行千里母担忧,爱与忧都化作一针一线,缝制在游子衣上。她缝制的不仅仅是一件衣服,更是一颗牵挂儿子的心哪。你们能再有感情地朗读前四句古诗吗? (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5)师:大家读的真不错!在这首诗中有一个比喻句,谁能找到呢?句子的意思是什么?把什么比喻成什么呢?

师总结(边说边画):"我们就像小草,妈妈就是温暖的阳光。有了阳光,小草才能破土而出,发芽长大。可是,小草长得再高,他也永远够不着太阳。就像我们做儿女的,即使我们做再多的事,也无法报答妈妈对我们付出的爱呀。所以大诗人孟郊才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让我们带着对母亲的无限感激,替孟郊把这道诗读给他的母亲听吧。

再读古诗,读出韵味

4、想诗境、悟诗情

(1)听一听,模仿读一读,感悟古诗的韵律。

教师设计问题: 在读中大家一定明白了不少问题,愿意互相说说吗?可以同桌说,也可以小组说,谁认为自己说得好还可以站起来说。在读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说,把读中感知的内容与大家交流,让学生从自由广泛的交流中得到比较全面的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其实我们每人都有这样一位伟大的妈妈。 你能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爱你的吗?

四、总结延伸、拓展提升

(1)从古至今,流传着许多歌颂母爱的诗歌和故事,同学们利用课下的时间找一找,读一读,讲一讲。

(2)不只是母亲,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是爱我们的,他就是你的爸爸,你的爷爷奶奶,你的亲人朋友,回家后,为那些爱你的人做一件事,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回报他们的爱。

布置作业:

说课稿《游子吟》 篇7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来自人文学院11新闻班的陆秀清。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首古诗《游子吟》。

教学整体设计: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板书设计分析、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内容:《游子吟》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是唐代诗人孟郊,全诗语言自然质朴,表达了母子之间浓浓的亲情,赞美了伟大的母爱。

设计理念:本课以“理解诗句,想象诗境,体会诗情,抒发真情”为教学重点,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体现“自主性、实践性、整体性”及“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学思想,力求“重文本”又“超文本”。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新秩序,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重难点:理解难点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受母亲对诗人深切的爱及诗人对母亲的感激、思念。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能力目标: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学习诗歌,感受母亲对儿子的慈爱以及儿子对母亲的真挚

感情。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对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能够借助注释或者课外工具正确的理解古诗。心理特点——学生在现阶段对学习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有较强的求知欲。认知特点——学生综合能力有限,难以把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方法分析: 在本课中,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合作学习、诵读感悟、联系实际,激发兴趣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让同学们快乐学古诗,把知识拓展延伸至生活、指导行动,做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板书设计分析:

我的板书设计将如PPT中所示,这样板书简单明了,概括性强,便于学生理解全诗的内涵,也突出了诗歌的重点,体现了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设计:

情感导入:课堂以一首歌曲《母亲》导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增强情感体验。

以读会意、情境想象:对于古诗来说,读必不可少的部分,它贯穿于全诗。首先的老师范读和学生朗读可帮助初步领会诗句的大体意味。创设情境主要是针对于诗的前四句,插图能让学生图文对照,想象诗境,置身于诗中来品味情感,深化对诗的体会。

合作交流解重难点、联系实际分析:后两句是本课的重难点,也是要理解本诗思想感情必须突破的一关。在这步中,让学生们联系实际、合作交流、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充分迎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补充其认知困难。

吟诵、写作表感恩:对诗歌有充分的认识后,能力和情感目标都有一定的完成,学生再次吟诵诗歌,必能收获甚好的效果,这时也要求最好能达到熟读成诵的知识目标。写作是作为课堂最后布置的家庭作业,要求学生详细描写一件妈妈为“我“所做的事,深化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引导学生感恩母亲,把学习付诸实际行动。

古诗《游子吟》教案 篇8

执教:重庆市 彭水县第一小学 王娇娥 教材:(选自西师版二年级上)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母亲对儿子的慈爱以及儿子对母亲的真挚感情。

二、教材分析与处理:

1、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情感。

2、教学创新点:低声吟诵《游子吟》,想像一位慈母在孩子外出前,借着油灯的微光为孩子缝制衣服的情景,借助故事讲述创设意境,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一、歌曲引入,创设情境

1、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2、学生交流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妈妈是怎样照顾自己的?

3、教师小结: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天起,妈妈扶我学走路,教我学说话,妈妈无时无刻不在为我们操劳。

唐朝大诗人孟郊,他曾写下了一首歌颂母爱的诗《游子吟》。[出示课件:游子吟]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把课题写在黑板上,(指导书写“游”,)“游子”指的就是长期离家外出的人,比如你们的爸爸妈妈长期在外地打工没有回家,那他们就是你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游子。而这首诗中的游子指的就是“孟郊”。“吟”是诗歌的一种形式,写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把右边的“今”写成 了“令”,请大家齐读课题:游子吟。

一、初读古诗,学习生字词。

1、孩子们现在就请你们打开书第155页,借助拼音自由地读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刚才孩子们读得可认真了,课文里有些戴小红帽的生字娃娃你发现了吗?赶快拿出笔圈住他们,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3、看看和老师找的一样吗?(出示生字课件),反复拼读这些小红帽的生字娃娃,记住它的名字。

4、通过刚才的拼读你觉得哪些字容易读错,谁来给大家提个醒。谁的发音最准确,最响亮,老师就请他当小老师教大家读三次。(学生教读,相机纠正)

谢谢我们的小老师,孩子们请用你们的火眼睛睛牢牢地记住它,亲亲热热地打打招呼,一起读----

5、瞧,生字娃娃可调皮了,它把拼音小帽摘掉了,你还认识它吗?(指读:男、女生各一个,相机纠正读音)

6、咦,生字娃娃和好朋友一起手拉手,出来啦,你还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7、刚才小伙伴们读得可认真了,现在我们一起把生字宝宝送回田字格家,(出示生字课件并齐读:寸、归、迟、临、密、游),注意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你觉得哪一个字最不好写,老师来帮帮你。[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8、学生练习写字,老师相机指导,并展台点评。[学生静息20秒 钟]

二、读文讲解,品悟诗意

通过刚才的生字学习,孩子们再来读一次古诗。[点击课件,出示古诗] 相信你会读得更好,不 信,你就试试。

1、大家读得非常投入,谁想读给大家听,老师请一个勇敢的孩子来读一读吧!(相机请孩子纠正)字音读得真准确

2、[点击:播放音乐] 诗人孟郊,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为了考取功名一展抱负,不得不拜别慈母,漂泊他乡,直到50岁那年,他才当上了溧阳县的一个小官,温饱才得以解决,做官后,他马上把母亲接到溧阳县,以回报母亲恩情。这首诗就是写在母亲来溧阳之前。孩子们,在这首诗里面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老师讲给你们听,好吗? 在一千多年的唐朝啊,有一个特别有名的诗人叫孟郊,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已经死了,他和他的母亲相依为命。妈妈辛辛苦苦地抚养他长大,所以孟郊特别爱他的妈妈,他的妈妈也非常爱他。有一次,孟郊要出远门了,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裳,夜已经很深了,母亲还在那微弱的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啊缝啊!他想:孩子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我得把他的衣服缝得密些,再密些,千万别让他在外面冻着了。

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的杨柳树下,妈妈用那满是皱纹像干树枝一样的手,紧紧地拥抱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孟郊听了不住地点点头。当他抬头看见妈妈,妈妈的头上又添了好多的白发,心里一阵酸楚,想到白发苍苍的母亲需要自己在身边 照顾,可自己却不得不远行,想到这,泪水湿润了他的眼眶。。。师:感人吗?想着刚才老师讲的故事,再来读读这首古诗,看看你从诗中又读到了怎样的画面?(妈妈正在给孟郊缝衣服的画面)你们是从哪一行诗看出妈妈在缝衣服的?(学生回答)是这样的画面吗?[点击课件,出示缝衣图] 大家看看,现在是什么时候?妈妈还在那干什么呢?谁来说说?(学生交流)

大家再仔细看看这幅画,这屋子里的光线怎么样呀?

妈妈的头发呢?妈妈的头发花白,行动也十分不便,眼睛也看得不是那么清楚了,可他还是在哪儿缝着、缝着,你们是从哪几行诗看出妈妈还在哪里不定地缝啊缝啊?(指定学生读)

此时,夜深人静,月色如勾,屋外寒风呼啸,屋内寒气逼心,在微弱的灯光下,年老的妈妈此时是多么的艰难,为何不等到明天再缝呀?(学生交流)

噢,好厉害,你从哪里知道的?(直接出示三四句)

那么,这位老母亲是怎样缝的?诗中有一个词非常形象,谁能把它找出来?(密密缝)

为什么要密密缝呢?(学生交流)师:哪你能用读诗的方式,读出妈妈心中的那份担心吗?

谁再来读读?读出妈妈的那份牵挂。谁还可以读出妈妈对儿子的不舍?

师:人们常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是呀,想到儿子就要远离家园,妈妈有太多太多的话要对儿子说„„她会说些什么呢?

千叮咛万嘱咐,可这位母亲什么也没说。她只是默默地缝,密密地缝,此时,她缝进的仅仅是一根长长的丝线吗?(学生交流)现在让我们一起帮着妈妈把衣服缝得再密些,让我们把妈妈的担心、牵挂、不舍和爱,一起缝进衣服里吧--读![生齐读。。] 看着妈妈,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为自己缝着衣服,针尖戳破了手指,孟郊会想些什么呢?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游子的内心世界„„让我们一起接着刚才的故事讲下去„„

孟郊走了,他这一走啊,真的就是好长时间都没有回来,有一次孟郊来到郊外,他看见暖烘烘的太阳出来了,看呀,路边的小草显得更加的生机勃勃,孟郊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心里想,母亲的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淋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也抱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母亲的恩情我将永远铭记在心。一想到这儿,他就写下了[出示课件:

5、6句] 流传千古的名句,请读——

四、升华主题

孟郊的这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广为流传.今天人们还常常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心声,当我们吃着妈妈亲手做好的饭菜时:我们会想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当我们在风雨中看到妈妈遮挡在我们头上的雨伞时,我们会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当我们在生病时,看到妈妈为自己操劳时,我们会说——“谁言寸草心,抱得三春晖”。当我们走上成功的领奖台时,看着 自己年迈的妈妈,我们会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改写游子吟作文 篇9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改写游子吟作文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改写游子吟作文 篇1

夜很深了,皎洁的月光倒影在荡起微微波纹的湖面上,一闪一闪的;村子周围一片静寂,大多数人都已经睡去,唯独一间简陋的小屋里发出微弱的烛光,两个模糊的影子倒影在窗子上。这倒底是谁呢?

小屋中,一个矮小的正方形桌子放在中央,旁边是一张铺在地上的床和床上折得整整齐齐的被子…… 孟郊在看书,而母亲正在借着微弱的烛光缝补孟郊的上衣。她尽管老眼昏花,可还是缝得那样的认真,那样仔细。这时,孟郊说:“娘,这次我上京赶考,您一个人在家,一定要注意身体啊!”母亲听了,笑着说:“这你就不用担心,你只要考上状元,娘就心满意足了。你这次去京城赶考,路途遥远,自己要多加小心。这衣服得好好补补,这样你就不用担心路上衣服破了,没人给你补。”说完,母亲又低下头,继续缝补。母亲将衣服缝得十分紧,针脚是那样的匀称,可是没想到的是,母亲手中的针不小心刺中了母亲的手指,可是母亲竟然完全不在乎,不当一回事。孟郊看此情景,看着母亲一针一针的在微弱的烛光下眯着眼睛给自已缝补着衣服,眼泪不禁顺着脸夹流下来。他的心中充满着感激:”母亲啊,我一定会努力考试,中了状元,当上大官,将来好好地报答您的 …… ”

第二天,孟郊骑上马,上京赶考了,母亲站在孟郊的身后,望着儿子远去的身影,渐渐的消失……

改写游子吟作文 篇2

在一个深秋的夜晚,一间简陋的小茅屋中,有一位老眼昏花、年过七旬的母亲坐在炕上,借着微弱的烛光,穿针引线,为正要出门求学的`儿子缝制衣服,她担心儿子着一去恐怕要三年五载才能回来,怕儿子在外面的时候,衣服破了,没有人为他补,冬天雨天会冻着,便一针一线的缝着,把衣服的针脚缝得紧紧的,十分结实。虽然这不是什么绫罗绸缎,只是一件普通得不能在普通的自制土家衣服,可这却融进了母亲的千般情,万般爱。夜已经很深了,一阵寒风刮来,母亲不禁打了个寒战,她想到再过几个时辰,儿子就要出门远行了,心里万分舍不得,泪水再次模糊了她的双眼。透过昏暗的烛光,儿子看见母亲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了道道皱纹,树枝般枯黄的手上长满了老茧,心里不禁翻起一阵酸楚,辛酸的眼泪唰唰的流了下来,顿时感慨万千:母亲啊!多少年来,你一直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为我付出了一切,给了我不天高,比地厚,比海还要深的爱,我永远都无法报答您啊!是谁说小草赤子的心,能报答春天的阳光,母亲的恩啊!

《游子吟》改写点评:这篇文章语言流畅,思路清晰,叙事条理,通俗易懂。文章通过对《游子吟》的阐述,写出了伟大的母爱。全文语言生动,感情真挚,耐人寻味。结尾点明文章中心,短促而有力。

改写游子吟作文 篇3

俗语说“母爱似水”但哪个母亲不期待自己儿子有出息,可以光耀门楣,不求千古流芳,但求昙花一现。

岳母在岳飞身上刻下“精忠报国”表达出对儿子所寄托的希望。孟郊之母在孟郊出外灯管时,心中定是充满了不舍,但她仍以儿子的仕途为重,临行前她用针线为儿子补上衣服的旧破之处,一针一缝贴的那么紧密,那么细致。在岁月的摧残下那双穿针引线如行云流水般的巧手,如今显得那么笨拙。颤巍巍的拿着针线,慢慢的缝着,似乎也是为了儿子能在家多待片刻吧!她知道,儿子回来的很迟,有生之年或许再也见不到儿子了,所以每一针都那么的紧密,她仔细端详着自己儿子的脸,如春风般的抚摸,儿子要出行了,母亲站在门口一直望着儿子一点一点走远,直到天地的交界处,两行的热泪早已在这位老母亲的脸上刻下了伤痕。

读《游子吟》有感 篇10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游子吟》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游子吟》有感1

学前班时,好奇怪,一位年轻帅气的男老师教我们全校同学跳舞,跳的舞蹈歌曲歌词是一首诗,叫做《游子吟》。几遍跳下来,老师为了让我们跳得更好,便解释歌词给我们听,提到想念妈妈时,我们班好多同学放声大哭,只有我“光下雨不打雷”——眼泪夺眶而出,一声不吭。我知道此时此刻我和我的同学们心里想的是什么。老师为了止住我的泪水,送了一本有拼音和好看图画的小学生《唐诗一百首》给我。并告诉我书里有这首诗,想妈妈的时候拿出来看一看。

在我朦胧的记忆中,小时候的妈妈给我的印象是那么善良,勤劳。我最喜欢围在忙碌劳作的妈妈的身边。记得有一次,我跟着妈妈到田里收黄瓜。妈妈忙得汗流浃背,不停地往箩筐里装黄瓜。刚满六岁的只能摘到不高处的黄瓜,也帮妈妈装满了另外那个箩筐。就这样来来回回,终于搬完了田里的黄瓜。开水烫过后,半生熟的黄瓜在楼顶上铺满了一地金黄。妈妈拿来菜刀和砧板,黄瓜在妈妈熟练的刀功下均匀地分成四掰。黄瓜被切成四掰后,敞开肚皮铺在太阳底下曝晒。我给妈妈递黄瓜,每递一个黄瓜,妈妈就对我微笑一下。我顿时觉得妈妈的微笑比这一地太阳底下的金黄还灿烂。

一个慵懒的午后,微风吹起的窗帘打在窗棱上的响声惊醒了在妈妈怀里甜睡着的我。我发现我的身边放着一件蛋黄的体恤衫。奶奶步履蹒跚地走进来说:“小春,你妈妈将你们晒的黄瓜皮挑到圩上卖,货好,有个老板给了个好价钱,你妈妈还给你买了一件新衣服。喏,像黄瓜皮一样的颜色。你妈妈还说,她去广东打工了,叫你乖乖地。去读学前班可不能哭鼻子哟!”

我一头扎进那件蛋黄色的体恤衫里,越控制不哭,眼泪越刹不住车,心里一阵一阵被刺痛。我真不想长大,长大了妈妈就要远离我,要到远方打工维持生计。我的脑子里清晰地映出妈妈那阳光底下甜甜的微笑!

念到三年级上册时,在语文百花园地的学习内容中我又和这首诗相遇了,还更巧是那位十分帅气的男老师教我们。他跟我们讲:熟读唐诗“一”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中有描写“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母亲,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无私奉献的老师,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壮志爱国的将士……其中是《游子吟》这首诗让我爱上阅读这本书。每次念到这首诗时,每一个字让我颤抖呜咽痉挛哽咽。于是,我找来这本《唐诗一百首》和那件蛋黄的体恤衫,用袋子装好,放在我的枕头底下。想念妈妈时便拿衣服出来看一看,把书念一念。

有人说:人总是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苦苦地寻找自己精神的乐园。每一次的新发现,都会带来无限的感激与惊喜。

一首诗撩拨我内心深处那根我不愿触碰的心弦,但又偏偏激起那血脉相连的亲情思念——妈妈,你现在在哪里?我愿我快点长大,承担起家庭的责任,让妈妈不再那么辛苦,永远微笑着陪伴我。从此,我带着对妈妈的微笑的思念,深深把头埋在收集这首诗的《唐诗一百首》中,寻找那无限的感激与惊喜,伴随着我没有妈妈陪伴的童年。

读《游子吟》有感2

今天语文课上学了一首诗——《游子吟》。我深深地被这首诗感动了。

这首诗的作者是孟效。主要讲的是一位慈祥的母亲,手拿针线为即将离家的儿子缝补衣衫。在临行的时候把衣服缝了一遍又一遍,恐怕孩儿迟迟不归。又有谁说小小的草苗之“心”,能报答得了这阳光辉照的春天厚“意”呢?母爱真的伟大!怪不得人们都用“母爱如海”来形容母亲的爱。

我不由自主得想到妈妈,无论刮风下雨,妈妈都会送我上学,放学。妈妈的爱就像是一根无私奉献的蜡烛,燃烧自己照耀了我,使我往前走;妈妈的爱就像太阳,温暖着我,让我茁壮长。妈妈,如果没有你,我也不会有现在这个幸福的家:如果没有你,我也不会成为“参天大树”;妈妈,如果没有你,我也不会成为班上的“栋梁”之才。

读《游子吟》有感3

父亲您是我最重要的人。您的爱是那笔挺的大树,我是那弱小的幼苗,是您为我遮风挡雨,让我茁壮成长。父亲,您总是不放心我,时常温柔地问上一句。“学校的饭够吗?”“吃得饱吗?” “成绩怎么样?”“上课专心听讲没?”此时,您肯定恨不得同我一起上学,这样就能知道我在学校的一切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父亲,您虽然文化不高,可您的字很好看,每星期回到家都会看到小黑板上写着:“大女儿李马香,小女儿李萍萍,学习进步、身体健康、认真读书。”不到30字的一句话,让我体会到父亲对我姐妹俩的想念。每当周五回来,我的心情十分激动,恨不得自己变成天使,飞到家中去,家中总是有父亲迎接我,有父亲为我做好吃的。

母亲,您在我心目中和父亲一样重要,也是我最爱的人。您的爱就像从天而降的雨露,我便像那幸福的鲜花,吸取着甘甜。您总是对我说:“您已经长大了,有些事是自己可以解决了的。”为此,父亲每次在清理饭桌时都会说我懒,而您为了我学会更多的东西就用一天的时间教我该怎么做好孩子。母亲我对您的爱是默默的,已经不需要用太多语言来表达了。

每当读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的心就会忧虑:父母亲对子女的恩情,我们报得完的吗?你们的爱不就是春天里的光晖吗?而在吸取阳光的小草,是无论如何也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自我从降在这世界是,父亲每次照顾我每一衣每一食。冬天,怕我冻着,就千方百计的让我穿的暖暖的;每顿饭,总是关心地询问着吃饱了吗?好吃吗?等等……

天下父母亲都一样的伟大。

读《游子吟》有感4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从唐代诗人孟郊的这首《游子吟》中,我感受到的是伟大的母爱和对母亲的感恩。

从小到大,我的妈妈也像诗中的“慈母”一样,为我付出了很多。每天早起为我做早餐,送我上学,帮我检查作业……爸爸常年在外地工作,妈妈工作也很忙,但妈妈从没在我面前抱怨过,在我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总是鼓励我说“慢慢来,妈妈相信你,你肯定行!”我发烧的时候,妈妈会守在我身边,给我按摩、敷毛巾,整夜不睡,把眼熬得红红的。我犯了错误的时候,妈妈也会严厉地批评我,并帮我分析出错原因,督促我及时改正。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马上就是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了,我要尽力多帮妈妈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还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报答妈妈,报答妈妈对我的爱。

读《游子吟》有感5

母爱,是伟大的。中华民族从古至今都非常重视对母亲的孝顺,古代的文人墨客也创作了数不胜数描述母亲伟大的名诗佳作。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游子吟》这一首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寥寥数语,虽然只写了母亲一个平凡的动作,但却把母亲对儿子的挂念、关怀、希望都融入其中,让我们从字里行间中深深地体会到了母亲对游子的关爱,母亲是何等的伟大啊!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啊!我们就像小草一样,怎么能报答得了妈妈那像太阳一样伟大的恩情呢?

每当读到这里时,我都会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因为妈妈每次耐心地提醒我要把字写好时,我都不怎么理会妈妈的唠叨,而且还会很不耐烦的走开。这些举动会让妈妈多么伤心啊!但妈妈却会用她那博大的心胸包容着我这个女儿的不懂事,依然毫无怨言的为我,为我们这个家竭尽所能的付出。

在生活中,我们都喜欢在母亲节、妇女节时送许多精美的礼物给妈妈,希望妈妈会开心一笑,更快乐一些。但是,谁会想到,妈妈需要的不仅仅是这些物质上的礼物,她们最希望的是我们能茁壮成长,能学有所成。所以我们的健康、快乐、我们的不断努力与进步才是送给妈妈最好的礼物。

“妈妈”,一个不起眼的词,但她却承载着巨大的责任。她总是给予我们无私的爱与呵护。每一天,妈妈都会毫无抱怨地为我们做这做那,每一次当我们被别人欺负时,妈妈都会难过的掉下眼泪去和别人评理,妈妈是守护我们的天使。妈妈最开心的就是看着我们渐渐长大,懂事。

妈妈是这个世界最伟大的人,我爱我的妈妈!

读《游子吟》有感6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孟郊的《游子吟》,不知感动了多少海外学子。

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让我们跟她学背《游子吟》,她一句句地读给我们听。当时我们都不了解这首诗的意思。我心里在想,什么破诗,刚才还在说“慈母”呢,一会儿,怎么又写成草了?我并没有去仔细体会这首诗的内涵,只是因为又能多背一首古诗而感到高兴。

一个星期天,我们家来了一个不速之客——姥爷的姐姐,一个寄居美国的华侨。我当时并不喜欢这个满头“银卷”的老太太,只是觉得她是个有钱人,人民币对她来说,大概和草纸的价值差不多。可是像她这样有钱的人,却总穿着一件土布做的小褂,而且还说是她的母亲为她做的。我觉得很奇怪,便去向她请教:“您那么有钱,干吗老穿这么土的衣服?”她笑了笑,问我有没有听说过孟郊的《游子吟》。我想了想,便把那首我认为又是“慈母”又是“草”的“怪诗”背了一遍。她听了,抚摸着我的头问我:“你知道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吗?”“嗯,我……”我正在想怎样回答的时候,她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说:“这首诗,我们海外游子是最能体会的了,它把母亲对游子的爱,我们对母亲的爱,全部写了进去。等到将来,你有了我这种经历的时候,你就会明白的。”那是什么时候?这首“怪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心里出现了许多疑问。

姑姥姥的话,我仍记忆犹新。如今,我长大了,慢慢地懂得了诗中的.意思。

这样伟大的母亲,我们做子女的是永远无法回报的。只有孝敬父母,好好学习,才是最好的报答!

读《游子吟》有感7

读了这首诗,我知道了我们那颗赤子之心正像小草难以报答春天的阳光一样,儿女的爱心怎能报答得了母亲那深深的爱呢?

这首诗的大意是:慈爱的母亲头发白了,眼也花了,但是手里还拿着针线,为出远门的儿子缝衣服。临行时,母亲一针一针得把衣服逢得又密又牢,只害怕孩子回来太晚了,衣服破了没人补。正像小草难以报答得了母亲那深厚的恩情呢?这首诗把儿子那微小的孝心与母亲那深厚的爱作对比。

有一次,我不小心被小伙伴们推到了长满月季花的花池里边,让月季花上的刺扎入了肉中,我害怕地回到了家中,告诉妈妈,妈妈心疼地看着我,小心地替我包扎好,又把肉中那细小的刺给挑了,又让妈妈担心了一整天,这让我知道了母爱的伟大。在这里,我想告诉大家:谁说如同小草一般的赤子之心能够报答母亲那像春天的阳光般深厚的恩德呢?

读《游子吟》有感8

当我读起这首诗时,心里就非常感动。母亲对于儿女的爱,就像春天的阳光温暖着每一个孩子。在这种伟大的母爱面前,儿女们渺小的就像寸草一样。有人说,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就是金钱,可我说母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金钱能比得上伟大无私的母爱吗?让我们爱护自己的母亲吧!将来我会长大,无论我身在何处,我都能感觉到母亲的关怀,我都知道有人在为我祈福;无论我处于怎样的境地,我都知道母亲会默默地支持我,鼓励我,就算全世界的人都不理解我,她也会理解我;每当我被失败打倒在地时,母亲总会扶着我重新站起来去走向成功……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最无私的爱、最纯洁的爱是“母爱”。

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会经历很多磨难。每次的失败,母亲陪着我们难过。每次成功,母亲陪着我们开心。有一首歌唱的好,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象个宝。

是啊,世界上对自己最好的就是母亲了。母亲,给了我无私的爱,给了我的生命,没有她就没有我,她用全部的心血来陪养我,照顾我。如今我已上四年级,有了一定的自立能力,可以帮妈妈做家务了,让妈妈多休息一会,少疲劳一会。看着每天来接我的妈妈,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我多么希望能快点长大,多帮她做一些家务,其实每个人的母亲都是一样的。全世界的儿童们,让我们一起用心去体会妈妈的爱吧。

读《游子吟》有感9

《游子吟》一文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佳作,我深深的被这首诗所感动,也被母爱的伟大所感动。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我的妈妈。妈妈把我养这么大,风雨无阻的送我上学、放学,不辞辛苦,任劳任怨,如果把我比作青草,那妈妈就一定是含辛茹苦的园丁,日夜守护着我,助我茁壮成长;如果把我比作小鱼,那妈妈就一定是潺潺流动的河水,温柔的抚摸着我,让我自由自在的游动;如果把我比作小树,那妈妈就一定是明媚的阳光,给我无限的温暖,长成参天大树。

那一次的风雨夜,使我明白妈妈对我的爱有多深。那天我发烧了,急性扁桃体发炎,家里没有可以吃的药,外面又下着雨,妈妈怕我淋雨,不敢带我到医院,冒雨到药店给我买消炎药,吃过药以后,我渐渐的退烧醒了过来,我看见妈妈正在擦拭着湿漉漉的头发,我的心猛然间抖动的厉害,说不出的感动顿时涌向心头......我在一天天的长大,妈妈却在一天天的衰老;我在一天天的强壮,妈妈却在一天天的衰弱;我的知识随着年纪的增长,一天天的丰富起来,妈妈却一天天的力不从心,我很惭愧也很自责,妈妈为我付出了所有的努力和辛苦,由此我想起一句古语——父母恩难回报,母爱是多么的伟大,我应该怎么报答呢?用我的努力好好学习,来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情。

读《游子吟》有感10

看到妈妈给我缝衣服,我想起了孟郊写的一首诗《游子吟》,读游子吟有感400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寒假期间老师让背的一首诗,我被这首诗深深的感动着。

这首诗主要写的是母亲穿针引线为将要出行的儿子缝补身上的衣服。临行时她缝了又缝,密密麻麻,结结实实,她怕儿子迟迟不能归来,在外乡每人为他缝补。谁能说清小小的嫩草是怎样报答春天阳光?

我不由得想起我的妈妈,妈妈养育我长大,是多么的辛苦每天给我洗衣做饭,帮我辅导做作业。妈妈好比一盏灯,总是照亮我一直向前走。妈妈好比是被子,总是给我很多温暖,让我茁壮成长。我在一天天长大,而妈妈却在一天天衰老。我积累的知识越来越多,而妈妈的白发却越来越多。我知道妈妈养育我们长大很辛苦,很疲劳。记得我小时候,上幼儿园时是妈妈送我的,有一次,我不小心搬到了非常疼妈妈见了赶紧给我揉了揉脚,看我还是疼就抱我去医院。妈妈,如果没有您,我也不会像现在一样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如果没有您,我也不会像现在一样享受着美好的生活;如果没有您,我也不会健康的长大。

上一篇:网络与信息安全新技术下一篇:考研政治重点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