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有感

2024-10-11

读《红楼》有感(精选18篇)

读《红楼》有感 篇1

漫步红楼——读《红楼梦》有感

钱雪琪

《红楼梦》,一篇流传于世的动人奇缘,一场璞玉与仙草的奇妙邂逅,一支玉与锁的爱世奇歌。

低吟着《枉凝眉》,我仿佛又回到了红楼之中。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看见一个花容月貌的女子独自挽着锄头,漫步在花瓣飘零的桃花园中,走至一棵桃树下,风吹,花落,她看着那满院的残花落瓣,轻轻地捧起,放在丝质的手绢中,小心翼翼地包裹好,流着泪将它埋进无尽的“深渊”中,向那冰冷的泥土诉说着哀伤。黛玉葬的是什么花?她坐在凉亭内,回想起过去的点点滴滴,心中升的忧伤如那飘零的桃花,永远挥不去,抹不尽。无言的相思泪滑过面庞,望着那缥缈的天空,无边无尽,无声无息的风吹着多多白云,划过那有情亦无情的天空。那双宿双飞的比翼鸟自由自在地飞翔。而自己却像一只金丝雀一样被锁在这冰冷的金笼中。寄人篱下,无法言出心中的忧,叹出心中的悲,道出心中的伤,她的一生是何等的凄凉,“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水中月,镜中 花”

花凋残了,月还是依旧阴晴圆缺,切不会因为花的凋残而绽放不出那皎洁的光。

“美玉无暇”——贾宝玉。他,本是女娲补天时剩下的一颗顽石,被弃在了大荒山无稽崖青梗峰下,却偏偏又通了灵性,成了人,有了感觉,有了情义,有了灵魂,享受到了人间诸诸美好,也吃尽了人世间的种种苦难。他是封建家长眼中的叛逆者,史湘云眼中的“爱哥哥”,绛珠仙草眼中的神瑛侍者,黛玉唯一永远的知己,他对黛玉“溺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宝玉放荡不羁,鄙视世俗,不束缚于封建礼教,不拜倒于功名利禄。他随心所欲,向往自由,想做一个无拘无束的小鸟,在蓝天中自由翱翔。

化看世间事,愁断肠,离人泪,哀多伤;笑看世间事,君王殇,红颜泪,洒天下,世人常叹:“笑看世间痴人万千,怎叫得一个“痴”字?

漫溯古今,曹雪芹写《红楼梦》,无不在于批判。批判抑制人思想的封建王朝,批判腐败黑暗的封建社会,批判束缚人自由的无情统治者。他,向往自由,向往美丽,向往一切美好的事物,只叹“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从红楼中走出来,从那个压抑封建的社会阴影中逃脱出来,不禁感叹自己生活的时代是多么的自由,多么的美好!今天的努力就能决定明天的结果,而不是天生注定身份的尊贵与低贱,也不是生死就在于别人的一句话。想着想着,我越发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向往自由,发奋努力,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找到属于自己的活法。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读《红楼》有感 篇2

一.辅导:让“红楼”走进学生

辅导, 是阅读的起点。每周的周四, 我们都有一节固定的阅读课, 在阅读课上, 我结合自己对《红楼梦》的阅读, 结合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导读》中蔡义江先生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奇书》的解读给学生做了一场阅读报告。为了消除学生对大部头作品的恐惧, 我在介绍内容的时候尽量的跟学生的实际相联系, 首先让学生大致了解了《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 了解了作品的创作动机及主题。又借着《林黛玉进贾府》的视频介绍了主要人物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人物是作品的核心, 我抓住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几个主要人物讲解, 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唤起他们的阅读饥渴。在介绍探春时, 我首先问学生是否知道她的大致年龄?学生所说大多超过18岁, 其实她只相当于初中生的年龄, 学生惊叹声一片。再问是否了解她的特长、爱好?一般能知道探春善写诗, 于是我告诉学生探春还是个书法家, 并将探春的书房布置读给学生:“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 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 并数十方宝砚, 各色笔筒, 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学生更惊叹不已。我继续介绍她的“才子精明志自高”, 推荐阅读第56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让这些根本不会做家务的学生领略探春“同龄人”的理家之才、改革之魄力, 领略同龄人的一面, 学生更多的同情她、佩服她、喜欢她, 就更迫切的想了解她, 据此唤起学生阅读《红楼梦》的迫切感。

另外, 在阅读过程中, 我们也利用音像形式给学生以补充, 比如, 我们曾经给学生分三次播放了周汝昌先生在现代文学馆的三场《红楼梦》专题报告, 并收看了刘心武等的百家讲坛节目。通过大家的展示, 吸引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并高层次的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

二.阅读, 让学生走进“红楼”

大部头的作品学生的阅读会相当费劲, 因为需要大量的时间去阅读、去消化。我要求学生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阅读, 具体要求:

每天保证阅读30分钟, 时间自己确定, 但必须确保阅读的质量。

每天读书至少10页。

每天摘记至少10行。

每周体会至少1篇。

每周周四的阅读课前, 我们对学生一周来的读书摘记进行展评, 对学生的读书体会进行交流, 很好的促进了学生对《红楼梦》的阅读。

三.交流, 让“红楼”走进心灵

每周的阅读课, 我们的主要内容就是阅读交流, 主要包括:

(一) 人物交流

我们特别是在人物分析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每次交流突出一两个主要人物, 大家围绕这一人物做文章, 畅所欲言。

在交流中, 同学们读出了林黛玉的做客不知为客之道、嘴尖舌利、四面受敌、心高气傲、爱使小性、为爱而死无怨无悔等, 读出了薛宝钗的不苟言笑、中规中矩、热心助人、胸有成竹等, 读出了王熙凤的爱显摆自己了不起、爱钱如命贪得无厌、人性胡为不计后果、得理不饶人等, 读出了自己心中的四大小姐:为家族争光的元春、逆来顺受的迎春、争强好胜的探春、内向孤僻的惜春, 读出了四大丫鬟:不识宝玉心的袭人、心高气傲的晴雯、委曲求全的平儿、刚烈不屈的鸳鸯等……

专题交流, 让同学们的阅读更有深度。

(二) 主题展示

每个学生每周都对《红楼梦》都有一篇个性化的解读, 我们拿出专门的时间让同学们朗读自己的个性解读, 让同学们在展示交流中互通有无。

请看同学们交流的题目:

《绛珠草还泪——写给黛玉》

《花锄洒泪——写给黛玉》

《一别西风又一年——写给宝钗》

《榴花开处照宫闱——写给迎春》

《勘破三春景不长——写给惜春》

《湘江水逝楚云飞——写给湘云》

《香梦沉酣史湘云》

《风露清愁林黛玉》

这些作品都是同学们个性化读书的展示, 通过主题展示让同学们在阅读中不断的提升, 并且争相创作出更精彩的作品。

(三) 个性创造

《红楼梦》读得多了, 同学们开始了自己的个性创造, 展示出了他们独特的体会。现举两例:

其一, 《红楼梦》续貂。由一个学生发起, 在班级博客上发出自己的第一篇文章, 其他学生开始后续, 大家的热情空前高涨。你看韦裕茜的作品:

甄英莲历劫返太虚薛宝钗风雨怀玉子

话说士隐说英莲即将难产完劫, 便下凡脱度她。

只见秋菱正仰面躺在床上大口呼吸, 一边的接生婆急得团团转, 边急边冒汗, 宝钗因有喜没来, 薛姨妈在旁泣不成声。少时, 宝钗闻得秋菱难产, 不顾自己身上有喜, 坐轿急急赶来, 在旁“妹妹, 妹妹”地叫着, 一直到哽咽。

不到天明, 秋菱便因出血过多致亡, 宝钗带来的两个婆子急忙停床, 宝钗坐在一把杌子上泣不成声, 银红色的手帕子也已湿透。薛姨妈更悲痛, 她叫到:“我的儿啊!你怎么这样早就走了!你抛下潘儿可怎么活呀!”

宝钗突然感到不适, 起身忙忙地向外走去, 袭人留神, 赶忙上去, 扶了宝钗到外屋。炊了一会子后, 宝钗执意要回房再见一下秋菱。袭人扭不过。只好扶了宝钗由回到产房。秋菱逝世的当天下午, 宝钗正于怡红院内看《诗经》, 莺儿走来问道:“宝二奶奶, 素云姐姐送来了些水果, 都摆在那水晶缸里呢!吃时叫我声。”“好, 你去吧。”宝钗道。

待看了几段后, 宝钗开始想入非非, 她想起宝玉, 才新婚几个月, 宝玉就抛下她走了。越想宝钗心下越发酸。宝钗想:“哭坏了身子对宝玉给我留下的孩子不好, 倒不如给孩子起个名字!”宝钗因天晚, 便在莺儿的催促下, 合衣倒下。

第二日子时宝钗便起床来了, 呆坐在床头什么也不说, 默默地想着自己的儿子的名字, 叫什么好呢?贾桂吧。

其二, “红楼诗社”。班里的几位小“才女”效仿《红楼梦》中探春她们也创办了自己的诗社, 一般利用周四午饭的时候活动, 轮流“坐庄”, 立命、限韵, 写出了不少不错的文章。比如, 她们在“汶川”大地震之后创作出了如下的作品:

山崩地裂蜀鸣萧, 惨不忍睹亲人遥。眼神透出思念情, 哀伤独自暗悲廖。

潸然泪下空惆怅, 未卜天堂可萧条?一曲悲歌愁绪释, 众志成城志气豪。

抗震救灾齐成城, 心照不宣印卿卿。捐款捐物表爱心, 献血献情同叮咛。

神州大地共悲伤, 泱泱大国心已凝。青山绵延情难了, 绿水流淌屡送情。

蜀地连震起波澜, 人心惶惶不能眠。残墙断壁添悲切, 灾区人民泪似泉。

总理亲临来慰问, 兵分四路去救援。争分夺秒奔灾区, 只恐万命丧深渊。

(上为许元杰的)

卧龙初震势巍巍, 青竹松柏天育培。忽闻山动地颤抖, 人畜惊忙望腾飞。

双目滴泪湿肺腑, 万众齐心心向背。上天瑶池何寒冷, 凡间人情暖赛桂。

童子泣涕母未归, 三尺之躯困倚谁?母爱师爱天下爱, 物贵房贵价忽回。

水泥板下压美梦, 金钢钻前无心碎。英雄双臂护幼草, 橄榄枝上映光辉。

(上为张维嘉的)

巴蜀大地强震摇, 中华民族不屈挠。救人抢险人心齐, 众志成城毅气豪。

塌房毁屋心不死, 重建灾区赛波涛。大家协力又齐心, 灾难面前比惊滔。

天上明星亮晶晶, 地下人心泣嘤嘤。未卜亲人身何处, 已明事理愿天清。

不顾己身先士卒, 盼来他人心安宁。十三亿亲神州人, 怎能无缘与天晴?

(上为韦裕茜的)

读《红楼梦》有感 篇3

《红楼梦》里黛玉所作诗词众多,最清晰预示她的命运的,大约有三首。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是《葬花吟》、《秋窗风雨夕》与《桃花行》。

当黛玉葬花之时,是与宝玉怄气。她到怡红院来寻宝玉,偏巧看见宝钗进去,暗自心中疑了一层,前去叫门,偏偏晴雯和碧痕拌了嘴,正没好气,没听出是黛玉来,黛玉痴立门外,隔墙听见宝玉和宝钗在院内笑语,益发伤了情。《葬花吟》便是次日她在避人处的伤心吟。时当春末夏初,大观园春光深浓,花草繁盛,人亦兴致勃勃。就连黛玉和宝玉之间闹了误会,也没什么大不了,哄一哄,笑一笑,说清楚便过去了。依旧是风和日丽,鸟语花香。

世上的事就怕说不清楚。到有一日他们之间隔了千山万水,百口莫辩的时候,虽然同处一个屋檐下,也是相对怅然。

《秋窗风雨夕》写于秋分之后,风雨之夕。黛玉痰疾发作。这日黛玉喝了两口粥,仍歪在床上。不想日未落时,天就变了,淅淅沥沥,下起雨来。近黄昏时,且阴得沉黑,兼着那雨滴竹梢,更觉凄凉。知宝玉不能来了,便在灯下,随便拿了一本书,却是《乐府杂稿》,不觉心有所感,不禁发于章句,成《秋窗风雨夕》一首。那一夜,他冒雨来看她,多少情意尽在眼底,这时还是将来有望的。

黛玉写到《桃花行》时,时值孟春。时日轮回,岁月已薄。虽然众人依旧要起诗社,明眼人都知道是强弩之末,不复往昔盛况。诗情也越来越淡薄,咏的是桃花、柳絮等随风不能自主之物。

这三首诗时间上暗自演进,基本格调一致,都是悲切的底子。顾花自怜,风起残红零落。她是人花相看,寂寞开无主。

奈何前世冤孽,心结难纾。她此来不为别的,就是为偿他前世之恩。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绛珠仙草以一生眼泪还之。可他有了凡人躯体,就有了凡人之思,凡尘的牵绊。他虽知弱水三千,非她不饮,一腔爱意亦只能徘徊于心,欲言又止。

看似无情却有情的人,对红尘仍眷恋奢望,所以必须经历过放手,偿还后才如愿。任由欲念附着人生,衍生情孽,如光透过琉璃,生出五彩斑斓的幻觉来。人既留恋良辰美景,亦必须承受难得的永恒之痛。镜花水月虽美,曲终仍是悲叹。

读《红楼梦》 有感 篇4

读罢红楼,心里酸酸的。不知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还是红粉丽人的香消玉殒。但总是觉得那不是全部,作为一个女孩,我觉得应该是嫉妒和惋惜吧。

羡慕宝黛的才情,惋惜她们的命运。

林黛玉一首<<葬花辞>>,就彰显了她的才情,同时也表明了她的命运。“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不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这就是林黛玉,不拘于礼教的反骨女子的傲骨。然作为挑战那个时代的反骨,黛玉的命运自然是“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了。

我欣赏黛玉的傲骨,但不喜她的多愁善感,虽说是寄人篱下,好似无根浮萍,但史湘云与她身世相似,却能肆意的生活,这是黛玉的不足之处。我欣赏黛玉的才情,“冷月葬花魂”是她自身的写照,却不太喜她的悲凉。世人都说宝黛的爱情悲剧是时代的产物,但是黛玉身子弱神经纤细何尝不是一个原因呢。

再观薛宝钗,则是是封建社会中一位典型的标准的淑女,她端庄稳重,精于世故,深得贾府众人的喜爱,最终成为宝二奶奶。以花比

之,她就是艳绝天下的牡丹,被人们誉为” 任是无情也动人”.牡丹在《爱莲说》中是世人最爱,为什么呢。因为她迎合了当朝统治者的喜好,在这点上可以说,宝钗是适应了封建社会的女子。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是薛宝钗为人处世的写照,她从不会没目的的帮助人,她在大观园中对丫鬟们施与小恩小惠,是为了得人心;探望病中的黛玉,关心生活起居,又何尝不是在作秀呢,虽说我的想法有点偏激,但宝钗的装憨,给人的感觉实在不是一个憨厚的人。

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判词上的画是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而判词内容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两株枯木是林字,悬着玉带,分明是林黛玉。林黛玉有咏絮之才。咏絮才,用的是晋代谢道韫典故。谢安雪天吟诗:白雪纷纷何所似?其侄谢郎说:撒盐空中差可拟。其侄女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黛玉有此文才又能如何?这般才女结果怎样?玉带林中挂而已。一堆雪,雪中一股金钗,分明便是薛宝钗。宝钗有停机之德。停机德,是汉代乐羊子的妻子,在乐羊子中断学业回家时,她停机断布,以厉丈夫继续求学。宝钗有这样的德行,结果如何?金钗雪里埋而已。而“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则暗示虽然最终宝玉会和宝钗成婚,但心却永远留在了黛玉那里,而宝钗则无法摆脱悲剧的命运。

“道是金玉良姻, 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

意难平。”宝黛与宝钗三人的爱情纠缠不清,结局是一死一出家一守寡,这究竟是谁的错,又该怨谁,谁是谁非谁又说得清呢。

读红楼梦有感 篇5

暑假里,拜读了一遍伟大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这部小说主要是讲述了一个大家族从繁盛到衰败的故事,从曹雪芹先生的笔下,人物个性非常的鲜明。这部巨著里头,人物众多,挑了几个印象很深刻,浅谈下我的感受

首先,跟很多人一样,印象最深刻,最喜欢的就是林黛玉了;她秀美,她多情,她才华横溢,她不为封建制度所束缚;只是她也是体弱多病的,她是敏感的;多少语言都无法形容这个女子,她离开是在宝玉与宝钗成亲的那晚,看到那段,我很是心疼,但是也为她庆幸,她总算没有看到贾府的衰落还有宝玉的落魄。林黛玉是让人心疼的女子;

提到林黛玉,自然少不了薛宝钗;在贾府上下,从长辈到丫鬟,对宝钗的评价都很高,宝钗为人比较仁厚,从她建议史湘云在大观园设蟹宴可以看出来,她会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真心的帮助别人解脱困境;宝钗虽然家世显赫,但是依然过着朴素的日子,这点从她房间摆设的描述还有平时在家的穿着都可以体现出来。薛宝钗是让人心暖的女子。

与以上两位金陵十二钗之首关系密不可分的自然当属贾宝玉了,谈到《红楼梦》,不能不提贾宝玉;在宝玉眼里,并没有很严格的尊卑之分,他怜香惜玉,对贾府里头的每个姑娘都很照顾,包括小丫头,基本上有现代的绅士风格了,他也是有些许反抗封建制度的举动,崇尚自由的感情,只是最后还是没能逃脱大家庭的束缚,宝玉最后娶了宝钗,他在拜堂的时候,还以为盖头下面是黛玉,可怜此时的黛玉已经化作一缕香魂怨念的离去了。贾宝玉是不羁的男子。

最后再说说王熙凤;凤辣子的出场就是与众不同,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在那样的环境下,女子如此的张狂还是很少见的,从后来她的一系列做事风格可以看出,她本身管理能力还是很强的,只是作为女子,在封建社会的女子,凤姐还是有她自己的弱势,后来又染上不治之症,最后因病去世,好在凤姐的女儿巧姐被刘姥姥接走,有人照顾着。王熙凤是泼辣的女子。

读红楼梦有感 篇6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题记

如同这本小说的题目一样,封建贵族家庭的荣华衰败,宝黛的凄美爱情,鲜活的人物形象,如同梦一场若即若离,不朽的是作者的文学造诣让后世的一代又一代的人传诵。

想当初,宁荣二府车水马龙,繁华一时,极为奢华,到头来却陋室空屋、衰草枯肠。宁荣二府中的人物都曾拥有过金银珠宝,住着华丽堂,谁曾想沦为贱民,他人皆谤?曹雪芹在本书中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好一个娴静如水的颦颦;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韵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潦倒不通事物,愚顽怕读文章,行为乖脾性拐杖,那管事人诽谤,好一个多情叛逆的宝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质本洁的追求始终不弃。质本洁来还洁去。。。不禁让人在读后为他们的凄美爱情而潸然泪下 让人印象深刻的除了那段没有结果的爱情外,还有作者笔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

多愁善感,才华洋溢的林黛玉,在贾府处处留心,说话率直有时也刻薄。在第八回中,性格孤傲的她,面对薛宝钗和宝玉在一起,也会萌生醋意。而薛宝钗则与黛玉不同,虽没有他的率直,但他处事圆滑,举止娴雅颇受下人喜爱。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的凤姐,精明能干,还有人说他具备五辣即香辣,麻辣,酸辣,泼辣,毒辣,但最终躲不过利,而最终却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场。在皇宫中的贾元春,虽给贾家带来了“烈火烹油,鲜花著锦之盛”,但她却被幽闭在皇家深宫内,难享与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最终暴病而死。这一个个性格迥异的人物让我对红楼梦更加的爱不释手。

作者在写这本小说是也应是煞费苦心历经十年创作了《红楼梦》。

读《庄子》有感 篇7

纪渻子培养斗鸡, 经过三个阶段的修炼才成功:一是“它现在只是姿态虚骄, 全靠意气”。二是“它对外来的声音及影像, 还会有所响应”。三是“它还是目光犀利, 盛气不减”。最后“差不多了!别的鸡虽然鸣叫, 它已经不为所动了。看来像一只木头鸡了。它的天赋保持完整了。别的鸡没有敢来应战的, 一见到它就回头跑走了。”因为这只怪异的鸡表面看来呆若木鸡, 而实际上内在功力却深不可测。

我们认为, 一个鸡如果真正去争斗的时候, 需要的是像一个将士上阵三通鼓一样, 需要趾高气扬, 需要踌躇满志, 需要必胜之心张扬于外, 而庄子给我们的境界是当它一层一层把外在的锋芒都消弭了, 把一切的锐气纳于内心, 这种内心其实是一种含蕴, 也就是说并不是它真正没有斗志了, 而是斗志内敛。也就是说, 最后的争斗不在于勇猛, 不在于技巧, 而在于德性。庄子这种锋芒内敛的主张对现代人日益浮躁的心态有着警醒作用。

这种内敛于心却又能涵泳天地万物的地方, 庄子说, 叫做天府, 是天地万物的府库。用天府来保存涵养生命的光芒, 庄子说:“此之谓葆光。”就是内心保全的、潜藏不露的一种大的光明。从认识自己, 到倾听自己, 到涵养、孕育自己, 这是一个美好的人生历程。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个天府, 每一个人都拥有一种葆光的能力。加强自身的修养, 锋芒内敛于心而不张扬, 方能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庄子·大宗师》“且夫得者, 时也;失者, 顺也。安时而处顺, 哀乐不能入也, 此古之所谓县解也, 而不能自解者, 物有结之。且夫物不胜天久矣, 吾又何恶焉!俄而子来有病, 喘喘然将死。其妻子环而泣之……子来曰:‘……今一以天地为大炉, 以造化为大冶, 恶乎往而不可哉!’成然寐, 蘧然觉。”

子来有病, “喘喘然将死”, 可他却“成然寐, 蘧然觉”, 一片安宁。究其原因, 子来说:“今一以天地为大炉, 以造化为大冶, 恶乎往而不可哉!”意思是说, 我子来现在完全把天地当作大炉子, 把造化当作造诣极高的铁匠, 到哪里去不可以呢。原来子来将自己的大病将死看作是造物者的杰作。庄子借子来之口, 形象阐释了自己“安时处顺”的思想, 告诉人们面对困境乃至绝境时, 如何实现人生突围。

黑夜笼罩时星星在眨眼告诉我们, 曙光必将闪耀。春天希望仍在, 虽然“岁暮阴阳催短影”;夏天激情仍在, 虽然“门前流水尚能西”;秋天果实仍在, “虽然一蓑烟雨任平生”;冬天憧憬仍在, 虽然“天涯霜雪霁寒霄”。泰戈尔说:“天空不曾留下鸟的痕迹, 但我已飞过。”如果困境是一种人生经历, 那么这种经历却会使我们成熟必须经历沧桑的话, 那么沧桑也是一种美丽。人生的际遇总有好坏, 我们应该以无厚入有间的姿态去对待, 安时处顺, 去实现人生突围。

《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 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 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 束于教也。”井蛙不可以谈论大海的原因, 是受地域的局限;夏虫不可以谈论冰的原因, 是受时间的制约;穷乡僻壤的士, 不可以谈论的道理的原因, 是受教育的束缚。海神若体现了一种大的境界、气象、格局体现出一种含蓄博大而不自满的精神。世间所有的人, 如果被空间、时间、及所受教育束缚, 境界、气象、格局始终不大。只有像海神若一样不断地超脱空间、时间及所受教育的束缚, 不自我赞许, 不自以为贤, 才能不断提升自己, 达到更高的境界, 才能拥有大光明。也就是说, 你心中有大境界, 才能拥有这种大光明。

庄子生于乱世, 荒唐着他的笔锋, 鞭挞着罪恶的社会, 歌唱着心中理想的天堂, 他把哲理的人生境界留给我们。偏激的不是他的态度, 荒唐的不是他的笔锋, 冷酷的不是他的心肠, 而是我们长期被世俗浸蚀的双眼, 是我们被一己私欲羁绊的心灵。当我们心浮气躁, 锋芒外露时, 当我们被名利所累, 急于事功时, 当我们命途多舛, 处于人生低谷时, 当我们被知识成见拘囿, 境界、气象、格局不大时, 读一读《庄子》心胸会顿时开阔, 相信自己一定能超越局限, 实现人生飞跃。

摘要:《庄子》一书行文汪洋恣肆, 瑰丽诡谲, 意出尘外, 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无边无际的奇思异想, 于丹说, 庄子写在书里面的东西, 看起来漫无边际, 其实其中蕴含有大智慧。

观北大红楼有感 篇8

升入中学,我去过好几次北大红楼。听着讲解员为我们讲述北大红楼的历史意义以及它不可磨灭的作用,我深有感触,并且对北大红楼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好奇心,于是我报名参加了义务讲解活动,能成为一名北大红楼的义务讲解员,我感到非常自豪与骄傲。

一般来讲,外地人或外国人到北京来旅游,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定会去看天安门广场、故宫、天坛等地。比较时尚的,会去鸟巢、中华世纪坛等地。喜爱休闲购物的,会去王府井步行街、前门、西单商业街等地。对北京小吃感兴趣的,一定会去便宜坊、全聚德等地。但很少有游客专门跑到北大红楼去参观。很多人认为:北大红楼有什么好看的?既不宏伟壮丽,也不舒适怡人,年代也不久远,去那里参观实属浪费时间。我却认为,北大红楼蕴含的历史意义和浓厚的爱国气息,足以让它与任何名胜古迹相媲美。

新文化运动的孕育,让沉睡的中国睁开了双眼,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新青年》杂志诞生在这里,它对新文化运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和巨大的推动力。这座而今默默无闻的北大红楼,见证了这一热血沸腾的时刻,它所承载的创新精神之于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不言而喻。

说起故宫、天安门这些景观,外国人几乎都知道。而走在外国的大街上,随便问一个人,你知道北大红楼吗?他也许会回,不知道,甚至还会疑惑地反问,北大红楼?是英国的还是美国的?我认为,北大红楼比起故宫,更有历史意义;比起承德避暑山庄,更显其独特魅力;比起万里长城,更显国人的内敛之美。年轻的北大红楼古朴而典雅,它让中华民族自强、独立的精神传遍了五洲四海,它庄重地将爱国写进了每个有志气、有抱负的中国人的心中,它秉承了古老中国最坚韧的精神,为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增添了一笔新的华章。

一个世纪过去了,原在时代滚滚潮流中的北大红楼,如今静静地讲述着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它深沉中的坚毅让人不由得回望过去。走进北大红楼,触摸着熟悉的历史,不禁放慢脚步,抬眼看到朝阳中的北大红楼熠熠生辉。

读《红楼梦》有感 篇9

他们依仗着贾政。贾政是贾宝玉父亲,在京城为官。他们还靠着贾雨村,贾雨村也在京城做官,而他们家族的有一个亲人,是皇上的妃子,每隔几天都送钱来,所以一向都很富裕。

贾家的每个人,整天吃喝完乐,到处游玩。贾家的男人赌博,女人化装,没有一个人认真学习过。之后因为贾政贾雨村被免了官,皇妃去世。皇上把贾家抄了。贾家最终落了个悲惨的下场。

读红楼梦有感 篇10

《红楼梦》是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社会生活的缩影,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主线,以荣宁二府的盛极而衰的过程为副线,将众多的人物和纷繁的事件,组成了一个有序的网状结构,为我们展示了广阔又高度集中的封建社会腐朽生活画卷。

《红楼梦》中刻画了四百多个人物,不同人物有着不同命运,活灵活现,其中王熙凤给我的印象最深。她与别人不同,在她的身上有着两面性,她擅长用“借剑杀人”之法,“坐山观虎斗”之计,挑唆秋桐与尤二姐互斗,自己却展现出大度的一面,退居其外,最后是二人双双去世。这显示出,王熙凤足智多谋,有策略,有心计,在处理大小事务时,井然有序,圆滑应对,深得长辈喜爱,也难怪伟人毛主席曾称赞她有战略头脑。但是在施展策略与心计时,我认为还是要按道德行事,不能勾心斗角,挑拨离间,为人要有诚意,要懂得怎样才是对的,怎样才是错的,光明磊落,光明正大地做人,不做那些偷鸡摸狗的事情。“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而是时候未到”,这句话正印证了王熙凤的悲惨结局,老天爷对每个人都是公平,不会亏待一个人,也不会过多地奖赏一个人。

虽然王熙凤十分阴险狡诈,但是说实话她的聪明才干却让我佩服。这让我想起《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他脑中同样蕴藏着令人钦佩的策略与心计。不是吗?诸葛亮得知司马懿已率兵前往阳平,可阳平的大部分士兵都已出去打仗,只留下了五六百人,于是他就在情急之下,让士兵在城门口排好两路纵队,而他坐在城楼上,弹起了古琴,沉着冷静,琴声不乱。两个小童在他身旁站好,城门打开。司马懿到达之后,看见了这一场景,怀疑孔明肯定在城内布下了陷阱,立刻调转马头,回魏国去了。诸葛亮就是利用司马懿疑心病很重的这一缺点,布下“空城计”,救了阳平。可后人却对诸葛亮有着很高的评价,那是因为他的策略与心计上闪烁着善良的金光。

计算机“读”出《红楼梦》作者 篇11

咬文嚼字

优秀的文学作品,总闪耀着作家自己的独特光彩,曹雪芹在遣词造句上更是独具匠心。俗话说:“刻画人物难,最难是眼睛。”历来的俗套小说,在描写人物的眼睛上,总不外乎“眼送秋波”一类套语,《红楼梦》则不然。作者形容宝玉的眼睛是:“眼似桃瓣,睛若秋波,虽怒时且似笑,即瞋视而有情。”寥寥数语,把宝玉的眼睛写活了。

如果把《红楼梦》中的字汇,或按人物、或按环境、或按物件、或按情节分门别类,编成二进制的数码,储存在电子计算机里,那么,倘使要验证某种修辞是否属于曹雪芹的笔法,也只要将词编成二进制的数码,输入电子计算机里。电子计算机就会像一位严谨的考证家那样,在大量存储的《红楼梦》字汇信息中,去一字一句地查实它们的相关程度,然后作出“是”或“非”的判断。这里的所谓相关程度,是指对特定对象描写时,遣词造句的内在一致性。例如,《红楼梦》中的黛玉,在贾府“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日子里,对不同人物有不同的“笑”:对宝玉“含情” “微嗔”的笑,对袭人“淡淡” “讥讽”的笑,对周瑞家“轻蔑” “冷嘲”的笑,对紫鹃“凄然” “温存”的笑……这些用字,同黛玉那种多愁善感、孤傲不屈的性格完全一致。这在统计学上叫做“正相关”。反之,如果用“横眉冷对” “呲牙咧嘴”等一类词,去描写林黛玉对不同人物的不同的笑,那就同林黛玉的性格格格不入,这就不符合曹雪芹的遣词造句。在统计学上,这叫做“负相关”。

《红楼梦》的前80回和后40回是否系同一个作者所写,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目前,一般认为前80回是曹雪芹所作,后40回是高鹗续作。陈炳藻按章回顺序将《红楼梦》分成三组:A组为《红楼梦》1~40回,B组为《红楼梦》41~80回,C组为《红楼梦》81~120回。为了验证统计结果的可靠性,他还选了一部与《红楼梦》笔法迥然不同的文学作品《儿女英雄传》作为D组。从各组随意选取八万字,并划分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虚词等五类,每个词编成数码后,用穿孔机打在计算机卡片上;然后,输入一台电子计算机内,由电子计算机进行比较和统计。结果,A组和B组用字的正相关达92%,这说明《红楼梦》前80回曹雪芹的用字和谐统一;《红楼梦》前80回与后40回用字的正相关达80%,这就是说,前80回与后40回的用字基本一致;而《红楼梦》前80回与《儿女英雄传》用字的正相关只有32%。因此,陈炳藻认为《红楼梦》前80回和后40回均出自曹雪芹一人手筆。

析梦

《红楼梦》一书中,作者前前后后大约写了32个梦。那么,电子计算机是否也可以用来分析这些梦境的相关程度呢?也就是说各梦之间是否有内在的一致性?这对于考证《红楼梦》一书是出自一人手笔,还是出自几人手笔,十分有用。

用电子计算机来析梦,要比“字汇统计法”复杂得多。我们知道,任何机器都可以拆成一个个零部件,同样,文学描写也可以拆成小段,甚至句、词、字等单元。然后,将每个字编成一定的数码,由几组数码编成一个小组(数字小模块),它相当于一个词或者一个短语,再由众多的数字小模块组合成某一类别的大模块,以此类推,梦境就数字模块化了。

读《慈母情深》有感 篇12

你一定读过不少书吧!选择一本你最喜欢的,抓住书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和见解。题目自拟。(苏教六下“习作3”)

以前,我总认为妈妈就是妈妈,为子女付出是理所当然,谈不上什么“伟大”。可自从我读了《慈母情深》后,才知道自己错了,原来母爱是那么无私与伟大!

《慈母情深》讲的是一个儿子想买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然后他去了妈妈的工厂,找妈妈要钱。在要钱的过程中,他目睹了母亲的不易,顿时觉醒,于是将要来的钱给妈妈买了水果罐头。后来,妈妈得知儿子没有买书,而是为自己买了罐头,就数落了儿子一顿,最终还是再次给了儿子买书的钱。

在读这篇文章时,我几次热泪盈眶,既为母亲的慈爱和不易而感动,又为儿子的觉醒和回报而高兴。同时,我不由回想起妈妈的辛苦。有一次,我在写英语家庭作业时,妈妈发现我的字写得不好看,就嘱咐我认真写。我听她说了两三遍,心里烦极了,写得更快更马虎了,写完后便一把把作业塞进书包。谁知妈妈竟走过来,把我的作业从书包里拿出来,指着写得不规范的内容,告诉我应该怎样写,最后竟将我的作业重新工整地抄了一遍,为我做示范。妈妈还对我说:“从现在起,如果你再不能把字写好,妈妈就每天都为你写一份范本,直到你能自觉坚持把字写好为止。”我听了非常感动,在心里暗暗对自己说:“我再不能让妈妈为我操心了。”于是,我自觉地把作业工整地重写了一遍,从此再不敢马虎。

小说和生活都告诉我,世界上最柔软的是母亲的心,永远不会拒绝你的是母亲的怀抱,从不要求回报的是母亲的付出——母爱是无私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热爱自己的母亲。我们要像《慈母情深》中的儿子一样,感悟母爱,回报母爱。因为,现在觉悟还不太迟。(指导教师刘爱玲、刘斌)

教师点评

读《红楼梦》有感 篇13

长大后再次观看电视剧,才慢慢的喜欢上了林黛玉,也心疼林妹妹的遭遇。假如她没有遇到贾宝玉会不会幸福快乐点呢。贾宝玉这个角色确实出身纨绔子弟但也有自己的才华与思考,不过从我的角度看他是不是很像现在社会的渣男呢?

大概是家族纠缠,生生不息,宝玉和黛玉总归差了点缘分。我不是很喜欢宝钗这个人物,当时听别人说她如何如何好,可她不也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家族的盛誉?不排除她喜欢宝玉但更多是爱自己吧。她那么聪明的一个女子,怎么就假装看不见宝玉和黛玉的情?岂不是让人贻笑大方?

读《红楼梦》有感 篇14

在“王氏集团”的行动得到了元妃的支持后,王夫人就开始以未来贾府“掌门人”的身份在贾母面前“耍大牌”了,去陪贾母打醮,竟说“身体不适”,而在得知自己不去,贾母要去并还带很多人去的时候,王夫人竟说了一句“还是那么高兴”,她以为,贾母既知元妃认同“金玉良缘”,那贾母应该郁闷、悲哀,怎么还那么高兴呢?冷嘲热讽、幸灾乐祸的“敌意”表露无遗。这些,难道贾母看不出来?不!贾母肯定看出来了。她不仅要去,而且看见大家都要去,“越发心中欢喜”。为什么?因为她要在清虚观破解“金玉良缘”的阴谋,当然人去得越多越好,又“打发人去请了薛姨妈”,这位“金玉良缘”阴谋的另一位主谋也去。

当年宝玉的祖父荣国公的“出家替身”张道士在打醮途中“突然”为宝玉“提亲”。说是一户人家的小姐“今年十五岁了”,而且“小姐模样儿,聪明智慧,根基家当,倒也配得过”宝玉。巧的是,就在小说第二十二回,薛宝钗刚过了十五岁的生日,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巧合”,而且宝钗的模样智慧、薛家的根基家当,当然也配得上宝玉和贾家。这不是暗指宝钗又是指谁呢?可是贾母这精明的老太太说什么呢?只见贾母轻描淡写的说道:“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得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穷家子,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难得好的。”说得多么巧,既然你是道士,那我也胡诌个和尚,你说根基相当,我偏说穷也没关系。就这样,一场阴谋又被老太太巧妙化解了。

读《红楼》有感 篇15

一、潜心博览群书

商老师一生读过许多书, 以至到古稀之年, 他仍然不忘读书, 用商老师自己的话来说:“最重要的买几本好书看看, 在精神领域里流通, 这些书积累多了, 放在书橱里, 总有一万多册吧, 真可谓‘坐拥书城, 富敌侯王’……”我羡慕商老师读过这么多书, 敬佩商老师对知识孜孜追求的精神。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 不但要学习商老师那种读书精神, 而且要学习商老师的读书方法:“读了之后能想, 想了之后能讲, 讲了之后能写, 写了之后还能编成书, 同更多的人对话交流。”遗憾的是, 现在我们许多老师也爱读书, 读书量也很大, 但只是浮光掠影, 如水过沙地, 留不下什么痕迹。书怎么读?商老师在《坚守讲台》一书中写道:“首先要从书本里吸收尽可能多的知识, 通过自己的融会贯通, 形成自己的见解, 并把它作为智能释放出来。”著名作家贾平凹在《读书示小妹生日书》中谈道:“读熟首先不能狭窄。哲学、历史、美学等书都要读一读, 但是又切切不要忘记了精读。”作为教师, 应该更新观念, 要像商老师那样, 多读书, 读好书, 把书中的知识转化为活生生的创造力, 变别人的知识为自己的知识。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要拥有“一桶水”, 而且要变这桶水为一条与时俱进、奔流不息的“河”。唯有这样, 教师在上课时, 才能做到胸有成竹, 娓娓道来, 文采飞扬;唯有这样, 教师在帮学生释疑时, 才能做到引经据典, 分析解说, 鞭辟入里;唯有这样, 才能不愧为一位传道授业的好老师。

二、真心关爱学生

《坚守讲台》里有一篇文章是《神圣的事业》, 该篇文章中写道:“人文精神博大精深, 但首先是爱, 惟其有了爱, 我们才能成为育人之人。我们爱祖国、爱同胞、爱亲人, 当然也爱自己。我们爱科学、爱艺术、爱自然, 但是我们对教育和我们可爱的学生应该付出最多的爱。”

一个富有责任感、对学生成长寄予良好期待情感的教师, 总会把学生放在心上, 体察他们的酸甜苦辣, 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 关心他们的学习、做事、为人和各方面的健康发展, 同情他们的痛苦与不幸。当学生的身心、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 教师能够挺身而出保护学生;当学生遇到困难和受到挫折时, 教师能够给予及时的鼓励, 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努力使他们成功。纵观我国的优秀教师, 他们无一不具有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良好美德和思想境界。霍懋征、邹有云、黄静华、盘振玉、林崇德等优秀教师堪称是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典范, 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一个怀有关爱学生情感和信念的教师, 总会在工作中做出优异的成绩。相反, 一个不关心学生、不爱护学生的教师, 不会自觉地为学生去奉献, 也不可能做出优异的成绩。这些教师面对学生的错误, 忍无可忍乃至暴跳如雷时, 一气之下会说出有损教师形象的话, 做出令人遗憾的事, 尤其是对后进生采取歧视态度, 甚至进行人格侮辱。还有的教师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之言, 不打不成才。因此, 这些教师对后进生拳打脚踢、扯头发、拧耳朵、扇耳光等。有的教师变相体罚学生, 学生没写完作业或者没写对作业, 便要学生抄十遍、二十遍。这种“额外的负担”同样造成了对学生身心的损害。这些教师的做法与我们新时代提出“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 没有爱, 就没有学校”的教育理念相违背, 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商老师在《坚守讲台》书中写道:“教育是人对人的事, 所以首先要尊重人, 把人当人, 满腔热情地对待人, 自己就不能以一种‘布道者’的姿态出现, 使人敬而远之。”所以, 这样的教师应该要加强个人师德修养, 加强教学业务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总之, 不关心学生、不爱护学生的教师, 不是一个好教师。

三、素心淡泊名利

《坚守讲台》里有一篇《通财与才能》的文章, 商老师在该文中写道:“俗话说:‘富不过三代, 财富迟早会流失的, 你就是把它铸成金山银山, 最后还会被人消融’。现在, 我退休了, 有房子住, 有饭吃, 有衣穿, 大笔的财产没有, 反正吃穿不愁, 生活无虞。”寥寥数语, 道出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财富观、名利观, 几分清贫, 几分淡泊。而商老师那份清贫、那份淡泊却折射出师道尊严, 是我们许多老师学习的榜样。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有多少教师没能坚守讲台, 有的跳槽改行, 有的下海经商。即使能够留下来的教师, 仍然有许多经受不住拜金主义的大潮冲击, 正被物质欲望所困挟, 变得追名逐利。因为“教师也是人, 也要过小康日子”。所以许多触目惊心的现象发生在教育界。在利益杠杆的驱动下, 许多教师曾强迫后进生弃考来提高升学率;有的教师将“解题秘籍”在课堂上秘而不宣, 以便吸收学生参加自己收费的课外补习班等。

我也是一位教师, 我更深刻地领悟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钱不是万能的, 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道理。我希望我们教师人人能过上小康日子, 但我们国家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作为教师, 我们仍然需要记住:这份职业是面对生命、面对灵魂的, 教师的不良行为可能影响孩子的未来人生。因此, 教师在追逐利益的同时, 是不是也要以良知来自问:自己有没有在道德上沦陷得太深;有没有违背自己的职业伦理呢?我国许多优秀教师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启功先生, 名利在他眼里比鸿毛还轻。如学校准备建立一个基金会来奖励优秀学生, 启功先生得知此事后义卖书画163万元, 但是他却坚持不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基金会, 而是用他的老师———著名历史学家陈垣的书斋号来命名, 在他的大力鼎助下“励耘奖学助学基金会”成立了, 这件事情在社会上一时传为美谈。

读《凡.高传》有感 篇16

文森特·凡·高出生在荷兰布拉邦特的格鲁特尊德特。一生中并未获得如同他死后出名的任何荣耀和金钱,在凡·高活着的时候,他是一无所有的,然而死了以后,他却成为了影响世界的非常重要的伟大人物。

在凡·高的作品中,你无法看见其他超现实主义的油画中那种一毫一丝的细致,但是他所表达的心情和思想并不会因为这而有丝毫的减损。在他的作品中经常运用对比色来表现,在他的数幅自画像中我们也不难看见他各个时期的心情。

在《有蓝绿色漩涡背景的自画像》这幅画中,“凡·高把这幅自画像看做是自己神智正常的标志,同时暗示自己要恢复信心。”和后来的《献给高更的自画像》一样,脸上没有笑容,前者的目光坚定,然而背景中的绿色漩涡也表明了画家郁闷的心情:在这样的世界中,怎样才可以不被淹没?后者的目光更为犀利,也显得忧郁,在孔雀绿的背景下,画家的脸极为清晰的展现在面前。两幅画像都可以表现出凡·高当时的内心状态,而那副更为著名的割掉了右耳朵用白色纱布包扎后的自画像,凡·高看起来更为消瘦,不见他标志性的红色毛发。

凡·高最为众人所知的画作大概就是向日葵系列了。给人印象深刻的是画中单单用黄色橙色红色和绿色表现出的那种欣欣向荣的植物。凡·高画了包括复制品在内的大约十二幅《向日葵》,画中的向日葵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和令人震撼的美。十二幅《向日葵》中每一幅都是特别的,无论是何种形态的向日葵都表现出了画家对生命的感悟,表现出了凡·高对生活的激情和信心。于是在凡·高死后,他沉睡的地方尽是金色耀眼的向日葵。他们独一无二,花朵是独一无二的,画家更是独一无二。在未来的世界里,注定不会再出现一个如此疯狂激情的画家。那同时也是凡·高自己比较得意的作品。

《露天咖啡馆》是被众人所爱的另一幅画,在夜空中,你看不见任何的黑色来表现夜,整幅画呈现出比白天更加丰富的色彩,这幅画作于凡·高成熟时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对比色更为明烈,露天咖啡馆在夜空下绽放着动人的金色,透露出它的繁华,也表现出凡·高有些不知所措的心情。

《丝柏》中,深绿色的丝柏和后面天空形似漩涡一般的云朵让人不由自主的想起他的《有蓝绿色漩涡背景的自画像》,确实,我相信凡·高此时的心情也是复杂和矛盾的。不仅是天空,连丝柏和下面的草丛都有卷曲纠缠的感觉。当时的凡·高多次发病,他对未来有些恐惧和绝望。丝柏经常出现在凡·高的作品之中,不是很阴郁,但是却可以感受到他的绝望。

在圣雷米精神病院,他与其他病人一样被关在医院里不准外出,他只能从窗口看外面瞬息万变的风景。当时的凡·高为疾病所折磨而心力交瘁,色彩更为平和,不像《向日葵》中的热烈,也不像《丝柏》中的绝望。

《星月夜》中你可以看见天空中奇特的星体和月亮在天空中发出神奇的光彩,也展现出了画家内心丰富的想象,对星空的渴望和对自然的赞美,对于这些美好的事物的体现变成了画布上精彩的夜空。你无法想象画家内心中的夜空竟是这样的完美动人。但是画布前面的黑色丝柏也透出一丝不安。

凡·高的弟弟提奥给他许多支持,金钱上还有精神上的,于是凡·高的天赋得以体现,也留给我们如此众多的杰作。可惜一个人的光与热有时候虽然在生前发光发热,却无法在茫茫宇宙中被人所察觉。一个人的一生也许颇不得志,但是至少要为自己而活,做一个不会后悔的人。相信自己的能力。无论何时,我们都需要对自己的梦想执着的追求,不论如何,不论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都应该执着的追寻,任何的失败都不能阻挡我们追寻的路,我们将为了自己的梦想如同向日葵一样从不绝望。我们也怀着对未来丰富的想象和希望,世界也许并不是那样完美,但是我们的心中自然有和凡·高内心对夜空一样的幻想。这种力量,将支持着我们,直到追到我们的爱。

死后的凡·高安睡的地方种满了向日葵,那些朝着太阳热烈的绽放的花朵,也是凡·高一生的写照。对太阳那样疯狂的追随和狂热的喜爱,正如凡·高对自己心中那片天地的忠诚,并通过他的作品体现。他走在了时代的前面,他的价值,将会在茫茫时间的洗涤中越发清晰的体现出来。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而要做一个如同莲花一般坚定的人。

读《红楼》有感 篇17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给了我太多的眼泪,但她的青春美丽,更加可疑,更嫉妒的气质,吸引了我的注意。只能说大宇的生活是悲剧,她和宝玉两个小小的爱情也必定是一场悲剧。戴雨病弱身,爱情个性和自我定义的生活行为不像贾木的最爱,所以对大宇的敏感注定没有人可以依靠。所以,用她的纯爱可以留给世界的地球的不满,实现她:清洁干净的质量要走,比沟沟更强。

大宇小时代,父母已经过世,生活在孤独的孤独生活之下,她经常听到母亲说祖母的家和其他人在家......所以一步一步,总是关心,拒绝说一个词,路,因为害怕被嘲笑。因此,她的自尊,警惕警觉,真实和边缘抵抗的速度,抵抗权力的入侵。

大宇的眼泪是以世界上最别致的情感表达的,是异端的崇敬,也是对自己的怜悯。大宇埋葬是她性格的真实写照。她不能忍受的污渍,希望他们清洁的质量洁净干净。她问:一天结束,哪里有香山?所以她收集了花与套件,建立土堆,用一杯纯净的土覆盖风。葬礼花尹告诉她的荒凉的感情的故事,打破了封建的道德欲望。

我感觉相当深刻的是,Daiyu出了淤泥而不是色彩的气质,从Rongguo政府的尿液长大了,但对于她的封建道德和世俗功利效应,Daiyu仍然保持纯粹的性质,从不考虑后果损益,很难融入大观园里去,她从来没有说服宝石去追求功绩好的服务,也不会反对自己的脾气,在家里做这个角色这样一个突出的家庭在我自己的性质不是好孩子。

读《红楼梦》有感:心经 篇18

慈溪一考生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绕过山间的小涧,站在这破落庙前,心中不觉惘然。忽见庙殿前施施走过一素衣女子。口中惊呼:“妙玉存兮。”追影而去,却是一个门槛,隔远了距离。再睁眼,依旧是家中熟悉的灯阑。嗟乎,又只是浮楚一场!

支起头,眼前赫然是摊开着的那部红楼。书扉已有些泛黄了,有许锴皱。约莫是岁月划过的痕迹!

眼前这卷红楼,是我从十岁时就持着读的。可说道也奇怪这四五遍的翻阅下来,在这各守方韵的十二钗里,我都喜妙玉一个!

她的出场并不算多的,看遍全书约莫也只有不到十次吧。而说也是奇了,她的每次现身,都是在她的那座庵里。她是何等清闲的人,积存复年冰,只求今日茗;她又是何等落寞的人,盛筵终要散,自就槛内人;她自然是坚贞的,不从盗贼去,一跃深海中。她身来没有好的家室,自小被尼姑收留庵中,自小跌坐铭佛,别无他想。但你说要是再有来生容她选择,她是否会想做一位大小姐,天日星如别府的小姐玩乐,缝荷包,做针线活,抚琴作画?她想的,她当然想,必然想。但是有些时候,天命不是你想不想的问题,而是能不能。

谁也不会知道多少次她倚在庵墙边,望向庵外小姐们吟诗作乐时嘴边的苦涩与眼角的几行清泪。没人明白她的心意,她就像是个天宫中的仙女,跌落凡间,有了至尚的心,却无人理解,无人倾诉!

曾经问过身边人对妙玉的看法。她们听了大笑,――“这人除了装清高还会什么。”刹那间,我仿佛听了妙玉在庵内的哭泣!

她就是被心中的那本经而束缚住了内心。

人生何尝不是一本经,诠释了年华游走的踪迹。但这本经永远都有一个逃不过的篐,越念越紧,越逃脱越挣脱不得。

妙玉自然是被框住了。而我呢?我虽是独喜她一个,但我终究不望成为她。我到底是为了自己而活。

我哭是因为我真实,我笑是因为我乐观。我努力是因为想成为更好的自己。心经不是百尘不变的,心经也是人用生命记划上去的。

上一篇:初三的寒假生活作文800字下一篇:板桥镇三口小学关工委2011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