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上了一节数学课
我这样上了一节数学课 篇1
我这样上了一节数学课
柴湖二中教师汪华辉
教数学已十年有余,近段时间觉得自己的教学似乎进入了一个死胡同,止步不前,难有突破。于是就在自问:难道真如别人所言,教书时间长了,没有了教学敏感度,失去了教学的睿智。
若问我能否上一届完整的数学课,我会说没问题。可问其能否让学生都参与其中,并保持这种最佳状态,我无言以对。有人说教数学要像大师,而大师是学不来的。如今的学生已不满足教师像禅师一本正经地诵经。教师既要有智商又要有情商,在有趣的情境中,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猜想、得出结论、运用结论等过程,很愉悦的求知。
偶有一次,在我没有预案的情况下上了一节课,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同时也让我对数学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
数学课堂上,试卷上有这样一道题:“一组数据排成一排:1、2、3、4、3、2、1、2、3、4、3、2、1、……,按此规律,第2008个数是__.”
学生不懂,问我。我便引导学生去观察这列数字的排列、探索其规律。学生们终于明白了,原来是将2008除以6,商334余4,所以第2008个数是4。随后,我说:“此题还有一个更简单的解法,想了解吗?”学生们异口同声的回答道:“想!”
于是我就将一次在校图书馆偶然发现的一本科普作品中的秘密呈现给了学生们。
我首先在黑板上写了这样几道算式:7+3=10,7+6=1,3-7=8,并告诉这是钟表里的算术,知道它们的意思吗?学生们都明
白第一个算式,对于后面两个算式则只摇头。我问学生:“钟表上的12点还是几点?”学生齐答:“0点呀?!”马上就有同学说出了后面两个算式的意义。
接下来,我说类似的,星期里有算术吗?学生们很聪明,一点就通:星期一到星期六,分别用1到6代表,星期日用0代表。3+4=0的意思,就是星期三再过4天便是周日。“按照这种解释,那么4+5=多少?”当然是星期四再过5天,可不就是星期二了。
学生们显得异常兴奋。我不紧不慢地问道:大家觉得这类算术很有趣,那它在数学里有用吗?举一个例子:要判断一个正整数能不能被9整除,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把这个数的各位数字相加用9除,要是能整除,原数也能整除;否则,原数也不能整除。111302154能不能被9整除?大家试一试。不一会儿,学生们便得到了答案,此数能被9整除。
学生们体验到了“星期算术”与“钟表算术”的价值。
“那么,我们的那道数学题,有更简单的方法吗?”
学生们很快地答道:用2加8,然后除以6,依然余4。
“在我们七年级的数学学习资料中有很多这样类型的题目,我们都可以用这个相似原理去解决”,学生们听我这样一说,都纷纷地拿出自己的资料,去寻找此类题目,想验证老师说的是不是真的有效。有的学生找了十多道题目去做,不一会就解决了。他们充分的享受着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价值,体会成功带来的快乐。
无疑,这一节数学课,学生们有的是收获,学到了一种技能;
情感上也是快乐的,体验到了知识的价值。
通过这节课,我也在反思——是否我的每节课都能像今天这样去讲呢?它浅显易懂,还有趣实用。这样的课,学生感兴趣,自然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也比以前单纯地为解决一题而讲一题的效果要强多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有的学生总觉得数学高深莫测,时有畏难情绪。这节课的学习,就让他们明白了,学问来自生活,经验出自基础。生活学习中有的原理可以运用到方方面面。
现在,我们不是在高呼“高效课堂”吗?我认为让学生带着热情,在充满乐趣的课堂里,像做游戏一样去探索、去发现、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非常关键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秉承这一理念在数学教学上不断开拓创新,形成一套通俗而且有价值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学,学生学到了知识,练就了技能,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热爱科学,勇于探索,乐于学习等良好的情感。
【我这样上了一节数学课】推荐阅读:
读《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有感07-17
考研数学 考前60天这样复习更有效11-23
我这样写评语08-25
我企盼这样的书05-14
我期待这样的课堂05-27
生活这样告诉我作文08-18
我这样教英语小说12-03
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08-15
我向往这样的生活作文05-18
曾今,我这样爱过你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