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厂建设项目中的问题分析与建议

2024-07-21

火电厂建设项目中的问题分析与建议(精选11篇)

火电厂建设项目中的问题分析与建议 篇1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火电厂建设项目中的问题分析与建议

作者:项文清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年第02期

[摘要]文章从风险角度分析在火电厂建设的可行性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提高火电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火电厂;可行性研究;问题分析;建议

[作者简介]项文清,阳西海滨电力发展有限公司,广东 阳西,529800

[中图分类号]TM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23(2009)02—0148—0002

一、引言

可行性研究是一门运用社会科学、技术科学、经济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种科学成果,以实现投资最佳效果为目标的新兴综合性科学。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就是研究论证建设项目投资的必要性,财务赢利性和经济合理性,技术的先进性和适用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与可行性,从而在项目前期工作中起到预测投资效果、决定项目取舍的重要作用,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火电厂可行性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收益与风险是孪生兄弟。在短缺经济时期增加供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扩大投资是经济发展的第一需要。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供求总体平衡,并趋向供过于求,投资项目不仅是为了增加供给,更多的是提高产品服务和质量,扩大市场占有率。投资项目面临的是残酷的竞争,再加上火电厂建设属于资金密集型投资,建设周期长、投资数量大,对周围的环境和经济的影响都很大。在这种形势下,投资项目风险的识别、风险的分担和风险的管理就应成为项目评估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目前国内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设有风险分析专篇,而一般的火电力项目的风险分析却重视不够,尤其对市场、投资以及经济效益方面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项目的影响程度分析预测不够,导致许多项目实施后实际数据与可研出入很大,甚至完全失实。其问题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分析不等同于经济评价中一般意义的不确定分析,包括经营风险、市场风险等,它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各种风险因素变化的可能性,并相应分析对经济效益的影响状况。但现行的可行性评价实行的都是静态评价方法,并没有考虑影响项目经济效益的动态风险因素,如汇率风险、市场和价格风险、原材料供应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开工不足风险等。近年来,汇率风险、通胀风险在很多项目中得到反映,有的项目甚至没有投产就被沉重的外资债务压跨;市场和价格风险最突出的表现是当前火电厂的主要燃料——煤炭价格的大幅度上扬,结果造成大批的电厂亏损。这些都是在进行项目可行性评价时未充分考虑经济风险带来的后果。

(二)技术风险

对技术风险,主要通过项目工艺流程和关键设备表现出来。任何技术都存在着一个生命周期,如果项目选用的技术的经济生命周期很短,或者技术不处在成熟期,尤其是项目选用的技术正处于衰退期,或同类更有竞争力的新技术已出现,而项目仍选用原有技术,就会使项目的技术风险处于很高的状态。

对于火电厂来讲,技术风险主要是指:火电厂所选用的工艺流程和关键设备不仅要质量过硬,还要适合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三)社会风险

社会风险在火电厂建设过程中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社会风险包括许多方面,如政策风险、战争风险、自然环境风险等。

相对于战争风险和自然环境风险这些非人力所能控制的风险来说,政策风险对项目建设的影响更加具体和明显。

1,建设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的问题

一些建设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的领导,在投资决策时受过多的非经济因素影响,地方利益、部门利益,甚至某些人的个人利益都可以成为投资决策的决定因素,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作用和意义缺乏认识,对科学民主决策缺乏认识,对借款搞建设无负债压力感和还款责任感缺乏认识。

2,体制问题

国有企业、国资控股企业的主要负责人的考核和任免权仍然控制在政府机关手上,在政企没有分开的条件下,决策者责任不明确、权责不对等、责利不相符,重大项目、地方项目、企业项目仍然是政府决策、企业承担、老总实施、员工还债。

3,编制单位问题

目前,可行性研究中存在的很多问题集中反映在设计单位。就可行性研究而言,设计单位先天不足,缺乏信息、资源、人才资源、技术装备资源和资金。具体表现在:一是信息不灵,这是造成可行性研究依据不足的主要原因。二是设计单位一般具有工程设计力量,但缺乏经济、市场、财务、营销、生产等方面的经验和专家。三是有的设计单位“艺不高,胆却大”,为了单纯追求经济效益,不顾自己力量有限,跨行业、越资质地承揽任务。四是为了降低成本,不作详尽的调查研究,甚至连现场都不去。五是一味迁就、照顾建设单位意见,完全按建设单位或领导意图办事,失去了公正、科学、求实的基本原则。六是为了赶时间、争项目、抢资金,在短期内就编出一份可行性研究报告。七是有的设计单位甚至出卖资格证书,对社会上其他人员或单位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不负责任地加盖自己的公章。

三、对火电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并结合风险因素分析提出以下几点改进建议:

(一)在原有评价基础上增加动态评估

在经济全球化,机会和风险共存的今天,特别是中国加入了WTO以后,我们同国外资本的接触越来越多,汇率风险、通胀风险、市场和价格风险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单纯依靠静态的评价方法已经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求。所以,在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时,应在对各种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和危险性进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加上一些动态指标,以期能对未来的状况作出更准确的预测。

(二)加强技术引进的评审,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技术在保证投资效益和成功中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有些可行性研究不切合实际,片面强调技术先进的一面,而对技术、设备和产品的缺陷避而不谈或轻描淡写,也不客观地研究技术、设备、产品的某些缺陷会影响的效益,甚至可能会导致投资项目的彻底破产。这种无根据的夸大技术、设备及产品先进性的行为,导致了投资的失败。

在杜绝这种情况的同时,我们还要重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特别是电力建设项目,这类项目一般都具有能耗高、污染重的特点。这对当地的环境及生活条件都有很大的影响。

(三)按照科学决策程序办事,杜绝领导项目

重大项目按照科学决策程序办事。政府机关应按国家有关规定,以及《企业法》、《公司法》规范自己职能,政企分开;主要从事公用事业管理、公共设施建设、维护社会秩序;对企业只是指导、监督、咨询、服务;不再为企业决策、担保;不再炮制领导项目。

(四)加快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步伐,建立健全项目决策责任制度

加快公司制改造,加速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尽可能快地建立健全完善的企业动力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运行机制,项目决策做到责任明确、权利相当、利益相符。

(五)建立健全约束机制

对于规划、设计院所的业绩、信誉,每年应有权威机构评价、公布,业绩好、信誉高的院所应受到尊重;业绩差、信誉低、有不道德行为的院所应受到谴责。规划、设计院所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后应得劳务费可延期支付,项目实施2年证明可行时,甲方连劳务费加利息支付乙方;项目实施2年证明是不可行时,乙方应按合同约定酬金10倍赔偿甲方以弥补损失。重大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费用、项目设计费,经双方商定可作为乙方入股,双方合作经营、共担风险、分享利益。

(六)建立银行和投资机构风险机制

火电厂建设项目中的问题分析与建议 篇2

关键词:检察机关,司法伦理建设,问题分析,完善建议

一、检察官职业伦理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 对职业伦理建设的认识界限存在偏失。

现实中, 有不少人对职业伦理与职业道德的关系认识不清, 出现混同, 对司法伦理建设漠不关心, 认为只要把职业道德建设抓紧抓实, 就能保障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树立法律权威和司法公信。也有人认为道德是伦理的载体和形式, 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就可以维持, 不能合理区分和界定职业伦理与职业道德的内涵实质、侧重点, 忽视了司法伦理建设在检察队伍建设中的独特价值。受职业道德建设惯性思维影响, 部分检察官对职业伦理建设缺乏科学认识, 担心司法伦理建设会影响职业道德体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从而不能在实践中有计划、分步骤地施行职业伦理建设, 对检察官职业形象和司法公信力造成负面影响。

(二) 检察官职业伦理的作用被弱化。

长期以来检察机关沿用行政化管理模式, 按行政级别确定检察人员的职务、职责、待遇, 司法办案采用层级审批制, 不能体现检察工作的司法属性和司法规律。直到今天, 检察机关补充新鲜血液的主渠道仍然是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 检察队伍的管理、考核还带有较浓的行政色彩。检察官队伍的专业化水准不高、职业化能力不强, 导致职业伦理的功能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三) 检察机关司法伦理建设的实施制度不健全。

很多院尤其是基层院既没有制定职业伦理建设规划和实施意见, 也没有出台工作要点、考核办法等配套制度, 尚未搭建保障职业伦理科学发展的平台。

(四) 职业伦理建设与检察文化建设契合不够。

以检察官群体价值观念、职业操守等为主要内容的职业伦理构成了检察文化的核心和源泉, 也是检察文化建设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 两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先进的检察文化使检察人员产生职业认同感、职业荣誉感、崇高使命感, 激励他们昂扬向上、拼搏奉献, 自觉提升司法能力, 不断改进工作作风, 形成整体效应, 满足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的新要求和新期待。

二、检察官职业伦理建设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

基于以上问题, 剖析司法伦理建设面临的制度困境和现实冲突产生的原因, 其症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 现有检察官职业伦理规范过于抽象、笼统, 可操作性不强。

《检察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 (试行) 》对外部职业伦理规定的多, 内部职业伦理规定的少;对个人道德、主观修养规定的多, 职业属性、职业伦理规定的少;对检察官群体通过履职体现个体职业公正的多, 融入司法运行整体彰显司法公正文明的少;对一般社会伦理规范层面规定的多, 对体现检察官独特价值的职业伦理规范规定的少。检察官职业伦理规范的要求、方式、程序等问题没有具体规定, 其结构性缺失造成司法伦理建设中基础性、示范性工作难以开展, 职业伦理规范执行效果无法保障。

(二) 检察官职业化保障机制不健全, 检察队伍职业化不足。

受各种因素制约, 检察队伍的招录遴选、教育培训、办案保障、职业待遇等制度均存在一些不科学的设计, 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有一定差距, 检察官职业色彩不浓, 检察官对自身价值的认同感不强。与之相对应, 广大人民群众对检察官特有的职业伦理准则和从业公信力认知度也不高, 严重影响科学的检察官职业伦理观统一形成、树立。

(三) 司法伦理建设考评不科学, 没有发挥良性激励作用。

当前, 检察机关司法伦理建设考评机制与司法规范化建设要求明显滞后, 很多院没有把检察官职业伦理融入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 并纳入年度考核。

三、完善检察机关司法伦理建设的思考

(一) 积极做好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要以“忠诚、公正、清廉、文明”职业伦理为核心, 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治原则、法治精神, 通过制度的顶层设计, 使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成为检察机关司法伦理建设的主题和引领。要立足实际, 明确检察官职业伦理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内容、程序、措施等规定, 作为各级检察机关组织实施司法伦理建设的依据。

(二) 认真落实“系统化推进、体系化落实、项目化建设”要求。

要在“四个全面”的时代背景下谋划部署检察机关司法伦理建设, 紧扣检察官职业伦理与检察文化的高度一致性、契合性, 全面、系统、协调落实司法伦理建设具体措施, 促进检察官职业伦理的培育养成, 使之内化为检察人员的精神追求, 外化为公正文明司法的自觉行动。

(三) 着力加强和改进检察文化建设。

提高职业伦理在检察文化中地位作用的认识, 把职业伦理作为检察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司法伦理建设中弘扬先进和优秀的检察文化。

(四) 牢固树立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司法观。

检察官职业伦理客观要求必须坚守客观公正立场, 以法治思维和方式观察处理问题, 努力还原或最大限度接近事实真相, 做到以证据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要依法、独立、谦抑、平和地行使检察权, 尊重保障人权, 树立平等保护、恢复性司法理念, 确保司法办案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电厂水处理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篇3

关键词:电厂锅炉;水处理;环保

中图分类号:TM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17-0143-02

1 目前我国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的特征

1.1 设备集中化布置

传统电厂化学水处理系统存在占地面积较大、生产岗位分散、管理不便等诸多问题。现在以紧凑、立体、集中构型来代替平面、松散、点状构型。节约占地面积,提高设备的综合利用率,并且方便运行管理。

1.2 生产集中化控制

传统的生产控制采用了模拟盘,而现在的趋势是集中化控制,即将电厂中所有化学水处理的子系统合为一套控制系统,取消了模拟盘,采用了PCL、上位机2级控制结构。各个子系统以局域网总线形式集中的联接在化学主控制室上位机上,从而实现化学水处理系统集中监视、操作,自动控制。

1.3 工艺多元化

传统电厂水处理工艺以混凝过滤、离子交换、磷酸铵盐处理等为主。随化工材料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膜处理技术也开始广泛应用在水质处理当中,离子交换树脂的种类、使用条件、范围也有了较大进展,粉末树脂在凝结水处理中也同样发挥着积极作用。

2 电厂水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水资源利用率未达到优化状态

电厂设备运行中,蒸汽遇冷回凝成水的量较高,而电厂又不能及时完善这部分水资源的回收利用装置,现有的装置落后回收利用率低。这部分水带有较高的热量,如果这些冷凝水全部回收,不但可以大大降低供给水的使用量,而且这些有热量的水,吸收少量的热量就可以再次达到用水温度需求,大大降低了热量的需求,节省火力资源。但现状总是与希望存在差距。主要是因为:一是设计缺陷,没有真正认识到冷凝水的能量;二是着眼有限,被当前投资所限制,安装时有意缺少回收装置以减轻投入。后期并未进行回收装置的补充和升级。三是配套水处理系统跟不上,虽然回收了冷凝水,但后期处理缺失,使得电厂并未真正使用这部分冷凝水。

2.2 热力除氧效率偏低

电厂为保证相关设备的可靠运行,需要依靠热力资源将氧清除。这一过程通常使用热力除氧器装置。应用这种除氧装置,需要以水蒸气的热量来提供动力,势必将发电的热能进行抽分,使得有效热能降低;此时,另外一个问题就会出现。为了保证发电热量,必须考虑抽分这部分热理损失,从而提高水温以补偿。这时,省煤器就会因水温增高而降低效率,排烟温度同时增高,热损耗提高。此外,热力除氧器和锅炉其它装置维护不及时时,就会增加热量损失,除氧能力降低,使得水资源浪费,热能浪费。

2.3 电厂设备排污处理存在问题

电厂设备污水杂质排出是个不容回避的问题。电厂正常运行,污水排出就存在。在污水排出时,有些电厂操作人员认识到热量被带走可惜,选择减少排污次数,甚至是不排污。这种做法虽然将热量回收了,但是污水久而久之越来越多,使得电厂设备水循环处于恶性状态,设备运行越来越危险,受污染腐蚀程度加重;还有的电厂为了对设备进行维护,排污量随意加大,虽然设备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但损失的热量是无法估计的。

2.4 水质污染成为新问题

电厂锅炉进行补给水时,由于水质含盐或含碱等问题必须进行相应的水处理,即应用再生剂以达到锅炉用水要求。但由于水处理时间并非无限长,而是一个短暂的过程,再生剂不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作用,而锅炉又需要大量的给水补偿,因此,再生剂的使用量较高。在污水中再生剂含量高,目前电厂污水处理又做不到位,使得这部分再生剂随着污水的排放二次对地下水造成污染。从而使得污染渡过的地方生态环境一度被破坏,植被消失,环境污染更加严重。

3 电厂水处理问题的几个解决建议

3.1 电厂水处理要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

火力发电是我国电力供应的一个主要力量,因此,电厂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水源情况各不相同,电厂的规模也不尽相同。此时,进行水处理的措施也不完全相同,需要视具体的实情而定。对于电厂当地水杂质多、颗粒多,酸碱性不同时,要对水进行过滤除杂,沉淀和进行pH调解,以达到水质使用要求。对于电厂规模小的单位,设备耗能小,热供应少,有能力的厂子要尽可能进行炉外化学处理水质,并尽力完成除氧工序;而规模较大的电厂,设备能耗较高,此时必须进行炉外化学处理,安装除氧装置必不可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水质要求和电厂设备的安全运行。

3.2 提倡技术升级更新

电厂设备水处理技术需要不断的更新升级,才能不断适应现代化科技发展,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因此,新技术的应用必须给予鼓励。而且有力要进行经验借鉴,以取经之道,努力提高本厂的水处理技能。但是,新技术的应用不能随意进行,需要有关部门的监督与指导,电厂不要怕麻烦,要认识到监督更能保证电厂可持续发展。对于有应用成果的新技术,要有同行共勉的行业精神,做好技术推广,提高全国电厂的水处理水平。提倡技术创新,特别是目前冷凝水回收利用和电厂余热回收利用方面,应当给予肯定和大力支持,从而调动人才的科研积极性,努力尽快完相应的技术创新。

3.3 加强电厂设备的维护

电厂设备使用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整个系统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如防腐、排污,堵塞、热利用率降低、热损失升高等等,这些问题都说明系统存在问题需要维修和养护。因此,电厂需要规定定期维护制度,建立责任制,将维护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全员监视,提高电厂设备的运行安全。一旦出现问题,做到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定位,及时解决。

3.4 提高水质检测监督力度

提高监督力度需要两方面进行努力,一个是电厂,一个是检测单位,双方需要在思想上达到一致,在操作上形成共识,在反馈上形成一线,在攻关上打成一片。因此,电厂需要耐心学习,检测单位需要全力支持。对于检测不合格的电厂,要给出专业性的建议,带培一批厂子水处理骨干,提高电厂自行整治的能力。另外,检测单位要适当提高检测频率,缩短检测周期,以督促电厂全年实施安全生产,合格经营。

3.5 制定科学的排污程序

电厂的污水排放要有科学的程序来指导,才能做到维护电厂设备的同时,降低热损耗,提高热量的利用效率。电厂要做到自查,排污不当时,要及时进行校正。例如,上部和底部两向排污功能的锅炉,每个工作班次都要进行一至三次的排污,并每 2 h进行一次动态跟踪化验来掌握水质的变化。对于只有底部排污功能的锅炉,要适当调解排污次数,以此来保证水质达到使用要求。

3.6 污染水回收利用

污染水虽然处理难度较大,但電厂从水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角度思考,应该迎难而上,这仅是功在当代的举措,也是利在千秋的伟绩。污染水回收利用的越多,污水排出的量就越少,对于水源的破坏程度和环境的破坏的程度越小。因此,污染水一旦不能回收,就可以从利用角度进行突破,将其余热进行开发,仍可对人民进行造福。

4 电厂水处理中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4.1 环保问题

一是污水处理添加剂的过量使用,是企业应该重视的环保问题,尤其是当前多数电厂在水处理过程中都添加了一定的化学药剂,这些试剂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如何通过污水回收再利用技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环保目标就至关重要。同时,这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

二是采用污水回收再利用技术为电厂设备进行补给水处理,需要我们结合不同的水质情况而运用相应的处理技术开展工作,其主要包括三个等级的处理,即: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进行深度处理。污水回收利用方法按其作用机理又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化学法。这些方法的利用和选择需要结合环保进行,有时需要进行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这是因为单一的某种水处理方法一般很难达到回用水水质的要求,此时,更应该做好后期的保障工作。

三是污水处理流程不断更新,其方向要趋向节能降耗,进一步向环保方向迈进。形成先进、环保的工艺处理流程。总之,当前电厂的运行要响应国家的号召,以节能降耗为目标,以环境保护为已任,在发展中为环保作贡献,才能把国家支柱产业做好。

4.2 管理问题

首先,需要根据电厂水处理中的实际问题,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监督与管理制度,对责任管辖范围、岗位职责以及管理事项进行明确,并且制定相应的责任处罚制度。其次,需要根据制定的制度内容,定期进行工作绩效的量化考核工作,以便督促制度中的条款可以落到实处,并对出现问题的相关人员追究责任。最后,需要及时做好新技术的培训学习,以便提高工作效率。

5 结 语

电厂水处理是电厂稳定运行的前提,是电厂设备安全运行的保证。因此,电厂在追求发展空间时,要以经济为基石,以科技为手段,以环境保护为方向,在水处理过程中,加强技术创新,加强设备改造,缩短我国电厂与国外电厂水处理的差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孙吉春,韩新峰.电厂锅炉补给水处理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J].民营科 技,2011,(12).

[2] 杜国兰.电厂锅炉补给水处理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6).

[3] 徐业龙.电厂水处理技术与工艺选择方法研究[J].科技资讯,2011,(20).

[4] 刘静.电厂化学的绿色处理趋势和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4).

[5] 谢芳.浅析电厂化学环保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3,(36).

中国冷库建设存在问题与建议 篇4

独家发布:中国物流技术协会信息中心 中国物流产品网

存在问题:

1、不能满足需求;

2、各地冷链物流与冷库建设发展极不平衡;

3、现有冷库利用率有待提高;

4、冷库建设存在诸多问题;

5、根据对中美日三国比较,按人均占有冷库容积对比,美国是中国的8.58倍,日本是中国的7.34倍,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6、我国冷库主要商品为肉类与水产品,在淡季利用率低;季节性商品对冷库利用率影响较大;

7、在冷库建设中请示水果蔬菜冷藏库建设。

建议:

1、国家振兴计划大力支持;

2、政府财政政策支持;

3、加强规划与指导;

4、因地制宜,因需要而建;

火电厂建设项目中的问题分析与建议 篇5

一、乌鲁木齐社区现状

(一)社区分布及硬件设施情况

乌鲁木齐市现有街道58个,社区525个,地处偏远的重点社区100个。办公用房总面积为14.82万平方米,平均每个社区办公面积为295.27平方米。基本满足现阶段社区办公使用。

(二)社区组织结构

社区设有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社区党组织在街道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是社区的领导核心。社区下设党建服务站、民政服务站、文化体育教育服务站、医疗卫生服务站、环境卫生服务站、社会保障服务站和司法警务室“六站一室”。各站(室)在街道的领导下及各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工作,为辖区居民群众服务。

(三)工作人员情况

社区工作人员由在编事业干部、社区委员和公益性岗位三部分组成。目前,乌鲁木齐市有社区在编事业干部2990人。根据不同情况,社区工作人员数也不相同,辖区人口较多的社区工作人员可达15人,其中:在编事业干部9人,公益性岗位人员2人,委员4人(公益性岗位联防不包括在内);辖区人口较少的社区工作人员为11人,其中:在编事业干部7人,公益性岗位人员2人,委员2人。人员、民族结构复杂,工作任务繁重的重点社区工作人员略有增加。

(四)联防巡逻队员的基本情况

目前,乌鲁木齐市各区(县)街道社区招聘的维稳联防巡逻队员总数为13380人。其中:“7·5”事件前2835人,女性占48.3%,4050人员相对较多,主要是为解决城市困难群体就业招录的。“7·5”事件后,为应对严峻的维稳形势,各区(县)新增联防巡逻队员10545人,是“7·5”事件前的3.7倍,其中女性5.8%;少数民族45.5%;大专以上文化程度9.4%、高中文化程度43.9%、初中文化程度46.7%;党员7.2%、团员14.6%。从联防巡逻队伍组建情况看,全市各社区都配有一支联防巡逻队伍,人数在10—15人不等,负责日常巡逻,能够满足维稳需要。

二、存在问题及分析

(一)社区工作的认同偏差

社区工作定位出现认同偏差。有相当多的干部已认识到掌握社区基本情况、敌社情动态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但仍有一部分干部认为“社区工作是以行政工作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的快速发展。很多社区将工作中出现问题或发生重大事件归咎于:行政工作太多没法为市民服务,或市民服务做的太多无法完成行政工作。更多的社区及领导认为社区工作应主要执行行政命令和政府政策而不是为民服务、为市民的公共安全服务,致使社区不能亲民,民意不能反映,政策难以传递落实,政府形象下降,“官民”关系日趋紧张。

(二)社区功能定位模糊

社区功能没有明确定位。“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全国都加强基础组织建设的大方向下,各行政部门、各单位,为突出本部门工作取得突出政绩,纷纷将工作推入社区。据初步统计,截止2008年底社区承担的工作有180项。2009年底,部分社区为249项工作,多的高达380多项,其中有涉及专业知识领域的工作达10项以上,执法权的9项以上,难以落实的24项以上,落实不到位的50%以上。

由于社区功能定位模糊,很多行政部门、单位对社区工作没有清晰、正确的认识,更没有考虑到社区的法律地位和执行能力,将有些执法权或社区无法完成的工作也下放到社区,并进行考核,使得工作落实不到位,或者无法落实,造成社区工作人员严格按考核标准编纂材料,能编谎的绝不落实。如有些单位将婚况证明、购房证明等各种证明的法律责任推向社区居委会,要求居委会开具无法掌握实情的证明;有些部门将路面清雪等落实到社区。这些工作本应是社区提供情况,权力部门负责执行,却变成了社区居委会完成职能部门或单位检查、监督,使社区工作陷入被动状态。

(三)“责权利”的不统一,考核体系不健全

1.奖励、追责机制落实不到位。社区管理很多工作难以实行责任追究。即使有些工作中存在明显错误,也难以追责,干好干坏、干错干对、干差干优都是同样的待遇,导致了工作不落实,考核靠编谎。对埋头苦干、注重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没有有效激励措施。例如:“7·5”事件,社区应该做的信息及时准确报送,部分社区没有做,也没有被迫责,做到信息及时报送的也没有奖励和评优。

2.制定目标虚浮,考核流于形式。各部门进社区的工作成绩都和部门的工作业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突出部门工作,扩大影响,各单位采取的方法:一是目标任务以上完成情况为基础,年年递增(不以社区实际情况为基础)。二是对社区工作考核采取了“书面”考核方式。不实地查看,不抽样调查,不突击暗访,只要书面文字材料好、新颖别致甚至是“奇异”,不论是否符合实际就是优秀,就是先进,使社区工作人员开始大胆造假、大胆编写材料,久而久之形成“人浮于事”的工作局面。如在“四知四清四掌握”中发明背身份证号的点子,完全不顾社区人数规模的实际,且有些社区每人分到要求掌握1000人以上,在规定时间无法完成,很多社区开始谎编社区人口资料,且放假回家背资料,真实的社区社情无法反映,好政策变成了“糊弄工程”,成为普遍现象。“四知四清四掌握”是社区工作的新方法,可是考核出现了偏差,致使社区“闭门造车”,不入户谎编社情。有些号称先进的社区成为“7·5”事件的重灾区。

3.管理制度的局限性。现行的管理体制没有赋予居委会相应的管理权限,有的正式在编人员,经常迟到、早退、旷工、不干工作或仅干少量的工作,而社区居委会无法处置,报上级部门也不一定处置,日常不工作,检查搞突击,久而久之形成能干的“累死”,不能干的“闲死”,如部分干部以文字能力不强,不会微机录入为由拒绝干部分工作。人际关系好的得优秀,工作成绩突出的得不到奖励,“好吃懒做”之风盛行。很多社区负责人毫无办法,形成了只要上级部门来调研检查,就反映“活多人少”需增加社区工作人员一边倒的情况。据抽样调查,在现有工作人员编制条件下,社区工作人员上班干业务工作一星期不足3天。

三、建议

(一)统一认识,精确定位社区工作

政府的行政政策、制度,几乎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为了提高人们文化物质生活。无论是就业、社保、低保、培训、计划生育还是维护社会稳定、拆除违章建筑,只要扎扎实实的做好都可以得到绝大多数居民群众的支持。行政和为人民服务是统一的,执行行政政策就是为居民办实事,就是为居民群众做好事。

“吾为庶民,深知民心”。只有社区才能做到真实收集各种信息及敌社情,将其传递到各执行部门。只有社区才能恰当的把政府各部门文件、政策传达到千家万户。社区是政府和居民群众沟通、紧密联系和融合不可替代的部分。

建议:以文件的方式统一思想,确定社区工作是以“收集信息,掌握敌社情,宣传政策落实,上传下达”为中心的。

(二)准确定位社区功能

社区不是各职能局和业务部门的延伸机构,无论是在法律地位、执行能力还是人员编制上,都不可能进行行政管理和执法工作。社区必须是收集居民群众信息,掌握敌社情,及时反映给各职能局、业务部门、主管行政部门,以便他们采取有效措施、行动和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严禁各职能局、业务部门将有执法权、专业技术的业务推向社区,造成社区无法完成工作任务,谎编成绩,使上级部门不能掌握社区真实情况而导致局面失控。

(三)明确社区职责,完善考核体系

一是明确社区的职责范围,实行责任追究制和责任倒查制。确定每项社区工作都是社区能够实施完成的。对有执法权和专业技术业务的工作,社区必须做到信息的及时上报。如发生违章乱建房屋、单位不及时清雪、蓄谋暴动等等情况,社区应告知其违法并及时上报有关执行部门,对不告知违法本人或单位和没有上报信息的责任社区和个人必须追责。对收到信息不及时处理的单位应追究单位责任,做到职责分明。每半年对社区反映情况进行落实考核。二是完善考核体系,杜绝虚假成绩。考核目标任务应当做到,注重实地抽查走访、暗访、突袭检查,避免虚假书面工作,对于不符合实际、标新立异的“文字游戏”工作予以严惩。规范目标任务,目标的下达应该与社区基本社情相符,不能以上的工作成绩为基础年年递增,忽视社区的基本情况,防止不可能完成的目标任务出现。三是完善奖惩制度。将工作切实量化,以工作成绩定优劣,赋予社区负责人处罚工作人员的权利。

(四)完善用人制度

1.完善在编人员构成对各单位制定的考核目标和办法,由社区有任职经历的工作人员进行审核完善确定。对各部门进社区的工作,采取评审通过的方式,确保每一项进社区的工作都能够落到实处,落实到个人,并有责可追。对无事故责任的社区,采取物质奖励的方式。对埋头苦干,注重长远发展的干部采取物质奖励代替职务升迁,达到激励干部努力工作的目的。对社区负责人采取以资金奖励代替升职的鼓励方式,将优秀人才留到社区。

2.完善社区工作人员聘任制度

火电厂建设项目中的问题分析与建议 篇6

经过多年努力,我局走过了统计信息化的开始普及、提升阶段,已经能够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和硬件实施,完成统计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存储的任务,并能利用统计信息网对本县的统计信息进行发布。但是,在信息化日渐成熟、工作逐步规范的进程中,我局清楚地看到,目前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程序应用过多且统计数据分散

目前,我县统计数据处理工作面临两大难题。一是报表数据单机处理。由于各统计专业软件只能单机运行,日常统计报表数据处理仍然同屋不同灶,各自为战。现有的统计数据分散在sarp、久其及excel等十几个程序中。这样程序太多,我局专业人员要全面掌握十几个程序的用法还存在一定难度,乡镇场统计人员更难适应。二是数据资源缺乏有效管理。尽管自2004年后的数据、普查数据统一存储,但大多数统计数据仍有闲置。有时急需数年前的年报、普查数据,数据的调用存在部分问题,因为软件分类太多、安装环境要求各不相同,例如全国农业普查采用“图像存储、光电录入”技术;全国经济普查EPRAS应用软件和数据的分离。若干年后,查找历史数据只能查年鉴,给数据的保存及查询带来很大的困难。数据缺乏统一的统计数据管理标准和管理介质,使部分统计数据的管理仍然处于“原生态”。

(二)统计业务计算机应用同时精通的复合型人才缺乏虽然上级业务部门要求每个统计人员都持证上岗,每年各级部门都对统计人员进行了统计培训,但相对计算机方面的培训的时间还是太少,与统计业务相关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的广度和深度 1

还不够,现在我局急需既懂统计业务又懂计算机维护的复合型专业统计人员

(三)信息化网络不完整,整体信息化水平不高

目前统计信息网络只限于国家、区、州、县四级,连接乡(镇场)尚需加强。乡(镇场)统计人员变动频繁,计算机操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制约统计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四)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影响信息化进程

我县虽然县乡两级均已配备统计专用计算机,建立了自己的统计数据报送平台,但目前县局信息化设备、设施更新换代太慢,网络接入速度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作需求,一套数据报送平台的运行维护,需要专门的网络公司进行,这就需要长期投入一定数额运行资金;而对于乡镇场,由于配送的都是几年前的计算机,运行速度、处理效率很难与新形势新任务下统计工作相适应,需要一定资金进行更新换代。另外,现在国家只有“三上”企业的联网直报系统,“三下”还没开展,针对我县实际,为了准确掌握全县域经济发展实际,还要开发适应“三下”企业统计要求的应用程序,同样需要资金支持。

二、今后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我县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将依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于实际,充分挖掘有利条件,整合资源,遵循扬长避短,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策略,逐步加大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力度。

(一)拓展网络平台,建设好基础平台

今后的统计网络平台建设应由建设为主逐步过渡到以完善、互连和强化管理为主,积极配合上级主管部门把内网延伸到乡镇统计工作站,建立统一、高速的数据传输系统,把国家、区、州、县、乡镇场联成一个有机整体,实现网络统一高效管理。加快网络建设,畅通信息渠道。加强各乡镇场内部信息网的建设工作,确保乡镇场统计专网FTP文件传输服务器安装成功,实现内部数据的共享、传输,为企业联网直报工作提供良好平台。

(二)加强统计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强化信息网络的安全保障体系与制度建设。防止计算机病毒和非法入侵,对重要的信息交换环节进行长期有效管理,对网络、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建立应急备份系统,确保数据的灾难性恢复,保证网络和应用系统的安全运行。

(三)组织协调好数据处理工作

1、完成人口普查后期资料加工、整理汇总和资料开发,认真抓好人口普查数据库的管理及对社会公众的网上发布工作,特别是抓好人口普查数据的开发与利用。

2、研究专业统计数据的统一处理与存储方式。

(四)切实加强统计网站管理,不断丰富网站内容

统计外网的访问者或用户是多层次的,具有跨地域、跨行业、跨年龄的特点,但无论怎样,都是希望通过我们的网站了解所需的统计数据、信息、咨讯,或通过统计网站来研究分析资料,学习统计相关知识。因此我们要满足社会各界的需求,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统计,关注统计工作。对于外网来说,应具备信息公开、交流互动、网上办事的功能,做到以公众为中心,以用户为根本,以此来树立统计的良好形象。

(五)加快建设县级统计数据库

加强统计电子文档管理,建立年报、定报、一次性调查的数据备份目录(含数据、程序、制度说明等),实现统计数据的归档、使用等环节的规范化。通过对统计数据的有效开发和科学管理,逐步建成县统计数据库,更好地服务于县委、县政府领导宏观决策和我县经济社会发展。

(六)切实抓好乡镇场计算机的管理工作

以计算机配备为契机,进一步夯实基层统计工作基础,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我局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点之一。我县将加大对乡镇场统计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及网络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应用能力和乡镇级统计信息化水平。加强网络建设与管理维护,确保统计数据安全。

(七)新增统计信息化人员编制,加强计算机培训工作

根据新形势新任务下统计信息化工作的需要,恳请自治区、州和各相关单位部门协调,建议新增统计信息化人员编制,为解决人员难题提供条件,同时加强现有统计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培训工作,结合统计工作和统计程序,重点加强计算机汇总分析。

(八)切实落实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保障措施

火电厂建设项目中的问题分析与建议 篇7

关键词:脱硫,增压风机,振动监测装置,问题分析及改进

1 引言

为减少SO2排放对大气的污染, 火力发电厂现在已经陆续开始加装脱硫装置, 目前广为应用的是湿法脱硫, 在该系统中大多会使用增压风机, 根据风机特性, 火力发电厂湿法烟气脱硫装置通常采用增压轴流风机。增压风机的正常运行对脱硫系统及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振动保护则是风机自身联锁保护中最重要的保护之一, 也是安装施工与调试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

2 工程概况

湖南某大型火电厂2台600MW燃煤机组配置了二套600MW等级的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 (FGD) 系统。每台机组均配置一台增压风机, 该风机为动叶可调式轴流风机, 通过液压传动和电动调节对风机叶片的角度进行调节。增压风机的主要参数如表1所示。

2台机组增压风机振动监测系统均采用本特利的3500系统, 每台机组均有两套9200-2线速度传感器系统用于振动测量。

3 脱硫系统增压风机安装工艺要点

增压风机的安装必须在风机专业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下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 其主要技术与质量控制点如下:

⑴安装时, 风机叶片角度必须保证统一;目前脱硫用增压风机一般都是通过中间轴连接电机轴承和风机主轴, 所以在安装联轴器时必须保证其同心度, 任何一点的偏差都可能导致风机的振动超标;由于风机运行时处于热态, 所以在风机轴承的膜式联轴器安装时必须保证其膨胀余量, 一般要求不小于5mm。

⑵振动测量装置的安装是其重要的环节, 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目前风机的振动测量装置一般为水平振动和垂直振动两点, 两点的测量仪为不同型产品, 在安装时必须注意区分, 同时振动仪作为精密仪表, 其信号线必须屏蔽以避免出现干扰。另外, 振动传感器就地布置部分应有相应的防雨措施。

⑶风机轴承冷却方式可以是油冷或风冷, 为避免运输过程中异物进入风机内部, 风机风道一般在出厂时用钢板封闭, 因此, 应注意在安装时要拆除盖板, 确保风道的畅通;如果采用油冷, 则润滑油流量、压力等均应该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调整, 压力过大可能出现管路沿程漏油, 压力过低或者润滑油流量过小可能出现润滑效果欠佳从而导致轴承温度升高、风机振动增大等, 影响风机的稳定运行。

⑷油站以及润滑油管路在安装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护, 避免在风机运行过程中出现漏油现象。

4 增压风机的调试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与解决措施

4.1 调试过程中存在问题分析

本工程安装完毕后在联调联试期间的一次热控电源柜调试过程中, 发现CRT上增压风机振动1/2高跳闸信号出现。经过检查后发现, 由于增压风机振动柜两路电源均是从同一脱硫公用热控电源柜引入的, 检修时热控电源柜总开关断开引起两路振动电源同时断电, 增压风机振动机柜中继电器模块输出动作, 该信号通过硬接线进入DCS。

而导致该模块输出动作发生的原因为:增压风机振动机柜中继电器模块 (3500/32) 背面的端子板 (如图1) 上的继电器模式 (21的 (2) ) 出厂时设为NE (开关置为右边) , 即为常使能;而根据设计单位所提供的图纸, 增压风机振动1/振动2高报警分别从CH1的两个NO、ARM端子输出, 增压风机振动1/振动2高高跳闸分别从CH2的两个NC、ARM端子输出;若电源存在而无报警时, 增压风机振动1/振动2高报警信号为闭合 (图2 (a) (2) ) , 增压风机振动1/振动2高跳闸信号为断开 (图2 (a) (2) ) , 若振动柜两路电源都失去时, NC、ARM闭合, 振动1/振动2高高跳闸信号即触发 (图2 (a) (1) ) 。

4.2 增压风机振动监测系统具体改进措施

在DCS逻辑设置中振动1/振动2高高跳闸2s会引起增压风机跳闸和旁路快开动作, 整个脱硫系统撤出运行。由于1#、2#FGD增压风机振动信号是在同一个振动柜中, 一旦电源失去, 1#、2#FGD增压风机有可能同时跳闸, 为保证主体及脱硫系统的稳定运行, 对增压风机振动监测系统和DCS逻辑进行了改进。

⑴将增压风机振动机柜中继电器模块 (3500/32) 背面端子板 (如图1) 上的继电器模式置为常不使能NDE (开关置为左边) ;设计单位所提供的图纸修改后, 将增压风机振动1/振动2高报警分别从CH1的两个NO、ARM端子输出, 增压风机振动1/振动2高高跳闸分别从CH2的两个NO、ARM端子输出。通过上述修改后, 若电源存在而无报警时, 增压风机振动1/振动2高报警信号为断开 (图2 (b) (2) ) , 增压风机振动1/振动2高跳闸信号为断开 (图2 (b) (2) ) ;若电源存在而有报警时, 增压风机振动1/振动2高报警信号为闭合 (图2 (b) (2) ) , 增压风机振动1/振动2高跳闸信号为闭合 (图2 (b) (2) ) , 信号正常动作;若电源失去时, NO、ARM为断开, 振动1/振动2高高跳闸信号不触发 (图2 (c) (2) ) 。

⑵增压风机振动柜两路电源都是从同一脱硫公用热控电源柜引入电源模块 (3500/15) , 该电源冗余不可靠, 一旦公用热控电源柜有问题, 可能导致两路电源断电。经设计修改后, 一路从UPS引入, 另一路仍从脱硫公用热控电源柜引入。

⑶原继电器模式置为常使能NE时, 考虑到电源柜无报警时增压风机振动1/振动2高报警信号为闭合 (图2 (b) (1) ) , 于是在DCS中进行逻辑取非以保证状态正常;现开关设置为常不使能NDE后, 若电源存在而无报警时, 增压风机振动1/振动2高报警信号为断开, 将该非门取消保证状态正常。

⑷风机厂家原设计中振动的量程为0~100m, 报警值为31m以及跳闸值为80m, 均是根据振动的峰值 (半波) 来设定的, 而本特利的振动探头所测的为峰峰值 (全波) 。厂家根据实际情况将设计量程改为0~200m、报警值改为62m、跳闸值改为160m。

⑸该振动监测系统在原设计中增压风机振动1为水平振动, 增压风机振动2为垂直振动;后来根据厂家要求及风机说明书, 增压风机的振动1/振动2均应为水平振动。修改前、后的安装位置也作了一定的改动, 如图3所示。

注:箭头所指方向为从电机侧看的风机运转方向

5 结语

综上所述, 增压风机为克服脱硫系统阻力提供需要的动力, 是脱硫系统的重要设备之一, 投资以及维护量均相对较大;同时由于其直接与主系统相接, 其运行状态将直接影响主机锅炉的运行稳定性所以在风机选型、安装与调试维护过程中应根据各电厂的具体情况作综合分析, 增强增压风机振动系统 (包括送引风机振动) 的可靠性, 对确保整个烟气系统及机组主体的安全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火力发电厂新设备新技术与发电工程设计、运行、维护及标准规范实用手册》, 2006。

[2]《工业锅炉设计、制造、安装新工艺新技术与锅炉运行维护及故障诊断排除实用手册》, 北方工业出版社, 2005。

[3]孙克勤.电厂烟气脱硫设备及运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4.

火电厂建设项目中的问题分析与建议 篇8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试点项目;问题与对策

一、中高职衔接试点项目实施的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显然,构建现代职教体系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就是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衔接与沟通。我校中职专业现代物流服务与管理(中专三年制)与高职校的物流管理(大专三年制)中高职衔接项目正在此背景下形成。2012年秋季招生时开始了此项目的试点,项目名称为中高职3+2分段培养。

二、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一)招生。现代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是近年来新兴的专业之一,就业前景良好。但遗憾的是,这一新兴专业暂时还没有被广大学生和家长认知和认可,因而每年的实际招生人数均低于计划招生数。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自2012年中高职衔接试点项目实施以来,我校与对接的高职校均能积极主动地加强联系,就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进行多次探讨。中职校以前物流专业学生经过三年理论实践的学习即走上社会就业,该专业转变为中高职衔接项目后,中职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高职校输送合格的学生。在培养目标变化的情况下,原来三年制中专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要进行调整,但这种调整又必须在符合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各种条件的情况下,再兼顾高职校的各学科,从我们实施的实际情况来看,非常困难,有诸多的限制。

(三)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搭建。课程体系的搭建与人才培养方案是匹配的。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好后,我们中高职两个学校还要就中职阶段的各课程与高职阶段的各课程进行一对一的对接。而这一任务其工作量是巨大的,涉及到的学科及人员也很多,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来专门进行研究。

(四)中高职衔接转段的时间及考核条件。无论是高职校还是我们中职校,为确保该试点项目的延续性,再考虑高职校学生的毕业条件和目前中职校学生的基础,最终我们双方经过多次的讨论,又听取了学生的意见,最终我们采取了让学生提前到高职校进行学习。转段的时间确定后,我们中高职学校一起,又经过几次专题讨论,最终达成了共识,制定了转段考核方案。

(五)当前江苏省即将实施的学业水平测试与中职阶段学

生职业技能鉴定。(1)职业资格证书的问题。众所周知,物流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是物流员(中职学生),而物流员的考证是参加全省统考,一年一考,每年参考的通过率是有一定比例限制的。而这一职业资格的取得影响了学生毕业,进而也制约了其顺利转到高职再学生。这一问题如何有效解决是中高职衔接项目(一些职业资格证书难取得的专业)要考虑的一个问题。(2)学业水平测试问题。江苏省已经在一些城市开始试点学业水平测试,根据已经公布的时间,今后每年学业水平测试是每年的十一月份第三个周末,在校生第五学期期间进行,而这个时间段正是三年制学生准备职业资格证书考试阶段,两个重要的考试在同一时间段,学生的时间安排上会很紧张。

三、对策建议

(1)招生。为了进一步扩大本项目的影响,在招生过程中一定要加大宣传力度,所以中职校和高职校要形成合力,中职校招生时要借助高职校的优势对学生和家长进行本项目的介绍。高职校也要主动协助中职校进行本专业以及高职校的介绍,将招生工作提前化。(2)建议成立专门的教育管理机构或部门,对中高职衔接试点项目进行管理督导。由于中职学校和高职学校未必隶属于同一管理部门,因此很多事宜不便协调。成立专门的教育管理机构或部门,来协调管理中高职学校对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构建进行统一研究,制定标准,可以减少各市各学校各自为政,重复工作,有利于将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理清同一专业不同教育層次的培养目标,统一同地区同专业的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3)建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收集各市试点项目实施以来的共性问题,组织专家进行研讨,尽快对实施过程中的转段条件、学业水平测试以及职业资格证书等相关问题作一明确。

参考文献:

火电厂建设项目中的问题分析与建议 篇9

农田水利建设就是通过兴修为农田服务的水利设施,包括灌溉、排水、除涝和防治盐、渍灾害等,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定的基本农田。

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问题

1、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近年来,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逐渐增多,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在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没有做好配套设施的建设,没有做好水利工程的管理方案,最终导致管理单位机构设置不合理,非工程管理岗位过多,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管理效率地下,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各种高、中级工程技术人员短缺,不利于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

2.农田水利建设相关规划不完善

虽然国家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机制的意见》,但许多乡镇、村没有水利规划或规划不全,很多措施无法得到实施。

3、水利工程管理的滞后

近几年来,随着生产责任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对集体观念比较淡薄,在水利工程上,只知用水,不愿管理和保护,并且农村水利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比较低,往往存在灌区支渠以下用水混乱,跑、漏、渗等现象较为严重,最终导致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损坏严重。随着农村人口的不断激增,大面积的土地开垦,就不断需要新的水源,利用地下水进行灌溉,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常常会造成地下水资源浪费,最终不断影响到农业生产,也会对生态环境带来破坏。

4、后续管理工作不到位

水利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的环节非常多,整个工程下来需要很多的人力和物力,还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如果完工之后,不加以管理会导致很大的损害。比如很多设备最初维修时,大部分只需要人工修理,不需要花钱来购买零件,但是,如果不及时的维修,会积累跟多的故障,以至于最后无法维修,必须购买新的设备。对于土建设备来说,如果管理不到位,会造成渠道、涵管、输水隧洞的损坏,这样就失去了功能,不能为农民带来耕种田地的便捷。

5、政府投入减少

在农村地方政府中,不仅要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同时要发展其他方面,这就会导致政府财政较为紧张,严重制约了农田水利工程配套设施和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在2005年时,中央财政设立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以“民办公助”的方式进行支持各地的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良好是效果,但是对于有些农业发展欠发达地区,很难有较多的资金投资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这就都导致了政府对水利工程的投资建设。

二、对发展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措施与建议

鉴于农田水利工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如何调整未来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重点,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关系着农民的根本利益。

1.要充分认识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

各级领导要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一是落实行政领导责任制,切实做到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抓具体;二是抓好责任分解,细化目标任务,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责任制落实要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落实到具体人、具体工程。三是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列入各乡镇、各有关单位的责任目标,严格考核。四是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整合各方力量,充分发挥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有关的各单位、各行业、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支持帮助和指导服务。

2.加强农田水利管理机构和队伍的建设。要优化乡镇水管站、水库、灌区管理所等基层农田水利管理机构的设置,加快站所设施的更新和改造,建立行之有效的规范化管理体制,保证必要的管护经费。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专业人员的比重和素质,提高基层水利管理队伍的待遇,将他们纳入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编制。

3.大力发展田间农业节水技术,实现农业灌溉现代化;提高灌溉水管理水平,宏观有效调控和微观自动化管理;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与装备,加大对节水技术的相关研究与推广,全面降低作物耗水,实现真实节水。严格执行《水法》和国家的综合水价,规范计量,节约用水,保证农业生产用水适时、适量、适价。

4.加大资金投入,多途径筹集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

近年来,中央财政设立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但是资金不足仍是制约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度的瓶颈。应逐步扩大财政补助资金及投资规模,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多渠道汇集资金,加大政府资金投入,统筹规划:明确要求在各级农村财政支出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农田水利等生产性基础设施投入,并逐年提高;适当提高农田水利建设在政绩考核中的比重;对现有水利设施运营机构实行税费优惠,鼓励农民组建用水组织;深化农业用水价格改革,鼓励农户或农业组织对农田水利进行投资、建设和经营;提高贫困地区的财政补助标准。

5.完善水利建设相关制度

国家要制定完善水利相关制度,并且督促基层机关完善水利规划。制定支持农村水利发展的专门政策,落实农村水利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实施计划,从节约水资源、合理配置水资源、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要求出发,规划设计和建设农田水利工程。

推进农田水利法建设,明确各级部门的责、权、利关系制定农田水利法,以国家意志确定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农民群众以及社会团体在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中的责权关系。依法引导和促进农田水利建设,既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国家安定、经济繁荣的必然要求。

火电厂建设项目中的问题分析与建议 篇10

【关键词】金融;经济发展;城镇化建设

一、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面临问题和挑战

1.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不尽完善

目前,在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中,乡镇金融机构分布较少,虽然融机构网点有覆盖,但区域分布不均,缺乏有效的信贷指和明确的政策导向。城镇化的发展中,农村城镇贷款的操作制度与专项贷款不够完善,各项贷款优惠政策体系不够健全。涉及农村金融发展的共基础设施服务建设与土地制度改革等仍未到位,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缺乏前进动力,主动性不强。另外,农村乡镇的国有商业银行网点较少,在县域入驻率低,支行存贷比低;而地方法人机构受存贷比偏高,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

2.城镇建设开发贷款主体缺位

按照规定,镇政府不能作为承贷主体。因此,金融对小城镇项目提供贷款支持缺少合适的承贷主体。而城镇化建设的起步阶段,需要投入各种公共设施建设过程中,需要靠政策优惠与补贴维持运营。直接对政府部门贷款的行为不满足政策条件,导致城镇建设开发失去了承贷来源,这成为金融信贷投入小城镇建设的核心困难。因此,城镇建设开发面临着承贷单位难、担保难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城镇化的持续化建设与发展。

3.融资结构不完善,创新不足

为了满足农村发展和农户需求,交易成本低、贷款手续简单的民间金融成为城镇建设的重要资金手段,但由于受到国家金融法规的制约,民间金融监管缺位,不能很好的发挥其积极作用。另外,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不足,在产品开发上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品针对性不强,资金供给不足,银行业基于城镇化建设的金融支持已经不能满足城镇化建设中的信贷需求。同时,市政债券逐渐面向资产证券化,但是缺乏新型融资模式的应用,金融资源到不到有效配置,阻碍了城镇化进程的推进。

二、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几项建议

1.改进信贷管理体制,构建完善的产权制度

我们必须明确市场定位,改进信贷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多层次金融支持体系。对于市场,应尽量减少无序竞争,引导特色化竞争,比如农业银行可以结合政策优势加强在城镇公共设施方面的金融支持;股份制商业将重点放在特色化的金融服务上;各种信用社应明确面向社区的发展方向,加强与城镇小微企业与农业产业企业的金融合作。另外,应激发产权制度的创新活力,可以利用各种土地融资业务聚金融资源;利用土地承包经营权加快集体贸易的进程,努力建立起产权交易市场。对于金融产品,应注意把握城镇化建设中的产业链,将生态意识融入城镇特色建设中,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2.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建立有效的金融运作模式

各金融机构应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完善金融组织体系,满足城镇化发展的多方位需求,实现以间接融资为向直接融资的过渡与转变,利用财政投资吸引民间投资,通资本配置的改变,提高收租分红比例,使市政债券公益化。对于城镇龙头企业,应发挥其主导作用,进行创业板的上市融资;对于中小企业,应引导其利用集合票据进行票据融资。政府应颁布更多的财税激励措施,补偿企业的信贷风险,引导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对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应先进行合理的建设规划,建立有效的金融运作模式。可以将事业单位作为承贷主体,以政府和企业法人共同组建信用作为担保,为建设的融资环节带来新的活力。

3.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培育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城镇建设的信贷市场存在一些潜在风险,比如社会信用风险、政府决策风险、担保有效性风险等。金融支持小城镇建设应注意把关风险防控环节,认真考察项目的合法性,保证信贷风险的可控性;应严格落实项目资本金,根据城镇经济发展情况预测财政收支情况,客观分析政府债务与偿债能力,制定计划确保贷款的稳定性;允许农村使用土地使用权抵押融资,促进经营权的流转交易,逐渐开辟自由的产权交易市场。另外,应构建有城镇化建设融资良好的生态环境,结合新时期市场的变化,明确自设的竞争优势,不断深化利率市场的改革。政府应引导特色化竞争,出台相关的存款保险制度,为金融机构提供一个和谐的市场环境,保证金融的公平竞争,为促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奠定基础。还应强化城镇的信用体系建设,优化金融的相关产权制度,激发城镇化的创新活力。

三、结束语

火电厂建设项目中的问题分析与建议 篇11

关键词:升压站 运行 隐患 来源 措施

1、火电厂升压站运行中隐患问题的来源

1.1 操作失误与错误

火电厂升压站的操作人及监护人是保证火电厂各电气安全运行的直接执行者。由于火力火电厂升压站运行特点是维护的设备较少,出现异常和障碍的机率也偏小,运行人员的操作较少,容易造成运行人员在思想上麻痹、松懈,造成不规范的操作行为,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甚至造成重大事故。运行操作人员在执行中发生错误判断而引起错误操作、设备维护管理不到位而造成误动或拒动,轻则造成经济上的损失,重则危及电网、设备和人身的安全。人员操作错误或与失误是升压站安全运行问题的直接原因,而引起错误操作的原因可能是操作人员技术不过关、精神不集中、缺少安全意识等。

1.2安全管理不到位

现代安全管理理念认为,所有安全事故的根源都在于安全管理的不完善或不到位,缺乏控制,缺少科学性。因此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管理失误,也就是事故分析的最基础原因。大多数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完全依靠工程技术上的改进来预防、解决安全是不现实的,需要完善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防止事故发生。就电气运行安全管理而言主要体现在:

1)管理制度不科学

2)管理者能力不足

3)缺少员工安全培训;

4)管理策略失误;

5)设备管理不到位。

1.3设备老化未能及时更新

电气设备从出厂到安装投入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老化,超过使用寿命年限,设备的隐患威胁着升压站电气设备运行的安全。运行涉及的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及时进行新改造,是造成安全事故的潜在隐患。

2、升压站高压设备运行消除隐患的解决方法

2.1提高高压设备运行操作人员的素质

火电厂运行人员素质包括技术素质、意识素质和心理素质等,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可以最直接的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操作运行人员应注重人员技术素质、意识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根据高压设备运行实际经验,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应以个人主动提高为主,单位组织培训为辅,分层次、结合实际的进行。同时,教育和引导运行操作人员学会善于总结、善于吸取教训、加强个人修养。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让运行操作人员有紧迫感和压力,这种紧迫感和压力不应一味的依靠政策压力,而应来源于思想教育和运行操作人员的自觉性,要让运行操作人员真正意识到保证安全是保证企业发展的最根本的前提,要有”企业为我谋生存,我为企业求发展“的责任意识。从而真正激发运行操作人员提高综合素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运行操作人员要认真贯彻执行电力企业各项规章制度,不段总结、学习专业理论及实际动手操作的技术,提高运行管理技术水平,熟练掌握处理各种电气事故的能力,缩短处理事故的时间,并控制工作中的危险点,避免事故的发生,确保升压站电气设备安全运行

2.2落实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

加强思想培训教育,用黑板报、安全标语、事故教育录像、事故快报、安全简报等手段和安全活动、安全形势分析讨论会、典型事故案例分析等形式进行安全教育,增强运行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运行人员的安全责任感,使其能认真按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同时,单位领导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加快制度的“废、改、立”进程,对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应及时修订。此外,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传递和奖罚机制,安全责任落实到位,通过量化、细化,使各项工作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指标分解到人,责任落实到人,使每个岗位都有一套完备的责任制和奖罚细则,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从而激发运行人员的安全责任心。

2.3完善电气运行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主要是电气主管带领员工提高电气倒闸操作技术能力。企业牵头组织培训班学习,加强员工技术培训,定期展开技术讲座和规程学习,使运行人员熟练掌握职责范围内的设备现场布置、系统连接、结构原理、性能作用、操作程序,并具备设备的简单维护、保养能力;同时积极开展事故預想,反事故演习,提高运行人员处理应变能力和自我防护能力。

2.4加强高压设备管理,防止设备事故的发生

加强设备管理,防止设备事故的发生,是运行工作的重要内容。

2.4.1加强设备基建时期的管理

提前准备认真做好基建时期设备选型工作,选用性能优良的电气设备;重视对设备的监造和出厂试验,确保设备各项功能全面、实用;加强对安装调试质量的监督检查,严格把好验收关,防止由于施工质量、、设备本身接线错误引起的事故。

2.4.2 加强对运行设备的巡视、检查和维护

加强运行人员NCS系统监盘力度,认真对高压设备表计、信号、软硬光字、音响报警等监控项目的异常进行分析,对瞬间的异常现象必须一查到底;巡视检查中发现电气设备异常时,要充分利用设备所表现出的声音、颜色、振动、气味、温度等变化状况进行辨析;要合理安排设备的特殊巡视和正常巡视间隔时间,对已存在缺陷的设备适当增加巡检次数;对缺陷进行跟踪监视,掌握其发展趋势,加强同类设备的监视,及早预见缺陷、及时消除缺陷;观察设备的恢复情况,制定修、试计划,定期消除设备的隐患,恢复其健康水平。

2.5创新升压站安全运行培训方式和方法

与环境相比人员是安全最活跃的因素,规范人的行为是遏制事故的关键,也是提前防控的重点。运行人员整体安全素质不断的提高,是人身安全坚实有力的保证。“以人为本”作为安全培训工作的指南,充分激发每一位位运行人员的主关能动性和积极性。从基础入手。把运行各值的安全生产作为全面工作的安全奠基石,作为防范事故的阵地。重视安全活动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并结合事故典型和险情,举一反三,认真讨论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使职工深刻理解“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的重要意义。安全活动的重点放在如何加强运行人员自我保护意识,防止电气倒闸误操作事故,特别是重复性事故的发生和“违章、麻痹、不负责任”三大安全敌人做斗争上,要求每一位参与安全讨论的操作人员必须针对本单位的设备实际运行方式和岗位实际情况,严格执行两票合格率的考核。按照“不规范就是不合格“的标准要求,执行中不应只采取扣罚的单一方法,而是将查出的问题反馈到运行全体,在运行分析会上总结,让职工分析错误的原因和后果。制定重实效性的安全培训计划,计划的合理性在于求质不求量,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结合火电厂春检、秋检、迎峰度夏等专项安全检查的特点,以及日常检修、维护特点和集团公司下发的安全、电气专业知识培训指南、运行人员操作导则等将安全知识的培训内容分门别类,提炼重点和精华,打印并下发到每一位运行人员,起到强化效果的作用。在培训中摒弃以往“填鸭式”,“囫囵吞枣式”的培训模式,提倡和注重基层个班组的日积月累、长期坚持的安全培训模式,从日常维护,倒操作和安全注意事项等入手,务求每个运行人员学实、学透。

3、结束语

上一篇:同学欢送会主持词下一篇:大学生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