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养殖(通用8篇)
海水养殖 篇1
海水养殖概论期末作业
一. 虾,贝,鱼,海参人工育苗技术环节有哪些异同?
(一)虾
1。虾的选择:虾可在自然水体捕捞,也可在养殖虾中选择已达性成熟的个体。选择的虾应肢体健全、无病、无伤、活力强、性腺发育良好而饱满,体长在4厘米以上。
2。雌雄鉴别:雌鱼腹部膨大突出,灰白色,腹鳍灰白色,背鳍斑点较大而模糊,淡黄色,排列不规则,生殖孔微红而圆;雄鱼腹部较小,蓝黑色,腹鳍黑色,背鳍斑点白色小圆斑,上下排列整齐,圆点越白越多成熟越好,生殖孔似三角形。
3。亲体催产:①催产时间:以5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好,适宜水温22-28℃。②催产剂的选择与剂量 可以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用量为雌鱼2000单位/kg,雄鱼减半;也可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合剂,每千克雌鱼用前者200-450单位,后者40-90ug,雄鱼减半。③注射方法 均为胸腔注射,雌鱼分两次,第1次注射在下午6-9时,间隔12小时第2次注射,各注射药物一半。雄鱼一次注射,在雌鱼第2次注射进行。
4。孵化①池塘孵化:池塘面积0.5~2亩,水深1~1.5米,底质以泥沙质为佳,浮泥不宜过多。池中种植一些耐肥水的沉水性植物,约占池面的1/4,在水温20℃下,怀卵亲虾下池后约10天即有首批幼虾孵出。②网箱孵化:先用网目为每平方厘米196目的密目网布制成面积约70平方米、高1.7米规格的大网箱,内放2~3平方米的水草。在大箱中套放2只2立方米水体的小网箱。网目为每平方厘米9目,箱内放少量的水草。每只网箱放抱卵雌虾200~300尾,约1周,幼体孵出后把小箱移出,大箱内的幼体每天用豆浆泼喂2次,半月后增投少量皮麸、花生饼等,约25天后可出苗。③室内池孵化:水泥池池深0.8~1米,井水为佳,保持溶氧在8毫克/升左右,将亲虾一侧的眼柄从基部切除,刀口用70%的酒精消毒后放到产卵池中,每立方米水体放8~10对亲虾,每天投喂一些精饲料,待交配产卵后及时捞出雄虾。让抱卵雌虾仍留池中孵化,一直到卵80%以上孵出时再捞出雌虾。约经1个月培育,虾苗达到1.5~2厘米时可以出池养成。
5。幼体培育:鱼苗下塘后头3天特别嫩弱,对密度、水质、水温及敌害生物十分敏感,这一阶段可采用传统豆浆喂养法,辅以投喂全蛋煮成的悬浊液;也可投喂全脂奶粉。鱼苗下塘后第四至六天,轮虫等适口天然饵料生物达到高峰,可改喂豆浆。鱼苗下塘第七天后,可采用全豆浆法培育,也可采用逐步以粪水或大草肥培养天然饵料生物,适当投喂豆饼浆。应注意大雨或鱼苗浮头时,不可喂豆浆。通过下塘前适时清塘和施基肥,下塘后合理分期注水,适时迫肥等方法,使鱼池中既有丰富适口的天然饵料,又有充足的氧气。鱼苗池水质容易出现的问题是饲养前期大型枝角类过多,而后期则微囊藻等蓝藻大量滋生。前者对鱼苗本身危害大,而且易造成池水溶氧降低其至缺氧,引起鱼苗泛池而死亡;后者则易产生毒素,恶化水质。
(二)贝
1。亲贝的选择:①要选择生物学最小型(性成熟的最小规格)以上的亲贝。②要选择体壮,贝壳无创伤,大小均匀无寄生虫和病害,在海区中无大量死亡的亲贝。③要选择性腺发育较好的亲贝,对亲贝性腺发育状况,精卵成熟度需进行仔细观察。
2。亲体催产:促熟,室内,主要是根据各种贝类性成熟需要一定的温度,这样可通过人工控制、调节水温的方法培育亲贝,促进亲贝成熟。室外,可以利用海水温度的分层现象,调整养殖水层,促进性腺成熟。此外,也可利用降温的方法延迟贝类的产卵时间,在海中则可以降低水层,以延缓产卵时间
3。产卵与孵化:⑴获卵方法①自然排放法②人工诱导产卵法。⑵孵化:孵化密度 一
般15-50个/ml。孵化温度:一般与亲贝促熟培育水温相同。孵化过程不换水,采用充气和加水改良水质。选幼 :胚胎发育到D形当天就要用筛绢将上层健壮幼体选出,移到培育池培育,池底发育缓慢的幼体和死卵弃出。
4。幼体培育:①培育密度 根据育苗种类和培育温度而不同,双壳贝类一般在2-10个/ml,不超过15个/ml;温水性扇贝10-15个/ml②.投饵:饵料种类的搭配,D形幼虫的开口饵料多用金藻和小硅藻,或混合使用。一般将2-3种营养搭配合理、大小适宜的硅藻和鞭毛藻混合在一起。③投饵密度:扁藻3000-8000个/ml,小硅藻1万-2万个/ml,金藻3万-5万个/ml。水温:不同种类差别较大,一般17-26 ℃,幼虫培育温度略高于亲体栖息的自然温度,日温差小于2 ℃;盐度;氨氮 100mg/m3以下。
(三)鱼
1。鱼选择和培育:选择Ⅲ龄,体重2.5千克以上,健壮无伤,体表完好的健康个体做亲鱼,雌雄比例为2∶1,在繁殖季节,4月底至6月初,选腹部大而柔软肛门突出、红润的雌鱼,雌鱼的卵子大部分发育到Ⅳ期,雄鱼轻压腹部有白色精液流出的亲鱼进行催产。2。亲体催产:在水温稳定在25℃以上,比重在1.018-1.024的环境条件下,即进行肌肉注射催产。
3。孵化:受精卵采用流水法,在水泥池中产卵,收集。或用100目筛绢网,在网箱产卵,收集。经洗涤除去杂质及沉底死卵后,用15-20克/立方米的PVP碘浸泡5-8分钟后移到室外水泥池孵化。孵化用水经沉淀、过滤、消毒处理海水比重为1.018-1.024pH值8.0-8.3水温24-28℃一般经18-22小时孵化出膜。
4。幼体培育:仔鱼孵出后移入水泥池培育,事先在水泥池中接入小球藻,使水色呈浅绿色,仔鱼培育水温为24-28℃,比重1.016-1.022,pH值为8.0-8.3,光照2000勒克斯,溶氧5毫克/升,氨氮0.3毫克/升,开口后的仔鱼投喂轮虫作为开口饵料,轮虫要经高浓度的小球藻强化培育。饲养管理,仔鱼放养密度15万-20万尾/亩,下塘后就可开始泼洒鳗鱼饲料,以维持池水良好的水色和饵料生物的丰度。当仔鱼体长达0.7厘米以上,即可开始投喂枝角类、丰年虫无节幼体和桡足类等。当仔鱼体长达1.2厘米以上,可投喂新鲜肉糜当鱼苗体长达1.8厘米以上时就可以摄食粒径为0.3毫米的人工配合饲料,经40天左右的培育鱼苗长至3厘米左右,成活率达14%。
(四)海参
1。亲参的选择:为了提早出苗,延长参苗当年的生长期,也可以提前采捕亲参,利用室内升温促熟的办法,使亲参提前成熟、产卵,这样当年即可培养出大规格苗种。升温促熟培育的亲参一般提前1~3个月采捕入池,促熟过程要有计划地使培育水逐渐升温,以促进亲参的性腺发育。亲参入池后先稳定2~3天,再日升温0.5℃左右,当升到13~15℃时恒温培育,直到预定产卵前7~10天,将水温逐渐升到17~18℃恒温待产。切忌升温过快,以免温度刺激剧烈导致亲参排脏。一般在积温达到800℃左右时,亲参性腺方能成熟。在整个促熟过程中,每日都要投饵,日投饵量占亲参体重的5~10%,但准备采卵前的一周内应停止投饵。其他管理方法同常温育苗。
2。采卵与孵化:⑴采卵:①自然产卵 ②人工刺激产卵:温差诱导法,阴干、流水刺激法 ⑵受精:人工授精,自然受精。⑶孵化:目前生产上主要有两种孵化方式。一种是在幼体培育池内孵化。产卵受精后,按幼体培育的密度要求将受精卵直接移入培育池,孵化密度一般掌握在0.5~1粒/毫升,此法孵化密度小,微量冲气,或静水孵化、每半小时搅一次池即可,孵化率较高。另一种是直接在产卵池或专门的孵化槽(孵化池)内孵化。4。幼体发育:饵料品种①底栖硅藻,底栖硅藻是稚参附着初期的最佳饵料②鼠尾藻,包括鲜鼠尾藻磨碎液和干粉。是当前应用比较广的一种饵料。③配合饵料现在各地人工配合饵料的配方不尽相同,但主要成份相似,原料一般包括鼠尾藻、海带、螺旋藻、鱼粉、扇贝边等。④
海泥新鲜海泥富含底栖硅藻、有益细菌、矿物质、微量元素和有机质等,使用得当的话,既可提高育苗效果,又节约了生产成本。
二.我国目前海水养殖的主要种类有哪些?
我国的海水养殖业有着悠久的历史,近50年来发展很快。在海水养殖历史上, 最早被 利用的场地是潮间带, 主要进行贝类、对虾以及海水鱼类的池塘养殖。我国浅海养殖主要是在水深15 m 以内的浅海水域进行。近几年, 水深50 m 以内的水域也开始加以利用。养殖的方式主要包括各种筏式养殖、底播增殖和网箱养殖等。近40多年来, 我国海水养殖的面积和产量增长迅速,主要养殖品种有: 海带、紫菜、裙带菜、麒麟菜、江篱、石花菜、贻贝、牡蛎、缢蛏、文蛤、花蛤、泥蚶、毛蚶、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斑节对虾、梭鱼、鲻鱼、罗非鱼、真鲷、黑鲷、石斑鱼、红鱼、牙鲆、大菱鲆、大黄鱼、居缘青蟹、梭子蟹、海参、扇贝、鲍鱼等50 余个品种。
1.1 藻类养殖
我国的藻类养殖有着悠久的历史。养殖的品种主要为海带、紫菜、江蓠、石花菜、裙带 菜和马尾藻等。海带养殖始于20 世纪30 年代的中国大连市, 当时只有少量养殖, 到了50 年代有了大的发展, 全国组织了大量的科技人员进行科学研究, 先后完成了海带南移技 术、海带施肥技术、夏苗培育技术、海带切梢增植法、海带遗传育种、海带病烂防治技术等的研究与应用, 建立了完整的科学养殖体系;到1998 年, 海带养殖面积达2.37×104 hm 2,养殖产量达79.30×104 t。紫菜养殖面积为1.80×104 hm2, 产量3.64×104 t, 连续几十年位居世界第一。
1.2 贝类养殖
我国的贝类养殖大部分是利用潮间带进行滩涂养殖。1998 年我国的贝类养殖面积达65.80hm
2、总产量700.25 t, 占当年海水养殖面积的46.7 %。海水养殖产量的66.3 %。由此看出, 贝类养殖近十几年来无论是产量还是养殖面积都增长了20% , 成为海水养殖的主体成分。贝类养殖品种主要是牡蛎、缢蛏、紫贻贝、蚶、文蛤、杂色蛤、扇贝等。由于贝类的营养价值较高, 经济效益好,近十几年来发展较快。养殖种类已从80 年代的几种增加到现在的20 余种, 其中以扇贝发展最快。
1.3 虾、蟹类养殖
我国的虾蟹类养殖有着悠久的历史, 沿海自南向北皆可进行虾蟹类的养殖。在黄、渤 海区养殖的主要种类有中国对虾、斑节对虾、日本对虾。东海区除养中国对虾外, 还养殖长 毛对虾等。南海区多养殖墨吉对虾、斑节对虾、近缘对虾、刀额新对虾等。但是, 大规模的 人工养殖还是在20 世纪70 年代。我国的对虾养殖在70 年代进入人工配养阶段, 80 年代 对虾人工育苗取得重大突破, 养殖面积逐年增加, 90 年代初达到最高峰。
1.4 鱼类养殖
我国的鱼类养殖有悠久的历史, 但大规模的养殖是从90 年代才开始的。养殖的主要 品种有: 梭鱼、罗非鱼、鲈鱼、牙鲆、石斑鱼、真鲷、黑鲷、美国红鱼、英国大鲆、河豚、黑君等。养殖的方式有池塘养殖、室内工厂化养殖、网箱养殖等。到1999 年, 海水鱼类养殖已达33.9×104 t。与世界先进国家比虽然相差很远,却具有广阔发展前景。
海水养殖 篇2
关键词:北部湾,海水高位养殖,分布和发展,环境问题
0 引言
海水养殖是利用浅海、滩涂、港湾、围塘等海域进行饲养和繁殖海产经济动植物的生产方式,是人类定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发展海洋水产业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海水高位养殖是在海边滩涂或陆地上人工建造虾池、鱼池,然后将符合养殖标准的海水抽到池内养殖虾苗、鱼苗。
我国近岸海域面积约37 000 km2,近年来,随着沿海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力度不断加大,污染程度日益加剧。海水三类水质以上占近岸海域面积约56.8%,一类水质仅为14.7%。赤潮发生由20世纪70年代的每年1~2次增加到90年代的每年20多次,海水养殖是造成污染的重要因素。
1 北部湾海水高位养殖的分布和发展
北部湾的海水高位养殖主要分布北海市南部大墩海、沙湾、龙潭、大冠沙、竹林、白龙一带沿海地段,以及合浦县南西部西场、沙岗、党江等镇的沿海地段,钦州市、防城港市南部沿海也有少量分布。北部湾沿海的海水养殖面积达449 km2,其中很大一部分为海水高位养殖。
大规模高位养殖主要有对虾养殖等。沿海大规模的养虾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先是沿岸围海建塘,继而往内陆推挖造塘,直至大面积毁农田建虾塘。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仅北海市已有的海水养殖面积就达230 km2,到2011年已经增长到291.8 km2。7年增长了61.8 km2,平均每年增长8.8 km2。总体上养殖面积是增长的,但增长速度已有所减缓,这是由于海水养虾近年来效益日益下降,成为一种低效益的产业,每斤虾的价格由原来的七八十元减至十几元甚至更低。从海虾身上获得的效益已经相当微薄,远远不足于补偿该产业所造成的负面效应。
2 高位养殖带来的环境地质问题
2.1 对水资源造成威胁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海水养殖一般分布在地势相对较低的海积阶地、海滩涂,对处于位置相对较高的地下潜水影响不大。沿海地带高位海水养殖,主要发生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污染咸化范围与面积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而增大。影响较大的有北海市南部大墩海、沙湾、龙潭、大冠沙等地,沿海地带高位海水养殖引发浅层潜水咸化及部分地段Ⅰ承压含水层咸化,而且这种现象呈上升之势,范围不断地向内陆扩展;高位养殖面积近两年有所增加,进一步向内陆发展;污染地下水向深部发展,即从潜水含水层向Ⅰ承压含水层及Ⅱ承压含水层发展。另外,在河口三角洲地带,建虾塘引入海水后,可能使原有地下淡水咸化或原本有所淡化的地下水又变得更加咸化,导致当地人畜饮水困难加剧。
根据调查及Cl-离子水样分析,沿海地带高位海水养殖引发浅层潜水咸化及部分地段Ⅰ承压含水层咸化。北海市影响较大的有大墩海至侨港、龙潭下村至西背岭、古城岭到曲湾、大冠沙、赤江陶器厂至上高灶等地, 地下潜水咸化面积总和大于10 km2,咸化面积分布见表1。
根据龙潭村观测井的Cl-离子多年含量分析,Cl-离子含量2004年2月分别为30.77 mg/L, 2004年底已分别升到574.29 mg/L,一般在8~10月Cl-离子含量最高。在2005年10月达到了2 700 mg/L。随后Cl-离子含量有所下降,但仍然超出250 mg/L的饮用水标准。2009年、2010年的Cl-离子分别为645.98 mg/L、1 437.16 mg/L,这是因为2005年前大部分虾塘都没有铺设塑料布防渗,2005年后虾塘开始铺设塑料布防渗,但因使用时间长后而破损,以及排水渠等无防渗措施,其渗漏严重。
2.2 增加近海污染源
养殖废水中含有大量剩余饵料、对虾粪便和生物残体以及杀虫剂、净水剂,在对虾收获后均被直排入海。估算北海市养殖废水排放总量达40亿m3/年,造成COD入海量约15 000 t/年。加速了临近地区海水的富营养化,导致水质下降和沿海自然生态系统的损害。
目前,世界上的海水养殖系统,大多已进人半集约化或集约化养殖,饵料的投人和残饵的生成是促成养殖自身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具体来看,虾类养殖污染主要来自新生残饵溶出的N、P营养物质,以及养殖中排入海水的大量的硫化物、NO、NH4和悬浮固体,鱼类除了残饵以外,还包括鱼类的粪便及其排泄物,这些物质中所含的营养物即N、P和有机质,对水体和底泥将产生富营养化影响。总体来说,养殖自身污染属于有机污染,其形式主要是增加了N、P的环境负荷量。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少地区无序、无度甚至无偿盲目发展养殖业,大规模的围垦造成海域面积减少,纳潮量降低,削弱了海洋的自净能力,加剧了水域环境的恶化。
2.3 造成土地污染和滩涂景观破坏
养殖时所使用和产生的大量抗生素、有机物,使土地受到污染,表现为虾塘底部土层变黑,黑层厚度少则数厘米,多则20余厘米;而且土壤含盐量大增。虾塘使用数年后对虾容易得病,一般要停用。而污染后的土地往往多年无法复耕。另外,围垦、推挖建塘基本处于无序状态,明显造成景观破坏。
2.4 毁坏基本农田
合浦县党江镇位于南流江三角洲,是合浦县的产粮基地,素有“稻蛋基地”之称。但是,为了发展养殖业,当地群众把良田推成虾塘,准备养虾。目前,党江镇全镇面积81.5 km2,而海水养殖面积就达69.9 km2,占85.8%。
3 高位海水养殖污染防治对策
3.1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克服重陆轻海的思想,是治理海洋环境污染的关键所在;控制陆源污染是治理海洋污染的重要环节。认识不到位、陆污不根治,海洋环境污染就不可避免。在不少渔农的心目中,大海仍然是一个天然的大垃圾场,工业、生活及池塘养殖废水可以任意排放。应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使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更加深入人心,使广大渔农能够深刻地认识到,近海海域环境与他们的生存、事业和发展密切相关。保护海洋环境,就是保护他们的切身利益,从而使他们成为自觉的环境保护者。
3.2 加强管理科学用药
随着对虾种苗培育和养殖生产趋向工厂化、集约化,苗种生产和养殖生产单位对各种药品的依赖性日益提高。在药品生产、使用过程中,药品生产商为扩大销售,频频更换产品名称。育苗、养殖生产单位为保险起见,随意加大用药量。在水质改良剂、生物制剂生产中,缺乏严格的产品检测标准,产品无保质期、无主要成分证明等现象屡屡可见。因此,必须加强管理,科学用药,严格控制用药水的排放。如少数发生病害的虾池,在积极治疗期间,应当封闭池水,禁止排放水。对于病害暴发,造成对虾倾池死亡的,虾池水需经严格消毒、杀菌,并待消毒剂、杀菌剂充分氧化、失效后才能排水。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消毒剂、治病剂等药物对近岸水域生态的影响,科研、卫生防疫或环保部门应积极开发或推荐若干针对性强、存留期短的安全药物供选择使用。
3.3 全面规范合理布局
当前海水养殖业中污染养殖水域的主要是对虾养殖业、港湾地区的鱼类养殖业和局部地区的贝类筏式养殖。为了降低养殖废水产生的污染,全面规范、合理布局是一个首要问题。如养殖虾池的数量要根据当地近岸海域的环境容量、滩涂与海上网箱养殖现状和发展趋势等进行科学规划,使排放的虾池养殖水和其他污水的污染物总量,不超过近岸水域的自净能力。对已建成的大面积集约化对虾养殖区域,可将部分虾池改造,养殖其他用水量小的种类,或者建立污水处理厂等,虾池排出的污水经过集中处理后才可排放。海水养殖应当科学制定养殖密度,合理投饵、施肥,正确使用药物,防止造成海洋环境的污染。
3.4 优化养殖环境
保护和改善虾池及周围邻近水域的生态环境非常关键。部分虾塘虽铺设了塑料布,但因使用时间长而破损,其渗漏严重,而且排水渠无防渗措施。为防止污染地下水,应做好养殖区的防渗措施,对已损坏的塑料布进行更换。养殖区进水和出水应彻底分开,防止水质交叉污染。在养殖区应建设一定面积的进水净化塘和利用氧化塘、滩涂湿地等来净化排出的养殖污水;塘、沟的底泥应及时清理。另外,生产实践证明,不但要保护好虾池内部的生态环境和全面掌握虾池各期用水量、投喂饵料数量及残余量、有机物质含量、有毒有害物的含量,而且虾池外部水环境的保护同样是不容忽视。随着滩涂养殖业的发展,布局不合理,在同一区域内养殖池密集的现象很普遍。特别在海水循环能力差、滩涂水质交换缓慢的海区,矛盾非常突出,必须引起重视。
3.5 提高水产饲料效力减少水环境污染
我国近岸海域的海水污染日益严重,其成因除了河流和城市生活污水入海外,近年来海水养殖业的发展也不容忽视。以养殖为例,据了解,即使是管理最好的虾池也有30%的饵料未被摄食,氮、磷营养物是对虾池及附近浅海的主要污染物。因此,如何提高水产饲料效力、减轻环境污染是水产养殖及水产饲料生产方面面临的一大任务。
3.6 推广污染小的或生态的养殖方式
养殖模式的改变,不仅使养殖区的养殖负荷得以减轻,而且利用不同养殖生物在摄食习性、活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可有效地促进虾池内有机物的循环,达到改变养殖环境,减少病害发生,增加养殖者收益的目的。对虾养殖方式的改进,还可以减少用水量,减轻污染。如少放苗、少投饵、少换水的生态养殖方式,还有虾鱼贝藻混养方式,即通过混套养一些刮食性鱼类和滤食性贝类,吸收虾池里的氨氮等有害物质,通过投放光合细菌,改善或净化虾池水质,减少换水量。同时通过优化养殖工艺以及合理的规划与科学的管理,使得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为养殖对象提供优良的生存环境,从而使其获得更快、更好的生长速度和优良品质。推广和开展高效、环保的养殖运作方式,必将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海水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4 结语
被认为是海洋产业经济增长点的海水养殖,在带来重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北部湾目前的海水高位养殖还处于无序开发的阶段,尤其是适于海水高位养殖的北海地区,破坏占用了大量良田。可通过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管理、科学用药、全面规范、合理布局、优化养殖环境、提高水产饲料效力、推广污染小的或生态的养殖方式等方法来防治海水高位养殖,必须以法律规范海水养殖活动,并实施监督监测,以确保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铭达, 赵耕毛.海涂高位养殖系统中盐分变化特征与脱盐趋势预测[J].土壤学报, 2008 (3) .
[2]潘宏, 严少华, 葛兆健, 等.千秋滩涂种稻和养鱼初期土壤化学环境的变化及对策[J].垦殖与稻作, 1996 (1) .
[3]罗凯.从高位池养虾成功看科学技术在发展“三高”农业中的作用[J].水产科技, 1995, (5) .
海水养殖 篇3
目前,浙东白鹅的养殖用水主要为淡水,而象山县地处半岛,淡水资源贫乏,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752.5米3,低于全国人均2200米3的水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浙东白鹅产业的发展。在浙江省全面启动“五水共治”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整治的大背景下,拓展新的养殖空间对浙东白鹅产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象山县海洋资源得天独厚,海岸线长800千米,其中大陆海岸线长300千米、海岛海岸线长500千米,若能开发海水资源将对象山县浙东白鹅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节约淡水资源都有重要意义。
一、試验目的
通过浙东白鹅淡水养殖与海水养殖的对比试验,探究海水养殖对浙东白鹅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的影响,从而为海水养殖浙东白鹅提供科学依据。
二、材料方法
1. 试验材料
1日龄体质健康的浙东白鹅雏鹅360只,来自浙江象山文杰大白鹅养殖有限公司;养殖场所(鹅舍100 米2×2,运动场200米2×2,淡水池、海水池各500米3)。
2. 试验分组
将雏鹅用精料、青草集中饲养14天后,分别称重,并用脚号标记。按照体重相近(组间统计差异不显著,P>0.05)的原则将试验鹅随机分为海水组和淡水组,每组180只雏鹅,其中公雏150只、母雏30只。试验在浙江象山新桥海水养鹅基地进行,从2013年11月22日开始,试验期为70天。
3. 饲养管理
试验鹅采用地面平养,鹅舍为封闭式,运动场为全开放式,设有淡水池和海水池供鹅戏水。试验按照《浙东白鹅规模饲养技术规程》进行常规免疫和日常饲养管理。
4. 试验记录
①体重测定。试验鹅在每周五8~9时进行空腹称重并做好记录,计算平均日增重。
②耗料测定。分别记录每组每天试验鹅采食的精料量、青饲料量,计算料重比。
5. 数据分析
体重结果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海水组和淡水组鹅体重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三、试验结果
1. 海水组与淡水组的体重对比
由表1可知,海水组6周龄内体重略大于淡水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从7周龄开始,海水组体重略低于淡水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
2. 海水组与淡水组的耗料情况对比
由表2可知,海水组4周龄内精料和青饲料采食量均略高于淡水组,但从5周龄开始海水组精料和青饲料采食量均略低于淡水组。
3. 海水组与淡水组的日增重、日采食量、料(草)重比对比
由表3可知,淡水组日增重、日采食量、料(草)重比均略高于海水组。
四、分析与讨论
试验结果显示,浙东白鹅海水养殖与淡水养殖在体重、日增重、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方面均无显著差异,表明利用海水养殖浙东白鹅是可行的。海水养殖浙东白鹅试验的成功,可以大大拓展象山县的养殖空间,突破了大规模养殖的瓶颈。另外,海水养殖可减少养殖环境污染,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浙东白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试验中观察发现,海水含盐量高,具有消毒杀菌作用,在海水里戏水的白鹅上岸后羽毛上带有盐结晶,这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止鹅身上滋生细菌。
另外,海水养殖浙东白鹅可以采取混合养殖模式,如上层养鹅,中层养海鲶鱼,底层养梭子蟹,而淤泥下还可养殖蛏子,在充分利用海水资源的同时还能很好地提高养殖效益,增加养殖户的收入。
海水热泵对海水温度影响分析 篇4
海水热泵对海水温度影响分析
摘要:文章以大连星海湾商务区海水源热泵工程为例,对海水源热泵这一新型环保型供能技术对海域可能产生的温升温降影响进行分析.海水源热泵技术是一种可以利用海水这一可再生能源作为冷热源的.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系统.温海水排放入海后,在水动力的作用下,经历潮混合过程,排放口附近一定范围内形成温度相对上升的温升场.温升高值区处在排放口至马栏河口之间的河段内.项目温排水对整体渔业资源和经济生物不会产生明显影响.作 者:刘慧 Liu Hui 作者单位:大连市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辽宁,大连,116023 期 刊:环境科学与管理 Journal: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 年,卷(期):, 35(1) 分类号:X55 关键词:海水 热泵 海水温度 生态环境
海水养殖 篇5
泥鳅生命力较强,容易开展人工养殖。由于泥鳅能利用皮肤、肠道进行呼吸,对水的依赖性相对较小,所以特别适于在各种浅水水体如稻田、洼地、小塘坑及山区水源不足处养殖。泥鳅食性杂,饲料来源容易解决。泥鳅繁殖力较强,天然资源较丰富,因此苗种成本较低,也容易解决,泥鳅适应性强,分布广。这些优点都给泥鳅人工养殖带来极大的便利。因此,无论是泥鳅本身特点,还是养殖条件需求,饲料来源还是市场潜力,开展泥鳅养殖有其独特优越性。泥鳅已经具有成熟的国内外市场,所以泥鳅养殖前景十分厂阔。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空前提高,对食品安全和人类自身的健康更加关注。因此,渔业生产再也不能以牺牲环境、资源,甚至人类本身的健康而谋求发展和获取不正当的经营效益,必须从重数量轻质量型渔业转向安全、质量、生态、效益型,即进行无公害水产品健康养殖。
无公害渔业实际上是一种健康渔业、安全渔业、高效渔业、现代先进渔业,是世界渔业发展的方向,因而必须把可能发生的危害消灭在养殖过程之中。也就是说,泥鳅健康养殖应该从养殖基地、亲本、卵直至运输、暂养、加工、贮存等均达到无公害标准。
关于养殖场地租赁养殖协议书 篇6
养殖场地租赁协议书
1甲方:
乙方:
一、资产:甲方将座落在(具体位置),建筑面积为()平方米租赁给乙方用于办公用房(写明用途)。
二、租金租期:经甲乙双方协商于二0xx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租给乙方使用,租期为 年,每年租金为 万元,租金为预付上交,协议签字后预付每年全年租金。在租用期间甲方对乙方租金款五年不变。
三、房屋设施使用保护要求 乙方在租用期间,甲方要求乙方做到:
(1)房屋建筑主体不得随意拆建和改建;
(2)对房屋门窗内装修格局要保护好,正常使用及时维修完善;
(3)对附表内设施要正常使用、保管,损坏后及时维修和更换,但不能丢失,丢失的由乙方按样赔偿。
四、租用责任:乙方在租用期间对甲方的所有财产负全部责任,第一是保护,第二是不能发生火灾,如出现一切损失乙方负全部责任,价格双方协商,请法律仲裁部门鉴定。听说房屋转让合同范本。甲方对自己的财产有权随时检查,并对乙方提出要求,但甲方不干预乙方的经营权,乙方对饭店的用途继续经营饭店,改变用途时提前和甲方协商。同意后方可进行。第三,乙方租用期间对经营所发生的一切费用自负,如:工商管理费、税费、卫生、防疫、水、暖、电等等。第四,取暖甲方负责提供天然气开口,开口费由甲方负责,其他乙方自己负责。第五,乙方在租用期间属自己增值的物品,由自己保管使用,到期后自己带走。
五、上述条约双方共同遵守,互相尊重,互相支持,签字之日起生效。本协议具有法律保护权。一式两份,双方各一份。
甲方:
乙方:
年 月 日
养殖场地租赁协议书
2出租人(甲方):
承租人(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的原则,双方就办公房屋及场地租赁事宜,经协商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条 租赁场地
乙方承租甲方位于 的办公房及场地,面积平方米,其中办公房平方米,场地平方米,用途以甲方营业执照核准的经营范围为准。
第二条 租赁期限
自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共计 年。
第三条 租金
本合同租金按年支付,租金标准为: 元/年;租金每 年支付一次,首次租金于 支付。
第四条 甲方权利义务
1、协助各级行政管理机关对违反有关规定的乙方进行监督、教育、整顿,直至单方解除合同。
2、应按约定为乙方提供场地及相关配套设施和经营条件,保障乙方正常经营。
3、除有明确约定外,不得干涉乙方正常的经营活动。
第五条 乙方权利义务
1、有权监督甲方履行合同约定的各项义务。
2、应按照约定的用途开展经营活动,自觉遵守甲方依法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及索票索证制度,服从甲方的监督。
3、应按期支付租金并承担因经营产生的经营费用,包括税费,水、电等生活费用。
4、应爱护并合理使用租赁内的各项设施,如需改动应先征得甲方同意,造成损坏的需承担修复或赔偿责任。
5、应按照各级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定,本着公平合理、诚实信用的原则合法经营,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及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并承担因违法经营造成的一切后果。
6、将办公房及场地转让给第三人或和其他租户交换场地的,应先征得甲方的书面同意,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7、应按照甲方的要求提供有关本人或本企业的备案资料,包括身份证明,营业执照等。
8、建筑物外立面及建筑物内部非乙方承租场地范围内的广告发布权归乙方所用,乙方可用于任何形式进行广告宣传。
第六条 合同的解除
乙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甲方有权解除合同,乙方应按照租金的10%的标准支付违约金:
1、未按照约定的用途使用场地,经甲方两次书面通知未改正的。
2、利用场地加工、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
3、进行其他违法活动的,或被新闻媒体曝光造成恶劣影响的。
4、将场地擅自转租、转让、转借给第三人,或和其他租户交换场地的。
5、逾期三十日未支付租金的。
6、违反甲方依法制订的规章制度情节严重或拒不服从甲方管理的。
甲方或乙方因自身原因需提前解除合同的,应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对方,经协商一致后办理解除租赁手续,按照月租金的10%的标准向对方支付违约金,其他手续由乙方自行办理。因甲方自身原因提前解除合同的,应减收相应的租金。
第七条 其他违约责任
1、甲方未按约定提供场地或用水、用电等市场内的经营设施致使乙方不能正常经营的,应减收相应租金,乙方有权要求甲方继续履行或解除合同,并要求甲方赔偿相应的损失。
2、乙方未按照约定支付租金的,应每日向甲方支付迟延租金20%的违约金。
第八条 争议解决方式
本合同项下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或申请有关部门调解解决,协商或调解不成的,按下列第 种方式解决(只能选择一种):
1、提交相关仲裁委员会仲裁;
2、依法向经营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
第九条 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本合同一式贰份,甲方壹份,乙方壹份。
第十条 双方对合同内容的变更或补充应采用书面形式,并由双方签字盖章作为合同附件,附件与本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甲方单方制订的规章制度也作为本合同的附件,规章制度的内容与合同约定相冲突的,以本合同为准,但国家法律、政策另有规定的除外。
甲方(签字盖章)乙方(签字盖章)
证件号码: 证件号码:
电话: 电话:
海水养殖对海洋环境影响的探讨 篇7
关键词:海水养殖,生态环境,海洋污染
长期掠夺性捕捞, 使得我国的海洋渔业资源几近衰竭, 很多传统的经济鱼、虾、蟹类资源已经基本绝产。海水养殖在我国渔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其迅速发展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 发展到今天, 我国海水养殖产量占海洋渔业产量的比重已上升到39%。海水养殖缓解了海洋捕捞给海洋资源带来的巨大压力, 也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利益, 同时也为无鱼可捕的渔民提供了另一条生存之路。但是, 我们在一味扩大养殖面积、增加养殖密度的同时, 给海洋究竟带来了什么呢?是我们一厢情愿认为的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吗?有学者研究认为, 海水养殖对海洋的污染仅占海洋污染总量的5%, 但是, 一项统计数据表明, 我国近岸海域赤潮的发生规律与全国陆源污染的排放量没有正相关关系, 却与沿海地区对虾养殖量呈正相关关系,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海水养殖是人们利用海水的水体功能和环境容量进行的活动, 无论是海水池塘养殖还是港湾、滩涂养殖, 都属于开发近海海域并势必对海域产生一定影响的工程。在产生海洋环境污染的同时, 养殖的各种鱼、虾、贝、藻等物种又改变了近岸海域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 对滨海湿地、红树林等特殊生态系统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一、海水养殖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海水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 当海水养殖释放到水体中的物质超过其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 即海水的环境容量时, 养殖便会对海洋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海水养殖对近岸海域海洋环境的污染具体来说主要来源于三方面:一是来源于残饵、排泄物等营养物的污染, 二是来源于养殖药物的使用污染, 三是来源于底泥的富集污染。
(一) 来源于营养物质的污染
养殖过程中的污染物主要是残饵、粪便和排泄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氮、磷, 还有悬浮颗粒物及有机物。而且, 水产养殖排放的废水对邻近水域营养物质的负载也在逐年增大, 排出的富含氮、磷等营养物质对养殖水体自身及邻近水体的污染都是相当大的。欧洲的研究表明, 网箱养殖投入的饵料有20%未被食用, 成为输出废物, 有80%的氮被鱼类直接食用, 但是其中仅有约20%被有效利用, 其余部分都以污染物的形式排入水环境中。国外科学家也曾对精养虾池中的物质平衡作过研究, 发现在养殖过程中只有10%的氮和7%的磷被利用, 其他都以各种形式进入环境。由此可见, 海水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残饵、粪便的废物数量不容忽视。海水养殖废水直接排入海洋, 导致海水水体交换能力下降、水体中有机物积累、营养盐异常增加, 从而进一步导致水体内某些水生植物的过量繁殖。有学者发现我国某些海湾养殖海域由于近年来水产养殖的迅速发展, 夏、秋、冬季湾内浮游植物数量迅速增加, 数量惊人。可见, 虽然海水养殖的排污量仅占排海污染物总量的5%左右, 但由于污染物很大一部分是残饵、养殖物的排泄物等营养物质, 很容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 这就使得近海养殖很可能成为刺激近海赤潮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以河北省为例, 2005年河北省每年排入海水的养殖废水中约有4 921.5 hm2的养殖池塘含无机氮404 t, 无机磷40.4 t, COD 8 080 t, 养殖区水体富营养化严重, 许多赤潮都发生在养殖区内以及邻近海域。总之, 海水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引起的养殖水域及临近水域的营养物质污染使海水水质恶化, 营养物质氮、磷等的富集而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进而诱发赤潮频繁发生。
(二) 来源于养殖药物的污染
一切环境问题几乎都是利益驱动引发的后果, 这一点已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就海洋渔业资源而言, 过度捕捞是因为利益驱动, 转向养殖是利益驱动, 造成养殖污染同样也是由于经济利益强大的内在驱动。人们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 常常会盲目地增加养殖密度, 而养殖密度被不科学的增加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养殖物种病害的发生。由于长期不合理的高密度养殖等原因, 早在1993年6月, 沿海水产养殖就爆发大面积虾瘟, 发病养殖面积占当时全国对虾养殖总面积的76%, 减产近12万t, 直接经济损失35亿元, 间接经济损失达86亿元。人们为了预防养殖疾病、清除敌害生物、消毒以及抑制有毒有害生物, 于是便在养殖过程中大量使用化学药品。滩涂贝类养殖是人工控制程度最低的一种养殖方式, 原本可以不施肥, 不投饵。贝类以摄食底栖、浮游藻类和有机碎屑为主, 对净化水质起着积极作用, 可是近年来, 沿海养殖户开始用含磷药剂起捕泥螺除害。有人曾在浙东某渔村讲课时发现这种含磷药剂的用量在当地高达规定用量的100多倍。
这些毒性不同的治疗药物、消毒剂和防腐剂每年大量的排入海洋, 对海洋生物和人类都造成了极大危害。首先这些药物对海水水质造成一定的污染, 我国作为世界海水养殖的第一大国, 养殖用药的数量相当大。其次, 这些药物成分对不同的海洋生物造成不同的影响, 很可能造成一些生物大量死亡, 另一些生物大量繁殖, 破坏近海海域的生态平衡, 一定程度上改变近海海域的生态结构。再次, 有毒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的富集层层递增, 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现实中这种食物中毒现象屡次发生。
(三) 来源于底泥的富集污染
通过蓬莱地区海洋渔业管理部门获知, 海水养殖对海水水体的污染来源还包括养殖区底泥的富集, 海水养殖过程中输入水体的氮、磷和颗粒物分别有24%、84%和93%沉积在底泥中, 经过长时间大量的积累, 超过水域的自净能力, 成为污染近海海域水质的重要污染源。有学者著文称养殖区域底泥中氮、磷的含量和耗氧量比周围水体沉积物中的含量要明显高出很多, 而且底泥中经常含有养殖的残饵。残饵和排泄物在底质堆积, 促使了微生物活动的加强, 也加速了营养盐的再生。同时, 在养殖过程中死亡的生物体沉降分解增加了底泥里的氧的消耗, 在缺氧条件下会产生硫化氢和氨气等有毒物质。如珠江口牛头岛深湾开发网箱养鱼多年后, 发现沉积硫化物含量比湾外自然沉积高10余倍。由于只有少数几种硫氧细菌可以生活在硫化氢的环境中, 因此, 含有大量有机物分解的水域很快会形成无生物区。据有关研究报道, 在靠近网箱的区域, 大型底栖动物会减少, 再往外的一定区域内为一过渡区, 该区域内由于营养物质的适度累积刺激了底栖生物的生长, 再往外的区域底栖动物的生物量、组成都降至正常水平。
二、海水养殖带来的生物污染
由于海水养殖是人为地增加某些物种, 而且增加数量巨大, 这就必然改变近岸海域原有的生态结构, 产生生物污染。而且养殖物种, 尤其是鱼类, 经常会从养殖区逃逸到天然海域的野生环境中去, 对野生的原有物种的遗传基因也会造成污染。
(一) 外来生物物种入侵
海水养殖的养殖品种大多是本地一些原有的物种, 养殖的成活率较高。但是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人们开始不断地探索、研究引入新的养殖品种, 随着养殖技术不断进步, 许多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物种都可以跨流域, 甚至远渡重洋被引进到另一个地方进行人工养殖。在东营、大连、蓬莱、增城、北海等地对其海水养殖的调研显示, 赞扬人们将某地新物种引入本地人工养殖试验成功且已在本地大批量推广的报告屡见不鲜。然而, 引进外来物种是一件极具风险性的行为, 引进得当, 会带来所期望的巨额财富, 但未进行考察、环境影响评价、深入研究就盲目引进某些外来物种, 很可能导致外来物种入侵破坏生态平衡, 造成海洋生物污染, 甚至难以挽救的灾难性后果。广州城市水产局由于未经过考察而盲目进行某些鱼类的增殖放流, 加之人们私自放流一些不适于本地水体环境的物种, 如该地水产局为解决市民“吃鱼难”问题而于20世纪80—90年代引进的非本地种鱼———罗非鱼, 现在已经泛滥成灾。
(二) 污染生物物种基因、影响遗传多样性
“养殖鱼类的毒素水平往往高于捕捞的野生鱼类。养殖鱼经常逃逸, 与野生鱼杂交, 从而损害野生鱼的基因资源, 因为养殖鱼类族系的选择是快速生长, 而牺牲了野生条件下的存活能力。如养殖的大马哈鱼的存活率只有野生大马哈鱼的1/50”。野生大马哈鱼会洄游到它们孵化的溪流, 每一种群从基因上都与特定的溪流相适应。饲养的大马哈鱼不做这种产卵迁移, 当逃逸的养殖鱼与野生鱼交配时, 就可能会减少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进而一步步给这个种群带来极为不利的深远影响, 甚至是毁灭。另外, 一份由大西洋大马哈鱼联盟做的研究还表明, 当地野生大马哈鱼群中, 养殖鱼的比例从1983年的5.5%上升到1994年的90%, 出逃的养殖大马哈鱼取代野生鱼的能力也应当引起我们的警觉。而且, 养殖鱼容易暴发疾病, 在出逃过程中可能携带大量传染疾病, 传染野生鱼和其他海洋生物, 给海洋生态造成极大的破坏。海水养殖, 尤其是单一的海水养殖还会使得近岸生态系统因结构改变, 并且物种过于单一而变得更为脆弱, 一旦暴发大范围大规模的养殖病害, 就会使得近岸整个生态系统濒临崩溃。
三、海水养殖对滨海湿地造成的破坏
人们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 不断扩大养殖规模, 盲目开发浅海滩涂、滨海湿地, 给红树林这类特殊海洋生态系统带来极大的破坏。
人们对湿地无休止的围垦, 造成滨海湿地的大面积减少。有学者统计, 截止到2003年, 因海水养殖和城市建设的需要, 渤海累计围海面积高达3 000 km2, 修建海堤近2 600 km。各类滨海湿地面积也因养殖而大面积萎缩。通过1956年和2005年两个时期的卫星图像对比, (河北省) 七里海天然潟湖湿地的面积大幅度减少, 从1956年的3 070 hm2, 减少到2005年的320 hm2, 50年间减少为原来的1/10, 而人工养殖池塘的面积从无到有, 增至1 931.5 hm2。滦河口天然河口湿地的面积也因为养殖池塘面积的扩张, 由1956年的4 335 hm2, 下降为2005年的1 975 hm2, 50年来萎缩过半, 目前, 原有的天然河口湿地几乎荡然无存, 而人工养殖池塘面积已增至4 602.5 hm2。而河北省的天然潮滩湿地也由1980年的51 316.8 hm2, 减少至2004年的41 918.1 hm2, 14年来, 潮滩湿地消失高达1/5。过度的滩涂围网养殖开发利用, 不仅对滩涂湿地的自然景观造成了严重破坏, 对许多重要的经济鱼、虾、蟹、贝类的栖息地、索饵场和育幼场也造成极大的破坏乃至消失, 从而进一步导致一些生活在湿地地带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的绝迹。同时, 由于滨海湿地面积的不断减少, 其调节气候和蓄水分洪以及地域风暴潮的能力也随之降低。
红树林这种特殊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极大的环境与生态价值。一是红树林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处理和减弱海水养殖的污染。水产养殖废水排放的或者污水中富集的营养物质进入红树林区域可能就会被分离并被沉积物中的细菌处理。Robertson和Phillips估算, 在越南地区, 处理每公顷半集约化虾池排放的废水需要2~3 hm2的红树林, 同时, 对于集约化虾池可能需要多达22 hm2的红树林来处理池塘废水中释放的氮磷。这些数值暗示每年每公顷红树林可以处理和长期固定营养物质中输入的71 kg的氮和20 kg的磷。同样的, Boto解释说, 每公顷红树林每年能够容纳300 kg的氮和30 kg的磷持续输入。但是这些本可以吸纳和处理污染物的红树林一旦被砍伐掉, 养殖场排放的污染物质就可以长驱直入, 进入沿岸海域, 造成水体污染。二是红树林可以极大地减弱海啸的破坏力。2004年12月26日发生的印度洋海啸灾难的报道让人们触目惊心, 但是泰米尔纳德邦一个渔村的172户人家却在这场灾难中幸免于难, 原因仅仅是那里的红树林植被茂密。北海市1996年遭到15号强台风正面袭击, 巨浪冲毁海堤47.3 km, 而合浦山口马鞍岭红树林内侧年久失修的土堤却未见险情, 堤内90 hm2的稻田完好无损;停泊在北海英罗湾红树林外200 m余地处裸滩上的40多艘渔船顷刻间离散翻沉, 22名渔民遇难, 而停泊在红树林内潮沟中的350艘渔船却安然无恙。在这场台风中, 由于缺少红树林的保护, 北海市营盘镇白龙村大寨匡3 km的海堤被冲垮长约80~120 m的缺口3处, 堤内133.3 hm2水田颗粒无收;形成对比的是, 由于有了红树林的保护, 白龙村大沟口2 km长的海堤完好无损。三是红树林还为近岸海域大多数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和生存之所, 据世界观察研究所的材料, 虾类养殖场每年饲养虾12万t, 却使每年可以收获的野生鱼类下降了80万t, 而虾池大多数在10年内就被废弃了。
海水养殖大面积侵占了红树林的分布区, 对红树林造成严重破坏。人们在研究养殖时发现, 虾类在沿海淡水和咸水交汇的河口地带长势最好, 因此养殖者经常会在红树林中挖出一块空地作为虾池。20世纪80年代, 泰国的红树林中有一半被砍倒, 大多数是为了造虾池。广西北海也有为数不少的虾池都建在现有的红树林附近, 这一个个虾池曾经就是一片片保卫海岸的红树林。
修复红树林不仅成本高而且非常困难。红树林人工种植的成活率很低, 广西北海的红树林恢复实践证明, 人工种植红树林的成活率第一年为70%, 到第三年保存率就仅为35%。
除了对滨海湿地和红树林的围垦和人为砍伐, 海水养殖废水的排放本身对滨海湿地和红树林也是一种破坏。大量养殖废水的排放超出了湿地的自净能力, 使得湿地大面积萎缩、消失。养殖废水排放的危害对红树林也是一样。虾类养殖废水的直接排放或者经由水道进入红树林可能产生多种负面影响。大量的营养物质输入可以极大地影响土壤化学和微生物学以及红树林的成长和主要产量。由于海岸工程建设及围海养殖等原因, 红树林区潮滩水道改变、纳水面积减少, 从而造成红树林的枯萎, 到2005年9月, 位于广州大亚湾的两个红树林保护区已经名存实亡, 仅存小簇或单株零星分布的红树林。此外, 海水养殖对于红树林还有很多目前未知的危害, 例如高含量的氨和特殊的有机物质的影响在弄清红树林是否能持续处理不断排放的营养物质这一事实之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虾类养殖废水会对红树林生态系统造成局部危害。此外, 红树林生物群落对于过多的营养物质输入的容忍力也是未知的, 排放的营养物质超过其容忍力, 就可能造成红树林容纳营养物质污染的能力的降低。
四、结语
笔者之所以要列举海水养殖存在的上述种种弊端, 绝不是为武断地否定海水养殖可以作为恢复渔业资源的一种有效方式, 而是希望我们能对养殖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引起高度重视, 寻求解决的良策, 以期可以达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效果。
参考文献
[1]柯东胜, 关志斌, 等.珠江口海域环境状况与综合整治策略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8 (3) .
[2]中国海洋年鉴编纂委员会编辑部.中国海洋年鉴 (1994—1996) .北京:海洋出版社, 1997.
[3]李静, 高伟明, 杨会利.海水池塘养殖对滨海生态环境的影响——以河北省为例[J].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8 (2) .
[4]最严重的12方面环境问题——摘译贾里德·戴蒙德.崩溃:社会如何选择失败还是成功.生态环境与保护, 2006 (6) .
[5] (美) 科林·伍达德著.戴星翼, 程远, 韩雪辉译.海洋的末日——全球海洋危机亲历记[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2.
[6]盖美, 车齐.辽宁经济发展对近岸海域环境的影响分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7 (5) .
[7]暨卫东.厦门马鸾湾有机污染、富营养化状况下的生化关系[J].海洋学报, 1998 (1) .
[8]舒廷飞, 罗琳, 温琰茂.海水养殖对近岸生态环境的影响[J].海洋环境科学, 2002 (2) .
[9]FEDERICOP_AEZ-OSUNA, SA_ULR.GUERRERO-GALV_AN, C.RUIZ-FERN_ANDEZ.Discharge of Nutrients from Shrimp Farming to Coastal Waters of the Gulf of California.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1999 (7) .
[10]柯东胜, 高阳, 等.大亚湾生态问题成因分析及应对措施[J].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8 (4) .
海水养殖 篇8
今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11号),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海洋渔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保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渔业发展的措施。看到国家如此重视海洋渔业发展,作为一名从事海洋与渔业管理的人员无比兴奋和自豪。特别高兴的是海水养殖纳入渔业保险范畴为期不远了。笔者仅就“《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完善金融保险等扶持政策。研究完善渔业保险支持政策,积极开展海水养殖保险。”一事结合荣成海水养殖的实际情况发表一下个人见解。
1 海水养殖保险险种亟需出台
荣成市海水养殖产业发达,渔业是荣成市的支柱产业,连续30多年各项经济指标位列全国县级市首位。海水养殖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产业。同时又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因素很多,有台风、风暴潮、冰冻、暴雪还有高温、暴雨等灾害天气影响。近几年来自然灾害频繁,导致海水养殖业损失惨重,个别养殖户甚至血本无归,无法恢复生产。但目前又没有有效的保险保障机制,养殖单位只能自己消化损失。这样既不利于海水养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也不利于渔区的稳定。
荣成海水养殖现状蕴含着巨大的保险商机。第一,海水养殖产业历史悠久、养殖技术、养殖品种较稳定。荣成市三面环海,海岸线长达487 km,沿海分布10大海湾,-30 m等深线内可养水面13.3万hm2(200万亩)。养殖品种已发展到鱼、虾、贝、藻、参五大类30多个品种,养殖水域面积达5.93万hm2,工厂化水体60多万方,形成了水面、海底、滩涂、工厂化立体综合利用的养殖格局,实施了“721”健康养殖和多营养层次立体生态养殖模式。第二,海水养殖产业发达,养殖效益高。2012年,全市养殖产量66.8万 t,实现产值103.8亿元,其中生产商品鲍5 426 t、海参20 611 t,2012年荣成市海带、鲍鱼、海参产量分别占山东省的73%、47%、25%,成为我国重要的海珍品养殖基地。其中名优海珍品产值占养殖业总产值的78.2%,成为全国著名的名优养殖基地。特别是海带鲜菜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是名符其实的“中国海带之乡”。第三,海水养殖产业较稳定,多数单位与科研院所联系密切,抗风险能力强。荣成最早从事的海水养殖是海带养殖,海带人工养殖始于上世纪60年代,以荣成东部海区为主产区,次为北部海区和南部海区。早期收割的海带以加工盐渍海带、即食食品为主,后期收割以淡干为主,现已形成完整的海带产业链条。80年代以前,无论养殖规模、产量、产值还是效益,海带都在荣成海水养殖中占据重要地位。时至今日,尽管海珍品养殖已具备相当规模,可海带仍然占据全市海水养殖业总产量的46%,占总产值的25%。不仅如此,海带养殖的产业关联效应也特别明显,目前以海带为基础的这条产业链年产值达30多亿元,25万渔业劳力有5万人直接从事海藻生产。
几年来海水养殖灾害严重,急需保险行业介入,注入资金予以扶持,使海水养殖单位坚定信心,恢复养殖生产。
2005年12月3日连续几天的大雪灾造成荣成11家,9.63万m2的养殖大棚坍塌,涉及养殖的大菱鲆、牙鲆、海参苗、石鲽等的损失价值2 479.8万元。
2007年12月30日到12月31日,荣成市出现了大面积的强降雪和大风降温天气,导致养殖的扇贝、海带等损失1 984万元。
2010年1月上旬荣成市遭受了30年不遇的低温和冰冻灾害,海上大面积结冰,最多时结冰面积6 700 hm2,最低温度达-2.5 ℃。桑沟湾北岸6 m深海域的水温降至最低0.3~0.5 ℃,较往年低1.2 ℃左右。由于连续低温和大风天气,全市水产养殖业遭受了极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损失金额高达6.8亿元以上。
2011年1月25日冰冻灾害造成养殖的鱼、贝、海参、鲍鱼等损失3 517.4 hm2,产量10 841 t,损失产值9 891.9万元。
2012年2月27日统计的冰冻灾害造成养殖的鱼、贝、海参、鲍鱼等损失2 223.5 hm2,产量6 179 t,损失产值5 260万元。
2013年8月份以来,荣成市遭受了史上罕见的持续极端高温酷热天气,受此影响,海参养殖池塘表层水温高达35~36 ℃,底层水温也达到33 ℃左右,潮间带水温也在26~28 ℃,且时间长达10天以上。全市12 468 hm2(其中池塘养殖面积1 667 hm2,围堰养殖3 467 hm2,海底底播面积7 334 hm2)约有600 hm2池塘、134 hm2围堰、467 hm2潮间带养殖海参出现不同程度的化皮死亡现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3.8亿元。
2 海水养殖保险细则亟待研究
目前,各个保险公司对于海水养殖产业的保险极少涉猎,一是因为对该行业的了解程度低。二是该行业的保险风险较大,一旦投保,发生灾害后,保险公司赔付的资金数额较大。三是海水养殖的灾害分类多种。有台风、风暴潮、冰冻、暴雪还有高温、暴雨的影响,有病虫害以及海洋大环境导致海水水质的变化影响,有海水养殖品种的退化影响,还有养殖环境容量的影响等等。这些都需要保险公司仔细研究,逐一应对。本人建议保险公司聘请有关专家(保险、海水养殖等方面)可以从最基本、最成熟、最好操作的海带养殖着手进行海水养殖保险试点,待取得经验后再向其他海水养殖产业推广。具体说来:①对所要保险的海水养殖海区确认两证(海域证、养殖证)并现场勘查定位(坐标四至)。②确定该海水养殖区域海水养殖物资数量。③确定海水养殖品种及数量。④对整个过程影像化。⑤聘请海水养殖专家对该海水养殖海区产量划分级别。确定保险最低产量等。
3 海水养殖保险基金的来源
目前从事海水养殖缴纳的海域使用金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第三十三条国家实行海域有偿使用制度。单位和个人使用海域,应当按照国务院的规定缴纳海域使用金。海域使用金应当按照国务院的规定上缴财政。因此建议在实行海水养殖保险时,其基金可以由三方共同承担。第一,可以由参与海水养殖保险的公司拿出资金。第二,由国家、省、市、县分别从收取的海域使用金中列支一部分。第三,由参保的海水养殖单位和个人拿出一部分。这样就可以将海水养殖的保险基金筹措起来,保险基金具体怎么运转,再由相关部门制定相关的细则进行操作。
4 海水养殖灾害的评估
建议参与海水养殖保险的保险公司组建海水养殖灾害评估小组。一旦发生海水养殖灾害,保险公司通知已成立的海水养殖灾害评估小组,并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实地勘验,详细评估灾害损失。再根据理赔条款给予赔偿。
(收稿日期:2013-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