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养殖

2024-08-08

海水养殖(共12篇)

海水养殖 篇1

摘要:在海水养殖中, 海水高位养殖是新的一种海水养殖方式。文章以北部湾近年海水高位养殖为实例, 分析海水高位养殖的分布和发展, 评价海水高位养殖带来的环境地质问题, 并对海水高位养殖污染问题的防治提出建议。

关键词:北部湾,海水高位养殖,分布和发展,环境问题

0 引言

海水养殖是利用浅海、滩涂、港湾、围塘等海域进行饲养和繁殖海产经济动植物的生产方式,是人类定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发展海洋水产业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海水高位养殖是在海边滩涂或陆地上人工建造虾池、鱼池,然后将符合养殖标准的海水抽到池内养殖虾苗、鱼苗。

我国近岸海域面积约37 000 km2,近年来,随着沿海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力度不断加大,污染程度日益加剧。海水三类水质以上占近岸海域面积约56.8%,一类水质仅为14.7%。赤潮发生由20世纪70年代的每年1~2次增加到90年代的每年20多次,海水养殖是造成污染的重要因素。

1 北部湾海水高位养殖的分布和发展

北部湾的海水高位养殖主要分布北海市南部大墩海、沙湾、龙潭、大冠沙、竹林、白龙一带沿海地段,以及合浦县南西部西场、沙岗、党江等镇的沿海地段,钦州市、防城港市南部沿海也有少量分布。北部湾沿海的海水养殖面积达449 km2,其中很大一部分为海水高位养殖。

大规模高位养殖主要有对虾养殖等。沿海大规模的养虾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先是沿岸围海建塘,继而往内陆推挖造塘,直至大面积毁农田建虾塘。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仅北海市已有的海水养殖面积就达230 km2,到2011年已经增长到291.8 km2。7年增长了61.8 km2,平均每年增长8.8 km2。总体上养殖面积是增长的,但增长速度已有所减缓,这是由于海水养虾近年来效益日益下降,成为一种低效益的产业,每斤虾的价格由原来的七八十元减至十几元甚至更低。从海虾身上获得的效益已经相当微薄,远远不足于补偿该产业所造成的负面效应。

2 高位养殖带来的环境地质问题

2.1 对水资源造成威胁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海水养殖一般分布在地势相对较低的海积阶地、海滩涂,对处于位置相对较高的地下潜水影响不大。沿海地带高位海水养殖,主要发生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污染咸化范围与面积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而增大。影响较大的有北海市南部大墩海、沙湾、龙潭、大冠沙等地,沿海地带高位海水养殖引发浅层潜水咸化及部分地段Ⅰ承压含水层咸化,而且这种现象呈上升之势,范围不断地向内陆扩展;高位养殖面积近两年有所增加,进一步向内陆发展;污染地下水向深部发展,即从潜水含水层向Ⅰ承压含水层及Ⅱ承压含水层发展。另外,在河口三角洲地带,建虾塘引入海水后,可能使原有地下淡水咸化或原本有所淡化的地下水又变得更加咸化,导致当地人畜饮水困难加剧。

根据调查及Cl-离子水样分析,沿海地带高位海水养殖引发浅层潜水咸化及部分地段Ⅰ承压含水层咸化。北海市影响较大的有大墩海至侨港、龙潭下村至西背岭、古城岭到曲湾、大冠沙、赤江陶器厂至上高灶等地, 地下潜水咸化面积总和大于10 km2,咸化面积分布见表1。

根据龙潭村观测井的Cl-离子多年含量分析,Cl-离子含量2004年2月分别为30.77 mg/L, 2004年底已分别升到574.29 mg/L,一般在8~10月Cl-离子含量最高。在2005年10月达到了2 700 mg/L。随后Cl-离子含量有所下降,但仍然超出250 mg/L的饮用水标准。2009年、2010年的Cl-离子分别为645.98 mg/L、1 437.16 mg/L,这是因为2005年前大部分虾塘都没有铺设塑料布防渗,2005年后虾塘开始铺设塑料布防渗,但因使用时间长后而破损,以及排水渠等无防渗措施,其渗漏严重。

2.2 增加近海污染源

养殖废水中含有大量剩余饵料、对虾粪便和生物残体以及杀虫剂、净水剂,在对虾收获后均被直排入海。估算北海市养殖废水排放总量达40亿m3/年,造成COD入海量约15 000 t/年。加速了临近地区海水的富营养化,导致水质下降和沿海自然生态系统的损害。

目前,世界上的海水养殖系统,大多已进人半集约化或集约化养殖,饵料的投人和残饵的生成是促成养殖自身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具体来看,虾类养殖污染主要来自新生残饵溶出的N、P营养物质,以及养殖中排入海水的大量的硫化物、NO、NH4和悬浮固体,鱼类除了残饵以外,还包括鱼类的粪便及其排泄物,这些物质中所含的营养物即N、P和有机质,对水体和底泥将产生富营养化影响。总体来说,养殖自身污染属于有机污染,其形式主要是增加了N、P的环境负荷量。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少地区无序、无度甚至无偿盲目发展养殖业,大规模的围垦造成海域面积减少,纳潮量降低,削弱了海洋的自净能力,加剧了水域环境的恶化。

2.3 造成土地污染和滩涂景观破坏

养殖时所使用和产生的大量抗生素、有机物,使土地受到污染,表现为虾塘底部土层变黑,黑层厚度少则数厘米,多则20余厘米;而且土壤含盐量大增。虾塘使用数年后对虾容易得病,一般要停用。而污染后的土地往往多年无法复耕。另外,围垦、推挖建塘基本处于无序状态,明显造成景观破坏。

2.4 毁坏基本农田

合浦县党江镇位于南流江三角洲,是合浦县的产粮基地,素有“稻蛋基地”之称。但是,为了发展养殖业,当地群众把良田推成虾塘,准备养虾。目前,党江镇全镇面积81.5 km2,而海水养殖面积就达69.9 km2,占85.8%。

3 高位海水养殖污染防治对策

3.1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克服重陆轻海的思想,是治理海洋环境污染的关键所在;控制陆源污染是治理海洋污染的重要环节。认识不到位、陆污不根治,海洋环境污染就不可避免。在不少渔农的心目中,大海仍然是一个天然的大垃圾场,工业、生活及池塘养殖废水可以任意排放。应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使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更加深入人心,使广大渔农能够深刻地认识到,近海海域环境与他们的生存、事业和发展密切相关。保护海洋环境,就是保护他们的切身利益,从而使他们成为自觉的环境保护者。

3.2 加强管理科学用药

随着对虾种苗培育和养殖生产趋向工厂化、集约化,苗种生产和养殖生产单位对各种药品的依赖性日益提高。在药品生产、使用过程中,药品生产商为扩大销售,频频更换产品名称。育苗、养殖生产单位为保险起见,随意加大用药量。在水质改良剂、生物制剂生产中,缺乏严格的产品检测标准,产品无保质期、无主要成分证明等现象屡屡可见。因此,必须加强管理,科学用药,严格控制用药水的排放。如少数发生病害的虾池,在积极治疗期间,应当封闭池水,禁止排放水。对于病害暴发,造成对虾倾池死亡的,虾池水需经严格消毒、杀菌,并待消毒剂、杀菌剂充分氧化、失效后才能排水。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消毒剂、治病剂等药物对近岸水域生态的影响,科研、卫生防疫或环保部门应积极开发或推荐若干针对性强、存留期短的安全药物供选择使用。

3.3 全面规范合理布局

当前海水养殖业中污染养殖水域的主要是对虾养殖业、港湾地区的鱼类养殖业和局部地区的贝类筏式养殖。为了降低养殖废水产生的污染,全面规范、合理布局是一个首要问题。如养殖虾池的数量要根据当地近岸海域的环境容量、滩涂与海上网箱养殖现状和发展趋势等进行科学规划,使排放的虾池养殖水和其他污水的污染物总量,不超过近岸水域的自净能力。对已建成的大面积集约化对虾养殖区域,可将部分虾池改造,养殖其他用水量小的种类,或者建立污水处理厂等,虾池排出的污水经过集中处理后才可排放。海水养殖应当科学制定养殖密度,合理投饵、施肥,正确使用药物,防止造成海洋环境的污染。

3.4 优化养殖环境

保护和改善虾池及周围邻近水域的生态环境非常关键。部分虾塘虽铺设了塑料布,但因使用时间长而破损,其渗漏严重,而且排水渠无防渗措施。为防止污染地下水,应做好养殖区的防渗措施,对已损坏的塑料布进行更换。养殖区进水和出水应彻底分开,防止水质交叉污染。在养殖区应建设一定面积的进水净化塘和利用氧化塘、滩涂湿地等来净化排出的养殖污水;塘、沟的底泥应及时清理。另外,生产实践证明,不但要保护好虾池内部的生态环境和全面掌握虾池各期用水量、投喂饵料数量及残余量、有机物质含量、有毒有害物的含量,而且虾池外部水环境的保护同样是不容忽视。随着滩涂养殖业的发展,布局不合理,在同一区域内养殖池密集的现象很普遍。特别在海水循环能力差、滩涂水质交换缓慢的海区,矛盾非常突出,必须引起重视。

3.5 提高水产饲料效力减少水环境污染

我国近岸海域的海水污染日益严重,其成因除了河流和城市生活污水入海外,近年来海水养殖业的发展也不容忽视。以养殖为例,据了解,即使是管理最好的虾池也有30%的饵料未被摄食,氮、磷营养物是对虾池及附近浅海的主要污染物。因此,如何提高水产饲料效力、减轻环境污染是水产养殖及水产饲料生产方面面临的一大任务。

3.6 推广污染小的或生态的养殖方式

养殖模式的改变,不仅使养殖区的养殖负荷得以减轻,而且利用不同养殖生物在摄食习性、活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可有效地促进虾池内有机物的循环,达到改变养殖环境,减少病害发生,增加养殖者收益的目的。对虾养殖方式的改进,还可以减少用水量,减轻污染。如少放苗、少投饵、少换水的生态养殖方式,还有虾鱼贝藻混养方式,即通过混套养一些刮食性鱼类和滤食性贝类,吸收虾池里的氨氮等有害物质,通过投放光合细菌,改善或净化虾池水质,减少换水量。同时通过优化养殖工艺以及合理的规划与科学的管理,使得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为养殖对象提供优良的生存环境,从而使其获得更快、更好的生长速度和优良品质。推广和开展高效、环保的养殖运作方式,必将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海水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4 结语

被认为是海洋产业经济增长点的海水养殖,在带来重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北部湾目前的海水高位养殖还处于无序开发的阶段,尤其是适于海水高位养殖的北海地区,破坏占用了大量良田。可通过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管理、科学用药、全面规范、合理布局、优化养殖环境、提高水产饲料效力、推广污染小的或生态的养殖方式等方法来防治海水高位养殖,必须以法律规范海水养殖活动,并实施监督监测,以确保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铭达, 赵耕毛.海涂高位养殖系统中盐分变化特征与脱盐趋势预测[J].土壤学报, 2008 (3) .

[2]潘宏, 严少华, 葛兆健, 等.千秋滩涂种稻和养鱼初期土壤化学环境的变化及对策[J].垦殖与稻作, 1996 (1) .

[3]罗凯.从高位池养虾成功看科学技术在发展“三高”农业中的作用[J].水产科技, 1995, (5) .

[4]郭丰, 聂鑫, 黄凌风, 等.厦门潘涂虾池及其附近内湾各态氮的季节性变化特征[J].海洋科学, 2002 (4) .

海水养殖 篇2

课程名称(中文): 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

课程名称(英文): Diseases of Cultured Marine Animals 课程编号: 08081307 课程性质:独立设课 课程属性:专业限选课

教材名称:《水产动物病害学》(战文斌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开设学期: 4 年级第 7 学期 适用专业:水产养殖学

先修课程:微生物学、水环境化学、生物学、鱼类增养殖学、虾蟹养殖学 课程学时: 68 学时,其中理论 50 学时,实验 18 学时。课程学分: 4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专业主要课程,属指定选修课。它是研究海产动物(包括鱼类、虾蟹类和贝类等)疾病发生的原因、病理机制、流行规律以及诊断、预防和治疗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当前,病害已成为制约水产养殖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本课程主要就是利用水产养殖动物疾病发生和发展的一些基本原理,结合传统和现代的一些诊断与防治方法,解决水产养殖动物病害对水产养殖业的制约影响,为经济建设服务。

本课程的重要任务:

• 系统学习水产动物疾病发生的病原与病因;

• 全面掌握水产动物病害的诊断、预防与治疗的常规方法;

• 掌握水产动物免疫的基本机制及其免疫学原理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 学习水产药物的基本种类及各种药物的主要应用范围; • 系统学习水产养殖动物的主要疾病及其防治措施;

•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治学的能力与作风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包括:概论、疾病的发生与控制、免疫学原理与应用、病理学基础、药物学基础、水产病原检测技术、海水养殖鱼类疾病、海水养殖虾类疾病和海水养殖贝类疾病等共九部分(书本其余部分自学),各部分的具体内容与要求如下: 1第一章概论

(1)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的定义

了解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的基本概念及本课程的学习目的与研究范围。(2)海产养殖动物病害学的发展简史 a.了解我国海产养殖动物病害研究概况 b.了解国外海产养殖动物病害研究发展概况(3)本学科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明确本课程与水产养殖专业其他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章疾病的发生与控制(1)疾病发生的原因

a.掌握海水养殖动物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b.掌握疾病发生与病原、宿主和环境的之间的相互关系关系(2)疾病的控制

a.掌握水产养殖动物疾病诊断的常见方法; b.掌握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综合预防措施;

c.掌握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法,明确水产动物病害防治中 “ 防重于治 ” 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第三章免疫学原理与应用

(1)海水鱼类及其它动物免疫的基本概念 a.掌握水产动物免疫的基本概念; b.掌握水产动物免疫的主要类型; c.理解水产动物免疫的主要特点;

d.掌握水产动物免疫在病害防治中的应用前景与意义。(2)海水养殖动物的非特异性免疫

a.了解海水养殖动物的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主要种类; b.掌握影响非特异性免疫的发生作用的主要因素。(3)特异性免疫

a.掌握抗原的基本概念、特性和主要类型; b.理解抗体的基本概念、特点、结构、主要类型和功能;(4)免疫学方法及其应用 a.掌握血清学反应的主要特点; b.了解主要抗原抗体反应的主要类型; c.了解常见的现代免疫标记技术。

(5)免疫学原理在水产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a.了解目前应用于水产病原诊断中的常见免疫学方法;

b.掌握水产疫苗的主要种类、制备方法及其在病害防治中的应用情况。4第四章病理学基础(1)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掌握水产动物疾病的基本概念和种类,理解疾病的经过与结局。(2)衰退性病变

理解萎缩、变性和坏死等衰退性病变的概念和主要种类。(3)血液循环障碍

理解充血、出血、贫血、血栓形成、水肿和炎症等血液循环障碍的概念和主要种类。(4)进行性病变

理解肥大与增生、再生、修复和肉芽组织等进行性病变的概念和种类。• 第五章药物学基础(1)水产药物概述

a.掌握水产病害防治中常用药物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 掌握水产养殖中选择合适水产药物的基本原则。(2)常用药物及其作用机理

a.掌握抗病毒药物的主要种类和作用机理; • 握抗菌药物的主要种类和作用机理; • 掌握抗真菌药物的主要种类和作用机理;

• 掌握常用消毒剂和杀菌剂的主要种类和作用机理; • 掌握常用杀寄生虫药和驱虫药的主要种类和作用机理; • 了解常用环境改良剂的主要种类和作用机理; • 了解常用营养剂和代谢改良剂的主要种类和作用机理; • 了解常用抗霉剂和抗氧化剂的主要种类和作用机理; • 了解常用麻醉剂和镇静剂的主要种类和作用机理; • 掌握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常用中草药及其应用。(3)给药方法

掌握水产动物病害防治中常用的用药方法及其优缺点,掌握水产病害防治中科学用药和合理用药的基本措施。

• 赤潮和水质污染(1)赤潮

a.掌握赤潮的基本概念以及引起赤潮的主要生物种类; b.了解赤潮形成的基本原因原因; c.了解赤潮对海水养殖动物的主要危害; d.掌握赤潮防治的常用方法。(2)水质污染

a.了解水质污染的概念和引起水质物类的主要物质及其来源; • 了解水质污染对海水养殖动物的影响、水质污染的预防与消除措施。• 海水养殖鱼类的疾病

(1)海水养殖鱼类的病毒性疾病 a.掌握病毒及病毒性鱼病的基本特点; b.了解国内外病毒性鱼病的研究概况; c.掌握国内外常见的海水养殖鱼类病毒性疾病。(2)海水养殖鱼类的细菌性疾病

a.掌握海水鱼类细菌性疾病的特点及研究概况; • 掌握海水养殖鱼类细菌病的主要种类及其防治方法。(3)海水养殖鱼类的真菌性疾病 a.掌握真菌及真菌性鱼病的特点; • 掌握真菌性鱼病的主要种类。(3)海水养殖鱼类的原虫性疾病

a.掌握海水养殖鱼类原虫性疾病的主要特点; • 掌握鞭毛虫病的主要种类及其防治方法; • 掌握纤毛虫病的主要种类及其防治方法; • 掌握孢子虫病的特点、主要种类及其防治方法;(4)海水养殖鱼类的单殖吸虫病 a.理解常见的单殖吸虫及其结构特点; • 掌握常见的单殖吸虫病及其防治方法。(5)海水养殖鱼类的复殖吸虫病 a.理解复殖吸虫及复殖吸虫病主要特点; • 掌握常见复殖吸虫病及其防治方法。(6)海水养殖鱼类的绦虫病 a.理解绦虫及绦虫病主要特点; b.掌握常见绦虫病及其防治方法。(7)海水养殖鱼类的线虫病 a.理解线虫及线虫病的主要特点; • 掌握常见鱼类线虫病及其防治方法。(8)海水养殖鱼类的棘头虫病 a.理解棘头虫及棘头虫病的主要特点; • 掌握常见的鱼类棘头虫病及其防治方法。(9)海水鱼类寄生蠕虫与人类疾病的关系 a.了解复殖吸虫与人类疾病的关系; • 了解鱼类绦虫疾病与人类疾病的关系; • 了解鱼类线虫病与人类疾病的关系。(10)海水养殖鱼类的甲壳类疾病

a.掌握鱼类寄生性甲壳类及甲壳病的主要特点; • 掌握常见的鱼类甲壳类疾病。(11)其他寄生性疾病

了解由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等引起的疾病及其防治方法。(12)海水养殖鱼类的其它非寄生性疾病

a.掌握浮头、泛池以及气泡病等疾病的发生原因及其防治方法; • 了解遗传性疾病及营养性疾病的发生原因及其防治方法。• 海水养殖虾蟹类疾病

(1)海水养殖虾蟹类的病毒性疾病 a.掌握虾蟹类病毒性疾病的基本特点; • 掌握国内外常见的虾蟹类病毒性疾病及其诊断方法; • 掌握我国当前重要虾蟹类病毒病的综合预防与治疗措施。(2)海水养殖虾蟹类的细菌性疾病 a.掌握虾蟹类细菌性疾病的特点及研究概况; b.掌握虾蟹类细菌病的主要种类及其防治方法。(3)海水养殖虾蟹类的真菌性疾病 a.了解真菌及真菌性虾蟹疾病的特点;

b.了解真菌性虾蟹疾病的主要种类及其防治方法。(4)海水养殖虾蟹的原虫性疾病 a.掌握虾蟹类原虫性疾病的主要特点;

b.掌握虾蟹类原虫性疾病的主要种类及其防治方法。(5)海水养殖虾蟹的其他疾病 a.了解虾蟹类蠕虫性疾病的主要特点;

b.了解虾蟹类蠕虫性疾病的主要种类及其防治方法; c.了解虾蟹类浮头、泛池和气泡病的主要特征与防治方法; • 了解虾蟹类肌肉坏死病和痉挛病的主要特征与防治方法; • 了解虾蟹类的藻类及黄曲霉素中毒与防治方法。• 海水养殖贝类的疾病

(1)理解养殖珍珠贝中的各种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2)了解养殖扇贝中的各种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3)理解养殖牡蛎中的各种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4)掌握养殖鲍中的各种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

三、学时分配

理 论 教 学

内 容

• 绪论

• 疾病的发生与控制

• 免疫学原理在疾病诊断和防治中的应用 • 病理学基础简介

学 时 2 6 6 3 • 水产常用药物及其作用机理简介 • 赤潮和水质污染 • 海水养殖鱼类的疾病 • 海水养殖虾蟹类的疾病 • 海水养殖贝类的疾病

合 计

实 验 教 学 内 容

实验

一、水产疾病的常规检查与诊断方法

实验

二、常见水产养殖动物病害及其防治方法(录象)实验

三、细菌、真菌、藻类性鱼病的病变标本及病原体的观察 实验

四、原生动物性疾病及其病原体观察 实验

五、蠕虫性疾病及其病原体观察 实验

六、甲壳动物性疾病及其病原体观察

实验

七、鱼类细菌性病原的分离鉴定及其疫苗制备(综合性实验)实验

八、选做实验(根据教学及实验材料情况从实验大纲中选择)

合 计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说明 2 14 10 4 50

学 时 2 2 2 2 2 2 4 2 18 理论课程的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在课堂讲授过程中采用课堂提问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在每堂课结束前用 15 分钟左右的时间由学生自己讲述在课外实践或最新的报刊杂志中报道的水产疾病,在学生讲述后由全班同学共同讨论,教师进行总结;或由教师组织学生通过讨论和引导等方式解答由教师或由学生自己提出的专业问题,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指定教材(《水产动物病害学》,战文斌主编)为 2004 年刚出版,在内容编排等方面都非常具有时代特征,是本课程目前能找到的最好新教材,但是,由于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研究近年一直处于迅速发展之中,为了适应该学科的发展需要,使学生能随时了解我国及其它国家在该领域的新成果,在课堂教学中将会不断补充一些新的内容,重点讲解病害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重点讲授具有特带特点的水产病害及其防治技术,以提高学生在生产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必要的时候,将向学生编发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并能反映该学科最新发展的新资料。在教学手段上,整个课堂教学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并根据需要使用幻灯、投影、标本和模型等多种教学手段,变抽象教学为形象教学,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实验课的教学主要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在实验开始时教师以 10~15 分钟的时间对实验要点进行讲解,实验材料尽量使用新鲜材料,对于一些不能随时得到的病原标本则以固定材料作补充。

五、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 教材:

战文斌主编。水产动物病害学。北京:农业出版社。2004。• 主要参考书目

• 王焕民等。新编药物手册。北京:农业出版社。1994。

• 朱立平等。免疫学常用实验方法。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 陆家平。对虾养殖病毒病害综合防治系统工程。北京:海洋出版社。1999 • 张本等。虾类养殖研究。北京:海洋出版社。2002。• 孟庆显。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96。• 孟庆显。对虾疾病防治手册。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0。• 黄琪琰等。水产动物病害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黄琪琰等。鱼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 潘金培。鱼病防治与诊断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潘洞华等。鱼类寄生虫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海水养殖保险法律问题研究 篇3

关键词:海水养殖保险;政策性保险;渔业相互保险

一、海水養殖保险的界定

国务院发布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文中提到:“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进一步提高海洋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对于提高国民经济综合竞争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2013年我国海水产品产量为3138.83万吨,占总产量的50.86%。由此可见,海洋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2014年国家海洋局发布的《中国海洋灾害公报》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海洋灾害以风暴潮、海浪、海冰和赤潮灾害为主。各类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为136.14亿元。以上数据显示出,每年因为自然灾害造成的沿海养殖业的损失是巨大的。相比于淡水养殖,海水养殖的可控性比较差、保险机构承保的风险极大,所以才造成我国海水养殖保险惨淡的困境。所以,我们急需要为海上养殖保险提供政策与法律上的支持与保障,以尽可能降低渔民们的损失,分摊他们的风险。

海水养殖保险是指以人类利用海水资源进行人工养殖的动植物为保险标的而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包括:自然灾害对养殖的动植物的经济损失、渔船及加工实施等渔业成产资料、渔业从业者的人身保险以及雇员的人身意外险。狭义的仅包括养殖的动植物。本文所阐述的海水养殖保险采用的是狭义的定义,渔业生产资料可以投保相应的财产保险,而渔业从业者以及雇员的人身意外险不必归入海水养殖保险,可以投保人身意外险。海水养殖保险仅仅针对渔民养殖的动植物即可。若采用广义的定义,会使海水养殖保险比较繁琐,反而不利于海水养殖保险的发展。

二、海水养殖保险发展缓慢的原因

众所周知,海水养殖业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的三高产业。在海水养殖业,常有“多年致富、一灾致贫”的说法。我国海水养殖保险的发展较海水养殖经济的发展而言十分缓慢,现阶段,我国海水养殖保险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险机构承保操作难度大

水产养殖品种多并且养殖方式复杂。水产养殖包括淡水养殖和海水养殖。而海水养殖往往比淡水养殖更为复杂。海水养殖方式主要有池塘、普通网箱、深水网箱、筏式、吊笼、底播等。水产养殖的领域、养殖对象以及养殖方式不同,所承保的风险就会不同。不同品种抵抗风险的能力也不同,不同的品种需要设定不同保险费率,所以,承保操作难度比较大。

2.缺少法律支持

就我国目前的法律而言,保险尚未获得长足的发展。更不用说特殊领域的保险,就目前而言,缺乏有效的法律支持,成为海水养殖保险发展的一大瓶颈。我国在2012年通过了《农业保险条例》成为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这为整个农业保险提供了一定的法律支持。可是海水养殖比起其他农业(种植业、林业和畜牧业)的风险更大、更不易操控,迄今为止缺乏有效法律支持仍是制约海水养殖保险发展的一大障碍。

3.查勘定损难度比较大

海水养殖的动植物处于水环境之下,相比于其他的农业保险,比如畜牧业,水环境更难勘察。所以,当出险时,对海水养殖的动植物的损失很难去勘察。

4.道德风险比较难控制

海水养殖业在平时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天气、海水的温度、海水内环境、市场、养殖技术、养殖设施等。如此一来,当海水养殖出现问题的时候,上述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导致问题出现的可能性。哪些属于保险合同里承保的风险,排除起来比较困难。海水养殖对渔民的养殖技术要求比较高,我们很难排除人为养殖技术的问题。投保人比起保险人而言,对保险标的了解的信息更多,投保人未尽到最大诚信原则:在保险合同订立时未如实告知。在事故发生后,未及时采取合理的补救措施。都会导致保险人支出额外的不必要费用。

三、完善我国海水养殖保险的建议

以上几种因素(但也不尽然)制约了我国海水养殖保险的发展。我们需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海水养殖保险发展模式。当前各国渔业保险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政府主办、政府经营的模式;渔业保险合作社经营模式;相互保险公司经营模式;渔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模式;政府主导下的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模式;合作社经营原保险、商业性保险公司再保险模式。根据我国的国情,分析各国渔业保险模式的利弊后,我国更适合采用政策性相互保险模式。理由如下:

第一,采用政策性相互保险,可以通过给投保渔民提供补贴、对承保的保险机构给予税收减免以及运营上的支持三方面来展开。这样,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渔民投保的积极性,增加保费收入,增强保险公司的给付能力,缓解过去海上养殖保险投保率低、覆盖面狭窄的局面,而且有了政府政策的支持,使得保险公司获得相应的永续经营的利润保障。

第二,完善渔业相互保险制度和经营模式。由于互助保险组织的成员都是利害相关的个体或团体,是投保人和保险人的统一体,联系比较紧密,监督比较方便,能最大限度地控制道德风险,减少骗保和诈保行为。

鉴于海水养殖保险的特殊性,现就海水养殖保险合同中的一些特殊问题进行分析:第一,关于海水养殖保险的投保人。应对其做广义的理解,既包括海水养殖物的所有人也包括承包人;第二,不同的品种,生长环境以及所需要的外部条件不同,不宜实行统一的费率,所以应针对不同的品种进行调查,设置不同的保险费率;第三,关于投保人的如实告知义务,由于养殖户对养殖的动植物了解较多,为了防止道德风险的发生,海水养殖保险投保人的如实告知义务应该高于普通保险中投保人的告知义务;第四,由于保险标的的特殊性以及查勘定损的复杂性,可在保险人承保后设置一定期限的观察期,比如10天,在此观察期内,若承保动植物出现问题,承保人不予承担保险责任,若没有出现问题,则应予以承担;第五,保险期限的设置问题。在短期意外人身险种,期限一般为1年。然而,海水养殖保险的期限不能一概而论。要区分不同的养殖品种,以对虾为例,从幼苗投放到收获需要3个月,那么就应以此为保险期限。由于每个品种的成长期不同,所以应区别对待。

参考文献:

[1]农业部渔业局.2014中国渔业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

[2]中国海洋信息网,《2014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

作者简介:

论海水养殖的防病措施 篇4

1 海水养殖的自身污染类型

1.1 残剩饵料污染

海水养殖中只有海藻养殖系统一般不需人工投入饵料, 直接利用海水中的营养物质, 对水质有一定的净化作用。而对虾养殖和网箱养殖则主要采用人工投饵的精养方式, 会对海洋环境产生一定负面影响。有研究表明, 大部分地区对虾养殖中饵料系数在1.4~2.0问, 也就是说生产1虾, 需要投入1.4~2.0 t饵料;饵料的利用率基本保持在80左右, 即大约有20 9, 6左右的饵料未被利用。按我国年产25万对虾计算, 则有近万的残剩饵料注入大海。包括鱼类养殖。这些含有大量浮游生物、有机碎屑和无机营养盐的残饵, 排人海洋后, 势必影响养殖区的水质。

1.2 生物沉积物污染

生物沉积物污染主要是指滤食性贝类的排泄物。贝类通过过滤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和其他有机颗粒而摄食, 其中大部分以粪和假粪的形式排出, 沉积到水体底层。有机物在底层的堆积促使微生物活动加强, 增加了底质的需氧量, 易造成缺氧或无氧环境, 从而影响底栖生物的生态环境, 改变底栖生物群落结构, 引起底栖动物种类大大减少, 而耐缺氧的多毛类成为优势种。此外, 由于微生物活动的增强, 还能促进脱氮和硫还原作用, 加速水体营养盐再生, 在春夏季节, 可能引起藻类大量繁殖, 形成赤潮, 进而危害海水养殖生产。

1.3 消毒剂和抗菌素污染

水产养殖中, 通常使用大量的药品杀菌消毒, 如各种化学消毒剂、抗菌素、激素、疫苗等。据统计, 我国水产养殖病害多达170种, 建国以来使用的中西药品有近500种。这些富含消毒剂和抗菌素的养殖废水大量排人附近海域后, 将对水域微生物的生态分布产生直接的影响。特别是一些残留期长的广谱抗菌素的过量使用, 对近岸微生物生态和环境的影响更大。另外, 在海水网箱养殖系统中, 许多化学药物也可以直接或通过饲料溶失和排粪等途径间接人海, 而这些药物将会通过食物链, 富集到鱼类等水产品中, 最终将会有部分进入人体。

1.4 生物污染

生物污染主要指人为的盲目引进物种和由于自然种群或近缘种杂交而导致的基因污染等。引进优质高产品种对提高我国海水养殖总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但人为的盲目引进或移植物种将造成生物污染, 得不偿失;有的甚至带来致命病原体, 引发生态灾害, 造成严重损失。生物污染的另一表现即基因污染。

2 海水养殖防病的相应对策和措施

2.1 科学规划, 合理确定养殖容量

在经济效益的刺激下, 许多养殖自身污污染都是养殖超标的结果。因此, 确定养殖容量是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养殖容量的研究可将养殖密度控制在水体承载量以内, 使养殖污染物不致于超过水体自净能力, 如水交换所能提供的物质循环通量、水体中其他生物对多余营养盐的吸收能力等。如杨红生等将贝类养殖容量研究的方法归纳为:借助于实验海区的养殖历史资料;根据实验海区的环境条件, 如水流速度水交换率、浮游动物或浮游植物现存量等;以能量为基础的养殖容量模型;生态动力学模型等。

2.2 优化结构, 实现生态工程化养殖

调整优化养殖结构, 建立动植物复合养殖系统, 实现生态工程化养殖, 能有效控制养殖自身污染及其对海域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藻类间养, 降低水体营养负荷。根据集约化养殖水体营养水平较高的特点, 可以利用大型海藻吸收多余营养盐, 进行养殖动物和藻类的间养, 可随着藻类的收获降低水体的有机和营养负荷, 同时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3 改进技术, 提高饵料质量及利用效率

残剩饵料的生成是形成养殖自身污染的重要因素, 因此改良养殖技术, 如饲料的颗粒粘合度、转化率等, 还有提高饵料转换效率系数都必将对减轻水体污染大有裨益。从养殖者自身而言, 应加强生态观念, 对养殖生产进行科学管理, 如在养虾方面, 孙舰军等通过实验证明, 加入饲料重量0.5的光合细菌和定期向池中投放吸附剂 (麦饭石) , 可以吸收和吸附H S、胺类以及消除水中的致病病毒和其他有害物质、微生物。

2.4 强化管理, 科学控制物种引进和药物使用

在引进物种时必须建立健全的引种管理体制, 应充分考虑引进种与当地种群的相互关系, 进行全面论证和评估, 特别是加强对生态负效应的评估与检查;并严格把好检疫关。对海水养殖所用的各类消毒剂、抗菌素等要规范管理, 防止药物滥用。

2.5 加强监测, 建立环境污染预警机制

加强海水养殖区环境监测, 能及时有效地反映养殖环境质量状况, 掌握养殖自身污染及其发展趋势, 为海洋及环保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可通过建立环境污染预警机制, 适时调整养殖种类或规模, 采取有效措施, 防止养殖灾难发生。

3 对于海水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发展高效、低污染的规模化养殖模式, 实现海水养殖业的无公害化和可持续发展, 已成为当务之急。基于生态学原理, 对生态系统内部的进程及机制加以研究, 通过人为的管理及技术手段调整养殖生态系统中不合理的组份, 用人工技术辅助有缺陷的养殖生态系统中能量及物质的流动, 才是解决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解决问题的根本方式还是要对海水养殖进行基于生态系统的统一管理, 以生态学思想为指导, 改进养殖技术、改变养殖观念, 开展生态养殖.进行可持续发展、解决养殖污染问题, 并非是要限制养殖业发展, 而是要注意建立合理高效的人工养殖生态系统, 做好养殖废物循环利用的工作, 将生态学思想贯彻到生产实践中, 将原来有缺陷的人工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的单向流动, 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引导, 开展循环经济, 这才是目前解决渔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也是我国渔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 单靠科技力量是不能维持养殖业整体的可持续发展的, 必须优化养殖管理方式, 从整体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这才是保护环境和预防污染的根本, 也是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经之途。

参考文献

[1]相建海, 刘保.忠重要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发生和免疫防治的基础研究[J].生命科学, 2007, 8.

[2]刘金立, 刘莲, 董民强, 邵征翌, 郭亚贞.利用文献索引分析海水养殖病害的研究现状及趋势[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9, 10.

[3]昊益春, 赵元凤, 吕景才, 付晚涛, 刘长发.海水养殖环境生物修复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 2006.

[4]阵应毕, 杨宇峰, 焦念志.海水养硝对浮游生物群落和水环境的影响[J].海洋科学, 2001, 25 (10) :20-22.

动物养殖场养殖档案制度 篇5

一、畜禽养殖场应当建立养殖档案,载明以下内容:

(一)畜禽的品种、数量、繁殖记录、标识情况、来源和进出场日期;

(二)饲料、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和兽药的来源、名称、使用对象、时间和用量等有关情况;

(三)检疫、免疫、监测、消毒情况;

(四)畜禽发病、诊疗、死亡和无害化处理情况;

二、应当建立个体养殖档案,注明标识编号、性别、出生日期、父系和母系品种类型,母本的标识编码等信息。

三、调运时应当在个体养殖档案上注明调出和调入地,个体养殖档案应当随同调运。

四、畜禽标识严重磨损、破损、脱落后,应当及时加施新的标识,并在养殖档案中记录新标识编码。

海水养殖 篇6

今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11号),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海洋渔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保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渔业发展的措施。看到国家如此重视海洋渔业发展,作为一名从事海洋与渔业管理的人员无比兴奋和自豪。特别高兴的是海水养殖纳入渔业保险范畴为期不远了。笔者仅就“《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完善金融保险等扶持政策。研究完善渔业保险支持政策,积极开展海水养殖保险。”一事结合荣成海水养殖的实际情况发表一下个人见解。

1 海水养殖保险险种亟需出台

荣成市海水养殖产业发达,渔业是荣成市的支柱产业,连续30多年各项经济指标位列全国县级市首位。海水养殖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产业。同时又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因素很多,有台风、风暴潮、冰冻、暴雪还有高温、暴雨等灾害天气影响。近几年来自然灾害频繁,导致海水养殖业损失惨重,个别养殖户甚至血本无归,无法恢复生产。但目前又没有有效的保险保障机制,养殖单位只能自己消化损失。这样既不利于海水养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也不利于渔区的稳定。

荣成海水养殖现状蕴含着巨大的保险商机。第一,海水养殖产业历史悠久、养殖技术、养殖品种较稳定。荣成市三面环海,海岸线长达487 km,沿海分布10大海湾,-30 m等深线内可养水面13.3万hm2(200万亩)。养殖品种已发展到鱼、虾、贝、藻、参五大类30多个品种,养殖水域面积达5.93万hm2,工厂化水体60多万方,形成了水面、海底、滩涂、工厂化立体综合利用的养殖格局,实施了“721”健康养殖和多营养层次立体生态养殖模式。第二,海水养殖产业发达,养殖效益高。2012年,全市养殖产量66.8万 t,实现产值103.8亿元,其中生产商品鲍5 426 t、海参20 611 t,2012年荣成市海带、鲍鱼、海参产量分别占山东省的73%、47%、25%,成为我国重要的海珍品养殖基地。其中名优海珍品产值占养殖业总产值的78.2%,成为全国著名的名优养殖基地。特别是海带鲜菜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是名符其实的“中国海带之乡”。第三,海水养殖产业较稳定,多数单位与科研院所联系密切,抗风险能力强。荣成最早从事的海水养殖是海带养殖,海带人工养殖始于上世纪60年代,以荣成东部海区为主产区,次为北部海区和南部海区。早期收割的海带以加工盐渍海带、即食食品为主,后期收割以淡干为主,现已形成完整的海带产业链条。80年代以前,无论养殖规模、产量、产值还是效益,海带都在荣成海水养殖中占据重要地位。时至今日,尽管海珍品养殖已具备相当规模,可海带仍然占据全市海水养殖业总产量的46%,占总产值的25%。不仅如此,海带养殖的产业关联效应也特别明显,目前以海带为基础的这条产业链年产值达30多亿元,25万渔业劳力有5万人直接从事海藻生产。

几年来海水养殖灾害严重,急需保险行业介入,注入资金予以扶持,使海水养殖单位坚定信心,恢复养殖生产。

2005年12月3日连续几天的大雪灾造成荣成11家,9.63万m2的养殖大棚坍塌,涉及养殖的大菱鲆、牙鲆、海参苗、石鲽等的损失价值2 479.8万元。

2007年12月30日到12月31日,荣成市出现了大面积的强降雪和大风降温天气,导致养殖的扇贝、海带等损失1 984万元。

2010年1月上旬荣成市遭受了30年不遇的低温和冰冻灾害,海上大面积结冰,最多时结冰面积6 700 hm2,最低温度达-2.5 ℃。桑沟湾北岸6 m深海域的水温降至最低0.3~0.5 ℃,较往年低1.2 ℃左右。由于连续低温和大风天气,全市水产养殖业遭受了极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损失金额高达6.8亿元以上。

2011年1月25日冰冻灾害造成养殖的鱼、贝、海参、鲍鱼等损失3 517.4 hm2,产量10 841 t,损失产值9 891.9万元。

2012年2月27日统计的冰冻灾害造成养殖的鱼、贝、海参、鲍鱼等损失2 223.5 hm2,产量6 179 t,损失产值5 260万元。

2013年8月份以来,荣成市遭受了史上罕见的持续极端高温酷热天气,受此影响,海参养殖池塘表层水温高达35~36 ℃,底层水温也达到33 ℃左右,潮间带水温也在26~28 ℃,且时间长达10天以上。全市12 468 hm2(其中池塘养殖面积1 667 hm2,围堰养殖3 467 hm2,海底底播面积7 334 hm2)约有600 hm2池塘、134 hm2围堰、467 hm2潮间带养殖海参出现不同程度的化皮死亡现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3.8亿元。

2 海水养殖保险细则亟待研究

目前,各个保险公司对于海水养殖产业的保险极少涉猎,一是因为对该行业的了解程度低。二是该行业的保险风险较大,一旦投保,发生灾害后,保险公司赔付的资金数额较大。三是海水养殖的灾害分类多种。有台风、风暴潮、冰冻、暴雪还有高温、暴雨的影响,有病虫害以及海洋大环境导致海水水质的变化影响,有海水养殖品种的退化影响,还有养殖环境容量的影响等等。这些都需要保险公司仔细研究,逐一应对。本人建议保险公司聘请有关专家(保险、海水养殖等方面)可以从最基本、最成熟、最好操作的海带养殖着手进行海水养殖保险试点,待取得经验后再向其他海水养殖产业推广。具体说来:①对所要保险的海水养殖海区确认两证(海域证、养殖证)并现场勘查定位(坐标四至)。②确定该海水养殖区域海水养殖物资数量。③确定海水养殖品种及数量。④对整个过程影像化。⑤聘请海水养殖专家对该海水养殖海区产量划分级别。确定保险最低产量等。

3 海水养殖保险基金的来源

目前从事海水养殖缴纳的海域使用金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第三十三条国家实行海域有偿使用制度。单位和个人使用海域,应当按照国务院的规定缴纳海域使用金。海域使用金应当按照国务院的规定上缴财政。因此建议在实行海水养殖保险时,其基金可以由三方共同承担。第一,可以由参与海水养殖保险的公司拿出资金。第二,由国家、省、市、县分别从收取的海域使用金中列支一部分。第三,由参保的海水养殖单位和个人拿出一部分。这样就可以将海水养殖的保险基金筹措起来,保险基金具体怎么运转,再由相关部门制定相关的细则进行操作。

4 海水养殖灾害的评估

建议参与海水养殖保险的保险公司组建海水养殖灾害评估小组。一旦发生海水养殖灾害,保险公司通知已成立的海水养殖灾害评估小组,并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实地勘验,详细评估灾害损失。再根据理赔条款给予赔偿。

(收稿日期:2013-09-26)

工厂化海水养殖驶入“升级”模式 篇7

与传统方法相比, 该系统加强了脱氮除磷的效果, 投资与运行费用低、能耗小, 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陆基海水养殖对近海环境的影响, 有效节约海水资源, 减少污水排放量, 减缓近岸海域富营养化程度。目前, 该系统已在山东胶州、辽宁营口、浙江绍兴的3家企业中投入使用, 成本效益比达到了1∶5。

新型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核心借用了人工湿地系统的原理, 把自然湿地进行改造加工, 以种植植物的方式自然吸收污染物。“这套系统由预处理池、一级表面流人工湿地和二级垂直流人工湿地构成。外排水经养殖池排出, 依次经预处理池沉淀过滤后进入一级表面流人工湿地和二级垂直流人工湿地。”黄海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崔正国说, “一级表面流人工湿地种植大型藻类, 二级垂直流人工湿地种植米草, 基质材料从下到上依次填埋砾石、高炉矿渣、细砂。在人工湿地系统中, 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 从而实现了对污染物质的高效去除和净化。”“传统工厂化循环养殖系统造价每立方水体约为400~600元, 而人工湿地系统造价约为240~300元。传统工厂化循环养殖的系统能耗约为0.014~0.018k W·h/m3, 而人工湿地系统能耗约为0.002~0.006k W·h/m3。”崔正国表示, “造价比传统工厂化循环养殖系统节省了约50%, 能耗相当于传统工艺的三分之一, 而且不用构建大型过滤和生物净化设备, 对企业来说可以节省一笔不小的开支。”

在循环水系统中种植植物, 成为人工湿地系统的一大亮点。“在海水中种植的植物需要很高的耐盐性。”崔正国告诉记者,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 我们选择了大米草和互花米草来吸收净化污染物。”

然而, 大米草和互花米草的经济价值跟芦苇差不多, 如果大规模种植, 可以作为造纸厂的原材料, 但如果种植面积小的话, 除了作为循环水系统中的一部分之外, 经济效益较低。对此, 崔正国打算以耐盐蔬菜作为下一步“升级”系统的突破口。崔正国表示:“目前只是个设想, 我们打算以耐盐蔬菜替代现在的耐盐植物, 既可实现人工湿地系统的循环处理, 又可在规模化种植的同时, 与市场接轨, 为企业增收额外的经济效益, 同时也为农业、加工业等产业提供一个新的种植模式。”

“传统的工厂化循环养殖系统已经"流行"了近20年, 要想打破现有的市场格局, 还需要继续优化系统。比如解决人工湿地占地面积大、容易产生堵塞等问题。”崔正国告诉记者。目前来看, 低成本和低能耗是新系统占领市场的“法宝”, 由于养殖水没有具体的排放标准, 所以如何培养企业更换系统的积极性成为产品推广的重点。崔正国表示:“系统升级后, 我们打算将水处理系统与养殖系统连接起来, 进一步提升水产品的养殖密度, 进而提高产出比, 扩大经济效益, 增强企业的积极性。”

海水养殖污水处理方法与探讨 篇8

1 循环水养殖水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及关键问题

循环水养殖系统之基本原则为功能分离原则, 系统包括养殖池、水处理设备及水质调整与回流设备。养殖池仅供养殖生物栖息及摄食, 养殖池的排水, 经过一系列的废水处理设施, 再回流到养殖池中重复使用。由于养殖池为高度富营养化环境, 物质转换速率快, 常使养殖池生态机制来不及反应, 造成水中p H值波动频繁、溶氧不足、氨及亚硝酸盐浓度升高等不利于养殖生物的环境条件。因此, 循环水处理技术的目标是维持物质收支的平衡, 将养殖过程中累积的毒害物质加以去除, 以维持养殖池中水质的稳定。

目前国内外工厂化养殖水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环节包括[2]: (1) 固体废弃物的去除; (2) 水溶性有害物质 (主要是氨氮) 的去除; (3) 系菌消毒; (4) 增氧; (5) 调温; (6) 水质测控。由于水产养殖生物大部分为排氨型动物, 水中氨氮对养殖生物具有强烈毒性, 是高密度循环水养殖系统最常遭遇的问题, 故养殖池水中氨氮必须控制于养殖生物可承受浓度以下, 因此氨氮等水溶性有害物质的去除技术是整个系统的关键。

2 氨氮的去除方法

养殖水体氨氮的去除主要可分为物理、化学方法如气提、折点加氯、离子交换及生物法。化学方法需在水中加入各种化学物质, 虽可达到去除水中氨氮的目的, 但处理及操作费用高, 会造成二次污染, 处理后的水质可能不适合重复再利用。由于生物法具有生物量高、优势菌种明显、处理效率高、装置占地少等优点, 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工厂化水产养殖系统, 以维持养殖水质的稳定和养殖废水的处理。

2.1 生物膜法

生物膜最初于载体之表面产生, 继而增殖、成长, 等到长到一定厚度, 在好氧层的底部会因氧气无法扩散进入而变为厌氧层, 厌氧层因厌氧分解而产生H2S, C H4、CO2、N2等, 降低了生物膜与载体表面的附着能力, 促使生物膜发生剥落更新。与传统活性污泥法比较, 生物膜法具有操作容易, 单位体积内的微生物数量多, 生物相具多样性:吸附能力强, 可处理低浓度的废水;对有毒物质及抑制剂具有抗性, 对于温度及水质水量变化承受能力较强;兼行好氧性、厌氧性的作用, 可同时进行硝化与脱硝反应。

附着于载体上的微生物利用养殖废水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氨氮等污染物, 作为细胞本身活动所需要的能源和细胞合成所需的物质基础, 将污染物转换成无害的二氧化碳、水、硝酸盐等物质, 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

2.2 固定化微生物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生物技术。该技术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措施将游离微生物细胞或酶定位于限定的空间区域, 并使其保持活性从而反复利用, 具有效率高、稳定性强、反应易控制、对环境耐受力强、保持菌种高效等优点。目前经常采用的生物固定化方法主要有吸附法、包埋法、交联法和共价结合法, 尤以包埋法和吸附法最为常用。选择合适的固定化细胞载体是这项技术的关键, 固定化细胞载体主要有天然高分子凝胶载体 (琼脂、海藻酸钙等) 和有机合成高分子凝胶载体 (如聚乙烯醇PVA、聚丙烯酰胺ACAM等) 。因为PVA凝胶具有无毒、廉价、对细胞活性损伤小、抗微生物分解和机械强度高等特点, 被认为是目前最有效的固定化载体之一。

目前对处理水产养殖废水的固定化菌株研究得较多的是光合细菌和硝化细菌。将光合细菌同载体结台并固定化, 不仅可以增强沉降性, 使水质净化效率提高、稳定性增强, 微生物质量分数提高;同时还具有抗环境因子影响能力强, 可长期保持包埋菌占优势而防止其它有害菌生长等优点。

藻类固定化技术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 与游离藻类相比, 固定化藻类具有细胞密度高、反应速度快, 运行稳定可靠、藻细胞流失少等优点, 严国安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固定斜生栅藻净化废水, 试验结果表明, 固定化斜生栅藻对氨氮和正磷酸盐的净化效果明显高于未固定斜生栅藻。

2.3 投加高效微生物茵剂

即通过向水体中投加直接以目标降解物质为主要碳源和能源的高效微生物菌剂来增加生物量, 强化生物处理系统对目标污染物质的去除能力。高效微生物菌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方兴未艾, 国内外很多学者已成功地分离到可抑制病原菌、除污, 同时可促进养殖生物生长的菌株, 有些已实现了商品化并在水产养殖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Dumas等使用藻青菌处理鲤鱼养殖废水的中试结果表明, 运行1个月后对氨氮和磷酸盐的去除率高达82%和85%, 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Grommen等向养鱼池废水投加由高活性硝化菌及富集液组成的复合菌液, 试验结果表明, 当复合菌液的质量分数为5mgvss/L时可确保4d之内对NH3-N和NO2-N的去除率由10mg/L到低于可检测范围。当DO大于6mg/L时没有检测出NO2-, 因此, 投加该复合菌液表现出可靠性和可再生性。国内对有益微生物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对光合细菌的研究。据报道, 光合细菌可利用水中的氨氮、硫化氢等, 使水中的有毒物质减少, 溶氧增加, 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使水的透明度提高, 从而改善水质。光合细菌对鱼池、虾池和工业污水的水质挣化能力的试验结果表明, 短短1个月内就使甲鱼池、蟹池中硫化氢含量分别降低31.0%、39.6%, 氨氮含量分别降低24.4%、25.0%。光合细菌通过光合作用大量消耗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 改善了水质, 光合细菌本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对动物生长发育起促进作用的生理活性物质, 因而是淡水养殖中一种非常优良的饲料添加剂。鱼苗、鱼种、成鱼养殖的应用试验表明, 使用光合细菌可使池塘底泥中的硫化物下降58.04mg/kg, 有机物下降39.90mg/kg以上, 用作饲料添加剂, 可使鱼种及成鱼增产, 并能提高鱼的成活率。投加组合微生物在国内也有一定的应用。陈海敏等使用光合细菌和小球藻联合处理工厂化甲鱼养殖废水, 试验结果表明, 光合细菌和小球藻能很好地去除水体的氮、磷, 尤其对氨氮的去除率高达90%以上, 且处理后水体中的溶氧量提高到10mg/L以上, 有利于养殖废水的重复利用。

3 结语

本文在循环水养殖水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及关键问题的基础上, 重点就氨氮的去除方法进行分析探讨, 指出分析在海水养殖自身污染控制方面, 应该重视养殖容量问题, 实现生态工程化养殖, 科学控制物种移植引进和药物的滥用, 加强相关养殖生物理论和养殖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摘要:循环水养殖模式在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生产能力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选择。本文主要探讨了海水养殖中氨氮的去除方法方法相关内容, 对于进一步深化我国海水养殖发展具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海水养殖,循环水养殖,污水处理,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梁程超.海水循环水养鱼系统中国化之我见[J].中国水产, 2003, 6.

海水养殖 篇9

这就是雷霁霖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人生经历, 也是他心甘情愿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埋头耕耘、无怨无悔。无论风雨泥泞, 他总是跟随心中的梦想, 开拓创新思维, 一步不离地坚守科研阵地, 谋划和实践海水鱼类养殖产业的发展, 以博大的胸怀、渊博的智慧和超人的毅力引领着海水鱼类养殖产业走向美好明天……

50多年来, 雷霁霖一直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亲临生产一线不懈实践的信条, 在科研路上获得累累硕果。他系统研究了22种海水鱼类的养殖理论与技术, 其中8种已经实现产业化;率先从英国引进冷水性良种——大菱鲆, 突破了育苗关键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创建符合国情的“温室大棚+深井海水”工厂化养殖模式, 掀起了中国海水养殖业的第四次产业化浪潮, 为国家和三农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雷霁霖院士因此被誉为“中国大菱鲆之父”。

(一) 丰富养殖理论引导新的发展方向

海峡科技与产业:作为一位致力于海水鱼类养殖的专家, 请您回顾一下中国大陆海水养殖发展历程。

雷霁霖:中国大陆的海水鱼类养殖发展历史较短, 建国初期处于港养 (南方称“鱼塭”) 的原始状态, 科研工作几乎一片空白。

上世纪50年代中以来, 我和新中国第一代海水养殖的“拓荒者”们, 积极响应政府号召, 不畏艰苦、不辱使命, 携带简易工具, 远离城市和温暖的家, 奔赴沿海渔村开展科学实践活动。

我和同事们很早就有改变中国大陆海水养殖落后面貌的想法, 认为北方冬季漫长, 不能走其他产业发展的老路, 很早就大胆地提出了“海水养殖要走工厂化的道路”。上世纪50年代末, 我们首先在山东日照市模拟自然生态环境, 设计建造了一座大型梭鱼潮汐环流产卵池和一座当时堪称亚洲一流的实验基地, 率先在中国大陆获得了梭鱼人工繁殖零的突破。在此基础上, 我们又相继建成中国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的胶南基地和中日合作小麦岛实验基地等一批设备水平越来越先进的试验基地, 还帮助北戴河建成了渤海水产增殖中心试验站, 一路领先完成了海水鱼类工厂化育苗工艺和养殖生产体系的构建。以此为依托, 相继完成了20多种鱼类的工厂化苗种生产技术研究、率先打开了国外海水养殖鱼类良种的引进渠道、开启了与多个国家 (中日、中英、中挪、中法) 合作研究的大门, 快速提升了中国大陆海水鱼类养殖研究技术水平, 促进了生产模式和系统装备的多次提升。

海峡科技与产业:这个阶段, 您和同事们一起有很多创新的思路和卓有成效的探索, 请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雷霁霖: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和养殖技术的不断提升, 我们在科研探索的道路上, 眼光变得越来越开阔。为了彻底改变中国大陆海水养殖面貌, 首先想到的是要改变养殖品种。我们经历10多年的艰苦努力, 成功将欧洲冷水性养殖良种——大菱鲆 (又称“多宝鱼”) 引进中国大陆, 并将其培育成为中国大陆北方工厂化养殖的主要对象。

当大菱鲆育苗与养殖获得巨大成功时, 许多热心朋友建议我赶快申报专利, 但我考虑到北方鱼类养殖较其它养殖产业的发展已经落后多年, 当前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尽快将其转化为生产力, 而不是申报专利的问题。为此, 我们没有急于申报专利, 而是将研究成果立即公开, 并帮助企业扩大生产。与此同时, 在养成方面, 由我们首创的“温室大棚+深井海水”工厂化养殖模式, 不仅为中国大陆北方创造了大菱鲆规模化养殖的奇迹, 同时在加快产业转型提升的新策略鼓舞下, 以此为基础, 设定了“节能减排、绿色环保、优质高效”的发展目标和“南北接力”的养殖格局。现在, 北南沿海海水鱼类养殖大产业架构的样板, 正有力地助推着中国大陆的海水鱼类向更高层次的工业化养殖目标推进。

(二) 发展工业化养殖正逢良时

海峡科技与产业:您已年近八旬了, 但仍在为鲆鲽类工业化养殖发展奔走呼号。您曾经说:“我有一个预感, 当前和未来世界第4次工业革命, 应该是生物工业革命, 鲆鲽类的工业化养殖正逢良时”;“我还有一个梦想, 就是盼望海水鱼类工业化养殖能在中国大陆早日实现”。关于海水鱼类的工业化养殖, 请问具体的内涵和实施方法是什么?

雷霁霖:工业化养殖就是以品种为单元, 集工程化、工厂化、设施化、规模化、规范化、集约化、标准化、数字化和信息化于一体的新型生产模式。它是由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与社会人文学科共同构建形成的一种现代化高端养殖模式。简而言之, 工业化养殖就是一种高度可控的、适度集约化的、绿色环保的、质量安全和人工生态型的养鱼工程模式。

它的核心技术是“四化养殖”即装备工程化、技术精准化、生产集约化和管理智能化;其技术体系包括种子工程、营养饲料工程、疾病防控工程、循环系统工程、加工与质量安全工程、物流与营销工程等六大板块的工程建设。

海峡科技与产业:那么, 您所探索的这条工业化道路具体的思路是什么?

雷霁霖:工业化养殖的总体思路旨在推动产业向高端方向持续发展, 所以不仅要求引进新技术, 同时要求生产者必须将生物技术、工程技术和人文社会, 以及“福利养殖”等学科理念深深融入到产业运行之中, 通过软、硬件基本条件的密切结合, 取得更多、更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工业化养殖对资源消耗、工程构造与人文社会需求均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更深层次的衡量标准, 其目标应以工业化理念为指导, 借助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和产业技术体系的支撑, 把鲆鲽类养殖作为优势品种高端产业的典型样板, 在主产区进行示范推广。最后, 在中国大陆沿海完成海基 (生态型) 和陆基 (集约型) 两大系列工业化养殖大产区的构筑。

此后, 继续紧密依靠科技创新, 不断研发和引进高新技术, 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和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 即可在广袤的沿岸带、浅海区和深水区构筑起一大批符合国情的、具有高科技内涵的海水鱼类工业化养殖产业群和产业带。

(三) 养殖工程化与产业化的中心任务

海峡科技与产业:接下来, 请您介绍一下实施工程化和产业化需要做哪些事、具备哪些条件?

雷霁霖:当前, 对于海基主产业最紧迫的任务是解决养殖网箱在高海况条件下配套装备的抗性与稳定性问题, 以及防灾减灾远程智能化管理的技术问题;陆基主产业则要求实现全封闭式工厂化养殖系统的国产化, 配套装备的模块化, 建立国产化系统装备的研发与生产基地以及专业人才培训基地。

对于水质净化方法和循环水过滤装置, 我认为要有新的解决思路, 应该探索除生物过滤膜以外的、全新理念的水处理方法和新的系统模式;在线监测和智能化管理、环境和养殖产品质量监测、地理标识与追溯体制的建立, 以及深加工产品的品牌建设等方而, 也应与全循环系统一起联合立项研究, 尤其应将有可视系统的物联网引入产业链全线运行;生物与生物技术方面, 包括新品种选育、高效专用配合饲料、疫苗的研制与应用、流行病调查与防控, 以及养殖鱼类在系统中的生理、生态、行为学特征、福利状况、能源物质的分配与代谢、养殖密度与生长潜力等基础学科, 今后都期望得到强有力的理论与技术支撑。

雷霁霖院士

此外, 为了推进海水鱼类工业化养殖, 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或法规, 如推进节能减排全循环水工厂化养殖的奖励政策, 岸带、深水区的开发利用政策, 物种与环境保护政策, 以及发展深水网箱、放流增殖和海洋牧场建设等鼓励政策, 还期望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与海基、陆基养殖模式升级有关的基础性研究, 如开展防灾减灾高新技术、远程控制系统、机器人作业等高端技术的研发政策, 以及开辟水产养殖保险业务等政策。与此同时, 还应当鼓励地方龙头企业成立区域性渔业协会或工厂化养鱼专业合作社等民间合作组织, 以提高业界的组织化程度, 充分发挥其在行业中的协调与自律自管作用。

海峡科技与产业:与传统的产业相比, 现代化或者说工业化的产业模式有哪些特点?

雷霁霖:上述不同模式的养殖产业, 都是依托现代工业基础而建立起来的集约化养殖模式, 都具有养殖装备先进、养殖环境可控、单位水体养殖密度高、产量高、养殖全过程可以采用机械化或自动化操作等特点。生产管理、产品收获、安全检测等容易控制, 产品可以做到均衡上市, 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良好。

所以, 工业化养殖被国际上公认为是现代化海水养殖产业的发展方向。尤其对全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的陆基工厂化养殖模式来说, 更以工业化理念为指导, 将育苗、养殖、加工、营销等系列生产工艺通盘纳入工业化管理流程之中, 所以被统称为一项典型的海水养殖工业。

中国大陆海水养殖已经进入新一轮发展时期。对于饱受空间、模式、品种、饲料和病害等多重压力制约的水产养殖, 整体技术急需转型提升至工业化水平, 这已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鲆鲽类工厂化养殖作为中国北方沿海鱼类高端养殖产业开发的先锋, 走过21年风雨历程的事实充分说明, 它是一个极富品种特色、产业活力和开发潜力的养殖方式, 首先由它探索并走出了一条高起点、跨跃式发展的道路, 使之迅速成长为深受国内外关注的新兴产业。

海峡科技与产业:结合您在鲆鲽类养殖上的实践和探索, 您认为未来, 中国大陆在该领域的发展上有什么特点?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

雷霁霖:现在, 鲆鲽类养殖进行自我优化提升的同时, 也在为多种鱼类以及其他海水养殖品种走工业化发展道路提供借鉴。近10多年来, 中国大陆海水养殖界在鲆鲽类养殖样板的影响下, 已从观念到行动上发生了巨变。近年在中国北方沿海的主产区, 每年都有许多国产化、高水平的循环水养鱼工厂拔地而起, 展现出的系列成果充分说明, 工业化养殖完全符合中国海水鱼类养殖的发展潮流, 是引导其他产业转型升级的样板工程, 预测“十二五”期末, 沿海的鱼类工业化养殖将会出现一个繁荣兴旺景象。

我认为, 未来产学研各界为了担当起新的历史重任, 今后将会从理念上认识到科技进步与发展是人类走向文明的强大推动力。高新技术的产业化时代已经来临, 并正在催生中国海洋产业技术革命的到来。大量实例说明, 高新技术只有融入产业才能发挥其变革资源配置的巨大作用, 也只有在实现产业化过程中才能实现其自身价值。所以, 当前应当把改造传统产业作为发展高新养殖技术的起点, 要全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硬件和软件相结合的高技术人才队伍, 组成众多高智能团队, 一起向预定目标冲刺, 才有可能完成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构建。

为了加快工业化养殖业的发展步伐, 热切企盼业内外人士共同参与, 尤其希望得到龙头企业家的积极响应和支持。深信政、产、学、研各界今后必将树立起低碳环保、质量安全第一的信念, 抓住产业转型良机, 共同锤炼中国大陆海水鱼类高端、高质和高效的工业化养殖样板, 为中国大陆的现代渔业建设作出新贡献。

(四) 雷院士心中的未了情

海峡科技与产业:对于鱼类养殖, 您肯定有着常人所没有的感情, 对于未来, 您有哪些想法?

雷霁霖:鱼类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宝贵财富, 它富含高蛋白、低脂肪, 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护心、健脑、防癌功能, 是千百年来人类最喜爱的美食之一, 并一直在为全人类的健康建立功勋。今天, 国家需要发展海水鱼类养殖为民造福, 我就决心要为海水鱼类养殖研究奉献终生, 这就是我的理想和承诺。

数十年来, 为了实现海水鱼类工业化养殖的梦想, 我宁可不计个人得失, 放下安逸生活, 但从未改变过研究鱼类的初衷。可以说, 在我心中永远流淌着的是一条很长很长的爱河, 那里有许多讲不完的鱼类故事、做不完的鱼类事业和写不完的鱼类文章……。从思路到行动所有这一切, 都源于“鱼”, 我的“苦”与“乐”也与“鱼”密切相关。总之, 人生苦乐是常事, 事业未了情难了!

我一直闲不下来, 因为新一轮水产养殖事业才刚刚开始, 所以在这个时侯很难说出“安心颐养天年”这句话, 心中觉得最困难的时候都挺过来了, 现在正处于产业转型提升的关键时刻, 对产业技术体系的发展来说, 摆在产学研同仁面前的工作, 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所以一定要把握和利用好当前时机, 同时要不断更新思路和实施方法, 才能有效推进养殖产业顺利达到工业化的发展阶段。

结语

海水养殖 篇10

1 滴滤池

滴滤池运行过程中废水经过粗滤介质床层后缓慢流过好氧生物膜, 其中一项重要参数是过滤介质。优质的过滤介质应具有较好的孔隙率、比表面积以及水利流动性。孔隙率影响着水与生物膜时间的接触时间;较大的比表面积能够保证微生物的生长以及废水流过时出现较少的死角[5]。

2 生物流化床

生物流化床可以有效的解决滴滤床中堵塞的问题, 同时相比于传统的生物转盘则有更高的处理效率[6]。目前较少有人研究生物流化床处理氨氮及硝氮, 但载体颗粒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同时载体和流化床的控制同样影响着系统的处理效果。

3 生物转盘

在生物转盘反应器中, 微生物会附着生长在一个惰性介质载体上, 形成生物膜。支撑介质与一个中央水平的轴相连, 部分或者完全浸没在废水中。好氧生物转盘的优点是较短的水利停留时间, 高比表面积, 低阻塞率, 对外界不良刺激抵御能力较强, 同时能耗低且便于操作。生物量、转动速度以及有机负荷等参数对处理效果有较大的影响。

4 生物絮凝技术

生物絮凝技术通过在水中投加碳水化合物, 来控制和发展水中高浓度的异养微生物絮体。这种悬浮物主要有水生植物、微生物、吞噬类微生物以及其他大块有机物。当碳氮比例较好时有机氮可以转化为微生物的细胞物质, 此后微生物絮体又称为水生生物的食物。只有当C/N比例高于10时无机氮才能被微生物所利用。

5 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氮、磷酸盐以及其他微量元素。人工湿地技术目前已经取代自然湿地技术而被用来处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以及农业废水。V erh oeven等研究发现经过较长的停留时间废水中胺离子浓度呈指数下降。L in等分别研究了表面流人工湿地和潜流型人工湿地处理海水养殖废水的效果, 最终得到硝氮去除率分别为82%和99%。N ay lor等已经报道了六块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硝氮的效果为从44.1%~69.7%。然而硝酸盐的去除收到了养殖废水中较高含氧量的影响。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对于硝氮的去除有着较大的潜力, 但与其他传统工艺相比人工湿地技术处理过程所花费的时间更长。

6 结论

生物处理方法由于具有环境友好、运行费用低等优点, 在海水养殖废水处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我国海水养殖废水生物处理研究还处于开始阶段。一方面, 对于海水养殖废水处理的工艺选择、运行参数及处理能力与效能尚需进一步研究;另一方面对降解污染物微生物的研究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进行。在调查和系统分析水质、水量、反应器构型、水力停留时间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 建立完善的和适合我国国情的海水养殖废水处理方法并加以推广, 对于保护海洋环境以及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我国是海水养殖业的大国, 但养殖技术与模式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因此研究海水养殖废水处理技术十分必要。文章综述了国内外海水养殖废水生物处理方法中滴滤池、生物流化床、生物转盘、生物絮凝技术以及人工湿地技术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海水养殖废水,滴滤池,生物流化床,生物转盘,生物絮凝技术,人工湿地技术

参考文献

[1]Afonso M D, Jaber J O, Mohsen M Brackish groundwater treatment by reverse osmosis in Jordan.Desalination, 2004, 164:157-171.

[2]李来阳, 谢卫兵.海水养殖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河北渔业, 2009 (5) :46-50.

[3]Tovar A, Moreno C, Ma nuel-Vez M P, Garc a-Vargas M.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intensive aquaculture in Hari waters.Water Research, 2000, 34:334-342.

[4]Blancheton J P, Coves D, Closed sys.tems in intensive marine finfish hatcheries.State of the art and the future prospects.Bordeaux Aquaculture, 2000, 92:25-27.

[5]Lekang O I, Kleppe H, Efficiency nitrification in trickling filters usin different filter media.Aquacultural Engineering, 2000, 21:181-199.

海水养殖 篇11

关键词:填料;硝化作用;动力学;降解速率

海水工厂化养殖相比于传统养殖方式,具有产量高、污染小、节约资源的特点。为了实现这种养殖方式,重点是要对水进行有效处理,从而保证水的质量。其中,氨和亚硝酸盐对于养殖对象的毒害作用最强,因此,控制海水养殖系统中氮的浓度及存在形式变得尤为重要[1-2]。

目前多是采用生物方法,通过硝化作用完成,在该过程中,氨在亚硝酸盐细菌(AOB)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盐,后者进一步被硝酸细菌(NOB)转化硝酸盐[3-4]。当系统中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达到一定数量,且比例合适时,则不会出现氨和亚硝酸盐的积累,表明系统硝化功能建立完成[5-6]。

养殖系统硝化功能建立后,其对氨和亚硝酸盐的转化能力受很多因素影响。Zhu等[7]认为水力条件是限制总氨氮去除速率的重要因素,增加流动雷诺数可有效改善生物过滤器性能。何洁等[8]研究表明氨和亚硝酸盐转化过程可用零级动力学方程描述。Chen等[9]对影响硝化作用的底物和溶解氧浓度、有机物、温度、pH、碱度、盐度和湍流水平管等因素进行分析,阐述了各参数对生物滤池硝化性能的影响。

本研究选用白砂、珊瑚砂、陶粒、菲律宾砂4种不同填料,构建海水养殖系统,分别对亚硝化过程和硝化过程进行动力学解析,从而为海水养殖系统水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硝化细菌菌剂:在本实验室,由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混合培养而成。

填料:选择白砂、珊瑚砂、陶粒、菲律宾砂,填料的物理性质及处理见文献[3]。

人工海水:利用海水素人工配制。

1.2研究方法

1.2.1海水养殖系统硝化功能建立海水养殖系统用50 mg/L碘液浸泡72 h消毒,然后用蒸馏水浸泡24 h,冲洗后,分别加入白砂、珊瑚砂、陶粒、菲律宾砂500 g,添加人工海水20 L和硝化细菌菌剂15 mL。投加NH4Cl使氨氮初始浓度为10 mg/L。实验期间控制系统温度25 ℃,DO>5 mg/L,盐度31‰~32‰,pH 8.0~8.4,避光。定期测定氨氮、亚硝酸盐氮,直至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检测不出。

1.2.2亚硝化过程动力学研究方法系统硝化功能建立后,分别加入NH4Cl使氨氮浓度为5 mg/L,混匀后,每隔1 h采集水样测定氨氮含量。

1.2.3硝化过程动力学研究方法硝化功能建立后,投加NaNO2使亚硝酸盐氮浓度为3 mg/L,混匀后,每隔1 h采集水样测定亚硝酸盐氮含量。

1.3分析方法

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测定方法参见文献[10-11]。DO和pH分别采用Orion 835A溶解氧仪和pHS-3C型精密酸度计测定。

利用Origin 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亚硝化过程动力学分析

实验过程中氨氮含量随时间变化情况见图1。由图中可看出,4个养殖系统中,氨氮均随时间变化不断下降,在实验前期降解速度较快,后期变缓,并逐渐趋于稳定,符合指数衰减形式。图1实验过程中氨氮含量变化

情况及动力学表达式

利用Origin 8.0对亚硝化动力学过程进行指数衰减回归分析,参数及拟合动力学表达式见表1。

3讨论

研究表明,4种滤料构建海水养殖系统的亚硝化和硝化过程均呈一级反应,氨和亚硝酸盐浓度是其转化过程的限制性因素,这与张俊新[12]等研究结论一致。现有文献[13-15]报道的硝化反应一级速率常数K范围为0.001 1~3 /d,对照表1和表2的数据可知,本研究得到的速率常数高于这一数值。

在亚硝化和硝化过程中,反应速率常数最大的均为珊瑚砂,说明珊瑚砂比较适合亚硝酸盐细菌和硝酸细菌附着生长,形成的生物膜对氨氮和亚硝酸盐氮转化效率最高。生物膜在基质上附着与填料的理化性质有重要关系,较小孔隙具有毛细孔保水作用,微生物在其上持留期最长[16]。珊瑚砂为天然材质,粗糙程度最大,孔隙多,有利于微生物生长代谢。陶粒材质非天然材质,相对比较粗糙,效果次之。白砂和菲律宾砂表面光滑,不利于生物膜的保持。

陶粒、菲律宾砂、珊瑚砂的亚硝化过程反应速率常数均小于硝化过程,原因为氨氧化细菌的比增长速度(0.4~0.5/d)小于亚硝酸盐氧化细菌的比增长速度(1/d),在稳态条件下,氨氧化细菌将氨氧化为亚硝酸的过程是氨转化为硝酸盐反应过程中的限速步骤[17]。白砂亚硝化过程反应速率常数略大于硝化过程,说明其可能更适合氨氧化细菌生长。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4种滤料构建海水养殖系统硝化功能建立的时间存在差异,但硝化功能建立后对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转化速率却较低;珊瑚砂虽然对氨氮和亚硝酸盐氮转化速率最高,但其硝化功能建立所用时间(31 d)却较长。由此可见,硝化细菌在滤料上生物膜的生长速率与生物膜成熟后的硝化能力无直接联系。

4结论

白砂、珊瑚砂、陶粒、菲律宾砂构建海水养殖系统的亚硝化过程呈一级反应,亚硝化速率由低到高的依次为菲律宾砂、白砂、陶粒和珊瑚砂。

白砂、珊瑚砂、陶粒、菲律宾砂构建海水养殖系统的硝化过程呈一级反应,对硝化速率由低到高的依次为白砂、菲律宾砂、陶粒和珊瑚砂。

系统中硝化细菌生物膜的生长速率与生物膜成熟后的硝化能力无直接关系。

nlc202309040921

参考文献:

[1] 吴伟,宋志文,于弘路,等.氨负荷对水族箱硝化功能建立过程的影响[J].河北渔业,2010(11):4-7

[2] 刘冉,周洋,宋志文,等.硝化细菌对海参养殖系统水质的净化效果[J].河北渔业,2012(2):15-18

[3] 孔小蓉,宋志文,周洋,等.不同基质构建海水水族箱硝化功能建立过程的比较研究[J].河北渔业,2009(12):11-14

[4] 周洋,孔小蓉,宋志文,等.硝化细菌对海水水族箱硝化功能建立过程的影响[J].河北渔业,2009(3):4-6

[5] Nijhof M.Bacterial stratification and hydraulic loading effects in a plug-flow model for nitrifying trickling filters applied in recirculation fish culture systems [J].Aquaculture,1995(134):9-64

[6] 张俊新,魏海峰,何洁,等,用煤渣和沸石处理海水养殖废水的挂膜动力学研究[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8,23(3): 205-209

[7] Zhu S., Chen S.Impacts of Reynolds number on nitrification biofilm kinetics [J].Aquacultural Engineering,2001(24):213-229

[8] 何洁,刘长发,吴钰.三种载体上生物膜硝化作用动力学初步研究[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3,9(5): 546-548

[9] Chen S., Ling J., Blancheton, et al.Nitrification kinetics of biofilm as affected by water quality factors [J].Aquacultural Engineering,2006(34):179-197

[10] 国家海洋局《海洋监测规范》编辑委员会.海洋监测规范,第一版[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1

[11] 国家环保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12] 张俊新,魏海峰,何洁,等.用煤渣和沸石处理海水养殖废水的挂膜动力学研究[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8,23(3): 205-209

[13] Yamaguchi T.,Moldrup P.,Rolston D E,et al .Nitrification in porous media during rapid unsaturated water flow[J] .Wat Res,1996,30 (3):531-540

[14] Kors L J ,Moorman H N ,Wind A P M,et al .Nitrification and low temperature in a raw water reservoir and rapid sand filters[J] .Wat Sci Technol,1998,37(2):169-176

[15] Delgado S.,Elmaleh S.,Dlaz F.,et al .Ammonia removal in a deep reclaimed wastewater reservoir before agricultural reuse[J].Wat Sci Technol,2001,43(10):125-132

[16] 宋奔奔,刘鹰.海水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生物滤器填料的选择与应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8,156 (12): 04-06

[17] 叶剑锋.废水生物脱氮处理新技术[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Abstract:In this study, 4 kinds of substrates, i.e.white sand, coral sand, Philippines sand and Ceramsite were chosen as substrates in mariculture systems and their nitrification kinetics were comparatively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mmonia oxidation process and nitrite oxidation process of mariculture systems that were established by four kinds of substrates are all in first order reaction.The degradation rate of ammonia nitrogen is in the sequence of coral sand>ceramsite>white sand>philippines sand.And the degradation rate of nitrite nitrogen is in the sequence of coral sand>ceramsite>philippines sand>white sand.There is no dir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iofilm formation speed and the transformation ability after its mature.

Key words:substrate;nitrification;kinetics;degradation rate

海水鱼类健康养殖 篇12

1 养殖品种

我国产有海产鱼类1 500余种, 当前, 我国养殖 (含少数引进品种) 的海水鱼类约有60多种:有石斑属的青石斑、赤点石斑、点带石斑、斜带石斑、云纹石斑、鞍带石斑、褐石斑、老鼠斑、硅点石斑;髭鲷属的斜带髭鲷、纵带髭鲷、横带髭鲷;鲳鱼参属的卵型鲳鱼参、台湾鲳鱼参;比目鱼目科的牙鲆、大菱鲆、大西洋牙鲆、漠斑牙鲆、圆斑星鲽、条斑星鲽、石鲽、黄盖鲽、塞内加尔鳎、欧鳎、半滑舌鳎;鲈属的青岛鲈、七星鲈;石首鱼科的鱼免状黄姑鱼、日本黄姑鱼、双棘黄姑鱼、大黄鱼;鲷科的真鲷、平鲷、黑鲷、黄鳍鲷、金头鲷;东方豚属的红鳍东方豚、菊黄东方豚、双斑东方豚、假睛东方豚、暗纹东方豚;笛鲷属的红鳍笛鲷勒氏笛鲷、画眉笛鲷、星点笛鲷;鲻科的鲻鱼、梭鱼;此外, 还有蓝子鱼、金钱鱼、美国红鱼、高体鱼师、军曹鱼、胡椒鲷、褐菖鱼由、美洲黑石斑、中华乌塘鳢大弹涂鱼、鳗鲡、罗非鱼、遮目鱼、海马等等。

2 养殖环境与水质条件

环境要求避风条件好、风浪不大、交通方便的内湾, 湾底地势平坦、底质以硬砂或泥砂为好 (潮间带养殖需岩礁底质) , 湾内水流畅通、水体交换良好, 流速30~50 cm/s, 低潮时水深高于4 m, 透明度0.5~3.0 m。水质符合部颁标准, 生产中要求pH7.8~8.5, 溶解氧5~8 mg/L, 氨氮<0.2 mg/L盐度不受淡水注入影响, 范围在22‰~32‰。水温视鱼种类而不同, 暖水性鱼类一般要求生存水温16~30℃, 暖温性鱼类要求12~28℃, 冷温性则要求7~22℃。

3 养殖模式

3.1 海区网箱养殖

一般采用浮动式网箱, 单箱面积10~120 m, 深度3~5 m。海区布局以潮流流向相适应, 网箱区之间留有主、次航道, 面积不超过海区总面积的15%。网目从0.5~4.0 cm依鱼大小而定 (网目单脚长度=0.3×鱼体体长) 。用于绝大多数鱼类养殖。

3.2 池塘养殖

池塘面积0.33~2.00 hm2, 池深2~3 m, 要求连片化、方格化、规范化, 塘基坚固, 进排水方便、科学, 路网、电网布局合理, 环境优美。放养前要彻底清池消毒, 使淤泥厚度不超过10 cm, 用生石灰150kg/667 m2或漂白粉30 kg/667 m2消毒。用60~80目筛网进水, 每天进排水1~2次, 控制透明度不低于50 cm, 隔15 d泼洒生石灰5 kg/667 m2 (pH<8.2) 或沸石粉20 kg/667 m2 (pH>8.6) 。用于大多数鱼类养殖。

3.3 陆上水泥池养殖

工厂化养殖的厂房, 有玻璃瓦屋顶或塑料大棚式屋顶, 池子面积20~60 m2, 池深0.8~2.0 m, 养比目鱼水位60 cm, 其它鱼类水位1.5 cm。池呈圆形或方形圆角, 池底四周有一定的坡度向中央倾斜, 进排水设置合理, 能使池内水流形成循环。流水式养殖, 日换水量为总水体的5~10倍。每天早晚大排水时清除残饵、粪便污物, 保证水池清洁。主要用于石斑鱼, 比目鱼等经济价值较高鱼类的养殖。

3.4 潮间带封闭式池塘养殖

在水质条件适宜的海区潮间带, 选择面向外海的平坦岩礁建立封闭式池塘, 总面积600~1 000 m2, 里面再分隔成面积30×2 m2的小池子。各小池底留有活动水筏门, 便于水体交换和控制水位, 退潮时保持1.5 m以上水位, 离池底20 cm处张挂网片, 把鱼与池底淤泥分开, 每个小池子上部留有2个张网的天窗作观察、投饵及人员出入之用。用于多数鱼类养殖。

4 养殖苗种

4.1 苗种来源与选择

养殖苗种以人工苗为主, 除少数的石斑鱼、鳗鲡外, 基本可由土池育苗或水泥池育苗供给。苗种要求种质纯、生长良好、体质健壮、活力强、无疾病无损伤、规格整齐, 放养前用淡水或5%浓盐水浸浴处理, 淡水可加阿莫西林、硫酸链霉素5~10 mg/kg, 时间10 min。

4.2 合理放养密度

(1) 网箱放养2~3 cm的为300尾/m3, 5~10cm的为100尾/m3, 20 cm以上的20尾/m3, 一般放养量为5~10 kg/m3, 网箱放养的有效容积为水下部分体积的0.8倍。

(2) 陆上水泥池放养2~3 cm的为1 000尾/m2, 5~10 cm的为300尾/m2, 20 cm的为50尾/m2, 30 cm以上的为20尾/m2。

(3) 池塘放养2~3 cm的为5 000尾/667 m2, 10 cm以上的为500尾/667 m2。池塘也可以内置网箱, 面积不超过水面的20%, 放养密度略低于 (1) 中的数据。

(4) 潮间带封闭式养殖应放养15 cm以上的大规格苗种, 密度为40尾/m2。

(5) 放养3 cm以内的鱼苗要经陆上水池、海区及池塘网箱中间培育至5~10 cm苗种。

5 养殖饲料与投喂

5.1 养殖饲料

饲料有冰、鲜杂鱼, 配合饲料 (目前用于鲳鱼参蓝子鱼、斜带髭鲷、比目鱼、鳗鲡) , 自制软颗粒饲料配合饲料及自制软颗粒饲料要营养均衡, 要求含有蛋白质40%~55%、脂肪8%~14%、碳水化合物0%~10%、维生素1%~5%、矿物质3%~8%, 鲜杂鱼应新鲜、冲洗干净。

5.2 投喂方法

2.5 cm的鱼苗用铰碎的鱼糜加鱼粉, 每天投4~5次;5~15 cm的每天2~3次。15 cm以上也可单独喂杂鱼, 投饵以少慢、多快、少慢为原则。投饲量依水温、季节、鱼种及鱼大小而不同, 中间培育阶段的投饲量为鱼体重的20%~30%, 15 cm以上的投饲量为鱼体重的2%~15%, 若投喂配合饲料或软颗粒饲料应适当减少。

6 养殖日常管理

随时观察鱼群的活动情况, 经常检查养殖设施, 按鱼的规格大小定期分苗, 夏、秋季定期行淡水浴, 根据不同季节鱼病的发病规律定期喂药饵, 根据鱼种的习性要求调控水质, 做好天气、水温、风浪、盐度、溶解氧、投饲、投药、生长及死亡等情况的观察与记录。

7 养殖常见病害的预防

病虫害是制约海水鱼类养殖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 病虫害的发生与气候、生态环境、鱼体质及种质、病原、饲养管理等方面相关。病害防治要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基本原则, 使用的饲料添加剂、药物应符合部颁的规定及标准, 确保养殖产品的质量符合无公害食品和进口国的食品标准。

7.1 病毒病

如比目鱼淋巴囊肿病、石斑鱼病毒性神经坏死病、东方豚白口病等无特效药, 引进亲本、苗种应严格检疫, 养殖中发现病鱼要及时掩埋销毁。

7.2 细菌病

(1) 弧菌表现为体退色、红斑、溃疡、拖白便、比目鱼稚鱼的肠道白浊等症状, 高发于3~5月, 用甲砜霉素、磺胺间甲氧嘧啶 (商品名制菌磺) 、土霉素占饲料的2‰~3‰或鱼体重的0.1‰~0.2‰投喂, 有的鱼种可用弧菌疫苗。

(2) 爱德华氏菌主要表现为腹胀、腹水症状, 发生高水温期, 用甲砜霉素、四环素拌饲投喂。

(3) 屈桡杆菌于低水温期发生, 主要症状是烂尾, 用新诺明等磺胺类拌饲投喂, 陆上养殖可提高水温到20~25℃预防。

(4) 链球菌表现为眼球突出, 于高水温期发病, 用强力霉素、氟苯尼考、盐酸土霉素拌饲投喂。

7.3 藻类病

主要是淀粉卵甲藻, 于高水温期流行, 发生在陆上水池和池塘, 寄生在鱼类的鳃上, 呈小白点状, 用0.7 mg/kg硫酸铜泼洒或淡水+10 mg/kg硫酸铜浸浴10 min。

7.4 寄生虫病

(1) 类斜管虫于低水温12~18℃期间发生, 危害种苗, 病鱼体表黏液增多成白色病灶, 处理同7.3。

(2) 盾纤毛虫也称指状拟舟虫, 于水温15~20℃范围流行, 主要危害比目鱼种苗, 病鱼体色变黑、黏液增多、溃烂, 用福尔马林100~150 mg/kg或硫酸铜10 mg/kg浸浴, 漠斑牙鲆不能用高锰酸钾药浴。

(3) 隐核虫也称海水小瓜虫、白点病, 在水温20~25℃鱼体最易感染, 病鱼肉眼可观察到许多小白点, 用淡水+ (100~150 mg/kg) 福尔马林或淡水+3 kg/mg阿维菌素 (商品名渔经混洒) 浸浴, 池塘用0.05 mg/kg阿维菌素+0.75 mg/kg生姜+0.38 mg/kg辣椒粉敖汁泼洒, 用芳草纤灭拌饲投喂。

(4) 瓣体虫也称白斑病于水温25℃以上发生, 寄生处出现许多大小不一的白斑, 处理同7.4 (2) 。

(5) 贝尼登虫于水温18~25℃间流行, 寄生于鱼的体表皮肤, 严重者溃烂、继发细菌感染, 用淡水+200 mg/kg福尔马林浸浴10 min。

(6) 水蛭病发生于12月~翌年5月, 水流不畅的海区或池塘易发, 当水温回升至20℃以上时自然终熄, 用海水+5%食盐浸浴5~10 min。

8 生长情况

上一篇:多Agent系统建模下一篇:边际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