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成本

2024-08-08

边际成本(精选10篇)

边际成本 篇1

1 弹性边际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特点比较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制造技术的不断改进,企业组织形式和结构也在不断地改变。为了适应企业的要求,2004 年德国卡普兰提出了作业成本法,与此同时,实践了60 多年的边际成本法也引起了会计界的关注,而且两者的特点是会计人士一直研讨的问题。

边际成本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把固定成本和比例成本严格地进行区分,更加专注边际成本核算,它没有将固定成本计入产品成本,这样有利于短期决策,它的特点如下: 有很多成本中心,并且每个成本中心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那就是为领导层服务,成本中心把对资源消耗相同性质的成本放在一起作为同一成本的动因,并且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边际成本中的产品成本只包括比例成本,固定成本不包括在内。固定和变动成本不在一起,这也是边际成本中最重要的特点。固定和比例成本的划分要根据成本中心动因产出来判定。是成本动因变化的列入变动成本,其他为固定成本,每个成本中心都要将两块成本分开,并保持原样传到下一环节中,达到成本性态不变。

边际成本利用成熟的分析工具来确定每个成本中心的成本动因,并且有着更详细的成本划分方法。它的核算是以SAP为依托进行工作。

作业成本是一种以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作业成本为核算对象,以资源消耗与作业量之间的关系即资源动因为基础来分配各种作业损耗的成本。然后再以生产结果为成本核算对象,以作业损耗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即作业动因为基础来计算产品作业损耗成本的核算方法。以下为其特点。

成本核算对象更加注重过程化,更科学的分配间接费用,计算结果也就更加准确。它把传统成本管理间接费用分配不合理的现象克服掉了,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每个产品的损耗和设备付出的代价,因为,作业成本是按产品实际消耗的与间接成本相关的作业量来分配应该负担的间接成本。例如: 海尔有限公司电器设备厂的作业成本动因表( 见下表)同时也杜绝了传统会计核算时成本信息数量少、成本管理对象过于表面化的缺点。按不同的作业归集成本,选择合理的分配标准进行核算工作。从以上分析能看出,作业成本法,能更改以前传统制度中的成本计算中的标准成本背离实际成本的情况发生。为企业高管提供较准确的成本信息。作业成本法告诉人们,成本信息是个区间的接值,并非是绝对数值,因此,作业成本能提供的是 “相对准确”的数据。

数据资料来源:《成本管理杂志》2010年。

2弹性边际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核算程序比较

2. 1 弹性边际成本的核算程序

根据每个行业的特点,企业根据自身需求设立成本中心,同时要将成本中心的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每个成本中心要进行成本预算的编制,也就规划作业的需求量。

将规划的作业需求量分流到各个作业中心,并保持总成本中成本形态不发生变化,使每个成本中心都能得到计划的变动成本。根据实际作业量来核算实际作业量大的计划变动成本把成本中心的预计和实际两项成本进行比较,然后做出差异分析,用边际分析来编制财务报表。

2. 2 作业成本核算的过程

先确定和计算好各种物品的损耗,然后将其价值归纳到相应的资源库确认作业、作业中心以及主要作业,同时要建立作业成本库。按照资源的动因把资源库收集的价值分配到属性相同的作业成本库中,把各个作业成本库中的价值按作业动因分配计入最后的产品成本计算单和完工产品。

3 两种成本法的评价

3. 1 弹性边际成本法的优势

固定变动两大成本分离,有利于企业进行边际利润的分析,通过边际贡献的信息,企业可以把控好销售和生产的关系。对于个品来说,边际贡献可以把短期降价低线提供出来,也就是说,只要售价超过比例成本,边际贡献可弥补固定成本。不仅如此,两项成本的分率还有利于企业不同目标的决策,把不同的利润信息计算出来,这样可以多层利润管控。例如: 可以计算单个产品卖给单个顾客,也可以计算某种产品,某个顾客,某个地区的赢利程度,不同的成本和利润的计算方法是边际成本的主要特点。

为了防止企业高管产生主观决策,边际成本利用了成熟的分析工具来确定单个成本中心的动因,并且以该动因来区别哪个是固定成本,哪个是比例成本。同时,两项成本的分离,可以提高对余下生产力的精准分析。

边际成本有助于责任会计的实施,企业管理者对自己所管的成本都负有责任,对外来成本也可以通过控制使用量来把控成本。不仅如此,边际成本是以SPA为依托,用计算机采集所有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使成本信息可以得到共享。

3. 2 作业成本法的优势

作业成本法可以为企业的管理层提供准确的关于成本方面的信息,这样有利于管理者对成本的有效管控。作业成本法的费用很大程度上是采用多种标准方式来分配的,而且在这个分配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成本动因在里面。通过作业成本法就能很方便地找到产生成本的原因,企业管理者就可以通过这些原因重新判定各种费用的分配,从而发现减少成本的方法,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例如: 一家企业生产产品,以前认为生产时间长,就要分摊较多的机器、固定资产的折旧也要增加,这并不正确。因为,生产此产品有可能许多人在短时间内生产完,这样占用车间的绝对时间就不会很多,所以分摊的固定资产折旧就会少。在作业成本法下,把生产产品的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它是以作业量作为成本分配的对象,以损耗的资源为分配依据,对每种作业都是单独的计算分配率。

作业成本法还可以对预算控制进行改进,它转变了管理者对传统成本分析的思维,将管理者的注意力集中在发生成本动因上。在这种方法下,每一个产品的完成都会损耗一定的资源,但是每个产品的完成又会为企业带来新的价值。这些新的价值又会被传到下一步中,这就是企业的价值链,在这种价值链中,有的过程是有价值增加的,但有的过程却是不能增加价值,那么管理者就要针对不能增加价值的无效过程进行改进。但值得说明的是: 无效过程不等同于无用过程。比如,企业的管理活动,这项活动是不能增加价值的过程,是无效的过程,但此过程是维护企业正常运行的必要活动。

4 两种成本法整合的可能性

4. 1 两种成本整合的前提

边际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计算有着整合的必然性。但两者的整合也要有必备的前提条件。首先要作业标准化: 每一个产品的生产过程都要有制造过程的活动要素,也就是和成本有关的成本要素,这些要素相对应的关系要标准化。比如,生产产品所必需的原材料的质量、数量、作业种类等,还有作业时间的标准化等。这里要特别说明直接材料费标准的制定,前提必须是材料供应与保管、发出以及使用的全过程都要有物资管理制度来监督。其制度主要包括: 精准计划材料的使用量; 选择合适的购买程序; 提交货的适当化; 生产中的材料管理。而直接劳务费的标准则是要选取最优的作业方法,也就是说与作业效率有关的各种条件都要标准化。主要条件包括: 生产部件的配置、设备状况和作业场所的标准化; 制定材料质量和数量的管理制度; 编制合适的生产计划。只有做好以上这些,才能为两项成本的整合做好扎实的基础。

其次要有责任化的组织管理,一个企业无论是采用边际成本还是采用作业成本,企业的高管们都要有强烈的成本意识,加深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度。以管理成本为主要目的,从上到下企业全员来注重成本管理,这样会大大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成本开支。相反,如果管理者都不重视成本管理,那么下面的员工就更不会注重降低成本,这样就不利于实施两种成本的整合。

4. 2 边际成本与作业成本整合的可能性

由于边际成本与作业成本在适用范围、结构设计、成本分配上有着共同点,所以有以下整合的可能性: 首先,在适用范围上,边际成本与作业成本都适用于间接费用比重较高的企业。其次,在结构设计上,边际成本与作业成本两者均需要建立中心或是成本库对费用进行归集。最后,在成本分配上,边际成本与作业成本两者均要选择特定成本动因来决定分配标准。

5 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当代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产品品种和顾客的多样化要求,给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成本问题带来了更加深入人心的思考。当企业产品多样化多功能生产的同时,一定会加大期间费用。边际成本就是要严格区分固定成本与比例成本来促进企业短期的决策。而当企业生产产品期间费用较大时,选择作业成本是一种很好的核算产品成本的方法。因为作业成本是按单位整理费用,并将整理的费用合理地分配到各产品之中。两者虽然有着诸多不同点,但在架构上却有着相同之处,企业可以有条件的将两者融合到一起,各取所长,只有这样才能对企业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让企业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1]孙蕊.试论作业成本法及其应用[J].山东经济,2013(11).

[2]王平心.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

[3]丘清华.德国弹性边际成本法和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分析与比较[J].会计师,2012(6).

[4]叶涛.对作业成本制局限性的认识及改进[J].四川会计,2010(6).

边际成本 篇2

说实话,本人不是学财务的,不过很想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所以朋友推荐了这本书。

从简介中大家可以看到,书中有很多专业名词,为此我也做了一些功课,分享给大家:

边际成本:所谓“边际成本”,在经济学上指的是每多生产一件产品带来的总成本的增量。

极致生产力:把生产力发挥到极致;

协同共享:一种共享形式的新经济模式

名词先说到这,谈谈我对本书的体会,这本书从出版到现在,应该有大概五年的时间了。书中好多的内容已经得到了印证。不过,个人认为,书中理论描述的虽然通俗易懂,但深度不够,也许作者在写作时还不能想的太透彻吧。

在这本书中,《第三次工业革命》作者杰里米•里夫金开创性地探讨了极致生产力、协同共享、产消者、生物圈生活方式等全新的概念,详细地描述了数以百万计的人生产和生活模式的转变。他认为,“产消者”正在以近乎零成本的方式制作并分享自己的信息、娱乐、绿色能源和3D打印产品。他们也通过社交媒体、租赁商、合作组织以极低或零成本的模式分享汽车、住房、服装和其他物品;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基于零成本模式的开放式网络课程……

作者敏锐地察觉到,从生产力发展上来看,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贡献很可能远远超过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数十亿人和数百万组织连接到物联网,从而使人类能以一种从前无法想象的方式,在全球协同共享中分享其经济生活。这个连通性转折点的重要意义甚至有可能超过20世纪电气化所带来的经济变革,以及随之产生的电话、广播和电视的传播。

里夫金分析认为,在数字化经济中,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同样重要,使用权胜过了所有权,可持续性取代消费主义,合作压倒了竞争, “交换价值”被 “共享价值”取代。他甚至预言,“零成本”现象孕育着一种新的混合式经济模式,这将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零边际成本、协同共享将会给主导人类生产发展的经济模式带来颠覆性的转变,我们正在迈入一个超脱于市场的全新经济领域。

运输边际成本曲线及其特性分析 篇3

关键词:运输成本;边际成本;规模经济

中图分类号:F4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4)20-0122-01

1运输成本函数理论分析

运输成本是反映运输主体生产和经营管理水平及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指标,是决定运价的关键性因素,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组成的社会经济系统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经济学中,成本函数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角度来考虑。我们先从短期考虑,运输总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两部分。固定成本是指那些只要运输企业存在,不管其是否进行生产,都需要支出的费用,如运输设备折旧费,管理费,及保险费等。可变成本是随运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如燃料、物料等费用支出。

运输平均总成本是在总成本的基础上用单位运量平均计算而得。平均固定成本(AFC)随运输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平均可变成本的变动一般是随运输量的增加而增加,随运输量的减少而减少。

运输边际成本是运输生产过程中最后增加的那个单位运输量所耗费的成本。MC=△TC/△Q。因为由运输量变化而引起的总可变成本的变化和总成本的变化在数值上是相等,边际成本也可以定义为一个单位运输量变化时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化。

从长期来看,运输企业可根据运输量的要求调整全部额生产要素投入量,甚至退出市场。长期运输总成本是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线。随着运输量的增加,生产要素开始得到充分利用,这时成本增加的比率小于产量增加的比率,表现为规模报酬递增,当生产规模继续扩大,成本的增加比率又大于产量增加的比率,会是经济效益下降,成为规模不经济。因此它是运输企业长期中在各种运输量量水平上通过选择最优生产规模所能达到的最低总成本。长期运输平均成本曲线(LAC)是短期运输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是按运输量平均计算的最低总成本,企业在长期成本中总可以通过对规模的调整来实现最低的生产成本。

长期运输边际成本(LMC)是规模变动条件下每增加一单位运输量所增加的长期总成本,是长期总成本曲线的斜率,即LMC=△LTC/△Q。需要特别引起注意的是:引起LMC真正变动的自变量,并不是坐标图横轴上所标示的运输量,而是要素规模。

2运输边际成本曲线的特性分析

2.1边际递减规律

由上述经济理论可以看出,运输边际成本曲线随着产量增加先递减后增加,呈现U型。短期运输成本曲线的特征关键取决于运输边际成本的性质,而运输边际成本曲线先下降后上升的性质被称之为运输边际成本递增规律,短期边际运输量与边际成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在运输的实际过程中,随着运输量的增加,新增运输量的成本运输即运输边际成本在开始时是递减的,然而随着运输可变投入的继续增加,运输边际成本最终会不断上升。

2.2运输总成本和运输可变成本与运输边际成本的关系

在运输量相同的水平下,运输边际成本就是运输总成本和运输可变成本的斜率,中运输总成本和运输可变成本的斜率也先递减后增加,因此会出现两个曲线的拐点与运输边际成本的最低点对应。

2.3运输边际成本定价法

运输边际成本与运输平均总成本相交于运输平均总成本的最低点,且运输边际成本无论是上升阶段还是下降阶段,对于运输量变化的反应都敏感于运输平均总成本和运输平均可变成本曲线。

当运价低于运输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时,运输经营会出现严重亏损。当运价介于运输平均总成本与运输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之间时,可以将亏损降到最低。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运价高于运输平均总成本时,运输企业才会盈利。

在运输企业的运输价格确定中,常常采取边际成本定价法。在货源不足或运力过剩导致运输供大于求时,每增加以单位运输量的运输边际成本低于运输平均总成本,采用这种方法定价可促进运输需求。这时用边际成本定价,避免过度竞争造成的危害,保护运输主体的利益。

当运输密度高或运输供不应求时,运输边际成本会迅速增加并大于运输平均总成本,这时用边际成本抬高运价,可以抑制运输需求,使运输需求的分布更加趋于合理。政府也可据此制定最低和最高限价的参考。

3运输成本函数分析带来的启示

①运输企业根据经济函数分析,应尊重边际成本递减规律,在能力范围内合理定价,定价时要考虑运输成本的各种影响因素,确保企业的经营处于合理可控状态。运价实行有差别的递远递减制,即各种货物按不同运输距离规定差价,并对大宗货物根据产销关系,分别规定运价递减终止里程。

②根据规模经济原理,我们需要调整到最佳规模经济状态,以确保运输企业的经营有利可图。运输企业改变规模时,需要相应调整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当运输量很大时,这是降低运输总成本的一种策略,增加运输量,使组织物流运输合理化。这种大量运输增大一次物流运输批量折扣费用,降低有关交通枢纽上高昂的中转费用分摊成本,这种方法在经济学意义中可以促使运输处于最佳规模经济状态。

在实际中,充分利用规模经济,运输路线、距离、运输方式和运输量,也都是我们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参考文献:

[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 许庆斌,荣朝和.运输经济学导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边际成本 篇4

随着对电力市场研究的深入和实践的开展,越来越多的问题显现出来,对电力市场基本原理的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电力市场是市场理论在电力系统中的具体应用,怎样将经济学原理与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规律相结合,是电力市场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系统边际电价(system marginal price,SMP)是电力市场中反映电力商品短期供求关系的统一价格[1]。当前我国已经初步实现的几个省级电力市场都是以SMP为核心进行结算的。因此,SMP的准确性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边际成本法[2,3,4,5,6,7,8,9]是目前应用较多的成本计算方法,还有一些“先边际成本法定价、后收支平衡修正”的方法[10],如F.C.Schweppe等人在WRATES软件中提出在短期边际成本价格上乘以适当的系数来实现收支平衡的方法[11];H.Rudnick,R.Palma和J.E.Fernarderz提出用不同输电分配系数分配缺额的追加成本方法[12]。由于纯粹的边际成本远小于年收支一致的平均成本,这些修正是很大的,几乎湮没了边际成本定价中的经济学信息而大大损害了其有效性,因此这类方法不仅在原理上是粗略的,而且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不是上策[13]。事实上,经济学中的边际成本在计算及原理上是有前提的,当延伸到电力系统中应用时会产生问题。

1 经济学中的边际成本

文献[14]指出,在生产过程中,厂商将投入品(也称生产要素)变为产出(或产品)。以厂商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投入品,生产出食品为例,其量可以发生变化。表1给出了不同投入品组合下可得到的产出。

表中最上一行为劳动的投入,最左一列为资本的投入。表中每一项表示在一个时段内相应的劳动与资本的组合最多能生产出的产品。在几何上,包含在表1中的信息可以用等产量线来表示,如图1所示。

图1中等产量线1Q上每一点对应着劳动与资本年投入量的某种组合,在该组合下,最终得到55单位的产出。在等产量线向右上方移动时,产出水平上升。B、C、E则分别是产量为75和90等产量线上的点。

当两种投入品可变化时,经理人员往往会考虑用一种投入品替代另一种投入品。为了将生产者为更多增加另一种投入而愿意替换某一种投入的数量加以量化,经济上采用一种被称作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的度量法。如果用ΔK表示资本的变化,用ΔL表示劳动的变化,MRTS便可以写成-ΔK/ΔL;加上负号是为了使边际技术替代率为正值(ΔK总是负的)。结果,在任一点上的边际替代率在绝对值上就是等于等产量线在该点的斜率。

将这种横轴一单位变化带来纵轴量变化的比例关系思想引入成本曲线,选择横轴代表产量变化,纵轴代表成本变化。其成本增加量随多生产一单位产出的变化关系即为

在经济学中,定义边际成本(有时被称为增量成本)为因多生产额外一单位产出而引起的成本的增加。由于固定成本不随企业产出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边际成本就是每增加额外的一单位产出所引起的可变成本的增加量。

在大多生产过程中,都存在着劳动(和其他投入品)的边际产出(最后一单位劳动所带来的总产出的增加量)递减现象,一般称为边际报酬递减。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可变要素数量增加时,边际产量先递增至最大值后递减,致使平均产量也是先递增至最大值后递减。当平均每一单位可变要素的产量不断增加时,意味着平均每一单位产品所需的可变要素投入量减少,在要素价格一定的条件下,平均成本也相应减少;当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时,平均成本达到最小值;随着平均产量的递减,平均成本开始递增。所以,平均成本AC曲线是一条“U”型曲线。同理,边际成本MC曲线也呈“U”型,如图2所示。

可以看出,一个企业的产品生产中,当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成本时,平均成本处于下降阶段;当边际成本高于平均成本时,平均成本处于上升阶段。所以,当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时,平均成本为最小值。

2 边际成本引入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中,长期边际成本法定价的理论依据是从全局考虑使社会总效益Bf最大化[15],即目标函数为

式中:Bf为消耗电能Wd后产生的社会净效益;Be为用户使用电能Wd后产生的用电效益;Cd为系统可变成本,即电量成本。

对Bf求偏导数,得

以平均分摊成本的思想,认为

式中:Wd为负荷用电量;该思想源于综合成本法平均分摊成本的计算,ρd为该法计算出的电量电价。

对用户而言,用电Wd产生的净效益为

用户的目标是使其Bd最大,即

将式(6)代入式(3),可得到以下结果:

电量电价等于电量成本对负荷用电量的微增率,即为

对于整个系统而言,此电量电价代表了最后一个上网电厂的报价价格,即所有上网机组中的最高价格。当有5个发电量都为1万k Wh的电厂上网发电,其价格曲线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最终的边际成本为0.34元/k Wh,与前面上网的四个电厂报价无关,只由最后一台的价格决定。

3 电力边际成本计算引发的思考

由以上叙述发现,经济中的边际成本源于横轴上一单位产量增加带来纵轴成本数量上的变化。各个产品,以及生产各产品需要的成本之间相互独立,成本可以代数相加减。而在电力系统中,多电源注入功率间存在耦合关系,电网中每个节点的节点电压都由网络中所有节点的电流共同维持。电能从发电厂流出,经输电网络到达用户,因此,某一个负荷节点功率的大小,以及产生此功率的成本受整个网络的影响无法单独计算。而经济学中的边际成本,正是在独立的产品和成本基础上计算的。所以,应用边际成本电价描述电网输电成本存在问题。

对如图4所示总成本曲线进行分析。曲线1为系统总成本曲线,在其上任取一点A,其电量为AP,总成本为CA。过A作曲线1的切线,其斜率即为用电量AP时的边际成本。过坐标零点做此切线的平行线(用曲线2表示),则曲线2具有与曲线1中A点相同的边际成本,即用电量为AP时的结算总成本为。而实际上,传输到A点的总成本为CA。由图4可见,供电成本与实际结算成本不等,产生了ΔC=CB-CA的差值,供需不平衡,无法做到对市场各参与者的公平、合理。除非总成本是随产量增加而成正比的增长,由于它的边际成本是总成本曲线的斜率,所以它的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满足供需平衡的要求。

经济学中成本曲线是对一个企业而言的,按报酬递减规律呈“U”型。企业关注其生产产品的平均成本,由平均成本的大小来决定产量及产品价格。边际成本则是为产品定价服务的,当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时,该产量下的平均成本最低。在电力系统中,总成本曲线由所有上网机组共同决定。电量需求增加时,机组随之阶段性增加,曲线根据上网电厂的不同报价和发电量而变化。电力市场中,各个电厂单独报价,全天分24或48个时段,各个时段允许报不同的价格,如图5所示。将各个电厂的不同报价排序后,根据电量变化来安排上网机组,总成本曲线将有多种形状[16]。所以,在计算最后一单位电量消耗带来的总成本变化(即边际成本)时,往往并不能反映实际中的总成本随电量的变化关系。(1)当总成本曲线单调递增时(除正比例关系外),供给和需求无法平衡。(2)当总成本曲线单调递减时,不但存在供需平衡问题,而且也并不真实。(3)若总成本曲线不单调或存在多种形状的总成本曲线,例如折线形,那么其横轴上不同值的斜率可能相同,即在不同电量下存在相同的边际成本。再如平线报价(纵轴量不随横轴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其斜率始终为0。以上两种情况在电力系统中无法得到准确的边际成本。综上可得,边际成本只有在总成本与电量满足比例关系时适用。当总成本曲线单调递增时,供需不平衡;不单调或单调递减时,边际成本的方法不适用于电力系统中电价的求取。

另外,电力系统中的边际成本计算建立在各电厂报价由交易中心付费的基础上,为电力联营体(POOL)交易模式下的产物。而实际上,越来越多的双边交易乃至多边交易进入电力市场,其交易行为不受交易中心的限制,发电厂与用户直接结算。然而,在这种跨过交易中心的直接交易中,电能的传输是通过电网的,其占用了电网的资源。当直接交易双方所得利益与在POOL模式下产生增值时,必定存在电网利益损失,换句话说,没有做到对所有市场参与者公平计费,违背了电力市场中“公平、公正”的原则。另外,对于开放的电力市场,其物理性输电权通常用在以双边贸易为基础的分散市场中,而金融性输电权经常使用在以联营为基础、按节点定价的市场中。当这两种输电权形式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时,执行起来就会出现问题。

4 结论

(1)经济学中的边际成本为平均成本服务,其成立的前提为产品、产量和成本各自独立,可采用代数相加减形式描述。电力系统中功率互相耦合,不满足边际成本成立前提,直接套用必然产生问题。

(2)除成本与电量满足比例关系外,边际成本应用于电力系统都存在问题。总成本曲线单调递增时,供需不平衡;不单调或单调递减时,边际成本的方法不适用于电力系统中电价的求取。

边际成本 篇5

文中对损害负责和不负责的定价制度对资源配置的影响,结论挺出乎常识,在市场交易成本为零的情况下,定价制度对其结果没有影响。这两个方面对于养牛和种植者的分析很经典。最终的资源配置情况,或者说结果,其中也涉及到企业扩大的规模,决定的关键是企业的边际收益和因其造成的损害而赔偿形成的成本的比较。当定价制度需要对损害赔偿时,当扩大生产增加的收益大于它的赔偿金额时,企业就有动力扩大生产付出赔偿。而在企业不需要赔偿的情况下,受害者(在本例中指种植者)会为了减少损失而向企业付出金钱以使其减少规模减少损害,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扩大生产会减少这部分得到种植者金钱的收益,也相当于其成本,均衡点依然是边际收益和获得金额及这个特殊成本的比较。总的看来,这依然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企业规模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达到均衡。这是在这两种不同的定价制度下,前一种边际成本等于企业支付的赔偿,后一种等于企业收到的赔偿。

关于这个牛和谷物的讨论是本文的重点,也是在此的基础上得到了科斯定理: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那么,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实现资源配置的帕雷托最优。

后面讲述了几个案例,这是对前几部分论点的普遍化。夸大到现实中的各种关系中。在这些案例的讲解中科斯暗示了这样的观点:法官在判决这些案例时,不自觉的应用了上文的规则,通俗的讲,是从全局考虑到了总体的成本,不以单方面的利益为准,而考虑整体的效益。

接下来在第六部分,加入了市场交易成本的考察,这是对科斯定理的进一步完善。讨论在更现实的存在交易成本的情况。总体论点是把交易成本增加到上面的边际成本中,这可能会使得其成本很高,所以初始的法律或者行政的限定会对结果产生影响。所以政府在这些存在外部性的问题上的决定,很明显的影响着资源配置结果。而在政府的行为动机上,政府也同企业一样,必须考虑防止妨害的收益是否大于作为停止产生该损害行为的结果而在其他方面遭受的损失。

边际成本 篇6

一、相异成本条件下多个厂商的动态古诺模型

根据以上所述,给出不同边际成本下多个生产厂商一般动态古诺模型的假设条件,具体件如下:

( 1) 参与博弈的为生产同质产品的n家寡头厂商进行博弈,它们根据其余厂商的产量选择自己的产量以实现当前阶段厂商自身利润最大化。

( 2) 厂商i的边际成本为ci( i = 1,2,…,n) ,且c1,c2,…,cn并不完全相同。

( 3) 博弈前它们共同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为P = a - b Q ,其中,a 、b均为正常数。当厂商i进行第k次博弈时,市场需求曲线将变为

( 4) 进行博弈时,各厂商应按顺序进行调整产量,现假定厂商1 首先调整产量,其次是厂商2,再其次是厂商3,依次下去,最后为厂商n ,设Qi( k)表示厂商i进行第k次调整后的利润最大化条件下的产量,πi( k)表示此时厂商的利润。

由以上条件,可得到所有厂商进行第k次调整后各个寡头厂商的利润函数为:

通过厂商利润最大化求解可得:

化简可得到各厂商第k次调整后的产量函数表达式为:

可将(3)式写成如下形式的矩阵:

令矩阵,矩阵B为:

矩阵,则(4)式等价于:

化简可得:

由张明善和唐小我(2002)[7]的研究可知,(6)式是存在解的,本文就在此就不再对其加以论证。令各厂商博弈后的均衡产量矩阵组合为Q=Q1,Q2[,…,Q]nT,其中Qi表示厂商i进行博弈后的最终均衡产量。随着博弈次数的增加,博弈的结果将越来越接近均衡产量,即,即,带入(5)式可得:

化简可得:

令矩阵,则有:

由于矩阵A、B均已知,则可求得:

易求得C的逆矩阵为:

将C-1带入(9)式得各厂商的均衡产量为:

翟运开等(2007)[15]给出的两个寡头不同边际成本下的动态博弈结果与本文中厂商数目n=2时的结果相同。

二、模型结论分析

通过对参与博弈的厂商数目及其边际成本加以限制,可得出以下结论:

(1)参与博弈的厂商只有两个且其边际成本为零时,即n=2,且c1=c2=0,带入(11)式,可得到每个厂商的均衡产量为Q1=Q2=a/3b。此时,符合经典双寡头模型博弈结论。

(2)参与博弈的寡头厂商有多个且其边际成本为零时,即c1=c2=…=cn=0,可得到每个厂商的均衡产量为。此时,符合零成本条件下多厂商的动态古诺模型博弈结果,与张明善和唐小我(2002)所得到的结论相同。

( 3) 参与博弈的寡头厂商有多个且存在边际成本且均相同时,即c1= c2= … = cn= c ,得到每个厂商的均衡产量为。此时,符合考虑了等成本条件下多厂商的古诺模型博弈结果,与郑宏星( 2008)[16]所得到的结论相同。

( 4) 参与博弈中某一寡头厂商的边际成本小于另一个寡头厂商的边际成本时,即cs< ct( 0 < s,t "n) ,则有Qs> Qt,此时,较低生产成本的厂商能够生产较多的产品,当市场价格一定时,能够获取较大的利润,从而具备了成本竞争优势。

证明如下:

因为cs<ct,所以Qs>Qt。因为P>cs,所以S寡头因成本优势获得了比T寡头多的利润。

三、算例分析

为说明边际成本对动态博弈结果的影响,笔者针对( 3) 式中的函数形式写了一个C + + 计算程序以演算各阶段动态博弈结果( 程序源代码见附录) 。在程序中,需要输入的数据变量有:( 1) 博弈次数;( 2) 参与博弈的公司数目; ( 3) 市场需求曲线的系数a,b; ( 4) 参与博弈各厂商的标记生产成本。通过对各个输入数据的控制,程序能够很快的计算出不同情况下的动态博弈结果。为使程序结果更加接近真实情况,笔者将数据精度设置到小数点后十位。

下面,笔者将用该程序求解个寡头边际成本为零、边际成本都相同和边际成本不全相同情况下多厂商的动态博弈结果,并对结果加以比较,以说明成本对均衡产量的影响。考虑一个具有5 个生产厂商的古诺模型. 设博弈前市场需求曲线为P = 1 - Q ,各厂商的产量记为Qi( m)。

( 1) 边际成本均为零时,即( c1= c2= … = c5= 0) ,博弈结果如表1 所示。

(2)边际成本均相等且不为零时,设(c1=c2=…=c5=0.1),博弈结果如表2所示。

( 3) 边际成本不全相等时,设( c1= 0. 1,c2= 0. 11,c3= 0. 13,c4= 0. 15,c5= 0. 1) ,博弈结果如表3所示。

通过输入不同的动态博弈次数,笔者发现当进行第13 次博弈以后,各厂商产量基本上达到了均衡。通过以上三个表格,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1) 边际成本对均衡产量产生负的影响,由表1 和表2 可知,边际成本存在的情况下要比边际成本为零时的产量低。

( 2) 边际成本对各厂商均衡产量有很大影响,边际成本小的厂商可获得较大的均衡产量,而边际成本相对较大的厂商获得的均衡产量要相对少一些,即边际成本小的厂商具有成本优势。由表3 可知,厂商1 的边际成本c1= 0. 1 ,所得到的均衡产量为0. 165,而寡头厂商5 的边际成本c5= 0. 15 时,所得到的均衡产量只有0. 115,由此可见边际成本对均衡产量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摘要:本文把两个厂商条件下的古诺模型拓广到更为一般情形,并进行动态分析,研究不同边际成本条件下多个寡头厂商的一般动态古诺模型。在给出一般动态古诺模型的数学表达式的基础上,列出各寡头厂商不同阶段的产量的表达公式,得出了各寡头厂商的均衡产量表达式,编程精确地实现了每一步动态博弈结果,并将不同条件下的动态博弈结果进行了比较,证明了成本对均衡产量的影响:边际成本对均衡产量有负的影响,边际成本小的厂商具有成本优势。

边际成本 篇7

( 1) 目前的成本预测通常是从量差、工艺差别、原料价差、人工差异等方面寻找成本预测方法,是一种通过报表等方法实施的静态成本预测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的钢铁生产制造模式。[2]

( 2) 钢铁企业虽然大规模实施了信息化项目,但是成本预测却大多未纳入系统实施范畴, 不利于信息共享和管理,并且由于人工管理的滞后性,因此当前成本预测方法及结果已不能准确地反映产品真实成本及其增值过程。[3]

( 3) 因成本预测多采用历史成本,故原燃料价格发生变化时,成本预测结果不准确,不能更好地为企业在产品定价上提供更有价值的指导。

( 4) 成本评审通过人工经验判断,且只针对部分成品进行成本预测,未做到产品全部覆盖。

综上所述,针对钢铁企业成本预测中存在的问题,寻找有效的预测方法和模型,并设计可以用于成本预测的系统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4]。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每个月订货订单的基于边际理论的成本预测方法,采用边际效应方法对订单成本进行预测,并已于2014年10月开始应用到首钢顺义冷轧薄板厂汽车板产品的合同评审过程中。

1钢铁企业成本构成

要解决目前钢铁企业中成本预测的问题,就要理解钢铁企业生产过程及成本构成[5]。钢铁企业生产过程包括大宗原燃料采购、炼铁、炼钢、 轧钢等一系列作业工序,最终形成扩张的、特征属性多样的产品流[6],其成本构成如图1所示。

通常,企业的实际成本构成包括采购成本和生产成本。采购成本指采购原材料时发生的费用。生产成本包括直接人工成本、直接材料成本 ( 物件消耗) 、能源成本( 能源消耗) 、库存成本、 废品或降级产品成本,其中,直接人工成本指给企业工作人员发放的工资、奖金、各项福利等; 直接材料成本指生产该产品所需设备、工具等物料消耗成本; 能源成本指风水电气消耗成本; 库存成本指产品占用库存所产生的资金成本; 废品或降级产品成本指因产生废品或降级产品所产生的成本。

钢铁企业的成本控制有以下几个特点:

( 1) 多环节的成本控制。不同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重点是有差别的,例如: 炼铁 /炼钢生产环节的成本主要为直接材料成本,轧制环节的成本主要为风水电气等能源成本[7]。

( 2) 多变的产品成本形态。钢铁企业的产品形态包括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和辅料。各类产品形态占用了各类库存,如原材料占用了原料库存、在制品占用了中间品库存、产成品占用了产品库存、辅料占用了辅料库存。以上库存的占用消耗了间接成本[8]。

2成本预测模型构建

2.1成本分析

根据上述钢铁企业成本控制的特点可知,目前通过人进行成本预测难度大且预测结果与实际成本的偏差较大。微观经济学中使用计算边际效益的方法进行成本预测,通过这种基于边际效益的成本预测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成本预测的准确性。本文基于边际效益计算方法,结合钢铁企业成本预测相关因素,构建适用于钢铁企业的成本预测模型,对钢铁企业产品进行成本预测。

成本预测时,作者从成本是否变动方面考虑, 将采购成本和生产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是那些无法避免的,且不随产量增减而变动的成本支出; 变动成本是随产量增减而变动的成本支出。根据边际理论及钢铁企业实际情况,钢铁企业成本构成分析描述如下: 总成本为总固定成本和总变动成本之和,总固定成本为企业一次性投入的成本,包括直接人工成本、 土地购买费用、设备购买费用; 总变动成本包括采购成本、物料消耗成本、能源消耗成本、库存成本、废品或降级产品成本。总变动成本中采购成本( 受大宗原燃料价格影响) 占整个成本的70% 以上,其他成本影响占整个成本的30% 左右,所以作者在预测成本时,重点考虑大宗原燃料价格对成本的影响,而对其他成本影响暂不考虑。

2.2模型建立

成本预测系统是以提高成本预测准确性为目的的信息处理系统。它基于成本预测业务模型建立,包括数据接口以及历史加权平均成本、 采购成本、总变动成本、总成本的计算。

( 1) 数据接口构成。成本计算涉及到每月大宗原燃料计划价格、历史3个月实际消耗、标准消耗、历史实际价格,其中,每月大宗原燃料计划价格由人工给出,历史3个月实际消耗由ERP系统给出,标准消耗为由ERP系统给出的每年年初由人工设定的标准值,历史实际价格由ERP系统给出。所以,成本预测模型的数据输入接口包括人工操作界面和来源于ERP系统的数据。

( 2) 大宗原燃料连续3个月的加权平均消耗。当对第i个月订单进行成本预测时,取该月前近3个月的实际消耗进行加权平均。当实际消耗不为0时,前3个月的加权平均消耗Li= ( Qi - 1× Li - 1+ Qi - 2× Li - 2+ Qi - 3× Li - 3) /( Qi - 1+ Qi - 2+ Qi - 3) ,当实际消耗 为0时,Li= ( Qi - 1× Si - 1+ Qi - 2× Si - 2+ Qi - 3× Si - 3) /( Qi - 1+ Qi - 2+ Qi - 3) ,其中,Q为产量,S为标准消耗。

( 3) 大宗原燃料采购成本计算。通过大宗原燃料和产成品的价格比例关系以及历史加权平均消耗计算大宗原燃料采购成本,即大宗原燃料采购成本为大宗原燃料价格与大宗原燃料历史3个月实际消耗的加权平均数的乘积。其中,推算大宗原燃料价格对采购成本的影响时采用边际理论[9]计算方法,边际理论是假设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研究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数量可能产生的效应及其对人们决策的影响的理论。 设大宗原燃料价格为Pi,则大宗原燃料采购成本的边际效益函数

式中,Mi - 2为离i最近的第i - 2个月和第i - 3个月的价格与产量变化之比; Mi - 1是离i最近的第i - 1个月和第i - 2个月的价格与产量变化之比; Mi是第i个月和第i - 1个月的价格与产量变化之比。在生产设备稳定的情况下,有Mi - 1∶ Mi - 2= Mi∶ Mi - 1,则Mi= ( Mi - 1∶ Mi - 2) Mi - 1。当产量的变化量相等时,即Qi- Qi - 1= Qi - 1- Qi - 2= Qi - 2Qi - 3,可通过计算得出Pi; 当产量的变化量不相等时,Pi为人工输入值。

则大宗原燃料采购成本为PiLi。

( 4) 总变动成本。如前所述,总变动成本只考虑大宗原燃料采购成本。

( 5) 总预测成本为总固定成本和总变动成本之和。

2.3功能设计

根据上述需求分析结果,成本预测系统包括数据管理、成本预测、前台展示3个功能,见图2。

3系统实现

成本预测系统的开发使用了SAP BW( Business Information Warehouse) 软件以及JDa Swing开发技术,基中,SAP用于实现成本数据管理和成本预测[10],JDa Swing用于实现前台展示。

SAP BW是商务智能的集成化组件之一,为SAP数据和非SAP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和管理提供一个集成的、面向商务的平台。它可以智能化地管理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海量数据信息并从中挖掘出最有价值的信息,以向企业管理者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支持。

JDa Swing是一个用于开发JDa应用程序用户界面的 开发工具 包。它以抽象 窗口工具 包 ( AWT) 为基础,使跨平台应用程序可以使用任何可插拔的外观风格。开发人员只用很少的代码就可以利用Swing丰富、灵活的功能和模块化组件来创建优雅的用户界面。

系统实现成本预测后,在系统界面上展示产品信息及吨钢近3个月的加权成本和吨钢公司计划成本,成本结果为吨钢成本,数据保留两位小数,单位为元。成本预测功能界面见图3。

4结束语

本文通过分析现有钢铁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问题,研究了钢铁企业成本的构成,提出了基于边际理论的成本预测模型。采购成本使用月加权平均消耗方法进行计算,通过系统平台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大大提高了成本预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该成本预测功能与一般的平均法预测或人工预测相比,在准确性方面有很大提高。

平均法预测成本的预测偏差在50元左右, 人工预测的预测偏差在150 ~ 200元之间,边际理论预测的预测偏差控制在50元以内。

边际成本 篇8

在完美的资本市场里,MM定理认为企业的内外部资本是可以互相替代的,公司投资行为与公司资本结构无关,而只受投资机会的影响。但是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完美的资本市场。Myers和Majluf(1984)[1]认为当资本市场不够完善时,企业外部投资者与内部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这使得外部融资的成本高于内部融资成本,投资者可能要求公司为使用外部资金而支付溢价,导致资本成本增加,管理者在融资时更加倾向于优先考虑内部融资,从而形成所谓融资优序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内外部融资成本的差异事实上反映了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而Bernanke和Gertler(1989)[2]又进一步指出,在一个不完美的市场里,除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外,代理问题也同样会使得外部融资成本高于内部融资成本,并且由于存在这样的融资成本差异,使得公司的投资行为不仅取决于投资需求,也会受到所拥有的内部现金流的影响。

基于上述分析,一个直观的看法就是透过投资规模与公司内部现金流敏感性的相互关系可以考察出融资约束是如何影响公司投资行为的,并进而分析其背后的影响机制。Fazzari,Hubbard和Peterson(FHP,1988)[3]用分组检验的方法率先考察了不同融资成本差异约束程度下企业投资和内部现金流的关系,结果发现在不完美的资本市场里,公司投资和内部现金流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且融资约束程度越大,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越高。其后Hoshi等(1991)[4]采用不同的样本和分析方法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然而,Kaplan和Zinglas(1997)[5]利用FHP(1988)同样的样本,使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反而发现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不是公司受到融资约束的必要条件,严重融资约束的企业其投资-现金流的敏感度反而较低,其后Cleary(1999)[6]利用大样本数据构造融资约束程度指数也得出类似的结论。这些互相争议的经验证据引发了大量后续深入研究(Hubbard,1998[7]等)。

然而上述研究在讨论公司融资约束对投资影响时,更多的是采用分组检验的方式予以间接考察,比如FHP(1988)利用股利支付率,Hoshi等(1991)[3]基于公司是否属于某个特定财团,Gilchrist和Himmelberg(1995)[8]则基于公司资产规模和商业票据市场等级。这些研究的先入为主的以相关指标作为公司是否或易于受到融资约束的判断标准。然而事实上,融资约束对公司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影响的基本出发点乃是公司内外部资本成本存在差异,一个简单的事实便是当外部资本成本与内部资本成本差异很小时,公司内部现金流不能及时满足公司投资项目需要时可以很便利的使用外部资金予以补充,如果价格差异很大的话,投资项目的选择和执行显然会受到公司内部现金流的波动影响。因此,这样的一个内外部资本价格差异,也就是外部资本的边际融资成本,在公司投资决策过程中对公司投资项目选择的直接影响到底如何,目前研究尚少。国内的相关研究中基本借鉴国外的分析范式,对公司融资约束下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展开研究,如冯巍(1999)[9]、魏峰、刘星(2004)[10]等,其他有从股权结构(李辰、张翼2006)[11]、代理成本(马君潞等2008[12])等角度深入讨论了相关因素对公司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影响。本文将尝试从公司外部边际融资成本入手构建理论模型直接分析其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并构造相关指标近似代替公司边际融资成本对相关理论结果进行实证检验。

2 理论模型

假设,风险中性的企业家,其具有的初始资金w>0,现有一投资项目需要资金I,I>w.为实施投资项目,他需要向其他投资者融资E=I-w.该项目的产出系数为F(I),令FI表示F对I求导,有FI>0,FII<0,项目进行外部融资过程中会产生融资成本,这一融资成本的存在会导致公司价值或产出损失。基于Gale和Hellwig(1985)[13],一般认为这一外部融资成本函数C(E,k)服从E>0时CE(E,k)>0,E=0时,CE(E,k)=0;Ck(E,k)>0,CEk(E,k)>0,以及CEE(E,k)>0;参数k表示影响企业边际外部融资成本的潜在变量总和,一般认为外部融资成本较高的公司会具有较高的k值,这一边际融资成本系数通常认为是固定权重,Froot和Stein(1998)[14]认为由于委托代理及信息不对称,导致资本市场不完善,从而使得公司在做投资决策时存在融资约束,产出凸性融资成本,并认为给定融资额度的情况下,边际融资成本与公司冶理机制、企业信息透明度、外部金融环境和投资者保护等相关。

对企业家而言,其支付函数为

根据前述研究假定,不失一般性,对模型函数进行更进一步详细设定,这里令.

当公司不存在融资约束时,或外部融资成本为0时,

对I进行一阶求导,显然最优投资满足U1-U2IFB-1=0,即,且U1>1,否则,IFB<0。

当存在外部融资成本时,最优投资满足

一阶条件下,有,即由于融资约束的存在,使得公司投资低于最优融资规模,更进一步提出如下命题:

命题由于外部融资约束的存在,公司投资规模与外部边际融资成本成反比,即;而且投资-现金流敏感系数与外部边际融资成本显著正相关,即

由于,代入式(1),显然有,即存在融资约束时,公司融资规模与边际融资成本负相关。

进一步基于式(1)展开对w的一阶偏导,显然有

因此,投资现金的敏感性与公司外部融资边际成本k是显著正相关,而且k越大,敏感系数越小。

3 实证模型与数据来源

3.1 实证模型

影响企业投资模型的因素有多个方面,Q模型认为公司的市场价值决定了资本支出,融资优序理论认为由于资本市场的不完美,导致存在融资摩擦,公司外部融资成本高于内部融资成本,公司的内部可支配的现金流会影响资本投资支出。因此基于前文的理论模型,并借鉴FHP(1988),本文加入边际融资成本变量,以及边际融资成本与现金流的交互变量来刻画存在不同边际融资成本视角下融资约束对公司投资的影响。此外还选择了公司规模、资本结构、行业等控制变量。构造的基本回归模型如下:

其中:i代表第i家公司,t表示第t期,I为固定资产支出对应于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净额、工程物资和在建工程三项之和的增加值,Ki,t-1为t-1期的期末固定资产净额,Cashflowi,t-1(CFK)为上期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净现金流;TQi,t-1为上期末公司Tobins Q值,以公司权益市场价值与公司负债面值之和除以公司总资产账面价值,权益市场价值以收盘价乘以流通股数量,加上每股净资产乘以同年非流通股数量;Mfc为边际融资成本,Controls表示控制变量,包括公司规模(SIZE,上期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资本结构(LEVER,上期末总负债除以总资产),行业(INDUSTRY)和年度(YEAR)虚拟变量等。

根据前文理论模型分析,这里预期U3显著为负;U4显著为正,且Mfc越高,该系数越低。

3.2 边际融资成本(Mfc)指标的设定

公司边际融资成本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内外资本成本的差异,这个差异是无法直接观测到的,从理论上来说企业和资本市场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企业家的道德风险阻碍了外部资本提供者对投资项目质量的判断,不充分的信息直接影响了资本市场对公司项目的资源投放,提高了公司的外部融资成本,特别是外部资本成本的风险溢价,这个溢价某种意义上构成了本文研究所定义的边际融资成本的主要部分。目前学术界关于边际融资成本没有准确的定义,Lyandres(2007)[15]利用公司上市年限和分析师的预测偏离度来反映公司的投资项目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近似刻画公司的外部融资成本。由于中国资本市场的特殊性以及基本数据的支持,一般认为具有良好公司治理结构的上市公司会具有较低的资本成本(蒋琰,陆正飞,2009)[16],而较低的资本成本意味着公司在进行外部融资时所支付的边际融资成本较低。为此,本文将从公司治理机制和权益融资成本两个角度构造指标来近似代替公司内外部融资成本差异度,并进而考察其对公司投融资决策的影响。

(1)公司治理水平指数GI:延用白重恩等(2005)[17]构建的公司治理模型,选择第一大股东持股比,第一大股东持股比平方,第二大股东至第五大股东持股比平方和,与母公司存在关联交易与否,独立董事比例,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两职合一,高管人员是否持有公司股票,是否跨资本市场挂牌上市,实际控制人性质是否为国有性质等八个方面的变量来构造公司治理水平指数,利用因子分析法中的主成分法,进行因子旋转,得到共同因子,为研究方便,取其倒数,最终得出反映公司治理水平的GI指数,该指数越低,治理水平越高。与白重恩等(2005)[17]的结论相似,本文发现其与Tobins Q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的相关关系。蒋琰,陆正飞(2009)[16]也认为,公司治理水平越高,其股权融资成本越低。在本文中,由于对原始指数进行倒置,因此预测公司治理水平越低,该指数越高,公司边际融资成本也就越高。

(2)权益融资成本CEQUI:在测算权益资本成本方面,主要的方法有资本资产定价法、多因子模型法、历史平均收益法、股利折现法、股利增长模型法等。目前公司财务研究关于资本成本的计量基本上认可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一般认为,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所计算出来的所有者权益成本,代表了调整风险因素之后所有者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因此,参考姜付秀,陆正飞(2006)[18],计算公式为:权益资本成本率=无风险收益率+U(市场年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其中无风险收益率为一年期定期存款收益率,U为上市公司的系统性风险系数,市场收益率为1998~2008年考虑现金股利再投资的综合月平均市场收益率乘以12。

3.3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1998~2008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剔除金融类、ST类、PT类和少量数据缺失的公司,剔除样本区间内总资产成长率大于1的公司,总计得到10275个观测值。主要财务数据来自深圳国泰安公司的CSMAR数据库,公司治理数据来自北京色诺芬公司的治理数据库。同时还对主要研究变量进行了1%和99%的Winsorize处理,主要处理软件为STATA 10.0。

4 实证分析

4.12 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

表1报告了主要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公司投资支出、现金流以及Q值等指标与连玉君、苏治(2009)[19]等相关研究没有太大的差异。GI基于因子分析法计算变化而来,该指数越高,边际融资成本越高,CEQUI基于CAPM法计算而来的股权融资成本,均值为0.0912,该值越高,隐含的风险溢价和调整也就越高,换言之公司边际融资成本越高。

4.2 回归分析

本文研究所使用的数据位非平衡面板数据,在回归分析过程中,本文仙后使用了混合OLS,固定效应模型(FEM)和随机效应模型(REM)进行处理,首先对FEM与混合OLS之间进行F值检验,结果发现FEM更为有效;然后对REM与混合OLS进行BP拉格朗日乘数法(LM)进行检验,结果表明REM更为有效;最后REM与FEM之间使用Hausman检验,检验结果显示REM更为有效。因此在表2中只列示了加入边际融资成本后公司投资随机效应模型的处理结果。

模型1和模型2分别反映了投资模型中依次放入表示边际融资成本的GI与CEQUI,相关系数为-1.1963和-0.0498,且在10%和1%的水平下显著,说明较高的边际融资成本会降低公司投资意愿,与理论模型结果一致。模型3和模型4在基本投资模型中加入边际融资成本与现金流的交互变量,结果表明CFK GI和CFK CEQUI的系数都显著为正,这意味着边际融资成本会显著的放大公司投资对内部现金流的敏感性,即内部资本和外部资本价格差异越大的公司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也就越大,换言之,公司的融资约束程度在某种意义上会放大公司投资-现金流的波动性,从而证实了理论模型的结论。

其余变量里,所有模型中,CFK的系数都显著为正,这与此前一系列研究结果一致,即内部现金流越多,则公司越偏好于投资,这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对内部融资有很强的依赖性。与魏锋、刘星(2004)[10],马君潞等(2008)[12]等一致,TQ的系数都不显著,这说明市场化的股价不能有效的反应企业投资的真正价值,换言之,我国资本市场还不能有效甄别公司优劣。规模变量不显著,意味着不同规模的上市公司之间的投资比率并没有特别大的差异。资产负债率系数显著为正说明了公司投资的资金更多的赖源于外部债务融资。

注:模型为非平衡面板数据随机效应模型,*、**、***分别表示10%、5%和1%水平下显著。

为了进一步讨论边际融资成本对公司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影响,这里分别以公司治理水平变量GI和权益资本成本变量CEQUI按从高到低的排序三等分分组,然后取高三分之一组和低三分之一组命名为外部边际融资成本高组和低组,分组进行回归,考察边际融资成本变量与现金流的交互变量对公司投资的影响,并对分组回归系数进行差异检验,结果列于表3。从GI高低组的回归方程来看,CFK GI的系数都为正,但是高组的系数为0.0542,相对不显著的低组(系数为0.6646),相对显著较低(见a的显著性),而从CEQUI高低组回归结果来看,虽然都为正,但是高组的系数显著较低(见b的显著性)。这些证据表明外部边际融资成本会放大公司的内部融资约束对投资的影响效应,但是外部融资成本越高,其对投资-现金流影响的边际效应反而降低,从而证实了理论模型中的边际融资成本k越大,投资对现金流的波动性反而降低。

注:模型为非平衡面板数据随机效应模型;*、**、***分别表示10%、5%和1%水平下显著;a表示GI高低组对应的CFK GI的系数差,b表示CEQUI高低组对应的CFK CEQUI系数差,显著性检验利用的是组间差异Chow检验。

4.3 高边际融资成本低效应的背后:市场竞争还是股权性质

在表3的回归模型中可以清楚的看到无论是GI还是CEQUI表示的边际融资成本,在低组中虽然系数为正且较高,意味着低外部融资成本的企业投资更易受现金流的影响,然而这些相互关系并不特别显著,由此认为这是由于低外部融资成本使得公司更易于获得外部融资,从而使得回归方程所反映的投资对内部现金流的敏感性受到影响,反而不太显著。因此,文章的研究重点转为关注是什么原因导致高外部融资成本的企业具有相对较低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

影响公司外部融资成本的因素有很多方面,比如投资项目质量、资金市场价格、信贷配给程度、公司治理结构、政企关系、外部金融环境等多个方面,因此在资本资源稀缺的情况下,提出较高的价格并不一定就能获得外部资本。而从资本提供方的角度来看,投资回报的安全性和盈利性才是其做决策的基本出发点。众多研究表明,地方国有企业由于先天的产权因素,使得其更容易获得政府的关爱(夏立军、方轶强(2005))[20],田利辉(2005)[21]发现基于产权视角,国有企业由于预算软约束更易于获得银行的债务性融资,辛清泉、林斌(2006)[22]进一步检验了产权性质的差异对公司投资影响,然而不同性质的控制人是如何透过对公司外部融资成本干预进而影响公司投资活动的却还没有人讨论。而从市场竞争角度来看,投资项目最终产品的市场竞争烈度较低的,通常会有比较高的预期回报率,此类公司更容易以较低价格获得资本,从而具有较小的外部边际融资成本。现有的研究表明公司产品市场竞争状态会影响公司的资本结构选择(Brander和Lewis(1986)[23]、朱武祥(2002)[24]、钟田丽、范宇(2004)[25]等),然而不同产品市场竞争条件下,公司融资成本约束对投资-现金流的影响却没有研究。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设计控制人性质虚拟变量Contr(当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地方政府时为1,否则为0)和市场竞争虚拟变量Comp(以分二级行业平均主营业务利润率与总体均值比较,高的为竞争不足行业,取1,低的为充分竞争行业,取0),并将这两个虚拟变量与边际融资成本变量和现金流变量进行交互相乘,代入表3的回归方程中针对高边际融资成本组进行回归分析,以考察他们对公司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影响,结果如表4所示。

注:模型为非平衡面板数据随机效应模型;*、**、***分别表示10%、5%和1%水平下显著;Contr为控制人性质虚拟变量(当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地方政府时为1,否则为0),Comp为市场竞争虚拟变量(以分二级行业平均主营业务利润率与总体均值比较,高的为竞争不足行业,取1,低的为充分竞争行业,取0)。

表4中分别报告了地方国有企业性质和市场竞争对公司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融资成本边际效应。列1、2反映的是以GI为融资成本代理变量的回归结果,列3、4反映的是以CEQUI为边际融资成本代理变量的回归结果,交互变量CFK MFC Contr和CFK MFC Comp的系数都为负。前者意味着相对非地方国有企业而言,地方国有企业的边际融资成本所体现的融资约束对投资影响程度更低,换言之在面临同样的融资成本时,地方国有企业的投资对内部现金流的波动的更不敏感,这意味着较密切的政企关系会软化公司的融资约束。后者则反映了市场竞争对公司融资约束下的投资决策影响,这应归于当公司处于产品市场竞争不足时,通常会具有较高的营利性,相关项目会更易获得资本配给或以较低的价格获得外部资本,从而降低公司内外部融资成本差异对公司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边际效应。因此,有理由相信地方国有产权性质与市场竞争程度会显著地影响公司内外部融资成本差异对投资-现金流的波动性。

4.4 稳健性检验

为了检验上述回归结果的稳健性,本文还执行如下一系列敏感性检验:(1)资本投资支出使用现金流量表里的“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代替,结论基本不变;(2)关于边际融资成本的代理变量,使用加权资本成本法(WACC)对公司资本成本进行估计,并以之代替,结论保持不变;(3)在验证公司控制人性质的影响时,将之划分为国有企业及政府控股和非国有企业控股两类,进行分组回归,结果基本一致,但非国企组显著性有下降;(4)参考钟田丽、范宇(2004),选择农业、采掘、电力、煤气、水、交通运输及仓储业、金属非金属、石化等行业为竞争不足行业,其余为竞争过度行业,进行分组回归,结果基本不变。

5 结束语

融资约束对公司投资决策的影响一直是理论和实务界的重要话题,然而关于融资约束的度量和程度分析却一直存在争议,特别是对公司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影响却没有定论。本文从公司融资成本着手,构造理论模型来刻画公司融资成本对公司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内外部资本成本差异与公司投资负相关,而对投资现金流有正的效应,但是这一边际效应随着边际融资成本的增大而降低。其后本文透过公司治理水平指数和公司资本成本指标来代替公司边际融资成本对上述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基本与理论模型一致,针对高边际融资成本组具有更显著的低投资现金流效应,文章从控制人性质和市场竞争角度着手,深入讨论了政企关系和市场地位对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方国有企业和市场竞争不足的企业会具有相对更低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

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融资约束对公司投资的影响,特别是公司内外融资成本差异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效应以及扭曲这一效应的内部制度和外部市场因素。本文的研究局限是由于内外部资本成本差异的度量始终是个难题,本文的两个指标只是近似代替,未来也许需要寻找更准确的指标。

摘要:公司内外融资成本差异对公司投资决策的影响一直是理论和实务界的重要话题,其主要体现为融资约束。本文从公司边际融资成本着手,构造理论模型来刻画公司边际融资成本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并用公司治理水平指数和权益资本成本指标来代替公司边际融资成本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公司外部边际融资成本与公司投资负相关,与投资-现金流敏感系数显著正相关,并且这一相关性随边际融资成本的增大而降低。同时发现,较密切的政企关系和市场竞争不足会软化公司的融资约束的影响。

边际成本 篇9

关键词:减排潜能,减排边际成本,减排补偿制度

当今, 我国和世界共同面临着能源危机、气候变暖等一系列问题, 减少CO2排放、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1,2]。我国学者分别从省域、区域、全国等角度对CO2排放现状、CO2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未来CO2排放趋势预测、减排对策等角度进行了研究[3,4,5,6,7,8,9]。由于目前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CO2排放强度存在着较大差异, 导致各个省区减排潜能不尽相同。同时, 各个省区在减排方面所做的努力程度也不尽一致, 一些省区可能已超额完成自己的减排责任, 而另一些省区可能还未履行自己的减排责任。本文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CO2排放强度的减排潜能计算方法, 着重研究了各个省区的减排潜能, 对我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不含新疆和西藏, 下同) 未来减排潜能进行了分析;同时, 提出了一种基于“边际减排成本”的省际间CO2补偿制度。

1 数据来源和处理

本论文所说减排潜能, 是以我国29个省区中CO2排放强度最低的省区为基础, 将其余省区与该省区进行比较, 从而得出各个省区的减排潜能Pi。

式中, Ei和Emin分别代表i省市和CO2排放强度最低省市的CO2排放强度:

式中, ECi代表i省份CO2排放数量, GDPi代表i省GDP。

式中, bi代表i省市单位GDP能耗 (万t标准煤) ;ai代表1t标准煤碳排放系数。由于该系数各地区存在很大差异, 以往学者通常采用均值计算, 导致存在较大误差。本文充分考虑了碳排放系数的差异, 各地区采用不同的数值, 保证CO2排放量计算的精度[10,11,12]。本文其他所有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由于2013年很多数据要在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中获得, 因此本论文以2012年数据为例。同时, 由于新疆和西藏自治区数据统计缺失, 本文仅对大陆其他29个省、市、区进行分析。

所谓减排的边际成本就是额外减少单位CO2排放所需要的成本。随着减排份额的增加, 减排的难度也不断增大, 减排的边际成本呈现增长趋势。孙耀华[12]采用美国著名经济学家Nordhaus提出的对数函数曲线来对我国减排边际成本进行估算, 其数学表达式为:

式中, MC为减排的边际成本, S为减排比例, A和B为常数。这种模型或数学表达式存在着明显的问题, 这是因为如果减排比例S=0、MC=-10.9是一个负值, 明显不合理。因此, 本论文采用麻省理工学院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所开发的模型 (RPPA) 来对我国各个省区减排边际成本进行了估算[13], 具体数据见表1。

通过表1可见, 减排比例和MC边际成本存在非线性曲线关系。因此, 我们采用幂指数曲线进行拟合, 拟合结果见图1。可见, 曲线与给定数据十分吻合, 通过拟合后得到拟合参数a=4486.0082, b=3.24928。因此, 我国减排边际成本可以具体表示为:

基于拟合得到的减排比例和减排边际成本关系模拟 (或方程) 我们就可计算未来全国和各个省区减排成本。其中, 各个省区减排比例参照我国“十二五”各地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下降指标。

2 结果与讨论

表2给出了各省市减排潜能及相关数值。从表2可见, 北京市、海南省、广东省、浙江省、福建省、江苏省、上海市的CO2排放强度较低, 减排潜能较小。其中, 北京市的CO2排放强度最低,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河北省、贵州省、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山西省的CO2排放强度较高, 与最低的北京市存在4倍以上的差异, 其中山西省差异将近9倍, 未来减排潜力巨大。

各个省区减排指标和减排边际成本计算结果见表3。青海省减排成本最低为2.527元/t, 广东省减排成本最高为22.130元/t。我们将各个省区减排边际成本进行平均, 可得到我国未来减排的平均成本为14.450元/t。但需要说明的是, 省际间减排补偿成本与碳交易价格不同, 它是碳交易价格的基础, 等同于市场商品的成本价格。

3 基于减排边际成本的CO2排放补偿制度

为了鼓励各个省区更好地完成减排任务, 本文提出了基于边际成本的省际间CO2补偿制度和该制度的具体实施方法。

3.1 各个省区CO2排放额度指标和补偿额度

落实补偿制度, 首先应确定各个省区CO2排放额度指标。本文以北京市为例来进行阐述。假设北京市2010年单位GDP CO2排放数量为A (t/万元) , 按照我国“十二五各地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下降指标”的要求, 北京市“十二五”末 (5年) 单位GDP排放应为B (下降18%) , 如果认为这5年每年降幅比例一致, 可通过下式计算得到每年降幅比例x的数值。

经计算, x数值为3.89%, 即北京市要完成国家规定指标要求, 平均每年单位GDP CO2排放要降低3.89%。因此, 2013年CO2排放额定指标可表示为:

式中, E2012和GDP2013分别代表北京市2012年单位GDP CO2排放数量和2013年GDP总值。

如果2013年实际CO2排放数量为R实, 则额定指标与实际指标之差即为补偿额度R。

3.2 补偿主体和补偿受体

计算得到补偿额度后, 如果补偿额度R为正值, 则表明是补偿主体;如果R为负值, 则表明是补偿受体。补偿主体需要出钱提供补偿, 而补偿受体接受补偿[14,15]。

3.3 补偿金额

补偿金额可用各个省市减排的边际成本与补偿额度的乘积来确定, 采用下式计算:

3.4 补偿金的收缴、支配和发放

国家应成立专门的部门来负责减排补偿基金的收缴、支配和发放。如果补偿基金收缴和发放后出现了剩余, 可以留做储备基金, 或用于低碳技术开发、植树造林等方面支出;如果出现了赤字, 则应由国家财政进行拨款补贴。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通过对我国29个省区减排潜能的分析, 发现我国各个省区减排潜能差异巨大。北京市、海南省、广东省、浙江省、福建省、江苏省、上海市等未来减排潜能较小, 而河北省、贵州省、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山西省等未来减排潜能巨大。这些省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一定要不断大幅度降低CO2排放。

本文还采用麻省理工学院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所开发的模型, 结合我国“十二五各地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下降指标”要求, 对29个省区减排边际成本进行了计算。青海省减排成本最低为2.527元/t, 广东省减排成本最高为22.130元/t, 全国平均成本为14.450元/t。基于该减排边际成本, 提出了省际间CO2补偿制度, 并对整个补偿制度运行中补偿主体、补偿客体、补偿金额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4.2 建议

我国目前各个省区在减排意识和措施上有待加强。部分领导减排责任意识淡薄, 认为只要经济发展快, CO2排放多一点没关系, 这种意识严重阻碍和制约了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同时, 一些省区减排责任落实不到位, 不能根据自身特点拟定科学的减排对策, 而是照搬照抄其他省区经验。

通过本文分析, 我国很多省区未来减排还有很大的空间, 更应严格落实国家给分配的减排目标, 通过抓好节能减排重点领域, 建立低碳试点城市等方法进一步降低CO2排放。

边际成本 篇10

南水北调一期工程通水后,将形成当地地下水、地表水、工程水和南水北调工程外调水等多种水源供水格局,如果各种水源之间的水价结构不合理,就无从谈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南水北调工程外调水进入各受水区后, 由于调水距离和调入水量的不同,其调水成本是不一样的,一般而言,调水的水价会高于当地水源的水价。在这种情况下,终端供水公司就会从自身利益出发,多用当地水源的水,继续超采地下水。这不仅不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而且还会造成南水北调工程投资的浪费,使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不能全面实现。按照“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1],为保证受水区内当地水资源和南水北调工程外调水的合理开发利用和调控,提高用水效率,在考虑节水的基础上,建立基于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多水源水价模型,适当调整当地水源价格,引导人们调整用水行为,实现南水北调工程的良性运行和受水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1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多水源水价的定价机制内涵

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各受水区将形成当地地下水、地表水、工程水和南水北调工程外调水多种水源供水格局。南水北调工程供水企业在各分水口门面临的是一个存在有限竞争者的市场,主要是和当地水源供水企业之间的竞争,需水方为受水区当地少量的几个供水企业。很显然,南水北调工程外调水的供水成本要高于当地水源的供水成本,外调水和当地水源(地下水、地表水和工程水)之间虽然存在竞争,但是如果按照市场竞争规则,由于南水北调工程水成本较高,处于相对竞争劣势的地位。终端供水企业就会优先购买和使用当地水源供水,继续超采地下水,而且希望当地水源水量所占比例越大越好,这样显然就会造成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当地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开采与南水北调工程外调水无法有效利用之间的矛盾。

过去对自然垄断的研究,较多的是管制方面,到了20世纪70年代,随着竞争理论的发展,自然垄断逐渐向引入竞争的方向发展,自然垄断行业引入竞争的方式目前大致包括有效竞争、特许权竞标、标尺竞争和有限竞争[2]。但目前关于自然垄断行业竞争的研究,大多局限于某一方面,过多强调市场竞争的效率和自然垄断管制的规模经济,往往顾此失彼,这些都是不合适的。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走两者结合之路。

(1)将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多水源供水的自然垄断环节和竞争环节分离开来,在可能引入竞争的环节尽量展开竞争,并对自然垄断环节采取治理措施。

(2)对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自然垄断的供水行业实行管制。

对南水北调工程供水企业、当地水源企业和终端供水企业实行价格管制。由于南水北调工程外调水和当地水源之间存在竞争,而调水的水价一般高于当地水源的水价,这样就可能导致南水北调工程供水企业难以正常运转,造成南水北调工程投资的巨大浪费,从而影响水资源供给稳定和水资源优化配置目标的全面实现,因此需要通过价格管制提供给南水北调工程供水企业和当地水源企业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二是南水北调工程供水企业和当地水源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可能采取降低水质标准,以次充好等手段,因此在对多水源供水行业放松经济性管制的同时,应该更加强调对涉及水安全、环保等方面的社会性管制。三是为了实现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整体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利用南水北调工程外调水和当地水源,需要对外调水源和当地水源的用水次序进行强制性管制。

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多水源水价的定价机制,即在保证自然垄断的供水行业自身优点的同时,又注入了新的定价机制,吸取了竞争和管制的共同优点,发挥市场对水资源优化配置的调节作用,是一种灵活而且有效的保障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定价机制。

2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分水口多水源水价定价机制

对于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分水口门水价,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在保持南水北调工程规模经济的条件下,如何搭建南水北调工程调水企业与当地水源企业公平竞争的平台或者如何使两者有效而协调的运营的问题。本文拟通过调控南水北调工程外调水和受水区当地水源的水资源费数额,能弥补两者之间供水成本的差异,实现公平竞争,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水资源费是水资源管理中普遍采用的经济手段,水资源费是指取水单位和个人因消耗了水资源而向国家缴纳的资源费用,它有时候针对服务,但大多是资源稀缺租金的表现,亦即法律中的法定孳息。许多国家以取水费的形式征收。出于不同目的,不同国家的费率标准不同:一些国家将费率设定为弥补管理和监督取水的全部成本,而另一些国家将征收的收入用于与取水有关的环境基金。同时根据水源、使用和取水地点的不同,一些简单的因素用于区别费率之间的差异:如对工业和生活用水征收不同的费率。水资源费的征收依据主要源于3个方面:产权、稀缺性和投入补偿[3]。

当前,随着水资源危机的日益加剧,水资源的稀缺性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知,它同时体现在时间和空间上。从时间上来看,水资源的稀缺性主要表现在丰枯季节和年份上,枯水季节和枯水年份的稀缺性大于丰水季节和丰水年份;从在空间上来看,水资源的稀缺性主要表现在丰水地区和枯水地区水资源供给量的差异上。我国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南水北调工程从水量丰沛的长江调水到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黄淮海平原地区,所以,按照水资源的稀缺性,可以得出当地水源的稀缺性要大于调入水源的稀缺性。

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多水源水价机制的水价结构中考虑了水资源费,而水资源费中包含稀缺性成本,而且受水区当地水源的稀缺性成本大于南水北调工程外调水的稀缺性成本。因此虽然由于调水距离和调入水量的不同,南水北调工程供水成本要大于当地水源供水成本,但是考虑到水资源的稀缺性成本,那么就有可能使外调水的供水成本与当地水资源的供水成本相当,从而使两者之间具有可竞争性。

3多水源水价模型的设计

3.1模型中有关变量定义和符号

受水区多水源价格、水量关系符号见图1。

Pdi为第i个口门的实际水价;Pikw为第i个口门第k地区配套工程口门水价;Wjik为第i个口门第k地区的出配套口门水量;Wjik为第i个口门的第k地区的出口门水量;Cik为第i个口门第k地区由供水量分摊的配套工程总成本费用;Rik为第i个口门第k地区由供水量分摊的配套工程年利润;PikxPikbPikg分别为第i个口门第k地区到城市终端供水企业之前的地下水水价、地表水水价和水利工程水价;WikxWikbWikg分别为第i个口门第k地区到终端供水企业的地下水、地表水和水利工程供水量;CikxCikbCikg分别为第i个口门第k地区到城市终端供水企业之前的地下水、地表水和水利工程供水单方供水成本(不包含水资源费);RikbRikg分别为第i个口门第k地区到城市终端供水企业之前的地表水和水利工程供水单方供水利润;EikxEikbEikg分别为第i个口门第k地区供城市用水的地下水、地表水和水利工程供水的水资源费。

3.2模型的理论基础-边际成本理论

边际成本是指供水企业在达到了一定生产能力或生产规模的情况下,再增加一个单位供水量所引起的总供水成本的增加量,是总成本函数的一阶导数[4]。边际成本定价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定价所遵循的普遍准则,在适当的条件下实施边际成本定价,有利于提高受水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效率,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边际成本可以分为两类,即短期边际成本和长期边际成本。短期边际成本假定供水企业的现有供水能力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用户需求增加不用要求去修建新的水利工程。在此情况下,扩大可供水量的投入只是化学药品、劳动力和能源,没有其他的资金投入,额外供给每单位水量所增加的边际成本也只是投入劳动力、化学药品和能源的边际单位成本。长期边际成本定价是指供水企业现有供水能力在长期内将不能满足用水需求的增加,需要投资兴建新的水利工程,在这里主要是指新建工程的边际成本。因此长期边际成本是考虑资金将来的边际成本和其他扩大供水容量及维持扩容运行的投入。

对于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而言,终端供水企业现有的供水能力已经不能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生活和生产用水需求,需要修建南水北调工程增加供水量来满足用户用水需求。因此,受水区多水源水价确定的下限就应该是南水北调工程外调水的水价。

3.3多水源的水价计算表达式

(1)受水区第i个口门第k地区南水北调工程水价:

Ρikw=ΡdiWikw+Cik+RikWikw´

(2)受水区第i个口门第k地区的地下水水价:

Ρikx=Eikx+Cikx

(3)受水区第i个口门第k地区的地表水水价:

Ρikb=Eikb+Cikb+Rikb

(4)受水区第i个口门第k地区的当地水利工程水价:

Ρikg=Eikg+Cikg+Rikg

3.4南水北调受水区多水源水价的确定

对于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多种水源水价的确定,可以设计两种方法:第一种南水北调工程水价保持不变,当地水源水价提高;第二种是南水北调工程水价和当地水源水价同时降低。现对此分别加以介绍。

3.4.1南水北调工程水价保持不变,当地水源水价提高

3.4.1.1 地下水水价的确定

以南水北调工程外调水水价为基础,提高当地地下水水价,使其等于或略高于南水北调工程水价。当两者水价相等的情况下,由于南水北调工程调水水质高于当地地下水水质,终端供水公司会优先选择使用南水北调工程外调水。

南水北调工程水价与地下水水价的现状差距为:

Δw-x=Ρikw-Ρikx=Ρikw-(Eikx+Cikx)

措施:提高地下水的水资源费Eikx,使提高后的地下水水价等于或略高于南水北调工程出配套工程口门水价Pikw

Δw-x´=Ρikx´-Ρikw=(Ρikx+Eikx´)-Ρikw0

即: EikxPikw-Pikx

式中:Δw-x为调整后的外调水与地下水之间的价格差;Pikx为调整后的地下水水价;Eikx为需要提高的地下水水资源费最低标准。

3.4.1.2 地表水水价的确定

以南水北调工程外调水水价为基础,提高当地地下水水价,使其等于南水北调工程水价。当两者水价相等的情况下,由于南水北调工程调水水质高于当地地表水水质,终端供水公司会优先选择使用南水北调工程外调水。

南水北调工程外调水与地表水之间的现状差价为:

Δw-b=Ρikw-Ρikb=Ρikw-(Eikb+Cikb+Rikb)

措施:提高地表水的水资源费Eikx,使提高后的地表水水价等于南水北调工程出配套工程口门水价Pikw

Δw-b´=Ρikb´-Ρikw=(Eikb´+Ρikb)-Ρikw=0

即: Eikb=Pikb-Pikw

式中:Pikb为调整后的当地地表水水价;Eikb为需要提高的地表水水资源费标准。

3.4.1.3 当地水利工程水价确定

以南水北调工程外调水水价为基础,提高当地工程水水价,使其等于南水北调工程水价。当两者水价相等的情况下,由于南水北调工程调水水质高于当地工程水水质,终端供水公司会优先选择使用南水北调工程外调水。

南水北调工程外调水与当地工程水之间的现状差价为:

Δw-g=Ρikw-Ρikg=Ρikw-(Eikg+Cikg+Rikg)

措施:提高当地工程水的水资源费Eikg,使提高后的当地工程水水价等于南水北调工程出配套工程口门水价Pikw

Δw-g´=Ρikg´-Ρikw=(Eikg´+Ρikg)-Ρikw=0

即: Eikb=Pikw-Pikg

式中:Pikg为调整后当地水利工程水价;Eikb为需要提高的工程水水资源费标准。

3.4.2南水北调工程水价和当地水源水价同时调整

南水北调工程口门水价降低一定的比例σ,σ需要经过仔细调研后确定,建议σ取值在10%~20%左右,降价的损失σPikwWjik全部由征收受水区当地水源的水资源费补偿,则当地水源单方水的补偿费用如下。

Eikc=σΡikwWjik´Wikx+Wikb+Wikg

3.4.2.1 地下水水价确定

降价后的南水北调工程外调水与当地地下水之间的价格差为:

Δw-x=(1-σ)Ρikw-Ρikx=(1-σ)Ρikw-(Eikx+Cikx)

措施:提高当地地下水的水资源费Eikx,使提高后的地下水水价等于或略高于南水北调工程出配套工程口门的调整水价(1-σ)Pikw

Δw-x´=Ρikx´-(1-σ)Ρikw=(Eikx´+Ρikx)-(1-σ)Ρikw0

即: Eikx≥(1-σ)Pikw-Pikx

式中:Δw-x为调整后的调水与地下水之间的价格差;Pikx为调整后的地下水水价;Eikx为需要提高的用于弥补价格差距的地下水水资源费标准。

此种模式下地下水水资源费提高的最终标准为Eikx+Pikc

3.4.2.2 地表水水价调整

调价后的南水北调工程外调水与地表水之间的价格差为:

Δw-b=(1-σ)Ρikw-Ρikb=(1-σ)Ρikw-(Eikb+Cikb+Rikb)

措施:提高地表水的水资源费Eikb,使提高后的地表水水价等于南水北调工程出配套工程口门的调整水价(1-σ)Pikw

Δw-b´=Ρikb´-(1-σ)Ρikw=(Eikb´+Ρikb)-(1-σ)Ρikw=0

即: Eikb=(1-σ)Pikw-Pikb

式中:Pikb为调整后的地表水水价;Eikb为需要提高的用于弥补价格差距的地下水水资源费标准。

此种模式下地表水水资源费提高的最终标准为Eikb+Eikc

3.4.2.3 当地水利工程水价调整

调价后的南水北调工程外调水与当地工程水之间的价格差为:

Δw-g=(1-σ)Ρikw-Ρikg=(1-σ)Ρikw-(Eikg+Cikg+Rikg)

措施:提高当地工程水的水资源费Eikg,使提高后的当地工程水水价等于南水北调工程出配套工程口门的调整水价(1-σ)Pikw

Δw-g´=Ρikg´-(1-σ)Ρikw=(Eikg´+Ρikg)-(1-σ)Ρikw=0

即: Eikg=(1-σ)Pikw-Pikg

式中:Pikg为调整后的当地工程水水价;Eikg为需要提高的用于弥补价格差距的工程水水资源费标准。

此种模式下地表水水资源费提高的最终标准为Eikg+Eikc

4该模型征收的水资源费的管理

此种多水源水价模型以南水北调工程外调水价格作为制定受水区多种水源价格的基础,而水资源费又作为调节当地地下水、地表水和工程水的价格杠杆,一般情况下只有通过提高水资源费的征收标准,才能使当地水源价格等于或略高于南水北调工程外调水的价格,此时就必然涉及到这部分水资源费的管理问题。在第一种情况下,水资源费可以作为当地的水利创新基金,水利创新基金由受水区当地政府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专项列收列支,用于支持当地水利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当地政府节水计划的实施和当地重大水利设施的建设;在第二种情况下,水资源费除补贴南水北调工程水价降低的损失外,剩余部分水资源费全部作为该地区的水利创新基金,专款专用。

5多水源水价模型的评价

该模型以南水北调工程水价作为当地水源定价的基础,可以充分利用南水北调工程外调水,另外随着受水区水资源价格的提高,同时可以增强受水区用水户的节水意识,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有效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但是这种定价机制会使当地地表水和工程水资源在丰水年份可能无法完全利用,另外水价提升幅度过大会造成受水区当地低收入用水户的用水困难,需要政府对低收入群体用水进行价格补贴。

6受水区多水源水价制定的建议

6.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水商品意识和节水意识,建设节约型社会

首先要转变观念,全面正确认识水资源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觉遵循自然规律和价值规律,确实把水作为一种商品,用水必须付费;其次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和全社会的节水意识,使每一个公民都深刻理解节水的重要意义和形成用水要花钱的观念,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来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最后要以水价改革为核心,建立合理的南水北调工程水价机制和逐步提高受水区当地水源水价。

6.2培育完善的南水北调工程水市场

市场是优化配置资源的有效方式,从宏观方面来看,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是在不断变化的,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可以合理、高效地利用水资源,减少和避免水资源的浪费;从微观方面来看,市场经济要求每个生产单位都以最少的劳动和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利润,这就促使生产单位必须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包括水资源。水市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水资源商品交换的场所或水资源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南水北调工程水市场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市场,而是一种“准市场”,调水资源要在兼顾防洪、发电、生态等方面需要的基础上,考虑受水区各城市的基本用水需求,在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各省份之间、地区之间,通过建立民主协商和利益补偿的机制,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要实现南水北调工程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必须是政府宏观调控、民主协商、水市场三者的有效结合。

6.3改革受水区水资源管理体制

为保证受水区当地水源和南水北调工程外调水的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南水北调工程效益,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要按照水资源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的目标改革现行水资源管理体制。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各城市应建立统一的城市水务管理部门,负责防洪、供水、节水、排水、水资源保护、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等诸多方面,具有水规划、勘测、取水许可审批、水价格申报、水监督执法等行政职能。同时受水区还要严格限制地下水的不合理开采,做到南水北调工程外调水和当地地下水、地表水和工程水一体化制度,使水资源真正得到优化配置、合理开发、科学管理和有效保护。

6.4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健全水资源信息管理体系

要保证南水北调工程的良性运行,除要充分发挥水价的经济杠杆作用外,还需要综合运用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为此要加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尽快修订不适应当前水利发展现状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制定新的法律和法规。要制定和完善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的管理办法,编制各类用水的节水标准和各类用水户的用水定额,实行定额用水制度,制定南水北调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和受水区城市水量调度条例等相关政策法规。

参考文献

[1]朱鎔基.重视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问题[EB/OL].http://www.cctv.com/special/945/3/74196.html,2002-12-25.

[2]王俊豪.政府管制经济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3]沈大军.水资源费征收的理论依据和定价方法[J].水利学报,2006,37(1):120-125.

上一篇:海水养殖下一篇:教育动漫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