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创新

2024-08-21

边际创新(共7篇)

边际创新 篇1

一、引言

新事物的诞生一般都从社会经济的基础开始萌芽,供应链企业也是如此。在全球市场化过程中,全球化采购、生产和销售模式下的跨国企业结合业务流程的分工外包,供应链金融产业孕育而生。供应链金融作为一项金融创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技术与金融产品的不断成熟,产业“供应链”作为国家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与金融服务平台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与分工协同,与各行业发生加成反应、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跨部门、跨企业的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如下图所示。

供应链生态系统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历程。根据供应链系统的不同分工模式,从仅对供应链系统中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的服务项目性供应链,到集金融、通关、物流、退税、外汇等为一体的互联网一站式平台型供应链,最终实现了与供应商、金融机构、物流商、终端客户无缝对接、协同发展,形成更顺畅、高效、协调的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为生态系统内企业提供一体式供应链管理服务。

在供应链金融的整个生态系统中,分工的主要原因来自经济资源约束和不同劳动主体在不同生产目标上的效率差异。我们可以假设对于供应链金融的整个生态系统的企业来说,它们是以创新活动为主、产品与知识品牌等其他产出为辅的经济实体,那么由于生产不同类型产品间生产率的差异以及资源约束,在不同情形下进行创新活动的动机大小是不一定的,然后在决定是否创新的基础上,再将其他需求进行外包,以满足基本需求和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二、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的超边际模型

1. 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效用。

如上文所述,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同时完成科技创新、实物产出与品牌荣升等一系列任务,如果一定资源条件下创新行为占用的资源带来的机会成本不足以抵消创新带来的收益,那么创新动机就会受到抑制。这里假设将科技创新的自给自足、对外需求量和对外卖出量分别记为x、xd、xs,可以知道xd、xs中只有并且只能有1个为“0”,即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不会同时买进和卖出同一种技术。同理,将其他产品分别归纳为y、yd、ys,后两个变量之间也只有1个能为“0”,且卖出买入的“0”与创新技术相反,这从上文的定理中可知。

那么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创新的总效用函数为:

其中kx、ky为当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从外界买入单位技术和其他产品所实际能获得的数量。这体现了一种交易效率思想,比如技术市场上的交易费用和等待周期等。在政府积极鼓励创新的前提下,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创新使从外界购买其他产品服务的交易效率要高于购买技术,但在某些情况下则不一定,比如某种服务因市场供求情况导致价格暴涨的同时其交易机制受损,政府和技术组织、行业协会不可能通过干预就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形式会发生逆转。(1)式是一种典型的“破二分法”模式,其认为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的发展需要对前面的技术进行自我消费。

2. 生产约束。

具体表达如下:

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技术生产量等于自给自足量与对外提供量之和,生产总量由劳动专业化率决定。同理,上述规则也存在于其他产品,如知识荣誉度、市场营销、实物产品等。最后因为生产资源紧缺限制,在不同产品间的资源分配比例之和为1。

同时还存在一系列交易约束,因为外界买入产品的花费需要由卖出技术获得。可以表示为:

这体现了一种短期的收入—支出均衡,对于处于发展期的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是合理的。

三、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转化为创新型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的动机

创新型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与一般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的区别在于更多的科技活动,可以认为后者是从前者中分化出来的,因为前者与后者在创新活动的资源条件存在差异,所以可以进一步构建一个超边际函数:

创新型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

一般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

(4)(5)式表示,一般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在科技活动上的专业化经济水平较高,因为b>1。从收入消费均衡的角度看,两种企业之间进行交换的平衡条件是:

px、py分别表示科技产品与一般产品的市场交易平均价格。下面将分为不同的选择模式求解。

1. 创新型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与一般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同时生产一般产品和科技产品。自给自足模式下创新型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的效用为:

可以得到在这样的条件下,创新型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用于生产一般产品和科技产品的资源分配比例是1∶1,尽管科技企业的科技禀赋条件较好,但因为在生产一般产品上不存在专业化经济,并且在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和采购上并不一定比一般企业强,所以会相对谨慎地将所有资源均衡分配,从事所有单位生产。那么可以推想,包含科技产品在内的所有需要品种为n,那么专业化经济会按照1/n均等进行分配。

2.进行相互分工,均衡公式如下:

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求解得到:如果科技产品的价格高于一般产品,因为创新型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专业化分工条件的存在,技术类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更倾向于把传统产品外包而专门从事创新活动。所以超边际理论揭示了为什么那么多企业自发地向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转移,根据推拉理论,如果单位产品价格低于另外一种产品,并且后一种产品上的专业化劳动率不比传统产品更低,或者严格地说,即使创新型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的科技专业化率不高,这样导致的产量损失也能够被价格优势所弥补,那么这种演进将还是会继续延续。

四、一个案例

在实践决策中,创新型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进入孵化器的动力只需要对不同决策结果最优的效用大小进行对比就能得出,可以假设某企业是否考虑进入供应链科技孵化系统平台,当前市场上科技产品价格指数与一般产品(包括品牌媒介服务、农业与工业产品)价格指数分别为2和1。市场上的科技产品与一般产品交易效率为0.9和0.7,专业化率均为1。则有以下超边际模型:U=xy。

创新型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自给自足时:

求解得到:x=y=1/2,效用为0.25。如果在只进行科技创新的条件下,有:

求解得到:x=xs=1/2,yd=1,效用为0.35。说明交易效率0.7低于科技产品与一般产品的价格之比2∶1,即专业化分工模式给企业带来的效用低于自给自足。

如果只生产一般产品,则均衡方程为:

求解得到:y=ys=1/2,xd=1/4,效用为0.1125。此种模式较自给自足时更低。

从上述案例得知,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创新决策过程中发挥显著作用的有科技产品与一般产品的价格比例、交易效率。本例中的企业更倾向于实施创新决策,因为科技产品与一般产品价格比高达2∶1,尽管在交易效率上为0.7,但总体来看价格效用增量能够弥补效率损失。

五、有关理论探讨

1. 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可以通过外界支持(如政府税收优惠政策、项目支持等)降低成本的方式获取较大利润,当然其利润也与交易效率状况和科技产品、传统产品的价格有关,一般而言,供应链系统活动在相关配套设置、平台体系建设和品牌服务上有优势,能够降低科技创新活动的成本,并且随着供应链平台科技活动泛化收益持续回归,这种低成本优势会有助于规模扩张和再投资,使得在不同模式间的选择更加动态化,实现一种效率常态运转机制。

2. 创新型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与一般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的区别来源于资源状况,但他们自身的消费-生产是同时进行的,所以以往“二分法”的缺陷逐步暴露出来。当前社会各界普遍认为科技型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与一般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存在着严格的区分,实则不然。不选择创新主导型发展模式的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并不代表自身不具备创新能力,反而是代表一种效用引导机制在起决策作用。那么在独立的经营体制下,供应链科技孵化系统平台的规模经济功能凸显,能够打破一般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向创新型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转变的瓶颈。因此,应当充分发挥供应链系统孵化平台的资源整合优势,努力实现孵化器内科技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的差异化。

3. 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与供应链系统外界的合作不能与主管部门的一厢情愿等同。企业选择是否创新、创新的程度、阶段性科技发展规划都是以利润、效用最大化为目标,政府为了发展区域经济,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另外,根据超边际分析,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某些原材料数量的增加也会导致模式改变,比如一般企业在拓宽市场、实行产品改良的过程中,为了获取品牌、若干项产品的改进策略,如果成本较低就会选择购买,但是如果购买成本过高,现有的创新专业化率又不够时,只有投入一定数量的资源来进行单项攻关。所以从这点上来说,政府和社会组织对一般企业的帮助可能不是企业的最佳选择,因为这将抑制企业主动创新的动机,使得“倒逼机制”失效。

4. 从现实情况看,因为产品价格在科技产品与一般产品之间、在不同企业专业化动力的差异,自给自足模式已经失去了其原始意义。一般而言,科技企业如果太过于专注科技创新与技术创造,而忽略了开拓市场和提升品牌,很容易陷入“市场陷阱”,即突然在某个时刻,企业的基础原材料或其他原料类消费品价格暴涨,而企业又丧失了原有的实物生产能力,那将是非常糟糕的情况。并且如果科技企业在创业过程中形成了多项技术成果,那么只会选择专业化率最大的那个项目作为发展目标,而剩余的技术成果有很大概率会通过技术转让和拍卖的形式让给其他企业,而对所有技术成果都配以资源带来的总效用会比只发展专业化率最大的技术成果带来更持久和边际效用更大的收益。

摘要:大力推进互联网背景下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的创新,对孵化供应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改变了以往“生产-消费”的分析框架,运用超边际理论从产业生态系统分工模式进行考虑,认为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进行创新活动的源泉来自产业生态链资源禀赋和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劳动专业化率,并且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之网络科技品与一般品价格比、交易效率系数对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创新决策具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分工创新,超边际模型

参考文献

高志军.高端物流服务的协同价值创造机理——以怡亚通公司为例[J].当代经济管理,2015(4).

苏屹.企业研发与生产职能的超边际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3).

到达宇宙边际要多久 篇2

可以这么说, 宇宙实际上是没有可触及的边界的。就像很多观点所指出的, 如果宇宙是弯曲的, 那么它会自己向后折叠, 形成一个没有任何边缘的形状, 就像地球的表面一样。如果你在地球沿着一个方向行进, 最终你将会回到起点。这种理论用于太空或许 也是一样 正确的———如果 你沿着一个方向行进得足 够远, 你将回到你出发的地点。即使宇宙没有倾斜到自身向后折叠起来的程度, 你仍然不能到达它的边界, 因为宇宙是无限的。

让我们忘掉宇宙正在膨胀和宇宙的形状, 坐上航天飞机并以14万千米 / 小时的速度朝我们所能看到的最远的100多亿光年以外的物体飞去。令人沮丧的是, 计算结果将告诉你, 你的旅程时间将是75万亿年。当看到这个结果的时候, 请记住宇宙的年龄已经接近150亿年了。

从业绩承压走向边际改善 篇3

一、2012年回顾

1、营收增幅放缓

从宏观数据来看, 2012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9.4万亿元, 同比增长11.4%, 增幅同比回落7.1个百分点;全国物流业实现增加值3.6万亿元, 同比增长9.1%, 增幅同比回落4.8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物流业增幅放缓。从上市公司物流企业来看, 已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普遍出现收入增长下滑。2012年前三季度整个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353.5亿元, 同比增长9.0%, 增速大幅低于去年同期的2 7.7% (2011年同比增速剔除华鹏飞、象屿股份和华贸物流) 。

披露2012年年报或者业绩预报的12家上市物流企业中, 只有5家营业收入增长率好于2011年, 分别是飞马国际、恒基达鑫、飞力达、长江投资和保税科技, 其中飞马国际增长最快, 增长率达到145.85%, 比去年同期高出将近40个百分点, 主要原因是公司大力拓展资源行业供应链业务, 由于资源产品是大宗商品, 单价水平较高, 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中的商品价值大幅增长。怡亚通、澳洋顺昌、新宁物流、华鹏飞、外运发展、交运股份、中储股份等7家物流企业的营收增长率都大幅低于2011年。其中, 澳洋顺昌和保税科技出现了负增长。 (详见表1)

公司名主要业务轻重资产2012营收增长率 (%) 2011营收增长率 (%) 建发股份供应链贸易和管理轻资产21.42

数据来源:兴业证券研究所

物流行业上市公司业绩出现增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放缓。物流企业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各行业的生产环节, 受经济波动影响较大。2012年, 我国GDP增长速度为7.8%, 远低于2011年9.3%的增幅。尤其是钢材、光伏、电子、服装等行业受到巨大冲击, 很多企业在生死线上挣扎。2012年外贸总额为3.86亿美元, 同比增长6.2%, 而2011的增幅为22.5%。因此, 物流业去年增长幅度减缓在所难免。不过从数字来看, 我国物流业增速仍旧快于经济的整体发展速度。

除营业收入增速大幅下滑外, 物流行业毛利率也有所降低。2012年前三季度物流上市公司的整体毛利率为7.39%, 2011年和2010年整体毛利率水平分别为7.8 9%和8.8 2%。物流企业毛利率持续降低, 说明其生存状态在逐步恶化。具体到个股来看, 2012年前三季度物流上市公司中毛利率同比下滑的公司有7家, 分别为飞马国际、飞力达、象屿股份、建发股份、外运发展、交运股份和中储股份。其中, 飞力达毛利率下降8个百分点, 是所有上市公司中毛利率下滑最快的企业, 主要原因是今年新开展贸易业务拉低整体毛利率, 实际上公司本身经营趋势向好。怡亚通为毛利率增长最快的企业之一, 增幅为10.84%, 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 主要是由于深度业务渐入佳境。 (详见表2.1-2.2)

造成物流企业上市公司毛利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上游行业不够景气造成物流行业毛利率收窄。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 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的结合。物流企业通过这些环节的运作获取利润。总体来讲, 2012年物流上市公司所服务行业的景气度年内持续下滑, 并且基本上在三季度达到低点。

例如, 恒基达鑫主要服务于危化品行业, 华东地区乙二醇价格从2012年初约为80 00元/吨, 到2012年六七月份只有约6500元/吨;澳洋顺昌服务的钢材行业受经济影响巨大, 以上海热轧板卷 (3.0mm) 为例, 其价格从2012年初的大约4300元/吨降低到九月份的3400元/吨;建发股份服务的铁精粉, 在2012年的一年中, 其价格在800~1100元剧烈波动。由于服务的行业在2012年持续走低中剧烈波动, 造成物流企业价格、订单不稳定, 也就决定了我国物流企业在2012年中毛利率的持续下滑。 (详情见表3.1-3.2)

同时, 我国A股物流板块行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属性很弱, 基本上每家企业都服务于不同的行业, 涉及不同的物流活动环节, 商业模式也各不相同。因此, 物流板块不像钢铁、煤炭、服装等板块整体业绩走向一致, 各企业之间的业绩参差不齐。 (我国上市物流企业服务对象详见表1)

二是在行业需求增速下滑、竞争程度加剧、成本上升情况下, 上市物流企业的议价能力普遍不强, 造成毛利率下滑。在当前情况下, 由于有效需求不足, 加之客户的盈利能力也在下降, 客户千方百计压低物流企业的作业价格。此外, 一些中小物流企业为了能够获取订单, 也在降低物流作业价格, 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的毛利率。

三是物流板块上市公司2012年费用率略有增长, 主要源于财务费用。2012年前三季度物流行业上市公司期间费用率为3.98%, 同比增长0.37个百分点, 主要原因是财务费用率大幅增长, 由上年同期的0.29%增长到0.74%, 显示了资金面紧张对物流企业的影响。其中, 2012年三季报费用率上升的有怡亚通、澳洋顺昌、象屿股份、长江投资和保税科技。怡亚通期间费用率大幅增长, 从3.5%上升到10%, 主要是由于2012年受人民币汇率和银行高利率影响, 财务费用大幅提升的缘故。 (详见表4)

增幅放缓、毛利率降低, 直接导致了物流行业净利润大幅下滑。2010年一季度, 物流行业上市公司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增长率为397.25%;到2010年结束时, 这一数字降低到23.86%;2011年物流上市企业的净利润增长幅度继续下滑, 为21.68%;2012上半年是物流业最为艰难的时期, 净利润增长率为-7.53%。而反应实际经营状况的扣非后净利润增速下滑更为明显。不过, 2012年第四季度物流业盈利能力开始转好, 从已发布年报的企业来看, 物流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增幅开始转正, 为16.34%。从个股来看, 新宁物流是2012年前三季度表现最好的企业之一, 净利润增长率为48.4%, 主要原因是由于上年同期基数较低。飞马国际、恒基达鑫、长江投资等也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增幅。表现最差的是象屿股份, 净利润增速为-118.9%。但是从总体上来看, 仓储企业的业绩普遍表现更好, 显示了仓储业务在经济下行周期中的防御作用更强。 (详情见表5)

2、问题逐渐突出

在经济上行周期, 企业因经济发展带动, 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会被掩盖, 但是在经济发展放缓的背景下, 其主要问题就会逐渐显现出来, 包括物流行业。在2012年经济下行周期, 物流行业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物流企业普遍规模偏小, 对客户议价能力不够强。第三方物流业务在我国是新兴行业, 近几年刚刚起步, 造成大部分上市物流企业历史不长, 非上市的物流企业, 也确实存在一些违规操作的现象, 因此“小、散、乱、差”成为业内人士表述非上市物流企业最常用的词汇之一。而在上市的物流企业中, 也以中小板、创业板居多, 这类企业虽然操作上比较规范, 但普遍规模不大、网络覆盖不够广, 而服务对象又多为制造业的大型企业, 议价能力较弱, 导致上市物流企业抗风险能力不够强, 一旦下游服务对象压价或生产出现问题, 这些物流企业通常束手无策。据统计, 中国物流企业平均员工为259人。从事公路运输物流企业平均营运车辆为1.43辆, 超过百辆的只有极少数, 资产规模大于10亿元企业占比为13.8%, 而资产小于0.5亿元企业占比达到43.5%, 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上的物流企业在社会物流企业中所占的比重不到0.3%, 这些体现了我国第三方物流行业还处于前期成长期, 也是我国物流业成长的必经阶段。

二是盈利能力较弱。由于物流企业的小和散, 造成他们应对上游成本转嫁能力不强, 近几年物流企业主要的成本如燃料、人工、仓储、过路费等快速上涨, 物流企业的利润不断被挤压。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统计显示, 2012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9.4万亿元, 同比增长11.4%;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 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 运输费用4.9万亿元, 同比增长10.7%, 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52.5%, 同比回落0.3个百分点;保管费用3.3万亿元, 同比增长11.9%, 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35.2%, 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管理费用1.2万亿元, 同比增长13.1%, 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12.3%, 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而2012年全国物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 慢于物流费用的增长, 显示物流企业效益受成本影响较大。2012年1-11月, 全国重点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31.6%, 高出主营业务收入增速5.1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4.72%, 扣除利润相对较高的港口企业后, 利润率仅为3.71%。

三是中长期来看, 物流业在专业化、外包力度上仍有提升空间。根据全球惯例,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 物流费用的降低被公认为企业第三利润源。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 而中国的物流费用占比GDP18%的水平, 基本上处于全球最末端的水平, 与经济发展水平极不相称。这固然与我国的经济结构与流通方式有关, 但物流业外包不够充分也是很一个重要的原因。当前, 中国企业物流活动外包力度还不够, 一些企业的物流功能没有剥离, 大部分企业仍处于厂商物流部分外包阶段, 即企业自行设计物流方案, 将各个环节外包, 承接外包的通常是设立专业化服务的中小型物流公司。这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物流效率低下和操作方式落后。未来, 为扩大利润来源, 专注某一环节的物流公司倾向于横向整合其他同类企业, 以及纵向整合其他物流环节, 横向整合将优先于纵向整合, 纵向整合成功后, 物流公司将向第四方物流发展。长期来看, 随着物流费用占比GDP比例逐降低, 物流效率逐渐提高, 物流企业不断做大做强是大势所趋。

二、2013年展望

1、全年业绩难有惊喜

从历史情况来看, 物流上市公司效益与宏观经济环境相关度较高。世界经济整体持续下滑的步伐虽然有所减慢, 但受欧债危机等影响, 短时间内世界经济很难走出低迷状态。2013年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两会”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时, 将我国2013年经济增速的目标定为7.5%, 市场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这表明我国经济结束高速发展状态, 但整体会有比较平稳的发展。预计2013年随着上游行业景气度逐渐的微弱复苏, 物流板块业绩或能略好于2 0 1 2年, 但难有大惊喜。

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最近发布的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 (LP I) 来看, 今年3月上升为55.9%。该指数大于50%时, 表明物流业呈现扩张态势, 55.9%的增幅远远大于50%, 说明3月物流业向好。但是今年一季度该指数波动较大, 1月、2月的指数为51.3%和50.4%, 这说明显示物流业景气复苏仍存变数。

在众多物流公司中, 投资者要根据上游库存周期轮动的顺序, 选择关注最先受益复苏的公司。另一方面, 由于商业模式的性质造成仓储类企业受制造业需求下行的影响相对较小, 在经济低迷的情况下, 仓储类的需求不一定会大幅下滑, 且仓储类企业尤其是重资产仓储企业的资源优势较为明显, 因此仓储类物流企业保持业绩稳定的概率较大。

2、多管其下增效益

目前, 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时间较短, 先进的经验比较少。物流企业也在不断摸索中前进。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 成功物流企业普遍具有以下几项特质。

一是不断兼并重组做大。前面提到, 当前物流企业的普遍问题是规模较小, 不能形成自己的议价能力, 要突破困局, 只有不断兼并收购同类企业, 形成合力, 才能提供更有粘性的服务。当然,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兼并重组不能盲目, 而是要建立在自有资本实力、管控能力的基础上, 对兼并企业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国际上实力强大的物流企业, 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二是将科技投入看做重中之重。物流技术日新月异, 物流业是各种新技术、新流程、新思维集中运用的行业, 国外成熟的物流企业每年要拿出收入的5%到10%投入研发, 而国内比较大型的物流企业普遍也只有2%左右, 在研发投入方面, 我国物流企业仍需努力。尤其是在信息化、自动化流程的研发与应用方面。

三是网络建设不遗余力。国外物流巨头通常全球布局, 网络广度和密度与国内企业不可同日而语。并且通过不断的扩大网络触角带来收入增长。当前我国物流企业全国布局的尚不多见, 全球布局的更是少之又少。然而, 某些企业已经在这方面做的相当不错 (如快递企业) , 不久将来有望出现在国际上有话语权的中国物流巨头。在实际的布局过程中, 需要有强大的资本实力和网络管理能力, 因此, 企业扩大网络的前提条件是拥有优秀的管理团队和雄厚的资本运营能力。这需要企业要在发展过程中, 逐渐与资本相结合。

3、寻求资本运作

无论从行业角度还是从企业角度, 物流企业进入资本市场都是非常可行的成长途径。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我国物流业具备了进入资本市场的条件。而从上市的物流企业角度讲, 它们也通过上市获得资本, 取得了快速发展的机会。

首先, 近十年来我国决策层逐步认识到, 流通体制的落后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难题之一, 不断出台扶持政策, 鼓励物流企业通过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做大做强。这些政策包括2001年的《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运输企业发展综合物流服务的若干意见》;2002年的《关于开展试点设立外商投资物流企业工作的有关问题的通知》;2004年的《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保税物流园区的管理办法》、《关于试点物流企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2009年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11年的《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国八条”、《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2012年《促进仓储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交运行业增值税试点;2013《促进综合交通枢纽发展的指导意见》等。随着这些政策的先后落地, 一些物流企业成功引入资本或者上市, 为企业扩张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截至目前, 我国A股上市物流企业已经有十几家。

其次, 从行业层面来说, 物流企业有上市寻求资本的愿望。当前物流企业普遍较小, 在网络布局、兼并重组等扩张行为中, 遇到了资金的瓶颈, 行业发展到了聚变的前夕。有实力的物流企业要进一步扩大自己的行业、地域版图, 进入资本市场融资是效果最好的途径之一。从前几年进入中小板、创业板的物流企业发展情况来看, 基本上业务都实现了不断扩张, 上市为企业成长贡献了巨大力量, 包括怡亚通、飞马国际、飞力达等。从香港著名供应链管理企业利丰集团的发展轨迹来看, 上市后的企业实现了三个维度的持续成长:地域维度、服务行业维度、物流环节维度, 这样稳定成长的物流企业也给了资本市场丰厚回报。 (详见下图)

需要注意的是, 资本市场非常关注物流企业的长期成长能力, 尤其是中小物流企业。因此物流企业在上市时一定要做好中长期发展规划, 认清自己的成长路径是否具有持续性, 否则企业将很难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

三、长期发展方向

我国出口增长二元边际分解 篇4

据国家统计局2012年8月21日发布的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1年, 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位居世界第二, 连续3年成为世界最大出口国与第二大进口国。然而, 我国的出口增长却面临着很多问题。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 假设以2000年净贸易条件为100, 我国的净贸易条件指数从2002年的102, 一路下跌至2011年的72, 这意味着我国从出口中所获得的贸易利得越来越少。此外, 我国的出口极易遭受外部事件的影响。如果我们将引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仅仅归咎于外部需求的不足, 那么这个解释显然有些牵强。要深刻理解这一现象的内在根源, 还需从贸易结构的微观层面进行剖析。

M elitz (2003) 首创的企业异质性贸易模型, 为我们更好地理解我国出口增长提供了很好的方式。该理论认为, 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对外出口, 只有那些生产率水平较高、足以支付出口固定成本的企业, 才会进入出口市场对外出口。这样, 它就巧妙地将一国的出口增长分解为两部分, 即出口深化边际和出口广化边际。出口深化边际, 是指在位企业和旧产品出口数量的增加;出口广化边际, 则表明出口的增长, 主要是由新的企业进入出口市场以及出口产品品种增加所导致的。

笔者借鉴K ancs (2007) 的分析方法, 根据企业异质性贸易的相关理论, 将我国的出口增长分解为出口深化边际和出口广化边际两部分, 并进一步推导出相关实证分析所需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 利用联合国贸易数据库所提供的H S-6位数贸易数据, 以及世界银行提供的关于世界各国劳动力、国民收入及其他相关数据, 对我国出口增长进行实证分析。

文献回顾

通常, 在贸易实证文献中 (如A nderson and W incoop2003) , 出口贸易总额Eod, 即从出口国o, 到进口国d的出口商品总价值, 被定义为, 出货总类数Nod乘以每一批货的平均价值eod, 即Eod=Nod×eod (1) 。

H um m els和K lenow (2005) 认为, 总贸易增长的分解可以沿着相同的路线来实现。一是在位企业调整它们的出口规模。根据H um m els和K lenow (2005) 的定义, 出口深化eod可捕捉到产品路径上的贸易增长情况。而是被用于贸易的产品种类的变化 (增长) 。H um m els和K lenow (2005) 认为, 贸易增长的很大一部分, 应归功于贸易品总类Nod, 即出口广化的增长。Bernard和Jensen (1999) 发现, 美国贸易增长的绝大部分来自于在位企业出口强度的增加, 但新进入出口市场的企业所带来的出口增长也不可忽视。K ehoe和R uhl (2002) 的研究发现, 扩展边际随着贸易一体化的发生而显著增长。H illberry和M cD aniel (2002) 认为, 随着N A FTA的全面实施, 美国的出口广化边际有一个相对较小, 却仍然非常显著的增长。R uhl (2003) 的研究结果则表明, 关税削减的最终结果, 是使得出口广化边际得到了很到的提升。Eaton etal (2004) 对法国企业层面的出口数据研究表明, 法国出口贸易总量的变化, 主要是由出口到国外市场的出口企业数所决定的。然而, 在目的国市场规模一定的情况下, 当总的贸易流量变动是由于贸易成本的变动所引起时, 广化边际的重要性最为显著。

理论模型与相关参数设定

K ancs (2007) 基于扩展的K rugm an (1980) 模型, 得到一般均衡下, 从原产地o国出口到目的国d的出口值eod (φ) :

同时, 出口企业的数量为:

根据 (1) 式, 结合 (2) 、 (3) 式可得:

由上式可知, 从原产地o到目的国d的总出口, 取决于两国的相对市场规模、目的国d的多边阻力θd, 以及贸易伙伴之间的双边运输成本 (包含固定和可变两部分) 。此外, H ead和M ayer (2004) 建议, 贸易自由度指标фod的测算, 可以通过两个简单的假设来简化, 即对称的外部贸易成本 (фod=фdo) , 以及国家内部贸易成本为零 (фn=1) 。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 фod是指贸易自由度;Eod是从原产地o国出口到目的国d的商品和劳务的总值;Edo表示从d国到o国的情况;Eoo和Edd是指出口国和进口国的国内销售额。

我们对各变量取相对数处理并运用对数变换得:

其中, β1是截距项;β2和β3是估计系数;Eod是随机误差项。

实证结果

笔者使用我国及其8个主要出口对象 (美国、日本、韩国、德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加拿大) 的面板数据来估计方程 (6) 。滞后一阶的解释变量则将观察值的数量减少到56 (8个国家×7年) , 结果在下表中列出。

(注:*表示在95%的水平上显著, **表示在99%水平上显著)

由上表可知:

1.固定贸易成本对双边出口流量的影响为负———β2的估计结果均为负, 而多边阻力对双边出口流量的影响都为正

根据基础理论模型, 出口随着固定贸易成本FCod的增长而下降, 这意味着, 出口比率△Eodt也随着固定成本比率△FCod的增长而下降。因而, 对那些系数β2估计结果为负的国家来说, 出口流量右边第一项的总效应与基础理论是一致的。

2.多边阻力θr对双边出口流量的影响为正———β3的估计结果都为正

对于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该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多边阻力越大, 越能促进该国与我国之间的出口贸易。这与以往的引力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例如A nderson和W incoop2003) 。

3.在对出口流量方程进行估计时, 不同模型下的估计结果差别很大

混合效应模型下的估计结果显示, 参数β2在99%的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但β3无法通过显著性检验。而固定效应模型下两个参数的显著性都不显著。当我们选择随机效应模型时, β2和β3均通过了不同水平的显著性检验, 回归结果良好。这表明回归模型中各个国家存在较强的个体效应。

利用β2的估计结果我们可以得到替代弹性的值σr。这里, 且β2≠1。企业异质性参数γr可由系数β3的估计结果得到, γr=β3。计算得出σr=1.415741507, γr=0.4629961。γr越大, 表明企业间的差别越小, 相反, 若γr很小, 则表明该国企业间的异质性程度很大。通过将估计结果与K ancs (2007) 对东南欧国家的计结果 (γr>2) 进行比较可以发现, 我国的企业异质性参数值相对较小。这表明我国的出口扩张, 主要是基于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企业实现的。同时也表明, 我国出口增长主要是沿着深化边际实现的。

结论

尽管我国近年来的出口贸易迅猛发展, 然而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 这种强势的出口增长, 是由少数生产率相对较高的企业拉动的, 属于深化边际拉动的出口增长。经验研究表明, 当一国出口增长主要依赖于深化边际实现时, 特别是当这种扩张依赖于数量扩张时, 会导致国际市场上同类产品价格下跌并进而导致一国贸易条件的恶化。这也印证了我国贸易条件指数下降, 遭受国际反倾销调查案件等种种类似问题长期居高不下的原因。此外, 若一国的出口集中于少数企业, 当该经济体遭遇外部冲击时, 会引起出口增长的剧烈波动。

实证研究的结果还表明, 固定贸易成本对出口增长的影响显著为正负, 意味着进入壁垒的下降, 将对出口增长带来显著的正效应, 即政府可以通过改善双边关系, 建立双边及多边贸易自由区等方式促进我国的出口增长。

当然, 笔者的研究仍停留在基础的层面, 在未来的研究中, 可利用K ancs (2007) 和本研究成果, 对影响二元边际的具体因素进行分析, 而这在本文的研究框架下是可以完成的。

参考文献

[1]Anderson, J.E.and E.Van Wincoop, 2003, Gravity with Gravitas: A Solution to the Border Puzzle [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3L:170-192.

[2]Bernard, A.B.and J.B.Jensen, 1 999,Exceptional exporter perform ance:cause,effect,or both?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 ics, 47:1 -25.

[3]Eaton, J., S.Kortum and F.Kram arz, 2004,An Anatom 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Evidence from French Firm s[J].m im eo, NYU.

[4]Hum m els, D.and P.Klenow, 2005, The Variety and Quality of a Nation s Exports [J].American Econom ic Review, 95:704-723.

[5]Hillberry, R., and Ch.McDaniel, 2002, A Decom position of North Am erican Trade Growth since NAFTA [J].International Econom ic Review, 43 (2) :1 -6.

[6]Head, K.and T .Mayer, 2004 ,The Em pirics of Agglom eration and Trade, in J.V. Henderson &J.F.Thisse (ed.) [J].Handbook of Regional and Urban Econom ics, 1(4) :2609-2669.

[7]Krugm an, P.1 980,Scale Econom ies,Product Differentiation,and the Pattern of Trade [J].Am erican Eco-nom ic Review, 70, 950-959.

[8]d Artis Kancs, 2007,Trade Growth in a Heterogeneous Firm Model: Evidence from South Eastern Europe[J].World Econom y, 30, 1139-1169.

[9]Kehoe, T.J.and K.J.Ruhl, 2003,How Im portant is the New Goods Margin in International Trade? [J].FederalReserve Bank of Minneapolis Staff Report 324.

[10]Melitz, M.J., 2003,The Im pact of Trade on Intra- Industry Reallocations and Aggregate Industry Productivity [J].Econom etrica, 71:1695-1725.

提升品牌推广的边际效应 篇5

伴随着“十二五”的来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也在经历着快速的发展,并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方面,行业竞争更激烈,企业间的市场竞争从分割市场的“增量蛋糕”转向同时相互争夺市场份额,由此产生了各厂商的“马太效应”;另一方面,企业多元化发展使产品趋于同质化,而产品同质化程度高,又将促进行业内的激烈竞争以及并购整合的不断出现。所以,有实力的工程机械企业正在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及品牌知名度,扩大竞争对手与自身品牌的差距。

在消费品广告大行其道且价格昂贵的主流电视媒体中,有不少工程机械品牌的宣传广告。但是,这些品牌宣传投入的实际效果如何却是每个品牌推广经理自己也很难回答出来的问题。

如何提升品牌推广的边际效果

品牌宣传推广的投入要考虑到目标市场及受众的需求及特点,也就是要考虑千人成本这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千人成本是指信息送达1 000人的成本,可用于计算任何媒体,任何推广方式,它便于说明不同推广方式相对的成本比较。但是,任何片面的使用千人成本指标去评价推广效果的做法都会使厂商偏离正确的轨道更远。例如,当受众目标发生错位,尽管宽泛的千人成本较低,但针对目标客户的成本反而会较高。而且,品牌推广绝对成本过高,推广方式过于集中,也会使企业处于较高的风险状态。笔者通过各类工程机械营销咨询项目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销售人员往往并不认可品牌推广经理的品牌推广组合方案。

那什么又是工程机械用户心目中最好的认知产品与品牌的途径呢?根据工程机械行业用户调查结果显示,面对面为主的交流和推广、杂志平面广告的发布、专业网站的介绍是影响用户购买决策以及提升其品牌认知的主要传播手段,而被工程机械企业普遍应用的路牌广告并不一定有很好的品牌渗透力。

在明确了工程机械品牌推广的主要渠道之后,我们还应该考虑投入多少能获得较高的边际收益。一般而言,品牌推广投资总是可以得到一定的销量回报,但这个回报率会随着投入的增加而下降,而且投入导致的销量增长有一个上限,这个上限是受到文化环境和竞争环境等因素影响的;同时又存在一个品牌推广的下限,低于此的费用投入对销售产生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比较科学的方法是通过测试手段逐步调整品牌推广费用,以找到相对适当的投入量。具体做法是可以选择区域特点及外部竞争相似的两个区域或者同一大区的两个可比性较强的城市,在产品价格、服务等影响销售的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选择一个时段,对其中一个地区的品牌推广投入进行加大或减小的测试,以比较对销量及市场份额的影响,这种测试可以分阶段、多次进行,以便使结果更加可靠。当然,在营销实战中,测试的幅度与频率可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工程机械企业应注意三个方面

首先,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品牌认知的前提是洞悉需求。消费者或客户的需求包括如何产生需求、需求有什么特点以及如何满足需求等,这些都属于消费者行为的范畴。对消费行为的研究将给品牌推广经理及营销者提供丰富的品牌定位信息,其关键是企业必须真正立足于日常的营销活动、贴近市场进行观察,从而使品牌推广的投入更有效。

其次,由于多数工程机械企业的产品都是多元化的,所以品牌传播推广的预算要尽量细分到整体形象及每个产品。品牌推广经理应通过与产品销售负责人的有效沟通,确保对每个产品的必要投入,而在实施过程中,则可灵活增加、削减或互借预算。

文化产业边际与教学深化研究 篇6

因而, 丰富和完善相关课程体系、优化相关专业的教学现状, 不仅是时代社会之需, 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迫切使命。本文提出的改革之举对本省乃至全国其他高校同类课程的建设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明晰文化产业边际与专业教学现状

文化产业 (Culture Industry) 的提法始于20世纪初, 也有译为文化工业。其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特殊的经济形态, 影响了人们对文化产业本质的把握。目前, 各国对文化产业的理解有所不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是: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 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2003年9月, 中国文化部制定下发的《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将文化产业界定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2004年, 国家统计局对“文化及相关产业”的界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这不但与联合国的提法具有一致性, 而且还包含了更加广泛意义上的文化产业内涵, 其本质在于突出了文化产业是具有精神性娱乐性的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活动。正是由于文化产业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包容性, 决定了高校文化产业课程的基本特点和特殊要求。

目前, 国内高校文化产业的基本课程是《文化产业概论》或者《文化产业学》, 相关著作和教材也相继出版。总的来看, 这些教材和课程设置虽然基本上体现了文化产业的特点, 以及高校专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但是由于处在发展初期, 因而还存在着一些比较普遍的问题:

1.课程边际比较模糊

由于文化产业涉及到多个学科和专业领域, 因此在文化产业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上, 往往过于宽泛和缺少专业化特点。把各种与文化产业相关的内容都杂糅在一门课程设计中, 容易显得凌乱而缺少体系和学科特征。

2.学科理论相对杂乱

文化产业涉及到文化学、产业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以及传播学等多个学科,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理论体系, 这也导致了文化产业学科建设中对学科理论构架的困难。目前大多专业教材和课程内容或者理论庞杂, 或者缺少理论建构。

3.教学模式略显落后

文化产业学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 纵观目前国内此类专业课程的设置, 普遍采取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 忽视了实践环节的培养, 这不仅不符合该学科的特点, 也不利于对学生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研究文化产业课程内涵与课程特色

文化产业课程应该立足于基本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这一指导思想, 在研究基本理论的同时, 侧重于向应用教学研究倾斜, 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明晰课程性质, 要从传统的文化学思维范畴中超越, 从文化与产业经济学角度切入, 结合营销传播等相关理论, 建构学科理论。

2.以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活动为核心内容, 从文化特点出发, 建构专业课程学科模式。

3.改变传统的断裂式的教材和课程内容体系, 避免简单的把不同文化产业形态进行章节罗列。采取纵横交融的经纬线方式, 以文化和产业发展理论为纵线, 以不同文化产业形态为横线, 构架有机的学科体系和课程内容。

具体课程架构如下:

{

基础理论篇, 主要集中介绍与文化产业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 有助于学生迅速了解文化产业的概念、功能、基本特征等, 是整门课程的入门和基础。

国别介绍篇, 则选择中、英、美、日、韩五国进行重点解读。由于课时所限, 教师在课堂上不可能面面俱到, 只能选择有代表性的国家来介绍。俗话说,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学习《文化产业概论》课程的目的, 就是希望学生能学有所用, 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贡献自己的力量。所以, 首先介绍中国, 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以便发现问题, 带着问题意识去了解那些文化产业相对发达的国家, 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英国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是最早提出“创意产业”概念的国家, 是当之无愧的创意先锋, 值得我们了解一番;美国既是当今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也是公认的文化产业发展强国, 其成功经验自然对我们颇有启发;而作为我国邻国的日本和韩国, 不仅同属东亚文化圈, 而且颇有历史文化渊源, 因而在文化沟通和交流上更具可行性, 其文化产业的发展经验也更具借鉴性。

品牌战略篇。主要围绕上述5个国家, 针对其经典案例、成功案例和热点文化现象进行分析探讨, 既增加了课程的现实感和生动性, 又是对前面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提升。

实践应用篇。重在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通过一系列文化考察活动, 让学生把课堂所学运用到实践中, 并将成果展示出来。通过老师的精到点评, 师生间的交流大大增强, 学生也能充分体会到参与其中的乐趣。

当然,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这四大块内容并非彼此孤立、线性展开, 而是交错并用、互相渗透的, 以期达到教学形式与手段的多元化, 取得较佳的教学效果。

三、建立规范教育与立体化的培养模式

文化产业课程的规范化教育, 包括课程内容的规范与教学方法的规范。基本原则是教学、科研、实践“三位一体”, 既要探求理论教学与应用研究的最佳结合, 又要打破传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僵化。发挥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科研项目力求贴近时代热点、社会焦点、政府需求点, 以期将科研成果转化成文化产业项目, 服务于当地乃至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在教学中坚持不断探索, 不断创新, 紧扣时代热点, 结合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 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因此, 文化产业课程深化研究要立足于三个基本点:

1.理论教育与应用研究相结合

我国是当之无愧的文化资源大国, 但却与文化产业强国相去甚远。除了观念、体制等因素外, 没能有效地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众多的中华老字号、名人故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鸡肋”之尴尬。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利用和开发, 这不仅值得我们在课堂上探讨, 更值得我们深入实地, 调查考证, 给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从而达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之初衷。

2.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

为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 笔者先后带领学生参观了杭州南宋御街遗址陈列馆、鼓楼、河坊街, 考察了众多中华老字号和名人故居的经营现状, 还把中饭特地安排在了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百年老店状元馆。师生围坐一堂, 边吃面条边谈体会, 既体验了老字号的文化意蕴, 又对其发展出路献言献计, 现场气氛相当活跃。学生们对这样的考察活动充满了热情和期盼, 纷纷表示应该多出来开阔眼界。更有学生直言:“一次这样的文化考察胜过十次课堂讲授”, “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虽然也很重要, 给我们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但实地考察让我们接触了实实在在的问题, 更能激发起我们的学习热情!”

3.教师讲解与学生示范相结合

在以往的概论类课程上, 学生们习惯了单纯听老师讲, 参与意识较弱, 学习过程较为被动。那么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中来呢?方法是多样化的。除了上文提到的应用研究、现场教学外, 还可以通过师生角色互换的方式, 让他们过把当老师的瘾。其实每年的西博会都是可供利用的绝好资源。在“2010中国杭州第二届创意产业博览会”召开之际, 笔者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每组3~5人) 作为专业观众前去参观, 并将所见所闻中自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制成PPT, 在课堂上与师生分享。教师通过事先踩点, 给出合理线路和建议;每个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 分工合作, 共同完成一个任务。根据最后的PPT和讲解情况, 老师给出相应的分数, 作为期末考核的重要依据。这种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 许多同学表示, 以前从未作为专业观众参加过博览会, 感觉这次学到了很多, 获益匪浅, 以后会尽量多参加, 把家门口的资源好好利用起来。学生的意识有了这样的转变, 自然也从侧面证明了这种教学手段的成功。

除了上文提到的杭州西湖博览会, 笔者还鼓励学生深入到身边的民俗文化活动中, 对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开发和利用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对策, 如西溪花朝节、茶文化节等, 并对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动漫节进行产业化考察和分析, 让他们充分体会到什么叫学以致用。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 不教用手的人用脑, 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 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本文的许多对策恰恰和陶行知先生的话不谋而合!“教用脑的人用手”, 教学生乐于动手、学会动手, 最终使手与脑的力量大到不可思议, 成为理论和应用的双重人才, 这不仅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也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值得我们坚持和推广。

摘要: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 以其绿色、环保吸引了世界各国的目光。我国目前虽有不少高校开设了与文化产业相关的专业, 但在课程设置、教材选择、讲授方式、考评体系等方面均存在诸多问题, 导致培养的人才进入社会后并不能很好地适应行业发展需求, 发挥不了人才应有的作用。因而, 丰富和完善相关课程体系、优化相关专业的教学现状, 不仅是时代社会之需, 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迫切使命。

关于贺州农村边际网络运营的探讨 篇7

1 农村边际网的概念

边际网是指低话务区域的广覆盖和特殊区域的深度覆盖, 分布在农村区域的边际网称为农村边际网。贺州农村边际网包含场景较丰富:水库、高速公路、山区、密集农村水泥房、电站、矿区、林场、旅游景点等, 且有着独特的特点:业务量低;移动用户少且分散;小区覆盖半径4公里左右;频率复用度低;运营维护难度大。

2 贺州农村边际网现状

2.1 建设和维护

贺州农村边际网以宏站为主, 高速隧道、林场和电站等为微蜂窝, 大部分偏远农村且投诉较为频繁区域采用直放站覆盖。

贺州农村站型仍以爱立信RBS2202为主, 这类设备主要是城区淘汰下来, 多数设备运行超10年, 稳定性差, 隐患多。直放站涉及美仑、三元达、京信、虹信、国人等多个厂家。2013年2月份排查了11个美仑直放站, 均发现有不同问题。另部分小区下带2-4个直放站, 给排查问题带来极大困难。

路途遥远、路况较差, 必须越野车才能爬到站点, 一旦下雨, 则根本无法上山维护。

较多站点建于高山, 风大导致天线吹落, 雾大导致微波传输误码率高, 夏季雷雨易遭雷劈, 高温导致主设备、电池老化加速等问题。

2.2 覆盖特点

农村区域覆盖站点少, 容量低, 频点干扰少。部分区域信号强度-100dbm左右仍可以正常通话。如测试发现莲塘镇美仪村附近高铁工区接收信号在-98dbm仍能正常通话且质差较少。

农村因为基站较多建在高山上, 50米左右的山体高度加上杆塔高度, 约有60米有效高度。40W (46dbm) 室外覆盖半径约为7.91公里 (14.2TA) , 加之环境较为复杂多样, 达到20-30个TA的覆盖很普遍。

3 贺州农村网络存在的问题

2013年贺州农村网络专项整治行动, 截止10月份共排查330个站点, 共发现75个天线驻波问题, 120个载频故障, 23个CDU故障, 36个电池问题, 85个空调问题, 24个直放站硬件问题。

农村区域因为环境恶劣, 优化不及时和维护不到位的情况较为突出, 高掉话现象较多。

农村区域客户投诉较多, 以2013年9月14日-20日的投诉为例, 10张网络覆盖投诉工单, 有7张属于农村。

4 边际网问题解决思路

边际网难以优化维护的根源在于环境恶劣, 这要求在上站次数减少的前提下提升维护的质量, 以及对网络做适当的调整来保障因某个站点故障而退服的情况下网络平稳地运行 (如图1) 。

5 贺州农村边际网维护优化

5.1 适度过覆盖原则

农村基站稀疏, 适度过覆盖, 可以弥补某个站点因为故障而临时退服的问题。适度过覆盖是指相互对打的两个小区, 通过调整下倾角让相互对打的两小区覆盖这两个小区之间的区域。假设两个相互对打小区功率一致, 因对打小区发射出来的信号经过复杂环境的衰减, 到达原小区覆盖的区域已经比原主服小区弱较多, 但仍能正常做业务, 所以原小区主服区域并未改变, 不会产生负面网络问题。

适度过覆盖优点在于, 某个基站因为故障或停电退服, 周边基站能分流原故障小区的业务, 这样可以避免投诉, 也给维护争取时间, 减轻因为农村恶劣的道路环境而维护不及时带来的网络负面影响。

适度过覆盖可行性分析, 现今贺州农村网络的站间距为4.35公里, 且不断有新站建设入网, 为适度过覆盖提供了条件。农村多数站点为高山站点, 站高多在50米以上, 可以覆盖4.35公里 (如表1) 。

适度过覆盖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注意远处基站的同邻频问题;其次是通过调整下倾角来控制重叠覆盖区域;再次是话务均衡两个站点避免话务拥塞。

5.2 注重客户感知原则

农村网络经过多年针对客户投诉优化, 大部分区域达到较为合理的覆盖。为了客户感知, 应不轻易调整下倾角和方向角, 更改功率和ACCMIN, 邻区必须完善, 避免同邻频, 关注边界小区变动。

农村边际网络经过多年的建设, 优化和维护, 同时兼顾投诉做了相应调整, 除难以解决的弱覆盖区域之外, 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因此, 农村网络的优化不轻易改变下倾角和方位角, 不降低功率和修改ACCMIN引起覆盖变化导致投诉。

农村区域因为地广人稀, 基站较少, 但农村区域底噪低, 部分区域信号强度不好仍能满足客户需求。

农村基站因为覆盖较远, 加上覆盖场景多样, 必须完善邻区, 减少掉话。可以通过定期定制NCS, 及时分析切换成功率较低和掉话率较高的小区。

农村区域因为容量小, 频点规划容易, 但是因为环境的多样, 容易引起覆盖混乱, 同邻频现象时常存在, 需定期进行FAS分析, 及时优化。

兄弟公司边界小区变动, 如割接等操作会导致小区无法切换, 这就要求及时跟兄弟公司交换相关的边界小区信息, 及时修改相关邻区信息。

5.3 防范未然的原则

农村区域巡检次数较市区少, 巡检需全面检查天馈、主设备、配套设备等存在的隐患, 争取在问题未出现以前把隐患处理好, 做到主动维护。

读取RBS LOG, 分析存在的告警, 排查存在的隐患。重点检查驻波告警、载频和CDU发射功率、TRX和CDU运行情况, 对带病运行的站点要及时处理。

通过site master测试天馈及连线部分, 检查接头不牢, 馈头进水, 天线损坏等基本故障。同时检查主设备连线、天线连线是否正确连接, 及时纠正天线接反的小区。

电池是基站市电停掉之后正常运行的保障, 多数农村站点电池老化严重, 电池盒鼓胀变形, 特别是一体化基站。空调故障站点较多, 夏天高温常常导致基站无法平稳运行。电池和空调均有较高价值, 防盗薄弱站点时常被盗。巡检时, 针对电池和空调故障站点、被盗的站点应及时处理。

总而言之, 农村边际网络有着独特的特点, 在建设、优化和维护方面的策略较市区站点均有所调整。随着市场方面在农村区域不断的开拓, 网络侧需要不断的建设和优化, 才能跟得上客户的需求。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杨正《.GSM网络农村覆盖经验与探讨》.2005'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5年.

上一篇:中外体育下一篇:职业压力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