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满分作文及其赏析

2024-06-16

中考满分作文及其赏析(精选6篇)

中考满分作文及其赏析 篇1

关键词:数学文化,中考试题,欣赏,思考建议,命制策略

一、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个世纪80年代后就受到国内外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的高度关注.为此, 2001年《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倡导:“教材中要注重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在对数学内容的学习过程中, 教材可以在适当的地方插入介绍有关数学发现与数学史的知识, 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 …”[1]。与此同时, 十年后的《数学课程标准 (2011版) 》又重申:“数学文化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 应渗透在整套教材中。为此, 教材可以适时地介绍有关背景知识, 包括数学在自然与社会中的应用, 以及数学发展史的有关材料, 帮助学生了解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数学的作用,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感受数学家治学的严谨, 欣赏数学的优美。…”[2]。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 各种版本的数学教材在每章节中都安排“阅读材料”, 这些阅读材料蕴含丰富的数学文化价值。那么, 什么是数学文化呢?数学文化的概念至今还没有确切的定义, 国内学者从不同的侧面给出数学文化相关的解读。徐乃楠, 王宪昌认为: “数学文化是数学史、数学与文化学、社会学的交叉学科。[3]”黄秦安认为:“数学文化是超越 (扩大并包含) 数学科学范围的数学观念、意识、心理、历史事件, 人物和数学传播的总和。[4]”顾沛认为:“数学文化简单地说指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广泛些说, 除上述内涵外, 还包含数学家、 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发展中的人文成分、 数学与社会的联系、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等。[5]”宋乃庆等认为“数学及与数学产生相互作用的各种文化对象, 包括哲学、历史、政治、教育、艺术、经济、思维科学及各门自然科学, 构成一个动态系统。这个动态系统即数学文化。其相互作用的方式是双向的和交叉的, 一方面数学以其内在的力量推动文化的进步, 另一方面数学从相关文化中汲取动力和养分。[6]” 比较上述学者对数学文化的理解, 数学文化的主要内涵是数学家在解决问题和探索的过程中, 所形成的数学史、数学审美、数学精神及其数学的应用等。

二、中考试题中的数学文化赏析

作为初中最后一个环节的数学中考试题中, 如何体现渗透数学文化这一理念呢?如何把文化理念从务虚走向务实呢?近年来, 数学文化走进各省市中考试题, 数学命题专家在初中最后一次考试评价中, 不忘数学情感教育的渗透, 把数学的育人价值、数学的理性精神、数学的神奇美蕴含在考试中, 让学生亲近数学、品味数学和欣赏数学的魅力, 展现数学文化的价值, 激发学生对后继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促进一线老师对数学文化的重视, 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纵观2015年全国中考试题, 数学文化融入试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数学史料中的文化元素

题1: (2015年北京市中考试题) 《九章算术》是中国传统数学最重要的著作, 奠定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基本框架。它的代数成就主要包括开方术、正负术和方程术。其中, 方程术是《九章算术》最高的数学成就。《九章算术》中记载:“今有牛五、羊二, 直金十两;牛二、羊五, 直金八两。问牛、羊各直金几何?”译文:“假设有5头牛、2只羊, 值金10两;2头牛、5只羊, 值金8两。问每头牛、每只羊各值金多少两”?设每头牛值金x两, 每只羊各值金y两, 可列方程组为____。

题2: (2015甘肃省武威市中考试题) 古希腊数学家把数1, 3, 6, 10, 15, 21, …叫做三角形数, 其中1是第一个三角形数, 3是第2个三角形数, 6是第3个三角形数, …依此类推, 那么第9个三角形数是______, 2016是第__个三角形数。

赏析:由于数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文化素材, 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生长着不同类型的、不同水平和不同范式的数学文化。中国古代受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 数学的发展沿着经世致用的观念展开, 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数学经典著作 《九章算术》, 它就是一本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集。题1一方面介绍了该书在中国古代数学史上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该书在代数学上研究的内容, 通过具体的题目让学生列出方程, 这样设计的试题, 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又结合具体问题, 对中国古代传统数学的认同感。相反, 在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 他们认为:“上帝是一位几何学家, 按照数学的方式去设计世界。”[7]如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了“万物皆数”, 他认为 “数”是世界万物背后的规定性, 并为抽象的“数”提供“形”的解析, 是第一次为数插上了形的翅膀, 该学派不仅研究三角形数、四边形数、五边形数等, 而且还研究其它的数, 如完美数、亲和数等。题2可以根据形的特点去寻求数的规律, 也可以根据数列的特点归纳数列的一般规律, 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探寻规律, 题目叙述简洁、形式熟悉亲切, 内含丰富。以数学史为背景, 很好地考查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提高了对数学的认识。

(二) 数学审美中的文化元素

题3: (2015山西中考试题) 晋商大院的许多窗格图案蕴含着对称之美, 现从中选取以下四种窗格图案, 其中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

题4: (2015年重庆市中考试题) 如果把一个自然数各数位上数字从最高位到个位依次排出一串数字, 与从个位到最高位依次排出的一串数字完全相同, 那么我们把这样的自然数叫做“和谐数”.例如:自然数64746从最高位到个位排出的一串数字是:6、4、 7、4、6, 从个位到最高排出的一串数字也是:6、4、7、4、 6, 所以64746是“和谐数”。再如:33, 181, 212, 4664, …, 都是“和谐数”。

(1) 请你直接写出3个四位“和谐数”, 猜想任意一个四位“和谐数”能否被11整除, 并说明理由;

(2) 已知一个能被11整除的三位“和谐数”, 设个位上的数字为x (1≤x≤4, x为自然数) , 十位上的数字为y, 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赏析:题3挖掘山西省有地方特色的晋商大院窗格图案, 这些图案形式上对称、和谐、简洁, 给人带来美丽、漂亮的感受。做题的过程是享受美、发现数学之美的过程, 这些古代窗格图案既有轴对称图形, 也有中心对称图形, 在审美过程中确认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张奠宙先生认为数学美育价值有4个层次:美观、美好、美妙、完美。上述题3给学生以美观和美好之感的前两个层次, 那么题4却是对美观和美好的超越, 从形的对称之美过渡到数, 自然数也存在对称之美, 并定义这样一类自然数为“和谐数”, 以开放的视角对“和谐数”展开探究, 试题的设计沿着感受“和谐数”的美观和美好, 然后追寻她的美妙, 品味探索 “美妙”的心境, 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总之, 数学的审美是超越功利性的, 中考试题挖掘美的元素, 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追求, 陶冶学生的情操, 中考试题融入数学之美, 让学生少一份对数学的憎恨, 多一份对数学的好感, 对还原数学本真的一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 数学游戏中的文化元素

题5: (2015年浙江义乌数学中考试题) 挑游戏棒是一种好玩的游戏, 游戏规则:当一根棒条没有被其它棒条压着时, 就可以把它往上拿走。如图中, 按照这一规则, 第1次应拿走⑨号棒, 第2次应拿走⑤号棒, …, 则第6次应拿走

A.②号棒B.⑦号棒

C.⑧号棒D.⑩号棒

题6: (2015山东青岛中考试题) 小颖和小丽做 “摸球”游戏: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编号为1~4的四个球 (除编号外都相同) , 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 记下数字后放回, 再从中摸出一个球, 记下数字。若两次数字之和大于5, 则小颖胜, 否则小丽胜。这个游戏对双方公平吗?请说明理由。

赏析:国际著名数学大师陈省身临终前不久曾为少年数学爱好者题词:“数学好玩”。题5以孩子们常见的挑游戏棒为背景走进中考, 让考生重温孩儿时挑游戏棒惊心动魄而又充满紧张的心理状态。这一切不是通过具体实物操作, 而是通过学生仔细地观察和空间想象完成这一心理实验, 试题以游戏的形式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也体会到数学是一门有趣而好玩的学科。题6是以“摸球”游戏来确认规则是否公平, 重在考查学生求等可能性事件常用的方法。美国著名科普作家马丁·加德纳曾经对数学游戏的教育价值作了如下相当正确的评价:“ 唤醒学生的最好办法是向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数学游戏、智力题、魔术、笑话、悖论、打油诗或那些呆板的教师认为无意义而避开的其它东西。”数学游戏却以娱乐大众的面目出现在中考最后一个环节中, 令人耳目一新, 考查数学基础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引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好玩的。改善中考试题枯燥乏味性, 比纯粹为考试而考试更有价值。

(四) 数学名题中的文化元素

题7: (2015年湖南常德中考试题) 取一个自然数, 若它是奇数, 则乘以3加上1, 若它是偶数, 则除以2, 按此规则经过若干步的计算最终可得到1。这个结论在数学上还没有得到证明。但举例验证都是正确的。例如:取自然数5。最少经过下面5步运算可得1, 即:, 如果自然数m最少经过7步运算可得到1, 则所有符合条件的m的值为_____。

题8: (2015宁波中考试题) 如图4, 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方格纸中, 若多边形的各顶点都在方格纸的格点 (横竖格子线的交错点) 上, 这样的多边形称为格点多边形。记格点多边形内的格点数为a, 边界上的格点数为b, 则格点多边形的面积可表示为S=ma+nb-1, 其中m, n为常数。

(1) 在下面的方格纸中各画出一个面积为6的格点多边形, 依次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非菱形) 、菱形;

(2) 利用 (1) 中的格点多边形确定m, n的值。

赏析:题7来源于“角谷猜想”, 洛萨·科拉茨是德国数学家, 他在1937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猜想:任给一个正整数n, 如果n是偶数, 就将它减半 (即n/2) ;如果n是奇数, 则将它乘猿加员 (即3n+1) , 不断重复这样的运算, 经过有限步后, 一定可以得到员。后来一位名叫角谷的日本人把它带到亚洲, 因而人们就顺势把它叫做“角谷猜想”。题8是奥地利数学家皮克发现一个计算点阵中多边形面积的公式:S=a+0.5b-1。这两题都是对历史上的数学的名题作适当的介绍和改编, 让考生重新经历数学曾经火热的思考过程, 品味思维的愉悦, 享受数学探索的乐趣。正如波利亚所说:“在一个易受外界影响的年龄阶段, 这样的经历可能会培养出对智力思考的爱好, 并对思想和性格留下终生的影响……, 他们在尝到数学带来的乐趣以后, 他就不会轻易地忘记, 于是数学就有机会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一种爱好, 或者他专业工作中的一种工具, 或者他的职业, 或者是一种崇高的抱负。”中考试题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类似于数学家研究过程, 让他们经历那种既紧张又喜悦思维, 让考生终身难忘。

(五) 故事和会标中的文化元素

题9: (2015年四川乐山) 电影《刘三姐》中秀才和刘三姐对歌的场面十分精彩。罗秀才唱到:“三百条狗交给你, 一少三多四下分, 不要双数要单数, 看你怎样分得均?”刘三姐示意舟妹来答, 舟妹唱道:“九十九条打猎去, 九十九条看羊来, 九十九条守门口, 剩下三条财主请来当奴才.”若用数学方法解决罗秀才提出的问题, 设“一少”的狗有x条, “三多”的狗有y条, 则解此问题所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

题10: (2015年浙江嘉兴中考试题) 下列四个图分别是四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

其中属于中心对称图形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赏析:题9是以电影《刘三姐》中秀才和刘三姐的精彩对话为背景, 刘三姐机智解决秀才的问题, 突显了三姐的聪慧, 给考生以新颖而有趣的感觉。题10是以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为主题设计试题, 第一个图案是第24届国际数学大会会标, 取材于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勾股圆方图;第二个图案是第18届在芬兰举行的国际数学大会会标, 会标的图案为“膜结构”的部分几何图形;第三个图案是第27届在韩国举行的国际数学大会会标, 会标的图案是阿基米德螺线;第四个图案是第21届在日本举行的国际数学大会会标, 会标用几何图形构建大和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美轮美奂, 每一个会标的图形蕴含的数学意义丰厚。数学的试题取材经典的影片, 不仅给考生以趣味, 而且让学生觉得数学无处不在;取材国际数学大会会标开阔学生的视野, 让学生心系数学的发展, 为中考试题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三、数学文化融入中考试题的思考及建议

数学文化讲述数学的发展历程, 讲述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讲述数学的价值与作用, 讲述数学家发现创造数学的心路历程, 体会再创造的快乐。数学文化能让人从宏观上把握数学, 掌握一种思想, 开阔思维, 创新方法。中考试题中融入数学文化, 可以改变一线老师对数学文化仅是花边式、点缀式的看法, 更加重视课堂数学文化的融入, 重视教材中“阅读材料”的挖掘和开发;学生受数学文化的熏陶和影响, 数学的视角不再狭窄, 数学给人的感觉不再等同于做题, 数学慢慢突显出更广阔的景色, 生动、活泼可爱的一面被更多学生所接受。这正是数学文化文而化之的结果, 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 部分省市的命题专家在数学文化渗透中考试题时, 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认为数学文化的试题仅仅是装饰一份试卷的美观而已, 没有体现数学文化理性思维本质内涵, 编制数学文化试题缺乏创新, 老是在勾股定理上重复打圈, 没有对数学文化试题进行大胆地尝试。当然部分省市的中考试题, 如2015年山西省中考试题等, 把数学文化和数学的知识有效地整合, 在数学文化试题命制方面进行大胆地创新。纵观2015年全国中考数学文化试题, 有的通过直接识记, 考查学生数学课外阅读面; 有的直接通过数学史上的问题、书本上的问题解决方法或定理证明方法;有的对历史上数学名题进行改编;有的是通过创设情境, 体现数学应用价值;有的融游戏、电影等于数学试题中;试题给人清新亮丽之感。当然我们反对为文化而文化的试题, 数学文化的试题要注重与数学“四基”的有机结合, 要突出理性思维的本质内涵;要对教材中的例题、定理、习题和阅读材料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挖掘、重构;特别是阅读材料蕴含丰富的数学文化, 要对其进行深层次的整合。例如, 人教版八 (下) 教材中的二次根式一章中有阅读材料“海伦—秦九韶三角形面积公式”, 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命制:

命制策略一:对这两个公式之间的等价性进行命制, 能否由秦九韶的公式推导出海伦公式?考查学生的代数式恒等变换能力。

命制策略二:对海伦———秦九韶公式的推广, 考查学生推理、数学活动经验、思想方法等综合能力。

(1) 三角形中的海伦公式是否可以任意推广到四边形, 若不能, 举出反例。

(2) 请探索在什么条件下的四边形, 它的面积仅与四条边的长度有关?它又能满足

这里的a, b, c, d是四边形的各边长,

(3) 若∠B+∠D=180°, 上述四边形面积公式是否成立?若成立, 请证明, 若不成立, 请说明理由?[8]

命制策略三:新定义:“三边长为整数, 且它的面积也为整数的三角形为海伦三角形。”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数学的综合运用能力。从特殊到一般, 判断特殊的直角三角形, 三边长分别为3、4、5, 是否海伦三角形?然后控制变量, 在格纸上画一个海伦三角形, 最后放在新的情景中, 如平面直角坐标进行运用, 具体拙文[8]。

命制策略四:也可以查找数学家海伦写的《测度术》一书中相关数学问题, 编制数学问题, 具体见文[8]编制的问题。

总之, 数学文化中考试题既要突出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又要突显数学文化的整体育人的要求, 凸显理性思维的本质内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3]徐乃楠, 王宪昌.数学文化热与数学文化史研究[J].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9, (3) , 14-17.

[4]黄秦安.数学课程中数学文化相关概念的辨析[J].数学教育学报, 2009, (8) , 2.

[5]顾沛.数学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3.

[6]杨豫晖, 吴姣, 宋乃庆.中国数学文化研究述评[J].2015, (2) , 88.

[7]M·克莱因援张祖贵译.西方文化中的数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2010年中考满分作文报告 篇2

《2010年全国各地中考优秀作文报告》提供了四十多个考区、近三百篇应试作文的最佳范本,它们或构思与众不同,或情节引人入胜。或修辞精妙绝伦,或语言文采飞扬……非常值得我们借鉴、效仿。该书提供的作文最佳解决方案,能让我们最大限度地避免写作中可能会走的弯路。

从黑龙江到海南、从贵州到江苏,各个考区的优秀作文我们都精心收录。这一篇篇经受住了阅卷教师的检验,以自身的独特亮点获得青睐,在千万的试卷中脱颖而出的考场佳作,如今从天南地北的各个阅卷场汇集到一起,在《20lO年全国各地中考优秀作文报告》中,以鲜活、实用的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拒绝这样的礼物!

正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西山学校语文特级教师王君在推荐该书时所说:“才情绽放的写作、慧眼独具的遴选、高屋建瓴的点评汇聚成了《20lO年全国各地中考优秀作文报告》。这里不仅有写作技巧的精妙点拨,更有写作激情的唤醒点燃。建议你也读一读吧,激发写作的动力,享受写作的幸福。”

为集中表现中考作文的最高水平,让更多的读者先睹为快,“最创新”栏目特从《20lO年全国各地中考优秀作文报告》一书中遴选了大量颇具创新特色的满分佳作,并通过邮件、网络的形式向各地师生征集意见。经最终投票,我们刊登了这6篇年度“最创新”满分作文。

远方

四川内江考生

远方,包含着遥远的记忆,包含着现实的真实,还包含着对未来的希冀。

远方是一首美丽的童谣,催人泪下。

十里长亭,百人盛宴,远方是用七弦琴弹奏的相如、文君凤凰组曲。美丽醉人;

嫦娥江畔,龙山脚下,远方是以小提琴演绎的山伯、英台化蝶协奏,凄婉动人。

远方是一种难却的情结。发人深省。

孤帆远影。碧空尽头,远方是江水悠悠、念念难舍的情愫;

月下敲门。月夜推门,远方是字斟句酌、精益求精的思绪。

远方是一段刻骨的历程,无怨无悔。

自强不息,发愤著书,远方是司马迁宫刑后的坚毅,无悔于历史的真实:

边患迭起,祸乱无穷,远方是王昭君平息塞外烽烟,还原于大汉的安稳。

远方是一曲激越的战鼓,激励斗志。

易水萧萧,踏步而去,远方是荆轲为除暴灭恶而引吭的壮歌,悲壮激越:

横刀而啸,慷慨而歌,远方是谭嗣同为民族觉醒而击打的鼓点,悲愤激昂。

远方是一节椎心的记忆,震撼灵魂。

满目疮痍,销赃灭迹,远方是八国联军火烧三山五园,掠夺文明的野蛮,废墟在呻吟:

凄风苦雨,罪恶滔天,远方是敌国铁蹄掠杀三十万同胞。践踏人性的罪恶,民族在呐喊。

远方是将来的现实,现实是过去的远方。

解读远方,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喟叹远方的美丽、凄楚与悲壮:

着眼现实,国泰民安,和谐发展,感受现实的幸福、安康和喜悦。

过去的历史是远方,绝不能忘却它的辉煌、灿烂与凄苦:

未来的发展是远方,激励我们的勤劳、坚韧和创造。

说远方。既能明智、明理,更能冲击、震撼和荡涤灵魂;写远方,就是写一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祖国之强盛而读书的人生誓言!

满分理由

开篇,作者精心打造了一组排比句,妙说远方的内涵,总领全文,突出文章的主旨。然后,用一个奇特的比喻句“远方是一首美丽的童谣,催人泪下”,巧妙过渡,并用诗的语言和诗的意境深情述说历史上那些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的“远方”故事,将“远方”的内涵意蕴阐释得精彩绝伦。结尾不但强化了文章主旨,而且豹尾强音,振聋发聩!

这是一个喜爱读书、善于思考和运用的考生,他将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梁山伯与祝英台、李白与贾岛、司马迁与王昭君、荆轲与谭嗣同,以及八国联军与日本侵略者等巧妙引入文章,不但表现出深厚的功底,而且展示了超人的智慧。

一个清晨的微笑

浙江宁波考生

一度反感母亲在中考之前求神拜佛的迷信活动。母亲为保我安心参考,也答应罢手。

直至今天,我才发现每天清晨母亲会偷偷起床,插上一炷香,冲着阳台,对着天光,在絮叨着什么。我是在凌晨四时偶然发现的,当时突然听到母亲打开房门的声音,然后是她拖着拖鞋急促地奔到阳台的声音,之后便是刻意压低的絮叨声和一股若有若无的高香味道。

被骗是一种难堪的感觉,我猛地跳起,拉开房门,直冲阳台,怒目相向。

然而,不知前面那个罩着睡衣、蓬着头发、蜷着身子、拿着高香的母亲是因过于专注还是睡意蒙眬,她并未注意到我。看她蹲在地上的模样,我刚才的怒气已消,小声地叫了声“妈”。母亲却一愣,继而猛地一抖,以至于在几步开外的我都清楚地看到香灰被抖落了大半截。终于,她转身向我,站了起来。

母亲尴尬不已,拿着高香的手微微颤抖,不知所措地站着,似是一个做了错事等着挨骂的孩子。嘴角有些抽搐,然后撇开嘴,似笑非笑,欲哭无泪地给了我一个微笑。她老了,完全老了,与多年前照片上那个白净水嫩的姑娘判若两人,笑得也不那么温婉大方了,面皮惨白,嘴边的法令纹一笑就显了出来,眼角的鱼尾纹也有了一大片。母亲老了,信佛了,身为女儿的我却那么迟那么迟才发现这个显而易见的秘密,

“我想帮你,又帮不上,唉,你又不准……”母亲小心地解释,我没有认真听,只是呆呆地看着母亲。母亲有所察觉,不好意思地一笑:“看我,臉还没洗!”

之后,我便鼻子一酸,两行热泪没出息地滚落,母亲更是手足无措起来:“呀,呀,今天考试!”

我想,我怕是一生都会记得这个清晨母亲的微笑,牵强又苍老,却饱含母爱。

她们不知能帮我们做些什么,她们只知。唯一能做的就是求得心安,其实她们已不需再做什么,她们做的已够我们享用一生。

满分理由

可怜天下父母心,说得一点也没有错,纵然女儿一点也不信佛,但是妈妈还是虔诚地举着高香为女儿祈祷。作者选择清晨母亲的这个姿势与微笑,很好地演绎了“母爱”这个宏大的主题。作者刻意将尴尬中母亲的那个微笑放大,极力渲染,以小见大,力拔千钧。

文章一气呵成,没有刻意雕饰,没有刻意煽情,简洁淡定的叙述却拨动每一位读者的心弦,无论是母亲的尴尬,还是我的泪水,都显得情真意切。语言表达极其高效,不拖泥带水,简洁的句子随处可见,用笔娴熟精到。

误会

广西桂林考生

正值上班高峰,路上行人、车辆如织,公共汽车上更是塞满了人,犹如一个吃得过饱的醉汉,颤颤悠悠地进了站。脚上的扭伤时不时揪着我的神经。闻着满车的汗水味,听着耳边的嘈杂,我不停地抱怨:这么多人了,还停个啥?

车门艰难地打开,一窝蜂地又挤上很多人。一个女人抱着一个小孩,吃力地挤上来,站在我旁边。坐在我身边的那个瘦瘦的女孩微笑着对我说:“能往里一点吗?匀点位置出来吧!”接着向我身边靠了靠,想空出更多的空间给那抱着孩子的女人。我不满地瞥了她一眼:又不让座位,充什么好人?

那妇女穿着老土,很矮,也很瘦。她够不到车上的拉环,只好费力地稳住身子。怀里那个胖嘟嘟的孩子显然成了她沉重的负担。不知为什么,我心里却涌出一种鄙夷的情绪。她跟我身边的女孩一样。让我从心底看不起。

就在我茫然想着的时候,我身边的女孩突然伸出了她瘦瘦的双手,对那女人说:“阿姨,我帮你抱孩子吧!”我在心里暗笑:想出风头也该像样点,为什么不把座位让出来——假惺惺的。

再看那女人。也全然没有反应。这一下。我更乐了——为那女孩自讨没趣而乐。想充好人、出风头、耍威风,活该!

众目睽睽下,那女孩收回了那双尴尬的手。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

一会儿,那女孩再次伸出了那双瘦瘦的手:“阿姨,我帮你抱孩子吧!”那女人有些狐疑。還是没有反应。我在心里更看不起那女孩:脸皮真厚!

但最终,在女孩的再三请求下,那女人把手中的孩子给了她。那女人没了孩子的负担,显然轻松多了,不停地向女孩道谢。

终于到站了,众人都蜂拥而下。我身边的女孩也缓缓地在座位上挪动——天啦!她竟是一个残疾人——她的一条裤管空荡荡的。

此时,如有一颗炸弹在我的头脑中爆炸,我怔了,我误会了她……

满分理由

开篇通过“我”的所见所闻再现了一个挤公交车的拥挤场面,字里行间透露出人物的焦虑、痛苦和抱怨。然后镜头聚焦,落到一个站着抱孩子的妇女和坐着座位的女孩身上。故事徐徐展开,通过女孩“提醒‘我’让位置”“要求抱孩子”“再次要求抱孩子”“再三请求抱孩子”等一系列行为和“我”的心理变化,让读者与“我”一道累积误会,直至真相大白,从而产生极强的心理落差,情节一波三折,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心理描写细腻真实,是本文的一大亮点。

在乎

江苏扬州考生

漫步于垄上,捧一抔泥土,感受它的馨香,阳光被指间梳篦,被时间渗透,氤氲在空气里的水汽游离着,却给我带来不经意的刺痛。

这片荒芜了的苑圊,又有谁在乎?

现代社会,其实就是几幢繁华的大楼、几条富丽的大街。它们不断拉高了、拉远了人与根的联系。

战死沙场,何尝不是一种落叶归根?千年的战戟和着烈士的血,滚入土地。剑煮酒无味,煮一杯为谁?“自将磨洗认前朝”,只为追寻那足下回肠的豪气。

在乎没了,性情自然消弭了。

仰望楼顶,会突然眩晕。而那些乐此不疲抢夺城市污浊空气的人们,连眼泪都不再晶莹。“执象而求,咫尺千里”的超脱不再,“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闲适怕只能在梦中寻找了。

以摆脱土地的眷恋为荣的现代人,在生活的繁华中,拥抱虚空的人性。

在无人在乎的土地上,结出了大片大片的疮痂,人们在上方雀跃,却没有看见浓丽的血液,正欲喷薄而出。

流逝的落花、远去的鸿雁拉长了牧羊人的笛管。

风穿过苇丛,去寻找落叶的宿命。

我寻根,寻到了悲哀。

愿化一丛野草,诠释你的枯荣,在春日里生,在秋霜下死,土地是那多情的一瞥。

愿化一堆篝火,明灭之中,照亮世人的眼眸。瑟瑟闪烁,成为土地上的孤单。

而我只能在这里,用漫长而枯萎的句子记下对土地晦涩的思念。

为那远远的在乎,我无悔矣!举觞邀明月,伴我共唱荒野《狼牙阕》!

满分理由

本文突出的是寻根意识,作者将土地作为现代物质文明的对应物,一方面贬斥现代文明的物质化倾向,审视物质化导致的心灵虚空的后果,“拉远了人与根的联系”“连眼泪都不再晶莹”:一方面深情凭吊荒芜的苑囿、土地,抒发无人在乎的悲哀,表达守护土地、守护文化之根的愿望。

作者立意高远,一个初中生表现出对现代文明的深刻思考,实属难得。本文语言上亮点频现,辞藻华丽、精美,漫溢着诗情与哲思的光彩。

远逝的“六一”

天津考生

我来自农村。因为上学晚,我比同班同学要大很多。

“六一”的经历已经有些模糊,城里孩子过自己的节日肯定会丰富多彩。我在电视里见过。可是,六月的庄稼有的要收割,有的要下种,幸福的城里孩子欢度“儿童节”的时候,我和弟弟陪着爸爸妈妈在地里挥舞着镰刀,顶着骄阳,滴着汗水。

家境清贫,几岁就知道把田间地头的麦穗拿回家。爸妈下地干活回来晚了,我会把鸡喂饱,关上院门,看好弟弟,不让他乱跑。有时候,弟弟哭着闹着向我要妈妈,我就找出一顶破草帽,插上几根狗尾巴草,从花公鸡身上拔下一根漂亮的羽毛,立在帽子顶上,让他戴着帽子当威风的山寨主,我给他当保镖,逗他开心。

除了吃饭,我说不出哪些零食代表着时髦。有一次,妈妈从亲戚家带回一个皱皮的小芒果,让我惊喜了好长时间。还有一次跟着爸爸去集上卖了猪,要给家里买些鲜菜的时候,我央求爸爸买了一斤桃子,当时没有顾得上洗,吃得我脸上沾了好多桃毛,特别痒。

爸爸外出打工,有次带回一台电风扇,我好奇地把手指伸向高速转动的扇叶,一声粗暴的呵斥唬住了我:“割断你的手爪子!”这样的温情只有我能听懂。

上学的路上有段河滩,雨水多时,要在水里蹚好长一段,担心,鞋打湿,就脱下来拿在手里,脚底板经常划出口子。其实,这不算什么,妈妈每次做鞋的时候。总会被针扎到手,我却帮不上忙。

上了中学的那一个“六一”节,正是“三夏”的大忙,时刻,家长是想不起来给孩子过节的。弟弟的同学在城里买了一个变形金刚,馋坏了他,天天央求着我给他买一个。坐着邻居的小手扶拖拉机,我和弟弟去了城里。看见服花缭乱的玩具,我顾不上弟弟,挑着,试着,玩着,兴奋地忘了时间,直到邻居找我回家,我才发现弟弟不见了。

我吓傻了,张着嘴不知说什么,邻居怕我出事,带上我跑到派出所报案,然后又沿着售货摊一路问下去。天快黑了。弟弟还没找到。我不敢回家告诉爸妈,又害怕弟弟有不测,“哇哇”地大哭起来。那一刻,真是天塌地陷了。幸好卖冰糕的老奶奶提供情报,民警叔叔才找到弟弟,最后把他领了回来。

从此,“六一”就远离了我。

满分理由

作者纪实性的描述真切地表明: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一个没有“儿童节”经历的成长历程,确实有些酸楚。人生的差异竟是如此之大,看过这篇文章的人不禁会自省和反思。对比中,城市里幸福得发晕的一代人,能否知道偏远乡村的同龄人的生活。不用干巴巴地说教,只是坦诚相告,乡村的“六一”便鲜活、真实地放在了我们面前,本文就是一个极佳的范例。

口语化的表述,非常有亲和力。过渡和高潮采用不同的语气,有别于中规中矩的叙述模式。

让我轻轻地告诉你

江苏南通考生

绿茵场,足球赛,世界杯。多少球迷为之倾倒。它们或狂歌,或劲舞,或大喜大悲,或声震云天。我喜欢足球,却不是这种状态。足球——我的老师,你教给我书本外的语文,如此“雅”事“柔”语,当然得“轻轻地告诉你”。

让我从2006年德国世界杯说起。

开赛前,解说员介绍参赛国概况:“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人口只有110万,是历史上参加世界杯面积最小的国家。”我一听,感觉不对呀,前面说人口,后面却说面积,这不是“偷换概念”吗?“面积最小”改为“人口最少”才对呀!足球,让我轻轻地告诉你:正是你,提醒我即使在時间紧迫的情况下,也要准确地运用概念,清楚地表达。

媒体在报道赛事时经常用绰号代替国名,例如“高原雄鹰”“斗牛士”“高卢雄鸡”“太极虎”“食雀鹰”“桑巴舞者”“南美探戈”……我就琢磨:这些绰号用的是什么手法呢?一番研究后还真的大有收获呢!“高原雄鹰”“食雀鹰”分别指厄瓜多尔、多哥。用的是比喻,寓意速度快,作风猛:“高卢雄鸡”“桑巴舞者”“南美探戈”分别指法国、巴西、阿根廷,用的是借代,借体是该国特有的文化特色和积淀:“斗牛士”和“太极虎”则是比喻和借代的兼用。足球,让我轻轻地告诉你:正是你,在我面前展开了绚丽天地,使我对学习修辞手法产生了浓厚兴趣!

我在关注媒体报道时,发现记者尽量回避“胜”“战胜”这些一般用词,例如“高卢雄鸡撼倒桑巴舞”“一颗葡萄酸倒乌克兰”,多么吸引眼球的标题呀!前一个标题说的是法国胜巴西,后者说的是葡萄牙1比O胜乌克兰,“撼倒”“酸倒”都是根据比赛获胜一方国名的特点衍生出来的动词,多有创意啊!足球,让我轻轻地告诉你:正是你,使我改变了马虎拟题的习惯,领略了“题好一半文”的魅力,学到了很多拟制妙题的技巧。

就在6月11日,世界杯又在南非燃起烽火。足球——我的老师,等到中考结束,我还会请教你,我还会将你与语文“联姻”,然后再一次轻轻地告诉你……

满分理由

2010年6月11日,南非足球世界杯开幕,在6月15日的考场,考生就将其写入作文,可见其深厚的积淀和引新鲜素材入文的强烈意识。

本文妙处有三:从自己的爱好中选出“足球”,称之为“你”,别出心裁,驾驭自如,一妙:说足球却避开热得烫手的“追星”之类的话题,从足球与语文“联姻”切入,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二妙:以“我”说的是“雅”事“柔”语,当然得“轻轻地告诉你”开篇,幽默中呼应题中之“轻轻”,以“我”会“再一次轻轻地告诉你”收尾,强化题旨,“凤头、猪肚、豹尾”皆有,三妙。

我读《希腊神话》

江西考生

人生,处处布满荆棘,命中注定,生命不止,磨难不息,或许,换一种生活的姿态,哪怕平庸的生命也能焕发光彩。

——题记

前几日,偶然翻到一则关于西西弗斯的故事,他因惹怒天神,被判了一种十分严厉的惩罚:将一块巨大的石头从山脚推上山顶。但由于诅咒,巨石在到达山顶的那一瞬间,又会自动地滑落到山底。他只得走下山,再次将巨石推往山顶,周而复始,没有终结——

这就是他的命运,仿佛世间的苦难都降临在了他的身上。

西西弗斯,是否为此而叹息不止,劳累不断?

步入初三,压力逐渐增大,每天有做不完的作业。想起西西弗斯的悲怆,前途未卜,那一张张飘不完的雪花般的试卷,就像是一块巨石,压得我直不起腰来。不推,将会被石头压垮,坠入深渊:推,这何处是尽头?可是,生命之花还在开放,未来生活把握在自己手里,是推还是不推呢——我绞尽脑汁。

偶然间,又看到了西西弗斯的故事,终于让我读到了一个让我释怀的结局:一天,西西弗斯在搬运巨石的过程中,忽然觉得自己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优雅、美丽,于是,他专注地·观察自己全力以赴的每一刻,感觉到独一无二的尊贵感。这时,所有的劳苦、疲惫、绝望都在瞬间消逝,他开始全身心享受这份美感,不再抱怨。奇迹发生了,诅咒竟在那一刹那解除,巨石不再滚下,西西弗斯终于从永无止境的苦役中获得解脱。

忽然间,我豁然开朗,原来是我们自己诅咒了自己,是我们自己给自己加重了惩罚。细细想来,无论在什么样的位置上,怎么样的生活中,如果我们总是心怀不满,心生抱怨,那么我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为自己套上枷锁,这等于自设诅咒啊!

生活无处不苦,但倘若能放下与苦对峙的念头,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享受点点滴滴的美好,岂不是给心插上翅膀,重获自由了吗?谢谢你。西西弗斯,谢谢你,《希腊神话》,我不再彷徨,也不再迷惘。

满分理由

考生采用题记和小标题“众星捧月”的结构形式,将书本的内容和自我的实际感悟巧妙地穿插起来,结构优美。

中考满分作文及赏析 篇3

阅读下面的村料,根椐要求写一篇文章。

有一次,我去听一位小学老师的公开课。他在黑板上写了五道题,然后让一名学生上台来做。

3×9=(27)4×9=(36)5×9=(45)6×9=(54)7×9=(62)

当这名学生写完最后一题的答案“62”时,台下多数同学都大声喊起来:“老师,他错了,最后一道题答错了……”

我满以为那位老师会马上纠正这名学生的错误,没想到他却说了一段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话。他说:“最后一道题是答错了,可大家为什么只说他答错的这道题,而不说他前面四道题都做对了呢?看来,我们是多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而忽略别人的正确……

要求:

1.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改写。

3.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4.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在名、校名、人名。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给材料的命题作文。命题者的意图是让考生通过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分析、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作文。这种材料作文所考查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是一种综合的写作训练形式。 材料作文,应该借助材料来提炼观点、生发话题,对于一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分析,就会有不同的议论话题。通过对以上所给材料的阅读理解、分析,我们要以生发出这样一些议论的话题:

一是从自身的角度来分析。结合自身经历,记叙发生在身边的故事,表达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错误和优点这一主题。王杰曾这样说过:“一个人只有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相比,才能感到自己的不足,才会进步。一个人如果把自己估计过高,认为自己比别人强,那永远也不会进步。”这一段话是对这一主题的最好诠释。 二是从材料中那位小学教师的思维角度来分析。结合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表达应该如何打破思定势,进行求异地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新思路。这是使你的认识达到新领域,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的途径。可以采用寓言、童话、访谈录等形式来表现。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不管使用何种文体进行写作,都要做到角度独特、新颖,选材有鲜明个性、叙述具体生动且善于通过典型事例和具体细节打动人心。拟题力求简明、具体、新颖。

满分佳作

借你一双慧眼

--关于“他人优点”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研究“他人优点”的性质

【实验目的】探索“他人优点”分别与“忽视”溶液、“发现”溶液、“欣赏”溶液反应所生成的“物质”。

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有优点,有的诚实守信,有的乐于助人,有的思维敏捷,有的沉着冷静,有的能歌善舞,有的妙笔生花┉┉但是,大多数人往往只看到他人的缺点,而忽视他人的优点。本实验将借你一双发现并欣赏别人优点的慧眼,使之一步步变得完美。 【实验用品】三支大试管、“他人优点”颗粒、“忽视”溶液、“发现”溶液、“欣赏”溶液。

【实验步骤】

1.江等质量的“他人优点”颗粒分别置于三支大试管中。

2.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入等质量的三种溶液。

【实验现象】

1. 滴入“忽视”溶液的试管中反应缓慢,很久才生成一种普通的无色气体,溶液由红色变为黑色。“他人优点”颗粒又饱满变萎缩。

2. 滴入“发现”溶液的试管中反应适中,生成一种稍带香味的气体和一种叫“完美”的固体,“他人优点”颗粒萌芽。 3. 滴入“欣赏”溶液的试管中反应极快,生成一种由沁人心脾香味的气体,“他人优点”颗粒迅速长大,生成一种叫“成功”的固体。

【实验方程式】

忽视+他人优点=平凡+有害物质

发现+他人优点=完美+无毒物质

欣赏+他人优点=成功+香气

【实验总结】由此可见,忽视他人的优点会使你变得平庸,发现他人的优点会使你更加美丽,欣赏他人的优点会使你走向你成功。

中考满分作文及其赏析 篇4

作文点评:

天利考试信息网特邀名师: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教研室 刘永芳

山东省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出的非常好。

命题出发点非常明确:与2008年的题目相比,降低了审题难度,有利于推进山东省素质教育的改革;加强作文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阅读社会、思考身边发生的重大社会现象,为高中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倡导学生有个性的表达,命题非常有层次,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话可说,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非常吻合。

《见证》这个题目可以这样理解:“见”看见或经历;“证”证明。因此这个题目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最好。如果写成记叙文,重点在“见”的记叙,“证”只是作为文章的画龙点睛之笔;如果写成议论文,重点在“证”,论述证明,“见”只作为材料或论据的一部分。因此,高考要求“文体特征鲜明”就表现在这里。

如果对这个题目还是理解不透,那么所给的那段材料表述十分清楚,既解释什么是“见证”,又指出写作的范围。这段材料共两句话。第一句是解释 “见证”这个词的含义。“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明确指出“见证”既可指个人的经历,也可是社会人生历史的经历,这个“凝聚”一般指重大的社会历史事件。第二句给我们指明了写作的范围,“在生命的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有成为历史的见证”,我们即可写现实人生,也可追溯历史人物或事件。可大可小,可远可近,可古可今,可实可虚。

今年毕业的这一届学生可以说见证了一系列重大事件:98年洪水;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金融风暴;免去了千百年来的农业税;免费九年义务教育等等。这些事件无论是城市学生还是边远山村都会知道,对大家是公平的,更不要说历史人物和事件了。如果从一个方面写,可以这样命题:非典见证-----众志成城;如果从非典、地震、98洪水等几个方面写,可这样命题:非典、地震、洪水见证-----多难兴邦。

这个作文,虽然难度不大,但要想得高分非常不容易,人人都有话说,往往会庸俗化,大众化。要想得高分,必须注意:如果写成记叙文,必须把事件叙述得细腻充分,需有个人心灵的震撼;如果写成议论文,必须观点鲜明,详略得当,中心论点突出。否则,容易写的分散。

作文真题:

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失误又成为历史的见证。

请以“见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1、自选角度。

2、自定立意。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4、文体特征鲜明。范文1:

当我坐在清凉的教室认真作答试卷时,父亲正在忙着在烈日下收麦。谨记此文,让它化成一片树荫,环绕在父亲的头上,泻下一地清凉,见证女儿的疼惜与感激。-----题记

金澄澄的麦田见证了您的辛勤,灰白的头发见证了您的付出,幸福的家庭见证了您的努力,父亲,让生活中的一切美好见证了您平凡中的伟大。

伤痕见证您的坚强。永远忘不了您跪拜邻居请求原谅的那一幕。这是您的伤痕,我们都知道。母亲疯癫中失手打伤了邻居,人家吵着上吊自杀,我们急的手足无措,您许久沉默后,带我上邻居家磕头道歉。我愣了,这就是我的父亲呀!一直教育我人穷志不短、男儿膝下有黄金的父亲竟然要求我一起下跪!我很不甘心,但我服从了!当我们跪下时,全屋子的人都震惊了!父亲,我的老父亲呀,我看见您的心头在滴血,我看见七尺男儿沉下的头,我听到那痛彻心扉的叹息。但我更看到您的大义,您的坚强。

泪水见证了您的温柔。从未见过您的泪水,我见到的只有您的坚强、严肃和岁月折磨的刮痕。那次,见证了您的泪花,大而晶莹。我们送母亲去住院,条件差、秩序乱,母亲又格外的暴躁。我一边拉着母亲的手,一边疼惜的流泪。护士带走你我之间的母亲,我看见你拉着母亲的手,紧紧地不愿意放下,眼里全是不舍、担心。终于在病房大门关闭的那一刻,我看见您有泪水扑簌簌地落下,大而晶莹,折射着温柔慈爱的情感。

沉默见证您的孝义。母亲的疯病让爷爷奶奶分外不满。面对脾气暴躁的爷爷你低下了头,他又在训斥你不听他的话和妈妈离婚,你每次都用沉默来回答爷爷的训斥。那次爷爷闯了祸,大伯、叔叔都在指责他,您依旧保持了沉默,默默地借了钱给爷爷弥补过失。我看到您对离去的爷爷背影的那份歉意与爱怜。我看到爷爷眼神中的那份懊悔、那份感动,看到爷爷也开始照顾母亲,我看到您用孝义填满久违了的家庭幸福的空位。

父亲,岁月见证了您的坚强、温柔与孝义,我见证了您的平凡与伟大。麦子熟了,见证了您的付出,汗水的付出。高考的捷报就要来了,它也要见证您的付出,心血的付出。

中考满分作文赏析:我的争 篇5

就如那破茧的蝶,如果挤不出那束缚的茧,怎能拥有强健有力的翅膀?怎能在天地间自由地飞翔?

我知道:承受疼痛是为了作别疼痛,承认失败是为了永诀失败。但,如果我没有勇气去挤破失败的枷锁,怎能拥抱成功?

霞光中,我自信地对着爸爸微笑,爸爸也深情地对我微笑。我深知,这微笑会在这失意的日子温暖我的心,让我毅然前行。

人可以被打败,但不可以被打倒。只有从失败的阴霆中挣出,才能不被黑暗淹没。不被黑暗淹没,才能拥有摧不毁、打不倒的人生。

我的“争”

争永远是一把双刃剑,但聪明的人不会因“枪打出头鸟”而不争,因为那样你会得不到蓝天;也不会因“木秀干林,风必吹之”而不争,因为你有你的不到阳光;更不会因“雷霹雳高处”而不争,因为那样你得不到雨露.争,让我美丽一次.

夏日的太阳高挂在蓝天上,空气中仅存的水汽也不断的蒸发,窗外的树蝉还在不断的聒噪着.心烦燥热的我们还在埋头奋斗.

“我这有个朗诵比赛的名额想去的起立.”本已不安的人群中响起一阵骚动的声音.但没人站起来.

讲台下一片混乱,有的则在继续埋头苦读,更有甚者还趁着明媚的阳光午睡.

听到这话后,我缓缓将头移出书海,推了推架在鼻梁上的眼镜.朗诵,比赛,一个名额.几个词在我的脑海中反复移动.“多好的机会呀,我一定要争取到它,让自己美一次.”我双手支着桌子,勉强地站了起来“老师,我去.

一阵哂笑立刻向我砸来,“得了吧你,语文课代表都没去,你争个什么劲.”又是一阵无聊的讽刺与嘲笑.

一群不懂得争得燕雀,你们不会懂的,争,让我美丽一次的道理.最后我争到了这个名额,或许那不叫争.

短暂的三天在我眼里是那么的漫长,因为在这三天中,我不仅要做好赛前悸动的心理压制,而其还要顶住那些不懂得争的人的讽刺.

三天,我不断的告诉自己:争,会让你美丽一次.

三天后,我终于手捧银杯站在哪我向往已久的领奖台上,虽然未能夺冠,但争,让我美丽了一次.

争,它永远是一枚硬币一面会让你美丽,一面却会让你颓废.当这枚硬币在移动时,你所要做的并不是要等待结果,而是要用争的行动去改变负面的结果.这一次,是争,让我美丽一次.

争让我美

我的“争”

生活中,有一个词“争强好胜”,但它大多数时候用于贬义。可是,我却不这样认为。人既然活在这个世界上,就要轰轰烈烈,不枉自己的一生,勇敢地与命运抗争。争,不是抢,是用自己的双手获取最美好的东西。

从小,我就是一个喜欢“争”的孩子。“这次,又丢了一分,下次一定要继续努力啊!”每当老师在考试结束后对我说出这番话的时候,我都会咬咬牙,暗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超越自己。我不与别人“争”,只与自己“争”。下课或回家后,会用更多的时间,只为超越那几分。或许有人会说:“考过就考过了,不必在意分数,更多的是要反思。”但在我看来,分数是一种象征,是一种鼓励,象征着过去,鼓励着未来。说到底,还是在争,与鲜红的分数争,更与自己的局限争。

记得去年的体育考试,800米可是害惨了我:别人,一次成功;而我,跑了三次才勉强过关了。那跑完后累趴了的一幕,想想都是泪啊!于是,这学期的每一次,我都将它看做是最后的800米检测,锻炼自己的肺活量。也许,我没有像其他人那样下定决心拼命去练,拼命用汗水来提升成绩,但是,我在和自己争,争取那一分一秒的进步。今年,800米检测我一次成功,比上学期进步了半分钟。我并没有那些体育健将的速度,但我一点一点的在争,在提升。

还有一件事,强化了我“一定要争”的信念。那是在小学,有一次放学以后,语文老师将班上作文写得还行的几个人召集到办公室。“这里有一场不错的作文竞赛。你们几个看看后考虑一下,再到我这里报名。”老师对我们几个说。这几天作业那么多,而且今天晚上还要和爸爸妈妈出去呢!哪儿有时间写这个!我在心里暗暗地想到,“考虑好了吗?”当老师再次问起时,“老师对不起,我今天晚上还有事儿,恐怕写不了。”我们之中便有几个想退出。“那好,我尊重你们的意见。”就这样,那次比赛我们班只有一个人参加。又过了好几个月,比赛结果出来了,她获得了市里的一等奖,受到老师的表扬。而我,这种根本没有参加的人,也只有羡慕的份儿了。我至今仍然记得那次语文老师在全班说的话:“机会,只有自己去争取。如果你失去了,那无论后悔或是怎样都无法再挽回。”那次,让我对“争”有了不一样的看法。

2007年上海市中考满分作文 篇6

生活中总有值得我们铭记的日子,正是“这一天”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个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

请以“记住这一天”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满分作文】

记住这一天

一考生

月亮孤零零地挂在天上,我也孤零零地坐在窗前,月亮的银光照射在我脸上,似乎把我的心照得更酸更痛。我的嘴里咸咸的,是泪吗?我怎么会哭了呢?不就是妈妈不记得今天是我的生日吗?她只知道工作,工作,怎么连宝贝女儿的生日都忘了呢?

突然,从门外传来脚步声。是妈妈回来了,我暗暗吃了一惊,但马上抹了把泪,跳上床,把头深深地埋进被子里,我绝不能让妈妈知道我哭过。门“吱”地打开了,妈妈轻轻地走了进来。坐在床沿边,轻轻地托起我埋在被子里的头,理了理我的头发……那双手温暖极了,我却觉得更委屈,既然这么“关心”我,为什么不记得我的生日?真的伤透了我这个做女儿的心。想到这里,我故意翻了个身,把妈妈刚给我盖好的被子一脚蹬到地上,心中不由暗自得意。妈妈叹了口气,捡起被子轻轻拍了拍上面的灰重新给我盖上,然后吻了一下我的额头,放一样什么东西便出去了。

半晌听不见动静,我睁开双眼,发现妈妈留下了几本书和一张字条。那些书全是我喜欢的文学作品,什么《绝妙诗词文》,什么《现代散文选》我简直陶醉了,过了许久,我才去留意那张字条,上面写了几行字:

芳芳:

今天是你的生日,妈实在是抽不出时间陪你。你在怪妈妈,对吗?原谅妈妈。这几本书是妈妈送你的礼物,希望你能喜欢。

妈妈

我看着看着,不由得对刚才的行为感到内疚。偷偷打开房门一条小缝儿,对面房间的灯光还亮,妈妈还伏在写字台上写工作报告。望着妈妈那为了事业、为了家庭、为了我而日益消瘦的背影,我心头一热,嘴里又是咸咸的。14岁了,长大了一岁,应该多一份对妈妈的理解和爱,怎么能只要求妈妈关心理解自己呢?我轻轻地走出房间,给妈妈倒了杯热茶,把对妈妈的关心、理解、爱统统融进了热茶之中。这也许是世界上最有韵味的茶了。当我把茶端到妈妈面前时,妈妈那双红肿的眼睛赞许地看着我。此时不需要任何表白,不需要做任何的解释,静寂中洋溢着温情。

这一刻我永远不会忘记,因为它让14岁的我懂得了,两代人的沟通,需要彼此的爱与理解,不是吗?

【点评】

上一篇:缺少钉钉子精神下一篇:入学教育大会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