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2024-08-21

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精选8篇)

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篇1

教师专业发展基本途径的探索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作为课程执行者,他们的专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育教学质量,决定学生的发展程度,决定着新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因此,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有必要对教师素质提高的各种途径进行研究探索。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反思性教学

(一)反思性教学的产生与发展

反思性教学即“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20 世纪80年代,美国的国际经济地位下降,人们将教育视为造成这一状况的重要原因,而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提高师资水平就成为美国当时教师教育的首要任务。但到底如何对教师培养培训体系进行改革以提高教师的素质呢?《国家为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提出,设置教师硕士学校课程的目的,是使师范生充分利用教学的研究成果和优秀教师积累的知识,发展其教学和管理技能,培养他们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的习惯,为专业上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种通过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提升自己教学专业化水平的方法在美国教师教育实践中产生了很大影响,并很快在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兴起,进而波及全球。

(二)反思性教学的意义

反思性教学的意义从总体上讲,就是有利于教师的成长,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教师专业的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反思性教学有利于教师掌握实践性知识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教师的知识构成大体可分为一般文化知识、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及实践性知识,前三部分知识分别与其他文化人、学科专家、教育理论工作者类似,而实践性知识则是其他人所没有的。因此,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肯定,就是对教师职业独特性的肯定,而这种肯定无疑有助于增强教师的自尊和自信。其次,实践性知识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建设性工具。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开发有利于解决教育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问题,更好地对教师实践予以指导;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个体性、创造性和发散性特点有利于教师工作特点的充分发挥;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在教师从新手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2、反思性教学有利于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的提高

反思性教学能使教师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活动以及学生的表现进行认真的观察与分

易森林:教师专业发展基本途径的探索析,并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观摩讲座使教师真正意识到自己的潜意识中对教育教学的理解与所接受的新信息之间的差异,从而使新信息不断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在不断应用的过程中,使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得到发展和改变。

3、反思性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的转变

经验型教师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教师的教育观、教学方法、策略、学生观等不依时

间、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发展。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经验型教师之所以产生并得到延续,是因为其适应了当时的社会发展,但是,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社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经验型教师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了,社会呼唤反思型教师。反思性教学的实践能够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并使之成为其习惯,这样才能促进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的转变。

(三)反思性教学的策略

在教学实践当中,根据反思的源起,我们可以将反思策略分为两大类:内省反思法和交流反思法。

1、内省反思法

内省反思法是指反思主体主动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的方法。根据反思对象及反思载体的不同,内省反思法又可分为以下几种具体的方法。

(1)反思总结法

反思总结法主要是指通过自己记忆,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予以总结、反思的方法,从而进一步使教学实践中的“灵感”内化,也使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得到考虑。

(2)录像反思法

录象反思法是通过录象再现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主体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的方法。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客观地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这样能更好强化自己已有的经验,改正和弥补自己的不足。

(3)档案袋反思法

档案袋反思法则是以专题的形式为反思线索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包括课堂提高的形式是否多样,课堂提问的内容是否课堂的重点、难点,对某学生的提问的形式、难度是否符合该学生的实际能力等等。

2、交流反思法

交流反思法可以就某一问题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也可以是在听完某教师的一堂课以后,针对这堂课而进行交流。这样可以反观自己的意识与行为,加深对自己的了解,并了解其他与自己不同的观念,进而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二、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rofession Develop-ment School,简称PDS)是美国20 世纪80年代教育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教师培养的新形式。一般由一所大学的教育系(或学院)与大学所在学区的一所或几所中小学建立合作关系,其目的是改善教师职前培养的水平,鼓励教师专业发展。

(一)专业发展学校的理论基础

PDS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由于PDS本身是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产物,所以,合作是PDS的核心概念;另一方面,PDS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反思性教师教育

思潮的影响。

1、反思性实践

反思性教师教育思潮以元认知心理学为其心理学基础,以批判理论为其社会学基础,以后现代主义为其哲学基础。这一思潮认为教师是实践者兼自身教学行动的研究者,具体说就是教师不仅具有课堂教学知识、技巧与技能,而且还具有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育内容进行反思、研究、改进的能力,以及对教育的社会价值、个人价值更广阔的教育问题的探究、处理能力。

2 、合作――PDS的核心概念

PDS是大学与中小学之间合作的产物,所以合作是PDS的核心概念。这种合作并非一种短期行为,合作的目的也不光是信息的共享,而是带来改变,既关注过程也不忽视结果。

(二)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建立原则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指导原则有:原则一,教师实行的教学是为了理解的教与学。所谓理解,首先是对知识、文化的理解。对知识的理解不仅是熟悉各个知识点,更是对知识产生过程的理解;第二,理解是指对各种不同观点的理解。原则二,把学校建成一个学习的社区或团体。学校是学习的社区或团体,意味着学校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学习者,而且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正因为地位的平等,所以他们应相互尊重、互相信任。原则三,提供平等的教育。学校是每个人社会化的主要场所,所以学校对形成各民族和平相处,互相学习的社会风尚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原则四,学习的团体是一个人人参与学习,人人都获得提高的团体。原则五,新时期的教师应该能够进行教学研究,成为研究型教师或反思型教师。原则六,教师教育改革始终是整个教育改革的组成部分,教师素质的提高必须放在教学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来实现。

(三)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管理类型

PDS的管理中有以下三种基本类型:

1、联络小组

联络小组及他们产生的个人之间的接触是联系PDS伙伴关系中的一条重要途径。联络小组成员既有代表大学的成员,也有代表中小学的成员,前者的职能主要是以兼职身份每周一次亲临实习学校,有时也参与PDS的研究或其他性质的研究活动,有时成员也是大学实习生的指导员,后者的职能主要是安排实习生的实习、专题讨论会等。

2、学校指导委员会

学校指导委员会的实质仍是一个联络小组,只是其成员更多,成员的来源也不仅是合作的双方学校,其组织也更复杂,并取得合法地位,有着较巩固的地位和权利,分工也更细化、明确。指导委员会的职能主要是对PDS的日常和长期工作进行管理,负责安排实习生的实习、规划专业发展活动等。

3、多方协调委员会

前文所谈到的联络小组与指导委员会一般是一个中(或小)学和一个大学之间合作的PDS的管理组织形式。这种形式在某种程度上不适合由多所中(或小)学和多所大学参与合作的PDS的管理。这样多方协调委员会应运而生。其职能也和指导委员会相差不多。

三、师校本培训

(一)教师校本培训的产生与发展

教师校本培训一般是指以培训内容为依据,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改善学校和教学实践为中心的计划、课程与活动。教师校本培训20 世纪70年代中期在英、美最先开始,主要针对当时已有的教师在职培训模式的弊端。当时教师在职培训的主要模式是由大学或教师机构集中地对中小学教师进行训练,这种培训模式,其课程读者设计与中小学教学不符合,培训计划不完全适合特殊需要,导致教师自主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所以培训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英、美等国开始重视学校在教师的继续教育乃至教师整个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逐渐形成了以中小学为中心的教师在职培训模式。20 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教师的校本培训与学校课程、教学改革及教师专业化的内涵紧密结合。也就是说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离不开学校教师、教师专业化离不开学校教师,这样就突显了教师的地位,而教师的地位是以其专业能力为基础的,而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是在教学实践岗位中逐步形成并发展的,教师任职的学校是其专业成长的主要环境。因此,教师校本培训适应了教师专业化的需要而受到普遍的关注。到80、 90年代期间,这一模式已从欧、美发达国家推广到易森林:教师专业发展基本途径的探索东南亚、非洲及拉美的一些国家。

(二)教师校本培训的特点

与传统教师培训模式相比,教师校本培训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1、以中小学为基地

在教师校本培训中,中小学并不仅仅是大学的实验点,它们与大学的关系不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因此也必须承担起它们应负的责任,在合作过程中扮演一个更具影响力的角色,如参与教师培训课程的设计、主持课程的实施、负责对受训者的评价,等等。

2、以伙伴关系为保障

“伙伴关系”是指在高等教育机构与作为机构的中小学之间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共同对教师教育行使权力或承担责任。这种伙伴关系是通过在学校发展计划,新课程的开发及行动研究上表现出来的,其目的在于使大学生、中小学生、师范生都能从中受益。

在校本培训中,不能忽视的另一种伙伴关系是老教师与新教师之间的伙伴关系。在合作当中,新教师可以从老教师处获得丰富的经验,而新教师的新知识、新观念也可能给老教师带来冲击,从而可能在教师群体中形成一种反思的文化。

3、以实践为导向

校本培训针对传统教师培训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非常强调与实践的联系,强调教师培训必须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来展开。

(三)教师校本培训的影响因素

影响教师校本培训发展的因素主要可以从教师校本培训提出的动因、理论基础及实践基础等三方面进行分析。

1、动因

教学专业最终是实践的。虽然专业知识是理论的,但如果脱离专业实践或者说不能指导专业实践那么也就不能成为真正的专业知识。理论是从业资格的基础,专业实践是教师所有指向的终极目标。校本培训正是以这种观点为基础的,使教师培训围绕教学工作展开,这样就在理论的概括性与实践的具体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借此使教师素质,无论是理论素养,还是实践技能素质都得到真正的提高,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理论基础

大量的研究表明,在教师教学知识基础的形成中,实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舒尔曼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判断,即教育机智。这种判断是需要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情景中,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通过领悟和内省才能获得的。所有这些研究都证实了实践经历和经验学习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实践成为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

3、实践基础

教学专业最终是实践的,虽然也应考虑教师的理论素养,但这必须建立在与实践紧密相联并为实践服务的基础上。也就是说,教师考虑得最多的是应做什么、能做什么和做了什么。这些既是教师校本培训的目标,也是其评价标准,这些构成了教师校本培训的实践基础。

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篇2

一、自主学习, 丰富专业底蕴

只有不断地学习, 充分为自己“充电”、“补钙”, 才能不断接受源头活水的补给。提倡教师自主学习,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1. 向书本学习

作为教师要向书本学习有关专业知识及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学习新课程的理念, 这些理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通过学习, 可以使自己的思想得以解放、观念得以更新, 从而把握课改的方向, 站在课改的前沿。对于一名教师, 上学时学到的那些知识是基础性的, 要建设人生大厦还需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与充实, 任何一个有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地学习, 不断地提高, 最后取得成功的。为此, 我们必须读那些教育理论书籍, 不断了解学科教学最新的动态以及前沿的知识, 丰富自己的教育理论知识, 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同时, 还要读一些大师的经典作品来加深专业底蕴, 有效地促进专业成长。

2. 向他人学习

一是要积极参加教研组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 通过参加活动, 与组内其他成员进行交流互动, 获得他人的知识、经验, 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二是要经常参加各类专家讲座、教学研讨会等, 有条件的可以积极争取出去进修, 开阔视野, 增长见识。三是要参加教学观摩等, 向他人学习, 这种方式对于专业成长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四是通过拜师或采访名师、专家等, 进一步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3. 利用网络学习

网络是一个巨大的学习空间, 它打破了年龄、时间和空间等诸多限制, 因此教师应积极、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首先, 网络中强大的信息量, 成为一线教师学习、参考的资源库。我们一线的教师对于网络中一些好的资源可以利用, 如优秀的教学设计、课件等, 这样既节约了自己预设教案、制做课件所花费的时间, 又能有效地提高预设教案和制做课件的质量。其次, 利用网络中的丰富资源, 教师可以不断地接受新思想、新理念的熏陶, 从而有助于更新教育理念。如校本修研网中有教师论坛、与名师互动、专题研讨等, 对一些当前教育中的困惑与问题进行讨论、争论, 引发教师深入思考。

二、行动研究, 积累教学经验

新课程倡导教师成为研究者。这里所说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研究, 更重要的是指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用心观察, 细心体会, 点滴记录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并积极去探讨如何解决问题, 做好行动研究。笔者认为, 教师行动研究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始。

1. 从读懂教材开始

读懂教材是正常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只有读懂教材, 才有可能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统一, 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教学实践的特殊性实现有机结合。只有读懂教材, 才有可能正确地“用教材教”, 也才有进一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可能, 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 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率。读教材的过程中, 需要教师用心去悟, 悟出道理, 悟出变化, 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为有效的教学思路。教师能否在读教材中悟出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孰轻孰重、教材处理方式的孰优孰劣, 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只有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读懂教材的设计才是最为实在的, 也才是最为重要的。过于强求“攀高”不符合现实, 不负责任的“就低”也不是可取之道。要实现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读懂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智慧, 发掘教材资源, 进行拓宽、延伸、知识建构等, 真正做到“用教材教”。

2. 从编写教案开始

一篇好的教案就是一份教研成果, 因为它记载着教师的思维过程, 它展示了教师认识问题的水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它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育理念。因此, 我们要从平时练起, 认真编写好每一节教案, 而编写教案的过程就是一个练习写作的过程, 训练思维的过程, 培养能力的过程。张奠宙教授指出:数学教师的任务就是把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在设计教案时应该体现这一转化过程, 在教案中要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例子, 将深奥的、形式化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的大众化知识。这一转化过程体现着语言的锤炼与组合, 体现着数学知识与人文修养的融合。因此, 写一篇好的教案就相当于写一篇好的文章, 天天坚持写好教案, 就相当于天天写好文章。特别是一些研究课、公开课、优质课的教案我们更要精心设计, 这些成果凝聚着我们的心血, 是智慧的结晶, 是一份很好的教研成果。

3. 从了解教学对象开始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职业就是研究人。他的教育思想建立在三种基本的学生观上: (1) 学生是生活中人, 教师“是和生活中最复杂、最珍贵的无价之宝, 也就是人在打交道”, “儿童对你来说不是班级记事簿上的一行字和一个号码, 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2) 学生是发展中人, “儿童经常在变化, 永远是新的, 今天与昨天不一样”; (3) 学生是一个个个性独特的人, 每一个学生就是“一个有个性, 一个独特的人的世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错误, 作为教师不能熟视无睹, 更不能姑息迁就, 而应该巧妙而正确地走进学生的心灵, 为学生指出并要求改正。而现在学生的学习渠道拓宽了, 学习的储备状态超出教师的想象, 许多教材尚未涉及的知识, 学生已经了解甚至知道得清清楚楚了,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 找准教学的起点。为此, 教师在备课中应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 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掌握的程度怎么样? (2) 哪些知识学生已经具备了生活经验, 哪些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远, 需要创设哪些情境? (3) 哪些教学知识学生能够自己学会, 哪些需要教师点拨引导?这样, 既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又重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一个成功的教师, 总是善于运用夸奖的方法来激励他的学生成长。它可以是一个肯定的手势、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作业的展示……这种夸奖, 可以强化学生自信自尊、自立自强, 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行。

4. 从身边问题开始

任何研究都始于问题, 当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学中出现了某种问题, 并想方设法在行动中去解决, 且不断回头反思解决问题的效果时, 这样就在不知不觉中走上了一条“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之路。为此, 鼓励教师立足于自己的平时教学, 在身边找问题, 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由于这样的研究问题来自于教学实际, 因而更能调动教师参与探究的积极性。为进一步推动教师积极参与教研工作, 学校可在校园网上开辟教学论坛, 以学校的骨干教师、教研组成员为主要力量, 围绕平时教学过程中所发现的困惑与问题进行探究与交流, 广泛深入地开展讨论, 在这样的交流互动中,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自我反思, 提升实践智慧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 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这充分说明了教学反思在教师职业生涯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反思正确地认识自己, 通过反思客观地评价自己, 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行为的自觉性。

1. 反思特色是什么

教学特色是指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独具特色的教学, 给人的感受是别样的, 给人的回味是无穷的。它蕴涵于教学过程的诸多要素之中:在教学理念上, 看主体地位的凸显, 主导作用的发挥;在教材处理上, 看教材特点的把握, 知识点的融合;在教学方法上, 看教学层次的呈现, 实践活动的安排;在教学方式上, 看学生参与的程度, 知识获取的过程;在教学效果上, 看教学目标的落实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等。

2. 反思精彩在哪里

精彩的教学片段依附于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 如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别有风味的氛围营造、得心应手的教具应用、新颖别致的难点突破、别具一格的智能开发、出神入化的学法指导、画龙点睛的启发引导、回味无穷的课尾总结等, 我们要对这些进行认真的反思。

3. 反思偶得有哪些

教学偶得是指教学过程中的意外收获。意外收获往往来自对课堂意外事件的处理, 如面对学生异想天开的发问, 教师如何应付?面对学生的回答, 教师如何引导?意外收获往往来自学生思维火花的捕捉, 如学生发现问题的独特渠道、提出问题的独特途径、分析问题的独特思路、解决问题的独特见解, 等等。

4. 反思缺失在何处

上完一节课后, 总会有或多或少的遗憾, 这样或那样的缺失。我们要反思:哪些内容处理不恰当、哪个环节安排不合理、哪个重点突出不明显、哪个问题设计不科学、哪项合作落实不到位、哪些过程交流不充分、哪些语言评价不得体, 等等。

总之, 每一节课教学之后, 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预案的实施情况。通过本节课的教学,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效果是否良好、教学组织是否科学、活动安排是否合理, 等等。教学之后, 应及时撰写教学反思, 为今后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提供借鉴。

四、同伴互助, 提高业务能力

教师间的同伴互助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学校教研组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本载体, 而教研组活动正是教师开展同伴互助的有效形式。加强教研组建设, 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 通过教师间的切磋与协作, 在分享经验的过程中实现共同成长。

1. 专题论坛

专题论坛是学校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的开放、互动、交流、沟通的平台:由教研组将教学中的共性问题整理后印发给每位任课教师, 每位教师通过研究后形成书面材料, 然后在教研组研讨会上进行交流;或在学校网站上提出一个专题, 让教师针对这个专题进行交流互动, 这些专题论坛是很好的教研资料。

2. 案例分析

通过对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的描述, 引发教师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使教师觉得既切合实际又具有说服力。学校可定期向教师征集案例, 经过筛选整理后印发给教师, 教师根据拿到的案例结合自己的观点和已有的经验来准备案例分析的发言提纲, 在教研组研讨会上进行交流, 让每一位教师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处理方案, 共同研究解决。

3. 集体备课

以教研组为单位, 同学科、同年级教师在一起共同备课, 并将形成的“母案”上传到学校网站上, 要求每位任课教师根据各自的教学情况与所教班级的学生情况进行补充与完善, 从而形成自己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这种形式既能取长补短, 又能节省时间。集体备课中要做到:备前精心准备, 备中注重交流, 备后注重完善, 课后注重反思。

4. 观课议课

观课议课是授课教师和观课教师充分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 彼此围绕相关信息进行对话与反思, 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专业发展的一种研修活动。组织观课议课活动的基本要求是:以观课为基础, 以合作性议课为关键, 以提高业务能力为目的。

五、经常练笔, 提升理论素养

微课,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篇3

通过参加培训,我知道了,微课的精髓就在“微”字上,“微言大义”“微就是精,少就是多”。“微而精,小而奇,内容少,蕴意深,从小处入手,解决一个问题”。微课时代已经到来,就像最初课件时代的到来一样,紧迫感随之而来。不学习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微课,俨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又一条重要途径,使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新动力。

下面,我从对微课的理解,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制作微课的过程,谈谈提高教师专业成长的小尝试。

一、提升教师的备课质量

一个短短7分钟的微课,要求教师快速导入,并且要有吸引力与感染力;知识点既要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又要语言精简、重点突出;最后的小结更要快捷、利索。7分钟的微课,教师的备课时间不会少于40分钟的常规课程。微课,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我们对教材进行深挖掘、精加工,把传统的宏观课堂设计,转变为“微观”知识点的剖析,对教师准确解读教材、深度把握教材有很大的益处。

二、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对于普通的教师来讲,要拍好微课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摄像器材的选择与使用,讲稿的录制、后期的编辑等,都需要精益求精。教师凭借微课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不可避免地就要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我认为,要拍摄一个高质量、高品质的微课,先要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对教授知识后要进行深刻反思。拍摄过程中要对课件的操作流程非常熟悉,把讲稿要反复练习五遍以上,直到不结巴为止。在录音过程中如有错误,可以在错误的地方稍加停顿,再重新录制,最后在编辑软件中将错误语段删除即可。最后要一遍又一遍地认真聆听与观看,不满意的地方再花费心思与精力去反复修改,彰显“微、精”的特性。

我喜欢用的编辑软件是绘声绘影,用这款软件还要以在讲授知识的时候,添加文字说明和精要的讲解,再配上轻松的背景音乐,使呈现的方式多元化,让孩子们享受7分钟的学习过程,让更多的孩子爱上学习。

最后,我要说,微课时代已经来到,让微课服务教学,让微课成为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把利器。

中学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讲座 篇4

郑年忠

一、读书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关于读书学习的故事

例子1:我的读书故事。

(1)因莎士比亚而喜欢上阅读。

莎士比亚的《雅典的泰门》 “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不,天神们啊,我不是一个游手好闲的信徒;我只要你们给我一些树根!这东西,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

(2)每周骑自行车来铜仁来一次,因为这里才有书店。发工资就买书,没有钱就在书店里看书。早上来,下午回去。

(3)结交读书的朋友。

阅读对于教学及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只有保持阅读的习惯,而且在阅读中善于联系教学,才能既提升自己的专业修养,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的兴趣。”

“忙”“没有时间”是很多中学一线教师不读书的理由。中学一线教师确实很忙,上课、命题、阅卷,做学生思想工作等。因此,很多一线教师就没有去接触教科书以外的知识了。咀嚼课本,说文解字,把课本变成一条条方便学生记忆的结论便成了其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2、为什么需要读书学习

解“读”“学”字:读,就是你用语言去买到有知识的人卖的东西。“学”就是小孩子在屋子里用双手去好逸解开未知世界。

我工作近二十年了,尝试过用各种各样的办法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兜了一个大圈子后,现在终于明白,读书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因为只有读书才能不断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读书才是自己的机遇。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 1

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对于我们广大一线的教师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每天要不间断地阅读,阅读就是最好的备课。

学习,它的本义是解决未知世界,反复的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就说过,21世纪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这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世界瞬息万变,用老眼光,看新问题,不是文盲是什么!

动物和人的区别。

3、怎样读书

所以,我给年轻老师提的第一个建议是:做一个爱读书的人,一个爱学习的人。

二、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方式

现象:很多人不会反思

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可以说,反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现在我们有的人不会反思,有的老师也不会反思。学生对老师有意见,他就会说,我还不会教书?你算老几?

人生最困难的事情是认识自己。——特莱斯

例子2:杨光福主任评课的事例:我是优秀班主任,还不会深入文本?

1、为什么需要反思:

(1)时代在变,我们要与时俱进

1986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建国来第五次修订)其宗旨是“降低难度,减轻负担,明确要求”。大纲进一步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大纲明确规定“不用(语文基础知识的)名词术语考学生,只考运用能力”;删去了逻辑知识部分;规定了190篇基本篇目作为考试的范围。

1990年国家教委就颁布了修订本。主要修订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因素;

第六次是1995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提出学生“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加强文本解读。

1996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是与初中大纲配套的。根据这个大纲编写的教材,1997年开始在两省一市(江西、山西、天津)普通高中试验,2000年秋季在全国普通高中实施。这个大纲吸收了语文教学改革和语文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体现了许多新的精神,如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的表述 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

大纲不同对语文老师的要求也不一样。我们老师也应该与时俱进。

人不能没有批评和自我批评,那样一个人就不能进步。——毛泽东

例子3:优质课改变我的故事。

反思是一种态度,态度往往决定成败。我认为一位教师,只要养成了阅读和反思的习惯,他就永远不会落后。也可以说阅读和反思是老师最核心的竞争力。

(2)教学理念在变,需要不断的反思。

例子3:两节高三语文复习课的感受。

3、怎样反思

(1)日常的教学管理需要反思。

事例:调入江中的一个事例。“给学生一个台阶,就是给自己一个台阶。”

(2)课堂教学同样需要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曾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公式,这两个公式说明了反思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性。如,反思新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反思高中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反思高考复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反思高考命题中的偏差与校正,反思听课评课中的问题与建议,反思中学教研的路径与环境……通过不断反思,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走出了一串串漂亮的教学科研的成长足迹。

教学反思的要求:脚踏实地

虽然全国大部分省区都已进入新课程改革,虽然已进入新课程改革省区的每一个老师都经过了岗前培训,虽然上岗的每一个老师都能说出几个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新名词,但是,新课程理念并未像我们所期盼的那样深入人心,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连三维目标的准确表述都难以做到。

我们贵州的新课程从2010年秋季开始实施,至今已经三年了,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学方式应该是新课程的核心。但是又有多少老师实现了这一转变呢?很多人,喊的是新课程,上的是老方法,穿新鞋走老路。

例子4:像对子女学习一样对待新课程。

对此,我有切身体会。新课程改革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实做细。

我给年轻老师的第二个建议是:反思,让你快速成长。

三、写作可以让你从教师变成教授,变成专家。

我们二中有个名人:万本修。代理发表职称论文的。

教师如何对待写作?我认为应持积极的态度。当我们很多老师纠结于“中学老师要不要写论文?该不该写论文?可不可以写论文?能不能发表论文?”的时候,当我们很多老师还认为中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只是单纯的教学,只是培养学生高考拿高分,只是为高校输送人才的时候,当我们很多老师只有在评职称的时候才想到动笔,甚至呼吁评职称取消论文这一硬性指标的时候,写作是在更高的层次把读书、反思、写作三者有机地结合。

1、可以整理你的教学经验。

2、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

3、可以培养敏锐的问题意识。在大量阅读与思考的过程中,培养出了敏锐的问题意识以及一针见血的功力。他特别注意从课堂教学、师生交流、专著论文、报刊杂志等各种渠道,收集整理信息,并进行分析、筛选,以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目标。他还善于从纷纭复杂的问题之中发现那些别人发现不了的研究信息,并能准确抓住问题的本质,一些在别人看来司空见惯的问题,到他那里就变成了写作的角度和素材。

4、可以让教师成为教授。教授的本义。二是教授的研究

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篇5

武平实验中学陈玉惠

新课程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对广大教师来说既是一次机遇,又是一次挑战。它要求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走进新课改,适应新课改,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策略,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学反思”指教师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效果进行思考、审视和分析。它能帮助教师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使自己的经验得到提炼、得到升华。面对新课程,教师应该反思什么,又该怎样进行反思呢?

一、反思教育理念

1.课程观。传统的课程观认为,课程就是学科,程就是教材,课程就是大纲,课程开发与教师无关,教师只是按部就班地按照统一进程进行讲授;而新的课程观则强调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来自生活,并为生活服务。课程不是单一的学科课程,而是综合性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是以学科为中心。课程是一种动态的、生成的“生态系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教师、课程之间是互动的、交流对话的,师生是新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新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

2.教学观。要改变“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以课堂为中心,课堂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教学不是传递现成知识技能的过程。教师不是产品制造商,模式化生产产品。教师不是“养鸭专业户” 实施填鸭式教学。学生也不是装知识技能的“袋子”、“容器”,而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课堂教学目标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与技能,而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教师要改以往“带着知识走近学生”的做法,“带领学生走进知识”,也就是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有了这样的理念,教师便不满足于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而要千方百计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促使其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有了这样的理念,教师势必注重结论与过程的统一,认知与情感的统一,使课堂具有智慧性的挑战。教学的过程成为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

3.教材观。教材不能成为唯一的教学资源,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变带着教材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教材,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和学校,在社会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教材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文化,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是案例或范例。教材是学生发展的“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是进行交往的桥梁。教师其实就是一种最好的教材,他的学识、人品深深地影响着学生,教育着学生

4.课堂观。“满堂灌变满堂问”、“课堂变戏台”、“学生认真听老师讲”的课堂就是好的课堂吗?加拿大的课堂与我国的截然不同。学生的自由空间大,几乎可以随心所欲,作自己喜欢的事。老师很宽容,容忍学生的行为。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课堂很活跃,学生的思维活跃,一堂成功课的课堂特征应该是:学生敢质疑,也会质疑;学生有自己的想法,能够表达个人思想;学生充满自信,敢于说话;教师充满活力,师生关系和谐;课堂开放,教师不包办代替;课堂动静有度,活动有收有放。

4.学生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教育是为了人的发展;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正视他们的缺点、错误。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潜能,教师的责任在于唤醒他们的潜能,找到一把合适的钥匙,去打开每一座资源宝库。每一个学生都是一轮初升的太阳,有的尽管现在还暗淡无光,只是一时被云雾遮挡,一旦冲出云雾就会光芒四射。

5.教师观。新的教师观认为,教师应由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向批判者、反思者、建构者等转变。首先,教师要由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尤其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课程知识的建构者(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其次,教师要由学生的“控制者”变为学生的“促进者”“合作者”“引导者”。此外,教师还应是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批判者”和“反思者”。教师应利用个人的课程意识和教育理性为依据对其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批判和反思。新型的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种能力1.驾驭新教材的能力2.选择教材的能力3.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4.适应新授课方式的能力5.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6.合作教学的能力7.促进学生学习的能力8.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 9.运用信息技术改革教学的能力

6.质量观。考分不是衡量学生质量、学校办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教育质量应当以素质教育为价值取向,追求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和教育全过程的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质量观---促进人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和多样化发展,引导学生全面、主动、生动活泼发展的过程。坚持整体发展的质量观---要面向全体,照顾个性差异,切实使每个人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质量观--以提升受教育者的学力为主要追求。用发展的动态的眼光,考核他是掌握了在未来人生发展中所具备的基本社会适应能力。

7.评价观。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评价不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而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教师评价应注意的问题:在评价时不仅要注意智力因素,也要重视非智力因素。教师应包含感情、用期待、肯定、鼓励、希望的语言多表扬、多赞美、少批评。注意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的评价,充分保护学生自尊心、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还应注意语言技巧,如学生回答正确时应用赞美语言给予肯定,以增加学生自豪感,树立学生自信心;当学生回答错误时,应用鼓励、希望的语言作评价,化解答题时的尴尬和紧张心理。如果用直接否定、批评将挫伤学生自尊心,不能调动学生主动性。

二.反思学生的学习方式

1、由“被动学习” 转为“自主学习”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教师要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放在首位,让学生把握学习的主动权,变消极、被动地接受为积极、主动的获取,使课堂成为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舞台,使传统课堂学习活动由外部强加的、被迫的变为学生自觉的、内在的需要。

2、由“接受学习” 转为“探究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体现了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和开放性,有助于学生形成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要鼓励学生自主地探究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在新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中要注重发现而不是给予,要注重过程而不是结论,使课堂教学过程远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在探究新知识的经历中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使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培养同步发展。

3、由“个体学习” 转为“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中的“个体学习”与“竞争学习”而言的,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和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强调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强调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为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新课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验、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学习,完成自已的学习任务,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地沟通与交往。

三、反思教师的教学方式

1、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要精选和传授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师的教学方式直接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方式应变教为诱,变教为导;变学为思,变学为悟。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形成一种激励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并能培养创新精神与能力的教育机制,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经验、学习过程和方法。

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促进意味着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

3、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创造一种安全、愉快与和谐的学习环境,保持一个充满赞扬和肯定的环境,使学生感到安全,受到鼓励,得到尊重和富于挑战。与学生共担忧愁,共享欢乐。不仅让学生有所得,而且自己也有所得。

四、反思课堂教学

1.课前反思。就是在上课前思考怎样结合新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采取怎样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把课上好、上活。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

2.教学中反思。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在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的交流,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的,如果不及时利用教学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散,令人遗憾不已。

3、教学后反思。教学后的反思可以是对教学中的成功或不足的思考,可以是对教学机智、课堂亮点的思考,也可以是对教学中学生的感受、教学中改革创新的思索等等。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实际,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篇6

汉川市刘家隔中学

马家华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教育的核心是质量,质量是一个学校的品牌,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生存发展的一张晴雨表,是学校良性发展的需要。改变农村教育滞后于城区教育的现状,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以最大的热情为教师搭建专业发展平台。

一、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1、理想信念的缺失,是阻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内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教师思想也不同程度的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同时由于农村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差,工作压力大,社会地位低,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下降,众多的教师职业心态差,职业倦怠感强。一些农村教师面对艰苦的工作境遇,放弃了专业成长的理想,放弃了做优秀教师的人生追求,放弃了安贫乐道的精神苦旅。在工作中对问题缺乏深入思考,没有研究意识,靠惯性工作、生活。在沉重的工作、生活重压下,放弃了对新思想、新教法的学习和研究。既使有也是浅尝辄止,一年四季忙于常规的事务,久之惰性滋生,最终教育教学便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

2、团队互助工作环境缺失,教育资源分配极不合理,是阻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外因。目前,大部分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相对较差,青年教师较少,教师年龄结构出现断档。学校布局调整以后,出现了众多的“麻雀学校”,形成了有限教师办无限教育的局面,教师疲于应付各种事务,无暇顾及专业成长。而另一方面,教师群体则因为不对称流动造成优质教师资源分配不合理,城乡差异明显,大量农村学校骨干教师流失。一些农村中小学师资甚至不能满足开齐、开足课程的需要,当然更谈不上同伴互助、互学、互相提高了。

3、人文关怀的缺失、评价制度的缺陷束缚了教师的创造教学行为。比起量化成绩影响加薪、晋级、获得荣誉称号来,其它的事情当然是小事了,谁还去顾及从事教学科研,做学问呢?量化管理,分数评比更多地是让教师谨小慎为,逃避风险,最终束缚了教师的手脚,抹杀了教师的创造个性。

4、农村教师培训不切合实际,流于形式。平时教学实践中缺少专家具体有效的专业引领,没有获得技术性、专题性的咨询指导,“督”得多,“导”得少,“不能怎样”听得多,“应该怎样”听得少,教师无所适从,穷于敷衍,最终难成教育教学的明白人。

5、农村学校没有给广大教师们提供一个展示创造力的平台。既没有建立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集学习、教学、教研功能于一体的类似于教研组的共同体,又没有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和专业空间。教师基本上是单兵作战,教师的视野变窄,信息途径受阻,校本研修无法开展。

二、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育部长袁仁贵指出:“教师教育支撑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教师专业化引领教育改革的发展。”可见,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样,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而校长则是学校的核心,校长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那么校长应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呢?

(一)校长要当好教师专业成长的设计师。

1、立足学校情况和教师情况作好决策。以我所在的学校为例,学校地处农村,在农村教育领域处于领先位置。教师有71人,年青教师少,多数教师有主动提升意识,但学科搭配欠科学,且师资流动变化大。学生主要来自农村。作为校长,就应根据这些实际情况来确立办学理念、发展规划、工作目标等。这样决策才会有的放矢,才能行之有效。

2、决策要有“宏观”和“微观”特点。在宏观方面,首先是要能合理调整学校发展规划,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竞争氛围,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如在教师培训上给予经费保障,解决了教师学习的后顾之忧,对专业提升快、教学绩效显著的教师给予评先表模等政策倾斜。在微观方面,要突出教师的个性特征,充分发挥教师自我成长的个性。给教师个性成长一个宽广的空间,鼓励教师对自己各个时期的目标做出合理的预想。

(二)校长应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领跑人。

1、引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一要引导教师树立以生为本的新观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动,教学中心已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学生不再是课堂的边缘人、守望者,而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二要引导教师树立活动探究的教学观。长期以来,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去掌握真理,而不是发现真理,这种认识上偏差导致教师轻视实践、发现、探索等活动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价值。

2、引导教师转变学习和工作方式。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要广泛涉猎学科内外的东西。在学校,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营造教师学习氛围,并及时发现学习上的典型,以典型做引导。在工作上,引导教师面临困难时,能创造性地处理与解决。在教学研究与教育实践上要有创新能力,不能盲从权威,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3、引导教师走反思型教学之路。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既有成功的经验,亦有失败的教训,对教师来说都是财富。课后反思是教师获得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其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必经之路。

4、引导教师走科研专业发展之路。校长在引导教师专业的成长上,同时要注重用科研带动,让教师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参加“校本和课题”研究,形成从“门槛型”到“合格型”转变,从“合格型”到“专业型”的转变。

(三)校长要做教师专业成长的合作伙伴。

作为校长,虽说不是课堂教学的能手,不是教育科研的专家,但校长如果能给予政策的支持,并在行动上参与,和教师形成亲善的合作伙伴关系,将直接影响教师的专业成长。

1、用心交流,真诚合作。在合作中,校长要真诚谦和,要能放下架子,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合作交流,才能让教师在心理上不设防,才能以心换心。同时,要谦虚地向教师学习,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2、深入课堂,深入一线。校长参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入课堂,既能掌握教师成长的“第一手资料”,又能帮助教师解决问题,最主要的是能给教师的专业成长“加油助威”。

3、表彰奖励,认可工作。虽然我们从事教育不是为领导,不是为职称,不是为荣誉,但是通过表彰、奖励、职称晋升可以使教师感到对自己工作成就的认可。所以,学校应当每年都组织开展对优秀教师表彰活动,表彰的形式和内容应当是多样的,如对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师德标兵、教科研先进工作者等的表彰,或通过举办优秀事迹报告会,请优秀教师介绍自己的先进事迹,让教师感到做一名人民教师是无尚的荣耀。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探析 篇7

一、课堂预审———优化质量的“锤炼之炉”

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素养中最重要的方面。青年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常存在这样的问题: 能够把备课工作提前做好,但往往限于书面备课,实际教学活动中脱离备课,或者把握不到位。因此,我们规定教龄不满三年的青年教师每天下班前必须将第二天上课内容以说课形式向师傅报告,听取师傅的修改建议,并审核通过。为提高课堂预审的成效,我们还建立了由行政领导组成的“专家陪审团”,下班了解最真实的课堂预审状态,并对课堂预审情况进行跟踪和指导,以下是一位年轻教师在接受专家陪审团跟踪调研后写下的一段感想:

作为青年教师, 我觉得课堂预审对我来说, 还是挺有用的,至少能让自己更熟悉第二天的活动,另外不失是一个向老教师讨教经验的好机会。通过期初这次由樊园长、朱园长、胡园长和沈老师共同参与的课堂预审之后,我的感悟更深刻。

首先突破以往一贯的说课形式, 而是以完全课堂化的形式展开。之前只是师徒坐在那说课,现在不管语言、姿态都要和课堂同步。这种形式的课堂预审不仅让我收获了成功上好一次活动的经验, 更让我收获了上好每次活动的前提并且学会思考。相比较之前,也许会花更多时间和精力,但效果有了很大增强。相信只要持之以恒,作为青年教师的自己一定能获得长足进步。

通过一段时间的强化督促, 教师们养成了良好的预审习惯。这样高质量的课堂预审既保证了日常教学活动质量,又让青年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

二、团队联盟———优化质量的“交流平台”

管理心理学认为:群体的准则、规范、舆论和人际关系,往往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有效影响和改变一个人。群体影响对个体不仅有约束力,更具有榜样示范作用。团队联盟作为一个学习共同体,是学习者和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组内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团队联盟作为学习型组织要拥有两个特征:第一,有一个与时俱进的价值观;第二,这个组织有反思和实践能力。因为学习型组织的魅力在于: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不断追求卓越。经过近几年不断实践与探索,我们已经构建“基于问题研究、开展合作共研”的学习型组织。

1.基 于问题研究

“儿童中心、游戏精神”是我园原色课堂的核心理念。但在实践操作中,老师有时不能很好地将理念贯彻在教育活动中。究其原因:一是不知道怎样用自己的行为实践理论,二是怕管不住幼儿,影响教育效果。反映在教学活动中,表现为目标意识薄弱, 过程中不敢让幼儿充分感知, 甚至有些活动草草收场、流于形式。

为此,我们建立了专题研讨制度,将教师中普遍存在、持续关注、有价值的问题上升为专题,由团队实施解决。为了确保质量,提高组内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我们探究了以“研—训—评—导”为一体的课堂探究模式,教学活动开展前让教师先“自研”,根据自己教学经验自主设计教学活动,再由骨干教师对组内年轻教师的科学活动进行课堂预审, 同时由行政组组成的专家陪审团对整个活动进行面对面现场培训与点评。教学后我们就课堂中的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目标定位、过程引导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 并邀请园内骨干教师就共性问题给全组老师做理论性指导。问题研究过程中,通过这样深度的课堂诊断、专题评课、互动交流等活动,形成一个会整体思考、学习———成长———再学习———再成长的团队。

2.开 展合作共研

合作共研是方法。开展“一课三研、连环跟进”———“以课例为载体”架构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的桥梁,优化教师教学行为, 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教育机智在实践跟进中得到深刻体验和丰富发展。我们还开展“一题多案、迁移运用”———“以课例为载体”,针对课题实施不同方案进行比较和研究,通过实践使教师教学综合能力在一次次循环反复中获得提高。

三、园本研修———优化质量的“肥沃土壤”

园本研修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已然成为众多幼儿园开展业务培训的法宝。然而实践中尽管幼儿园和老师有提高专业素养、解决具体问题的需要,但是教师和幼儿园的需要往往没有在概念和行动上促成“园本培训”的务实求精,园本研修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对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感兴趣;培训者没有深入教师一线,培训内容往往架空于实践层面之上,教师不能学以致用;枯燥的技能技巧、理论考核,让教师苦不堪言。基于以上思考,我认为强化园本培训应立足教学实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园本研修选题应该由下及上,再由上及下。首先园本研修选题必须是来自于班级、课堂中的真实问题,是教师发现并提出的问题。其次园本培训选题应历经收集、分析、提炼、整合,再由幼儿园确定下达给教师的过程。

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篇8

【关键词】校本教研教师专业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93-01

一、校本教研——教师专业成长的沃土

校本教研是一种集学习、教学和科研三位为一体的学校及教师行为,是一种基于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来自于教师、服务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活动,是一种对教育教学经验的理论提升过程。如何让校本教研扎实有效地开展而不流于形式呢?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最有效呢?

1.专家引领

专业人员是科研的先行者,可以为校本教研提供专业引领和学术支持,也是教师实现实践与理论的对话。这种形式可以这样开展:一方面可以聘请教研专家、市学科带头人来校做专题讲座,答疑解惑,诊断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产生的困惑,让广大教师在与专家直接交流、思维碰撞中明晰自己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倡教师从专业的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将教研专家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进学校,促进学校教师素质提高,形成学校“优势专家群体”。

2.教学沙龙

“沙龙”式教研是一种由志趣相同的教师参加的可以自由发言的专题讨论会。一般以一个课例或课改中的“疑点”“难点”“热点”“焦点”问题为载体,由骨干教师组织,参与“沙龙”的成员畅所欲言,相互启发,开阔思路,引发思考。如以“合作学习大家谈”为主题的教学沙龙,教师们围绕着“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有什么特点?”“如何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你有什么金点子?”等问题进行自由发言。通过交流,教师们加深了认识,集“万卷书香于一身,百家灵气于一体”形成了新的教学策略,收集与交流了许多信息与资料,用于指导教学实践。

3.同课异构

一位名人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是指同学科同主题的内容,由不同的教师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在不同的教学班级进行的教学系列活动,体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能够带给听课教师更多的思考和感悟。“同课异构”的校本教研方式有个体的积极参与,有群体的通力合作;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博采众长,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

总之,校本教研是一种基于教师“自己研究,研究自己”的教研活动,是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读书学习——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水从哪里来?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学习。教师作为世人眼中的“文化人”,理应养成不断学习的良好习惯。

1.阅读书籍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也可以说“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那么读些什么书呢?

(1)读教育名著。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反思,提升自己教育形象。

(2)读学科书籍。像《怎样写教学论文》、《教师如何做质的研究》、《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等,以夯实专业基础,从容驾驭教学活动,令课堂动态生成,提升自己学科教学水平。

(3)读专业之外的杂志报刊。丰富知识资源,令自己的视野开阔,学识渊博,在叩响心灵的同时感悟世界。

(4)读学生的书:童话、寓言等。让自己拥有一颗童心,从而更能读懂学生,架起沟通的桥梁,缩短心距,在交流中引领学生读好书。

鲁迅先生说过:“无论做什么事,如果连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我们要用心读书,要真正捧起书来读,理论联系实际去思考,对照,感悟,在反思中去改变、实践、创新,从而不断超越自己。

2.远程培训

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打破传统的教师培训方式所表现出的“场所封闭、计划预设、教材固定、教法单一”等方面的局限,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供学习者选择,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求,自主选择不同的课程、学习内容,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查看或下载自己所需要的内容,从常规教学单向、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适应个人的自主化学习。

三、教育博客——教师专业成长的推进器

教育博客是教师自我展示的舞台,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通过教育博客把优秀的校长和教师的教学体会、经验、教学反思、教育随笔、教学案例、研究成果等集中起来,这个教育资源是非常有价值的。读博客者有收获,写博客者得到提高。

四、有效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教学反思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价值的体验,是对点滴经验的汇合,是瞬间的心领神会。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呢?

一思:“特色”是什么?教学特色是指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它蕴含于诸多要素之中:在教学理念上,看主体地位的突出,主导作用的发挥;在教材处理上,看教材特点的把握,知识联系的沟通;在教学方法上,看教学层次的呈现,实践活动的安排;在教学方式上,看学生参与的程度,知识获取的过程。

二思:“精彩”在哪里?精彩的教学片段依附于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如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别有风味的氛围营造,得心应手的教具应用,新颖别致的难点突破,别具一格的智能开发,出神入化的学法指导,画龙点睛的诱导评价,留有悬念的课尾总结等。

三思:“偶得”有哪些?教学的偶得是指教学过程的意外的收获。意外的收获往往来自学生思维火花的捕捉:学生发现问题的独特渠道,提出问题的独特途径,分析问题的独特思路,解决问题的独特见解等等。

四思:“缺失”在何处?上完一节课后,教师总会感慨课堂上有这样或那样的缺失。哪些内容处理不当;哪个环节安排不合理;哪一重点突出不明显;哪一问题设计不科学;哪一合作落实不到位;哪一交流时间不充分;哪一语言评价不得体等。

五思:“效果”如何?每一节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预案的实施情况。通过本节课教学,教学的目标是否达成,教学的效果是否良好,教学的组织是否科学,活动的安排是否合理。教学之后,应及时撰写教学反思,为今后再教学这一内容提供借鉴。

上一篇:满分作文精彩结尾下一篇:中学《寂静的春天》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