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协议文本

2024-06-23

法律咨询协议文本(共8篇)

法律咨询协议文本 篇1

甲方:

乙方:

甲方因业务需要,特聘请乙方律师担任法律顾问,现经双方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指派律师及聘期

经与甲方协商,乙方指派律师为甲方提供本合同项下的服务,如果指派律师因出差、休假等原因暂无法向甲方提供法律服务,乙方应另行指定其他符合条件的律师临时接替指派律师的工作。聘期为壹年,时间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

二、顾问律师的任务和服务范围

顾问律师担任甲方常年法律顾问的任务,是为甲方按照《公司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生产、经营、管理和其他经济活动提供法律服务,受甲方的委托办理有关的法律事务,维护甲方的合法权益。

1、规定费用项下的服务

在甲方支付了规定费用后,乙方应在下列事项范围内向甲方提供法律服务:

(1)为甲方就其日常业务运营中所提出的问题或疑问进行法律研究,提供口头或书面的法律咨询书;

(2)根据甲方要求,审查并修改甲方因日常业务运营需要而与第三方签订的协定、合同及其它法律文书,出具一般性的法律意见;

(3)就甲方在日常业务运营中的债权债务纠纷等有关事项,与第三方进行交涉,出具律师函,维护甲方的合法权益;协助进行涉外或国内重大经济合同、经济项目谈判,调解和非诉谈判;进行法律风险、经济风险预测,排除法律障碍;

(4)应甲方要求,起草并以甲方名义在公共媒介公布法律公告;

(5)应甲方需要不定期向甲方提供最新法律动向;

(6)依据甲方要求,向甲方员工提供有关的法律培训;

(7)就甲方的商业计划或融资计划提出口头的初步法律意见;代理公司登记、注册、资产评估、产权界定、资产重组、商标事务、专利权及知识产权保护事务及公证事务;就经营决策前的法律问题,进行可行性研究,就经营决策中的法律问题,提出法律意见,就经营决策后的法律问题,提出法律补救方案;

(8)根据甲方要求,审查甲方的内部管理制度,劳动合同文本及与之相关的培训协议、保密协议等;

(9)参与并协助甲方同政府相关部门、各商业合作伙伴就甲方的经营和业务进行沟通。

2、规定费用项以外的服务

在规定费用的服务以外,乙方还应提供以下业务服务,费用应根据提供服务的具体情况有双方另行协商决定。

(1)就甲方在运营中的合同签订、融资、兼并、合并、分立、对外投资、公司股票发行上市、清算以及其他重大事宜的有关专项法律问题进行法律研究,出具正式的书面法律意见;

(2)就甲方在运营过程中的合同签订、融资、兼并、分立、对外投资、公司股票发行上市、清算以及其他重大事宜的有关专项法律问题代表甲方与第三方协商、谈判以及签订有关法律文件;

(3)在甲方与第三方发生争议时,代表甲方参与协商、调解、申诉、仲裁或诉讼。

(4)其它经双方确认的重大专案法律服务。

三、顾问律师的工作方式

顾问律师采取不固定工作方式。遇有需咨询办理的事务,甲方可随时电话或EMAIL方式通知顾问律师;如需顾问律师到甲方处办理,需提前1天预约;顾问律师因故不能到甲方处办理时,乙方可指派其他律师代为办理。

四、顾问律师的权利

顾问律师担任甲方常年法律顾问期间,为了正确履行法律顾问的职责,除了享有《律师法》规定的权利外,还享有以下特定的权利:

1、查阅甲方与承办法律事务有关的文件和资料;

2、了解甲方的生产、经营、管理和其他经济活动中的有关情况;

3、根据甲方的安排,列席甲方的生产、经营、管理和其他经济活动中的有关会议;

4、获得履行法律顾问职责所必须的工作条件和便利。

顾问律师在甲方授权范围内代理甲方办理之事务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由甲方承担。

五、顾问律师的义务

顾问律师担任甲方常年法律顾问期间,除了承担《律师法》规定的义务外,还承担以下特定的义务:

1、及时承办甲方委托办理的有关法律事务,并认真履行职责;

2、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发现甲方有不当行为时,应当予以劝阻;

3、根据本合同规定和甲方的授权委托进行工作,不得超越代理权限;

4、不得从事有损于甲方合法权益的活动,不得在民事、经济、行政诉讼或仲裁活动中担任甲方对立一方当事人的代理人;

5、在同时受聘担任甲方和另一公司法律顾问期间,遇到两公司之间发生争议时,应当进行调解,但不得代理任何一方参加诉讼或仲裁;

6、对在工作中接触、了解到的有关甲方的生产、经营、管理和其他经济活动中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守秘密的义务。

六、甲方的责任

甲方同意与乙方真诚合作,随时通知乙方正在处理的法律事务的进展程度,遵守本合同条款,按时支付费用及告知乙方其他地址、电话号码和处所。

七、法律顾问费及付费方式

甲方聘请乙方壹年的法律顾问费总额为人民币 元,甲方选择方式 支付顾问费:

方式一:甲方于本合同签订之日后工作日内向乙方一次性支付元;方式二:甲方分批支付顾问费:

甲方委托乙方提供规定费用项以外的服务,双方另定协议,乙方给予优先服务。

八、其他费用支出

(1)法定或政府机关或指定组织规定的费用:

因乙方向甲方提供第二条项下的法律服务而产生的、法定的和政府机关规定的费用,如登记费、工商查询费、公告费等,由甲方承担。

(2)长途旅行费用:

甲方同意承担乙方人员为办理甲方法律事务而发生的长途旅行交通费用、食宿费和通讯费等,其标准为:出租车费、机票实报实销,住宿费按当地三星级宾馆住宿标准实报实销。

九、合同的解除

1、甲、乙双方经协商一致或一方在有正常理由的情况下可解除本合同。

2、解除合同的正当理由包括:

(1)一方违约致使本合同无法履行;

(2)在实质问题上甲方拒绝与乙方合作或甲方不接受乙方的建议,以致乙方随后的代理行为非法或无效。

3、甲方基于乙方违约解除本合同,所付费用全部退回,并赔偿损失。

4、乙方基于甲方违约或基于正当理由解除本合同,所收费用不予退回。

十、其他

(1)其他补充条款:

(2)本合同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年,即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甲方在本合同期限届满前一个月未提出不续签的,本合同将自动终止。

(3)本合同一式二份,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乙方:

地址:地址:

电话:

法律咨询协议文本 篇2

自2010年以来,少数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公司因信息披露及财务数据造假等不当行为,受到来自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投资机构以及证券交易委员会等多方的质疑和处罚,并在美国证券市场被停牌或摘牌。12011年7月11日,穆迪评级对61家中资企业给予“红旗”标示引发中资概念股股价狂泻;7月18日,惠誉评级也报告指出35家中资企业具有管制风险和会计风险。这种“多米诺骨牌”事件引发了对美国上市中国概念公司的群体性信任危机,纳斯达克中国指数大幅下跌,2严重制约了中国公司境外融资的步伐。而中国概念股在美国股市的遭遇,无论“做空潮”、“证券集体诉讼”还是“财务造假”都引发了国际投资及证券市场对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的不信任。在企业重组活跃、海外并购提速、中小板推出和国际板酝酿的大背景下,会计行业国际监管合作亟待推行。3

2011年7月,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到北京,与中国财政部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相关官员就跨境监管进行谈判。尽管并未达成实质性合作协议,但是达成了有必要推动建立和完善与境外资本市场的会计行业跨境联合监管机制的共识。

本文通过对美国会计行业法律监管体系的介绍,结合中美会计行业跨国监管的实际状况,参照美国同其他国家已有会计行业跨国监管合作协议的法律检视,分析中美会计行业跨国监管合作协议构建中存在的法律问题,为中美跨国法律合作实践进展提供参考。

二、美国会计行业法律监管的主要规定

美国会计行业法律监管体系及规定主要存在于众多的证券法规中,主要包括:《1933年证券法》(Securities Act of 1933);《1934年证券交易法》(Securities Exchange Act of 1934);《1995年私人证券诉讼改革法案》(Private Securities Litigation Reform Act of 1995);《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 of 2002)。笔者通过分析这些法案中对会计行业特别是对境外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规定,呈现美国现有会计行业监管框架与具体规定,明晰美国跨国监管法律合作的国内法来源。

(一)《1933年证券法》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对会计行业的监管

《1933年证券法》核心制度是信息披露,规定了上市公司强制审计义务,明确了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法案第11节对发行证券申报登记文件中重大事实的不实陈述进行规制。第11节(a)规定:当登记文件中对重大事实有错误陈述或隐瞒时,证券购买者有权提起诉讼,除非被告能够证明购买者购买证券时已经知道存在错误或隐瞒;第11节(a)(4)明确规定了包括注册会计师在内的专业人士应承担法律责任,注册会计师应对审核的登记文件和签署的专业意见负责。4具体而言,判定注册会计师或者会计师事务所的责任,首先要成立“重大事实”,然后再认定注册会计师存在过错。美国法院在适用和解释第11节(b)款时采取“合理性标准”,即通过考虑注册会计师的知识水平、专业水平、对发行人情况的熟悉程度和取得情况的可能性以及实际介入登记程序的准备登记材料的程度等诸多因素,确定是否“合理”。5此外,该法案还对会计师等规定了刑事处罚:故意违反证券法规定及有重大虚假陈述,一经证明有罪,应处以不超过10 000美元的罚金或者不超过5年的有期徒刑,或者两者并罚。6

《1934年证券交易法》在第18(a)条中规定了注册会计师的不实陈述民事责任:向SEC呈报登记文件中如果做出了严重不实陈述或遗漏事实,投资者阅读登记文件后依赖文件中的陈述并因此而蒙受损失,则投资者就有权提起诉讼。7此外,根据《证券交易法》10b-5条款(“默示的赔偿规则”),会计师还对重大事实过错承担集体诉讼中的相应责任。8

经过罗斯福总统主政时期对两大法案的整顿,美国证券市场上已经建立起一套针对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制度,法律规定大大提高了会计师的被诉风险和赔偿责任,对于提升专业服务行业的监管和自律影响深远。

(二)《1995年私人证券诉讼改革法案》对会计行业的监管

20世纪70年代之后,美国出现了借助《1933年证券法》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进行集体诉讼的滥用诉讼权的风潮,发行人和相关专业服务人员被诉讼及赔偿所拖累。诉讼原告甚至寄希望于调查中发现某些可以诉讼的事项而胜诉获得赔偿,9股票市场的繁荣面临的最大威胁不是欺诈而是诉讼权滥用。10于是在诸多游说下,美国国会在1995年通过了《1995年私人证券诉讼改革法案》。

法案主要有以下几处针对会计行业的修正或改动:第一,修改《1934年证券交易法》第21D节,以比例分摊责任(fair share proportionate liability)代替以往的连带责任规则,改变了过去审计诉讼中的“深口袋(Deep Pocket)”困境。11第二,在21D节新增规定,改变了赔偿数额上限的确定方法,12法案规定损失赔偿上限为证券买入或卖出价与相关错报信息或遗漏信息得到更正并传播到市场后90天内平均收盘价的差额,而传统的相关法律规定损失限额是买入价和卖出价与相关更正信息传播到市场当天的价格之间的差额。第三,增加第10A节,规定了审计师发现并披露欺诈的义务、免责条款、故意违反的民事责任等。13

但是,根据对法案通过后约1 500件美国证券集体诉讼的研究,该法案并没有达到最初目的,高新技术行业发行人的集体诉讼风险仍然居高不下。14其中,绝大多数的案件仍然是通过协商解决,并且将会计师作为被告的案件和赔偿金额反而出现增长。15但是美国对诉讼权滥用的限制依然存在,即便是在安然事件发生之后依然采取了紧缩态度。16

(三)《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对会计行业的监管

针对会计审计行业,《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 of 2002)17第106款规定了境外会计师事务所为发行人、经纪商和经销商做出审计报告与美国审计师一样受本法案及PCAOB规则的规制。18这延续了美国一直奉行的“长臂监管原则”,不仅要求为在美上市公司提供审计服务的其他国家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向其申请注册,并坚持要求对境外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入境检查。但是其他国家国内法中普遍存在以国家安全或商业秘密等考虑设定的会计行业限制规定,美国的这种会计监管必然形成对他国国内法及国家主权原则的冲击,必须加强国际合作。

首先,美国尝试信赖并认可外国已有会计监管检查。美国对当地国监督检查系统的信任与依赖秉持“递加原则”,即当地国制度更独立、更严格,监督委员会更可能依赖它。PCAOB规则4012规定,美国对他国审计检查的信赖程度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的妥善性和完整性;(2)系统相对会计行业的独立性;(3)系统资金来源的性质;(4)系统的透明度;(5)系统过往表现;(6)同系统内适当实体关于检查工作方案的讨论。19同时PCAOB规则4011还规定了境外事务所可以向PCAOB申请美国信任当地国作出的检查结果,20灵活应对个案。PCAOB希望通过这种方法,尽量减少行政负担和其他境外事务所可能面临的潜在的法律冲突。

其次,美国尝试通过与其他国家签署双边合作协议来解决跨国监管的问题。仅在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期间,美国就迅速同9个国家和地区达成了跨国监管合作协议。21合作协议规定在双方国内法允许范围内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检查及调查进行合作,允许美国监管机构在当地国监管当局的协助与支持下完成美国国内法有关监管事务。但双方同意这种合作仅限于符合双方国内法的信息共享以及调查或检查配合,不创设新的国内法之义务或意图取代国内法。22

最后,如果美国无法同当地国达成合作协议,而且该国会计行业监管质量和独立性存在问题,美国PCAOB首先会通过各种方式警示美国投资者由该国事务所会计审计的发行人所可能存在的会计审计问题。23之后,美国将会按照国内法中的规定对未达到监管要求的发行人以及事务所展开调查,启动国内法程序。

三、中美会计行业跨国监管法律合作之现状

根据美国PCAOB数据,截止至2012年4月25日,在美国PCAOB注册的境外会计师事务所共有913家,中国有52家,占5.7%;24截止至2011年底,美国PCAOB尚未对任何一家中国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过检查,25但中国已赫然位列“2012年美国PCAOB会计师事务所检查实施目标国名单”。26根据2009年美国对PCAOB规则4003(g)项修改的规定,PCAOB可以对截至2009年底需要进行检查或者在2009年之前从未进行检查的境外事务所检查最长延期3年,即最后期限在2012年底。27表1为2010~2011年向SEC递交由PCAOB注册的境外会计师事务出具的财务报告且该事务所所在地不允许美国PCAOB实施检查的事务所和发行人数量前5位国家情况:28

从表1数据可见,中美会计行业跨国监管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中国企业海外融资和美国市场监管的巨大症疾。中美经济互补性和依赖性的不断增强更要求双方妥善解决这一监管合作问题。2011年1月19日,欧盟委员会正式公布首批审计公共监管等效名单,宣布认可中国等10个国家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公共监管体系与欧盟等效。中欧之间的会计行业监管合作的基本解决,更加促进了中美合作。

由此可见,不论是从美国抑或中国的角度,迅速解决中美会计行业跨国监管问题并签署相应协议都是必要且亟待解决的国际法问题。

四、美国与德国会计行业跨国监管合作协议之法律检视

2012年4月13日,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与德国审计师监督委员会(AOC)就双方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跨国审计监管达成合作协议。此前,PCAOB相继与英国、荷兰、挪威、瑞士达成跨国合作监管协议。30除了联合检查制度,合作安排还包括双方交换保密信息的规定,以求同《2010年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保持一致。31

笔者对比了美国同英国、德国签署的合作协议条款,大抵一致,美国-德国合作协议仅添加了“联合检查”等规定。因此,笔者以最新的《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与德国审计师监督委员会(AOC)关于会计师事务所监管中信息交流之协议声明》(以下简称《美-德跨国监管合作协议声明(SOP)》)32为例,检视美国与其他国家已有会计行业跨国监管合作协议的内容与特点,为中美合作协议的签署提供法律参考。

(一)“目的”条款

协议第1条规定了“目的”条款,规定双方合作目的为“提高审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保护投资者并促进公众对审计过程的信任以及相应资本市场投资者的信心”,这种合作应当在双方国内法规定范畴内进行,不创设任何新的国内法或国际法义务,不取代国内法。

(二)“定义”条款

第2条对“协议方”、“会计师/审计师事务所”、“信息”、“检查”、“调查”作出定义。其中对“信息”定义如下:“包括(1)监管当局管辖权范围内的包括事务所质量控制检查与组织架构检查的检查结果报告;(2)监管当局管辖权范围内的事务所持有之审计工作文件或其他材料。”该条也强调所有概念都应当限定在双方国内法允许的范围内,避免合作协议超出国内法创制新的国际法上国家义务。

(三)“合作”条款

第3条A款规定了合作协议的合作范围。包括符合国内法基础上的信息共享,检查或调查过程中的信息获取便利化,代表另一国进行包括查阅审计工作文件、问询事务所人员、测试事务所审计监管或质量控制程序等方面。同时该条规定每次检查或调查的合作范围会有不同变化,任何一方不得被要求进行国内法未获授权的事项。同时,特别强调双方应当交换有关检查的本国检查指南,并就本协议包含的双方关切事项进行知识交流和经验分享。

第3条B款“信息请求”第1-3项规定了双方进行信息获取的申请及具体格式性、程序性事项,例如请求应以书面形式,需列出目的和原因。第4项详细规定了特殊信息获取请求的程序:如果一方需要向另一方境内某一事务所请求获取非公开信息,该方应将申请递交至另一方监管当局然后由其转递。德国法明确禁止本国事务所直接向美国监管当局提供审计工作文件,除非在特殊情况下或者德国AOC批准之后;同时这种请求得到同意的三个前提条件是:1.美国首先就该事项进行调查;2.这种信息或文件提供不违反德国国内法律之监管规定;3.美国已就请求提前通知德国并阐述原因。可见这种非常规性的信息请求获取需要在对国家主权和商业秘密原则的妥协下谨慎、例外地进行。

B款第5项对一国向另一国请求获得其他监管当局掌控之信息资料,美国PCAOB与德国AOC的协助义务;第6项对一国通过以上途径获取的信息在本国其他监管机构之间的转移或使用作出严格限定:必须仅在该国国内法需要或允许的范围内转移或使用(即仅为事务所检查、调查以及监管之目的使用),如果使用超出原有申请目的,必须事先获得被申请国的书面同意,且该同意仅具有个案效力;第7项规定了可以拒绝信息申请的情况:不符合本声明,违反被请求国国内法,违反被请求国公共利益,对被请求国国家主权、国家安全或者公共秩序产生负面影响,以及被请求国已经较早开始对该事项的司法程序;第8项规定了被申请国拒绝申请(监管当局自行决定或者应本国事务所请求)后的通知义务和原因解释义务,并寻求其他替代途径满足申请国要求,如果都归于无效申请国有权利按照本声明1.4条开启国内程序;第9项规定了申请信息或材料的返还程序。

第3条C项“联合检查”条款是美国-英国合作协议声明中唯一所没有的条款,33美国与德国通过此款厘清了联合调查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影响国家主权等方面的问题。

第3条C项第1项规定双方随时可以终止该合作协议;第2项规定联合检查中当地国可以选择是否主导包括同事务所通讯交流、组织检查框架以及优先接收审计工作文件等内容的检查;34第3项规定了双方协商一致达成工作计划、就调查结果与结论相互交流的义务;第4项规定了申请国转移从当地国获取的工作文件复印件之前,应当向当地国副本备案,其中个人资料转移需要按照声明第5条之特别规定进行。

(四)“保密性”条款

第4条规定了对于获得的非公开性信息:双方应当建立并维护必要及适当的保护措施,保证信息的保密性;双方应当介绍本国相应的信息获取系统及控制、信息获取法律法规;本国保护措施减弱时向另一方通知的义务;该条第4项规定双方监管机构的所有职员都承担这种保密义务,且只有“独立于会计行业”35的个人或组织才可以获取此类非公开信息。

第5项赋予双方依据本国法律规定或要求发布公开检查报告、宣布制裁的权利,但同时规定了在公布针对他国境内事务所的制裁前向该国提前通知的义务;第6项规定了美国PCAOB(自行或应SEC请求)与SEC进行资料分享的权利;第7项禁止一方(申请国监管机构)向任何其他第三方转移非公开信息,除非申请国监管机构阐述原因与目的后获得被申请方事先书面同意,这种第三方转移仅限于国内法明确规定的制裁执行或相关监管机构;36第7项(d)还规定被申请方应当在收到申请10个工作日内回复:如果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禁止同意,则应当努力做出同意决定,如果拒绝同意则应当阐明原因,申请方应当进一步沟通决定是否转移相关信息。37

(五)“个人信息转移”条款

该条款规定针对“个人信息转移”应另行达成适当安排。根据《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与德国审计师监督委员会(AOC)关于特定个人信息转移的协议》(以下简称“《美-德关于特定个人信息转移的协议》”)38,个人数据处理遵循以下基本原则进行:

1. 目的限定原则:

PCAOB与AOC仅为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有关人士的审计监管、检查与调查之目的,才能自行处理数据。但涉及到个人数据的再次转移,将按照《美-德跨国监管合作协议声明(SOP)》第4条第7项之规定进行。但该规定模糊的用语和潜在的决定权不明晰问题将是一个重大的考验。

2. 数据准确及比例原则:

美国所获得的“审计师个人信息(Auditor Information)”将只能用于《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规定之目的,39并且审计师个人信息应当与其被转移或进一步处理的目的相比“充分、相关且适度”。40至于美国PCAOB要求的其他类型的个人信息披露,由德国AOC个案决定。

3. 透明度原则:

该原则要求双方在个人信息的使用上严格按照《德国公共会计法(WPO)》(German Public Accountant Act)以及《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之规定进行。

4. 保密性原则:

规定提供描述技术及组织保密措施的信息,并要求包括信息处理员在内的数据控制当局的任何人员,只有在数据控制当局要求下方可处理数据。

5. 查阅、修改或删除权原则:

该原则系指,因美国PCAOB监管当局监控、检查之目的可能会限制信息主体对其信息的查阅权,但是(A)信息主体有权通过德国AOC向美国PCAOB要求确认数据完全、准确、及时更新或者处理过程符合本协定上述原则,且(B)当美国PCAOB获得的数据不完全、不准确、未及时更新或者处理过程违反本协定上述原则之时,信息主体应当有权通过德国AOC向美国PCAOB要求修改、删除或屏蔽该信息。

6. 敏感信息原则:

双方不得未经信息主体同意转移“敏感信息”。41

7. 再次转移原则及补救机制原则。

(六)“生效、失效及终止”条款

本协议自签署日(2012年4月13日)至2013年7月31日有效;双方可以因法律法规之重大变更或者影响本声明执行的实践行为而协商修正;任何一方均可随时终止本声明,但声明第4条、第5条规定之保密义务依然存续。

五、中美会计行业跨国监管合作协议构建中的法律问题分析

下文结合中国的实际状况,分析中美合作协议借鉴《美-德跨国监管合作协议声明(SOP)》等美国同其他国家签署的跨国监管合作协议条文时,可能存在的以及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一)中国国内法是否完备之考察

尽览跨国监管合作协议全文,可以发现“遵循国内法原则”已然成为美国同其他国家合作协议的重要规则前提和基础。例如在《美-德跨国监管合作协议声明(SOP)》中,强调依据国内法规定界定具体权利义务,或者强调不创设国际法义务而从属于国内法规制的条款众多,包括第1条第2、3、4项,第3条A款第3、6项,第3条B款第4(b)、5、6、8项,第4条第7项等。

此类跨国协议是互惠性质的。所以中国同美国签署跨国监管合作协议时,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中国是否有相应的国内法规定来清晰界定协议条文内涵。例如,第3条A款第6项规定了双方就本协议包含的关切事项,分享和交流依照本国国内法履行义务时获得的知识和经验,但是中国国内法还没有厘清会计行业诸多问题的内涵与范畴。不过值得指出的是,第3条B款第4(b)规定中的“关于审计工作文件及其他文件转移的国内法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修正案)(征求意见稿)》已经增加了19条第二款,弥补了会计行业国内法不完备的一问题。42

因此,第一,协议拟定过程中我们要充分注意国内法的相关规定是否存在、具体规定如何;第二,我们可以借助中美跨国监管合作的契机,推动我国会计行业国内法的健全与完备。

(二)合作协议中“拒绝请求”规定之构造

中美合作谈判至今未果,一个主要障碍就是中国顾虑跨国监管对国家经济独立和国家主权的侵蚀,其中如何规定拒绝给予合作支持请求的条款对双方权利义务影响巨大。《美-德跨国监管合作协议声明(SOP)》第3条B款第7项规定了“拒绝请求”的具体情形。那么中国是否有必要对合作协议中“拒绝请求”规定做扩大规定呢?

笔者认为这种考虑出发点和方向是正确的,但没有实际需要或效果,中方不需要在谈判过程中寻求对该条款的扩大规定。通读该条款即可发现,5个小节规定中(b)、(c)、(d)极为模糊。这些模糊的规定可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为我所用,足以解决中方所担心国家主权及安全问题,无需再费时费心寻求增加新的条款规定。

此外,还需要注意第3条B款第8项规定了拒绝之后寻求其他替代途径满足申请国要求,以及最后按照本声明1.4条开启国内程序。中国在具体实践中可以拒绝请求,但是应尽量在美国国内条款启动之前,通过其他替代性途径进一步协商解决相应问题。因为如果再次回到美国国内法解决监管问题的轨道上,合作协议被架空,因美国国内严格监管力度而苦作挣扎远远没有借助双方监管机构沟通以相互妥协的方式来的明智。中国应当打好拒绝请求和协商解决这几张牌。

(三)“联合检查”中主导及报告义务之反思

根据《美-德跨国监管合作协议声明(SOP)》第3条C款第2项,当地国可以在联合检查中选择占据主导地位;C款第3项规定了就调查结果与结论相互交流的义务。笔者认为,在中美草拟签署文本时,应当强制性规定中国对中国境内之联合检查必须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强制规定美国必须书面向中方副本备案所有境内调查证据、结果及结论等资料,除非美国国内法有明确相反的规定或要求。

中国主导境内的监管检查或调查可以充分保障中方国家安全利益和行业竞争利益,这是中国应当要坚持的。同时这种主导地位也有利于提高我国会计行业监管部门的检查或调查能力,向美国同行借鉴学习。而坚持一方向当地国提供其所有境内调查证据、结果及结论等资料,也体现了积极作用;第一,可以促进合作的进一步扩大与交流,使得合作作用更加显著;第二,对各方提前注意并监管本国存在的问题提供参考,尤其对中国更是裨益良多;第三,是各方维护国家主权利益和行业发展利益的一个安全阀,也有助于双方坦诚就监管问题共同协作。

(四)第三方转移之决定权及沟通机制问题

根据第4条第7项(d),如果申请方向第三方转移非公开信息的申请被拒绝,在双方进一步协商后由该国自行决定。并且根据《美-德关于特定个人信息转移的协议》第2条第1项和第7项之规定,对特定个人信息的“再次转移”(Onward Transfer)也遵循这一程序,最后在双方的协商后由申请国自行决定。

这一条款的规定无疑是对国家主权和行业安全的重大让步与妥协,并且其中充满了不确定。笔者认为,这几条陈述也明显违反了协议声明的基本原则和前提:严格依据国内法执行合作事宜,不创设任何违背国内法的国际法义务。这对于整个协议的确定性和合作性基调,有着负面的影响。

中国不应当原文借鉴该款规定,而应力求限制申请国的自行决定权与对特定个人信息再次转移的权力。中美双方也应当尝试建立新的沟通机制以解决这一问题。在谈判中,对于该条款的争论,中方应当据理力争、避免过多妥协让步。

六、结语

中美会计行业跨国监管合作的基本出发点都是建立一个更加透明公正的市场以保护投资者利益,这符合双方现有各自利益需求与国际发展战略要求。因此,中美之间现有的分歧和矛盾都不会阻挡双方国际合作的进程。中方在充分借鉴现有美国同其他国家签署的跨国监管合作协议条文的基础上,更应当尝试发现其中存在的法律问题,逐个击破,保障国家利益和会计行业发展。

摘要:2010年以来中美对会计行业跨国监管法律合作的需求凸显。美国会计行业法律监管体系主要包括《1933年证券法》、《1934年证券交易法》、《1995年私人证券诉讼改革法案》和《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中美会计行业跨国监管合作的现状,强烈要求双方尽快签署共赢的合作协议。本文通过对《美-德跨国监管合作协议声明(SOP)》条文6个方面的分析,明确了美国在跨国监管合作中基本的法律规定和制度安排。中国在国内法是否完备之考察、合作协议中“拒绝请求”规定之构造、“联合检查”中主导权利及报告义务之反思、第三方转移之决定权及沟通机制等4个方面需要自主思考,力求构建维护中方利益的法律制度。

英译法律文本名词化研究 篇3

关键词 CTEPL 名词化 语料库

20世纪初,语言学家便开始关注名词化。Jesperson①研究了名词化的构成及功能。Halliday②认为名词化是实现语法隐喻最强大的手段之一。此类研究有的从成因角度,有的从构成及功能视角,范围从科技扩展到外贸、法律等。值得一提的是,名词化易被误解成动词或形容词转化派生为名词。事实上名词化不仅包括动词和形容词,还包括短语和小句。戴维③把名词化定义为“从其他某个词类形成名词的过程,或从底层小句得出一个名词短语的派生过程”。本文自建语料库CTEPL,借助Paraconc软件研究法律英译文本的名词化特征,旨在为法律翻译及研究提供新的途径。

1 名词化分类

众多学者曾就名词化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类,或从词汇层面,或从句法层面。笔者考察CTEPL发现,法律文体尤其是法律法规由于其客观严谨等特征,形容词或副词的名词化较少见,大多为动词、短语及小句的名词化。本文从词汇和句法层面对名词化作出如下分类:

1.1 动词名词化

动词名词化即汉语动词或短语转化为英语名词或短语。动词名词化又因其结构不同分为以下几类:

(1)汉语动词转化为英语名词或动名词。转化后其词缀包括“-ence”“-ion”、“-ing”等,如“现存(presence)”、“授权(authorization)”。这类名词化中有的是汉语动词转换成英语名词,有的则变为动名词,如“保留(banking)”。

(2)汉语动词转化为英语名词后,译者为其新增了动词,构成动词短语。如“模拟(perform simulation)”,译者为其增加了动词“perform”。

(3)汉语动词转化为英语介宾短语,即“名词+ of”,如“实施(implementation of)”“许可(permission of)”。此类名词化在CTEPL中大量出现。

1.2 动词短语名词化

(1)汉语“动词+名词”转化为英语“名词+介词+名词”,构成介宾短语,如“收购旧车(purchase of older vehicles)”,动词“收购”被名词化了。

(2)汉语动词短语转化为英语“介词+名词”,如:“经认可(after authorization)”。

1.3 其它词类名词化

汉语其它词类转换为英语连词短语,如“因……(as a result of)”“除……之外(with the exception of)”等,译者用其来代替“because”、“except”等。

1.4 小句名词化

汉语句子多以动词为中心,且多小句,重点内容常置句末;而英语以名词为中心,关键信息常置句首以示突出强调。考察CTEPL发现,汉语中诸多小句被压缩为名词化短语并作英语句子的新成分,使其变得简洁,重点信息一目了然。以下例句均摘自CTEPL:

①本法未规定者,适用其他法律之规定。(17字)

译句:The regulations of other laws shall apply to those matters not regulated by this Act.(15字)

汉语第一小句本身含主谓宾,英译后其宾语变为整个英语句的宾语;第二小句“其它法律之规定”本为“适用”的宾语,英译时升级为整个句子的主语,实现级差转移,把重要信息置句首以示突出强调,句子结构也更紧凑。

②既存之固定污染源因采行防制措施致实际削减量较指定为多者,其差额经当地主管机关认可后,得保留、抵换或交易。(52字)

译句:Those existing stationary pollution sources that, as a result of the adoption of control measures, achieve actual emissions reduction quantities greater than designated reduction quantities may bank, offset or trade the difference after authorization by the local competent authority)。(41字)

“因采行防制措施”本为原因状语从句,动词“采行”被名词化为“the adoption of”,成为由“as a result of”引导的插入语;第二分句“经……认可”本为时间状语,英译时压缩为“after authorization by”并置于句末,而“may bank, offset or trade…”才是句子真正的谓语和宾语,其它动词被名词化后减少了英语谓语动词的数量,突出重要信息,句子结构更为紧凑。

2 定量研究

利用Paraconc软件检索发现,在容量超过15万字的CTEPL中,“the”占库容的2.62%,其次“of”占1.53%。这两个看似普通的词,却在名词化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上节中指出,汉语中动词、短语或其它词类英译时被名词化为介宾短语“the+名词+of”,可见其重要性。实词中“shall”居首,占0.75%。用Paraconc检索还得出,动词名词化这一类中仅以“-ion”结尾且涉及名词化的词比例达1.59%,超过了频数居第二的“of”;仅仅是单个动词名词化这一类,其总频数达4.13%,大大超过频数第一的“the”。由此可见,CTEPL中大量存在名词化现象。

3 名词化的功能

(1)专业性。名词化过程使语法结构变复杂,这种高度隐喻化的语篇“将专家与外行区分开来”。④(2)客观公正性。名词化把大量动词和小句压缩转化为名词或词组,这种去动词化和去主观性的特征可规避法律制定者的主观意图,使其客观公正。(3)简洁性。名词化过程减少了谓语动词的使用,使句子更加简洁紧凑。(4) 正式性。名词化后单词和句子长度都有所增加,词汇和语法结构变复杂,把专家与外行区别开来的同时,也使其显得更加正式。其它语类如儿童文学等,其名词化则不如法律文本典型。

4 结语

拼车协议参考文本 篇4

车主(以下简称甲方):_________

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驾驶证号:__________ 车型:__________车牌号码: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

拼车人(以下简称乙方):_________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维护甲、乙双方的合法权益,在自愿、平等、诚信互利的基础上,就乙方拼乘甲方车辆的相关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本协议所称的拼车,属于双方自愿的民事互助行为,绝无盈利性。

二、关于行车的地点、路程及出行时间

出发地点:___________;目的地点:_________;出发时间:________;到达时间:_________。

三、拼车的费用及支付方式

1、拼车费用:___________元;

2、支付方式:甲方将乙方安全送达指定目的地后,乙方以现金支付甲方。

四、双方的权利及义务

1、双方必须按时到达指定地点,不得迟到约定时间×分钟;

2、甲方须确保乙方的座位并按时将乙方安全送达指定地点;

3、乙方应按协议的规定,按时支付拼车费用,甲方不得无故增加乙方费用;

4、拼车过程中,乙方不得携带宠物及大体积物品上车;

5、因乙方的过失或过错造成甲方的车辆及设施受到损坏,乙方应负责赔偿;

6、在拼车协议签订后,甲、乙双方如有一方因特殊情况需解除协议的,须提前2天通知对方,征得对方同意后,可解除本协议;

7、若甲方在提供拼车服务的行车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造成乙方人身财产损害的,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相关责任认定及赔偿处理。

五、违约责任

1、甲乙双方任何一方如未按本协议的条款履行,导致中途终止协议,则视为违约,相对方可以以下任意一种要求违约方支付违约金:

(1)人民币_________元整;(2)按本协议总金额的_____%确定。

2、在本协议期间,凡因履行本协议所发生的或与本协议有关的一切争议、纠纷,双方可协商解决;如协商无法达成一致,任何一方可向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

3、因不可归责与甲方的原因(如交通拥堵)造成甲方不能按时把乙方送达目的地的,甲方无需承担相关责任。

4、因不可抗力(如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双方损失的,双方都无需承担相关责任。

六、义务转让和权利保留

1、未经甲方同意,乙方不得将本协议项下义务转让第三人;

2、甲方给予乙方任何宽限、宽容、优惠或延缓形式本协议项下的任何权利,均不影响、损害和限制甲方依本协议和法律法规而享有的一切权益,不应视甲方对本协议项下的权利权益的放弃。

补充条款: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其他条款

1、甲、乙双方签署本协议时,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对各自的权利、义务、责任清楚明白,并愿按合同规定严格执行,如一方违反本协议,另一方有权按本合同规定索赔。

2、本协议未尽事宜,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办理或经双方协商一致可订立补充条款。本协议及其补充条款内空格部分填写的文字具有同等效力。

3、本协议和补充条款共有____页,壹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壹份,均有同等效力,签字即生效。

甲方:________乙方:________

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文本 篇5

----------------------------------!

-----------------------------!!

================================================================== ==================== ====================== 专业收集精品文档,您的最好选择

企业集体合同

甲方名称:

企业性质:非公有制企业企业法人签字:

(盖 章)

年 月 日

乙方名称:

职工人数:

职工方首席代表签字:

(盖 章)

年 月 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企业和工会为保护职工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合作共事,共谋企业发展,根据《劳动法》、《工会法》、《劳动合同法》、《集体合同规定》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经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第二条 本合同由工会主席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

签订本合同必须由工会和企业双 方进行平等协商并达成一致。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代会讨论通过。

第三条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应当遵循依法办事、平等合作、协商一致、权利与义务统一和兼顾国家、企业、职工三方利益的原则。

第四条 企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认真履行本合同规定的各项义务,尊重并支持 工会的各项工作,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 工会依法指导职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教育职工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动员和引导职工完成生产和工作任务,协调劳动关系,妥善处理劳动争议。

第六条 本合同对企业和企业全体职工具有约束力。

职工个人与公司订立的劳动合

专业收集整理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值得下载,可以编辑!

----------------------------------!

-----------------------------!!

================================================================== ==================== ====================== 专业收集精品文档,您的最好选择

同中的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等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的规定。

第二章 用工管理

第七条 企业招聘职工必须在本合同的规范下,以劳动合同的形式与职工建立劳动关系。劳动合同须在职工上岗之前订立; 已与企业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应当在本合同签订之日起 15

日内补签劳动合同。工会要帮助、指导职工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并监督劳动合同的履行。

第八条 企业与职工订立劳动合同应签订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 为期限的合同。

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合同期限不得少于 2 年;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要订立合同解除或终止的条件。

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当事人双方同意在合同期满后延续劳动关系的,应当在合同期满 30 日内依法续签劳动合同。

第九条 职工在企业工作满 8 年,或者男职工年满 50 周岁、女职工年满 40 周岁 以上,职工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第十条 工会主席、副主席任职期间,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的,本人到期的劳动合同自动延续至任职期或者哺乳期满为止。当事人双方已续签劳动合同的除外。

第三章 工资、福利及津贴

第十一条 企业遵循按劳分配、同工同酬原则,建立企业工资制度。同时,根据职工工作业绩,建立奖金制度。

企业应通过对各工种和岗位的劳动条件、实际劳动消耗量以及对职工的技术业务水平等诸因素进行劳动评价,分别确定企业的工资标准和职工的工资报酬。

第十二条 企业应当每月向职工支付工资。企业在每月 日前(遇节假日、双休日提前),以货币形式支付职工工资,不得克扣和拖欠。企业因生产经营困难暂时无 法按时支付工资的,应当向职工说明情况,并经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协商一致后,可以 延期支付工资,但最长不得超过 30 日。

第十三条 企业工会每年年初,根据上本地企业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劳动力资源变动状况和企业经济效益等情况,经征求职工意见,向企业提出本调整工资的要求。

第十四条 企业应建立健全正常工资增长机制,工资增长应坚持企业行政与工会集

专业收集整理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值得下载,可以编辑!

----------------------------------!

-----------------------------!!

================================================================== ==================== ====================== 专业收集精品文档,您的最好选择

体协商谈判的方式,制定增资方案,决定增资手段和方法。

第十五条 对于计件工资报酬,企业根据工作物等级、劳动定额等因素,合理地确定计件单价和分配办法,并定期予以修改和公布。

第十六条 企业根据当地政府颁布的当最低工资标准,会同工会制定本单位职 工最低工资标准:

(一)在当地政府颁布的当年最低工资标准的基础上加浮 20% 至 50%。

(二)职工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正常劳动后所得的实得货币工资。

(三)不包括职工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 等特殊工作条件下的补助,企业发放的各类津贴、补贴和法律、法规及国家政策规定的保险、福利待遇。

第十七条 企业依照国家和政府有关规定,发放各类津贴。

第十八条 对于应当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报酬,企业依照规章制度予以扣罚的,在符合本合同第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基础上,每月扣罚的金额总数不得超过职工当月实得 工资额的 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企业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 准支付。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章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第十九条 企业依法实行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 8 小时,平均每周工作不超过 40 小时的工作制度。

对于企业因生产特点决定,需要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的工种和岗位,企业在依法履行 报批手续后实施。

第二十条 企业经与工会和职工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 1 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职工身体健康的条件下每日不得超过

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 36 小时。

第二十一条 企业按照规定应该安排补休的,应当在 个工作日内安排职工休息;无法安排职工补休的,发放加班工资。职工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提出补休时间,如果

职工申请补休的要求被企业拒绝,可以继续保留这些补休时间一年有效。

因生产设备及工程抢修、发生自然灾害等特殊情况,可以不受延长工作时间的限制。

第二十二条 职工依法享受带薪年休假、探亲假、婚假、丧假、计划生育(产)假等假期期间,企业应按国家和四川省有关规定的标准,支付职工工资。

专业收集整理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值得下载,可以编辑!

----------------------------------!

-----------------------------!!

================================================================== ==================== ====================== 专业收集精品文档,您的最好选择

组织开展好“安康杯”竞赛活动和“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

第二十七条 发生职工因工伤亡事故,或出现危及职工身体健康和劳动安全的重大 事故,企业应及时通过工会协助处理,并在 24 小时以内向有关部门和上级工会报告。

第六章 社会保险

第二十八条 企业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为职工缴纳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各项社会保险费。

职工个人应缴纳的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费,由企业从职工工资中代为扣缴。

企业新招收的职工以到企业工作的第一个月工资作为当年的缴费基数;从第二年起,缴费基数按本人上一年实际月平均工资确定。

第二十九条 职工出现因工造成职业病、负伤、致残、死亡,或者患病、非因工负伤、致残、死亡,或者退职退休以及女职工在孕期、产期等情况,凡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企业应当协助该职工获得物质帮助,并按规定为该职工提供相应的待遇。

第七章 合同的监督检查和争议处理

第三十条 本合同一经签订,双方均应严格遵守,认真履行,非因法定事由或双方协商同意,不得修改或者变更。

第五章 劳动保护和安全卫生 第二十三条 企业依照国家和政府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责任制。

同 时,依据国家和地方的有关劳动保护的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第二十四条 企业应加强和改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劳动防护以及特殊工种和女职 工的特殊保护工作。对 资格,做到持证上岗。

岗位的特殊作业人员必须进行专门培训,取得特种作业 第二十五条 企业在新建、扩建、改建及实施技改工程时,应该同时建设劳动安全 卫生、环境保护设施;企业引进推广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时必须同时引进或采取可 靠的劳动保护措施;企业工作场所、机械设备、电力设备、危险物品的管理,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

第二十六条 工会积极配合企业对职工进行各项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职工的技 术素质和安全意识,建立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制度,每年组织 次劳动保护监督检查。

专业收集整理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值得下载,可以编辑!

----------------------------------!

-----------------------------!!

================================================================== ==================== ====================== 专业收集精品文档,您的最好选择

经双方代表协商一致,职工代表大会或工会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可以变更或解除集体合同。

第三十四条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集体合同终止:、双方协商一致; 2、本合同条款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相冲突; 3、因不可抗力致使集体合同条款不能履行。第三十五条 企业续订集体合同程序:

(一)集体合同期满前三个月,双方提出继续履行集体合同的意向;(二)双方协商代表对原集体合同内容进行协商,进行相应的修改和补充,形成新的集体合同草案;(三)按照签订集体合同程序,履行续订集体合同手续。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企业依据本合同签订的《工资集体协议》、《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协议》、《劳动安全与卫生专项协议》等具有同等效力。

第三十七条 本合同条款在执行过程中,如与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相抵触,按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

第三十八条 本合同自劳动主管部门登记之日起 15 日内未提出异议的,即行公布 生效。本合同一式四份,双方各执一份,劳动行政部门备案一份,报上级工会一份。

第三十一条 企业应成立监督检查小组,分别由行政指派代表、职工推选代表组成,负责对本合同进行检查,并将有关情况在协商会议中通报。

第三十二条 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双方应协商解决。

不能协商解决的,任何 一方都可向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协调处理,也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第八章 变更、解除、终止、续订集体合同 第三十三条 日止。

本合同有效期 3 年,从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专业收集整理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值得下载,可以编辑!

----------------------------------!

-----------------------------!!

================================================================== ==================== ====================== 专业收集精品文档,您的最好选择

企业工资集体协议

为规范工资集体协商和签订工资集体协议的行为,保障企业和职工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会法》、《集体合同规定》、《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和《四川省集体合同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协议。

第一条 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实行按劳动分配和同工同酬原则,以建立现代企业薪酬 制度为目标 ,不断完善内部分配制度,形成岗位能上能下 ,工资能增能减的激励机制。

第二条 企业实行以岗位工资制(或岗位技能工资制、结构工资制、等级工资制等)

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本企业工资分配标准、形式和办法为。

第三条 企业依据经济效益并根据城镇居民物价消费指数、最低工资标准、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工资指导线、本地区和本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企业劳动生产率等因素中任何一项的变化,与工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签订工资专项协议,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调整机制,使职工工资随着经济效益的提高而正常增长。挂钩幅度为:

企业经济效益增长 %,职工工资增长 %。

第四条

企业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本企业最低工资标准为每月

元(该标准不得低于当地政府发布的最低工资标准)。

第五条 企业因生产经营需要安排职工加班加点,按国家有关规定安排补休或支付 加班工资。

加班工资具体计发基数和办法为:

企业安排职工延长日工作时间,应支付不低于工资 150% 的工资报酬; 安排职工在休息日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应支付不低于工资 200% 的工资报酬;安排职工在法定休假日工作的,应支付不低于工资 300% 的工资报酬。

第六条 企业每月 日前对职工支付月工资,工资以货币形式发放,如遇节假日则相应提前。企业不得克扣或拖欠职工工资,不得以产品、商品等实物抵付职工工资。第七条 工资协商双方应就一方认为需要协商的其他有关工资分配问题和事项(如 奖金、津贴、补贴分配办法;各种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办法;带薪年休假;违约责任等)进行协商。本企业有关内容如下:

专业收集整理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值得下载,可以编辑!

----------------------------------!

-----------------------------!!

================================================================== ==================== ====================== 专业收集精品文档,您的最好选择。

第八条 企业与职工个人签订的劳动合同中关于工资报酬的内容,不得低于本协议的规定。

第九条 本协议未尽事宜,按国家法律法规和省市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国家法律法 规和省市有关政策未予明确的,由双方协商解决。

第十条 本协议签订前须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讨论通过。

本协议经双方首席代表签字盖章,并按规定报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查核准后生效。

第十一条 本协议对企业和职工双方具有同等约束力。

双方必须全面履行本协议规 定的义务。企业应建立工资协议履约监督检查机制和履约情况向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报告机制。

第十二条 本协议签订后,遇有不可抗力、企业经营状况发生重大变化、等情况,双方可按规定程序协商修改、变更或解除协议。未经双方协商一致,任何一方无权更改本协议的内容。

第十三条 在履行本协议的过程中若发生争议,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 协商解决不成的,可采取依法申请调解、仲裁等方式妥善处理。

第十四条 本协议有效期为一年,于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并于期满前 60 日内进行下一轮工资集体协商。

第十五条 本协议一式五份,报送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一份,同时报送当地总工会一份,乡(镇)工会一份,企业和企业工会各保留一份。

企业首席代表签字

职工首席代表签字

企业盖章

企业工会盖章

年 月

年 月

招商意向协议书标准文本 篇6

甲方:

负责人:

乙方:

法定代表人:

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本着互惠互利原则,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达成招商引资意向如下:

一、乙方拟投资万元在开发项目(占地面积亩)。

二、甲方在乙方投资该项目和该项目营运过程中,有义务向乙方提供政策咨询、协助证照办理、争取优惠政策等优质服务,以确保该项目的正常建设和营运。

三、乙方须向甲方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规划设计方案、公司法人证件等资料,以便甲方协助乙方办理相关手续、证照及兑现有关优惠政策。

甲方:乙方:

负 责 人:签约代表:

委 托 人:

中文法律文本的可读性研究 篇7

结合可读性理论研究与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针对法律语言的特点, 本文总结了以下导致中文法律文本可读性偏低的原因。

1. 词汇层面

任何一种专业语言都充斥着大量的“行话”, 法律语言也不例外。在中文法律文本中, 法律术语的频繁使用降低了可读性, 增加了阅读难度, 尤其是对“非法律人”。举这样一个例子:

在诉讼过程中, 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有当事人之诉讼权利义务, 被判决承担民事责任的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有权提出上诉。该第三人在一审中无权对案件的管辖权提出异议, 也无权放弃, 变更诉讼请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

在这句话中, “无独立请求权”, “第三人”, “管辖权”, “诉讼请求”都可以被看作是专业术语。这些专业术语导致了普通读者难以正确迅速地理解文本意思。

除了专业术语, 在法律文本中, 还有一类“人造专业术语”。这些词汇来源于日常用语, 但当出现在法律文本之中时, 它们的意思就有别于日常用法。比如“票据”这个词语, 当用在法律文本中, 意思明显变窄, 只能指“汇票, 本票和支票”。再如“保险人”当中的“人”, 并不是指生物意义上的人, 而是指与投保人订立保险合同, 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保险公司, 因此这里“人”事实上指的是法人组织。

2. 句子层面

句子分析一直是可读性分析最重要的一个部分。理解句子是理解文章的关键所在。在法律文本中, 长句的大量出现增加了理解难度。比如下面这个句子:

如果根据发价或者依照当事人之间确定的惯例和习惯做法, 被发价人可以做出某种行为, 例如与支付价款或者发运货物有关的行为, 来表示同意, 而无须向发价人发出通知, 则接受于该行为做出时生效, 但该行为必须在上述条款所规定的时间内做出。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中文版) 》)

这句话共有114个字, 45组词, 比日常所见句子要长得多, 理解难度也大得多。

当然, 除了句子长度, 句子结构的复杂也降低了可读性。例如:

若参与集中的单个经营者之间有共同控制的其他经营者, 则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的合计营业额不应包括被共同控制的经营者与任何一个共同控制他的参与集中的经营者, 或与后者有着控制关系的经营者之间发生的营业额。 (《经营者集中申报办法》)

句子不长, 但轻松理解却不容易。大量的状语和定语成分使得句子的主干不容易被轻易识别, 句子的关键信息也就不容易被快速理解。同时, 句子结构复杂势必会导致大量的信息集中在有限的句子中, 句子信息超载。

3. 语言失范

法律的特殊性对法律语言的精确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然而, 在法律文本中, 甚至是在成文法法条中, 语言失范的现象依旧存在。语言的不恰当使用无疑会加大读者恰当理解文本的难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仔细揣摩这句话中的“平等主体”, 其本意是强调公民之间, 法人之间都是平等的。但同时, 这个短语似乎也预设了公民之间, 法人之间还存在“不平等的”主体, 而只有平等的主体才能受民法调整。这显然背离了原文的意思。

正如著名法律语言学家廖美珍 (2006) 所说, 要实现法治, 就必须让老板姓知法懂法, 法律语言的简明化和大众化有助于真正体现法律的公正。而现下的中文法律文本, 可读性并没有达到较高的水平, 某些文本并不能轻易地被大部分民众了解。而根据本文的研究, 造成法律文本可读性偏低的原因主要是词汇专业性较强, 句子过长, 句式复杂, 以及语言失范等问题。要想提高法律文本的可读性, 就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一一破解。

参考文献

[1]杜金榜.法律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2]廖美珍.论法律语言的简明化和大众化[J].修辞学习, 2006.4, 33-36.

[3]刘人生.中国当前立法语言失范之评析[J].法学, 200l.1, 21-24.

[4]潘庆云.中国法律语言鉴衡[M].北京:汉语大辞典出版社, 2004.

就业协议法律性质辨析 篇8

本文就当下就业协议的法律性质进行研究,以期对相关问题的解决和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成果。

关键词

就业协议法律性质辨析

一、就业协议法律性质的理论学说

对于就业协议的性质,我们也应该在它的表现形式下,透过现象分析其本质,来界定其性质。现阶段关于就业协议的性质,理论界有各种不同的认识,现辨析如下:

(一)民事合同说

民事合同说认为就业协议作为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发生的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是在毕业生、用人单位和高校在互利的基础上通过自主选择、自愿协商而达成的,是三方意思表示一致的产物,其充分体现了民法中的自愿原则,另外,协议中当事人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毕业生,在签订协议时都是处于平等的法律地位,不存在隶属关系,也不存在管辖关系,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履行自己的职责。

(二)预约合同说

预约合同说认为大学生就业协议是毕业生将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依据。所谓“预约”是指当事人之间约定将来订立一定合同的合同;而将来应当订立的合同,则被称为“本约”。此说认为大学生就业协议签订的目的在于通过签订就业协议,保证将来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而未来双方要签订劳动合同的义务则是就业协议的主要内容。

(三)附条件的合同说

附条件合同说则认为就业协议是附加生效条件的合同。而其生效条件则是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用人单位接收。附条件的合同,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一定的条件,以条件的成就与否来决定合同效力的发生或消灭的合同。

以上几种理论学说,从不同的角度将就业协议纳入到现有的理论框架之中进行考察,均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有其不尽合理之处。

二、上述理论学说的不足

首先是民事合同说,只是从形式上解释了就业协议的正当性。但是却忽略了就业协议双方当事人之间实质地位的不平等,尤其在目前劳动力供大于求的背景下,这种不平等就更加突出,大学生实际上处于十分弱势的地位,在就业过程中根本没有能力与用人单位讨价还价。因此,国家应对就业协议进行干预,对大学生提供保护。而以抽象的理性人为假设的民事合同,是没有能力实现这一使命的。将就业协议解释为民事合同,只可能加大双方地位的不平等,造成大学生就业权益的进一步损害。

其次是预约合同说,对于预约合同,当然应当适用预约理论,所谓预约,"是指当事人之间约定将来订立一定合同的合同;将来应当订立的合同称为本约。这种学说认为,大学毕业生签订的就业协议属于预约,而大学生毕业后到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则属于本约,这种学说虽然明确了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的关系,但却忽视了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是预约和本约的主体方面,对于预约合同理论来说,预约的主体和本约的主体应当是同质的,但是按现阶段的相关规定来说,就业协议是三方协议,包括大学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虽然学校的实际义务只是如实介绍毕业生的相关信息)。而劳动合同的主体则只是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二是预约合同说忽略了预约并没有实质性的权利、义务分配的特点,这一特点是无法解释在实践中,已经有一些省份的就业协议中规定了关于岗位报酬、劳动条件、违约责任等实质性条款的约定。这些条款是毕业生到用人单位后要签订的劳动合同的部分条款,对该劳动合同有一定的预先固定作用。三是预约合同与本合同订立的目的是不同的,预约合同是以当事人之间达成将来订立本合同的合意为内容的合同,其目的是为了在将来订立本合同。但从就业协议的内容来看,就业协议已经确定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其以确定双方之间的劳动关系为目的,而不是以约定将来双方订立劳动合同为目的。所以,就业协议属于预约合同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此外,我国《劳动合同法》第10条第3款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之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可以看出,确立劳动关系的“本约”——劳动合同——是可以在用工前订立的,依次规定以预先确立劳动关系为目的的劳动“预约”合同实际上并无存在的必要和意义。

而附条件合同说,则认为就业协议是一种劳动合同,只不过是附加了毕业生毕业后拿到毕业证到用人单位报到的条件。也就是说就业协议并没有成立,只有达到条件后才是成立的。但是对于就业协议来说,只要三方签字后,就业协议就已经成立了。在大学毕业生到用人单位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后,就业协议就失去了法律效力。

三、就业协议法律性质的明晰

本篇文章,在总结上述观点的情况下,认为就业协议的性质其实就是劳动合同,原因如下:一,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的本质相同,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虽然签订的时段不同,但其实都是为了确定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二,内容相同,上海已经开始实行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合二为一的做法,而现阶段大多数省份已经把就业协议的内容细化,已经包括了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三,主体相同,虽然相关法律规定,就业协议是包括学校的,但是实际上,学校只是起到了一定的见证作用,并没有实质性的权利义务(现实中也无法让学校承担责任)。所以,综上所述,就业协议的性质就是劳动合同,只不过现阶段还没有更加明确的法律以及制度来细化就业协议。这将是今后努力的方向,希望相关部门更快速地制定法律来明确就业协议的法律性质。

参考文献

[1]张冬梅.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法律性质及其完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2).

[2]王利明,杨立新,王轶等著.民法学(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8.

上一篇:简历中的工作能力自我评价下一篇:中小学法制安全教育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