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梦想

2024-06-08

心怀梦想(共13篇)

心怀梦想 篇1

梦想是小孩眼中数不尽的玩具与糖果呢?还是当一名赫赫有名的科学家呢?它藏在了每个人的心中,等待着你去慢慢实现。

乔布斯的梦想是能够开发出一款对人类有所帮助的电子产品,因此他日以继夜地研发,借鉴其他产品的优势,进行结合,再加工改良,哪怕有一丝一毫的瑕疵,他也会把这些缺陷逐步扫清。虽然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但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第一部“iphone”手机问世了!可他并未就此罢休,紧接着发明了“ipad”“ipod”等诸多电子产品,为电子世界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乔布斯的梦想让我深受启发,也不禁跃跃欲试。我拿来一本关于电子产品设计的书,开始仔细研究起来,还时不时不懂装懂地“哦”一声,“细细攻读”了30分钟过后,我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些书我压根儿就看不懂。我心想:看来要想像乔布斯那样真不容易呀!我既然读不懂,那不如实践一番,说不定就能凑到一部手机呢!我把家里的旧手机都翻了出来,将它们往桌上一摔,那些手机因为破损严重,自然经不起这“惊天动地”的一击,立刻四分五裂,零件都弹了出去。看到此番混乱的情景,我一脸茫然,呆呆地盯着那一个个可怜的“受难者”,下意识地明白:我闯祸了!我只得拾起这些无辜的零件,第一次计划以失败告终……

经历了失败,但我终于明白:梦想不会无条件的等着你,你必须先得学习,有了基础,那就等着你用毅力和汗水去交换了。

心怀梦想 篇2

我们是一群率性、帅气的80、90后, 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 在不同的时间段相聚于海宸。在这里, 我们共同面对困难, 相互分享喜悦;在这里, 我们亲如兄弟姐妹, 共同承担责任;在这里, 我们拥有了共同的梦想——做大做强青岛国际石材展!

有人说, 每个年轻人都应该有一个伟大的梦。作为80、90后们, 身上已经有了很多太多的标签——自负、自我、个性张扬。在家是娇小姐、公子哥。出门啥不懂、啥不会, 这似乎是很多人的共同认识。尽管我们有很多不足, 尽管我们经常异想天开。但是在遇到困难时我们会坚定的迎难而上, 斗志昂扬。八年的历练, 我们已逐渐成熟, 开始懂得从理所当然到心存感恩。

“一定要把展会做到最好, 让大家主动打过电话来定展位!”青岛石材展虽然没有达到计划中的目标, 虽然还有很多人不认可, 虽然还经常出现电话接通便会立马挂掉的事情, 虽然……但此刻我们只想说感谢, 感谢八年来支持过我们的石材及机械企业的老板们, 谢谢大家的认可与信任让我们坚持着走下来;感谢多年来帮助我们的领导、朋友、同事们, 是您们的帮助让我们充满自信;最要感谢的是一听展会就挂电话或者直接开骂的朋友们, 是您直截了当的拒绝让我们内心更加坚定目标, 不断激励自己。

来也匆匆, 去也匆匆, 就这样风雨兼程……我们一起走过了八年。

八年来我们只是做一件事, 做一份自己用心投入、有成就感的事业!请您多给我们一点时间与包容, 请在拒绝我们时给我们一个笑容。请相信, 我想要成功的信念和您年轻时一样的坚定!

请记住我是公正、我是张彪, 我是……, 我们为自己代言。我们因为梦想而紧紧相连, 相信梦想终会实现!

2015, 加油!

来也匆匆, 去也匆匆, 就这样风雨兼程......我们一起走过了八年。

袁玮珣:心怀梦想,成就梦想 篇3

而成就这一切的,正是我们的采访对象,全国工商联合会美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华夏美甲联盟主席、美甲潮流国际艾妮美甲CEO、广州新百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袁玮珣。

身为中国千万心怀美业梦的奋斗者当中的一人,为了实现他的梦想,袁玮珣付出了很多。据他所说,在创办“艾妮”之前,他从事过13个行业,跳过17家公司。“在每个单位,我都勤学好问,我的求教对象上至知名企业家严介和与马云,下至公司的普通员工,甚至为了学习商业谈判技巧,我曾经为别人拎了两年的包。2007年,我在妻子的启发下,进入了方兴未艾的美甲行业。之后,我有幸认识了‘中国美甲第一人’李安老师,便向她虚心请教相关的专业知识,探讨专业理念。同年十月份,我开始创立‘艾妮’美甲品牌。”

创业之初,在16平方米的公司内,他坐在麻包袋上和同事商讨并制定出“12年计划”:从头四年的打品牌做加盟,到最终的将产品输出海外,每一步都有详细的规划。现在,他的目标是将“艾妮”做成中国美甲服务店第一品牌。他给员工的每一个承诺都实现了,他当初的梦想也实现了。本期,《财智》专门采访了这位美业梦想家。

《财智》:如今,美甲艺术已经被许多人接受和喜爱,美甲事业也得到了国家的认可,您认为这个行业的盈利状况如何?

袁玮珣:美甲是继美发美容之后迅速崛起的时尚产业,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好莱坞,迄今已有近90多年的历史。我国的美甲行业从引入至今才15年左右,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据测算,我国的美甲产业的市场容量为每年500亿元,而目前的实际产值不到50亿,每年正在以20%的速度快速发展,可以说前景无限。

《财智》:美甲行业未来的流行趋势在哪里?

袁玮珣:从顾客的角度来谈,美甲之于时尚女性而言不单单是服饰、场合的搭配物;也不仅仅只是彰显个人品味、形象、个性的装饰品;它还是女人细腻情感世界的承载物。美甲行业未来的发展时尚和个性化定制,千篇一律的模式化美甲已经无法满足潮流人士对美的追求和个性的彰显,一对一量身定制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从店铺的角度来说,品牌运作和连锁经营已经势不可挡,定位准确、服务超值、专业个性的业内企业前途将不可限量。

《财智》:您觉得塑造品牌文化是否重要?

袁玮珣:品牌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创业之初,艾妮秉承着“微笑着面对每一位顾客,把美丽和健康带给您”的服务理念,在短短的5年时间,让艾妮的美丽之花开遍了中原大地。又在2009年,赋予了企业文化新的内涵——“呵护您的健康,保有您的美丽”,认认真真的服务每一位顾客。时至今日,艾妮的文化已经凝聚成了一句话——“艾妮,一切只因为爱你!”

《财智》:对于已经比较成功的企业来说,您觉得应该将重心放在哪些方面?

袁玮珣:应该放在对内管理和对外提升两方面。对内,美容行业大部分是家族式管理,因为大部分美容企业是老板个人一手一脚打拼出来的,这种管理制度有利有弊。我希望自己公司内部实行全面改制,本着“分享所有权、下放管理权、承包经营权”的原则,在半年内完成公司的全面改制提速,打造全新的商业模式,让艾妮的员工变成艾妮的主人。而对外,公司将响应政府的号召,扩大企业规模,为社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为国家创造更多的税收,让艾妮公司成为一个社会的、有责任的、有能力的主流企业,把中国的美甲行业推向更大、更高的平台。

《财智》:80、90后已经是职场的主力军,但许多企业都遇到了招人、留人的两难问题,您觉得该如何解决?

袁玮珣:80、90后是非常有思想、有主见、个性鲜明的一代人。传统意义上的薪酬制度已经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更渴望得到个人价值的重视与认可,以及更多的学习机会。我们的员工愿意留下来,不仅是因为薪酬高于同行业10%~20%,更重要的是因为公司的高速发展也给员工提供了非常好的学习机会和晋升空间。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习和努力不断提升、完善自己。公司还设有专门的奖励机制,最大程度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大家在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工作生活。

《财智》:对于一些媒体曝光的美甲有害健康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心怀梦想励志日志 篇4

回想,只是觉得揪心,不只是我,我也知道好多人都揪心着,我知道,都知道。例如爸妈。一直以来,我都是个乖宝宝,不会哭也不会闹。我觉得这样 挺好,没有给任何人添事找麻烦。可是我却忽略了他们的感受。作为父母 , 他们无法体会到我的成长,我的变化,他们只能一边边的看着,盼着, 甚至 冥思苦想着,只能从旁人口中知道他们的孩子长大了。满心期待等着 我说出 我内心的不安我眼中的困惑,我的不解我的无助,可是我没有,所 以也让他 们有点伤心了吧。当我在漆黑的深夜里回想起,总是会特别难受 ,说不出的 难受。当我试着去尝试说说自己的近况时,他们欣慰的声音让 我很心酸,我 是不愿听到他们哽咽的声音的,尤其是因为我。可怜天下父母心吧,每一个父母都不容易。

说实话,谁说的改变其实不难?那是因为你所改变的 并没有具备到那么深的程度而已罢了。只是当你下定决心去做改变时,这 才是改变的开始。然后坚定,执着,不气馁,不彷徨,不逃避,直面面对 ,哪怕伤痕累累也咬牙 坚持,你总会有所改变,你想要的改变。

如果梦想不曾坠落山崖,千钧一发,又怎会晓得执着的人拥有隐形的翅膀。把眼泪装在心上,会开出勇敢的花。多渴望懂得的人给些温暖借个肩膀,可以在疲惫的时候,闭上眼睛闻到一种芬芳,就像好好睡了一夜直到天亮。又能边走边哼着歌,用轻快的步伐。很高兴一路上,我们的默契那么长,穿过风又绕个弯。心还连着像往常一样,最初的梦想紧握在手上。最想要去的地方,怎能在半路就返航。独自走在路上,会有所感悟。我会在这条路上慢慢感悟。

,新的一年,新的生活,新的开始,新的目标,不变的坚持,不变的努力。比昨天更真实的,是每一天的生活。不再为一点小事伤心动怒,也不再为一些小人愤愤不平,一定要打扮得清清爽爽,漂漂亮亮,从容自若面对生活。过一种平淡的生活,安安心心,简简单单,做一些能让自己开心的事。面对生活不失望,微笑面对困境与磨难。

心怀梦想作文800字 篇5

李白的梦想,在冷酷的官场中破灭。

李白觉得,凭借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一定可以“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但他高估了自己的性格,对于那些靠着门第荫封而享受高官厚禄的圈豪势要,他投以强烈的鄙视,他不愿阿谀奉承,不屑于与俗沉浮,冷酷的官场使他梦想破灭,封建礼数的制度舒服使他窒息,他没有想到他的生活与他的梦想中的生活是不一致的,但他不愿再污浊的环境中失去自我,于是他毅然选择了梦想。

一明月,一坛酒,一诗仙。

杜甫的梦想,在天大的谎言中落空。

当朝宰相李林浦害怕殿试时那些有才能的人在皇帝面前指责他的失职和罪过,于是就以当今万岁已把全天下的才人都网罗到了朝中,在民间已经没有一个人才了,也就是“野无遗贤”,杜甫满心欢喜的以为自己做作文wWw.ZuoWenWang.Net/官的梦想会实现,结果由于李林浦编造了一个“野无遗贤”的谎言,至使参加考试的才子全部落榜,朝廷内,皇上摆开大宴,庆祝所有的才子都收获到了囊下,而杜甫,则向另一个方向努力。

一文字,一茅屋,一诗圣。

李贺的梦想,在黑暗的朝廷中幻灭。

他很有才华,连鲁迅都是他的崇拜者,但有才华的人总会惹来别人的窥视,李贺在第二次领取解状时,有人在贡院前设了一张桌案,来喊举人的名字,可作为河南省状元的李贺却迟迟没有叫到,直到领取完毕,人群渐渐散去,李贺才得知,自己的举人资格被取消,原因竟是自己父亲名字中的晋和进冲突,怨自己没有避父名讳,事情传开,许多人都为李贺打抱不平,而他已经不再那么注意对官职的追求,而是把自己的经历转到写作上。

一支笔,一理想,一诗鬼。

心怀梦想心情日记 篇6

岁月匆匆,流年似水。没有人能够挽得住韶光的纤手,没有人能够留得住金色的青春,也没有人能够挡得住逝去的年华。现代生活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能消磨掉人们身上的一切浪漫,滋长埋藏在人们心底的世俗之气,让人变得越来越看重结果,越来越注重利益。这中间似乎有着一丝淡淡的哀愁,一种朦胧的苍凉,一种辗转反侧的彷徨,一种挥之不去的无奈。

物换星移,蹉跎人生。岁月使人脱胎换骨,使他们不再与梦想接缘,不再去追逐晓枫残月。梦想是深藏在我们心中那位不曾谋面的温柔爱人,是寄存于我们灵魂深处那一缕美丽的温情诱惑,是悬挂在深邃神秘夜空中的一颗亮星,是一种充满温馨和诗意的`渴望,是一艘满载喜悦和丰收的航船,是一幅写满春意和成功的画卷。

美好的蓝图,远大的目标,美妙的梦想,点点滴滴,水乳交融,编织着我们的人生,改造着我们的社会。她孕育了少年多梦的情怀,她塑造了青年不屈的性格,她构筑了中年无比的辉煌。

心怀感恩打造用户掘金利器 篇7

陕西省宁强县的刘平在2008年购买了第一台雷沃挖掘机。当时正值当地开展公路村村通改建项目,带动了周边的沙场生意,这使开着雷沃挖掘机帮沙场转运砂石的刘平很快赚到了第一桶金。之后短短3年的时间,刘平已经坐拥4台雷沃挖掘机,还组建起了自己的工程机械公司,并与其他雷沃挖掘机用户一起,率机器参加了燕子砭地区的灾后居民安置点援建项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刘平”,从思想观念上发生了转变,积极投身家乡的基础设施建设。而雷沃挖掘机作为挖掘机制造厂商,“常念感恩”,积极为客户打造掘金利器。

2014年10月,一面“雷沃服务·全心为你”的锦旗被送到安徽六安雷沃挖掘机服务处,这面锦旗饱含六安金寨客户王德海对雷沃挖掘机服务队员的深情感谢。王德海称,自购机起,雷沃挖掘机为其提供了非常周到的售后服务,令他这个当年的挖掘机门外汉十分感激,而跟机服务的雷沃挖掘机服务工程师刘友良更是令他的机器一直保持最佳的作业状态。

2008年,王德海想买1台挖掘机,经过对比后,购买了1台雷沃FR220-7型挖掘机。在金寨当地,王德海成为第一个购买雷沃中型挖掘机的用户。这台雷沃FR220-7型挖掘机至今已工作超过10000h。2012年,服务工程师刘友良来到金寨,并一直负责王德海的这台雷沃挖掘机的服务,3年的时间里,刘友良一直用对用户的感恩,为用户排忧解难。

2014年7月,刘友良正在进行雷沃挖掘机价值客户走访。而此时王德海的雷沃挖掘机在山上破碎石头时却出现全车动作慢的情况。当时已是下午4点多,王德海第一时间给刘友良打电话。1h后,刘友良一行赶在天黑前,驱车100km赶到这边的工地。连日的大雨冲毁了路面,他们只能将雷沃服务车停靠在半山腰,然后徒步携带着配件、服务工具走到山顶,为王德海检修机器。“这台机器用了6年多了,机器性能有一定下降,加上最近频繁进行高强度破碎作业,造成机器的作业指标的不稳定。”几小时后,故障排除。

雷沃挖掘机的服务与关怀,让太多的用户为之感动。而当用户向雷沃挖掘机服务队员表示感谢时,队员们总是说“买雷沃的车就是相信雷沃的品牌,我们要懂得感恩,珍惜这份信任。”

才女张越 袒露心怀 篇8

笔者:原谅我的直言,你的胖是有目共睹的,据说你的体重是中央电视台的“头号机密”,但是你满不在乎,你说过,“胖自己的,又不妨碍别人”。很多人都想知道你什么时候发胖的?

张越:对!胖怎么啦,胖就不生活、不工作了?(哈哈)我是上中学的时候开始发胖的,当时不觉得是回事,但走在大街上常常碰到别人异样的眼光,慢慢地就在乎起来,不穿花衣服,不穿裙子,不上体育课,即使被老师叫到操场,也是看同学们运动,想象自己做体育动作笨拙的样子,心里特别扭。大学毕业时因体育课不及格差点拿不到毕业证,后来善良的老师还是给了我一个达标成绩。由于身材胖,参加工作以后,包括进中央电视台前几年,我一直拒绝各种漂亮的时装,总是穿不伦不类的衣服,颜色尽是黑、灰、蓝等,目的就是不让别人注意自己。可我干的这一行是穿衣给人看的差使,怎样让导演认可、让观众顺眼,我犯愁了很长时间。前几年我看北京一些中年妇女穿中式对襟服装很好看,就做了几套穿上,感觉还行,后来穿着它出镜头,没想到反映很好,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妇女穿中式服装。有人说我是这种服装潮流的领头人,我也不否认。

笔者:都说胖是吃出来的,你还有一手烹饪手艺,而且你的“嘴馋”给你带来了机遇,使你走上了电视,你的处女作是在镜头前学做菜,是吗?

张越:我母亲家庭过去比较富裕,我外公是个讲究吃穿的人,他的好吃也影响了我母亲。解放后不可能大吃大喝,母亲就在家里变着花样做好吃的,让全家人大饱口福。我可能也继承了这一点,从小就对烧饭做菜感兴趣,下饭店常常跑到后面操作间看大师傅颠勺,回家后就学着做,中学里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几位要好的同学每到星期六下午就相约到我家开小灶,我不管炒点什么菜,大家都连声喝彩。(哈哈)工作后我的“嘴馋”给自己带来了好运,在没有进中央电视台之前,好像是1995年,我第一次在《半边天》做嘉宾,就是在《好梦成真》的节目里学烹饪,为此我还专门南下苏州,在“松鹤楼”饭店拜一位外号“刘一手”的特级厨师学做淮扬菜。由于我在镜头前表现轻松,加上做菜又是自己最喜欢的,所以这档节目拍得特别顺,引起台领导的注意,他们渐渐把我从撰稿推到了主持的岗位。后来又应北京电视台邀请,在《食海纵横》节目里大念做菜经,可以说我是因“嘴馋”而出名。(哈哈)

笔者:可能是自己胖的原因,你平时做节目比较关注胖女人的工作和生活,听说韩红就是在《半边天》当过嘉宾后一举成名的,是不是这样?

张越:我一见到韩红,就发现她长得不漂亮但嗓子特别好,还会作词作曲,很有才气。因为她胖,任何剧团都不要她,任何音乐大赛都不请她,任何导演都看不上她,她唱了十几年就是红不起来。我在《半边天》里和韩红谈肥胖造成的烦恼,谈相貌带来的磨炼,夸奖她嗓音很好,风格独特,鼓励她坚定信心,笑对人生。韩红作为嘉宾,配合得挺好,谈笑风生,活泼开朗,向我、向电视观众袒露自己的心灵和情感,并随口清唱了一首歌。

这期节目播出后,反应很好,我收到很多观众来信都为韩红鸣不平。从此圈内找韩红的人逐渐多了起来,她的“胖影”不断出现在各种舞台上,事业一路飙升,很快蹿到一线歌手行列。有人说,韩红是通过我的节目走红的,我承认。一个只播了一次的节目,能产生那么大的影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这是我没想到的。

笔者:你刚刚出现在屏幕上时被称为“鹰派”主持人,到后来被称为关心女性的“张越姐姐”,这个过程你是怎样转换的?

张越:刚到《半边天》栏目组的时候是1996年,我主持一个《谁来做客》的小节目,每期10分钟,一对一地和男嘉宾交谈,定位是尖刻、犀利,每周“杀死”一个男人,而我就是这把“杀人”的尖刀。(哈哈)。铁嘴钢牙,针锋相对,让观众为我和嘉宾捏一把汗。但是真想“杀”他们并不容易,毕竟他们是优秀的男人,哪能随便倒下?我只希望我们的对话,能让男人们抖擞一下精神。事实上,方宏进的从容、白岩松的才华、冯小刚的幽默、唐师曾的沧桑,都使我在与他们的“交锋”中受益匪浅。

后来《半边天》改版,增设了“周末版”,内容上更多了生活气息,样式也改为一对多的谈话,以关怀当代女性的生存及困境,讲述人生状态或心灵状态为主,风格上比较平和、亲切,嘉宾的选择是具有一定经历的女性,她们把自己在工作、求职、婚姻、情感等方面的烦恼和不幸向荧屏中的我倾诉,通过我们的交谈,来增加共鸣,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慢慢地,观众就叫我“张越姐姐”了。这种“姐姐”不是年龄的大小,而是姐妹之间的感情,我很珍惜。

笔者:你主持节目的风格是什么?受到过什么奖励和批评?由于你的长相和性格,有人把你同香港的“肥肥”沈殿霞相提并论,你自己怎么看?

张越:“脱口秀”节目最显著的标志是主持人形象各不一样,国外做得更为商业化一点。主持人的形象不是他个人的,而是融汇了许多人的心血和智慧,我的特点是,节目中有我关注的领域,它包括女性问题、社会问题以及与文学相关的问题。我个人的风格可能是平民化的、有幽默感的、比较激情的、容易引起共鸣的,我不属于那种老成持重的主持人,而是属于那种个性化又个人化的主持人。我主持的节目已被广大女性认可了,接受了,获得过全国电视社教类二等奖,我感到很高兴,也很有信心,但我的节目曾受到专家的批评。因为一般情况下,主持人完全是中庸的,不能流露个人的情感和好恶,我则不由自主地表达我自己的情绪。(哈哈)

我和香港的“肥肥”仅仅是体形和长相相似,就台风而言,沈大姐属于娱乐圈中的人,插科打诨是她的特长。而《半边天》是一个比较严肃的谈话类节目,关注的是女性利益和社会话题,它的主持人要有一定的知识修养和文化品位,在节目里的形象应该是可亲、可爱、可信。但由于我的天性和素质,要完全做到这一点比较困难。

笔者:你从小的理想是当作家,怎么考进了师范大学?听说你毕业后不愿去当老师,在外面游荡了一阵子,你觉得自己的作家梦没能实现?

张越:我从小就好静不好动,特别喜欢看书,那时候“文化大革命”还没结束,没那么多出版物,我就在家里偷偷翻看父母的藏书,什么《唐诗三百首》、《王贵与李香香》、《红楼梦》、《基度山恩仇记》、《傲慢与偏见》,只要是小说,摸到就看。书看多了,就写点小文章,文字表达可能比同龄人好一点,每次写作文,老师手里的范文绝对是我的,老师一夸奖,我基本上就疯狂了,觉得自己非当作家不可(哈哈)。

高考填志愿时,我报的全是名牌大学的中文系,而且特想上北大中文系,那是作家的摇篮。但由于我数理化成绩不好,就阴差阳错地走进了首都师范大学。拿到录取通知书时,我特别沮丧,因为师范毕业后肯定要当老师,当作家的理想就实现不了,一个封闭的校园可能把自己毁了。所以进师大第一天,我就去打听能不能退学,校方说是你自己报的志愿,又写着服从分配,如果退学四年内不能参加高考,我一听傻了,只好乖乖地上(哈哈)。毕业后参加了一个讲师团,我干了一个月就逃跑了,那不是我待的地方,过了一段游荡生活后,被迫进了北京财会学校。

笔者:生活中的你心直口快,喜笑怒骂都挂在脸上,但你又是一位有知识、有修养的人,那么你的价值观、道德观是什么?换句话说,平时你喜欢什么,厌恶什么?

张越:我对自己的好恶从来不隐瞒,周围的人都知道我有“不喜欢”系列(哈哈)。

心怀梦想800字精彩初中 篇9

俗话说:“山有山的高度,水有水的深度,风有风的自由,云有云的温柔。”我想,这可能是因为它们有各自不同的追求吧。山,渴望峻拔挺立,于是从一土一石积累,从一草一木坚持,才有了高度;水,渴望深渊万丈,于是从一江一湖积累,从一溪一河坚持,才有了深度;风,渴望无拘无束的追逐,云渴望轻轻柔柔的滑过,这才有了自由和温柔。世界万物包括人在内,只有心中有了梦想并为之努力,为之奋斗,为之积累,为之坚持,才能成为心中理想的自己。心怀梦想,人生才能发光。

梦想有了,那行动呢?通向梦想的道路总是充满了困难和挫折,充满了嘲讽与诱惑,面对种.种磨炼,我们是否能够坚定心中那个圣地,不忘初心,不改初心,用坚持的意志击败这些阻碍,一步步进入心中那个圣地,戴上属于自己的皇冠呢?“欲戴皇冠者,必承其重”。这重量,需要用健康的身体与坚定的意志去支撑,否则,我们凭什么去争取皇冠,去拥有它带来的幸福,快乐?而说到底,这还是需要我们去下定决心,给自己一个漂亮的梦想去完成,去实现,这样,我们的行动才会充满倔强与不服输的精神,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行动,是我们所需要付出的,但在行动的同时,一定要记得“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在行动时,要保证我们方向的正确,思想的正确,不能在急功近利的心情中冲昏了头,产生“左倾”错误。俗话说:“冲动是魔鬼”。的确,在冲动中,我们的所作所为都是不计后果的,没有“三思”就去行动,极易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在行动中,我们也会有进步的时候。理想的结果看似离梦想更进一步,如果不加以控制、自我调整,则会变得“膨胀”,从而离梦想更远。有道是:“人不可有傲气,不可无傲骨。”傲气会让我们一叶障目,夜郎自大,而傲骨则会让我们在失败中不焦,在成功时不躁,宠辱不惊,闲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处事不惊,才能在淡然中实现梦想,散发人生的光芒。

心怀梦想的人物素材:景海鹏 篇10

10月17日,中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担任此次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景海鹏也成为了中国三次上太空的第一人。他之前曾执行过神舟七号和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

他曾经说过,一个梦想实现了,必须有下一个梦想,否则人就会垮掉。就像人在太空,身体会失重。回到地面,如果没有梦想,灵魂就会“失重”。所以“神七”飞天回来,我就有了“神九”飞天的梦想,“神九”回来之后,因为“神十”隔得太近,我就把梦想的目标定在“神十一”。始终有梦,让我脚踏实地。

“神七”飞天回来,乘组三个人第一次到香港访问,有一个小学生问景海鹏:叔叔,您不怕死吗?他回答:叔叔跟大家一样,都是普通人,也不是什么“钢铁侠”,一样怕死。但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值得我们用生命置换,比如我们从事的航天员这个职业。航天事业是高风险职业,但是,这份职业值得我们用生命去置换。

承担此次飞行任务出发前,他说,不管飞得再高再远,感恩的心永远不变,初心永远不变。今年我国首个航天日,我们所有飞过天的战友在杨利伟的`带领下,面对鲜艳的五星红旗,再次重温我们前加入航天员大队时候的誓言。最后一句话“甘愿为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奋斗终生”,其实就是我们的初心。选择继续飞行,理由只有一个——践行我们面对国旗的承诺。

心怀肝胆写春秋 篇11

——吴孟超

勤耕不辍闲不住

年近90,在大部分人眼中,如果还能生活自理、安享晚年,已属难能可贵。而89岁的吴孟超却鹤发童颜,精神抖擞,依然战斗在临床第一线,同时还要处理大量公务。若非亲眼所见,真是不敢相信。

采访吴老,要在他繁忙的日程安排中见缝插针。听吴老介绍,当天上午,他连续做了3台手术,一直做到下午1点钟;吃完手术餐,接着又处理院务、给人看病、接待来宾……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永远的斗士,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下面就是吴老的作息时间表:

上午8:00上班,处理行政事物或批件,9:00以前到手术室做2至3台手术。然后去病房查房;

下午2:00上班,开行政会和学术会,处理公务和批件。5:00去病房查房;

晚上6:00看报,6:30吃饭,7:00看新闻联播,活动活动,有时再看看战争和侦察题材的电视剧,有时要接待客人来访;

晚上9:30进入纯私人时间,写日记,看稿件,看专业杂志,看报纸。

11:30入睡。

现在,除了出差和开会,吴老的每个工作日就是这样度过的。他说:“2006年1月,我有幸获得了全国最高科学技术奖,当时就有人对我说,年纪大了,拿了奖就该休息啦!但我想,我身体还好,科技发展无止境,我应该再做点什么,只要拿得动手术刀,我就会—直站在手术台上。”

让我们来看看这位89岁高龄依然不懈前行的斗士的非凡人生。

归国求学遇恩师

1922年,吴孟超出生于福建省闽清县,1927年随母赴马来西亚投奔父亲。后来,吴孟超在马来西亚华侨办的光华初中学习。“光华”乃“光耀中华”之意,从那时起,爱国的种子就在吴孟超的心中生根发芽。因当地没有华文高中,而吴孟超不想念外国人编的教材,所以1939年初中毕业后,他决定归国求学,将来报效祖国。回国后,吴孟超勤工俭学,完成了高中学业并顺利考上同济医学院,从此步入医学殿堂。1949年大学毕业后,吴孟超进入华东人民医院(后改为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工作,结缘本刊创始人之一、有着“中国外科之父”美誉的恩师裘法祖教授。

其实,从裘法祖教授1946年回国担任同济医学院外科教授时起,吴孟超就把他视为心中偶像。那时候,我国的外科医生仅限于做阑尾炎等一些小手术,而在德国就担任外科主任的裘法祖是全能外科医生,从头到脚的手术都能做,他还率先提出把大外科分为普通外科、骨科、胸心外科等,奠定了当代医学的专科概念。裘法祖上课不用稿子,讲课条理清晰、头头是道,很受学生崇拜,回国不久就名扬上海滩。

1954年,裘法祖被第二军医大学聘为兼职教授。当年在医学院当实习医生时,吴孟超只能远远地在人堆里看裘教授做手术,而现在终于可以站到老师身边了。裘法祖教授的一举一动,吴孟超都认真学习并做记录。吴孟超的勤奋很快引起裘法祖的注意。在裘法祖眼里,吴孟超是个非常勤快的人,因此很愿意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他。裘法祖做手术以精准见长,干净利落,以尽量减少病人的创伤,被誉为“裘氏刀法”。吴孟超深得其真传,直到现在,吴孟超开刀的方法和风格仍是恩师风采的延续。

勇闯肝胆诸禁区

1956年的一次学术会议上,一个日本人狂妄地说:“在肝脏外科方面,你们中国的差距还远着呢,要达到我这个水平,起码二三十年!”吴孟超听了十分生气,他暗下决心:非要赶上他们不可!

吴孟超去向恩师请教,裘法祖指点道:“中国的肝脏外科还是一片空白,偏偏中国又是肝脏疾病的高发地区,如果你有决心的话,今后可朝这个方向发展。”恩师一言,指明了吴孟超一生的方向。当时,我国的肝癌患者占全世界的40%,但是肝脏手术始终因为出血量大、患者容易死亡而尚处于探索阶段,肝癌的防治研究也处于空白状态。

从学习肝脏外科基本理论起步,吴孟超与同事一起翻译出当时刚出版的《肝脏外科入门》外文专著,迈开了进军肝胆外科的第一步,1958年,吴孟超又与同事组成“三人小组”,历经数月的辛苦努力,成功使用赛璐珞材料灌注出我国第一具结构完整的肝脏血管模型。通过亲手制作大量标本,吴孟超对照文献研究肝脏的血管走向和分布规律,大胆提出了“五叶四段”的肝脏解剖学理论。这一理论是国际上关于“五叶四段”的最早表述,—直运用至今,被评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肝脏外科领域的首项重大成就。

1960年,掌握了肝脏“密码”的吴孟超主刀成功完成了我国第一例肝癌切除手术,实现了中国肝脏外科零的突破。然而,随着外科手术的突破,术中止血的难题又挡在了吴孟超面前。当时,针对术中止血,国际医学界主要有三大方法:解剖肝门法、局部止血法、低温阻断法。吴孟超认为。这三种方法都不好:解剖肝门操作复杂,局部止血无法适用于大肿瘤切除,低温阻断对手术条件和病人耐受性要求过高。吴孟超决心另辟蹊径。可是,常温下该怎样实现安全手术呢?他一度苦无良策。一天,吴孟超在家中看书,厨房传来了自来水洗菜的声音,时开时关,水声时续时断。他突然有了一个新奇的想法:如果在肝脏供血“总闸门”的第一肝门安一个“自来水开关”,不就可以根据需要控制血流,既能止血,又能确保肝脏不断获得血液供应了吗?这个想法运用到临床后,手术中病人出血少了,手术时间缩短了,成功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在临床获得成功。面对又一次突破,吴孟超调侃道:“我只是向自来水公司借了一个水龙头。”

有了基础研究和技术突破的积累,吴孟超一步步突破了一连串的禁区:提出了纠正肝癌术后常见的致命性生化代谢紊乱的新策略;成功施行了以中肝叶切除为代表的一系列标志性手术;创立了肝脏外科的关键理论和技术体系;通过临床和肝脏生化研究发现了“正常和肝硬化肝脏术后生化代谢规律”。开辟了肝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领域;率先提出“肝癌复发再手术”的观点,显著延长了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1996年,吴孟超创建了我国第一所肝胆外科专科医院和肝胆外科研究所,进一步把我国的肝脏外科水平推向国际最前沿。

50多年过去了,吴孟超和他的团队施行的肝癌手术已超过2万例。当初,绝大多数肝癌被发现时已是晚期,患者只能存活半年左右。而现在,不仅能发现微小肝癌,能切除巨大肝癌,能处理残留灶,转移灶,还能完成肝移植手术、控制术后复发,手术后的5年生存率早已超过了50%。作为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创始人,回想起这半个多世纪的历程,除了自豪,吴孟超心中更多的是对国富民强、人民健康水平大大提高的欣慰。

医德医术需并重

在吴孟超眼中,恩师裘法祖对学生要求严格,但对待病人却非常耐心负责,他曾亲眼看到老师趴在病床边观察患者的小便量。1954年的亲身经历更让吴孟超深切地体会到,仅仅拥有高超的医术并不算是好医生。

那年,吴孟超的肚子里突然生了一个“大疙瘩”,不少人说是肿瘤。裘法祖亲自检查后,也很难确认这个“疙瘩”究竟是什么。当时,吴孟超的第一反应是“完了”,手术前差点没敢签字。手术后,结果出来了,原来是慢性阑尾炎!肚子里的“疙瘩”解除了。为了解除吴孟超心里的疙瘩,裘法祖特意将切下来的“疙瘩”送去做病理检查。看到病理报告上的结果,吴孟超才算放下心来。

当了一次病人后,吴孟超的一腔热情和爱心更是毫无保留地给了病人和家属。他常说:“作为医生,没有挑选和敷衍病人的权利,只有为他们解除病痛的义务。”几十年来,冬天查房时,吴孟超总是先把手放在口袋里捂热,然后再去接触病人的身体。每次为病人做完检查之后,他都顺手为他们拉好衣服、掖好被角,并弯腰把鞋子放到他们最容易穿的地方。吴孟超说,这对医生而言仅是举手之劳,却能带给病人很太的温暖。

直到现在,吴孟超还要接待慕名求诊和预约的病人。接待病人时,他会马上停下手中的工作,把注意力集中到病人身上。他说:“病人来看病都不容易,宁可让自己人等,也不能让病人在门外等。”只要是找到他的病人,不论来头,一概认真接待。从病史病情,如何治疗到生活细节,吴孟超会一项项问、一句句听、一遍遍解释,直到病人满意离去。’他说,医患关系关键在于医生,只有医生态度好了,解释到位了,病人才能更好地配合治疗;只有医患携手共同对抗疾病,疗效才会好。

吴孟超常说,病人生病已经非常不幸了,为了治病他们可能已经花光了家里的钱,有的还负债累累。作为医生,一定要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替病人算账。因此,吴孟超给病人做手术,用的麻醉药和消炎药都是最普通的,结扎、缝合都用便宜的针、线而不用更贵的专门器械;做检查时也尽量为病人省钱,如果做B超能解决问题,决不让病人去做CT或者磁共振检查,如果病人带来的片子能够诊断清楚,也决不让他们再做第二次检查。

养生秘诀20字

吴孟超是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和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所长,要审阅全院医疗'教学、科研、政工。后勤,护理等所有部门的文件,还要看病,开刀。令人钦佩的是,吴孟超精力充沛,忙起工作来简直不知疲倦,而且思维敏捷、记忆力超人,他安排过的工作落实与否、进展如何,都装在心里。问起有什么养生秘诀,吴孟超笑呵呵地说:“很简单,就5句话20个字,我跟胡锦涛主席也宣传过。”

第一,心态平衡。“我遇事乐观,有吃有穿有住就足够了,工作上、生活中从不勾心斗角。不嫉妒别人,不吵吵闹闹,永远笑哈哈。”

第二,脑子常用。常用脑子可以防止老年痴呆。看报纸、看电视、看书、写文章,都是用脑子的好方法。

第三,手脚常动。动手、举胳膊。扭腰。踢腿……每个人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怎么动都可以。吴孟超告诉记者,他年轻的时候自创了一套操,很简单的,就是活动全身各关节,现在虽然不做了,但双手仍可以轻易地举过头顶,平常一天做几台手术也不觉得多累。

第四,管住嘴巴。吴孟超说,这句最重要,也最难做到。贪嘴会带来很多问题,如肥胖,糖尿病、脂肪肝等,但现在很多人都认为要及时行乐,享受美食,很难管住自己的嘴巴。吴孟超吃饭很简单,而且量很少,用与他相濡以沫60多年的夫人吴佩煜教授的话说:“吃东西他一点也不讲究,只吃9成饱。”几十年来,吴孟超的早饭基本固定不变——一杯牛奶加一个鸡蛋,就是煮牛奶的时候打一个鸡蛋进去,有时候会泡进去几块饼干。吴孟超说:“以前我有胃病,试了很多种早餐组合,发现牛奶鸡蛋最管用,所以就一直坚持了下来,我到现在骨头还能这么硬可能与此有关。”吴孟超的中饭和晚饭也非常简单。中午有时间就回家吃,毕竟单位食堂的菜还是不够清淡,有时是几个饺子,有时是半碗饭,再吃点青菜。鱼、豆腐等,肉吃得很少。晚饭通常是一碗粥,一个包子。至于各种保健品,吴孟超从不问津。

谨以此篇献给所有心怀梦想的人 篇12

青灰色年华

作者 :马儒轩

我们以大同小异的方式来到这个世界,带着大同小异的构造,有着大同小异的习惯。我们明明在那么多地方相似,却又为什么在更多的地方截然不同?

面对梦想,有人执著,有人放弃。

面对现实,有人微笑,有人流泪。

有一天,在书架里翻找时,看见了自己学光影剪辑时的笔记,笔记的扉页上写着: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看过之后轻轻蹲下,哭得痛彻心扉。那些梦想啊,曾经说出的话,竟随风而逝。只剩下笔记本上的誓言,像是在嘲笑我的懦弱。而我也开始回忆——那些日子,那些岁月中不可遗忘的你们。

老陈

老陈在别人眼里,我的学校是这座城市里最好的之一,因此,我能在这里学习甚至应该小小地骄傲一下。高一结束那年,我的成绩依旧可以引以为傲。可惜的是,成绩不仅没能保持,反而像发了疯的挖掘机,不断向下……

很少有人知道我成绩下降的真正的原因。

其实这一切都是因为我偷偷奔波于学校和专业课的教室之间。光影剪辑、电影理论,每天以一种近乎虔诚的姿态去学习,只是学的不是父母和老师希望的而已。

老陈,是我专业课的老师,用他的话说,他把他最好的青春贡献给了我们五个人,所以我们一定要格外珍惜。他不是很爱说话,长得高高瘦瘦的,瘦得让人害怕。不过却暗中契合了我对艺术家的印象。搞艺术的一定要长得特立独行一些。这话我没敢对他说,只是偷偷对沈冰和曲和说过。

老陈是个很有才华的人,写一手漂亮的行楷,还会写古体诗。老陈这辈子也只拍过几个短小的广告。他常说:“这行不好干,人吃人啊,你们以为这比高考容易?”然后满面颓唐的笑,不再言语。每次听到他说这个,然后和沈冰一起对着曲和揶揄的笑。其实,曲和并不钟爱影视编导这个行当,不过是觉得高考无望,才另辟蹊径。较我而言,他已算是幸福了。他可以在家里美美地睡上一个上午,然后不慌不忙地来上专业课。而我则要在学校上满一个上午的课,偷偷地来上专业课。就连学费都是自己节省下来的零用钱和往年的压岁钱。因为自己明白这种行为在父母眼中已算是离经叛道。哪怕再爱爸妈,哪怕爸妈再爱我,生命像鸟一样迁徙……

我依旧会每天坐车去很远的地方上专业课。自己放弃学业,为了钟爱的事业而努力,我我们的负罪。

凡事皆有代价,快乐的代价就是痛苦。

那天,下了老陈的课,已是下午五点钟了。我匆忙地收拾东西,准备回去上晚自习。老陈叫住了我,给了我一份关于导演波兰斯基的简析,说是他自己当年的一些笔记和感想,然后轻轻叹着气对我说:“你是我见过的学这行最有天赋的学生,别放弃,坚持下去。”说完这句话,甚至不待我说什么,他轻轻摇头,转身离开了。

老陈总是这样莫名其妙,他是个好老师:印象派,左岸派,长镜头,蒙太奇……在他的讲解中那样轻易地印在了心里。他也是个好哥们,记得有一次,我抱病去上专业课,他发现后竟让大家自己看教学片,然后就那样穿着单衣跑了出去,那是零下二十几度的冬天,这里是撒泡尿都能冻成棍的朔北以北,他跑了十几分钟给我买药回来,然后咳嗽着说:“看来这药得咱俩分着吃了。”这就是老陈,一个有才华却郁郁不得志的老陈。一个不擅言语却古道热肠的老陈。

“你是学这行最有天赋的学生”这话是用来鼓励我的吧?听起来是那样熟悉,记得高一时我的政治老师曾对我说:“好好学,你是我见过的学文最有天赋的学生。”而如今呢?那样遥远的事了,都是记忆里的童话了。眼睛微微泛红,心中的酸涩久久不散。

老陈有个很漂亮的女朋友,有几次上课时,她曾来给老陈送饭,很温婉的样子。听到我们叫她“师母”总有豆腐块大的文字见于报端。师母慕名而来,写就了一段才子佳人的佳话。每次提起师母老陈都会傻傻地笑,然后说:“再等等,我就要攒够钱了,到时候她就真是你们师母了,结婚时你们都去,一定要去。”然后继续笑,笑得像个孩子。

老陈和师母委实是羡煞了旁人。然而,一天中午,我去上课,远远看见老陈和他的她在吵架,似乎吵得很厉害,我没敢去搭话,那天老陈没给我们上课,我和曲和还有沈冰去上了一个下午的网。

后来听说是老陈看见了那个女人和别的男人在街上并肩而行,也许并非有多亲昵。但这已经足够了。据听到他们吵架的同学说:整场争吵里,老陈除了沉默还是沉默,只是师母不断地呜咽着说,依稀可以听到钱、废物、委屈一类的词。

师母最终离开了老陈,老陈最终离开了我们。

临走那天,他穿了一套笔挺的黑色西服,棱角分明的脸庞苍白而英俊。

他微笑着说:“这是我给你们上的最后一课,这一课对你们而言,也许并不会有用,就当听听我这个过来人的唠叨吧。

“我热爱我的事业,写剧本,思考镜头,还有把我知道的告诉你们。一直到不久前,大多数人只能有一份职业,借之糊口,辛劳一生。有多少人敢说自己干的是事业?所以我一直引以为傲的不过是一份职业,而不是事业。

“我总是告诉自己坚持下去,下一刻也许就是黎明,会欣赏我,会聘请我,会给我一个机会。然而,现实就是这样容不得做梦,梦到头,我发现我的梦想都是别人的厕纸。一次我去一个影视公司送我自己的稿子,在候客厅等了整整一个上午,然后,把我的剧本亲自送给那个小编辑,以为他会重视,却在下电梯时,看见了一个保洁工人把他们公司的废纸送去粉碎,那纸堆的最上层赫然就是我的稿子。

“我没去要回来,因为我丢不起那个人。我在心里告诉自己,有无数个如我一般的人,他们的梦想也在这里埋葬。我当年选择了这行,如今,我要放弃了。从中学到现在我坚持了十二年,最后还是要放弃。你们还没真正尝试过冷暖人心,在这个社会里,力争上游是不自量力,精打细算是太工于心计,明哲保身是自私自利,被欺压得退往墙角,不过是因为无人撑腰罢了。

“我已经三十三岁了,和你们比我已经老了,我还有爸妈,他们也都老了,他们现在最常逛的不是一般老人去的公园,而是各个小区的销售处,为我爸妈,也为那些背叛我、轻蔑我的人。”

说到这里,老陈顿了一下,我看见他泛红的眼圈。他深呼吸一下,然后接着说道:“我要向你们五个道歉,我说好在高考前一直陪着你们,现在恐怕我不能兑现诺言了,希望你们原谅我,我的小同行们,你们是那样有天赋,好好努力吧,别让才华付之东水。也许你们同样不能坚持到最后,但至少别混得像我一样可怜。”老陈在最后给我们一个迷人的微笑。然后轻轻地说:“下课。”

老陈走了,去为生计而奔波,开始时互相之间偶尔也会发几条问候的短信,他的短信里透出深深的凄苦,后来因为我的手机不幸丢失,也就没了他的联系方式,自然没有了他的消息。或许……或许……沈冰与曲和

“一个人要得到什么,他就就必须先付出什么。”

沈冰的笔记本上用漂亮的行书写着一行小字。他的人生也许注定了早熟和漂泊。

在他十三岁时,因为一场车祸,父母双亡。他住在姑妈家,姑妈一家人对他很好,从没有俗套的电视剧里一家老小欺负一个孤儿的狗血镜头。但沈冰是个孤傲的人,和所有孤傲的人一样。他有着让人吃惊的执拗。他是真正热爱电影的人。我看见他不断地写着一个有一个剧本,看一本有一本的专业书籍。

沈冰拒绝自己讨厌的一切,如甜食,如芹菜,甚至学习。在他的眼里学习和甜食、芹菜一样无关紧要,可以随意地拒绝。他喜欢日本电影,喜欢黑泽明,喜欢下雨天穿白衣服,无药可救的小资,无药可救的冷漠。纵然他冷漠叛逆如斯,他的姑妈还是很爱沈冰,甚至好过待自己的孩子。

姑妈总会在某个节日里看着沈冰泪流满面。只因为沈冰太想他的父亲,一样的挺拔英俊,一样的任性执拗。姑妈总是带着哭腔对沈冰说:“你奶奶在我就岁的时候就过时了,你爸爸那年才四岁,他从小就性子硬,你爷爷不让他出去做生意,他偏去,你爷爷不让他娶你娘,他偏娶。这一辈子啊。他和你爷爷拗了一辈子,到„去‟了才知道”他三份保险当中的两份受益人都是你爷爷啊。”

沈冰固执的由来终于得到了一个解释,大概是从他父亲那里遗传来的。

沈冰和曲和大我一届,所以老陈走时,已是他们高考的前夕。沈冰的文化课分数随着他的努力大踏步的飞跃着,他有时会自嘲的对我说,:“早知道学习这么容易,先考个正经大学也不错。”然后坦然接受我的冷眼。

曲和的成绩却一直不见起色,他从来都认为家里庞大而复杂的人脉会让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像无知少女的情书一样纷至沓来。所以,无论专业课还是文化课,但他不明白,高校的招生主管们不是无知少女,他家的别墅也不是盖在中南海里,所以一切都是未知数。

沈冰和曲和可以说是不打不相识,当时老陈在前面讲着大岛渚,曲和却在底下和另外一个同学说他的包是某个国际品牌的珍藏款,说他的浪琴表是今年的今年最新的典藏版,诸如此类的话,听得那个女生瞠目结舌,却打扰了认真听课的沈冰。沈冰慢慢的回头,用轻蔑的语气说道:“知道吗?正真的富人从不炫耀,因为他们不空虚。如果你是女生,我可以理解女性骨子里对于奢侈品的痴迷。但你是个男人,所以只有恶心。”

沈冰的一席话说得曲和哑口无言,下课后,他反而向沈冰道歉,沈冰和曲和成了要好的朋友。

沈冰的日子过得拮据而充实,曲和的日子过得富足而空虚。没有交集的两个人,却成了最好的朋友。你很难想象两个人坐在一起,一个滔滔不绝,一个以一言不发,滔滔不绝的乐此不疲,一言不发的坦然自若。

有着同样梦想的孩子总是这样容易的成为好朋友,也许就是志同道合吧。梦想,听说没有梦想的人是幸福的,至少比那些梦想太过瑰丽的人幸福。因为他们在初次接触赤裸裸的现实时,不会那么痛苦,不会摔得那么疼。

高考迫在眉睫,在高考前的温书时间里,沈冰、曲和还有我一起吃了一次饭。曲和喝了很多酒,我讨厌喝酒,所以看着他们俩一次次举杯。曲和不断地说着,说沈冰骨子里像老陈,说他自己没出息,然后抬起喝得通红的眼睛说:“我小时候,亲戚们都说我能考北大,大了点他们说我能上重点,现在,他们见我连大学都不提。”说完哈哈地大笑,一个人真的无可奈何的时候除了笑也只有笑了。沈冰依旧沉默,只是偶尔会伸出手紧紧地握一下曲和的手。像是鼓励曲和,又像是在鼓励自己。

高考如期而至。

沈冰没能被中国传媒大学录取。

曲和也没等到哪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不容你躲避。

曲和决定去加拿大。走时我去机场送他,沈冰没来。因为沈冰的手机已经停机了,整个假期,他没有与任何人联系过,突然间我们发现,那十一位的号码,真的可以联通世界。没就这样杳无音信。

机场的大厅里,人来人往,曲和的妈妈和保姆在为他清点行李办理托运,我和曲和坐在休息椅上。

我问他:“你爸怎么没来?他那么疼你。”曲和苦笑了一下,然后说:“整个假期,我也没跟他说几句话。今天他本来要来,我没同意,我和他说又不是以后见不到了,送什么送?他就没来,呵呵……”

我听了迟疑了一下,然后问道:“大学的事,你恨你爸?”却和撇了下嘴说:“哪有恨自己亲爹的,只不过是觉得心里不舒服,他为我努力了那么多,最后还不是我没用。我知道自己对不起他。但是又怕和他说话,所以装作埋怨他的样子,维护自己小小的自尊心吧。”我听后笑笑。很多时候,所有做子女的都是这样。不待我说什么,曲和又说道:“逸凡,我不知道沈冰现在怎么样了,我很担心他,他那个人死心眼,我怕他想不开。找到他听劝劝她。”我轻轻点头。刚想说点什么,曲和又抢着说道:“好好学,说不定会有一所好大学上,别傻了,爱电影、学电影的人千千万万,成名的又有几个?你和沈冰都看不开,梦想不能当饭吃。”

听了他的话,我哈哈大笑起来,对他说:“你小子啊,表面洒脱自由,其实内心无比空虚。这些话会从你嘴里说出来,听得我胆战心惊的。”

曲和平静地看着我,淡的说:“我没开玩笑,你好好的想想。”

我重重的点头说:“我会的,谢谢!”这时,播里响起了甜美的女声:“飞往温哥华的CA8351次航班开始登机。”

听着广播里的声音,曲和对我说:“听着声音,多甜,以后一定得给你找个空接嫂子。我要走了,不祝我一路顺风?”

“你这个文盲,知道吗,飞机得逆风才能飞起来,顺风就掉下来了。好好照顾自己。保重!”我微笑着说。曲和傻傻地看着我:“飞机要你飞翔吗?呵呵,我从来都不知道,怪不得

我会像现在这样狼狈,这么多年,我都是顺风啊。”说完和我深深地拥抱,然后转身离开,背影萧索、落寞。我一直看着他从我视线里消失。那些离别和失望的伤痛,已经发不出声音来了。

静静走出机场大厅,走上车,爸爸的司机给我递来口香糖,我用力地嚼着,把眼睛睁到最大,怕泪水不争气的滑落。

远远的,我看见了一辆黑色的奔驰车,那车的牌照我是认识的,它属于曲和的父亲,那个迟暮的满心伤痛的成功男人,不,应该说那个满心自责的慈爱父亲,还是来送曲和了,只不过是远远的,静静的,不曾言语,爱的厚重而深沉。

曲和走了,我还是没能找到沈冰,只是从他的博客里看见了他写的文字:你们明明什么都不明白。你们根本就不知道这对我而言有多么重要,也不知道我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就随便的下定论,随便的说是“垃圾”。你们难道没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吗,难道没有试过追求自己的梦想吗?当这些被践踏的时候,你们不会觉得难过,不会觉得伤心吗?但是为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简单地去拒绝我的梦想。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一段小小的文字,我看的心中五味杂陈。沈冰的消失,像是暗示着什么,也许他放弃了梦想,也许他依旧坚持。我还是愿意相信后一种猜测,因为他的骄傲,他的执着。

房间里的时光仿佛静止在某处,周围的一切都染上了一层细灰。老陈、沈冰、曲和的人影隐隐闪现,却又不经意地隐匿于尘埃之间。

我我到现在才发现,我走了那么远,原本是为了漂泊。但事实上那些我抛在身后的事,对我又那么的重要。

偷偷上专业课的事还是被爸妈还有老师知道了,他们对我并没有责骂,只是一次次地劝我说,我本就已经动摇的心,更加迷茫。

那天我一个人在广场坐了好久,路过的人都会诧异地看着我,我不在意,我看着来往的行人,他们当中大部分都成有过梦想,而如今,坚持的又有几个呢。追求梦想,背叛责任的我真的幸福吗?该笑的时候没有快乐,该哭的时候没有眼泪,该相信的时候没有诺言。

我想起我的你们,放弃梦想的老陈,大洋彼岸的曲和,不知踪迹的沈冰。那些一起的岁月,那种不想放弃的心情,变成了大片大片的阴霾。

我不忍心再看母亲鬓角上日益增多的白发,不忍心再听父亲一声声的长叹,不忍心再让他们在同事提到孩子时无奈地回避。

爸爸曾在劝我是对我说:“不懂得从一次失败中站起来,永远跪在地上等待怜悯,并且儿子,我可以允许你跌倒,允许你趴在地上熬过疼痛,但你必须爬起来。”

时间不管我是否徘徊,它冷静的顺延着。

在所有人的期待中我选择了回归,也选择了放弃。

我不知道选得是否正确,但我知道我可以在爱我的人的脸上看见久违的笑容。

放弃梦想,回归现实,我不在意选择的对错。因为我知道选择永远都是错的,他必须舍弃一样,去争取另一样,日后一定会后悔。但是后悔也是日后的事了……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悼念那些我们在大大的绝望里小小的努力的岁月。

心怀梦想 篇13

小石桥中学举办“中国时代感恩励志教育讲师团演讲大会”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懂得感恩、学会感恩,2012年9月14日,我校邀请了中国时代感恩励志教育讲师团为我校师生和学生家长作感恩励志教育演讲。

下午一点,我校三百余名师生和三百多名学生家长参加了由中国时代感恩励志教育传播中心主持的题为“心怀感恩,成就梦想”感恩励志的演讲大会。会上,龚娴老师以亲身的经历、大量生动的事例从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祖国三个方面声情并茂地诠释了感恩教育的真谛。她丰富的激情和诚挚而极具感染力的语言,深深打动了所有师生和家长,让在座的学生与家长听得热泪盈眶。在演讲过程中,时而掌声雷动、时而泣声一片、时而激情高亢,让所有在场的人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母女相拥、师生环抱,孩子与家长、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亲切互动,一次又一次地点燃了人们的激情,许多人感动得泣不成声、泪流满面。“爸 妈,我爱你??”“老师,辛苦了??”同学们不约而同地站起来,高举双手,齐声高喊。掌声、喊声持续不断,经久不息,把演讲会一次又一次地推向高潮。在激情互动中,一个个学生走上讲台,含泪陈述了多年来对父爱、母爱及师恩的漠视、误解甚至怨恨,勇敢地说出了自己的缺点,向父母作出忏悔、向老师承认错误,表达今后一定要理解父母呵护、懂得老师教诲,远离不良习气 好好学习,奋发努力,将来报效祖国、报达父母,感恩老师。

此次演讲,让很多学生明白了“感恩不能等待,孝心不能等待,学习不能等待”的道理。会上,一次次热烈的掌声,一次次发自肺腑的大声呼喊,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让学生拂去了心灵的尘土,播下了感恩的种子,从心灵深处理解了家长及老师爱的深沉、无私,理解了他们爱的无怨无悔。唤醒了学生对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教诲的感激之情。同学们饱含热泪向老师深深鞠躬、与家长深情拥抱。

这次感恩教育演讲报告会虽然将近持续两个半小时,但整个会场气氛活跃,秩序井然,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演讲撼人心魄,发人深省,唤醒了同学们的爱心、孝心和感恩之心。是一次心的碰撞,情的交融,爱的传递。让青少年学

上一篇:壹号土猪模式研究初版下一篇:赵本山的艺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