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甲骨文作文

2024-11-18

神秘甲骨文作文(通用13篇)

神秘甲骨文作文 篇1

甲骨文里藏着许多宝藏,这一次,让我们跟随这些古汉字的足迹探寻兵器的`秘密。

是甲骨文的“父”字,很像一个人手持石斧的样子。“父”其实是最原始的石器武器。在原始社会,男子拿着这个被打磨得非常尖锐的“父”去狩猎,看准了一头野兽,就甩过去,这种石头非常坚硬,运气好的话就能把动物砸晕。后来“父”也代表古人种地的工具,使用工具的人大部分是男人,所以也代表男性地位。“父”后来代表父亲,其实也是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变革的证据之一。

再来看看“斤”字,它的外形非常形象,很像一把斧头。因此“斤”用作动词时,意思为砍削、砍杀。现在“斤”常常用作量词,是重量单位,如一斤肉。

“父”算是一种斧头,“斤”也是斧头,可见“斧”更是一种厉害的斧头了,称得上古代的升级版武器。

石器的打磨竟是个体力活儿,除了打磨石头,我们的祖先还是会利用树枝来做武器的,比如“干”字,原指一种武器,形状像叉子,可以很容易叉住对方的脖子,它的主要用途是抵御敌人或者野兽的进攻。“干”在古书中还指代盾牌,比如“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人们还用词语“干戈”指代兵器,用“大动干戈”表示发动战争。

当然“干”是一种简易版武器,攻防能力都比较弱,高级版是上面这个字,明显比“干”字增添了战斗力。这种武器呈“Y”形,左右分支分别绑上石头,攻击起敌人来更添胜算。

神秘甲骨文作文 篇2

今年四川省的语文高考作文为《熟悉》, 但有一位考生却用大多数人都极不熟悉的古汉字甲骨文写了一篇作文。此篇“甲骨文高考作文”经专家和阅卷组反复协商, 考虑到考生花了很长时间写作, 尽管文字太少且离题严重, 但依旧要尊重考生的劳动成果最终打了6分。针对考生用古文字写高考作文一时引起社会热议:有些古文字专家认为, 如果考生用古文字写出了800字的文章, 是很了不起的, 如果该考生用古文字真能写出顺畅文章, 一些高校倒是可以破格录取;一些社会学家则认为, 这恰恰表现了“90后”的显著特点, 喜欢展现自我、不会考虑太多, 多少有些过头, 有恶搞的嫌疑;但更多的语文老师则持否定的态度, 高考虽然没有“必须使用简体字书写”的规则, 但是约定俗成的字体就是简体字, 而且在国家的任何正规文件、通知、出版物上, 也都是用的简体字。语文老师同时强调, 作文, 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写作功底, 想用这种通过写古文字的方式为自己多挣分, 很难。

神秘甲骨文作文 篇3

关键词:甲骨文;四川广汉;古蜀国

中图分类号: G122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4)03000106

一、四川广汉惊现古蜀国时期甲骨文

当人们提到甲骨文时,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并认为那是中国最早和最“成熟的文字”。古埃及的圣书文字、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印度的印章文字等,在历史的长河中均已先后消亡,唯有中国的甲骨文却一脉相承地演变成为现今中国的汉字。甲骨文是中国汉字(方块字)的祖先,因而汉字也就成为世界上寿命最长、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然而,河南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并非是突然出现的,在它之前肯定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这个过程至少有数千年之久。例如,在四川广汉发现的古蜀国时期的玉(石)器指南针上的东、南、西、北四个古文字,其中,除“东”字外,南、西、北三个字在漫长的文字演变过程中,字形都变了样子 [1]。如果说殷墟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的话,那么与其同时期抑或比商王朝更为久远的四川广汉古蜀国时期出现的古文字是否是对殷墟甲骨文提出的严峻挑战呢?殷墟甲骨文中的一些古文字,可以在古蜀国时期的古文字中找到[2]。

我们在文献[3]中就已经指出:“在广汉古蜀国发现的玉器、青铜器、竹简、蚌壳、蛤壳、龟壳、鳖壳、树皮、牛甲骨、动物牙齿等等,其上均发现了大量的古文字。”此外,最近还发现了凿刻在紫铜片上的古文字,这是四川广汉古蜀国时期的古文字的又一新载体[4]。在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考古遗址中发现如此众多的古文字载体,这在中国考古史乃至世界考古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大事件,可惜至今未能引起中国考古学界、历史学界和古文字学家的关注。一般而言,文字、青铜器(金属器物)和城池的出现是国家存在的标志(也有例外)。四川广汉出土的古蜀国时期的器物上发现的古文字,说明当时古蜀国的文明程度已经发展到一个很高的水平。

四川广汉的古蜀国,不仅具备了上述国家存在的三要素,另外还已形成了十分完善的法律制度、等级制度,同时也有大型商贸活动和宗教祭祀活动(在青铜器上、玉器上有大型祭祀场景)。如果没有十分完善的制度,社会生活很难有序进行;如果没有文字,众多社会活动都无法开展,知识技能也不可能传承。正因为有了严格的度量衡的统一,才使得四川广汉古蜀国时期的玉器、青铜器、陶器等器物制作技术十分成熟,而且非常符合人类的审美观。据此推断,四川广汉古蜀国时期出现古文字也是十分自然的事情。然而时至今日,一些媒体在报导中说三星堆出土文物中未发现文字(1);也有的专家在其研究专著中公开提出“三星堆没有文字”的论断[5]。这都是不符合实际的。如前所述,四川广汉古蜀国时期的古文字是在纸张未发明前就出现了,是古蜀国人用金属工具(当时已经有高炉炼铁了,已经有铁器)凿刻在玉(石)器上、树皮上、竹片上(竹简),还有雕刻在动物牙齿以及牛的肋骨、肩甲骨上,等等。对于已出土的这些器物上的文字,专家们都视而不见,实在是令人费解?难道当地考古界就没有发现过一件有古文字的实物吗?还是已经发现而不敢公布呢?据了解,国家收藏的三星堆青铜器上早就发现了古文字,至于民间收藏的玉器,也在数年前就已发现了其上的古文字。

二、古蜀国时期的甲骨种类

第一种既有图形又有文字的甲骨,是迄今为止在我国所发现的前所未有的新类型。这些甲骨上不但有文字,而且有神秘的图形。这些图形有的是用“圆圈”互相以线条连接起来;有的是用“菱形”互相以线条连接起来;有的是用“圆圈”与“菱形”组合起来再用线条连接起来,等等。在这些图形上有古文字、有太阳、有月亮、有人像、有器物等,我们把这种既有文字又有图形的甲骨,称为“图文并茂”的甲骨,这种甲骨在殷墟以及其他地方出土的甲骨中是从未发现过的,是甲骨文的新类型,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应当引起考古、历史、文字学等方面的专家重视。现将我们收集到的既有图形又有文字的甲骨公布如下,以供专家学者研究。

这种既有文字又有图案的甲骨,呈黑褐色,是否与考古界所认为的燎祭有关,还有待进一步考证,参见图1~ 图10。

第二种是只有文字没有图案的甲骨,此类甲骨上的文字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完全一样,与文献[2]中的古文字在风格、类型、笔划上基本一致。具体参见图12~图15。

以上所公布的甲骨中的神秘图案,我们认为,可能是一种星象图(天象图)。由于宇宙间的天体时刻都在运动之中,星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应该是处于运动状态。这些凿刻在甲骨上的星象图案,是否代表了古蜀国“天官”所看到的当时情景呢?

早在殷墟甲骨文中,就曾记录和观察到了那个时代新星爆炸的现象。据李约瑟博士的资料[6],在我国的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卜辞中,就有关于天象的记载:在一片公元前1300年的甲骨卜辞中就有(从左至右):“七日己已夕新大星并火”(图11);另一片据考证是公元前1339年-公元前1281年的卜辞中就有“鸟星”的记载。这些记载,充分说明在商朝时期古人对天上的星星位置(星图)就进行了研究。这也说明,在商以前古人就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观察资料,所以才能得出天空中新星爆炸的结论。

图12~图15为第二种类型的甲骨,这类甲骨只有文字没有图案,此类甲骨上的文字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完全一样,与文献[2]中的古文字在风格、类型、笔划上基本一致。文中我们公布了其中的一部分。

三、余论

本文所阐述的两种类型的甲骨文,其中第一种类型比较少,第二种类型比较多,后者与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基本一致。无论在甲骨的形状与古文字的结构、风格、字的类型均无二样。笔者认为,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必定有其渊源。

近年来,浙江省绍兴市的收藏家黄震先生经过数年的努力和实地考察,收集了散落在湖南、江西、福建等地的有古文字的甲骨约有三万块之多,其中包括有龟壳、牛甲骨等(2)。据黄震先生告知,保守估计有古文字近百万字。在一次民间专家座谈会上,专家们对黄震先生收集到的甲骨文给予了充分肯定,其上的古文字与河南殷墟、四川广汉古蜀国发现的甲骨文在笔划、字型和凿刻方法上都十分相似。所以笔者认为,黄震先生收藏的这批甲骨文,应当引起考古学家和古文字学家的高度重视。古文字的出现有它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某些古文字也会被误传、讹传或者笔划发生改变,这些都是有可能的,我们在过去的论文中已经指出。

文中不妥之处,请专家们指正。

注释:

(1)《华西都市报》2014年3月9日16版

(2)请参看《甲骨疑云》电视记录片(Ⅰ,Ⅱ,Ⅲ)

参考文献:

[1]张如柏,张玉玉.三星堆玉(石)器上发现指南针及其古文字新释[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21(4):1-8.

[2]张如柏.三星堆玉器上的古蜀文字[M]. 香港:香港华人艺术出版社,2009.

[3]张如柏.四川广汉三星堆惊现竹简和古蜀文字的多种载体[J].台湾珠宝,2010,(96).

[4]张如柏.论四川广汉古蜀金属(紫铜)书的发现——中国古文字的新载体[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2):1-5.

[5]江林昌.中国上古文明考证[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2006:286.

识刻甲骨文作文 篇4

识刻甲骨文作文

山西省太原市九一小学五年级杨粤轩

我参加了山西博物院举行的“识文刻字”活动,那里的老师教我们识刻甲骨文。

甲骨文是现存的中国古代最成熟的一种文字,与埃及的纸草文字、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和印度的哈拉伯文字并称为世界四大文字体系。在认识了“日”、“明”等十几个甲骨文后,我们开始学刻字。

老师给每个人发了一张硫酸纸,并让我们自己选字。我选了“日”字。甲骨文的“日”字,笔画简洁,一个圆圈中加一点,像一只眼睛,很有神采。跟着老师的示范,我用铅笔写下“日”字,然后将硫酸纸翻转,根据书写的印记,在纸张的背面将字描绘出来。

接着,老师又发了蓝印纸和石印,让我们印字。老师示范着将长方形的石印放在桌面上,刻面朝上,再用蓝印纸包裹住刻面,最后将硫酸纸覆盖在蓝印纸上,并把描好的字放在蓝印纸中央。“大家注意,硫酸纸应该背面朝上,否则印在石印上的字是反的。”(www.fwsir.Com)我们手握铅笔,小心翼翼地学着老师的样子在硫酸纸上仔细描绘。

可以刻印了。我们将石印固定在木制的小印床上,拿出刻刀,准备动手。老师指导说:“大家可以用握毛笔的方法握住刻刀,刻字时,刻刀要使劲下压,这样刻痕才深。”我握紧刻刀,慢慢用力下压,石印上留下了一条浅浅的划痕。手腕继续用力,划痕不断交深,几分钟后,我的额头上冒出几滴汗珠,石印上的甲骨文“日”字逐渐清晰。

蘸上印泥,使劲一压,一个红色的阴刻甲骨文“日”字,跃然显现在纸上。看着自己的学习成果,我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一上午的时光飞逝而过,怀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无限热爱,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博物院。

[编辑的话]

神秘礼物的作文 篇5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神秘礼物的作文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神秘礼物的作文 篇1

听说黄山喜欢一样玩具,他妈妈不给他买,他非常伤心。我想:临近黄山生日了,我为他买一个就当作是送给他的生日礼物吧!

夜幕降临,太阳把最后一束灿烂的红霞洒过天边就消失了。我早早地来到黄山家,发现他家没有小朋友,大概我是第一个来的吧。趁黄山不注意,我偷偷地把玩具放到沙发后面。不久,小朋友们陆续到来了。

开始吃蛋糕了,黄山终于忍不住开口问我:“你送我的到底是什么礼物呀!”我不假思索地说:“保密”。

终于等到拆礼物了,我对黄山说:“我给你变个魔术,变!变!变!”。我指着沙发说:“你去拿吧!”。黄山飞快地往沙发奔去,拿出那个玩具兴高采烈地说:“这不是我最喜欢的悠悠球吗?”。黄山激动得满脸通红,我们都笑了。其中,我笑得最欢了。

神秘礼物的作文 篇2

今天是三月八日妇女节,下午我给姥姥买了一个神秘的礼物,是我的一番心意。

我即仔细又小心的把它包装了一下,我们在吃饭的时候我让姥姥猜一猜我送她的是什么礼物。姥姥猜了又猜,还是猜不出来。

我把礼物打开,姥姥一看,笑着说:“原来是一个亮闪闪的发卡呀!我居然没有猜到。”姥姥高兴的笑了,我想:“姥姥一定是被我的礼物感动了。”所以我也高兴地笑了,家里传出了欢声笑语的声音。

妇女节真好呀!儿童节我们一定也会收到礼物的。这就是我神秘的礼物。

神秘礼物的作文 篇3

今天,王老师从遥远的北京回来了,她面带高兴地笑容向我们走来。王老师还带了一件神秘的礼物,到底是什么礼物呢?我们大家都很好奇,一个个都等急了。只见王老师不慌不忙地从袋子里拿出来一个小袋子,刚一打开,我的口水就流下来了。原来是三颗小冰糖葫芦。我看着红红的冰糖葫芦,上面还带着小小的芝麻呢。我想:那一定很好吃!

这个冰糖葫芦和平常的冰糖葫芦不太一样,平常看见的都是一大串的,而王老师带来的是三颗小小的山楂串在一起,外面包着一层芝麻,像个小娃娃穿着一身闪闪发光的上衣。在灯光下看起来又像三颗眨着眼睛的小星星。

老师问我们想吃吗?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想!”王老师把冰糖葫芦发给我们,我一口就把小山楂咬成了两半。老师又问我们是什么味道的?我说:“又酸又甜,可好吃喱!”老师听了问我们:“你们有什么要向老师说的吗?”我急忙说:“谢谢您,王老师,你出差还能记得我们,还给我们带来这么好吃的礼物!老师,您真好!”

神秘礼物的作文 篇4

前不久,妈妈送给我一份特殊的神秘礼物,让我惊喜无比。这份礼物让我期待了很长的一段时间,终于收到了。接下来,就让你们猜一猜这份特殊而又神秘的礼物是什么吧!

提示一:他很可爱也很帅气。有一头造型很酷的黑发,跟他洗澡时,只要用手随便捣鼓一下就行了,头发干了就如同定过型一样,很酷呦。乌黑的头发下面有一对娇小可爱的耳朵,像极了我们吃的“小花儿片”。他很会吃,所以长了一个双下巴,胖嘟嘟的脸上长了一对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忽闪忽闪,可好看了。一个高而秀气的鼻梁树立在嘴巴和眼睛的中间,俏皮的小嘴巴还时不时的往外面吐着泡泡呢!

提示二:他很有自己的一套。爱哭爱闹还会笑,喜欢听音乐。把他放在床上平躺着,只要将音乐一打开,听到音乐的他就会随着音乐的节奏手舞足蹈,可爱极了!不理他时,他还会发出“哦哦哦”的声音来吸引你的注意。但是哭闹的时候,又特别能折腾人,抱在怀里哄还不行,还得抱着他四处走动才能平抚他躁动的心。他安静下来就证明他睡着了,可说到睡觉呀,我们全家都不是他的对手了。听妈妈说,现在的他一天要睡上15~20个小时呢!醒着的时候,当然会吃、会吃就会拉咯,每到这个时候,就是全家总动员的时候了。妈妈负责抱着,爸爸负责打水洗屁屁,外婆逗他开心,轮到我了就只剩下拿尿片、丢尿片了。

说了这么多,想必大家应该已经猜出这份神秘礼物到底是什么了吧!对,他就是我的弟弟啦!不好,笑声太大把弟弟吵醒了,妈妈有交待,谁把弟弟吵醒了就归谁带,我得带弟弟去了。其实,我心里还是挺开心的,因为又可以陪他一起玩了。等他长大一点了,我就带他来跟大家一起玩吧,相信你们一定也会喜欢上他的。

神秘礼物的作文 篇5

今天是11月13日,是我奶奶的生日。我想,奶奶平时这么辛苦,我要给她买一个神秘的礼物。

当天晚上,我带着100元钱和妈妈去买礼物。突然,看见一家店上挂着许许多多漂亮的小钱包,我想,奶奶用的钱包,皮都脱了,就给她买一个钱包吧!我们来到那家店,店里的包各式各样,颜色五彩缤纷,看得我眼花缭乱。那家店的店主问我:“你买小钱包干嘛呢?”今天是我奶奶的`生日,这就是我要给她买的礼物。”店主听了,直夸我是个懂事的好孩子。说完,我又继续挑了起来,奶奶她平时最喜欢花色,我就给她买一个花样的吧!我看见身旁有一个荷花样的,就指了指钱包问:“老板这个钱包多少钱。”“39元。”老板说。“能不能便宜一点啊!”我问。“这个钱包是你买给奶奶的,就给你便宜点吧!38元。”我问了一下妈妈,妈妈也说好,我就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下来。

回到家,奶奶看见了我买的礼物,特别高兴。说:“我的孙子可长大了,会给奶奶买生日礼物了。”当时我的心情特别开心,因为我给奶奶买的是她最喜欢的礼物。

神秘礼物的作文 篇6

作文课上,我看见老师笑眯眯的拿着一个袋子走了进来,老师说:“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想一定是 要发礼物,会是什么呢?糖果、玩具、贺卡、奖状…… 各种礼物出现在我的脑海里。突然听到老师说了一声:“睁开眼睛。 ”我立刻睁开了眼睛,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用彩纸包扎的像粽子一样的东西,上面还有一个粉色丝带蝴蝶结。打开一看里面有一个小金橘,这个小金橘圆圆的像个乒乓球,它的皮是黄色的,非常光滑,闻起来有一种淡淡的清香,咬一口它酸酸甜甜的。里面还有一个情人梅,它方方的像一个小房子,表面很粗糙,穿着橙色的外衣,靠近它有一种香香甜甜的味道,吃起来有一种特别的味道,而且很甜。刚才忘了告诉你了,情人梅的表面有一种白色的粉,老师告诉我们这是晒出来的糖分,它的核是桔红色的,核里还带肉呢!它的叶、花、核、仁都可以入药,还有生津止渴的作用。

神秘的盒子作文 篇6

随着这个身披“黄金锁子甲”的将军大踏步地登上“黄金舞台”上,我们个个惊叹不己,邓秘书猥琐地笑了笑,道:“嘻嘻!这个是啥么?”大家思绪立刻飞了起来,我一言,你一语地争先恐后地发言,有的胡说八道:“难不成是个炸弹?!”有的嘻皮笑脸:“可能是个邓小班!”有的阴阳怪气地道:“难道是个潘多拉宝盒?!”还有随随便便说:“莫非是个垃圾?!”……可是邓老师诡异地笑了笑,道:“呵呵,是一个――不告诉你!”,我们立刻倒地而死,吐血三斗而亡,最后,盼星星,盼月亮,老师快速的“斩”开“宝盒”,里面竟是一张张“飞卡”我们立刻再次死于一旦,但答案总算是一清二白了……

甲骨文鏖战谷歌 篇7

对于这一判决,甲骨文表示将提出上诉。甲骨文总法律顾问Dorian Daley在公告中表示,“我们坚信,谷歌在开发Android进军移动设备市场的过程中非法复制了Java的核心技术。甲骨文之所以提起诉讼,就是为了阻止谷歌的不法侵权行为。我们认为,我们还有大量的申诉机会,我们计划将此案上诉到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

相对于甲骨文对判决的不服气和不甘心,Alphabet旗下的谷歌则在一份声明中表达着他们的胜利姿态,“这一判决是Android生态系统、Java开发社区,以及依靠开源和自由编程语言去开发创新消费产品的开发者的胜利”。

起因

甲骨文指控称,谷歌将部分关键的Java技术整合在Android操作系统之中,此举侵犯了甲骨文的专利权。Java作为一种编程语言,可以通过APIs协调软硬件间的兼容问题。2010年甲骨文收购Sun Microsystems,由于后者开发了Java语言,因而Java版权也随之易主。随后,甲骨文将谷歌告上法庭,称Android系统有37个API侵犯了Java版权,在Android系统约500万行代码中,侵犯Java版权的代码高达1.1万行左右。并且谷歌在移动平台使用Java API并未获得甲骨文的批准。然而在谷歌看来,Java是Sun Microsystems公司对外免费提供的,因而并不需要支付所谓的版权费用。同时,Java其中本身就包括了APIs。并且谷歌在Android的研发过程中也并未使用整个APIs,而是“模仿”编写了相应的程序。

争论转眼来到了2016年,双方的辩论焦点也不再集中于谷歌在Android系统中使用Java API是否侵犯了甲骨文的版权,而是谷歌的代码是否属于公平使用范畴。甲骨文正在对关于公平使用的4项法律规定发起猛烈抨击。同时,甲骨文的律师和证人也试图将该公司描绘成为自由和开源软件的捍卫者。

开发者是整个软件生态的最关键环节,被平台商称之为源头活水。而开源社区作为全球最大的开发者圈子,其在业界的影响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在开源领域内,许多专家学者已经对于甲骨文此次针对开源技术的发难表示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普遍认为甲骨文对于开源技术的这种态度和做法将会对开源社区造成深远的破坏。

谷歌指出,甲骨文对于自己的起诉是在其自主开发智能手机失败之后才决定的。Larry Ellison和Alphabet执行董事长Eric Schmidt之间的邮件往来显示,在甲骨文提起诉讼的几个月前,他们俩曾有过会面。谷歌还提到了Larry Ellison在JavaOne开发者大会上的说法,即他很高兴谷歌正在使用Java,当时Larry Ellison是这样说的:“我认为,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Java设备,其中某些来自我们谷歌的朋友。”

开源环境

甲骨文与谷歌的此番争端其核心问题还是双方在“开源”方面的认识存在差异,也体现出来了双方公司对于“开源”文化上的理解存在偏差。

在开源的旗帜下,包括谷歌、Facebook在内的很多国内外知名科技公司的开发者都会向全球共享他们所研发软件的程序代码。如果有人基于其共享的代码完善了原有的软件,那么提供代码的人也可以相应的从中获取自己未曾拥有过的技术知识以及实现方法,进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在开源的环境下,一项开源项目可能会有数以千计的工程师从不同的角度去改建代码,这样一来,项目的进程就会大大加快,并且其功能的有效性也会因此而更加完善。

正是因为开源具有以上所描述的特点,其越来越受到科技公司的欢迎。因为在开源的环境下,他们的产品可以得到不断的改进,从而始终保持着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不会因为故步自封而遭到市场的厌倦。

难以解释的API

此次争端的关键词就是“API”,关键问题就是怎么向非技术背景的法官和陪审员们解释API是什么。负责此案的法官William Alsup为了更好地理解案情,他自学了Java。在2012年的判决里,他用图书馆来描述API。他在裁决书中写道,“一个软件包就像是图书馆的一个书架,每一个类别就像是书架上的书,每一种方法就像书里面教你如何去做的教程。需要做的就是找到正确的书架,选择正确的书籍,并且打开书本从中找到我们所需要的那一章节来阅读。”

谷歌在做Android系统的时候按照Java的方式组织软件库,为的是方便用Java的应用开发者。但问题是,虽然甲骨文有一个开源版的Java,但是Sun Microsystems的授权书里面禁止任何公司在未经授权的前提下开发自己的Java语言。根据自己对于Java和API的理解,William Alsup在先前的案件裁决中曾判定,谷歌的Android平台并没有真正地套用Java,Android平台只是借用了Java的API组织架构而已。但上诉法庭最终否决了William Alsup的裁决,认为他的图书馆比喻虽然听上去还是相当不错的,但在一些技术问题上的解释却有点牵强。2012年,谷歌的律师真的搬出来一个文件柜,想用文件上的标签来比喻API,真正拥有产权的东西是那些文件夹里面的东西。但这样的比喻最终还是没能获得广泛的认可。

回过头来看甲骨文与谷歌此次针对JavaAPI版权的针锋相对,这场巨头间的法律诉讼的结果之所以显得如此重要,正是因为其争论的关键点在于“开源”和“版权使用”两大话题上,这场纷争的结果也将对世界未来软件行业的走势产生关键性的影响。

事件影响

由于甲骨文仍然坚持继续上诉,所以现在这场巨头间的斗争只能说是暂时平息。电子前线基金会的高级律师Mitch Stoltz对于此次事件评论到:“无论谷歌和甲骨文案谁输谁赢,这类起诉案都将会多起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个案件已经沉重打击了软件行业,因为无论事实上侵权与否,反诉侵权指控都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

虽然谷歌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是谷歌却对外表态,在以后的Android系统里面,谷歌只用完全开源的那部分Java。因为先前上诉法院已经裁定API是受版权保护的,谷歌这次的胜利是基于Android对于这些API的使用是否构成“公平使用”原则上的胜利。在API受到版权保护的前提下,未来,可能将诞生出针对创业公司跟开源项目的诉讼领域。这是因为很多创业公司跟开源项目为了确保他们产品的兼容性,他们往往会用到很多别人的API。比如,不少公司开发的开源软件都支持多种云服务,这样可以方便他们的客户将应用从亚马逊等服务器上迁回自己的数据中心。比如Basho跟SwiftStack这两家公司提供的都是能跟亚马逊云储存服务S3兼容的储存服务。既然API受到版权保护,理论上亚马逊可以以侵权的名义起诉这两家公司。除此之外,还可能会产生一些更加复杂的诉讼案,比如像FreeBSD和那些基于Linux的开源操作系统使用了一个叫POSIX的标准API,POSIX是基于Unix系统的API,而Unix的知识产权则归Micro Focus公司所有。根据API受到版权保护原则,Micro Focus可以起诉用到POSIX系统的所有开发者。如果版权的战火果真如此在软件行业蔓延,那无疑将对软件行业的发展带来不小的冲击和改变。

虽然API受到版权的保护,但这也不意味着开源软件开发的未来就是黯淡无光的。包括谷歌的Go语言跟苹果的Swift语言的授权条款都要比Java的更自由,这两家公司均允许其他公司使用和修改上述两种语言。与此同时,微软开源了.NET编程平台,很多创业公司跟科技巨头,比如Cisco、Intel和IBM,现在都在合作推出能够避免类似纠纷的开源技术标准。甲骨文这次与谷歌就JavaAPI的针锋相对或多或少会让软件开发者就版权问题感到焦虑,但随着更多秉持着开放态度的开源技术涌现,也算是给各路开发者吃上了定心丸。他们在日后并不用过多担心因为软件开发而被众多公司起诉。如此看来,无论此次甲骨文和谷歌的案件最终结局如何,都不会使开源技术“开倒车”。

未完待续?

神秘的盒子作文 篇8

话音刚落,一条条消息在屏幕上出现,有人说,这是钱包;有人说,这是化妆品;还有人,居然说这是潘多拉的魔法盒每个答案都独具特色,但是老师都一一否认了同学们的答案。但是倔强的同学们没有为此而放弃。他们仍然继续猜。

老师见同学们猜不出来,便发出了自己奸诈的笑声。同学们仍然不服输。过了许久,老师说:“好吧,既然你们都猜不到,那我们就来公布答案吧。不过你们要注意看哦,千万不要眨眼!”只见老师将大拇指放在盒子的按钮处,“啪”的一声盒子开了。但是只露出了一条小缝隙,完全看不清盒子里面是什么,过了2秒老师又把盒子关上了。同学们纷纷说道:“这是什么呀?完全看不到,简直就是一片漆黑。”老师见同学们还没有猜出是什么,再次发出了自己那具有魔性的笑声。哎呀,你们说,这老师都准备公布答案了,怎么还作弊呢?

同学们仍然在试着猜,但是仿佛老天都站在老师的那边,不肯帮我们这群“可怜”的同学。在同学们三番四次的请求下,老师终于肯答应我们,给我们看一下里面到底是什么。

神秘礼物作文 篇9

今天是我的生日。我有一个绝秘的计划——“KNX”计划。知道为什么这一个计划叫KNX吗?哈哈!不知道吧!因为今天是我的生日也是妈妈的难受日。我听爸爸说我出生的那一天都快把妈妈的五脏六腑给踢出来了,KNX是康乃馨几个大字的首字母的大写,所以叫KNX计划。

我起来了,飞快地穿上衣服,走出了家门。一出门我就看见了一家花店,我便走了进去问“老板有没有十枝康乃馨?”老板说:“小朋友啊,你来晚了,现在康乃馨已经卖完了呀。”我“啊”了一声就离开了这一家花店。我找啊!打啊!我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寻找到一家花店买了十枝闪着晶莹的露珠的康乃馨。我买完康乃馨之后就回家了。回到家,妈妈妈说:“小寿星,蛋糕都准备好了,你跑哪去了呀?”我对妈妈说:“妈妈,你这么辛苦的把我生下来,我还没有送过你一次礼物呢,今天我送给你这十枝漂亮的康乃馨。”妈妈和我的眼睛已经湿润了。

爸爸说:“你们到底是谁过生日呀?”我和妈妈都笑了。

浅析甲骨文中的假借字 篇10

假借是汉字研究的重要课题, 是汉字发展的一个阶段。陈梦家先生说:“象形、假借、形声, 并不是三种预设的造字法则, 只是文字发展的三个过程。” (1) 是很有道理的。假借的产生可能早于殷代, 但限于已知的最早的汉字是殷商甲骨文, 所以以甲骨文为材料的假借研究姑且可看做假借的溯源, 反之, 假借的探源又可对早期汉语和汉字的发展演变有所助力。

一、假借研究概况

从许说奠定六书理论基础开始, 历代学者的研究就不曾间断过。关于假借的研究, 宋元明时期有徐锴、郑樵、代侗等, 清代有戴震、段玉裁、朱骏声、王筠、王引之、孙诒让等, 现代有马叙伦、唐兰、杨五铭、裘锡圭、蒋礼鸿、王宁、刘又辛等, 都对假借的理论进行过自己的分析和阐发。

学者对于甲骨文中的假借字, 进行过一些字数、字频的统计, 以及用字情况的分析等。比如姚孝遂先生在以《殷虚书契菁华》第一页武定时期的卜辞为材料分析了每个字究竟是用为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 统计出的23个字中, 假借字为17个, 占74%, 结论是所有的甲骨卜辞中假借字“大体上都是这个比例” (2) 。李孝定先生以《甲骨文字集释》所收甲骨文为基础, 选取其中确知了形音义的1225个字, 分析得出其中有129个假借字, 比例为10.53%, 他认为:“甲骨文里有了不少假借字, 虽然形体只有一个, 但本义和借义截然不同, 自然应当两个不同的文字看待。” (3) 李玉洁先生以《殷契粹编》的全部20856个字为材料, 统计得出其中假借字出现了12701次, 占总字数的61%。邹晓丽、李彤、冯丽萍《甲骨文字学述要》以徐中舒主编的《甲骨文字典》中所收的2703个字为对象, 统计出假借字540个, 认为不少于46.5%。郑振峰先生对《甲骨文合集》进行筛选考察, 在1481个字中确定假借字1229个, 比例为83%。陈年福《甲骨文词义研究》中的观点是将本无其字的看做假借字, 和本有其字的通假字区别开来, 并分析认为甲骨文中有80个假借字。这些结论各不相同, 主要原因既有材料选取的不同, 又有各家对假借概念的界定不一致。假借字在甲骨文中字频较高这一点, 从各家的结论中都可见一斑。然而假借字究竟该如何界定, 其内部怎样构成如何分类, 这些因素使得甲骨文字中假借字的比例和分布究竟如何这一问题不只停留在字频统计这个层面。

二、假借的界定

许慎对假借的定义阐述的较为简单:“假借者, 本无其字, 依声托事, 令长是也。”只包括“本无其字”的。后世学者对假借的定义莫衷一是, 争论的焦点在于引申应不应该算在假借之内, 还在“假借”和“通假”这两个术语上有颇多争论。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假借有本无其字和本有其字两类, 本无其字者谓之假借, 本有其字者谓之通假。

三、甲骨文假借字的分类

对甲骨文中的假借字, 学者多从三个层面进行分类。一是假借字的意义类别, 普遍的看法是分为专名假借和一般词汇的假借两种, 其中又以专名假借的数量更多。甲骨文中的专名主要包括人名 (贞人名、妇名、子名、侯伯名、人牲名、先王名、先臣名等) 、地理名 (地名、水名、城邑名、星名等) 、方国名、祭名。除了专名假借字之外, 其他词汇则是一般词汇。相对于专名来说, 一般词汇处于核心的地位, 更能反映一种语言的面貌。甲骨文的一般词汇中, 假借字的比例相对较少, 有学者统计得出比例约为10%, (4) 且基本集中在虚词、干支、数量、方位等一些表示抽象意义的词中。由于抽象的词义很难用象形、指事和会意等方法来表达, 故只好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从文字学角度来看, 专名假借大部分是临时性的假借, 随着专名的发展变化, 这些假借关系可能也会发展变化, 甚至逐渐消失中断。比如“乙酉卜, 内贞, 子商基方?三月” (《甲骨文合集》06570) 中“卜”和“商”假借为人名, “乙巳王卜, 贞, 田木, 往来无灾?王占曰:吉。” (《甲骨文合集》37364) 中的“木”假借为地名, “癸未王卜, 贞, 旬无祸……征人方?” (《甲骨文合集》36502) 中的“人”假借为方国名, 这些假借关系随着所代表的词义在语言中的消失而中断。而一般词汇由于长期的使用, 其中的假借字也逐渐固定下来, 成为汉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旧”本义是鸟名, 假借为新旧的“旧”;“在”本义是“象草木初生”, 假借为介词“在”;“巳”本义是幼儿形, 假借为表干支的“巳”等。这些字由于使用的频率较高, 假借关系较为稳定, 有些假借义甚至取代了本义的地位成为其字的唯一意义。

第二个层面是假借字本义和假借义的使用情况。这一层面也基本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即有本义, 也有假借义的假借字, 同一个字既有本义或引申义的用法, 又作为假借字使用。郑振峰先生统计得出这类假借字占总字数的18%。 (5) 如“目”字, “贞王其疾目, 贞王弗疾目” (《甲骨文合集》456) 。用本义眼睛, “甲子卜, 翌日乙王其田目无灾” (《甲骨文合集》33367) , 假借为地名。又“自”字“有疾自, 隹有蚩” (《甲骨文合集》11506) , 用本义鼻子。“贞御自唐、大甲、大丁、祖乙百羌、百牢” (《甲骨文合集》00300) , 借为介词“自”。第二种是卜辞中不记录本词, 只有假借用法的字。郑振峰先生认为这类假借字比较多, 占总字数的65%。 (6) 这类字又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字形取象较为明确, 但卜辞中没有用本义的例子出现, 比如像“橐”形的“东”字, 卜辞中只有表示方位的假借义, 其他几个方位词也是同样。还有像兵器形的“我”字, 卜辞中只有假借义出现。另一种是取象不明的, 比如“帝”、“光”等字, 构形取象不可考, 卜辞中使用的是假借义。

第三个层面是本有无其字。本无其字就是许说中所谓“依声托事”, 这类字在卜辞中比较多。本有其字指的是书写时由于习惯或其他原因不使用本字, 而使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替代的字。

四、甲骨文假借字繁荣原因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面符号系统, 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在没有文字之前, 语言的表现形式就是听觉上的, 文字出现之后才有了视觉上的表现形式。文字作为语言的视觉记录, 其产生和发展之中受语言的制约。当句子不能依靠象形字完整记录下来时, 迫于日常使用的需要, 字符表音成了先民的一种选择。人们把表意的字符用在音同或音近的字的位置上替代那个字来记音, 来达成听觉上的沟通。象形、指事、会意等记录具体可见的事物或意义的造字方式相对更早出现, 有形可像的事物最先转化成为文字符号, 然而无形可像的抽象实词, 专有名词和虚词却难以用这种方式创造。所以借用象形字这样形音具备的符号作为表音符号, 才产生了假借字。在跟图画有明显界限的象形字产生的初期, 假借字便产生了。裘锡圭先生说:“跟图画有明确界限的表意字的开始出现和假借方法的开始应用这两件事, 在时间上不会相距很久, 很可能基本上是同时发生的。” (7) 在这个阶段, 象形字量很少, 然而随着象形字的增加, 假借字的数量也在增加, 运用频率提高, 逐渐有了约定俗成的原则, 假借字走向了成熟。甲骨文时代的假借字就已经发展到了这个阶段, 不仅数量较多, 而且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律, 比如本义武器的“我”已经固定为第一人称代词的假借义, 方位字、干支字等也都固定下来了。

五、甲骨文假借字的作用

1. 促进新字的创造。

假借字借形记词, 对汉字字数的增加有制约作用, 但又增加了被借字的负担, 使得同形异义字、同形异音字增多, 降低了字符的区别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新字的创造。为了避免本子和借字混淆, “依声托事”向“以形别义”转变, 产生了大批形声字。

2. 解决了字少词多的矛盾, 弥补了表意文字系统的不足。

甲骨卜辞记录的是以当时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 而记录这一语言所使用的文字符号是以“据义构形”的原则创造的。这种表义文字无法完整地把语言中的句子按照语法顺序逐一记录下来。假借字的大量出现, 解决了表意汉字自身不能解决的问题, 完善了汉字记录汉语的功能。

3. 促进汉字语音系统的形成。

表意和表音是文字记录语言的两种最根本的方式。形声字出现之前, 甲骨文字基本可以分为两类。象形、指事、会意为一类, 通过具体的符号标示事物的关键特征或者以意相合, 它们是汉字的构形表意造字法。而假借的性质则不相同, 它通过借形表音的方式记录语词, 是汉字的借形表词发。假借字的出现将表音的方法带入了汉字系统, 更促成了形声字这一重要构字方式的兴盛。

4. 对汉字字义的变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假借是借形记音, 当一个字形被借用之后, 往往对这个字本义的发展变化也会产生一定影响。比如一个字被借用以后, 不再表示本义, 字形反而成为借义的专用, 像借为副词词义流传而本义的“腋下”之义反而丧失后的“亦”字就是这样的例子。

六、甲骨文假借字衰落方式

假借字在甲骨文时代发展到巅峰, 后来逐步被形声字取代, 新造汉字也很少或者不再使用假借的方式产生。假借字保留下来的, 基本都是一些虚词, 成为一种汉字发展阶段性的产物。假借字衰落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于所记专名或一般词汇的消失或变迁而中断了假借关系, 另一种是通过一定的方式演变为形声字。第二种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添加表义偏旁表示本义。比如甲骨文中“州”的本义是水中的陆地, 秦汉以后被借表示地方行政单位之后, 假借字“州”加了义符“水”表示水中陆地的本义, 类似的还有“其”和“箕”、“它”和“蛇”等;添加表义偏旁表示借义。比如“才”本义是草木初生, 借用表示“在”义, 后加表义偏旁“土”变味了形声字, 而假借义的“才”逐渐废止, 类似的还有“隹”和“唯”, “象”和“像”等;不用原有假借字字形, 另取声符和义符造形声字表示本义。比如“而”本义胡须下垂, 假借为虚词后另造了新的形声字“鬚”表示本义。

七、由假借字看甲骨文字的性质

对于甲骨文字的性质, 各家有不同的看法。陈梦家先生《殷虚卜辞综述》中将对甲骨文字的分析放在整个文字发展的框架中, 从甲骨文字本身看文字的发展史。他认为:“形声字的构式、形符与声符居于同等的地位, 所以不能成形声为声符文字。我们可以说象形、象意是象形文字, 称之为图画文字是不妥当的。” (8) 他认为假借字必须是文字的基本类型之一, 是文字与语言联系的重要环节。象形、假借和形声是在以象形为构造原则下逐渐产生的三种基本类型, 是甲骨文的基本类型。“由于汉语的特点, 汉字乃以象形开始, 而在发展成形声以后仍未完全失去其象形的本质” (9) , “若把今天的汉字和甲骨文作比较, 尽管已经过了三千年的演变, 然而基本上是相同的。也就是说, 汉字在武丁时代已经大致定型了, ……武丁以后三千多年, 汉文字在上述的基础上向前发展, 只有数变而无质变” (10) 。

刘又辛先生把汉字的发展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图画文字阶段, 商代以前的文字应该属于这个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以表形文字为基础、以表音文字为主体的表音文字阶段。第三个阶段是以形声字为主体, 还保留了一些表形字和表音字的形音文字阶段, 从秦汉到现代的汉字都属于这个阶段。” (11) 他认为甲骨文字的本质特点是以表形字为基础, 以假借字 (表音字) 为主流, 而又有一部分形声字为新生文字的表音文字体系。

姚孝遂先生明确指出, 文字的发展阶段和文字符号的构形原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文字的发展阶段, 是就文字符号的功能和作用所达到的程度来说的;文字的构形原则, 是就文字符号的来源说的。如果从甲骨文字的形体来源来说, 它可以被称为象形文字, 但是“就甲骨文字的整体系统来说, 就它的发展阶段来说, 就它的根本功能和作用来说, 它的每一个符号都有固定的读音, 完全是属于表音文字的体系, 已经发展到了表音文字的阶段……把它说成是表意文字是错误的” (12) 。

李圃先生《甲骨文文字学》一书着眼于描写甲骨文字的本体系统, 侧重对甲骨文字的结构成分即字素的阐释和分析。他认为, 首先, 从形体上来看, 甲骨文字属于块体文字, 有很强的图画性, 与现行的一些文字有别;其次, 甲骨文字有其独特的结构特点字素, 这些字素形音义相统一, 呈现多层次的立体结构, 与印欧文字很不相同;最后, 从甲骨文字的表词功能和造字方式来看, 其形体对字的本义有导向性, 即字形直接显示字义的全部或部分, 而且多为单音语素构成的单音词, 基本上一个字记录一个语素。因此它不属于音素文字, 而是一种语素文字。李先生认为, 甲骨文字属于表意体系的语素文字。

我们认为, 假借字在甲骨文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是商代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假借字在汉字体系的形成过程中至关重要, 其与形声字一起完善了汉字的记录语言的功能。但是这一点不能改变甲骨文是表意文字体系的性质。虽然甲骨文中假借字数量多, 频率高, 但这并不是判断文字性质的标准。因为, 甲骨文假借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专名假借, 并不是语言系统中核心的部分, 而是居于相对次要的地位;而一般词汇中, 假借字的比例就没有那么高了。其次, 甲骨文中除了假借之外也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法形成的文字, 他们所构造的汉字是构形符号。即使假借字本身, 无论是专名假借字还是一般词汇的假借字, 仍是通过借形的方式来记录语言, 而所借的字形仍以象形、指事、会意等表意性字符为基础, 即假借字的物质基础仍是表意的。最后, 我们不能将甲骨文字与汉字发展的其他阶段割裂开来。在汉字的整个发展史中, 表意性始终是其最突出的不同于其他语言的特点。因此我们认为, 甲骨文是一种表意文字, 不是表音文字。

摘要:假借现象贯穿汉字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 尤其在早期阶段的甲骨卜辞中, 假借字的比例很大, 种类多样, 对汉字体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试从多个角度对甲骨文中的假借字进行探究, 以达到对假借的溯源和对早期汉字发展演变及甲骨文文字体系的性质的全面认识。

关键词:假借字,甲骨文,汉字体系,汉字性质

参考文献

[1]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中华书局, 1988.

[2]刘又辛, 方有国.汉字发展史纲要.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0.

[3]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 2004.

[4]李孝定.从六书的观点看甲骨文字.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论丛.联经出版社, 1986.

[5]姚孝遂.古汉字的形体结构及其发展阶段.古文字研究, 第四辑.

[6]郑振峰.从甲骨文看上古汉语中的假借现象.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1999 (4) .

[7]郑振峰.论甲骨卜辞中的假借现象.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1 (3) .

[8]黎千驹.历代假借研究综述.殷都学刊, 2007.

[9]王瑞英.甲骨文假借字论析.殷都学刊, 2009.

神秘礼物作文 篇11

我即仔细又小心的把它包装了一下,我们在吃饭的时候我让姥姥猜一猜我送她的是什么礼物。姥姥猜了又猜,还是猜不出来。

我把礼物打开,姥姥一看,笑着说:“原来是一个亮闪闪的发卡呀!我居然没有猜到。”姥姥高兴的笑了,我想:“姥姥一定是被我的礼物感动了。”所以我也高兴地笑了,家里传出了欢声笑语的声音。

神秘山庄作文 篇12

继汤山公园之后,我们又优哉游哉地将车开上九龙山,准备一睹九龙山的海上风光。浩浩荡荡的海面风景虽没欣赏到,但我们却发现了一片空无人烟的公寓。哈好奇心作祟。我迫不及待地拉上父母,准备一探究竟。

金碧辉煌的大门着实吓到了我,上面的雕刻栩栩如生,精致细腻,一丝一毫锈迹也没有。走进去一看,每栋楼都漆成了梦幻般的马卡龙色,好似法国的浪漫小镇,光是看上一眼就觉得赏心悦目,浑身都舒畅了许多。每栋楼都拔地而起,一座座都高大雄伟。可就是这样一片令所有人都艳羡不已的小区,却一点生活的影子都见不到。我决定继续探索下去,不由得加快了脚步。没走几步路就看到为这个小区专门配备的大饭堂,大饭堂的位置,可谓是风水宝地,看上去就很宽敞舒适。

可昏暗的气氛让我知道这里的人也不多,甚至有一种误闯鬼屋的错觉。我继续颇为悠闲地渡步,一抬眼,眼前的建筑把我着实震撼到了。这栋说不出什么名的房子,采用的是欧洲古堡式的设计,高耸入云的尖顶,雾霾蓝与高原灰的完美搭配,再加上各种雕塑小物:什么手执水瓶的`圣母玛利亚,高举十字架的耶稣,完完全全是按照外国建房的标准完美复刻,可依然看不到人山人海的景象,我不由得更疑惑了。

继续往前,馥郁芬芳的花香飘了过来,我喜出望外地奔跑过去,竟然是个小花园!花园里的枝叶裁剪得很整齐,一大丛灌木被剪成了圆球状,憨憨厚厚的很是可爱,还有五颜六色的郁金香,一个个像水晶杯那般引人注目,并且多了几分醉人的香味。马不停蹄地游玩整个花园,我更是疑惑不解了。这里虽不像外面传的那样会闹鬼,但气氛也是十分诡异的,毕竟一个人影都没有,很难不让人怀疑。就在这时,爸爸妈妈打断了我的思路:其实有一个完美的解释。你看,这么好的一个小区,房价肯定要贵,应该没有多少人能住得起。父母说的话有一定道理,但也不是完全说得通。

让甲骨文走进初中语文教学初探 篇13

研究甲骨文,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多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没有兴趣, 与要求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有较大关系。教师有责任使学生变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为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理解性记忆。例如“绝”字, 从甲骨文的字形上看, 它像挂着的两束丝绳, 中间的一横表示刀痕, 用来会意“割断的意思”。《说文解字》里说:“绝, 断丝也。”就是说“绝”的本意是“把丝绳切断”的意思。后来, 一切断绝就都可以用“绝”来表示。当老师把“绝”的甲骨文画在黑板上, 边画边讲解, 学生们就非常感兴趣, 一下子就记住了“绝”的意思。我在教旧教材《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中曾经的成语“韦编三绝”的时候, 学生们很快就理解了这个成语的意思, 明白了这个成语是说孔子反复阅读〈〈易经〉〉, 编联〈〈易经〉〉简册的绳子都断了好几次, 从而理解了这个成语是形容读书勤奋的, 从而轻轻松松的记住了它。这种形象的记忆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 学生的印象也非常深刻。

2、有利于促进知识的掌握

如“莫”的字形是像太阳落在草丛里, 表示日落之时, 傍晚。但是由于它经常被假借用于其他地方, 人们就又造了一个字“暮”, 来表示“莫”的本义。“莫”与“暮”为古今字。类似的还有“暴”与“曝”、“受”与“授”、“羞”与“馐”等。在中学课本中这类的古今字被处理为通假字, 了解了这些字的演变过程, 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并记住:《师说》中“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的“受”是“授”的通假字;《行路难》中“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的“羞”是“馐”的通假字。

3、有利于辨析字形、理解字义

同样是这个“绝”字, 根据其本意, 我们得知是“断”的意思, 由此我们积累了“韦编三绝”、“络绎不绝”等成语的意思。在此基础之上, 我们可以给学生讲一讲这个词的引申义。由“断绝”引申出“尽”、“尽头”之义, 如“绝处逢生”。又由“尽头”引申为修饰语, 表示到了极点, 不能再超过或继续的意思, 如极美的女子称为“绝色”, 无法治愈的疾病叫“绝症”, 没有出路的地方叫“绝地”, 极高的山峰叫“绝巘”。还可以由此引申为“消失”。如在《三峡》一文中讲到“常有高猿长啸, 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一句中的“绝”字就理解为“消失”。理解性记忆文言词汇的难度大, 学生不易掌握, 而利用甲骨文字的本义, 可以增强文言文教学的形象性、趣味性, 有助于学生进行理解性记忆。

此外, 学习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一文中提到, 清国留学生的头发“油光可鉴”。“油光可鉴”是什么意思?答案:“油光可鉴”是说头发上擦了油, 梳得很光亮, 可当镜子照。“鉴”字怎么成了照镜子的意思了呢?原来“监”, 像一个人在盛水的“皿”中照自己的影子, 意思是“照镜子”, 引申为“镜子”, 为了突出“看”的意思, 还把人的眼睛画得很大。后来有了铜镜, 就在“监”的旁边加了一个“金”字旁, 后来““监”又写成了“鉴”。学生听老师这么一讲解, 自然就恍然大悟了。

4、有利于辨析同义词、近义词

在现代汉语中, 行与走是同义词, 都表示“走路”的意思, 可是在古汉语中却表达了不同的意思, “行”表示“走”, 而“走”却表示“跑”。以往在教学的时候, 我就告诉学生说, 你记住他们的意思就是了, 记住二者是有区别的, 虽然反复强调, 可还是有学生容易混淆。后来, 我就向学生展示了“走”的甲骨文, 一看到甲骨文, 学生们顿时豁然开朗, 原来, “走”的甲骨文字形是一个象形字, 它本身就像一个人挥动着双臂用力向前奔跑。金文的上半部分和甲骨文相同, 下半部分增加了一个“止” (脚) , 更突出了用脚奔跑的意思。从这以后, 当“走”字在文言文中出现的时候, 学生们就再也没有将其译为“行走”, 而牢牢的记住了它的意思“跑”。

5、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一个汉字记载一段历史。通过一个个汉字, 我们能够看到祖先是怎样生活的, 这种生活又是怎样变化的, 甚至能够“看”到, 他们是怎样思想的。在教学中稍一发掘, 往往便会有意外的收获。比如中学课本中所选的文言文中出现了大量的古代官职名, 包括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这些官职名称, 与汉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或直接以字体现官职的职能, 或间接反映官职的职责范畴。结合甲骨文, 可以掌握相关的官职知识, 从而更深刻理解文言文的相关文化。例如:

(1) .史。从甲骨文来看, 它的下面是一只“手” (又) , 上面是一支“笔”, 以此来会意用笔记事的人。《说文解字》解释:“记事者也, 从又持中, 中, 正也。”“史”是中国古代的史官, 负责记录帝王言行和国事。手持“中”, 表示要客观公正地记录实际情况。现在我们常说的“青史留名”、“永垂青史”, 这里的“青史”就是指“历史书籍”, 意思是说让你的名字留在历史书上, 被后人铭记, 才有了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2.牧。一只手持一物敲打牛, 表示驱遣。《说文解字》解释:“养牛人也, 从攴从牛。”意谓又由此引申为统治, 演化为古官名, 是地方职官中的州官, 如“太仆黄琬为豫州牧”。

除此之外, 透过“孝”字, 让我们感受到古人对老人的尊重, 从“社”中感受到祖先们对土地的敬畏, 从“稷”中领悟到它在人们心中的神圣地位等等。

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作为中华儿女, 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 只要我们平时注意思考, 注重积累, 做生活的有心人, 就一定能做点什么。

参考文献

上一篇:描写中秋节的日记300字下一篇:第一届畅想辩论赛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