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农部200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2024-05-24

青农部200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共8篇)

青农部200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篇1

文章标题:青农部200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上半年,青农部结合团中央和团省委青农工作有关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团市委十五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按照部门2007年工作目标要求,积极克服人手少的困难,顺利开展了各项工作。

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立足共青团工作实际,制定了《关于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团

员青年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对全市团组织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全面部署,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一是开展第八届乡村青年文化节活动。1月初至2月中旬,在全市组织开展了第八届“乡村青年文化节”活动,通过开展系列宣传、演出和比赛,在全市农村掀起了一股青年文化热潮。1月19日,我们在胶州市举行了第八届“乡村青年文化节”启动仪式。市委常委、原团市委书记张惠同志出席仪式并观看了青年演出的节目。我们还在现场向农民朋友赠送了1500余本文学、科技类图书。本届文化节中,胶州市被团中央评为“全国乡村青年文化活动先进县”,即墨市柳腔剧团解本明被评为“全国乡村青年文化名人”。

二是开展农村青年发展状况调研。为了解和掌握当前农村青年思想、经济、就业状况以及他们的实际需求,为团组织引领青年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我们与市社科院联合,共同开展了农村青年发展状况调研。研究设计了调研课题可行性分析,三易其稿制作了调研问卷。5月份,在五市三区选择20个调研点发放了1000份问卷,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了认真统计和归纳,掌握了详细的第一手数据。目前调研报告正在撰写中,预计7月中旬可以成稿。

三是开展农村青年荣辱观教育。以“知荣明耻树新风”为主题,在全市农村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全市农村团员青年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教育活动。4月27日,在崂山区小河东举行了启动仪式,团员青年代表宣读了倡议书,进行了实践“八荣八耻”宣誓。教育活动中,各区市组织农村团员青年开展了“上一次团课、过一个团日、听一堂讲座、做一次奉献、搞一次宣讲”等五个一系列活动,带领青年走村入户,发放“八荣八耻”系列漫画和《青少年素质教育读本》,清理村庄街道卫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伟大实践中。

四是举办共青团组织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座谈会。会议于5月24日在胶南市举行。五市三区团委书记、青农部长及相关镇村代表40余人参加了座谈。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胶南市共青团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情况,参加了农村青年中心青年开放书架揭牌仪式,认真听取了青岛市两位专家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报告,并进行了互动式交流发言。对于引导各区市团组织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方式和方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另外,六月份,我们重点筹备了青岛市“青春建功新农村行动”推进会,为全面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进一步动员和部署。

二、实施保护母亲河行动

联合市绿化委员会、市林业局、市志愿者协会,以“我为奥运种棵树,建设美好绿家园”为主题,发动全市各级团组织采取多项措施,开展植树造林和绿色文明宣传。

一是开展绿色奥运志愿者林建设。3月18日,举行了绿色奥运志愿者林启动仪式,市委副书记王文华,市委常委、原团市委书记张惠等领导出席仪式并参加植树活动。我们还联合太平人寿开通了“绿色奥运直通车”,免费接送市民参加植树。志愿者林建设在往年工作基础上已经形成品牌,得到社会各界群众的积极支持,今年在没有公布招募电话的情况下,仍然有1500多人踊跃报名。至今,绿色奥运志愿者林建设活动已经进行3年,共建成林地600余亩。

二是进行绿色生态公益宣传。结合全民义务植树25周年,我们联合两家广告公司专门设计制作了绿色公益宣传片,通过香港中路“奥帆屏”、“扬帆屏”两处大型LED广告屏以及部分公交车车载电视循环播放,激发广大市民植绿护绿、美化家园的热情,收到较好的宣传效果。

全市各级团组织共发动青少年3万余人次,建设“青少年绿化基地”、“共青团林”、“青少年林”等各类林地138处,预计建成总面积将达到1500余亩。

三、推动农村青年中心建设

上半年,我们以推广使用“农村青年中心综合服务和发展能力测评体系”为抓手,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开展了三个方面的工作,提高农村青年中心活力和服务能力。

一是开展农村青年中心能力提升月活动。4月份,开展了“农村青年中心能力提升月”活动。通过根据工作实际设计的测评体系对全市所有农村青年中心进行考核,根据测评结果,查找缺项和不足,分析原因,提出整改对策。指导各区市统筹城乡资源,开展了为农村青年中心捐赠科技文化书籍、微机、电视、影碟机等,为农村青年中心配备

青农部200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篇2

±500 kV天生桥-广州直流输电系统是中国南方电网第一条长距离、大容量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自2001年6月双极投运以来,累计转运电量超过350亿kWh,不仅在实施西电东送、促进东西部地区资源优化配置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为推进我国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通过总结一年来系统运行状况,及时分析、处理运行中发生的异常情况并实施相应的反事故措施,不但可以减少影响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隐患,还有助于提高直流输电系统的运行维护水平,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1 天广直流输电系统2007年运行概况及主要异常

1.1 天广直流输电系统2007年运行概况

2007年,天广直流系统主要运行指标如表1所示。

2007年,天广直流发生双极闭锁1次,双极相继闭锁2次,单极闭锁10次。其中,控制保护系统故障导致闭锁6次,直流线路(含接地极线路)故障导致闭锁5次,站用电系统故障导致闭锁2次。

1.2 天广直流输电系统2007年主要异常

2007年,影响天广直流输电系统运行的主要异常有:

(1)逆变侧极I高压直流线路电压测量异常

从2007年4月开始,天广直流输电系统极I出现类似高肇直流输电系统的直流电压异常波动[1,2]现象,经分析和处理确定异常原因为逆变侧广州换流站极1直流线路电压分压器对应的光电传感器故障[3],不得不多次停运极I更换相应光电传感器模块,而且还因直流线路电压测量异常引起了多次直流系统强迫停运:04月27日,逆变侧极I直流零电流保护动作[4],闭锁极I;06月20日,逆变侧极I直流滤波器过负荷保护误动,停运极I;09月11日,逆变侧极I换流器开路保护误动,停运极I[5]。

(2)线路故障

直流输电系统线路长,经过的区域环境复杂,运行经验证明属于容易发生故障的设备[6]。2007年,天广直流输电系统共发生线路故障15次,其中6次导致相应极停运,9次通过重启动恢复正常运行。15次线路故障中,10次为高压直流线路金属性接地故障,仅在08月11日极II有1次重启动不成功,导致极II闭锁;而另外三次高阻接地故障及两次单极大地回线方式下的接地极线路故障,均直接停运相应极。

(3)低压直流系统故障

11月03日,广州换流站直流场刀闸、地刀出现自动误分合动作,原分闸位置设备出现合闸操作,合闸位置设备出现分闸操作,导致双极状态紊乱并相继闭锁。后检查发现由于设备绝缘故障导致220 V交流电压串入110 V低压直流系统所导致。

1.3 其他

(1)换流变

由于天广直流输电系统换流变压器设计上存在缺陷,运行以来,已有多台换流变压器发生严重过热性异常故障,送至厂家解剖发现部分绕组出现断股、断线故障。2007年02月,广州换流站将2006年11月发现乙炔和总烃超标并增长明显的#408327换流变压器送至沈阳变压器厂以更换故障绕组;但在5月,又发现#408329换流变压器乙炔和总烃含量异常并有缓慢增长的趋势,但由于此时广州站暂时无备用换流变,于是在8月中旬#408327换流变完成修复并运回至现场之前的三个月时间内,为防止#408329换流变的运行情况恶化,不得不对#408329换流变所在的极I所带的最高负荷进行了一定的限制。

08月20日,用修复的#408327换流变更换#408329换流变后,天广直流输电系统双极恢复了正常运行,并随即将#408329换流变运至厂家进行检修。

(2)水冷系统

天广直流水冷系统自2006年年度检修期间彻底处理后,运行一直相对较平稳。2007年,未发生因水冷系统故障导致的强迫停运,只是在05月18日、05月26日、06月03日、07月01日、12月29日和30日,马窝站发现水冷系统发生漏水,于是申请停运相应极后进行了相应处理。

2 2007年天广直流输电系统主要异常情况分析

2.1 直流电压测量异常情况分析

2.1.1 直流电压波动异常情况分析

从2007年4月开始,天广直流输电系统极I出现类似高肇直流输电系统的直流电压异常波动现象,电压波动并无明显规律。逆变侧广州换流站极I直流线路电压波动范围20 kV左右,较正常值偏低,且极控系统控制方式在定电压控制方式和定熄弧角角控制方式间频繁切换;天生桥换流站波动范围15 kV左右,较正常值偏高。两站触发角均有变化。

广州站极I和极II的直流电压录波图对比如图1所示。

04月27日22:32,天广直流双极负荷200 MW运行期间,因电压波动异常使整流侧极I触发角降至5°,直流电压无法继续升高,而逆变侧因直流线路电压测量偏低,仍在定电压控制作用不断升高直流电压,最终导致直流线路电流无法维持、直流零电流保护动作,闭锁了极I[4]。

经分析,确定异常原因为逆变侧广州换流站极I直流线路电压分压器对应的光电传感器故障[3],于是在05月02日,停电更换了广州换流站极I直流线路电压测量回路中的9只光电传感器,之后,电压波动异常现象基本消失。

2.1.2 直流电压测量异常情况分析

但是,这批由德国Siemense公司提供的光电传感器存在较严重的质量问题,短短4个月内,陆续有4只出现故障,导致对应回路的直流电压测量偏高,测量值往往突然增大数百千伏,电压波形如图2所示。

这一异常也接连导致了06月20日11:06、14:52,广州换流站极I直流滤波器保护系统2过负荷保护两次误动,以及09月11日13:50,极I换流器开路保护I段误动,均停运了极I[5]。09月13日,更换这一批光电传感器后,再未发生类似异常。

2.1.3 极II直流有源滤波器保护系统2 SIMADYN D装置重启导致电容器过负荷保护误动

12月12日,广州换流站极II直流有源滤波器保护系统2 SIMADYN D装置电源故障,造成SIMADYN D装置频繁重启,10:35,在其自动掉电重启过程中,极II直流有源滤波器保护系统2过负荷保护误动,停运了极II。随即更换相应的SIMADYN D装置电源,恢复了正常运行。

2003年06月22日18:16,天生桥换流站发生过同样的故障,并在22日~25日的在线监测和试验中发现,在SIMADYN D装置的重启过程中,对应的直流线路电压测量值可能偶然出现测量误差,从而造成保护误动。

2.2 线路故障情况分析

由于直流线路故障大多是瞬时的,所以绝大部分直流线路故障可以通过由线路主保护触发的故障重启动功能[7,8]消除,恢复正常运行。天广直流输电工程线路故障重启动功能设定为两次,第一次为全压启动,第二次为0.8倍电压启动,这极大提高了线路故障重启动的成功几率,2007年,仅在08月11日18:40,极II直流线路故障后两次重启动不成功,导致闭锁。

但是,天广直流输电系统针对高阻接地故障的主保护线路差动保护的动作延时和后备保护动作延时配合不合理[9],造成02月03日15:36双极相继发生高阻接地故障、05月09日15:42极I高阻接地故障时,后备保护直流低电压或触发角过大保护先于线路差动保护动作,直接停运了相应极,失去了通过线路差动保护启动故障重启动、恢复正常运行的机会。

此外,天广直流输电系统单极大地运行方式下接地极线路故障的动作后果也是直接闭锁相应极,05月27日01:14、06月08日22:04,天广直流输电系统极I单极大地运行方式下,接地极线路故障导致接地极线路不平衡保护动作,直接闭锁了极I[10]。

2.3 低压直流系统故障情况分析

天广直流输电系统直流场刀闸和地刀操作控制回路如图3所示,其消弧回路采用控制触点上并接压敏电阻,不符合《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反事故措施要点》有关规定;同时天广直流刀闸、地刀操作控制回路提供了双接点,但现场仅采用正极串入接点的方式,这容易发生误动。

此外,事后试验证明,在直流场刀闸和地刀操作控制回路中采用的型号为3225-K175-0638压敏电阻,不能承受220 V交流电压;在220 V电压下,其电阻特性不能返回,呈现低阻状态,并存在着火燃烧可能。

所以,11月03日04:17,广州换流站二次设备出现绝缘故障导致220 V交流电压串入110 V低压直流系统后,站内直流场几乎所有刀闸、地刀控制回路中的压敏电阻被击穿,造成大量设备误动;并导致极II直流保护跳闸继电器励磁,误停运了极II;而极II闭锁后,极I在单极大地回线运行方式下,随着接地极线路地刀0050017和接地极母线地刀005007的误合,引起接地极母线差动保护动作,闭锁了极I。

对此,运行单位首先组织更换了发生绝缘故障的设备和所有损坏的压敏电阻,然后在12月的停电检修期间,改进了直流场刀闸和地刀操作控制回路,将负极接点接入了操作控制回路。

3 改进建议

天广直流输电系统控制保护系统由德国SiemenseE公司设计,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基本有效保证了功率传输的准确稳定和换流站一次主设备安全运行,但是,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3.1 部分保护仅采用单一测量值,容易误动

天广直流输电系统中,许多保护功能的实现仅依靠监测单一的电压或电流测量值。虽然直流保护系统采用了“三取二”的出口方式[11],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保护动作的可靠性,但是,设置在极控系统中的后备保护如换流器开路保护I段、低电压保护等,或直流滤波器保护系统中的电容器过负荷保护等,一旦对应的测量值发生异常,将直接停运相应极。这不仅接连引起2007年06月20日、09月11日天广直流输电系统相应极的强迫停运,还造成了高肇直流输电系统2007年01月15日等一系列强迫停运故障。

针对这一问题,高肇直流输电系统对直流滤波器电容器过负荷保护进行了改进,增加了电压测量值不合理偏高时闭锁保护的功能。运行经验证明,这一改进措施可以有效避免电压测量异常引起的电容器过负荷保护误动,因此,建议在天广直流输电系统中,采取类似的改进措施。

3.2 线路差动保护与后备保护动作延时配合不合理

天广直流输电系统针对高阻接地故障的主保护线路差动保护的动作延时和后备保护动作延时配合不合理,在多次线路高阻接地故障过程中,均直接由后备保护动作停运了相应极,失去了通过线路差动保护启动故障重启动、恢复正常运行的机会。尤其在2007年02月03日,双极因线路高阻接地故障相继直接停运,给系统造成了较严重的影响。

文献[9]深入分析了直流线路故障的过程及特点,指出天广线路差动保护与后备保护配合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这对天广、高肇、兴安直流线路保护的设置,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3 接地极线路不平衡保护动作后果的改进建议

直流线路故障,一般是以遭受雷击、污秽或树枝等环境因素所造成线路绝缘水平降低而产生的对地闪络为主,此时如果不采取措施切除直流电流源,则熄弧是非常困难的[12],将对一次设备和系统稳定运行带来极大的危害。而对于此类暂时性故障,一旦故障清除直流输电系统可以立即恢复运行[10]。为了既能迅速切除直流电流源、帮助熄弧,又尽可能地避免直流输电系统不必要的停运,对此,极控系统中设置了由线路主保护触发的重启动功能[8]。

但是,在天广、高肇和兴安等由德国Siemens公司设计的直流输电系统中,单极大地运行方式下,接地极线路相关保护的动作后果均为直接闭锁运行极,如上文所述,2007年,天广直流输电系统中两次在单极大地运行方式下因接地极线路遭雷击导致直接闭锁。因此,建议接地极电流不平衡保护动作后采用自动重启逻辑,以尽可能的避免接地极线路瞬时故障造成直流输电系统停运。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直流输电系统停运的概率,对于系统的功率输送以及系统稳定有很大益处[10]。

4 结语

天生桥—广州直流输电系统于2001年投运,南方电网以它为系统联络线,形成了我国第一个高电压大容量交直流并联运行电力系统,这也标志着我国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为之后我国直流输电的建设和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文总结了2007年天广直流输电系统的运行状况,介绍了运行中发生的典型异常情况及相应的处理情况和实施的反事故措施,并针对部分保护功能目前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这不仅有助于减少影响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隐患,还为进一步确保天广直流输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段卫国,陆岩,阳少军.高肇直流极Ⅱ直流电压异常波动分析[J].南方电网技术研究,2006,2(3):23-24.DUAN Wei-guo,LU Yan,YANG Shao-jun.Analysis ofthe Abnormal DC Voltage Fluctuation of the PoleⅡin the Gui-Guang HVDC Transmission System[J].Southern Power System Technology Research,2006,2(3):23-24.

[2]吴泽辉,张鹏,左干清.高肇高压直流系统电压波动的分析与处理[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32(5):104-107.

[3]张海凤,朱韬析.天广直流输电系统极I电压异常波动原因及其影响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31(24):102-104.ZHANG Hai-feng,ZHU Tao-xi.Analysis of the Abnormal DC Voltage Fluctuation of the Pole I in the Tian-Guang HVDC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Its Negative Influence[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7,31(24):102-104.

[4]朱韬析,欧开健.天广直流输电系统直流零电流保护动作原因分析[J].南方电网技术录用.ZHU Tao-xi,OU Kai-jian.Analysis of Action of DC Zero Current Protection in Tian-Guang HVDC Transmission Project[J].Southern Power System Technology,processing.

[5]朱韬析,欧开健.逆变侧送极控主系统直流电压测量结果影响分析(一)[J].南方电网技术,2008,2(2):54-57.ZHU Tao-xi,OU Kai-jian.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n HVDC Transmission System of DC Voltage Measurements of Master Pole Control System at the Inverter Side:Ⅰ[J].Southern 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08,2(2):54-57.

[6]高锡明,张鹏,贺智.直流输电线路保护行为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29(14):96-99.

[7]浙江大学发电教研组直流输电科研组.直流输电[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5.

[8]王海军,吕鹏飞,曾南超,等.贵广直流输电工程直流线路故障重启动功能研究[J].电网技术,2006,30(23):32-35.WANG Hai-jun,LüPeng-fei,ZENG Nan-chao,et al.Research on DC Line Fault Recovery Sequence of Guizhou-Guangdong HVDC Project[J].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06,30(23):32-35.

[9]朱韬析,欧开健.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高阻接地故障研究[J].南方电网技术录用.ZHU Tao-xi,OU Kai-jian.Research on the High-impedance Ground Faults of HVDC Transmission System[J].Southern Power System Technology,Processing.

[10]余江,周红阳,黄佳胤,等.接地极线路不平衡保护的相关问题研究[A].2007第十一届全国保护和控制学术研讨会[C].2007.

[11]翟永昌.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直流保护配置的可靠性分析[J].南方电网技术研究,2006,2(2):13-16.ZHAI Yong-chang.Analysis of the Protection Credibility in HVDC Transmission System[J].Southern Power System Technology Research,2006,2(2):13-16.

青农部200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篇3

一、上半年改革进展

(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

一是行政管理方式不断创新。国务院公布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重庆市启动政府管理创新“三级改革试点”。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二是继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清理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通知》,要求各部门近期对现有的行政审批项目进行集中清理。福建省非政府投资项目不再实行审批制。三是建立和完善监督问责体系。国务院发布了《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审议通过了《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草案)》。四是行业协会改革稳步推进。为加快推进行业协会的改革和发展,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

(二)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是财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财政管理体制方面,主要是部分地区在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取得新的突破,试点范围不断扩大。税制改革方面有了重大进展,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企业所得税法》,实现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制的统一。二是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我国第一家设置在农村地区并全面服务于“三农”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商业性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3月1日正式挂牌营业。企业年金基金获准进入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投资、交易。个人外汇管理政策进一步调整和放宽。进一步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汇丰银行、花旗银行、渣打银行和东亚银行北京分行正式向本地居民开办人民币业务。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内地金融机构经批准可在香港发行人民币金融债券。调整了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投资范围。金融监管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国银行业非现场监管信息系统开始正式运行。国务院公布《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期货公司金融期货结算业务试行办法》等三项规范性文件发布实施。

(三)完善市场机制、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建设有序进行

一是国有经济改革取得新进展。中国中化集团公司等4户中央企业完成重组。国务院批准国防科工委《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投资体制改革的意见》。新组建的国家邮政局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正式成立。二是完善市场经济基础、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物权法》规定要平等保护公私财产。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三是能源体制改革加快进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关于“十一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深化体制改革,完善能源价格体系。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原油加成本”已经正式采用。天然气定价机制逐步转化,原油成品油批发放开。我国首次禁止柴油进出口相关商品目录发布。四是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指导性文件出台。国务院3月份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快服务业领域改革开放。

(四)社会领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

一是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国务院成立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部际联席会议,加强各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并研究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成都市政府正式颁布《成都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成为全国第一个实行城镇居民医保的省会城市。二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推进。河北省邯郸市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启动新型城镇合作医疗制度。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探索新的监管手段,从2月开始试行向医药厂商派驻监督员制度,3月份又向全系统发布了八条禁令,对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人员廉洁从政设立了严格规定。三是教育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教育部制定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五)综合配套改革加快进行

一是组织领导得到加强,先行先试得到鼓励。新一届天津市委决定成立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张高丽担任组长。4月底,上海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和保障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鼓励浦东新区在制定综合配套改革相关文件方面先行先试。二是改革方案的制定基本完成,改革重点进一步明确。2007年是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三年行动计划的最后一年,新区政府提出今年的重点是集中力量在行政管理体制、经济管理体制和城乡二元结构等三个方面推进改革。天津滨海新区的总体改革方案目前已上报国务院,主要涉及到9个方面,今年的改革重点是要在金融、科技、涉外经济体制、土地、行政管理体制方面取得突破。三是金融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天津滨海新区新设立了5个基金并出台管理办法,以推动新区经济发展。在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复的7项外汇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开始启动。同时,天津滨海新区被中国保监会确定为全国保险改革试验区,天津市政府已起草《天津滨海新区保险改革实验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目前正在征求意见。四是涉外体制改革加快步伐,支持进一步开发开放。海关总署4月初向天津海关和海关总署驻天津特派办印发《海关总署关于支持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总体意见》,推出支持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建设大型综合性海关保税监管区域等14项具体措施,支持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五是开始探索农地流转制度创新,增强政府对土地供应的调控能力。滨海新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及土地收益分配、增强政府对土地供应调控能力等改革试验正在开展。试行“一次审批、分期实施”的农地转用制度,保障重大建设项目的用地供应。六是试点工作取得新进展。国务院已正式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快中西部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二、当前深化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一些重要领域改革无实质性突破,改革工作任重道远

一是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尚未触及核心,政府行为实体化现象未得到根本改观。目前的一些改革措施力度明显不够,尚未触及核心问题,成效也不大。一些地方政府仍然是以发展经济为主要工作,全民招商,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二是垄断行业改革推进相对缓慢,部分行业垄断地位甚至有所强化。当前,垄断行业已成为整个微观领域改革的焦点和难点,但改革进展却不如人意,一些行业的垄断地位甚至有所强化。金融、保险、通讯、铁路、航空等行业垄断地位依然强大,垄断收益依然丰厚。广大民营企业虽有非公经济36条作为进入保障,但在现实中遭遇“玻璃门”,仍然是在垄断行业的夹缝中生存。三是要素市场化改革进展不大,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继续维持。包括资本、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化进程迟缓,一些重要生产要素的价格被长期扭曲、压低,大量企业依赖廉价的要素资源而继续维持着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对节能减排形成巨大压力。四是“三农”问题积重难返,农村改革进展缓慢,大部分改革措施仍处于试点阶段。尽管政府已经连续五年将“三农”问题作为中央1号文件予以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农村综合改革也在全国开展起来,但总的来看,宣传大于行动,大部分改革措施仍处于试点阶段,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仍然严重不足,“三农”问题依然积重难返。

(二)宏观经济运行风险加大,改革工作亟待推进

一是“三过”已经成为威胁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的突出问题。其一是投资增长过快。其二是信贷投放过多。其三是外贸顺差过大。二是物价上涨压力正在增加,通货膨胀的风险在加大。三是节能减排形势严峻,年内目标实现难度很大。

上述问题的出现,既带有阶段性特点,与现阶段的国际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增长周期相关,也是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体制机制不完善等深层次矛盾的集中反映,是我国相关领域改革进程滞后所产生的必然后果,迫切需要政府加快改革步伐,推动包括投资体制,财税体制,金融体制,资源环境价格机制,社会保障体制等在内的全面体制改革。

(三)推进改革的难度有所增加

一是既得利益集团影响改革方向和进程。当前,改革的障碍之一是部分政府机关和部门不肯放弃既得利益,不肯向下级、向企业、向市场和社会放权,不愿转变职能和改革管理体制,再加上缺乏有效的改革协调机制,改革在推进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走形变样。二是普通老百姓反对“假改革”影响自身福利。当前,人们对改革效应的预期普遍提高,对改革成果分享的要求明显增强。老百姓希望改革增进自身福利,而反对既得利益集团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迫于各方面的压力,进行的一些需要老百姓承担大部分改革成本的“假改革”、“错误改革”。三是弱势群体缺乏利益表达和诉求机制,改革决策缺乏社会基础。现实中,失业下岗人员、失地农民、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改革意愿被既得利益集团任意压制、扭曲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底层民众生存环境恶劣,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四)改革工作统筹协调不够

当前,深化改革面临着许多矛盾和涉及面广、敏感性强的领域和环节,推进改革的阻力和难度逐步加大,改革的综合性要求更加突出。新时期各项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将取决于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力度和突破的程度,取决于相关配套改革措施的跟进程度。值得注意的是,在全国大部分省级政府甚至一些地级市都为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建立了高层次的改革领导小组、改革联席会议制度、改革联络员制度以及专项领域的改革领导小组,做好改革的统筹协调工作,但国家层面的类似协调统筹机制未有效建立起来。

三、下半年改革工作建议和思考

鉴于上述情况,我们建议在下半年改革中,一要加强改革领导和统筹协调;二要以加快政府转型和改善政府治理为目标,加大推动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力度;三要切实落实非公经济36条,加快推进国有垄断行业改革;四要以价格改革为突破口,加快推进生产要素市场化进程;五要明确各级政府职责,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推进以基本公共服务为主线的农村综合改革;六要加强组织领导和法律保障,进一步推进综合配套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改革动力来自人民群众、来自基层,因此,改革工作要以人为本,要使改革政策的制定与抉择立足于多数人的利益。要探索建立改革的利益平衡机制,提高改革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要加强改革试点工作,不断创新试点方法和推进方式。在试点方法上,一要考虑将单项改革和综合性改革相结合;二要将放权让利改革试点优先考虑中西部地区;三要赋予地方改革试点自主权。

在推进方式上,一是要注重可操作性,紧密结合现实需求和深入推进的主客观条件,把握各矛盾环节,做到真正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二是要寻找有代表性的改革特例进行深入研究,对特定改革问题要吃深吃透,把对试点事物的分析上升到理论层面,进行概括总结和扩展。三是要加强指导和协调,坚持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和逐次实施的原则,及时发现和调整试点改革推进步骤。

青农部200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篇4

我县物价统计工作在局领导关心和支持下,到目前较好地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和局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下面就工作和正步打算汇报如下:

一、目前工作情况

(一)按时完成了定期报表及上报市场行情工作

1、今年按时完成了各月的定期报表,保证了时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每月报表打印后层层把关,认真审核,将误差降低到最底处,使目前的统计报表质量有了新的突破。

2、县内共有2个市场、1个农贸市场,对市场物价变动大的情况,我们每次采价都对市场价格进行了解,使每项的上报价格都基本符合实际,做到多走、多看、多听。

(二)抓好年报的数据质量,搞好社会调查,提高优质服务水平。目前,我们搞了多次抽查,有农贸市场调查和消费市场调查。每次调查,我们都有分析、说明,然后发至县有关部门,为党政领导决策提供真实可靠数据,使社会调查工作成为党和群众相联系的纽带。

(三)加强法制建设,增强法制观念

我们在完成正常的统计报表和业务外,积极参加局里组织的法制学习,增强法制意识,从自身做起,学法、懂法、守法,才能做到执法,才能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去改变统计法制建设薄弱的弊端。

(四)整理统计年鉴,建立统计台帐,做好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根据要求,我们将2006年的年报、月报系统的整理,并交局档案室归档,做到了不重、不漏、不丢失,随用随查。城调工作目前得到了局领导的重视,每次报表都有业务局长层层把关,使目前的统计报表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五)五月份,全国副食品物价大幅上涨现象波及我县,致使我县肉蛋等副食品价格大幅度上扬,了解到此情况后,我局及时组织调查,将该情况及时上报县有关部门,为县里平抑物价提供了详实的数据。

二、对今后市场物价管理工作建议

1、加强宏观调控的总体目标规划,不要怕一时的一部分的产品价格上涨,要用市场经济的观点看待物价上涨,不要强压强控,要因势利导,更不要把市场物价炒的沸沸扬扬,这无疑对市场物价的上涨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2、加强垄断行业和政府直管的公共服务价格的监管力度是稳定市场物价的重要内容。

青农部200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篇5

今天,阳光丽照,全体党员内心如火地迎来了××县人民医院党总支成立选举大会的召开,实现了党员数年的夙愿。过去的5年,在县委和卫生系统党委的领导、支持下,医院坚持“立足服务、培养人才、发展专科、树立品牌”的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全体党员、干部职工,以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中心,以提高党员、干部职工整体素质、高质量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优质服务为着力点,改善就医环境,深化体制改革,加强行风建设,拓宽医院文化建设内涵,夯实基础设备、设施建设,弘扬党的先进性,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2年上半年完成总收入3890万元,门诊人次10.08万,出院人次8688人次,实现了年初制定的目标。2007年-2012年单位先后获得了县级“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市级文明单位”、“市级学习型女职工组织”、市卫生系统“争先创优”活动群众满意窗口单位、省卫生厅的“××省××县产科急救中心合格单位”、“××省园林单位”、“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等光荣称号。×××、×××、×××三位同志荣获县级优秀共产党员称号、院长×××同志荣获市级卫生系统“争先创优”活动优秀共产党员。

一.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主题,加强组织建设。

根据县委的统一部署,党支部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关于“两城三县”建设要求和医院中心工作,解放思想、创新举措、真抓实干。县领导班子团结,具有凝聚力,科学决策,明确发展方向,领导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民主集中制,重大事项、重大资金、重大人事问题集体研究,形成决议,坚决执行。二是加强学习,根据“创先争优”活动的安排组织党员学好两本书,力求把活动作为提高工作质量,服务上水平的 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坚持民主生活会“三会一课”制度,沟通各级人员的思想,促进工作交流。四是建章立制,完善和谐发展长效机制,明确责任、务求实效。五是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队伍不断壮大。目前有党员69名,2007-2012年新发展党员9名,转入党员7名,入党积极分子12人。六是以活动为载体,推进医院发展。先后开展了“创建基层党组织示范点”、创建市级文明单位、创建省级园林单位、群众满意窗口单位等活动并取得荣誉。近期又在开展“党员公开承诺”、“党员先锋文明岗”、“三好一满意”、“医疗质量万里行”等活动,有30人次荣获卫生系统优秀党员称号,3人次荣获县级优秀党员称号,一人次荣获卫生系统“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七是指导工、青、妇等工作。以拓展文化建设内涵为主题,工、青、妇积极开展健康、文明、团结、奋发的活动。先后开展了以岗位劳动技能为主题的业务操作技能比赛,以丰富职工文体生活的职工篮球赛、以发挥老人余热的各项活动,充分利用“节庆日”开展徒步、歌舞、拓展等活动,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爱岗敬业精神进一步提高。

二.开展主题活动,丰富党建工作内涵。

党支部的党建工作基层示范点创建成果为契机,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深入,丰富党建工作内涵,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医院。一是重视干部职工特别是党员的医德医风建设。首先要求全体党员医护者尊重病人,礼貌待人,真情服务病人,把“爱心+热心+细心+耐心+责任心=百姓放心”的理念落实到每一位党员的行动中,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其次是专业化、高质量地提供医疗服务,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专业化技术水平,市一医院集团的帮扶给医院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医护人员文明服务、文明用语、文明行医、主动宣教、主动告知、主动沟通的“三文明三主动”活动,提升了医院形象。三是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积 极开展监督工作。党员实行挂牌上岗,聘请社会各界义务监督员对医院各项工作监督,认真对待投诉、举报,化解和查实相关投诉和案件。四是规范收费行为,狠抓三个合理,即“合理收费、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建立信息系统,实行住院病人“一日清单制”,严格执行抗菌素合理用药制度,控制药品比例,不以药养医。五是业余活动凝心聚力,充分利用合理表彰。妇女节、劳动节、护士节、党的纪念日、老年节等活动,适时开展大型文娱活动、各项比赛活动、团队拓展活动、学习考察活动,增进领导与职工沟通,职工与职工交流,拓广视野吸收他山之石、创新理念,明确价值观取向,激发了干部职工的热情和工作的积极性。

三.以改革为机遇,夯实基础,推进医院健康发展。

2010年我们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集团)给我们医院建立了全面帮扶关系。在新的院长带领下以30%以上的增长速度发展,2012年上半年完成业务总收入3890万元,完成年初预定目标。一是党支部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支持行政领导工作,深化医院运行机制改革,推行和完善院长负责制,团结协作、保驾护航。二是夯实基础,完善医院医疗服务功能。新投入近4000万元的外科综合大楼项目即将启动运行,各项医疗设备投入资金近千万元,添置了急需医疗设备近50余台(件),各项服务设施和医疗环境也得到了改善,积极稳步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推行电子病历,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PHCS系统和LIS系统等临床信息系统。三是加大培训力度,坚持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帮扶下,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积极培养医护专业人才和管理队伍。帮扶以来先后邀请了市一院专家、教授来我院讲课、坐诊、查房、病历讨论、手术近百人次,完成各类疑难手术200余台次,选派我院医护人员到市一院培训、进修、学习150人次。开展各类讲课业务学习等近百余次,医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得到了提升,管理知识、理念得到了充实 和完善,门诊人次、住院人次大幅提升。四是加强专科建设和新技术的推广。医院新开设了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区,危急诊病人抢救成功率达到92%,新生儿的治愈率达到了98%,医院新开展高危手术、复杂关节损伤修复重建手术、腹腔镜手术、无痛人流、五官科小切口治疗白内障手术等多项新技术、新项目,填补了临武县医疗技术的多项空白,取得了人民群众医疗的胜任,提升了医院形象。

四.深化改革,加强党员管理和教育。

一是进一步深化医院人事制度,拓宽选人 渠道,积极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建立中层干部能上能下的干部任用机制。2011年12月全面启动了中层干部岗位公开竞聘,竞聘到新岗位的有8人,落聘的1人。二是建立新的薪酬体系,实行成本核算,调整收入结构,合理配置医院资源。三是承担社会责任,积极为政府担责,提高社会效益。全面启动传染病区,做好疫情预防诊疗工作,近两年共收治手足口病疫情患者1331人次,实施“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担负无主病人和特殊人群的医疗抢救等社会责任,积极开展下乡义诊活动和帮扶工作。五是开展廉洁行医活动,加强行风建设,严把工程招标、设备采购、药品购进关,严查医疗服务收受红包、回扣、礼金、有价证劵等行为,维护白衣天使的圣洁形象。六是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党员的发展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弘扬党的先进性,做好党费收缴工作,建好党员活动阵地,完善各项资料的记载和整理,充分发挥工、商、妇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力度,积极帮扶困难党员,做好信访工作,确保了医院稳定、发展。

青农部200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篇6

2007年上半年食品科在局党组的领导下,以构建和谐社会、保证公众饮食安全为宗旨,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加强食品药品整治和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印发的《2007年全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方案》(国办发[2007]28号)以及《2007年湖北省食品安全

监管工作要点》,按照“全程监管、标本兼治、群防群控、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集中整治与制度建设相结合、严格执法与科学监管相结合、打假治劣与扶优扶强相结合的原则,切实履行监管职能,强化日常监督管理,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加强长效机制建设,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为加强2007年食品安全监管,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及市食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

2、制订了2007年孝感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要点。

3、组织开展了三次专项整治活动,即春节、“五一”黄金周期间及孝感市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校园食品安全整治工作5月份开始,10月份结束。

4、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四进”活动,活动5月份开始,9月份结束。

5、编发了食品安全信息7期,通报了各单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6、制订了孝感市农村食品“三网”建设工作方案。

7、按时上报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季度报表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月报表。

下半年工作安排:

1、继续组织开展节假日期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2、完成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3、完成食品安全宣传“四进”活动。

4、履行好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开展对重大案件查处的职能、当好政府的抓手。

青农部200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篇7

1.1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2007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法定传染病个案资料和2007年传染病报告工作质量调查资料。

1.2评价方法

对传染病网络直报个案数据按照不同的报告质量影响因素, 分别进行时间和地域的统计分析, 并根据各个质量影响因素的指数计算出疫情报告质量的综合平均指数[1], 用于进行综合分析。

1.3评价指标

1.3.1网络直报信息质量评价指标[2]

(1) 报告及时性; (2) 报告信息审核; (3) 重卡排查; (4) 县、区零缺报情况; (5) 质量综合评价:综合指数率= (未及时报告率+未及时审核率+重卡率+县区零缺报率) /4

综合指数构成比= (未及时报告构成比+未及时审核构成比+重卡构成比+县区零缺报构成比) /4

1.3.2医疗机构网络直报工作质量评价指标

(1) 漏报率; (2) 报告及时率; (3) 卡片填写的完整率; (4) 报告一致率。

2结果

2.1网络直报总体评价2007年全市乡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实现网络直报, 其中市级医疗机构10家, 县级24家, 乡镇级78家, 社会医疗机构25家。

全面使用网络直报系统进行传染病的监测、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利用。

2007年1~12月, 全市有478张报告卡为代报, 信息代报率为3.41%。全市疫情报告及时性明显提高, 传染病从医疗机构诊断至疾控中心收到疫情报告的平均时间为0.66 d, 全市报告卡从医院报告至疾控中心审核平均时间为1.38 h。

2007年全市网络直报的法定传染病报告卡11 401张, 其中综合医院报告占50.57%, 卫生院报告占19.15%,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占19.00%, 妇幼保健院报告占4.23%。这5种类型的报告单位所报病例数占报告病例总数的99.46%, 是传染病疫情的主要报告单位类型。

2.2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质量评价

2.2.1 未及时报告情况

2007年1~12月, 全市未及时报告法定传染病占总报告数的6.77%。全市各个县 (区) 的报告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未及时报告现象, 最高的县 (区) 占全市未及时报告卡总数的26.68%。

2.2.2 未及时审核情况

2007年1~12月, 全市未及时审核法定传染病占总报告数的0.95%。全市有各个县 (区) 的报告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未及时审核现象.最高的县 (区) 占全市未及时审核卡总数的30.56%。

2.2.3 重复报告情况

2007年1~12月, 按照病例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病种、现住地址6个变量查重, 全市有1张重卡。

2.2.4 县 (区) 零、缺报情况

2007年全市五县二区均有疫情报告, 无零、缺报县 (区) 。

2.2.5 信息报告质量综合评价

2007年综合评价指标 (率) 最低的县 (区) 为0.92%, 最高为3.81%;综合评价指标 (构成比) 最低的县 (区) 为1.96%, 最高为12.67%。

2.3医疗机构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

2.3.1 漏报调查情况

2007年调查市级医院3家、县级医院5家, 全市被调查的8家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平均漏报率为2.63%, 其中乙类传染病漏报率为2.33%, 丙类传染病漏报率为5.71%。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市级医院漏报率为0.74%, 县 (区) 级医院为4.57%。漏报的病种:肺结核 (0.55%) 、病毒性肝炎 (2.44%) 、流行性腮腺炎 (7.69%) 、细菌性痢疾 (8.42%) 。

2.3.2 报告及时率

抽取医疗机构的传染病网络报告病例799例, 报告及时率为93.23%。其中市级医院为95.60%, 县 (区) 级医疗机构为90.86%。

2.3.3 卡片填写完整率

抽取医疗机构纸质报告卡片上必填项目 (姓名、性别、年龄、患者属于、现住地址、病种、发病日期、诊断日期、填卡日期9项) 填写完整率为88.78%, 患者属于、发病日期、填卡日期这3项指标漏填的比例相对较高, 其中市级医疗机构填卡的完整率为94.23%、县 (区) 级为83.33%。

2.3.4 卡片填写一致率

网络报卡与纸质报卡必填项目 (姓名、性别、年龄、患者属于、现住地址、病种、发病日期、诊断日期、填卡日期9项) 指标的一致率为82.65%, 患者属于、现住地址、发病日期、诊断日期这4项指标一致率相对较低。其中市级医院为90.39%、县 (区) 级为74.91%。

3讨论

2007年濮阳市乡级以上医疗机构已经全部实现传染病网络直报, 提高了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全市传染病报告及时率达93.23%, 卡片审核及时率达99.05%, 网络直报信息质量成效显著, 医疗机构网络直报质量继续提高。但从零缺报分析, 每月平均仍有17%~18%的乡镇卫生院存在零缺报情况。提示应加强对乡镇卫生院的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消除疫情报告空白区, 提高疫情报告的敏感性。从全市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与报告质量调查情况分析, 传染病平均漏报率为2.63%, 而且在医疗机构中, 疫情报告的各个环节均存在漏报情况。医疗机构的传染病信息报告完整性和准确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部分医疗机构的疫情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临床医生传染病诊断与报告知识缺乏, 部分医院门诊日志、住院及化验登记极不规范, 乡镇级医疗机构的传染病报告管理和质量存在薄弱环节和空白点。针对存在问题,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加强对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督导和疫情直报人员相关知识的培训, 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规范管理、制度建设和质量控制, 消除零缺报。疫情信息工作管理人员应加强信息分析能力的培训, 进一步加强网络直报人员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网络直报工作人员技术水平。

摘要:目的通过对2007年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质量评价, 及时发现问题, 提出相应解决办法, 进一步提高濮阳市传染病网络直报的及时性和敏感性。方法依据2007年濮阳市网络直报信息质量和各级医疗机构网络直报的疫情数据, 从报告单位类型和填卡及时性、审核及时性、重卡率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通过对网络直报信息质量和医疗机构网络直报工作质量两方面的综合分析, 得到濮阳市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总体情况。结论濮阳市网络直报系统总体运行良好。通过对网络直报信息质量和医疗机构网络直报工作质量进行定期评价, 及时发现网络直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更好的指导今后网络直报工作。

关键词: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评价

参考文献

[1]马家奇, 戚晓鹏, 施晓明, 等.2005年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评价[J].疾病监测, 2006, 21 (11) :600-603.

青农部200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篇8

一、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出口—工业—能源”已形成增长链

2007年以来,我国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并带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而工业增长又带动能源消耗增长。据海关初步统计,2007年1~6月全国出口5467.3亿美元,增长27.6%,同比加快2.4个百分点,机电产品等工业制成品占出口的九成以上。在出口的带动下,前6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5%,比去年加快0.8个百分点,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高耗能产业增速都在20%以上。工业能耗一直占我国能源消耗总量的70%以上,工业的快速增长直接带动了能源消耗的增长。1~5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12422.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83%。其中,占总用电量75%的工业电耗同比增长了17.59%。

可以看出,“出口增长—工业增长—能耗增长”三者已形成新的增长链,并将对今后的经济走势产生重要影响。

(二)居民消费保持快速增长

自2005年以来,我国消费一直保持了温和上涨的态势。2007年l~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4%,增速创下1997年以来的新高。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速也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消费的持续增长主要是因为居民收入显著提高。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4.2%,增幅高于上年同期4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3.3%,是1997年以来同期增幅最高的。

在城镇居民收入提高较快同时,分配差距则出现了微弱下降变化。央行一季度的调查数据显示,分配差距基尼系数从2006年1季度的0.450下降为2007年1季度的0.448,分配调节政策正在发挥作用,这进一步提高了社会平均消费倾向和总体消费水平。受收入增长和消费倾向提高的影响,预计全年消费增速将高于去年。

(三)固定资产投资出现反弹

2007年前2月份到前6月份,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为23.4%、25.3%、25.5%、25.9%和26.7%,逐月增加。同时,作为先行指标的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速也逐月上升,分别为-35.8%、-13.9%、-2.2%、6.1%和6.4%,到5月份由负转正,这也意味着后期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还会继续攀升。

预计,下半年投资增长将会有所回升,但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投资增速总体上仍将保持在较为合理的区间内。

(四)居民消费价格呈结构性上涨

2007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CPI)基本逐月上涨,前6个月涨幅分别为2.2%、2.7%、3.3%、3%、3.4%和4.4%;上半年累计涨幅为3.2%,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9个百分点,超过国家今年的预控目标(3%)。

居民消费价格的上涨,主要由于粮食价格上涨,并带动了油、肉、蛋价格上涨,进而带动食品价格的总体上涨。在3.2%的CH涨幅中,食品价格就带动了2.5个百分点。

由于今年全国夏粮产量达到11534万吨,同比增长1.3%,连续第四年获得丰收,粮食价格将逐步回落。同时。国家正采取措施增加副食品供给,食品类价格也将会逐步趋稳。预计,全年消费价格涨幅不会很高。

二、当前经济运行存在的三个突出问题

(一)国际收入不平衡更加严重、汇率的作用需要反思

2007年前6月份,我国外贸顺差累计达到1125亿美元,同比增长84.3%;实际利用外资319美元,同比增长12.2%。贸易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都在继续扩大,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问题更加突出,而且在短期难以解决。究其原因,既有短期因素性,也与我国当前的发展阶段相关。

从短期因素来看,一是国内钢铁和有色金属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比较突出,2006年开始较快转向国际市场。二是今年以来,国际钢材价格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出口的盈利水平较高。三是企业对出口退税和出口关税调整的预期比较强烈,加快生产、抢先出口的活动比较普遍。

从经济发展阶段看,一是国际产业转移带动了中国加工贸易出口大幅度增长。二是国内竞争激烈,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越来越多地转向国际市场,例如轻纺、服装、家电和近来的钢铁、有色金属等,而中国劳动力充裕的优势和民营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推动了一般贸易出口大幅度增长。三是国内产业升级导致很多产品国产化程度提高,替代进口能力增强,抑制了进口需求。四是美元对欧元贬值、国内物价水平较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幅度更小一些。因此,汇率变化对外贸顺差的调节作用尚不明显。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依然较强的情况下,升值本身对抑制出口、减少贸易顺差的作用将会很小。宏观经济数据更是表明,人民币汇率升值以来,我国的出口不降反升,而且升值速度越快,出口增长越快。这种异常关系说明,人民币汇率升值对真实出口的影响不大,但却诱导了出口虚增成分的增加,其最终结果反而是增加了国际收支顺差。因此,汇率是否能作为我国调控国际收支的主要政策工具,需要重新反思。

(二)资金流动性过剩压力继续增加,股市发展已与实体经济背离

2007年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7.06%,高于央行16%的全年目标;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长20.92%,比上年同期加快7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6.48%,增幅比去年同期高1.24个百分点。1~6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2.54万亿元,占央行今年预控目标(2.9万亿元)的87.6%。

在资金使用效率显著提高的背景下,货币流通速度(Ml/M2)一改长期以来的下降趋势,在2004~2006年保持稳定,2007年以来明显加快,表明定期存款活期化的趋势仍在加剧。各类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率较高,仍具有较强的信用扩张能力。人民银行提高利率后,货币市场利率略有提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这些情况表明,货币供应量仍在较快增长,流通中货币数量偏大、增长偏快的问题还在发展。资金流动性过剩刺激了商业银行的放贷行为,尤其是中长期贷款,容易引发固定资产投资膨胀,也不利于抑制过旺的投机性买房需求,并加大通胀压力,对实体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当前更重要的问题是,资金流动性过剩对虚拟经济、特别是对股票市场产生的重大影响。

由于3月份的消费价格涨幅就已超过3%,高于一年期银行储蓄利率,加上利息税,实际存款利率已为负值。居民存放银行的资金每天都在缩水,储蓄“以脚投票”,转向其它投资,尤其是股票,导致今年以来股票市场异常火爆,并出现新一轮的“全民炒股”。

股市上涨,能增加居民收入,促进消费,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吸纳剩余的社会资金。但2007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长率只比去年高出0.6个百分点,主要股指“沪市综合指数”比2006年初以来暴涨了三倍多。目前A股的平均动态市盈率在30倍左右,远高于世界平均的18倍,而且有继续上涨的趋势,股市发展与实体经济失衡,已是不争的事实。

(三)节能减排的任务更加艰巨,深化改革刻不容缓

“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万元GDP能耗水平要比2005年下降20%,而且是为数不多的约束性指标之一。据此测算,2010年万元GDP能耗水平要下降到0.98吨标准煤(2005年价格水平),年均要下降4.4%。但“十一五”节能降耗工作开局并不良好,2006年万元GDP能源消耗水平为1.21吨标准煤(2005年价格水平),只比2005年下降1.23%。尽管能耗水平的变动不是均匀的,5年下降20%并不等于每年都要下降4.4%,但由于第一年只下降了1.23%,以后4年要下降18.77%,年均要下降5.4%,实现难度更大。

2007年一季度,电力消费对GDP增长的弹性系数达到了1.34,远大于1,上半年的弹性系数可能比一季度还要大,说明终端能源消耗要快于经济增长,节能减耗的任务更加艰巨。

2006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2594.4万吨,比2005年增长1.8%;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431.3万吨,比2005年增长1.2%。由于上半年经济增长速度加快,重工业比重上升,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水平不太可能下降,减排的任务也更加艰巨。

在保持较高经济增速的条件下,能耗和污染水平主要取决于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这两个因素。但是,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产业结构调整有着一定的刚性,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从2003年的41.4%下降到2006年的39.5%,连续三年下降。又由于近两年我国产业内部能源消耗水平、污染排放水平大幅上升。因此,未来5~10年,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技术方面。但不论是产业结构优化还是技术进步,都应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事实上,资源(包括环境资源)定价机制不科学,资源产品价格偏低是我国能耗、污染水平偏高的根本原因。因此,深化资源市场化改革、让价格发挥基础性作用,应成为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根本措施和当务之急。

三、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

(一)实行稳健的财政治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方面,将进一步优化政府预算支出和政府投资结构,增加社会公共服务方面的支出,增加城乡公共教育、卫生事业、基本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投资。进一步完善粮食不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和实施最低收购价等政策,加强粮食市场调控,稳定粮食价格和种粮收益,并采取多种财政支持措施,增加生猪生产。资源税的改革将会加快,同时,通过税收优惠、加速折旧等财税手段,促进节约资源和自主创新。

货币政策方面,将根据稳定投资、稳定证券市场运行的要求,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总量,控制中长期贷款总量和投放节奏。由于商业银行超额储备率和企业的利润率仍处于较高水平,说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的调整仍有一定空间。货币政策将采取“稳中偏紧”的取向,以公开市场操作、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为主回收资金流动性。同时,逐步停征利息税,适时小幅提高存款基准利率水平,维持存款实际利率为正,推高货币市场利率水平,抑制实体经济的过快增长。

(二)在不违背WTO基本原则到前提下,加快外贸外费政策转型

一是综合运用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政策,调节进出口总量和结构。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规定自2007年7月1日起,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将“两高一资”产品出口退税和关税水平调整到合理水平,限制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的产品出口,调节出口总量,并推动出口结构的优化和产业升级。下半年,出口退税政策还将继续调整,出口许可、配额管理、加工贸易政策也将有所调整。

二是积极扩大进口。将进一步降低部分先进技术设备、能源、原材料产品的进口关税,增加战略资源的储备;在检验检疫、海关通关等方面进一步改善条件,提高进口便利化程度;加强进口的公共信息服务,组织进口展览会和企业采购,为企业进口搭建平台,降低企业进口成本。

三是扩大对外投资。通过在境外建立经济协作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办法,与有条件的国家进行合作j鼓励我国的纺织、轻工、家电、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的企业走出去,在合作区内投资办厂。通过这种方式既减少资本项目顺差,又转移出口和贸易顺差。

四是加大监管力度。监管部门将加大对假报出口、以次充好、低价高报以及利用小规模纳税人货物、未缴税或缴税不足货物实施骗取出口退税活动的打击力度,挤压对外出口中的虚假成分。

(三)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加快资源产品定价机制改革

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将是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限制高耗能产品出口。除了出口退税政策以外,国家还将加快制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财税鼓励政策,推动企业的节能环保行动。差别电价政策将会很快得到实施;能源价格改革将会有实质性进展;矿产资源有偿使用、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将会进一步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和排污收费标准将会有较大提高。

中央政府将加快制定和完善科学、完整、统一的节能减少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完善统计制度,严格实行问责制,使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节能减少任务将更具体,责任更明确。同时,改革财税体制,理顺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税关系,合理引导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提高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四)适度稳定居民消费需求努力稳定房价

以旺盛的购车购房需求为特征的消费结构升级,对重化工业发展和投资增长的刺激作用会持续较长时间,有可能激化消费升级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为此,在稳定投资增长的同时,适度引导购车购房需求,稳定消费结构升级速率,也将是宏观经济政策考虑的重要内容。

保障城镇中低收入及以下水平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已经成为我国住房政策新的共识,各级政府将从稳定预期,保障基本生活出发,在目前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政策基础上,加快建立覆盖更全面、更规范的城市基本住房保障制度。同时加快发展二手房市场和房屋租赁市场,分流购房需求;加大“90平方米以下户型占70%以上”、追缴土地增值税等既有政策的执行力度,并积极开展物业税(不动产税)征收试点工作,与物权法结合起来,以制度创新来控制投机性购房需求。

(五)加强证券市场监管,促进股市健康稳定发展

上一篇:烟草营销部每月一法学习活动方案下一篇:五五普法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