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进城招聘考试试卷一

2024-10-22

小学数学教师进城招聘考试试卷一(精选6篇)

小学数学教师进城招聘考试试卷一 篇1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专家命题预测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D [解析]。

2.B [解析] 如右图所示,阴影部分的面积即为所求,由定积分的几何意义知。故选B。

3.B [解析] |x-1|<2,-2<x-1<2,即-1<x<3;x(x-3)<0,即0<x<3。故应为必要不充分条件,选B。

4.B [解析] 众数是指在一个数列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数;中位数是指对一组数进行排序后,正中间的一个数(数字个数为奇数)或者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数字个数为偶数)。从题中观察可得8出现了3次,出现次数最多,对该组数字进行排序为:7、8、8、8、9、9、10、10,中间两个数是8和9,所以其中位数是(8+9)÷2得8.5,答案为B。

5.B [解析] 由图可知A点的坐标为(-5,3),A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5,3),故选B。

6.B [解析],答案为B。

7.C [解析] 可知此零件的表面积仍为原来正方体的表面积,即6×2×2=24。

8.D [解析] 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既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

9.A [解析] 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计划,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了全面安排。课程计划作为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

10.A [解析] 教师在上新课之后向学生进行的有关教学的谈话,可以巩固学生对新学知识的掌握,教师也能及时了解自己所上新课的效果。

11.B [解析]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谈话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12.A [解析] 《教师法》规定符合教师资格条件的中国公民,均可申请并依法认定幼儿园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初级中学教师资格、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所以其先决条件是必须是中国公民。

二、填空题

13.无数 1 [解析] 略

14.9、5 45 45 9、5 [解析] 因为9×5=45,所以9和5是45的因数,45是9和5的倍数。

15.(1)48(2)0.25(3)三 [解析] 总人数=3+6+9+12+18=48(人);第二分数段的人数为12人,总人数共48人,所以其频率为:12/48=0.25;前两个分数段共15人,后两个分数段共15人,所以中位数落在第三分数段内。

16.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解析] 略

17.自主性 实践 富有个性 [解析] 略

三、判断题

18.× [解析] 圆的面积公式S=πr2,因为半径比为2∶1,可推出面积比为半径比的平方,所以面积比为4∶1。

19.× [解析] 2和4都为自然数,可它们都是偶数。

20.√ [解析]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21.× [解析] 摸出白球的概率为,虽然概率很小,但也不是不可能事件,故错误。

四、计算题

五、应用题

25.解:甲、乙、丙、丁四个水管,按顺序各开1小时,共开4小时,池内灌进的水是全池的:。

加上池内原来的水,池内有水:。

再过四个4小时,也就是20小时以后,池内有水:,在20小时以后,只需要再灌水,水就开始溢出。(小时),即再开甲管小时,水开始溢出,所以水开始溢出水池。

(小时)后,答:个小时后水开始溢出水池。

26.解:设一年级一、二、三班的人数分别为x人、y人、z人,则根据题意有:

答:一、二、三班分别有48人,50人,58人。

27.解:如图,过C点作CD垂直于AB交BA的延长线于点D。

六、简答题

28.参考答案:教学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积极主动地学习系统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陶冶品德,形成全面发展个性的培养人的活动。普通中小学教学的任务一般包括如下几项:

(1)向学生传播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要完成的首要任务,通常称为“双基”教学。

(2)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道德品质。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增强学生的体质。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预测试卷(一) 篇2

(满分100分时间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A.教育的科学属性B.教育的生产属性 C.教育的社会属性D.教育的艺术属性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当个体通过他人的经验产生了学习,那么就可以说他是在进行()A.顿悟学习B.潜在学习C.观察学习D.反映学习

3.《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小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小学教师()等工作的重要依据。A.培养、准入、培训、审核 B.培养、准入、教育、审核 C.培养、准入、培训、考核 D.培养、准入、教育、考核 4.教师为履行专业工作职责而必须具备的基本权利是()A.管理学生权B.教育教学权 C.民主管理权D.进修培训权

5.在嘈杂的环境中,即使我们的名字被很小声地提到,我们仍然能够听到。这体现了注意的()功能。A.选择B.保持 C.集中D.调节和监督

6.在感觉事物时,人们即使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也会发生感觉强度忽强忽弱的周期性变化。这一现象被称为()A.注意的转移B.注意的分散 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动摇 7.视觉中枢位于()A.额叶B.颞叶 C.枕叶D.顶叶

8.“知子莫如父,知子莫如母”,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A.先导性B.感染性 C.权威性D.针对性

9.教案可分为讲义式教案、提纲式教案和程序式教案,一般新老师多采用的教案类型是()A.讲义式教案B.提纲式教案 C.程序式教案D.综合性教案 10.教师的根本任务是()A.教书B.育人 C.教书育人D.带好班级 11.道德教育最终应落实于()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12.师德的灵魂是()A.提高修养B.关爱学生 C.加强反思D.提高业务水平

13.司机在看见“减速慢行”的标志后,马上放慢车速。这是()A.第一信号系统B.第二信号系统 C.操作性条件反射D.无条件反射 14.小学生的思维()A.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并行发展的阶段 B.正处于抽象逻辑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阶段 C.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D.完全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15.学生回答选择题时的记忆活动主要是()A.识记B.保持 C.再认D.回忆

1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A.14周岁以下B.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 C.16周岁以上不满17周岁D.18周岁以下

17.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A.《教师资格条例》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8.生理自我的基本成熟是在()左右。A.4岁B.3岁 C.5岁D.7岁

19.发展性评价的主要功能是()A.选拔功能B.甄别功能 C.鉴定功能D.激励功能

20.学生对教师演示或描绘的现象感到惊奇与困惑,这属于社会性情感中的()A.责任感B.道德感 C.理智感D.美感

二、填空题(在下列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目标管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提出来的,其理论的核心是将传统的他控式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强调自我、自控的管理方式,是一种以目标为中心的管理。

2.按照能力的倾向性不同,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

3.根据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及建立于其上的产业技术和社会形态,可分为、和。

4.“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这句话出自。

5.概念学习的心理机制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和。6.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

7.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三种形态,即课程计划、和教科书。8.我国古代《礼记》中说“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体现的是教师职业道德的。

9.是指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的影响。

10.目前我国中小学班级管理中,采用最多的领导方式是的领导方式。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5分,共10分)1.依法执教 2.班级管理 3.研究性学习4.同化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简述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2.简述如何管理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3.简述情绪与身心健康的关系。4.教师上好一堂课的标准有哪些? 5.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对中学生进行操作技能训练。

2.在我国教育目的的实践中,多年来一直存在着中小学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严重背离了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试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克服这种消极现象。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5分)四川某小学有一间空置的教室,很多学生喜欢在课间休息时到这间废弃的教室里玩耍。某日下午1时40分左右,这间教室的房顶突然坍塌,造成1人死亡,3人重伤,18人轻伤。事故发生后,受伤的学生得到及时救治。

结合相关教育法律知识分析此案例。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将教育视为一种生物现象,将教育过程归结为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的传授活动。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两者都认为教育是先天的而不是后天获得的,否定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2.C【解析】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最重要的形式。班杜拉认为,学习是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3.C【解析】略。

4.B【解析】教育教学权是教师最基本的权利。

5.A【解析】注意使我们选择对自己有意义的刺激而避开与之无关的刺激。名字对我们而言是有意义的刺激,因此在嘈杂的环境中我们排除了无关刺激而选择对自己有意义的刺激。集中是注意的特点,不是功能。

6.D【解析】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称为注意的动摇,它是由于人的感受性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的状态,而是间歇性地加强和减弱造成的。

7.C【解析】枕叶是视觉中枢。额叶在组织有目的、有方向的活动中,有使活动服从于坚定意图和动机的作用;顶叶主要是调节机体的触、温、动感觉等;颞叶主要对听觉刺激进行加工。

8.D【解析】“知子莫如父,知子莫如母”说明了家庭教育具有针对性。9.A【解析】讲义式教案类似于讲稿,就是把教学进程的每一环节都详细设计出来,这种教案要特别注意语句的连贯性。它可以保证教学的系统性和准确性,新教师一般用得较多。

10.C【解析】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11.D【解析】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12.B【解析】略。

13.B【解析】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条件反射机制,即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如“谈虎色变”。“减速慢行”作为条件刺激,是由语词构成的,因此这属于第二信号系统。14.C【解析】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其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15.C【解析】再认是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16.B【解析】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五条规定。

17.D【解析】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条规定。18.B【解析】生理自我(1~3岁),即自我意识最原始的状态,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

19.D【解析】发展性评价的主要功能是激励功能。

20.C【解析】理智感是人认识事物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例如,人们在探求未知的事物时所表现的求知欲、认识兴趣和好奇心等。

二、填空题 1.德鲁克 2.特殊能力

3.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信息社会的教育 4.《爱弥儿》 5.概念同化概念形成 6.京师同文馆 7.课程标准 8.双重性 9.顺应

10.“教学中心”

三、名词解释

1.依法执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按照教育法律、法规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法制化和规范化。

2.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3.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4.同化是指在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

四、简答题(答案要点)1.(1)涵义:显性课程亦称公开课程,是指在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2)关系:①隐性课程对于某一个或某几个课程主体来说总是内隐的、无意识的;而显性课程则是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它对课程的实施者和学习者来说都是有意识的。②显性课程的实施总是伴随着隐性课程,而隐性课程也总是蕴藏在显性课程的实施与评价过程之中。③隐性课程可以转化为显性课程。当显性课程中存在的积极或消极的隐性课程影响被更多的课程主体所意识,而有意加以控制的时候,隐性课程便转化为显性课程。

由此可见,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不是二元对立的,二者互动互补、相互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新课程改革一定要加强隐性课程的研究和实践,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发挥教育作用。

2.(1)要摸清非正式群体的性质;(2)对积极的非正式群体给予鼓励和帮助;(3)对消极的非正式群体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干预。

3.(1)积极的情绪状态可以使学生的大脑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保证体内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协调一致,使得学生食欲旺盛,睡眠安稳,精力充沛,充分发挥有机体的潜能,从而提高其脑力劳动的效率;积极的情绪能使整个机体的免疫系统和体内化学物质处于平衡状态,从而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积极的情绪状态还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消极的情绪状态则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当有机体处于消极的情绪状态时,会缩小意识范围,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行动的意义及后果,自制力降低;消极的情绪状态能使人失去心理上的平衡,致使身体虚弱,感情脆弱,对身体有不良的影响;如果人经常处于极度消极的情绪状态中,可能会导致身心疾病,经常性的情绪障碍还会使人出现焦虑、抑郁、躁狂等心理疾病。4.(1)要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2)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3)要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4)要使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5.(1)学习材料的特点;(2)原有的认知结构;(3)对学习情境的理解;(4)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5)学习策略的水平;(6)智力与能力;(7)教师的指导。

五、论述题(答案要点)1.(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示范、讲解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准确的示范与讲解有利于学习者不断地调整头脑中的动作表象,形成准确的定向映像,进而在实际操作活动中可以调节动作的执行。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①练习需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先简后繁;②正确掌握练习速度,保证练习质量;③适当安排练习的次数和时间;④练习方式多样化。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反馈在操作技能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只有通过反馈,学习者才知道自己的动作是否合乎要求。其中准确的结果反馈可以引导学生矫正错误动作、强化正确动作,并鼓励学生努力改善其操作,作用尤为明显。(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2.(1)这有赖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只有社会生产力得到大发展,教育的发展才具有坚实的物质基础,教育资源上的供需矛盾得到根本解决才具有现实可能性。

(2)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①要努力建立更加灵活和开放的教育体制,加大教育发展力度,多渠道办学,充分挖掘教育资源潜力,加速非义务教育的发展历程,扩大教育机会,从而缓解教育机会竞争;②要加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力度,在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规范和引导学校办学;③要积极推进高考制度的改革,为中小学教育正确导向;④要进一步深化中等教育结构的改革,特别是要大力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⑤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强中小学中的学校建设。

(3)中小学本身也应积极进行改革,端正办学思想,认真落实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全体受教育者身心全面发展。

六、案例分析题(答案要点)(1)该校的教室明显存在不安全因素,而学校并没有采取有效安全措施,致使学生伤亡,学校相关责任人已构成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应依刑法予以处理。

小学数学教师进城招聘考试试卷一 篇3

专业基础知识部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纯度是指色彩的。

2.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和出的颜色叫。

3.透视法又称,常见的焦点透视有透视和透视两种。

4.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要注意充分肯定学生的探索性和。

5.中国结——这一美好的名称,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团结、和谐、温暖的人际关系,主要有平结和。

6.世界最著名的两处史前时期的洞窟壁画是法国的和西班牙的。

7.《三毛流浪记》为画家最著名的代表作。

8.《江山千里图》的作者是。

9.人物黑白画是运用黑白两色对人物结构、服装和明暗色调进行高度,使画面而富有。

10.对于教材,教师可根据个人喜好任意组织所教内容,体现教师的。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十七世纪荷兰的绘画艺术属于()

A.封建文化

B.市民文化

C.宫廷文化

D.贵族文化

2.清初“四王”中,取得“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的收获的画家是()

A.王时敏

B.王鉴

C.王翚

D.王原祁

3.()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塑造完美的人格,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A.环境教育

B.历史教育

C.艺术教育

D.科学教育

4.现存最大的喇嘛塔是()

A.妙应寺白塔

B.佛宫寺木塔

C.开元寺料敌塔

D.天宁寺塔

5.我国第一部绘画断代史著作是()

A.历代名画记

B.唐朝名画录

C.贞观公私画史

D.续画品

6.能表现出人物头部特征的是脸型、五官以及()

A.发式

B.道具

C.手势

D.眼神

云众祝大家学习愉快!考试成功!

7.以下哪一项不是当今美术课程的理念?()

A.陶冶学生审美情操,不断提高美术素养。

B.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注重选择,多元发展。

C.拓展视野,把多种知识融合在美术教学中。

D.加强体验感悟,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8.青铜器上的铭文,在书法字体中属于()

A.隶书

B.草书

C.楷书

D.篆书

9.《孟特芳丹的回忆》是谁的作品?()

A.法国莫奈

B.法国柯罗

C.俄国苏里柯夫

D.荷兰凡高

10.使学生掌握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健康的美术审美观念与情趣,促进学生美术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必修课程是()

A.拓展型课程

B.探究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基础型课程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是尼德兰。()

2.中国画从传统表现技法角度来分,可分为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等画种。()

3.雕塑的制作包含“雕”和“塑”,其中利用材料从部分逐渐积累而成完整的形体,这一过程称之为“雕”。()

4.照相机的基本结构是由机身和镜头两部分组成。镜头由光学系统(透镜)、光圈、镜筒等组成,其主要作用是使景物成像。()

5.“文艺复兴三杰”的重要画家米开朗基罗画的《蒙娜丽莎》前后用了4年的时间,体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

6.秦始皇陵兵马俑采用了模塑结合方法翻制、塑制。20世纪70年代发现后,被国际友人称为“20世纪最壮观的考古发现”、“世界第八奇迹”。()

7.现代版画艺术是因鲁迅的提倡和救亡图存运动而发展起来的。()

8.教学环境中的物质环境主要指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

9.吴道子的《簪花仕女图》人物画风格,被唐人称之为“吴家样”、“吴带当风”;作者周昉创造的“水月观自在菩萨”被后人称作“周家样”()

10.工笔从画法上可分为白描、淡彩、重彩、没骨四种。()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美术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何谓“曹衣出水,吴带当风”?

3.请谈谈你对绘画种类的理解。

4.请谈谈你对美术课程的教学建议。

5.你在美术教育中,是如何理解与运用“以直观形象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的?请联系教学实际进行阐述。

五、创作题(15分)

用线描的表现形式画一幅站立的着衣人物,要求肩胛与骨盆倾斜呈相反状。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部分

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简述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简述教师期望效应的过程。

七、论述题(10分)

小学数学教师进城招聘考试试卷一 篇4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中央处理器(CPU)主要由什么组成()

A.控制器和内存 B.运算器和控制器

C.控制器和寄存器 D.运算器和内存

2.多媒体计算机处理的信息类型有()

A.文字,数字,图形

B.文字,数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

C.文字,数字,图形,图像

D.文字,图形,图像,动画

3.鼠标是计算机的什么设备()

A.控制 B.输入

C.输出 D.点菜单

4.个人计算机属于()

A.小型计算机 B.巨型计算机

C.大型主机 D.微型计算机

5.计算机工作时,内存储器用来存储()

A.数据和信号 B.程序和指令

C.ASCII码和汉字 D.程序和数据

6.已知字符A的ASCII码是01000001B,则字符D的ASCII码是()

A.01000011B B.01000100B

C.01000010B D.01000111B

试题由中人教育独家提供,任何网站如需转载,均需得到中国教育在线教师招聘频道和中人教育双方的书面许可,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7.计算机宏病毒是利用什么编制的()

A.Word提供的BASIC宏语言

B.PASCAL语言

C.汇编语言

D.机器指令

8.计算机辅助设计简称()

A.CAT B.CAM

C.CAI D.CAD

9.因特网属于()

A.万维网 B.局域网

C.城域网 D.广域网

10.下面关于电子邮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电子邮件的传输速度比一般书信的传送速度快

B.电子邮件又称Email

C.电子邮件是通过Internet邮寄的信件

D.通过网络发送电子邮件不需要知道对方的邮件地址也可以发送

11.在“Windows资源管理器”窗口,要在文件夹内容窗口中,选中多个连续的文件,应先用鼠标选定第一个文件后,移动鼠标指针至要选定的最后一个文件,按住下列哪一个键

并单击最后一个文件()

A.Ctrl B.Alt

C.Shift D.Del

12.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

A.源程序 B.应用程序

C.用户程序 D.实用程序

13.在Excel中,Al单元格设定其数字格式为整数,当输入“33.51”时,显示为()

A.33.51 B.33

C.34 D.ERROR

14.在Word窗口中的“文件”菜单底部列有若干文档名。下列关于这些文档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哪一项()

A.这些文件是最近用Word打开过的文档

B.这些文件是目前处于打开状态的所有Word文档

C.这些文件的数目最多为6

D.这些文件的数目最多为3

15.下列哪一按钮不是Word格式工具栏中的对齐按钮()

A.两端对齐 B.左对齐

C.右对齐 D.居中在字体格式中

16.如果想在网上查找关于徐志摩的诗词《残春》的信息,用全文检索方式查找,最容易得到结果的关键词为()

A.徐志摩诗 B.徐志摩残春

C.残春 D.徐志摩

17.在Word中,用户若要书写诸如“积分”、“矩阵”等复杂的数学公式,应通过哪个菜单操作()

A.文件 B.编辑

C.插入 D.工具

18.FTP代表的是()

A.电子邮件 B.远程登录

C.万维网 D.文件传输协议

19.在Excel中按文件名查找时,可用哪个字符代替任意单个字符()

A.? B.* C.!D.%

20.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标是实现()

A.数据处理 B.文献检索

C.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 D.信息传输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4个符合题意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少选、多选、错选该题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以下哪些属于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

A.模式识别 B.景物分析

C.自然语言理解 D.机器人

2.计算机内部直接表示和使用的数据有()

A.数值数据 B.字符数据

C.逻辑数据 D.模拟信号

3.在Windows中,启动应用程序的方法有()

A.在“我的电脑”中查找到应用程序后,双击应用程序名启动

B.在“开始”按钮中,选择程序菜单,单击命令项启动

C.利用“Windows资源管理器”查找到应用程序后,双击应用程序名启动

D.在“开始”按钮中,选择“运行”菜单,在运行对话框中输入欲启动的应用程

序名,单击“确定”按钮启动

4.下列有关计算机病毒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A.计算机病毒是人为地编造出来,可在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

B.计算机病毒的隐蔽性是指其存放在计算机中一些特定的位置

C.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就是通过计算机网络的迅速传递

D.计算机病毒仅在一些特定条件下才发作

5.在Windows中,激活“开始”按钮的方法有()

A.双击“开始”按钮 B.单击“开始”铵扭

C.Ctrl+Esc D.Alt+Esc

6.在Word中,利用插入菜单可以插入()

A.表格 B.页码

C.文件 D.日期和时间

7.在Excel中,单元格“清除”操作可达到的效果是()

A.清除单元格中的内容 B.删除单元格

C.清除单元格中的格式 D.清除单元格中的批注

8.在PowerPoint中,通过“页面设置”对话框可以设置()

A.宽度 B.字体对齐方式

C.高度 D.幻灯片大小

9.按网络拓扑结构分,计算机网络可分为()

A.分组交换 B.星型

C.总线型 D.树型

10.常用的网络互连设备有()

A.网桥 B.网关

C.路由器 D.网卡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教学课件的特点。

2.简述拨号上网的条件和设置连接的过程。

3.在Word中制作5行5列的表格,再在第3列后新增加一列,第1行第2列拆分成两列,写出操作过程。

4.写出下列程序的执行结果。

a=3

b=1

For I=1 To 3

f=a+b

a=b

b=f

Print f

Next I

5.简述什么是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

专业基础知识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B 【解析】CPU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组和内部总线等构成。

2.B 【解析】A、C、D选项陈述均不全面。

3.B 【解析】鼠标、键盘均是典型的输入设备。

4.D 【解析】计算机有巨型、大型、小型和微型之分,个人计算机属微型机。

5.D 【解析】只有内存才能和CPU交换数据,其他的不能,所以计算机工作时,是用内存来存储当前正在使用的程序和数据。

6.B 【解析】字符A为01000001,则 D为 01000001+3=01000100。

7.A 【解析】Word自身集成了BASIC开发环境,宏病毒是用它来编制的。

8.D 【解析】CAT计算机辅助翻译,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9.D 【解析】因特网是国际范围的网络,因而属于广域网。

10.D 【解析】通过网络发送电子邮件需要知道对方的邮件地址。

11.C 【解析】按住Shift键可以选中多个连续的文件。

12.A 【解析】用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经过连接编译后才能成为应用程序或用户程序。

13.C 【解析】设为整数时,如果有小数则采用四舍五入的方式处理。

14.A 【解析】“文件”菜单下的文件名都是最近用Word打开过的文件。

15.D 【解析】前三种都是对齐方式,在工具栏中都有对应的按钮。

16.B 【解析】搜索的关键词的原则是要尽量简短而明确。

17.D 【解析】数学公式属于插件,在工具中查找。

18.D 【解析】电子邮件Email,远程登录Telnet,万维网 WWW。

19.A 【解析】略。

20.C 【解析】A、B、D三个选项仅是计算机网络目标的一个方面。

试题由中人教育独家提供,任何网站如需转载,均需得到中国教育在线教师招聘频道和中人教育双方的书面许可,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解析】四个选项均属于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

2.AD 【解析】计算机内部直接表示和使用的数据是数值数据和模拟信号。

3.ABCD 【解析】四项均是启动应用程序的方法。

4.ACD 【解析】隐蔽性是指计算机病毒进入系统后不易被发现。

5.BC 【解析】Alt+Esc是切换活动窗口。

6.ABCD 【解析】四项均可从插入菜单中插入。

7.ACD 【解析】清除操作可清除内容、格式和批注。

8.ACD 【解析】字体对齐方式在格式菜单中设置。

9.BCD 【解析】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有:总线型拓扑、星型拓扑、环型拓扑、树型拓扑和混合型拓扑。

10.ACD【解析】 网关是一种网络协议。

三、简答题

1.【答案要点】(1)图文声像并茂,激发学习兴趣。(2)丰富的信息资源,扩大知识的深度和广度。(3)超文本结构组织信息,提供多种学习路径。(4)不存在万能课件。

2.【答案要点】拨号上网需要借助调制解调器(Modem)。

拨号上网设置:单击“开始”后在弹出菜单中选“控制面板”,在弹出窗口中单击左侧的“网络和Internet连接”,然后单击右侧窗口中的“网络连接”,选择“新建连接”即可建立一个新的连接。在弹出窗口“新建连接向导”中选择“下一步”,选择“连接到Internet(C)”,单击“下一步”,选择“手动设置我的连接(M)”,单击“下一步”,选择“用拨号调制解调器连接(D)”,单击“下一步”,在窗口中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单击“下一步”之后点击“完成”就完成了拨号连接的设置。

3.【答案要点】点击“表格”/“插入”,设置列数为5,行数为5,单击“确定”;选中第4列,点击右键,选择“插入列”;在第1行第2列单元格内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拆分单元格”,设置列数为2,行数为1,单击“确定”。

4.【答案要点】4,5,9

5.【答案要点】“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它注重在“做”中“学”的思想。任务要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能力水平。为完成任务要用到多个知识或能力,可以是其他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当前一般情况是以本学科的知识为主。任务尽可能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去了解别人、增进友谊和共享资源。

小学数学教师进城招聘考试试卷一 篇5

第Ⅰ部分 专业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1分)

1、下列选项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姓缪miao 谒ye见 喑an哑 造诣yi B、鬼域yu 星宿xiu 绦tao虫 倜傥tidang C、玷dian污 叶ye韵 老妪yu 栅栏zha D、侵渍zi 眨zha眼 殷yin红 妊娠chen

2、下列选项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喋血 跌荡 凋零 成份 B、简炼 硕大 彷徨 鲨鱼 C、过贯 琥珀 狡猾 骁勇 D、麻痹 推委 与会 原煤

3、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明知固犯 既往不咎 一望无垠 真知灼见 B、揠苗助长 高瞻远瞩 千金一发 梳妆打扮 C、一劳永逸 合盘托出 惨绝人寰 富丽堂皇 D、墨守成规 杳无音讯 读书札记 莫衷一是

4、下列历史散文中哪一部是国别记事史书()A、《左传》

B、《战国策》

C、《国语》

D、《史记》

5、被称为“诗佛”的是那一位诗人()A、王维 B、陶渊明 C、白居易 D、李贺

6、被称为“曲状元”的是()

A、关汉卿 B、马致远 C、白朴 D、王实甫

7、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部()

A、抒情散文 B、回忆性叙事散文集 C、散文诗集 D、杂文集

8、水生嫂是下列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A、《边城》 B、《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C、《小二黑结婚》 D、《荷花淀》

9、娜拉是下列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A、《复活》 B、《呼啸山庄》 C、《玩偶之家》 D、《红字》)

10、《草叶集》是下列那位作者的作品()

A、拜伦 B、华兹华斯 C、普希金 D、惠特曼

二、名词术语(共10分每题5分)

1、元白诗派

2、想象作文

三、简答题(共24分每题8分)

1、简述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2、简述我国80年代朦胧诗的艺术特点。

3、简述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如何选择教学方法。

四、论述题(16分)

论述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中简爱的艺术形象。

五、教学设计题

两千多年前,在长江下游有两个国家,一个是吴国,一个是越国。他们都想征服对方,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

会稽一战,越国打了败仗。越王勾践万般无奈,只好派人向吴王夫差求和,表示愿意和夫人一起去吴国,给吴王当奴仆。吴国的谋臣们纷纷要求灭掉越国,免除后患。得胜的吴王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

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粗布衣,住进了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受尽了屈辱。他们在吴国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

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白天,他亲自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越国终于转弱为强,出奇兵灭掉了吴国。

1、根据上述课文设计本课教学目标。

2、为上述课文设计板书。

六、作文(30分)

材料:一天蛹看着美丽的蝴蝶在花丛在飞舞,非常羡慕地问:“我能不能像你一样在阳光下自由地飞翔。”蝴蝶告诉她:“完全可以。不过你要记住,第一,你必须渴望飞翔;第二你必须有挣脱温暖、安全小屋的勇气”。

要求:

1、根据材料寓意,任选一个角度作文题目自拟;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地名、校名。

第Ⅱ部分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七、简答题(共10分,每题5份)

1、简述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主要职责与任务。

2、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途径。请简述素质教育的主要特征。

小学数学教师进城招聘考试试卷一 篇6

第一章、教育学及其发展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包含在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中,未形成独立学科。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以一系列具有比较完整理论体系的资产阶级教育家及代表作的出现为标志。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萌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现代教育学之父、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实用主义、(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以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斯卡娅及代表作为创始,本世纪50年代后,实现教育理论又有了新的发展。杨贤江《新教育大纲》、凯洛夫《教育学》

(4)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第二章、教育及其发展

一、教育的定义

1、广义:凡是能增进人的知识、技能、身心健康、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都称为教育。

2、狭义: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需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各种影响,使其身心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二、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历史分期

1、根据生产力水平:原始社会教育、古代社会教育、现代社会教育

2、根据生产关系:原始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封建社会教育、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社会主义社会教育

3、根据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的水平:古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教育、未来理想社会教育

4、根据产业技术:农业社会教育、工业社会教育、信息社会教育

5、根据人类学家米德:后喻文化教育、并喻文化教育、前喻文化教育

6、根据创造的文化类型:语言文化阶段的教育、印刷文化阶段的教育、电子文化阶段的教育、数字文化阶段的教育

7、根据教育自身形态的演变:个别教育衍生阶段、学校教育衍生阶段、学校教育系统衍生阶段、终身教育系统衍生阶段

(二)教育的历史分期的特征

1、原始社会的教育 附属性、原始性、平等性

2、古代社会的教育

专门化、等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学校产生但并不完善、与生产劳动对立与分化、官私并行、以个别教学为主、教育的象征功能占主导地位、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有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教育内容更加丰富

3、现代社会的教育

现代学校出现并发展、在社会系统中的地位上升、全民化、民主化、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变革迅速、规范了各类教育组织、终身化、人性化、关注点从过去转向未来

1.教育学及其发展

定义: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萌芽阶段:我国战国后期的《学记》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西方最早教育专著是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论演说的教育》)

独立形态阶段:始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为近代教育体系建立了基本框架;德国“科学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被认为是教学形成规范学科的开,即第一部科学体系的教育专著。

教育学的蓬勃发展阶段:实验教育学,德国教育家梅伊曼;文化教育学,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克伯屈;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批判教育学。

2.教育及其发展

广义: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

狭义: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身心得到发展的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但并不限于学校教育。

古代教育:中国4000多年前;夏代《孟子》;西周“六艺”;春秋战国,儒、墨,孔子;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隋唐科举;魏晋南北朝,“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宋代《四书》《五经》;明代,八股文。

古印度:婆罗门教和佛教;古埃及:“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

古希腊、罗马:贵族请家庭教师,低下阶层进私立学校; 古雅典:培养政治家,商人;古斯巴达:培养军人。

(古雅典、古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的教育,注重身心和谐发展)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神学、七艺。

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资本主义的萌芽,掀起文艺复兴运动

近代教育: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教育的世俗化;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20世纪以后的教育: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决定和制约作用:(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者的权利(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2、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培养具有一定政治素质的社会公民。

(3)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4)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

二、教育与社会生产力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三、教育与科技文化

1、社会文化影响着教育的发展:

首先,文化传统直接影响着教育内容的构成和教育目的的确定; 其次,民族文化传统影响学校的教学方法的选择; 第三,社会文化本身的发展影响教育的发展

2、教育对社会文化的反作用(传承文化、创新文化及融合文化): 首先,教育对社会文化传递、保存功能; 其次,对社会文化创造、更新功能; 第三,对社会文化的传播、交流功能。

第四章、教育与个体发展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涵义、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

1、个体身心发展的涵义

个体身心发展:包括个体的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在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发生显著变化的过程就是个体的身心发展。

2、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

内发论:孟子、威尔逊的“基因复制”、弗洛伊德的性本能、格塞尔 外铄论:荀子、华生、洛克的“白板说“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1)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关键期)(2)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不能拔苗助长,凌节而施)

(3)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任务,注意衔接)(4)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发挥特长、树立信心)(5)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个别教育)(6)人的身心发展的整体性:(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

(7)人的身心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一定时期内内容与方法保持隐定、与时俱进)

三、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1)遗传。

首先,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其次,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第三,人的遗传素质是有差异性的,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最后,遗传素质又具有可塑性。人的遗传素质会随着外界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介入而发生变化。

(2)环境

首先,外部社会环境是个体身心发展、陈述的客观条件,对人一生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其次,环境对人的作用离不开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对于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3)教育

学校教育是专门培养人的场所,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具有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优化条件

学校教育按照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和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及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首先,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活动,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

其次,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具有主导作用,其目的性、系统性、专门性和基础性对青少年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校教育为什么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对人的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

2、学校教育是由经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效果更好

3、学校教育能控制和调节各种因素(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

2、教育和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作用,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即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

3、教育工作者应该适时地向学生提出要求,引起学生的内在需求和东西,并鼓励学生采取积极的行动去努力,才能有效地促进其身心的发展。

第五章.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及其功能、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1、教育目的定义

由国家或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体要求,它规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和要求。

从狭义上来看,教育目的就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规格和要求。

2、教育目的的功能

对教育活动的导向功能:为教育者指明工作的方向和奋斗目标,为受教育者确定了努力的方向

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为选择教育内容、途径、方法和形式提供了依据 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为教育效果的测量和评价提供了依据和标准。对教育活动的激励功能:激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3、教育目的价值取向 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 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个人与社会统整的价值取向

二、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及其组成部分

1、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人的全面发展具体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与充分的发展。

2、组成部分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三、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4、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5、适应时代要求,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

一、学校教育制度及其发展

(一)、定义:学校教育制度(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管理体制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二)、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

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前制度化教育

制度化教育:“废科举,兴学校”、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1904《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

非制度化教育:库姆斯的非正规教育的概念、伊里奇的非学校化观念

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重视学前教育,并注重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强化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 中等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重视教育的国际交流

二、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1、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2、如果按照程度,可以分为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

如果按照性质,可以分为普通教育机构、专业教育机构、职业技术教育机构; 如果按照办学主体,可以分为国立学校、地方学校、民办学校; 如果按教育阶段,可以分为学龄教育机构、成人教育机构;

如果按教学时间,可以分为全日制学校、半工半读学校、业余制学校(夜大学); 如果按教学方式、手段,可以分为面授学校、函授学校、广播电视学校、网络教育机构;如果按照教育证书,可以分为学历教育机构、学位教育机构、培训教育机构。

第七章.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二、教师的专业素养

1、老师的学科专业素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等

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一般教育学知识,学科教育学知识

3、教师的人文素养: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深切的人文关怀,严谨的科学精神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观点一:

从教前关注阶段,早期求生阶段,关注教学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 观点二(叶澜): 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2、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职前教育、新老师的入职辅导、在职培训、自我教育

四、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

1、强调教师职业角色的转变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来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从学校和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发的教师

2、强调教师行为的转变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五、学生的特点

1、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的人

2、具有主体性的人

3、是一个完整的人

4、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

六、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④学生是生活世界中的人 ⑤学生是文化中的人 ⑥学生是时代中的人

七、师生关系的意义、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新课程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

1、师生关系的意义、第一,良好的师生关系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第二,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校集体凝聚力的形成,促进教育任务的有效完成。第三,良好的师生关系式提高师生学校生活质量、建立良好教育教学秩序的基础。

2、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 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主动与还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3、新课程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

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是构成授受关系 师生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关系 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第八章.课程

一、课程及其意义、课程类型、制约课程的因素

1、课程定义:指课业及其进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2、意义

课程是老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对象和依据。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成败。课程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 学校一切教学活动的中介 对学校进行管理与评价提供标准

3、课程的类型:

根据课程任务,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根据课程制定或管理层次,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根据内容所固有的属性: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 根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根据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或影响学生的方式: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根据课程的隐定性:核心课程与外围课程

4、制约课程的因素

社会因素、知识因素、学生因素

二、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

1、课程标准的意义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2、功能

《纲要》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3、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大致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等各部分。在目标的陈述上,都包括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三个方面。

(1).前言:说明本门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性质和价值、课程改革与设计的基本理念和思路。

(2).课程目标:根据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结合本门课程的特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具体阐述本门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学段目标。

(3).内容标准:根据课程目标,制定选择具体内容的标准,并用规范、清晰、可理解的方式阐明掌握内容的程度。

(4).实施建议:为了便于课程标准的理解与贯彻执行,需要在课程标准中提供实施建议,主要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和教材编写建议等。必要的时候还要提供典型性的案例供教师参考。

(5).附录:对课程标准中出现的一些重要术语进行解释与说明,便于使用者更好地理解与实施课程标准。

三、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与特征

1、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

(一)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二)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三)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四)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2、特征

均衡性:指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

综合性:加强学科的综合性、设置综合课程、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选择性:适当开设地方、学校课程,选修课比重加大

四、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第九章.教学

一、教学的意义与任务

1、教学的意义

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基本途径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

2、教学的任务

传授和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发展学生的智能,创造才能和体力

陶冶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美感,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的规律

1、教学过程的本质

教学过程是由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2、教学过程的规律

(一)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以间接经验为主,学习间接经验必以个人直接经验为基础,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二)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①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②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③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三)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掌握知识是提高思想觉悟的基础,寓思想教育于知识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产生积极的态度

(四)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老师的教以学生的学为基础,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 学生的学以老师的教为主导,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教学相长

三、教学原则及其运用

(一)直观性教学原则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2、直观教具的演示和使用要和言语指导相结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4、将直观当作手段而不是目的

5、在直观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认识

6、指导学生自制直观教具和学具

(二)启发性原则

1、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2、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主动探究的精神。

4、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5、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6、发扬民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巩固性原则

1、使学生透彻地理解所学知识

2、复习是巩固的主要方法,要合理组织复习,保证巩固的科学性

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4、巩固的具体方式要多样化

5、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

6、记忆是巩固知识的有效保证,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法。

(四)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

1、正确处理五种之间的关系

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和难点的教学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4、适时而教

5、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速度、顺序,增删内容

6、培养学生系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7、还要注意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

8、系统地传授知识

(五)因材施教原则

1、充分了解学生的现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2、尊重学生差异,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3、大面积丰收和尖子生培养相结合,是因材施教的目标。要面向学生的大多数进行教学,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4、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相结合,是团材施教的保证。

(六)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注重讲练结合,精讲多练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与实际经验之间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5、联系实际应当从多方面入手。

6、帮助学生总结收获

7、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

(七)量力性原则(可接受原则)

1、重视儿童的年龄特征

2、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

3、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

(八)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1、以符合科学性要求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进行教学

2、老师要提高自身修养,以身作则

3、实事求是地进行思想教育

4、讲究教学艺术

5、挖掘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6、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思想教育

(九)教学最优化原则

1、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教学效率

2、全面考虑教学中的各个因素

四、教学方法及其运用

(一)语言性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述、讲解、讲演、讲读、讲演 讲授的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 注意启发 讲究语言艺术

2、谈话法

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提出的问题要明确,能引起学生思维兴奋 要善于启发诱导

要做好归纳、小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纠正不正确的认识

3、读书指导法

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教科书的科学方法 指导学生善于阅读参考书 指导学生写好各种形式的读书笔记

(二)直观性教学方法

1、演示法

演示前,要根据教材的内容确定演示目的,选好演示教具,做 好演示准备 演示时,要让全体学生都能清楚地观察到演示活动,促使综合运用多种感官 演示后,要把观察的现象同书本的知识联系起来,及时作出明确的结论。

2、参观法

参观前,要实事求是地根据教学要求和现实条件,确定参观的目的、时间、对象、地点以及参观的内容,并在校内外做好充分准备。

参观时,提出不同的具体要求,组织学生全面看、细心听、主动问、认真记。参观后,指导学生座谈收获,整理材料,找出问题,写出报告,及时总结。

(三)实践性教学方法

1、练习法

要有明确的目的与具体的要求;要周到的计划与步骤;要恰当的分量与适当的难度;要有科学的时距和有效的方法;要有正确的态度和良好的习惯;要有及时的检查与认真的总结。

2、实验法 实验前,认真准备好仪器,材料和用具等,明确目的,科学原理及注意事项,分好小组,需要时进行示范实验。

实验时,教师要巡回检查,具体指导,对差生进行个别帮助,发现偏差进行纠正,注意安全

实验后,指定学生报告实验的进程和结果。老师作简短的概括和小结,指导学生写好实验报告。

3、实习法

实习前,讲清有关的理论知识,实习任务与操作规程,分好实习小组,落实实习场所 实习中,加强具体指导,做好操作示范,把握实习进程,检查效果,及时查缺补漏。实习后,指导写出实习总结,评定实习成绩,开好总结大会,对学生公正,客观的评语

(四)研究性教学方法

1、讨论法

2、发现法

五、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实施要求

基本环节: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1备课: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2上课: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课堂气氛热烈。3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作业的内容要科学合理;

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

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

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作业也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4课外辅导:启发学生自己找到解决疑难的门径,不应代替学生独立钻研;

不应把辅导作为课堂教学的延长,加重学生负担;

对学习差的学生辅导,可吸收学习好的学生,但不要占用过多时间。

5学业成绩检查评定:测验与目标,要建立起教学内容与学生行为的矩阵,明确教学目标并编制与目标相对应的有效测验;试题类型要标准化;测验的效度、信度、难度和区分度,试题应和要检查的目标相关,难度适中;要进行评价。

六、教学组织形式

个别教学制度、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

七、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实现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新课程要求我们确立全新的教学观。

1、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重结论更应重过程:新课程把过程方法本身作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

关注学科更应关注人: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2倡导师生间的交往与互动

师生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没有高低、强弱之分。教师的职责将“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

师生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3鼓励课堂教学的开放与生成

从内容角度讲,意味着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教育必须回归生活世界,回归儿童的生活,从过程角度讲,认识开放性、创造性的存在,不应用僵化的形式作用于人;

开放的最终目的是生成,每节课都要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同时也要有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

第十章.教育评价

一、教育评价及其作用

定义:客观描述+价值判断+增值探索

作用:客观描述是评价的第一要素、前提要素,是实然而非应然,任何评价都应建基于客观描述上;

价值判断是教育评价的本质属性,是客观性和主体性统一的活动;

价值判断的归属是增值探索,教育评价的增值作用有:激励、调节、诊断、管理、发展作用。

二、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和方法

类型: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学生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不同作用)

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差异评价(按参照基准)

实证化评价与人文式评价(依据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中有关实证与思辩的特色)

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依据参与评价的主体是谁)

表现性测验评价

评定量表评价法

行为检核评价法

同伴评定和佚事记录评价法

成长记录评价法

三、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对教育活动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树立旨在促进发展的评价观。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日常教育评价:以真实性为基础,高扬人文性; 方法:客观题评价法与主观题评价法 校内学业考试:以测量性为基础,突显教育性; 毕业或升学考试:以综合性为基础,突显导向性。2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3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第十一章.思想品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

一、德育及其意义

定义: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寿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意义: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二、德育的目标与内容

目标: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坚定地共产主义者。内容: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三、德育过程的规律

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四、德育原则及其运用、导向性原则: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要把德育的理想型和现实性结合起来。疏导原则:

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 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 影响;对学生进行的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的进行。因材施教原则:

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的进行教育。

五、德育方法及其运用

说服法:明确目的性;富有知识性、趣味性;注意时机;以城待人。

榜样法:选好学习的榜样;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 修养。

锻炼法:坚持严格要求;调动学生主动性;注意检查与坚持。

陶冶法:创设良好情境;与启发说服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公平、正确、合情合理;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注意宣传与教育。德育方法的运用要树立联系、整合、系统的观点,注意方法的组合;注意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提高德育实效;认识规律、遵循德育方法选择、运用的基本准则。

六、德育的途径

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共青团活动;班主任工作。

七、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1.班主任是前方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指导者,对班级学生的全面发展负总责 2.班主任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 3.班主任在各种教育力量的统一影响过程中,起着协调作用

八、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

1了解学生,研究学生: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个人,了解学生的群体关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了解学生的方法:通过阅读学生的有关材料,通过对学生本人或知情者的调查访问,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第十二章.课外活动

一、课外活动及其意义、任务

定义:指学校和校外教育机关根据中学的培养目标和全面发展教育的要求,在学科教学以外组织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意义1.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 2.发挥创造性,锻炼各种能力

3.适应学生多种需要,愉悦身心,增进健康 4.陶冶情操,培养思想品德

5.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不可缺少的途径,可以发展受教育者的体力、审美能力、劳动能力

6.使教育者能从中及早发现人才,促进人才的早期培养 7.使受教育者善于利用闲暇时间的一种有效方式 8.是培养良好公民的一种手段

任务:课外活动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任务在于根据学生的特点,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余生活,积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独创性。

1.巩固、扩大和加深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得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和发展学生在科技、文艺、体育、劳动等发面的兴趣和才能,促进学生在活动中创造性地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从中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进行思想品德交教育,培养高尚的情操和文明行为 3.丰富精神生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要通过课外活动,使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

二、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内容:科技活动;学科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体育活动;社会活动;传统的节假日活动 形式:群众性活动:报告和讲座,各种集会,各种比赛,参观、访问、调查、旅行,社会公 益活动。

小组活动:学科小组,技术小组,艺术小组,体育小组

个体活动:阅读各种书籍,写读书心得,记日记,进行某种观察或小实验,采集各种

标本,唱歌,体育锻炼,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小改革活动等等。

三、课外活动的组织

由学校和教师直接组织和领导的课外活动; 由学校、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和领导的团队活动; 由校外教育机构组织和领导的课外活动; 由家庭配合学校进行的课外活动。

教师职业道德

(1)教师职业道德及其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概念: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做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作用:师德对教师起着调节的作用

师德对学生起榜样和带头作用

师德对社会起影响和促进作用(2)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方法 1经常反思,严于剖析自己

2认真向模范先进人物和优秀教师学习3善于从教育对象中汲取营养和力量

4提倡“慎独”即个人在独处,无人监督时,仍能谨慎遵守道德准则

上一篇:男人qq签名经典语句下一篇: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备考常识冲刺题一百一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