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建情况简介

2024-08-09

文明创建情况简介(精选11篇)

文明创建情况简介 篇1

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情况简介

我校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最佳文明单位为标准,以提高师生思想道德和人文素质为目标,采取创、建结合,纠、建结合的办法,高质量、高效率的创建文明单位,把学校办成环境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的农村精品学校。

(一)加强创建责任,完善考核制度。

一是进一步完善“一把手亲自抓”的文明创建领导机构,同时,建立文明创建责任追究制。二是强化文明创建规划意识。三是落实“一岗双责”的工作机制。

(二)加强创建的广度,提高创建深度。

加强文明创建的广度,即拓展两个面:文明创建工作的覆盖面和群众的参与面。在拓展文明创建的覆盖面方面,我们将把文明创建由过去单纯的思想建设向业务建设、文化建设、环境建设几个方面拓展。最广泛地动员教职工投身到创建工作中,我校在提高教职工参与面方面做到“三全”,即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全方位参与。

在提高创建的深度方面,我们加强组织、制度、理论、阵地四大建设,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探索学校文明创建的理论,广泛开辟文明班组、文明教研组等创建阵地,为创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作风建设,促使领导班子成员在文明创建中做到“三个深入”。

(三)加强道德建设,突出创建重点。

为认真实践江泽民“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我校在文明创建中将以道德建设为重点,加强教师师德师风教育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努力探索和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师生道德体系,在师生中树立强大的精神支柱。

在教职工中,我校全员全方位开展创“模范共产党员”、“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人物”、“文明家庭”的活动,在全体教职工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竞争趋势。同时在教师中以每周一次政治学习,每月一次中心组学习小组学习,每月一次党员学习或党小组学习,多形式多层面地继续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开展社会公德、教师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文明常识教育,树立德才兼备的教师形象。

(四)盘活创建载体,优化创建环境。

在盘活创建载体方面,一方面我校把活动作为文明创建的有效载体,在教师中将继续开展“学生评师”、“家长评教”、“创建文明团队”、“师德标兵”等活动;在学生中开展创建“绿色集体”,争做“文明班级”等活动;同时,以节日文化活动为手段,在师生中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起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激励斗志的效果。另一方面我校将把教育科研作为文明创建的载体,进一步提高创建效益。组织教师投身教育教学改革,更新教学理念,深化学校教学科研,逐步建立一支学科齐全、专业结构合理、教学方法独特的专业教师队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使文明创建收到实效。

在优化创建环境上,我校将加大投入、合理规划,着力抓好校园绿化、美化、亮化工作。继续加强对食品卫生的管理,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学生的需求。

文明创建情况简介 篇2

一、直播卫星进入快速发展期

据吕涛介绍, 截至目前, 直播卫星村村通和户户通的用户累计达到了6168万, 其中村村通2039万户, 户户通4029万户。今年共计新增用户2211万, 其中户户通新增2186万户, 村村通新增25万户。

二、农村用户收视特点及环境

谈及我国农民用户的需求, 吕涛表示, 根据调查研究, 鉴于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发展迅速、公共文化生活上的城乡差距、农村地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等因素, 农民群众渴望看到更丰富的电视节目。而OTT、IPTV在农村地区基础网络普及率低, 捆绑宽带业务收费高, 智能操作水土不服;有线电视收费较高, 农村地区入户率低;境外卫星涉及国家安全, 违法法律规定, 因此直播卫星户户通在我国农村有一定的竞争力, 存在着一定的需求, 农村地区以收看免费的直播卫星节目为主。

三、实现城乡文化服务均等化

吕涛介绍, 广播电视卫星直播管理中心正在着力对农村进行研究, 了解“农村用户想要什么?农村用户需要什么”。目前, 直播卫星户户通主要提供公共服务、各省卫视、以及省级非卫视频道。通过对农村用户的研究, 认为现在农村用户还有两大需求没有满足, 也成为明年主要的工作方向:一是少儿频道。因为在农村地区, 现在是以老人、孩子为主, 年轻人出去打工的比例非常高, 对少儿频道的需求非常强。二是高清频道, 据了解, 农村正在向CRP向平板电视推进的过程, 农村盖新放、结婚都是买平板电视了, 目前在农村还没有人提供高清的节目信号。下一步广播电视卫星直播管理中心计划增加更多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 并根据个人喜好定制专业化的付费频道, 同时借国家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的东风择机推出购物频道。

四、超级强大的内容分发平台

目前, 中星九号具有不少技术优势, 可进行海陆空多方接入, 为用户提供移动旅行新生活。吕涛介绍, 2015年9月3日, 中国民航乘客在空中利用直播卫星实时收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天安门阅兵活动的直播节目, 9月18日, 民航机载卫星电视直播接收系统成功通过验收。近期, 还与中国北车集团完成签约, 联合开发高铁智能移动多媒体服务体系, 解决高铁乘客实时听广播看电视的难题。未来, 还计划依托铁路物流搭建在线网上商城。

五、各类节目覆盖的高效平台

吕涛谈到, 直播卫星是高效、经济、直接入户的节目覆盖高效平台, 未来将在这个平台上开发更多适合市场需求的服务。广播电视卫星直播管理中心前端具有很强的支撑能力, 包括都硬件设备能力、技术支持能力、长期服务能力, 以及端到端服务能力, 目前共有73套电视节目及50套广播节目通过直播卫星平台播出。

六、长效机制确保长期优质通

日本校园足球发展情况简介 篇3

1978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当时称“文部省”)把足球引入到小学体育课程内,以提高小学生的身体协调和奔跑能力。日本教育界认为,小学生在接受足球训练时会把踢球当作游戏,可以培养他们的兴趣和专注力。目前,在日本文部科学省体育·青少年局制定的体育课教学大纲中,足球与篮球、手球、橄榄球一起归为“进球型”运动,其教学目标为:通过控球和接传球,感受团队合作的乐趣和踢球的快乐。可见,在一般的日本学校教育中,均以锻炼体格、培养团队意识为目标,而不是以培养某一项体育运动的专业苗子为目标。日本中小学均不针对足球开设专门课,仅把足球作为体育课球类运动的一个项目,因而,也就没有专门的足球教学教材和训练指南。

同时,在体育课外,根据文部科学省体育·青少年局的规定,在各地方教育委员会的监管下,日本学校积极响应,广泛开展学生放学后自愿参加的“运动俱乐部活动”(BUKATSU),其中足球俱乐部的活动就非常受欢迎。因此,事实上,日本的快乐教育理念在推动青少年足球运动的普及和发掘、输送专业苗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优秀足球苗子的选拔和培养

1.日本足球协会(Japan Football Association,JFA)

日本足球协会是统括日本全国足球运动发展相关工作的最高机构,其旗下包括日本职业足球联赛(J-League)、日本足球联赛(JFL,半职业联赛)、日本室内足球联赛(Futsal League)和日本女子足球联赛等。

根据JFA《2005年宣言》,日本足球的发展目标为“2015年协会会员人数达500万人,日本国家队进入世界前十,2050年日本举办世界杯并获得冠军”。JFA以足球运动的普及、足球人才的培养为日本足球发展的两个车轮和自身使命。JFA认为,足球人才水平的提升均通过基层培养(Bottom-up)、选拔培养(Pull-up)两种方式进行,缺一不可。日本优秀足球运动员的选拔和培养主要通过JFA的国家训练中心制度和足球俱乐部青少年梯队制度予以贯彻和执行,包括学校、俱乐部在内的各类组织机构均参与其中,形成合力。

2.从地方到国家的“金字塔”训练梯队

为选拔和培养优秀足球储备人才,JFA设立国家训练中心制度,为日本的足球教育创造了专业的训练指导环境。国家训练中心制度共有4级,从下至上分别为“各地区训练中心”(相当我国的一般城市和地区)、“47都道府县训练中心”(相当我国的直辖市和省)、“9大区训练中心”和“全国训练中心”。(见图1)日本的“全国训练中心”设在大阪府界市,是唯一由文部科学省认定的培训基地,其他各级训练中心的具体工作由各地区足球协会负责。各级训练中心设有专门场地组织运动员的集训、比赛以及教练员的进修和研讨活动。

在学校开展的俱乐部活动中发掘出的优秀足球苗子会被输送到各地区训练中心进行训练。训练中心已形成比较成熟的选拔机制和梯队建设。在各地方足协的领导下,从年满l2岁的少年队到17岁青年代表队直至国家一线队,各级别选手都能得到高水平的训练。

3.各年龄段有序衔接的“一贯制”足球培养理念

国家训练中心制度根据青少年不同年龄特点,制定了从6岁到16岁(U6~U16),每隔2岁的训练方针,保证了各年龄段运动员之间的有序衔接。在训练方式上,10~12岁期间主要学习基本技术;14~16岁为青少年身体迅速发育阶段,通过11对11的打法,训练队员对位置的适应性;16岁以后进行成人足球的训练;18~20岁当身体停止发育进入稳定期时,开始综合技能训练。

总之,日本对足球运动员实施的是“一贯制”足球的培养理念。JFA依此制定了统一的足球训练大纲,从小学开始,根据各年龄段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特征,分阶段设计了详细的训练计划,依次往上分别是U12、U15、U18等各年龄段,训练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保证了运动员扎实的技能基础。

4.JFA足球学校

在对足球人才进行普及式培养的同时,JFA分别在福岛(2006年)、熊本宇城(2009年)、坍(2012年)和今治(2015年)开设JFA足球学校,为具有足球天赋的孩童提供寄宿制和初高中一贯制的具有“世界水准”的精英教育,以培养具有足球专长与人文素养并存的日本未来社会的领军人才。

三、裁判员的管理与培训制度

日本建立裁判员训练中心,以帮助提高各地区足球水平的均衡发展。该中心的主要目标为:通过培训和研修,提高2级裁判员的水平并扩充3级裁判员的数量,发掘裁判员人才。裁判员训练中心分为国家训练中心、地方训练中心、都道府县训练中心以及女子裁判员训练中心等四类。

该中心的培训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六个方面:学习竞技规则;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体能训练和强化;增强技术和协调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学习各自所属区域足协制定的方针政策。

四、教练员管理与培训制度

日本对足球教练员资格的规定很严,即便是退役国脚任教也必须要有教练资格证。日本一般通过足球协会培训教练员。

日本足球教练资格分为少儿教练级、C/D级、B级、A级以及S级等五个等级。针对每个等级,足协开设教练员培训班,任何人都可以参加培训,通过考试就可以获得相应的等级证书。少儿教练级培训主要面向指导10岁以下孩子踢球的教练员或者孩子的家长;C/D级主要面向指导12岁以下孩子并以班级为训练主体的教练员;B级教练需要有C级教练资格才可以参加培训,最高级别的S级教练资格可执教J联赛和国家队。

近15年来,日本已有超过2万名教练员在足球发达国家留学或者进修,在提高执教能力的同时,也将足球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和训练方法带回了日本,从而保障了足球运动员在青少年时期就能接受科学的培养。目前,日本已不需要大量聘请外国教练员,本国教练员就可以满足国内训练的需求。

五、足球学员短期派出政策

日本为提高本国足球竞技水平,一度将出国留学作为培养年轻运动员的途径。近十年来,先后有一万多名日本青少年去巴西学习足球。从经验上看,虽然日本出现过三浦知良通过留学巴西获得成功的案例,但实际上通过出国留学途径能够参加本国职业联赛获得成功的球员数量并不多,因此日本球员的出国留学热潮已处于下降态势。

2003年,日本开始了U-13/14高水平队员的集训和海外训练制度。13岁年龄组和14岁年龄组的男女运动员每年3次,每次5~6天赴海外进行集训。男选手主要从国家集训中心队中挑选,女选手主要从各地区及都道府县的基层训练中心中挑选。各年龄组的运动员,在每年年初依照惯例与韩国同年龄球员进行合宿训练,以增强适应性和对抗能力。另外,17岁年龄组运动员每年参加AFC等国际比赛积累经验。

六、各级学校足球竞赛

近年来,随着学校联赛的不断壮大发展,日本青少年足球竞赛品目繁多。在少年阶段(U12以下),有全国少年足球锦标赛及J联盟举办的U12足球节。在初中阶段(U15以下),有高元宫杯全国U15足球锦标赛(初中+俱乐部)、日本U15联赛(学校+俱乐部)、全国俱乐部锦标赛(俱乐部)、全国初中学校体育大会、全国初中足球锦标赛、国民体育大会、全国俱乐部东西对抗战、U14 J联赛(J俱乐部+其他俱乐部)、U13 J联赛(J俱乐部+其他俱乐部+学校)、J联盟U14强化训练(J俱乐部选拔队)在内的10项赛事。

高中阶段(U18以下),是日本各学龄段学校联赛发展最为成熟的阶段,当然,也是竞争最为激烈、对抗性最强的学生联赛阶段,有很多出色的青年球员在这个阶段就能够得到进入J联赛的机会,即开启足球职业生涯的机会。在这个阶段,主要有高元宫杯全国U18足球锦标赛(学校+J俱乐部+其他俱乐部)、日本U18联赛(学校+J俱乐部+其他俱乐部)、J-YOUTH联赛(J俱乐部+其他俱乐部)、全国俱乐部锦标赛(J俱乐部+其他俱乐部)、全国高中足球锦标赛(学校)、全国高中综合体育大会以及国民体育大会等7项赛事。

综上所述,日本在开展青少年足球运动过程中,采取了两条并行的途径培养足球人才:一是在学校中培养足球爱好者,扩大足球运动的广泛群众基础,同时坚持开设足球学校方式选拔培养足球精英人才;二是通过日本足球协会制定的各项政策,保证了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的专业水平。在训练中,则是采取划分年龄段的方式,确保各年龄段运动员的有序衔接。纵观其培养系统,从少年队到国家队,从下至上形成了稳固的“金字塔”体系,为每个有潜力的运动员提供了登上世界舞台的道路。

文明创建情况简介 篇4

宁远县湾井镇位于宁远县城南陲,距离县城13公里,北临舜陵街道和冷水镇,西接水市镇,东与蓝山县接壤,南距九嶷山名胜风景区11公里,境内有东江、泠江河两条河流。全镇共有16个行政村,2个社区。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是永州唯一一个“被列入第四批美丽宜居小镇、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名单的村落”的乡镇!

全镇总面积107平方公里,总人口4.36万人,现有耕地面积1293公顷,9396户农户。湾井镇是宁远县的产粮基地,又是林木、柑桔的重点产区,烤烟发展迅速,年产烟叶量稳步提高。镇年国内生产总值、年财政收入较上年也有大幅上升。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文明办的精心指导下,我镇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广泛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营造风正气顺的社会环境。

一是提高认识,强化领导

成立了以党委书记皮国钧为组长,镇长石循斌、党委副书记肖冯勤、政协联工委主任李明贵为副组长,各办公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湾井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细化任务、夯实责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创建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同时,在辖区主要人口密集区、交通要路、单位围墙及院内设立宣传牌等,全力营造创建氛围,扎实推进文明镇创建工作。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文明创建工作

坚持舆论宣传为先导,加大对我镇精神文明创建工作,通过召开全体镇村干部精神文明专题会议,广泛宣传,使干群积极主动地加入文明村镇创建工作中,书写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名言40条,张贴宣传画20张,并在镇政府大楼电子屏上弘扬“24”字核心价值观,使文明之风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尚。

三是明确目标,加大文明乡镇创建步伐

按照上级文件的工作要求,我们开展了强有力的文明乡镇创建工作。

(一)积极开展“中国梦”、国防教育、法治教育、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党团生活、文艺宣传等形式,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时代精神教育,加强形势政策宣传,深化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二)深入开展学习、评选表彰道德模范。有序组织镇、村干部学习了“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李超的先进事迹,在群众中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全镇干部群众争当“文明礼貌、助人为乐、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三)举办“道德讲堂”活动,奠定强大的思想道德基础。活动场所选在镇大礼堂会议室,每季度召开一次“道德讲堂”,全体干部职工参加。活动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提升党员干部群众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形成了“积小德为大德、积小善为大善”良好社会风尚。

(四)加强诚信建设,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治理活动。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我镇积极投身以创建文明城市为统揽的各类创建活动中,大力开展五大文明行动。文明交通,设立了非机动车道、行人道,停车区域。文明劝导,在节假日期间,镇政府定点定时安排文明劝导员,对车辆乱停放、行人乱扔垃圾等行为进行文明劝导。文明餐桌,创建文明餐桌活动,从小处入手,以小餐桌体现大文明,通过公民素质的提升,反映湾井镇文明形象,促进城市文明程度。文明旅游,节假日期间,在下灌景区粘贴文明旅游宣传标语,树立保护环境宣传栏,助力游客养成良好旅游习惯,大力倡导文明旅游的社会氛围。网络文明传播,加强网络监督,宣传法治教育,提升网民遵法守法素质,做网络文明的传播者。

(五)充分发挥帮带作用。成立志愿服务组织,目前全镇志愿服务队队员28人,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到学校、农村进行实地走访,了解困难儿童的所需所求,关爱弱势群众。

(六)以我镇创“文明乡镇”活动为契机,积极抓好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购置垃圾车、垃圾桶、铲子等工具,每村聘请保洁员2-3名,加大了环境治理力度,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七)创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湾井镇是文化之乡,群众文化有深厚的基础,建有镇大礼堂1个,广场舞队12支,剧团2个。组织开展了广场舞比赛等活动共投入3万多元用于购置音箱、乐器、奖品等。通过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弘扬社会正能量。

文明创建情况简介 篇5

一方面,该局顺应财政职能变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政策,坚持求实创新,科学理财,按照公共财政要求,突出优化收支结构,确保预算平衡这一重点,突破财政改革、政府债务和财政管理方面的难点,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奋斗目标和该局工作思路,进一步创新理财观念,继续深化财政改革,大力优化收支结构,着力规范财政管理,有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努力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04年,涪陵区生产总值完成112.85亿元,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0%;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

7.28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10.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41亿元,增长11.5%;财政支出14.35亿元,实现了收支平衡,社会经济和财政收支均保持了较高增长速度。

另一方面,该局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干部素质和工作能力,提升财政工作水平为出发点,坚持开展主题教育,坚持抓好单位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干部职工思想政治觉悟、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做到了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同步发展。一是领导重视,创建工作纳入领导议事日程。该局不论是在创建区级文明单位、市级文明单位,还是在创建市级百佳文明单位中,都成立了专门班子负责具体抓好创建活动。班子成员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创建工作与机关建设紧密结合,纳入单位工作同安排、同布置、同考核。二是创建活动常抓不懈,效果显著。该局坚

文明创建情况简介 篇6

XX社区现有 960户,2960口人,耕地面积3100亩,林果面积1200亩。固定资产1200万元,村集体收入都在20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800元,连续多年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农村工作先进村居”、“民营经济先进单位”、“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2007年被授予“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基层单位”、被临沂市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被市政府授予“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单位”、被市纪委列为“党风廉政建设示范单位”。2010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精品社区”,被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省级文明村”称号。

一、强化领导,加大宣传,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在做好新农村建设诸多工作的同时,XX村把“美在农家”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长抓不懈。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了“美在农家”活动领导小组,落实了村书记、主任包片,其他两委干部、党员包户责任制。成立了“美在农家”互助组,互相督促,共同提高,为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二是大力宣传。利用召开村民大会、张贴标语、发放宣传材料、广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美在农家”活动的重大意义,并组织村民认真学习县、镇妇联下发的活动方案,向农户发放了《美在农家“活动倡议书”》、《美在农家实用歌》等宣传单,使“美在农家”活动众人皆知,家喻户晓,进一步提高了村民对活动重要性的认识。

二、抓重点活动形式,掀起生态文明建设热潮。

一是优化人文环境,以农村城市化为目标,依托“九天仙女墩”建设了一个占地40余亩的文化广场,广场内绿化面积达45%,广场设计错落有致,规划科学合理,分为“动、静”两区,“静”区是休闲娱乐区,设有石桌、石凳、休闲凉亭;“动”区是体育活动区,设有篮球场、门球场、儿童迷宫、小舞台,同时建有各类活动设施4处,安装了多种健身器材,分布在广场四周。广场的建成,为村民休闲、娱乐、健身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大大推动了积极、科学、健康、向上的社会新风。二是重视优化生活环境。分三期对村内主要大街进行了硬化,修排水渠近万米,垒垃圾池104个,街道两侧栽植了多种树木花草,安装路灯68盏,高标准实现了村庄“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净

化”。以老年协会为主体,组建了“夕阳红”保洁队,每天早晨清扫村内大街,五天一次集中清运垃圾,同时实行沿街各住户门前及所住街道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的“三包”制度,保证了村内“三纵五横”八条大街的常年清洁。三是大力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村里以每户补助600元的优惠政策,积极引导村民实施“一池三改”。通过改厕、改厨、改圈,达到全村无草堆、无粪堆、无烟尘的“三无”效果,基本杜绝了脏水横流的现象。

三、抓规范,固成果,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

为使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该村建立了一系列长效机制。一是全面发动,倾力打造坚强阵地。在主要街道安置了科普、公益宣传栏,设置了50多个固定标语、宣传画廊, 内容涉及新农村建设、文明家庭创建、尊老敬老、和谐村庄建设等。成立了农家书屋,存有图书4000余册,为村民科学种植、养殖等提供了学习园地。以远程教育为平台建立了多媒体集体学习点,为党员和群众提供诸多知识。二是群众运动共同参于,全力扩展活动范围。以“城乡结对”为契机,使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到大街小巷各家各户。同时,举办了“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遵纪守法光荣户”等评选活动。在农闲季节及重大节日,举办农民运动会、门球比赛、文艺晚会等娱乐活动,使全村呈现出安定祥合、蒸蒸日上的新气象。

四、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文明创建情况简介 篇7

1 工艺流程

1.1 净化工艺 (图1)

净化工艺为低温甲醇洗工艺, 原是为氨合成工段送精炼气, 现改为向甲醇合成工段送合成气。由气化送来的208℃的粗煤气, 不再进热交换器而是在进入低压蒸发冷凝器 (0.6MPa废锅) 前与经蒸汽过热器换热后的变换气混合, 以保证变换气成分 (CO 18%) 。然后, 混合气经脱碳脱硫后送入甲醇合成工段。

(1) 改造后湿煤气量为100 000m3/h, 全部进变换炉, 变换系统出口气量70 000m3/h, 成分为CO 1.3%、CO244.2%、H253.4%。

(2) 改造后22 000m3/h湿煤气走副线直接到0.6MPa废锅进口, 与经2.5MPa废锅换热后的气体混合;变换系统出口气量60 535m3/h, 成分为CO 18%、CO234%、H248%。

(3) 改造前, 2.5MPa废锅产蒸汽6.5t/h, 0.6MPa废锅产蒸汽47t/h;改造后, 2.5MPa废锅产蒸汽5t/h, 0.6MPa废锅产蒸汽44t/h。

1.2 甲醇合成工艺 (图2)

来自净化工序温度为40℃左右、压力为3.0~3.3MPa的新鲜气进入合成透平压缩机压缩, 升压至6.48MPa, 经压缩段出口冷却器分离水后与合成回路循环气混合, 进入循环段压缩至6.8MPa (温度48℃) 后, 送入合成系统。出循环段的合成气先经中间换热气管间, 被管内反应后气体加热至220~225℃后由合成塔顶部斜向45°进入反应管顶端绝热层, 沿轴向进入反应管。反应管内装有铜基催化剂, 在此H2、CO、CO2发生合成反应生成粗甲醇, 并伴有微量的副反应。从反应器底部出来的含甲醇约7.0%、温度为225℃的气体, 从上部进入中间换热器管内, 与管间气体换热后被降至100℃左右 (在此, 有少量的甲醇气体冷凝) , 进入最终冷却器A/B的管内, 被管间的冷却水冷却至30~40℃后, 再从甲醇分离器两侧进入, 分离粗甲醇后, 从分离器顶部出来的气体由洗醇塔中部进入, 与洗醇塔上部来的稀醇水在塔盘中接触, 气体中少量的甲醇被吸收。吸收少量甲醇的稀醇水经减压后进入稀醇水槽, 由洗醇泵打入洗醇塔内, 循环吸收。当甲醇浓度达到8%~10%后, 由洗醇塔后调节阀直接排入精馏工段。

洗醇塔顶部出来的气体, 绝大部分是未反应的合成气及惰性气。为防止惰性气在系统中累积, 必须将一部分气体排放;大部分作为循环气, 进入透平压缩机的循环段, 继续进行循环。弛放气送至总厂压缩四段回收利用。

甲醇分离器底部排出的粗甲醇, 送入闪蒸槽, 在此减压至0.3~0.4MPa, 并闪蒸出大部分溶解的气体, 闪蒸气送入厂气柜, 闪蒸槽出来的粗甲醇则送往粗甲醇计量槽或直接送至精馏工段。

甲醇合成塔管间环隙通过汽包给水泵不断地打入锅炉给水。反应器与汽包通过上升管及下降管相连接, 形成一个独立的蒸汽发生系统。汽包蒸汽出口管线设有压力控制阀, 通过调节蒸汽压力来控制催化剂床层反应温度的恒定。

2 新增设备

因为在上二期甲醇装置的时候, 就把三期甲醇装置的设备订购了, 如甲醇合成塔、中间换热器、最终冷却器、甲醇分离器已经到货, 后来因为市场形势项目中断, 后续设备没有回来。故此次只需采购剩余的几台设备就行了, 具体如表1。

由于最终冷却器A是用脱盐水对合成气进行冷却, 但冷却后的热脱盐水如何排放却成为一个难题, 排地沟吧, 给污水处理系统增加压力且造成浪费, 因为脱盐水本身是干净的;回脱盐水站吧, 需要配很长的管线, 还需要增加2台泵;建脱盐水冷却池吧, 现场没有多余的空地;直接加入合成汽包吧, 水质又不合格, 达不到锅炉用水标准。本来公司脱盐水供应就比较紧张, 如果不断地给冷却器补充新鲜的脱盐水, 会给脱盐水站的运行带来很大的压力。思来想去, 决定新增1台脱盐水冷却器, 用循环水对脱盐水进行冷却, 因为附近有1座10km3/h的凉水塔。就这样, 新增1台脱盐水冷却器和2台脱盐水泵后, 脱盐水冷却问题迎刃而解。脱盐水进行局部循环而不出合成界区, 定期进行排放再补充即可。

3 安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此次安装工程量不是很大, 因为此前合成汽轮机已经安装完成并投入使用。很多公共管线在上马二期装置时已经预留接口, 且有4台主要设备 (合成塔、中间换热器、最终冷却器B、甲醇分离器) 不必等招标采购手续可直接安装, 使整个工期大大缩短。但也出现以下两个问题。

(1) 原合成塔到中间换热器采用426×22mm不锈钢管线, 从合成塔出口到换热器进口管线刚开始按照图纸报的是3D弯头, 但弯头回来后发现现场空间不够, 3D弯头展不开。没办法, 只好重报计划, 按1.5D弯头来设计, 由于是不锈钢厚壁管, 弯头的加工周期长, 这也耽误了不少工期, 而且原3D弯头无法退货, 只好积压在库房。

(2) 闪蒸槽顶部有氮气管口、粗醇管口、闪蒸气管口及放空管口, 配管时按图纸施工, 并没有打开顶部人孔观察。待安装完成打开人孔后发现, 粗醇管线和闪蒸气管线连接错了, 两者都是DN50管口, 粗醇管直通到槽底, 闪蒸气管只用一片法兰连接。而安装过程中没有仔细观察, 好在发现得早, 要不然就会出大问题。

4 运行情况

4.1 稀醇水进口锻件焊缝裂

2014年3月28日, 三期甲醇装置顺利投入运行。3月30日, 发现洗醇塔洗醇水进口管漏水, 水雾很大, 不得不停车。检查后发现, 进口锻件焊缝开裂, 如图3所示。安装公司对锻件打磨重焊后, 问题才得以解决。经分析, 属设备制造问题, 是设备在加工制造过程中对质量控制做得不好所致。

4.2 甲醇循环水凉水塔负荷重

汽轮机循环油冷却采用循环水冷却, 三套甲醇装置循环冷却水总管都是426×8mm碳钢管, 都接在φ1 400×10mm的来自甲醇循环水凉水塔的循环冷却水总管上。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现循环水上水和回水温差在8~9℃, 而一般凉水塔温差都在3~5℃, 表明凉水塔负荷较重。另外, 三套甲醇装置合成汽轮机油温都有上升, 高于工艺指标 (指标为40±5℃) , 运行至今三期装置汽轮机已经跳闸3次。分析原因主要是, 在三期甲醇系统投运后, 3台汽轮机全开 (以前是开2备1) , 导致循环水量不足, 而且三期装置新加了1台脱盐水冷却器 (一、二期装置没有) , 又消耗了一部分循环冷却水, 所以三期装置汽轮机油温高, 最高达52℃;一期装置汽轮机油温最低, 为45℃左右;二期次之, 为47℃。这也表明三期装置凉水塔负荷较重。

为解决这一问题, 公司决定改变三期甲醇装置循环冷却水管线, 现在是气化车间、净化车间、合成车间共用上述的10km3/h的凉水塔, 计划气化车间从另外一座10km3/h凉水塔引一条冷却水管, 而现有的10km3/h凉水塔专供甲醇合成和净化车间, 如此可使3台汽轮机在炎热的夏天能够正常运转。目前, 气化车间新增冷却水管线的工作正紧张进行中。

4.3 工艺气成分 (表2)

%

注:CH4含量包含在惰性气成分里面。

由于三期甲醇装置是新建项目, 催化剂是新的, 活性好, 故转化率高, 惰性气含量也高, H/C[ (H2-CO2) / (CO+CO2) ]高。为控制反应速率, 保证合成塔温度不超过指标, 投运初期惰性气含量应保证在15%~20%。相较一、二期甲醇装置, 催化剂活性好, 合成反应温度低, 副反应少, 粗甲醇浓度高, 如表3。

注: (1) 粗甲醇浓度为质量浓度; (2) 时间截至2014年7月1日。

4.4 目前运行情况

文明创建情况简介 篇8

一、试验目的

1. 考察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我县的普遍适应性及可行技术模式。

2. 力求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农作物单产平均增幅5%~8%;休闲期土壤贮水量增加10%~15%;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01%~0.03%;节约成本20元/亩。

二、试验内容

1. 试验作物。春小麦和春油菜。

2. 选择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①留茬免耕播种模式为收获留茬→深松(3年1次)→药剂除草、灭虫→免耕播种→药剂除草、灭虫→田间管理→收获留茬。②带状免耕旋播模式为收获留茬→深松(3年1次)→药剂除草、灭虫→带状免耕旋播→药剂除草、灭虫→田间管理→收获留茬。

三、试验方法

1. 建立示范点和示范区。设置保护性耕作田与当地传统的秋耕或春耕常规沟播田作对照,保护性耕作田块实行地表药剂除草,对照田采用人工除草,实地观测试验田技术指标。

2. 精选良种。脑山地区油菜选用的主要品种是“青杂3号”,小麦选用的主要品种是“互麦15号”;川水地区油菜选用的主要品种是“青杂2号”,小麦选用的主要品种是“互麦13号”。全部采用机械化免耕施肥播种。作业机具选用2BFXY-6(5)型小麦硬茬播种机和2BFMS-5/10(6/12)型旋播机播种。

3. 科学施肥与播种。保护性耕作田春小麦作物亩施尿素10千克,磷酸二铵12千克,下种量为25.5千克/亩,播种深度3~5厘米,施肥深度8~10厘米;油菜作物亩施尿素10千克,磷酸二铵12千克,下种量为0.4千克/亩,播种深度2~3厘米,施肥深度6~8厘米。

4. 保护性耕作作业质量要求。

①留茬。留茬高度保持在15厘米以上,保证残茬能覆盖地表,残茬覆盖率保持≥30%。

②浅旋。浅旋深度保持在8厘米以内,根茬破碎长度控制在7~10厘米,残茬覆盖率保持在30%。

③免耕播种。施肥深度6~8厘米,小麦、青稞播种深度3~5厘米,油菜播种深度2~3厘米,作业无漏播、重播,播行直,地头整齐。作业完成后残茬覆盖率保持在30%以上。

④深松。松土25~30厘米深,确保深松一致,不准有重复或漏松现象。

⑤病虫草害防治。油菜作物在播种前、播种时分两次进行人工农药喷施和拌种。第一次,播种前用40%氟乐灵150克/亩对水15~30升喷洒土壤;第二次,播种时用5%甲拌磷1.5千克/亩拌种施入土壤。出苗后菌核病易发地区用25%多菌灵150克/亩或70%甲基硫菌灵70克/亩,在花期喷雾防治。在现蕾期如有蚜虫、露尾茎象甲等虫害时,用4%乐果150克对水50千克喷雾防治。小麦、青稞作物种植的土壤药剂处理:播种前用40%燕麦畏乳剂150~200克/亩进行机械喷施土壤表面,主要防治麦茎蜂、茎象甲、蚜虫、吸浆虫、野燕麦、阔叶杂草等虫害和草害,防治效果要求达到95%以上,基本做到无病虫草害。对鼠害严重地块采用毒饵诱杀,人工捕杀。

四、试验结果

1. 降低作业成本。传统的耕翻播种需4道作业工序,即秋翻埋茬→春耕→耙、耱→播种,而留茬免耕播种和带状免耕旋播只需1道工序,可节约生产成本30元/亩以上。项目区实施面积为2.61万亩,共节支78.3万元。

2. 增加土壤蓄水能力,防止水土流失。传统方式耕整过的地表没有保护层,下雨时土壤吸水速度小于下雨的速度,使大量的水白白流失,缓坡地块还带走表土,造成水土流失。保护性耕作地表有留茬和秸秆,具有固土、阻止水径流和减少水分蒸发的作用,从而使土壤含水量增加,同时采用的免耕沟播作业还进一步提高了土壤含水量。从测定的结果来看,在作物的生长期,采用保护性耕作比传统方式提高土壤含水量0.02%~3.7%。

3. 增加土壤有机质。由于项目区处于高海拔(2800~3000米)的寒冷地区,虽然有机物分解比较缓慢,但从连续3年实施保护性耕作试验地的测定结果看,有机质含量还是有所增加,在0~20厘米耕作层中的有机质比传统耕作增加0.0265%。

4. 提高地温。根据测定,广泛使用免耕沟播,沟内土壤耕层20厘米处地温提高2.1℃。免耕播种的油菜作物比平播(对照)早出苗3~5天,出苗率提高5.2%~8.5%。

5. 作物生长性状好。据5月份的测定,免耕播种的油菜作物比平播(对照)作物的根系增长0.6厘米,同时单株鲜重增加。

6. 增加产量。小麦千粒重,保护性耕作示范田的比传统耕作对照田的增加0.24克,增产16.3千克/亩;油菜角粒数,保护性耕作示范田的比传统耕作对照田的增加2.5粒,千粒重增加0.11~0.43克,平均增产14.26千克/亩。

文明创建情况简介 篇9

木竹村是一个灾后重建整村异地搬迁村,有3个村民小组,77户385人,2011年人均纯收入为2450元,在各级组织的大力支持下,全村77户重建户已全部完成重建并入住。

近年来,木竹村两委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题,以促进和谐、经济发展、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为载体,积极开展了“平安村社”创建活动。具体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健全组织机构,靠实工作责任。村上成立了以村“两委”班子人员为成员的“平安村社”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了村矛盾纠纷调处委员会,每社都有一名德高望重的群众担任人民调解员,建立健全了基层治保及其他各种形式群防群治组织。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开展法制教育。村两委以“法制大宣讲”活动为契机,充分利用广播、现代党员远程教育设备和村民会议等有效形式,向党员和群众深入开展了法制宣传教育,不断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三是健全和完善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长效工作机制和重大矛盾报告制度,坚持做到一月集中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做到早报告、早控制、早调处。四是发挥村调委员会职责,对排摸出的各类矛盾纠纷,由村调委会负责进行及时调处,并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尽量把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真正做到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户。

五是禁毒工作常抓不懈,积极开展 “无毒村”创建活动,达到了无吸毒、无种毒、无贩毒、无制毒。六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有效进行,建立违法青少年管理台帐,有针对性地对有违法犯罪倾向的青少年进行帮教,七是坚决打击非法邪教组织。近两年,非法邪教组织有死灰复燃的倾向,村两委对“法轮功”、“门徒会”等邪教组织非法传教、蛊惑人心的行为进行打击,同时重视转化的“门徒会”习练者巩固工作,无复练现象。八是维护良好的治安秩序。创建“平安村”以来,我村无刑事案件发生,盗窃、抢劫等多发性侵财案件发生率逐年下降;无影响恶劣的突出治安问题;无影响恶劣的“黄、赌、毒”和黑恶势力违法犯罪。

平安村创建标准

1、领导机制健全。将平安创建工作纳入总体工作和年度工作计划,制定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

2、基层基础工作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治保、矛盾排查、调解和各种形式群防群治组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人员、报酬落实,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3、社区警务改革得到深化。社区民警沉入社区,在平安创建和综治工作中的骨干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普遍开展警民联防、警民共建等活动。

4、治安秩序良好。刑事案件发案率稳中有降,无影响恶劣的重大刑事案件,盗窃、抢劫等多发性侵财案件要比上年下降;无影响恶劣的突出治安问题;无影响恶劣的“黄、赌、毒”和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到85%以上。

5、预防措施落实。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健全,城区“三保”队伍充分发挥作用,农村普遍建立群防群治队伍。

6、积极化解社会矛盾。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和网络健全,工作得到全面落实,民间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无“民转刑”案件发生。

7、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现群体事件苗头及时报告,辖区内不发生有重大影响的群体性事件。

8、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得到加强。无敌对分子“组党结社”和插手人民内部矛盾制造事件,无失泄国家机密的案件。

9、非法邪教组织得到打击。重视转化的“******”习练者巩固工作,反复率控制在2%以下,无“******”等邪教分子进京滋事、捣乱破坏、电视插播等事件。

10、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管理措施落实。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装户图”完成率100%以上,治安管理责任书签订率达100%。

11、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措施落实。刑释解教人员脱管、漏管和失控现象减少,就业得到安置,帮教率达95%以上,重新犯罪率控制在3%以下

12、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得到有效预防。实施未成年人社区预防计划,建立信息管理网络,轻微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帮教措施落实。

13、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得到推进。有规划、有落实、有考核,居民和农民参学率90%以上。

14、消防安全形势平稳。提高居民防火意识,辖区内不发生特大、群死群伤的火灾事故。

15、禁毒意识增强。普遍开展创建“无毒社区”和“无毒村”活动,达到无吸毒、无种毒、无贩毒、无制毒。

16、创建氛围浓厚。创建工作纳入年度宣传计划,宣传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群众自我防范意识明显提高。

创建文明城市简介 篇10

广场西社区位于太行西街东段,辖区内共有驻街单位16个,居民小区18个,住户2479户,常住人口8399人。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开展以来,广场西社区紧密结合辖区内机关单位多、倒闭企业多、下岗失业人员多、困难群众多的实际情况,在区委、区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确立了“凝聚各方力量、帮扶困难群众、共享社区文明”的工作理念,开展了以“携手共抓社区党建、携手共享社区资源、携手共兴社区服务、携手共办社区活动、携手共创社区文明”为内容的“五携手工程”,通过“结对连心”活动,全力打造帮扶型社区,努力构建“共驻一地、共建一区、共帮民贫、共扶民困、共享文明”的工作新格局。

在深入实施“五携手工程”中,社区始终把“民思我想、民呼我应、民困我助、民求我应”作为为民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辖区居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优质便捷服务,同时全面接管小区卫生,不遗余力地搞好环境卫生工作,为文明创建打下了良好的环境基础。贴心为民的服务,得到了驻街单位和居民的普遍认可,粮机厂主动为社区提供场地,建成了高标准的社区服务中心,新的社区办公场所设有一站式服务大厅、党员远程教育室、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站、爱心捐助站等,为更好地服务居民奠定了基础。

通过深入开展五携手共建活动,广场西社区的创建工作

文明创建情况简介 篇11

关键词:机械制造 技师工作室 人才培养

201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我国人才归纳为六大类,高技能人才位列其中。要求到2015年,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400万人。到2020年,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900万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达到1000万人左右。

如何有效培养高技能人才呢?笔者认为创建技师工作室就是一种有效的模式,这种模式既符合国家人才培养的需求,也有利于推动企业内部发展,同时还有利于员工个人技能的提高。

近年来,宁海县制造业技师工作室在政府部门的重视下,在机械制造行业、企业的支持下,陆续创建技师工作室并初具规模。宁海县制造业技师工作室创建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技师工作室使企业的技能型人才有了交流活动的平台,既增强了企业内部技术攻关的实力,又增强了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同时,技师工作室的创建切实地解决了企业内训问题,提高了企业持证上岗率,使企业技能培训既保证数量也保证了质量。笔者认为,宁海县制造业技师工作室的不断创建有力地推动了宁海县当地制造业的发展。

一、从现状谈技师工作室创建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制造业的飞速发展,技能型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稀缺必将拖累企业的发展。单凭师傅带徒的老办法周期长、数量少,无法解决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同时,现代企业技能的工种不断发展变化,也是师傅带徒这种传统模式难以适应的。而学校培养、培训班培训这种模式虽然速度快、数量多,但无法实现技能操作与现代企业文化元素的融通。技师工作室的创建已成为目前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发展的必然内涵,是一种有待探索的新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1.国家人才结构的需要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技师工作室是在首席技师主导下的技能型人才活动一个平台,技师工作室的创建有利于高技能队伍的建设。

2.制造业发展的需要

制造业不断发展,技能型人才的发展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由于人类活动对物质追求在不断增加,促使工业产品不断增加,企业数量及规模在不断扩大。随着企业对技能型人的需要不断增大,现代的培养模式有待改革,以适应现代工业发展的需求。技师工作室的开展,是值得探索的方法之一,从事技能工作人员在工作室首席技师的带领下,在生产实践中学习技能,在群体工作中相互学习。这种模式能解决建设技能型队伍质量和数量的矛盾,并能大大提高培养的效率,

3.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

由于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同,生产的设备各有变化,加工的工艺和技术要求各不相同,而生产的流程加工工艺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技师工作室是企业产品生产的主阵地,大家在生产中相互学习交流,有利于企业文化的提升和融合。企业的凝聚力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增加,同时个人的发展有人关注。从初级、中级到高级技师,技能都在首席技师的指导下提升。同时持证上岗率增加,生产安全、产品质量有了保障。

4.个人技能发展的需要

从事技能岗位人员个人技能需要不断发展,以往师傅带徒所学习的技能比较单一,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很多工人下岗,就是由于技能单一,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适应不了企业发展的需要。在技师工作室中学习技能,技能单一的特点有了明显的改变。因为技师工作室的人员组成包括多工种不同层次,所以他们的学习以一技为主,多工种结合。职工在工作过程中学习、了解相关的技能,对今后的转岗有利,能学到综合技能。

二、宁海县机械制造业技师工作室创建的基本情况及做法

1.宁海县技师工作室创建的基本情况

宁海素有“模具之乡”的美誉,是“中国模具产业基地”,宁海模具企业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有了模具生产小组,这为技师工作室的创建奠定了组织基础。2011年在宁海县技师协会的倡导下,宁海机械制造业的各企业开始筹建技师工作室,目前,已有18家企业创建了20个技师工作室。经过三年时间的实践与摸索,已有两个技师工作室被评为浙江省级大师工作室,他们是宁波得力集团梁伟峰技师工作室和宁波松鹰汽车配件有限公司俞其昌技师工作室,并有六个技师工作室被宁波市总工会评为创新工作室。2013年宁海县人力和社会保障局出台了文件,从2013年开始连续三年评选县级大师工作室15个。目前,在各工作室内正常参加活动的人数超过200人,宁海县技师协会每年组织人员检查两次,年终进行总结交流技师工作室活动的情况。同时,为了推动高技能队伍的建设,县人力社会保障局还对全县紧缺工种的技师、高级技师连续三年发放津贴,技师每月500元,高级技师每月1000元。

2.宁海县技师工作室的具体做法与要求

创建技师工作室应具备三个基本条件。首先,所领办的工作室必须拥有一支3名以上在生产实践中能够起带头作用的技师、高级技师的高技能人才团队。其次,所领办的工作室必须有工作场地和设施、设备,其中技师工作室的办公活动场所面积要大于30平方米,企业有必要的工作经费支持。再次,技师工作室必须要做到三件事:一是要有技术攻关、技术创新、技术交流活动。二是在工作过程中高级技师、技师要积极开展传、帮、带活动,加强技能型人才队伍的建设。积极开展企业内训工作,使技师工作室内工作人员技能上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并关注企业员工个人技能等级提升的需求,提高企业员工的持证上岗率。三是加强工作室的制度建设,工作室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活动过程有例会制度保证,做好项目完成情况的记录,并做好归档工作。endprint

三、技师工作室创建对制造业的推动作用

1.增强了企业员工的凝聚力

由于工作室活动正常,大家在一起工作中相互交流学习,技能的提高比较容易,并有传统师徒的影响,相互间比较尊重。这几年实践证明,技师工作室创建活动做得好的企业,员工的稳定性就高。尤其是高技能队伍比较稳定,技师工作室成了员工与企业沟通的桥梁,在工作室中,企业能了解到技能人才,员工也能得到合理的诉求。

2.保证了企业员工技能等级培训的质量

技师工作室的创建,使国家技能等级社会培训的质量有了基本保证,并部分解决了培训的招生难问题。由于技师工作室创建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技能型人才队伍的建设,因此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工作室每年开展两次技能培训(上下半年各一次)。我们把国家等级考核标准、条件、要求等公布在工作室,实际操作能力由首席技师指导把关。

3.落实了企业生产培训的工作

各工作室都有技改项目,参加技改项目活动人员,来自企业的生产骨干。当技改任务完成后,他们就可以培训各自的员工,由工作室给他们提供资料,这样企业生产内训工作效率很高,并能做好反馈工作,使企业内训工作增强了针对性。

四、建议

1.高技能队伍的建设,企业应起主导作用

高技能队伍作为企业的重要生产基础队伍,技能人才占企业用工的80%左右,是企业生产的主力军。企业要改变原有的观念,完善企业自身的“造血”功能。尤其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要把培养技能人才队伍作为企业重要工作,因为每个企业的情况不同,企业文化存在着差异,只有企业自身做好培训工作,才能建成一支适合本企业实情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企业的凝聚力才能提高。

在企业内部要建立高技能队伍的组织、管理、考核机制。要有像抓产品质量、产量一样的决心,建立有效的机制,要有目标,在制度上落实,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并落实配套资金,保障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开展。在当今市场经济时代,钱是重要的经济杠杆,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对生产产品的质量、产量都有绩效考核,在人才培养上也要有绩效考核,确保资金的落实,技能人才的培养不光是职工的事,更是企业的事。

2.技师工作室的创建,需要整合社会资源

政府出台了大师工作室的评选要求、技师的补贴政策、技能培训免费政策,这些都大大促进了技能型人才的培训工作,但要考虑技能型人才的培训目标要与税收制度挂钩。工会及各级政府还对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增加各类评选工作,如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首席工人、高技能人才奖等等,有力促进了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同时我们建议政府针对技师工作室的工作,组织技师工作室联合体,引导技师工作室工作开展得更加规范有效。职业院校要努力做好理论教学和基本技能教学工作,促使工作室健康发展。

3.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保障培训经费

由于受“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旧思想的影响,体力劳动为主的技能型人员,总觉得低人一等、被人管理。这种社会偏见严重影响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实际上真正的领导精英、做学问搞研究的是少数,大量的是从事一线生产劳动岗位的有技能的劳动者,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关怀,要提高他们应有的社会地位。与此同时,技师工作室的开展还需要保障技能人才的培训经费,为他们提供更多优惠政策,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培训。

4.技能型人才队伍的建设,需要强化首席技师负责制

在现在私营企业中,技能型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在企业行政部门的组织下进行的,但行政人员对各岗位的技能要求不是很了解。因此,技能型人才队伍的建设,由工作室的首席技师负责引领更有利,可对技能的需求考虑更全面、更实用,更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企业在创建技师工作室的过程中,要注重首席技师的培养和沟通,首席技师首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过硬的技能水平,要有一定的沟通交流管理能力。

上一篇:初中初二作文800字:致张爱玲的一封信下一篇:第一次做饭450字四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