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2017_2018学年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精选4篇)
广东省江门市2017_2018学年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篇1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考试高二年级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共16小题,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2016年“双十一”的全球疯狂购物狂欢创下了1207亿元的成交新纪录
B.2017年9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厦门会见来华出席金砖国家会议的南非总统祖马 C.2017年10月4日,央视成功举办中秋晚会
D.2017年10月7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6369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的含义的知识。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全部精神现象和精神活动。“双十一”的全球疯狂购物狂欢创下了2539.7亿元的成交新纪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6369都是经济现象,故排除选项AD。习近平主席在厦门会见来华出席金砖国家会议的南非总统祖马属于政治现象,故排除选项B。故本题答案选C。
【点睛】文化生活中所讲的文化,既不是指广义文化,也不是指狭义文化。而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准确把握此概念,应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所具有的;(2)文化在本质上是精神的范畴;
(3)文化的外延包括意识形态两部分和非意识形态两部分,前者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而后者没有。
2.近期,在厦门举办的金砖国家文化节“文明相融、民心相通”为主题,目的在于促进民心相通、实民意基础,为金砖国家之间的经济政治交流和其他各方面的合作奠定人文基础。可见()
A.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B.经济政治发展对文化有促进的一面 C.文化已是经济、政治的基础 D.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的知识,根据材料可知,在厦门举办的金
砖国家文化节,目的在于促进民心相通、实民意基础,为金砖国家之间的经济政治交流和其他各方面的合作奠定人文基础,这强调的是文化对经济政治的作用,故选项A正确。选项B强调的是经济政治对文化的作用,与题意不符合,故排除。选项C说法粗我,因为经济政治是文化的基础,故排除。选项D说法错误,综合国力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3.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原本是大龄单身青年自嘲的“光棍节”,自2009年被电商成功运作成了网络购物狂欢节。2016年“双十一”的全球疯狂购物狂欢创下了1207亿元的成交新纪录。这表明()
A.科学技术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B.电商能充分利用人们的消费心理,激发人的非理性购物 C.“互联网+”时代已经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 D.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答案】A 【解析】
“双十一”的全球疯狂购物狂欢创成交新纪录,表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学技术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A项符合题意;网络购物狂欢节并非都是非理性购物,B项说法错误;“互联网+”时代正在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但并不是彻底改变,C项说法错误;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4.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经济发展会放慢,而文化往往会“逆势上扬”,人们会通过文化消费来缓解压力,抚慰心灵。因此我们不能仅从经济利润角度来衡量文化的作用。这说明()①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②文化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④优秀文化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的相对独立性、文化塑造人生的知识。选项①没有看到文化的两重性,优秀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选项③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选项②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
【点睛】辩证分析文化的“塑造”作用
文化对人的影响,包括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文化塑造人生,强调的是向上的、先进的、优秀的、文化的积极塑造作用,它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然而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也会对人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在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上,我们可将其与教材第四单元的“走进文化生活”以及“先进文化的建设”结合起来,分析自觉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以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原因和意义。
5.随着中华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的推进,古诗文诵读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有专家指出,古诗文进课堂,传递给学生的不应该只是被量化的“知识点”,更应该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与热爱、对民族精神和主流价值观的认同。该观点强调()①古诗文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②古诗文教学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③古诗文应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④古诗文教学应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D 【解析】
题目中,有专家指出,古诗文进课堂,传递给学生的不应该只是被量化的“知识点”,更应该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与热爱、对民族精神和主流价值观的认同。该观点强调古诗文教学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古诗文教学应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故②④入选。①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③错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也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重要标志。选D。
6.“讨厌”“烦人”“气死我了”这样的话是中国女生词汇库中的“常规武器”,而西方女生会非常谨慎地使用这些词语,因为对西方人来说,这些词是十分严肃的。这类现象表明()A.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B.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不同的文化印记 C.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取决于文化环境 D.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答案】B 【解析】
中国和西方对同一个词语的使用有所不同,是因其含义的理解和适用场合有很大的差别,表明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不同的文化印记。B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A项与题意不符;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受到文化环境的影响,但并不取决于文化环境,C项说法错误;不同的思维方式影响而不是决定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7.近年来,中哈人文交流更加紧密。哈萨克斯坦歌手迪马希在中国家喻户晓,《舌尖上的中国》、《温州一家人》等中国优秀影视剧走进万千哈萨克斯坦民众家庭。这表明()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应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③当今世界各国文化日渐趋同
④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
中国人通过歌手迪马了解希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民众通过《舌尖上的中国》、《温州一家人》等中国优秀影视剧了解中国。中哈文化交流活动表明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①④项符合题意;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也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②项说法错误;当今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但仍然保留特色,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8.国家存在三个层次:三流国家输出产品,二流国家输出标准和规则,一流国家输出文化和核心价值。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和成功运行,使得我们推销中国高铁特别有底气。材料告诉我们,在我国高铁输出中应该()①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 ②嵌入中国标准和规则,注入中国文化和核心价值 ③打造高铁国家符号,提高国家软实力
④将中国文化和核心价值融入其中,进行文化渗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一流国家输出文化和核心价值。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和成功运行,使得我们推销中国高铁特别有底气。材料告诉我们,在我国高铁输出中应该嵌入中国标准和规则,注入中国文化和核心价值;打造高铁国家符号,提高国家软实力。②③正确且适合题意;①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④说法错误,错在“文化渗透”;故本题答案选C。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9.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在当下面临两大危机,一是有些技艺失去实用空间、缺少利益回馈,二是有些传承人不愿意开放共享和改革创新。面对危机,可以采取的措施是()①建立退出机制,摒弃失去实用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②建设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权益保障机制 ③通过创新性开发、创造性转化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④要求传承人服从大局,无偿开放共享非物质文化遗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
摒弃失去实用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观点错误,①不选;投资缺少利益回馈,这说明可以通过建设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权益保障机制来应对此危机,②正确;技艺传承人不愿意开放共享和改革创新,这说明可以通过创新性开发、创造性转化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来应对此危机,③正确;无偿开放共享非物质文化遗产观点不正确,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
10.“如果全世界都吃汉堡包,那将是人类的悲哀;如果全世界都看美国电影,那将是世界文化的毁灭;品茶并不妨碍尝试咖啡,喝咖啡也不妨碍品茶的韵味。”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维护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B.只有保持文化多样性,世界才会更加丰富多彩 C.维护文化多样性,是各民族文化得以生存和延续的条件
D.文化多样性对于人类社会,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必不可少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多样性的知识。本题是逆向选择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选项C说法不符合题,因为上述材料强调的是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而选项C强调的是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对各民族文化发展的意义,故当选。选项ABD均是对材料正确的解读,故本题答案选C。
11.“低头族”,反映了以手机等电子终端为载体的读者阅读方式和获取信息的方式的变化,传统的报纸、刊物和书籍等为读者提供有价值有营养的内容日渐萎缩。这意味着()①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变革了文化传播方式
②手机式阅读必定会逐步取代传统的阅读方式 ③要全面看待大众传媒给文化生活带来的影响 ④阅读方式的变化对人的思想产生深刻的影响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以“低头族”为情景,考查科技进步对文化的影响,考査考生获取信息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以手机等电子终端为载体的读者阅读方式和获取信息的方式的变化,反映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变革了文化传播方式,故①符合题意;手机式阅读和传统的阅读方式各有其特点,不一定会取代传统阅读,故②是绝对化观点;传统的报纸、刊物和书籍等为读者提供有价值有营养的内容日渐蒌缩,并没有说明大众传媒传播文化功能的减少,要全面看待大众传媒给文化生活带来的影响,故③符合题意;阅读方式的变化对人的思想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④观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
12.有人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通过乡愁,我们可以感悟到()
①积淀在民族心灵深处的情愫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②留存于民族心理中的传统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品质 ③一定精神文化的感受总要通过一定的意象和载体来表达 ④现代多元文化的碰撞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与导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①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通过乡愁,我们可以感悟到积淀在民族心灵深处的情愫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故入选。②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的乡愁属于传统文化,但题中乡愁与历久弥新、生生不息无关,故排除。④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与导航,故排除。本题答案选B。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13.国际社会普遍认为绘本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利用中国绘本讲好“中国故事”,要根据现代儿童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要,创新绘本的内容和形式,以高品质的作品发挥绘本应
有的审美引导与文化传播功能。材料表明()①绘本创作要顺应时代发展,体现时代精神
②创新是绘本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③重视传统绘本的继承是实现绘本发展的前提 ④立足于人们的需要是绘本创作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
根据现代儿童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要来创新绘本的内容和形式,这表明绘本创作要顺应时代发展,体现时代精神,也表明创新是绘本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①②正确;材料没有强调重视传统绘本的继承是实现绘本发展的前提,③不选;立足于社会实践是绘本创作的根本途径,④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A。
【点睛】文化创新的根基是传统文化;文化创新的基础和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文化创新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必须建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
14.2017年2月8日,在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上,当主持人敬一丹深情宣读对救火英雄王锋的颁奖辞时,台下无数观众用掌声与泪水向这位平民英雄致敬。多年来,“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活动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总能使人们的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得到净化。这说明()A.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C.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D.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答案】D 【解析】
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题中“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总能使人们的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得到净化”,体现了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答案D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B不符合题意;AC表述错误,应是优秀文化。
15.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在央视播出后,在国内外引发收看热潮和强烈共鸣。该片高度浓缩了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坚
定了改革的信心和决心。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大众传媒()
①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
②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 ③是传承、创造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④使文化传播的途径发生根本变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
材料反映出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它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①②正确;教育是传承、创造文化的能动性活动,③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大众传媒使文化传播途径发生根本性的变革,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A。
【点睛】关于传媒的几个知识点串联:
1、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手段。
2、大众传媒能最大程度地跨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3、新媒体的出现,不代表旧媒体的消失。
4、现代科技发展促进了传媒的发展,使人们的文化生活色彩斑斓。
5、大众传媒的发展,使人们的文化生活出现可喜变化,但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16.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是人才培养的枢纽环节,关系到国家发展大计。招生制度改革的进一步完善,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下列对教育认识正确的是()A.教育是一种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B.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途径 C.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功 D.教育是年轻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途径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教育的作用的知识。信息B说法错误,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生产,故排除。选项D说法错误,年轻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是积极参与为人民服务的伟大实践,故排除。选项AC都是教育在文化传播、传承中作用的体现,故本题答案选AC。
【点睛】教育在文化生活中的作用总结: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也重要;教育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华人春节有派“红包”的习惯。华人喜爱红色,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也叫压岁钱。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钱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1)春节派“红包”是属于传统文化的哪一表现形式?(2)上述材料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哪些基本特征? 【答案】(1)传统习俗。
(2)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春节送红包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活动形式。
②相对稳定性。这一习俗到今天仍然盛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压岁钱又赋予了新的内容。【解析】
【详解】本题以春节发红包的习俗为话题设题考查,主要考查的是传统文化的继承、传统文化的特点的知识。
(1)本题比较简单,要求考生春节派“红包”是属于传统文化的哪一表现形式,属于简答题。考生根据所学可知,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继承,有很多的表现,主要有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其中春节发红包是属于传统习俗的继承。
(2)本题要求考生分析说明上述材料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属于体现类的解答题。过年发红包,一直流行了很多年,但是发红包的方式也在不断的变化,这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过年发红包是华人的习俗,这体现的是鲜明的民族性。
【点睛】本知识点的考情分析:高考中对传统文化的考查主要从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作用上切入,需要特别注意两点: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这里的“稳定”是“相对稳定”而非“永恒不变”。②传统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所以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139个国家,70多个国际组织都
派出了高规格的代表团出席论坛。有关人士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其创意起源于古丝绸之路,在继承丝绸之路精神的同时,赋予其全新的更加丰富的现代内涵和外延。
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一带一路”由中国首创,但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受益的“交响乐”。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沿线国家要打造战略对接,密切政策沟通;深化项目合作,促进设施联通;扩大产业投资,实现贸易畅通;加强金融合作,促进资金融通;增强民生投入,深化民心相通。将丝绸之路建成一条和平、繁荣、开放、创新和文明之路。
民心相通是五个相通的社会基础。“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不仅经济发展、自然地理大不相同,而且社会历史、人文宗教也截然迥异,对“一带一路”建设构成巨大的挑战。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分析说明沿线国家怎样才能做到民心相通。
【答案】①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彼此文化差异,理解彼此文化个性,推动沿线国家间文化交流。
②要在认同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尊重对方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③要加强经贸往来,在经贸合作中增进彼此了解。
④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在提高文化吸引力的基础上加大本民族文化的对外辐射和传播。
⑤要加强教育和人文交流,促进文化传播。【解析】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分析说明沿线国家怎样才能做到民心相通。
沿线国家要做到民心相通,就必须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彼此文化差异,理解彼此文化个性,推动沿线国家间文化交流。在经贸合作中增进彼此了解,加强教育和人文交流,相互借鉴,求同存异,促进不同文化的传播。同时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大胆创新,加大本民族文化的对外辐射和传播。
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7年开始,国产院线电影80%都处于亏损状态,无法盈利。整个国产电影市场中,基本就没有出现叫好又叫座的电影,有的票房不错,但口碑不行,有的票房不行,口碑更不好,沦为所谓的“垃圾电影”。有导演吐槽说:“中国电影现在让观众吐槽垃圾遍地,一定
和大批的垃圾观众有关系。如果不去捧这个场就没有生存的空间,制片人也就不去制作垃圾电影了。”
材料二 电影《战狼2》票房总收入目前已突破50亿元,给已经沉迷了大半年的国产电影市场带来一丝曙光。相关专家分析,《战狼2》的成功得益于:有一个精益求精、认真较真的导演;故事彰显爱国主义情怀,充满正能量,暗合当前时代背景和观众情感需求;三是上映时间恰到好处,避开了引进的大片,故能独占鳌头,迅速冲击票房。但最终还是取决于影片自身的质量、品质和气质.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材料三 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在文艺创作方面,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电影业显然并不例外。当前,电影作品要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跨越,从“高原”到“高峰”的迈进,就需要深化电影产业供给侧改革,打造更加繁荣、公平、有序的电影环境。在尊重市场规律和艺术规律的前提下,提高原创能力,发扬工匠精神,在与国际领先的艺术经验接轨的同时,消除自主创新乏力的尴尬,中国电影市场才能迎来真正的“拐点”。
(1)结合三则材料,用《文化生活》第五课的知识分析国产电影怎样才能“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跨越,从高原到高峰的迈进”。
(2)结合材料存在的问题,请你从《文化生活》角度就如何繁荣国产院线电影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答案】(1)①立足实践,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②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③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④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分,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⑤在文化创作过程中,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既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同时也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2)答案示例:①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彰显爱国主义,充满正能量。②适应大众对文化的需求变化,不断创新文化类的制作模式。【解析】
【详解】本题以我国近年来国产电影的发展情况以及新热播的电影《战狼2》为话题,从文化生活设题考查,主要考查的是文化创新的知识。
(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三则材料,用《文化生活》第五课的知识分析国产电影怎样才能“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跨越,从高原到高峰的迈进”,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第五课的知识,即文化创新的知识,因此考生可以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基本途径、文化创新的主体、文化创新的内容以及必须克服的错误倾向等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2)本题比较开放,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存在的问题,从《文化生活》角度就如何繁荣国产院线电影提出两条具体建议,属于开放式的措施建议类解答题。考生在解答时,要注意的是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是我国电影产业有数量没质量,因此考生依然可以文化创新的角度进行提出合理话建议。
【点睛】分清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主体、根基、渊源。(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社会实践。(2)文化创新的主体——人民群众。(3)文化创新的根基——传统文化。
(4)文化创新的渊源——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广东省江门市2017_2018学年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篇2
答案)
一、选择题(32x1.5=48分)
1.孔子说:“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孔子和孟子都强调()A.臣子必须绝对服从君主 B.君臣要各安其位,各守其职
C.臣子要为君主做出牺牲 D.君臣的“离合”,以道是否相同为前提 2.《孟子·尽心》载:“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据此可知,孟子强调()A.道德教化
B.兴办教育 C.克己复礼
D.礼法并用
3.墨子主张“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反对“骨肉之亲无故富贵”。这表达了手工业者()A.怀念“小国寡民”的社会 B.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 C.要求建立政令统一的中央政权 D.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选拔人才
4.韩非子认为:“明君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体现中央集权思想 C.加强地方行政管理
B.符合现代法治理念 D.服务君主专制统治
5.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诱导天下人读一种书”是秦亡汉兴的原因之一。这反映了汉武帝实行()A.开明的文化政策 B.相对自由的文化政策 C.相对温和的文化政策
D.严厉的文化政策
6.“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号为诸侯者,宜谨视所候奉之天子也。”这体现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主张()A.“春秋大一统”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 D.“君权神授”
7.《史记·封禅书》记载了远古七十二君王的泰山之行,他们的“旅游”项目繁多,包括祭祀、巡狩、会盟、定大位、刻石记号。……特别是帝舜,在此朝会东方诸侯,并向八方遥望,意即照
会四方诸侯,而四方诸侯也纷纷登上本方境内的高山,向泰山遥祭,这一行为叫“望秩山川”。这一行为背后昭示的是()A.“大一统”理念 B.天人感应思想 C.民本仁政观念
D.封建迷信思想
8.“竹林七贤”,所绘为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他们“皆崇尚虚无,轻蔑礼法,纵酒昏酣,遗落世事”。竹林七贤的人生价值观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A.孔孟之道的影响 C.韩非思想的影响
B.老庄哲学的影响 D.墨家学说的影响
9.《周易》研究被称为“易学”。《易经》代代相传,释家林立,留下了三千多部著作。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或是《黄帝内经》,神龙易学,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由此可见《易经》()A.是自然哲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B.其思想广泛渗透到中国人的生活之中
C.是古代中国各民族智慧的结晶
D.是后世著书立说的范本 10.“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里“民生在勤,勤而不溃”;《尚书》中记载“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管子》里“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孟子》更有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材料中所说的“民生”已应用于政治经济生活
B.这里统治阶级眼中的“民生”只能是以民众勤劳营生为基本要求 C.材料中“民生”与后来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生”本质相同 D.孙中山的“民生”上升到政治革命的范畴,与材料中民生本质不同
11.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中存在着君臣、君民两个基本关系。(孟子)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这反映出()A.孟子立论的基础是儒家的道德体系 B.在君臣关系上孟子与孔子的观点截然不同 C.在君民关系上孟子秉承了孔子“礼”的学说 D.孟子用“民本主义”思想阐释君臣关系
12.一般说来,任何一种哲学思想,在它的初创和发展时期,都具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但一旦被统治阶级看中,当作统治阶级的御用工具,它就会变成僵化的教条,其中的合理因素也会被窒息。程朱理学的演变正是如此。下面不能说明材料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客观上有利于求科学之真
B.重义轻利阻碍商品经济的转型发展 C.理学取代儒学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D.官方哲学左右知识分子的治学态度 13.《大清律例》明确规定,儿子殴打父母,不论有伤无伤,处斩刑。如果是父母殴打儿子,情形就大不相同,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殴打儿子致死,最重也只处杖六
十、徒一年的刑罚。上述规定反映出清代法律的特点是()A.皇权至上,法自君出
B.强调等级尊卑,主张同罪异罚
C.法分贵贱,因人而异
D.强调以礼入法,忽视个人权利
14.为了纪念中华盛世,国家邮政总局特别发行了一款玉玺,如图盛世中华·中国印”,以资纪念。下列表述不正确的 A、玉玺是中国古代皇权的象征 B、此印中文字为行书 C、可展示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 D、中国印章历史悠久
15.《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汉书·艺文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以上材料反映了
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 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 C.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 D.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 16.颜真卿的书法体现了大唐盛世的恢弘气度,其最突出的特征是 A.用笔细腻,婉约含蓄 B.讲究规范与法度
C.道劲森严,新意盎然 D.具有平民化、世俗化的特点
17.2014年3月21日,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访问北京一所中学时尝试了一把中国书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书写了“厚德载物”四个字,随后将其赠送给美国客人。……米歇尔练习书写了汉字“永”。上述材料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信息有 ①中国书法以汉字文义为内容,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②“德”是孔子及儒家的核心思想,能匡正社会秩序 ③新闻体现的中国传统思想与艺术均成型于春秋时期 ④儒家思想与书法艺术均可包含在中国古代文化之中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④ D.③④
18.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以下与其观点对应的艺术形式分别是
A.风俗画和文入画 B.话本和小说 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傩戏
19.近代著名画家陈衡恪解释某类画时讲“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下列绘画作品属于这类绘画的是
A.《墨竹》 B.《人物龙凤图》 C.《清明上河图》局部 D.《五子夺莲图》 20.苏东坡曾这样评价王维与吴道子的作品:“吴生虽绝妙,犹以画工论。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鬲谢龙樊。"他极力推崇王维,誉之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苏东坡对王、吴的评价()
A.改变了王、吴二人在中国画坛的地位 B.彻底否定了写实、形似的主导思想 C.有利于文人画体系的形成 D.开创了“以形写神”的画风
21.19世纪前期法国人比奥认为:《诗经》“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风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他所强调的是《诗经》具有 A.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B.浓厚的现代主义韵味
C.质朴的现实主义色彩 D.鲜明的浪漫主义传统
22.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反映 ①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②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③城市经济的繁荣 ④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3.《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B.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冲击 C.民主进步思潮产生
D.文化专制进一步强化
24.“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25.学者杨奎松曾说:“历史研究有点像刑警破案,通过种种蛛丝马迹,深入发掘拓展,找到更多的线索,运用逻辑分析和推理,把所有能够掌握到的历史碎片串连拼合起来,最后组成一张相对完整的历史过程图,弄清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发生的经过情形以及原因何在等等,从而揭示一个过去不为人所知,或者被人误读的历史秘密。”这是说 A.历史研究是察觉未知的秘密 B.历史研究是追索历史原因 C.历史研究是拼接历史与现实 D.历史研究是获得历史真相
26、孔子在担任鲁国大司寇期问,大力打击市场上的假冒伪劣行为,羊贩子吴狱氏再“不敢朝饮其羊”(早上卖羊前先让羊多喝水以增加重量)。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孔子依靠法制维护市场秩序 B.孔子关注民生,主张诚信 C.孔子反对商业欺诈 D.当时商品经济有一定发展
27、“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28、如果说中华文明是一条波澜壮阔的长河,百家争鸣就是这条河的源头。春秋战国时期,群星璀璨,诸子百家主要围绕宇宙时空、社会秩序、人生价值三个焦点进行论战,他们的观点实质上代表了
A.统治阶级的利益 B.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C.手工业者的利益 D.不同阶级或阶层的利益
29、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 “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30、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学思想相符的是
①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 ②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③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臣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④孔明:“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③④
31、我国古代的科技高度发达,其中在宋元时期发明的领先于世界科技成就包括 ①活字印刷技术 ②制造植物纤维纸的技术 ③火药制造技术 ④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
32、凸显个性的人文画出现的原因有
①社会动荡引发人们对两汉儒学进行反省 ②文化出现多元化的趋势
③形成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 ④社会习俗在绘画中的反映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二、主观题(33题10分,34题12分,35题30分)
3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主要由孔子的经过后代人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
材料二 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
材料三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
——《春秋繁露》
材料四 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朱子语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和孟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4分)
(2)材料三的作者是谁?材料三、四分别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学说中君臣关系的?(6分)
34、经济、政治、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
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试结合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或者艺术形式的形成和特点认识时代特点。(12分)
35、自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二
为他们的政权合法性寻找某种原则,对于他们是至关重要的。……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他们最大成就是,使这个从未亲身经历封建时代的新文人阶层相信,孔子的学说能够应用于新的政治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
——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
材料三 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四 贽书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惟此书排击孔子,别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以罪不容诛者。其书可毁,其名亦不足以污简牍,特以贽大言欺世,至今乡曲陋儒,震其虚名,如置之不论恐贻害人心,故特存其目,以深曝其罪。
——清《四库全书总目·别史类存目》
(1)根据材料一,提炼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儒学为支持中央集权提供的理论主张。(2分)这些理论主张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朱熹在推广理学方面所做的努力。(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推广理学的社会条件。(4分)
(4)根据材料三结合李贽的思想主张说明“其书可毁”的理由。(目”的目的所在。(4分)
广东省江门市2017_2018学年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篇3
第Ⅰ卷(选择题 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中国局部地区图,回答:
1.图中具有明确地理界线的是()
A.天山山脉 B.塔里木盆地
C.青藏高寒区 D.甘肃省
2.造成①④两地耕作制度不同的原因是()
A.土壤 B.地形 C.热量 D.水分
3.苏州市近期推出了“手机公交”app软件,可以在线查询公交车的到站信息,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出行。“手机公交”功能的呈现主要运用了()
A.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地球 D.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4.右图为某区域图.当前甲、乙、丁三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可能分别是()
A.湿地破坏、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 B.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湿地破坏 C.森林减少、湿地破坏、土地荒漠化 D.湿地破坏、森林减少、土地荒漠化
5.如下图显示包兰铁路宁夏沙坡头段某处的景观。其中草方格沙障是为保护铁路而建的工程设施。草方格沙障的主要作用有()
①能使地面粗糙,减小风力 ②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 ③减少蒸发,防止土地盐碱化 ④涵养水源,减轻水土流失.
A.③④ B.②④ C.①③ D.①②
下面左图为“某地区地形图”,右图为“B 地的地貌景观图”。读图回答:
6.图中B地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湿地萎缩
D.水体污染 7.造成B地区主要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是()
A.土地利用不合理,造成植被破坏 B.灌溉不合理,造成地下水位上升 C.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D.黄土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 读“某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散点图”,完成:
8.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
A.广东、福建
B.上海、天津 C.海南、贵州
D.辽宁、山东
9.山西、内蒙古人均GDP不算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高。其主要原因是()
A.自然资源贫乏 B.交通设施落后 C.第三产业发达 D.煤炭消耗量大 10.三峡工程的巨大综合效益是()
A.解决流域内人口众多的就业 B.解决流域内众多的生态问题 C.增加更多的旅游资源 D.防洪、发电、航运、养殖和供水 11.阿斯旺大坝修建以后,对尼罗河河口地带产生的负面影响有()
①土壤肥力下降 ②产生土壤盐碱化 ③洪涝灾害加剧 ④渔业产量下降 ⑤三角洲面积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⑤
12.某地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删除古诗引来不少质疑声,有网友感叹,“长大了,我才后悔小时候没多背几篇古文”,“去中国化”其实是很悲哀的,应该把经典诗词嵌在学生脑子里,使它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这是因为
A.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B.弘扬中华传统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C.繁荣我国当代文化的关键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D.优秀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13.2014年以来,我国以立法形式确立了四个国家纪念日:抗日战争胜利日(9月3日)、中国烈士纪念日(9月30日)、中国国家宪法日(12月4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12月13日)。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上述纪念日并开展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其依据是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②人民接受健康文化影响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的过程 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活着的关中文化”是陕西省某知名古村实施文化保护和开发的主打特色。这里最独特、也最吸引人的是文化体验;在布坊,你可以亲自动手尝试织布的乐趣;在油坊,你可以看到菜籽油从油坨中被挤出……从中我们可以看到 ①一定的文化体验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②传统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③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④留存于民族心理中的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源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奥黛(Ao Dai)是越南传统民族服饰,类似中国旗袍的式样,但又表现越南人自己的民族特色。通常以丝绸类布料制作,分长衫和长裤两部分,长衫一般开叉到腰部,并受到欧美文化的影响。有越南专家评价说,这是“由进口中国旗袍而得到的灵感”。由此可见 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④文化交流消融了世界文化多样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6.陈寅格在《赠蒋秉南序》中说:“欧阳永叔少学韩昌黎之文,晚撰《五代史记》,作义儿、冯道诸传,贬斥势利,尊崇气节,遂一匡五代之浇漓,返之淳正。故天水一朝之文化,竟为我民族遗留之瑰宝,孰谓空文于治道学术无裨益耶?”这段话启示我们 ①优秀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决定性作用 ②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
④文化影响人的价值取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7.2014年2月18日,习近平在钓鱼台国宾馆用“家乡菜”陕西泡馍、肉夹馍以及biáng biáng 面等陕西美食款待来访的“乡党”连战伉俪。这则新闻让两岸网友兴奋不已,网友们纷纷在微博、论坛上晒出陕西版“主席套餐”。陕西美食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②具有与祖地、宗亲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 ③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④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统一的重要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加拿大女歌手席琳.迪翁与宋祖英同唱中国民歌《茉莉花》,美国音乐家雅尼与中国古筝演奏家常静合奏《琴筝和鸣》,朗朗与芭蕾舞演员侯宏澜搭档表演《指尖与足尖》……蛇年春晚的各种混搭为观众带来诸多惊喜。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已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 ②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助于文化发展
③春晚立足生活实践,满足大众需求。④中外文化因长期相互借鉴日益趋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9.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并通过中国大运河项目和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大运河”和“丝绸之路”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果据此写个报告,那么最适合的主题是
A.继承文明,展现多样,共同维护
B.民族瑰宝,开发利用,提升实力 C.群众主体,继承发展,革故鼎新 D.人类财富,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20.“一月一镇一场”“一月一镇一赛”是海南省某县着力打造的群众文化活动模式。县政府积极为群众搭建表演舞台,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鼓励群众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参加演出的群众越来越多。县政府的做法 ①体现了政府在文化创造中的主体作用 ②激发了群众文化创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增强其精神力量 ④扩大了群众文化权益,让群众广泛享用文化成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1.蟠龙藻井变身雨伞、飞檐上得瑞兽蹲踞在铅笔上,朝珠成了时尚耳机……北京故宫博物馆一改人们印象中的“正襟危坐”,以馆藏文物和古典建筑为元素创作了多款热销产品。这说明
A.文化继承的核心是发掘其经济价值 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需要保持稳定
C.文化遗产与当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可以对接 D.应当通过市场运作,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22.央视网持续丰富《动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青少年网友多使用移动端上网的特点,对在内容上突出了“爱国、诚信、友善”等要求的《孔融让梨》、《精忠报国》等部分优秀片目进行了二次剪辑、精加工,推出时长4分钟以内的动画小短片。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 ①要注重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 ②要立足于传统文化这一根基 ③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④要反对文化渗透,捍卫文化主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3.《奔跑吧兄弟》是从韩国引进的大型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该节目将韩版具备的活力、创造性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相结合,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该节目之所以火爆,是因为 ①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可复制性和传承性 ②民族文化尽管各具特色但也有共同性 ③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可以消融文化的多样性 ④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4.“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 的这段话认为(A.C.B.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25.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
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 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
26.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都是()
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律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
27.“以其对策,开创了儒家伦理政治理论步入政治殿堂的历史。”这一论断评价的是()A.孟子“仁政”学说 B.荀子礼法并施主张 C.董仲舒新儒学 D.程朱理学
28.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
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 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 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 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9.明清时期,民间年画的普遍题材是把普渡众生的观世音菩萨、以忠义著称的名将关羽和玄
坛真君财神赵公明呈现在一个画面上。这反映的历史文化现象是()A.儒家至尊的地位被打破 B.佛教开始在中国本土化 C.儒释道三教本同根同源 D.三教合流在民俗中映现
30.在古希腊,每逢盛大的体育运动,青年常脱光衣服,显露出健美的曲线来赢得更多的喝彩和人们的青睐。这种现象体现出当时社会的追求是()
A.男女平等 B.推崇神灵 C.人民主权
D.歌颂人性
31.韩国客轮“岁月”号发生事故下沉,船长李俊锡却抛下乘客率先逃离。甲同 学说:“求 生本能使然,没有必要指责人家”;乙同学说:“丧失了一个船长应有的责任心,应受到强烈
谴责”。如果承认他们的说法都有道理,这与谁的观点最接近()
A.泰勒斯 B.苏格拉底 C.普罗泰格拉 D.亚里士多德
32.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
肌肉、骨头和筋﹣﹣又是什么样子。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这表明,达•芬奇()
A.旨在进行实验科学研究 B.刻意表现奔放情感 C.探求对人体的理性认识 D.否定天主教神学理论
33.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 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
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 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 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34.孟德斯鸠启蒙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反对专制、提倡法治。他认为,防止专制的根本途径是()
A.以人治制约权力 B.以道德制约权力 C.以权力制约权力 D.以说教制约权力
35.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人类通过社会契约结合起来,共同协作,“每个结合者及其自身的
一切权利全部都转让给整个的集体。”集体的意志即公意(公共的利益),公意不能违反,“任 何人拒不服从公意的,全体就要迫使他服从公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公意至上放弃个人自由具有专制主义倾向 B.个体服从公意是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的体现 C.卢梭的思想只能实现于小国寡民的国家 D.这是天赋人权、主权在民说的鲜明体现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60分)非选择题
(一)36.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2分)
很多中药材生长习性独特,有的喜光有的喜湿,有的耐寒,有的耐旱,有的耐盐碱…甘肃省地理位置独特,是全国中药材资源大省,素有“天然药库”、“千年药乡”之称.近年来依托中药材,甘肃省制药、药膳食品、日化用品等工业蓬勃发展.(1)简述甘肃省地理位置的特点。(6分)
(2)分析甘肃省种植中药材的区位优势。(8分)
(3)说明依托中药材发展工业对甘肃省的积极影响。(8分)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4分)材料一:如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广西有多个蔬菜生产基地,2012年广西的蔬菜产量是海南的4倍,是“南菜北运”的重要基地.商务部将开通一条从广西到北京的“南菜北运”线路。
材料三:近年来,珠三角地区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部分产业向周边地区转移,将带动周边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
(1)说出红水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红水河开发利用的方向。(10分)
(2)与海南相比,分析广西成为“南菜北运”重要基地的优势条件。(8分)
(3)说明广东向广西产业转移对广西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6分)38.(24分)材料
一、为顺应世道要求和加快发展的愿望,我国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构想。中国从不希望以邻为壑,中日关系能否正常发展的关键在于日本能否正视历史,真正卸掉历史包袱。为了悼念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达对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2014年12月13日10时我国举行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体现国家意志的最高规格的祭祀仪式,有助于培养大国公民应有的历史价值观,让全国人民更深切地体会到国家存在的目的和价值,体会到国家统一强大的重要,让民族精神提升,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材料二 作为中国冬季最热的旅游城市,哈尔滨人每年冬季都会热情地招待来自远方的客人。作为齐鲁燕赵闯关东人的后代,黑龙江人、哈尔滨人继承了先人豪爽大气的基因,又融入了北方寒地土著居民乐于交友的精神。在清代中期以前,黑龙江一带属于“柳条边外”,这一带地广人稀,万里荒凉,常常“行数日不见一人”。但因民风淳朴,行人出行,无论多远“率不裹粮”。遇到人家,可以直接进门,主人会拿出家里所有好吃的让客人享用,到了晚上,让客人睡位置最好的南炕,客人离开时,时常还会赠客人针线荷包,而不会收客人一分一文钱。清代黑龙江著名诗人方拱乾有诗句形容此风俗:“人稀逢客喜。”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相关知识,说明举办国家公祭日纪念仪式活动的重要意义。(12分)
(2)请结合材料二,用你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哈尔滨人热情招待远方来客的原因。(12分)
39.(28分)材料
一、党的十八大报告用精辟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丰富深厚,它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汲取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要求,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本质。同时又结合了中国人民长期实践经验和实现中国梦的需要,以宽容和与时俱进的思想加以概括和总结。它贴近民情,顺乎民意,能产生广泛的号召力,强大的凝聚力和持久的引导力。
材料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体现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节日文化是一个民族文明进程中最具特色的文化符号。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中,我们中华民族需要开发利用好自己的传统文化节日,向世界播种炎黄子孙的文明火种;同时我们更需要保护好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节日,坚守住民族的精神家园和文化领地,让中华民族永远靠自我的民族性格傲然站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生活》视角,分析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给我们的启示。(12分)
(2)联系材料二,从“文化与社会”和“文化传承与创新”角度,说明重视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的意义。(12分)
(3)结合材料,就“重视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拟定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6个字内。(4分)
40.(1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相传孟子受业于子思,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鲁国、滕国、薛国等。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
——译自《孟子》
材料二
苏格拉底坐牢时,听见隔壁牢房里有个新来的犯人在哼歌,那是一首新歌,他以前从未听过。苏格拉底急忙请求唱歌的狱友教他那首新歌。监牢里的人都知道苏格拉底是死囚,行刑日期迫近。听了他的请求,唱歌的囚犯很吃惊:“您不知道自己马上就要枝处决了吗?”“我当然知道。”苏格拉底轻松地回答。“那您为什么还要学新歌呢? ”狱友不解地问。这位伟人回答说:“这样我死的时候就多会一首歌。”
——《环球时报》2005年09月([美]安东尼·曼罗王悦编译)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回答孟子的“仁政”学说为什么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8分)
(2)材料二中苏格拉底临近死期还要学唱新歌包含了他怎样的信念?(2分)除此之外,他还有哪些思想主张?(9分)
41.(16分)社会发展既要重视以人为本,又要注重法制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仆诚赖天之灵,偶有见于良知之学,以为必由此而后天下可得而治。是以每念斯民之陷溺,伪善流行,则为之戚然痛心,忘其身之不肖,而思以此救之。”
——《王阳明集》
材料二 黄宗羲以“托古改制”的笔法,肯定“三代之法”是“天下之法”,而批评三代以下之“法”为“一家之法”。他倡导民治、反对封建专制,主张立公法、废私法……他指责封建法律是“一家之法”“非法之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提出的经世济民方案的核心内容,(2分)
并分析他强调该核心内容的社会政治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黄宗羲的法治思想,(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影响。(4分)
非选择题
(二)42.(10分)地理
读2013年3月8日到9日的沙尘天气实况图,回答问题:
(1)指出本次沙尘天气的分布特点。(4分)
(2)分析沙尘暴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6分)
43.(17分)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艾赛亚•柏林曾说:“牛顿思想的冲击是巨大的;无论对它们的理解正确与否,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尤其是法国,是有意识地以牛顿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的,同时,它从他那惊人的成果中获得了信心并由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
材料三(启蒙思想家)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4分)
广东省江门市2017_2018学年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篇4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35题 每题2分 共70分)
1.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党员干部要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抓好“四风”问题。之所以强调抓好“四风”问题是因为
①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有不同性质的影响 ②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③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 ④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并对经济、政治产生重要的反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文化伴随着每个人的生活。考试时,会不会作弊?公交车上遇到老人,会不会让座? 一张废纸,会不会随便丢弃……都体现出文化人格。文化是每个人的心灵名片,人的行动都是其内心文化的反映。这表明
A.人们总是在有形的文化氛围中生活 C.文化素养只能在生活小事中培养出来
B.文化是人类全部意识形态活动的反映 D.从人们的社会行为中可以透视其精神世界
3.《熊出没》和《喜羊羊与灰太狼》被认为是国产动画片的代表作,但这两部最成功的国产动画片都因语言和行为的暴力而遭到媒体批评。目前,两部剧经过修改后已重新回到了荧屏,仍然是小朋友们最爱看的动画片。由此可见
①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动画片中语言和行为的暴力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③文化主管部门要认真审查,加强对文化产品的监管 ④修改前的动画片属于腐朽文化,修改后的动画片属于先进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4.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引发收视狂潮。它对大江南北各色美食的生动讲述,撩拨着观众的味蕾,勾起观众的乡愁。有的观众因此而按图索骥购买食材,尝试制作纪录片中的美食。这表明
①文化源于实践并促进实践的发展 ②人们面临着文化消费的多重选择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④人们的生活受到大众传媒的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国家不强,就会被人欺侮。民族不复兴,就无颜担当龙的传人。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不是重寻昔日的荣光,而是要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让我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然而,中国梦与美国梦,两梦相克只能两败俱伤,两梦相通方能相得益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说明
①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尊重文化差异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前提 ③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要承认文化的同一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近日,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引起文物界轰动,墓里出土的1万余件(套)文物,包括诸多带有文字铭记的漆器和铜器、整套乐器、数千枚竹简和近百版木牍、安车等,形象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等级贵族的生活情形。在发掘中,考古工作人员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及时、准确地记录和提取文物信息,极大提高了出土文物的完整性。依据材料,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①出土的珍贵文物有利于研究我国西汉文明的演进 ②考古科技创新从根本上变革了文化资源储存的方式 ③通过出土的文物,能够感受到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④文物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特征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7.“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这首《乡愁》,寄托了台湾作家席慕容对故乡的思念和眷恋。这反映出
①故乡承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 ②故乡承载的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 ③故乡寄托了人们的乡思乡情,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故乡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诗是陆游临终对儿子的嘱托,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收复北方失地、统一祖国的真挚强烈的爱国情怀。这表明,我国的传统文化
①是中华民族前进的精神动力 ②是了解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重要窗口 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④是反映中华民族价值追求的重要窗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14年11月,由梅葆玖指导的《梅兰霓裳》在天津成功上演。该剧运用三维虚拟影像等技术手段再现了梅兰芳的原影原声。梅葆玖说,在创新的道路上,一切现代手段都是为京剧服务的,京剧的“根”不能变。这表明
①吸收外来文化就会失去文化的民族特色②注入时代特色就能永葆文化的生命力
③摒弃传统文化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④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 2013年以来,北方连续的雾霾天气引发人们的文化思考。春节要不要放烟花爆竹?不少人认为,可以像国外一样用设计逼真的有闪光和声响的电子烟花爆竹,替代真实的烟花爆竹庆祝节日。这说明
A.传统民俗将在借鉴与融合中走向同一
B.文化创新应既以传统为源又融入时代的精神追求 C.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D.否定民族传统是文化创新过程中应有的气度
11.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首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会徽(见下图)整体造型为具有立体感的地球形状,以最能体现岭南特色的荔枝红、芭蕉绿、珠水蓝为主体颜色,融合了“世界”“广府”“岭南文化”等视觉元素。该会徽的设计体现了广府文化
A.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C.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B.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新辉煌 D.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独特性
13.如果孔子生活在我们的时代,并周游列国。请想象一下,孔子在奥巴马连任后去白宫拜访,可能阐述的合理观点有
①汉字的发明和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 ②中美两国合作应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 ③文化具有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④世界各国文化只有交流、借鉴、包容,才能走向趋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4.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多年来,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又超越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件大事的完成启示我们
①先进健康的文化决定了社会发展的方向 ②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 ③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要因时而变 ④中华民族精神需要添加新的时代内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网络传播手段的丰富与多元,既让人人都能置身于第一时间的第一现场,亦让一个个谣言轻易就成为蝴蝶效应里的一双双翅膀。这告诉我们 ①置身于当代文化生活需要提高辨识能力 ②抵御腐朽文化影响应发展科学文化事业 ③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具有强大的功能 ④现代信息技术是文化传播的动力和源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2011年2月,文化部和财政部出台的《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规定:2011年年底前,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这有利于
①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②传播和普及各种文化思想 ③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④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 2013年9月7日,第五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开幕。本届艺术节以“中国梦·农民梦”为主题,在10余天的时间里陆续开展优秀农村题材电视剧颁奖晚会、魅力新农村颁奖晚会等多项活动。开展这类活动有利于
①展现新农村风貌,培育和谐文明新风尚 ②改善文化消费结构,扩大农民文化权益 ③体现文化的作用,消除大众文化的缺陷 ④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 2013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目标 ③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④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9.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下列各选项中,体现围绕哲学基本问题而产生的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
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举一纲而万目张” ②“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③“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④“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与“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观点相通的是 A.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B.未有此气,先有此理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D.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
21.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有一句名言:国王应该由哲学家来当。他论证说,一个国家里真正有能力的统治者,不应当是一些只知道搞政治的庸人,他们应该认真研究哲学,这样才能集权力与智慧于一身。这说明
①真正的哲学能为人们治理国家提供具体的方法 ②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是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④真正的哲学可以启迪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不断创新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2.2013年5月21日,三亚海棠湾海域一只搁浅的海豚,因市民救护不当致其肺功能衰竭而死亡。市民的做法
①否认了意识活动的能动性 ②违背了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③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④没有做到主客观的具体统一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2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2年中国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下列选项与“稳中求进”包含的哲学道理相同的是 A.病树前头万木春 B.万物兴歇皆自然
C.人间万事出艰辛
D.乡音无改鬓毛衰 24.散文随笔的写作,只要心有意态,笔有情氛,信马由缰,收桨放舟,乱花飞絮,野溪奔流,一任天然。这种写作一旦开笔,听任心灵的解脱与呈现;大脑愈有空白,笔下愈有意外而惊人的灵性出现。这一论述表明
A.散文随笔的内容源于创作者的主观想象力 B.散文随笔是创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任意摹写 C.散文随笔的创作是一种具有能动创造性的活动 D.散文随笔的创作可以摆脱人的认识规律的制约
25.单株茶苗不易生长,即使肥料充足,光照充分,它也是懒懒的,就立在那儿。可是如果在它的边上再种一株茶苗,情况就大为改观。原来在植物界,争夺光源是生存法则之一,两株茶苗在一起,它们彼此争着生长,都不想被对方盖住。这一丛的两株茶苗竞争生长,又刺激到周边的茶苗,它们也努力地往上生长……于是,成行的茶树连成一个竞争体。茶树的生存法则蕴含的哲理有
①事物是在竞争中存在的 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④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6.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励,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意义重大。要让“容错”成为改革创新的“护身符”与“发动机”,我们应该有的哲学思考是
①坚持两点论,既要鼓励改革创新又要敢于包容各种错误 ②把握矛盾的对立统一,要在“容错”过程中及时“纠错” ③坚持共性与个性统一,坚持民主集中,反对拍脑袋决策 ④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明确“容错”的界限、级别和对象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27.如果西方是苹果,中国是橘子的话,那么苹果的话语是解释不了橘子的。当然,橘子可以学习苹果,因为大家都是水果。但是必须明白,橘子学习苹果的目的不是把自己变成苹果,而是要把自己变成更好的橘子。这启示我们 A.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B.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二者相互联结 C.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看到主要矛盾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28.为了制定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十二五”规划,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专题调研、网上征集意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纳群言、广集众智。“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过程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②主观是对客观的反映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④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9.新一轮农村改革,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将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正式提上农村土地制度和产权改革层面,通过制度创新推动农业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再一次推动农村生产力大释放,从而确保改革红利最大释放并用之于农。从哲学角度看,这表明
①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是农村改革的先导 ②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就能推动生产力发展 ③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④农村体制变革是人民利益与社会规律性内在统一的要求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0.“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住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才不只是建议。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走近你、读懂你、为了你、依靠你。”这是中央电视台某节目的开卷语。这一开卷语强调了 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C.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
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结的
31.下图漫画《“树上”的鸟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人们总是在失败的教训中感悟出真理 B.要坚持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 D.要在正确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32.习近平主席在给北京大学学生的回信中说:“‘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这要求我们 A.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C.全面提高自身道德素质 33.下边漫画启迪我们
B.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水平D.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A.办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 C.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D.事物之间的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发展
34.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托马斯·林达尔最初从事RNA的研究。他研究时发现,RNA极不稳定,遇热就分解,实验无法进行下去。这让他联想到当时化学界普遍认为超级稳定的DNA和RNA相近的分子。他决定对DNA的稳定性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DNA也极不稳定。通过进一步的研究,他发现是人体负责看管DNA的蛋白质在不断对其校对、修复,维持了DNA的相对稳定。这一深化人类对自身认识的科学发现佐证了 ①人类的执着、联想是推进人类对自身科学认识的直接动力
②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
③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正确认识事物的重要条件④实践是推进有关人类对自身认识科学发展的动力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35.从哲学上看,漫画《安全知识竞赛》(下图)中的做法
A.是唯心主义与形式主义的结合 B.体现了不可知论与可知论的分歧 C.是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结合
D.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30分)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也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全国人民力量。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
运用“寻觅社会真谛”知识,分析实现“中国梦”的“三条途径”(10分)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艺创作彰显中国精神,是所有文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近年来,文艺市场“乱花渐欲迷人眼”,庸俗、低俗、媚俗作品“你方唱罢我登场”,抄袭模仿、千篇一律,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种种文艺怪像,正是文艺创作精神缺乏、灵魂缺失的表现。有灵魂,作品方能不朽,失魂丢魄只会使文艺变质变味。唯有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文艺才能“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
彰显中国精神,要聚焦中国梦的时代主题。从当代社会中感人的事迹、典型的人物中寻求丰富的素材,在文以载道的意义上呵护和弘扬社会的主流价值,彰显出信仰之美和崇高之美。要普及和传达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能够增强民族的骨气和底气。在立足中国文化意境、文化精神的同时,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艺,形成世界性的。
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探究文艺创作应怎样彰显中国精神。(20分)
参考答案
1.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和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强调抓好“四风”问题的原因应为①④。②错误,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体现。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备注】无
2.D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内涵等知识。文化氛围是无形的,故A错误。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它既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故B说法错误。C中“只能”说法过于绝对。人的行动都是其内心文化的反映,体现了从人们的社会行为中可以透视其精神世界,D符合题意。【备注】无
3.D 【解析】本题考查不同文化对人的影响、对待不同文化的态度。材料中两部动画片遭到媒体批评,是因为其包含的暴力文化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②符合题意;包含暴力的动画片能够登上荧屏,说明文化主管部门没有认真行使监管职责,③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传统文化,①排除;文化作品中包含部分语言和行为的暴力,不能认定其属于腐朽文化,④说法不正确。【备注】无
4.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大众传媒的功能。《舌尖上的中国》的播出不仅勾起观众的乡愁,而且吸引着观众尝试着去做美食,这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也体现了大众传媒的文化传递功能,③④正确。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促进实践的发展,①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文化消费的多重选择问题,②排除。故答案为B。【备注】无
5.C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中国梦与美国梦两梦相通方能相得益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说明要尊重文化多样性,相互借鉴和交流,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②③正确;材料未涉及文化融合,①排除;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尊重文化差异性而非承认文化的同一性,④错误。【备注】无
6.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的知识。出土的文物属于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我国西汉文明的演进,展示文化的多样性,故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文化资源储存的方式发生根本变革,②不符合题意。④错误,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特征。故本题应选B。【备注】无
7.D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乡愁》,寄托了台湾作家席慕容对故乡的思念和眷恋,说明传统文化是维系海峡两岸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故乡寄托的乡思乡情,增强了人们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宿感,故③④符合题意。材料中强调的是传统文化对于维系民族情感的意义,故①②与题意不符。故本题应选D。【备注】无
8.C 【解析】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前进的精神动力,①错误;文字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③错误;②④均符合题意。【备注】无
9.D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文化创新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京剧的‘根’不能变”体现了要继承传统;“该剧运用三维虚拟影像等技术手段再现了梅兰芳的原影原声”体现了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③④符合题意。面对外来文化,我们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①错误。②的说法过于绝对化,不选。本题选D。【备注】无
10.C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创新的关系,考查考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题意强调在当前的环境条件下,要借鉴国外的度节方法,将传统民俗和低碳生活理念相结合,这说明世界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C项正确。A项中的“同一”否定了文化的多样性。B项中“以传统为源”说法错误。D项是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备注】无
11.C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文化创新的途径。中华文化吸收印度佛教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①正确;文化具有多样性,我们要尊重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性,②错误;儒家文化在吸收佛教有益成果后获得了新的发展并成为中华文化的主导,这说明坚持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③正确;社会实践是推动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故④错误。答案选C。【备注】无
12.D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该会徽以最能体现岭南特色的荔枝红、芭蕉绿、珠水蓝为主体颜色,融合了“世界”“广府”“岭南文化”等视觉元素,体现了D;广府文化作为区域文化还不能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A排除;材料未涉及广府文化的源远流长,B排除;C在材料中未体现。【备注】无
13.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等。②强调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③强调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均符合题意;①错误,“汉字”应为“文字”;④错误,“趋同”背离了文化的多样性。【备注】无
14.D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等知识。文化影响社会发展,但不能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故①错误。中国共产党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并完成了三件大事,使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体现了文化的继承与发展,②④入选。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不变,变的是其具体内涵,③观点错误。【备注】无
15.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走进文化生活。网络既让人人都能置身于第一现场,亦让谣言轻易就成为蝴蝶效应里的一双双翅膀,说明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具有强大的功能,我们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故①③符合题意。谣言属于落后文化而不是腐朽文化,故②与题意不符。④错误,现代信息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传播的重要因素而不是源泉。故本题选B。【备注】无
16.B 【解析】公共文化场所免费开放,是我国政府重视发展文化事业,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的表现,①③当选。②④观点错误,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而不是普及各种文化思想;公共文化事业不同于文化产业,它并不追求经济效益,而是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备注】无
17.A 【解析】由“新农村电视艺术节”和“农民梦”这两个关键信息可以确定①④正确;公民的权益是由宪法与法律赋予的,不会随意扩大,②错误;③错在“消除”上。【备注】无
18.D 【解析】本题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为命题背景,突出了国家意志,彰显了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①错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目标,②错误。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当选。【备注】无
19.D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基本问题的知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基本派别,“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而“举一纲而万目张”体现了抓住重点,是辩证法的观点,①不符合题意;“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是辩证法的观点,而“天不变,道亦不变”是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②不符合题意;“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和“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而“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它们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备注】无
20.D 【解析】本题考查唯心主义。“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强调了人的主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属于唯物主义观点,A不符合题意;未有此气,先有此理,强调理在气先,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不符合题意;C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不符合题意;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强调万物皆在我掌控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符合题意。本题选D。【备注】无
21.B 【解析】“一个国家里真正有能力的统治者……应该认真研究哲学,这样才能集权力与智慧于一身”,这句话充分强调了哲学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作用,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为B。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①②观点错误。【备注】无
22.B 【解析】材料中市民救护的不当行为,主要是由不了解海豚的生活习性所致,故②④符合题意。市民错误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故①不选;材料未涉及运动与静止的关系,③不选。【备注】无
23.D 【解析】本题考查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等知识。“稳中求进”包含的哲理是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其中“稳”体现了相对静止,“进”体现了绝对运动。D中“乡音无改”体现了相对静止,“鬓毛衰”体现了绝对运动,故选D。A包含的哲理是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B包含的哲理是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C包含的哲理是事物的发展具有曲折性。【备注】无
24.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意识等知识的理解。散文随笔属于意识的范畴,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故A、B表述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它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故D表述错误;从题干中散文随笔的写作特点可以得出散文随笔的写作是一种具有能动创造性的活动,故C符合题意。【备注】无
25.D 【解析】茶树在相互竞争中能够更好地生长,体现了②;单株茶苗不宜生长,成行的茶树连成一个竞争体,体现了④;①不是哲理;题目问的是茶树的生存法则,③是针对人的活动而言的,故③不符合题意。【备注】无
26.A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让“容错”成为改革创新的“护身符”与“发动机”,需要我们把握矛盾的对立统一,要在“容错”过程中及时“纠错”,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明确“容错”的界限、级别和对象,②④正确;①中“包容各种错误”表述错误;材料没体现坚持共性与个性统一,坚持民主集中,③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选A。【备注】无
27.D 【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特殊性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材料通过苹果与橘子的关系,来比喻中国在发展中不能照搬发达国家的制度、经验,D正确;A、C不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也没有涉及主要矛盾;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B表述错误。【备注】无
28.C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唯物主义知识,①④符合题意。②是唯物论观点,③是认识论观点。【备注】无
29.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社会的发展规律的相关知识。材料中“通过制度创新推动农业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再一次推动农村生产力大释放,确保改革红利最大释放并用之于农”,体现了通过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状况,就能推动生产力发展,说明农村体制变革是人民利益与社会规律性内在统一的要求,②④正确。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农村改革的先导,而不是“制度创新”,①说法错误,排除。材料中未涉及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③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备注】无
30.B 【解析】该节目开卷语中的“你”是指农民群众。贴近群众、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B符合题意。【备注】无
31.D 【解析】本题考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漫画显示由于人们对环境的破坏导致动物生存危机,故启示我们要在正确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故D正确;A错误,能否从失败的教训中感悟出真理还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B错误,应该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备注】无
32.D 【解析】本题考查实现人生价值的要求。“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成就一番事业需要将人生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体现了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故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备注】无
33.D 【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相关知识。漫画说明人如同幼苗,其成长离不开外部的各种有利条件,D正确。【备注】无
34.D 【解析】本题考查了意识的能动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故①错误;每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整个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故②错误;通过联想和研究深化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表明人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故③符合题意;通过科学研究这一实践活动深化了人的认识,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故④符合。本题答案为D项。【备注】无
35.A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派别。漫画中进行安全知识竞赛的场所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讽刺某些人想问题、办事情全凭主观愿望,是唯心主义观点,也说明某些人不注重实效的形式主义,故A正确;B、C、D都不符合漫画的寓意。【备注】无
36.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国情决定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实践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中国精神。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实践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不断为人民造福。
【解析】本题考查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知识。通过审题,明确本题的知识范围限定为“寻觅社会的真谛”,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弘扬民族精神”强调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凝聚全国人民力量”强调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备注】无
37.①要立足于社会实践,从当代社会中寻求丰富的素材。②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艺。③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④要体现时代精神,弘扬主旋律,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聚焦中国梦的时代主题。⑤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彰显出信仰之美和崇高之美。
【广东省江门市2017_2018学年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推荐阅读:
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11-15
广东2018年中考初三政治试题10-15
2018广东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2017年12月第2周国内时政热点汇总07-14
2018广东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模拟练习题07-31
【答案版】山东省济宁市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09-09
广东省2018届中考政治优化训练专题:第四单元 交往与沟通范文10-25
广东省梅州市中考政治试题(有答案)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