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包的书写(共6篇)
红包的书写 篇1
结婚红包书写格式
一、婚礼红包贺词格式:
1:可以竖着写,也可以横着写。(古代文字竖写,现代多为横写)2:新郎和新娘的名字可以写,也可以不写。(不写新人也知道是给他们的)3:落款竖写左下角,横写右下角。
二、注意事项:
结婚红包一般是在见到新郎的时候就送。和新郎是朋友就送给新郎,和新娘是朋友就送给新娘,或者送到收礼台也可以。红包上别忘了写上祝福语和自己的名字,因为婚礼当天会有很多亲朋好友,送红包不写名字就记不住谁送的了。
三、示例: 例1: 恭祝: 新婚快乐, 永结同心。永浴爱河, 永远幸福!
挚友:*** 例2:
恭
祝
: 永 永 永 新 远 浴 结 婚 幸 爱 同 快 福 河 心 乐 挚 友
:
来自:wed114
红包的书写 篇2
微信红包折射出红包经济的火爆现状。 红包经济为何如此受欢迎?强势发展的背后存在怎样的潜在危机?又该如何化解这些危机?本文将探究以上问题, 并对相关利益主体提出建议。
一、红包经济的由来与现状
我国自古有过年发红包的习俗,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尤其是近几年大范围跨入4G时代, 不少企业抓住契机推出网络红包, 催生“ 红包经济”。 这一现象引起国内企业、媒体、学者的广泛关注。 有人对不同的网络红包进行对比研究;有人从产品营销思维、技术的进步、公关等角度研究红包火爆的原因;有人以网络红包为切入点, 研究传播策略等新媒体发展;还有人对网络红包的营销模式进行探究。
二、红包经济火爆的原因
作为新兴产业, 红包经济发展被看好, 拥有无限的发展潜力、创新潜力与市场潜力。 红包经济产业的兴起依靠怎样的有利因素? 本文将从内、外部两个视角进行探究。
( 一) 从外部来看, 红包经济的火爆依托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经济:
1.4G互联风暴
4G技术开启了我国全新的移动互联时代。 以微信红包为例, 微信支付在4G技术的支持下加速打开了O2O的大门, 而O2O的实现使微信红包在企业商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人们对移动终端更加依赖, 这为红包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客户潜力。
2.移动支付蕴藏潜力
2013 年11 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发布了《 中国网络支付安全白皮书》。 白皮书预计3~5 年内网络支付交易规模至少还有6 倍增长, 将达到20 万亿元以上。 其中, 移动支付呈现爆发式的增长。 这预示着人们未来消费方式的转变, 为红包经济发展提供了推力。
( 二) 从内部来看, 红包经济作为一种新兴产业自身具备巨大的吸引力, 以微信红包为例:
1.微信红包的娱乐性
微信红包倡导娱乐精神, 捕捉用户心理。 第一, 微信红包单个限额200 元, 人们为几毛甚至几分钱的红包疯抢, 突出“ 抢”的趣味性。第二, 红包金额不确定, 这引起网友的好奇心理, 同时避开了“ 包多少合适”的心理障碍。 第三, 双向互动性满足抢包者好胜心的同时, 满足了发包者的“ 土豪”心理。
2.微信红包的简便性
微信红包简单、易用、无门槛:第一, 形式简单, 分为拼手气群红包和普通的等额红包。 第二, 操作流程简单, 发红包者通过“ 新年红包”公众号和“ 微信支付”即可完成;接收方则在拆开红包后获得相应收益。
3.微信红包的“ 大手笔”公关
微信红包通过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共同力量, 利用春节和红包的契机, 放大媒体大众对于腾讯和阿里竞争的关注度。 2015 年春节更是通过微信红包将广告发送至手机屏幕, 实现了春晚、企业品牌、微信平台的跨屏互动。
4.微信平台的交互性
微信在6 亿用户之间形成一张关系网, 一个微信公众号一天拉几千万用户绑定银行卡, 发出过亿红包, 激活几亿微信用户储值账户。 朋友线上祝福的同时收送红包, 既满足了熟人之间联络感情的需求, 又延续了春节红包的传统习俗。
5.微信红包低成本高收益
“ 让用户给用户发红包”体现了腾讯的互联网思维以及对人性的洞察。 朋友的一个红包送来, 受者不仅会主动打开收下, 还会礼貌性地回赠。 通过建立用户间彼此相识和信任的社交分享, 满足用户的“ 低成本娱乐心理”, 实现巨大收益。
透过微信红包以小见大, 红包经济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客户潜力以及网络关系的链式膨胀, 使收发红包变成一项充满娱乐性的简易游戏, 帮助发红包者化解了“ 包多少”的尴尬, 克服了时间、空间障碍, 节约了时间成本。 而对收红包者而言也使回赠更加便利化、合理化。
三、红包经济的危机
红包经济自兴起以来, 势头强劲。 然而当下的火爆是否意味着今后的持续繁荣? 其火爆的背后存在怎样致命的问题? 下面将对红包经济的危机作进一步探究。
( 一) 腐败危机
红包经济表面风平浪静, 背后却正遭受着深重的腐败危机, 腐败因子一触即发。
自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2012 年12 月4 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 八项规定“” 六项禁令”以来, 全国上下严格贯彻执行。 反腐倡廉风头正盛, 行贿者苦于无法通过现实中的请吃、送礼等方式与国家工作人员联络感情。 红包经济的兴起给他们带来“ 福音”。 然而, 当他们向国家工作人员发送红包时, 其行为已涉嫌行贿罪。 另有一些官员, 通过网络红包进行权钱交易, 行为涉嫌受贿罪。 还有一些企业借助网络红包发回扣, 进行官商勾结等, 行为涉嫌商业贿赂罪。
潜在的腐败危机使得红包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控性, 红包经济的前景也变得扑朔迷离。 腐败的滋生, 究竟会给红包经济带来多大的影响、多大的打击? 由于与国家主流价值观相左, 与国家大政方针相左, 政府机构不会任由行贿者逍遥法外, 将及时出台政策、规定进行整治和打压, 对红包经济产业发展进行干预和调节。 相关企业也会想方设法消除影响产业发展的腐败因素, 避免触犯国家法律红线, 为产业赢得更加宽松、健康的发展环境。 而作为消费者, 公务员等敏感群体则会刻意回避参与, 以免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在政府的主动打压、企业的被动调整以及消费者群体的规避下, 红包经济市场需求将大幅减少, 红包经济产业规模也将被迅速挤压。 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 腐败因子会像癌细胞一样迅速扩散至整个红包经济产业的各个角落, 这势必会对红包经济的发展造成很大程度的冲击, 甚至导致红包经济产业的消亡。
( 二) 信用危机
网络自身的不稳定性与风险性导致网络红包在操作中难免遭到攻击, 损害用户权益, 扰乱金融秩序, 从而引发严重的信用危机。
以微信红包为例, 2015 年3 月5 日, 网络安全问题反馈分享平台“ 乌云漏洞平台”发布一条微博, 曝光微信红包存在高危漏洞, 可越权抢到其他用户发的红包。 虽然腾讯方面发现及时, 未造成损失, 仍让用户们为互联网金融的安全性捏了一把汗。 此外, 微信红包的提现是通过绑定银行卡实现的, 虽然腾讯方面做了相对完善的保障, 但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安全漏洞尚无法根除。 目前已经出现了“ 抢红包软件”的钓鱼欺诈网站, 借“ 抢红包”软件下载植入木马或钓鱼软件, 使用户权益受到损害, 使微信支付安全性受到质疑。
互联网金融的安全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如果这一弊病也在红包经济产业充分暴露, 用户对于互联网金融安全的不良印象将会加诸之上, 这将对红包经济的市场规模造成剧烈冲击。
2015 年2 月28 日, 第三方研究机构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报告, 称微信支付在产品功能、开通流程上, 多处违反中央人民银行2010 年发布的 《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 支付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等规定。 微信红包的一些便捷设置忽视了监管规定的实名要求, 属违规行为。 一旦匿名用户出现贸易纠纷、欺诈等情形, 将使互联网解决争端的能力受限, 对金融秩序造成冲击。 而微信支付违反中央人民银行的相关规定, 更将受到央行严厉的制裁与管制。
用户的信任是产业的隐形资源, 蕴藏着产业的开发潜力。 随着安全性问题的凸显, 红包经济产业将面临一场信用危机。 用户参与红包经济初衷在于娱乐性与便捷性, 当用户意识到可能用金钱甚至更严重的信息风险为其埋单时, 便会退出游戏。 而政府等监管部门也会针对此类现象提高门槛、加强监管, 这都将成为红包经济继续发展的致命阻力。
四、红包经济发展的建议
红包经济繁荣的同时蕴藏腐败与信用两大危机, 作为新兴产业该如何化解危机, 寻求更好的出路、实现更加健康的发展? 政府、企业、消费者是红包经济危机涉及到的相关利益主体, 他们的行为将直接影响到红包经济产业未来的走向与发展, 在此分别针对政府、企业、消费者提出几点建议。
( 一) 政府及监管部门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管, 针对红包腐败出台相关政策, 在对红包经济产业进行干预的同时避免过分打压, 注重对新兴产业的鼓励、扶持和引导;对公务员、企业家等特殊群体加强政治、 思想教育, 提高政治思想觉悟与明辨是非的本领, 自觉抵制不义之财, 同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为有关部门人员提供约束与保护;严厉打击钓鱼网站等违法网站及行为, 增强互联网的稳定性、安全性, 净化网络环境;普及互联网安全性须知, 提高广大群众的安全意识。
( 二) 企业自身加大创新力度, 开拓新的产品与服务, 为防止腐败滋生造成的消费者市场萎缩, 开发专门针对拥有特殊社会地位人群的红包服务, 如“ 公务员红包”, 增加此类红包娱乐性的同时弱化经济性, 拓展更多忠诚用户;加强对用户交易的监控与分析, 及时发现可疑非法行为并实行管制, 严格控制交易金额与次数;不断加强技术支持, 最大限度保障开发产品无漏洞, 设置必要的安全操作提示;做好日常平台维护, 确保平台安全性与稳定性, 塑造平台良好形象, 提升产业信用。
( 三) 消费者应积极配合国家监管, 敢于举报红包经济产业的非法网站及行为, 维护消费者权益;增强安全意识与网络操作知识, 提高辨别能力, 审慎进行线上交易, 避免资金风险;增强对互联网的信任, 顺应信息时代发展, 培养接受新事物的消费习惯, 享受互联网环境下红包经济的便利与乐趣。
摘要:网络红包发展迅猛, 催生出“红包经济”。作为充满活力的新兴产业, 其火爆现状的背后却暗藏危机。是什么原因让红包经济如此火爆?产业火爆的背后存在怎样致命的危机?又该如何化解?文章以微信红包为例, 分析红包经济产业火爆的原因, 探究该产业火爆现状背后的腐败危机与信用危机, 并对相关利益主体提出建议。
关键词:红包经济,腐败危机,相关利益主体
参考文献
[1]曾婷.浅析微信红包的产品营销思维[J].市场周刊 (理论研究) , 2014, (04) :76-77.
[2]孟太斗.4G环境下的微信营销优势[J].现代商业, 2014, (06) :59-60.
[3]李舟.腾讯公司的盈利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4.
[4]高敬.微营销研究[D].辽宁大学, 2014.
网络红包的涉税问题浅见 篇3
一、网络红包的含义及分类
1.含义。网络红包是指红包支付方基于互联网平台向网络受众或特定对象进行的线上红包派发方式及支付工具。网络红包既是朋友间互送祝福的网络表达,也是商家及互联网运营商进行注意力营销的重要工具。一般而言,网络红包都是企业或个人通过第三方平台发放给特定网络受众,单个个体是否能获得红包以及获得多少金额均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
2.分类。根据内容的不同,网络红包可以分为货币红包和实物红包(含网络代金券红包)两大类。(1)货币红包是指在红包中包含一定数额的货币。例如在支付宝红包功能中,可以将一定数额的资金放入一个虚拟红包中,选择群发模式,设定红包个数,参与抢红包的人会获得一个随机金额的货币红包。(2)实物红包是指以实物的形式赠予他人,比如赠予商品、免费提供劳务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代金券红包,许多商家为了扩大自身知名度并吸引广大消费者,推出了代金券红包。比如微信用户通过使用微信摇一摇可以获取具有优惠额度的代金券,在消费时满足一定条件可以抵扣相应的消费金额。
二、网络货币红包的涉税事项处理
(一)网络货币红包的接受方
1. 个人接受企业发放的红包。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取得有奖发票奖金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7]第034号)规定:“个人取得单张有奖发票奖金所得不超过800元(含800元)的,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个人取得单张有奖发票奖金所得超过800元的,对偶然所得全额依照20%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由支付单位和个人代扣代缴。”笔者认为网络红包的特征与有奖发票奖金类似,故借鉴有奖发票偶然所得的相关税收规定,个人接受企业发放的货币红包,金额低于800元的免税,金额高于800元的要全额缴纳个人所得税。
2. 个人接受个人发放的红包。
根据红包发放人和接受方关系的不同,个人发放的网络货币红包又可以细分为亲戚朋友间的红包发放和非亲戚朋友间的红包发放两种情况。一方面,亲戚朋友之间发放网络货币红包甚至互赠红包,尽管有经济利益的考虑,但最主要的还是出于维系感情的目的。所以,收到亲戚朋友间发放的红包应予以免税。另一方面,非亲戚朋友间发放的红包,如老板对员工发放的大额红包,除了情感维系考虑之外,更深层次的可能是因为员工的业绩出色而给予的奖励或激励。如果对于网络红包不征税的话,企业给员工的奖金很可能变相转化为网络货币红包发放,从而导致国家税收的流失。因此,根据个人所得税的相关规定,对于非亲戚朋友间发放的红包应比照企业发放的红包进行,金额低于800元的可以免税,金额超过800元的应全额征收个人所得税。
(二)网络货币红包的支付方
1. 个人支付方。
亲戚朋友间的红包由于只是亲情维系而予以免税,同时我国目前还没有开征赠与税的相关法律法规,所以,亲戚朋友间发放网络货币红包基本不涉及应税事项。而非亲戚朋友间发放的货币红包,超过800元的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红包发放方有代扣代缴税款的义务。
2. 企业支付方。
对于企业发放货币红包行为,发放企业除负有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义务外,还涉及所得税计算中应纳税所得额扣除问题。企业发放货币红包的主要目的是扩大企业知名度,并吸引更多的顾客前来消费,那么,发放红包的款项是否可以作为广告及业务宣传费、职工福利费或营业外支出在税前扣除呢?
首先,企业支付的网络红包不符合销售费用的列支标准。《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申请扣除的广告费用支出,应符合下列条件:广告是通过工商部门批准的专门机构制作的,并取得相应发票。企业发放红包的行为显然不符合上述法规,所以该项费用不予以扣除。其次,企业支付的网络红包也不能作为职工福利费扣除。《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职工福利费是指企业通过建造集体福利设施、设立各种补贴、提供服务等形式,为职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所提供的物质帮助。而企业支付的网络货币红包,属于赠予性质且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不符合职工福利费的本质特征。最后,企业支付的网络红包也不能作为营业外支出扣除。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纳税人进行的公益性捐赠可以在会计利润的12%以内予以扣除,而企业支付的网络货币红包不属于公益性赠予性质,故纳税人直接向受赠人的捐赠不允许税前扣除。
三、网络实物红包的涉税事项处理
除货币红包所涉及的所得税征税问题以外,实物红包特别是网络代金券还涉及流转税问题。例如,A企业与第三方支付平台B签订相关条约,由B平台代为发放A企业提供的代金券,而C消费者可以通过摇一摇功能随机抽取一张10元代金券(购物消费金额满100元可使用1张),在有效时间内进行消费抵扣。若C消费者将摇到的代金券用于100元的消费抵扣,只需缴纳90元就可以完成购买活动。
根据增值税相关规定,企业将自产、委托加工和外购的货物用于赠送时,应该视同销售征收增值税。企业赠送网络代金券的促销模式,不同于折扣销售和销售折让,而是一种偶然性和不确定性较强的赠予活动,应按照销售全额(如上例为100元)计算缴纳增值税。
四、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涉税事项处理
在网络红包的交易活动中,第三方支付平台通过先进的网络资源为红包交易提供优越的技术支持,使得红包推送越来越便捷和有趣。然而,第三方平台在提供在线服务并获取收益的同时,也会涉及企业所得税问题。以微信红包为例,微信支付主要由“零钱”与“银行卡”两大类别账户构成,“零钱”账户相当于财付通总账户的虚拟子账户,资金进出其实是在财付通账户内部进行交易和清算,在发出“提现”指令之前,用户的钱都是存放在财付通账户内,银行账户间的转接是通过“银行卡”账户完成的。
一方面,当用户通过微信获得网络红包后,选择“零钱”模式存放在财付通账户时,由于红包金额较小,通常不会考虑沉淀资金的利息问题。当企业或个人发放网络红包时,通常也会约定沉淀资金的收益归第三方支付平台所有。此时,财付通就会通过沉淀资金获取收益。另一方面,即使获得红包的用户申请提现,由于金额的到账时间是T+1,红包金额从拨付到支付平台到实际领取中间有一段时间差,财付通也会获得沉淀资金收益。同时未被领取的红包在3个工作日之后才被退回原账户,这样该笔资金也会有3个工作日的沉淀期。面对全国众多的红包交易行为,第三方支付平台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资金沉淀池”,而资金沉淀所产生的利息将归属于第三方支付平台。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企业利息收入应征收企业所得税。所以,税务部门应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沉淀资金收益征收企业所得税。
五、网络红包的税务筹划设计
1.网络红包发放金额的税务筹划。前已述及,个人收到的网络红包超过800元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因此,当企业向个人发放现金红包时,可将最高金额控制在800元以内,减少单个红包金额而增加红包个数和发放次数,从而避免个人所得税的代扣代缴。对于老板向下属发放的个人红包,也可以利用此方法。
2.利用公益性捐赠条款的税务筹划。《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此处的公益性捐赠,是指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部门进行的捐赠。因此,企业可以通过符合条件的公益组织或行政机关来发放红包以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例如,A企业与B公益组织签订协议,由B公益组织通过网络支付平台C代为发放一定数额的网络红包,其中红包资金属于A,而平台C只是提供发放服务,由B支付C相应的服务费。
参考文献
裴玉,梁鑫.视同销售行为的涉税会计处理分析[J].财会月刊,2013(9).
红包的书写 篇4
关键词:电子红包,移动支付,未来前景,监管
随着电子商务网络消费的普及,基于网络的电子红包逐渐成为一种新时尚。 这种电子红包是通过网络第三方平台送出,成为各大商家广告营销的利器。 今年,在人们尽情地享受移动支付欢乐的背后也同时上演着移动端高地抢夺战。 从微信独角戏到群雄逐鹿,从科技圈游戏普及到平民大众,从单纯的促进绑卡到支付交易场景的建设,这些都意味着红包大战落下帷幕的同时也掀起了移动支付乃至移动电商大战的序幕。
一、微信支付在红包大战中的得与失
早期的电子红包是由银行推出的一项业务,后被引入到了电子商务领域,成为节假日电商企业等用来吸引消费群的手段之一。 银行卡转账服务是电子红包的技术基础,电子红包其实只是把不同额度 (以小额为主 )的存款数字打包起来 ,用红包的名义在银行卡间来回转移。 而微信在羊年春节凭借猛烈的红包攻势在与支付宝的战争中取得小胜。
羊年春节,微信红包在除夕至正月初五收发总数高达32.7亿次, 仅除夕一日收发总数就超过10亿次,是去年的200倍。 虽然支付宝红包仅除夕夜收发总量就超过2.4亿, 涉及总金额达到40亿元。 但是支付宝红包最终还是要运用在电商的消费体系中,而微信的红包则因为可以直接提现,无边际成本等优势而一战成名,从而在用户关注和用户体验等层面都优胜于支付宝的红包。
在今年的红包大战中微信可以说是最大的赢家。 微信红包凭借红包提现的巧妙设计更大规模地圈定用户和绑定银行卡,以零成本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了较多客户的支付终端绑定以及大量的沉淀资金。 微信支付借助红包大热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同时也使得我们熟悉了支付流程。
从过去的情况来看,春节之后就会有很多人将自己的银行卡与微信支付解绑。 所以微信支付仅作为一个转账支付平台并不能与支付宝相比,它更接近于网络信用证形式。 支付宝作为专门的电子支付工具其背后加载了像淘宝、天猫等电商,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 微信支付并没有因为微信红包的战绩而牢牢占据第三方支付的主导地位,相较之下支付宝已经成功打造了各种支付场景,如水电煤气等支付和购买各种车票,并远远领先于其他支付平台。 红包到底在未来能给微信支付带来多大的实际效果还是要取决于微信所采取的竞争手段,微信在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移动支付场景方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二、红包大战体现移动支付的激烈竞争
移动支付的含义是支付方为购买产品(含实物与非实物)、 缴纳费用及接受服务, 通过移动终端 (如手机 、PDA等 )工具和移动通信网络 , 转移资金的支付方式。 于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之争背后的逻辑也逐渐显现,我们可以看出红包大战其实是一场商业竞争, 在电商行业通过第三方支付开展抢红包的活动,扩张移动支付的市场。
在电商行业中最关键的是要掌握现金流, 而红包充当了获取现金流的媒介角色。 通过红包可以在扩大移动支付场景的同时完成移动支付在用户日常生活中的全面渗透目标。 对于渴望品牌曝光的众多企业,抢红包的巨大受众群体对其有着很强的吸引力, 此次红包大战中很多发红包的企业都通过植入广告,增加了用户黏性和用户群体。 移动支付领域已经成为阿里、 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争夺的大蛋糕。 巨头们在用户体验和用户数量上互相较量,更是为构建各自的生态系统进行博弈。
现今正处于移动支付领域的布局初期。 在线下,移动支付可应用于许多日常消费场所,而在产品建设领域仍存在较大空白。 而在线上,主要是集中于电子商务平台(尤其以电子商城为主)等方面, 形式较为单一。 在这一市场现状下,支付宝凭借淘宝和天猫两大电子商城,已牢牢占据移动支付领域线上的第一把交椅。 而在线下,支付宝和微信都花了大的力气渗透进各大商场、百货,商城内配置的餐饮、娱乐项目成为其主要突破口。 以旁观者的角度看,两者的发展是有些相似的,比如都将目光首先瞄准了商场、百货,也都与打车软件进行了合作。 如果两大巨头继续按照如此相似的路线发展,那么愈加激烈的竞争是可以想见的。
虽然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都有各自的优劣势,但是银联是不能被忽略的。 首先,银联的主要优势还是在传统的第三方支付领域, 特别是银行卡支付、 线下支付这些方面。 其次,支付宝从PC端走向移动端之路并不顺畅,但从总体来讲银联和支付宝目前在交易笔数和交易金额上还是处于相同数量级。 两者都与背后的商业银行物理直连,更重要的是支付宝有一个强大的多元化经营的电商平台支撑。 而从业务的方面来看,以财付通为支撑的微信支付其实和银联的运营模式更接近。 现今微信支付的主要盈利模式还是依赖在途资金,而不是靠电商或者其他可以盈利的服务模式。
从打造生活支付场景和整体的战略方面来看, 支付宝钱包仍处于较领先地位,因为阿里先有了淘宝和天猫,然后产生了对支付宝的需求,所以构建的生态系统也较完整。 阿里在上市招股书里提到目标是打造一个可以使用支付宝钱包的完整生态系统,甚至包括线下商店超市,公共事业缴费等场景。 而相较之下,微信在客户支付习惯培养以及生活支付场景的构建等方面仍有所不足,客户可能因为红包而绑定了微信支付,但是要培养他们在生活中使用微信支付的习惯还需要花费较长时间。 线上支付是支付宝的江山,而到了移动线下支付时代,互联网企业、银联以及移动终端呈三足鼎立之势将在移动支付领域继续竞争,而微信支付虽是跑步前进的支付新军也是最弱的一环。
三、移动支付领域的发展前景
支付宝支付、微信支付、银联“闪”支付及各种二维码扫码支付等方式早已在各种消费场景中运用,各大网络公司、电信运营商、金融机构都在通过自己的移动支付手段抢占消费市场。 移动支付应用必将改变传统消费者现金与银行卡支付习惯,并且诞生出更多的创新移动支付场景。
虽然目前移动支付行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未形成稳定的市场条件和规范的行业标准,但是适合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各种客观条件已经成熟。 运营商、银行、互联网厂商和其他各方将共同提高完善移动支付产业链。 根据央行发布的最新数据,2014年一共发生移动支付业务有将近45.24亿笔,金额超过22.59万亿元,与同期相比增长超过了100%。 其中,移动支付这一单项占电子支付的比例提升到了1.6%。 特别值得说明的一点是,移动支付的渗透率有了显著提高。 特别是在食品、交通、文化教育、通信通讯等方面增速十分惊人,这是市场发展趋势,也是几大巨头选择的发展方向。
与传统支付方式(银行卡类支付)相比,移动支付不仅胜在新鲜感,更重要的是在灵活性、便携性、 降低时间损耗率上具有极为强大的优势。 从整体来看有利于价值链的调整和产业资源布局的优化升级。 就目前来讲,移动支付方式还只是传统支付方式的一种补充,只是增强了人们的支付能力。 移动支付方式的商机和价值就在于填补传统支付手段覆盖中的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降低了人们对现金的依赖,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方便。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我们预计移动支付将迎来一个爆发式增长。 而着眼目前的市场现状,一方面,移动电子商务已渐露峥嵘,O2O已经往产业链层次发展,网络银行也逐渐形成规模。 移动支付作为一个增长极已经开始带动相关产业进行布局。 另一方面,是移动支付以其便捷性吸引拥有传统的信用卡的人转换使用支付宝和财付通。 随着线下领域的扩张, 移动支付甚至已经开始逐步替代实体钱包,而这次的 “红包大战”,又进一步扩大了移动支付受众的年龄层面和地域范围。移动支付市场已不是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天下,传统银联、各大商业银行业已进军这一领域。 这也使得移动支付的覆盖面进一步拓宽。
移动支付不仅是线上的支付,更多的需要将在线下产生, 中国互联网公司主导的移动和线下支付,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正在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强的执行力向我们走来。 作为网民数量第一大国, 这种由移动支付带来的信息消费和电商及网络消费带来的规模经济效益,将是带动中国消费提高和升级的重要发展方向,这也将成为中国通过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优势所在。
四、从红包大战看移动支付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在红包炮弹轰炸过后的战场,硝烟中移动支付这一新型支付手段的弊端也浮现出来。 红包大战凸显了移动支付存在的许多问题。
首先,“红包”使用是最大的问题。 由于使用范围的限制,部分红包成“死钱”确实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红包的关键终归在使用上。 然而,无论是微信红包或是QQ红包, 在支持的使用场所这一点上都无法抗衡有着淘宝、天猫的支付宝。 加之并非人人都在微信上绑定了银行卡或信用卡,以至于部分红包被抢到后只能成为账户里鸡肋的数字。
其次,巨额沉淀资金利益归属不明,如微信红包, 用户发红包实际上就是用户将储蓄卡里的钱转移到财付通账户,就是将银行存款取出来换个不给利息的地方存放。 用户抢完红包若不提现和消费,那么实际上只是变更了资金账户而没有发生实质的资金转移。 而部分“死钱”红包,加上一些零碎的未能提现的红包累计在一起,就产生了一大笔沉淀资金。 虽然按央行规定,腾讯不能挪用这笔沉淀资金,但在实际操作中腾讯可以计提风险准备金后收取利息。 而这些利息, 每个微信使用者作为真正的储户却是不能共享的。
最后,由于微信实名制缺位,红包可能成为贿赂与洗钱等不法交易的温床。 在匿名收付款的情况下,即使发生洗钱、非法融资等不法行为,微信恐怕也无法按照法律要求提供交易追踪、还原、回溯功能。 而当发生交易纠纷、欺诈案件,只要收款方为匿名用户,微信至多也只能提供对方开通微信时的手机号码,而仅凭这一点,是完全无法追查出收款人的身份信息的,这就使得付款人的付款将无法通过法律与制度获得保障。 金融监管的底线是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而确认客户身份更是最为关键的第一步。 微信支付在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等方面,与监管要求仍有一段距离。
微信与支付宝红包大战的结果在增加双方知名度的同时,更是让我们看到了加强对网络支付安全和金融安全监管的重要性。 按照现金的互联网发展态势,移动支付的客户数量在将来完全可能超越国有四大银行,所以对移动支付从一开始就应该以比传统银行更为严格的管理力度来要求。 建立这一领域的行业规范,就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为主要目标。
1、明确监管对象,完善监管体系
首要任务是明确我们所要监管的对象。 目前,我国移动支付业务的核心组织主要是电信运营商和第三方的支付服务供应商, 它们都属于非金融机构。 故而对其的监管不能照搬现有体制,可采取以央行为最高领导,其下增设专属监管机构的立体监管模式。 统筹监管避免部门间职责重复,导致反复监管或相互推诿影响对移动支付发展监管的有效性。 同时建立移动支付协会性组织,促进行政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监管体系的完善建立。
2、完善法律法规,打击非法资金交易
在树立行业规范和建立监管体系的同时, 更要有重点地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对违法乱纪行为进行打击,维护各方参与主体的利益,促进移动支付的规范发展。完善法律,一方面是要明确的界定出哪些行为已经跨越了法律的准绳, 如将移动支付纳入反洗钱监管领域; 另一方面则是对于各种违法行为需要建立明确的法律法规让执法机构和监察机构有能力和依据在移动支付领域打击非法交易活动。
3、明确身份,加强保障
红包的书写 篇5
一、企业电子红包概述
(一)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是指利用手机等移动通信设备,借助于互联网和通信技术,实现货币资金的转移结算。移动支付以方便快捷、成本低等特点逐渐取代了现金和银行卡,它是货币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
(二)企业电子红包
企业电子红包是企业出于宣传或其他目的,利用网络或移动平台发放的现金及非现金红包,是一种新型的电子支付产品。电子红包与传统红包的区别之处在于,我们所看到的只是资金转移的记录,而不是实物货币。
目前较流行的电子红包是腾讯公司开发的微信红包,随着微信红包的关注度及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各网络平台也越来越多地使用电子红包。用户在抢红包及转发红包的过程中,并不太看重红包金额的大小,而更关注群体的互动性。在此过程中,企业品牌得到前所未有的推广,这就是目前企业热衷于发放各种电子红包的重要原因。
目前最流行的微信红包是通过移动客户端发放的,所以微信红包是移动支付产品之一。
(三)企业电子红包的特点
从会计核算的角度来看,企业电子红包呈现如下特点:
1. 电子红包的会计“实质”日趋重要。
由于网络与移动支付的便捷性、普及性、时尚性和超强传播性,用户可以将银行卡与电子红包账号直接绑定,随时随地抢红包与发红包,即使没有绑定银行卡,仍可领取红包。以微信红包为例,据有关数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移动手机微信用户已达6亿多人。2015年春节期间,互动红包总量达110亿次,资金量达60亿元,庞大的用户群与惊人的传播能力决定了微信红包的影响力。因此,电子红包不管是从数量上还是性质上都符合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原则,企业应重视对电子红包的核算,电子红包的会计信息也应单独反映。
2. 电子红包形式多样。
随着电子红包的普及,“企业对用户”、“企业对员工”的时代全面开启,电子红包的发放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有现金和非现金、促销型和非促销型、定向和非定向等。因此,相应的会计核算应该是在对电子红包合理分类的基础之上,对不同对象、不同形式的电子红包区别处理,以符合经济业务的实质。
3.“低成本高收益”的营销效果。
电子红包的时尚性、品牌推广作用使其逐渐成为一个开放式的营销平台,电子红包投入不大,但往往营销效果很好,所以被企业所热衷使用。随着电子红包营销手段的不断创新,其会计处理必须能充分适应多种营销形式,相应的账务处理也应及时做出调整。
二、企业发放的电子红包的种类
电子红包按发放形式可以分为现金和非现金,按功能可以分为普通和拼手气,按目的可以分为日常型、促销型和公益型,按发放对象可以分为内部员工和外部用户等。本文先区分电子红包的发放对象,再区分电子红包的发放形式、功能和目的来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1.按发放形式分类。
(1)现金电子红包。企业发放的这类电子红包等同于银行资金,收到现金电子红包的个人或企业可以把资金转至银行账户或用于网络资金结算。没有确认收取而退回的现金电子红包也会自动退到企业电子红包对应的银行账户中。可见,现金电子红包对于企业而言仅涉及货币资金的账务处理。
(2)卡券类非现金电子红包。这类电子红包主要包括企业向社会公众发放的折扣券、优惠券、团购券、代金券等。此类电子红包不能直接作为现金使用,而必须消费才能发挥其作用,它主要是企业出于广告宣传和提高销售收入的目的而发放的。卡券类电子红包的实质是企业为促进销售而做出的让步,与实物的折扣券、优惠券等没有太大区别,基本可参照销售折扣业务进行账务处理。
2.按发放功能分类。
(1)普通红包。此类红包是由发放主体确定红包金额后,发给指定人的红包,又称定向红包。
(2)拼手气红包。此类红包由发放主体确定红包总额和红包个数,但每个红包的金额由系统随机产生,发给不指定的人,收红包的人也是“先到先得”。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抢红包”,又称非定向红包。
3.按发放目的分类。
(1)日常业务电子红包。由于电子红包的普及性,企业可能出于日常资金结算方便的目的而用电子红包向内部员工发放工资、奖励或向销售商发放返利等。
(2)促销型电子红包。此类红包是企业出于宣传目的而向社会公众发放的电子红包。
(3)公益型电子红包。此类红包是企业出于捐赠目的而发放的公益型电子红包。
4.按发放对象分类。
(1)内部员工电子红包。企业发放给内部员工的红包,其又可再分为普通员工电子红包与高管电子红包。内部员工电子红包还可按发放红包的性质分为计入月薪的工资电子红包和年终奖电子红包。
(2)外部用户电子红包。此类红包是企业发放给企业外部的销售商或用户的电子红包。本文所指的用户是指除发放红包的企业以外的个人及企业用户(特定的、不特定的、潜在的)。
三、企业电子红包的科目设置
由于电子红包中的资金是货币在形式上的创新,所以在核算中我们应该将其等同于货币资金。电子红包的科目设置可根据企业运用需要分为以下两种方式:
1.设置“其他货币资金——电子红包”。
因为电子红包中的资金有可能存在沉淀或用不完返还的情况,所以对于电子红包业务较少的单位,可以考虑采用这种形式,再按照支付平台的不同进行明细核算,如支付宝、微信等。
企业充实电子红包账号款项时:
以后使用电子红包款项时,直接减少“其他货币资金——电子红包”账户金额,增加相关成本费用;电子红包支付未成功时,做相反分录即可。
2.设置“银行存款——电子红包”。
随着移动支付和电子红包普及与关注程度的提高,企业越发意识到这种方式的营销效果是传统营销方式无法比拟的,所以对于准备长期采取电子红包进行促销的企业可以考虑直接把电子红包视为特殊的银行存款来进行管理。这种方式是基于互联网金融支付及互联网营销创新角度来考虑的。
企业充实电子红包账号款项时:
以后使用电子红包款项时,直接减少“银行存款——电子红包”账户金额,增加相关成本费用;电子红包支付未成功时,做相反分录即可。
这两种方式下,企业电子红包的使用情况及结余情况一目了然、简单易懂,也符合对电子红包单独反映与核算的原则,而且在进行现金流量核算时可以将其设置为现金类科目,方便对企业货币资金进行准确核算。
在这种核算方式下,电子红包资金沉淀所获得的利息可以直接冲减财务费用。本文主要是以设置“银行存款——电子红包”进行会计处理的。
四、电子红包的会计处理与纳税核算
(一)企业发放的内部员工电子红包
企业发放给内部员工的电子红包要根据发放的对象(普通员工或公司高管)、发放的性质(工资或年终奖)、发放的形式(现金或非现金)进行区别处理。
1. 普通员工的工资现金电子红包。
企业发放给普通员工的定向或非定向现金电子红包,其实质是企业对员工的某种奖励或补助。由于双方存在劳动法律关系,因此应将其看作员工从企业取得的工资薪金,企业也应把此部分红包收入合并计入相应员工的当月工资。
根据税法的“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员工自单位处取得的工资薪金应由企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即员工取得的电子红包应该是税后所得。企业在发放电子红包后,应详细记录电子红包发放的后台数据,以便正确履行纳税义务。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将企业发放的电子红包视为职工薪酬时,应按受益对象分别计入相应的成本费用。
企业计提普通员工的工资现金电子红包时:
发放普通员工的工资现金电子红包时:
2. 普通员工的年终奖现金电子红包。
企业发放的金额相对较大或根据员工全年工作业绩发放的一次性奖励红包,应视为年终奖红包。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对于员工全年一次性奖金,应首要考虑其适用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所以应以员工全年一次性奖金金额除以12,也就是把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看作是一个月的工资薪金,以此商数来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若当月工资大于或等于规定的费用扣除额(如3500元),则适用公式:应纳税额=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若当月工资小于规定的费用扣除额,则适用公式:应纳税额=(全年一次性奖金-当月工资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值得注意的是,在同一纳税年度,对于同一纳税人,其年终奖现金电子红包应结合传统奖励一同处理,这样的年终奖处理方式一年只能采用一次,员工收到的年终奖现金电子红包也应视为税后所得。
普通员工的年终奖现金电子红包的会计处理同普通员工的工资现金电子红包。
3. 高管现金电子红包。
企业发放给高管的现金电子红包,如果是对其当月或当年的业绩奖励,则可参照普通员工的工资或年终奖现金电子红包进行会计核算与纳税处理。
企业发放的现金电子红包若是与高管工作年限或其他条件挂钩的,则应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在各月或各年计提相关费用。
计提时:
满足发放条件时:
如未满足发放条件、决定不予发放时,则做计提时的相反分录即可。
如果企业对高管发放的现金电子红包是与企业股份挂钩的,则参照“企业年金基金”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4. 员工卡券类电子红包。
企业对员工(含高管)发放卡券类电子红包,主要是让他们以消费者的身份带动身边人进行产品消费,此时员工的身份与企业外部用户的身份是重叠的,因此这类电子红包的会计处理参照后面的企业对用户发放的卡券类电子红包。
(二)企业发放的外部用户电子红包
1. 企业向个人用户发放现金电子红包。
对于企业向个人用户发放现金电子红包目前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关于“企业赠送礼品有关个人所得税”的规定,应按个人的“其他所得”项目,全额适用20%的税率计征个人所得税,不存在起征点的限制,即个人用户应该取得的是税后红包。企业应按公式:应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税额=发放电子红包金额÷(1-20%)×20%,计算对个人用户的代扣代缴税额。
第二种观点认为,企业向非特定社会公众发放现金电子红包一般是为了促销,其更多强调的是参与人的数量,从而扩大活动影响力,每个人所得的红包金额都比较小,而且有很强的随机性。这类红包更类似于中奖性质,因此可以适用国家税务总局针对“个人购买体彩、福彩一次中奖收入不超过1万元”或“个人有奖发票中奖不超过800元”免征个人所得税的规定。个人用户所取得的电子红包应视不同的金额进行不同的税务处理,按“偶然所得”项目计算个人所得税。
本文赞同第二种税收处理办法,小额电子红包不纳税可以简化税款征收,降低征税成本,否则可能导致征税成本超过所征的税额。小额不纳税也可以鼓励企业多做促销,活跃经济环境,减轻企业负担,因此建议一般情况下企业对个人用户发放的小额现金电子红包不计征个人所得税。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企业发放的现金电子红包一般是出于广告宣传的目的,所以适用“广告宣传支出”的规定,只要全年广告宣传支出总额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个别行业会有区别)的限额,就可以全额抵扣。因为涉及入账原始凭证问题,所以建议企业在发放此类大额电子红包之前,应与税务部门做好沟通,并及时取得后台数据作为原始凭证。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出于广告宣传目的向社会公众发放的现金电子红包,根据实际发放数额:
2. 企业向企业用户发放现金电子红包。
企业向企业用户发放现金电子红包,更多是出于巩固合作的目的而主动做出的让步,对象一般不是随机的,范围也是有限的,而且可能不断重复发放。如果是针对企业某次销售行为而发放的现金电子红包,应参照销售折扣进行处理。
如果发放的对象是不特定的、潜在的企业用户或发放不是针对特定用户的某次销售行为,因为是非公益性质的,所以可视为单纯的赠送行为,接受现金电子红包的企业应把红包金额并入纳税所得,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这样可以更好地规范企业间的资金结算行为。
3. 企业向个人及企业用户发放卡券类电子红包。
这类电子红包是企业向社会公众发放的卡券类促销型电子红包。本文所认定的折扣券、优惠券、团购券、代金券等一般都有使用期限或其他限制条件,用户领取后是否使用具有不确定性。卡券类电子红包本质上是给予用户的某种优惠与让步。本文所指的卡券类电子红包是赠券,而不是单独出售的商品。
企业发放卡券类电子红包时,因为没有实际支出,也没有对外出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所以不会对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产生影响。只有在用户实际使用此类电子红包券时,才会对税负产生影响。
(1)电子代金券。电子代金券可以直接作为现金抵用,是为促销商品而给购货人的附加优惠。此时电子代金券应计入当期收入,并全额开具发票,发放的电子代金券一般作为业务推广费处理。但这样处理会导致多缴税,对企业所得税的成本扣除也不利。这种处理方法根据发放时是否进行会计账务处理分为两种情形:
第一种情形:某企业发放电子代金券时:
用户持电子代金券消费时:
使用期结束后,未使用的电子代金券到期冲回:
第二种情形:根据电子代金券实际使用情况,如估计使用比例不大,可在发放时只登记备查账,待使用时再确认为销售费用,这更符合实际工作需要。
发放时:备查登记。
用户持电子代金券消费时:
使用期结束时,清除备查账记录。
在以上观点中,电子代金券部分要计入收入,缴纳相关税费。所以在实务操作中,许多企业出于税收考虑,认为发放的电子代金券实际上也是对用户消费达到一定水平给予的商业折扣,因此用户在使用电子代金券时,也视为商业折扣处理。如商品原本销售额为1000元,用户用了100元电子代金券,即企业实际取得900元的收入,此时可以认为销售折扣为九折。这时电子代金券发挥着折扣券的作用,此种情况参照电子折扣券进行处理,折扣额100元也应在同一张发票上注明。
(2)电子折扣券、优惠券。对于其他的电子折扣券、优惠券等,用户在实际使用时将其视为商业折扣处理。将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注明,这样可以按扣除折扣后的金额计算缴纳增值税。
在会计处理时,因为此类电子折扣券使用比例较小,所以在发放与到期时只做备查登记,待用户使用时才做账。
发放电子优惠券时,备查登记电子优惠券的发放数量、到期日等。
用户使用电子优惠券时:
卡券到期后,清除备查账记录。
4. 企业发放给销售商的现金电子红包。
企业向销售商发放现金电子红包,主要包括厂家返利或保价等情形。
因此,发放企业的返利或保价现金电子红包应作销售收入及增值税销项税额的冲销,收到现金返利的销售商应计入营业外收入或冲减销售费用等,收到现金保价的销售商应冲减库存商品的成本及增值税进项税额。
5. 企业发放公益型现金电子红包。
企业向有关公益组织或政府发放的公益型电子红包基本都是现金电子红包,一般不涉及卡券类电子红包。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关于企业捐赠的规定,企业在捐赠时符合捐赠途径、捐赠对象(公益组织或县级以上政府、部门)的有关规定,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12%以内的部分可以全额抵扣,超过部分要做纳税调整。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发放公益型现金电子红包时:
6. 企业发放电子红包实行外包。
有些企业可能出于降低成本以及通过专业性操作更好地扩大宣传效果等目的,而把发放电子红包的业务外包给有关的第三方平台,其一次性支付的红包费及相关的策划费应适用“广告宣传费”的相关规定。
根据“营改增”后的规定,若签订服务协议的第三方可全额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企业可进行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这更是很多企业所乐于见到的。
总之,在移动支付的时代,关于电子红包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与纳税核算仍处于不断探讨中,特别是对于企业向社会公众发放现金电子红包是否需要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以及企业发放卡券类电子红包如何进行会计处理争议较多。有关会计部门应及时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制定合理的会计处理规则,这样才能发挥会计作为商业语言准确传递商业信息的重要作用。
摘要:随着网络的发展和移动支付时代的到来,电子红包的发放逐渐渗透到企业日常经济活动中。本文从企业发放电子红包的角度,在对电子红包进行分类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了企业在发放电子红包的过程中涉及的经济业务,并借鉴了相关会计准则及税法规定,对企业发放电子红包的会计处理及纳税核算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了发展与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电子红包,移动支付,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
参考文献
郭春燕.网络商家“红包”促销怎样做账[J].财会月刊,2013(7).
浅析微信红包之资金沉淀的适法性 篇6
一、资金沉淀问题之提出
微信红包提供商系腾讯旗下的深圳市财付通科技有限公司 (下称“财付通公司”) 。该财付通公司系提供第三方支付服务的社团法人。第三方支付是一种电子支付服务, 系指以非金融机构的第三方电子支付为信用中介, 利用数据终端、移动app终端及安全插件技术, 以万维网为载体, 透过与各商业银行签订协议, 进而实现消费者与各银行, 及最终收款人之间交易资金之代管、支付指令之转换的流程。 (2) 其优势是解决了互联网时代资金流在时间与空间上的短链, 为电子商务中的买卖交易双方提供一个虚拟中转站, 提高电子商务的便捷性 (3) 。
但第三方支付平台所存在金融隐患问题———资金沉淀却似乎成为了各方视野之死角。虽然《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 (以下简称《存管办法》) 第2条规定, 客户备付金是指支付机构为办理客户委托的支付业务而实际收到的预收待付货币资金。亦无法避免一个焦点, 即红包赠予方将礼金转给支付平台而后又透过app赠予红包受赠方最后受赠方完成提现的交易过程中现实通货存储于支付平台的账户且未流通, 即“资金沉淀”, 而在这段时间内, 这笔资金系由电子支付平台事实占有。因此在该期间内, 标的物及其所生之孳息的所有权当属如何解决?诸类问题的妥善解决将决定性地指引该资金效用之最大发挥。本文拟就该问题之适法性进行粗浅地分析。
二、资金沉淀问题之法律关系分析
支付平台之支付系统系产生资金沉淀问题的一个重要纽带。红包支付系统之圆满状态系礼金的赠予过程及相关的账务计算皆同时进行。这里以微信红包的交易流程为例, 简述其运营:首先, 红包赠予方通过微信之充值功能将其金融账户内的资金汇入微信, 其实质是资金汇入了财付通公司之账户;后赠予方通过微信红包赠予红包;接着, 红包受赠方收取红包, 将红包金额转入自己的微信;最后通过提现将微信内的金额转入自己的金融账户, 交易才算完成。
由此可得, 微信红包的赠予其实是一种微信货币的转移, 而第三方支付行为才系基于赠予方对第三方平台的授权委托而为之行为, 赠予方与支付机构存在委托关系, 支付机构的付款行为是该委托关系的客体或者说是标的, 才是其事实行为。红包受赠方通过微信接受的其实是一种微信的虚拟货币, 非实质货币, 只是因为微信的虚拟货币其价值与现实中的货币等价。需要聚焦的是, 电子支付平台不仅为赠予方代理发放红包, 同时也为受赠方收受实际红包礼金, 该民事行为划归为一个代理人同时代理双方当事人的情况, 即为同时代理。但是基于在红包交易之初, 微信用户在使用其红包服务时已授权给微信, 属于明知代理人系属于同时代理的范畴, 并同意其作同时代理, 且在完成红包交易之时并未产生损害委托人之利益的情形, 其效力当然为法律所承认。 (4)
有学者提出此属于保管契约的类属, 但本文认为尽管电子支付平台向微信用户提供“资金暂存”之服务, 却不能据此认定构成保管契约关系。如《存管办法》第2条第1款规定, 本办法适用于客户备付金的存放、归集、使用、划转等存管活动。尽管“存管活动”为法条所罗列, 但基于微信用户之个体与微信的用户协议, 应厘定为委托代理关系, 而非保管契约关系。保管契约系指保管人有偿或无偿地为寄存人保管物品, 并在约定期限内或应寄存人的请求, 返还保管物的契约。 (5) 在电子支付法律关系中, 赠予方将实际通货转账于支付平台的意思表示系透过平台之资金流转便利将红包礼金赠予其意属的对象, 在此委托代理关系中均不存在赠予方的意思表示 (保管礼金) , 受赠方亦然。而分析赠予方向其微信账户中转入礼金的行为, 可厘定为赠予方向支付平台践行其委托契约之约定义务, 鉴于微信红包之派收会多次进行, 微信用户协议里已然约定微信红包可于用户使用之期限内多次进行金额在低于200元人民币的资金转账代理。
综上, 在电子支付法律关系中第三方支付平台与其用户在符合法定行为能力人的条件的前提下, 应只认定构成委托契约关系及其代理关系, 其法律适用应为《合同法》中关于委托契约的规定以及《民法通则》中关于代理的规定。
三、沉淀资金之法律权属分析
根据上文的分析, 之所以产生资金沉淀, 主要是因为赠予方所转账于平台的礼金并未实际赠予, 其次由于受赠方收到礼金后没有提现。此过程中, 支付平台之义务系勤勉地完成礼金转移, 即依赠予方之意思表示将红包赠予受赠方, 对礼金之占有系此义务的延展。故本文认为, 支付平台对礼金的代管系其用户协议内容之一, 进而该礼金之保值或增值属于支付平台勤勉审慎地履行契约的后续, 亦可理解为需要在银行独设账户来保管沉淀的礼金, 而该礼金即属于备付金, 《存管办法》第二章“备付金银行账户管理”已然规定了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的设立、管理以及监督。由此可得, 基于货币系一种票面金额代表价值的通货, 在交易上可互易, 其所有权及其占有应为一体, 故赠予方将红包礼金转账于支付平台时即转移所有权, 即客户备付金实际系支付平台占有, 仅是红包发收双方对于该资金仍享有契约债权请求权或者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
首先, 在委托关系存续期间, 当事人享有权利承担义务。此中, 支付平台的主给付义务系代理赠予方将礼金赠予受赠方, 那么该主给付义务内容应包括确认赠予方将红包礼金转账到平台, 将红包赠予受赠方并余额返还;此外, 第三方支付平台通常在用户协议中约定礼金代管业务, 对于此约定, 可理解为契约双方约定的从给付义务。从给付义务, 通常不单独存在, 只依附并辅助主给付义务的履行, 其出现的意义, 非取决于契约本身, 而是在于确保债权人的利益能够获得最大满足。 (6) 从给付义务可以基于当事人的约定发生。 (7) 微信红包所涉及的契约, 系基于双方委托代理赠予之目的意思而订立, 而后的意思表示亦为便捷交易而作出, 符合契约之意向, 赠予方向支付平台之转账行为及对礼金的代管行为, 其目的均为红包赠予的达成, 保管礼金可确保红包赠予方在节日的氛围中便捷地发红包。因此, 该代管行为不应被厘定为平台的用户协议中包含着另一份保管契约, 而应厘定为委托协议之从给付义务, 不构成委托协议中委托人主契约义务的对待给付义务。综上所述, 红包赠予方可基于协议主给付义务而享有对支付平台的契约债权请求权, 同时还可以要求从其微信账户中提现。
其次, 依据《合同法》第410条规定, 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委托契约, 当委托契约双方解除契约后, 如果支付机构的账户中尚留有买方的剩余货款, 那么委托人即享有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 也可以从其账户中提取资金。
综上所述, 客户备付金的所有权人从实质上应系第三方支付平台, 但是委托人即微信用户依据其享有的债权请求权, 可以随时 (委托契约存续期间) 或者于协议解除时提取其账户之余额。
注释
11 “微信:春晚摇红包共派出5亿元”[EB/OL].http://js.qq.com/a/20150225/007951.htm, 2015-1-18.
22 杨彪.中国第三方支付有效监管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3, 9:14-15.
33 杨琦峰, 冯彬, 杨恩宁.第三方电子商务支付平台的构建[J].当代经济, 2006 (11) .
44 王利明主编.民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4:161.
55 余延满.合同法原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9, 12:668.
66 王泽鉴.债法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12:27-28.
【红包的书写】推荐阅读:
红包的“旅行”记作文10-20
写红包贺词的格式10-21
婚礼的红包祝福语10-22
同事女儿结婚的红包贺词05-10
微信红包的吉利数字06-15
微信的新年红包分析07-09
婚礼红包的甜蜜祝福语05-19
万圣节收到红包的句子07-22
考上大学红包的祝福语09-07
不想收的红包叙事作文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