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红包

2024-12-03

微信红包(共12篇)

微信红包 篇1

中国的红包文化源远流长。古代传说中便有镇妖祈福的压“祟”钱, 明清变为红绳铜钱串儿形式的压岁钱,民国时改用红纸包一百文铜钱,寓义“长命百岁”,或用红纸包一枚大洋赠与晚辈象征“一本万利”。如今,红包已由“压岁”泛化为一种习俗,每逢婚嫁、添丁、新宅、开工、生日等皆可红包随喜,传达心意。在刚刚过去的甲午马年春节里,一场手机红包热潮突袭全国,微信抢红包俨然成了拜年新时尚。红包大战中,巨头血拼到底、媒体争相报道、民众不亦乐乎,不仅为马年增添了许多新媒体特色年味儿,也给业界带来了诸多思考:新年红包红在哪里?红包大战中微信胜在何处?个中经验可否加以借鉴?且听分解。

复盘:马年新春红包大战

甲午马年新春期间的红包大战中,微信、微博、支付宝同台唱戏, 腾讯、阿里等近身肉搏,同类产品扎堆推出,一时间热闹非凡。然而,屡屡被红包刷屏的同时,绝大多数普通用户却如同雾里看花,难解门道。为了更好地解题,笔者将春节期间推出的红包类产品简况及关键运营数据整理如表1所示。

其中,名利双收的当属微信红包。微信红包实际上是由腾讯财付通公司推出的一个公众帐号——新年红包(见图1)。2014年1月10日研发团队开始着手开发,28日下午首次亮相于微信“我的银行卡”界面。微信用户关注该公众帐号以后,就可以收发普通红包,或者拼手气抢群红包,而红包资金的转入与提现都是通过微信支付完成的。其中,“普通红包”玩法普通,即一对一发放红包,单个红包限额为200元。“拼手气群红包”则颠覆了普通玩法,用户可自行设定红包总金额及红包个数后发到微信群中,系统会随机生成不同金额的红包分给群里抢到红包的人。拼手气、抢红包、再显摆或吐槽,成为过年新的兴奋点。

小小微信红包,却凭借遵从人性的玩法创新,将新春礼俗变成了一场社交狂欢,“拼”出了一股现象级热潮。腾讯数据显示,农历除夕到正月初八这9天时间内,微信红包横扫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800多万用户共领取了4000万个红包,总值4亿多人民币带着新春祝福在手机里不停分发、流转。除夕当夜,微信红包用户量攀顶,达482万,零点前后流量峰值出现,达到瞬间峰值时,每分钟就有2.5万个红包被拆开。微信红包传达出的移动支付利好更强势推动腾讯股价一路高歌猛进,1月28日股价单日涨幅达6.9%,市值总量直逼万亿大关。

而事实上,红包大战的大玩家远不只腾讯微信一家。阿里巴巴旗下产品“支付宝钱包”应景推出了“新年讨喜”(见图2)功能,打开支付宝钱包之后可以从首页通道进入“新年讨红包”的应用,用户既可以选择发普通红包,也可以使用“讨彩头”功能向亲朋好友、同事、恋人等“定向”讨喜。“新年讨喜”中的资金往来则是通过支付宝渠道来完成的。数 据显示,春节7天支付宝钱包共发放了价值2亿元的红包,红包平均金额超过50元,最大红包达19万。按照这一数据测算,春节使用支付宝红包功能的用户应该约在400万量级左右。

此外,新浪微博较早便推出了“让红包飞”新年活动,并借助央视春晚宣传达到一个互动高潮。截至2月11日,新浪微博发放红包数量已超过4.5亿个。但与微信“新年红包”、支付宝钱包“新年讨喜”存在本质差异的是,微博红包实际上更接近于抽奖平台,其中并不涉及到在线支付与结算问题:微博用户(包括企业用户)发布含有#让红包飞#话题的微博,或者转发、评论、赞活动微博即可获得红包抽奖机会,用户开启红包后便可参与抽奖。因此,在马年新春的红包大战中,新浪微博的“让红包飞”只是二线配角。

点评:微信红包胜在何处

单从运营数据来看,微信“新年红包”发放红包总数约为支付宝钱包“新年讨喜”的10倍,涉及金额约为其2倍。这一成绩固然可观,但并未完全解释微信红包为何能让马云惊呼,甚至戏称其为“偷袭珍珠港”事件重演。那么,微信红包究竟胜在何处呢?

首先,微信红包胜在声势。百度指数大数据平台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1月20日至2月18日期间,微信红包的搜索指数与媒体指数都远远超过支付宝红包与让红包飞(见图3)。其中,百度搜索指数主要反映网民在百度平台上的搜索量,而媒体指数则反映各大互联网媒体主题报道被百度新闻频道收录的情况。换言之,春节期间网民对微信红包的兴趣与主动搜索量远远超过竞争者,同时,新闻媒体对微信红包的关注热情与报道力度也远远超出后者。对比同期媒体针对其他红包产品的报道,力度基本与节前持平,并无媒体追捧情况发生。不仅如此,微信红包的亮丽表现更为自己赚足用户眼球与媒体关注,节后媒体后续报道继续跟进,其力度与规模甚至超过春节期间,宣传效应得以持续发挥与积累。微信红包所引发的媒体声量非常可观,其中所累积的媒体能量不可小觑。

其次,微信红包胜在口碑。好产品,自己会讲话。微信红包推出后, 用户口碑好到爆棚,几乎达到“零差评”水平。利用移动互联网给旧传统赋予新花样,这一点点微创新就激发用户极大参与热情,并且给参与者带来了欢乐的游戏体验,广受用户称赞。在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产品的趣味性之后,用户还会主动通过朋友圈等方式进行分享,从而形成裂变式传播。因此,好产品再遇上好的传播方式,口碑不好也就都难了。

同时,微信红包胜在战术。首先是产品简单、易用、无门槛。关注“新年红包”公众号、设好红包数量、设好共发多少钱、写好祝福、 微信支付装红包、点发送、搞定!收红包更简单,点开链接、领红包、搞定!没有绑定银行卡,也没关系,并不妨碍领红包。其次,玩法创新,充分激发了用户的草根创造力。普通红包,你来我往,仍是礼俗。而拼手气群红包,却将礼俗转变为熟人游戏, 转变为超越礼俗的社交狂欢。不仅如此,更有高人利用微信“AA收款”搞众筹,再以群红包形式发放出去, 美其名曰“炸金花”。民间创意,层出不穷。第三,深谙人性,借春节红包礼俗卸下用户心防,守正出奇、侧翼出击,完成银行卡绑定。不难想象,直接劝服用户在社交平台上绑定银行卡有多么困难。而通过激励参与红包活动切入,却绕开了很多用户的心理预警,出其不意地完成了这一目标。

最后,微信红包更胜在战略。事实上,类似红包类产品并非今年首创,支付宝、财付通等早在几年前就已具备发电子红包的功能,财付通在2013年春节便已经实现利用微信给员工发放开工利是了。可见红包技术早无门槛。但马年春节微信发红包,并非一时应景之作,更意在战略布局, 打通移动支付最后一道坎。微信5.0版本新增支付功能后,O2O闭环形成,微信不再是空有信息流的社交工具,其商业化潜力日渐凸显。而在众多商业方向中,首先受到利好刺激的是互联网金融领域。来自支付宝和天弘基金方面的最新数据显示,余额宝2013年6月13日上线后至当年年末, 半年内客户数增达4303万人,规模1853亿元,跃居国内最大基金宝座。随后,百度推出“百发”,腾讯理财通2014年初上线公测。至此,BAT三大巨头均已投身其中。在这场金融大战中,支付是关键一环。而春节期间短短9日内,微信红包就让800万用户心甘情愿地绑定了银行卡,这种成长态势确实让先发者如坐针毡。说到底,微信红包的成功不仅仅是多发了几个红包,而更在于以好创意、低成本、高效率推进了微信支付用户的规模化发展,为基于微信平台的商业化拓展奠定了用户基础。

拆解:新媒体产品成功元素

新媒体时代背景之下,海量的创新理念、应用、产品、服务层出不穷,变化日新月异,但往往只有极少数佼佼者才能脱颖而出,吸引市场注意、汲取市场资源、博取用户青睐、赚取丰厚利益,最终获取真正成功。如果说失败产品各有各的缺憾,那么成功产品有哪些共性?不妨剥茧抽丝,一窥新媒体的成功基因。

新媒体产品成功的首要法则便是遵从人性。所谓遵从人性,不单单表现为操作界面简洁易用,更指所有设计要顺从用户心理,尊重用户体验, 不挑战、不违逆用户的心智认知,让用户感觉自然、舒服。将视线拉回红包大战。中国红包文化源远流长,新春贺喜,理所当然。这就是流淌在国人血液中的印记,难以磨灭。因此, 利用网络购物狂欢推广移动支付是诉诸利益,而利用红包贺岁来推广移动支付,则是遵从礼俗,绕开了很多戒备心理。而马年红包大战中微信红包与支付宝钱包红包产品相比,二者功能大体相同,产品核心卖点却大不相同——微信设计了“抢”的玩法, 而支付宝却选择了“讨”的规则。一字之差,带给用户的心理感受却大不一样。“讨”对于性格内敛的国人来说很难抹开面子,尤其在涉及金钱等物质时更觉得不好意思。而“抢”的动作在增添游戏性的同时使用户对这场“抢钱”游戏产生群体性麻痹。随 机算法也巧妙地避开了“包多少钱合适”的心理障碍,更让趣味性超越了功利性趋向,更容易获得传播。事实上,遵从人性法则几乎是产品设计界圣经。乔布斯深谙消费者心理,创造了图标式菜单、电容式触屏、光感应、加速感应、湿度感应、“耳朵状”耳机“呼吸式”睡眠指示灯等惹 人喜爱的功能应用与产品服务,让苹果成为人性化设计的示范样板,就是其中经典案例。

其次,倡导娱乐精神,产品游戏化、追求骨子里真正好玩,也是当下新媒体产品设计的重要法则之一。目前新媒体产品用户大多偏向于年轻化,他们有着追求新奇好玩的天性特征,因此成功的新媒体产品都不可或缺具有可玩性与游戏性。微信红包的整体设计中就包含了对可玩性与游戏性的考虑。从这个角度考虑,微信红包算不上真正的红包,传统实体红包金额大多在几百甚至上千元,而在微信平台中一大群人为了几元甚至几分钱的红包抢的不亦乐乎。其单个红包限额200元的规定就是为了将用户的注意力从红包金额大小转移到“抢”红包的游戏中。另外,“拼手气群红包”的发放是采用随机算法,使得用户的每一次“抢”红包行为充满未知性,这种引发用户期待的设计就是游戏性的一种体现。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各类赚的盆满钵满的桌游、手游产品,再如网络文学、电视剧、游戏的联动等等,游戏化设计逐渐成为了新媒体产品设计研发思维的主导。

第三,移动社交元素几成当下热门新媒体产品的标配与加速器。截至2013年末,我国手机即时通信网民已达4.31亿,年增长率达22.3%, 其中,手机即通业务使用率高达86.1%,位居中国手机网民网络应用排行的首位。“艾瑞咨询”对移动应用日均覆盖人数的最新监测数据来看,微信、QQ等社交类应用位列前两位,二者合计占据所有移动终端应用总时间的约20.8%。底层刚需支撑移动社交成为排名首位的超级应用, 也帮助众多打好社交牌的新媒体产品问鼎成功巅峰。微信红包亦不例外。客观而言,基于微信强关系链集结的6亿用户基数,微信红包已经具备了“拼爹”的优势。相形之下,支付宝红包并不差劲,却由于缺少社交基因,很难引爆社交传播。再加之微信平台上每一次“抢”红包过后都有用户主动分享或兴奋或遗憾的心情, 活动因此呈现裂变式传播。这种依靠社交网络大获成功的产品不在少数,从“疯狂猜图”游戏到最近的Flappy Bird游戏都是如此。Flappy Bird粗糙画面、简单玩法,上架苹果应用商店后沉寂了半年,却因被某宅男发掘并通过Twitter、YouTube、Facebook等社交网络传播出奇爆红, 其在2014年1月迅速成为北美区免费下载榜第一位,下载量高达5000万次。总之,玩转社交是推动新媒体产品加速成功的利器,往往能起到四两拨千金的奇效。

最后,却是最重要的是,成功的新媒体产品一定不是只叫好、不叫座的,媒体声量大,只代表看热闹的人多,并不代表就一定能盈利。而成功的新媒体产品一定是契合并满足了用户的某种实际利益诉求,并能据此构建起清晰的商业模式、继而获得持续性盈利的产品。事实上,反面例子举不胜举,那些年疯狂的偷菜潮、团购潮等等,他们获得了足够的媒体关注与用户参与,却躺倒在了成功商业化的路上。再如,现在正在进行的打车应用市场厮杀,嘀嘀打车与快的打车通过疯狂烧钱营销发展用户,刺激春节期间日均订单量超百万,而其后续盈利布局却难以言明。毫不夸张的说,直击痛点、诉诸趣点、优化体验、玩转社交,基本都是新媒体产品相较于传统媒体的竞争优势,而商业模式的模糊甚至缺失,却是新媒体产品的集体致命伤所在。说到底,所有伟大的设计,都是在追求艺术美、可靠性、安全性、易用性、成本与性能之间的平衡与和谐,新媒体产品亦无例外。

微信红包 篇2

不管是除夕夜还是元宵节,“抢红包”都成了当下的时令活动。打开手机微信,一排排一列列齐刷刷的红包映入眼帘,让人馋涎欲滴。忍不住抱起手机心急火燎地按下“拆红包”,生怕自己晚了一秒钟红包就没有了。这种场景在除夕和元宵节已成常态,尤其是今年,红包交易量一秒钟便可交易五百万多次,让手机控们望而眼红、使无数青年昼夜不停摇手机的微信红包更成了本次春节的焦点。

“微信红包”和“春晚摇一摇”首当其冲,它们“引无数英雄竞摇包”。年轻人们无所不摇,连一毛钱都要抢的面红耳赤;大街小巷、天南海北抢红包大军无孔不入、无处不在。这些专属低头族们在阖家欢乐、共庆团圆时左右各一手机,有的眼睛像鹰爪一样死抠着屏幕,有的使出吃奶的劲儿上下猛摇,有的甚至走火入魔到摇出腱鞘炎,却至死不休,大有那处拼命架势与手机“生死搏斗”。在河南老家探亲时,我偶然在出租车广播听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并引发了我的思考“春节该不该有电子红包?”

“微信红包”面面观 篇3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认为,传统上,中国人在春节期间习惯说上一句“新年快乐,恭喜发财,红包拿来”的吉祥话,2014年阿里巴巴和腾讯的电子红包让这个传统习俗发生了数字化转变。

法新社称,中国人抢红包已由春节蔓延到节假日。并指出,腾讯和阿里巴巴不是圣诞老人,慷慨散钱的背后还是老掉牙的推广需求,目标是占有更多用户。同时感叹:中国人的确很傻很天真,在中国做生意不需要动太多头脑,老百姓就会上钩。

方兴未艾的“微信红包”

手机抢红包,开始红火于2014年春节,互联网公司腾讯旗下微信推出的“新年红包”应用。除夕夜“微信红包”收发总量为0.16亿个,抢红包的火爆程度令很多人大开了眼界。

2015年春节全民疯抢红包,使得除夕当日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10.1亿次。支付宝红包收发总量超过2亿个,总金额达到40亿元。除夕当日,春晚微信摇一摇互动出现峰值,平均每分钟8.1亿次,手机QQ春晚节目投票抢红包达到6.7亿次。电子红包制造了数十亿元的现金流,众多没有被领取的红包及没有被提现的红包,都已成为微信、支付宝的沉淀资金,而这种短暂的滞留因体积庞大会随之带来厚利。

2016年春节支付宝成为央视春晚的独家互动平台,共推出“咻一咻”和“集五福”两种玩法,红包总额达到8亿元。支付宝公布的数据显示,除夕夜,支付宝共四轮“咻一咻”互动平台的总参与次数达到了3245亿次,是去年春晚互动次数的29.5倍。在21点09分,用户的参与热情达到了顶峰,“咻一咻”峰值达到210亿次/分钟。

微信红包的使用也从春节等特定场景,变为了各种节日甚至是日常生活中亲朋好友间表达情感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2015年的“520节”微信红包为4亿个,六一儿童节5亿个。2015年9月16日,腾讯集团对媒体公布,七夕红包收发总量已超过14.27亿。

2016年的数据显示,红包收发数量排名前十位的城市分别是深圳、广州、北京、上海、东莞、成都、杭州、苏州、长沙等。

“抢红包”拥有如此巨大的魔力,主要“归功”于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大手笔”。阿里、腾讯套用了中国人春节发红包的文化习俗,加入了“撒钱”、“抢钱”、“运气”等娱乐功能,再利用人们“图小利”和“好面子”的心理,最终搅热了各色朋友圈子,以致成功地以“抢红包”新习俗替代了“发红包”的旧习俗。

如果说“余额宝”给银行业敲响了警钟,那么2014年春节出现的“抢红包”则是拉响了震耳欲聋的“警笛”。在互联网金融企业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金融体系中根基更深的传统银行开始“绝地反击”。

“或许这是你此生唯一的一次抢银行的机会”——建设银行、招商基金、阳光保险、光大银行、兴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2015年春节期间纷纷推出各种抢红包模式,足够的噱头和多样的互动“抢钱”形式受到大家追捧。京东、唯品会、美团、艺龙旅行、大众点评等各大电商平台也不甘示弱,拿出各色代金券、红包,让大家抢得不亦乐乎。

为什么微信红包会在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首先微信抢红包的功能设计简单好用,再者微信非常恰当地利用了其庞大的熟人网络,使得用户参与度大大提高。微信抢红包除了提高微信活跃度以外,最重要的是引爆了微信支付。在增加支付功能,绑定了用户银行卡之后,微信具有了变现能力。

每个红包金额都不大,抢到的金额也很有限,但是很多土豪们都乐此不疲地戳屏幕,叹息没有抢到。微信很好的诠释了饥饿营销和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大家抢的不是钱,而是将钱从别人口袋到自己口袋的感觉。

不少网友吐槽红包抢来抢去,却发现自己“亏”得很凶。网友大卫晒了自己2015年的微信红包账单。在2015年一整年,他一共收到红包438个,其中76次手气最佳,合计3038.04元,同时也发出了480个红包,合计5472.39元,收发红包的差额将近2500元。每次发红包都在纠结应该包多少钱,包多了会亏,包少了又显得很没面子。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登峰表示,发红包、抢红包更接近一种社交行为。特别是通过微信群等群体社交方式,能够进一步密切人际关系,增进感情。同时,随着智能手机以及手机应用的广泛使用,玩手机已经成为大多数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春节抢红包并没有增加额外成本,反而还能增进与亲友问的感情,是一种双羸。

但凡事过犹不及。“手不离机、眼不离屏”,让无数国人为之茶不思、饭不想,犹如上瘾般痴迷、疯狂。平日里,老同学、老同事的微信群里,旧友说话无人应答,丢个红包立刻“炸锅”。红包接龙“你方发罢我登场”,不分昼夜抢得昏天黑地。更有甚者,洗漱、做饭、开车等红灯时都有人紧盯屏幕,生怕错过红包。抢红包的火热,以致很多人成了专职的“抢手”,一个个都抢得手发酸。抢红包从人们消遣的“伴奏曲”,演变为节假日的“主题歌”。

“馅饼”如何变成了“陷阱”

微信红包的大红大紫,令人加入一个又一个微信红包群,乐此不疲地抢红包。殊不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不小心“馅饼”就会变“陷阱”。

微信红包出现后,很快成为一种“新型赌博利器”。2015年8月7日,杭州临安警方通报了一起破获“红包接龙群”赌博案。与那些传统赌博案件相比,这起案件可以说是“与时俱进”了。不法分子利用微信发红包的方式,将一群陌生人聚到一起,让他们不用面对面,只需手指一点就能感受到赌博的刺激。

“红包接龙群”这种新型赌博,首先由该群的组建者发一个一定数额的红包,然后群里的成员就开始进行常规的抢红包。红包抢完之后,参与的成员晒出自己抢到红包的截图,抢到金额最少的人就要发下一个红包。根据群内规定,所有红包必须由组建者发放,轮到发钱的成员要先把钱打给她们。

该起赌博案的主谋何某和黄某抽头方式是,每次有人发放一个红包,必须先让她们抽走部分,金额由刚开始的每50元里抽5元,涨到后来的每50元里抽8元。随着群里成员从最初的10多人迅速增加到60多名固定玩家,赌博金额也越来越高,靠“抽头”两人非法获利10多万元。

类似的案子,已在浙江全省乃至全国都开始蔓延。随后浙江台州警方破获了涉及北京、上海、广东、河南、江苏、福建等10余个省、市和国外几个城市,涉案人员300余人,涉嫌赌资累计1000余万元的微信红包赌博大案。在这些案件中,办案民警发现几乎从组织者到参与者都是一些20岁出头,生活清闲但法律意识淡薄的年轻人。

在合肥上学的在校大学生安澜被人拉进了一个微信红包群。进群不到十分钟,就有人发红包,安澜抢了一个,点开一看是800元,安澜很是高兴,可过了一个多小时,红包上的钱却迟迟没有到账。焦急的他随后询问发红包的网友,网友表示很快就会到账,但需要他先提供手机验证码。安澜按照指示给对方发去验证码后,不但没有收到对方的800元,自己银行卡里的800元反而被人转走。

银行卡在自己手里,账号密码也没人知道,钱是怎么被人转走的呢?对此,360手机卫士专家分析,安澜收到的所谓“微信红包”其实是手机木马程序,点击后木马自动运行,窃取了其银行账号和密码。安澜被要求提供的手机验证码,实际上也是不法分子从其银行卡里转账的验证码。不法分子故意将转账金额设置成安澜抢到的红包金额800元,受害人很容易被迷惑,没有仔细看就将验证码提供给对方,钱就这样被转走了。

白领柳女士被朋友拉进了一个微信群,群里很多人都没有实名,也不确定是谁。看到有人发红包,柳女士就习惯性地“抢”了,打开后发现中了500元代金券。喜出望外的她,按照链接指示在领奖网站中输入了自己的身份证、手机号、微信账户等个人信息后,网站要求柳女士扫描一个二维码。没想到,扫完后没过几分钟,柳女士就收到一条银行转账短信,短信显示,她卡里的1万元现金被转走了。

这种骗取个人信息的抢红包,先关注发红包的公众号,然后把红包链接发给好友,让红包增值,凑够100元后可以提现。参与抢红包则需要输入姓名、手机号等信息。这些个人信息就能被不法分子恶意利用。

警方提醒说,微信红包诈骗的手法主要有六种:

其一,抢红包需要个人信息。领取红包时要求输入收款人的信息,比如姓名、手机号、银行卡号、这种很可能是诈骗。而事实上,正规的微信红包,一般点击就能领取,自动存入微信钱包中,不需要繁琐地填写个人信息。

其二,分享链接抢红包。看到朋友圈分享的红包,比如送话费、送礼品、送优惠券等,点开链接要求先加关注,还得分享给朋友的情况,这种红包涉嫌诱导分享和欺诈用户。

第三,与好友共抢红包。朋友圈有不少跟好友一起抢红包的活动,要求达到一定金额,比如100元才能提现。玩这种游戏要格外注意,红包页面的开发者是否正规,很可能只是一种吸引粉丝的骗局。

其四,高额红包引诱。单个微信红包的限额是200元。因此,如果收到比如“666”、“888”之类的大红包,基本上可以确定就是假的。

其五,“AA红包”骗局。此类红包往往对微信AA收款界面进行略微改动,加上送钱、“现金礼包”等字样,让用户误以为是在领红包。

其六,拆红包须输密码。如果有商家或者朋友发来一个微信红包,拆开时却要输密码,那就要警惕了。因为这很可能是假红包,真正的微信红包到手时,是绝对不需要输入密码的。

让“抢红包”发挥正能量

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垣之心”公益促进会,是张家口最早注册的非盈利性的民间公益组织。过去的6年里,“张垣之心”的公益活动遍及张垣大地,共发起组织包括助学、助困、助残、环保四大主题的公益活动150余次,募捐的衣物、图书、文具、课桌等物资和善款总价超百万元,惠及贫困学生万余人,长期帮扶资助的留守贫困儿童120名。

“张垣之心”没有产业,活动经费和捐款完全来自150名个人会员和13个单位会员。筹集捐款,成了“张垣之心”常态性、艰巨性的工作之一,而开拓筹款渠道,是“张垣之心”一直在做的事情。去年底,“张垣之心”将目光投向了“微信红包”。志愿者每天早上醒来,会先拿出手机发一个1元的微信红包。媒体记者在一位志愿者手机上看见“张垣之心”微信群里红包密集滚动的情形。

“以前,咱们在微信群里发红包,就是图一个乐子,1元钱分几十个红包丢进群里,大家一阵哄抢,也没有留下个啥。不如利用微信的便捷性和普及性,把‘微信红包开拓为一个行之有效的筹款渠道,让一个个小金额的‘微信红包聚沙成塔,去做些有意义的事情。”2015年12月15日,志愿者“谷子”在QQ群提议,建一个微信群,专门接收“微信红包”捐款。

这一提议,得到了“张垣之心”几位主要负责人和志愿者的响应,并向团市委进行了报备。当天,一个200人的名为“日行一善,助学扶老”微信群就建起来了。这个群由5名志愿者专门负责接收志愿者发出的“微信红包”,志愿者发“微信红包”完全自愿,每个红包的金额下限为1元,志愿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捐款。

一个个写着祝福的红包,让微信群里春意涌动。5名负责接收“微信红包”的志愿者,每天接收、统计、汇总之后,将捐款转入“张垣之心”的账户,并于当天在两个QQ群及微信群公开发布“微信红包”的接收情况和捐款清单,做到捐款公开、透明。

微信昵称“马兰头”是浙江省长兴市金临小区的一名普通女性居民。去年春节以来,“马兰头”这三个字在长兴小有名气。

“马兰头”所在的金临小区是一个老小区,住着上百名老人。平时,老人要到小区内的花园散步,需要通过一个不小的山坡,一上一下两条道上却没有围栏,老人走起来稍不小心就容易滑倒。经常出入小区的“马兰头”发现这个问题,就想要帮助老人解决这个问题。

“马兰头”想到,过年时微信红包悄然流行,自己收到不少网友发在群里的红包,钱包余额已经积攒了上百元,何不以微信红包的方式筹款建小道扶手呢?

“这个春节,您的红包可以更有意义,‘马兰头向您讨红包,众筹做好事了。特向所有有爱心有孝心的人士讨个红包,共同出钱出力,为小区老人上下山坡做围栏。”羊年大年初四,“马兰头”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上发布了筹款倡议。

让“马兰头”没想到的,倡议一发出,微信上的义工朋友、社区里的爱心人士、左邻右舍都纷纷点赞响应。还有朋友私聊她了,发来了一个100多元的爱心红包。之后,接踵而来的几十个“红包”让她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到正月十五为止,“马兰头”一共收到了47名微信好友的2563.73元的微信红包,比她预想的要多得多。

一个小小的微信红包把一份份爱心链接传递起来,这种爱心模式的成功让“马兰头”有了帮助更多人的信心。三八妇女节,她参与由社工服务社发起的“清尘有爱”活动,再次在朋友圈中发出倡议,给在街头辛苦工作的女环卫工人送上节日祝福。社区爱心人士纷纷出资,让女环卫工人在超市里任意挑选自己需要的生活用品。

微信红包 篇4

微信红包折射出红包经济的火爆现状。 红包经济为何如此受欢迎?强势发展的背后存在怎样的潜在危机?又该如何化解这些危机?本文将探究以上问题, 并对相关利益主体提出建议。

一、红包经济的由来与现状

我国自古有过年发红包的习俗,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尤其是近几年大范围跨入4G时代, 不少企业抓住契机推出网络红包, 催生“ 红包经济”。 这一现象引起国内企业、媒体、学者的广泛关注。 有人对不同的网络红包进行对比研究;有人从产品营销思维、技术的进步、公关等角度研究红包火爆的原因;有人以网络红包为切入点, 研究传播策略等新媒体发展;还有人对网络红包的营销模式进行探究。

二、红包经济火爆的原因

作为新兴产业, 红包经济发展被看好, 拥有无限的发展潜力、创新潜力与市场潜力。 红包经济产业的兴起依靠怎样的有利因素? 本文将从内、外部两个视角进行探究。

( 一) 从外部来看, 红包经济的火爆依托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经济:

1.4G互联风暴

4G技术开启了我国全新的移动互联时代。 以微信红包为例, 微信支付在4G技术的支持下加速打开了O2O的大门, 而O2O的实现使微信红包在企业商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人们对移动终端更加依赖, 这为红包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客户潜力。

2.移动支付蕴藏潜力

2013 年11 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发布了《 中国网络支付安全白皮书》。 白皮书预计3~5 年内网络支付交易规模至少还有6 倍增长, 将达到20 万亿元以上。 其中, 移动支付呈现爆发式的增长。 这预示着人们未来消费方式的转变, 为红包经济发展提供了推力。

( 二) 从内部来看, 红包经济作为一种新兴产业自身具备巨大的吸引力, 以微信红包为例:

1.微信红包的娱乐性

微信红包倡导娱乐精神, 捕捉用户心理。 第一, 微信红包单个限额200 元, 人们为几毛甚至几分钱的红包疯抢, 突出“ 抢”的趣味性。第二, 红包金额不确定, 这引起网友的好奇心理, 同时避开了“ 包多少合适”的心理障碍。 第三, 双向互动性满足抢包者好胜心的同时, 满足了发包者的“ 土豪”心理。

2.微信红包的简便性

微信红包简单、易用、无门槛:第一, 形式简单, 分为拼手气群红包和普通的等额红包。 第二, 操作流程简单, 发红包者通过“ 新年红包”公众号和“ 微信支付”即可完成;接收方则在拆开红包后获得相应收益。

3.微信红包的“ 大手笔”公关

微信红包通过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共同力量, 利用春节和红包的契机, 放大媒体大众对于腾讯和阿里竞争的关注度。 2015 年春节更是通过微信红包将广告发送至手机屏幕, 实现了春晚、企业品牌、微信平台的跨屏互动。

4.微信平台的交互性

微信在6 亿用户之间形成一张关系网, 一个微信公众号一天拉几千万用户绑定银行卡, 发出过亿红包, 激活几亿微信用户储值账户。 朋友线上祝福的同时收送红包, 既满足了熟人之间联络感情的需求, 又延续了春节红包的传统习俗。

5.微信红包低成本高收益

“ 让用户给用户发红包”体现了腾讯的互联网思维以及对人性的洞察。 朋友的一个红包送来, 受者不仅会主动打开收下, 还会礼貌性地回赠。 通过建立用户间彼此相识和信任的社交分享, 满足用户的“ 低成本娱乐心理”, 实现巨大收益。

透过微信红包以小见大, 红包经济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客户潜力以及网络关系的链式膨胀, 使收发红包变成一项充满娱乐性的简易游戏, 帮助发红包者化解了“ 包多少”的尴尬, 克服了时间、空间障碍, 节约了时间成本。 而对收红包者而言也使回赠更加便利化、合理化。

三、红包经济的危机

红包经济自兴起以来, 势头强劲。 然而当下的火爆是否意味着今后的持续繁荣? 其火爆的背后存在怎样致命的问题? 下面将对红包经济的危机作进一步探究。

( 一) 腐败危机

红包经济表面风平浪静, 背后却正遭受着深重的腐败危机, 腐败因子一触即发。

自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2012 年12 月4 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 八项规定“” 六项禁令”以来, 全国上下严格贯彻执行。 反腐倡廉风头正盛, 行贿者苦于无法通过现实中的请吃、送礼等方式与国家工作人员联络感情。 红包经济的兴起给他们带来“ 福音”。 然而, 当他们向国家工作人员发送红包时, 其行为已涉嫌行贿罪。 另有一些官员, 通过网络红包进行权钱交易, 行为涉嫌受贿罪。 还有一些企业借助网络红包发回扣, 进行官商勾结等, 行为涉嫌商业贿赂罪。

潜在的腐败危机使得红包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控性, 红包经济的前景也变得扑朔迷离。 腐败的滋生, 究竟会给红包经济带来多大的影响、多大的打击? 由于与国家主流价值观相左, 与国家大政方针相左, 政府机构不会任由行贿者逍遥法外, 将及时出台政策、规定进行整治和打压, 对红包经济产业发展进行干预和调节。 相关企业也会想方设法消除影响产业发展的腐败因素, 避免触犯国家法律红线, 为产业赢得更加宽松、健康的发展环境。 而作为消费者, 公务员等敏感群体则会刻意回避参与, 以免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在政府的主动打压、企业的被动调整以及消费者群体的规避下, 红包经济市场需求将大幅减少, 红包经济产业规模也将被迅速挤压。 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 腐败因子会像癌细胞一样迅速扩散至整个红包经济产业的各个角落, 这势必会对红包经济的发展造成很大程度的冲击, 甚至导致红包经济产业的消亡。

( 二) 信用危机

网络自身的不稳定性与风险性导致网络红包在操作中难免遭到攻击, 损害用户权益, 扰乱金融秩序, 从而引发严重的信用危机。

以微信红包为例, 2015 年3 月5 日, 网络安全问题反馈分享平台“ 乌云漏洞平台”发布一条微博, 曝光微信红包存在高危漏洞, 可越权抢到其他用户发的红包。 虽然腾讯方面发现及时, 未造成损失, 仍让用户们为互联网金融的安全性捏了一把汗。 此外, 微信红包的提现是通过绑定银行卡实现的, 虽然腾讯方面做了相对完善的保障, 但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安全漏洞尚无法根除。 目前已经出现了“ 抢红包软件”的钓鱼欺诈网站, 借“ 抢红包”软件下载植入木马或钓鱼软件, 使用户权益受到损害, 使微信支付安全性受到质疑。

互联网金融的安全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如果这一弊病也在红包经济产业充分暴露, 用户对于互联网金融安全的不良印象将会加诸之上, 这将对红包经济的市场规模造成剧烈冲击。

2015 年2 月28 日, 第三方研究机构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报告, 称微信支付在产品功能、开通流程上, 多处违反中央人民银行2010 年发布的 《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 支付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等规定。 微信红包的一些便捷设置忽视了监管规定的实名要求, 属违规行为。 一旦匿名用户出现贸易纠纷、欺诈等情形, 将使互联网解决争端的能力受限, 对金融秩序造成冲击。 而微信支付违反中央人民银行的相关规定, 更将受到央行严厉的制裁与管制。

用户的信任是产业的隐形资源, 蕴藏着产业的开发潜力。 随着安全性问题的凸显, 红包经济产业将面临一场信用危机。 用户参与红包经济初衷在于娱乐性与便捷性, 当用户意识到可能用金钱甚至更严重的信息风险为其埋单时, 便会退出游戏。 而政府等监管部门也会针对此类现象提高门槛、加强监管, 这都将成为红包经济继续发展的致命阻力。

四、红包经济发展的建议

红包经济繁荣的同时蕴藏腐败与信用两大危机, 作为新兴产业该如何化解危机, 寻求更好的出路、实现更加健康的发展? 政府、企业、消费者是红包经济危机涉及到的相关利益主体, 他们的行为将直接影响到红包经济产业未来的走向与发展, 在此分别针对政府、企业、消费者提出几点建议。

( 一) 政府及监管部门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管, 针对红包腐败出台相关政策, 在对红包经济产业进行干预的同时避免过分打压, 注重对新兴产业的鼓励、扶持和引导;对公务员、企业家等特殊群体加强政治、 思想教育, 提高政治思想觉悟与明辨是非的本领, 自觉抵制不义之财, 同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为有关部门人员提供约束与保护;严厉打击钓鱼网站等违法网站及行为, 增强互联网的稳定性、安全性, 净化网络环境;普及互联网安全性须知, 提高广大群众的安全意识。

( 二) 企业自身加大创新力度, 开拓新的产品与服务, 为防止腐败滋生造成的消费者市场萎缩, 开发专门针对拥有特殊社会地位人群的红包服务, 如“ 公务员红包”, 增加此类红包娱乐性的同时弱化经济性, 拓展更多忠诚用户;加强对用户交易的监控与分析, 及时发现可疑非法行为并实行管制, 严格控制交易金额与次数;不断加强技术支持, 最大限度保障开发产品无漏洞, 设置必要的安全操作提示;做好日常平台维护, 确保平台安全性与稳定性, 塑造平台良好形象, 提升产业信用。

( 三) 消费者应积极配合国家监管, 敢于举报红包经济产业的非法网站及行为, 维护消费者权益;增强安全意识与网络操作知识, 提高辨别能力, 审慎进行线上交易, 避免资金风险;增强对互联网的信任, 顺应信息时代发展, 培养接受新事物的消费习惯, 享受互联网环境下红包经济的便利与乐趣。

摘要:网络红包发展迅猛, 催生出“红包经济”。作为充满活力的新兴产业, 其火爆现状的背后却暗藏危机。是什么原因让红包经济如此火爆?产业火爆的背后存在怎样致命的危机?又该如何化解?文章以微信红包为例, 分析红包经济产业火爆的原因, 探究该产业火爆现状背后的腐败危机与信用危机, 并对相关利益主体提出建议。

关键词:红包经济,腐败危机,相关利益主体

参考文献

[1]曾婷.浅析微信红包的产品营销思维[J].市场周刊 (理论研究) , 2014, (04) :76-77.

[2]孟太斗.4G环境下的微信营销优势[J].现代商业, 2014, (06) :59-60.

[3]李舟.腾讯公司的盈利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4.

[4]高敬.微营销研究[D].辽宁大学, 2014.

微信红包英语作文 篇5

Wechat is very popular nowadays, even the foreigners are crazy about this communicative tool. The functions of Wechat are various, such as talking to friends and paying the bill.

微信现在很受欢迎,甚至连外人都喜欢上这个社交工具。微信有很多功能,比如和朋友聊天、支付账单。

One of the hottest functions is to send red packet. If people want to catch everybody’s attention in the group talk, sending a red packet works well. Everybody is excited to share the money and they will feel lucky if they get the money.

好热门的功能之壹是发红包。如果有人想要在群聊里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发个红包就可以了。大家对这壹功能都很兴奋,如果抢到钱,就会觉得很幸运。

This function brings happiness and I love it so much. Sometimes when I hear the voice, I will open the phone and try to get the money as soon as possible. When I open the red packet, I will be very happy.

这个功能给大家带来了快乐,我也很喜欢这个功能。有时当我听到声音,我就会打开手机,以好快的速度去抢红包。当我打开红包时,我就会非常高兴。

“微信红包”为什么这么红 篇6

几天之间,微信抢红包成了话题,城市的年轻人聚会,见面必问“你抢了多少?”微信红包实质是不费一兵一卒,帮理财通撬开了用户的钱包。连诱惑你开户的小礼物都不用。免费使用了这么久微信的小伙伴,这次才知道,自己晚提现一天,就给腾讯做了一点贡献。

事实上,微信抢红包活动之前,新浪微博、阿里支付宝都有类似的活动。新浪微博叫“让红包飞”、阿里支付宝叫“讨红包”。并且在年前一周,支付宝、新浪微博支付、壹钱包就已经大力推广相应的抢红包活动,不料半路杀出的腾讯,再一次上演“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但为什么只有微信红包让人乖乖地捆绑银行卡了?微信与用户的亲密程度无人能及,从使用人数到使用频率,微信的一个小插件借着庞大的用户基数,都能以病毒式的状态笼络数亿的小伙伴。想想之前风靡一时的全民打飞机、理财通,都是—夜间抢占手机屏幕。网友认为,微信抢红包活动其实和此前的打飞机游戏一样,都是为了拉近朋友间感情,这也是为什么短短两天微信抢红包火爆的原因。

腾讯红包,是一场令阿里人头疼却不得不服的活动,阿里系和腾讯系的竞争,未来可能分别以支付宝天猫为中心,微信财付通做纽带开始大规模竞争。

无论竞争如何继续,马年的“双马之争”,一定愈演愈烈。摘自《看点》

微信红包 篇7

一、红包经济的由来

我国自古有过年发红包的习俗,一直以线下渠道为依托。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大范围跨入4G时代,不少企业抓住这一契机推出网络红包,催生了红包经济。商家大手笔发“福利”,打造了“红包满天飞”的繁荣景象。

然而红包经济走势如何,还要看企业对网络红包的运营状况。怎样的经营模式才能让网络红包持续火爆?怎样的发展路径才能让红包不被“过分商业化”?面对引起的负面效应,又该如何实现红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微信红包及其 SWOT 分析

微信红包是腾讯旗下产品———微信于2014年1月27日推出的一项服务。腾讯数据显示,2015年春节期间微信红包收发达32.7亿次,有上亿人参与。仅除夕当天,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10.1亿次,是2014年的200倍。在央视春晚送红包互动中,微信摇一摇总次数达72亿次,峰值8.1亿次 / 分钟。

(一)微信红包的竞争优势(strength)

1.微信红包的娱乐性。微信红包捕捉用户心理,突出“抢”的动作,具有娱乐性。第一,微信红包单个限额200元,人们为几毛甚至几分钱的红包疯抢,注意力潜移默化地从红包金额转移至“抢”的游戏中。第二,微信红包金额具有不确定性,这引起网友的好奇心理,同时避开了“包多少合适”的心理障碍。第三,微信红包的双向互动性既满足了抢红包者的好胜心,又满足了发红包者的“土豪”心理。

2.微信红包的简便性。微信红包操作简单,发送方通过“新年红包”公众号,选择发送红包的数量与金额,填写祝福语,微信支付后即可发送给好友;接收方在拆开红包后获得相应收益,绑定银行卡后,在一个工作日后提现。即使没有绑定银行卡,仍可领取红包。

3.微信红包的“大手笔”公关。微信红包的推出选择了最佳的公关时间———年关;最佳的公关团队———新媒体与传统媒体齐出击;最佳的公关内容———利用春节和红包的契机,放大媒体大众对于腾讯和阿里竞争的关注度。2015年更是通过微信红包将广告发送至手机屏幕,实现了春晚、企业品牌、微信平台的跨屏互动。

4.微信平台的交互性。微信在6亿用户之间形成一张关系网,一个微信公众号一天拉几千万用户绑定银行卡,发出过亿红包,激活几亿微信用户储值账户。朋友线上祝福的同时收送红包,既满足了熟人之间联络感情的需求,又延续了春节红包的传统习俗。

5.微信红包低成本高收益。腾讯“借力”与品牌合作投放广告,借助大公司的资金力量派发群红包。此外,“让用户给用户发红包”体现了腾讯的互联网思维以及对人性的洞察,通过建立用户间彼此相识和信任的社交分享,巧妙利用用户的“低成本娱乐心理”,朋友的一个红包送来,受者不仅会主动打开收下,还会礼貌性地回赠,使微信在短短两天内银行绑定用户从2 000万上升至过亿。

(二)微信红包的劣势(weakness)

1.诱发违法犯罪。自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八项规定”“六项禁令”以来,全国上下严格贯彻执行。反腐倡廉风头正盛,一些苦于无法通过现实中的请吃、送礼等方式与国家工作人员联络感情的人便想到通过网络红包这一兼备隐蔽性、人情味的方式“送钱”,其涉嫌行贿罪。另有官员通过网络红包进行权钱交易,涉嫌受贿罪。还有一些企业借助网络红包发回扣、官商勾结等,涉嫌商业贿赂罪。由于与国家主流价值观相左,政府机构及相关企业势必会实行管制。这将造成微信红包消费者群体的萎缩,对红包经济市场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

2.微信红包的安全性。在2015年3月5日,网络安全问题反馈分享平台“乌云漏洞平台”发布一条微博,曝光微信红包存在高危漏洞,可越权抢到其他用户发的红包。虽然腾讯方面发现及时,未造成损失,但大型互联网公司上线的产品出现这样的低级漏洞,仍让用户们对互联网金融的安全性捏了把汗。2015年2月28日,第三方研究机构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报告,称微信支付在产品功能、开通流程上,多处违反中央人民银行2010年发布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支付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等规定。微信红包的一些便捷设置:不需要绑定银行卡就能收红包、转账、充话费、买彩票,且不需要输入支付密码,忽视了监管规定的实名要求,属违规行为。这将为贸易纠纷、欺诈的解决造成困难。

3.微信红包取现难。微信红包的提现只能通过绑定银行卡实现,否则收到的红包既无法返还到发放人手中,也无法提现。而且,就算是绑定银行卡的人,也必须接受一个工作日的提现时间差。这对于那些对微信支付安全性尚存疑虑不肯绑定银行卡的人来说是一个壁垒,那些收到却未提现且未加以使用的红包造成资源浪费,而这部分资金去了哪里也成为谜团。

(三)微信红包的机会(opportunity)

1.4G互联风暴。4G的到来开启了我国全新的移动互联时代,为微信的版本升级和功能设计创造了机遇。第一,微信支付在4G的支持下加速打开了O2O的大门。公众号支付、APP内支付、WEB端扫码支付以及线下的扫码支付,可以看出微信支付从二维码和移动端出发、向PC端入侵的发展路径。第二,随着4G以及“微阅读”时代的到来,也使用户对移动终端更加依赖。

2.移动支付蕴藏潜力。2013年11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发布了《中国网络支付安全白皮书》。白皮书预计三至五年内网络支付交易规模至少还有6倍增长,将达到20万亿元以上。其中,移动支付呈现爆发式的增长。

3.红包经济的带动。红包经济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拥有无限的发展潜力、创新潜力与市场潜力,为微信红包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与平台。

(四)微信红包的威胁(threat)

要想预测红包经济的发展前景,首先要明晰红包经济的威胁因素,这里针对微信红包提出两点威胁。

1.与传统文化思维相悖。发红包是我国的传统习俗,表达长辈对晚辈美好的祝福。而红包经济的兴起,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红包的初衷,演变成朋友间的游戏、企业间的商战,甚至成为政治手段。商业化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必要途径,却同时造成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2.年味渐淡。随着“重西方节日、轻传统节日”的趋势愈发明显,短信送祝福的形式已逐渐褪色,微信红包的兴起虽再次掀起过年互动的热潮,却很难估测这股浪潮能够持续多久。

三、红包经济面临的危机

微信红包的危机折射出整个红包经济市场的危机。在这里对红包经济面临的危机进行分析。

第一,在“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的政策下,实体送礼受到打击,红包经济却给人心理造成一种放松,趁机“送礼”办事,诱发一股犯罪热。这将使红包经济的市场萎缩,使红包经济的规模受限。

第二,网络自身的不稳定性与风险性导致网络红包在操作中难免遭到攻击,损害用户权益,扰乱金融秩序,进而使互联网的信用受到损害。延迟取现也为用户带来不便。

第三,一些用户纯粹为娱乐性参与或“被卷入”红包经济,导致出现:一是红包被领取,但因未绑定银行卡不能提现。二是绑定后不再使用。这均不能达到红包经济下企业真正开拓新用户的本意。未被提现的红包资金去了哪里也成了谜团。

第四,虽然各款红包形式不同,但差异不大,市场不断膨胀,但新意不多。新鲜的事物不再新鲜,红包经济该依靠什么吸引用户?

四、红包经济的发展对策

红包经济繁荣的背后危机四伏,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如何化解危机,建立“日不落帝国”呢?在此针对红包经济的问题与危机为企业提出几点发展对策。

第一,开发专门针对拥有特殊社会地位人群的红包服务,如“公务员红包”“教授红包”等,增加此类红包娱乐性的同时弱化经济性,并对该类人群的金钱收付强化监管。

第二,增强技术支持。不断进行检测、完善以及技术加固,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缩短提现时间,简化操作。互联网进一步增强稳定性,消除用户疑虑。

第三,创新开发功能,使未提现的红包再次投入红包经济流通领域,充分挖掘用户潜在价值,真正留住用户。

微信红包“偷袭”支付宝始末 篇8

“二马斗”开出绚丽之花

仅仅借助一个春节, 微信红包一夜蹿红, 究竟是如何诞生的?很多人所知不多。其实, 微信红包在2013年春节的时候, 就已经开始在内部流行。当时的发送界面, 和现在的红包系统一模一样, 主要用于腾讯给员工发新年红包。

今年, 腾讯把红包推向公众平台, 并借助微信社交圈的强大攻势迅速推广, 这与阿里公司的强大竞争效应不无关系。为了多抢一块互联网金融的诱人蛋糕, 春节前, 腾讯和阿里就各自砸出数以亿计的巨额资金玩打车软件。但无论如何, 这是要真金白银砸下去抢客户的。

马年春节前夕, 一场依托节日的战争悄然打响。

1月23日, 支付宝钱包率先添加了“新年讨喜”的功能, 用户可通过点击“发红包”和“讨彩头”两个按钮, 与通讯录中的亲朋好友互动。

腾讯财付通团队使出奇招应战, 短短十天内, 把公司内部红包系统开发出公众模式, 以一个微信公号的形式, 迅速火爆微信朋友圈及微信群。一鸣惊人, 一抢欢腾, 支付宝受欢迎程度不温不火, 微信红包就这样成为马年春节当仁不让的“当红炸子鸡”。

腾讯此次推出的微信红包, 有相应的数额限制, 群红包每次限额不超过2000元, 定向红包限额200元。不大的数额, 还能玩得那么欢畅, 对于投融资圈的大佬们来说, 玩的是社交, 享受的是过程。根据腾讯官方数据, 除夕到大年初一16时, 参与抢红包的用户超过500万, 总计抢红包7500万次以上, 领取到的红包总计超过2 0 0 0万个。

尽管红包的总体交易金额腾讯方面没有披露, 但对于微信红包意外大热,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坐不住了。1月31日, 马云在社交应用“来往”上表示, 腾讯的“微信红包”如同“珍珠港偷袭”, 虽然在短期获得了一定效果, 但春节很快就会过去, 让市场长期健康受益才最为重要。

但业内分析, 红包发放金额多寡对于微信的实际意义不大。后者通过这一“应景的小应用”捆绑了大量银行卡、积累到了微信支付用户才是真正意图。

攻守移动支付求硕果

马年春节已经渐行渐远, 那么, 微信红包今年就此打住了吗?

至于以后的日常机制, 尽管有一些谨慎人群, 已在节后提现后解除了微信支付功能, 但伴随着小额理财的需要, 微信红包依然会在不同时间节点, 发挥其特点与作用。更值得一提的是, 伴随这一应用的蹿红, 腾讯确确实实黏着到了更多“优质客户”。

有人预测, 元宵与情人双节, 将是2014年春节红包的最后一个高潮。2月14日, 支付宝酝酿数月的“余额宝二代”正式出炉。这款号称“预期年化收益率7%”的理财产品, 继余额宝后再次赚足眼球。与阿里发力保险领域不同, 腾讯则将理财产品切入A股市场。就在同一天, 腾讯与银河基金合作的“定投宝”正式发行。

马云在给阿里员工的年终总结中强调, “支付宝钱包需要做的事情是尽快铺开规模, 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 介入更多线下商家, 匹配更多使用场景。”显然, 这也正是腾讯正在做的事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发布的一份《中国网络支付安全白皮书》预计, 3至5年内, 网络支付交易规模至少还将有6倍增长, 总量将超过20万亿元, 其中移动支付将呈爆发式增长, 互联网巨头全力杀向移动端已成为不可逆转之势。

鲜有在公开场合“认输”的马云1月29日在其个人“来往”账户上称, “几乎一夜之间, 各界都认为支付宝体系会被微信红包全面超越。体验和产品是如何如何地好。尽情地激发着各种未来的畅想以及阿里如何地担心睡不着觉。”

微信红包的传播策略研究 篇9

短短几天时间, 首次上线的微信红包便迅速打响了知名度, 用户参与度急剧上升。据统计显示, 2014年除夕夜参与红包活动的总人数达到482万人次。其中最高峰出现在零点时分, 瞬间峰值每分钟有2.5万个红包被拆开;领取到的红包总计超过2000万个, 平均每分钟领取的红包达到9412个。而凭借与2015年羊年春晚的合作, 微信红包彻底席卷全国, 使看春晚摇微信成了中国人除夕夜的“习俗”。

作为创新产品, 微信红包能如此迅速地打开市场, 并使受众对其支付功能改观靠的是精准的传播策略。

一、微信红包的传播学特性

(一) 社交属性

作为社交媒介微信旗下的应用, 相较于之前推出的支付宝红包和微博红包, 微信红包虽不是首创, 却因其自身平台的社交属性优势受到了更多人的青睐。支付宝作为专业的金融工具, 涉及受众的财产安全, 具有隐私性, 这使支付宝红包的传播效果并不理想;而新浪微博虽是社交网站, 但因用户的关系链不够强, 难以形成群聚效应。相较于前者, 微信的社交属性突出, 发红包的多是自己熟悉的人。这使微信红包更容易打消受众的疑虑, 降低红包使用的壁垒。

(二) 传播方式

微信红包的主体是用户和熟人, 两者间有比较密切的网络社交关系。因此, 微信红包的传播方式类似于人际传播的结构模型, 双向互动、反馈及时。由于微信用户之间的密切关系, 信任度较高, 这种熟人间的互动大大提高了微信红包的传播速度。

从众心理是大部分个体普遍拥有的心理现象, 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 而使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微信本身的社交性使从众心理在微信红包的传播过程中尤为突出。

相较于一个朋友给你发微信红包时的惊讶, 四五个好友都开始给你发红包, 会让你更有想深入了解这个活动的冲动; 而当整个朋友圈都在讨论如何发微信红包时, 你不会选择当那个什么都不知道的人, 而是跟随大众, 一起去探索, 并成为这个活动的传播者。

二、微信红包的传播策略

(一) 上线之初, 精心策划的公关活动

微信红包的公关做得相当到位。2014年1月27日, 在微信红包首次上线的同时, 网上便出现了《微信抢红包引爆潮流》《微信红包成为拜年新宠》等文章, 而朋友圈也迅速出现抢红包的技巧、攻略, 引发人们的转发。这种制造网络事件引起公众关注、 讨论的方法, 大大提高了微信红包的知名度, 制造了网络热点。

1月28日, 《微信红包开发负责人吴毅否认红包让支付用户一夜过亿的传言》等文章陆续出现在互联网上, 这种夸张的标题让受众把“微信红包”与“一夜过亿”联系到一起, 产生一种“微信红包可以让我变富”的错觉。这种利用新闻媒介将组织意见顺利传播给大众的方法, 营造了微信红包积极的舆论形象。

通过这一系列有计划的公关行动和线上线下的联合宣传, 微信红包在上线初期便如病毒般传播, 迅速成为焦点。

(二) 联手央视春晚, 微信红包抢风头

看到微信红包的成功, 各个企业都企图在红包应用里分一杯羹。刹那间, 红包应用从蓝海变成了红海。面对急剧增加的对手, 微信也不甘示弱, 凭借与羊年春晚的合作, 再次成为红包战役中的佼佼者, 并使看春晚摇微信成为中国人除夕夜的“习俗”。

这样的成功与微信的精准传播策略有密切的关系。第一, 了解春晚的背景及现状, 抓住时机。早在2011年, 由于各界的负面评价, 央视春晚全面取消了广告植入, 这使之后的三届春晚失去了巨额的广告收入。微信正是利用这一空白, 与春晚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广告植入方式:各大企业的赞助通过微信“摇一摇”向全国派发, 企业的广告信息出现在用户的手机终端。 这样的“共生关系”不仅为春晚提供了新的商机, 也为微信做足了广告, 使其成为全民的焦点。第二, 通过联合2015年央视春节晚会, 微信红包与当天最热话题捆绑在了一起, 掌握了主动权。微信红包与春晚节目直播进程完全同步, 并与除夕各种场景交融, 实现了实时的跨屏趣味互动。主持人不断提醒, 大屏幕上实时的微信互动数据也使微信成为焦点。第三, 用户参与成本极低, 并有极佳的用户体验。相较于支付宝2015的手戳红包 (类似于小时候玩的“打地鼠”游戏, 手和眼并用相比较 “摇一摇”参与难度略高。并且对手机屏幕大小、握姿都有要求) , 大众只需双手轻摇, 便能在摇红包的同时观看春晚节目, 享受参与过程中的荣誉感和乐趣。第四, 事后通过各方媒体的报道, 再次成为受众议论的话题。微信红包并没有因为春晚的结束而淡出人们的视野, 相反通过各项数据统计及新闻媒体的后续报道, 腾讯再次为公众设置了议题, 引发微信红包事件的二次发酵。

三、结语

通过上线之初的公关活动和与羊年春晚合作的突围策略, 微信红包顺利打开了微信的支付功能, 也使腾讯在互联网阵地中的优势更加明显。微信红包的成功经验可供很多企业借鉴, 但必须了解自身, 了解对手及有合作可能的企业。只有这样, 才能结合自身特点制定精准的传播策略, 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

摘要:腾讯旗下的社交型新媒介微信推出的“微信红包”无疑是当下最受欢迎的应用之一。从上线至今, 它凭借自身的优势及精准的传播策略火速席卷全国。本文将根据这两点对其进行深度探讨, 为当下企业传播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微信红包,传播策略

参考文献

[1]徐琦, 宋祺灵.“微信红包”的“新”思考——以微信“新年红包”为例, 分析新媒体产品的成功要素[J].中国传媒科技, 2014 (03) :27-30.

[2]严许媖.手机人际传播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 2013.

[3]杨坤, 李少华.微信红包背后腾讯的营销思维初探[J].市场周刊 (理论研究) , 2015 (02) :54-55.

[4]王钰沛, 蒲宝生.“红包经济”的危机与发展对策分析——以微信红包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 2015 (21) :182-183.

企业微信红包账务处理初探 篇10

一、企业微信红包的种类

企业微信红包是发放微信红包的企业支付给第三方支付平台(如微信、支付宝等),由第三方支付给具有领取资格的用户。企业通过微信发放红包,用户抢到后经过口碑相传或再次发送红包,可以提高企业知名度,扩大企业影响力,这是目前企业发放微信红包的主要目的。企业微信红包按照红包类型可以分为现金红包和卡券红包。

1. 现金红包。根据目前有关的企业微信现金红包运营模式,微信免费为企业提供“全民发红包”的流量导入, 企业发放的现金红包全部发放至用户,不需承担任何的手续费和其他费用。用户取得现金红包后,可将企业发放的微信现金红包提现,转至个人银行账户,也可以存放在微信钱包作为支付网络消费的资金余额。

现金红包涉及企业将资金支付给第三方支付平台, 用户领取现金红包以后由第三方支付平台实际支付给用户;若用户未在有效期内领取现金红包,则由第三方平台退回给企业。这个过程涉及有关货币资金的账务处理问题。由于我国目前的有关税收法规中,尚未明确企业发放微信红包的个人所得税规范,本文后面的讨论中暂不考虑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问题。如果涉税,根据其规定进行账务处理即可。

2. 卡券红包。根据企业微信卡券红包招商方案,目前有两种运营模式:第一种,企业通过微信红包发出的卡券需要缴纳一定的手续费,手续费按流量或者发放卡券的数量支付给第三方支付平台。第二种,企业通过微信红包发放一定面值的代金券,在一定期限内,用户消费满一定金额可凭借代金券享受优惠,从而达到企业促销的目的。 用户通过微信钱包支付商品价款至第三方支付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按照合约,扣除有关流量费用后,在约定期限将有关款项转账至企业账户。

卡券红包涉及支付给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手续费、商品销售、货款回收、资金利息等账务处理。这类业务企业一般可以在现行会计规范下,按照销售折扣业务进行账务处理。

二、企业微信红包的账务处理

1. 企业向第三方支付平台预付微信红包款项。企业向第三方支付平台预付微信红包款项的会计科目设置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1012其他货币资金”会计科目下增设“微信钱包”二级科目,即企业预付微信红包款时,借记“其他货币资金—— 微信钱包”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企业将微信红包款项转入企业开户银行账户时,做相反的会计账务处理即可。本二级科目可以按照支付平台,如微信、支付宝等进行明细核算。这种模式对现行一般企业来说账务处理较为简单,也好理解和应用,适用于微信红包业务较少的企业。

第二种方式是基于互联网金融创新角度设置会计科目进行核算,即将企业微信红包作为一种互联网创新金融存款,在“1002银行存款”会计科目下增设“微信钱包” 二级科目进行账务处理,即企业预付微信红包款给第三方支付平台时,借记“银行存款——微信钱包”科目,贷记 “银行存款”科目。收回时做相反账务处理,明细核算也按照支付平台进行。采用这种模式的前提条件是将第三方支付平台作为互联网金融机构,企业预付的微信红包款项仅仅是从传统金融机构转入互联网金融机构,适用于需要利用微信红包进行长期促销的企业。

上述两种模式都可以详细反映企业与第三方支付平台之间发生的往来业务,使企业微信红包一目了然,尤其是对于利用互联网进行创新性营销,需长期使用微信红包的企业,还便于期末有关财务大数据的统计分析,为经营决策提供大数据依据。

第三方支付平台返还企业未发放成功的现金红包时,做前述相反的会计处理。如果企业微信红包获得了利息,借记“其他货币资金/银行存款——微信钱包”科目, 贷记“财务费用”科目。

2. 企业发放现金红包。对于企业发放的现金红包,按照对象分为用户、普通员工和企业高管三类。

第一类:企业向用户发放现金红包。企业向用户(本文所指用户是企业以外的用户或者潜在用户或者不特定用户)发放现金红包(包括不指定用户的“拼手气群红包” 和指定特定用户的“普通红包”等各种形式),实质是企业通过发放现金红包的方式回馈用户,从而扩大企业影响力, 具有企业整体或者产品的广告宣传作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应该记入“6601销售费用”科目。

用户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如微信、支付宝等)抢到红包后,相应的数据会通过后台传送至第三方支付平台, 第三方支付平台将有关款项划入用户账户,并将该数据发送给企业,企业根据第三方支付平台反馈回来的微信红包支付数确认并做账务处理:借记“销售费用——微信红包”科目,贷记“其他货币资金/银行存款——微信钱包”科目。

目前该类业务是免费的,如果该业务发生了手续费等费用,可以比照后面的企业向用户发放卡券红包部分, 进行账务处理。

第二类:企业向普通员工发放现金红包。企业通过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向普通员工发放的现金红包,实质是企业对职工某种形式的奖励。《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 ——职工薪酬》规定,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发放的现金红包符合职工薪酬定义,应比照《企业会计准则 ——应用指南》中“2211应付职工薪酬”第三条的规定进行账务处理,即根据员工提供服务的收益对象分别借记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微信钱包”科目。企业员工领取微信红包时, 借记“应付职工薪酬——微信钱包”科目,贷记“其他货币资金/银行存款——微信钱包”、“应交税费——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科目。

第三类:企业向高管人员发放现金红包。企业向高管人员发放的微信现金红包,根据企业发放红包的性质不同,其相应的账务处理也不一样。一般而言,如果企业发放的微信现金红包是当年或者当月的绩效奖励,则可并入当月薪金做账务处理,处理方式与普通员工的类似。但如果企业发放的微信现金红包与高管工作年限之类的挂钩,则应按照权责发生制在各年计提费用。计提时,借记 “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微信钱包”科目;到高管满足微信现金红包发放条件,企业先通过计算,将应发部分拨付给第三方支付平台及发放的账务处理同前面一样;如果高管未满足条件而不需要支付微信现金红包,借记“应付职工薪酬——微信钱包”科目,贷记 “管理费用”科目。

如果企业提取的与高管年限挂钩的微信现金红包, 在支付到期日前,购买了理财产品,则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进行账务处理(“交易性金融资产”或“持有至到期投资”等)。如果是将资金转入余额宝,方便随时提现,获得的收益类似于银行活期利息,则应冲减“财务费用”。如果企业对高管人员发放的现金红包是与企业股份挂钩的,则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进行账务处理。

3. 企业发放卡券红包。企业对用户和员工(含高管) 发放的卡券红包,主要目的是为了促使他们通过参与线上活动而带动线下消费。这类业务涉及企业向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流量费用和销售货款回收等账务处理。

企业向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流量费用,分为事先知道流量和事先不知道流量两种。如果企业选择确保发出卡券红包量的方式发放红包,则手续费是确定的,支付手续费时,借记“销售费用”科目,贷记“其他货币资金/银行存款——微信钱包”科目。如果企业选择按最终发放卡券红包的流量计算手续费,那么手续费事先不能确定,企业需要等卡券红包发放后,根据第三方支付平台内确定的卡券红包数据确定最终应缴纳的手续费,账务处理同前面一样。

用户用卡券红包消费或者提货时会享受到卡券优惠,有关货款是用户先支付给第三方支付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按照约定期限,支付给发放卡券的企业。企业应按照商业折扣进行账务处理。这里需要明确的是企业卡券红包销售收入的确认时间点是用户向第三方支付平台付款还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向企业付款。我们认为用户使用卡券向第三方支付平台付款符合现行收入准则确认标准。用户使用卡券向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款项时:借记 “其他货币资金/银行存款——微信钱包”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等科目;同时结转已销商品成本。若货款由第三方支付平台转账至企业账户时,转账收取的手续费则计入“财务费用”,借记“银行存款”、“财务费用”科目,贷记“其他货币资金/银行存款——微信钱包”科目。

三、相关的对策建议

1. 会计理论研究要紧密联系中国本土实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腾讯公司将互联网支付技术下的互联网金融与中国传统民俗红包结合,创新推出的微信红包业务,无疑是具有创新性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企业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发放红包,无疑是企业的创新型业务,也是未来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方向。这些年来,在会计国际趋同背景下,会计理论研究很少关注我国本土的会计实务。企业微信红包业务以互联网支付为平台,必然成为一种趋势。红包业务也会得到不断创新,如结合企业年金、互联网理财产品、营销模式等进行不断创新和发展,这些需要理论工作者关注和研究,也需要我们的准则制定机构和会计信息监管机构提供及时的实务指南或者操作守则,以指导会计实务的发展和规范。

2. 企业微信红包账务处理的会计凭证问题。我国现行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是财政部1996年颁布执行的, 其第三章第二节“填制会计凭证”对有关原始凭证进行了规范,其中第四十七条要求,各单位办理经济业务事项时,“必须取得或者填制原始凭证,并及时送给会计机构。”企业微信红包业务账务处理最大的问题应该是原始凭证问题,这个问题也会困扰税务征收。笔者建议,加快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会计法律法规的修改进程,将企业微信红包之类的基于互联网支付的会计凭证问题纳入修改范围,尽快立法,以指导会计实务的发展。

3. 财会人员要有互联网金融风险意识。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目前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管理办法还不完善,存在很多漏洞。比如微信红包沉淀资金和利息的归属问题尚未有明确规定,第三方支付中的各方权利义务关系在法律上也尚未有明确界定,因此亟须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第三方支付平台。二是目前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开展业务都需要绑定信用卡或银行卡并获取用户资料,而一些抢红包外挂软件则很容易就获取了用户的信息,严重威胁到了企业的资金安全。这就需要财会人员办理该类互联网金融业务时要有风险意识,以保护企业资金安全。

摘要:本文针对企业互联网创新业务下的微信红包业务,在讨论企业微信红包种类的基础上,对企业微信红包涉及的有关账务处理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微信红包,账务处理,互联网金融创新

参考文献

陈如同.第三方支付平台备付金核算:以支付宝为例[J].财会月刊,2014(4).

微信红包 篇11

2月21日,“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官方微博发出了这样一段话。

羊年春晚首度与微信合作推出“摇一摇”抢红包,让“看的不是春晚,摇的是红包”成了今年春晚线下的一道独特风景,因此也掀起了一股全民抢红包的热潮。但是当大家“duang duang”地抢个不停时,以上这个骗局就悄然而生了。相信不少玩微信的朋友都看到了这个名为“红包”、实为骗局的“大红包”。

“AA红包”其实是“AA收款”

在羊年春晚的推波助澜之下,“抢红包”成了羊年春节一个众所周知的响亮名字,随之而来的是,一颗名叫“AA红包骗局”的地雷也在此时悄然埋下。

记者在各大微信群当中也碰到了好些这样的假红包。当朋友将此红包转至微信群里,一条印有“AA”字样红底方框的LOGO,以及少许“送钱”、“68元”、“88元”等文字的微信,很容易被看成真红包。骗子正是利用了大家逢红包必抢、秒抢的心态,当假红包传过来后,正热火朝天抢红包的微信朋友眼疾手快便戳进去了。稍加仔细些的朋友可以看到,在微信的上方出现的是“AA收款”的字样,并且会要求输入支付密码,谨慎者便不再进行下一步操作了,大意者轻而易举就进了“局”,手不小心一抖,钱就飞走了。

据了解,这样的骗局其实非常小儿科,骗子只是利用文字游戏,把“AA收款”功能稍微装饰了一下,在留言处加上了“送钱”、“多少元”的字样后,广泛在微信群聊中发送,让抢红包的人误以为对方发红包了。因为“AA收款”LOGO加上送钱和祝福等收款留言,乍一看,和真红包信息是一样的,所以极具迷惑性。

非常值得庆幸的是,“AA红包”在付款前,需要用户的密码“配合”,这一道屏障也让不少微信朋友的钱留在了口袋。所以,公安机关也一再提醒,收任何红包都不需要输入密码,凡是需要输密码的“红包”都是骗局。

微信官方技术防范有待加强

出现事故,谁来负责?作为东家的微信,当然责无旁贷。

不法分子利用微信“AA收款”功能,想趁发红包时浑水摸鱼,实在可恶。骗子一出洞,公安部门就闻到了“贼”味,提醒了广大网民。但是,这样的提醒未必所有人都能在第一时间知晓和掌握。

除了公安部门的提醒之外,微信官方从技术层面加以防范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微信官方作为提供技术平台的网络服务企业,理当从技术层面加强“防洪”,堵住微信发红包的技术漏洞,拦截骗子发送经过伪装的假红包,净化微信红包环境。

从微信红包看网络营销方法 篇12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微信红包事件的实质仍然是营销。下面我们先对营销行为进行分析。2014年央视广告招标会上卖出了“新媒体独家合作”春晚广告资源竞价, 收入5303万。2014年11月20日, 央视公布腾讯中标羊年春晚独家新媒体互动合作伙伴。所谓的新媒体互动合作, 即是羊年央视春晚将与微信合作, 通过微信“摇一摇”给所有观众送红包, 红包则来自“土豪”赞助商。三者组成的利益链是条“单行道”, 央视羊年春晚位于最上层, 向腾讯收取合作费用, 而微信位于中层, 提供互动平台并招商, 赞助企业位于下层, 提供现金红包和消费券红包。通过此种方式, 可以帮助赞助企业迅速提高口碑, 打开市场, 但其中受益最大的还是腾讯。腾讯通过春晚摇一摇到底得到了什么呢?我将其收益总结为三方面:

一是核心目标是发展微信支付用户抗衡阿里

二是拉拢平台商户培养用户支付习惯

三是为发展O2O模式打下基础

那么腾讯到底是否得到了它想要的呢?请看这组数字:腾讯官方数据显示, 2014年除夕参与红包活动的总人数最多, 达到482万人次。春节期间有800万用户参与了抢红包。很显然, 腾讯的目的答到了!

在此次春晚摇一摇中, 腾讯用了哪些营销方法呢?

一、事件营销

事件营销是指企业通过策划、组织和利用具有新闻价值、社会影响以及名人效应的人物或事件, 吸引媒体、社会团体和消费者的兴趣与关注, 以求提高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 树立良好品牌形象, 并最终促成产品或服务的销售的手段和方式。

收红包一直是中国过年的传统风俗。微信红包恰恰是利用了人们过年要发红包的契机。2014年1月26日, 微信5.2版本正式运行, 里面推出了一款新的应用, “新年红包”公众号, 功能上可以实现发红包、查收发记录和提现。关注新年红包账号后, 微信用户可以发两种红包, 一种是拼手气群红包, 用户设定好总金额以及红包个数之后, 可以生成不同金额的红包;还有一种是普通的等额红包。此时, 2015年春节马上临近, 可以说此版本的发布, 正是为“珍珠港偷袭”埋下的伏笔。

二、公关营销

在2014年春晚微信“抢红包”这个盛况中,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互动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从目前可以查到的信息看, 最早发表的关于微信红包的文章是2015年1月27日发表的文章———“‘微信红包’引爆社交, 腾讯做对了什么和会得到什么?”, 从那以后, 各大媒体纷纷转载此篇文章并发出更多关于微信红包的报道。

其实在此之前, 就已经有媒体对微信红包进行了报道。只是当时大家并未在意, 没有看出这其实是一场预谋已久的策划。在2015年1月26号晚上, 就有媒体发表了“微信跟‘红包’干上了”的文章, 文章中详细讲解抢红包攻略、技巧等。但让大家感到意外的是, 两天以后, 网上又出现“微信红包开发负责人吴毅否认红包让支付用户一夜过亿传言”一文。文中指出吴毅今否认了“外界”消息称微信红包让微信支付用户一夜之间突破1亿的说法。

大家看到这里, 应该明白, 微信红包其实从一开始就在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的策划推广。

随后, 1月29日, 网上又出现“微信红包一夜爆红背后:低调再战阿里”的文章。文章指出在此次“珍珠港偷袭”是件中, 腾讯占了上峰。而在前一天, 在《百度百家》里也有一篇文章“微信红包:阿里腾讯移动支付大战的导火索”, 阿里在这里做了什么?马云在此次“珍珠港偷袭”事件中一直缄默不语, 怎么也会中枪, 这就是公关营销中最重要一个原则:傍大款。

由这一系统的事情可以看出, 公关营销被腾讯运用得淋漓尽致。

三、病毒性营销

病毒营销 (Viral Marketing) 是指通过类似病理方面和计算机方面的病毒传播方式, 即自我复制的病毒式的传播过程, 利用已有的社交网络去提升品牌知名度或者达到其他的市场营销目的。其由信息源开始, 再依靠用户自发的口碑宣传, 达到一种快速滚雪球式的传播效果。

微信红包具有金额随意可平均分配也可随机发送、派发对象数量不限等特点, 有如“集体抽奖”。用电商界人士的话说, 微信红包是又一个典型的病毒式营销。

人们通过微信红包, 可以传递亲情, 可以沟通感情, 可以交易付款, 可以娱乐游戏, 可以说微信红包的发明带给人们无尽的方便与快乐。这么好的一个产品你知道了以后会不转告他人吗?别人收到了你的新年红包后会不予回赠吗?当你的行为带动他人的行为的时候, 病毒营销就成功了!口口相传, 事事相传, 以致现在有手机的人都会使用微信红包了, 这就是病毒营销的魅力。通过人们的社交网络, 通过人们的口碑相传, 使得微信红包无处不在, 无人不用。

所以说, 微信红包营销就是典型的病毒式营销, 通过人们的口碑和喜爱赢得了市场。

四、软文营销

软文营销, 就是指通过特定的概念诉求、以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使消费者走进企业设定的“思维圈”, 以强有力的针对性心理攻击迅速实现产品销售的文字模式和口头传播。比如:新闻, 第三方评论, 访谈, 采访, 口碑。

大家看, 2014年1月29日, 第一财经日报发出“微信红包一夜爆红背后:低调再战阿里”的文章。此篇文章, 详细的讲述了微信红包的特点以及收发方法, 并且提出了提现问题, 其实也就是告诉我们使用微信红包要绑定银行卡。多么详细的解说, 试问, 微信红包才刚刚上线两天, 你们又是如何得知关于其特点和使用的呢?很明显, 这是腾讯团队使用的另一种营销方式———软文营销!通过第三方评论, 给予权威的、另公众认可的解说。对此事件, 马云团队一直闭口不言, 马云只说了一句话:在中国商业竞争中最厉害的“黑客”是写“黑材料”的黑客!

由此可见, 微信红包成功不是偶然现象, 是经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同时, 网络营销方法也不容小觑, 适当的运用营销方法, 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本文从2014年春晚微信红包事件入手, 分析了微信红包事件的实质及所采用的网络营销方法, 介绍了事件营销、病毒营销、软文营销及事件营销的相关知识。

关键词:微信红包,事件营销,病毒营销

参考文献

[1]金羊网-新快报, 抢红包、摇春晚:微信春节用户大数据揭秘, 2015年02月27日, http://news.sina.com.cn/c/2015-02-27/083931547895.shtml.

[2]莫柳.春晚发红包三方共赢可能否?2015-02-15, http://www.iimedia.cn/38628.html.

上一篇:思想动态预警下一篇:大米市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