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追寻你优秀作文(共10篇)
穿越千年追寻你优秀作文 篇1
如血的彼岸花绚烂绽放,漫步花丛,却在不经意间瞥见你清冷的背影。忘川河边,三生石旁,身着素衣的你,静静伫立,似在思索。我忽然很好奇,不食人间烟火,高贵脱俗的你为何看起来是那样的孤寂。于是,我便窥探你的记忆,只因心里已住进了你。
透过白雾,我看见,天赋异禀的你:“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也唯有“蜀山水碧蜀山青”的天地造化才会滋养如此旷世绝尘的才俊;英气逼人的你,仗剑行吟,长歌出关,也唯有英雄辈出的年代才会造就如此的侠肝义胆;超然物外的你“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也唯有巴蜀的日月灵气才会孕育如此凌绝红尘的道骨仙风。月下饮酒,你吟“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在这寂静的月夜,你的自信遮住了月光,照亮了这天地间的万物。凝视着你,我看到你有孤傲一世的雄心,你有明君贤臣的梦想,你腰间短剑的锋芒。于是,面对“天子迎亲”的至高礼遇,你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从此,你开始了红尘中的流浪。
龙巾拭吐,御史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醉草吓蛮书,一纸雄文安天下,彼时的你,意气风发,却无法实现“济苍生,安黎民”的雄心抱负。在这黑暗的官场,我看到你醉眼看花,摧眉折腰,“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不正是有力的证明吗?历经仕途艰难,心灰意冷,你会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你亦感慨“古来万事东流水”……终于,一腔悲愤化成一声怒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你的高洁不容许人生有污点,相比之下你更愿意“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于是,大唐的青山绿水间,酒旗飘扬处,我看到了那个张扬狂傲,白衣飘飘,如谪仙般的你。
又是那样寂静的月夜,不同的是,你已半醉半醒,心中惆怅无限。“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孤灯不眠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对酒不觉瞑,落花盈我衣”“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目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你的纯粹,你的孤傲,让你在黑暗的官场受尽心的煎熬,果然,高山之巅,沧海尽头才是你的心之所向。看着你憔悴的样子,我多么想与你“两人对酒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然而,“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你一生以酒相伴,用你的诗篇独步千年的沧海桑田。
那是心系黎庶,在芸芸众生中浪迹的平民:悯苍生,怀万物,情动时,每一句诗都是泪水的结晶;那是心灵飞升,于九天绝顶看人间的仙人“杯涵明月,壶纳江河,情酣处,倾倒的酒杯化作咆哮的黄河之水;那是游历神州,寄情于山水的隐者;青梅煮酒,松下吟诗,忘情处,石畔松下是醉听天籁的寂静之处;那是壮心不已,边塞烽火悄然入梦的壮士:侠骨犹在,鬓已染霜,梦醒时,繁星化作了狼烟烽火。伴你左右,我看到,你“田家秋作苦,邻女夜春寒。”的慈悲情怀;你“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势磅礴;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
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独致情怀;你“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沙场咏叹。
今夜,寒风瑟瑟,思想的愁绪拂动我的心,但见你一人遗世孤立,站在沧海边,长袖飘拂,如谪仙一样令人无法靠近。你凝视着脚下的江水,飘逸的身影纵身一跳,从此再无那豪迈的吟咏。
时光在流淌,盛唐,繁华与落寞依然在同一片蓝天下徜徉。如血的残阳里一个王朝的背影已经模糊,它的繁华在风雨中褪落着残红,唯有那飘逸的身影在亘古不变的时空里低吟。
回过神来,再次凝望忘川河边你的背影;还是那么清冷高贵,只是这次我知道你的内心是孤独的。我只想伴你身旁,让你不再孤单。
“青莲,我伴你左右如何?”不由道出心中所想。你缓缓转过身来,朱唇微张,眼睛散发异样的光芒:“好”。
酒入豪胸,七分酿成月光,余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青莲,你可知你的诗篇是多么的动人吗?
穿越草原追寻你 篇2
———王洛宾《在那遥远的地方》
生活的脚步总是那么匆匆,来不及驻足回想便已然随风呼啸而过,在人生的旅途中,有些人与我搭乘了同一辆车,彼此淡淡地相视,若有若无地转头回顾,在彼此的相识与相知中,默默进驻我们的心间,悄然间已经把她在内心深藏,以为这样便可以永久。
这样的情感是一种十分奇妙的东西,它在生活中为给予了我们慰藉和期望,犹如春天的绿叶和秋天灿灿的果实,在风与雨交织的时光中让我们变得坚强,不论是阳光中的阡陌还是冷雨下的泥泞,我们一步步踏实地走过成就了生命的深刻和厚重,可它同时也是带给我们烦恼和苦痛的源泉,那悄悄喷涌在心底的思念,足以疯狂地浇灌一切当下的情思,肆无忌惮地伸展蔓延,挣扎在心连接起来的每一根触角上,默默地忍受着它的折磨,可又有什么办法能减轻这种内心的痛楚呢?
做不到圣人般的超脱豁达,便悄悄地把它在心底掩藏。把那种敏感、那种一不小心碰触便可能带来刺痛而支离破碎的情感,层层地包裹,就像一枚拥有无数层壳的鸡蛋,破了一层还有一层,永远都不会有尽头,也就永不会有将蛋清和蛋黄痛快淋漓地呈现在别人面前的无奈与苍凉。快乐是大家的,苦痛是自己的,就这样装作若无其事,面带微笑地去接受每一天每一刻时光的雕琢。
朦朦胧胧的天空还挂着一轮月亮,一圈清幽的冷光环绕着它,不远处有一颗星星盈盈地守候着,微弱的光像一盏灯笼。
我披着一路的晨辉赶到了车站,挤进了开往萌那儿的第一辆巴士。吭吭咳咳略带嘈杂的声音,掩饰着人们朦胧的睡意,一切都似乎是无意识的动作,买票,检票,进站,上车,在座位上坐定了,还有种浅淡的恍惚,不一会儿,偌大的车内已黑压压的坐满了人。车开动了。
当天放亮时,车已穿行在北方广漠的原野上,波浪般起伏的地形上铺天盖地满是枯黄而凌乱的草,一株株黄色的草穗子摇曳的身姿完美的展示了风的姿态。这时车里播放出了王洛宾的《在那遥远的地方》,轻轻地扣击着我心中最隐秘的地方,掀起了我对萌最深沉的思念,那种情感伴随着歌声像大海中的巨浪向我袭来,迅即浸透了全身。
萌,静雅而温婉的面庞又在我心间浮起,那些过去的时光片段便在心中一幕幕播放,宛如打开的一部幻灯机,又加上了印在心底的旁白。
已说不清楚第一次是在哪儿见的她了,但相见的刹那,便永恒地定格在了我的脑海,一切外在景物的陪衬便全部消融,似乎那刻的时光只是为了让我与她相见,而真正的交谈却是一年以后的车站,在这一年的时光里,我悄悄地留意着关于她的一切风景。
一个眼神,一个远处的瞩目,都足以激起内心的丝丝涟漪,她在我心中变得越加清晰而完美,而我越是无法贸然上前,因为怕被拒绝后破灭心中最纯美的印记。
也许,有缘自会相见,有分自会相聚,我无法遗忘,更无法抛开,在人生的历程中,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和场合,相逢,相知。
相逢不需要承诺,相知便不需要誓言。
同萌在一起的时光里,才发现,情感的世界里不论是曾经多么独立不羁、洒脱率性的人也无法阻挡被它浸透。
萌,成了一个完美世界的象征,有她的日子,光阴变得干净纯澈、细水流长。那些曾经彷徨流浪的日子转瞬成了永远的过去,不管在现实的面前,我有着怎样的压力与挣扎,看到她的那刻,心便变得纯净的安然,似乎一汪清泉自心间潺潺流淌,刹那间,笼罩的阴霾烟消云散。在那些内心的自我无限膨胀的日子,为着自己小小的成绩而骄傲欣喜的时刻,看到她清净纯亮眼眸的瞬间,一切变得淡然,她总能使我的内心平静如一湖秋水,在她的清亮漆黑的眼中,似乎世上本没有所谓的兴奋欢悦,也没有所谓的悲伤失望,有的只是清静简朗,自在安然。
车忽高忽低的行驶在草原上,前方渐渐出现了怪石嶙峋的山峰,以延绵不绝的姿态强悍地挡住了人们的视线,当车从一隘口穿过时看到了山的脊背,沙和石的质地,上面覆盖了一层泥土,伸出了枯黄的草阻挡着风的拂动。通过山隘后仍然是一望无际的草原,伸展到天的尽头。
我想到了广漠原野上的情僧仓央嘉措,“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来生,只为今生与你相见”,似乎他就在这开阔的高原上,在远处的阡陌中,孤寂的身影执著地追寻着心中的姑娘。
恍惚中仿佛又听到了张爱玲的声音“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什么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那种默契与机缘成了多少人心中永恒的梦,又成了此生多少人对于爱最纯美的期盼。
相隔的时光与空间终究挡不住人们对于爱的追寻。那句被萌抄写在一本书扉页中的话:
“果实问花儿:我离你还有多远?”
“花儿告诉果实:你就在我心里。”
化成了千万只彩蝶盈盈地飘飞于这无尽的时空。任花开花落,潮起潮伏,那是一轮升起在心底的永恒的月亮。萌,就在我心里的,把遥远的距离化成了一种最真实的温暖,似乎她就在身边,她悄悄的耳语,以及淡淡的幽香。
前行的车载着我追寻的心灵,又迎来了高原大漠璀璨的星空,晶莹地闪烁在深邃的天幕中,似如一双双安静温柔的眼睛。
车渐渐驶进了小镇,一天的行程终于抵达了萌所在的地方,这座坐落于高原的属于藏族同胞的小镇,路边清幽的街灯稀稀落落地照着,我打开了车窗,清冷的空气扑面而来,萌,她就在这里的,我仿佛要将她连同这座小镇一起拥抱。
车进站了,我迫不及待地下车,却一眼就看到了萌的身影,穿着洁白的大衣亭立在身着深色藏式衣服的人群中,恰如她纯洁无瑕的心。
穿越千年的美丽“邂逅” 篇3
摘要: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课程的教学中的一个因素,成为教师教的工具、学生学的工具以及环境构建的工具。现代语文教学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为学生在课内外的探究性学习设置逻辑起点,强调培养学生自我改造、重组、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教学结果与评价也更能体现多层次多元化创新化。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学科整合;水调歌头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营造了一种自主、协作、探究的新型课堂教学情境。教师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分工协作,利用网络收集、整理资料,探究问题根源,制作学生自己的作品在平台上共享。同时,组织并指导学生互问互答,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的确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
用网络进行语文教学还一定要上成语文课而不是电脑课,是对自己语文教学的自我挑战,笔者尝试用苏轼天下第一中秋词《水调歌头》完成了一堂网络语文课。是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穿越近千年的一次美丽的“邂逅”。
中国古典诗词中许多优秀篇章穿越历史,历久弥香,已经超越了诗歌本身,超越了时空限制,成为人们共同的语言财富,成为人们共同的思想。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一首中秋词之绝唱,应该说句句都是经典。我希望学生们能在这一堂课上至少要有这样的收获:能欢词人之欢畅,能怀词人之思怀,能醉词人之醉。体验词人的欢畅,书写词人之犹豫、无奈,抒发词人美好之愿望。能与词人进行心与心的对话,产生情与情的共鸣。感悟深沉浓郁的亲情,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精神品味,获取人生的智慧。让中秋词的绝美厚泽每一个学子,涵养每一个灵魂。
但是,如何跨越近千年的时空走近苏轼,穿越宋词时代的言语走进苏轼?网络教学让一节课实现了近千年的时空转换,给课堂一个亦真亦幻的情境。音画交融,锤炼词句,对话苏轼,达到了与文本与人物与文化的深入交流。
首先,利用PPT图片情境创设“阅读”的念想。图片情境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在欣赏过程中,师生内心慢慢沉静下来,从而形成一种优美的情智氛围。欣赏就是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在“看”的基础上通过想象、联想情感、思维、取舍等活动,获得审美满足。这样十分自然地过渡到阅读目标的提出上。
因此课件既要有实用性也要有美感,天下第一中秋词从PPT上也要有美感与之相搭。比如,我设计《水调歌头》的第一张PPT显示课题时,就是一张经过光影魔术手软件处理过的月影,理解的人会发现其光影与文中“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亦真亦幻之景相呼应,加上缓如静水深流的古筝伴奏,视觉听觉上营造了一份月色空明以澄澈心灵,达到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
其次,教学步骤分为“诵读字正腔圆”、“研读声情并茂”“精读咬文嚼字”和“拓读探究品析”阅读四个板块。
1.诵读字正腔圆。第一次朗读,读得字正腔圆达到以声传情。
bǐngchén
què
shèng先在屏幕上梳理出词中的生词、多音词的正确读音,如:丙 辰 宫 阙 不 胜 寒
qǐchánjuān绮 户 婵 娟等等;以动态画面展示词的朗读节奏,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通过鲜明的动态节奏,触踫词的情感,读出文言的味道。动态的事物往往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研读声情并茂。第二次朗读,读得声情并茂达到以声求义。
PPT展示研究的问题:词中哪些内容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一边在文中画出相关内容,一边欣赏笔者制作的《水调歌头》课件中的滚动文字,课件搜集大量能表现词作内容的古画、摄影等图片,结合古典音乐和动态文字,创设了一个极为生动的情境,激发了学习动机,提供了丰富的外部视听效果。化静为动,化枯燥为有趣,化无声为有声。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平移、旋转、翻转等方式呈现出生动、有趣的动态画面,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并能直观生动地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催化”,有效地诱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教学双方始终保持昂扬、亢奋的心理状态
3、精读如醉如痴:第三次朗读,读得如醉如痴达到以声品味。“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学生在《但愿人长久》古筝音乐伴奏下诵读,能够有所感知,能够增加积累,就能够形成语感。然后根据需要选取最有用的文章或段落进行精读,这是一种由“面”及“点”的信息输入方式。如屏幕逐一展示: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弄字的妙处何在? PPT展示 .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比较阅读,中秋之月和承天寺之月你欣赏哪一轮明月。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传统教学非常重视对课文的精读,锤炼词句,咬文嚼字。分析欣赏,深入细读。在网络环境下同样不可忽视,因为精读可强化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在这种阅读中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深入思考。
4、拓读探究品析。教师指导探究性学习,从文学角度、历史角度、现实角度出发,结合网络上的资料和个人感受,展示有针对性的问题,如:从“兼怀子由”的“兼”字可以发现词不只是怀想子由祝福亲人,还有其它的缘由?那么这个缘由是什么?
要求学生在网络上搜索苏轼处于北宋新法与旧党之间的斗争、倾轧激烈时期。此时的作词背景。在论坛上发表,教师即时在论坛中整理最具代表性、最有价值的问题,鼓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互相协作,进行探究性学习。
通过拓读,使学生身临历史情境,直入文本深处切身体验“此情此景”与作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产生灵魂与灵魂的感染与共鸣,从而在更深层次上感悟文本,感悟人生。
最后,在教师诵读方法指导下,学生自主诵读,既可以根据网络提供的字词解释、思路分析、艺术特色比较等材料进行自主学习,又通过课件欣赏、诵读。课件具有良好的互动性,学生可选择配图朗诵欣赏(有画面、音乐和朗诵)或对照朗诵(有诗词内容、音乐,有朗诵)。
课后学生饶有兴趣地进一步研究积累有关描写“月”、“酒”的古诗句。积累能表现生活和人生哲理的古诗句,并写出其深刻的内涵。完善学习结果,将积累与感想发表在论坛上,有学生还在课后将结果制成网页,交给教师链接到个人主页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各自的特长,相互争论、相互帮助、相互竞争、相互补充。他们通过分工合作,获得共同进步,不仅学到知识与技能,而且在过程与方法上获得收益。
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和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与近千年的词作、词人有零距离的相遇,给学生学习带来全新的视、听、说、读、写的语文学习,真像是一次美丽的穿越。
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主动学习的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学生的听觉、视觉都参与感知活动,使学生开阔视野,发展智力,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从而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信息技术课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学习工具和方法,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将中学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整合,以此来培养中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将促进中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发展。
穿越千年的人生智慧的哲理故事 篇4
据传在周王朝太庙的石阶前,曾立有三尊人物雕像,分别为“玉人”、“金人”和“石人”的形象。这三座雕像有什么寓意?为什么会立于周王朝供奉祖先的太庙前呢?还是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三尊雕像的风采威仪吧。
第一尊为以布匝嘴,表情严肃的铜铸“金人”。用布勒住嘴巴,意为少说多做,惜言如金。胸前勒文“金人”,背后有“无多言,多言必败;无多事,多事必多患”的`铭文。教人慎于言行。
第二尊为双手张开,作侃侃而谈状的“石人”。与“金人”相对而立,此尊雕像的用意是教人要仗义执言,敢于伸张正义,立场坚定。面对异端邪说要不屈从,不阿就,心如磐石。石人胸后勒文“无少言,无少事”。
第三尊为一尊“玉人”,为绿衣打扮,象征玉的温润洁净,“玉人”表情温恭,谦谨,不动声色的表情似是在教导人们面对一切都应心如止水,淡然处之。要人们控制内心的欲念,修身养性,克己复礼,洁身自好,方能守身如玉。
历史沧海横流,大浪淘沙。这三尊雕像已无迹可考,或毁于兵燹战火,或长眠于地下。但据记载,孔子曾立于周朝太庙石阶下,抚金人而感叹。出自《说苑》的成语“三缄其口”,其中“三”现在往往理解为“多”之义。其实,真正的意思可能是来源于周太庙前用布绕嘴三周的“金人”形象,是对“金人”的客观描写。
穿越千年,我们仿佛依然能够看到周王朝的历代帝王在袅袅香火中参拜开创基业的先祖,神情恭敬,庄重肃穆。得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难。先王用目窥千里的睿智,为后代子孙廓清了一条通达之路,使周王朝享祀帝业六百余年。这不可不谓“玉人”、“金人”和“石人”的教化之功吧。
而这三尊湮没不可考的雕塑,其包含的精神却源远流长,孕育了一代代的圣贤。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巧言乱德”、“巧言令色鲜矣仁”、“刚、毅、木、讷近于仁”。重温孔子这些依然散发着人性光辉的哲言,无不教人慎于言行,管住自己的嘴巴,防止祸从口出。让那些夸夸其谈者原形毕露,褪去假象。再现“金人”风范。
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的韩昌黎,触龙颜,批逆鳞,犯颜上书,谏迎佛骨,结果“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但其仗义执言的精神,震古烁今,与“石人”无异。
面对前来劝降的宋恭宗和忽必烈,南宋状元宰相文天祥脱口吟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这不正是“玉人”所为吗?守身如玉,高风亮节,纤尘不染,成为彪炳史册的伟丈夫。
“玉人”、“金人”和“石人”所蕴含的精神内质历经时光的变迁,不但没有随风湮没,反而历久弥新,成为儒生、士子、知识分子革命者的精神钙质。朱自清的不食美国的救济粮,闻一多面对反动派的枪口拍案而起,共产党人面对老虎凳、辣椒水等酷刑折磨,严守党的机密,视死如归,这不都是“玉人”、“金人”和“石人”三尊雕塑精神的再现吗?
春天我把你追寻作文 篇5
像一抹金色的阳光,使小树茁壮成长;像一枝灿烂的画笔,把世界描绘得那样辉煌!追寻你,淅淅的春雨,追寻你,百花的芳香,追寻你,轻柔的春风,追寻你,温暖的`太阳。
一棵棵小树那样茁壮,一朵朵小花扑鼻芬芳;我们聆听冬季离开的脚步,展开双手迎接春天的阳光。
燕子翩翩展翅飞回,春雨奏出动听的交响;我们褪去厚厚的棉袍,在烂漫的花丛中翱翔。
春天,你是那样生机盎然,假如离开了你啊,我们去哪寻觅那芬芳的花香?
去哪享受那温暖的太阳?
优秀作文:追寻你我的文学梦 篇6
从小,我就是个爱做梦的孩子。
我常梦见自己在旷野上奔跑,在险滩上跋涉,在峭壁上攀登。我似乎在追寻着什么。
我的朋友与我谈论他们的梦。有的人说梦见自己成为服装设计师;有的人说梦见自己成为画家。可是我的梦在哪里呢?我很迷茫。
我的梦像一个小小的茧,始终躲藏,不愿出现。直到有一天,我有幸拜读朱自清的散文。我翻开精美的书页,嗅着油墨的芬芳,品读经典的《荷塘月色》,我的全身仿佛被一道闪电击中,浑身颤栗,双手微微颤抖,我终于见到了我的梦!那清新隽永的文字如此灿烂,即使再历经百年,依旧会焕发出华美的光辉。
我想,我终于见到了我的梦。
我开始喜爱阅读与写作。我希望能用我的汗水,我的努力来寻到我的梦,“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但事与愿违,即使我再刻苦地积累、阅读、写作,用我那拙劣的笔写出的文章却总是干巴巴的流水帐。我只能眼红地羡慕其他的同学。一次上课时老师的训斥——“你到底会不会写作文?!”使我畏惧退缩;一次下课时同学的嘲笑——“你的作文写得真烂!”使我灰心丧气。
我想放弃了,我是一个失败的寻梦者,双脚总是踏过无人问津的驿站。我恐怕寻不到我的梦了吧。我却又依稀地听见她银铃般悦耳的笑声,隐约看见那绝美的容颜,她的`目光始终关注着我。我又鼓起勇气继续前进了。
当周围同学热衷迷恋玄幻言情小说,把打扮自己当作每日的必修课程时,我却如饥似渴地吮吸着文学的养分,贪婪地汲取其间的精华。我成了一个孤独的寻梦者。我常常独上高楼,妄想走尽文学路。我沉醉在欧·亨利的小说中无法自拔,聆听唐诗宋词的低吟浅唱。在我的心中,文学是我唯一的朋友。
我筋疲力尽却乐在其中:课堂上,我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下课后,我甘于向同学请教;回到家中,我乐于一遍遍修改自己的作文。
我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写作时,我虽然无法写成天机云锦,但却能信手拈来,左右逢源。在同学中,我俨然成了他们心目中的写作能手。
后来我梦见,一个小小的茧历经无数磨难与风雨终于蜕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啊!破茧而出的你,那翅膀上闪耀的是灿烂的光芒,还是凝结着过去的辛酸泪?
穿越千年追寻你优秀作文 篇7
以多措并举为半径,画好巩固脱贫成果圆,确保贫困群众安居乐业。在脱贫攻坚收官之年遭遇疫情影响,边缘人口中还有近300万存在致贫风险,加之有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农畜牧产品滞销、扶贫项目停工等挑战,脱贫摘帽后还要扶上马送一程。针对异地扶贫搬迁,在搬迁户“搬得出”之后,要将工作重心从以搬迁为主向后续扶持工作为主转变,从解决好“怎么搬”向“搬后怎么办”转变,从“搬得出”向“稳得住”“住得下去”转变。要坚持完善机制,优化大数据平台,实现信息动态共享,驻村干部要精准帮扶,优先提供产业、金融等重点帮扶。此外,还要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活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消除精神贫困、拔掉思想穷根……只有画好巩固脱贫成果圆,并且保证抓实抓细脱贫攻坚每一项工作,脱贫攻坚的“后半篇文章”才会谱写得更好。
以刀刃向内为半径,画好优良作风圆,确保脱贫有“成色”。脱贫攻坚是一项长期工作,不能一蹴而就,伟大的事业是脚踏实地干出来的。“要实实在在做好就业工作,不能搞形式主义。”异地扶贫搬迁后,要让搬迁群众“稳得住、住得下去”;脱贫摘帽后,要让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因此,要敢于刀刃向内,及时克服和刹住形式主义。要对标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发现的问题和专项巡视“回头看”指出的问题,形成问题清单,精准施治;要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越是关键时刻,越不能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形式主义。此外,还要把准各种形式主义的“脉象”,敢于刀刃向内,对一切形式主义问题说不,以务实的作风、“背水一战”的使命感、“兵临城下”的紧迫感、“军令如山”的责任感确保脱贫“成色”。
以持续发力为半径,画好致富长效机制圆,确保贫困群众致富发家。“今年以后是不是能够稳定下来,是不是有一个长效的机制,就看这些基本的措施是不是稳定的、持续的。”的确,刚刚脱贫摘帽的贫困地区还处于“步履蹒跚”的位置,“身体”还需要进补,贫困群众如何稳致富是重中之重,因此,还需继续发力,继续送一程。摘帽后扶贫要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要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和引导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要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形成长效体制机制,通过智力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就业扶贫等多种方式,开创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精准扶贫工作格局,创造条件激发贫困群众的致富思维和内生动力;还要做好技术创新,利用科技手段与当地优势点的契合,激发产业转型升级“驱动力”,最终实现人民增产增收,在致富的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篇8
於潜二小
王召召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受到革命传统思想的教育。
2.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诗歌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3.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注意把诗的韵脚读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整体感知(5’)
师: 延安,一座北国边塞之城,一方热烈而又神秘的土地,一幅壮丽而又俊美的画卷,她更是被称为“中国的革命圣地”。1935年到1948年,13年间,那场翻天覆地的红色革命,从这里开始席卷全国,王家坪,杨家岭,枣园,南泥湾,一处处革命遗址,依旧历历在目。看着这一切,诗人祁念曾写下了这首荡气回肠的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在这里,追寻就是——
2、诗歌,作为一种写作体裁,与别的体裁有很明显的区别,谁说一说?(都分小节)诗歌常让人听起来悦耳,读起来琅琅上口。诗歌都押韵,而且都有自己的韵脚,诗句末尾押韵的字叫诗的韵脚。一般来说,诗的双句句末用韵脚。现在请你找一找这首诗歌的韵脚是什么?这首诗歌押的是“ang”韵。我们在朗读诗歌的时候,对诗的韵脚要适当加以突出。这样,听起来才声韵铿锵。让我们自己试一试。师检查读全诗。【同学们真棒,会动脑筋,会倾听,老师稍微点一点就通。】
二、寻找延安,品读精神(20’)
1、要想读好诗歌啊,首先要读懂诗歌所写的内容,然后体会它所要表达的情感。让我们再读一读这题目,那么诗人在寻找什么?诗歌中写到了两个时期的延安,一个是现在的延安,一个是过去的延安。你能找到吗?再读一读诗歌,画一画相应的句子。
2、现在的延安
谁先来说一说现在的延安。雨后春笋?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满目琳琅?家用电器?你读懂了?过着这样的生活,你会是怎样的心情?激动地,高兴地,自豪地读一读这两句话。(5’)
3、过去的延安
看到了今日的延安,回看过去,又是怎样的延安呢?找一找。(破旧的茅屋,窑洞,土炕,老牛破车)引入旧延安的资料。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经是党中央的所在地,物质生活上却很艰苦,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点的是煤油灯。)
4、分析变之因
过去是破旧的茅屋,老牛破车,而现在是高楼大厦,琳琅满目的家用电器,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啊?当年革命一辈在延安都做了些什么呢?让我们去看一看这一些革命旧址——资料:延河边,枣园里,南泥湾,杨家岭。所以,改变延安的是什么?这就是一种延安精神。让我们一边看着这些革命遗址,一边吟诵这一小节。(7’)
5、这种精神改变了延安,还改变了?(中国大地,整个中国)你哪里读出了这一点?是呀,现代的中国是贫穷落后的,总是被人家欺负,可是现在却是 “航天飞机”,“电子计算机”,除了这些,我们还看见,交通更发达了,有了高速公路,有了动力火车,有了手提电脑,有了——科技飞速发展,百姓生活越来越富裕了。这一切,都是因为——(延安精神是执着地追求理想并为之献身的精神。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延安精神是力求上进、永不满足的精神。)
6、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能不能丢掉延安精神呢?为什么?
是的,社会上慢慢的就出现了这么一些人:有的取得一些成绩就沾沾自喜,不求提高,自我满足。有的,生活条件好了,就开始浪费,浪费粮食,浪费金钱,过着无比奢侈的生活。有的,物质上很优越,就不求精神上的充实,不看书,整天打打麻将。这样下去,行不行?
引读——所以,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
7、是呀,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这是一句反问句,谁能把它改成陈述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能不能失去,不能。带着这种坚定的信念再读。(9’)
三、追寻精神,情感升华
1、所以,我们要追寻,追寻延河——追寻枣园——追寻——南泥湾——追寻杨家岭——追寻的还仅仅是延安吗?更是延安精神。
2、诗人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在迫切地追寻着。你体会到了吗?哪儿?他把自己比作了——你怎么读出了他迫切地心情了呢?能读好这一小节吗?
3、在这里,延安精神俨然已是一种信念,是一种——理想,一种温暖,一种春光,一种光明,就是火红的太阳。
4、只有心中保存着这一份信念,让这一份信念点燃并支撑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才能够创造美好的未来。
5、现在你能读好这首诗歌了吗?谁来? 全班起立配乐读一读。
板书:
延安,我把你追寻
信念
延河
追寻
枣园
温暖
南泥湾
杨家岭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反思 篇9
一、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诗歌教学常常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写作特点、修辞手法,不厌其烦,但学生听得糊里糊涂。一节课下来,收效微乎其微。
这节课则了让学生“问题(勇于质疑问难)——解决问题(敢于释疑解难)——归纳总结(善于总结获取知识的方法)”,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
例如,“我”到延安追寻?为何要追寻?课文中这两个关键问题让学生找出,并在教师启发下解决的。整堂课既有学生个人的读、思活动,又有的、交流;既有学生代表的发言,也有教师画龙点睛的小结。学生了学习上的和乐趣,了“自学,靠学”的思想。
二、抓住,教出特点,交给学生一片自学的金钥匙。
这节课从二类教材的特点,“有扶有放,半扶半放;扶得自如,放得洒脱”,着力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交给学生的是一片打开自学诗歌大门的金钥匙。
如,这节课把解答学生的问题“追寻”“扶”的,恰当地运用录像化解难点,让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地方的画面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了对诗句的理解,学生对“延安精神”深切的体会。在学生弄清个问题后,教师不失时机地学生归纳学习方法,学生获得了一片自学的金钥匙。对个问题“为追寻”,学生学得。
三、着眼于练习,一练到底,把课后的“思考·练习”融于教学之中。
教师的教学,常常讲练脱节,讲是课堂上的事,练是回家的事,不理想。
追寻你的方向—中国梦.为师 篇10
——中国梦•为师
成都市王贾桥小学
李霞
梦是什么?梦想又是什么?
初为人师的时候,依稀记得梦是活跃的,跳动的,仿佛星星之火大有燎原之势,正等着蓄势待发。梦是热烈的、热情的,犹如一团火焰燃烧在胸间,朦胧了双眼,淡化了视线里所见的一个个真实。那时,我的梦想就是要成为一个有威严的老师,一个智慧的老师,用我最全心的爱滋润每个小小的心田。
最初的梦想总是最好的,却伴着挣扎、疼痛、粗浅和质疑。当学生因为害怕我而不敢告知肚子痛的时候;当学生因为家庭作业没做完怕挨批评逃学的时候;当学生因为受伤需要关心而我没能及时发现的时候;当学生因为家庭矛盾选择整天沉迷网络的时候……我一下子有点缓不过神儿,迷茫的不知所措。为什么我的满腔热情,换来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泼冷水,为什么我的良苦用心没能得到学生的理解和支持,为什么我说破喉咙却仍然有学生听不进一句劝,为什么家庭教育会弄得孩子心灰意冷放弃上学,而家长最后也选择放弃劝导?
种种现实和很多次苦恼的心情让我深信教师这个职业带来的收获和体验并不是想象般光鲜灿烂,为师之道在时代的浪潮下早已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般简单。正是最初的梦太美好,轻易地肤浅地理解最初的梦想,而忽略了教育其实需要的不只是热情,还有冷静、理性的思考和正确的处理方式。也只有冷静的分析这些现象,理性的思考和恰当的处理,才更能体现出教育的价值——对人的关注,对人性的关注和对生命的关注。跳出一贯的思维角度,才发现分数、成绩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良好的秩序和管理靠的绝不是控制,惩罚和训责这些惯用的教育手段也代替不了充满人性化的教育。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灵动的生命体,有看得见的表象行为,也有看不见的隐藏的内在和个性。每一个教育现象都有影响存在的必然因素和不稳定因素,也有存在的价值和缘由,为师者所能做的就是正视这一切,然后冷静的寻道而为。
热情退却,梦想依旧,它只是变得平静了,如淡淡的清泉从山涧缓缓而来,所到之处没有惊动的冒险,有的是甘露般沁人心脾的甜。如淙淙细流,循着那些看似深险的沟壑慢慢浸入。开阔的视线、包容的胸怀,渐渐的开始发现,每个生命体都有跳动的精彩,每个看似简单的现象背后都有一串值得深思的纠结。于是,我想起了爱和别人打架的孩子被老师批评后那委屈的神情;想起了课上一个孩子突然呕吐一桌,同桌立马捂住鼻子挪开座位,丝毫不顾时,那个智力弱的女孩却立刻跳出来说“我来帮忙”的样子;想起了那个眼神怯怯的男孩每次哭闹着不上学时,疾苦的婆婆脸上的泪水。
教育是什么,是只有分数书写的一张成绩单,又或是被功利化的成功代名词?所有这些都深深触动我的每根神经,若没有这样的思考,我不会重新找打架的孩子聊天,才发现爱打玩的根由其实只不过是父亲平时和他相处的一种方式,只是用在了不适当的地方。智力弱的女孩跳出来帮呕吐的孩子收拾脏污的桌椅时,被老师视为优秀的孩子们却一脸无动于衷的表情,那场景是多么的不相衬。死活不上学的孩子竟是婆婆从小一手带大,他从来不知道什么是父爱。
【穿越千年追寻你优秀作文】推荐阅读:
穿越千年图书馆06-04
穿越千年的眼泪歌词05-22
轮回之千年作文06-07
上下五千年小学作文11-07
书中千年作文600字10-20
上下五千年知识竞赛作文05-24
游随州千年银杏谷作文05-24
千年之恋高中作文08-18
千年石洞二年级作文350字05-22
穿越未来高中作文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