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拯救未来作文

2024-08-20

穿越时空拯救未来作文(精选15篇)

穿越时空拯救未来作文 篇1

穿越时空来到未来作文

今天放学后,我走在回家的路上。今天的天气非常的阴凉,天上飘着朵朵白云,只是没有太阳,大概是那些白云把太阳遮住了吧,我心里猜测着,不过作为一名小学生的我可管不了那么多,因为我现在正急着回家写作业呢----今天晚上的作业有点多,我赶紧加快了脚下的步伐,低着头,大跨步向前走去,我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要赶紧到家里写作业了!

我正走着走着,我突然发现我正在走的这条大街的左边,出现了一条漆黑的,我以前从来都没有发现的道路,似乎还微微闪着光,我惊讶极了——难道说这条漆黑的、我从来没有走过的小巷是凭空变出来的?我摇了摇头,使劲的把这个念头从脑袋里面赶了出去——这怎么可能呢?别胡思乱想了,赶紧回家吧,我还要写作业呢!我正想走开,突然发现这条小巷闪了一道光,然后很快又消失了,我特别的想走进去看一下,可是又怕遇到什么不知道的危险,最终好奇心战胜了我的理智,我还是迈着沉重的步伐走了进去。小巷很黑,我也感到很害怕,因为这是我第一次走这么黑的小巷,似乎我平日里走夜路都没有走过这么漆黑的小巷,我害怕极了,好像越往里走越害怕,越害怕就越想往里面走,我带着这种矛盾的心理,一步一步的往里面走着,小巷越走越黑,越走越小,好像一眼望不到头,实际上也根本望不到,一眼望过去,根本就看不到自己的手指,我看到的`仅仅只是漆黑的一片,我只能凭着本能摸索着走过去,突然眼前又出现了一道光,闪了又闪,我惊呆了,我揉了揉眼睛,我以为自己看错了,但是,那道光确实是一闪一闪的,我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瞪大了眼睛,发现这道光越来越亮,最后当我走到尽头,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个缓缓旋转着的光洞。我惊呆了,因为我从来没有看见过这种东西,我害怕极了,我仿佛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突然这个光洞仿佛有了引力,把我整个人都拖了进去,狠狠的拽住了一片黑暗之中,我吓了一跳,想喊却喊不出来……

不知道过了多久,当我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我来到了一个未知的世界,我睁开眼看见了一个机器人,吓了一跳,谁知道那机器人却开口说话了:“你好,我是自动分配机器人,您是第999个来自过去的人类,我们自动分配机器人的任务,就是每当有一个来自过去的人类降临在未来世界,我们就要认他为主人,带领他参观未来世界,并且生活下去!”我一听,疑惑极了,奇怪的问自动分配机器人:“自动分配机器人,请问现在是几年几月?”“尊敬的主人,从现在开始你就是我的主人了,今年是公元20xx年!”顿时我愣住了----我来到了公元20xx年!我使劲摇了摇脑袋,怕自已眼前看到的不是事实,我捏了一下自已的脸蛋,我不停地问自已:我怎么会来到公元20xx年呢!不,这绝对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自动分配机器人似乎读出了我的疑惑,面带微笑的对我说:“主人,你放心,20xx年的人可以任意的穿越时空,如果你不想呆在未来世界的话也可以回去的,只要到时空管,然后再输入属于你的那个时间段,你就可以回去属于你的那个世界了!”我一听,这总算放心了,高兴的对机器人说:“那太好了,自由分配机器人,那请你带我到未来世界参观参观吧!”在这个属于未来的自由分配机器人的带领下,我参观了未来世界,我看到了没有水也能活的鱼,我还看到了,不用种子也可以培植出花,我还看到了一些小学生去上学根本就不用背书包----每一个小学生在数学之前都会被学校植入一张记忆芯片,然后每天学的知识就会自动储存到这张记忆芯片里面去,如果小学生以前的知识突然忘了,就可以在这张记忆芯片里面查找,我不禁感慨:多方便啊!如果我们的那个时代也能有这样的超智能芯片那就好了!

“叮铃铃,叮铃铃,叮铃铃……”闹钟突然爆炸般的响起,我被惊醒了——原来所有的一切都是南柯一梦啊!

穿越时空拯救未来作文 篇2

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 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对于人们已有的经验进行加工、改造, 从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通过定义我们可以看出:

联想可以打开我们记忆的仓库, 突破话题材料的局限, 让自己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联系多种材料, 以使文章血肉丰满、主题深刻。从宏观的角度统观全文, 联想的目的是尽可能的拓展行文思路, 从而有利于题旨的弘扬;就文章局部来说, 联想的目的是丰富和加深文章的内容。

想象的作用是串联我们的生活观察、感受、思考、感悟等, 使写作思路得到拓展, 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构思, 现实生活的限制在想象的作用下获得突破, 并大大地丰富了表现内容和手段。写作过程中, 联想和想象往往结合起来运用。写作时, 不管运用哪种手法, 都必须紧紧围绕中心, 思路清晰, 合乎情理。要注意衔接, 过度自然, 交代清楚, 照应周到。

虚实相生的妙用可以使联想和想象更好的运用。“虚实结合”是指虚实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 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 从而大大丰富文章的内容, 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 虚实结合可以形成渲染、衬托的气氛。进行强烈的对比, 以达到某种效果。“虚实结合”在文章中的表现是这样的:文章所呈现出来的生活并不是生活的实况录像, 而是对现实生活进行了个性化的加工改造、掺入想象与虚构内容的产物。其中的人、事、物都离不开在生活的真实的基础之上进行的艺术虚构。

那么如何进行联想和想象呢?比如我们看到一个玻璃瓶子, 从思维的角度看:首先从正面思维看, 这个瓶子可以当花瓶使用, 当打击乐器使用等。从逆向思维看, 把瓶子的底部敲开可以做个漏斗;把瓶子打碎, 插在围墙上可以阻挡外人偷着进来;也可以熔化后再利用, 做任何玻璃制的东西。从纵向思维的角度看, 可以联系实际生活, 思考“一瓶不满半瓶晃荡”、“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要接受别的, 必须先倒空自己”等观点。

参考练习:

请任选下面一首唐诗, 以“唐诗写意”为题, 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章。

1.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雨夜寄北》)

3.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全新思维解析:所谓的“唐诗写意”是指利用联想、想象的手法把一首诗改写成现代散文。改写的文章要尽可能的做到语言优美, 具有一定的诗意, 能够营造出相宜的意境, 既生动又形象地展示出诗歌的内涵。

佳作展示:

唐诗《宿建德江》写意 (片段)

夕阳安静地悬在远方的山峦上, 孤帆收拢起张开的心事。摇动的橹, 是一尾流落他乡的鱼吗?江面上, 风用手指拨响了涟漪的琴弦。千里乡音, 缓缓地流过记忆的河床。

一叶小舟, 如一节离愁泊上了洲岸。今后的日子, 它还能载动多少不堪回首的往事和风雨?船舷上, 怀抱酒壶的诗人, 在淡淡的水雾里张着半梦半醒的眼睛。

……

诗人走到船沿, 探出头。水面上, 印着一张憔悴的脸, 犹如一枚飘零的叶;脸旁, 是一轮温暖的月。很亲, 很近, 也很静。晚归的渔歌荡过, 一江的恬逸, 又碎成了千丝万缕的忧伤。

教师点评:文章用诗意盎然的语言表现诗歌体现的内容, 特别是对诗人在夜色中的孤独、悲凉情感的描摹, 感人至深。

时空穿越,步入“未来” 篇3

前台旁悬挂的液晶电视,滚动播出着未来的各种信息,随时提醒员工关注公司以及客户的动态。

隐藏在前台后的小休息室有着巨大透明的落地窗,放眼望去,未来尽收眼底。

这是未来广告公司的审看间,多部CCTV-8的新剧都是在这里完成初步审阅。

一团火焰的雕塑象征着未来员工们那种充满活力、热情似火的拼搏精神

未来广告获奖无数,奖杯和荣誉依旧默默无言。此时借用另外一位广告人的话更为合适:旧的荣耀扔在身后,新的荣耀就在手边。

在未来的宣传架上摆放着未来广告的宣传资料,让每一个客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未来,走进未来。

崭新的乒乓球桌。反映了未来的人性化氛围,但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未来的员工们各个忙于工作,无暇娱乐。

一台小小的咖啡机陪伴了员工们多少个无眠的夜。辛苦啊!

为了激发员工的创造力,连壁画都如此匠心独具。

用一方“怪石”作为电梯间的摆设还真是一件“怪事”。

生机盎然的色泽充斥着公司每个角落,看来炎炎夏日只有空调老总还不满足。

这个绿色的包包是啥?原来公司刚搬到世贸大厦不久,为了让员工免受装修毒害,未来人性化地在每个人的办公桌上放一只活性碳包,无论是电脑辐射还是大家的坏心情,它都会统统吸收,不留痕迹。

穿越时空作文 篇4

“哎哟!好困哪!这床可真软呀!咦?我刚才不是在实验室吗?这是哪儿呀?哦!天哪!我穿越时空啦!”我一边自言自语地说道,一边向外面走去。到了郊区,我问了一个老爷爷,他用嘶哑的声音对我说:“现在是环保时代,今天是2323年2月23日,小妹妹,你来这里干什么?”“我……我,哦!我来玩的。”我急中生智地说。“好,那你去吧!”老爷爷笑眯眯地说。走着走着,我走到了一个小吃店。我在里面的一个白色玻璃椅子上坐了下来。突然,一阵扑鼻而来的花香味,是我的鼻子开始发痒,“阿嚏!”我打了一个喷嚏,把面前的花朵给吹弯了。旁边的服务员用颤抖的手拨打着110,他吞吞吐吐地说:“警……警察同志,这里有人污……污染环境,速速前往‘希望小吃店’!”我还在听着优美的音乐,享受着舒服的日光浴,突然,一阵深沉的声音响了起来:“小朋友,难道你不知道不能对着清新的空气打喷嚏吗?”“唉,不就是环保吗,连打喷嚏都不让啦!”我喃喃自语道。“给,这是你的罚单!”警察叔叔把一张单子给了我。“啊!”我的下巴“掉”了下去,“打扫整个城区!”

“哎呀,累死了,终于打扫完了!”我一下子瘫在了地上,刚想从草坪上通过,又马上收回了那一只脚:“不对,好像不能踩草坪的耶!”我只好走上马路。我摸了摸口袋,哈哈!有五十元整哩!我刚想拦一辆出租车,把我惊呆了!马路上没有出租车,只有人力三轮车,天哪!我只好随手拦了一辆,把刚才醒来的那幢房子的号码告诉了叔叔——骑车人:“叔叔,1000号路5223弄203室,对了到那里多少钱?”“五元。”叔叔一边骑着车,一边回答。

穿越时空作文 篇5

我有一只手表,那不是普通的手表,那是一只能够让我穿越时空的手表。有一次,它带我去了恐龙时代。我看见食草龙在吃草,正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突然一只霸王龙从林子里跑了出来,霸王龙朝着我跑过来,它要吃了我,我吓得赶快用手表把自己变回到了现代。还有一次,它带我去了21。那时科技已经很发达,很多事都是机器人来做的。那些机器人从表面上看,已经和人差不多啦,而且他们很有礼貌,我和他们成了很好的朋友,可是时间过得很快,我不得不又回来了。这些其实都是我做过的梦,我真希望真能有这样的一只手表,我就可以用它穿越时空了。穿越时空作文250字

小学生作文(中国大学网)

穿越时空想象作文 篇6

前面有一扇像门的紫色漩涡,:“啊!”我突然被这道漩涡卷了进去。当我醒来时,只见让边的一只四只手的怪物在我旁边自言自语写什么。

我惊呆了,突然:"啊。”我大叫起来,那只怪物回头一看,我醒了,他说:“你是蓝色星球的人吗?”我点了点头,没错,他居然再说普通话,我以为自己被吓傻了,便敲了敲脑袋,说:“你怎么会说普通话,还有这是哪里,你是谁,我是死还是活这?”

他若无其事地望望我,说:“别急,告诉你吧,我是卡沃斯星球的,你们蓝色星球就要毁于你们的手掌中了,犹豫人类的破坏,地球很快就要爆炸了,我们是来拯救地球的,至于人类,全部都要死,人类这种低级,而极不文明的物种,造应该灭绝!哦,现在是30世纪,你现在是在我们在蓝色星球上建造的一个城池里面。”

我非常气愤,气冲冲的说:“你在说什么!人类不是低级的,你们这种长得丑不垃圾的生物才应该被灭绝呢!

那个怪物冷笑了两声:”呵,都快要死的人了,还在这说,你看看呦,人类就是冲动,说生气就生气,什么话都说,等会死的时候,你才知道,不应该对我这么说话!。”

我吃惊了,吞吞吐吐的说这:“什么?你们连我一个12岁的小学生都不放过,真是心狠手辣,你们就没有良性吗?”

那个怪物只当没看见,便把我拉出去了,他那神奇的力量真是太巨大了,仿佛一个手指便能把我扔到半空中。说着我被推到了断头台,只见一个个同类别砍掉脑袋,我俩腿发软,面目苍白,全身冰冷,这是我人生最痛苦的时刻,在等死,是那么痛苦......

穿越时空的神话功能主义 篇7

萧兵教授此次来武汉参加“中国神话研究的当代走向”学术研讨会, 在会议期间举办此次讲座也是基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这一平台。该项目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 项目下专设“后续人才长线培养计划”, 意在培养出一批有专深学养的专家, 并以课题的形式带动人才梯队的培养, 使人才队伍得以深度整合。举办“神话学的应用”这一学术讲座, 正是该项目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举措之一。

讲座伊始, 萧兵教授提到香港中文大学曾举办过一场比较文学讨论会, 集中探讨了在现代社会, 文学还有什么用这一话题。基于伊拉克战争的现实环境, 文学一度成为政客们愚弄民众的手段, 人们对文学的实际用途深表质疑。对此, 萧兵教授指出:我们学习文学, 学习科学, 首先要建立文学/科学没有什么用处的观念, 不能去追究它们有什么实际的用处。毕竟, 科学家们研究火星, 研究微观粒子, 并不能解决非洲人民的温饱, 解决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其实, 文学并不是完全没有用处的, 它的技术部分, 是有实际用途的。近年来, 已有很多学者致力于研究科学的应用、文学的应用。萧兵教授的本次讲座———神话学的应用, 就是要在实用的层面追究文学的实际用途。

本次讲座的一个重要话题便是:文学人类学与破案。萧兵教授认为, 文学人类学在某种程度上对平反冤假错案很有作用。文学不仅能在技术层面上为破案提供帮助, 在意识层面上对破案有更大的意义。破案讲究证据确凿, 证据学要求的多重证据, 正是来源于文学人类学的多重证据理论。自王国维提出双重证据———文献记载的证据和考古发现的证据———以来, 叶舒宪教授先后提出三重证据、四重证据的理论, 即在双重证据的基础上加上田野的证据和图像的证据, 萧兵教授一直提倡多重证据的研究, 强调语言学的证据也必不可少。这些文学人类学的理论方法被现代侦破技术借鉴应用于破案之中, 叶舒宪教授也因此被高等法院邀请讲课, 可见, 文学已经介入社会生活并发挥作用。

文学与破案的联系, 在我国宋朝时期出现的公案文学中已初见端倪。萧兵教授举出宋朝两部重要的公案文学文本:《洗冤录》和拟话本《勘皮靴单证二郎神》。《洗冤录》作为中国第一部解剖学的著作和世界第一部犯罪学著作, 有力地证明了积弱的宋朝, 行政腐败之下却能有发达的科技、发达的证据学。《勘皮靴单证二郎神》不仅是公案文学的代表, 其中对感生帝神话的解构也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二郎神庙的道士假扮犯案, 以皮靴为物证进行盘查断案, 一方面暗示了二郎神并不可信, 具有革命性的作用;另一方面对破案学、证据学也有重要的意义。《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可以说是文学和神话应用的一个直接例子。

法制不发达的中国, 竟何以出现发达的犯罪学或侦破技术?大多数人都对此感到惊异。萧兵教授在谈到这个问题时, 说到“那正是中国专制制度希望能够自组织、自纠弹、自反馈的结果”。古代中国, 行政与司法不分家, 为了抑制官员的腐败而采取一系列考核制度, 最主要的就是科举制———文官要学习诗歌、书法、政论等, 目的在于提高官员的道德情操和文学素养, 以美制恶。这样一来, 中国的官员多为大学问家, 考据出身的学者自然会将审案与考据相结合。萧兵教授进而指出, 中国人信奉开明的专制统治, 一部《论语》, 全篇都是教君主如何实行开明统治, 而《水浒传》的存在, 也言说着“官逼民反, 民不得不反”的道理。可见, 改朝换代是符合中国文化发展规律的, 朝代的更替很大程度上是对专制制度的再次修正, 中国封建制度能历经两千多年, 是有其现实依据与合理性的。

此次讲座还涉及到一个重要的话题:文学与治疗。萧兵教授最近致力于艺术人类学的研究, 通过对艺术发生的观照, 企图把文学人类学和艺术人类学沟通起来。他指出, 艺术的开始、艺术的起源与艺术的发生, 是三个不同的概念。艺术的开始探讨艺术产生的时间, 艺术的起源追究引发艺术的外在推动力, 而艺术的发生则是研究艺术产生的一种内外互动机制。不提艺术的发生学, 是因为发生学属于生物学的范畴, 是从基因的水平研究艺术的发生。语言的存在已有基因学的依据可以证明, 艺术的基因也是存在的, 只是尚未发现而已, 基于此, 萧兵教授认为, 他的研究只能提艺术的发生, 而不能使用艺术的发生学这一术语。

源于亚里士多德悲剧是“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的观点, 艺术发生学说中产生了一种重要的理论, 即艺术发生于宣泄。原文K atharsis一词或译为“宣泄”, 或译为“净化”。萧兵教授指出, 借用医学术语的“宣泄”一词, 和原属宗教礼仪的“净化”一词, 都是悲剧“陶冶”功能的民俗背景, 互为因果而存在。也就是说, 原初的悲剧, 如同中国原始的傩戏一样, 具有治疗的作用。人们认为, 演出悲剧《俄狄浦斯王》可以消除瘟疫, 起到净化的作用。在中国, 干旱的时候演出《窦娥冤》, 也被认为具有仪式净化作用。平反冤假错案, 治疗, 驱疫, 都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调和, 恢复世界的秩序和平衡。这些对于研究艺术的发生以及机制、功能, 颇有参考价值, 因此萧兵教授提出多重证据的使用和多学科与跨文化的研究势在必行。

华中师范大学刘守华教授总结点评这次讲座说, 萧兵教授的讲座即兴讲来, 看似散漫却形散神聚, 内容涉及古今中外、文学、法律等等, 其中心就是把文学人类学所研究思考的问题汇集起来展现给大家。这对于中文系的学生是很有启发的, 中文系的学生既要认真学习专业课程, 也要开阔视野, 关心学术发展的新动向。

萧兵教授年逾古稀却依然精神矍铄, 用广博的学识和长者的风采展现给大家一场精彩绝伦的学术报告。从钱大昕的考据学, 到张艺谋的智囊团, 从何九叔的骨头到莱温斯基的裙子, 他的博学、幽默, 他的睿智、激情, 随处可见, 时时得显。萧兵教授认为, 中国文化的研究要从中国文字开始, 他所从事的“中国文化的人类学破译”系列就是从文字出发, 破译中国上古文化密码。这种做学问的方法可谓是鞭辟入里、发人深省, 我们做学问, 不能只游离于形而上的理论层面, 更应该回到根本, 讲究多重证据的使用。萧兵教授的本场讲座, 主题是神话学的应用, 他在论述这一主题时使用了大量的例证, 既有古代文献的证据, 又有亲身经历的生活证据, 既有中国文化的证据, 又有外国文化的证据, 可谓是多重证据理论应用的最好明证。

陈晓雪,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民间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摘要:著名学者萧兵先生应邀来汉参加“中国神话研究的当代走向”学术研讨会。会议期间, 萧兵先生在主题为“神话学的应用”的学术报告上, 对文学人类学与破案、文学与治疗等相关问题作了阐述, 本文拟对此做一梳理。

穿越时空小学作文 篇8

今天,我和姐姐坐在一起做作业。做完作业后,我无意间翻了一下姐姐的历史书,懒洋洋地看着。

突然,我眼睛一亮:这不是我刚学过的“七一芦沟桥事变”吗?我看着看着,忽然觉得一道金光在我眼前晃动,感觉身体轻飘飘的,像要飞起来一样,迷迷糊糊的。顷刻间,耳朵一阵轰鸣:咦!这个地方好眼熟啊!仔细一瞧,这不就是抗日战争中的`芦沟桥吗?只见桥上战火纷飞,战士们个个神勇无比,不顾自己的安危,手拿大刀,向敌军砍去。敌军见此阵势,惊慌失措,个个抱头鼠窜,落荒而逃。我站在高处呼喊:“战士们,万岁!”突然,一条金光又从天而降,我揉了揉眼睛,发现我哪里去了什么芦沟桥啊,还是坐在书桌前托着下巴发呆呢。

穿越时空拯救未来作文 篇9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都·冯·哈耶克(1899—1992)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是亚当·斯密的当代继承者,自亚当·斯密以来最受人尊重的道德哲学家和政治经济学家。他一生致力的问题,是探究个人自由与社会整体秩序间的复杂关系。他治学严谨,刻苦著述,留下的大量著作和论文描绘了“一幅社会科学的画卷”,影响了各国思想家对人类社会运行基本法则和原理的认识。

2014年初冬,哈耶克有幸乘上时间机器穿越时空,去拜见仰慕已久的斯密。时间机器飞快的速度让哈耶克感觉晕眩,恍惚进入梦乡。等他睁开眼,已经在爱丁堡附近的柯卡尔迪小镇上降落。

斯密:您来看我,我深感荣幸。

哈耶克:我很喜欢您的作品,它们曾对我产生了重要助益。今天还有不少问题,需要向您请教。古典经济学没有李嘉图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没有您便不可理解了。

斯密:我是一个很在意自己作品质量的人,对《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如今受到的仔细推敲而感到忧心忡忡。在去世前1周,我要求有关人员当场把指定的16册书稿烧掉,只留下那部未写完的天文史书稿。

哈耶克:授课之余在担任格拉斯哥大学校舍管理员、财务主管、教务长、副校长、教授委员会成员、评议委员会主席时,您是一个认真而又坚持原则的人。在任职苏格兰海关专员时,您是一个尽职尽责的行政人员。在履行爱丁堡守卫队名誉队长职务时,也展现出能够处理实际事务的管理者形象。

斯密:您对我的经历了如指掌。令我经常追忆的13年格拉斯哥大学教书生涯,是一生中收获最大、生活得最快乐最荣光的时期。按照苏格兰大学传统学科划分方法,逻辑学包括修辞学和纯文学,道德哲学包括法学和政治学。由于之前在爱丁堡大学成功开设了从未有人尝试的英国文学这门公共课,也讲过修辞学和法学、政治学,所以我就选择这些方面作为在格兰斯哥大学第一个学期的讲课内容。1752年,我在毫无争议的情况下成为道德哲学教授。我讲课的时候几乎全凭现场即时发挥,通过各种例证牢牢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并常常选取一个表情多变的学生来检验讲课效果。从学生中挑选出一些有能力的人,邀请他们到家里讨论问题。许多富家子弟虽然不打算完成学业,但是为了能够听我讲课而来到格拉斯哥大学。在《道德情操论》出版后,一些更为遥远的学生也来到这里学习。讲课中谈到的话题在整个城镇流行,在我离开之前使全城的人都相信了自己的自由贸易理论。

哈耶克:我步您的后尘,在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担任“社会与道德科学”教授12年。该委员会学生和教员之间比例极低,师生关系密切,同时专业背景非常多元。每个周三晚上,来自各个学科和各个国家的一群聪明而稚嫩的人会赶到一间仿哥特式会议室,围坐在椭圆形橡木桌前讨论我提出的问题,不懈调动各个领域的知识,跟活着的、已去世的、古代的、现代的人物进行对话。

我曾经在某个场合说过,那种只是一个经济学家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经济学家。因为在社会科学中,几乎不存在仅依据某个单一特定的学科便能恰当回答的具体问题。极为重要的是,我们领域中的所有问题更会涉及到哲学问题。英国的经济学在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这个国家中几乎所有伟大的经济学家同时都是哲学家,而且至少从过去情形来看,所有伟大的哲学家同时都是经济学家。的确,经济学家当中也有两个明显例外,这就是李嘉图和马歇尔,但这一点难道就不能被视做他们研究工作中之所以存在某些不足的原因吗?

斯密:经济学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哲学,是认识经济现象或解释经济活动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我侧重于运用哲学方法研究经济学,以自然哲学学派中的“自然秩序”作为分析问题的基础。

进入格拉斯哥大学学习后,我感到敢于质疑的精神和广泛学习的热情是爱丁堡大学从来没有的,这最重要的是得益于创造“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句名言的道德哲学教授哈奇森,一个拥有非凡独创能力的思想家,一个举世无双的演讲家,更是一个对自己影响最大最持久的人。尽管当时自己还只是一个16岁的年轻人,但是在哈奇森启发式指导下开始独立地思考问题了。《道德情操论》的整个轮廓,是听他的课时启发下形成的。哈奇森曾经在课堂上明确提出并讨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能够将道德情操归之于同情心吗?对于这个问题,他的回答是否定的。因为我们常常赞同那些与我们没有相同情感的人的行为,比如说敌人的勇敢。我的贡献在于提出了人们对公正的第三方怀有相同情感的理论,从而克服了前面所说的缺陷,这个问题在下面的讨论中可能会涉及到。同时,他把政治经济学作为自然法学课程的一个分支进行过系统研究,因为讨论契约时必然涉及竞争、利息、货币等方面问题。在其著作中也已可发现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区别,不过还不曾使用这两个名词而已。所以,我早在哈奇森的课堂上就接触了最具活力的经济学思想萌芽,深切地热爱一切合乎情理的自由,而重农主义学者大概20年后才提出这方面观点。另外,他把我为《人性论》写的一篇摘要写信推荐给了作者休谟,于是我与休谟结下了30多年的友谊。他在爱丁堡的家中专门留了一间卧室,供我去时居住。在休谟去世前,我曾探望过他。多次见面和通信,深受其影响。休谟与我的思想体系有兼容性,不同著作可以彼此互为注释,体现同一思想体系的不同侧面。半个世纪以后,在我当选格拉斯哥大学名誉校长、回忆母校恩情时这样称呼他——“永远难忘的哈奇森”。

哈耶克:回视学术生涯,自己的思想最早可追溯到曼德维尔,您的著作可以说是另一个重要源泉。《国富论》从分工理论推导出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已经内涵着我所发现并弘扬的“自生自发秩序”的思想原型。

《国富论》的第一章便是“论分工”,用“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作为第一段,开始了您的全部经济学分析。在您之前,有许多学者曾对分工和专业化问题进行过阐述,如柏拉图论述过分工对改善社会福利的意义,配弟分析了专业化对生产力分工的作用,但真正将分工置于经济学分析的重要地位,从而形成系统分工理论的是您。就像熊彼特教授所说,“无论在斯密以前还是在斯密以后,都没有人想到要如此重视分工”。您不仅揭示了劳动分工对国民财富增长的重要作用,而且还从“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这一角度论述了确定分工程度或者说分工发展的限制性问题。美国学者扬格教授概括了著名的“斯密定理”,具体含义是只有当对某一产品或服务的需求随市场范围的扩大增长到一定程度时,专业化的生产者才能实际出现和存在,市场范围的扩展是分工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市场的扩展又依赖于劳动分工的发展,因为市场依赖于购买力即实际收入,而收入依赖于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又取决于劳动分工。所以,扬格教授把“斯密定理”归结为“劳动分工取决于劳动分工”,称为“全部经济学文献中最有阐述力度的成果之一”。一些经济史学家也常把劳动分工和市场扩展相互促进称作推动社会经济增长的“斯密动力”。

斯密:人类是通过分工的进步走到文明时代的门槛,并通过分工的发展不断提升文明的程度。社会的全部经济史,可以说就是一部分工的发展史。

我生活的时代正是现代社会经济秩序的形成时期。当时英国的小农基本消灭,资本主义经营方式在农业领域中确立。封建式的行会手工业逐渐瓦解,资本主义性质的工场手工业进一步发展成为社会生产的主要形式,但这种相对落后的生产方式已无法适应发展需要,于是18世纪60年代催生了产业革命。彼时的格拉斯哥是一个仅仅拥有2、3万个居民的小城镇,但其商船遍布世界各个海域,与西印度群岛的烟草贸易占据世界首位,流传着许多有趣的走私故事。商人们以极大进取心建立炼铁厂、制革厂、印染厂、陶器制造厂等,开始生产地毯、丝绸,开办船舶银行、徽章银行。我非常喜欢去柯卡尔迪的制钉厂玩,正是在那里获得了对于劳动分工的最粗浅认识。《国富论》草稿中只有分工部分给出了超出一半篇幅的详细内容,其他部分仅仅只有提纲。

不好意思讲,我从孩提时代就有爱走神和自言自语的毛病。4岁那年前往外祖父家时,差一点被吉普赛人拐走。打牌时会突然想到什么,就会忘记叫牌。与友人谈话时,自己会拿出一片抹了黄油的面包,揉成一团后放进茶壶。更滑稽的错误发生在任海关专员时。有一天,我要在1份官方文件上签自己的名字,但我却模仿前面一位海关专员的签名,写了那个人的名字。虽然有这个毛病,但我有一项比较惊人的能力(笑),就是在清醒以后能够很清楚地记得走神时周围人的谈话。另外,头颤病也困扰一生。

哈耶克:走神的原因,是注意力长期高度集中,我把它称之为思想家的“思想抽筋”。自言自语是一种最健康的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我患过一段时间严重的抑郁症,但说来奇怪,拿了诺贝尔奖后抑郁症眨眼之间消失了。

格拉斯哥城市的发展对您的成长产生了重大影响。我一直认为您是一个极敏锐的观察家,对事物的体验和分析比其他人要全面、深刻。您在说明分工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时使用的制针和呢绒上衣两个著名例子,如果没有实际观察,是不可能有如此淋漓尽致的描绘的,同时也不可能把分工与效率、与市场范围、与资本货币、与自由贸易联系起来展开多层次多角度论述,从而使分工在经济学中具有新的重要意义。

斯密:特有的生活背景,使我满怀豪情地讴歌分工。曼德维尔认为交换是分工的结果,而本人则提出分工是一种“人类倾向”,“这种倾向就是互通有无,物物交换,互相交易”。“尽管人类的智慧能预察到分工会产生富裕,并想利用它来实现普遍富裕,但衍生出这么多益处的劳动分工,却原本不是人类智慧的结果。”

在我那里,分工几乎是作为经济进步唯一因素的,像物理力量一样发挥作用,作为富国裕民的关键起点。但我没有明确提出社会分工或产业分工的观点,从而不能把制针工场的分工与“分工受市场范围限制”的思想紧密联系起来。马克思区分了“企业内分工”和“社会分工”,对分工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听闻您后来对主流经济学理论的一般均衡模式进行批判时,提出了重要性不亚于劳动分工问题的知识分工问题?

哈耶克:1936年我在《经济学与知识》这篇论文中建构了“分立的个人知识”概念,确立了“知”意义上的主观知识观。我的研究发现,所谓“客观事实”的知识实际上并不是客观的,而是为行动者主观拥有的或者是主观解释的,它们是分散的或分立的且受制于持续的变化,为行动者以不同的量所拥有。在《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中又明确指出,“这里显然存在着一个知识分工的问题,它与劳动分工问题非常相似,起码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但是,自从我们的科学诞生以来,后者就是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而前者则完全被忽略了,尽管在我看来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作为社会科学的经济学的中心问题”。我甚至指出,行动者之间经由时间而发现和传播“分立的个人知识”的方式,乃是社会理论理解经济行动如何得以协调或社会秩序如何得以自行创造和维续的关键所在。进一步深入分析表明,市场秩序的优点在于它为每个人利用自己的知识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制度空间。价格机制使个人只需要掌握很少信息便能采取正确行动,从而实现知识分工。自己的最终结论是,这种机制是一种人之行动而非设计的产物,受其引导的人们通常也不知道自己为何会如此行事。其实在《国富论》中您已经部分阐明了个人知识问题,分析了由于信息和认识能力方面的原因,集中决策往往不能保证最佳资源分配,同时论述了投资者会根据自己的利益和掌握的信息,作出在他们看来是最佳的判断。

斯密:《国富论》没有提出对知识分工问题的一般化认识。当时过分强调了劳动分工,而且还过分强调了这样一个事实,即正是不同的个人所具有的“自私”目的才促使他们为彼此提供服务。就像您在《法律、立法与自由》中讲的那样,劳动分工的实施范围极其广泛,家庭、军队等组织内部亦实施着劳动分工。此外,自生自发秩序所具有的优势也并不取决于人是自私的这一点,关键在于它会对各种不同的知识和不同的目的进行协调。

哈耶克:这涉及人性假设问题,让我们接着讨论“斯密问题”。“斯密问题”是德国旧历史学派在19世纪中叶研究德国发展模式的时候提出来的,试图说明《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理论体系中的矛盾,从而延续李斯特对自由贸易理论的批判,以及构建自身的政策理论。“斯密问题”的基本内容是:《道德情操论》中把“同情心”或利他主义作为人类行为的基本动机,而《国富论》中却把利己作为人类行为的最根本动机,并以此来构建人类社会秩序。旧历史学派的基本立论是“自利的人是根本不考虑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利益的”。后来在德国新历史学派与奥地利学派的方法论论战中,作为经济伦理关系代表性问题的“斯密问题”再次成为焦点之一。新历史学派认为您没有考虑人类行为多种多样的动机,仅以自利动机为基础的解释势必导致不准确的结论。而奥地利学派直接以“效用”作为分析基础,肯定古典经济学中“经济人”在方法上的假设正当性,但在这场论争中奥地利学派的解释也没有被完全认同。

斯密:休谟认为人性是一切科学的“首都或心脏”,启发我从人性中寻求人类活动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国富论》出版后把第1本赠予他。我对人性的考察,是从人之所处的现实境况出发的。传统观点对利己的批驳虽有合理性,但过分简化了对现实的说明。我首先认为利己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倾向,并无善恶之分。它不仅是对自身生命和财产的自保,还是对他人的关注。支配人类行为的动机有自爱、同情、追求自由的欲望、正义感、劳动习惯和交换倾向。自爱是由其他动机特别是同情相伴随的,由此而产生的行为必然在自己的利益中包含了别人的利益。“个人的功利计算在道德规范的形成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请注意的是,两本书中我都将自利解释成自爱,而不是自私。

哈耶克:现代科学已经证实,人的自利有分子生物学上的基础,是基因遗传的。

您直接继承和发展了休谟的同情原则和“旁观者”理论。在休谟那里,同情是人性的一种自然心理倾向,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情感传达能力,不受气候、民族、时空的影响,任何人的快乐或痛苦都会在我们内心引起相应的情感。但是,我们实际上的同情不仅是高度多样化的,而且受到在空间和时间、文化和语言上的相似性,以及拥有共同的利益和家族纽带的影响而具有偏颇性。同情的这种个体性、主观性和差异性,使得休谟的道德学说体系无法具有普遍性和共通性。休谟也意识到这一点,提出了“旁观者”的观点。他的“旁观者”事实上只是理论上虚设的一个理想的观察者,即不带有任何个人的感情色彩,冷静地把自己看成与行为当事人没有任何关系的第三者,并能以第三者的眼光来判断当事人行为的善和恶。

斯密:我所理解的同情是一种更为广泛的人类情感,每一个人会将自我的情感置于他人所拥有的情境中,以自我的想象力去体味和经验他人的情感。不仅指与别人在感情上的共享,而且还指对人的能在感情上彼此分享的认识和理解。受洛克《论宗教宽容》中“道德行为同时属于外在法庭和内在法庭双重的管辖”这一思想的启发,我提出了“公正的旁观者”概念。它不仅是指真正独立于行为人的真正的旁观者,而且是指存在于行为人自身内心的一个“假想的公正的旁观者”,前者是对他人的行为进行赞同或反对的道德评判的旁观者,而后者是对自我行为进行道德评价的“内心的旁观者”。所谓的良心(conscience)就是由此而来。Conscience从拉丁文conscientia一词而来,原意便是人与人之间“默契的知识”。

哈耶克:“公正的旁观者”概念奠定了您在伦理学上的重要地位,赢得可与休谟平分秋色的名誉。

时空穿越学生作文 篇10

我醒来时,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鸟语花香的地方,有恐龙,大熊猫、金丝猴等。

突然,一只恐龙发现了我,向我狂奔而来,我心里非常害怕,也跑了起来,接着我听见一个奇怪的声音,“别跑啊!”我转过头一看,原来是那恐龙发出的,虽然很害怕,可我还是停了下来,问那恐龙,“你会说人话?”恐龙十分惊讶:“我说的话你能听懂?”见这只恐龙没有恶意,我便不再害怕。

告别了恐龙,我还看见了许多会说人类语言的动物,有些动物是会伤害人类的,在这里竟变得十分温顺。还有许多凶猛的动物,也变得温顺了,可是原本温顺的动物在这里却变得凶猛无比,真是个神奇的地方,居然能让动物改掉原有的习性。

我心想:这绝对是一个颠倒的世界,还是一个幻觉,这是一个十分神奇的地方。突然,那道白光又出现了,我回到了现实,可一看日历,现在已经30了,我不禁想起一句话:“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我是完成了穿越吗?

穿越时空作文600字 篇11

一道闪电伴随着轰鸣而来的雷声划破天际,紧接着大雨如注,突然一只大手冷不丁地抓住了我的衣领,将我向黑暗中推去……

当我醒来时发现自己已躺在一片绿草如茵、鲜花遍地的.草地上,远处传来一阵欢声笑语,我循声望去,发现我所在的地方竟是一个巨大的市民广场,有一群带着红领巾的学生在广场嬉戏。

我又看到一位姐姐开着车来到自家的小区门口,也许是因为没有车位了,那位姐姐给自己的车开启了“飞行模式”,直接飞到了自家窗前,窗户奇迹般地打开了,姐姐直接走了进去,而车则在窗外开启了“休眠模式”;百度的儿子“小度”正推着一个坐在轮椅上的小男孩四处闲逛……

正当我疑惑的时候,一个巨型的广告牌为我解开了难题,那上面写着“20xx喜迎国庆”几个大字,这下我搞清了事情的原由,开始四处转悠,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矗立在纵横交错的高架和立交桥之间,小区、办公、写字楼被树木如同众星拱月般地环绕着,手机变得透明,汽车变成了海、陆、空三用的新型交通工具,人们出行再也不用大包小包的拎东西,直接将行李装在一个可以缩小物品的“压缩袋里”。

二十年后的我也成为了一位深受大家喜爱的女作家,班里也有几位同学用自己的努力换来了“百亿富翁”的头衔,就在这时,突然雷声大作,我一下子惊醒了,原来这一切只是一场梦啊!

穿越时空拯救未来作文 篇12

事实上, 城市与乡村之间并不存在截然的二元对立, 但放眼当代中国文坛, 我们习惯于把乡村想象成善良纯朴之地, 而把城市视为藏污纳垢之所。乡村的苦难即使充满了罪恶, 那也是现代化进程所导致的恶果, 城市成了罪魁祸首;而城市则充斥着种种书写不尽的黑暗和堕落, 尤其是城市的上流社会, 仿佛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这种激进的叙事伦理态度在很大程度上笼罩着我们当下的精英文坛, 而缺乏必要的理性自省意识。所以, 当我偶然看到章缘的这篇《最后的华尔兹》的时候, 我体验到了一种久违的陌生化的阅读快感。说实话, 我对现代舞蹈虽不陌生, 但确实感觉离自己是相当的遥远, 那种摇头晃脑、扭腰摆臀的肢体语言中, 仿佛隐含了无尽的都市诱惑。还记得早年读过的三十年代上海“新感觉派”小说名作《上海狐步舞》, 那种光怪陆离的现代舞蹈正是作为现代城市的欲望符号而出现的, 其中隐含了现代城市人的病态心理症候。而到了章缘的笔下, 似乎一切都颠倒了过来, 小说中女主人公杜丽丽所情有独钟的华尔兹, 那种一招一式都有型有范的贵族舞蹈, 不但洗净了现代城市习见的鄙俗气息, 而且散发出一种现代城市精神贵族的高贵气质。杜丽丽不是一个一般的舞者, 她是一个精神的舞者, 她的舞蹈也不是世俗的身体舞蹈, 而是超越世俗的精神舞蹈。在杜丽丽的华尔兹情结中, 其实隐含了现代城市人的心理苦闷和精神坚守。

显然, 作者是睿智的, 他在一般作家只看到肮脏和龌龊的地方, 看到了美, 毋宁说是发现了美, 他发现了女主人公精神中的美丽。在大上海的一家高级舞厅里, 一群中老年女性舞客正搂抱着比自己小一二十岁的年轻舞伴疯狂地旋转, 她们双脚踏两船, 摇晃摆荡, 步履虚浮, 她们在习技, 在竞技, 更是在炫技。她们花重金请来这些年轻英俊的舞蹈艺人陪自己跳舞, 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那早已脆弱不堪的虚荣心罢了。她们在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舞蹈动作中迷失了方向, 扭曲着现代城市贵妇们苍老的风情。然而杜丽丽不一样, 她是她们中的一个另类, 她不像李珊她们那样热衷于在年轻的舞伴身上去猎取肉身的诱惑, 她不言不语, 温婉娴雅, 在喧闹的舞池中静静地享受着只属于她一个人心中的舞蹈。她只喜欢一种舞蹈, 这就是华尔兹, 三十年如一日, 她迷恋华尔兹已经到了一种心理固着的地步。年轻的舞伴小柳不解, 他认为凭借杜丽丽的身段和灵气, 几乎没有什么舞姿是她不能学会的, 于是他劝她挑战摩登舞中最难掌握的狐步, 但杜丽丽拒绝了, 她固执地坚守一生只跳一种舞, 她只对华尔兹一往情深, 因为华尔兹承载着她一生中最大最深的隐秘, 年轻的小柳不知道, 她的现任丈夫不知道, 甚至连她故去的前任丈夫老张也不知道。她现任丈夫是个舞痴, 不是痴迷而是白痴, 他永远不会去理会女人心中的秘密。而对于死去的老张, 她曾经几次想把自己的隐秘告诉他, 在答应他求婚的时候, 在他的病床前, 但她最终还是把秘密藏在了心底。因为秘密不能分享, 虽然她爱过老张, 但老张爱的那个人并不是真正的她, 他爱的是另一个杜丽丽, 那是一个没有心灵秘密的杜丽丽, 老张是无法接受真实的杜丽丽的, 所以秘密在杜丽丽的心中不断地发酵和膨胀, 越来越大, 越来越沉重, 那是一种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

穿越时空小学想象作文 篇13

当我睁开眼睛时,看见我身旁有一只兔子,看起来很凶暴.周围有一望无际的草原.

那只兔子露出一张凶悍的脸,说了一句句兔语.

虽然我听不懂它们说的话,但是,我有全功能的翻译机,这样,它们说的话,我就可以听懂了.

"你看见我的胡萝卜了吗?!"

"没有,这是什么地方?"

"哼,别装傻,这里是奇奇怪怪界,好了,这下可以告诉我了吧!?"

"我怎么会在这里,我不是在玩电脑游戏吗?这……

我正玩着电脑,突然间觉着身边刮起一阵风,接着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当我睁开眼睛时,看见我身旁有一只兔子,看起来很凶暴.周围有一望无际的草原.

那只兔子露出一张凶悍的脸,说了一句句兔语.

虽然我听不懂它们说的话,但是,我有全功能的翻译机,这样,它们说的话,我就可以听懂了.

"你看见我的胡萝卜了吗?!"

"没有,这是什么地方?"

"哼,别装傻,这里是奇奇怪怪界,好了,这下可以告诉我了吧!?"

穿越时空五年级作文 篇14

这天,我听说爱发明博士发明了能穿越时空的机器,便拉上小伙伴们,到爱发明博士家,苦苦哀求才借来这台神奇的时空机器。我们站了上去,本来想按“过去”按纽,没想到的是,邹敏忽然打了一个喷嚏,把正要按按纽的胡盈吓着了,结果按了“未来”按纽,接着,我们便感觉到一阵天旋地转。

当我们醒来时,发现自己是在一栋美丽的大房子中,这时,从门外走进一位阿姨,她友好地对我们说:“你们好,我叫西妮,请问你们各叫什么名字?”“胡盈,皮涵琦,邹云君,邹敏,朱艳芳。”“噢,对了。”我忽然想到了时空机器,便问道,“阿姨,您有没有看见和我们一起来的`时,不不不,机器?”“你是说时空机器。”“嗯,阿姨,您怎么知道?”“你们从20xx年来的吧,现在是20xx了!”“啊,20xx年?”云君惊讶地说。“是的,是20xx年,我们这儿已生产了3000多种时空机器,可因为太贵,所以我没买,真可惜”这时,一个机器人走进来,对西妮阿姨说:“主人,要不要让我带她们去逛一逛?”“好啊好啊,”还没等阿姨说,胡盈就叫了起来。我们也点了点头,阿姨见我们都答应了,也就同意了。

机器人带我们来到商场,一走进大门,我们便感到一阵清爽的风。抬头一看,简直是世外桃源:前面是一条清澈的小溪,还有一座小桥呢!旁边是绿油油的草地,上面还有几朵美丽的小花。天花板上悬挂着五颜六色的衣服,美丽极了!我们各挑了一件衣服,便走出大门,奔向一家新开张的面店。

我们走了进去,只听那老板娘说了一句话,还是英语俄语加汉语,我们听不懂,只好向机器人讨教。机器人说:“老板娘说的是‘今天新开张,免费销售’。”我们听了,高兴地跳起来。我们找了个位置做了下来,问老板娘要了五碗面条。不一会儿,面条做好了,端了上来,我准备向老板娘要双筷子,可看见旁边的人连碗带面一起吃了,我奇怪的问机器人:“碗也能吃吗?”“那当然,这些碗都是用面条做的。”我试着像他们一样把碗吃进去,刚吃了一口,我禁不住说:“真是人间美味!”吃完了。

我们便回到西妮阿姨家,刚进大门,便看见我们的时空机器完好无损的在院子里。我奇怪的问阿姨:“阿姨,这是我的时空机器吗?”“是的,我又没有说我不会修啊。”胡盈高兴地叫起来:“我们终于可以回家了。”

穿越时空拯救未来作文 篇15

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气象磅礴,格调雄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其艺术魅力经久不衰,多少年来震撼着不知多少读者的心灵。词抒发了作者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更重要的是其独特而鲜明的艺术风格,一扫北宋词坛缠绵悱恻之调。品味这首不朽之作,我们会发现它层层推进而又强烈的艺术对照,从开篇到结局,几乎无处不在,从写景到抒情,各个方面都有着精彩的体现。正是这些环环相扣,既疏密有致,又摇曳多姿、绚丽多彩的艺术对照,构建了一种雄浑开阔的词风和意境。

一、时空对照:涤荡心胸

词的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极具气势和魄力。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江水东流,波澜壮阔,气势奔放,把大江与千古人物联系起来,使人既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想见风流人物的非凡气概,体味到作者兀立长江岸边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极大,同时也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时空背景,创造了一个时与空的对照与转化。大江是空间,千古是时间;三国是时间,赤壁是空间;而时间和空间的交汇处就是大江,就是流水!

中国诗文中的时空观念、宇宙感慨,既认识了个人在天地间的短暂、渺小,又感悟人类的生存价值、创造性在宇宙中的伟大,所以中国诗词总有一种气吞山河的特质,擅长把空间的追忆结束于时间的迷茫,却又用空间的寥廓表现出来。《论语》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李煜道“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乌夜啼》),“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

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时间和河流的共性是滔滔向前永不停止,而且一去不复返。这也许很可悲,但也有新的一面,时间是一个平衡者。周瑜也好,曹操也罢,都消逝在时间的长河里。词人的这种感触得到整个民族的回应,是国人心目中存在的一个文化信仰。那就是对时间流逝,生命无常的感触,对大自然壮阔美的追求。

苏轼把空间的遥远转化为时间的无限。把无数的英雄尽收眼底,使之纷纷消逝于脚下,由此反衬出主人公的精神高度。以空间之高向时间之远自然拓展,使之成为精神宏大的载体,而形成了这种超越时空的、气吞山河的豪迈胸襟。

二、大小对照:淡泊心境

从“大江”到“赤壁”,从“千古”到“三国”,从“风流人物”到“周郎”:由大入小,也很像摄影的镜头从远景推向近景直至特写。愈见具体,愈见鲜明,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特别是结尾那句“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是与开篇相呼应更是与开篇的鲜明对比,这是大与小的对比。开始是“大江东去”,一个“大”字,但结尾呢?“一樽还酹江月”———一个小小的杯子!滚滚大江纳入小小酒樽,你不能不佩服词人的气度与从容。老子《道德经》中有一句:“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是说以“无为”的态度作为,以不生事的态度做事,以恬淡无味为滋味,大生于小,多起于少,用恩德来报答怨恨,解决困难的事,要从最简单的着手,做大事,也要由细微的地方开始。这是圣人之道,一切顺其自然,苏轼似乎很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这首词在结尾反而是一个高潮。

“一樽还酹江月”,一种无奈,一种解脱,一种对命运的认可,难道不是一种绝高境界的和谐吗?对天下的事情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所以我们也应该有这种精神,把小容于大。有了这种大的精神,面对宇宙,我们有什么不可以忘记的呢?人不能操纵自己的命运,正像不能操纵行星运转一样。当你自大的时候,当你狂妄的时候,你的问题也大。当你在大自然面前,认识到自己的渺小的时候,你的问题便只是沧海一粟。这时候你就会像苏轼一样,原谅了人生,原谅了世界,也原谅了自己。滚滚的长江把无限的宇宙带到我们面前,让我们的胸襟也变得博大而更有包容性。

三、得失对照:宠辱偕忘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整首词总共一百字,其中用了这28字来写周瑜的个人经历,把周公瑾这个人描写得惟妙惟肖,其目的何在呢?那就是要引出“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一种得与失的对照,一种乐与悲的对照,表达出词人一种怎样的心境?周瑜的得意———情场得意,战场成功,鲜明地反衬出词人的失意。周瑜破曹之时年方34岁,而苏轼写作此词时年已47岁。孔子说:“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苏轼从周瑜的年轻有为、功成名就,联想到自己仕途坎坷、怀才不遇、功业未就,徒增悲伤。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苏轼无疑是一个范本,他虽对痛苦的人生有“入乎其内”的深刻体验,却也有“出乎其外”的理性思索。体验带来发自内心的苦楚,也思索力图超越这种苦痛。“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掀起了这首词的又一个高潮。当年潇洒从容、声名盖世的周瑜,也随着长江之水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人生如梦一样短暂,人生也如梦一般虚无。只有江月是永恒不变的,所以苏轼将酒洒入江中,祭奠江心的明月和山间的清风。不羡天不羡地,只有融入到江月之中才能让苏轼的内心获得宁静,归于淡然。

苏轼将思想上升到整个人类发展的规律和普遍命运的高度,于是他释然了。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开,才能出得来,才会情不自禁地“酹江月”———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由此获得人生的超脱。禅语曰:“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经历人生风雨的苏轼感受到人生的短暂,一切皆为虚幻后,心如止水,以一颗禅心面对人世的沧桑,世界也就变得辽阔了很多。正如佛家所言:“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得意淡然,失意坦然。一个是年轻有为、潇洒从容的儒将,一个是双鬓斑白、渴望解脱的谪官,却同样拥有赤壁浩瀚奔腾的江流。

四、短暂永恒对照:乘风归去

首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及结句“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也是一个关于短暂与永恒的话题。“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这是张若虚对宇宙的发问。而苏轼在经过人生的历练与积淀之后,对历史、对人生、对生命形成了一种类似的反思和感悟。

杨慎的《临江仙》云:“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人生有很多的成与败,到最后都会消逝。“大江”是时间的“大江”,不断“东去”;“浪”是历史的浪花,把英雄淘尽;可是月亮和“江”中的“月”,却是不变的。当年的“月”超越了时间,今天仍然可见。“江”之变与“月”之不变,是消逝与永恒的统一,苏轼《前赤壁赋》有言:“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时间不可见,流水可见;逝者已逝,月亮未逝,所以才有了“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才有了“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面对滚滚长江,张开双臂,仰望宇宙,可见词人的气度与从容。乘风归去的苏轼,把自己短暂的生命化为永恒,让心灵拥抱江月,在自然中飞翔。

五、出世入世对照:貌合神离

苏轼出身于一个富有文学气氛而又清寒的知识分子家庭,接受着正统的儒家“经世济时”的理想教育,认为“丈夫重出处,不退要当前”(《和子由苦寒见寄》),少时就立志要做风节凛然、敢作敢为的儒者,辅君治国、大济苍生。但是,苏轼先是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又在元祐四年,因反对保守的当权派被迫外调,至绍圣元年之后,又被一贬再贬。可以说,他的一生都在政治旋涡中翻滚,但是他的一生都心系国家社稷、黎民百姓,虽屡遭厄运,仍希望有所作为,为国效力:“贪恋圣世,不敢杀身;庶几余生,末为弃物。若获尽力鞭箠之下,必将捐躯矢石之间。指天誓心,有死无易。”(《到黄州谢表》)

而苏轼又博览佛道两家典籍,当他贬官在野时,佛道思想时有冒头,但儒家思想也更是深入灵魂。奉儒而不迂执,好道而不厌世,这使得他在政治挫折和生活坎坷中从来不放弃自己对生命价值的追求。

可见,本词中貌似的豪迈奔放与词人的现实处境,正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是一种无奈,是词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悲叹和愤慨,在貌似自慰自解的言辞之中,不难感受到激荡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貌似“出世”———清静无为、超脱凡尘的老庄思想,实质恰恰是“入世”———渴望建功立业的儒家思想。

也许这样复杂的思想,这样自由的境界,短小的词章,实在容纳不了。但那消极苍凉的思绪里,终究掩盖不了其豪放旷达的精神。

在时与空的穿插、短暂与永恒的相生中,思考未来和回忆过去,是人类生活在当下的两件大事。如果没有了未来与过去,当下就毫无意义了。当这一切凝聚于笔端,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生花妙笔下的诗词自然蕴涵着词人对历史和时空的独特感悟和切身感受,人只有摆脱了有限时空的束缚,把自己融入无限的时空中,才能在大小、得失、短暂与永恒中,把握本真的世界和本真的自我,获得出世的洒脱和入世的豪情。

上一篇:军训收获感想3篇范文下一篇:机关网络舆情监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