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

2024-12-27

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通用9篇)

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 篇1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的说明

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税收制度改革提出的新要求,税务总局、财政部在研究、吸收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对2013年6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修正案(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改完善。现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布,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增加对自然人纳税人的税收征管规定

一是明确纳税人识别号制度的法律地位。纳税人识别号是税务部门按照国家标准为企业、公民等纳税人编制的唯一且终身不变的确认其身份的数字代码标识。税务部门通过纳税人识别号进行税务管理,实现社会全覆盖。纳税人签订合同、协议,缴纳社会保险费,不动产登记以及办理其他涉税事项时,应当使用纳税人识别号。

二是明确纳税人自行申报制度的基础性地位。征求意见稿规定,纳税人自行计税申报,并对其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三是强化自然人税收征管措施。征求意见稿规定,向自然人

纳税人支付所得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主动提供相关支付凭证,将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措施扩大适用于自然人,并且税务机关可以对自然人纳税人取得收入单位与纳税相关的账簿和资料进行税务检查,同时增加相关部门对未完税不动产不予登记的规定。

四是建立税收优先受偿权制度。纳税人因故意或者过失,不能履行纳税义务时,税务机关可以对纳税人的不动产设置税收优先受偿权,在纳税人处置时优先受偿。

二、进一步完善纳税人权益保护体系

一是完善纳税人权利体系。征求意见稿规定,税务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实施税收征管,不得侵害纳税人合法权益;同时完善延期、分期缴税制度,将延期缴纳税款审批权放到县以上税务机关,对补缴税款能力不足的纳税人引入分期缴税制度,新增修正申报制度。

二是减轻纳税人负担。征求意见稿增加税收利息中止加收、不予加收的规定。对主动纠正税收违法行为或者配合税务机关查处税收违法行为的,减免税收利息。降低对纳税人的处罚标准,减小行政处罚裁量权,将多数涉及罚款的条款由“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改为“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并视情节从轻、减轻或者免予处罚。

三是取消先缴税后复议的规定。发挥行政复议的主渠道作用,对在纳税上发生的争议,取消先缴税后复议的规定。同时,复议机关维持原处理决定的,纳税人须支付税收利息。

四是引进预约裁定制度。纳税人可以就其预期未来发生、有重要经济利益关系的特定复杂事项向税务机关申请预约裁定。纳税人遵从预约裁定而出现未缴或少缴税款的,免除缴纳责任。

三、进一步规范税收征管行为

一是规范税收征管的基本程序。征求意见稿规定,税收征管基本程序以纳税人自行计税申报为基础,由申报纳税、税额确认、税款追征、争议处理等环节构成。把税额确认作为税收征管的中心环节,专设一章,对税额确认的程序规则、确认规则、举证责任分配等作出规定。

二是规范税收征管的时效。一般情况下税务机关应在5年内对纳税人的税收义务进行确认。对未登记、未申报或者需立案查处情形的追征时效由无限期改为15年。对欠税追征时效,由原来的无限期改为20年。

三是增强税务机关获取涉税信息的能力。专设“信息披露”一章,对税务机关获取涉税信息予以规定。明确第三方向税务机关提交涉税信息的义务,明确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信息报送义务,强化政府职能部门的信息提交协作制度,规定税务机关对涉税信息的保密义务。

四、实现与相关法律的衔接

一是与行政强制法相衔接。将“滞纳金”更名为“税收利息”,利率由国务院结合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市场借贷利率的合理水平综合确定,以与行政强制法中的滞纳金相区别。完善税收行

政强制执行程序,税务机关临时采取扣押等税收保全措施时,应在24小时内报告并补办批准手续。

二是与刑法修正案

(七)相衔接。将“偷税”改为“逃避缴纳税款”,同时规定因过失造成少缴或者未缴税款的,承担比逃避缴纳税款较轻的法律责任,减轻纳税人负担。

三是与预算法相衔接。征求意见稿规定,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外,任何单位不得突破国家统一税收制度规定税收优惠政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擅自下达的税收收入指标无效,税务机关不得执行。

五、健全争议解决机制的内容

一是涉及税款的税收争议实行复议前置。在直接涉及税款的行政处罚上发生争议的,将复议作为税收争议解决的必经程序,以体现“穷尽行政救济而后诉讼”的原则。

二是鼓励通过和解、调解解决争议。和解、调解是税收行政争议双方在各自利益均得到照顾的情况下达成的折衷结果,具有其他纠纷解决方式所不具有的优势。经过多年实践,效果良好,将其上升为法律。

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 篇2

为满足基层征管的实际需要,我们制定了《个体工商户定额信息采集表(适用于营改增试点纳税人)》,供国税机关在采集相关涉税信息时使用。本公告主要内容如下:

一是明确税务机关对营改增试点的个体工商户实行定期定额征收方式的,在采集纳税人信息时使用《个体工商户定额信息采集表(适用于营改增试点纳税人)》。

二是明确《个体工商户定额信息采集表(适用于营改增试点纳税人)》的实施时间为2016年10月1日(主要是基于金税三期工程推行进度和信息系统改动所需时间两方面的考虑),原有营业税纳税人适用的信息采集表同时废止。

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 篇3

【关键词】税收征收管理风险;监督力度;软件运转系统;税收征管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体系

税收征收管理风险,主要是指税务机关针对实体经济中的参与者进行征税,从而实现一定的预期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与冲击,使得预期目标与实际效果之间存在差距,无法实现预期目标。对实际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我们称之为风险因素。为实现更好的征税管理,就必须造好风险因素的研究与管理。

一、我国税收征收管理风险因素分析

(一)非可控性税收征管风险

非可控性税收征管风险,主要是指外部风险因素。外部风险因素其主要是指产生于税务部门外部的风险也可称之为税收征管外部风险。外部因素使得税收征管偏离预期目标,导致税收损失发生。主要包括税收征管法律依据的实操性与规范性风险因素、社会大众法律维权意识的高低的风险因素及征收过程中不同区域的风俗习惯等。

(二)可控性税收征管风险

与非可控性税收征管风险不同,可控性税收征管风险是税收部门内部风险因素。可控性税收征管风险可结合具体征管工作的实际情况,对风险因素进行把控。主要包括:

1.现行税收征管制度科学性。现行税收征管制度科学性中的风险因素主要原因是制度设计与实际运行情况是否相符。如果制度与现实脱节,将会影响征税工作的效率。

税收管理员制度。国家虽然出台了《税收管理员制度(试行)》等相关制度文件,但该制度是税源管理的权宜之计。整个制度中对管理员职责的设计过于理想化,很多实际运营过程中的职责根本没有抓手,无法操作执行,导致理想与现实的脱节,潜在税收管理成本有所加大。

现行纳税评估体系科学性有待提高。现行纳税评估体系以实际征税管理中企业申报的纳税信息数据为依据,评估指标是理想化企业运行中缴税行为,往往与实际脱节。因为在现实经济中,从中小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到大型股份或合资企业,普遍存在会计信息虚假虚报的情况,这就使得纳税评估体系实际运行效果不理想,有违必要的纳税评估体系科学性。

2.税收部门专业分工体系有待提高。我国税收部门先行的内部管理体制是强调分工,按照税收分工条线的职责开展部门工作。专业化分工可以实现专业高效,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过分强调分工,对于税收职责交叉部分会出现相互推诿扯皮现象,不同分工部门间信息对称性较差,综合协调运营成本高。管理部门、征收部门、稽查部门往往权限混淆、职责不明晰、以部门自身利益为出发点,使得税收征管工作效率较低。

3.监督管理机制有待改进。税源监管不到位。税源监管的作用是使税收实现“应收尽收”,防止税源流失的问题。因此,对税源的监管是十分重要的税收管理工作。同时,人员风险因素也是风险产生的重点因素。对实际税收征管人员执法行为的监管制度与机制不健全,形成实际操作风险。

4.技术风险因素。征收软件不统一。我国现行的税收征收管理过程中,不同的环节按照实际需求使用不同的运行软件。从每一环节来看,效率可能会有所提高,但是从整体环节来看,软件并不兼容,自成体系,为整体汇总、分析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数据采集质量较低。主要表现为数据采集质量较低,数据并不精准。有的数据甚至是伪造的,缺乏真实性。这有技术人员原因,也有企业虚报会计数据信息的原因。

二、我国税收征收管理风险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制度的约束力及监管力度

根据税收征管的实际情况,实施修改修订现行的税收规章制度,及时的将新情况、新问题及解决对策编入制度,只有积极做到与时俱进,制度能够反映现实情况并涵盖现实可能发生的情况,才能实际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加强税收征管风险工作的监督管理,通过内部监管,外部检查的多种有效手段,切实查找问题并积极解决。

(二)统一软件运转系统

要实现整个税收系统数据完整、横纵向间可传递,就必须统一运行软件的标准。统一软件运行系统,在大的运行系统中通过不同模块的设计,来实现不同部门不同运转功能的实现,当然,各子模块之间、子模块与大系统之间不能存在冲突,要彼此兼容有序。对数据的录入及采集标准进行相应规定,提高实际分析的能力。只有数据科学、软件分析系统可共享,才能为税收征管风险工作作出分析及信息共享的贡献。

(三)强化整体税收征管管理的工作原则

积极树立风险防范意识,这是做好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起点。要实现对整个税收征管风险防范的一致高度共识,明确风险防范的意义、目标,从思想上加强未来行动的执行力。风险管理要常抓不懈,实现风险全流程管理,将风险控制作为税收征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部分,要时刻关注风险的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同时,也要积极化解潜在的风险事件和风险因素。

(四)建立完善相应的组织架构

建立完善相应的组织架构,这是做好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保证。根据实际税收工作中面临的风险因素,设置专门的机构进行专门应对。同时,要设置风险管理岗位人员,通过不同条线、不同部门风险岗位人员的设置,开展风险信息对接、风险应对经验对策交流借鉴工作,实现风险管理的有效防范。

(五)实施税收征管风险评估

实施税收征管风险评估,这是做好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关键。这是符合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原则的。风险管理一定要做好事前的预估评估工作,通过事前调查给出预判,并形成相应的解决预案。一旦风险发生,可通过前期的评估的准备开展相应工作,实现风险管理工作的可控。

(六)设计科学有效的税收征管风险控制体系

借鉴国外先进的税收征管风险控制体系设置情况,积极进行合理改进。目前主流的税收征管风险管理控制的主要步骤为:确定税收征管风险控制目标、利用软件录入实际信息、测算并识别税收征管风险、根据不同的风险制定不同的解决控制预案、对风险管理实际效果的后评估。我国的税收征管风险工作要根据实际运行情况,不断完善上述环节。

三、结语

综上,本文针对我国税收具体征管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因素,及其发生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对可控性风险及非可控性风险深入分析,探讨了问题产生的根源与发生原因。同时,根据阐述的问题进行了解决对策的详细论述,为实现我国具体的税收征收与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提供合理的科学解决对策,并通过解决措施的制定更好的实现税收征管目标,有效防范税收征管风险。

参考文献

[1]李杨.我国税收征收管理风险问题的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3,(59).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篇4

3.根据2013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十二部法律的决定修订

第十五条【税务登记】企业,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以下统称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三十日内,持有关证件,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税务机关应当于收到申报的当日办理登记并发给税务登记证件。

信息不对称理论与税收征收管理 篇5

张季

信息不对称理论简介

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行为人之间信息占有不同。

在市场经济初期,人们假设市场是没有缺欠的,将价值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推崇备至,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主张市场的自由调节,反对市场干预,政府的角色是当好“守夜人”。西方二百多年的市场经济,由于垄断、通胀、紧缩、市场失灵、律动以及环境、人权、贫富差距等弊病,使人们看到市场并不是万能的,进而信息经济学开始流行。研究信息经济学的美国学者,1996年詹姆士·莫里斯和威廉姆·维克瑞,2001年乔治·阿克尔洛夫,迈克尔·斯宾塞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分别获得这两个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们的贡献是提出了买方和卖方具有非对称信息时市场运作的理论。当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时,仅仅通过价格的调整有时无法达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在这种情况下,买方和卖方会做出各种经济决策的调整,以增进市场效率,从而使双方受益。

今天,信息经济学成为新的市场经济理论的主流,人们打破了自由市场在完全信息情况下的假设,才终于发现信息不对称的严重性。信息经济学认为:信息不对称造成市场交易双方的利益失衡,影响社会公平、公正的原则,以及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为了改善市场功能,该理论为政府主动干预市场提供根据,“看得见的手”的介入,可以使市场经济趋于完善。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应用非常广泛,从传统的农产品市场到现代的金融市场,乃至延伸到行政管理领域和人们生活领域。税收的征收管理吸纳信息不对称理论,可以从新的视角解释、认识,破解税收管理的问题。

税收征管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原因

征收人和纳税人因为位置不同,所以对涉税信息占有不同,因而形成信息不对称。我国税制结构决定了90%以上的税收来源于经营性收入和所得,所以本文以相关经营性收入和所得的税收征管为探讨对象。

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管理情况,提供就涉税信息管理方面正反两反面经典范例。增值税发票是增值税管理的关键环节,改革后的几年里,设计部分城市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发票登录金税网,大部分发票邮寄传递的核对程序,由于征管程序失效,发票监控措施失灵,一时假票泛滥,真票假开,偷税猖獗,大案不断涌现,全国因增值税发票偷税案判死刑者不下百人,增值税制似乎即将失败。2001年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全国实行微机开票上网、交叉集合比对,征管形势豁然开朗,近年税收高于GDP增幅的高速增长,税收管理的高科技网络支撑和发票比对办法功不可没。追其最终原因,败则败在涉税信息的失控,成则成在涉税信息的有效控制,这是我们税收征管工作的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当前税收征管难点是纳税人不实申报问题。主要表现为:比例颇大的零申报、负申报、低申报;应建账而不建账,建真假或几套账,有账却称没有账,账簿设置和核算不规范不完整;应开发票不开发票,用收据、信用卡代替发票,应取得发票而不索取,白条子入账以及“四小票”虚开等问题。纳税人如此作为的目的只有一个,隐藏涉税信息,规避税务检查,逃避纳税义务。纳税人以以上简单几招将税务机关拒之千里,低成本、低风险的轻易偷逃税收。偷税者得便宜卖乖,洋洋自得,税务机关无计可施,望偷兴叹。究其原因无非税务机关还没有找到切实有效发现纳税人真实涉税信息的办法,“疏于管理”只道出表面现象,从何处下手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才是问题的关键。

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不等同于税收征管效率提高,也不应为掩饰我们对税收征管质量的忧虑的理由。由于税收征管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得如增值税小规模和营业税纳税人不实申

报,商业税负,房产业税收,涉及“四小票”企业税收,税收优惠企业管理,企业所得税,个体税收都存在大量亟待解决的问题,造成大量的税收流失。对社会经济秩序,公平竞争,合理分配和国家调控能力亦将产生不利影响。

税收征管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有着多重原因:一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单一公有制结构后,外企、合资、股份、私企、个体经济大量涌现,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加剧了征纳矛盾;二是税收征管改革价值取向存在偏差,对税收经济观,纳税服务、税收信息化的片面理解,偏离或淡化了征管质量意识。三是控制税源手段贫乏,征管能力弱化,应对措施不力,在征纳双方的博弈中,税务机关处于被动地位。所以议论了十年的“疏于管理、淡化责任”问题至今仍没有的到根本的解决。

信息不对称问题是税收征管的瓶颈。瓶颈亦称瓶颈制约,系指一种形象化的现象。比喻一个瓶子颈部比瓶身部要细,因而限制了瓶内液体顺畅的流出,只能是缓慢的涓涓细流,不管瓶体多粗,容积多大,其流量都受制于瓶颈的大小。探索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途径,消除瓶颈制约,税收流失问题才会找到突破口,税收征管质量才会得到质的提升。

税收流失是对税税收征管能力的挑战,一直也是税务工作者关注的焦点、难点和热点。国家税务总局谢旭人(前)局长认为:“及时发现和解决申报不实问题,堵塞征管漏洞,防止税收流失,使国家税款的实际征收数不断逼近应证数。可以说税源管理是税收管理的基础,税源管理的水平决定了税收征管理的水平。”(注1)山东省国税局胡金木局长指出:“健全完善管理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淡化责任、疏于管理’问题,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要做到这一点,建立税收征管的长效机制是不可少的,可以这样说,建立长效机制,比查补多少收入都重要。”(注2)江西省国税局曾飞同志认为:“我国税收征管改革中存在的问题:1.过分追求征管模式化。片面追求征管改革模式化,只是从形式看似乎是改革了,而实际上‘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2.税收征管改革具体目标多变。在税收征管改革具体目标设计上提法不断变化,使征管改革走了一些弯路,增加改革成本。3.忽视调动改革主体的积极性在税收征管改革过程中,过分强调机器管人和制度管人,忽视了调动广大税务人员和纳税人主动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增加了征管改革的阻力。„„5.税收改革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注3)这些对税收征管的深刻的见解和反思,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解决税收征管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对策

税收管理的核心是税源管理,税源管理的唯一目标就是真实、完整、及时掌握纳税人涉税信息。加强税收管理,提高征管效率和质量的程度,其实质就是税收征管部门逼近客观涉税信息程度。如何能够控制、掌握纳税人的应税信息呢?

纳税申报是税务机关获得纳税人涉税信息的法定的基本的渠道。为了获得真实的涉税信系,首先要搞清楚纳税人的涉税信息是怎样产生的。企业生产或经营过程是以资金流、货物流在人力、技术、设备条件下不断转换,而形成生产或经营成果的,会计以证明资金、货物变化的票据、凭证为依据,以账簿、报表为工具,核算、反映、监督这一过程即信息处理,由此可见,票据流与资金流、货物流如影相随,票据、凭证是信息的载体,账簿、报表是信息处理器。纳税申报是票据、凭证、账簿、报表的衍生物。所以票据、凭证、账簿的真实性是纳税申报真实性的前提。我们应当把税收征管的着力点,切入点、突破口放在对票据、凭证、账簿的管理上。

税务部门对账簿、凭证的管理是有法律依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二章税务管理中,第二节以六个条款规范了账簿、凭证管理。该法规定:要求“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账簿,根据和发、有效凭证记账,进行合算。”;“依照国务院或者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有关税收的规定计算应纳税款。”;“税务机关是发票的主管机关,覆辙发票印制、领购、开具、取得、保管、较小的管理和监督。单位、个人在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经营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

中,应当按照规定开具、使用、区的发票。”;“纳税人应当按照规定安装、实用税控装置,不得损毁或者擅自改动税控装置。”;“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按照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保管期限保管账簿、记账凭证、完税凭证即其他有关资料。账簿、记账凭证、完税凭证即其他有关资料不得伪造、变造或者擅自损毁。”同时该法第五章有四个条款规定违反以上规定的处罚措施。

征管法对税收征管体系设计了七个环节,即:税务登记、账簿凭证管理、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务检查和税收保全、征纳税人的法律责任、税收救济。各个环节构成有机的统一体,任一环节的薄弱,都会形成木桶原理的短板效应。账簿、凭证管理是税收管理的核心环节,遗憾的是现实的税收管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除外)对账簿、凭证管理却是管理力度、管理措施、管理效率最差的环节。账簿和凭证管理同等重要,不可偏废,过去几次要求纳税人建账工作的失败,就是因为对凭证以及凭证与账簿管理脱节所至。

对账簿、凭证的管理是税管理基础性的工作。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税收征管改革二十多年的基本教训,就是忽视了抓好账簿凭证管理的重要意义的认识。我们若要扭转税收征管局面,从根本上提升征管质量,税务部门下大决心、大气力,搞好账簿凭证管理是必由之路,尚无它途。具体办法是:要求经营性纳税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1)开具、取得合法有效发票和凭证;(2)自制的会计凭证(如工资单、出入库单等)要登记详实、手续完备;(3)按纳税人规模大小或征管需要,经税务主管部门批准,纳税人分别设置粘贴簿、简易账、复式账,暂不能开具、取得发票和设置账簿的要由税务主管部门批准;(4)设立账簿的要按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登记和核算;(5)按国家的规定领用、使用、保存、销毁发票、凭证和账簿。

(6)有关行业必须安装、实用税控装置。

税务部门对账簿、凭证的管理是经常的、大量的、长期的、严格的管理工作,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收到实效。(1)建立和完善消费者索取发票的激励机制;(2)对要求开具、取得发票和设置各类账簿的纳税人,税务机关要有统一的原则规定,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扩大用票面和建账级次,待时机成熟,取消定期定额征收方式;(3)对有关行业推行税控装置;(4)税务主管人员负有管理凭证、账簿的基本职责,对纳税人凭证、账簿使用情况有监督检查权,对违规问题有处罚权。管理状况纳入干部工作考核内容。

我们期望通过加强对凭证、账簿的管理,可以取得如下成效:(1)突出凭证、账簿管理,充实税收管理员的日常管理内容,对反偷税的大目标有了具体化的举措。有助于解决“疏于管理、淡化责任”问题;(2)对凭证、账簿管理是抓住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关键,有利解决税收流失的顽疾。税收的日常管理中,核实容易,取证容易,处罚容易,降低税收执法成本,加大纳税人偷税成本,促进纳税人守法完税。税收检查中,有利集中更多涉税信息,方便税收检查。(3)发票的开具和取得形成的链条效应,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和风气。

(注1):《税务研究》2007年五期《加强税收经济分析和企业纳税评估 提高税源管理水平》

(注2):《中国税务报》2007年5月25日一版《建立征管长效机制比查补多少收入都重要》

(注3):《税务研究》2007年6期《略论我国的税收征管改革》

第三章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分析 篇6

第一节 税收概述

一、税收的概念与分类

(一)税收的概念与作用——实现国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无偿取得,特定分配方式。

作用——组织财政收入;宏观经济调控;维护国家政权;国际交往中维护国家利益。

(二)税收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三)税收分类——(1)征税对象不同: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行为税。(2)收入分配权限: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地方共享税。(3)计税标准:从价税、从量税、复合税。

【例题1·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税收特征的有(B)。A.强制性 B.分配性 C.无偿性 D.固定性

【例题2·单选题】按照税收的征收权限和收入支配权限分类,可以将我国税种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下列各项中,属于地方税的是(B)。

A.增值税 B.土地增值税 C.企业所得税 D.资源税 【例题3·多选题】下列属于税收的作用的有(ABCD)。

A.是国际经济交往中维护国家利益的可靠保证 B.国家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C.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D.具有维护国家政权的作用 【例题4·多选题】在下列税种中,属于行为税类的有(AC)。A.印花税 B.增值税 C.车辆购置税 D.城镇土地使用税

二、税法及构成要素

(一)税法分类——(1)功能作用不同:税收实体法、税收程序法(《税收征收管理法》)。(2)法律级次不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

(二)税法构成要素——征税人、纳税业务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个人所得税——超额累进税率)、计税依据(从价计征、从量计征、复合计征)、减免税(起征点、免征额)

【例题1·单选题】我国税法构成要素中,(B)是税法中具体规定应当征税的项目,是征税对象的具体化。

A.税率 B.税目 C.纳税人 D.征税对象

【例题2·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税收程序法的是(C)。

A.《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例题3·单选题】下列税法构成要素中,衡量纳税义务人税收负担轻重与否的重要标志是(C)。

A.计税依据 B.减税免税 C.税率 D.征税对象

【例题4·多选题】按照税法法律级次划分,可将税法分为(ABCD)。A.税收法律 B.税收行政法规 C.税收规章 D.税收规范性文件

第二节 主要税种

一、增值税

1、对增值额征收的流转税。分为——生产型、收入型、消费型。

2、纳税人——一般纳税人(17%)、小规模纳税人(3%)。

3、当期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例题·单选题】按照对外购固定资产价值的处理方式,可以将增值税划分为不同类型。2009年1月1日起,我国增值税实行(A)。

A.消费型增值税 B.收入型增值税 C.生产型增值税 D.实耗型增值税

二、消费税

1、针对特定消费品和消费行为,按消费流转额征税。

2、范围——烟,酒及酒精,鞭炮、焰火,化妆品,成品油,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汽车轮胎,摩托车,小汽车。

三、营业税

1、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包括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其中,提供应税劳务是指提供交通运输、建筑、金融保险、邮电通信、文化体育、娱乐以及服务等劳务。

2、加工和修理修配劳务不属于营业税劳务(从营业税角度称之为非应税劳务),征收增值税。

【例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营业税纳税人的是(A)。A.销售小汽车的公司 B.提供交通运输业的公司 C.提供娱乐服务的俱乐部 D.提供邮政服务的邮电局

四、企业所得税

1、居民企业——境内外的所得纳税。非居民企业——境内收入纳税。

2、企业所得税税率:25%。亏损弥补,最长不超过5年。

五、个人所得税

1、居民纳税人——境内外,非居民纳税人——境内。

2、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相结合。纳税方法——自行申报纳税、代扣代缴。

【例题1·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个人所得税居民纳税人的是(D)。A.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居住也不满一年的个人 B.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且不居住的个人

C.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超过6个月不满1年的个人 D.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

【例题2·单选题】某大学于教授受某企业邀请,为该企业中层干部进行管理培训讲座,从企业取得报酬5000元。该笔报酬在缴纳个人所得税时适用的税目是(B)。

A.工资薪金所得 B.劳务报酬所得 C.稿酬所得 D.偶然所得

【例题3·多选题】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可以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区分为居民纳税义务人和非居民纳税义务人,依据的标准有(AD)。

A.境内有无住所 B.境内工作时间 C.取得收入的工作地 D.境内居住时间

第三节 税务管理

一、税务登记

(一)税务登记的概念——税务登记是整个税收征收管理的起点。

(二)税务登记范围

1.企业,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均应办理税务登记。国家机关、个人和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流动性农村小商贩可不办理。

2.负有扣缴税款义务的扣缴义务人(国家机关除外),应当办理扣缴税款登记。

【例题1·判断题】个体工商户在税法规定的享有免税优惠的期限内,可以不必办理税务登记。(×)(2008)

【例题2·多选题】下列各项中,需要办理税务登记的有(AC)。A.个体工商户 B.国家机关 C.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

D.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流动性农村小商贩

(三)税务登记种类

包括:设立(开业)税务登记;变更税务登记;停业、复业登记;外出经营报验登记;注销税务登记。

1.设立税务登记(先工商——后税务):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的时限要求——30日内(单选)

①领取工商营业执照的,应当自领取工商营业执照之日起——税务机关核发税务登记证及副本;

②未办理营业执照但经有关部门批准设立,应当自有关部门批准设立之日起——核发税务登记证及副本;

③临时外出经营,在连续的12个月内累计超过180天的,应当自期满之日起30日内,所在地办理税务登记。

④扣缴义务人应当自扣缴义务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税务登记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扣缴税款登记。

2.变更税务登记(时限要求——30日)

纳税人已在工商办理变更登记的,自工商变更起30日内,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变更税务登记。

3.停业、复业登记

(1)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经确定实行定期定额征收方式的,应当在停业前申报办理停业登记。

(2)纳税人的停业期限不得超过一年。(3)应当于恢复生产经营之前,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复业登记。

(4)纳税人停业期满不能及时恢复生产经营的,应当在停业期满前向税务机关提出延长停业登记申请。

(5)纳税人在停业期间发生纳税义务的,应当按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申报缴纳税款。

4.外出经营报验登记

(1)到外县(市)临时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向所在地税务机关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

(2)《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实行一地一证原则。

5.注销税务登记

(1)注销情况:纳税人发生解散、破产、撤销;被工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因住所、经营地点变动,涉及改变税务登记机关——(成立、变更时先工商后税务;注销时先税务后工商)。

(2)应当自营业执照被吊销或者被撤销登记之日起 15日内,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

【例题1·单选题】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的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领取工商营业执照的,应当自领取工商营业执照的一定期间内申报办理税务登记。该期间是(D)。(2008)

A.5日内

B.10日内

C.20日内

D.30日内

【例题2·单选题】纳税人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的,应当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其他机关办理变更登记之日起(C),持有关证件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变更税务登记。

A.10日内 B.20日内 C.30日内 D.60日内 【例题3·单选题】纳税人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的,应当自营业执照被吊销之日起(D),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

A.10日内 B.20日内 C.30日内 D.15日内

【例题4·单选题】扣缴义务人应当在(B),到税务机关申报登记,领取扣缴税款凭证。

A.会计年度终了 B.发生扣缴义务时 C.经营业务发生时 D.税务机关通知时 【例题5·单选题】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外出经营,在同一地累计超过(B)应在营业地办理税务登记

A.3个月 B.180天 C.6个月 D.1年

【例题6·单选题】纳税人停业期满未按期复业又不申请延长停业的,税务机关应当视为(B)。

A.自动注销税务登记 B.已恢复营业,实施正常的税收征收管理 C.自动延长停业登记 D.以上都不正确

【例题7·多选题】下列应向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的有(ABCD)。A.有应税收入 B.有应税行为 C.有应税财产 D.扣缴义务人发生扣缴义务的【例题8·多选题】税务登记的包括(ABCD)。A开业登记 B.变更登记 C.停业、复业登记 D.注销登记 【例题9·多选题】下列关于税务登记说法正确的有(ACD)。

A.纳税人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的,应当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其他机关办理变更记之日起30日内,持有关证件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变更税务登记。B.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外出经营,在同一地累计超过180天,应当在公司所在地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手续。

C.纳税人应当于恢复生产、经营之前、向税务机关提出复业登记申请。D.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流动性小商贩不需要办理税务登记。

【例题10·多选题】下列各项中,需要办理税务注销登记的有(ABC)。A.纳税人解散,依法终止纳税义务 B.纳税人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C.纳税人资不抵债而破产 D.纳税人暂时停业

二、发票管理

(一)发票的概念

1.发票是指在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开具、收取的收付款的书面证明。

2.税务机关是发票的主管机关,负责发票印刷、领购、开具、取得、保管、缴销的管理和监督。

(二)发票的种类

发票的基本联次为三联,第一联为存根联,开票方留存备查;第二联为发票联,收执方作为付款或收款原始凭证;第三联为记账联,开票方作为记账原始凭证。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基本联次还应包括抵扣联,抵扣税款。

1.增值税专用发票:是指专门用于结算销售货物和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使用的一种发票。

增值税专用发票只限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领购使用,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不得领购使用。一般纳税人如有法定情形的,不得领购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

【例题1·单选题】发票的联次中,增值税专用发票比一般的发票多(D)。A.存根联 B.发票联 C.记账联 D.抵扣联

【例题2判断题】增值税专用发票只限于一般纳税人领购使用,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不得领购使用。(√)

【例题3·单选题】增值税专用发票只限于(B)使用。

A.小规模纳税人 B.一般纳税人 C.营业税纳税人 D.非增值税纳税人 【例题4·单选题】下列关于增值税专用发票说法不正确的是(D)。A.增值税专用发票是指专门用于结算销售货物和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使用的一种发票。

B.增值税专用发票只限于一般纳税人领购使用 C.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不得领购使用

D.一般纳税人在任何情形下都可以领购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

2.普通发票:主要由营业税纳税人和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使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不能开具专用发票的情况下也可使用普通发票。

(1)行业发票——适用于某个行业的经营业务,如商业零售统一发票、商业批发统一发票、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统一发票等。

(2)专用发票——后者仅适用于某一经营项目,如广告费用结算发票、商品房销售发票等。

3.专业发票(国有):是指国有金融、保险企业的存贷、汇兑、保险凭证;国有邮政、电信企业的邮票、邮单、话务、电报收据;国有铁路、国有航空企业和交通部门、国有公路、水上运输企业的客票、货票等。

【例题·单选题】下列发票中,属于专业发票的是(D)。

A.增值税发票 B.广告业发票 C.商品房销售发票 D.国有铁路客运发票

(三)发票的开具要求

1.单位和个人应在发生经营业务、确认营业收入时,才能开具发票,未发生经营业务一律不得开具发票。

2.开具发票时应按号顺序填开,填写项目齐全、内容真实、字迹清楚、全部联次一次性复写或打印,内容完全一致,并在发票联和抵扣联加盖单位财务印章或者发票专用章。

3.填写发票应当使用中文。民族自治地区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外商投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4.使用电子计算机开具发票必须报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并使用税务机关统一监制的机打发票。

5.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借、转让、代开发票;未经税务机关批准,不得拆本使用发票;不得自行扩大专业发票使用范围。

6.开具发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建立发票使用登记制度,设置发票登记簿。

7.已开具的发票存根联和发票登记簿应当保存5年,保存期满,报经税务机关查验后销毁。发票丢失,应于丢失当日书面报告主管税务机关,并在报刊和电视等传播媒介上公告声明作废。

【例题1·单选题】下列关于发票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2007)

A.不得转借发票

B.不得转让发票

C.不得代开发票

D.可以自行决定拆本使用发票 【例题2·多选题】下列有关发票的表述中,符合《发票管理办法》规定的有(ABD)。(2008)

A.经营业务已经发生,营业收入已经确认时,才能开具发票

B.开具发票应按编号顺序填开,内容真实、全部联次一次性复写或打印

C.经单位负责人同意,可以代其他单位开具发票

D.开具的发票存根联应当保存5年

【例题3·单选题】纳税人已开具的发票存根联和发票登记簿的保存期限是(B)。

A.3年

B.5年

C.10年

D.15年

【例题4·单选题】根据《发票管理办法》的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开具发票时可以(C)。

A.只使用外国文字 B.同时使用两种外国文字 C.在使用中文的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D.以上都不对

【例题5·多选题】发票的特征包括有(ABCD)。A.合法性 B.真实性 C.时效性 D.共享性

三、纳税申报

(一)纳税申报的概念

1.纳税人在纳税期内没有应纳税款的,也应当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2.纳税人享受减税、免税待遇的,在减税、免税期间应当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

【例题·多选题】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纳税申报的对象包括(ABCD)。

A.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B.取得临时应税收入或者发生临时应税行为的单位和个人

C.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D.享受减税、免税待遇,在减税、免税期间的单位

(二)纳税申报的方式

1.自行申报也称直接申报。

2.邮寄申报。邮寄申报以寄出地的邮政局邮戳日期为实际申报日期。

3.数据电文。

4.其他方式——实行定期定额缴纳税款的纳税人可以实行简易申报、简并征期等申报。

5.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还可以委托注册税务师等有税务代理资质的中介机构或者他人代理申报纳税。

【例题·单选题】纳税人的网上申报属于(D)纳税申报方式。A.直接申报 B.间接申报 C.邮寄申报 D.数据电文申报

第四节 税款征收

税款征收是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

一、税款征收方式

(一)税款的确定方式

1.查账征收:针对财务健全的纳税人,适合于经营规模较大、财务制度健全的纳税人。

2.查定征收:针对账务资料不全,但能控制其材料、产量或进销货物,由税务依据税产品查定产量、销售额。

适用于生产经营规模较小、产品零星、税源分散、会计账册不健全的小型厂矿和作坊。

3.查验征收:通过查验数量,按市场一般销售单价计算其销售收入。

适用于纳税人财务制度不健全,生产经营不固定,零星分散、流动性大的税源。

4.定期定额征收:经营规模小达不到设置账簿标准,难以查账征收,不能准确计算计税依据的个体工商户。

(二)税款的缴纳方式

1.纳税人直接向国库经收处缴纳。2.税务机关自收税款并办理入库手续。

3.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4.代收代缴。

5.委托代征(车船税)。【例题1·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税款征收方式的有(ABCD)。(2007)

A.查账征收

B.查定征收

C.查验征收

D.定期定额征收 【例题2·单选题】在税款征收方式中,查账征收方式一般适用于(C)。

A.经营品种比较单一,经营地点,时间和商品来源不固定的纳税单位 B.账册不够健全,但能够控制原材料或进销存的纳税单位

C.财务会计制度较为健全,能够认真履行纳税义务的纳税单位 D.无完整考核依据的小型纳税单位

【例题3·单选题】下列税款征收方式中,适用于针对零星,分散的高税率工业产品征收的方式是(C)。

A.查账征收 B.查定征收 C.查验征收 D.定期定额征收

【例题4·单选题】对生产规模小、账册不健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水平较底、产品零星、税源分散的企业适用的税款征收方式是(B)。

A.查账征收 B.查定征收 C.查验征收 D.定期定额征收

二、核定应纳税额

(一)核定应纳税额的对象——无法依据账簿确定税额时

1.依法可以不设置账簿的。2.依法应当设置账簿但未设置的。3.擅自销毁账簿或者拒不提供纳税资料的。

4.虽设置账簿,但账目混乱或者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查账的。

5.发生纳税义务,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申报,逾期仍未申报的。

6.纳税人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税务机关有权核定纳税人应纳税额情形的有(ABCD)。(2008)

A.纳税人按规定应当设置账簿,但未设置账簿的B.纳税人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 C.纳税人未办理税务登记的D.纳税人虽设置账簿,但账目混乱难以查账的

(二)核定应纳税额的方式

1.参照当地同类行业或者类似行业中经营规模和收入水平相近的纳税人的收入额和利润率核定;

2.按照成本加合理费用和利润核定;

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 篇7

一、关于试点地区发票使用问题

(一) 自本地区试点实施之日起, 试点地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简称一般纳税人) 从事增值税应税行为 (提供货物运输服务除外) 统一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 (简称专用发票) 和增值税普通发票, 一般纳税人提供货物运输服务统一使用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 (简称货运专用发票) 和普通发票。

小规模纳税人提供货物运输服务, 接受方索取货运专用发票的, 可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代开货运专用发票。代开货运专用发票按照代开专用发票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 自本地区试点实施之日起, 试点地区纳税人不得开具公路、内河货物运输业统一发票。

(三) 试点地区提供港口码头服务、货运客运场站服务、装卸搬运服务以及旅客运输服务的一般纳税人可以选择使用定额普通发票。

(四) 试点地区从事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务的一般纳税人, 应使用六联增值税专用发票或五联增值税普通发票, 其中第四联用作购付汇联;从事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务的小规模纳税人开具的普通发票第四联用作购付汇联。

(五) 纳税人于本地区试点实施之日前提供改征增值税的营业税应税服务并开具发票后, 如发生服务中止、折让、开票有误等, 且不符合发票作废条件的, 应开具红字普通发票, 不得开具红字专用发票和红字货运专用发票。对于需重新开具发票的, 应开具普通发票, 不得开具专用发票和货运专用发票。

二、关于税控系统使用问题

(一) 自本地区试点实施之日起, 试点地区新认定的一般纳税人 (提供货物运输服务的纳税人除外) 使用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 提供货物运输服务的一般纳税人使用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税控系统。试点地区使用的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专用设备为金税盘和报税盘, 纳税人应当使用金税盘开具发票, 使用报税盘领购发票、抄报税。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税控系统专用设备为税控盘和报税盘, 纳税人应当使用税控盘开具发票, 使用报税盘领购发票、抄报税。

(二) 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税控系统及专用设备管理按照现行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有关规定执行, 涉及的相关文书试点地区可在现有文书基础上适当调整。

(三) 自试点实施之日起, 北京市小规模纳税人可使用金税盘或税控盘开具普通发票, 使用报税盘领购发票、抄报税。

三、关于货运专用发票开具问题

(一) 一般纳税人提供应税货物运输服务使用货运专用发票, 提供其他应税项目、免税项目或非增值税应税项目不得使用货运专用发票。

(二) 货运专用发票中“承运人及纳税人识别号”栏内容为提供货物运输服务、开具货运专用发票的一般纳税人信息;“实际受票方及纳税人识别号”栏内容为实际负担运输费用、抵扣进项税额的一般纳税人信息;“费用项目及金额”栏内容为应税货物运输服务明细项目不含增值税额的销售额;“合计金额”栏内容为应税货物运输服务项目不含增值税额的销售额合计;“税率”栏内容为增值税税率;“税额”栏为按照应税货物运输服务项目不含增值税额的销售额和增值税税率计算的增值税额;“价税合计 (大写) (小写) ”栏内容为不含增值税额的销售额和增值税额的合计;“机器编号”栏内容为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税控系统税控盘编号。

(三) 税务机关在代开货运专用发票时, 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税控系统在货运专用发票左上角自动打印“代开”字样;货运专用发票“费用项目及金额”栏内容为应税货物运输服务明细项目含增值税额的销售额;“合计金额”栏和“价税合计 (大写) (小写) ”栏内容为应税货物运输服务项目含增值税额的销售额合计;“税率”栏和“税额”栏均自动打印“***”;“备注”栏打印税收完税凭证号码。

(四) 一般纳税人提供货物运输服务, 开具货运专用发票后, 发生应税服务中止、折让、开票有误以及发票抵扣联、发票联均无法认证等情形, 且不符合发票作废条件, 需要开具红字货运专用发票的, 实际受票方或承运人应向主管税务机关填报《开具红字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申请单》 (附件1) , 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 出具《开具红字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通知单》 (附件2, 以下简称《通知单》) 。承运方凭《通知单》在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税控系统中以销项负数开具红字货运专用发票。《通知单》暂不通过系统开具和管理, 其他事项按照现行红字专用发票有关规定执行。

四、关于货运专用发票管理问题

(一) 货运专用发票暂不纳入失控发票快速反应机制管理。

(二) 货运专用发票的认证结果、稽核结果分类暂与公路、内河货物运输业统一发票一致, 认证、稽核异常货运专用发票的处理暂按照现行公路、内河货物运输业统一发票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 对稽核异常货运专用发票的审核检查暂按照现行公路、内河货物运输业统一发票的有关规定执行。

江西省重点工程税收征收管理规定 篇8

规定》的通知

赣地税发[2001]044号

各设区市地方税务局:

为加强重点工程项目营业税征收管理,全面落实税收管理各项制度,经专题会议研究,省局制定了《江西省重点工程项目营业税征收管理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江西省重点工程项目营业税征收管理规定

一、为了全面落实重点工程项目地方税收管理各项制度,坚持依法治税,确保国家税收收入不致流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征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江西省地方税务局建筑业营业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法规,特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重点工程项目”是指列入国家或省级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计划的基本建设项目。

二、凡在我省境内为重点工程项目提供建筑安装业、工程勘察、工程监理劳务的单位(以下统称纳税人)、工程设计单位以及项目建设单位(即项目业主,下同),均应遵守本规定。

三、政策管理

(一)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工程勘察、工程监理劳务,营业税纳税地点为工程项目所在地;工程设计劳务营业税纳税地点为机构所在地。

(二)建筑业营业税适用3%的税率;工程勘察、工程监理和工程设计适用5%的税率。

(三)建筑业营业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应按工程形象进度确定,其与建设单位进行了已完工程价款结算的,不论是否收到全部工程价敦,均应按结算时已实际完成的工作量为其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四、征收管理

(一)纳税人自工程承包合同书签订之日起三十日内(对不签订施工合同,而是按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计划进行施工的,则以工程开工之日起三十日内),应持下列证件、资料向工程项目所在地县(含县级市、区,下同)地方税务管理机关办理报验登记手续。

1、纳税人税务登记证副本;

2、工程承包合同书原件;

3、纳税人在工程所在地的开户银行及帐号;

4、外出经营税收管理证明;

5、主管地方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有关证件和资料。

(二)工程所在地主管县地方税务局应对工程实行专门管理,指定征收管理机构,专人负责,并按项目建立(重点工程建设及地方税收征收管理台帐入主管征收机关应建立重点工程管理责任制,加强对工程完成工作量(工程进度)、工程价款结算(包括工程预付款)、建筑工程发票以及地方税收的征收等跟踪监督。

(三)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勘察、监理劳务取得收入,应当依照税法规定的纳税期限主动按期向工程所在地主管税务征收机关申报缴纳营业税,设计劳务收入的营业税向其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

纳税人对同一工程既提供勘察劳务,又提供了设计劳务,如果能分别核算,应对勘察收入和设计收入分别按前述规定确定营业税纳税地点;不能分别核算的,应对工程勘察、设计的总收入按50%的比例分别由工程所在地和机构所在地主管征收机关负责征收:

对跨县的移动工程,其建筑、勘察、监理业务的营业税纳税地点按以下原则办理:

1、县行政区域内提供独立标段的工程,由该标段主管征收机关负责征收管理;

2、对工程标段跨县的工程,各自区域内的投资额、工程量或工程造价难以准确划分,可按工程在本区域内的实际里程数占该标段总里程的比例,确定各自实际完成的工程工作量,分别负责征收管理。

3、在本省范围内跨设区市工程,其营业税纳税地点由省地方税务局流转税管理处负责协调;在设区市范围内跨县工程,由该设区市地方税务局营业税主管部门负责协调。

(四)工程实行总承包后分包、转包的,总承包人为建筑业营业税的扣缴义务人,依法履行代扣代缴义务。为了便于征管,经由工程所在地县地方税务局办理相关手续,工程应纳营业税可以委托项目业主代征。

扣缴义务人及受托人代征税款的手续费,应按《征管法》的规定在2%以内支付。

(五)建筑业、工程勘察、工程监理劳务使用的税务发票一律由地方税务机关直接开具。

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工程勘察、工程监理劳务与建设单位结算收入,必须使用工程所在地地方税务机关的税务发票,工程设计劳务结算收入必须使用设计单位机构所在地地方税务机关发票;建设单位必须凭地方税务机关规定的专用发票结算支付工程款项。

(六)施工单位收购应纳资源税的建筑材料原矿,应取得“资源税已税证明”,未取得“资源税已税证明”或收购数量超过“资源税已税证明”注明数量的部分,一律视同未税建筑材料原矿,由施工单位履行资源税代扣代缴义务,其应扣未扣资源税的,由施工单位负责缴纳应扣未扣资源税;包工不包料的工程项目,未纳资源税建筑材料直接由建设单位收购的,建设单位为资源税的扣缴义务人。

施工单位直接开采资源税应税建筑材料原矿的,应按规定缴纳资源税;但对列入国家和省重点建设的工程项目,其自行开采属我省增列的资源税征税项目的建筑材料,直接用于本工程项目建设的,依照规定免征资源税。

(七)搞好工程结算和竣工决算应纳营业税等地方税收和发票使用的检查。工程项目未竣工结算的,工程所在地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对建筑业、工程勘察、工程监理业务应纳营业税有优先征收和检查权,机构所在地主管地方税务征收机关不得对其未完工程的营业税进行查补,施工机构所在地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在对施工单位进行日常税收检查时,发现的该机构在我省境内的未完工程已实现的营业税应缴未缴的,应主动督促纳税单位向工程所在地及时足额缴纳,并将情况通报工程所在地主管地方税务机关。

(八)建立建筑业营业税税源“双向监控”制度。省局每年年初将全年省级及以上重点基本建设工程分项目投资计划下发给各设区市局,并将其工程进度、工程投资计划完成情况分季通报,各基层征收单位对照工程项目,实施管理,逐级向上反馈工程投资完成额和营业税征收管理情况,设区市局每季汇总上报省局。

五、违章处理。

(一)纳税人未按规定办理报验登记手续、未及时申报应纳地方税收、未按规定使用发票,建设单位未按规定接受发票及其他税收违章未尽行为,一律依照《征管法》等有关税收法律、法规规定处理。

(二)地方税务主管机关及其主管人员未按税法规定实施管理造成税收流失,要依照规定追究责任人和主管领导的责任。

六、本规定未尽事宜,依照现行税法规定执行。

七、本规定由江西省地方税务局负责解释。

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 篇9

一、税收法律关系及征纳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一)税收法律关系

重点是:税收法律关系主体——征纳双方

(1)征税主体。包括各级税务机关、海关等。

(2)纳税主体。包括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

【提示】在税收法律关系中,双方当事人虽然是行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但法律地位是平等的。

(二)征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注选择题)

征纳双方

权利和义务

内容

税务机关的权利和义务

职权(6项)

法规起草拟定权、税务管理权、税款征收权、税务检查、行政处罚权、其他(如估税权、代位权、撤销权等)。

【提示】税务检查职权,包括查账权、场地检查权、询问权、责成提供资料权、存款账户核查权等。

义务

宣传税法,辅导纳税人依法纳税;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情况保守秘密;进行回避的义务;受理减、免、退税及延期缴纳税款申请,受理税务行政复议等义务。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权利与义务

权利

知情权、要求秘密权、享受减税免税和出口退税权、多缴税款申请退还权、陈述与申辩权、要求税务机关承担赔偿责任权等。

义务

按期办理税务登记、按规定设置账簿、按期办理纳税申报、按期缴纳或解缴税款、接受税务机关依法实行的检查等。

二、税款征收管理体制

我国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税款征收机关包括各级税务机关及海关,其各自征收范围的划分注意选择题

(一)国家税务局系统主要负责下列税种的征收和管理:

①增值税;②消费税;③车辆购置税;④中央企业所得税等。

(二)地方税务局系统主要负责下列税种的征收和管理:

①营业税;②个人所得税;③第五章的小税种等。

(三)海关系统主要负责下列税收的征收和管理:

①进出口关税;②对入境旅客行李物品和个人邮递物品征收的进口关税;③委托代征的进口环节消费税、增值税等。第二节 税务管理

一、税务管理概述

税务管理主要包括税务登记管理、账簿和凭证管理、纳税申报等方面的内容。

二、税务登记管理

(一)概述:

1.税务登记范围——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

企业,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都应当办理税务登记(统称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

负有扣缴税款义务的扣缴义务人(国家机关除外),应当办理扣缴税款登记。

【提示】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也应办理税务登记。

2.税务登记证件及使用

(1)纳税人办理下列事项时,必须提供税务登记证件:

①开立银行账户;②领购发票。

【提示】应当出示税务登记证件的情形:①申请减税、免税、退税;②申请办理延期申报、延期缴纳税款;③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④办理停业、歇业;⑤其他有关税务事项。

(2)两个时间:①开立基本存款账户或者其他存款账户之日起15日内,将其全部账号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②发生变化的,应当自变化之日起1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书面报告。

(3)税务登记证件不得转借、涂改、损毁、买卖或者伪造。

3.税务登记主管机关:县以上(含县级)国家税务局(分局)、地方税务局(分局)

(二)税务登记内容:

税务登记包括设立(开业)税务登记、变更税务登记、停业、复业登记以及外出经营报验登记、注销税务登记等。【注意选择题】 税务登记内容

要点

1.设立(开业)登记

(1)时间:领取工商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向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2)办理时应出示的证件和资料:

①工商营业执照;②有关合同、章程、协议书;③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④居民身份证、护照或其他合法证件。(3)税务登记的管理

①税务登记证件不得转借、涂改、损毁、买卖或者伪造。

②纳税人遗失税务登记证件的,应当在l5日内书面报告主管税务机关,并登报声明作废。

2.变更登记

(1)时间: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税务登记事项发生变化的,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之日起30日内向税务机关办理变更税务登记。(2)顺序:变更登记是先工商变更,后税务变更。

3.停业、复业登记

纳税人的停业期限不得超过1年。

4.外出经营报验登记

《外管证》的有效期限一般为30日,最长不得超过l80天。在同一地累计超过l80天的,应当在营业地办理税务登记手续。

5.注销登记

(1)纳税人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的,应当自营业执照被吊销之日起15日内,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登记。(2)注销登记是先税务,再工商。

(3)注销税务登记前,向税务机关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和资料,结清应纳税款、多退(免)税款、滞纳金和罚款,缴销发票、税务登记证件和其他税务证件,经税务机关核准后,办理注销税务登记手续(注意判断题)。

三、账簿、凭证管理

(一)账证设置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或者发生纳税义务之日起15日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账簿。

【提示】扣缴义务人应当自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扣缴义务发生之日起l0日内,按照所代扣、代收的税种,分别设置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账簿。

(二)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件之日起15日内,将其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报送税务机关备案。

【提示1】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使用电子计算机记账的,应当在使用前将会计核算软件使用说明书及有关资料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提示2】注意区分不同时间长短、起点(如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领取税务登记证件之日起)。

(三)账簿、凭证等涉税资料的保存和管理

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完税凭证、发票、出口凭证及期限他有关涉税资料应当保存10年。

(四)发票管理

1.税务机关是发票的主管机关,负责发票印刷、领购、开具、取得、保管、缴销的管理和监督。

2.领购发票的程序。

(1)申请领购发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先提出购票申请,提供经办人身份证明、税务登记证件或者其他有关证明,以及财务印章(指单位的财务专用章或其他财务印章)或者发票专用章的印模,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发给发票领购簿。

(2)税务机关对外省、自治区、直辖市来本辖区从事临时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申请领购发票的,可以要求其提供保证人或者根据所领购发票的票面限额及数量交纳不超过10000元的保证金,并限期缴销发票。

③需要临时使用发票的单位和个人,可以直接向税务机关申请办理。凡需向税务机关申请开具发票的单位和个人,均应提供发生购销业务,提供、接受服务或者其他经营活动的书面证明。对税法规定应当缴纳税款的,税务机关应当在开具发票的同时征税。

(3)发票的开具和保管

①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借、转让、代开发票;发票限于领购单位和个人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开具。

②时间:已开具的发票存根联和发票登记簿应当保存5年。保存期满,报经税务机关查验后销毁。发票丢失,应于丢失当日书面报告主管税务机关,并在报刊和电视等传播媒介上公告声明作废。

(4)税务机关在发票检查中的权利——5项:

①检查印制、领购、开具、取得和保管发票的情况;

②调出发票查验(开具发票换票证);

③查阅、复制与发票有关的凭证、资料;

④向当事各方询问与发票有关的问题和情况;

⑤在查处发票案件时,对与案件有关的情况和资料,可以记录、录音、录像、照相和复制。

四、纳税申报

(一)纳税申报的方式:自行申报(直接申报)、邮寄申报、数据电文申报、其他方式(如实行定期定额缴纳税款的纳税人,可以实行简易申报、简并征期等方式申报纳税)。

(四)纳税申报的其他要求

1.纳税人享受减税、免税待遇的,在减税、免税期间应当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

2.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因不可抗力,不能按期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的,可以延期办理;但是,应当在不可抗力情形消除后立即向税务机关报告。税务机关应当查明事实,予以核准。

3.税款结算时,预缴税额大于应纳税额的,税务机关退还多缴的税款,但是不支付利息;预缴税额小于应纳税额的,税务机关补征少缴的税款,但是不加收滞纳金。第三节 税款征收

一、税款征收方式

(一)税款的确定方式 税款征收方式

适用范围

查账征收

适合于经营规模较大,财务会计制度健全,能够如实核算和提供生产经营情况,正确计算应纳税款的纳税人

查定征收

适用生产经营规模较小、产品零星、税源分散、会计账册不健全,但能控制原材料或进销货的小型厂矿和作坊

查验征收

适用于纳税人财务制度不健全,生产经营不固定,零星分散、流动性大的税源

定期定额征收

适用于经主管税务机关认定批准的生产、经营规模小,达不到设置账簿标准,难以查账征收,不能准确计算计税依据的个体工商户,包括个人独资企业

(二)税款的缴纳方式

1.纳税人直接向国库经收处缴纳

2.税务机关自收税款并办理入库手续

3.代扣代缴

4.代收代缴

5.委托代征

6.其他方式

二、税款征收措施

共6项:核定、调整税额;滞纳金;责令提供纳税担保;税收保全措施;税收强制执行措施;阻止出境。

(一)核定、调整应纳税额

1.核定税额情形——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注意多选题)

①依照税收征收管理法可以不设置账簿的;

②依照税收征收管理法应当设置但未设置账簿的;

③擅自销毁账簿或者拒不提供纳税资料的;

④虽设置账簿,但账目混乱、难以查账的;

⑤发生纳税义务,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申报,逾期仍不申报的;

⑥纳税人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

2.核定应纳税额的方法

3.核定税额方式——关联企业调整

(二)责令缴纳和加收滞纳金

滞纳金=滞纳税款×滞纳天数×万分之五

【提示】滞纳金的起止时间:规定的税款缴纳期限届满次日起至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实际缴纳或者解缴税款之日止。

(三)责令提供纳税担保

1.适用纳税担保的情形

(1)税务机关有根据认为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有逃避纳税义务行为,在规定的纳税期之前经责令其限期缴纳应纳税款,在限期内发现纳税人有明显的转移、隐匿其应纳税的商品、货物以及其他财产或者应纳税收入的迹象,责成纳税人提供纳税担保的;

(2)欠缴税款、滞纳金的纳税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需要出境的;

(3)纳税人同税务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而未缴清税款,需要申请行政复议的;

(4)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提供纳税担保的其他情形。

2.纳税担保的范围:包括税款、滞纳金和实现税款、滞纳金的费用。

(四)税收保全措施

1.税收保全措施

(1)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冻结纳税人的金额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存款;

(2)扣押、查封纳税人的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

2.不适用税收保全的财产

个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维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用品,不在税收保全措施的范围之内。

(五)税收强制执行措施

根据《税收征管法》的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纳税担保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所担保的税款,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未缴纳的,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税务机关可以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1.税收强制执行措施:

(1)书面通知其开户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

(2)扣押、查封、依法拍卖或者变卖其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以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抵缴税款。

【提示】税务机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时,对上述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未缴纳的滞纳金同时强制执行。

2.与保全措施关系:税收强制执行措施不是保全措施的必然结果。

(六)阻止出境

欠缴税款的纳税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在出境前未按规定结清应纳税款、滞纳金或者提供纳税担保的,税务机关可以通知出境管理机关阻止其出境。

三、关于税款征收的其他法律规定

包括4项规定:税收优先执行;税收代位权与撤销权;涉税事项的公告与报告;税款的追缴与退还。

(一)税收优先执行——3优先(注意选择题)

1.税务机关征收税款,税收优先于无担保债权,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纳税人欠缴的税款发生在纳税人以其财产设定抵押、质押或者纳税人的财产被留置之前的,税收优先于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执行;

3.纳税人欠缴税款,同时又被行政机关处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的,税收优先于罚款、没收违法所得。

(二)税收代位权与撤销权

1.前提:纳税人欠缴税款

2.适用情形::

(1)欠缴税款的纳税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国家税收造成损害的;(代位权)

(2)纳税人因放弃到期债权;(撤销权)

(3)无偿转让财产;(撤销权)

(4)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而受让人知道该情形,对国家税收造成损害的。(撤销权)

(三)纳税人涉税事项的公告与报告

1.欠缴税款数额较大(5万元以上)的纳税人在处分其不动产或者大额资产之前,应当向税务机关报告。

2.纳税人有合并、分立情形的,应当向税务机关报告,并依法缴清税款。纳税人合并时未缴清税款的,应当由合并后的纳税人继续履行未履行的纳税义务;纳税人分立时未缴清税款的,分立后的纳税人对未履行的纳税义务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四)税款的追缴与退还:

即多缴税款与少缴税款的原因及税务处理 情 形

原 因

处 理

税款的退还(纳税人多缴税款)

纳税人原因或税务机关原因

税务机关发现后应当立即退还(无限制)

纳税人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3年内发现的,可以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多缴的税款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税务机关及时查实后应当立即退还

税款的追征(纳税人少缴税款)

税务机关责任

税务机关在3年内可要求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补缴税款,但是不得加收滞纳金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失误

税务机关在3年内可以追征税款、滞纳金;有特殊情况的追征期可以延长到5年

纳税人偷税、抗税、骗税

税务机关无限期追征其未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或者所骗取的税款

第四节 税务检查

【链接1】税务机关的职权(6项):法规起草拟定权、税务管理权、税款征收权、税务检查、行政处罚权、其他(如估税权、代位权、撤销权等)。

【链接2】税务机关在发票管理中有权进行下列检查:

(1)检查印制、领购、开具、取得和保管发票的情况;

(2)调出发票查验;

(3)查阅、复制与发票有关的凭证、资料;

(4)向当事各方询问与发票有关的问题和情况;

(5)在查处发票案件时,对与案件有关的情况和资料,可以记录、录音、录像、照相和复制。

本节重点:税务检查中税务机关主要有6项权利:

1.查账权

2.场地检查权

【提示】税务机关无权到纳税人的生活区检查。

3.责成提供资料权

4.询问权

5.交通邮政检查权

6.存款账户检查权

【提示】检查纳税人存款账户时,凭全国统一格式的检查存款账户许可证明进行。

【关注】税务机关在调查税收违法案件时,对与案件有关的情况和资料,可以记录、录音、录像、照相和复制。

第五节 税务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

一、税务行政复议

【链接】对海关、金融、国税、外汇管理等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一)税务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

1.税务机关作出的征税行为。(必经复议)

2.税务机关作出的税收保全措施。

3.税务机关未及时解除保全措施,使纳税人及其他当事人合法权益遭受损失的行为。

4.税务机关作出的强制执行措施。

5.税务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行为:(1)罚款;(2)没收财物和违法所得;(3)停止出口退税权。

6.税务机关不予依法办理或者答复的行为:(1)不予审批减免税或者出口退税;(2)不予抵扣税款;(3)不予退还税款;(4)不予颁发税务登记证、发售发票;(5)不予开具完税凭证和出具票据;(6)不予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7)不予核准延期申报、批准延期缴纳税款。(前三项必经复议)

7.税务机关作出的取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的行为。

8.收缴发票、停止发售发票。

9.税务机关责令纳税人提供纳税担保或者不依法确认纳税担保有效的行为。

10.税务机关不依法给予举报奖励的行为。

11.税务机关作出的通知出境管理机关阻止出境行为。

12.税务机关作出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

(二)复议前置项目: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及纳税担保人对受案范围中第l项税务机关作出的征税行为和第6项第(1)、(2)、(3)目所列行为不服的,应当先向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可以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三)税务行政复议申请与受理

1.税务行政复议申请

(1)时间:申请人可以在知道税务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2)方式: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口头申请的,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当场记录申请人的基本情况、行政复议请求、申请行政复议的主要事实、理由和时间。

【链接】仲裁协议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口头达成仲裁的意思表示无效。

2.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

【提示】纳税人应当先缴纳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再申请行政复议。只有符合几种法定情形之一时,才可以停止执行具体行政行为。

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停止执行:①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②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③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的;④法律规定停止执行的。

(四)税务行政复议决定

1.形式:原则上采用书面审查的方法,不需要开庭。

【链接】仲裁的判决:开庭但不公开;诉讼的判决:开庭并公开

2.时间: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经复议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并告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但延长期限最多不超过30日。

3.生效:行政复议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

【链接】仲裁生效时间:仲裁决定作出之日;诉讼一审判决送达15日。

二、税务行政诉讼

(一)税务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l.对于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先向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纳税当事人应当先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必经复议。

【特别掌握】必经复议的项目:对税务机关作出的征税行为;对税务机关不予审批减免税或者出口退税;不予抵扣税款;不予退还税款的行为不服。

2.纳税当事人对税务机关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先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选择复议

(二)税务行政诉讼的起诉和受理

1.纳税当事人不服税务行政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l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了解:一般情况下,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

上一篇:操场-我的乐园作文550字下一篇:朗诵演讲比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