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收管理使用

2024-06-25

征收管理使用(通用10篇)

征收管理使用 篇1

育林基金作为一项政府性基金, 取之于林、用之于林, 是用于发展林业的专项资金。育林基金的设立由来已久, 迄今为止已存续了几十年。长期以来, 它为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 维护生态安全,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随着近年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 为减轻林农负担, 增加林农收入, 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育林基金管理, 在经过广泛调查和研究后, 财政部、国家林业局于2009年5月正式出台了《育林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 随后福建省也于11月制定出台了《福建省育林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新办法的实施, 标志着育林基金改革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育林基金管理制度已发生重大改变。然而, 新办法实施后, 在育林基金的实际征收和使用管理过程中, 还存在一些问题, 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一、现行育林基金制度的有关规定

1.减少了征收项目。

取消了原来的维简费征收项目, 将育林费和维简费合并为育林基金, 简化了征收项目。

2.降低了征收标准。

育林基金征收标准由原来的20%降为按照林木产品销售收入的10%计征。

3.缩小了征收范围。

新办法规定, 育林基金征收的林木产品仅限于木材和竹材, 不包括林副产品、经济林产品以及其他林产品。农村居民销售自留山生产的木材、采伐非林业用地上种植的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免征育林基金。

4.明确了使用方向。

新办法明确规定, 育林基金专项用于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和管理。使用范围包括:种苗培育、造林、森林抚育、森林病虫害预防和救治、森林防火和扑救、森林资源监测、林业技术推广、林区道路维护以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等。林业部门行政事业经费, 由同级财政部门通过部门预算予以核拨, 不得从育林基金中列支。各级财政部门要建立健全育林基金预决算制度,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管好用好育林基金, 要按照规定编制育林基金收支预算, 并按照批准的预算以及财政部门核拔的资金安排使用。

二、育林基金征收使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育林基金征收力度不够。

福建省普遍实行商品材育林基金源头征收, 在办理木材采伐许可证时按设计出材量征收育林基金, 但实际出材量往往与设计出材量有一定出入, 有些地方征管力度不够, 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机, 容易出现少征漏征现象, 造成资金流失。由于毛竹运输不需要办理运输证, 为毛竹生产销售提供了便利, 但有些毛竹生产经营者未缴交育林基金就自行采伐、销售, 育林基金未收漏收现象较为普遍。2011年以来, 福建省实行林木采伐方式改革, 主伐方式由皆伐向择伐转变, 导致林农林木采伐积极性不高, 减少了木材采伐量, 育林基金的征收受到严重影响, 征收数呈下降趋势。

2.育林基金上缴比例偏高。

根据《福建省育林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规定, 育林基金实行省、设区市、县10%∶15%∶75%比例分成使用。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按征收育林基金的25%上缴省市, 县级留用仅占75%, 上缴比例太高。原来的上缴比例虽然更高一些, 即育林费30%、维简费25%, 但上级主管部门在年初下达了育林基金征收计划, 只要按计划数计算上缴, 超过部分可以全额留用。因此, 虽然现在育林基金征收数减少了, 每年上缴的育林基金却比以前年度更多, 加重了基层林业主管部门的负担, 加大了县级林业建设资金的缺口。

3.育林基金挤占现象严重。

育林基金减征后, 征收标准降为10%, 可用资金减少了, 但是林业建设需要投入的资金却并未减少, 森林资源培育、保护等各项工作依然繁重, 可是日益减少的育林基金还无法全部用于林业生产, 有的用来弥补行政事业经费不足。尽管育林基金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林业部门行政事业经费由同级财政部门通过部门预算核拨, 不得从育林基金中开支, 但是一些县市财政资金紧张, 无力从一般预算安排林业部门行政事业经费, 为保证林业机构正常运转, 只能挤占挪用育林基金用于弥补人员和公用经费不足。有的地方育林基金甚至被当地政府部门无偿调用, 用于平衡财政预算, 导致育林基金无法做到专款专用。

三、加强育林基金征收使用管理的对策

1.严格监管, 加大育林基金征收力度。

一是加强木材育林基金源头征收, 在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时根据设计出材量预征育林基金, 认真做好销售台账, 然后根据木材调运情况据实予以抵扣, 并开具非税收入票据, 确保育林基金足额征收, 应收尽收。二是加强毛竹育林基金征收, 对毛竹采伐山场严加管控, 坚持办证采伐, 依法收足育林基金。三是林业执法部门加大执法力度, 严厉打击盗伐、滥伐和违法运输木材现象, 从严从重处理, 并补征育林基金。四是建立育林基金征收软件管理系统, 采用电子开票, 实行票款分离, 款项直接缴入国库,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管理水平和办事效率, 同时还可以从源头遏制和预防腐败, 有效防止收入不入账等违法现象发生。

2.区别对待, 调整育林基金上缴比例。

福建省山区和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山区县林地面积大, 但财政收入少, 沿海县林地面积小, 但财政收入高, 而上缴的育林基金绝大多数来源于山区县。山区县经济薄弱, 林业所占比例大, 需要投入的资金多, 上缴的育林基金也多;沿海县经济发达, 林业所占比例小, 上缴的育林基金反而少, 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不公平的。建议对二者区别对待, 对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县, 上缴省市比例由25%调整为5%~10%, 大部分育林基金留归县级使用, 促进山区县林业经济快速发展。

3.规范管理, 确保育林基金专款专用。

要切实将县级林业部门的行政事业经费纳入部门预算, 将中央财政育林基金减征转移支付资金全部拨付林业部门, 使县级林业部门人员和公用经费得以落实, 确保林业行政事业机构正常运转。只有彻底解决了县级林业行政事业单位经费保障问题, 才能改变长期以来育林基金被挤占挪用于弥补人员和公用经费不足的问题。同时, 逐步规范育林基金使用管理, 落实育林基金预决算制度, 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切实管好用好育林基金, 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确实保证育林基金专款专用, 使育林基金真正用于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管理, 包括种苗培育、造林、森林抚育、森林病虫害预防和救治、森林防火和扑救、森林资源监测、林业技术推广、林区道路维护以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等方面, 充分发挥育林基金作用, 进一步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提高森林覆盖率, 增加森林蓄积量。

4.加强监督, 开展育林基金专项审计。

加强育林基金的审计监督可以促进育林基金的征收使用管理逐步实现规范化。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育林基金专项审计, 检查育林基金征收标准是否符合规定, 是否存在应收未收或乱收现象, 重点检查育林基金是否严格按规定使用。审计过程中若发现了问题, 可以及时予以纠正, 保证育林基金使用不偏离正确方向, 进一步规范育林基金的使用,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冠, 刘敏.育林基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绿色财会, 2011 (9)

[2].苏蕾.低碳经济下新育林基金政策制定与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建议[J].绿色财会, 2010 (8)

[3].何晓明.关于对育林基金减征改革的探讨[J].林业财务与会计, 2005 (1)

[4].姜井雄.对育林基金征收使用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思考[J].林业财务与会计, 2003 (12)

征收管理使用 篇2

金寨县人民政府

(2009年5月25日)

近年来,我县在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使用过程中始终坚持依法行政、文明征收、规范使用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社会抚养费“县征县管县用”及“收支两条线”管理体制,加大社会抚养费征管用的监督,切实将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工作纳入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责任制考评,充分发挥了社会抚养费制度在治理违法生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三)规范了社会抚养费的管理和使用。一是严格实行“收缴分离”收缴办法。乡镇财政所从县财政局统一领取《安徽省非税收入专用收据(社会抚养费)》,乡镇社会抚养费代征站确定专人负责票据管理,及时将代征代缴款缴至当地农村信用社,存于县财政非税资金专户,并按月到县人口计生委进行核销。县里统一要求各乡镇必须严格执行社会抚养费管理规定,严禁使用社会抚养费征收票据征收合同违约金,更不得将应征社会抚养费计算成合同违约金加以征收。社会抚养费执(代)收单位应当在收到社会抚养费、滞纳金3日内将收取的资金全额缴入县非税收入汇缴结算账户,县非税局及时将资金划入国库。二是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根据市人口计划生育领导小组要求,2008年,经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县财政按40%的比例集中部分社会抚养费,主要用于县乡计生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基层服务网络业务建设、技术服务和节育对象补助、宣传教育培训、举报人奖金、办案业务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补助村级计生基础建设和计划生育“村为主”考核奖励等支出。集中部分由县人口计生委依据乡镇人口规模、社会抚养费征收到位率和年度人口目标责任制考评成绩等因素,会同县财政局提出分乡镇使用分配方案,报县政府批准后,于次年一次性由县财政拨付到乡镇。

(四)建立健全了社会抚养费征收队伍。从2008年8月开始,各乡镇均成立了社会抚养费代征站,具体负责本辖区社会抚养费的调查取证、有关执法文书的起草、上报、制作、送达及代收代缴工作。代征站人员从乡镇行政机关和计生办、财政所、农经站等单位抽调3-7人组成,一般与原单位工作脱钩,保持相对稳定,并依法取得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资格。各乡镇(经济开发区)乡镇长(主任)兼任站长,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站长。县人口计生委通过多种形式对代征站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其依法行政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截至目前,全县计划生育队伍中已有217人取得了执法资格,办理了行政执法证件,做到了持证上岗。

(五)加大了非诉案件的执行力度。为扩大社会抚养费征收的社会影响力,充分发挥社会抚养费征收对遏制政策外生育的正面效应,我县认真贯彻省高院、省人口计生委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非诉案件强制执行工作的通知》(皖人口发[2008]3号),针对一些有缴纳能力但拒不缴纳社会抚养费的违法生育典型户,积极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2007年以来,全县共申请强制执行198户,执行标的额352万元,(六)加大了社会抚养费制度的政策宣传。去年以来,结合会议、例会、专门培训等方式,共开展社会抚养费征管知识培训8 次,并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和国务院《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作为广大计生干部学法用法的重要培训内容,同时还从省计生宣教中心购了大量宣传挂图,印制了宣传单进村入户进行宣传,向广大群众宣传计划生育政策,着力提高社会抚养费制度的社会知晓率及公众参与水平,引导违法生育当事人自觉履行社会抚养费缴纳义务。

二、存在问题

第一,人口和计生部门在社会抚养费征收方面存在主观和客观的局限。一是执法机构人员编制不足,导致现有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人员难以完成每年数百件的社会抚养费征收案件的调查、取证、收缴工作;二是当事人违法生育的事实以及当事人双方收入难核实,并且缺乏有效执法手段,如当事人不配合就更难以调查取证,征收难度很大;三是执法工作成本高。由于社会抚养费绝大多数案件需要上门催缴,有的还需要多次上门,对于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大山区来说更增加了执法成本;四是基层干部征收积极性不高。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体制改革虽然从源头上预防和制止乡镇对政策外生育放任自流现象的发生,但也由于“失去了利益驱动”,一些基层干部征收工作的积极性大大减退;五是部分基层干部法制意识不强、业务素质不高,影响了群众自觉缴纳社会抚养费的积极性。

第二,部分群众法制意识淡薄,不能自觉承担缴纳社会抚养费的法律责任。一是部分当事人违法生育后,主动缴纳社会抚养费的自觉性、主动性不高;二是一些群众超生后外出躲避或流动到外地超生,计划生育部门难以追缴;三是一些当事人超生后,规避现行法律规定,故意从收入较高的户籍地(或常住地)到收入较低的地方缴纳社会抚养费,以达到少缴社会抚养费的目的;四是一部分当事人家庭经济确实比较困难,无缴纳能力。

第三,对当事人不及时缴纳社会抚养费缺乏有效制约手段。随着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部分工作人员在一些具体工作存在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能用,一些过去行之有效的综合治理措施,已经不再有效,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抚育费的征收。

第四,对乡镇社会抚养费使用情况缺乏监管机制。县直相关单位缺乏对乡镇社会抚养费使用方面监督和管理,乡镇挪用社会抚养费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

三、下步工作安排

一是大力宣传,营造氛围。首先是从源头上杜绝违法生育,使广大育龄群众树立新型的婚育观念,自觉维护和遵守计划生育有关法律法规。充分利用电视台、报纸等宣传面广、影响力大的优势以及计生宣传车、宣传标语等方便快捷的特点,积极宣传新时期人口计划生育相关政策法规。

二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进一步明确党政主要领导、主管领导和县直相关部门的任务职责,进一步细化、量化征收任务,切实加强监察、公安、法院、计生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充分调动相关部门的积极性,逐步形成社会扶养费征收齐抓共管新局面。

三是严格要求,依法征收。坚持做到严格征收对象和范围,严格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程序,严格落实征管责任,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使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四是强化措施,确保效果。一是摸清大龄青年婚育情况及时掌握婚育信息。二是鼓励举报、强化监督。畅通县、乡(镇)、村(居)举报渠道,方便社会各界监督和举报违法生育对象、违法征收行为,对举报违法生育查证属实的给予奖励。三是严格考核、奖优罚劣。严格按照社会抚养费使用办法规定,在加大征收力度的同时,加强使用监管,加大考评权重,加大奖惩力度。严格落实计生奖励政策,加强对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救助奖扶,真正实现从控制多生向引导少生、从处罚多生向奖励少生的方面转化,逐步使计划生育工作纳入人性化、法制化管理的轨道,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社会抚养费征管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截留、挪用社会抚养费。一些单位和部门违反“收支两条线”的规定,将收取的一部分社会抚养费不入账或不及时上交国库,直接用于公业务开支、发放津补贴等。

2、票据的管理和使用不规范。有的单位没有建立健全票据的领用、缴销、结存台账,票款不分离,票款不同步,串用票据、乱用用票据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3、不按规定标准征收社会抚养费,少征、漏征严重。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应当按照《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规定以当地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为计征标准。但有的征收单位在征缴过程中随意降低征收标准,执法不严,造成社会抚养费少征、应征未征。

4、违规乱收费时有发生。一些单位和部门由于利益驱动,仍然收取已明令取消的宣传费、工作经费。

5、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报表不实。通过瞒报出生人口数量来达到隐瞒社会抚养费的目的。

二、加强社会抚养费征管用的对策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重视并加大计生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育龄群众对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认识。使广大群众从思想深处真正认识到实行计划生育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基本国策,从而自觉地执行国家方针政策。

2、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县级计生部门和乡镇、街道要实行征收情况公告制度,将社会抚养费收缴情况按季度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3、加大财政审计监管力度,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各级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和人口与计划生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对社会抚养费的监管力度,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树立社会抚养费“政府统筹,财政统管”的观念,真正做到专款专用。加强社会抚养费征管网络化建设,为缴款义务人提供便捷、高效、优质服务,真正实现社会抚养费“单位开票,银行代理,政府统筹,财政统管”,从根本上杜绝执收单位截留、挪用、坐支现象发生。对顶风违纪违规,滥用职权,随意减免社会抚养费的,要严肃查处,决不姑息。

4、完善专用票据管理制度,加强源头控制。防止收费不开具专用票据、乱用票据、串用票据、乱收费和其他违纪问题的发生。

5、完善内部制约机制,提高计生人员财经法律意识,确保社会抚养费安全、完整。

6、核实超生基数,加强计生基础工作管理。为保证社会抚养费足额征收提供依据,充分发挥有限资金的最大效益。

一、加强领导,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

依法办事是做好计划生育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的重要保证。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法律法规的要求上来,站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廉政建设的高度,切实加强对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的领导。各县(区)要成立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协调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确保组织领导到位,思想认识到位,依法征收到位,宣传教育到位。各地在征收社会抚养费工作中,要坚持“三个严格”。一是严格征收对象。各地要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对计划外生育和为他人计划外生育提供帮助而非法收养子女的对象,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对征收对象及基本情况,要及时张榜公布,把政策交给群众,接受群众监督,增强征收工作的透明度。二是严格征收主体。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规定,征收主体为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受委托的乡级人民政府或城市街道办事处人口计生办公室是社会抚养费征收的具体执法单位,未经委托不得擅自征收。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必须加强对征收工作的日常管理和监督,提高基层执法的规范性、合法性,避免征收过程中主体不明确,违法施征现象。三是严格征收标准。各地征收社会抚养费必须严格执行《江西省社会抚养征收管理办法》,牢固树立征收标准法定的思想。对违反规定的当事人,应严格按法定的标准足额征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提高和降低征收标准或自增收费项目。对确有困难一次不能交清的当事人,应在收到征收决定的30日内提出分期缴纳申请,通过所在乡(镇)或街办提供相关证明和缴纳计划等材料,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在收到材料的10日内作出批准或不批准分期缴纳的决定,并书面通知当事人和当事人所在地。分期缴纳的期限不得超过3年,首次缴纳的金额不得低

于应缴社会抚养费总额的30%。逾期不履行的自欠缴之日起每月加收欠缴社会抚养费2‰的滞纳金。对拒不缴纳社会抚养费的典型户,可采取“非诉执行,媒体曝光”的办法,由作出决定的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各县(区)人民法院应积极配合大力支持,确保征收足额到位。

二、规范运作,依法管理社会抚养费

依法管理社会抚养费关键是要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各地要依据法律法规的要求规范运作,切实做到“三个加强”。一是加强专用票据管理。征收机关征收社会抚养费必须使用由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专用收据。严禁使用不合法票据。严格执行征收票据管理规定,指定专人负责,建立健全票据发放、领购、使用、保管等相关手续,做到三个一致:即票据的数量、页码与领用记录一致;票据反映的收费金额与实际缴入财政专户一致;票据开具的项目、标准与收费内容一致。二是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各地征收机关应建立社会抚养费征缴分户台帐。依法征收的社会抚养费及滞纳金应在3个工作日内全部上缴国库,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管理。其开支由县(区)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审核把关,报经县(区)财政局审批,统筹调剂用于计划生育事业及奖励扶助、助学助困等。社会抚养费征收过程中发生的费用由县(区)财政局安排开支。社会抚养费纳入财政预算后,当地政府不得抵减计划生育事业费的正常投入。计划生育工作必要的经费,由当地财政予以保障。三是加强执法队伍管理。各地要加强对征收执法队伍的管理,县(区)人口计生委要不断加强对执法队伍的管理教育,坚持一手抓征收到位,一手抓队伍建设,确保执法人员、执法过程、执法结果符合法律要求。切实做到“三个严禁”。严禁非执法人员征收社会抚养费;严禁下达征收指标、分片包干、坐收坐支和“放水养鱼”;严禁在办理《一胎生育证》、《再生育一胎生育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手续和开展四项手术进行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和搭车收费;开展优生检测应坚持群众自愿的原则,实行事前告知制,收费标准要依据财政、物价部门的规定执行。

三、强化监督,依法使用社会抚养费

依法使用社会抚养费是整个工作的核心环节。各地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大层级监督工作力度,一级抓一抓,层层抓落实。一是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各级党委政府要定期组织人口计生、财政、审计、监察、物价等部门对社会抚养费征、管、用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县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每季度应向同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提供社会抚养费的征收使用情况。县(区)人口计生委每半年应将当地的社会抚养费征管用情况报市人口计生委,市里每年将统一组织有关单位进行督查。二是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在日常工作和督查中一经发现擅自增设与计划生育有关的收费项目,提高或降低社会抚养费征收标准,以及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违法违规的,将逐级追究县(区)、乡(镇、街办)及相关责任

部门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截留、挪用、贪污、私分社会抚养费的将依据《江西省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追究责任。三是加大查处力度。对违反规定的人和事将依据《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严肃处理。

征收管理使用 篇3

为了规范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促进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改善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规定,我们制定了《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水利部 中国人民银行

2014年1月29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促进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改善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水土保持补偿费是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损坏水土保持设施和地貌植被、不能恢复原有水土保持功能的生产建设单位和个人征收并专项用于水土流失预防治理的资金。

第三条水土保持补偿费全额上缴国库,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实行专款专用,年终结余结转下年使用。

第四条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缴库、使用和管理应当接受财政、价格、人民银行、审计部门和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章征收

第五条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以及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区域开办生产建设项目或者从事其他生产建设活动,损坏水土保持设施、地貌植被,不能恢复原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缴纳义务人),应当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

前款所称其他生产建设活动包括:

(一)取土、挖砂、采石(不含河道采砂);

(二)烧制砖、瓦、瓷、石灰;

(三)排放废弃土、石、渣。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下列规定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

开办生产建设项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缴纳的水土保持补偿费,由县级以上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权限负责征收。其中,由水利部审批水土保持方案的,水土保持补偿费由生产建设项目所在地省(区、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征收;生产建设项目跨省(区、市)的,由生产建设项目涉及区域各相关省(区、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分别征收。

从事其他生产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缴纳的水土保持补偿费,由生产建设活动所在地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征收。

第七条水土保持补偿费按照下列方式计征:

(一)开办一般性生产建设项目的,按照征占用土地面积计征。

(二)开采矿产资源的,在建设期间按照征占用土地面积计征;在开采期间,对石油、天然气以外的矿产资源按照开采量计征,对石油、天然气按照油气生产井占地面积每年计征。

(三)取土、挖砂、采石以及烧制砖、瓦、瓷、石灰的,按照取土、挖砂、采石量计征。

(四)排放废弃土、石、渣的,按照排放量计征。对缴纳义务人已按照前三种方式计征水土保持补偿费的,其排放废弃土、石、渣,不再按照排放量重复计征。

第八条水土保持补偿费的征收标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会同水利部另行制定。

第九条开办一般性生产建设项目的,缴纳义务人应当在项目开工前一次性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

开采矿产资源处于建设期的,缴纳义务人应当在建设活动开始前一次性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处于开采期的,缴纳义务人应当按季度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

从事其他生产建设活动的,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的时限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第十条缴纳义务人应当向负责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如实报送征占用土地面积(矿产资源开采量、取土挖砂采石量、弃土弃渣量)等资料。

负责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确定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额,并向缴纳义务人送达水土保持补偿费缴纳通知单。缴纳通知单应当载明征占用土地面积(矿产资源开采量、取土挖砂采石量、弃土弃渣量)、征收标准、缴纳金额、缴纳时间和地点等事项。

缴纳义务人应当按照缴纳通知单的规定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

第十一条下列情形免征水土保持补偿费:

(一)建设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服务设施、孤儿院、福利院等公益性工程项目的;

(二)农民依法利用农村集体土地新建、翻建自用住房的;

(三)按照相关规划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田间土地整治建设和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的;

(四)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市政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项目的;

(五)建设军事设施的;

(六)按照水土保持规划开展水土流失治理活动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免征水土保持补偿费的其他情形。

第十二条除本办法规定外,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擅自减免水土保持补偿费,不得改变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对象、范围和标准。

第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应当到指定的价格主管部门申领《收费许可证》,并使用省级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

第十四条县级以上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水土保持补偿费的征收依据、征收标准、征收主体、征收程序、法律责任等进行公示。

第三章缴库

第十五条县级以上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征收的水土保持补偿费,按照1∶9的比例分别上缴中央和地方国库。

地方各级政府之间水土保持补偿费的分配比例,由各省(区、市)财政部门商水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第十六条水土保持补偿费实行就地缴库方式。

负责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填写“一般缴款书”,随水土保持补偿费缴纳通知单一并送达缴纳义务人,由缴纳义务人持“一般缴款书”在规定时限内到商业银行办理缴款。在填写“一般缴款书”时,预算科目栏填写“1030176水土保持补偿费收入”,预算级次栏填写“中央和地方共享收入”,收款国库栏填写实际收纳款项的国库名称。

第十七条水土保持补偿费收入在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列103类01款76项“水土保持补偿费收入”,作为中央和地方共用收入科目。

第十八条地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确保将中央分成的水土保持补偿费收入及时足额上缴中央国库,不得截留、占压、拖延上缴。

财政部驻各省(区、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负责监缴中央分成的水土保持补偿费。

第四章使用管理

第十九条水土保持补偿费专项用于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主要用于被损坏水土保持设施和地貌植被恢复治理工程建设。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年度水土保持补偿费支出预算,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应当按照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规定审核水土保持补偿费支出预算并批复下达。其中,水土保持补偿费用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由发展改革部门商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纳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第二十一条水土保持补偿费的资金支付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水土保持补偿费支出在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列213类70款“水土保持补偿费安排的支出”01项“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02项“预防保护和监督管理”、03项“其他水土保持补偿费安排的支出”。

第二十三条各级财政、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严格按规定使用水土保持补偿费,确保专款专用,严禁截留、转移、挪用资金和随意调整预算。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单位和个人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和《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擅自减免水土保持补偿费或者改变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范围、对象和标准的;

(二)隐瞒、坐支应当上缴的水土保持补偿费的;

(三)滞留、截留、挪用应当上缴的水土保持补偿费的;

(四)不按照规定的预算级次、预算科目将水土保持补偿费缴入国库的;

(五)违反规定扩大水土保持补偿费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的;

(六)其他违反国家财政收入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二十五条缴纳义务人拒不缴纳、拖延缴纳或者拖欠水土保持补偿费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五十七条规定进行处罚。缴纳义务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六条缴纳义务人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不免除其水土流失防治责任。

第二十七条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在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和使用管理工作中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依法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八条各省(区、市)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中国人民银行备案。

第二十九条按本办法规定开征水土保持补偿费后,原各地区征收的水土流失防治费、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补偿费等涉及水土流失防治和补偿的收费予以取消。

第三十条本办法由财政部商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解释。

关于排污费征收管理及使用的探讨 篇4

一、现行排污收费制度的主要特点

我国现行的排污收费制度是2003年1月2日国务院发布的《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 同年, 国家相继出台了《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排污费资金收缴使用管理办法》等配套规章, 使排污收费制度进一步完善。

(1) 征收标准。将原来的超标收费改变为排污即收费和超标就加倍收费并行, 将单一浓度收费改变为浓度与总量相结合收费, 将单因子收费改变为多因子收费, 将低收费标准改变为补偿治理成本的目标收费。

(2) 征收对象。排污费的征收对象不仅限于企事业单位, 而是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一切单位和个体工商户, 即凡是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承担缴纳排污费的义务。

(3) 使用范围。根据收费体制的改变, 排污费必须纳入财政预算, 列入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进行管理, 且必须用于重点污染源防治、区域性污染防治和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示范和应用等项目的污染治理。

二、当前排污收费制度存在的问题

1. 排污费征收标准偏低且不规范

(1) 征收标准偏低。按照现在执行的征收标准所征收的排污费远远低于与其对应的排放污染物的治理成本, 造成执法现实中存在的“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高”的奇怪现象。

(2) 随意征收。排污费应根据排污者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 进行核定征收。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 存在排污费核定程序不规范问题, 导致人情收费、协议收费、硬性收费等非正常现象。

(3) 少征、漏征。由于规模以上企业具有污染物排放量大、收费额度大等特点, 收费人员愿意将大部分精力放在规模以上企业的污染收费上;小规模企业和畜禽养殖业的数量多、行业多、收费低、难度大, 收费人员不愿意去征收, 导致少征、漏征的现象存在。

(4) 以罚代收。由于罚没款、监测费等收入财政返还比例高, 且使用范围宽, 环保部门受利益的驱使, 以罚代收的现象比较普遍。例如, 在某项调查中, 一正常生产且排放废水污染物的工业企业 (其污水没有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 在某个年度内没有缴纳排污费记录, 而罚款单的额度却高达几十万。

2. 排污费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

(1) 排污费上缴不及时。环保部门不能够及时将收缴的排污费上缴国库的现象普遍存在。单位设置“过渡专户”, 将排污费收入先缴入“过渡专户”, 集中年底上缴国库;个人采用现金方式征收, 并以私人名义存入个人账户, 长时间滞留排污费。

(2) 专项资金核算不够规范。有的环保部门排污费专项资金使用会计科目不准、核算不细、项目不清;资金来源、资金项目未单独分开列账, 而是与其他经费混合核算, 不能分清专项资金的具体使用数额和使用项目。

3. 排污费资金使用存在缺陷

(1) 挤占挪用。在基层环保部门, 由于经费没能全部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存在挤占挪用排污费专项资金的现象。如用于环保部门能力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 甚至用于发放人员工资、补助办公经费等现象。

(2) 坐收坐支。有的县 (市、区) 在完成年度排污费预算任务后, 超额征收部分进行“体外循环”, 或用于抵扣明年的任务, 存在坐收坐支排污费的现象。

(3) 效益不佳。“重资金, 轻项目”的现象普遍存在。争取资金时, 想法设法让资金到手, 待资金下拨后, 却迟迟落实不到项目建设上, 致使资金闲置, 未能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如用于县级监测站业务用房建设的资金, 有的县按时完成建设并竣工验收, 而有的却以种种理由未动工建设。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1. 规范执法行为, 做到依法、全面、足额征收

(1) 依法征收。严格按照排污申报、审核、核定、计算、征收与缴纳的法定程序, 征收排污费。特别是污染物的排放量, 要按照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监督性监测数据、物料衡算数据的先后顺序进行合理计算, 并按照国家规定的排污费征收标准, 确定排污者应缴纳的排污费数额, 做到收费有理有据。

(2) 拓宽征收面。《条例》明确要求, “排污即收费, 超标就加倍”的收费政策。无论企业的规模大小、污染轻重, 只要排放污染物, 对环境造成危害, 都要缴纳排污费。包括畜禽养殖业、第三产业等也要按照《条例》的要求, 做到应收尽收, 从而杜绝漏征、少征排污费的现象。

(3) 加强环境监察队伍建设。一方面监察人员本身要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另一方面执法装备要从通讯、车辆、取证等方面配齐, 从而建设一支快速、高效、准确、有力的执法队伍。

2. 加强财政预算, 提高经费保障

(1) 财政部门要根据环保机构的实际工作需要, 结合当前环保部门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将环保部门的行政事业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 使人员经费以及必要的办公经费和专项业务经费得到落实, 确保机构正常运转, 解决“吃”排污费的问题。

(2) 中央、省、市环保部门加大基层环保部门的自身能力建设资金投入, 对购置必要的监测仪器和执法设备所需资金予以保障。克服基层环保部门自身能力建设中的经费不足, 从而解决坐支、挪用排污费专项资金的问题。

3. 规范资金管理, 确保发挥效益

(1) 逐步规范排污费资金管理, 落实预决算制度, 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环保部门要按照规定及时将排污费上缴国库;财政部门要将排污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 作为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进行管理, 实行专款专用, 从而杜绝排污费资金被截留、挪用或转作他用的现象。

(2) 环保部门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申报环保项目, 建立项目库, 加强项目安排的合理性和实效性。并对使用排污费专项资金的项目单位建立档案、登记台账, 做好跟踪服务, 以便更好地掌握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 进一步提高排污费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切实发挥资金效用。

4. 部门各司其职, 强化监督职能

(1) 财政部门要对排污费专项资金拨付项目建设单位加强财务监督, 规范财务管理, 同时要制定和完善一个切实可行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 以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2) 审计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排污费资金专项审计, 重点检查排污费专项资金是否严格按照规定使用。如果发现问题, 及时予以纠正, 保证资金的使用规范。

综上所述, 目前我国的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还存在着问题和不足。为了进一步实现排污费的规范化管理, 政府相关部门要在排污费的征收使用管理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从而实现防治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 篇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促进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合理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60号,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水资源费属于政府非税收入,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第三条水资源费征收、使用和管理应当接受财政、价格、审计部门和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章征收

第四条直接从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包括中央直属水电厂和火电厂)和个人,除按《条例》第四条规定不需要申领取水许可证的情形外,均应按照本办法规定缴纳水资源费。对从事农业生产取水征收水资源费,按照《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条水资源费由县级以上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取水审批权限负责征收。其中,由流域管理机构审批取水的,水资源费由取水口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代为征收。

第六条按照国务院或其授权部门批准的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水量分配方案调度的水资源,由调入区域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取水审批权限负责征收水资源费。

其他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的调水,水资源费的征收机关和资金分配,由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协商确定,并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审核同意后执行。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不能协商一致的,由流域管理机构提出意见,报财政部、国家发 1

展改革委、水利部审批确定。

第七条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下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征收水资源费。委托征收应当以书面形式授权。

流域管理机构审批取水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代为征收水资源费的,不得再委托下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征收。

第八条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水利部备案。其中,由流域管理机构审批取水的中央直属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工程的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水利部制定。

第九条水资源费缴纳数额根据取水口所在地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和实际取水量确定。

水力发电用水和火力发电贯流式冷却用水的水资源费缴纳数额,可以根据取水口所在地水资源征收标准和实际发电量确定。

对开采矿产资源用水,不得按矿产品开采量计征水资源费。

第十条所有取水单位和个人均应安装取水计量设施。因取水单位和个人原因未安装取水计量设施或者计量设施不能准确计量取水量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其最大取水能力核定取水量,并按核定的取水量确定水资源费征收数额。

第十一条本办法第五条、第九条规定的取水口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界的,其取水口所在地由流域管理机构与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协商确定,并报水利部备案;不能协商一致的,由流域管理机构提出意见报水利部审批确定。

第十二条水资源费按月征收。

取水单位和个人应按月向负责征收水资源费的水行政主管部门

报送取水量(或发电量)。

负责征收水资源费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核定的取水量(或发电量)和规定的征收标准,确定水资源费征收数额,并按月向取水单位和个人送达水资源费缴纳通知单。缴纳通知单应载明缴费标准、取水量(或发电量)、缴费数额、缴费时间和地点等事项。其中,流域管理机构审批取水的,取水量(或发电量)由取水口听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商流域管理机构核定。

取水单位和个人应当自收到缴纳通知单之日起7日内办理缴款手续。

第十三条取水单位和个人申请缓缴水资源费,按照《条例》第三十四条的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县级以上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征收水资源费,应到指定的价格主管部门申领《收费许可证》,并使用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财政票据。

第三章缴库

第十五条除南水北调受水区外,县级以上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征收的水资源费,按照19的比例分别上缴中央和地方国库。

南水北调受水区的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江苏省、山东省、河南省因筹集南水北调工程基金,其水资源费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划分,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南水北调工程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04]86号)的规定执行。

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各级之间水资源费的分配比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确定。

第十六条对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电工程,水资源费在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的分配比例,由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

人民政府协商确定,并报财政部、水利部审核同意后执行。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不能协商一致的,由流域管理机构综合考虑水利水电工程上下游、左右岸关系等情况,商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提出分配比例的意见,报财政部、水利部审批审定。

对三峡电站水资源费的资金解缴和分配,由财政部会同水利部提出意见,报请国务院确定。

第十七条水资源费实行就地缴库。

负责征收水资源费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填写“一般缴款书”,随水资源费缴纳通知单一并送达取水单位和个人,由取水单位或个人持“一般缴款书”在规定时限内到商业银行办理缴款。在填写“一般缴款书”时,上缴中央国库收入部分,“财政机关”栏填写“财政部”,“预算级次”栏填写“中央级”,“收款国库”栏填写实际收纳款项的国库名称;上缴地方国库收入部分,按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地方各级水资源费分配比例,分别填写相应的财政机关、预算级次和国库名称。第十八条水资源费收入在“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列第103类“非税收入”02款“专项收入”02项“水资源费收入”,作为中央和地方共用收入科目。

第十九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确保将中央分成的水资源费及时足额上缴中央国库。

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负责监缴上缴中央国库的水资源费。

第四章使用管理

第二十条水资源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由财政部门按照批准的部门预算统筹安排。其中,中央分成的水资源费纳入中央财政预算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各级分成的水资源费纳入地方同级财政预算管理。

第二十一条水资源费专项用于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管理,也可以用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平调、截留或挪作他用。使用范围包括:

(一)水资源调查评价、规划、分配及相关标准制定;

(二)取水许可的监督实施和水资源调度;

(三)江河湖库及水源地保护和管理;

(四)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水资源信息采集与发布;

(五)节约用水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建设以及科研、新技术和产品开发推广;

(六)节水示范项目和推广应用试点工程的拨款补助和贷款贴息;

(七)水资源应急事件处置工作补助;

(八)节约、保护水资源的宣传和奖励;

(九)水资源的合理开发。

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规定编制水资源费收支预算,并纳入部门预算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

财政部门按照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履行水资源节约、保护、管理职能以及水资源合理开发等需要,核定预算支出。其中,用于水资源开发涉及固定资产投资的,要纳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统筹安排使用。

资金支付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水资源费支出在“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列第213类“农林水事务”03款“水利”31项“水资源费支出”。

第五章违规处理

第二十四条取水单位和个人违反本办法规定,拒不缴纳、拖延缴纳或者拖欠水资源费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七十条规定处罚。取水单位和个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五条水资源费的征收、使用及管理部门和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多征、减征、缓征、停征,或者侵占、截留、挪用、坐收坐支水资源费的,由财政部门、价格主管部门和审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国务院令第281号),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六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备案。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由财政部商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负责解释。

征收管理使用 篇6

2 月24日下午, 调研组在郑州分别与河南省财政厅、省商务厅、省编办、省散装水泥办公室和部分水泥生产、使用企业单位进行了座谈, 听取相关部门以及部分水泥、混凝土、预拌砂浆生产企业和工程建设单位对于调整和完善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政策的建议和意见。在省直有关部门座谈会上, 省散办主任朱南纪向财政部、商务部调研组汇报了2007~2009年河南省散装水泥工作的进展和专项资金的征收、使用、管理情况, 并结合河南实际提出了调整、完善专项资金政策的具体意见和建议。省商务厅、省编办在发言中分别对全省散装水泥开展情况、专项资金政策的调整和完善提出了建议和意见。水泥生产、使用企业单位的有关负责人在座谈会上分别介绍了本企业散装水泥供应现状, 并对多年来各级散办对企业散装水泥供应工作给予的帮助和投入扶持表示感谢。一致表示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政策是国家为促进散装水泥事业发展、落实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政策的重要措施, 是散装水泥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建议国家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进一步抑制袋装水泥的生产和使用, 鼓励用户使用散装水泥。财政部、商务部领导在听取各方面意见后表示, 大家对专项资金政策的作用和调整完善意见比较一致, 对方方面面做的大量工作并取得的显著成绩表示感谢和祝贺。

2 月25日, 调研组在省财政厅、省散办的陪同下赴郑州市散办、郑州筑邦建材有限公司和焦作武陟农村推散网点调研。在郑州市散办的座谈中, 市建委副主任杨双灿、市散办主任李爽以及市财政局预算局书记刘志敏分别介绍了郑州市散装水泥工作开展情况、专项资金政策的执行情况。调研组在郑州筑邦建材有限公司听取了公司发展现状汇报、了解公司预拌砂浆的产销情况后, 实地参观了预拌砂浆生产线。调研组在参观焦作武陟烨煊散装水泥推广中心时, 邱江涛处长、李嘉建处长详细询问了中心的发展情况, 对其在农村市场推广散装水泥的发展模式给予积极的评价。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 武陟县副县长闫清军首先介绍了本县的历史、文化、经济等概况, 焦作市散办汇报了当地散装水泥工作及焦作市人民政府在各县、区人民政府实行农村推散目标管理的情况, 新乡宏达环保节能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运清介绍了公司多年来在农村推散设施设备生产经营情况。烨煊散装水泥推广中心经理焦翠英详尽地介绍了近年来在农村推广散装水泥中的心得体会, 认为在广大农村市场推广使用散装水泥是惠农、便农、利农之举, 建议财政部、商务部等有关部门应该像在全国推行“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一样, 在即将全面推行的“建材下乡”中, 对在农村推广散装水泥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 让散装水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月26日调研组一行赶赴安阳, 调研了安阳市和安阳利浦筒仓工程有限公司散装水泥工作发展和设备生产情况后, 于2月27日返京。

征收管理使用 篇7

在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严峻挑战的背景下, 推行低碳经济被认为是避免气候发生灾难性变化的有效途径, 为此“低碳发展”、“低碳社会”、“低碳城市”等一系列新概念应运而生。碳税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最有效的经济手段之一, 其对二氧化碳排放的控制效果已经在开征碳税的OECD国家得到验证, 并且西方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目前正酝酿在国际贸易中征收碳关税, 这将对中国政治与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 因此对于中国碳税的征收与使用问题是非常值得研究探讨的。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 国外对于碳税的研究, 从基础理论到应用理论, 再到具体的税收实践, 已形成了基本框架。在碳税的实践中, 主要包括双重红利和收入中性理论。Pearce (1991) [1]得出二氧化碳税的收入可以被用来大幅度减少现有具有扭曲性的所得税或资本税, 这就是最早的“双重红利”。Hoel (2002) [2]认为, 为了限制CO2的排放, 应根据所用化石燃料的含碳量对其释放的CO2的过程收费。锡德里克·桑德福在《成功税制改革的经验与问题》第四卷[3]中指出, 在解决全球环境问题方面, 碳税时代已经来临。Hans Gersbach (2008) [4]提出了一种基于国际组织框架的全球性 (碳) 返还制度 (GRS, a Global Refunding System) 。

近年来, 中国碳税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也日趋增多, 现阶段的研究, 还主要停留在引入碳税, 完善中国税制的阶段。曹静 (2009) [5]探讨了基于污染量控制的排污权交易与基于价格变化的碳税机制的优缺点, 得出碳税政策更适合当前中国国情的结论。王金南等 (2009) [6]得出征收碳税对中国GDP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但影响有限。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苏明等 (2010) [7]提出了开征碳税的基本目标和原则提出了开征碳税的目标和原则, 并对税制要素进行了初步设计。葛察忠、任雅娟 (2010) [8]指出现已有的与低碳经济相关的财税政策尚需完善, 提出了具体的财税政策建议。目前, 中国对于碳税的研究注重于碳税的税收制度构建和经济影响分析, 对于如何合理有效分配与使用碳税资金没有深入研究。本文在合理构建碳税体系的基础上, 探讨碳税资金如何合理的分配与使用, 以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

二、碳税设计与归属

1. 纳税人。

凡是因消耗化石燃料向自然环境中直接排放CO2的单位和个人都是纳税义务人。其中, 单位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有企业、外国企业、外商投资企业、股份制企业、事业单位、军事单位、行政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单位。

2. 征税对象。

碳税征税对象为在生产经营领域或消费过程中因消耗化石燃料向大气直接排放的CO2。从短期来看, 由于CO2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 同时对CO2进行征税较其他温室气体相比更容易操作。CO2是消耗化石燃料所产生的, 因此碳税的征收对象实际上最终将落到煤炭、天然气、成品油等化石燃料上。

3. 计税依据。

为了降低征管成本, 在实践中一般以化石燃料CO2排放量的估算值作为碳税的计税依据, 即根据煤炭、天然气和成品油等化石燃料的含碳量测算出CO2的排放量。目前国际上实施碳税的大部分国家都是采用估算排放量作为计税依据。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 中国同样应该采用CO2的估算排放量作为碳税的计税依据。

根据《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所提供的基准方法, 化石燃料CO2排放量的计算公式为:

单位化石燃料CO2排放量的估算值=低位发热量*碳排放因子*碳氧化率*碳转换系数

其中, 低位发热量, 即净热, 是指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全部热量中, 扣除烟气中水蒸汽凝结成水所放出的汽化潜热后的发热量;碳排放因子是指化石燃料单位热值的碳排放量;碳氧化率是指氧化碳占碳排放的比率;碳转换系数是指碳 (C) 到CO2的转化系数, 即CO2分子量/C原子量=44/12=11/3。

4. 税率。

碳税税率形式与计税依据密切相关, 由于采用CO2排放量作为计税依据, 而且CO2排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与其数量直接相关, 与化石燃料的价格无关, 因此, 可以采用从量计征的方式, 即采用定额税率形式。

5. 征税环节。

根据碳税的征收对象, 碳税的征税环节一般有两种选择, 一是在生产环节征税, 直接纳税人是化石能源的生产、精炼、加工企业;二是在消费环节征税, 直接纳税人是消耗化石能源的企业和居民。从实际管理和操作角度考虑, 在生产环节征税更有利于税收的管理和源泉控制。在中国建议将碳税的征税环节设在生产环节。具体来看:对于一次性能源产品, 包括原油、煤炭和天然气等, 由资源开采企业缴纳;对于成品油、煤油及液化气等二次能源产品, 由石油的精炼、加工企业缴纳。

6. 税收归属。

碳税的收入归属上有三种选择, 即中央税、地方税、地方与中央共享税。中央税属于中央固定财政收入, 是由中央集中管理和使用的税种。地方税属于地方固定财政收入, 是由地方管理和使用的税种。中央地方共享税是由中央和地方共同管理和使用的税种。具体说来, 中央地方共享税包括下列税种:增值税、营业税。

从碳税的纳税依据来看, 碳税征收的目的是为了改善人类共有的生活环境, 是达到一种公共的目的, 需要中央政府统一协调管理;另外, 众多纳税企业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支柱, 再加上中央政府管辖范围太大, 无法兼顾每个企业, 碳税的缴纳更多的需要地方政府的监管, 为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建议将碳税作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中央和地方共同管理和使用。仿照现有的共享税缴纳方式, 碳税建议中央分享70%, 地方分享30%。

三、税收使用

税收的使用是研究税收问题的一个关键, 碳税也是如此, 如何合理的使用碳税, 将碳税应用于促进低碳的发展, 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根据已经开征了碳税的国家和地区的实践经验, 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 碳税收入的使用可以有以下四种方式:

1. 碳税税额返还。

用于重点行业和企业的退税, 运用碳税的收入去补偿那些受影响较大的企业或者人群, 可以采取间接返还的方式, 比如能源密集型企业或低收入者, 可以用减免社会保险税的方式返还给企业, 或加大投入养老保险基金从而减轻企业或个人的缴费负担, 也可以采取直接返还的方式, 将税款直接退还给纳税人, 以“中和”征收碳税产生的收入负效应对纳税人的影响, 并限制其税额的用途, 引导纳税人将返还的税款直接用于污染治理, 或刺激纳税人投资于环境保护领域, 以促进环境效益的实现。

笔者建议这部分返还主要由共享碳税中地方享有的部分出资, 因为对于本地的重点行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 是否因缴纳碳税收到较大的影响, 继而对本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方向及力度, 这些问题地方政府显然能够比中央政府了解的更深入, 对于返还税额的使用监督也更便利, 监督成本更低, 能够达到更好的碳税返还效果。

2. 专项支出或碳基金。

将碳税的收入列为专项支出项目, 以专项支出和碳基金等方式, 比如运用于环境基金、节能减排及可替代能源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帮助企业和公共部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使用替代能源或研发低碳技术等。例如, 丹麦通过专项支出, 将碳税的收入用于环境方面的投资, 将碳税收入用于补贴公共天然气和电力供热系统。碳基金的典型例子是英国的碳基金项目, 英国将气候变化税收入的一部分作为节能投资的补贴, 以项目制运作方式帮助企业和公共部门减少碳排放, 加强碳管理以及投资低碳技术开发。这样的做法不仅避免了过多增加企业税负, 还通过科技手段促进了风力发电等可替代能源产业的迅速发展。

中国也应该利用碳税收入增加低碳经济发展财政专项资金的项目和规模, 设立新的低碳经济发展专项资金, 增加专项资金规模, 该资金是为完成低碳经济发展目标而由预算安排具有特定用途的资金, 需要稳定资金来源, 同时要加强资金监管, 提高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从2006年起, 中国已经陆续设立了“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和“风力发电设备产业化专项资金”等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此外, 中央财政建立低碳经济发展基金, 所需资金来源以中央一般预算收入为主, 部分石油特别收益金所得、部分CDM项目国家收益和部分碳税收入列入基金, 用于发展低碳经济。

专项支出或者碳基金这部分资金的来源应该由共享税的中央享有的部分出资, 一方面, 这部分资金数量较大, “办大事”的财力需要中央政府的支持才能满足, 稳定的资金来源也需要中央政府的保障;另一方面, 由于这部分资金量大, 且有着特殊的用途, 需要各方面的专业人员共同保障资金的安全性、实用性、收益性, 因此中央集中出资管理比地方分散管理更适合。

3. 税收中性原则, 即运用碳税的收入来减少其他扭曲性的税收, 在税收总收入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的税制改革。

税收中性强调税收对经济不发生额外的影响, 经济体系仅仅承受税收负担, 不再给纳税人和社会造成其他额外损失或额外收益。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 大多国家在开征碳税的同时, 降低了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税等税负, 从而使整个税收收入相对保持不变。因此建议, 中国也应借鉴国际经验, 在开征碳税的同时, 削减其他扭曲性的税收并给予相关补贴, 如减少社会保障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或降低税率等, 给予节能投资补贴和低收入群体补贴等, 这样可以减少征税的福利成本, 既注重了效率又考虑了再分配效应, 抵消了碳税的累退性, 避免了碳税对国民经济的负面影响。还有一种方式, 碳税税额返还, 将碳税收入返还给公众 (企业或居民) , 用来减轻碳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总之, 应结合中国环境税收体系建设和税制结构的调整, 按照有增有减的税制改革原则, 以增值税转型和资源税改革所形成的税负空间为限开征碳税, 基本保持税收收入的中性。

合理改革税制, 保持税收收入中性应该由中央政府宏观把握调整规模, 才能使全国税制保持统一, 保证税收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这部分资金也应该由中央统一出资。

4. 作为一般的财政收入来源。

碳税作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这部分财政收入应该由中央和地方合理分配使用, 其主要用途还是以改善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为主, 或作为备用资金, 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后备力量。

从各国的实践来看, 这四种方式均有采用, 而且大部分是这四种方式的组合。丹麦将居民缴纳的碳税收入全部用于公共天然气和电力供热系统的补贴, 将企业缴纳的碳税全部用于削减雇主向劳动力市场的缴款和对节能投资进行补贴;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将税收的一部分用于减少企业所得税和低收入者的个人所得税;芬兰的碳税收入被视为一般性财政收入;荷兰按照使用目的将能源税分为不同税种, 比如将燃料税纳入一般财政收入, 而将能源调节税用来减少其他税收。

四、资金使用模式

合理的碳税使用可以促进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 因为这部分促进低碳发展的资金支持是鼓励企业或个人自觉缴税、自觉遵守低碳准则、自觉签订低碳协议的动力之一, 下面用图1来表示碳税的资金使用模式。

由图1可以看出, 中央和地方共享的碳税大致有四个资金使用方向, 其中, 针对性的税额返还由地方政府负责, 建立专项支出和保持税收中性由中央政府统一协调控制, 作为一般财政收入仍然由中央和地方分别管理。总之, 碳税资金的合理分配和使用是支持和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Pearce.D.W.The role of Carbon Taxes in Adjusting to Global Warming[J].Economic Journal, July 1991, (101) :15-18.

[2]Hoel, L.Karp.Taxes Versus Quotas for a Stock Pollutant[J].Resource and Energy Economics, 2002, (24) :35-37.

[3]锡德里克.桑德福.成功税制改革的经验与问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4]Gersbach, Hans.A New Way to Address Climate Change:A Global Refunding System[J].The Economists'Voice, 2008, Vol.5:Iss.4, Article 2.

[5]曹静.走低碳发展之路中国碳税政策的设计及模型分析[J].金融研究, 2009, (12) .

[6]王金南, 严刚, 姜克隽.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碳税政策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 2009, (11) .

[7]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新形势下中国碳税政策设计与构想[J].地方财政研究, 2010, (1) .

县级非税收入及征收管理探究 篇8

1 科学、准确、全面地编制和下达非税收入计划

根据新的非税收入项目目录,审核县域经济形势,合理调整编制非税收入年度执收预算,全面启动非税收入执收成本核定工作,并会同相关部门,按照“全面部署、突出重点、先易后难、逐步完善”的原则,采取查验核对与技术参考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分单位逐项目核定非税收入执收成本,对全县本级各执收单位的收入情况进行准确定位、细化、汇总,经县政府报人大批准后,下达了细化后的收入计划,并将其作为县直执收单位年度非税收入预算和部门预算的重要内容。为确保县非税收入任务的全面完成提供了科学保障。

2 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各项非税政策

2015年年末,国家先后出台多项政策:取消12项、缓征8项、涉企免征1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政策,涉及10个部门33个项目,减少计划额度1700万元,占2015年非税计划比率7%。面对国家出台的这些政策,一方面,非税处按上级要求及时转发相关取消、缓征文件,做到政策传达到位;另一方面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市财政局计算出因缓征、免征政策对县财政收入影响,及时调整非税计划,帮助有关部门认清形势,分析原因,提出建议,挖掘潜力,积极做好并解决因取消、缓征项目减少所带来的问题,根据市局非税科的安排,非税处先后开展了涉煤企业清理检查、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落实等。

3 强化征管措施,推进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科学化

为确保依法征收、应收尽收,我们以重点项目、重点环节为突破口,抓重点户、抓大户,确保非税收入的完成,强化手段,勤征细管。强化非税收入直接征收。逐步扩大“财政开票、直接征收”的范围,为确保非税收入的完成,对全处人员实施了目标细化管理,将非税收入征管工作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开票及时收缴;票据工作及时发放回检等。及时与收入大户共同研究增收措施,并实施重点管理,跟踪问效,准确掌握费基、费源情况。如土地出让金完成的好坏直接关系非税收入任务的完成,因此,应与国土部门积极研究土地出让金收入及支出管理的法律、法律等政策,拿出具体的管理意见上报县政府,取得了政府领导的支持,确定了将县行政区域内的土地出让金全额缴入县财政专户。与金融部门协调土地收储资金贷款,促进土地的合理出让及土地收益金的及时入库。

4 坚持“以票管收”推进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精细化

为加强管理,保证非税收入(含罚没收入)的及时、足额入库,应克服人员少、工作量大等困难,实行“分次限量、核旧换新、票款同步”的制度,做到账账、账据、账实相符。牢固树立了“以票管费”宗旨,认真制订了票据管理制度。今年在非税收入管理模式下提出“以票管费”这一宗旨是基于以下两个因素:一是县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拓展运行、各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的取消为这一宗旨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二是近几年的工作实践也充分验证了“票据管理是各项收入管理的牛鼻子”这一观念的正确性。为此,应紧紧抓住票据管理这一有利契机,重点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收费票据管理基础工作,为下一步顺利实施“以票管费”的非税收入管理模式奠定了基础。首先,及时印制了票据管理有关资料。为了将票据管理落到实处,应印制《××县各种收费票据领缴情况登记表》《××县行政事业单位收费票据领缴证》。均已下发到县直各行政事业单位、各乡镇财政所,领票单位《票据领缴证》《票据申领单》已填报本处备查。其次,认真督促各用票单位缴销票据。根据票据管理员提供的票据回收情况,采取会议布置、电话催缴、上门督促、停供票据、缓拨经费等各种形式予以催缴,成效比较显著。最后,逐渐规范了票据领缴有关事宜。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坚持:第一,坚持了“专人凭证、限量供票”原则。在供给新票时坚持了“五不”:一是购票主体资格不符不供票;二是非票据专管员不供票;三是购票数量超过《票据申领单》批准限量不供票;四是罚没收入票据未经审批不供票;五是前次领用票据未缴销者不供票。严把收费票据购领者的资格关和数量关。第二,坚持了“缴旧领新、收入稽核”制度。近年以来,更应认真执行票据管理相关规定,逐步理顺各用票单位票据领缴程序,严格要求各用票单位自觉遵守“缴旧领新、收入稽核”规定,基本上做到了在确认非税收入已缴存财政收费专户的前提下才准购新票。

5 完善结算体系,推进非税收入征收管理信息化

随着“辽宁省非税收缴系统”的逐步完善,做到了信息和县直属单位及银行同步,查询数据及时有效,充分发挥系统控收的作用,确保非税收入资金安全。一是完善基础数据库。加强县非税收入基础数据的清理整顿,加大系统维护和监管力度,及时处理由于业务操作不规范和系统、网络不稳定导致的异常差错,保障征管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完善征管系统功能,积极推进非税收入征管系统和执收单位业务系统的对接工作。三是完善资金结算流程。理顺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核算业务流程,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实行岗位分设、印鉴分管,确保人员定岗、责任到人,强化了内部控制,提高了工作效率。四是完善结算报表体系,及时、真实、准确地编报市级和全县非税收入征收统计报表,并通过内网短信平台发送非税收入收缴信息;同时,大力加强全县非税收入收缴执行分析工作,按季度编发《××县非税收入完成情况分析》,通过精确统计、纵横比较、深入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数据和理论支持。

6 完善稽查方式,有效推进了非税收入征收管理规范化

为配合我局财源办对乡镇财政建设的管理,我们结合检查工作,重点对各乡镇财政性票据使用进行了严格把关查验。2015年年初,省财政厅的部署,启动了乡镇税收入收缴改革工作,实现乡镇与县直部门共用一个系统、一个非税收入账户,真正实现了县乡非税收入管理的规范化。

7 夯实基础工作,有效推进了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效能化

为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大力开展业务培训,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在工作中讲原则,做到不以权谋私、不假公济私、不滥用职权,坚持依法、依程序办事,促进了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化,在工作中做到以诚待人,按原则办事,敢于讲实话、报实情、办实事,杜绝了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严格执行县委、县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强机关管理的各项规定,及时完成局党组及市财政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在规范非税收入管理的实践中不断创先争优,从强化业务培训到强化内部管理,组成一支强有力的非税征缴队伍。

8 加强监督管理,健全政府非税收入监督检查机制

为确保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定的贯彻落实,提高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效率,应进一步健全政府非税收入监督检查机制。一是健全财政监督机制,开展年度稽查工作。二是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非税收入监督管理制度,加强非税收入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依法处理非税收入违法违规行为。要求各执收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接受财政部门和审计机关的监督检查,如实提供非税收入情况和相关资料。三是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应编制本级行政事业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目录,各执收单位应当通过政府网站和公共媒体等渠道,向社会公开非税收入项目名据、征收方式和标准等,并加大预决算公开力度,提高非税收入透明度,接受公众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监督和举报非税收入管理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各级财政部门应当按职责受理、调查、处理举报或者投诉,并为举报人保密。对违反本办法规定设立、征收、缴纳、管理非税收入的行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和《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应引起各单位的重视,工作中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总结经验,健全制度,实现其规范化、法制化。

摘要:非税收入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非税收入任务完成对实现财政预算收支的平衡,促进县域的经济发展十分重要,全处围绕抓非税征收工作不放松,工作中抓大户、抓重点户,做到以票管费,实现了县乡单位微机联网缴费。

关键词:非税收入,税收管理,预算

参考文献

[1]顾颖颖.加强地方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5(22).

基金征收关键在于政府的管理职责 篇9

邮政体制改革与普遍服务基金的征收和我国整体经济息息相关, 因此对邮政普遍服务基金的考虑还应该放在邮政业、快递业发展和整个经济社会转型, 包括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进行考虑, 这也需要对邮政业和快递业的阶段性特点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

邮政业和快递业的阶段性特点

第一, 我国已经成为邮政大国和快递大国。2012年我国每天的快递量突破1500万件, 相比2010年每天快递量1000万件, 增长迅速。尽管目前我国快递量在世界排名第三, 但快递大国的地位已经确立。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现在还不是邮政强国, 也不是快递强国, 和发达国家相比, 无论是服务能力、水平还是效率和品牌之间的差距都非常大。

第二, 我国邮政业包括快递业整体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主要是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城市化进程、全球化进程和信息化进程。

第三, 邮政业发展的初级阶段特征特别明显。首先体现在我国邮政业没有以现代服务理念, 或者说没有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也没有形成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科学技术为支撑的发展方式;其次是结构不合理, 增长方式粗暴, 快递市场发展混乱, 包括创新能力比较弱, 竞争力也不足。同时整个行业与社会的包容性不够, 在行业发展中存在着很多令老百姓不满意的地方, 如诚信缺失、偷盗等行为。这些问题都影响了邮政业、快递业的发展, 也难以实现有效或者高效的普遍服务。

第四, 我国邮政普遍服务发展比较缓慢, 与快递业的高速增长形成了非常巨大的反差。此外, 邮政领域还存在不合理的体制和机制。尽管邮政业改革已经开始, 并且在2005年提出“一分开、二改革、四完善”等措施, 但目前只做到了第一步, 后面还没有推进, 改革任务还非常艰巨。

邮政体制改革的任务

要建立一个公平、公正、满足人民需求的一个邮政行业, 就需要进行邮政体制改革。而要实现这一目标, 就要通过充分利用市场机制, 注重市场效率与活力。这是因为改革确定的指导思想, 就是要解决邮政业与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要求不相适应的深层次矛盾以及突出问题, 要按照服务民生、增强能力、优化结构、促进转型的要求深化改革, 形成邮政普遍服务能力, 做大做强邮政业, 构建全国统一开放、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市场, 加快完善邮政业监管体系, 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使邮政业能够进入到充满生机的发展阶段。

因此邮政改革体制目标应该是全面激发邮政市场的活力, 建立健全城乡统筹的邮政普遍服务制度, 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效的邮政普遍服务, 建立健全权威高效垂直的邮政监管体系, 完善邮政现代形式和法人治理结构, 形成价格清晰、资源配置优化的体系, 为我国邮政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具体任务首先是要加快实施邮政普遍服务与竞争性业务的分离, 具体方案是可以探讨的, 比如二分法, 就是把普通服务和竞争性业务分开, 但是拆分也是有具体前提条件和路径的。

第二个任务就是要完善邮政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 加快业务的转型升级, 创新模式, 并且规范邮政市场。

第三个任务就是要建立和完善邮政普遍服务的补偿机制。如何建立的问题, 涉及到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是因为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 我国邮政普遍服务确实存在亏损, 所以保障邮政普遍服务的持续发展, 是一个战略性的任务, 也应该放在比较突出的位置。

征收基金不能影响行业发展

关于如何设立邮政普遍服务基金, 关键还是政府的管理责任。从政府层面而言, 第一靠宏观调控, 第二靠公共服务, 第三靠立法监管。所以, 在邮政普遍服务这一块, 政府应当承担更大的责任。而目前关于普遍服务基金如何征收的问题, 还有几个问题需要说明。

首先是理论上还没有完全理清。业界现在对于邮政普遍服务的内涵外延, 以及邮政普遍服务的制度保障还存在很大的争论。普遍服务基金补贴的是普遍服务还是特定的企业也没有定论, 这是因为我国现在只有一家企业在做普遍服务。此前我国在进行邮政体制改革时, 国家已经进行了财政补贴, 这实际上相当于普遍服务基金的概念。

其次是快递业到底属于邮政业, 还是物流业, 或者说是部分属于快递业还是物流业, 也需要研究。因为随着技术的进步、业务的跨界, 快递、快运、物流的边界逐渐模糊, 业务边界的不清晰, 也使得政策层面上遭遇了很多挑战。

因此在上述背景下, 进行邮政普遍服务基金的征收需要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是邮政普遍服务基金的征收要以不影响企业的发展为前提。我国目前快递业发展处于高增长阶段, 但是由于企业规模很小, 整体竞争力比较弱, 而且受跨国快递企业的竞争压力非常大, 如果普遍服务基金的出台影响了整体行业的发展, 就需要重新审视。

第二是基金的征收必须要体现公平、公开、透明和非歧视的原则, 以及遵循WTO的规则。

第三是邮政普遍服务基金的征收一定是促进行业发展的, 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发展和改革是统一的, 任何一项政策的出台一定是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特别是邮政普遍服务基金要与普遍服务的提供、普遍服务的管理, 包括补偿机制等进行统筹考虑, 在制度设计上应该有系统性。

总的来说, 邮政普遍服务基金的出台需要充分考虑到宏观经济的形势和产业发展的形势。当前, 我国快递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非常多, 特别是中小企业, 由于要素成本的上涨, 转型升级的瓶颈难以突破, 尤其是在资金、技术、信息和人才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问题。因此在现阶段是否向企业征收邮政普遍服务基金, 还值得商榷。

房屋征收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篇10

房屋征收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 由政府部门提供一个信息公开透明、计算简单的综合平台供人们查阅、对比, 将会减少拆迁户对政府的误解。征收项目涉及到的业务部门多、数据量大、动态性强, 如何快速、准确地掌握征收进展数据, 对实施征收项目的业务部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实现部门之间的合作交流, 将会对征收项目平稳、高效地推进做出极大的贡献。

为实现上述目标, 设计了房屋征收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基于互联网平台, 从办事指南、项目进展、公示公告、房屋估价、安置房源、补偿安置等方面做了整体的规划和设计, 能够通过互联网平台面向被征收对象、工作人员、评估机构、测绘机构及时公布信息, 使相关人员能够掌握项目进展情况, 并且及时反馈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 实现了一条公开透明、沟通及时、使用方便的交流渠道。

2. 需求分析

房屋征收系统分两个部分:现场触摸屏展示系统、基于WEB的房屋征收信息发布平台。

触摸屏展示系统:在拆迁现场放置一个触摸屏, 让平时没有条件上网的被征收户通过触摸屏展示系统, 可以看到所有被征收户的房屋、估价、家庭、补偿安置信息。系统包括:项目进展、公示公告、办事指南、投诉监督、模拟选房、房屋信息、房屋估价、安置房源、补偿安置、综合查询十个模块。

房屋征收信息发布平台:除了具有触摸屏系统的功能外, 还可以实施网上签约, 对实施机构、征收部门的单位及个人进行投诉, 及时公布对每一个投诉的处理进展及处理结果。房屋征收信息发布平台实现征收信息公开, 方便社会查询。所有涉及到房屋征收项目的市民可以通过查询功能, 快捷地查询到跟自己相关的所有房屋征收信息, 包括自己所在房屋征收项目总体情况、相关公示公告、项目的当前进度、个人协议备案信息和安置房信息。

运行环境:Java、Tomcat、Mysql。

3. 系统主要功能

房屋征收系统功能非常强大, 在这里只介绍其中的部分功能。

(1) 项目进展模块展示被征收项目、安置项目的详细信息和项目的进展情况。

(2) 公示公告功能模块分类介绍项目进展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公示和公告文件, 如搬迁调查公告、搬迁补偿方案、征收决定等等, 通过网络发布公示公告将增加一条信息发布渠道, 有利于社会监督。

(3) 办事指南和政策法规模块将国家、省部与地区颁布的各种政策法规汇集起来供用户查阅, 并将与搬迁有关的各种业务的办理流程展示出来, 供用户在处理业务时参考, 节约时间少走弯路, 为用户提供方便。

(4) 投诉监督模块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快速直观的反馈意见通道, 在触摸屏系统中仅展示投诉途径和投诉结果反馈, 在线投诉的功能在房屋征收信息发布平台中实现。

(5) 模拟选房模块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快速的预选房屋途径, 用户在输入有效证件号码之后, 可以在安置房源的楼盘表中模拟点选安置房, 系统将计算出所点房源产生的费用预算, 同时将用户的征收房评估价值对比列出, 使用户能直观的判断所点房源能否满足预算要求。

(6) 房屋信息公示模块显示每个被征收房屋的门牌号码、户主姓名、房屋结构、面积等与房屋估价关联的各种信息, 用户可以查阅、对比, 检查入户调查信息是否准确。

(7) 房屋估价信息公示模块显示评估动态、评估机构信息和对具体被征收房屋的估价信息。

(8) 安置房源信息模块显示为征收项目提供的各类房源, 每户安置房的信息包括房号、户型图、面积、市场价格和点房信息。

(9) 补偿安置模块显示补偿安置协议的签订情况。

(10) 个人查询模块为用户提供多种方式查询征收及补偿安置信息。

4. 数据库设计

房屋征收系统设计到的数据非常多, 而且涉及到的金额巨大, 数据库设计时必须细致周到。房屋征收数据库包括:被征收项目、被征收楼栋、被征收户室、安置项目、安置楼栋、安置户室、评估信息、评估价值信息、家庭信息、人员信息、协议信息、协议补偿明细、协议产权明细等100多个数据表。

被征收项目表:征收项目ID、项目类别编码、项目性质编码、所属地区编码、征收部门编码、实施单位ID、项目名称、项目简介、计划搬迁总户数、计划搬迁总面积、项目状态编码、项目图片。

被征收楼栋表:征收房屋楼栋ID、征收项目ID、楼栋编号、楼栋座落、总层次、总户数、公有房屋户数、私有房屋户数、公有房屋建筑面积、公有住宅建筑面积、公有非住宅建筑面积、私有房屋建筑面积、私有住宅建筑面积、私有非住宅建筑面积、未登记建筑面积、公有房屋所在单位ID、楼栋状态编码、所属社区编码。

被征收户室表:征收户室ID、征收楼栋ID、门牌号、搬迁状态编码、协议状态编码、房屋类型编码、房屋状态编码、产权登记号、所在层次、单元、建成年份、房屋状态编码、装修情况、房屋用途编码、房屋图片、产权人ID、承租人ID、转租人ID、未登记建筑人ID、产权单位ID、公有方式编码、公有产权人、公有比例。

安置项目表:安置项目ID、建成状态编码、安置状态编码、房源简介、所属区域编码、项目名称、项目地址、项目地图、计划竣工日期、总安置房源套数、安置房建筑面积、效果图。

安置楼栋表:安置楼栋ID、来源编码、建成状态编码、安置状态编码、楼栋座落、楼栋平面图、楼栋编号、房屋结构编码、总层次、总建筑面积、安置项目ID。

安置户室表:安置户室ID、安置状态编码、房屋性质编码、房屋结构编码、户型编码、户室编号、单元、层次、朝向、公摊系数、点房人、装修情况、房屋用途编码、安置楼栋ID、征收项目ID、评估机构ID、评估人ID。

评估信息表:评估信息ID、征收户室ID、安置户室ID、评估机构ID、评估类型编码、评估状态编码、评估时点、评估人员ID、评估报告编号、征收项目ID。

评估价值表:评估价值信息ID、评估类型编码、单价、总价、评估面积、评估信息ID。

在设计数据库时可以做到没有冗余。但是, 没有冗余的数据库未必是最好的数据库, 有时为了提高运行效率, 就必须降低范式标准, 适当保留冗余数据。具体做法是:在概念数据模型设计时遵守第三范式, 降低范式标准的工作放到物理数据模型设计时考虑。降低范式就是增加字段, 允许冗余。

由于房屋征收系统涉及到100多张数据表, 在设计数据库时, 考虑到编码阶段容易实现, 同时为了提高查询效率, 允许适当的冗余。通过增加一些冗余的外键和部分统计数据, 减少Select语句中关联表的个数, 可以减低编程难度, 提高SELECT语句执行效率。但是, 只要数据库有冗余, 就有可能带来数据的不一致性, 所以在程序设计时, 要注意更新冗余数据。

5. 结束语

在房屋征收系统中, 一个拆迁户的补偿安置费用可以达到几十万元甚至几百万元, 一个征收项目涉及到的金额可以达到几百亿元, 数据安全是系统设计的重中之重。除了对数据的操作设置了严格的权限控制外, 对数据库的每一个插入、更新、删除操作都在日志上记录下来, 每天对整个数据库要进行自动备份。

本系统投入运行后, 征收政策、被征收房屋信息、补偿安置信息都公开透明, 征收工作进展非常顺利。

参考文献

[1]王珊, 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 (第4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2]Hector Garcia-Molina, Jeffrey D.Ullman, Jennifer Widom (著) , 杨冬青, 吴愈青, 包小源 (译) .数据库系统实现 (第2版)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上一篇:学案导学的有效应用下一篇:多媒体技术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