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市级排污费征收及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共2篇)
合肥市市级排污费征收及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篇1
合肥市市级排污费征收及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市级排污费征收及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做到排污费应收尽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69号)、《排污费资金收缴使用管理办法》(财政部、原国家环保总局令第17号)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市级排污费的征收及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
第三条 征收的排污费纳入市财政预算,实行专项资金管理。
第四条 市财政局负责专项资金收支预算管理,与市环保局、市发改委根据排污费收缴情况及环保治理重点来安排专项资金的使用,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市环保局负责市区范围内排污费征收的组织管理和全市排污费稽查;负责专项资金项目的征集,组织专家筛选项目,提交市发改委立项;对专项资金使用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市发改委负责对全额使用专项资金的污染治理项目进行立项审批;对专项资金使用项目进行资金申请报告的审核。
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负责政府全额使用专项资金的公共污染防治项目建设工作。
市监察局负责排污费征收、专项资金使用及项目验收公示意见等监督检查工作。
市审计局负责对排污费收支情况进行审计。
市招管局等其他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协助做好相关工作。
第五条 市环保局会同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制定专项资金使用项目实施计划。
第六条 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全部用于环境污染防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或挪用。
第二章 排污费的征收
第七条 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排污者),应当依照《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和《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原国家发计委、财政部、原国家环保总局、原国家经贸委第31号令)的规定缴纳排污费。
排污费的征收、使用应当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征收的排污费一律上缴市财政。
第八条 排污费征收种类包括污水排污费、废气排污费、噪声超标排污费及危险废物排污费等。
第九条 排污者应当按照环境保护相关法律规定,向有管辖权的环保局申报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并提供有关资料。
第十条 排污费征收数额由市环保局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核定。排污费征收核定第三方机构应当通过招标方式选择产生,具体管理办法由市环保局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排污费征收核定第三方机构应当按照原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排污费征收核定有关工作的通知》(环发〔2003〕64号)等规定,于每月或者每季终了后7日内,核定排污者应交纳的排污费金额,并将核定情况报送市环保局,作为排污者的缴费依据和市环保局的收费依据。
市环保局应当将排污者应缴纳的排污费数额通过公共媒体或政府网站予以公告,公告期限不少于7日。
第十一条 排污费按月或者按季收缴。除装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的电力企业排放二氧化硫的排污费由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定、收缴外,其他排污费按照属地征收的原则和对排污者的管辖权限,由相应的环保部门负责收缴。
第三章 项目库的建立
第十二条 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库(以下简称项目库)。
市环保局应当结合环境特点和环境保护需要,研究拟定环境污染防治重点,提出使用专项资金项目,建立市级项目库。
本市范围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健全的财务核算和管理体系的机构和企业或者向市环保局缴纳排污费的企业,其污染防治项目,均可申请列入市级项目库。
国控、省控企业和市属单位污染物防治项目,由项目单位直接向市环保局申请列入市级项目库。
县、区(开发区)环保和财政部门可以从本级项目库中,按照规定条件择优选择部分项目统一申报列入市级项目库;市环保局会同市财政局对县、区(开发区)申报的项目进一步筛选后,录入市级项目库,实行分类动态管理。
第十三条 未纳入市级项目库的项目,专项资金计划原则上不予安排。
第四章 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
第十四条 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以下项目:
(一)重点污染源防治项目。包括技术和工艺符合环境保护及其他清洁生产要求的重点
行业、重点污染源防治项目。
(二)公共污染防治项目。包括饮用水源地污染防治项目、循环经济示范项目、绿色创建项目、生态示范建设项目、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项目、重大环境安全隐患项目等。
(三)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及示范项目。主要用于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的推广应用。
(四)环境监管、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包括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能力建设项目、环境监管和监测标准化建设及能力提升项目、环境保护技术支撑项目等。
第十五条 专项资金不得用于以下项目:
(一)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技术政策的落后生产工艺、产品、技术项目;
(二)属于新、扩建项目要求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环境保护设施(即“三同时”项目),或者属于“三同时”配套应建而长期未建的项目;
(三)没有配套资金来源的企业污染治理项目;
(四)环境卫生、绿化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与污染防治无关的其他项目。
第十六条 专项资金优先支持“先建后补”项目。“先建后补”项目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符合本办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的规定;
(二)不属于政府全额使用专项资金的项目;
(三)项目已经建成运行或者试运行;
(四)项目建成后须经专家评审,具有明显的环境、经济、社会效益和示范作用。
第五章 资金使用申请和拔付程序
第十七条 各县、区(开发区)区域性污染防治项目与所管辖企业的污染治理项目,由各县、区(开发区)环保、发展改革、财政部门从本辖区列入市级项目库的项目中筛选,于每年1月底前联合向市环保局提出当专项资金使用申请。
国控、省控企业和市属单位于每年1月底前直接向市环保局申报当使用专项资金的项目,所报项目须从市级项目库中选取。
申请使用专项资金的项目由市行政服务中心环保局窗口受理。
第十八条 专项资金使用申请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申请报告。内容包括企业名称、项目名称、项目主要内容、投资、建设地点、环境效益等。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设计方案。
(三)项目配套资金承诺函及相关证明。
(四)属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及示范项目的,应提供新工艺和新技术的证明材料。
(五)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
第十九条 市环保局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并会同市发改委、市财政局进行项目立项审核或资金申请报告审核,确定专项资金使用方案。资金使用方案应当由市环保局在公共媒体或者政府网站予以公告,公告期限不少于7日。公告无异议后由市环保局、市财政局联合下达专项资金使用计划。
第二十条 市财政局根据资金使用计划和项目进度拨付资金,专项资金的拨付按预算资金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对于使用资金额度较大或启动资金困难的项目,在项目开工时,拨付50%使用资金;在污染治理项目竣工并验收合格后,将剩余50%使用资金拨付到位。
对“先建后补”的项目,污染治理项目竣工并验收合格后一次拨付资金。
第六章 监督检查和验收
第二十一条 专项资金项目的承担单位应当严格执行有关财务和会计制度,落实工程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项目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报账制,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并接受环保、财政和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二条 建立专项资金项目进展情况报告制度。专项资金项目的承担单位应当按月向市环保局和市财政局报告项目进展情况,内容包括项目实施进展和成效、招投标情况、配套资金到位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及项目管理措施等。
第二十三条 专项资金项目的承担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处理,并取消使用计划、停止拨付或者收回使用资金:
(一)提供虚假情况,骗取使用资金的;
(二)截留、转移、侵占或者挪用使用资金的;
(三)配套资金不能到位的;
(四)污染防治工程项目未按国家规定进行招投标或政府采购的;
(五)排污单位有违反环保法律法规行为的、不按照规定及时足额缴纳排污费的;
(六)违反财经纪律,不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的;
(七)项目建设质量不符合规定要求的;
(八)项目因主观原因未按时开工或竣工验收的。
第二十四条 建立专项资金项目验收制度和验收结果公示制度。专项资金项目验收由市环保、财政等相关部门的人员及专家组成验收小组,根据建设方案对工程质量、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做出全面评价,形成验收意见。农村污染治理项目应当征求所在地村委会意见。
验收结果由市环保局、市财政局在公共媒体或政府网站予以公告,公告期限不少于7日。
第二十五条 市环保局、市财政局对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评审及验收等资料及时归档,做到“一项目一档案”。
项目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对项目建设资料进行归档,做到资料真实、完整。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县、区级环保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
合肥市市级排污费征收及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篇2
浏览次数:10766 公开日期: 2010-04-20 主题词: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审核程序:
信息索引号:
信息内容: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责任处室: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限制袋装、鼓励散装”方针,规范散装水泥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收文管理,根据财政部、国家经贸委有关规定,上海市财政局、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制定了《上海市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实施办法》[沪财建(2002)111号](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现结合本区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征收范围、对象和标准
第一条 凡本区袋装水泥生产企业、使用单位,均应按照“实施办法”缴纳 “专项资金”。
第二条 本区水泥生产企业每销售一吨袋装水泥(包括纸袋、复膜塑编袋、复合袋等,下同)应缴纳“专项资金”1元,在管理费用中列丈;本区使用袋装水泥的单位每使用1吨袋装水泥应缴纳“专项资金”3元,建设单位计入建安工程成本,水泥制品(指预制混凝土构件、混凝土砌块、商品砂浆等,下同)企业在管理费用中列支。
第三条 市立项的建设工程,由市散装水泥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散办”)负责征收“专项资金”;区立项的建设工程,由区散装水泥办公室(以下简称 “区散办”)负责征收“专项资金”。
第四条 本区水泥生产企业销售的袋装水泥缴纳的“专项资金”由区散办负责征收。
二、征收和办理程序
第五条 向使用袋装水泥单位征收“专项资金”按下列程序办理:(一)生产企业
本区生产水泥企业每销售1吨袋装水泥,应按每季度第一个月5日前向区散办缴纳上一季度散装水泥 “专项资金”1元。
(二)建设工程
1、凡在本区行政区域范围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在办理规划许可证时,应向区规划部门领取《关于建设工程中使用粘土砖和袋装水泥的告知书》,在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后,建设工程单位按项目使用水泥预算总量的50%,即到区散办办理每吨预缴3元“专项资金”手续。
2、建设单位在工程竣工时,应通知区散办(与向区墙办申请验收同时)到工程现场验收使用水泥情况,并在验收单上签署使用水泥数量和使用散装、包装水泥情况。结算时,建设单位应向区散办提供本工程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复印件)、水泥销售单位开具并注明水泥种类(散装水泥或袋装水泥)的水泥销售发票、该工程决算书(或预算)和散装水泥使用相关证明或已征收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约有关证明等资料。
3、区散办对工程项目验收后,根据工程项目使用水泥情况,按核定的袋装水泥数量进行清算,实行多退少补。如水泥销售发票未注明水泥种类的,按袋装水泥处理。建设单位按照核定的缴款额,向区财政指定银行缴纳“专项资金”。交款后,区散办出具核定证明,对未使用袋装水泥的建设工程,经核实后,也同样出具核定证明。
4、由市立项的在本区实施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可持市散办出具的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缴款书、结算单和使用散装水泥的相关证明材料,到区散办办理核定证明。
5、区散办在办理建设单位使用袋装水泥核定证明手续过程中,原则上从提供齐全资料后,7天内办理完毕。
(三)水泥制品
1、在本区内二级以上(包括二级)预制混凝土生产企业的“专项资金”由市散办征收(如市散办委托区散办征收的,则另行通知办理)。
2、本区三级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企业“专项资金”的征收工作,在每年第一季度第一个月5日前进行。生产企业应按上一年度实际使用袋装水泥的总量向区散办预缴每吨3元的当年度“专项资金”。到次年第一季度第一个月五日前,各企业应持生产企业水泥销售单位开具并注明水泥种类(散装或包装)的销售发票,再到区散办办理上年度应交纳“专项资金”的清算手续,多退少补。如水泥销售发票未注明水泥种类的,按袋装处理;并同时交纳上一年度应预交的“专项资金”。
第六条 “专项资金”预缴清算,根据本区实际情况,由区散办与区财政局协商后实行备用金制度,合理确定数额,定期清算退库,补充备用金,备用金帐户只能用于预缴款清算,不得挪作他用。
第七条 “专项资金”属于政府性基金,收入全额缴入地方国库,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征收、使用和管理应当接受区级财政、审计部门和上级散装水泥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八条 有关“专项资金”收据管理和“专项资金”收支科目设置,按市“实施办法”中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 除国务院财政部规定外,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擅自改变“专项资金”征收对象,扩大征收范围,提高征收标准或减免“专项资金”。
三、使用范围和程序
第十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包括:(一)新建、改建和扩建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专用设施;(二)购置和维修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设备;(三)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建设项目贷款贴息;(四)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科研、新技术开发、示范与推广;(五)发展散装水泥宣传;(六)代征手续费;(七)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与发展散装水泥有关的共他开支。
其中(一)、(二)、(三)和(四)开支合计,不得少于当年“专项资金”支出总额的90%。
第十一条 “专项资金”用于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设施、装备建设或改造项目的,按照下列程序办理:(一)由使用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及项目建设可行性报告;(二)由散装水泥办公室组织专家组对项目可行性报告进行审查;(三)基本建设、技术改造项目和科研开发项目,应按国家规定的审批程序和管理权限办理;(四)经散装水泥办公室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纳入“专项资金”年度预算;(五)财政部门根据“专项资金”年度预算拨付项目资金。
四、其 他 第十二条 对违反实施意见的按“实施办法”中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和处罚。
【合肥市市级排污费征收及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推荐阅读:
合肥市外商投资环境10-06
《合肥市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1-14
合肥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06-02
合肥市城市排水管理办法06-03
合肥市建筑事务管理处200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安排08-02
合肥市城市房屋租赁管理办法08-25
合肥市机关事务管理局08-08
合肥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07-03
合肥技术管理规定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