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训练提高练习题(通用10篇)
《离骚》训练提高练习题 篇1
《离骚》练习题
通过学习《离骚》,我们要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自身的爱国忧民思想,并学习诗人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执著追求理想的高尚节操.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开创的骚体诗六言为主,但又长短参差,形式自由,多用“兮”字,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
B.我国文学史上素以“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指《诗经》;“骚”指《离骚》,代指楚辞。
C.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两大优秀传统,其中现实主义的源头是《诗经》,浪漫主义则始于楚辞。
D.“楚辞”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屈原创制的一种诗歌体裁,另一个是指刘向辑录的屈原作品集。
2.下列加点字的字形字音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鞿羁(Jī) 朝谇(zuì) 揽茝(chǎi)
B.谣诼(zhuó) 侘傺(chì) 鸷鸟(zhì)
C.攘垢(ɡòu) 相道(xiānɡ) 芰荷(zī)
D.缤纷(bīn 岌岌(jí) 修姱(kuān)
3.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謇朝谇而夕替(替代)。 ②偭(违背)规矩而改错。 ③宁溘(忽然)死以流亡兮。 ④步余马于皋(水边的高地)兮。 ⑤唯昭(清楚明白)质其犹未亏。 ⑥又申(说明)之以揽茝。 ⑦忍尤而攘(排斥)诟。 ⑧苟余情其信(确实)芳。 ⑨长余佩之陆离(修长的样子)。
A.①⑤⑥⑦ B.①②③④ C.④⑤⑦⑨ D.②③⑥⑧
4.对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长声叹息而掩面哭泣啊,哀伤人生是多么艰难。
B.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忧郁愁苦我失意潦倒啊,在这个时世只有我贫穷困苦。
C.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鸷鸟卓尔独立不能同群啊,都这样自古代直到如今。
D.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坚守清白而站直了死去啊,这本来就被古代圣贤所推重。
5.比较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终不察夫民心 B.③不吾知其亦已兮
②悔相道之不察兮 ④佩缤纷其繁饰兮
C.①虽九死其犹未悔 D.①余独好修以为常
②悔相道之不察兮 ②退将复修吾初服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B.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C.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D.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E.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7.默写出课文中与下面诗句意境相似的诗句:
A.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 。
B.人生今世不得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 。
C.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 。
D.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苏轼) 。
8.《离骚》的句式长短不一,又多用对偶手法,呈现出错落中见整齐,在整齐中又富于变化的特点。请具体说说下列诗句是如何构成对偶的。
(1)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
(2)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3)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4)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5)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答:
9.《离骚》多用比兴手法,正如东汉王逸所说的“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请从诗中找出一些例子来,并简要分析它们各自的寓意。
答:
10.诗人采用了哪些意象描写自己?体会这些意象的含意。
答:
11.近世学者认为,《离骚》就是古代楚国的乐曲,因此它的音乐性的特征也特别突出。请具体说说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手段来增强音乐性?
答:
解析与答案
1.解析:这是一道文学常识题,主要涉及楚辞的知识。
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是继《诗经》以后出现的一种新诗体。因屈原所作《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又称“骚体诗”。“楚辞”的代表作家除屈原外,还有宋玉、景差、唐勒等。
“楚辞”与《诗经》是中国诗歌的两大源头。两者比较,艺术上有很多区别:体制上,《诗经》多四言句,楚辞多长短句;章法上,《诗经》多同一章节的反复,楚辞章法多变,很少反复;字数上,《诗经》篇幅较短,楚辞字数多、篇章长,如最长的《离骚》有373句;风格上,《诗经》质朴无华,楚辞绚丽多彩;创作方法上,《诗经》多现实主义篇章,楚辞多想象夸张,常将神话、传说、山水神鬼纳入诗中,构成浪漫主义画卷。总之,楚辞这种诗体扩大了诗歌的表现力,开创了新的艺术形式。西汉刘向将屈原、宋玉和西汉文人的拟作汇集一册,取名《楚辞》。
答案:D
2.解析:A项谇,念suì。C项“垢”应为“诟”,“相”念xiànɡ,芰念jì。
答案:C。
3.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多义词,要求根据语境确定它在句中的意义。①“替”在句中“废弃”的意思,成语有“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替”与“兴”反义。文中“朝谇”与“夕替”也构成相对的关系。⑤昭,本义日明,光亮、光明,成语有“昭然若揭”;引申清楚明白,成语有“声名昭彰”。句中作“质”的定语,用本义,当释为“光明圣洁”。⑥申,一般义是“陈述、表白”,这里是特殊义,重复、再三。⑦攘,排斥、排除。但在句中“忍尤攘诟”只能理解是同义反复,故“攘”也只能释它的反义,表“接受”的意思,这在训诂学上称“反训”,即从词的反义释词。
答案:A。
4.解析:A项“民生”也可释为“人生”。B项“穷困”与上句“侘傺”(失意潦倒)照应,故知不能释为“经济上的贫穷”,当理解是“政治上的不得志”。C项“鸷”和“鸟”并列,是一个并列词组,不能将“鸷鸟”看成是一个词。D“死直”是“为直而死”,“直”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死”一般动词活用为为动用法。
答案:A。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离骚随堂练习题
2.《离骚》的主题思想
3.《离骚》练习题与答案
4.《诗经》与《离骚》的象征问题
5.离骚练习题与答案
6.屈原《离骚》的主题思想
7.离骚的主题思想
8.《离骚》同步练习题
9.离骚课后习题及答案
10.离骚练习题及答案
★ 《离骚》练习题与答案
★ 《诗经》训练提高复习题
★ 提高大脑反应速度的训练
★ 离骚 名句
★ 离骚名句
★ 《离骚》札记
★ 离骚 教案
★ 屈原离骚
★ 离骚教案
★ 离骚赏析
《离骚》训练提高练习题 篇2
关键词: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习题训练,有效性策略
高三学生处于特殊时期, 面临着高考, 背负着高考带来的巨大压力, 在高三的复习过程中, 常会因为外界的一些因素使学习受到影响。在高三的化学课程复习过程中, 需要将习题与教材结合起来, 将化学理论知识与化学实验结合起来, 从而促进高三学生化学成绩的提高。
一、高三化学习题复习中存在的问题
高三化学复习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作。高三学生的化学复习有着知识点多、知识点分散不集中、复习任务重等特点。在复习过程中, 学生很容易因为某一个因素而对化学复习失去兴趣。大量的习题容易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压力, 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产生不安的情况, 从而更加影响学生正常的化学复习。
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中, 教师常会组织一些小型模拟考试。高三毕业班的学生会因为高考而面临巨大压力, 其实这同时也为学生带来动力。有部分学生在考试过程中, 化学成绩不理想, 从而对化学学习和复习缺乏自信心。教师没有对这部分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 致使学生的复习效率得不到提高, 学生的化学成绩也得不到明显提高。
二、高三化学复习中提高习题训练有效性的策略
1. 对化学复习题进行系统整合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而教学中, 教师也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对于高三化学复习阶段而言, 教师应该对化学知识点进行分类, 然后根据这些习题的特点进行仔细的划分。
在知识点分类这个过程结束之后, 教师应该对高三化学复习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反复钻研。对于化学复习过程中比较简单的基础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填空等题型来加强训练, 帮助学生增强记忆。关于记忆的方法, 教师应该注重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透彻的理解, 通过理解来达到记忆, 而不是死记硬背。教师通过对化学复习题进行系统的整合, 能够提高高三学生化学复习中习题训练的有效性。[1]
2. 组织小型的模拟考试, 提升学生的化学复习效果
考试是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最好办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 为了能够清楚地掌握学生的复习效果, 教师可以组织小型的化学测验, 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教师在复习时, 应该以单元为基准, 利用教材与习题册相结合的方式来组织学生复习。当该单元的内容复习结束之后, 教师可以根据该单元的知识点设计一份试卷, 组织模拟考试来检验学生的复习情况。通过试卷, 教师能够清楚地知道学生的知识薄弱环节, 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新一轮的化学复习工作, 从而促进高三学生化学复习效果的提升, 达到巩固强化的目的。
3. 通过化学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很大的关系, 在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中, 学生的兴趣也非常关键。教师可以为练习题配备对应的化学实验, 将学生带到实验室, 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 来记忆化学知识点, 以提高习题的正确率。这样的复习方式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复习兴趣, 还能帮助学生再次熟悉化学实验的基本流程, 增强学生的化学实验自信心, 提高学生的化学复习效率。[2]
三、结束语
高三化学复习工作是学生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高三学生化学复习中, 学生通过习题训练来提高化学成绩, 这是最基本的训练方式, 也是高三化学复习的最基本方式。教师在复习工作中, 应该教会学生正确的复习方法, 针对不同的题型, 为学生介绍不同的复习方法。
参考文献
[1]周鑫荣.高三化学复习中提高习题训练有效性的策略[J].化学教育, 2013, 34 (2) :48-50.
精心设计练习,提高训练实效 篇3
练习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将数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习题,不仅可以使学生跳出“题海”,而且提高学生数学的解题能力。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突出重点,减少错误率
练习的设计应该围绕教学重点和学生易错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提高习题的针对性。
1.重点知识加强练——巩固提高
课堂练习要讲究技巧,机械、盲目地练效益不高。在设计练习时要抓住学生对重点知识理解的薄弱之处下功夫。通常在学生因理解含糊或容易疏忽,因相似因素的干扰而容易产生混淆,作业中出现错误须及时订正,为克服思维定势或防止思维定势形成的地方设计专项练习。
2.相关知识结合练——构建网络
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很强。教师在讲解一个新知识后,应把与此相关的旧知识结合在一起,选择练习题让学生练习。促使学习迁移往正向发展。把新旧知识连成片,串成线,形成知识网络。减少单一的练习时间,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小数乘法教学时,可让学生用类比整数乘法进行练习。
二、以生为本,练习安排要层次合理
学生是作为具体的、活生生的个体而存在的,我们设计问题时必须明确肯定学生认识活动的个体特殊性,正视他们在已有知识和学习的动机等方面的差别,所以练习必须有层次性。所谓层次性,指的是问题里面含有各种各样的小问题,有浅、中、难适合各层次学生的需要。从而形成一连串的问题链,浅层次的记忆性问题可供单纯的机械模仿,较深层次的问题可用来掌握和巩固新知识,高层次的问题可供用来引导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1.分层练习,循序渐进
题目安排可从易到难,形成梯度,虽然起点低,但最后要求较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得成绩一般的学生能正确解答大部分习题,成绩优秀的学生也能对难度较高的探索性习题,使全体同学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应该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从模仿性的基础练习到提高性的变式练习,再到拓展性的思考练习,降低习题的坡度,同时不拘泥于书本,对具有创新思想见解的学生,予以鼓励。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体会成功的机会,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
2.同一练习,分层要求
把统一层次的课堂练习变为多层要求的训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自己的训练目标,充分调动各类学生的潜能,促使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机会,都有成功的体验。进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在练习“9”的不同表示法的时候我是这样设计的:“9”可以说成“比10少1”、“比5大4”、“11-2=9”、“三本书与6本书叠在一起是9本书”,你有哪些说法,中下的同学每说出3种奖一个印章,学优生每说出4种奖一个印章,表示法越多,奖品越多。这样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奖的机会,真正体现“跳一跳,摘桃子”的教学理念。
3.不同学生,因材施练
由于教学目标的多层次,在设计练习上也应该是多层次的,这是课堂教学分层的延续,也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让不同基础的学生实行“自由选择”,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如,在教学《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时,设计了这样一组层次性非常强的习题:第一层次:简便计算下列各题(基本题,与例题
55+346+45 36+25+64+75
第二层次:简便计算下列各题(变式题,与例题稍有变化)
92+38+62+8 135+46+65+154
第三层次:下列各题能简便计算的简便计算(综合题,新知适当结合旧知)
(92+58)+(142+108)(96+49)+157 (68+76)+32+24
第四层次:简便计算下列各题(发展题,知识的灵活运用)
999+99+9+3 11+13+15+……+25+27+29
在分层练习中,在每个学生保证一定题量的基础上,让他们自由选择,同时鼓励学生向高层次突破,以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多层次、多角度的练习活动,为学生的创新学习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满足了各层次学生的需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求知的欲望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实现各自的自由,达到多层次学习优化的目的,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
三、紧跟学情,练习要及时调控与反馈
在设计练习时,无论是新授课、练习课,还是复习课,都要重视及时反馈,以便调控教学。为此,教师应尽量做到作业当堂完成,当堂批改,当堂订正,当堂解决问题。
学中如何安排反馈的环节呢?我认为必须设计好以下练习形式:①准备性练习,这是在新授课之前,安排一定的内容,了解学生掌握与本节课有联系的旧知识的情况,为新授课的调控提供依据。②新授课后的尝试练习,这是为了了解学生理解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情况,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调控教学。③巩固练习,这是第二次集中反馈,经过第一次反馈和补救后,可提高练习要求,使学生巩固新知、深化练习,教师发现问题,当堂解决。
《离骚》练习与答案 篇4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謇朝谇夕替替:废弃
B、伏清白以死直兮 伏:守、保持
C、忍尤而攘诟 尤:厉害
D、岂余心之可惩惩:挫败
2、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怨灵修之浩荡兮
B、伏清白以死直兮
C、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D、宁溘死以流亡兮
3、下列句中加粗的词在句中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退将复修吾初服 邹忌修八尺有余
B、固时俗之工巧兮固前圣之所厚
C、竞周容以为度乐盘游,则三思以为度
D、忍尤而攘诟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4、下列诗句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我只是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啊!
B、竞周容以为度──竞相把苟合取悦于人奉作法度。
C、进不入以离尤兮──不能进朝做官更不能离开这里啊!
5、对下列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人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产创作的新时代。他的代表作是《离骚》。
B、我国文学史上素以“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指《诗经》;“骚”指《离骚》,代指楚辞。
C、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两大优秀传统,其中现实主义的源头是《诗经》,浪漫主义则创始于楚辞。
D、《离骚》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屈原创作。屈原另有《九歌》、《九章》、《天问》等。
6、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了高尚的品德和爱国情怀,请按要求写出有关诗句:
⑴ 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诗句:
⑵ 表现诗人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诗句:
⑶ 表现诗人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的.诗句:
⑷ 表现诗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诗句:
⑸ 表现诗人洁身自好、自我完善的诗句:
【参考答案】
1、C(尤:罪过)
2、B(A项,古义:荒唐;今义:水势大,泛指广阔或壮大。C项,古义:处境不好,不得志;今义:缺乏生产或生活资料,没有钱。D项,古义:随流水而消逝;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3、B,本来(A整理、长或高;C法度、限度;D耻辱、辱骂)
4、C(正确为:到朝廷做官不被君王接纳又遭受指责啊!)
5、D(应为政治抒情诗)
6、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了高尚的品德和爱国情怀,请按要求写出有关诗句:
⑴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⑵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⑶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⑷ 伏清白以殆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⑸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拓展阅读:《离骚》课文简析
第一节:
长声叹息擦拭眼泪啊,哀伤人生多灾多难。我虽然崇尚美德并且约束自己啊,但是我早上进谏而到晚上就被废斥离间。
屈原从事政治活动,是想实现他的理想和抱负。他的政治理想接近于儒家,要求统治者“圣哲茂行”,“举贤授能”,“循绳墨而不颇”。楚怀王早期也曾想任用屈原,和他有“成言”,答应屈原实行他的政治主张。但怀王是一个庸懦无能的人,任用一批佞臣如上官大夫、靳尚之流执政,形成了一个腐朽的统治集团,排斥贤臣,他们伺机陷害屈原。他们对内搜刮无厌,政治腐败;对外贪图小利,听信秦国而和齐国绝交,失去外援,屡次被秦国打败。怀王后来竟听了他们的以谗言。他时刻忧念国家和人民的安危,“长太息以淹涕”,正是因为“哀民生之多艰”。
第二节:
既因为我佩带蕙草(行以忠正)而受到斥责,又因为我采集香芷(美德善行)而加上罪名。这也是我崇尚的美德理想啊,即使我九死一生也决不改悔。
诗人以身许国,坚决、顽强、奋不顾身地战斗,以“九死”、“体解”的大无畏精神来表示要刷新政治、挽救楚国危亡的决心。
第三节:
怨恨君王荒唐(糊涂;无思虑、茫然;放肆纵恣貌)啊,始终不能体察人心。奸佞小人嫉恨我的美德啊,说我好邪作乱就对我进行造谣诬蔑。
诗人一心为国、为君、为民,别无他图,正是这样诗人“虽九死其犹未悔”至死不渝地为崇高的理想而献身。可是“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第四节:
诚然,是世俗之人善于投机取巧啊,违背规矩而不走正道。违背规矩追求邪曲啊,竞相以苟合取容于众人作为正当的法则。
这是比喻时人反常妄作,违背正道,追随邪僻。诗人站在正义的一边,痛斥卖国贵族集团的荒淫无耻。
第五节:
我烦恼苦闷,忧愁重重啊,我在此时怅然失意。我宁可突然随着水流而长逝啊,我也不能容忍做出小人苟合求容于世的样子呀!
诗人忧郁不安,诗人感到孤独,诗人至死不渝,即使溘然长逝,也决不卑躬屈节,同乎流俗。
第六节:
勇猛的人超出流俗啊,自古以来就是这个样子。方和圆怎么能相合呢?思想志趣不同的人哪能相安无事呢?
鸷鸟,不与众鸟同群,喻诗人忠贞自守,不同流合污。道不同不相为谋,泾渭是分明的。
第七节:
委屈自己,克制自己啊,饮恨忍辱。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啊,这本来就是前代圣贤所嘉许的。
诗人委屈着情怀,抑制着意志,忍受着归咎,忍受着耻辱,行清白之志而死忠直之节。
第八节:
诗人说,我悔恨观察正道没有看清楚啊,我久久伫立而想返回。转过我的车子返回原路啊,趁着踏上迷惑之路还不算远赶快罢休。
悔恨,是诗人自我反省。行则兼济天下,不用则独善其身。
第九节
让我的马车徐徐走在长着兰草的水边啊,让我的马车急驰在长着椒树的山冈。我入朝做官而不见用反而遭受忧患啊,如果退而不做官,我就回乡整理我未进仕前的服饰。
初服,是指未进仕前的服饰,比喻诗人想退隐以行夙志。这就说明诗人即使退隐之后也还要继续培养自己的才德,保持自己高洁的品质。
第十节:
要把碧绿的荷叶裁成上衫啊,我要把洁白的荷花缝缀成下装。不了解我也就算了吧,只要我的本心的确是高洁的。
诗人追求美好的理想,洁身自好,永远要保持崇高的品德。
第十一节:
把我头上的帽子加得高而又高啊,让我项下的环佩美好漂亮。芳香和污垢纵使会被人混淆啊,只有我光明纯洁的天质却丝毫没有亏损。
这形象地表明了诗人“其志洁,其行廉”的高尚情操。
第十二节:
我忽然又回过头来放眼纵观啊,将去观察辽阔的四野八荒。环佩五彩缤纷何其众多啊,馥郁的香气更加显著。
放眼世界,无边无垠,更衬托出诗人光彩照人、香气四溢的光辉形象。
第十三节:
人生各有各的喜好啊,而我就是习惯于修身养性。即使把我车裂了我也不会改变啊,难道我的心可以受创而终止吗?
《离骚》课后习题及答案 篇5
同步练习题一
一、填空题
1.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_______________。
4.制芰荷以为衣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苟余情其信芳。
5.________________,长余佩之陆离。_______________,唯昭质其犹未亏。
6.民生各有所乐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屈原,名__________,字__________。其代表作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8.《离骚》全诗主要以主人公“余”的__________构成。它采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手法。
9.“离骚”,按东汉班固的解释,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
10.《楚辞》是由__________(朝代)代__________(姓名)所辑录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后人仿写的作品,因这些诗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名为“楚辞”。
二、选择题
11.注音,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太息:叹息。 謇:jiǎn 谇:suì,进谏
B.谣诼:zhú,造谣诽谤。 ?忳:t ún,郁闷。 ?侘傺:chà jì
C.溘死:突然死亡。溘kè 鸷:凶猛的鸟。
D.兰皋:gāo,有兰草的水边。
同步练习题二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侘傺(chà chì) 方枘(nèi) 溘死(kè)
B.攘诟(gòu) 芰荷(zhī) 岌岌(jíjí)
C.鸷鸟(zhì) 方圜(huán) 兰皋(gāo)
D.谣诼(zhuó) 罹难(jí) 杂糅(róu)
2.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B.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C.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D.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3.默写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诗人不只是为自己鸣不平,而且以博大的胸怀,对人民寄予了深厚的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继而指斥那班奸佞小人违背规矩,追随邪曲,为了顺适人意,不惜歪曲真理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体现诗人要坚持美与善的理想和坚定信念,至死不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用“兮”字是楚辞的形式特点之一。“兮”字通常出现在三种位置上,各有不同的作用。第一种是在一个完整的意思之后,有感叹的意味;第二种是在一句话末尾,表示语意未尽,需待下句补足;第三种是表示一个句子中间的延长,不可读断。
把下列句子归类,将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A.鸾鸟凤凰,日以远兮。
B.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C.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山林。
D.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
E.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F.怀信佗傺,忽乎吾将行兮。
属于第一种的有:_______________。属于第二种的有:______________。
属于第三种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屈原的《涉江》部分段落,回答5~6题。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5.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意思相同的`一项( )
例句:旦余济乎江湘
A.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B.在乎山水之间。
C.浩浩乎如凭虚御风,不知其所止。 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6.下列句子词类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
A.李牧连却之 B.粪土当年万户侯
C.驾青虬兮骖白螭 D.吾从而师之
7.下面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人用服饰的奇特、高洁,比喻德行的高洁和志向的远大。采用了“比”的手法。
B.本段交待了屈原涉江的原因,即“世溷浊”而“莫吾知”的楚国现实。
C.重华即古代的明君舜,该句表现了屈原“贤臣择主而事”的思想,并反衬出现实中楚怀王的昏庸。
D.“登昆仑兮食玉英”义同《离骚》中“夕餐秋菊之落英”,承接上文的被奇服,驾青虬,结重华,游瑶圃等,不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崇高的艺术形象,而且创造了一个美好的理想世界。
阅读屈原的《九歌 湘夫人》一诗的前三节,回答8~9题。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茞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水湲。
8.对这三个诗节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帝子,指湘夫人,在神话传说中她是古代帝唐尧的女儿,女子古代也可以称子。
B.“与任期兮夕张”句的意思是等待良辰美景的到来,傍晚时分,我已打扮停当。
C.第二诗节的后两句是说,鸟为何翔集于蘋草中?网又为何挂在树梢上?
D.“思公子兮未敢言”的意思是眷恋夫人啊,我朝思暮愁。
9.对这三个诗节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洲渚、秋风、水波、木叶、香草等自然意象组成了一幅洞庭秋景图,并传达出一种萧瑟的色调,正因此,增加了湘君的悲愁。
B.“目眇眇”暗示着那只不过是一种幻想罢了,湘夫人并未真的降临。
C.从“登白薠兮骋望”?“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等诗句可以看出湘君寻湘夫人的一往情深的期待。
D.这首诗与《湘君》是姊妹篇,表现了湘夫人对爱情的渴望和因久候恋人不到产生的惆怅落寞的心情。
阅读《屈原贾生列传》,回答10~13题。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说人坏话,巴结奉承的人)之蔽明也,邪曲(邪恶不正派的人)之害公(公正的好人)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忧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遭受忧患。离,通“罹”,遭受)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通“旨”)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于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方正:_______,穷:_________,信:_______,约:______,微:_______。
11.屈原写作《离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离骚”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段的大意.
答案:
《离骚》训练提高练习题 篇6
第二单元
第5课
离骚
习题练习三(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谣诼(zhuó)
离骚(sāo)岌(jí)岌可危
B.
方圜(yuán)蛾(é)眉
朝谇(suì)而夕替
C.攘(rǎng)诟
兰皋(gāo)相(xiàng)道
D.溘(kè)死芰(jī)荷鸷(zhì)鸟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灵修
峨眉
民生多艰
B.
异道
陆离
屈心抑志
C.
工巧
追曲
伸之揽茝
D.
杂糅
竟周容
缤纷繁饰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
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固时俗之工巧兮(本来)
B.何方圜之能周兮(合)忍尤而攘诟(忍受耻辱)
C.伏清白以死直兮(佩服)及行迷之未远(趁着)
D.苟余情其信芳(只要)
岂余心之可惩(受创而改变)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①偭规矩而改错
②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③怨灵修之浩荡兮
④忽反顾以游目兮
⑤佩缤纷其繁饰兮
⑥竞周容以为度
⑦伏清白以死直兮
A.
①③⑥B.
②④⑤C.
④⑤⑦D.
②③⑤
5.下列各组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A.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B.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C.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D.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6.下列各句中没有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
不吾知其亦已兮
B.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C.
背绳墨以追曲兮
D.
长余佩之陆离
7.下列各句,与“不吾知其亦已矣”句式特点相同的一句是()
A.
回朕车
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B.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C.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D.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8.下列诗句中不属对偶的一项是()
A.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B.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C.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D.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二、语言表达
9.下面给出上联,请你根据司马迁的《史记》中的《屈原贾生列传》写出下联。
上联:旨远辞高同风雅兵并体
下联:
10.请为屈原写一段“感动历史”人物颁奖词。要求:语言简洁流畅,有激情、有文采,体现主人公人格魅力,60字左右。
三、默写
11.课文名句默写。
(1)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
(2)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余不忍为此态也!
(4)伏清白以死直兮,____________。
(5)民生各有所乐兮,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岂余心之可惩?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宋 玉
宋玉者,楚之鄢人也,故宜城有宋玉冢。始事屈原,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①。景差惧其胜己,言之于王,王以为小臣。玉让其友,友曰:“夫姜桂因地而生,不因地而辛;美女因媒而嫁,不因媒而亲。言子而得官者我也,官而不得意者子也。”玉曰:“若东郭狻者,天下之狡兔也,日行九百里,而卒不免韩卢②之口,然在猎者耳。夫遥见而指踪,虽韩卢必不及狡兔也;若蹑迹而放,虽东郭狻必不免也。今子之言我于王,为遥指踪而不属耶?蹑迹而纵泄耶?”友谢之,复言于王。
玉识音而善文,襄王好乐而爱赋,既美其才,而憎之仍似屈原也。曰:“子盍从楚之俗,使楚人贵子之德乎?”对曰:“昔楚有善歌者,王其闻欤?始而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之者数千人;中而曰《阳阿》《采菱》,国中属而和之者数百人;既而曰《阳春》《白雪》《朝日》《鱼离》③,国中属而和之者不至十人;含商吐角④,绝节赴曲,国中属而和之者不至三人矣,其曲弥高,其和弥寡也。”
……
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野,将使宋玉赋高唐之事。望朝云之馆,上有云气;⑤乎直上,忽而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宋玉曰:“此何气也?”对曰:“昔者先王(楚怀王)游于高唐,怠而昼寝,梦一妇人,暧乎若云,焕乎若星,将行未至,如漂如停,详而视之,西施之形。王悦而问焉。曰:‘我赤帝之季女也,名曰瑶姬,未行而卒,封于巫山之阳台,精魂依草,实为灵芝。’”
(选自晋·习凿齿《襄阳耆旧记》)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楚怀王闻谗言,怒而放流。屈原作《离骚》诸赋以自伤悼……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选自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注 ①景差:景差(chā),战国楚辞赋家。②东郭狻、韩卢:《战国策》有个“韩卢逐狻”的故事:传说中跑得最快的狗叫韩卢,跑得最快且狡猾的兔子叫东郭狻(suān)。一天,韩卢追逐东郭狻绕三山跑了五圈,最后都累得不能动弹。③《下里》《巴人》《阳阿》《采菱》《阳春》《白雪》《朝日》《鱼离》:都是乐曲名。④含商吐角:指娴熟而美妙地发出歌声。商、角,古代音阶名。⑤:zú,指高山。
1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玉让其友
让:动词,表示歉意,谦让
B.友谢之,复言于王
谢:动词,致歉,道歉
C.既美其才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欣赏”之意
D.名曰瑶姬,未行而卒 行:这里是“长大,成婚”的意思
13.汉代著名楚辞研究学者王逸曾评价宋玉“能巧辩,善属文”,下列能佐证的一组是()
①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
②夫姜桂因地而生,不因地而辛
③若蹑迹而放,虽东郭狻必不免也
④子盍从楚之俗,使楚人贵子之德乎?
⑤其曲弥高,其和弥寡也
⑥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③⑤⑥
D.②③④
14.下列对所选文段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宋玉直接继承延续了屈原诗歌艺术风格,在楚辞方面成就斐然,从而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B.宋玉能言善辩,面对景差的敷衍托辞,他用韩卢逐狻的典故来设喻批驳;当楚襄王劝其改变文章风格时,他用“曲高和寡”的故事来回答,表明自己不会改变文风。
C.宋玉作为楚王左右的文学侍臣,官卑职小,但他一再营求,后来也凭着超群的才华,博得了楚王的赏识。
D.作为一代文学大家,宋玉的才华及人品不仅在当时受到了普遍的赞誉,而且得到了习凿齿和司马迁的高度评价。
15.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言子而得官者我也,官而不得意者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盍从楚之俗,使楚人贵子之德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国中属而和之者不至三人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各题。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慵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波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遂去,不复与言。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6.下列句中加粗的词,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B.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C.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
D.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17.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虚词,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屈原至于江滨
②不凝滞于物
B.①渔父见而问之曰
②是以见放
C.①是以见放
②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D.①何不慵其糟而啜其醨
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18.屈原“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和渔父“沧浪之水”的比喻各说明什么?
19.对于“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的原因,屈原和渔父的看法分别是什么?对屈原和渔父的一番对话,你的看法又是什么?
五、作文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屈原在汨罗江边的纵身一跳,唤醒了多少有骨气的文人,这一跳,为他们树立了坚守的榜样;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的一跃,警醒了多少固执己见的家长,这一跃,让他们明白了坚守爱情的力量;陶渊明“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这“守拙”二字,让多少人明白了坚守品节的高尚。
请以“坚守”为中心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文体不限。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错别字一字扣1分,重复不计。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芰荷”的“芰”应为“jì”
2.【答案】B
【解析】A.峨—蛾,C.伸—申,D.竟—竞。
3.【答案】C
【解析】伏:守、保持。
4.【答案】C
【解析】①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②古义:(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的意思。今义:经济困难。③古义:荒唐,没有准则。今义:形容雄伟或壮大。⑥古义:把……当做。今义:认为。
5.【答案】A
【解析】B项“郁邑”通“郁悒”,“圜”通“圆”;C项“反”通“返”,“离”通“罹”;D项“章”通“彰”,“错”通“措”。
6.【答案】C
【解析】A项宾语前置句,B项被动句,D项定语后置句。
7.【答案】B
【解析】例句和B项都为宾语前置句。
8.【答案】D
【解析】A、B、C都属于对偶,D项不符合对偶条件,对偶句是指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句子。
9.【答案】行廉志洁与日月争光。
【解析】此题考查是语言的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要结合对联的要求(对仗、平仄等)来写。
10.【答案】当黎明还没有到来,他就触着光亮而长夜长吟。上下求索,踽踽独行。他使一条不屈的生命得到了提升,他使一个站立的灵魂得到了不朽的阐释。
【解析】此题考查是语言的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要紧紧围绕主人公的一生的事迹、贡献和精神来写。
11.【答案】(1)哀民生之多艰(2)虽九死其犹未悔(3)宁溘死以流亡兮(4)固前圣之所厚(5)余独好修以为常
(6)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12.【答案】A
【解析】让,责备。
13.【答案】C
【解析】①是宋玉请景差推荐自己,②是景差的托辞,④是楚王劝宋玉改变自己的文风。
14.【答案】D
【解析】宋玉的人品在当时和后世被赞誉和高度评价与原文不符。
15.【答案】(1)介绍你得到官职的,是我;做官却不合心意的,那就是你自己。
(2)你何不顺从楚国的习俗,使楚国人重视你的美德呢?
(3)都城里跟着一起应唱(应和)的还不到三个人了。
【解析】参考译文
宋玉,是楚国鄢地人。所以现在宜城还有他的坟墓。起初他追随侍奉屈原,屈原被流放后,他向好友景差谋求侍奉楚王。景差害怕宋玉胜过自己,只是向楚王简单说了说,楚王也只给了宋玉一个小职务。宋玉于是责备景差,景差说:“生姜和肉桂固然是依靠土地生长,但并不是靠土地才有辛辣的味道;美丽的女子固然是靠媒人的介绍嫁人,但不是靠媒人来使夫妻相亲相爱。介绍你得到官职的,是我;至于做官不得意,那就在于你自己了。”宋玉说:“东郭狻是天下最善跑的狡兔,一天能跑九百里,最后仍然免不了会被韩卢追上咬住。但实际上韩卢能不能捉住东郭狻,关键在于猎人的指挥得当不得当而已。如果猎人只是向很远的地方望一眼给韩卢泛泛(示意)一下狡兔的踪迹,那么,虽然韩卢是善跑的名犬也追不上狡兔啊;如果猎人认真给韩卢指点紧紧跟着狡兔的脚印,并且放开绳子任他追,那么,虽然是善于奔跑的东郭狻也必然不能逃脱。现在你把我介绍给楚王,只是漫不经心地示意了一下踪迹罢了还是认真地指引猎物的脚印并且放开绳子(让我尽情施展)呢?”景差听了立即道歉,重新慎重地向楚王举荐宋玉。
宋玉懂得音乐还善于写文章。楚襄王也爱好音乐喜欢词赋(文章),既欣赏宋玉的才华,但讨厌他类似屈原(的文风)。就对宋玉说:“你何不顺从楚国的习俗,使楚国人重视你的美德呢?”宋玉回答说:“从前楚国有个很会唱歌的人,大王听说过吧?开始他唱《下里》《巴人》,都城里跟着一起唱的有几千人;中间他唱《阳阿》《采菱》,都城里跟着一起唱的也有几百人;最后他唱《阳春》《白雪》《朝日》《鱼离》,都城里跟着一起唱的不到十人;歌曲唱到精彩处,低昂自如,优雅无比,节拍和曲调美妙至极,都城里跟着一起唱的还不到三个人了。这就是歌曲越高雅,跟着唱的人越少。”……
楚襄王带着宋玉到云梦一带游览,打算让宋玉写一篇关于高唐的文章。看到险峻的山上集聚许多云雾,山峰高耸,云雾飘浮变幻,就问宋玉:“这是什么啊?”宋玉回答:“先王曾经来到这里游览,感到疲惫就白天休息,梦到一个女子,像云雾一样温柔,像星星一样飘忽,似走未走,似飘又停,仔细一看,像西施一样漂亮。先王高兴地询问。她说:‘我是赤帝的小女儿,叫瑶姬,没有成婚就去世了,安葬在巫山的南面,我的魂魄融入草木,化成灵芝。’”
16.【答案】C
【解析】古今异义词的辨析要联系上下文,看其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平时注意积累。
17.【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应结合语境分析。D项的“何”都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A项的①应译为“到”,②是介词,表示被动,译为“被”;B项的①应译为“看见”,动词,②是介词,表示被动,译为“被”;C项①是介词,译为“因”,②是介词,译为“把”或“让”。
18.【答案】屈原的“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说明“人不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
;渔父“沧浪之水”的比喻说明人不能“凝滞于物”,而应“与世推移”。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作用。结合屈原及渔父的抱负追求理解。
19.【答案】屈原: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渔父:凝滞于物不能与世推移。我的看法:屈原表现出坚守正直节操的高风亮节,渔父是回避矛盾,逃避现实,与屈原相比,相形见绌。
【解析】重点是对文意的把握,注意观点的科学性。
20.【答案】坚守正直
坚守正直,人生才气象峥嵘,风采绚丽。
——题记
生活的大海,深邃浩淼,辽阔无际。生命的航船朝向远方的灯塔,颠簸摇荡,拼搏着前行。
高高挺立的风樯,从不畏惧前面的千里狂飙、万仞惊涛,也不躲避身旁的迅猛暗流,总是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勇往直前的气魄、百折不挠的意志,执著地出没于波峰浪谷间。艰危的环境里,欢乐,是它的桨声;正直,是它的帆影。人生远航的画卷被渲染得十分壮观。
其实,正直与真理血脉相连,它是生于真理树上的一朵蓓蕾的热烈绽放;正直与正义骨肉相亲,它是出自正义源头的一股清泉的踊跃奔流。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一代先哲对世人的鞭策。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一代良吏对自己的箴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一代忠臣对生死的抉择。
于是,这样的人就有了一身正气,即使霹雳轰顶而色不改;就有了一腔豪情,即使狂沙扑面而眼不迷;就有了一颗赤胆,即使万箭穿胸而志不移。**岁月,去留肝胆两昆仑,凛凛的雄风在血火中长啸;和平年代,富贵于我如浮云,浩浩的英气使天下同钦。
屈原正道直行,自沉汨罗,一篇《离骚》震撼天地,万古长存;司马迁刚正不阿,秉笔直书,一部《史记》彪炳史坛,成为绝唱;林则徐宁折不辱,虎门销烟,一炬烈焰照耀神州,惊破敌胆。是啊,多少仁人志士挺起正直的脊梁,撑起了华夏一片明净的蓝天。
媚俗的笔墨写不出传世的文章,伪饰的包装掩不住丑恶的心灵。秦桧夫妇长跪于岳王墓前,洪承畴遗臭青史,——不守正直,欺世盗名,变节失贞,为虎作伥,必然遭到历史的唾弃!
坚守正直吧,朋友!说什么红尘滚滚,悲什么物欲横流,叹什么世事沧桑,怨什么人情冷暖,无论月黑风高,浪急滩浅,扬起云帆,在生活的大海上出发,你的前面将是掌声与鲜花!
初中地理优化课堂习题训练初探 篇7
一、目前初中地理课堂习题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1. 对学生的调查
了解学生对课堂学习训练的需求。调查结果显示, 学生不满足于目前传统、单一的训练方式, 并对此产生一些厌倦情绪, 进而影响到初中地理学科教学的实效性。还有一些学生提出, 希望有自己选择学习训练的权力。
2. 对教师的调查
通过对教师课堂训练的调查发现, 许多教师不能准确理解课堂训练的内涵, 存在许多误区。
误区之一:地理习题训练都是课堂之外的学习任务。
误区之二:地理习题训练都必须是形成书面文字材料的填图册及辅导练习题。
误区之三:地理作业都必须按一种格式做同一内容。
通过上述对师生的调查及形成反差的情况表明:新课程下的习题训练功能应体现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巩固与检查功能, 还应表现出过程和方法方面的深化和提高功能, 表现在体验和实践方面的体验和发展功能。传统单一的课堂授课已不受学生欢迎, 不能满足课改实施的需要, 制约了学生的发展, 应探索出新的初中地理习题训练策略, 来实现教师、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
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1.
以往我们主要强调课堂习题训练有“检查教师教学效果”和“消化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等功能, 把习题训练当作教师节省工作量和加强课堂管理的主要手段。这种认识是“教师中心主义”逻辑方式, 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这种认识指导下, 课堂习题训练很难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它更多地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 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2. 对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要求的把握落实不到位。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对有的知识点深度挖掘太深, 超出学生的接受能力。有的只顾教教材知识点, 而忽视了学习过程与方法, 忽视能力的培养。如根据地图和资料, 归纳分析得出相关结论等方面的学习往往由教师包办代替, 不能由学生自己探究学习从而建构知识体系, 获得能力。
3. 对改革教学方法和改变学习方式实效性的探索有待加强。
有的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教师灌输为电脑灌输, 忽视了传统的地理学科特色的教学方法的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形式而无实质和实效性。有的课堂组织形式活跃热闹, 过度突出学生主体性, 把课堂放给学生活动, 但如何落实课程标准, 教师的指导、引导作用失去实效。
4. 对课程改革与考试评价的统一性认识不正确。
有的认为考试评价与课程改革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实际上考试只是评价的一种方法, 考试改革与评价相辅相成, 有着密不可分的千丝万缕的联系。终结性评价其目的是体现新课程理念, 贯彻考试改革精神, 发挥正确导向作用, 促进教师研究课标, 把握课标, 促进学生发展。在目标上着眼于整个初中地理学习过程中, 三维目标方面的落实;在内容分量上着眼于学生对地理新课程整个内容的掌握。重点不在于过细的地理知识或技能, 而在于具有广泛迁移效果, 学生后续学习所必须掌握的地理知识与技能, 以及思考与应用能力的综合评价。
三、对初中地理优化课堂习题训练的几点思考
1. 认真研究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评价的总要求, 明确地理课堂习题训练的方向和层次。
课标对知识方面3个层次的要求————了解、理解、掌握;技能的2个层次—————初步学会与学会;过程与方法要求都十分具体明确, 行为动词在教学中可操作性强, 测试命题时可操作性也很强。因此, 教师在平时备课时要注意把握每一节地理课堂训练的方向和层次, 使习题训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2. 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正确把握课堂习题训练的功能, 设计符合新课程的习题训练。
新课程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 习题训练的功能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 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巩固所学知识, 扩大知识领域, 并且产生知识的迁移, 让学生明白学习既没有时间限制, 也没有空间限制, 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新课程的地理习题训练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 而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从时空上看, 多样化的习题训练将构成学生课外、校外生活的重要生活时空, 激发着学生成长的积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每一次习题训练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在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又不断生成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探索中成长, 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中、在知识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 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成长。可见习题训练是具有学生鲜明的价值追求、理想和愿望的活动, 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深入研究课标、课本及相应习题, 这样, 课堂习题训练就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 而是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生活需要、人生需要和学习需要。
3. 勇于探索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学好地理。
过去地理教学中死记硬背等方法, 往往造成教师厌教学生厌学, 考试成绩上不去, 学生更厌学, 学校、社会对地理学科必然产生更多误解, 造成恶性循环, 不能促进学生学好地理学科。新课程教学中应加强各种教学媒体与策略的运用, 探索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法, 从而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4. 认真研究课标及考点、分析各种试题, 理清课堂训练方法。
雅思听力习题训练方法的分析 篇8
1 雅思听力难的原因
很多学生认为雅思听力非常难, 他们普遍具有这样几种心理:越想听, 越听不懂;听力过程中不能集中注意力;能听懂前几句话, 但余下信息都没听到;几乎能听懂每一个单词, 但就是不明白文章大意;在有背景音的情况下, 听不懂;听力中碰到生词或新的句型, 需要思考一下, 于是后面的信息就错过了;有时候感觉听力中的部分词汇似曾相识, 但需要时间思考才能想出其含义。
出现以上听力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心理因素;二是背景知识不足:三是语言基功不扎实。
1.1 心理因素
很多考生平时练习听力的时候感觉还不错, 但一上考场大脑就一片空白, 或者是越努力集中注意力听, 越是听不懂。其实, 是因为太紧张导致的。听力考试发挥最好的时候往往是在考生最为放松的状态下, 只有放松的时候才能自信, 才能放眼全局, 不至于顾此失彼。当然, 考试的时候, 听力只放一遍, 因此, 不能紧张, 但还是要有紧迫感, 这样方能把自己的最佳潜能激发出来, 达到最佳考试效果。
1.2 背景知识不足
雅思考试虽然是考语言水平, 但报名参加考试的学生几乎都是以出国留学或移民为目的的。简单地说, 雅思要考核考生是否具备出国生存、学习或工作的能力。因此, 雅思听力往往不是纯语言的考试, 与语言同时出现的是相关背景知识。比如, 考生出国必然要租房。因此, 租房的场景是雅思听力的常考话题。但如果考生从来没有过租房经历, 或对租房知识和相关词汇严重不足, 考试的时候自然就非常被动。又如, 研究课题的讨论和论文写作的相关内容也经常在雅思听力中出现, 但很多考生在中国学习期间没有学习任何相关知识, 即便是用母语表达出来, 也有听不明白的时候, 更不用说是用英语表述出来了。总之, 文化、背景知识的储备也是攻克雅思听力必不可少的。
1.3 语言基本功不扎实
听力往往是语言学习最后被攻克的一项技能。因为听力受制于读、写、说以及词汇、语法和语音。也就是说, 如果考生其他技能不好, 听力也不可能好, 甚至有的考生是其他技能还不错, 听力也觉得困难。因为听力, 除了以必要的语音、语法、测汇知识为基础外, 还要有较强的口语、阅读甚至是写作水平为支撑, 并需要一定量的听力训练。因此, 要想突破听力, 不能仅从听力着手, 必须结合各项知识和技能齐头并进, 效果方能最佳。
2 雅思听力习题训练方法
在雅思听力的训练中, 考生应掌握正确的方法。
2.1 听力的提高必须建立在一定的词汇和语法基础上
掌握至少相当于大学英语四级的词汇量, 是保证雅思考好的必要条件。结合雅思常考的场景, 多了解这些场景中的常用词汇。比如介绍体育场馆, 大家就要熟悉一些关于体育运动的基本词汇, 如court、badminton等。更为重要的是, 不仅要会辨认这些词汇, 还要能够拼写。
词汇方面还要注意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中这些表达的不同。在我国英语使用频繁的地方, 多采用美式说法, 但在雅思考试中, 以英式说法居多。如“地铁”美国人称为“subway”, 而英国人多用“underground”或“tube”。“秋天”美式说法为“fall”, 而英式说法是“autumn”。“两周”美国人一般说“two weeks”。而在英国还有一个说法叫“fortnight”。“在饭店预订房间”美国人经常说“I have made a reservation at the hotel”;而英国人则会说“I have engaged a room at the hotel”。
2.2 要注意语音的锻炼
听力归根到底, 实际上是辨音的过程。如果考生本人的发音和标准发音有差距, 那么一定要下工夫纠正自己的发音。最好的办法, 就是跟着标准发音的磁带练习, 然后录下自己的发音进行比较。
另外还要注意各种英语口音, 尤其是元音之间的细微差别。这方面的听力训练, 可以采取从一种音入手, 再逐步过渡到另一种音的办法。为了更快地掌握听好英国音和美国音的能力, 学习者可以主动归纳或对比两种英语在发音、语调上的差别。
2.3 要熟悉口语句子结构
提高口语对听力的帮助很大, 考生要熟练掌握常见的日常用语和句型, 结合语法部分的准备, 形成一定的条件反射。要特别留意记号字或句的出现和语气音调突然转变, 这样可以帮助说话者什么时候转换话题。
口语中常用的一些转移话题的句型有:
And now (we will) ...Now tell me...
Now tell me...
Before I move on to...And whathow about...
And what/how about...
Next, I’d like to...
Right, so the first thing...
I'd like to move on to...
Well, that’s about it.except for, ..
Finally, can you tell us...
To start/begin with...
One more thing...
On second thoughts...
当考生听到这些提示性的记号字句, 发现下个问题已开始的时候, 就算还未完成之前的问题, 注意力也应该转到后面的内容。
2.4 坚持练习听写的能力
在听力过程中, 许多考生反映:很多内容好像听到了, 但马上又忘记了。听到了, 却又记不下来, 等于没听到。所以, 考生平时要注意培养短暂的记忆能力。在磁带开始前, 先迅速浏览题目, 以最快的速度将所看过的选项或者关键词语在大脑中扫过一遍, 目的在于适应快速的朗读速度与记忆能力。
2.5“精听”与“泛听”相结合
除了每天坚持“精听”针对性比较强的材料外, 还要做大量的“泛听”练习。在听力训练中, 既要能准确无误地听出某些重要的数据、年代、人名、地名及事实, 又要兼顾把握大意的训练, 这就必须把“精听”与“泛听”结合起来, 交替练习。
平常练习时, 既可把“精听”和“泛听”分成各处独立的练习, 听时穿插安排, 也可把一个故事或报告分成“精”、“泛”段落, 有些部分“精听”, 其余部分则“泛听”。
在“精听”时, 首先要熟悉听力材料中的生词, 对有些难句可以反复听;而“泛听”则首先着眼于量大, 只求掌握大意, 不必了解每个细节。“精听”可以一句一句地听, 遍数不限, 直到完全听懂为止, “泛听”的遍数则由材料难度和自己本身的水平来决定, 但一般不要超过三遍, 否则就失去了“泛听”的意义。“精听”可在句子之间或困难之处停下机器, 倒带重听, “泛听”时, 则不宜中间打断, 要一气呵成。
2.6 不要完全依赖所谓的“机经”
雅思考试中, 普遍存在一种误区:听力不需要准备, 只需背网上考过试的人记录下的答案, 即所谓的“机经”。
很多考生把时间完全放在对难度和所谓版本号 (version number) 的猜测上, 殊不知这些“机经”只能参考, 但不能死记硬背。曾经有个学生, 背完某培训学校印发的“机经”文本后, 信心十足地进入考场, 觉得自己对所有正确答案了如指掌。但当真正考试的时候, 却由于不停回想背过的“机经”, 影响了自己本应该听到的答案, 或是发现听出的答案与自己背过的不一样, 拼命纠缠于谁对谁错中, 影响了整个听题过程, 造成频频失分, 考完离开考场时, 垂头丧气, 郁闷至极。所以, 对于以前的些考试资料, 只能去看它们考了什么场景的题目、涉及到什么样的词汇, 而不要盲目地背、记。
2.7 平时多看英文报刊
平常多看一些英文报刊, 既能提高英语水平, 又能扩大知识面, 了解英联邦国家的文化和一些基本生活常识。雅思听力考试的很多内容, 都与英联邦国家或美国的校园生活、风土人情息息相关。从英文报刊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 对考试肯定有所裨益。
3 结束语
雅思考试其实是“实力与技巧”的结合, 考生不应该只为通过考试而抱有侥幸过关的心理;即使有的考生真的侥幸通过, 最后当他们面对外国大学里老师们的滔滔不绝时, 也只能用“沉默是金”来安慰自己了。
常言道, 熟能生巧。听力尤其需要大量练习。但是也不是说只要大量听就行。听力需要有策略地进行练习, 方能事半功倍。
另外, 听力练习的一个大忌是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英语听力在没有形成能力之前, 容易出现一日不练十日空的情况。很多考生经常纳闷, 本来练习了一天的听力, 感觉很好了, 结果第一二天或第三天感觉又没了。因此, 听力的练习必须要有持续性, 最好每天都有, 但不必要每天太久。因为, 听力练习容易疲倦, 而疲倦之后再练习, 效果就不明显了, 最好每天练习30到40分钟, 也就是雅思考试的时间。这样也容易形成考试状态。
总之, 雅思听力的高分往往是听力基本功和考试策略的最佳结合。也就是说在苦练听力基本功的同时, 也要不断练习听力考试策略, 保证考出与听力水平相吻合或者高于自己听力水平的分数。比如, 听力考试中很多答案是可以在听前预测的, 或者是可以将填空题预测为更为简单的选择题。
参考文献
[1]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剑桥雅思考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2:3.
[2]章和升.雅思应试策略与训练[M].青岛:青岛出版社, 2003:41.
篮球投篮中拨指训练辅助练习 篇9
第一阶段, 中小学生作为初学者, 动作易纠正、易塑造, 所以在训练中应加强拨指这一基本功的训练。可采取原地体操垫上仰卧投实心球或小篮球练习, 单双手均可练习。以单手右手为例, 具体方法:五指自然分开, 以指根以上部位托住实心球的后下方, 空手心, 手腕后仰, 球的重心在食指、中指两个手指指根与手掌连接处, 肘关节自然弯曲;向上拨球时, 高度不宜太高, 以安全有效为标准, 主要体验手指向后拉球的感觉, 使球沿横轴方向向后旋转;训练2周~4周, 在动作基本固定后, 以能较好地找到拨指的感觉为标准, 即球自然沿横轴向后旋转。当然, 在训练过程仍然可以穿插其他训练内容。
第二阶段, 同样采用原地体操垫上仰卧的练习方式, 仍以单手投置 (右手) 为例, 在投篮的瞬间起坐。该阶段不但能进行拨指训练, 同时能够训练学生的腰腹肌的力量, 为以后的运动打下基础。具体地讲, 可让同伴站立于仰卧者脚的正前方, 接住仰卧者投来的篮球 (本阶段采用篮球, 一是避免伤害, 二是体验篮球投篮的感觉) ;也可采用二人均仰卧于体操垫上的练习方式, 即先四足相对, 然后再各自收腿微屈 (针对腰腹肌力量较好者) , 一方投一方接, 彼此相互往复练习, 每10次~15次为一组, 练习3周~5周。需要注意的是, 在每次练习中, 练习者都要有意识地拨指, 并在投篮过程中找到感觉, 且直至球的飞行方向和角度都比较稳定后才能转入下一阶段的练习。
第三阶段, 在学生的动作基本定型后, 利用场地篮筐进行练习, 练习者可选用不同的角度, 为增加训练的灵活性, 可让练习者选择偏好角度 (目的在于增强信心) , 进行定点投篮练习。在练习时, 要求练习者在出手瞬间有拨指意识, 投篮后有拨指感觉, 本阶段根据练习者的实际情况, 逐步由定点过渡到不定点, 然后到移动中的跳、抛、勾手、高手上篮等练习。
《离骚》训练提高练习题 篇10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 外来的体育运动项目逐渐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以及教育中, 体育舞蹈和瑜伽也因其自身的独特性成为了大众所喜爱的最为流行的健身项目, 此课题尝试通过两种健身项目的对比以及功效, 试论瑜伽练习对体育舞蹈训练的作用与影响。
为了使体育舞蹈训练方式的多样化, 使体育舞蹈训练者形体、柔韧、呼吸系统、平衡及控制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 练习瑜伽已经是有效的训练方法之一。
二、结果与分析
1、结果
体育舞蹈以人的身体为媒介, 以音乐为灵魂, 通过一种非语言的形式向人们诠释不同的文化底蕴, 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感, 表现不同的舞种、舞者风格;展示雄健、优美的身姿。
瑜伽独有的训练方式和动作对于人体形体塑造, 动作的舒展, 韧带的拉伸有积极的作用, 加上瑜伽提倡的呼吸方法以及与自然融合的调理方式对于体育舞蹈的练习者形体塑造, 柔韧度的练习以及呼吸吐纳均有积极的意义。
2、瑜伽练习促使体育舞蹈动作更加舒展
(1) 体育舞蹈运动员形体的重要性
一个优秀的体育舞蹈训练者, 我们不单单看到其身体素质, 而且气质与形体美也是在侧重点范围之内。动作的舒展与形体的舒展融入到日常训练, 有助于提高体育舞蹈动作质量, 更好的表现体育舞蹈的艺术性和动作的准确性。
(2) 瑜伽对于塑造形体的积极作用
瑜伽作为一种广受青睐的健身方式, 是想要健身又要提升气质的女性朋友的最佳选择。坚持练习, 你不仅能健身塑形, 还能平静心灵, 提升气质。
3、练习瑜伽提高体育舞蹈运动员柔韧
(1) 柔韧对于体育舞蹈运动员的必要性
柔韧素质是体育舞蹈基本功的必要和基础, 是体育舞蹈对表演者的一种特有要求。体育舞蹈的舞者用自己的肢体来表达情感, 它需要全身各部位的关节、韧带都达到最大程度的舒展, 才能达到柔韧性技术、技巧所必需的爆发力。练好身体的柔韧性, 不仅能保证动作的质量, 提高效率, 而且还可以扩大体育舞蹈表演的范围, 丰富动作的表现力和表现手段。
(2) 练习瑜伽提高人体柔韧性
瑜伽的体位动作缓慢, 舒展, 每个动作做到个人的极限而停止, 使骨骼之间的关节润滑, 让血液更顺畅的流到椎间盘, 防止他们的僵化和粘连, 还能按摩内脏器官, 使体内的各种腺体分泌趋于正常。瑜伽中的很多动作, 例如莲花式对于髋关节的拉伸有助于体育舞蹈中拉丁舞的练习和促进。
4、瑜伽对于体育舞蹈平衡感及控制力的促进
(1) 平衡与控制对于体育舞蹈训练的必要性
体育舞蹈美的表现实在两位选手之间的, 选手间的动作配合和力量把握一方面需要二人的默契, 同时也需要二人对于力量的控制和平衡的把握。有些动作是两个人一瞬间发出, 又一瞬间收回的, 这就需要两个人对于力量的完美控制。作为舞蹈, 重心的把握, 平衡感也是动作完美的重要表现。
(2) 瑜伽对于选手平衡与控制能力的帮助
瑜伽的练习对于关节的拉伸以及动作的控制均是在静态过程中完成的, 静态动作的控制有助于练习者对于力量的合理安排以及个人身体平衡的控制, 通过瑜伽练习可以使你重新达到一种平衡。
5、瑜伽呼吸法对体育舞蹈呼吸的促进
(1) 呼吸对体育舞蹈运动员的重要性
在体育舞蹈学习中, 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是一个很重要的技术环节。良好正确的呼吸不仅可以使肢体收、放有度, 动作看起来更加优美, 更重要的是使肢体与呼吸和谐一致, 节省无效体能消耗, 保证有充沛的体力来完成动作。
(2) 练习瑜伽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引用瑜伽健身功效的练习, 对练习者心肺功能有明显的影响, 瑜伽主要采用胸式呼吸法和腹式呼吸法相结合, 在练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呼吸自然, 吸气缓慢而深长, 呼气细而幽长, 使练习者逐步适应幽静, 舒适的环境。与此同时, 胸腔内脏器官的血液不断旺盛, 使肺大量吸入空气中的氧气, 有利于气体的交换, 这就是瑜伽的健身功效, 使心肺功能得以提高的原因。瑜伽的呼吸法可以很好地运用到体育舞蹈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调控呼吸, 及时地提供有氧耗能所需的能量, 均匀分配体力。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为了使体育舞蹈训练方式的多样化, 使体育舞蹈训练者形体、柔韧、呼吸系统、表象能力、平衡及控制力、身体恢复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 练习瑜伽是有效的训练方法之一。
2、建议
训练要求有科学的训练方法, 练习瑜伽可以使体育舞蹈运动员整体气质得到改善。适度的练习瑜伽可以提高体育舞蹈舞者柔韧性, 助其完成更复杂的舞姿和提高舞者表现力。瑜伽作为以呼吸为主的运动项目, 已成为体育舞蹈练习者提高呼吸能力的有效练习途径之一。事实证明, 练习瑜伽与体育舞蹈均具有提升气质、锻炼身体、调节身心、提升自信等功效, 二者相辅相成。但长期的训练对于体育舞蹈选手身体技能的限制也使得我们在体育舞蹈训练过程中不仅要使用瑜伽同时结合芭蕾舞的训练, 舞蹈形体训练, 肌肉力量训练, 二人协调性训练等等, 只有将多种有益于体育舞蹈的方法结合起来才能使体育舞蹈在动作展示更加完美。
参考文献
[1]杜美:《对高校开设瑜伽课的研究》, 《搏击与武术科学》, 2007.11.Vol.4 (11) 。
[2]黄敏:《健美操锻炼结合瑜伽练习的初步尝试》, 《湖南商学院学报 (双月刊) 》, 2002.06第9卷增刊。
[3]徐志文、吴东方:《体育舞蹈专项身体及其主要构成因素的分析》, 《健康战线》, 2008年。
【《离骚》训练提高练习题】推荐阅读:
离骚一课的同步练习题01-22
读离骚经,读离骚经贯休,读离骚经的意思,读离骚经赏析06-17
离骚节选06-20
离骚原文06-21
《离骚》评价12-20
屈原离骚 赏析07-05
离骚课案05-25
《离骚》课程设计06-04
离骚 词语解释07-10
课文《离骚》学案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