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我们都还高三

2024-12-10

那一年我们都还高三(共13篇)

那一年我们都还高三 篇1

高三励志美文:那一年我们都还高三

记忆刻满了伤痕,带着血迹的我向青春诉说我的高三往事,时间只风干了写满字迹的试卷,却没有风干我们的记忆。

那一年我们都还高三,那一年我们习惯了在天朦胧的时候起床、习惯了带着惺松的睡眼洗脸、刷牙、习惯了懒的吃早餐就带着课本直奔学校,边走着边咒骂着可恶的教育制度并计算着距离星期天的时间;满脑子的睡意直想让自己在铃声响起的那一刻睡去,把书堆的高高地,假装低着头看书,却在头放在书上的一刹那安然睡去——即使是冬天,也感觉睡觉是温暖的~~~醒来后,看着高考的倒计时,无奈的用冷水洗把脸;看看课程表,数学、英语、物理;就是没有自己喜欢的体育、电脑;计划着在语文课小憩一会、计划着在英语课上完成未完成的物理作业;

那一年我们都还高三,喜欢在桌上写满自己的青春誓言、喜欢在墙上写下自己的无奈、喜欢在下课铃声响起的那一刻悄然睡去、喜欢在吃饭的时间里去操场投两把篮球、看看自己好久没看的杂志、报纸、喜欢站在阳台上望着楼下走过的女生,并大肆的点评一番、喜欢一群哥们在一起起轰一番发泄一下自己青春的无奈、喜欢在教室的后排小声的讨论着NBA.足球.F1;喜欢在楼梯口和自己喜欢的那个他(她)来个刻意的不期而遇;

那一年我们都还高三,为了一道物理题我们可以熬上一个晚字习,为了请教一道题目我们可以忘记放学的铃声~~~害怕着每一次的考试,却又期待着每一次考试,害怕成绩的宣布,却又期待着成绩的宣布,假装不关心自己的成绩,却在没人的时候把墙上的成绩排名看了一遍又一遍,对哥们说:励志名言()名人名言晚饭我不想吃,你自己去吃吧!然后自己回到教室啃着数学题。对父母说:爸、妈,我等一等就睡。却在夜里一、二点的时候匍伏在桌上呼呼睡去,对自己说:下次考试如果再不进步,爷就不努力了。可自己不管进步退步,努力的汗水却从来没有停止流过;

那一年我们都还高三,习惯了早上五点多一点起床,习惯了早上六点钟上学,习惯了中午花很少的时间吃很有营养的午餐,习惯了晚字习十点放学而大家都没有离去,习惯了夜里在宿舍打手电筒看书~~~

一转眼我们离别了高三的苦日子,一切的习惯变得那么的不习惯。以为自己的青春在高三结束的那一刻得到释放,以为自己迎来了人生的又一春。可我们却又常常想起高三的日子,想回到高三的教室看看自己留下的汗渍,想回到高中的教室看看写满作业的黑板,想回到高三的教室看看自己曾经在墙上写下的诗,想回到高三教室听听黑板下的青春誓言是否绕梁不舍离去,想见见一起从黑色六月走过的哥们,想见见上课不忍心将你从睡梦中吵醒的老师……

现在在大学里挥霍着自己的青春,回想起高三的日子,总是有种想流泪的冲动,逝去的高三岁月,永远是我们心中关于青春的最美好回忆。那个谁……记得哦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再送你一句吧——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以往生命的辜负……

高三励志《高三励志美文:那一年我们都还高三》 原文地址转载请保留。

那一年我们一起上高三 篇2

当告别了那一段执笔奋战的岁月,回忆起当时的点点滴滴时,才蓦然发现我们曾经在那一段岁月里挥洒过片刻青春。大多数人会想着,如果当初如何,那么将会如何,要是…可如今,岁月已过,生活留下的仅是几片零散的记忆。

高三给我最初的印象是忙碌。

天气由热到冷,由冷到热。我们就是在这样循环的季节里,透着空气里薄薄的书香气息而忙碌。每节课忙碌于高中两年的总复习:每夜忙碌于在台灯下写着怎么也写不完的试卷;每月忙碌在测试的小考中。那些忙碌的日子带给我的既是充实的欣喜,又是备受压力的惆怅,以至于我夜夜躺在床上彻夜难眠,最后又落得迟到的无奈。

那时候,老师说:“高三了,要抓紧时间学习。”

那时候,父母说:“高三了,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

其实,谁不知道高考的重要性呢?只是面对着铺天盖地的作业,我们总在渴求一次透气的空闲罢了。

那天,我又一次迟到。当我急匆匆地跑上楼梯时,早读声已经四处飘扬。转过拐角处,已经隐约看见了班主任的身影。那是一种犀利的目光,透过鼻梁上的眼镜,直射而来,似乎为了“捕捉”我而准备的。

我无奈地低下了头,缓缓走去。

我没有看他的表情,事实上,经常迟到的我怎么会有脸抬头看他呢?

我听见了他一声有气无力的叹气,说:“怎么今天又迟到了?”

我摇摇头,沉默不语。因为我早已无话可说,之前保证过多少次的诺言,最终还是无法做到。那一次,他只好让我在走廊上站着等到早读课结束后才进教室。

高三的教室全设在了四楼,我站在栏杆旁低头望着下面的花草树木发呆。记得高二的时候,我们时常被楼上高三的学兄学姐们的读书声吸引着抬头望去。他们总会整齐地站成一排,捧着书本,放声朗读。那时候,我对自己说,以后高三了,我也要像他们那样放声朗读。而现在,我已经高三了,同样在这一层,同样有着朗朗的读书声,却发现自己没了当初那份对高三的渴望与憧憬。

或许,高三的压力只有自己才知道。

记得有一段时间很讨厌数学课。它总要求我们记住那些多得数不清的公式法则。在那些近乎相似的三角函数公式里,我总是摸不着头脑地一次次混淆。老师还时常让我们背诵那些定理,他笑着告诉我们,等到我们高考那天,我们就会发现原来数学也是要背的。

那天,老师讲几何题。对着试卷上原本应该熟烂的图形,仅仅是题目变化了一下,整个人又一次陷入了百思不得其解的困境。老师在台上细心地讲着,从已知的条件出发,结合图形,一点一点地分析。等到老师落下最后一笔粉笔字的时候,我恍然大悟,这不就是某一条定理下,几个公式结合起来的题目罢了。为何当初想不到呢?

或许高三就是这样,在崎岖的道路上,四处的风景总是既简单又纷乱。

在课余闲暇的时候,我们不再像过去那样穿梭在走廊上,我们宁愿放下心来畅谈未来,希望能在剩余不多的高中生涯里记住彼此之间的话语。比如“将来怎么样”,“以后上大学怎么样”或是“高考后我们要如何”等等这些简单而刻骨铭心的对白。这样的话题在作文里写了不少,却一直未从这质朴而真诚的嘴里道出,现在却什么都要说上一句,心里才会踏實。

或许,高三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梦想的起点。

在整一个复习阶段接近末尾的时候,我们决定在班里举办一个轻松的派对。在派对举行的前一天,班长向每一个科任老师发了请帖,然后和几个同学到商场上买零食。到了那天放学后,在被腾出了一大片空白的教室里,几个彩色的小蛋糕聚在了中间的书桌上。而旁边堆满了大包大包的零食和水果。老师,同学,所有的人都在。

虽没有一般派对所要用的彩带或是气球,但简简单单的小聚会却也冲淡了原本紧张的气氛,墙壁下堆叠如山的教材在此刻也被嬉戏的笑声所淹没。

或许,高三让我们难忘的不仅仅是学习的压力,更多的是我们身后那道温和的阳光。

时过境迁,高考结束的那天,阳光很是灿烂。

我们知道,我们不用再陷入所谓的题海了,不用再背诵古诗古文了,也不用再每天紧张地执笔奋战了。可是,迈出校园的脚步却不听使唤地往回走。抬头望去,我看见了那个我时常迟到被罚站的走廊,我看见了那个充满乐与苦的教室,我看见了熟悉的花草在向我告别。

忽而发现,原来那些忙碌的岁月里,我们交错在泪与汗之间,却忽略了难言可贵的青春。

我们的青春曾经在那儿挥洒过。

记得高考的前一天,我们彼此对自己说过,永远不会忘记这一段岁月。

因为,那一年,我们高三。

编辑/梁字清

那一年,我们重回故乡 篇3

那一年,我们重回故乡

作者/吴h

每次梳洗时,撩起额前厚厚的刘海,都能看见一条二三厘米长的疤痕,像条红色的小毛虫,趴在右眉上方光滑的额坡上,那样醒目,又曾那样让人揪心。

大约是前,我和父母一起回阔别多年的乡下老家过年。爷爷有五个儿子,我爸最小,结婚晚,我就成了家里孙辈中最小的孩子。也许我是孩子堆里不多的女孩,也许我身上特有的城市气息,我一下子感受到了众星捧月的快感。奶奶搂我在怀里,不停地“宝宝肉肉”地叫着,爷爷双眼不离我,生怕我消失了,哥哥们更是对我爱护有加,好吃好玩的全部堆在我跟前。我的娇嗔霸道在那一刻发挥到了极致,爸妈旨意的威力,在爷爷奶奶的溺爱面前几乎消失殆尽。

那些日子,我快乐得连觉都不想睡,巴不得24小时都在新落成的小洋楼里与哥哥们追打嬉戏。

虽然离除夕还有几天时间,但到处都洋溢着新年的气氛,我觉得来乡下的每一天都在过年,新洋楼里每天人来人往的,热闹极了,每一个到奶奶家来的人,都把我夸得像朵花似的。

除夕年夜饭后,我们每个小孩都得了好多红包,大家穿着新衣服,楼上楼下地追打嬉闹。我跑得欢,没有留神脚下,一脚踏空,从楼梯上摔了下来。

在哥哥们的惊叫声中,整幢小楼的欢乐霎时冻结了。

恍惚中,我感觉爸爸把我紧紧地搂在怀里,妈妈围着,紧张得语无伦次,奶奶“心肝肉肉”地在边上叫个不停,伯伯婶婶们又把房间围了个水泄不通……

等我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房里。出院时,我的额头上多了一条小毛虫。

回到小洋楼,气氛与刚来时完全不一样了。奶奶眼里满是担忧,爷爷整天不吭声低沉着脸,哥哥们在我眼里突然拘谨了起来,不再跟我打闹。伯伯婶婶们多数时间待在自己屋里,不怎么出来。

这样闷闷地过了几天,我跟着爸爸妈妈回到了自己生活的城市。

多年来,故乡的`小洋楼一直在我的梦里出现。父母一直以我的学业重为由,没有让我再回过故乡。

近些年来,我照镜子时,看着这条弯曲的小毛虫,心里颇有些感慨。小毛虫呀小毛虫,要不是你,那一年的除夕夜,我也不用躺在医院里,让一家老小紧张成那样……小毛虫嘲笑地看着我,仿佛在讽刺我的忘乎所以,自作自受。

初三那年冬天,姐姐病重住院,爸爸想让我和妈妈回去,妈妈对此颇有微词,爸爸有些为难。我才知道多年前,因为我的疏忽弄得大家不欢而散。妈妈有些迁怒于哥哥们,爷爷奶奶心里特别难受,伯伯婶婶内心愧疚,哥哥们也不知所措……

原来趴在我额上的毛毛虫在我们家作祟了那么多年,是到了该解决它的时候了。我跟母亲说,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涂抹这膏那膏了,我们要打败小毛虫,不能让毛毛虫横亘在我们的亲情间,不能让小毛虫阴暗我们的心……

那一年,我用长长的刘海埋葬了小毛虫。

那一年,我们一家又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

简评

童年的一次不小心让额头上留下了永久的伤痕。作者没有单纯地沉浸在这段回忆里,她非常理智地正视这道伤痕,叙述的笔在现实和过去中穿梭,以“我们要打败小毛虫”这样的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出青年人的智慧和成长。

那一年我们毕业了作文 篇4

迎着风声,我们毕业了,我们在这六年里学到了无数的知识,我们一天天的长大,而教过我们的老师们却都一天天的老去。看着我们茁壮成长,他们是多么的高兴。但我们将来成才后,老师却会说:“这只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啊!老师对我们付出了多少,却还这么无私,这也许就是他们的精神所在吧。

我们踏出了校门,童年的纯真以不属于我们,我们将升入初中,迎接我们的是新的老师,同学,以及那新的而有繁重的学习任务,我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更加努力,为了我们心中的那最初的梦想而要努力奋斗,不辜负老师们,家长对我们的深切期望,突破自我,考出令我满意的成绩。来回报老师对我们的深切教诲。

同学们,老师们。我们分别了,请不要忘记我,将来我们见面的机会少了,你们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我的最忘不了的,友谊最深的同学们,将来,我们都工作了,记得把地址发给我,我也会常来看看你们的,希望我们都可以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

那一年我们一起走过伤感散文 篇5

时光流转,我们,不再从前。

那年,我上初一,他上初二。

在所有人的祝福下,我们走到了一起。在学校的时候,每次吃完饭你都会等我。那段日子,我第一次知道,我也会想一个人,想到流泪。每天晚上,在宿舍里我都难以入眠,一闭上眼睛,满脑子都是你,你的笑,在我的脑海回旋。

星期回家,我们晚上总是悄悄溜出来,在那条路上,牵着手,一直走。有时候,我怀疑过,如果可以,真的就想这样一直走下去,永远不停。

你的笑,让我看的幸福的.天使,在幽寂的夜空降临。那个关于摩天轮的传说,我相信我们一定会等到幸福。那天晚上,我们说过,我们知道可能不会有未来,但我们会在分手前好好珍惜。这个承诺,我视为永恒。

有些时候,你让我觉得,有一种幸福,可以很安逸。不知不觉中,你已经在我的心里,驱之不散……

我本以为,我的幸福,可以像是大海,永不干涸。可是,我终究错了。再大的海,时间久了,也会像时光一样,一点点的消逝。

我本以为,我们不会离开……

那天,我们分手了。我以为我不会哭的,可是谁知道,泪流了,就止不住了。我第一次发现,原来,心可以这么痛。你就那样匆匆的离开了我的世界,只剩我一个人,独自哭泣。

那晚,胳膊上的每条伤痕,都是我藏在心里的痛啊。但是我却发现,伤痛了,心就没那么疼了。

我真的很想再跟你说,我爱你,我很想你。可能人就是这样吧?拥有的时候不知道珍惜,等到失去了,连哭的资格都没有。

那一年我们很热血 篇6

漂流是我们这个世界中最危险、最具挑战性的一种探险活动,只有很少的人有机会得到这种体验和经历,更何况是雅漂这种绝对另类的探险活动。在这10年之中,每次回想起雅漂总是有热血沸腾的感觉,因为雅漂这事本身就是个饱含血性、坚忍不拔的传奇故事。

10年前这类大型探险活动基本上都是政府操办,起码也是政府支持,像雅漂这样自生自灭的大规模民间探险活动在当时简直是匪夷所思的事情,就是放置今天也是独一无二的。雅漂队员是当时通过媒体在全国招募选拔的志愿者,有一点点类似于当下的全国海选,但当时的媒体宣传没现在这么夸张变态,实际上知道雅漂这事的人并不多。队员们都是非常普通的人,每次想起他们能清楚地感觉到那种正直、善良、质朴和追求生命价值的直截了当。也正是因为这种简单朴素的状态,使我们的身心在经历了艰难、伤痛、困顿、疲惫、愤怒以及孤独和残酷之后,还能保持健康正常。

我是以随队记者的身份参加雅漂队的,在此之前我对漂流探险和雅漂的情况是一无所知,最初的打算是用一个半月的时间跟着探险队走一走,拍点片子写点稿子干点什么诸如此类。

我不知道弟兄们是什么时候把我也当成队员看待的,好像是还没有走到拉萨这两个身份就变得含糊不清了。我们几个随队记者坐一个车,大家都能看出雅漂队面临的经费困难。当时就托深圳的朋友帮忙找赞助,到了格尔木的那天,朋友告诉我赞助有希望,让我赶快回深圳谈,我和杨勇商量了一下决定第二天一个人搭车先走,连夜赶到拉萨,然后再飞成都飞深圳。那天晚上在格尔木的一个小饭馆里很多队员送我,大家喝了不少酒,说了很多让我眼睛发潮的话也骂了很多娘,我知道弟兄们是寄希望于我此行能搞定些钱。就是从这天晚上开始,我知道自己是不会和雅漂这件事分开了。结果是我用两天时间赶到了成都,朋友却告诉我赞助的事可能要黄,我在成都发呆了五天,吃奶的劲都使上也没整出个结果。那会就觉得真是对不住弟兄们,格尔木的酒算是白喝了。现在看来反倒是没钱成全了我们,如果真拿到了那笔赞助款,还真是不知道事情会有什么变化,那才是真的生死不明,而这一穷也就清白干净了。

雅漂之前我的角色一直在变来变去,有“杂志记者”、“摄影师”“印刷厂经理”、“策划师”、“广告公司老板”等等。雅漂之后我有一年多是迷茫的,是那种真的不知道想干什么的样子,基本上属于弱智状态。后来有次在酒吧里一位朋友问我是干什么的,当时随口就来了句“哥们是盲流”,这也算是人生的一个定位吧。其实雅漂就是一个特定的场景,它撕碎了一切伪装,让我们直截了当地面对赤裸裸的人性。我很享受令人振奋的血性,从此之后那种没有光荣和梦想的生活是肯定无法忍受的。

“雅漂不朽”

这是我在9月8日晚上9点收到的一条只有四个字的短信,这天是雅漂下水的日子。

1998,那一年我们很热血。

那一年,我们十八岁抒情散文 篇7

那一年 我们十八岁 我们都刚从学校出来 踏入社会、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好奇!

那一年 我们十八岁 我们都学会了放纵 学会了独立 也学会了攀比

那一年 我们十八岁 本应该都是花朵般绽放的年纪 却让我们承担着不应该承担的重任,对于我们,是否公平?

那一年 我们十八岁 面对着金钱、势力,我们的梦想好像离我们总是遥不可及

那一年 我们十八岁 我们也开始感叹这个世界残酷、黑暗,明天?却依然还是那么迷茫!

那一年 我们十八岁 我们开始观察,议论旁人,总是在幻想着总有一天我要超过他们 而事实说明 我们还年轻

那一年 我们十八岁 我们也开始回忆起学校的往事,回忆小时候在学校里那些不起眼的点滴,总是希望时光能够倒流,再来一次。

那一年 我们十八岁 我们也开始学会了上网,学会了抽烟,学会了从虚幻的.游戏里找回属于我们的乐趣

那一年 我们十八岁 我们似乎都不懂事,认为对的事无论如何也要坚持下去,因为我们的任性,很多人会笑我们很傻,很笨,也有人嘲笑我们很神经质

那一年 我们十八岁 我们似乎都狠够义气,两元一包的方便面,我们依然可以吃的很开心

那一年 我们十八岁 我们看似懵懂的心灵有了一点生机,但生存,竞争压力让我们踹不过气

那一年 我们十八岁 我们开始向往我们理想的生活,理想的家庭,也向往着理想的亲情和爱情

那一年我们都还高三 篇8

本视频再现了当代年轻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很多大学生爱慕虚荣,铺张浪费,完全生活在一种理想生活中,而没有考虑到现实状况和家庭背景,甚至有些来自穷乡辟土的大学生在这里谈起恋爱来,虚荣心也增强了,完全沉浸在两个人的浪漫生活中,还有些同学为了哥们义气时不时的具个餐,每次聚餐都是一笔不菲的花销,而此时很少有同学会想到家中父母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很多同学的生活用品日常消费远远超出了家庭的正常供给„„

本教学视频客观真实的反映了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现象,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也不是单一的,是由很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地方先富起来,而有些地方还是相对比较落后,大学生群体不再是一个小范围集体,而是一个面向全国的、非常大的群体,这里的学生有些来自发达城市的,有来自贫穷乡村的,总之参差不齐,消费习惯和水平也不一样,导致很多同学为了争个面子或者为了满足那份虚荣心而忘记了自己的背景;还有些同学在家里就是佼佼者,没受过什么苦,娇生惯养造成今天的性格,这是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等等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原因,我不做具体的分析了,重点是我想说一下我看了此视频后的个人感想,我的感想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首先,我想到做人之根本。我出生在八零后,是来自贫穷落后的乡村,我的儿时所受的学校教育水平和条件远不能跟发达城市的孩子相提并论,但是我的父母还都算是知识分子,我的家庭教育不算是特别突出但是至少还算比较开明!我认为做每件事都不能违背孝敬父母的原则,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当我们做事情时应首先考虑到我们的父母,如果那样也许校园里也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的恶劣行为了,也许就不会有太多的人会感慨“那一年”了。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永无止境的,无论他们是贫穷还是富有,不论我们长多大,在他们眼里永远都是孩子,永远需要他们的呵护,他们为我们操心,替我们分忧,并乐此不彼。我们无论怎样还这份情,报这份恩,也都无法抵偿父母对我们的爱。因为我们或许是是他们的全部,是他们生活的希望,而我们却不可能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在他们身上:当我们小的时候,不懂得什么爱,所以无从谈起对父母的回报;当我们青年的时候,可能些许理解了父母的爱,但是这个时期我们也面临着种种诱惑和种种挑战,或许我们会为我们的兴趣爱好而不断努力着,或许我们把很多时间用来陪伴我们的兄弟朋友了,再或许我们把太多的爱给了我们的恋人等等,总之在这个时候我们仍然接受者父母的爱却几乎没有对父母的回报;当我们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我们理解了什么是父母爱,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把大部分的爱投入到孩子身上,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工作上,所以我们还是没有太多的机会来陪伴和回报父母,当我们中年,当我们老年的时候„„总之我们对父母的恩德是报不完的。既然这样,我想,作为一名大学生,虽然不能给父母太多物质上的回报,但是我们可以严格要求自己的日常行为规范,不要把父母的心血随便挥洒,我相信真正的爱侣也不会这样做的。我想告诉大家,尽管我们学习特别忙,尽管我们工作特别忙,尽管我们的时间很紧,尽管我们有时确实感到特别的累,尽管尽管„„有太多的尽管,但还是请你多抽出点时间来陪伴在父母身边,不要让那句“疼孩子没缝儿,疼大人没空儿”的老话在我们身上得到应验,不要让“白发的期盼”还在继续!衷心祝愿天下所有的辛勤父母们健康,平安,幸福!

第二,我认为每个人生存着的最大意义就是明确自己在每个时期应该干什么,并且把它干好。

大学生也不例外,我们应该好好珍惜时间,做些有意义的事,而不是把时间随便消遣掉。人生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在每个阶段里都有一个需要完成的任务,并克服一个危机,如果任务圆满完成,危机成功解决,就可以增强自我的力量,获得更好的适应和成长,从而顺利的度过这一阶段;可是任务没有完成,危机解决得不好,就会削弱自我的力量,阻碍我们适应环境,并且还会影响到我们以后阶段的发展。我们的人生就好比是一段旅程,现在我们身边的人好比是我们旅伴。如果你看到窗外的风景正好,情不自禁地下车观赏,就很可能再也上不了原来所在的一节车厢,你的一生所走的路也可能从此改变。所以做好我们这一阶段要做的事情,也就是学习和认识自己,不断充实自己,克服重重困难,不断磨练自己,拼搏前行,奔向最后的成功!

我相信只要我们有良知,只要我们肯付出,我们每个同学都能把大学过得更加充实,都能够生活的更有意义,日后才不会有视频中的感慨,才不会有那么多的那一年。

那一年,我们去唱对台戏 篇9

儿子即将参加一次歌唱选秀,妻怕影响学习,不同意,母子处于赌气之中。父亲暗暗支持他,并给他们讲出这段故事。

事隔多年,我仍然记得大街上那片经久不息的掌声和口哨声。

那是1985年,我15岁,县里像电视里一样搞起了歌咏比赛。比赛形式有点像如今的选秀节目,先要海选,那时叫初试,然后是复赛,最后是决赛。那阵势,像过节一般热闹。比起全封闭的文艺调演和晚会来说,这种半开放的选拔,也算是为跃跃欲试的年轻人开了一个口子。

当时唱歌的主流,是美声和民族唱法,通常是把话筒立在面前,男的穿中山装,女的穿大红裙,手捧胸口,唱得字正腔圆。而流行歌曲,也就是当时所称的通俗唱法,还不被当成一回事。虽然听邓丽君的歌已不再会被派出所抓了,但拿着话筒边扭边唱,还是被看成不正经的行为。此前几年,有位海军歌手因为唱《军港之夜》,差点被打成反革命,罪名有两个:一个是歌词里有“让我的水兵好好睡觉”,说是消磨革命斗争意志,士兵得睁眼警惕,而不是睡觉;另一个罪名便是拿着话筒唱歌,像歌女。

儿子,之所以不厌其烦地给你交代这个背景,是想让你明白,爸爸参加的人生第一场选秀,是在什么样的氛围下进行的。

就像所有十五六岁的年轻人一样,那时的我和同学们,都向往新鲜而活泼的东西,而唱歌跳舞,无疑是最具这两种特色的东西。这一点,与你们青春岁月的喜好,没有什么差异。当时的我们,为了寻找到一首新歌,可谓费尽了心思,或在更深夜静时偷听港台电台,或用录音机到电影院录新歌,或跑到省城去买翻录带,或用粗糙的数据线接到电视上录嘈杂的歌曲。总之,那时的我们就像喜爱新衣服一样喜欢新歌,而且将“新”作为衡量一首歌的唯一标准,羡慕别人唱没听过的歌曲,鄙视别人唱已经老旧的歌曲。

但歌咏比赛的评委爷爷奶奶们却不这么认为。初赛那天,我们全班报名的14个人,有12个被刷了下来,大多数只唱了两三句就被叫停了。最惨的一位同学,上去一亮相,还没张嘴,就被吆喝下来了,因为他自以为很酷地把衬衣下角绑在肚子上,让台下的评委们很看不顺眼。总之,我们那天被这群自幼唱川戏的文艺老骨干们叫停的理由不是台风不正就是嗓子不亮,要么就是歌曲的价值取向有问题——中学生娃娃,怎么可以唱爱情歌曲?对爸爸妈妈的爱也不行!

这哪是唱歌比赛啊?简直就是一場必须政治导向正确的宣传活动嘛!所有评价标准,与唱歌都没有必要的关系。

爸爸和同学们原本像一群志在必得的苍蝇,正自以为可以以自己会唱的新歌和别人压根就不会的迪斯科风光一把时,不想被横空伸出的苍蝇拍拍得满地找牙,顿时,所有失落变成了义愤,感觉受到了极大的不公平待遇,于是决定要做点什么,来表达我们的不满,并证明我们的存在。

同学中有人会弹吉他。通过弹吉他,又认识了会别的乐器的小哥们,他们同样也在歌咏比赛初赛和复赛中全数落马。拿话筒都不被允许,何况背着吉他边弹边唱,这是什么样的场面?

很快,一支汇聚了吉他、小提琴、电子琴和鼓的乐队凑成了。经过几天偷偷的排练,居然合练成了好几首曲子。一位赵姓同学的爸爸是单位的工会主席,在听完我们的演奏之后,答应把大功率音箱和架子鼓借给我们。当然,他不知道我们是要去和县里的歌咏比赛打擂台,否则的话,他老人家拼了命也不会借的。

歌咏比赛晚会在剧场如期举行。我们决定把我们的舞台,放到剧场正对的街面上。为了与剧场里那些穿中山装大红裙的选手们不一样,我们都搞了“惊世骇俗”的造型。有人故意把衬衣撕掉袖子;有人用黑色和红色的颜料,在衣服上拍出手印;有人把袜子剪掉底,像绑腿一样套在裤子外面;有人把裤腿剪掉一截,用针掇成帽子,戴在头上。

我们以怎么样奇怪就怎么样整的心态把自己“包装”得与别人不一样,以表明对他们的不服气。孩子,你现在也许能明白,为什么当你试图穿一件印着奇异图案的T恤引起我的惊异时,我只是笑笑。因为你玩的,我们都玩过;你想表达什么,我懂。

当剧场里的音乐响起时,我们这支穿着奇装异服的怪异乐队,也开始奏响了乐曲。街边杂货店的老爷爷为我们提供了电源,路边维持秩序的警察只当我们是耍杂技卖艺的,也没怎么敏感地驱散我们。

当时的场景很嗨。我们从最初的手脚哆嗦,到弹出第一个音符,简直如从悬崖边往下跳似的鼓足了勇气,不容后悔。我们以电影《阿西们的街》的主题曲开场,唱着一段连日本人都听不懂的日语。这是大家按着录音机,用汉字注下音标学来的,叽里呱啦,胡喊鬼叫,但感觉却洋气而新鲜,很快就吸引了一大帮年轻人,而且圈子越扯越大,人越来越多。剧场里也陆续有人出来,加入到我们的观众中,我们唱对台戏捣乱的目的,初步达到了。

看到演唱有了效果,大家更来了精神,把当时市面上刚流行起来的歌曲,都搬出来唱。什么《少年犯》《迟到》《秋蝉》《拜访春天》《小秘密》……

起初我们还是按排练的乐曲按部就班地唱,后来,就开始接受点唱,甚至人群中有人开始跳出来唱。那一刻我们发现,在小县城平静的各个角落,其实隐藏了很多和我们一样,渴望唱新歌,渴望过与以往完全不一样生活的人。我们自以为新潮的许多新歌,大家都会唱。每一曲都是以独唱开始,最终却以合唱结束。那种体验,你也许没有体会过,大家像荒地中焦渴的苗,期待着一场喜雨来临似的面朝苍天,眼含热泪。那是一个诗与诗人还没被嘲弄的时代,那也是一个歌曲没有变成纯商品的时代。那是一个心里有明确盼望的时代,那也是一个简陋但真实的时代。

那天的演唱,成为我这辈子最幸福的歌唱。虽然,我们的歌声、乐器和技术都那么粗糙,但我们第一次用一种破茧成蝶的勇气,向世人证明了我们的存在。那一年,我15岁,和你一样大,报纸和广播正为“70后”孩子们的种种不堪忧心忡忡,就像现在各种媒体批判“90后”一样,但我们用稚拙的声音,表达了我们的存在。

多年后,那晚参与演出的哥们大都离开了老家,循着各自的理想,有人去了电视台做主持,有人去当了电视导演,有人去写歌并出了专辑,有人当了编辑记者。就连那少许没离开家乡的人,也渐成为当地文娱泰斗,坐在当年那些爷爷奶奶们的评委位置上,指点江山。但愿他们不再逼出一场对台戏,不再让充满委屈的孩子,借一场不正规的音乐会,来倾诉对世界的愤懑与不平……

这就是爸爸青春期最难忘的事。那晚激动得有些跑调的音乐,每每于更深夜静时,悠然萦绕在我的梦中,成为我青春记忆中抹不去的注脚。 (摘自《爸爸妈妈的青春》,江西高校出版社)

这一年,我们正高三 篇10

这一年,我们正高三。我们习惯了在于刚蒙蒙亮的时候起床,习惯了耷拉着惺忪的睡眼洗脸,刷牙,习惯了懒得吃早餐就带着课本直奔学校,边走边咒骂着可恶的教育制度,计算着距离星期天还有多长时间。这一年的我们,满脑子的睡意只想让自己在铃声想起的那一刻睡去。我们把书堆得高高的,假装低头看书,却在头放在书上的一刹那,安然睡去,,即使是冬天,也感觉是温暖的。醒来后,看着高考的倒计时,无奈的用冷水系把脸看看课程表,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就是没有自己喜欢的体育,电脑。我们计划着在英语课上完成物理作业。

这一年,我们正高三。我们喜欢在桌上写满自己的青春誓言,喜欢在墙上写满自己的无奈,喜欢在下课铃响起的那一刻悄然睡去。在吃饭的时间里我们会去操场上投两把球,看看自己好久没看的杂志报纸,喜欢站在阳台上望着楼下走过的女生,大肆点评一番。我们喜欢一群人在一起起哄发泄自己青春的无奈,喜欢在教室中和同学们谈论以后的大学生活。

这一年,我们正高三。为了一道物理题,我们可以熬上一个晚自习,为了请教一道题目,我们可以忘记放学的铃声。我们害怕每一次考试,却又期待每一次考试;害怕成绩的宣布,却又期待着成绩的宣布。我们假装不关心自己的成绩,却又在没人的时候,把墙上的成绩看了一遍又一遍。我们若无其事的对哥们儿说:“晚饭我不想吃了,你自己去吧!”然后回到教室,啃着一道道的数学题。我们对眼神里充满关切的父母说:“爸,妈,我等一等就睡。”醒来时却又发现自己已经趴在书桌上呼呼睡了很久。不管自己进步退步,努力的汗水却从没有停止过。

这一年,我们正高三。我们习惯了早晨五点起床,习惯了六点上学,习惯了中午花很少的时间吃没有多少营养的午餐,习惯了晚自习的下课铃响过后依然热闹的教室,习惯了夜里在宿舍打手电看书。。。

一转眼,我们就要离别高三的苦日子了,一切的习惯都似乎会变的那么不习惯。

我们曾经坚信,自己的青春会在高三结束的那一刻得到释放,却也明白,将来的某些日子里,会常常想起这即将走完的高三,会想回到教室看看自己留下的汗渍,想看看写满作业的黑板,看看自己曾经在墙上写下的诗,听听黑板下的青春誓言是否绕梁不舍,想见见一起从黑色六月一起走过的哥们儿,想见见课上不忍心将我们从睡梦中吵醒的老师。。。

是的,当我们在大学里挥霍着自己的青春时,一定会回想起这一年高三的日子,也一定会有种想流泪的冲动。即将逝去的高三岁月,永远是我们心中关于青春的最美好的回忆。那个谁,还记得“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吗?

那一年我们看不起郭台铭 篇11

二十多年前。我就读台湾大学机械研究所时,系里举办了多场研讨会。有一次,请来了当时名不见经传的鸿海老板郭台铭。

连接器?计算机的周边零组件罢了。那是什么低阶技能啊!郭台铭。只有海专学历,能教台大高才生什么东西?

那一年。几乎所有的同学都看不起郭台铭,第一次被请来演讲,偌大讲堂不到十人,过半还是师长。实在太失礼,系里第二次请郭台铭来时,所长发下通牒,要求所有研究生都要到。所长要点名。

如果真有料,还需要点名吗?同学们个个心里嘀咕。恰好,在郭台铭来台大演讲之前,系里也安排了当时有“台湾之光”称誉的“台中精机”来演讲。来的只是副总不是老板。讲堂却爆满。

物换星移。“台中精机”这家台湾老字号制造业代表。在2000年3月被法院裁定重整;郭台铭却已打造了鸿海帝国。

苦笑不已,打电话给当年同实验室的师兄H,他大笑说:“那一年,我们都看不起郭台铭,我们真是看走眼啦!”

看走眼的事何止一桩。也是二十多年前。在新竹清华大学校园,已从博士班毕业的学长C凄苦地站在宿舍门口,隔日,他就要去当时根本没人知道的“联华电子”报到上班了。

竹叶青酒一杯接着一杯,C大叹对不起父母。毕业后,他投履历到大同、唐荣,甚至中油与台电,都吃了闭门羹,学历太高了,当时不太敢用博士的台湾制造业都说小庙养不了大神,只有一家刚刚起步的“联华电子”录用了他。

电子?在那个时候的台湾,电子是低阶工业代名词,一想到这两个字,眼前出现的都是女工画面……

第二天。我们扛着半醉不醒的C,送他到新竹科学园区去报到。

真是看走眼了,如今,c学长已是台湾晶圆双雄副厂长层级的电子新贵。“联华电子”则是许多学子挤都挤不进去的职场天堂。

真是看走眼了。想到往事就苦笑。回头又瞥见一本泛黄的笔记本,那是当年听研讨会的专用笔记本,一打开,是台大机械系最有成就的学长、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前校长田长霖返校时演讲的笔记:“人生不怕看走眼。而是要找着对眼的路,眼光多看十年,预想未来趋势,不要追随当红,然后,就坚定地走下去。”

田長霖负笈西行到美国时,几乎所有同学都投入了最热门的航天科技,只有他自认竞争者太多。难以出类拔萃,就选择了当年冷僻的“热辐射”当专长。

前二三十年。那些学航天的同学个个头角峥嵘,田长霖永远只是边边角角的冷门学者。没想到后来登月计划终止了,“挑战者”航天飞机大爆炸让美国航天研究受到重挫。当能源科学与电子科学方兴未艾时,田长霖的热辐射跃登龙门,他还成为华人担任美国名校校长的第一人。

那一年,我们看不起郭台铭:二十几年后。终于听懂了田长霖的教诲深意。

那一年我们都还高三 篇12

你割舍不下的,已经不是你喜欢的那个人了,而是那个默默付出的自己。当你惊叹于自己的付出时,你爱上的人,其实只是现在的你自己。到最后,在这场独角戏里,感动的人,也只有你自己。我们把童年丢了,把青春掉了,去换取一个名叫成就的东西;我们把父母扔了,把自己丢了,去寻找一个叫爱情的东西。

绝大多数人,在绝大多数时候,都只能靠自己。没什么背景,没遇到什么贵人,也没读什么好学校,这些都不碍事。关键是,你决心要走哪条路,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准备怎样对自己的懒惰下黑手。向前走,相信梦想并坚持。只有这样,你才有机会自我证明,找到你想要的尊严。

那一年,我们觉得世界很小,如今,各奔东西后才知,也许一别就是一世。有些事,不是不在意,而是在意了又能怎样。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成熟,就是用微笑来面对一切小事。曾经以为,伤心是会流很多眼泪的,原来,真正的伤心,是流不出一滴眼泪。什么事情都会过去,我们是这样活过来的。

趁我们都还年轻,多走几步路,多欣赏下沿途的风景,不要急于抵达目的地而错过了流年里温暖的人和物;趁我们都还年轻,多说些浪漫的话语,多做些幼稚的事情,不要嫌人笑话错过了生命中最美好的片段和场合;趁我们都还年轻,把距离缩短,把时间延长。趁我们都还年轻,多做些我们想要做的任何事。

你想的越多,遇到的麻烦就会越多;什么都不想,反倒一点麻烦没有。你怕的越多,欺负你的人就越多;什么都不怕了,反倒没人敢欺负你。()这世界就这样,你人品好,别人就来占你的便宜。你横一点,反倒是都来讨好你。别一味地退让,当你受到委屈时,要勇敢地说No!

失去了缘分的人,即使在同一个城市里也不太容易碰到。一次转身就意味着一辈子。这个喧闹的城市里,谁又在思念着谁。某个人,某句话,某些场景,某一首歌,总能轻易撕扯着你的情绪。无论你今天要面对什么,既然走到了这一步,就坚持下去,给自己一些肯定,你比自己想象中要坚强。

请记住,不是所有人都是真心,所以,不要那么轻易的就去相信;请记住,不是所有人值得你付出,所以,不要那么傻的就去给予;请记住,不是伤心就一定要哭泣,所以,不要那么吝啬你的微笑;请记住,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在努力,所以,不要轻易的就放弃。请记住,不管今天多痛苦,终究会过去。

这一年,我们一起奔跑的高三时光 篇13

高三百味·随波逐流

英语课,我偷偷地在课本上写到:春眠不觉晓,辉兄爱迟到。 晚上睡不着,白天醒不了。勿笑勿笑,没有状态怎好!

我叫辉,高三(二)班。九月我随着大流踏进高三的时间轴里,高三似乎有着很大的磁场,进入了这个轨道就不自觉跟着旋转——大家都异常忙碌起来,时常也有女生因为压力过大而在角落里偷偷抹眼泪。而我这个天生“慢热型”却未感觉到压力的增加,只是生物钟有了些许变化:在天色朦胧的时候起床,带着惺忪的睡眼洗脸、刷牙,揣着早餐带着课本直奔教室,边走着边咒骂着昨晚布置得过多的试卷,并计算着距离星期天的时间(尽管只有下午半天);最安稳的莫过于把书堆得高高的,假装低着头看书,却在头放到书本上的一刹那安然睡去——即使是冬天,也感觉睡觉是温暖的,醒来后,看着高考的倒计时,无奈地用冷水洗把脸。我也不是没有定计划,只是我的心思总很难在课本上停留超过20分钟!

你别鄙视我,说实话,我不是不着急,我只是有点找不到感觉。都说高三的日子每天都是按分计算,可我的生物钟一定是坏掉了,因为让我争分夺秒的发条总是上不紧……最可恶的莫过于嗜睡的情绪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别人的高三都有失眠和焦虑,我却常常从课本上惊醒,发现口水已经湿了一大片……咖啡和茶我都试过,可都无法将我从嗜睡中拔出。

看着身边的哥们为了一道物理题可以熬上一个晚自习,为了请教一道题目可以忘记放学的铃声,我害怕着每一次的考试,却又期待着赶快考试。好哥们常常对我说:下次考试如果再不进步,爷就不是爷了。为什么别人斗志昂扬的高三,到了我这就成了“无痛感”呢?

高三百味·消极应付

高三升学后的第一次摸底考试我考了全班23名,比高二下学期下降了9个名次。跌出20名的滋味也不过如此。

我叫毓,高三(二)班,和大多数顽强拼搏的高三血泪史相比起来,我的高三从一开始就是一场闹剧。“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是我上了高三才开始信奉的真理。努力有什么用,拼搏有什么用,都比不上一个暑假回来9个名次的痛快下滑。如今我上课最大的乐趣就是看小说,或者弄点恶作剧——比如在语文老师讲解文言文的时候恶作剧地挑他含含糊糊跳过去的词大声地要求他解释一下,或是告诉地理老师,中国和英、法、美、日接壤,江西与京、津、沪、深相邻。数学老师不到黄河心不死地每天让我起来回答均值不等式的公式是什么,我也每天乐此不疲地回答不知道。台上老师挥汗如雨,台下的我肆无忌惮地狂笑,老师只能诧异地看着我,我从他的眼光里看到了怜悯。

模拟考成绩出来了。这次数学又是70分,满分150,我离一半还差5分。老师又把我叫到办公室谈话了,可我脑子里却浮现出老师嘴里吐出各种符号的漫画场景,差点忍不住笑出声来。

我曾经也努力追寻过梦想,削尖脑袋想挤进前十。但我发现,无论我怎么努力,前十名是没有“风水轮流转”这么一说的,与其争得头破血流让别人在背后说我没有天赋,不如主动放弃,别人问起我还有个回旋的余地——不是我太笨,我只是不想学。虽然我并不想落榜,我也希望自己重新振作,但如今老师和同学都已经放弃我了,黑马的传说还会出现在我身上吗?

高三百味·过度紧张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是内在努力决定事物发展方向。可万一“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怎么办?

我叫涛,高三(二)班,是辉和毓的室友,和他们生活了两年多,面对即将到来的人生转折点,我并不能够像辉那样平静淡定,也不像毓那样玩世不恭。我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李刚那样的爹,我父母只能守着十几亩地,等着我扬眉吐气,给他们脸上贴金。当我看着上一届学长学姐的高考录取成绩,我就发誓今年我要刷新这个成绩。开学第一个月后,我过上了模考堪比月考还频繁的生活。上次的模考成绩非常不理想,发下试卷之后,我总觉得别人看我的眼神都有些不对,他们是不是在嘲笑我,只会死读书,成绩却没有长进?我害怕我废寝忘食的努力,最终换来的却是时上时下的成绩,甚至是不進则退的噩梦。周末晚上别人都走了,尽管我很累很困,很想踏踏实实睡上一觉,可不甘落后的理智告诉我,我不能松懈,多拿一分或许都能够彻底改变我今后的命运。可尽管我一心一意闭户读书,优等生的头衔仍与我无缘,他们的成绩仍然让我望尘莫及。我迷茫了,困惑了,高三之路漫漫,对我突然像永远走不完一样。我会在半夜的时候一个人坐在阳台上看看星星,想着未来,有时父母的脸会浮现在我的眼前,他们期待的眼神让我久久不能入眠……如果我的高考真的失败了怎么办?上不了大学我该怎么办?我无法承担三本高昂的学习费用,甚至连复读一年对我的家庭而言都是巨大的压力。我渐渐发现学习已经不能完全吸引我的注意力,我开始整天担心着后果,而无法沉潜学习。我时常暴躁不安,难以集中精力,面对越堆越高的试卷,我的排斥心理和厌学情绪越来越明显。我想要努力,可总觉得自身的条件和客观因素都制约着我一心一意备战高考,我像失控的赛车横冲直撞地行驶在赛道上,连我自己都在怀疑,这样的我能够顶住压力,在高考中发挥出最高的水平吗?

高三百味·积极备考

我叫建,高三(二)班,是辉、毓和涛的室友,室友们都说我是天生的乐天派,其实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我也没有半毛钱经验。我虽然不喜欢高三,但我完全不排斥高三。这年头的学生,总爱把“无聊”两字挂在嘴边,如今到了高三,我想大概我们都再也没有时间去感到“无聊”了吧!

每天早上6点半我就到了教室,跟随着晨读的节奏先将要背、记的语文课文和英语短语过一遍,然后就开始执行我一天的学习安排表。我有一本手掌大小的备忘录,每天早上都定下当天的复习计划,然后按部就班地进行。虽然我成绩优异,但我不是完全被老师的卷子牵着鼻子走。实话说,高三的卷子多到能够丈量、斤称,可人的热情和精力有限而试卷的数量无限,如果没有一招半式巧妙躲避“万恶的试卷”的方法,我的学习就会被无边无际的试卷淹没了。做题目,我有自己的方法。看一眼就会的题目我很少动笔,能够想出解题思路的题目,我也只大概写一写解题思路,然后就迅速跳过,不得不说,这为我节省了不少时间。同样的卷子,如果我能比别人节省一些时间完成,那么我就会获得两个优势,第一,做更多的题目的时间;第二,闲暇的放松时间。别看这两点似乎无足轻重,在高三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为自己找到一个好的弹性生活就好比暴风雨来临前你要有檐遮顶一样重要。

上一篇:2011上海高三各区二模县翻译题下一篇:商业保理风控初步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