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诈骗的心得体会

2024-12-09

谨防诈骗的心得体会(共2篇)

谨防诈骗的心得体会 篇1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及省联席会议精神,推动防范、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11月1日,安徽省太湖县公安局百里镇派出所围绕《关于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通告》组织民警进社区、进学校、进金融网点、进公众密集场所开展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活动。

活动中,百里镇派出所民警通过张贴和现场讲解《关于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通告》内容,向辖区群众宣传防范电信诈骗知识,揭露电信诈骗伎俩,提醒群众防范犯罪分子可能利用电话、网络等媒介编造种种理由、设置重重陷阱,诱骗群众进行银行卡转账,骗取群众的钱财,并告知群众不要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身份信息、银行卡密码等重要内容,不要轻信陌生人的电话和短信。不要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等,教导群众辩识骗局,提高人民群众防范意识。

提升安全防范意识,谨防电信诈骗 篇2

最近,山东、广东等地先后发生三起学生遭遇电信诈骗案件,最终导致受害者猝死或自杀,在社会上掀起巨大波澜。如今,电信诈骗手段不断升级,骗子不仅掌握了精细的个人信息,甚至利用社会工程学的方式,我们越来越难以第一时间将诈骗识别出来。在这里,总结出一些可能出现的电信诈骗情况,希望各位遇到类似情形,多加小心,谨防诈骗。

1.“您涉嫌违法”

这种情况,骗子一般会冒充公安人员以“您涉嫌盗窃”“您涉嫌拐卖未成年儿童”等理由引起对方的恐惧心理,然后一步步诱使受害者进入汇款的环节,进行诈骗。

2.“账户出现异常”

骗子冒充银行工作人员,以银行系统升级,或是个人银行账户内金额异常需要冻结账户为由,并报出通过非法渠道获得的受害者银行账户信息获取对方信任,使受害者相信并按照他们的提示进行操作,往往让受害者遭受巨大的损失。

3.“购买的商品已无货,申请退款” 骗子掌握受害者的网购信息后,通过准确的描述购物信息来取得受害者的信任,从而套取受害者的银行卡号、密码和短信验证码。有时是直接用电话套取相关信息,或者让受害者打开钓鱼网站并手动填写相关信息。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同时泄露,骗子就顺利地将受害者账户中的钱转走。

4.“699元免费赠送苹果6S”

湖南警方通告了一起新型诈骗案,某诈骗团伙以“收取699元个人所得税,免费赠送苹果6S手机和700元电话卡”名义,向被害人寄送假冒、损坏手机或手机模具进行诈骗,两个月里先后诈骗受害群众数百人,诈骗金额数十万元。

5.“您乘坐的航班取消了”

手机订机票成了网络诈骗的又一渠道。骗子谎称改签退票等理由,引导受害者进入钓鱼网站或是通过虚假号码,布置下汇款的陷阱。有数据报告显示,这一诈骗类型高达44%,成为网络诈骗主流。骗子能够准确说出受害者的姓名、航班信息,多以可以获得改签补偿金的名义进行诈骗。

6.“请您及时领取新生儿补贴”

犯罪分子以领取新生儿补贴为由行骗,加之他们能说出受害人的详细信息,让受骗人信以为真。骗子在获取受害人银行账号之后,一般会要求受害人到ATM自动取款机操作,按照对方的“引导”进入英文操作界面。由于受害者看不懂ATM机上的英文提示,往往把转账程序当成输入验证码,最终上当。

上一篇:网球理论下一篇:商务年会邀请函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