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实习的工作总结

2024-10-19

法院实习的工作总结(共11篇)

法院实习的工作总结 篇1

200*年7月,我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在各级组织和领导的热心关怀下,我坚持继续学习,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努力实践,自觉进行角色转化,培养责任心,磨砺方法论,以不辜负组织和领导的殷切期望。下面就本人的工作情况作自我总结如下:

一、继续学习,不断提升理论素养。

在信息时代,学习是不断地汲取新信息,获得事业进步的动力。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国家公务员更应该把学习作为保持自身先进性的重要途径。走上工作岗位后,我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建设“学习型”宝山的号召,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学习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和社会知识,用先进的政治理论武装头脑,用精良的业务知识提升能力,以广博的社会知识拓展视野。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党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指导我们工作进步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理论资源。其博大精深的内涵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完善。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认识其精髓,也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灵活掌握和运用,成为推动我们事业前进的有利武器。

科学发展观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上述指导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具体化,是对上述指导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只有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保持持续不断的热情,深刻地学习和领会其精神内涵,才能保障我们的工作不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保持“执政为民”的性质。

法院工作是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司法的实质是将法律理论运用于具体的社会实践,因而扎实的法学理论知识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司法工作人员的重要前提。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地加强法学理论的学习,才能为自己做好本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社会是一个大学堂。作为一名公务员,要经常性地和社会打交道。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决定一个人工作的成功和失败。因而,丰富的社会知识是工作顺利开展的润滑剂。只有以海纳百川的开阔胸怀,接纳吸收各种各样的社会知识,才能丰富自己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内涵,拓展自己的视野,促进自己工作的顺利开展。

自参加工作后,我继续保持自己在学生时代养成的读书看报的习惯,在工作之余,每天坚持一定时间的自学,以了解和吸收最新的信息。积极参加高院和区委、区政府组织的军训和培训以及宝山青年论坛,在各项培训中积极完成项目任务,参与各种小组活动,了解区情,熟悉业务,树立事业心。对工作和生活进行经常性的反思和总结,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在工作中学习工作,在理论学习中关注理论的实践特性,在实践中对实践进行理论反思,以提高实践活动的品格。

二、努力实践,自觉进行角色转化。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实现理论自身的价值,也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使理论得以检验。同样,一个人的价值也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人的品质,彰现人的意志。

从学校走向社会,首要面临的问题便是角色转换的问题。从一个学生转化为一个单位人,在思想的层面上,必须认识到二者的社会角色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时代只是单纯的学习知识,而社会实践则意味着继续学习,并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学生时代可以自己选择交往的对象,而社会人则更多地被他人所选择。诸此种种的差异。不胜枚举。但仅仅在思想的层面上认识到这一点还是不够的,而是必须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潜心体会,并自觉的进行这种角色的转换。

虽然自己是法律科班出身,并且取得了国家司法职业资格,但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发现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与实践还是存在很大差距,我在工作中,虚心向单位同事学习,以不断加深对工作性质和方法的认识。虽然,我获得了国家计算机二级资格,但是平时不太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打字速度较慢,我利用下班时间和节假日到网吧练习打字,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了工作的需要。

做事先做人。一个党员和公务员的个人形象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的形象的认识。一个法院工作人员的形象直接关系着人们对司法公正的判断。高尚的人格获得人民群众认可的条件。我在工作中,始终注意对自己人格的塑造,勤奋工作,谦虚谨慎,对待当事人和颜悦色,以礼相待,自觉以一名国家公仆的角色来要求自己。

三、扎根群众,在服务基层的活动中践行党员先进性

今年三月份,我作为新招录公务员在区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下到横沙岛挂职锻炼。在上岛锻炼的三个月的时间里,我们按照区委组织部的总体部署和横沙乡政府的具体安排,结合我们挂职各村的实际情况,精心组织,认真协调,深入群众,扎根基层,了解基层实际情况,学习群众工作方法,磨练个人意志品质。在服务基层的同时,自觉促进自身工作能力的提高和精神境界的升华。

我在横沙乡挂职东兴村主任助理,全面协助村主任的工作。在这段时间里,我全面参与了村里的基层建设、招商引资、法制宣传、纠纷调解以及社会保障等工作,并学习了一批涉农政策法规,对农村基层组织的法理架构和运作机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学到了不少群众工作的方法,对今后在法院的工作多有助益。在上岛锻炼的这段时间里,我担任锻炼小组组长,负责小组内的组织和协调,正是我们诊视团队的力量,使我们克服了锻炼过程中所遇到的不少困难,赢得了横沙乡和组织部领导的肯定。

我们在岛上锻炼的这段时间,正好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间,我们克服了交通不便的困难,积极参加院里的相关活动。通过这个阶段的学习,我深切地感觉到思想境界有了较大的提升。同时为了将这次活动进行得深入、彻底,我们根据组织部的部署,在岛上成立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小组,根据院里的进度,认真完成了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并以此为契机,从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高度去认识上岛锻炼活动,将上岛锻炼作为保持党员先进性、践行党员先进性的舞台。

法院实习的工作总结 篇2

先看一个案例:甲公司将自己拥有产权的房屋出租给乙公司用于经营酒店, 乙公司按照双方签订的租赁协议定期向甲公司支付租金。后, 因乙公司经营不善, 出现拖欠甲公司房租的问题, 甲公司多次催要, 乙公司一直没有履行相关付款义务, 甲公司遂将乙公司起诉至法院要求解除双方的租赁合同, 并要求乙方按照合同约定迁出租用的房屋。法院在受理了该案件后, 经审理作出以下判决:一、乙公司与甲公司之间的2007年9月25日《房屋租赁合同》于本判决生效后立即解除。二、乙公司于本判决生效后三十日内将承租的房屋交还给甲公司。三、乙公司于本判决生效后三十日内向甲公司支付租金2809764元。四、乙公司于本判决生效后三十日内向甲公司支付违约金900000元。如果被告未按规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 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之规定, 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案件受理费46010元由甲公司负担11180元, 乙公司负担34830元。判决生效后, 甲公司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但在案件审理阶段, 执行部门对此案相关情况并不了解。执行案件受理后, 执行部门向乙公司多次发出履行债务通知无果, 乙公司不但不主动履行债务还将营业所得收归相关负责人个人所有, 于是执行部门启动强制执行程序要求乙公司停止营业强制迁出租用的经营场所。但执行刚结束, 执行部门就发现乙公司存在大量拖欠工人工资、货款、装潢费用等问题。这些问题一旦集中爆发, 必然对执行成果及社会稳定造成不良影响。

在本案执行中发现以下问题:1、审判部门在案件审理前和审理过程中没有及时全面地对被执行人乙公司的财产进行有效保全;2、审判部门在案件受理后没有就相关情况与执行部门进行沟通协调, 从而错过了规避后续执行风险的最佳时机;3、执行部门在发现大量工人、供货商、建筑商提出要求支付欠款的问题后, 没有及时向立案部门反映相关情况, 造成相关案件立案起诉处理的不集中和复杂性;4、在执行部门将乙公司的财产进行评估拍卖所得款项待用于支付相关工人工资、货款等款项时, 部分申请执行人存在虚假诉讼, 侵吞执行款的嫌疑;5、在执行过程中, 没有及时安排宣传部门做好相关工作进程的宣传工作, 做好舆论引导。以上问题的出现主要原因是在案件的审理、执行及后续阶段相关部门没有做好充分的协调沟通工作。

经过对问题的剖析, 我们不妨尝试另一套工作思路来应对该案的解决:1、在审理阶段, 案件受理后, 审判庭可建议甲公司申请或依职权对乙公司的财产进行及时有效的保全, 为后续的执行工作创造条件。2、审判庭在掌握案件基本情况后, 从审判看执行的角度, 向执行部门、立案部门、法警队等相关部门通报案件相关情况, 由各部门提前综合评估案件在审理执行及后续的问题和风险, 并制定统一的工作思路, 做到在各环节工作中协同一致, 同时提前向相关劳动部门发出司法建议, 对乙公司的工人工资发放问题提前介入监督, 防止给后续的执行工作带来隐患。3、执行庭在办理执行案件过程中应始终与其他审批庭及综合部门保持沟通配合, 提前通知研究室全程介入宣传报道, 做好随案采访和舆论引导。在本案执行结束后, 发现大量工人工资、货款等后续衍生案件后, 应及时向立案部门及审判庭发出预警。为及时有效全面处理相关后续案件, 执行部门应做好涉案企业员工及供货商的登记工作并向立案部门提供债权主张申请的线索, 必要时可以发出债权主张公告, 防止债权人分散起诉, 导致可供执行款项分配比例不均匀、无财产可供执行等问题的出现。4、审判庭在审理后续主张债权案件时, 应尽到实质审查义务, 防止第三方与乙公司串通, 进行虚假恶意诉讼侵吞执行款, 必要时执行部门可审查乙公司的出资验资情况, 并追加被执行人乙公司股东为被执行人, 从而对其恶意诉讼行为进行制衡。

本文以上分析虽是从一则个案出发, 但是反映的却是我们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 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我们在工作中没有树立起全局工作意识, 没有形成系统工作方法。在执行工作与其他部门工作的关系中, 执行工作与审判工作的关系尤为重要, 这两者也是法院工作的核心所在。案件的审理体现的是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的维护, 其独立性是其权威性的前提, 法律文书一旦依法生效就具备法律效力, 除经法定的纠错程序进行改正。而执行部门就是负责执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权利义务, 无权以认为生效法律文书存在错误而拒绝执行。正是由于这样的法律架构的存在, 让执行和审判之间具有了绝对的界限, 二则成了“互不干涉内政”的典范。当然这一原则应得到充分的遵守和弘扬, 但是在面对具体问题的处理上我们应在坚持这一原则的基础上, 加强审判与执行沟通与互动, 从而将法院工作这盘棋走好、走活。

执行庭作为业务庭承担的工作相对于综合服务部门具有相对的专业性, 综合服务部门的工作任务是配合审判和执行工作的有序开展。但是, 无论是执行工作还是综合服务部门的工作都不能因缺乏沟通而造成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缺乏协调性而变得被动。综合服务部门应发挥主观能动性为执行工作服务, 执行部门也应积极主动为综合服务部门提供服务明确方向。

总之, 执行工作与法院其他部门的工作的协调的问题, 还有很多可加以研究, 本文只是在基本层面作了简要分析。我们的以前提出“从执行看审判”和“从审判看执行”的工作理念, 这些理念也对我们的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但笔者认为可以将这些理念进行扩大和深化, 即变为“从执行看全局”和“从全局看执行”。

摘要:法院的执行工作主要是由审判业务部门负责并执行的, 但是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要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工作内容, 如何做好各个部门的沟通, 如何协调好业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工作显得异常重要。本文列举一个民事案件的整个审判过程, 指出在审判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提出了从审理前, 审理中, 审理结束后等相关问题与其他部门的协调方法。

法院调解工作的喜与忧 篇3

众所周知,法院调解在解决一系列的社会矛盾上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这不仅有利于法院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使得沟通顺畅、社会和谐。但是凡事都有正反两面,法院调解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果过度依赖与使用,将会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只有在调解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手段、多种方式,才能真正实现“双赢”或“多赢”的局面。

法院的调解工作,在不同时期和阶段,其功能和定位总处于一种变动中。有时调解被奉为解决纠纷方式的最佳选择而备受推崇,而有时调解则被认为是一种落后于时代需要的纠纷解决方式而备受质疑。

从推崇的积极方面说,法院应该重视调解工作。

一是从价值上看,调解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基础,号称“东方经验”。中国人向来奉行“以和为贵”的处世哲学,在古代漫长的农业社会里,对秩序和稳定的追求是统治者追求的重要目标,无讼、非讼、息讼是社会追寻的基本价值取向,这种理想渗透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治调解”“宗族调解”“邻里亲朋调解”等息讼解纷的制度;二是从功能上看,调解作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最佳方式,是人民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法院贯彻群众路线的基本形式。调解工作,注重吸收一系列社会治理力量。这些力量,比单纯的法律空间大、方式方法多,容易使矛盾肢解、击破、解决,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健康。通过调解,有利于加强人民内部的团结,同时对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三是从效果上看,诉讼由具有专业知识的法官主持,遵循规范的程序,其结果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但同时也存在一系列的局限性。调解手段多样、形式灵活、依据广泛,给当事人更多的纠纷解决选择权,更能充分体现司法的自治原则。此外,调解是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的一种良好形式,调解的过程是要结合具体的案情和当事人的实际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法制宣传教育,这种法制宣传教育针对具体人、具体事,解决具体问题,生动具体、感人至深,能让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和旁听群众以及其他有关群众对该案有关政策、法律精神能铭记于心。同时,通过调解,还能有效地疏导被压抑的情感。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最高人民法院重新提出了“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原则。有人认为,在当下我国各种矛盾纠纷大量增加的背景下,这种强调“和”的观念有其特殊的意义。因为我国绝大多数民事案件都是人民内部矛盾,这类案件案情较为简单,诉讼标的较小。解决这类纠纷和矛盾,法官不能机械式、教条式办案,要多做调解工作,结合具体案情和当事人的实际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解开当事人的心结。

必须指出的是,法院不能过分地强调和追求调解结案率。一些纠纷可以通过调解来解决,但必然有一部分纠纷是无法通过调解解决的。如徐昕教授所说,调解最适合解决“关系修复型”的纠纷,通俗地说,就是熟人之间的纠纷,这类案件本身旨在处理好当事人之间的情感关系。但是,调解难以解决陌生人之间的经济类纠纷,特别是刑事案件,因为此类案件中双方争议的焦点在于是非对错,是确定的赔偿金额或者对责任人的刑期。

很多案件,当事人起诉到法院,就是请求法院作出裁决。法院强行启动调解程序,有可能限制和剝夺了诉讼法授予当事人的权利,动摇、损害人民法院的独立性、超然性,难以得到当事人的高度认可。从法治发展的情形看,不能将调解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更不能盲目地追求调解率,要辩证地看待法院的调解工作。之所以这么看,有几点理由:

其一,面对日益增多的纠纷,社会需要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所谓多元就是指调解主体的多元,合理的纠纷解决之道应该是将非司法性的和相对琐碎的纠纷交给其他部门,实现一定意义上的“权力下放”和“权力转移”,而非法院一家独大,大包大揽。换言之,法院应该是解决纠纷的参与者和纠纷的分流者。

其二,防止侵犯当事人的诉权。当事人起诉后,一些法院“暂缓立案”,劝说引导当事人由人民调解组织等进行调解。这固然有助于减轻法院的案件压力,但却存在着阻碍、限制当事人行使诉权之虞。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院对于当事人之起诉应当积极审查并在7日之内决定是否受理。然而法院不是积极履行审查受理的法定职责,却是积极劝导当事人接受委托调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变相剥夺或阻碍了当事人上诉权的行使。

其三,从当前“案多人少”的现实来看,很多法院一直在案件增多的压力下超负荷运转和工作。有人认为,调解结案程序简单、工作轻松,实则不然。很多法院为了开展调解工作,或设立人民调解室,或与其他部门协商委托调解和指导调解,这些都会增加法院的人力和管理成本。更有甚者,调解本身意味着法官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当事人的工作”,这必然使法官的办案成本加大。

其四,从一些调解的事后效率看,调解所带来的“案结事了”似乎没有这么理想和乐观。只讲法律,不考虑当事人的情感,容易使当事人钻牛角尖,纠纷调处容易走进死胡同;只讲情理,不讲法律,这样的“情理”没有根基,当事人也不会接受这样的“情理”。实践中有些调解结案的案件,虽然表面上让争议得到了解决,但付出的代价却是牺牲当事人的合法权利,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存在着对权利保护不力的问题,有违权利应受尊重、受保护的目的。同时,片面强调调解,有可能混淆是非,给没有充分证据支持其诉讼请求的当事人以可乘之机,让本来无根无据的要求,堂而皇之地被冠以法律调解的外衣,侵害另一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其五、随着当事人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的觉醒,随着市场主体交易方式和利益关系的复杂化,民商案件的调解难度在加大,简单地采用“和稀泥”的方式已经很难取得成效。为提高调解的成功率,法官需要登高望远,既要按照“理清关系,找准症结、推心置腹,动之以情、依法调解,不留后患”的原则,针对个案的特点和当事人的心理,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将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在萌芽状态;也要发扬庖丁解牛的精神,查明事实、分清是非,切中各方当事人之间成讼和对抗的症结,激活各方当事人选择调解方式的潜意识。

如果说传统意义上的法院调解在功能上比较单一,更多追求的是“息事宁人”或“化解纠纷”,至于当事人是否实现了权利,法制是否得以长进,主流道德意识是否受到影响,法治秩序是否得到良好构建考虑是不够的。现代意义上的法院调解,在功能上应该具有更多的前瞻性:它不仅关注通过调解化解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同时还要关注该纠纷的解决是否实现了当事人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是否促进了现行法律的更新和发展。它不能过分强调当事人通过牺牲自己的权益来求得对纠纷的和平解决,它更期待通过调解,使纠纷主体在事实清楚、是非分明的基础上,寻求出 “双赢”乃至“多赢”的解决方案。

责任编辑:刘 敏

法院实习报告的工作内容 篇4

x个多月的实习很快就过去了,中院实习的情景在脑海中还十分清晰。这一个月里,让我对法院的工作有了实体的认识。虽然实习的地点是在法院,但是通过这个岗位接触了各类法律工作者,对于法律从业者的业务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通过本次实习,我学习到了很多学校学不到的知识,也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加强训练,努力学习。

学院老师和长沙市中院为我提供了一个充实自我、积累经验的机会和平台,我非常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并认真对待。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我遵守法院纪律,服从工作安排,积极完成行政庭老师交办的工作,在法院各位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下,我很快熟悉了法院的日常工作,也旁听了几次庭审。对自己学习和掌握法律、运用法律以及人际关系方面的相处都有很深的体会。以下就我在法院实习期间的见闻和感受写下这份实习报告。

实习内容:

(一)我的主要工作是帮助行政庭的内勤人员处理一些日常事务,整理卷宗几乎是每个法学专业的实习生都要做的事。整理卷宗,看似简单的工作其实在你没做之前还是需要时间去熟悉和掌握的,比如装订次序排列就和办案流程紧密相关,也和相应的司法程序相对应。因此,只要你用心,通过整理卷宗你就可以了解熟悉法官的办案流程及相应的司法程序,在整理的过程中如果细心的话你还会发现很多法律问题及撰写法律文书的技巧,俗话说孰能生巧,当你看的多了对于这些文书你也会有感觉 了。

(二)做一些谈话事迹锓ü傩床糠旨虻グ讣呐芯鍪椋 通过撰写法律文书运用法律知识并弥补知识上的不足,积累实践经验。我们在学校还没有学习法律文书,实习期间法官交给我们一些简单的法律文书让我们练习写作,让我们初步学习最常见法律文书的写作和基本注意事项以及相关技巧。其实在我的映像中法律文书都是有固定的格式,但是没想到在写作有些文书的时候一点也不能想当然的自我发挥。第一次写审理意见的时候,我问了一下内勤的乐姐是不是有模板,乐姐告诉我审理意见就是我自己的意见,没什么模板。我想既然是自己的意见,那就容易多了,因为作了谈话笔录,所以那个案子之前看的很熟悉了。第一次写,就想写的好一点,花了好大功夫写好。完了给赵法官看。结果赵法官大致浏览了一下,告诉我其实审理意见就是审理报告,是有模板的。叫我重新写过。虽然感觉有点挫败感,但是我知道法律文书不符合格式要求就是再好也没用。我就耐心的重新写了一遍,赵法官看的时候给我讲了一些写作技巧并指出我行文的时候的一些语法错误,让我感觉很尴尬但是受益匪浅。接下来写文书的时候,我都根据需要模仿一些固定格式,例如谈话笔录、判决书和审理报告等。我明显感到自己知识的匮乏和经验的缺失。让我明白应该更加努力学习和积累。慢慢取得进步。

(三)打印判决书和盖章等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让我感觉最深刻的是盖章的唐姐,我每次进去的时候都礼貌的和她打个招呼,她有什么事要我做我都不会抱怨并且马上做好,有一次我连着进去盖了好几趟章,我对唐姐说今天过来打扰了您好几次,然后唐姐跟我说其实我挺喜欢你过来盖章的。听到唐姐这么说我特别高兴,并且后面盖章的时候其他同学都是自己盖,我过去的时候都是唐姐帮我盖。通过这件事,让我感觉到,在日常工作中和同事处好关系,对于你自己的工作会很有帮助,使你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和同事保持良好的协作关系。

旁听一些庭审,在实习期间,我去旁听了好几次的庭审,映像最深刻的是去旁听了刑庭的关于李成刚案的审理。这次庭审给我们的触动都很深刻,我们每个人回来都谈了很多,并且在班级讨论会上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后面我会在心得体会中详细的写一下我自己的感想。

所见、所闻、所感

实习不仅仅是参加法院的一些日常工作,更重要的是去学习和充实自己,在实习之初,学院老师对我们讲,要我们带着一颗学习的心,去看、去听、去思考。来法院之前,我就告诉自己,先做好自己,然后再去做好工作,再去学习知识,增长见识。在实习的过程中,我知道我们的身份还是一个学生,法院的法官们都是我的老师,所以在工作的过程中非常注重自己的形象和言谈举止。严格遵守法院的纪律,做好法官交给我的工作。在法院实习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所以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每一个细节,抱着学习的心态做好本职工作。

在法院工作之前,感觉法院很神秘,因为之前我从来也没有进过法院,但是在法院工作之后,对于法院的工作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法庭上唇枪舌剑,硝烟密布。法庭下法官严肃古板,威严而难以接近。他们每天也要处理一些琐碎的事情,和当事人谈话等。书记员和内勤的工作就更加零碎,没有实习生的时候,整卷、打印、盖章、谈话笔录等他们都要去做。

我在行政庭实习,整个行政庭有三个实习生,行政庭所有法官的案子和一些日常工作都由我们三个帮忙处理,法官们对我们特别的关照,一有时间就会和我们讲一些审判工作中会遇到的问题以及司法实践中得一些法律问题。

在法院中,给我触动最大的还是李成刚那个案子,李某某当庭宣判死刑。那天我去的有点晚,坐在审判庭的最后面。因为那是一个大庭,所以最后面离被告席很远。李某某在接受审判的时候,很多记者找各种机会拍照,看到这些情景的时候,我心里特别的难过,对于一个将要被剥夺生命的人来说,这样太残酷了。不管他犯了什么罪,此时此刻的他,面对自己的生命却不能说什么,对于他自己来说,内心的悔恨夹杂着恐惧在他那瘦小的身体里颤抖。而那些记者们,眼里看到的不再是一个鲜活的生命,而是一个新闻看点。以前在课堂上或者和同学讨论死刑,都是当做一个话题来讨论,死刑的存废只能去找一些理论上的支持和看法,但是现在完全不同。死刑真的很残酷,一个人的生命被告诉在下一刻什么时候结束,那么这个人内心是多么的恐惧,有多么的折磨是别人无法体会的。像李某某这样的罪犯也并不是罪大恶极的人,只是当时冲动失去理智以至于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但是结束他的生命,对于这个社会和受害者家属又有何益。而他自己,连对自己的罪行忏悔的机会都没有了。死刑的存在,绝不能降低犯罪,只能是部分人心中杀一儆百的借口。也许,死刑存废给我的印象不再是一个话题了,虽然对于存废我说不了很多我的见解,但至少从我的内心中我对死刑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在行政庭实习的时候,接触了很多关于房屋拆迁的案子。我发现其实大多数当事人都不是什么钉子户,而是一些很老实的人,只因为他们的房子对于他们来说太重要了,政府给的房屋拆迁不管是赔偿合理不合理,更重要的是政府在给予补偿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到他们以后的生活,是不是现有的补偿能够使他们找到新的住所并且解决工作和生产问题。在一个拆迁案子做谈话笔录的时候,拆迁办的一个代理人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说:“我们国家的拆迁和英国的圈地运动比起来已经是很温和的了”。这位拆迁办得同志知道圈地运动是怎么回事难能可贵,但是我想中国现阶段所处的人类发展阶段,在这样一个谈文明、谈人权的世界环境中把我们的拆迁和英国的圈地运动相提并论,我觉得他很可笑,在他得脑海中没有一点点权利意识。

在法院实习的时候,我发现法院墙上有很多名言警句,每天出出进进,好多我都可以背出来了,在这样一个环境中,这些先哲们的话语时刻提醒着我们,我想,很多现实的东西在我们的司法审判中要被考虑,但是,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有对理想的向往。我们国家法治的健全还需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最重要的是我们大家要努力。

在实习结束的时候,我们庭长请我们大家出去吃了一顿饭,也许这样一顿饭很正常,但是对我们来说,至少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实习之初,老师就告诉我们,我们不仅代表我们个人,也代表我们学校我们学院,我们的表现对于以后学弟学妹的实习都有很大的影响,在实习的这段时间里,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切实的做好自己,在工作中给法院的老师们留下好的印象。

在实习的最后两天,我去替行政庭做公交志愿者,虽然不是我们实习的内容,但是法官安排我们几个实习生也就去了。每天早上5点多起来,然后跟完车再回法院工作,感觉自己都有点疲于奔命,但是我告诉自己,既然做了就做好。以后走上工作岗位,也不一定按部就班的做某些工作。

实习结果:

在短暂而充实的实习过程中,虽然对法院的日常工作有个大致的了解,也可以处理一些工作,但是,我深深地感觉到自己和工作的需要还有一段距离,所学知识的匮乏,知识面的狭窄,在工作的过程中都充分的暴露出来了。作为一个法律人,虽然由于经历缘故不能面面俱到,但是最起码对其他领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和当事人对话的时候没有过大的障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很好的理解案件中的一些专业的问题。现在工作岗位的要求也往往不局限于某种专长而是需要复合型的人才。所以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将更加注重其他专业知识的充电,这样对我接下来的学习和今后走向社会参加工作无疑是很有帮助的。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需要理论的指导,但法学的发展是在实践中来完成的。 除了上面已经谈到的,还有一点令我感触颇深,那就是在工作中和同事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做事首先要学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问题。对于自己这样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实习是否是成功的有意义的,取决于自己从中学到了什么,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或许这次实习最大的收获是我本人观念的转变。以前只是担心法学这门学科的就业情况,但是,现在却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豁然开朗的感觉。虽然之前的担心仍在,但是,我觉得就业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最重要的是自己对待法律、对待社会的态度以及作为一个法律人肩上所肩负的使命。我愈来愈发现自己对法学学习有了新的定义并且更加有信心。从法官们的身上,我感觉到了他们对法律工作的认真态度和对正义的追求,虽然现实和理想之间有冲突,但是大家都在努力。

法院工作实习日记 篇5

经过了考试周的紧张生活,面对即将到来的专业实习,同学们显得非常兴奋与期待。今天在文法301教室举行了我们专业实习的动员会,党支部书记兼副主任张家盛,也就是我们本次实习的队长,以及张毅导员参加了本次动员会。会上,张家盛老师和张毅导员相继对动员大会做出了安排和指导,阐明了此次实习动员大会的主题,就同学们出去实习的相关注意事项和如何实习以及鼓励同学们争取提高自身实践能力作出了重要指导;就实习日记,实习报告的撰写做了详尽的讲解。老师们根据法学系同学的实习困惑和需求,重点强调四点内容:一是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本次集中实习的重要意义切实端正实习态度;二是严格遵守实习纪律,实行实习组长负责制,必须按规定参加实习,服从组织领导与安排,遵守学校及实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安全无小事,要时时刻刻注意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三是与实习单位及时沟通,实现全过程监控;四是做好平时的实习记录。会后,同学们热情高涨,厉兵秣马,均表示要为7月份开始的实习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对待此次系里安排的集中实习,争取最好的实习效果。

XX年7月8日

明天就要离开北京前往我们的实习基地--聊城市中级人民法院了。一直以来对法院工作有着太多的向往和期待,这次学校提供给了我们一个难得的机会,让我们切身实际的去体会生活中的法律,也让我们有机会感受将来可能属于我们的生活。这是一次好机会,可以让我们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努力实践,自觉进行角色转化,培养责任心,磨砺方法-论,从而巩固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并应用于实践。大家显得异常兴奋,也许是因为考试同样结束了,轻松和激动的感觉涌上心头。宿舍的姐妹们纷纷出去购物做准备,这也是我们第一次集体出游去那么远的地方。不知道接下来的实习生活会是怎样,也许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挫折,但是因为年轻,因为有着对于法律生活的向往,我们愿意接受挑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法律技能,从而进一步巩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为以后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XX年7月9日

法院实习总结报告 篇6

松潘县法院的工作气氛十分活跃,干警们友善、包容,他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把院长在干警学习大会上强调的“传帮带”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工作环境,给我搭建了一个非常有利的学习的平台,使我很快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角色中去。政治处的工作很杂很碎,这就需要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终归一点就是要有责任心。面对主任交代下来的工作,总有种接到光荣任务,十年磨剑终有用时的感觉,做起来很是慎重仔细。即便是那样的细心还是会出错,这时候主任总会耐心地对我进行指导,让我少走了很多的弯路。就这样修修改改一段时间后,我基本了解了政治处工作的核心和要点,做起事来也就顺手多了。除了就政治处工作的学习和摸索外,政治处琼主任还认真教我业务方面的相关知识,主动帮我联系旁听,进行讨论,积极培养我的法律思维,并耐心教导我该如何整理、装订案卷等。一个多月下来,政治处的相关工作我已基本能把握;业务方面,虽然未亲自上手,但通过琼主任的耐心指导,也基本了解了案件从立案到结案的全过程,巩固了司法程序方面的知识,为以后从事业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实习很快就结束了,带着丰厚的精神财富,怀揣对法院工作的无限期盼与满腔热情,我再次踏上求学之路。通过这次法院工作人员的无偿献宝,我深知自己有太多的不足,有太多需要学习和强化的地方,是他们给我指明了学习方向,我会努力加强学习锻炼,为有以后能更早更快更好投入法院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法院实习的工作总结 篇7

(一) 法院民事执行案件积案率较多。

近年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民事案件呈上升趋势。然而, 由于我国强制执行立法滞后, 现行的强制执行法律法规比较抽象, 所以在民事案件强制执行工作中, 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 存在着“执行难”的现象。由于执行工作的不顺利, 很多民事案子到了执行阶段就陷入了困境, 所以强制执行积案率较高。

(二) 法院执行工作的威慑力有所降低。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诚信意识的缺失, 生效的法律文书自动履行率愈来愈低。在强制执行时, 一些被执行人拒绝在执行通知书上面签字, 同时隐瞒财产, 拒不申报, 导致了执行困难。法院无法进行强制执行, 生效法律文书如同一纸空文, 其威慑力就无从谈起。

二、法院民事强制执行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法院民事执行工作面临的困难, 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综合分析其原因, 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公众法律意识十分淡薄。

一方面我国普法工作滞后, 老百姓法律知识匮乏, 对司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认识不到位, 不能够正确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 公众对法律概念模糊, 对于法律的威严感知甚少, 甚至采取种种不法手段抗拒法律, 逃避法律的制裁。

(二) 司法协助人员支持不力。

法院民事强制执行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和行业, 需要多个方面的支持和配合。然而, 在法院要求履行查询、冻结、扣划被执行人时, 相关部门为了部门利益, 有意无意地设置了种种障碍, 影响执行工作的开展。

(三) 强制执行工作缺乏独立的司法地位。

法院在强制执行时, 常常会受到地方政府、利益集团、社会势力的百般阻挠。特别是政府部门为了保护地方利益, 一旦法院的执行逐及地方利益, 他们就会设置重重障碍, 阻挠法院执行工作的开展。

(四) 执行工作缺乏强硬手段。

从目前情况看, 我国执行法律多为程序性规定, 惩戒性司法条少。法律缺乏惩处规定, 这样的司法体制和制度, 很难保障民事强制执行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 执行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合力。

我国目前执行案件管辖, 多以债务人财产所在地为联结点, 对于财产不在本法院管辖区域内的案件, 需要委托财产所在地法院执行。而受委托的管辖法院因受种种压力, 不愿也不能积极执行。上级法院也缺乏有效的协调, 所以在执行工作中, 司法部门难以形成合力, 重拳打击规避法律制裁的不良行为。

三、应对法院执行工作难的对策建议

法院民事强制执行工作难严重影响了法律的尊严, 为基层法院工作带来了很多麻烦。为此, 一定要破解影响法院民事强制委行工作的瓶颈。

(一) 积极改善民事强制执行工作的环境。

一方面, 法院可以利用地方政府的权威, 变地方政府的司法干预为有利因素, 借助政府力量协调治理执行难问题。另一方面, 有执行任务的法院必须加强横向司法部门与相关政府部门的交流协作, 借助他们的力量促成执行工作的完成。同时, 要提高社会及公民的法律知识和司法意识, 打击拒不执行的不法行为, 还可以借助媒体的力量, 对于拒不执行生效法律师文书的人予以曝光, 以起到震慑作用。

(二) 司法部门要尽快完善执行立法及配套措施。

一方面司法部门要加强硬化执行的立法, 修订完善现行的执行制度, 为民事执行工作提供更可靠、更具操作性的司法制度。在硬人执行的立法中, 要对那些拒不如实向法院申报财产的被执行人, 法律要明确规定法院有权对其采取司法拘留等强制措施。对于被执行人在被传唤时, 拒绝到庭的行为, 也要规定出惩戒措施, 对于拒不执行生效法律文书的被执行人, 在构成犯罪的情况下, 要及时移送公安机关, 进行重重打击。二要相应扩大变更和追加被执行人范围, 对于被执行人确无能力执行的情况, 要考虑扩大被执行的范围, 甚至可以变更补执行人。三要在执行程序中运用平等主义在破产程序之外解决一部分债权人之间的公平问题。

(三) 积极推进法院内部执行体制的改革。

一要建立纵向宏观执行机构协调管理体制。注重上下级法院之间的纵向协调, 充分发挥以高级法院为核心, 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的功能, 适当加大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干预”, 对受地方干扰较大的案件进行统一协调, 破除地方保护主义的保护伞。二要加强审执部门之间的协调和补充。审判部门在庭审阶段应遵循便于执行的原则, 适当考虑判决的可执行性。可以将执行阶段的财产申报制度前置, 在庭审阶段即要求双方当事人提供确切的财产线索, 并告知其不如实申报财产的法律后果及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三要逐步明确执行裁判权和执行实施权的界限。使强制执行工作有法可依, 权力界限明确, 便于操作。

总之, 解决基层法院民事强制执行难与执行乱的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 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更需要司法制度的完善和法律工作者的努力。通过对我国现行强制执行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使法院强制执行工作走出困境, 步入坦途, 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宏伟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法院民事强制执行是一项独立的司法制度, 对维护生效法律文书的权威性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然而, 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 强制执行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 面临着诸多的因难和挑战。为此, 本文从分析法院民事执行工作的现状入手, 分析了法院民事强制执行的困难及原因, 提出了应对民事执行工作面临挑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强制执行,面临挑战,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沈德咏.《论强制执行若干关系 (代序) 》.《强制执行法起草与论证》.第25页.

[2]李新.《执行难的成因与对策分析》.《民事强制执行新视野》.第39页.

[3]杨荣新.《论强制扫行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法院网.2007.5.5

[4]刘祖康, 荣锡洪, 侯镜宙.《刑法保证了民事判决和裁定的执行》.人民司法.1980 (5)

法院实习的工作总结 篇8

关键词:司法改革;法院;财务工作

一、省以下人财物统一管理的深远意义

对财物的统一管理,主要是建立省以下地方法院经费由省级政府财政部门统一管理机制。地方各级法院经费上收省级统一管理时,要考虑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使各地办公经费、办案经费和人员收入不低于现有水平,为办公、办案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长期以来,地方法院经费按行政区域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担的体制,不利于排除地方的不当干预。独立是公正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做到司法独立才能实现整体的公平公正。其次,建立法院经费的统一管理,实现省级财政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的实时监管、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法院财务工作的特点和重要性

法院财务承担着法院的后勤保障工作,它在整个法院工作中既不是中心也不是全局,但是它不是中心却影响中心;不是全局却牵动全局。人民法院的后勤管理工作就是为各项审判工作正常运转提供物质上的保障,法院工作是一手抓审判,一手抓建设。抓建设它包括人、财、物的建设,抓法院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审判任务。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法院后勤工作搞得好,干警精神饱满,干劲倍增,以审判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也就能顺利完成。

法院财务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与其他行政部门的后勤管理工作相比较,既有共性,又有其特点:

一是服务性。法院财务的中心就是搞好服务,为审判中心工作搞好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为广大干警服务。这里的服务,包括服务的数量与质量。

二是具体性。法院财务工作可以说实实在在,来不得半点虚假,因为这些工作做的好坏,每位干警都能在衣食住行上切切实实地感受到。

三是复杂性。后勤工作事无巨细,头绪繁多,既有人际关系,又有人与物的关系,审判工作所需要的交通、通信、器材、车辆、维修、经费等物资保障以及案款管理、诉讼费管理等辅助性工作样样都要精心安排,合理计划。各种工作关系纵横交错,涉及面广,既要处理好本院内部各庭室的关系,又要处理好法院与外部诸多方方面面的关系。

三、人财物统一管理背景下的法院财务工作

1.提高法院经费保障能力

建立省以下地方法院经费由省级政府财政部门统一管理机制,认真研究法院工作新形势新任务对经费保障的新需求,依法依政策找准增加预算的突破口,加强沟通协调,争取财政支持力度,不断提高法院经费保障水平。加强财务预算管理,认真贯彻执行新《预算法》、《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人民法院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做好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做好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加大清理力度,盘活存量资金。扩大预算绩效管理覆盖范围,研究体现法院特色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升经费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依法依规用好中央政法转移资金。

2.加强法院业务装备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

以法院办案业务装备现代化建设为重点,全面提高办案业务装备的保障。提升法警安检、安保能力、提升远程执行单兵系统作战能力、落实公车改革要求,严格执行《人民法院执法执勤用车配备管理办法》,加强执法执勤用车保障管理,降低车辆运行维护成本。加强枪支弹药管理,组织开展专项检查,防止安全事故发生。“两庭”建设严格执行国家建设标准,杜绝违规超标建设。严格遵守基本建设程序和基建项目管理制度,确保项目建设合法合规。

3.提升财务工作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强化内部控制,贯彻落实《人民法院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查找管理薄弱环节,做好制度的立改废释,全面提高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的水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格执行“三公经费”预算,资产动态管理、国库集中支出、公务卡结算等规定,降低公务活动成本,大力提升财务专业素养,坚守廉政底线。

加强财务内控制度建立、厉行节约财务措施;从当前全国经济形势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对法院资金保障的支持,要盘活存量资金,依法用财、依法管财、依法理财;加强财务管理,加强内控制度的建立,应形成“要我内控”到“我要内控”的思想转变,切实管好钱、用好钱、体现资金效益。

加强和提高法院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保障司法审判活动高效、顺利运行有着积极影响。

四、法院财务后勤保障工作的几点建议

1.引进培养专业人才,树立科学管理理念

如果说审判工作是中心,那么司法财务后勤保障工作就是审判工作的坚强后盾。所以引进一批专业性强、素质高的人才迫在眉睫,以适应司法行政管理工作的需求。要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当前人民法院的财务工作相对于其他工作来说还是薄弱环节,并且发展很不平衡,其首要原因是管理观念落后。树立现代管理理念,是加强法院财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

规章制度是实施司法行政装备管理工作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依据,根据工作需要,科学合理设置工作岗位。明确岗位职能要求,做到职权划分科学合理、明确清晰,避免责任不清、推诿扯皮等现象。将每个岗位的职责细化、具体化,使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职责、权限、程序和衔接方式清晰明了,责任与权力、义务相互统一,促进各级人员立足岗位,尽职履责。

3.加大财务人员的培训再教育力度

法院对人的培养,要避免重法官轻行政辅助人员的思想,历年来对法官的培训抓的很好,但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极少,甚至一个省一年对辖区财务人员的集中学习培训连一次都达不到,这就造成法院财务人员知识更新完全靠自学,业务能力跟不上形势的发展需要。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省以下地方法院人财物统一管理对司法改革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抓好财务工作又是人财物统管的核心,对司法改革有着积极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农斌.中国法治《浅谈司法改革形势下的司法保障工作》

[2]孙晓琼.《省级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统管新形势下的绩效审计研究》

[3]李先秋.《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初探》

作者简介:

法院执行庭实习总结 篇9

其实在平常的学习中对执行这一块的知识点并不是很重视,所以刚开始的那段时间做什么都小心翼翼的深怕自己闹笑话,幸好虽然小错不断却没犯过大错。在专业知识的扩展这方面,收获最大的应该是通过接触使得脑海中的知识具体化了,没有以前那么空洞的感觉。知道了执行调解的具体流程,知道了执行中的难处,知道了关于执行文书的写法等等相关学科知识。在实习期间还抽时间听了一个行政案件的开庭审理,体验了庭审中原被告双方辩论的氛围,了解了庭审案件的整个过程。

在专业知识得到扩展的同时,自身某些不足与缺点也得到了改善。每天做得最频繁的工作应该是案件的登记与法律文书的填写了。这些工作看似简单,要做好却也不是那么的容易。比如,刚开始登录案件的时候总是会一不小心把执行费填成案件受理费、把执行标的金额填错、把当事人的身份证号填错以及一些非常注意细节的地方总是爱错。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不重复犯同一种错误就需要我们平时多加小心,记得“细节决定成败,陷阱无处不在”的真理啊!慢慢的细心、小心就变成了生活中的一种习惯。自己粗线条的行为作风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开始变得比以前更加用心与认真了!

区人民法院实习总结 篇10

第六件事便是执行难的问题。基层法院作为执行的主阵地,担负着全国80%的案件执行。但基层传统的文化背景、特殊的地缘关系使得基层法院的执行现状并不乐观,案件的实际执结率不尽人意。我虽然不在执行局,但我的一些同学曾在那里实习,我们私下里经常交流,也不止一次的听法官们提起过,所以还是又一定体会的。一个判决下来了,这个案子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完结,只有等到判决的内容执行完毕才称的上是完美意义上的结束。而我了解到的情况经常是判决内容得不到兑现。一些当事人为了逃避责任往往采取欺诈隐瞒的作法。有的推脱欠债、有的转移财产,还有甚者连假离婚都敢用。这便不得不让人担忧法律的威严和公信度的问题。执行难是全国性的问题。其中的原因很多,有执行的环境问题,经常秩序不正常等因素。也不排除执行法官的素质问题。我想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可以从以下考虑。首先 ,改革司法体制和完善法律制度,恢复制度系统的平衡。具体来讲就是解决司法独立性问题,减少部门和地方对司法活动的影响,增强法院的抗干扰能力以及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和统一信息管理制度加重对逃避法律责任、拒不履行法院判决行为的惩处力度,对于那些胆敢藐视司法权威的行为人,应当作为刑事犯罪来惩处,另外还需构建统一的信息平台使当事人无法逃避法律责任,也逃避不了法律责任。其次,加强法院自身建设。执行难的问题,虽然有体制和制度原因,但也有人为因素,特别是法官办案的公正性因素。己不正岂能正人,这是最基本的规则和道理。

最后谈谈我自身的问题吧。通过连日来的学习让我有了一个深切的体会: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很多理论上的问题都不是我目前就能够理解的;实践技能也不牢,很多基本社会方面的能力仍欠缺锤炼。而且也不能很好的把二者融合起来。具体来讲就是课堂上的教学侧重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对实践方面却很少涉及。这致使我们在实践过程中经常捉襟见肘。很多情况下,一些司法操作过程中的小事对我们来说都很陌生,也经常使我们感到束手无策。还是拿整理卷宗来说吧,它看似微不足道,但其中所隐含的规律却不是一眼就能看懂的,其中的每一页诉讼文书都是有其合理的摆放次序的。因此在这里说句题外话,学习法律的最终目的是要面向群众,服务大众,为健全社会法治,为我们的依法治国服务的。高等法学教育在推进法治建设过程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其培养的具备一定基本理论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强、素质高的专业技能人才,将在社会上起到重要作用。现代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是一个处处充满规则的社会,我们的国家要与世界接轨,高素质法律人才的培养必不可少。因此,对人才的培养,应当面向实际,面向社会,面向国际。法学教育本身的实践性很强,所以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办学模式是比较可行的,大学的法学院应当与公、检、法、律师事务所等部门建立良好的关系,定期安排学生实习,让学生更好的消化。

热门阅读文章:

大四师范生实习总结

汽车维修实习总结

师范生高中教育实习总结

法院实习的工作总结 篇11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让人民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真切而实在的实惠。作为政法机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更好地履行职责,担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重任。具体说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做好法院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依法认真审理好每一起案件,让人民满意,全力保发展、保和谐、保稳定,为县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和司法服务。

一、强化审判职能,在服务大局上有新突破

1、着力抓好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工作。作为肩负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县人民法院,就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上。一要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从大局着眼,从个案入手,维护辖区的社会稳定,服务辖区的经济发展。要紧密依靠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党委经济发展的中心工作,为其提供法律保障;二要统一裁判尺度,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克服机械执法,实现案结事了,要达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统一。三要加强与县委、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信息交流,要和县委勤请示、勤汇报、多沟通,取得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及时了解发展动态和法律需求,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服务。

2、着力抓好办案质量和效率工作。案件的质量和效率是法院工作的生命线。第一,必须坚持源头把关,审判准确。要进一步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因调解不成需要做出判决的,一定要判得准确。从源头上控制上诉案件数量,减轻人民群众的不满和讼累。第二,必须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判案、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强化每一名承办法官和合议庭成员的责任意识,切实提高办案质量意识,体现办案的社会效果,不能案结事不了,前判后申,信访不断,浪费宝贵的审判资源。第三,必须坚持“调解优先、案结事了”的原则,把调解工作贯穿始终,从受理案件开始,就要以人民满意和案结事了为目标开展工作,找出各方当事人利益的共同点和结合点,既要解开当事人之间的法结,又要解开当事人之间的心结,努力提高调解结案率,真正把和谐稳定的社会基础打牢。

3、着力抓好维护公平正义的工作。维护公平正义是法院工作的根本任务所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审判工作的最高价值取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人民法官肩负的神圣职责。法院是公平正义的建设者和捍卫者。法院要想发挥好审判工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职能作用,就必须切实贯彻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和工作机制改革的方针,进一步优化审判和执行职权配置,确保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确保定罪准确、量刑适当。健全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促进审判公正、执行高效,维护公平正义。做到公正与效率并举,公正与效果兼顾,以公正促进发展。

二、强化服务意识,在保障民生上有新突破

1、着力抓好保障和促进民生工作。要坚持司法为民,着力保障民生,完善便民措施,重视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难点问题。坚持做到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坚持思想上为民,程序上便民,实体上护民,作风上亲民,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做好审判工作,以及时的司法救济保护民权,以快速的审判解除民忧,以公正的裁判保障民利。真正做到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

2、着力提高法官把握社情民意的能力、诉讼调解的能力和善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教育办案人员善于从群众和社会的视角来分析判断问题,以实实在在为人民群众解决了多少纠纷和实际问题、是否真正做到了案结事、是否真正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信任、是否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办案质量的最终标准,切实增强实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的司法能力。教育引导广大干警把每一起案件的审判执行都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践行“三个至上”的具体行动,都作为党联系群众的窗口和纽带,切实化解矛盾,解决纷争,实现公平正义,体现党对群众的关怀和法律的尊严。

3、着力加强人民法庭建设。人民法庭是法院在基层工作的窗口,与广大农民接触最广泛、联系最密切。认真解决涉及“三农”问题,积极稳妥地审理土地流转、农民工返乡等涉及民生案件。把《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落实到对农业、农村、农民关注关心关爱的具体行动上。要发挥农村法庭巡回审判站的职能作用,开展就地立案,阳光审判,以调解促和谐。及时、主动、有效地为“三农”工作搞好司法服务。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真正发挥法庭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三、强化队伍建设,在整体素质上有新突破

1、着力加强政治业务建设。坚持“三个至上”的指导思想,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广大干警的头脑,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增强全体干警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法律意识。努力提高司法能力,通过理论研讨、庭审观摩、文书评比等活动,不断提高判断事实、适用法律、驾驭庭审、调解纠纷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和新期待,促进队伍建设的长远发展和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2、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主持公平正义,领导班子是关键。要配齐配强法院的班子,使其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要进一步坚持和落实民主集中制,促进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要加强学习培训,不断提高班子的整体素质和司法能力。强化目标考核机制,切实增强班子干事创业激情和团结协作意识。

3、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严格执行最高法院“五个严禁”规定,即严禁接受案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的请客送礼,严禁违反规定与律师进行不正当交往,严禁插手过问他人办理的案件,严禁在委托评估、拍卖等活动中徇私舞弊,严禁泄露审判工作秘密。积极建立适合法院特点的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工作机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严厉查处滥用审判权、执行权和管理权侵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违纪行为,坚决杜绝损害司法权威和法官队伍形象的违法违纪现象,进一步提高全体干警公正廉洁、勤政爱民的自觉性。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法官和干警队伍,以“零违纪”的领导班子,带出“零违纪”的干部队伍,以队伍的纯洁确保司法公正,树立法官良好的社会形象,为县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和谐社会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上一篇:初二地理民族教案下一篇:给毕业生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