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救灾救济总结

2024-08-10

社区救灾救济总结(精选12篇)

社区救灾救济总结 篇1

2011工作总结

2011年是充实的一年,是精彩的一年,经过这一年繁忙紧张的工作,我们低保科顺利的完成了上级领导布置给我们的各项工作,以下是我对承担的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和慈善超市建管工作的简单总结。

我们根据省市领导关于惠民工程的两项工作安排,按照市区领导的工作部署,在2011年我们承担了创建一家国家级、二家省级、五家市级减灾示范社区的工作任务。经过调查和研究确定黎华办事处的华北社区定为创建国家级减灾示范社区,大有办事处的嵩山社区及东莱办事处的教育园社区创建省级减灾示范社区。东原办事处的沿江社区、靖宇办事处的丰润社区、三棵办事处的泰祥社区、太平办事处的泰达社区、崇俭办事处的公园社区创建市级的减灾示范社区。根据市领导的工作要求,按照【“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标准】我们不只是分配此项工作到办事处,同样也积极配合帮助各办事处共同完成创建工作,我们为社区制作了社区展示栏、防灾减灾宣传板,宣传册、宣传单、各种功能指示牌,购买了档案柜、防灾减灾工具及医疗救助用具。在戴科长的带领下,多次走访创建减灾示范社区的几家单位,了解他们在创建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逐一调整完善创建工作。

此次创建工作比起往年的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难度更

大了,各级创建标准都大大的提高了。从我区各社区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区的创建工作难度非常大。由于经验不足,我们前往了香坊区的国家级示范社区进行了考察学习,我们发现了很多自身的不足之处,如档案不够细致,没有自己的特色等。在黎华办事处华北社区工作人员的全力配合下,我们重新整理档案,分装成册,丰富内容完善档案使之更好地反映本社区的基本情况。在社区居民的配合下落实了防火演练和社区宣传防灾减灾等活动。以多种形式宣传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建立了设施齐全的避难场所,由我区出物资建立的物资储备库也已出具规模。为更直观的了解社区情况,我们还为黎华办事处华北社区拍摄制做了宣传片,全面的展示了一所优质的设施齐全的社区全貌。现在的黎华办事处华北社区已经具备了防灾减灾的能力,为更好地服务群众,方便群众做好了完善的准备。我区的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已取得了较好成绩,在省、市领导的检查中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在创建减灾示范社区工作中的一些好的做法还被作为案例在市救济会议中重点推广介绍给其他区县作参考。

惠民工程的第二项重要工作就是慈善超市的建管工作,现我区有慈善超市20家,达到市级标准,分布在全区各办事处,基本做到了每个办事处都有一家慈善超市。2011新建立的慈善超市有两家,分别在靖宇办事处的丰润社区和崇俭办事处的公园社区。两家办事处分别开展了以“社区居

民献爱心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为主题的捐赠活动,收集旧衣物上百件,经过分类整理后整齐的摆放在由区民政局出资购买的货架上,以方便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靖宇办事处丰润社区还发动本区域内的党员,人大代表捐赠了,米、面、油、棉被等生活用品,充实到慈善超市中,为辖区的困难群众提供了救助平台。定期他们还会搞一些针对困难家庭的赠送活动。得到了辖区困难居民的拥护,有一些困难户还定期到慈善超市帮助社区工作人员整理慈善超市的物品,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劳动换取生活用品。元旦、春节期间由区慈善会出资购买的大米,都是通过慈善超市这个救助平台免费发放到了困难群众的手中。我们还联络了本区内的一些商场、单位不定期的捐赠物资到慈善超市,丰富了慈善超市的救助物品。仁里街道玛克威慈善超市就是通过街道和企业联合创办的慈善超市,该超市通过动员玛克威商厦的业户捐赠款物,为仁里地区的困难群众提供救助,为慈善超市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为了慈善超市可以长久的更好的运营我们经常走访各家慈善超市,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出适合每一家慈善超市的运营体系要想使慈善超市更好的服务于群众。需要我们完善的工作环节还有很多。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落实惠民工程的各项任务,更好的服务群众。认真完成领导布置的各项任务,使工作落到实处,方便更多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

社区救灾救济总结 篇2

本刊讯10月21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在成都隆重举行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授予109个集体“抗震救灾模范集体”称号,授予738人“抗震救灾模范代表”称号。其中通信行业有两个集体、9名个人光荣获奖。

汶川大地震造成四川省通信设施严重损毁,重灾8县及所辖108个乡镇通信全部中断。四川通管局全力协调各通信运营企业并肩作战,全力保障通信畅通,广大干部职工顾全大局、顽强拼搏,在全国通信行业的大力支持下,地震后第2天,就从震中映秀打通了第一个电话,4天就抢通了受灾县城的通信,10天抢通了重灾县108个乡镇的通信,保障了各级救灾指挥系统和部队、卫生、医疗等救援工作的需要;100天完成灾后通信恢复工作,制定了《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通信恢复重建专项规划》,灾区通信基本达到震前水平并全面进入重建阶段。

作为我省通信业抗震救灾的优秀代表,中国电信四川公司、中国联通四川分公司被授予“抗震救灾模范集体”称号;四川省通信管理局李睿、中国电信广元分公司张宏、中国电信汶川分公司刘道彬和肖康、中国电信北川分公司杨志勇、中国移动四川公司程波、中国移动绵阳分公司陈英伟、中国移动遂宁分公司彭海丰、中国铁通德阳分公司袁定宾被授予“抗震救灾模范代表”称号。

社区救灾救济总结 篇3

关键词:华洋义赈会;1924年水灾;建设救灾

中图分类号:k26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是民国时期规模最大的国际性民间慈善救灾机构。该会以“筹办天灾赈济”和“提倡防灾工作”为宗旨,自其成立到终结的近三十年间,在我国灾荒救济、防灾减灾、农村合作运动等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学界对社会史研究的重视,有关慈善史、灾荒史的研究成果日渐增多,与华洋义赈会有关的研究成果也大量出现。从内容上看,对该会的研究成果可以分為两大部分:一是侧重于论述其救灾举措及社会作用。二是侧重于研究该会的合作运动。本文拟在已有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将关注视角放在义赈会成立后所参与救济的第一次全国性大水灾——1924年水灾上,研究早期义赈会的赈济举措,分析其与中国传统救灾方式的不同,揭示其深刻的救灾理念并评价其在民国灾荒赈济活动中的积极作用。

一、灾情调查

华洋义赈会结合西方科学的调研方式并从多年的民间义赈经验中,归纳总结出一套系统的灾情调查方法:首先对灾区进行综合调查,确定成灾标准;然后视灾区面积选择逐户调查或是抽样调查;最后制定赈济计划。

1924年入夏后,义赈总分各会均收到来自灾区请求赈灾的电报。因受灾面积广大,涉及省份众多,该会特派了大量的调查员前往湘、直、贛、闽、粤、鲁、豫、鄂等八省进行灾情调查,并将灾情状况上报总会,总会经过专家讨论及一系列筹赈会议,评估出各地成灾等级,估算出需要筹集的赈款数额,最终由特设的公告统计部整理出灾情报告书及筹赈计划书,并在《申报》等全国性综合报刊上进行刊登节录。据《申报》载该会报告:“死于此项水灾者,为13115人,内有三千人死于张家口,义赈会估计湘直赣闽粤鲁豫鄂八省灾区难民,当有1500万人,而赈款需两千万元,预计可得之赈款如下:附税八百万元,中国境内开募赈捐二百万元,运输附税二百万元,合计一千五百万元,尚缺五百万元,冀在国外募集之,义赈会现尚未能付定水灾损失”。对于1924年水灾调查情况,义赈会在该年的《赈务报告书》中也做了总结: 1924年6月中旬,湘省连日普降暴雨,境内湘、资、沅三江水位同时暴涨,洞庭湖涨水三丈有余。随后水灾很快遍及江南诸省以及华北直鲁豫等地,受灾省份达到16个。 “本会所接各方面报告约计生命丧失者为13600人,决堤二百处,淹没村庄共达11000所,直至十四年正月一日天津之西依然有两千方英里之地水淹未退也。”

为使调查结果真实有效,不贻误后期赈济活动的开展,义赈会刊印《赈务指南》《查放细则》对调查员的调查活动制定一系列行为规范。如外派调查员“调查灾情,须照本会调查表,逐项切实查填,不得听凭地绅之请求,随意填报,将来办赈时,如所报与事实不符,惟调查员是问”;“调查灾情,除依照调查表填列外,须另绘全县灾区图一纸,以资考证”;“调查员津贴经费,均由本会开支,下乡均须步行,不得受地方及灾民之供应”等。另外,该会还在本次灾情调查过程中动用了飞机进行航拍,对灾情做了更为直观的调查。

二、募捐筹款

华洋义赈会在募捐筹款上有许多独特的方式,这些方式既发挥了其与西方慈善机构的合作优势,也借鉴了中国传统民间慈善组织募集善款的经验。

首先,义赈会与国内外多方合作,募集善款。与中国红十字会通力合作,筹备举行全国救济水灾大运动,设立全国水灾募赈大会,募捐巨款。与国际慈善组织的合作。该会曾多次致电西方各大慈善团体及海外华侨组织,希冀国际外援,曾获美国红十字会捐资十万美金。全国水灾募赈大会除在国内尽力募捐外,还派李方代表募赈大会前往香港、南洋各处鼓励华侨捐款,派熊崇志赴美向美国华侨设法宣赈。与各地方政府的合作。在各省的水灾救济筹备会上,义赈会各分会都派代表出席并发言,提供大量的人员和物资支持。其次,华洋义赈会利用其全国性慈善组织的地位和良好的社会信用,组织遍布全国的各地分会,建立各式各样的募捐队进行募捐活动。如组织汽车游行队, “由该会事务所出发,分南北西组,游行九城。沿途散布传单,募集义金,以拯灾黎。”又如女子募款队,由颜惠庆夫人任全国水灾募赈大会女子募款队队长,队员有冯玉祥夫人、唐在复夫人及中央医院院长曹锡庚夫人等 10 人,分途出发,从事筹募。除特色募捐队外,该会也有摊派到各省的常规募捐队,并制定详细的各地应募之款的摊派计划。再次,华洋义赈会还提议海关赈灾附税。关于将海关附税作为赈灾之款一事是该会一直所倡导的,但一直因外交问题无法促成。海关的征收附税需要与外交团商议才能实施。由于义赈会的国际性,因此其在海关附税一事上进行了多方的斡旋。红十字会会长兼华洋义赈会董事颜惠庆,一直为此事与各国公使接洽,“各使对于中国拟办之附加税,口头表示均已赞同。惟尚未得其本国之最后训示。附税若能办成,每年可得 800 万,半年可得 400 万。”此外,根据该会的提议,北京政府决议征收路电邮航附税6个月来赈济水灾。最后,在募捐方式上义赈会充分发挥筹赈集会号召作用。如与组织赛马助赈活动:“华洋董事近决定??售出马票,附抽赈捐百分之五,专作赈济水灾饥民之用。”另外在全国水灾募赈大会召开期间在多地举行游园募捐活动:“十月四日至八日五天,同时开放北海、三殿、历史博物馆、天坛、雍和宫、中央公园等处,皆可游览。”该会创设年捐形式,“即每年预筹定款,留存积储,于无事之秋,用作建设经费,以防灾患,一旦变生不测,随时拨充赈济,以拯生灵”。

三、建设救灾

nlc202309081708

华洋义赈会将以工代赈作为主要施赈手段,将救灾与灾后重建甚至灾区的防灾减灾工作融为一体,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使工赈效果更加显著,该会还成立工程股,聘请美国人塔德为总工程师,负责对义赈会工程进行勘察、设计、论证。工程股虽设于总会,但对全国分会负责。在国内慈善团体中,只有华洋义赈会设立了与工程技术相关的部门,并拥有自己的工程技术人员,这是其“防灾胜于救灾”理念的结果。1924年水灾后,该会根据前期灾情报告制定出工赈计划,并在报刊上广而告之:“义赈会工程部已经着手筹划进行手续,届时希望各地教育慈善家,以及热心公益士女,竭力帮助。”对于中期所募善款,义赈会与红会两慈善团体进行分工,“所募之款之五分之四将由华洋义赈会分配,”“华红二会为便利工作起见,采分工方法。红十字会,主办临时赈务??而义赈会则从事于永久计划??以及防阻灾害之发生等事。”[]此次灾后重建计划中,该会的工赈主要是以修路、筑堤、改良河道为主,辅之以农业垦荒等赈济项目。

(一)修筑公路。修筑公路是华洋义赈会以工代赈的主要形式。良好的交通路况使得不管是移民就食还是移粟就民都更加快捷便利,极大地提高了救灾的效率,更使灾民保全生计免于其結党成为流寇。1924年水灾前后,该会出借工程款,或与政府及其他组织合作出资等方式,修筑了湖南的湘潭到宝庆、山东的烟台到潍县、浙闽省道等多条省内或省际大型公路。

(二)筑堤修坝。水灾导致多省堤坝损毁严重,因此筑堤修坝成为除修路外最主要的工赈计划。与抢修公路的紧迫不同,筑堤修坝一般要晚于修路,而此时的工赈资金相对减少,因此需要进行二次募捐或与灾区的地方士绅合作。除资金外,对于大型筑堤工程,义赈会总部还会特派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其中。此次水灾赣省毁堤最为严重,该会特派总工程师塔德到江西勘察灾区圩堤,塔德在主持修筑过程中还对工赈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细节做了详细的安排。

(三)改良河道。因为此次水灾导致全国众多河流的河床冲毁,河道变形移位,河流承载力减弱,河堤抗灾能力下降,易造成二次成灾,所以改良河道成为了义赈会在此次灾后工赈方面较为重要的一个方面。该会曾计划在天津试点改良河道,天津分会的赈务报告曾言“此河若成可宣泄上游各河道,直省平陆永免水患实为当务之急”。并且还计划将此种办法应用到其他河流众多的省份中,与农田灌溉相配合,变灾为利。

(四)农业垦荒。在修路、筑堤的基础上,大力扶持灾区农业恢复与发展成为了灾后重建的一项重要内容。义赈会各分会纷纷根据各省的灾情,进行调查,测量制定出了垦荒计划。该会总工程师塔德在赣省指导工赈时曾表示:“垦荒事业,大可有为,如此不特数十万灾民得免冻馁,而江西一省富力,且因有增加。据塔氏估计,苟堤防略修,则田亩之可以归复者约 400 万亩,每亩平均以 50 元计,则获利当在 2 亿元之谱。至工程经费,则极为有限。”

(五)其他施赈措施。除工赈项目外,义赈会还进行了简单易行的施赈计划。天津分会组织灾民以手艺自活,如织蓆制绳以及编筐篮等物,然后再按公平价值收买,此法赈济灾民三万余人。湖南分会计划设立贫民贷款储蓄处,以期调剂灾时金融。湖北分会召开“防灾扩充经济会议”,邀请中外各方人士前来拯救灾区经济。

四、结语

华洋义赈会成立后将西方先进的防灾、减灾、救灾理念与传统中国的义赈相结合,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赈济方略。这与中国传统的救灾模式已大不相同。

首先,在前期的灾情调查中表现为:第一,综合性。传统慈善组织对于灾情的调查多集中受灾原因、面积、人数、经济损失等常规灾情数据上,而义赈会的调查员还对灾区的商户、学校、医疗机构、政府机构及地方团体的现状,灾民迁徙路线,灾区卫生环境,灾区经济发展状况等进行调查与分析。这些纵深性调查为灾后的施赈方针提供非常有利的数据支持,并且为灾区以后的经济发展以及城乡建设提供大量的原始数据。第二,技术性。传统灾情调查,技术含量较低,而义赈会调查员多为受过专业培训的技术人员,有些还有西方留学背景,因此在调查过程中能够熟练掌握许多科学的调查方法。此外,还特派飞机对灾区进行航拍,更为直观的了解灾情,提高调查的效率。第三,时效性。该会注重灾情报告的时效性,在总会中特设公告统计部,所有灾情报告均先经此部核阅汇编,分送中西报章登载以资众览。第四,纪律性。传统慈善组织多为自发性组织,工作人员主要靠道德约束,而义赈会对其工作人员则进行严格的纪律规定,制定系统的规范,其中涵盖调查人员的比例构成、人数安排、调查经费的使用与上报、调查行为的监管等内容,并将这些行为规范整理成《赈务指南》、《查放细则》,以便遵守和监督。这些举措有效的防止了公共资源的滥用,树立了义赈会的良好形象,提高了其社会公信力。其次,在募捐赈款方面,华洋义赈会体现出其在中国慈善界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与红会联合设立全国水灾募赈大会,还是斡旋于西方诸国争取海关附税作为赈款,无论是与政府各救灾机构的协调配合,还是与地方士绅的沟通合作,都反映出其良好的公信力。从募捐形式上来看,诸如赛马会、游园会、汽车游行队、女子募捐队等既融合了中国传统义赈的募捐方式,适应了中国民众的募捐心理,又融合西方劝捐形式,扩大了募捐对象和范围。最后,华洋义赈会 “以工代赈”的建设型救灾理念及其实践最值得借鉴。该会的工赈有其独有的组织系统运作模式,专门设立工赈股这类工程技术部门,灾后所建工赈项目均根据当地的水文、地形、气候等条件,经过充分实地勘察和科学设计后,再进行建设。

20世纪20年代初,由于灾害频发,政府救灾不力,慈善组织在救灾济贫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慈善组织自身也在发生着变化,其组织性质由地域性走向国际性,救灾理念由“以养为主”走向“以防为主”,救灾措施由传统的“施粥送药”到完备的建设型救灾机制,华洋义赈会作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慈善组织既是参与者更是推动者。对于义赈会在民国救灾史上的特殊贡献,当时的新闻舆论就曾给予过很高的评价:“该会不但做了许多慈善性质的救济事业,而且做了不少建设性质的社会事业,后一种事业是最值得我们来称道的。”华洋义赈会把西方先进救灾理念运用于中国的救灾实践,开创了近代中国救灾事业的新纪元。

参考文献

[1] 中国水灾之被害情形[N]申报,1924-8-15.

[2] 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丛刊甲种13号,民国十三年度赈务报告书 [M].1925.

[3] 义赈会筹赈要闻[N]大公报,1924- 8-17.

[4] 华洋义赈会干事乘飞机视察京津一带水灾.[N]晨报,1924-8-2.

[5] 华洋义赈会赈济水灾计划[N]晨报,1924-8-8.

[6] 昨日省属筹商急赈办法之大会议[N]大公报,1924- 7-3.

[7] 汽车游行队将开始募赈捐[N]晨报,1924-8-29.

社区救灾救济总结 篇4

今年以来,我处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分管局长的具体指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全市民政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按照年初工作计划,有条不紊地做好救灾救济各项工作,扎扎实实地完成各项任务。

1、抗雪防冻救灾工作取得全面胜利

1月

18日以来,我市遭受了建国以来持续时间最长、降雪量最大、影响程度最深、经济损失最重的雪灾。据初步统计,全市受灾人口达129054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56739亩,损坏及倒塌房屋14274间,其中倒塌居民住房1684户3597间。境内合宁、合界、合徐、合六叶、合巢芜等高速公路一度全部关闭,陷入瘫痪状态持续4天时间,国省干线公路在局部路段严重受阻,大部分农村公路交通中断;大量蔬菜大棚、养殖场棚、市场顶棚、加油站顶棚、工业厂房被压塌或受损。因灾直接经济损失66230.208万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6396.7万元。

在市抗雪防冻救灾工作指挥部和局党委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至上”的救灾工作方针,全力以赴,众志成城,雪前高度关注天气变化,通过电话通知、短信等在全市救灾部署前既已全面展开工作。雪中密切关注雪情发展,雪灾形成后各项救灾措施迅速落实。市救灾组、市民政局领导分7个组,市和县区各级民政部门负责同志亲临雪灾第一线,靠前指挥,指导开展生产救灾;各级救灾部门沉着应对,快速反应。全市2500多名民政干部日夜奋战在雪灾一线,深入乡镇,普遍开展防灾、查灾、核灾工作,尤其是偏远乡镇和五保户、低保户和困难户住房安全重点排查,分散五保包保到户到人,全市30833名五保未因雪灾发生一起伤亡事件。通过进敬老院、腾住公房、投亲靠友等,对已倒户和危房户进行妥善安置,全市转移安置人口9033人。同时启动应急预案ⅱ级响应,建立灾情日报制度、24小时值班制度、领导带班制度、重大灾情2小时必报制度等,开通救灾热线,平均约每10分钟一次,高峰时彻夜电话不断。

及时发放救灾款物,积极争取省厅支持,争取了省冬令款、雪灾款、滞留旅客救助资金、春荒款等总计780万元,救灾棉被4000床;市本级下拨冬令款和雪灾专用款共计476万元。开展全市农村雪灾困难群众全面排查,不漏一村、一户、一人,建立以乡镇为单位、名册到户的《春荒需救济人口台帐》和《倒塌民房台帐》。全力开展道路除冰、保畅和滞留旅客救助工作,及时下拨100万元滞留旅客临时生活救助资金,全市计救助滞留旅客51462人,救助食品折款387425元,救助饮用水4225箱,救助棉被、毛毯124床,棉衣119件,肥东县、肥西县、包河区在重要阻断节点不分昼夜,连续作战,以各种形式为滞留旅客做好基本生活保障和服务。经过上下的共同努力,保证了国、省道和高速公路快速疏通,春节期间没有人员滞留。受灾群众生活得到妥善安排,没有人缺衣少粮;新春佳节欢乐祥和,气氛浓郁;全市人心安定,社会稳定,市民政局荣获“抗雪防冻救灾工作先进单位”,受到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表彰。此外,进一步完善了市、县区、乡镇三级救灾预案,完成市救灾减灾中心项目申请立项的各项工作,蜀山区竹荫里社区荣获首批“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称号,受到民政部表彰。

2、冬春困难群众生活得到妥善安排

救灾救济工作制度(共) 篇5

一、救灾款物接收、发放工作

(一)救灾款:是指中央、自治区下达的自然灾害救济补助费、灾后重建补助资金,各级财政安排的自然灾害救济事业费,县级以上政府接收后下拨到各乡镇的捐赠款。

(二)救灾物资:是指各级政府和民政部门为解决紧急转移安置灾民和基本生活,购置下拨的物资,县级以上政府接收下拨的捐赠物资和乡级自行接收的捐赠物资。

(三)救灾款物使用的原则:坚持公开、专人负责、专帐管理、专款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

(四)救灾款物使用范围:解决灾民无力克服的衣、食、住、医等生活困难;紧急抢救、转移和安置灾民;灾民倒房重建;加工及储运救灾物资。

(五)救灾款物使用的重点:重灾区和重灾户。指五保户和无主要劳动力、无经济来源、无法维持基本生活的严重困难户及因灾造成重大损失、家庭非常困难的困难户。

(六)救灾款物的接收和发放工作:乡镇民政办负责分配指标的提出、发放对象和金额的审核、发放工作的组织落实、账 目的整理归档和核报等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分配指标的审定和发放对象和金额的审批。

1、调查摸底。乡镇民政办要依托村、组干部和驻村干部逐逐走访灾民,掌握每户受灾情况,并以村、组为单位登记造册,建立基础台帐。

2、制定款物分配方案。乡镇民政办接到县民政局的拨款、拨物通知后,特大自然灾害救助款(物)和灾民转移安置款要在1日内提出分配到村(屯)的使用方案报乡镇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召开会议研究确定,由乡镇领导在分配方案上签字,在2日内发放到户,并报县民政局备案。一般的救灾款物应在5个工作日内根据各村的受灾情况、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提出分配方案,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县民政局审批。

3、张榜公示。村委会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根据乡镇政府批准的款物发放数额,由受灾户申报,民主评议出分配到户的名单和数额,报乡镇民政办审核,经乡镇政府批准后由 村委会在便于群众观看的固定场所张榜公示,并公布投诉联系人及其电话。张榜公布结束且群众无异议后, 村委会要将张榜公布的内容交回乡镇民政办存档备案,并由乡镇发给灾民《农村困难户救济卡》或《灾民救助卡》,4、救灾款物发放。乡镇民政机构可在乡镇、村委会组织现场公开发放救灾款物。受灾群众以户为单位,凭《农村困难户救济卡》或《灾民救助卡》领取救灾款物。也可凭《农村困难户救济卡》或《灾民救助卡》到民政办领取。对救灾款的发放,各乡镇民政机构应通过农村信用社,逐步推行社会化发放,确保救灾资金的安全。

5、建立救灾款物发放工作台帐。乡镇发放救灾款物需填写以村为单位并由灾民签字的《救灾款物发放表》一式两份,乡镇留存一份,报县民政局一份以备核查。每一笔(批)救灾款物发放完毕后,要将《县民政局的拨款、拨物通知》、《乡镇的分配方案》、《村委张榜公布名单》、《救灾款物发放表》及时装订整理归档,建立救灾救济工作台帐,保存期限不少于10年。

(八)应急救灾款物发放:

应急期间指遭遇较大或特大自然灾害期间,对受到围困或紧急转移安置的群众实施紧急救助的行为。

1.直接下拨到县(区)的救灾物资:收据由接收县(区)民政局领导1人、验收人员2人以上签名并盖章。2.直接下拨到乡(镇)的救灾物资:收据由接收乡(镇)领导1人、民政办主任或助理1人、验收人员2人以上签名并盖章。3.直接下拨到村委(或屯)的救灾物资:收据由村委干部、灾民代表各3人以上签名并盖章。应急救助工作结束后,村委会应在本村范围内公示救助款物的来源、数量和发放使用情况。

救灾款物发放流程图

县(区)民政局下发救灾款物文件(通知)

乡镇(街道办)制定到村的分配方案,经乡镇(街道办)领导签字后生效

村委(社区)组织受灾群众申请,民主评议出分配到户的名单和数额,由村委(社区)张榜公示,群众无异议后,上报乡镇(街道办)民政办

乡镇(街道办)审核

报县(区)民政局审批

编制《救灾款物发放表》一式两份,由灾民签字后领取救灾款物

乡镇(街道办)民政办将以上所有资料收集整理,建立救灾救济专门工作台帐,并妥善保管10年以上

二、冬春困难群众生活安排工作

(一)每年9月上旬开始,村(居)委会应着手分别汇总本行政区域内的本冬季和下一年春季灾民生活困难需政府救济的情况,入户调查因灾造成生活困难需政府救济人口 的情况,填写《冬春因灾生活困难救济人口台帐》,并汇总数据,于9月30日前上报乡镇(街道)。乡镇(街道)在接到村(居)级报表后,应及时核定本地区情况、汇总数据,于10月10日前报县(区)民政局。

(二)进一步规范救济款物的发放标准和发放程序,严格遵循“一卡一账两公开四程序”的原则,确定救助对象后,救助群众凭《农村困难户救济卡》或《灾民救助卡》领取救济款物,县、乡要有救灾救济工作台账,救助人员名单和救助款物数额要公开,救助对象要严格按照“户报、村评、乡审、县定”四个程序确定,保证救灾救济款物发放的公开、公正和公平,确保专款专用,重点使用,彻底杜绝挤占、挪用和贪污等违法违规现象。

救助工作结束后,要及时整理、归档,建立健全工作台帐。

三、灾后倒房恢复重建工作

帮扶对象:农村居民中因灾住房全部倒塌的家庭;因灾严重受损,居民住房已没有使用价值,必须进行拆除重建的家庭;因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已确定需搬迁的家庭,均可以认定为全倒户。但居民在某一居住点的房屋因灾全部倒塌,在别处另建有住房的不能登记为全倒户。帮扶原则:(1)坚持尊重受灾群众意愿,倒房户自建为主,援建和帮建相结合的原则;(2)坚持个人申请、村组评议、张榜公布、乡镇审核、县区民政局审定确定救助对象及分类 帮扶的原则;(3)坚持帮扶资金专款专用、重点使用和无偿使用的原则。(4)按照不同帮扶对象,实行分类帮扶、保障重点的原则。

帮扶程序:分散建房的由本人申请、村组评议、村委会申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县(区)民政局审批、报市民政局备案;集中建房的由村委会申请、乡镇申报、县(区)民政局审核、县(区)级人民政府审批,报市民政局和自治区民政厅备案。分散建房和集中建房审批结果均要在村级张榜公布。建房资金:主要通过个人自筹、社会保险、社会捐助和政府救济等多种途径解决。

四、灾情信息报告

初报:发生自然灾害时,村(居)委会应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灾情,并在灾害发生后1小时内上报乡镇(街道),乡镇(街道)在接到灾情报告后半小时内汇总上报到县(区)民政部门,县(区)民政部门要在灾情发生后2个小时内上报地(市)级民政部门。

续报:在自然灾害灾情稳定之前,需执行24小时零报告制度,即:灾情发生后,每24小时必须上报一次灾情,即使灾情没有变化也必须上报,直至灾害过程结束。村(居)委每天8时之前将截止到前一天24小时的灾情上报乡镇(街道),乡镇(街道)在每天8时30分之前汇总上报到县(区)民政部门。县(区)民政部门在每天9点之前汇总上报地(市)级民政部门。

核报:灾情稳定后,村(居)委应在1天内核定灾情,上报乡镇(街道),乡镇(街道)在1日内汇总上报到县(区)民政部门。县(区)民政部门在2日内核定灾情上报地(市)级民政部门。

五、相关法律法规与预案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2、《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

3、《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4、《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5、《救灾捐赠管理办法》(民政部令第35号);

6、《民政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工作规程》(民发[2008]35号)

7、《关于加强救灾资金管理

规范救灾款物发放的紧急通知》(桂政办发[2008]5号);

8、《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六、救灾款物发放的程序:

社区救灾救济总结 篇6

汇 报 材 料

市考评组:

根据市绩办发[2011]34号《关于对2011年度自治区重点绩效指标进展核验的通知》,现就我局2011年度救灾工作汇报如下:

一、灾害应急救助工作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全县应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应急救助行为,提高应急救助能力。我县制定朔政发[2010]33号《阳朔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阳朔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通知》文件,各乡镇进一步完善了乡镇一级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村(居)会、社区也同时成立了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

二、倒房恢复重建工作

今年六月以来,我县发生洪涝、泥石流和火灾等灾害,造成了农村居民房屋倒塌76户200间和损坏198间。灾害发生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倒房恢复重建摆在救灾工作的突出位臵。民政局急时制定《阳朔县2011年因灾倒房恢复重建实施方案》,在2012年1月中旬以前,确保每户全倒户至少建成30平方米以上的牢固住房,使所有因灾倒房群众能全部搬入新居。10月底完成重建任务的40%,11月底完成重建任务的60%,12月底完成重建任务的90%,2012年1月中旬全部完成重建任务,1月底所用因灾倒房户搬入新居。

截止到11月30日,全县共投入恢复重建和维修资金102万元,其中灾民户自筹82万元、县财政投入20万元;我县倒房重建已动工76户,200间,已竣工28户84间,预计3月底前受灾倒房户全部入 1

住完毕。

三、冬春生活救助工作

一是我们在去年冬令救助的基础上,继续做好今年的春救助工作,10—11月份,共发放临时救助金9.5万元,救助困难群众684户1573人。二是认真做好今年受灾人员冬春生活救助工作,10至11月份各乡镇民政办摸底调查了受灾困难群众需救助情况,建立了《2011年冬春需救助台账》。经统计,全县需救助人口15306人,需救助口粮370吨,需衣被12400件/套。我局按照科学发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从“以民为本,为民解困”宗旨出发,早计划,早行动,切实抓好今冬明春各项救济工作,县民政局根据需救助情况,于10月10日制定下发了《阳朔县冬令春荒期间灾民和困难群众生活救助实施方案》朔民发[2011]4号文件,明确了救助对象,制定了救助方法和措施,县人民政府年初预算安排并落实冬令春荒救助资金10万元。11月30日,我局委托县采购中心招标采购了一批冬令救济物资:棉衣3000件、棉裤3000件、棉鞋3000双、口粮救助款30万元,合计110万元。目前,这些救灾款物正在下发各乡(镇)民政办,要求在12月底全部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确保全县灾民和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了社会稳定。

四、农房保险工作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2011年农村住房政策性保险协议》的通知(桂民发„2011‟42号)精神,我县从2011年4月上旬开始,全面部署并开展了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工作,并制定《阳朔县开展农村住房政策性保险工作方案》朔民发[2011]3号文件要求,全县农房保险的理赔工作及时启动,对受灾农户灾后重建、恢复基本生活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我县2011年度共有67300户农户参加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参保率达100%。截止11月30日,全县已有20户参保农户住房因各种自然灾害损坏和倒塌,其中损坏5户、倒塌15户,经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现场勘定赔付14.38万元,户均赔付达7500元,这是在全市十二县五城区户均赔付金额是最高的,同时也得到市民政局对我县的农房政策性保险工作表扬和肯定。所有赔款都在十个工作日内拨付到县民政局帐户,由县民政局按维修和重建进度发放给受灾农户手中,并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现已维修好4户、倒房重建竣工6户,其它的希望得到赔付的乡(镇)及时抓好这项工作,确保 12月底全部竣工并入住。

五、存在问题

倒房重建工作由于区市重建资金尚未到位,造成重建进度缓慢,但我县不等不靠,仍然扎实抓好这项工作,认真落实灾区民房恢复重建管理工作规程,加大对各乡(镇)民房恢复重建工作的督查力度,确保2012年1月底全面完成因灾倒房重建任务。

阳朔县民政局

社区救灾救济总结 篇7

防汛目标责任书

为了切实做好2011年防汛工作,保障防洪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要求,村委会与各小组签订2011年防汛目标考核责任书如下:

一、小组长对防汛工作负总责,全面落实抗洪抢险预案相关措施。一旦发生洪水灾害,要快速启动预案,及时组织有洪水危险人员撤离,全力组织涉险工程抢护,果断指挥调度,确保在防御洪水标准内河道堤防不决口,最大限度减轻洪水灾害损失。

二、负责充实健全防汛指挥机构。同时做好《防洪法》的宣传贯彻,加强社员教育和防汛知识培训,克服麻痹思想,增强防汛意识,提高防汛决策水平。

三、负责组织编制和审定本小组江河堤防、水库、滑坡地段的防洪调度计划和防、抢、撤预案,并宣传落实到户到人,落实各项防汛措施。

四、负责组织开展汛前、汛期、汛后安全检查,明确安全责任人,及时消除防汛安全隐患。

五、在社区防汛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负责做好本小组内的洪水调度和局部暴雨洪水的抢险工作。当小组内发生暴雨洪水时,必须及时将雨汛情向村委会汇报。

六、全面主动防抗干旱灾害,出现灾害后,要精心安排,靠前指挥,协调动员群众全力抗旱。一旦旱情加重,要千方百计确保旱区群众生活用水安全,尽全力满足农田抗旱灌溉要求,最大限度减轻干旱灾害损失。

全面完成以上工作任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如因工作不力,未完成某项任务,或贻误时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者,严肃处理。

清河社区村民委员会小组 代表:代表:

防汛救灾工作总结 篇8

一、灾情基本情况

此次强降雨严重影响了全区工、农业的生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秩序,整个降雨过程主要呈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1、持续时间长,雨量大。自22日凌晨2点到23日下午3点,连续降雨长达37个小时,平均降雨量为182毫米。截至23日晚上9点,张湾镇降雨310毫米,古驿镇237毫米,东津镇250毫米,其它各镇均在100毫米以上。持续强降雨造成河、库、渠水位暴涨,滚河、淳河全线暴满,唐河、唐白河发生4100立方米/秒以上的洪水;包括黑清河、官沟、罗岗在内的89座中小型水库溢洪。其中:黑清河最大泄洪达900立方米/秒。

(一)领导重视,靠前组织指挥。7月21日,天气预报从22日起鄂西北部将出现强降雨天气。7月22日中午12点,区委、区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区防汛工作紧急动员会,通报了雨情、汛情,对迎战可能出现的暴雨洪水灾害作了全面的动员部署。当天夜里11点,再次召开了雨情汛情会商会,对未来5天的雨情、汛情进行了研究。暴雨灾害发生后,区委、区政府“四大家”领导全部深入所包镇,亲临一线,现场指挥,查险除险,研究对策,果断决策,全力组织防汛抢险工作,直至7月23日雨停水住。7月22日晚11时和7月23日晚9点30,区委郭书记两次组织召开防汛抗灾紧急工作会,区“四大家”领导、防汛抗旱指挥部及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与会,对下一步抗灾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

严重的洪涝灾情牵动各级领导的心。23日市委书记唐良智、副市长王代全视察了城区、邓城大道积水排涝情况,副市长李跃华到朱集镇视察唐白河汛情。区委书记郭忠先后深入朱集、古驿等镇水库抢险一线指挥抢险,到城区主要路段检查城市排涝工作。区委副书记张文斌自22日开始,先后到黑清河水库、叶庄水库现场指挥防汛抢险。并于24日凌晨坐阵朱集镇安排转移受到洪水威胁的群众。区人大常务副主任郭富清、区政协主席张志顺赤脚查看城区积水,指挥建管部门加大排涝力度,并深入联山水库、谢洼水库防汛一线。区委常委、常委副区长章杰坐阵熊河西干渠指挥抢险;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郑国元坐阵东津检查指导防汛救灾工作,副区长冯云波深入联山、谢洼水库一线,研究制定泄洪方案;副区长王建军连续两昼夜坐阵防汛办统一协调调度全区防汛救灾工作。其他包镇的“四大家”领导全部深入所包镇,检查指导抢险救灾工作。

(二)沉着应对,科学有序调度。首先是深入发动。在层层召开防汛工作紧急动员会的同时,7月22日,区防汛抗旱指挥部下发了《防汛抢险一号令》,并在区电视台进行滚动播放,对全区防汛抢险工作进行了深入动员;7月23日,下发了《关于做好防汛工作的紧急通知》。其次是加强防汛抢险值班工作。区、镇防汛指挥部及有关部门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防汛信息上传下达畅通无阻。第三,不折不扣地落实防汛抢险预案应急措施。区水利局成立了防汛技术组,哪里有险情,他们就深入到哪里,进行实地勘测,修改完善抢险预案,并现场指导排险除险,确保在规定时间内排除险情,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区防汛指挥部先后对各水库下达了防汛调度通知,要求降低水位,开启输水管预泄洪水,确保水库安全度汛。24日晚,针对联山、谢洼水库泄洪影响城区的现状,防汛办汇同高新区对两座水库采取上堵下排的方法,控制泄洪流量,区水利局投入5万元,在联山水库修建防洪钢闸,保证了城区居民不受影响。

防汛救灾工作总结 篇9

一、建立组织,制定方案,加强协调,确保防汛全程演练成功

为确保这次防汛演练活动的正常进行,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防汛演练任务,根据本工程演练大纲和做好防汛演练工作的通知要求,成立了以为总指挥的防汛演练领导小组,组成了综合调度、水情、财物供给、行政管理等四个职能小组,按照这次演习的内容范围,进行了科学分工,明确了各职能组的职责和任务,并进行了战前发动,为标准性的开展好这次演练活动提供了组织保证。

为使这次防汛演练活动符合防大汛抗大洪的.要求,我们根据上级确定的演练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参照本工程制定的演练大纲根本框架和做法,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以我工程今年的防洪预案为依据,在广泛吸取职能部门意见的情况下,制定了四方山农场防汛演练大纲,为确保防汛演练活动的有序开展创造了条件。

为确保这次防汛演练活动的成功,7月18日上午,我科与相关单位召开了职工大会,进行了战前发动,要求参加演练的职工,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在工作中要精力集中,精益求精,把假戏唱真,要真像防大汛抗大洪那样坚守岗位、尽职尽责,严肃工作纪律,认真履行职责,及时请示和报告,突出工作重点,把握工作要点,各职能组之间要做到及时沟通情况,相互协调配合做好工作,切实按照上级演练每个阶段下达的拟定水情演进变化情况,及时完成河流的防守部署和险情抢护处理工作。演练中,各职能组工作人员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做工作,紧紧围绕在演练活动中出现的水情变化这一主题,相应地完成了各项工程技术根底工作及相关的工程抢护处理和技术处理配套工作任务,各职能小组注意纵横协调,理顺工作关系。切实做到上情及时下达、下情及时上报,准确无误,根本上满足了本工程各职能小组的要求,保证了我工程演练活动不同阶段的正常开展。

二、各职能组坚守岗位,尽职尽责,保证了防汛演练活动的正常进行。

防灾救灾工作总结 篇10

我校牢固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思想,开学以来就安全工作认真开展安全工作是学校的第一件工作,把安全工作也放在工作地重中之重来抓。

一、建立组织,责任到人。学校成立了“防灾减灾”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赵刚校长任组长。由杨志刚校长负责全镇安全工作,同时我校中学部由刘仍民校长负责,各领导和和班主任为成员的安全工作网络,职责落实到位,并层层追究责任。

二、依照上级要求务实开展工作:

(一)我校开学初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布置工作,落实责任,层层开展安全工作会议,对于本学期的安全工作进行细致筹划,认真布置,召开家长会,班主任工作会议,值周教师会议,分别落实,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和要求,安排系列计划和措施。

(二)开学初对中学部建筑物进行安全大排查,尤其是重点部位进行细致排查,消除安全隐患。

(三)对中学部的用火用电进行安全排查和检修,厕所重新扯线安置灯,配齐灭火栓和消防器材,线路进行检修,用电器的开关和完好情况逐一排查,消除用电用火隐患。

(四)依照教育局的要求进行消防知识竞赛和开展致学生和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做好防火知识和要求。进行防火安全教育活动。

(五)对我校地食品安全工作进行大检查,对食堂依照距离要求逐一落实,严把进货渠道,生熟分开,食品留样严防病从口入,对商店进行排查杜绝变质过期的食品进入校园,同时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教育,坚决取缔学校周边的地摊烧烤食品进入校园。

(六)结合h1n1流感病毒的预防工作进行教育,每天进行晨检做好预防和记录,严格执行零报告制度,切实做好各种了传染病的预防和教育。

(七)积极开展春季爱国卫生运动,对校园和周边进行彻底的环境整治,消除传染源和卫生死角,彻底改造校园及周边卫生状况,班级通风,同时对学生的个人卫生,指甲,头发等个人卫生进行整治和一贯要求检查,取得良好效果。

(八)我校严禁学生携带管制管制刀具和其他危险品进入校园,同时每周定期和不定期对学生进行手脚管制刀具及危险品排查和收缴至少两次。

(九)同时我校积极开展校园安全知识讲座,并开展竞赛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做好评选,颁发奖状,我校积极开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工作,现在正紧锣密鼓地开展和进行,从每天少说一句脏话,每天拾起一片纸屑等小事抓起,值周工作做好记录和提出批评和表扬记录在案,让学生注意安全和培养良好习惯逐渐变成一种自觉行为。

(十)我校积极开展防地震、防火,用电和意外伤害的急救等安全演练工作,依照指定的各种应急预案开展演练和疏散活动,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十一)结合“5.12“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组织全校师生观看中央电视台主持的《汶川地震英雄少年颁奖晚会》的观看并写出观后感,通过此项活动,加深学生进行珍爱生命,学会感恩,如何帮助他人,挽救他人的高尚品质,学生在危险来临之前既要保护好自己,同时更应挽救他人,学会担当,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

(十二)我校组织应急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安全条例教育材料下发,班级利用晨会和班团会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宣传和学习,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通过学习,学生不仅懂法,还应该进行宣传,并自觉守法。

我校本学期开展的安全条例工作还在进行中,各项工作取得的一定效果,成绩是主流,但也对于学生的多变形和安全工作地长期性不能掉以轻心,我校一定依照上级领导的要求,安全工作不能放松,真抓实干把我校地此项工作深入持久,卓有成效的开展下去。

南山城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学部

救灾演习总结报告(水灾)2 篇11

矿 长: 总工程师: 安全矿长: 生产矿长: 技 术 科:

编 制:

二0一三年一月十日

2013年度水灾事故演习总结

根据泰丰煤矿2013年度水灾事故演习计划,我矿于2013年1月10日,进行了一次水灾事故演习,现将其演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事故经过 1、2013年1月10日08点05分,调度室值班员接到井下1152回风巷当班瓦斯员李治打来的电话:“1152回风巷掘进工作面发生水灾,有2名职工下落不明,目前已停止一切作业,井下其余人员已全部撤离”。

2、当班值班调度员得到通知后,立即安排:井下所有人员在安全员及当班班长带领和组织下沿避灾路线图中规定的路线撤至地面。同时通知矿长、总工程师、安全副矿长、生产副矿长、技术副矿长、机电副矿长,机电科长、安全科、矿灯发放负责人及自救器发放负责人。以上人员在接到事故电话后,在8时10分(5分钟内)先后赶到矿调度室,矿长赶到调度室立即根据《泰丰煤矿年度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以及《泰丰煤矿2013年度应急救援预案》进行抢险救灾工作安排,由考勤人再次清理、核实井下人员及升井人员,确认受灾的准确人数;安排保安人员对井口进行监控,未经矿调度许可,任何人不得入井及井口排水的范围内。同时安排总工程师带领救护队三名队员到井下现场进行抢险救灾工作。由矿长亲自在调度室指挥抢险救灾工作。3、08时13分总工程师带领救护队从回风斜井人井,8时25分到事故地点,因该处涌水较大,救援人员无法入内。总工程师带领救护队员,首先沿着主斜井、回风斜井等安全地段进行捜索,凡受水灾威胁的地点均未找到人,经请示救灾总指挥,为了确保救灾人员的安全,等水小后再进入工作面抢救,9时16分,水量变小,进入掘进工作面抢救。

二、事故原因

掘进中揭穿老窑采空区导致突水事故;没有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

三、经验、教训

1、现场施工中,必须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并制定针对性措施。

2、过老窑、过采空区等必须编制探放水安全措施。

3、老窑积水区域探水线位置按《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四、存在问题

1、救护队员抢救行动太慢。

2、矿井管理不到位,无探放水设计。

3、职工培训太少,业务不熟。

4、没有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

五、安全防范措施

1、由本矿组织专职救护队,救护队员必须经专门部门的培训取得有效证件。

2、完善探放水设计,购买专用探放水设备。

3、坚持做到新工人的培训时间不低于72小时,再培训时间不低于48小时。

4、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物探和钻近和钻探相结合,先物探后钻探的原则。

5、矿井防治水工作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防治水工作由矿技术负责人主抓,并配齐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防治水的日常管理工作,要明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编制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计划,并组织实施。

6、要建立健全必要的水害分析及排查制度,对排查出的隐患要及时提出防治。成立矿井防治水领导小组,领导(主要经营管理者)思想重视,认真负责,严格要求。

抗灾救灾的工作总结 篇12

一、领导高度重视。

在严峻的防汛形势面前,联点领导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彭方建,老领导周山连,县人大副主任郭立,县总工会主席彭新良坐镇指挥,10个县直联点单位一把手带人、带钱、带物支援新泉防汛抗灾工作,全垸干群众志成城、奋力抗灾。

二、机构指挥有力。

一是指挥机构。湘资垸防汛抗旱指挥分部下设六个防汛抗旱指挥所,垸内组建排渍救灾及社会稳定协调工作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井然有序。二是督查机构。成立专门督查组,进行巡回督查,促推防汛工作落到实处。三是信息网络。建立“湘资垸防汛抗灾工作群”,构建了网上网下、线内线外同步互补的防汛抗灾信息网络,发动鼓励群众参与查险,每条有效线索给予现金200元奖励。防汛期间,垸指挥分部共下发指令16份,相关文件5份,督查通报10次,致群众公开信2封,有效保证了全垸防汛抗灾工作高效运转。

三、基础保障充分。

我垸是全县防洪堤线最长,水系最多,基础最差的湖区大垸,67公里堤面没有硬化一米。尤其是33。371千米的二线大堤10余年来未经洪水考验,没有进行过清基扫障,大堤两侧树木林立、杂草丛生。面对严峻形势,全民动手,昼夜清基。共动员劳力5000余人次,机械设备300余台次,砍伐成林树木8000余根240余方,杂树无数。截止当前,二线大堤脱胎换骨,焕然一新。当前,67公里大堤架灯架线、插旗搭棚均已全面完成,为顺利开展查险处险提供了基础保障。

四、查险处险及时。

截止当前,全镇动员余人上堤防 汛抗灾,出动4000余人次、机械300余台次成功处理外脱坡、内脱坡、管涌、筑子堤等大小险情90余处。

五、生产自救有序。

面对史无前例的内渍,我们组织电力、水利、电排等部门通力协作,23处镇属外排机埠开足马力24小时开机排渍。同时,全面动员各村组干部、党员骨干在村内抢排渍水、生产自救,转移房屋上水的灾民900余户4000余人,无人因灾受伤,无人因水斗殴,无人因渍信访。

六、部门联动高效。

联点县级单位给予了人力物力财力关怀与支持;农电部门全面完成67公里大堤架灯架线,组织了电力抢修队,全力确保机埠排渍及群众生活用电;电排部门全力抢排渍水,昼夜不停;公安、交警等部门确保了防汛期间镇内大局安定,合力确保防汛工作取得胜利。

尊敬的各位乡友,虽然我们前段防汛抗灾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后段任务更为艰巨。但我们坚信,有了您的关心关怀和支持帮助,我们必将攻坚克难,确保全面打赢湘资垸防汛抗灾攻坚战!

上一篇:李嘉诚的励志演讲稿下一篇:公司成立一周年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