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灾物资配送(精选8篇)
救灾物资配送 篇1
摘要:研究地震灾害场景集的应急救灾物资配送路径问题, 在不依靠路径运输时间概率分布的前提下求出配送中心到受灾点的最可靠的运输路径, 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估各因素对道路通行状态的影响, 使用场景集描述路径旅行时间的不确定性, 应用最大最小理论设计绝对可靠路径与相对可靠路径, 给出实例进行求解。
关键词:场景集,应急物流,模糊评判法,配送路径
最近几年大规模公共突发事件频频发生, 汶川、玉树地震、大海啸等突发事件层出不穷。公共突发事件不仅对国家人民造成的巨大的损失, 也给当事人留下了深刻、惨痛的记忆。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很多研究。
近几年, Viswanathl[1]以震后的救援物资运输的总花费最少和路径覆盖范围最大为目标, 主要研究路径的识别问题。王卫友[2]研究在灾后物资的配送问题。总体研究救灾物流线路优化问题, 以道路网络复杂度最低及物资运输时间最小为目标, 建立灾后不确定因素下的两个优化模型。
本文以地震自然灾害为背景, 通过寻找最可靠的路径, 最大限度减少运输时间。本文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路径可靠性进行研究, 得到多因素影响下的道路场景集。第二部分通过建立的场景集, 建立邻接矩阵, 进而计算出相对路径与绝对路径。
1 模型建立
1.1 模糊评判确定场景集
由于突发事件发生后道路通行程度受多个影响因素制约, 我们用模糊评判法可以很好的凸显影响因素对道路通行状态以应急物流配送时间的改变。由此建立模糊评价模型[3]。
1) 建立道路状态影响因子集
2) 建立道路通行状况集
3) 建立评矩阵P, 对每个影响因子进行评价, 确定其对道路通行状况集元素y的隶属度函数。采用专收集资料的方法对xi按照隶属度函数计算该影响因素的单因子模糊评价集所有单因子评价集组成路段的评价矩阵P。
4) 建立权重集。根据影响因子对道路通行状态的影响程度来进行权值分配,
5) 对道路通行状态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设模糊综合评价集为U,
6) U综合所有影响因子的影响, 描述了路段通行状态的隶属度。通行状况一旦确定, 旅行时间变化组合的时间集T也就确定了。
7) 建立场景集。在得到道路网络中所有路段的时间集T中选取最长时间作为路段的旅行时间, 选定的所有路段旅行时间组成了路网的场景r, 它是R中的一个元素, 表示在当前影响因子条件下道路运输网的最长可能旅行时间组合。
1.2 模型建立
设路网G (V, A) 是随机路网图, 其中v={1, 2, 3, …, v, }代表节点, p代表源点, q代表终点, 场景集为R, 每段弧上有 (T, L) 分别表示两个节点间的时间frij和距离Lr。
按照绝对路径[3] (任一路径在所有场景下的时间长度最大值, 在所有路径下的时间最小值) , 相对可靠路径 (路径长度与所有场景下最短路径长度的最大偏差值的路径) 的定义建立绝对可靠路径与相对可靠路径问题的模型
目标函数:
约束条件
模型说明: (1) 式为目标函数:在所有路径中求解时间最小的路径绝对路径; (2) 式为目标函数:在所有路径中求解最小化的路径相对路径; (3) 式表示原点网络流平衡约束; (4) 式为除原点与终点的其他节点网络流平衡约束; (5) 式为终点网络流平衡约束; (6) 式为最晚时间约束; (7) 式决策约束。
2 模型求解
根据1.1计算路段通行状况, 并建立路段时间集T建立场景集。不同的场景集对应不同的时间邻接矩阵, 而每个邻接矩阵都对应该场景集下不同路径的最长旅行时间, 我们采用深度优先路径搜索算法设计如下:
(1) 判断第一行不为0的数据 (表示两个节点之间有路径连通) a[0][j]。
(2) 判断a[j][n-1]是否为0, 是输出节点与路径的值
(3) 判断a[j][1]到a[j][n-2]有几个不为0的数输出路径与对应旅行时间
2.1 数值算例
设路网G (V, A) 是随机路网图, 其中v={1, 2, 3, 4, 5, 6}, 1和6分别代表物资的供应点与需求点路网G共有10条弧, S代表震源, 每段弧上有 (T, L) 分别表示两个节点间的时间和距离, 假设在距离弧 (3, 6) 中点右侧20km的位置发生震级为6.8级的地震。
根据文献[5]地震灾害下对道路通行状况的影响因素有地震强度、震源深度、两侧建筑物密度等多项, 本算例只考虑地表峰值加速度与建筑物倒塌中断道路概率两项综合指标, 组其中, 峰值加速度与建筑物倒塌中断道路的情况如表1, 表2:
2.2 求解结果
模拟地震灾害下影响因子对道路通行状况的影响, 设影响因子的权重集为w={0.5, 0.5}。按照地表峰值加速度、建筑物倒塌中断道路机率与道路通行状况的对应关系、建立隶属度函数。
使用地震衰减公式计算地表峰值加速度建立时间集, 求出邻接矩阵。根据文献[7]使用Kanai地震衰减方程式:
其中:p—地标峰值加速度;r—与震源的距离;m—地震强度;b1、b2、b3、b4—参数值。
但是当地震引发其他灾害, 如洪水, 海啸等会对使用Kanai地震衰减方程式中的a2是个经验值, 对这个参数进行调整a2=2.37, 影响因子调整为{0.7, 0.3}, 按照上面的步骤计算场景r2的相关数据。得到两个场景r1与r2的邻接矩阵为
最优绝对路径为1--->4-->6, , 具有所有场景下最小可靠路径长度,
又因为, 场景r1下最短的路径的长度为8, r2下最短的路径长度为9, 所以次优相对可靠路径为1--->4-->5-->2-->3-->6, 1--->5-->2-->3-->6。
3 结束语
在地震灾害的背景下, 随机运输时间下可靠路径搜索模型, 第一部分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路径可靠性进行研究, 得到多因素影响下的场景集。第二部分通过路径可靠性建立的场景集, 根据下的时间维度建立邻接矩阵, 进而计算出相对路径与绝对路径。并运用最大最小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通过实例, 以证明其的有效性。在本文的基础上, 可以进一步研究随机运输的物资配送时间问题。
参考文献
[1]Viswanathl, K., Peeta, S..The Multicommodity Maximal Covering Network Design Problem for Planning Critical Routes for Earthquake Response[C]//82nd Annual Meeting of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Washington D.C., 2003:568-588.
[2]王卫友.救灾物流线路优化研究[D].西华大学, 2010.
[3]吴启迪, 廖成.突发公共事件下应急物流中的优化运输问题的研究[D].同济大学, 2007:115-118.
[4]林谷, 石秉学.一种隶属度可编程的模糊识别器[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39 (Su PP.l) :30-33.
[5]黑龙江省特大火灾事故应急预案[Z].
[6]陈建忠, 詹士梁.都市地区避难救灾路径有效性评估之研究[R].中国台湾:建筑研究所专题研究计划成果报告, 1999.
救灾物资配送 篇2
第一章
储备物资管理
第一条、救灾物资储备库管理首先要加强财务管理,严格纪律,强化监督机制。储备物资应设立专帐,定期清查盘点,做到帐物相符。
第二条、救灾储备库的物资要科学存放。按品种分类存放,物资存储放在不同的货架上,按消防规定合理摆垛,摆垛要整齐稳固,分垛挂签。安全通风,方便出入。
第三条、储备库要配备消防器材,以防火灾发生,同时要配备温度计、湿度计,随时掌握库内温、湿度。高温、高湿季节必须采取降温、降湿措施,保证库内温度符合物资储备要求。
第二章
出入库管理
第四条、储备库对入库物资应认真清点,分类逐项逐批验收,建立储备库物资入库台账,建立储备物资的标签,标明品名、数量、入库时间等信息,发现破损、丢失、短缺情况及时上报。
第五条、储备库物资出库需经局下达命令后,方可执行,出库的物资应按局批准规定的品种、数量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变动,并做好出库物资的登记。
第六条、储备库物资出库要标明物资发放地点、用途,原则上主要用于解决灾民无力克服的衣、食、住、行等生活困难和紧急抢救,转移和安置灾民。对于救灾帐篷和救灾库的物资、可重新利用物资,要及时回收,并做好登记。
第三章
安全管理
第七条、救灾物资储备库安全第一责任人为民政局分管局长和救灾股长,仓库管理员为具体责任人。
第八条、救灾物资储备库应坚持安全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九条、救灾物资储备库应按消防要求,管理火种、火源、电源,不准将火柴、打火机、易燃易爆物品带入库区。
第十条、救灾物资储备库实行封闭管理,非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库区。
救灾物资仓库管理制度篇2
第一条
救灾救济科每月底对物资进行盘点;监察室、财务审计科每季度对物资和账目进行盘点核实。
第二条
救灾物资仓库设记账员、保管员各1名。
第三条
物资采购,必须严格遵循《永川区民政局工作规则》。
第四条
物资入库流程:记账员开具入库单交保管员→保管员验收物资,并在入库单上签字→保管员将入库单返财务审计科和记账员(如系归还借用物资的,保管员将入库单返记账员和借用单位)。
第五条
物资出库流程:领(借)用单位出具领(借)条→救灾救济科初审→局分管领导审批(折价1万元以上的物资,须经局主要领导审批)→记账员开具出库单→领(借)用单位经办人到救灾仓库办理物资出库手续→保管员发放物资→领(借)用单位经办人和保管员在出库单上签字→保管员将出库单返记账员和领(借)用单位。
第六条
物资入库、出库后,记账员和保管员应及时准确登记明细账和流水账,确保账物一致。
第七条
本制度自2014年10月起执行。
救灾物资仓库管理制度篇3
切实加强救灾储备物资的使用管理,确保救灾物资安全高效运行,使救灾储备物资的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提高紧急救灾能力,保障灾民基本生活,结合本市民政工作实际,特制定此制度。
一、储备物资
1、本级通过政府采购的各类救灾物资。
2、省、市民政部门调拨下发的救灾物资。
3、社会捐赠的各类救灾物资。
二、仓库管理
救灾储备物资实行定点储存、专项管理、无偿使用的原则,不得挪作它用,不得向灾民收取任何费用。
设仓库保管员1名,专职负责救灾仓库的管理及各类物资的保管、验收、入库、出库、盘点以及物资的出入库明细登记工作,市民政局主管领导监督把关。
仓库物资的出(入)库要及时记账、凭证齐全、手续完备,定期对仓库物资重点清查,做到账物相符。
合理安排仓库物资存放次序,按新、旧种类分区,搬运入库时应先内后外,先下后上,出库对应先外后内,先上后下,不得抛掷。做到离墙、离地,防止受潮霉变,要及时清扫整理仓库,保持整洁,搞好仓库管理工作,做好清洁卫生,保持良好的通风、避光,防止鼠虫,做好防火、防潮、防盗、防破坏工作,确保库房物资安全。
严格岗位责任制,实行封闭式管理,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库房。
三、入库管理
1、各种捐赠及救灾物品在未办理入库手续前不得入库。
2、仓库物资需入库时,须填写单位开具的《物资放库单》,仓库管理人员按单上所列物品名称、数量、规格点收,清点无误后仓库保管员和经办人在入库单上签字确认后方可将物资入库。
3、无入库单或入库单与实物不符时,不能办理入库手续,须重新核查。
4、仓库管理员在物品入库后要及时登记入账,确保账物一致,四、出库管理
1、没有主管领导签字同意,物资一律不得出库。
2、物资出库须填写《物资领据》,根据领据单上所列物资的时间、名称、数量、规格等内容,仓库保管员会同经办人逐一进行清点核对,确认无误后,接收单位人员在《物资领据单》上签字(盖章)确认,然后发放装运。
3、《物资领据》由仓库保管员保存备案。
4、物资出库后要及时销账、登记,及时结算各类物资的库存数年,确保账物一致。
五、盘点清查
1、每个季度末,仓库保管员都要对仓库的物资进行盘点清查,发现仓库物资盘亏、毁损、报废的,仓库保管员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向主管领导报告,未经批准一律不得擅自处理。
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全面清点,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到账物相等。
六、物资回收
救灾物资储备的体系完善研究 篇3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和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人们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得到充足的保证。不幸的是, 经济和科技的进步带来的除了财富还有对环境的破坏, 2008年春出现在南方的冰冻灾害、“5·12”地震典型地反映了突发的灾害事件对社会经济的冲击和现代社会的脆弱性。在这些突发事件中, 都曾有短暂时间因救灾物资、基本生活食品不能及时有效地送到灾区, 而引起受灾群众的不满, 在“5·12”大地震中更是因为救灾帐篷的短缺造成局部的骚乱。痛定思痛, 除了我国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不足, 我国的物资储备制度也存在一些缺陷。尽管在这些事件中我国的中央救灾物资储备系统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极大地保证了灾区医疗物资、生产物资以及其他救灾物资的供应, 但还是折射出一些问题, 值得我们重新审视我国的救灾物资的储备体系。
2 我国救灾物资储备制度及存在问题
2.1 我国救灾物资储备制度
1953年, 我国正式建立国家物资储备制度, 开始储备钢材、煤炭等重要战略物资。经过50多年的发展, 逐步形成了国家物资储备局、储备物资管理局 ( 办事处) 和基层单位的三级垂直管理体制, 建设了比较完善的储备仓库体系。目前, 我国的物资储备由民政部负责, 分中央、省、市 (县) 三级, 其中中央级救灾储备物资代储单位为天津、辽宁、黑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陕西10省 (区、市) 民政厅 (局) , 中央级救灾物资定点储备在天津、沈阳、哈尔滨、合肥、郑州、武汉、长沙、成都、南宁、西安10个城市。民政部还将在重庆建设中央救灾物资重庆储备库, 2010年建成投入使用, 不断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和应急救援能力。只有不断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大力加强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工作, 才能有效应对各种突发灾害, 及时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维护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2.2 国家物资储备制度的缺陷
我国从1953年开始实行国家物资的储备战略, 并陆续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全国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 (1998—2010) 》、《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规划》、《救灾储备物资管理规程》等制度与政策。多年的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多次危急时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体现了国家宏观布局的高瞻远瞩。但是近年来的突发事件也反映了我国单一的国家物资储备制度不能完全满足突发事件中对物资供应的需求, 主要问题表现如下:
2.2.1 救灾物资储备数量不足, 种类稀少
1998年7月, 民政部、财政部发出《关于建立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制度的通知》。《通知》明确要求:为提高灾害紧急救助能力, 保证灾民救济工作的顺利进行, 促进灾区社会的稳定, 中央和地方以及经常发生自然灾害的地区都要储备一定的救灾物资。我国的救灾物资储备库的主要物品类型主要是帐篷和棉被等物品, 民政部统计数据显示, 截至 2005年年底, 含中央级物资储备库在内, 全国省级共建成救灾仓库建筑面积 137943平方米, 按照正常情况下测算, 总容量不超过 30万顶帐篷。
显然, 一旦发生突发事件, 视事件的严重程度, 对各类救灾物品和基本生活用品的需求也不尽相同。但如果是较大的突发事件, 这种比较单一的救灾物资储备肯定不能满足灾区恢复基本生活的需要。事实也证明如此, “5·12”地震两小时后中央救灾物资储备成都代储点的全部帐篷调拨灾区, 48小时后全国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的15万顶帐篷全部调空, 但灾区帐篷短缺仍严重。
2.2.2 救援物资响应时间慢
2003年2月23日, 新疆伽师地震, 由于附近没有中央储备物资, 民政部只能从遥远的武汉调运救灾物资, 5天后这批物资才抵达灾区。而按照民政部的要求, 在灾害发生 24小时之后, 灾民就应该得到救助, 解决基本生活问题。一般生活用品如水、食物等易于在当地采购, 尽管可能采购价格较高, 但一般可以达到这一目标, 而帐篷运到灾民手中的平均时间是 4天, 远不能达到应有的反应速度。
2.2.3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投资巨大
从2007年起, 云南省政府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补助本省各地救灾仓库的建设, 同时还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补充救灾物资储备, 常年储备的救灾物资有救灾帐篷、棉被和衣服等。每年财政部、 民政部用于中央救灾物资储备的预算, 大概在 2亿元人民币。要达到民政部24小时灾民得到救助的要求, 显然依目前的中央储备布局难以实现, 为此, 专家建议增加中央救灾物资储备代储点数量, 建立一个大型的仓储中心类似供应链中的配送中心, 投资多在几千万元到亿元之间。
这是基本的固定建设费用, 要维持储备库的正常运转, 后期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管理储备库, 维护储备物资的品质。其中, 库存保管费用大约占物资成本的30%, 按每库平均几千万元的库存量, 则仅库存保管费用就接近千万元。
2.2.4 维持物资的品质较昂贵
救灾帐篷可以保存一年甚至几年, 质量基本可以保证, 但很多其他救灾物资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或者保质期, 超过保质期有可能变质。如果让变质的救灾物资送到灾区, 不但起不到救灾物资应有的功效, 甚至还会引发社会骚乱, 损害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 诋毁我国的国际声誉, 造成更大的社会恶果。对于国家储备库中因质量发生变化、等级提高或工艺改变等原因的物资, 经国家局核实, 并报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 可降价处理或报废销毁。
经历多次突发事件, 我们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有了新的认识, 同时也看到我国的中央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是我国救灾物资供应的主力军。但同时也发现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制度的一些问题, 物资总量不足、物资种类单一、物资调拨反应过慢以及较难保持储备物资品质等, 说明我们对救灾物资的储备制度、处理办法仍需改进, 提高救灾物资的储备量, 增加救灾物资储备的品种, 提高救灾物资响应的时间。
3 救灾物资储备体系的思考
应急救灾物资的国家储备是必需的、有效的, 但也是不足够、不充分的, 必须对我国单一的国家储备应急物资的制度进行改善与补充, 加大储备量, 完善储备网络布局。把国家物资储备与地方商业、企业单位的储存有机结合起来, 不失为一个有效而又节约的好办法。即把中央救灾物资储备、企业救灾物资储备的综合救灾物资储备方案, 再辅以社会市场化筹集救灾物资的应急处理办法, 作为一个完整的救灾物资的储备体系, 从而更有效地实现救灾物资的最大量、最大程度且最快速度地供应, 满足灾区对物资的需求。这个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包括以下三个内容:
3.1 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制度
维持目前的中央救灾物资储备体系, 它是我们应对突发事件物资供给的主力军, 是应急事件处理物资供应的主要力量。依然保持目前的中央、省、市 (县) 三级储备体系, 维持现有的10个中央救灾物资代储点, 但不再增设, 把主要的工作和精力放在如何提高现有的储备点的储备能力、维持储备物资的质量等方面。
3.2 企业救灾物资储备制度
企业单位物资储备制度是指国家把一定的物资储备任务派发给一定地区的一定企业储备一定种类的物资。即把国家救灾物资的部分储备量分配给各地方的企业单位, 企业单位根据本企业经营特点、从事的行业选择储备的救灾物资。这样分散在各地的企业, 可以把企业储备的救灾物资作为国家救灾物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可以第一时间调拨分配给灾区。
企业单位的物资储备策略的思路为:通过考察在各地选择部分优秀的商业机构, 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类商业机构的仓库储存能力, 把国家一定量的生活用品、医疗药品等分散储存于各单位, 国家每年给予参与国家物资储备计划的单位一定的补贴, 补偿各单位由于物资存量增加而上升的物流储存成本。国家对在各单位储备的物资有绝对的调度权力, 但在国家不调拨时, 各单位对物资有权进行处置, 但必须保持任何时刻对国家储备物资保有原协商的数量。
3.3 社会市场化筹集救灾物资制度
赈灾物资筹集是指政府应对灾情依法对灾区进行赈灾所需物资的筹措, 当中央救灾储备代储点和企业救灾储备物资调拨不能满足需求时, 有必要进行市场化筹集。因此, 社会市场化筹集救灾物资是突发事件救灾物资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
这个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的三个部分以中央储备库为主, 企业应急储备为辅, 社会市场化筹集救灾物资为补充, 构成对重大突发事件物资供给的保障系统, 构成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生命补给线。
参考文献
[1]冉岚.从汶川地震看国家物资储备建设[J].宏观经济管理, 2008 (9) :60-63.
现代医院物资直销配送模式的研究 篇4
医用耗材管理是医院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医院为完成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对所需各种医用耗材进行采购、验收、保管、发放、使用、维护、报废、销毁、不良事件监测等相关工作进行日常管理、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等各项组织管理工作[1]。针对在医用耗材采购供应方面出现的各种问题,我院在推广应用上海红会公司研发的上海市植入性医疗器械追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运用物流配送中的方法对医院耗材采购供应流程进行了大胆探索与改造,开创了现代医院物资直销配送模式,开发了符合物流配送模式管理要求的系统,有效提高了医院耗材的管理效率,减低了管理成本[2]。
新型的物流配送模式强调以物流系统为核心,把生产企业、销售企业以及消费者供应链连接起来,使之系统化。这一模式的建立要求企业有较高的信息化水平,通过对物流全过程、多要素的计划、实施和控制,将运输、仓储、装卸、配送、信息等环节有机地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从而为用户提供高效率、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3,4]。
2 原医院耗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中间环节多。生产企业加工出产品后,将产品转给经销商,然后由经销商卖入医院。有的出现了多级经销商销售的现象,中间环节多而复杂,使商品的价格节节上升,在诸多环节中很可能存在商业贿赂现象,从而进一步抬高了产品价格。
(2)医疗风险高。为了获取最大的利润收益,有些经销商会以次充好,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给医院,造成了医院的医疗风险高,而且若发生医疗事故,产品无法有效地实施追溯和召回。
(3)综合成本高。医院从供应商手中购买的产品,放置在医院仓库,巨大的库存占压资金,而且还存在产品过期、失效的可能,造成物品消耗很大,同时必要的管理人员也会进一步加大医院的成本。
(4)腐败问题多。当一位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急需植入器械时,有的医生会绕开正常采购程序,直接向供应商进行采购,甚至发生故意抬高植入器械价格以及植入不必要的器械等情况。医生参与产品的买卖,不专心看病,存在着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的隐患,造成了医疗秩序混乱,滋生了腐败。
(5)患者损失大。患者手术没有明细清单,产品存在不能追溯召回的问题,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生产企业不能及时解决。
3 物流配送模式的突出优势
与企业内部自身的物流部门相比,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高效率、低成本、专业化以及综合利用物流资源等优点。在医疗耗材管理中采用物流模式,具有以下优势:
(1)采用耗材仓库被企业托管的方式,医院各科室从物流配送公司的库房中领取医疗耗材,实现医院医疗耗品的零库存,加快了资金周转,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为降低医院管理成本提供了空间。物流配送方式的建立每月可为医院减少RMB 40万元的资金占用量,减少医院库房管理人员3人,又可为医院减少RMB 15万元左右的人力成本支出。
(2)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库存控制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物流装备技术格局,实现了医疗耗材的信息流、物资流、资金流的结合。
(3)将产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医院的物流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不但缩短了供应链,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采购价格,而且还能及时反馈用户供应信息,创造出比供方和需方采取自我物流服务系统运作更快捷、更安全、成本更低廉的物流服务。
(4)第三方物流运营商能力集管理咨询于一体,除对产品进行物流配送外,还为医院提供售后服务和增值服务,如:(1)推荐品牌产品,保障产品质量;(2)提供价格咨询,保证采购价格合理;(3)提供市场调研报告,追踪产品使用情况和售后服务情况。
(5)在采购过程中,由一线科室提交申请,职能部门和机关汇总审核形成采购计划,由物流配送公司决定采购渠道,杜绝了医务人员直接参与器械采购的可能性,不但使医务人员专心于医、教、研工作,而且对加快推进医药分离和医疗改革以及治理商业贿赂有着重要的意义。
(6)降低了供应价格,物流配送公司采用直接向厂家或一级代理商进货的方式,缩短了供销环节,进一步降低了医疗成本。
4 当前物流配送运行情况
目前,由我院与厂家直接商谈,确定所需购买医用消耗品的品种、规格和供货价格并签定合同,由红会公司作为我院医疗耗材物流配送服务商,负责把医院所需采购的消耗品配送到物流配送公司驻医院分销库,并对产品进行暂时托管。医院各科室再按计划从分销库中领取所需的消耗品。每日工作结束后和物流配送公司进行当日结算,形成日清单。每月底将所有当月的日清单进行汇总,形成月结单。双方确认无误后,物流配送公司按当月的月结单开具发票,按程序进行财务结算和汇账。
采用物流配送模式后,减少了医院库存量、资金占用量以及人员的数量,由于加强了管理,降低了价格,提高了保障,经济效益达到了最佳状态,医院和老百姓的实惠越来越多。
5 结论
根据现行的物流配送运行情况,对医院物资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1)领导重视。由于现代物流直销配送模式是一种医院管理新方法的探索,且改革涉及诸多部门,必须得到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才能有效推进。
(2)操作得力。由于耗材库中涉及产品众多,作为经营企业一定会尽量减少库存,事实上加大了医院供货紧缺的可能,所以必须与经营企业签订协议,做到对临床供货及时以及各种物资供应及时。
(3)步调一致。机关、职能部门和各使用科室要尊重领导的指示严格执行,科室按要求提交使用计划,职能科室和机关要严格把关,审核好计划,将审核汇总好的计划定单交于物流配送公司,由物流配送公司按计划表进行物流配送。货物到达后按计划验货和发放。
摘要:随着现代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医用耗材的管理模式和结构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与改革。分析了原医院耗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列举了物流配送模式的优点,并根据当前物流配送运行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物流配送,耗材管理,直销配送
参考文献
[1]刘小丽,魏岚,彭明辰.浅谈医用耗材管理(一)——管理模式和管理结构的转变[J].医疗设备信息,2006,21(6):57-58.
[2]林吉跃,张育纯.建立健全医疗设备医用耗材管理制度[J].医械管理,2007(2):48-50.
[3]卜苏华.我国物流配送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J].现代商业,2008(33):34-35.
电力物资配送的合理化管理 篇5
1.1 物资配送的含义
配送的实质就是运输, 但是配送与运输不同, 配送的延伸功能还包括方便用户;简化手续;提高供应保证程度;实现低库存或综合零库存;提高末端物流经济效益等。配送的基本功能要素包括分拣、集货、配货、送货等, 为了进一步提高配送业务质量, 国内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物流服务中心, 这是一种具有集约化、多功能的物流据点, 这个物流服务中心可以将信息处理、收货验货、装卸搬运、储存保管、分拣以及订货等作业流程有机联系在一起, 进而形成一个具有全方位、集约化和多功能服务于一体的供货枢纽。
受中国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 在生产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供货不及时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 一般会使用借用的办法, 之后等待中标通知后再下达补办合同, 以解决急需不能及时供货的问题, 我国供电系统内部在计划供应物资和计划生产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若按照当时的情况完成生产目标和物资供应实施配送, 就不会出现生产与供应脱节的问题, 但是往往由于各种原因, 各个部门之间的计划没有统一, 就导致不能形成有效的物资供应链和生产衔接链。
1.2 物资配送不合理的表现方式
物资配送决断需要全方位考虑, 在配送决断时应该尽量免除由于各种不合理配送而出现的损失, 在配送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问题主要包括三方面, 一是配送与直达决策的不合理, 通常情况下, 正常的配送需要增加一些环节, 这些环节可以与增加的支出相扯平, 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很多配送大都选择了中转而不是直接配送, 导致配送的成本增加。我国电力企业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大, 对物资的需求也较大, 为此, 供应商的产出数量就必须增加, 为了保证交货时间, 对于一些急需物资, 供应商需要将其先送入仓库, 之后在工程需要时直接送往工地, 这一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配送费用。二是库存决策不合理, 配送企业需要依靠科学管理实现低总量的库存, 库存决策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单纯的库存转移没有降低库存量, 不能保证随即需求, 而且储备物资的品种构成不合理, 很多备件的数量不足, 不能随时保证应急供应, 而且很多物资的长期闲置, 没有发挥应有的物资功能。三是资源的筹措不合理, 通常情况下, 筹措资源的合理使用可以有效的降低筹措成本, 资源筹措的不合理现象主要体现在资源筹措的数量不准确, 要么过多要么过少, 配送的数量不精确;没有和资源的拥有者成本成立长久的合作关系等。对于电力企业而言, 由于工程施工的不同原因或者工程设计不精细等原因导致设计变化会造成物资的增加, 如果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提供, 可能会造成资源筹措浪费。
1.3 物流配送的主要模式
配送模式是依照配送对象的状态、性质、配送工艺装备以及配送工艺流程等因素确定的, 现阶段的主要配送模式有集团配送模式、共同配送模式以及独立配送模式三种。其中集团配送模式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聚合专业流通企业组成一些相对独立的流通企业集团对生产企业进行定时、定点和定量供货, 也就是通常说的联合送货。集团配送是一种规模经济运动, 需要企业具备高效率的指挥系统、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和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 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方式聚合专业的流通企业组成相对较独立的流通企业集团。共同配送模式是为了提高物流效率, 对某些企业进行配送, 也就是通常的所指的零担送货, 对于很多非急需的物资, 设备生产厂家为了节约物流配送费用, 需要进一步优化物流配送资源。独立配送模式主要是指配送中心依靠自身成立的网络体系开展配送活动, 也就是直达送货。电力生产厂商大都使用这种配送模式进行供货, 为了提高物流速度, 尽量减少物流的中转次数, 以满足各类工程的建设需求, 确保货物及时供货。
2 电力物资配送的合理化管理
实现电力物资配送的合理化管理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 成本与效益方面, 实际收益和整体成本的科学化可以具体到储存环节, 电力物资的配送需要考虑时间效率和规律性通常情况下, 电力物资配送建设有两个重要阶段即年底前和迎峰度夏前。在这两个时段内的物资配送大都较为集中, 需要有大批配送并直接将其配送至工地, 以此来减少中间的中转费用, 减少运输成本。
(2) 在库存方面, 通常情况下, 库存可以体现配送的正确与否, 这主要包括在过程中国的周转以及总共的库存。库存的总量是一个变化量, 在运输开始之后, 总量一般要比运输前要低, 但是库存的周转需要快于运输前。如果当前的电力企业物资治理没有做到零库存, 对于那些应急的备用物资库存的量一方面应达到最低量的需求, 另一方面还应该确保生产的正常进行, 为此就需要确定一个物资储备的数额, 由生产单位制定, 并依照物资单位的实际情况加以改正。
(3) 社会运力节约方面, 运力使用的合理化主要是依靠送货运力的规划, 社会运输系统以及配送系统的合理流程。现阶段, 我国电气建设的投资规模不断加大, 物资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 需要建设部门及时做好电网规划的前期准备工作, 加大设计的深度和力度, 进而提高物资需求规划的准确性, 提高物资采购的效率并尽量避免频繁的增补物资, 最后提高社会运能, 达到节约运输成本的目的。
(4) 供应保证方面, 为了确保厂商可以有一定的备用产品库存, 就需要每种产品都有库存是不现实的, 而且会使得每一种产品都具有一定的通用特点。对于电力企业而言, 设备的整体标准和规范没有一个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 只有这一问题有效解决, 才能保证合理的使用资源, 保证物资的持续合理配送, 满足企业的正常生产。
(5) 信息化管理, 积极做好信息化管理, 并成立完善的信息化体系, 确保企业数据核心和核心业务的有效完成, 通过信息化系统实现资金、信息流、物流之间的统一和集成。
电力物资配送必须围绕企业生产计划进行, 并且在生产计划的总调度下, 设置配送中心, 该中心应该具有配送全过程的协调、管理以及处理问题的职能, 确定员工分工。另外, 配送单位还应该具有对物资储存和配送的进出量进行信息处理和汇总的能力, 可以积极配合和响应企业成产计划, 并在工作中把问题解决, 此外, 电气配送部门还应该具有相对较为齐全的库存控制系统, 最好可以使用条形码处理物资, 并通过电子信息手段收集和处理各种配送业务, 保证整个配送工作的顺利开展。
摘要:随着社会资源优化意识的不断增强, 人们越来越重视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 本文主要分析电力物资配送的合理化管理, 以期给相关部门改进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电力物资,配送,合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陈新.供电企业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商业经济, 2009 (23) .
物资配送跟踪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篇6
通过建设配送物资跟踪的核心运转系统,即GTS(Goods-Tracked System)货物跟踪系统,对通用物资库所有入库和后期配送的物资实现信息跟踪,全程查询到物资配送过程中所对应关键节点信息,已经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系统实现的逻辑结构主要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模块:车载GPS系统、GSM通信服务器系统及GIS配送管理系统。车载GPS向监控中心传回相关信息数据,GSM通信服务器系统将车载GPS传回的数据信息进行接收处理并存储到数据库,最后GIS配送管理系统与数据库进行信息交互,实现对配送过程的监管与控制。
由总体原理结构图可明显看出该系统涉及到3大模块:GIS模块、VRP模块及GPS/GSM模块,系统要达到预期的运行效果,上述3大模块是必须攻克的关键问题。将这些模块和各种业务操作很好地衔接起来,需要严密而清晰的后台数据管理,使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到牢固而准确的实现。其中VRP模块主要是考虑通过遗传算法进行车辆调度和路线优化的,不在本论文的研究范围内。关于GPS/GSM/GIS模块所涉及的相关技术如下。
1. GPS坐标的转化
从GPS获得的大地坐标是基于WGS-84坐标系统,而我国目前地图使用的坐标系统是基于1954年北京坐标系或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统及其他坐标系统,两个坐标系统采用的坐标计算的基准面不同。因此,依据用GPS测得的坐标数据将车辆位置在电子地图上显示之前,必须搞清楚电子地图采用的坐标系统。如果两个坐标系统不一致,应将WGS-84坐标系统中的坐标转换到电子地图采用的坐标系统的坐标。严格来说,坐标系统的坐标之间的转换应采用三参数或七参数空间坐标转换模型。空间坐标转换模型考虑到三维坐标系统参考基准的统一,转换精度可达0.001m。但这种方法计算公式复杂,转换过程多,对于非测绘专业人员来说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另外,对于车辆导航和监控系统来说,实时定位精度都在1m级或10m级,过高的坐标转换精度是没有意义的。相反,由于采用严格的转换方法,计算量相对来说就大,占用的计算时间长,效率要低,对系统的实时性有不良的影响。所以,对于车辆跟踪系统这类坐标转换精度相对要求较低而实时性要求较高的系统来说宜采用平面转换模型。平面转换模型的坐标转换是在两个坐标系统各自的高斯投影平面之间进行的,由于高斯投影有一定的变形,坐标转换会产生一定的误差,但对于车辆跟踪系统这种点位定位精度在lm级或10m级的系统来说这点误差完全可以忽略。
高斯投影的正算如下:由已知的大地经纬度坐标(B,L),求相应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x,y),称为高斯投影正算。高斯投影正算的公式为:
其中:
式中,B为投影点的大地纬度;L为投影点的大地经度;Lo为轴子午线的大地经度;N为投影点的卯酉圈曲率半径;a为地球椭球的长半轴;e为椭球第一偏心率;e'为椭球第二偏心率;t,η为辅助变量。
公式中X为当1=0时,从赤道起算的子午线弧长。其计算公式一般为:
其中系数,
2. GIS模块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GIS模块就是实现系统对电子地图和相关地理空间数据的引入,并能支持系统对地图的各种底层操作。主要包括:开发工具及环境、地图数据源、地图显示(显示样式编辑)、地图的基本操作、图层管理、鹰眼以及底层的客户点和路线操作(比如:查、增、删、改)等。
2.1 开发工具选择
在开发工具的选择上,通常情况下此类系统的开发者都采用盈利型第三方软件公司的GIS封装工具包,比如国内的灵图、超图,国外的Maplnfo、ArcGis等,这些软件公司的GIS工具包都是只为用户提供通用的地理空间数据操作接口。为了更好运用GIS,实现对最底层地理空间数据的自由操作,所以该系统采用了JAVA开源GIS工具包GeoTools,GeoTools不仅可以“看见”对地理空间数据的最底层操作过程,而且其支持的数据源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文件形式的Shapefile,数据库形式的PostGIS,Oracle Spatial,ArcSDE,DB2。这使得其开发的GIS更为灵活自由。但GeoTools只是一个免费的开源项目,其只提供最底层的地图操作(将地图数据源解析为一张图片并显示),所以地图的其他更为高层次的操作都要开发者实现。
为了充分体现开源工具包的灵活性,所以JAVA集成开发环境(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IDE)采用了Eclipse,并且在此基础上开发自己的功能插件,使用起来相当灵活自主。通过将GeoTools工具包先编译组织成一个Eclipse工程,再把这个GeoTools的Eclipse工程导入到Eclipse开发环境中,配置Eclipse的相关参数,至此一个完整的基于GeoTools的GIS开发平台就搭建成功。
2.2 地图数据源与地图显示
GeoTools所支持的地图数据源包括文件形式的Shapefile,数据库形式的PostGIS、Oracle Spatial、ArcSDE、DB2。其中Shapefile和ArcSDE是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公司(ESRI公司)的地图数据格式,前者为文件格式,所以使用起来简单方便,而后者则是用于复杂的大型系统,功能更为强大;PostGIS是在对象关系型数据库PostgreSQL上增加了存储管理空间数据的能力,相当于Oracle的Spatial部分。由于该系统只是作为可行性研究的测试系统,只需要选用功能适中的数据源格式,所以就在Shapefile和PostGIS中进行选择。
利用GeoTools相关类构造连接PostGIS的方法
2.3 客户点和路线的地理空间数据操作
(1)PostGIS数据库中地理空间数据(Geometry)的类型及存储形式
要想实现对GIS模块最底层的地理空间数据(Geometry)进行操作,首先就必须了解地理空间数据(Geometry)在PostGIS数据库中的类型及存储形式。
Geometry可以说是PostGIS最重要的一个概念,是“几何体”的意思,由于PostGIS很好地遵守OGC的“Simple Feature for Specification for SQL”规范,目前支持的几何体类型包含其实例如下所示:(1 1)表示该点的经度和纬度值,经度和纬度值之间用一个空格隔开,点与点经纬度之间用逗号隔开,线(这里包括面,视其为起点和终点重合的线)与线之间用小括号隔开。
在PostGIS数据表中geometry的实际存储形式是将geometry十六进制编码形式的字符串存储于一个专门的空间数据属性列the_geom中,虽然十六进制编码形式不能识别,但是PostGIS数据库有专门的函数“ST_AsText(geometry的十六进制编码形式)”来将其转换为文本形式,而要将文本形式的空间数据存储到PostGIS数据表中时,由于数据表实际存储需要的是十六进制编码形式,所以也必须先用PostGIS函数“geomfromText (geometry的文本形式)”来将文本形式转换为十六进制编码形式后,再存储到数据表的the_geom列中。
(2)对PostGIS数据表的空间数据geometry的基本操作
对PostGIS数据表的空间数据geometry的基本操作就是对数据表中的the_geom列进行查询(Select)、增加(Insert)、删除(Delete)和修改(Update)操作。而对PostGIS数据表的以上操作和对那些普通数据库表的操作一样,都是使用标准的SQL语句实现。所以先使用JDBC连接上PostGIS数据库,然后掌握好空间数据geometry的类型及存储形式,就能轻松简便地使用标准的SQL语句对PostGIS数据表的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基本操作。
3. 系统实现
整个测试系统采用C/S模式,数据库选用SQLServer2005(一般业务数据存储)与PostGis(空间数据存储),编程语言选用Java,集成开发环境(IDE)使用Eclipse,GIS开发采用开源的GeoTools工具包。通过实际的系统使用,该测试系统能满足企业基本物资跟踪的需求。
摘要:针对物资配送系统给出了总体原理结构图,分析了GPS坐标系的转化方法。利用GeoTools相关类构造连接PostGIS的方法解决了传统的GIS平台接口不够开放的问题,实现了对最底层地理空间数据的自由操作和多样性数据源的支持
浅析物资配送与现代化管理措施 篇7
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建立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货物的流通,物资的流通越来越频繁,越来活跃于我国国民经济、工业化、现代化的生产领域之中。配送按照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的西泽修博士在他的专著《物流ABC指南》中对配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从发货地到消费地之间,所有进货品、半成品、发货品及库存都是有计划地、统一地进行管理和实施。配送是费用最低、服务最好的送货方式,为了最有效地将原材料、产品送达,把采购、运输、仓库的功能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我国物流学者王之泰教授从两个方面对配送进行了定义:一是从经济学资源配置的角度,对配送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位置和配送的本质行为予以表述:“配送是以现代送货形式实现资源的最终配置的经济活动;”二是从配送的实施形态角度表述为:“配送是按用户定货要求在配送中或其他物流结点进行货物配备,并以最合理方式送交用户。”
1 物资配送定义
在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 18354-2001)中将配送定义为:“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物资配送是一种高水平送货的形式。配送不是单纯的运输或输送,而是运输与其他活动共同构成的组合体。而且配送所包含的那一部分运输在整个运送过程中是处于“二次运输”、“支线运输”、“终端运输”的位置。配送不是广义概念的组织物资订货、签约、进货及对物资处理分配的供应,而是以供给者送货到客户的服务性供应,是一种“门到门”的服务。
配送是专业化的活动,是一种库存、运力、信息等物流资源相对集中的综合性的经济活动,可以优化库存结构和运输结构,提高设备及设施的利用率,有利于大大降低物流成本和生产成本。配送活动能够使分散的经营活动进行协调运作,减少社会范围内的迂回运输、交叉运输、重复运输等现象,创造更多的物流经济效益。
2 物资配送的现代化管理
2.1 仓库的建设要实现现代化
2.1.1 自动化立体仓库
(1)按仓库的建筑形式分类,分为整体式自动仓库和分离式自动仓库。
(2)按仓库高度分类,仓库高度12m以上为高层自动化仓库,仓库高度在5~12m之间为中层自动化仓库,仓库高度在5m以下为低层自动化仓库。一般仓库高度在5m以上才称为“立体”仓库。
(3)按仓库容量分类,托盘数量在2000个以下的仓库为小型自动化仓库,托盘数量在2000~5000个之间的仓库为中型自动化仓库,托盘数量在5000个以上仓库为大型自动化仓库。
(4)按控制方法分类,分为手动控制和自动化仓库和电子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仓库。
(5)按货架形式分类,分为固定货架式自动化仓库和重力货架式自动化仓库。
2.1.2 自动立体仓库的设施
自动化立体仓库中的仓库建筑、高层货架、堆垛设备、周边设备和控制系统等组成。
(1)仓库建筑和高层货架。仓库建筑和高层货架是存放单元货物、安装各种设备和完成进出库作业的场所,一般仓库建筑和高层货架的投资约占自动化立体仓库总投资的50%,甚至更多。在自动化立体仓库中货架结构的精度和地基的不均匀沉降还直接影响堆垛起重机的自动化作业,因此也是实现自动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高层货架有各种类型。按建筑材料不同,可分为钢结构货架、钢筋混凝土结构货架、钢和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货架等;按货架的载货方式不同可分为棚板式货架、横线式货架和组合货架等;按货架的高度,可分为低层货架、中层货架和高层货架。对于仓库的规范化、现代化管理,对于分理出各种规格、品种、型号,不同类型的仓库库存物资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句话各种货架是仓库规范化、现代化管理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在仓库控制中在物资配送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控制系统是自动化立体仓库实现自动化作业的核心,是指挥仓库内的搬运设备按照人的预先定好的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自动化作业的指挥中心。
(2)电子计算机是高速处理信息的先进工具,物资仓储部门绝大部分工作是进行信息和数据处理,所以电子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仓储管理的各个方面,如库存管理、资金管理、系统管理、计划管理、合同管理等。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库存管理,应具备入库处理功能、出库处理功能、建账功能、报表输出功能和查询功能。通过传感手段,将储存环境日照、温度、湿度等信息进行处理,并输出控制信息给执行设备,从而自动调节储存环境,为物资保管保养提供最佳环境条件。
通过计算机对堆垛起重,叉车、运输等设备的控制,来完成物资入、出库作业。电子计算机直接控制巷道堆垛起重是通过卡片或键盘输入出、入库信息,经巷道堆垛机上控制系统接收并控制其运行,升降及货叉机构的动作,以完成对托盘货物的存取。入、出库信息包括确定“入库”还是“出库”及入、出库货格的地址码包括巷道序号、货架号及层数等信息,将此信息输送给计算机,通过计算机确认后使执行过程顺利进行,按要求完成作业任务。
2.2 仓库管理要实现物资配送现代化
仓储管理现代化要素:
(1)仓储管理人员的专业化。随着我国大量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各种管理人员所应具备的文化水平、科学技术和专业知识也提高了,否则无法掌握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也就不能适应生产力飞速发展的需要。要使各级仓储管理人员达到专业化,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对仓储管理人员的培养、教育和提高,培养出一支专门从事仓库建设和仓储管理的具有现代化科学知识、管理技术的队伍。这支科学化、专业化的队伍对加强仓储管理的科学研究工作,提高仓储管理水平,适应不断发展的物资流通需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仓储管理方法的科学化。仓储管理方法的科学化,就是要根据物资储运生产活动的特点,按照储运生产的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利用最新科学技术和成就来进行物资仓储管理。仓储管理已经从定性管理为主发展到定量管理为主,如库存管理中的ABC分类法、库存控制理论、决策论、线性规划、图论等数据和逻辑判断等能力。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仓储业务管理、库存控制、作业自动化控制、信息处理等,能达到快速、准确的目的,提高作业效率。
3 物资库存管理的现代化
成本是企业盈亏的标尺,更是企业在市场上竞争的坚强后盾。在现代物流被认为是企业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的今天,如何加强库存控制,减少资金占用,降低物流成本,成了企业提高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一枚有力的棋子。要积极拓宽思路,创新管理模式,在工作中摸索“零库存”作为一种特殊的库存概念,在记账方式上物资的保管账、财务账体现为“零”。
“零库存”主要分:委托保管方式、协作分包方式、轮动方式、准时供应系统、看板方式等形式,由于“零”库存的特点是随需供应,而且在价格、人力、资金等方面都有所节约,是需方降低物资储备、加速资金周转的有效措施,对于供方来说,则占领了一块比较稳定的市场份额。因此,零库存作为供需双赢的管理新模式,近几年已被电力企业采购部门广泛采用。为建立与供方长期互利的战略同盟关系,需要积极倡导“诚信为本,互利为宗”的经营理念,双方本着“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签订零库存供货协议,由供方保质、保量、按时送货,需方根据生产消耗情况,全面实施实时结算制度,原则上每月结算一次,料完款清,从而达到促进供需双赢的目的。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评价体系,按照贯彻ISO9002标准物资部门要加强对供方的评价与控制,通过现场评价、证书评价,对比历次供货记录等方式,对供应三商进行科学评价,逐步建立了以“零库存”管理为核心,相对稳定,有供应和质量保证能力的物资保障体系,为采购到用户满意的物资提供了可靠保证。建立监督约束机制,规范管理,健全管理制度,为了使零库存管理有章可循,按照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和贯彻ISO9002标准要求,修订完善物资管理制度,明确操作规程,规范员工行为,从而为不断推进零库存采购提供制度保证。
为实现效益的最佳化,“零库存”采购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尽管在实行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景点“零库存”管理的全面铺开,值得在今后工作中加以思考与改进。
为减少不确定性因素对库存的影响,需要增加企业间库存决策信息的透明性、可靠性和实时性。需方要积极运用电子商务活动,建立与供应商快速反应库存补充体系,实现“即订即供”高效的供货模式,节省在途和备货的时间,消除无效和冗余物流,以提高采购效率及效益。
资金问题是制约零库存采购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如果协议上承诺的付款期无款可付,将影响其实现率。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要进一步提高现金承付能力,保证按期及时结算,树立企业良好信誉。
在买方市场社会资源充足的有利条件下,应根据经营特点、稳步推进“零库存”采购,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加大实施力度,逐步向全面实行“零库存”管理的目标迈进,最大限度地实现“零库存”供料。
推行“直供”式零库存采购供应,即对数量较大的专用物资经需方验收后直接送到用户手中,减少二次倒运。
jIT即逆着生产工序,由顾客需求开始,订单→产成品→组件→配件→零件或原材料,最后到供应商。具体说,就是企业根据生产组织物资供应,jIT系统要求企业供、产、销各环节无缝配合,大大降低物流过程中的库存及资金积压,使整个物流实现准时化和库存储备最小化。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材料的大量涌现,对采购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及举办培训班,召开经验交流会等各种途径,加强员工业务培训,以适应新形势下零库存采购的需要。
物资配送随着时代前进脚步,以经从单一的购买与送货,发展为物流配送及运输、搬运、存储、保管、流通加工和物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活动。
要实现物资管理现代化必须从物资管理思想现代化、管理组织现代、管理方法现代化、管理手段现代化和管理人才现代化。各方面有机结合,管理思想现代化是先导,管理人才现代化是关键,管理组织现代化是保证,管理方法现代化是条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物资部门是企业走向市场的先行者,参与市场竞争,客观情况要求物资管理必须率先实现管理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倪东生,李雪莲.构建我国物资配送现代化的设想.
[2]余建国.物资配送与现代化管理.
救灾物资配送 篇8
(1) 采用先进的物流业务管理系统, 借助信息系统改进管理水平, 提升业务绩效。
借助于信息系统的使用, 实现:
有关物流活动重要数据始终如一的可得性——减少作业上和制定计划的不确定性, 满足客户实时信息的查询;物流信息的准确性——精确的反映当前状况和客户信息;及时快速的管理反馈——快速应对有效需求信息, 降低损失, 减少不确定性, 增加决策精确性。
(2) 适度采纳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备, 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GPS/GIS无线互联网技术及设备实现车辆实时监控调度、路线优化和运输管理;BARCODE/RF条码、射频技术及设备实现货物进库、在库、出库信息的自动化管理;EDI电子数据交换系统, 通过充分利用现有计算机及通讯网络资源, 减少纸面单据使用, 提高贸易伙伴间通信的效益, 降低成本。
(3) 科学规划的配送网络。
缩短响应时间, 快速满足客户需求;合理成本下的跨区域服务辐射能力;溶入全国、乃至全球的供应链一体化服务网络, 赢取未来市场发展空间。
(4) 采用专业化的物流服务。
专注于核心能力提升的趋势形成了专业物流服务的需求市场;专业化服务产生效率提升;规模化运营, 降低客户物流成本支出;
(5) 集成化服务体系, 实现整体最优。
突破功能性物流服务, 业务链条有效延伸;注重追求整体解决方案的优化, 而非局限于单一环节;多种物流资源的协调配合, 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6) 现代经营管理体系、制度的建设。
业务流程标准、规范;绩效管理体系全面、完整;注重员工长期培训。
结合油田企业物资配送体制改革, 进行供应与仓储配送业务分开分立的大背景, 油田现代物资配送体制的建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 区别于功能性服务的集成化、专业性物流公司的建设。
在油田现代物资配送作业体系构建上, 各个功能模块如:库存管理、装卸、运力资源调度、车辆配送实行集成化管理, 组建专业物流公司完整服务链条。形成功能全面, 服务完整, 专业运作的物流公司, 超越油田原有物资配送体系, 构建新型服务机制。
(2) 物流公司的标准业务运营、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
加快分级配送网络的合理布局, 结合油田供应保障体系特点, 加快配送网络的科学网点规划。网点规划的科学与否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日后的整体服务水平和成本费用。此外, 经过充分论证和科学服务网络布局后, 重点是配送业务流程及管理制度体系的方案设计。
(3) 接口ERP系统的建设, 积极进行物流业务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
众多油田单位ERP系统的实施, 实现了其资金、物资的统一平台管理, 实现了资金、物资信息的实时共享。而导入物流业务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微观操作层面的系统化、效率化。ERP资源管理系统和业务操作管理系统的对接, 就形成了以贯通的实时信息流为指引的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体制建设。
(4) 科学、合理使用适度先进的技术装备, 以部分物资为切入点, 提升配送作业效率。
在考虑投资回报的基础上, 逐步选用适合油田生产的现代物流技术装备, 提升油田物资配送效率。例如:油田物资配送需求位置的分散, 决定了哪里有勘探及生产, 哪里就有物资配送需求。油田分级物资配送体系就可以通过GPS/GIS设备的导入, 实时跟踪车辆状态, 满足用户对于物资实时在途信息查询等需求。同时通过实时车辆信息的把握, 有效的提升车辆管理、调度水平, 改善资产使用效率。同时还可以从仓储管理领域, 逐步引入部分物资的条码或射频技术管理, 实现精确的自动化的一体化库存管理等。
【救灾物资配送】推荐阅读:
救灾物资09-27
救灾物资08-22
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协议07-22
在救灾物资捐赠仪式上的领导讲话07-02
军事物资配送09-28
应急物资配送论文08-05
抗洪救灾解放军抗洪救灾事迹07-08
生产救灾07-19
矿井救灾05-16
抗洪救灾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