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高的作文:与凡高的一次亲密接触(精选14篇)
凡高的作文:与凡高的一次亲密接触 篇1
与公鸡的一次亲密接触作文
现在,我12岁了,上小学五年级,虽然离那件事过去了两三年,但我永远不会淡忘,每当提起,我自己也会捧腹大笑,笑那时有趣的自己。
八岁那年,爸妈带我来到河姆渡遗址公园,那里古色古香的建筑,透露着几分神秘,又隐约感觉到一丝原始。当我陶醉在这古村寨的美丽时,在清晨的雾气中,远处若隐若现移动着黄色物体,慢慢靠近、靠近……看清楚了,原来是一群鸡啊!也没什么觉得引人注目的。
但就在我转头的一刹那,在一群肥肥的,正在啄食的母鸡中,我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被一只别具一格的`公鸡吸引了。那只公鸡的长相颇为滑稽——身体瘦弱不堪,颈旁的毛特别蓬松,别的大公鸡都有着色泽鲜艳的鸡冠,而这只公鸡却长着灰暗的,有着缺口的,干瘪的鸡冠。我的心头不禁冒出了一种想欺凌弱小的念头,想罢,不假思索地从地上捡起一块小石头,眯起眼,瞄准方向,用力甩出,啊哈!一发命中。那只公鸡受了惊似的拼命乱窜,翅膀展的像“飞机”一样,嘴里“咯咯咯……”使劲地叫着,“飞过”了一段路,楞在那里,远远地看着我。
我幸灾乐祸的笑了笑,挑衅地说:“你这个懦夫,这就怕了吗?有本事来追我呀?”它似乎听懂了我的话,双眼充满了愤怒,气势汹汹地看着我,蓄势待发。我害怕极了,第一反应就是——逃!双腿不由自主地瑟瑟发抖,拼尽吃奶的力气跑着,嘴里连连喊着:“救命啊!救命啊……”身后的那只公鸡一直不甘落后地追着,一开始,我占上风,虽然平时在学校跑步不算快,心里想跑一只公鸡应该还行吧!但我马上发现我的观点是错误的,过了一会儿,我渐渐体力不支了,速度也慢慢减下来了,大口地喘着粗气。而那只公鸡却像吃了“神药”一般,疯狂地追了过来。
正当我想要任鸡宰割的时候,急中生智,向正在与朋友交谈的爸爸奔去,想爬到他背上去“避难”,可谁曾想到,那只杀千刀的大公鸡还没等我爬上去,就腾空跃起,狠狠地在我的大腿上“亲”了一口。那速度,连才思敏捷的爸爸都没反应过来,顿时只觉得一阵刺痛。回过头来,那公鸡早已扬长而去,整个草坪上,只有那只公鸡的“打鸣声”在回荡,好像在为自己的胜利而庆贺。
眼泪在我的眼眶里打转,钻心的疼,看着腿上公鸡留下的痕迹,我若有所思……话说“人定胜天”,可有时候,人连一只公鸡都打不过,何况是老天爷呢?
凡高的作文:与凡高的一次亲密接触 篇2
在我的“秋水”快要望穿的时候, 于老师终于来了。我坐在课堂上, 望着眼前这位中等身材、花白头发、其貌不扬的老人, 心中多多少少有些失望, 这就是“泰斗”吗?怎么和我对门的爷爷一样啊?
“同学们, 我是于永正, 你们看见我是不是很失望啊……”
“同学们, 你们千万不要听宋校长刚才的介绍, 那都是骗人的……”好有磁性的声音, 好幽默的语言, 一下子把我紧紧地抓住了, 我猜接下来的课堂时间一定会精彩无限。果然不出我所料, 在课堂上, 老师、学生、听课的老师真是笑声不断。
于老师教作文还带表演, 真过瘾。更让人叫绝的是, 看完了于老师的表演, 文章竟不知不觉地从笔尖流了出来, 怎一个“神”字了得!
最最幸运的是, 于老师让我把我写的习作读一下。我的习作怎能入名师法眼? 我胆战心惊而又充满期待地读完了我的习作, 没想到竟获得了满堂彩, 好激动啊!
当于老师歪着头看我读习作的时候, 我真觉得我就是作家;当于老师真诚地赞美我的时候, 我真觉得我发表了一件了不起的作品。真的, 原来习作课可以如此生动有趣, 习作可以如此简单。
九十分钟的课堂, 于老师竟然让我们忘了时间, 忘了下课, 忘了劳累, 你说于老师是不是给我们施了魔法?好难忘的与名师的一次亲密接触。
(指导教师:任海霞)
大嘴巴爆料:
与电荷守恒的一次亲密接触 篇3
1.“电荷守恒”和“离子浓度比较”
离子浓度比较常需要考虑电离因素或水解因素及主次,而电荷守恒也是解题的有效工具之一.
例125℃时,部分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为:
Ka(HCOOH)=1.77×10-4,Ka(HCN)=4.9×10-10,Ka1(H2CO3)=4.3×10-7、Ka2(H2CO3)=5.6×10-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过量CO2通入NaCN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2CN-+H2O+CO2→2HCN+CO2-3
B.少量HCOOH与Na2CO3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HCOOH+CO2-3→HCOO-+HCO-3
C.中和等体积、等pH的HCOOH和HCN消耗NaOH的量前者小于后者
D.等体积、等浓度的HCOONa和NaCN溶液中所含离子总数前者大于后者
解析由电离常数可得,酸性:HCOOH>H2CO3>HCN>HCO-3,A项产物应为HCO-3,故错误.考虑用量,B项正确.C项,等pH的HCOOH和HCN,c(HCN)大,则中和时消耗的NaOH的量多,故正确.D项,因为两溶液水解程度不同,直接比较有难度,可根据两溶液电荷守恒n(HCOO-)+n(OH-)=n(Na+)+n(H+),n(CN-)+n(OH-)=n(Na+)+n(H+),即溶液中离子总数是n(Na+)+n(H+)的2倍,CN-更易水解∴NaCN溶液中的n(H+)更小,HCOONa溶液中所含离子总数更大,故正确.
答案:A
2.“电荷守恒”+“pH=7”
在离子浓度比较中,常出现“pH=7”(常温),这也就意味着需要考虑电荷守恒.
例2常温下,将CH3COONa溶液和稀盐酸混合至溶液pH=7时,列出除水分子外其余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大小关系.
解析此时溶液中溶质为NaCl、CH3COONa和CH3COOH,溶液中除水分子外的微粒有:Na+、Cl-、CH3COO-、CH3COOH、H+、OH-.根据pH=7,c(CH3COOH) c(Na+)+c(H+)= c(CH3COO-)+c(OH-)+c(Cl-),将物料守恒c(CH3COO-)+c(CH3COOH)= c(Na+),及c(H+)=c(OH-)代入,即可得c(CH3COOH)=c(Cl-),整理后即可得到正确答案. 答案:c(Na+)>c(CH3COO-)>c(CH3COOH)=c(Cl-)>c(H+)=c(OH-) 例3常温下,向100 mL 0.2 mol·L-1 NaOH溶液中滴加a mol·L-1的醋酸溶液,当滴加到溶液呈中性时,此时溶液总体积为200 mL(忽略两溶液混合溶液体积的变化),若用b代表醋酸的电离常数,则原醋酸的浓度a= mol·L-1.(用含b表达式表示) 解析由题意可知,V(CH3COOH)=100mL,根据电荷守恒c(Na+)+c(H+)=c(CH3COO-)+c(OH-),且c(H+)=c(OH-),∴c(CH3COO-)=c(Na+)=0.2 mol·L-1/2=0.1 mol·L-1;再根据电离方程式 CH3COOHCH3COO-+H+;Ka= c(CH3COO-)c(H+)c(CH3COOH)=0.1 mol·L-1×10-7mol·L-1c(CH3COOH)=b,整理可得混合后醋酸的平衡浓度c(CH3COOH)=10-8bmol·L-1,∴混合后醋酸的浓度为(10-8b+0.1)mol·L-1,考虑到体积的变化,求原醋酸的浓度只需加倍即可. 答案:2×10-8b+0.2. 3.“电荷守恒”+“浓度不等式” 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学生较为熟悉的套路是用电离或水解的知识来解答,但一些较为复杂的题目中,常常寓守恒于不等式中,学生常常不知如何入手.技巧是:将根据题意得到的不等式代入守恒式尤其是电荷守恒,进而转化为新的不等式.这种题型综合性较强,难度也较大. 例4常温下,向20.00 mL 0.1000 mol·L-1 (NH4)2 SO4溶液中逐滴加入 0.2000 mol·L-1NaOH时,溶液的pH与所加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1所示(不考虑NH3·H2O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 A.点a所示溶液中:c(NH+4)>c(SO2-4)>c(OH-) > c(H+) B.点b所示溶液中:c(NH+4)=c(Na+) >c(H+)=c(OH-) C.点c所示溶液中:c(SO2-4)+c(H+)=c(NH3·H2O )+c(OH-) D.点d所示溶液中:c(SO2-4)>c(NH3·H2O)>c(OH-)>c(NH+4) 解析A项,NH+4水解溶液呈酸性,c(H+)应大于c(OH-),故错误; B项,根据电荷守恒: c(NH+4)+c(Na+)+c(H+)=c(OH-)+2c(SO2-4),因为b点c(Na+) C项,因为c点c(Na+)=c(SO2-4),且c(NH+4)+ c(NH3·H2O)=2c(SO2-4)(物料守恒),代入电荷守恒,可判断是正确的; nlc202309012350 D项,此时溶质是Na2SO4和NH3·H2O,其物质的量浓度的原始比为1∶2,虽然NH3·H2O会因为微弱电离,略有减少,但c(NH3·H2O)应大于c(SO2-4),故错误. 答案:C 4.“电荷守恒”+“物料守恒” 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都是离子浓度比较中的重要工具,这也注定了在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中两者常常组合使用,对于它们的强强组合,必须学会分析和应用. 例5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CH3COOH 溶液加水稀释后,溶液中c(H+)/c(CH3COO-) 的值减小 B.25℃时,将浓度均为0.1 mol·L-1的CH3COOH、CH3COONa两溶液等体积混合,pH=4.75,则 c(CH3COO-)+c(OH-) C.25℃时,pH=2的HCOOH与pH=12的NaOH等体积混合:c(HCOO-)+c(H+) D.常温下,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2 mol·L-1 Na2CO3和NaHCO3的等体积混合溶液中: 2c(OH-)-2c(H+)=3c(H2CO3)+c(HCO-3)-c(CO2-3) 解析A项,将电荷守恒c(H+)= c(OH-)+c(CH3COO-)代入,可得c(H+)/c(CH3COO-) =1+c(OH-)/c(CH3COO-),在稀释过程中,c(CH3COO-)减小,同时溶液酸性减弱c(OH-)增大,∴c(H+)/c(CH3COO-)的值应增大,故错误. B项,根据电荷守恒c(CH3COO-)+c(OH-)=c(Na+)+c(H+),混合溶液呈酸性,应以CH3COOH电离为主,则c(Na+)>c(CH3COOH),代入可得c(CH3COO-)+c(OH-)>c(CH3COOH)+ c(H+),故错误. C项,此溶液为HCOOH和HCOONa混合溶液,以HCOOH电离为主.∴c(H+)>c(OH-),c(HCOO-)>c(Na+),合并可得c(HCOO-)+c(H+)>c(Na+)+c(OH-),故错误. D项,根据电荷守恒c(Na+)+c(H+)=c(HCO-3)+c(OH-)+2c(CO2-3),物料守恒2c(Na+)=3[c(H2CO3)+c(HCO-3)+c(CO2-3)],将物料守恒代入电荷守恒约去Na+即可,故正确. 答案:D 拓展质子守恒的书写,既可以用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整理得到,也可以用框图法,具体步骤为: 1.找出溶液中参与质子(即H+)转移的原始微粒(包括溶质离子和水分子,不是溶质在水中通过电离或水解再生成的其他微粒),放入事先画好的方框内; 2.在方框中列出各种微粒得失质子的情况,并注明个数; 3.书写质子守恒时若遇到得到或失去质子个数不止一个的过程,则在该过程所得产物前面乘以得失质子的个数. 例6 常温常压下,将a mol CO2气体通入1L b mol·L-1的NaOH溶液中,下列对所得溶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当a=2b时,随着CO2气体的通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有如右图2变化关系 B.当a=b时,所得溶液中存在: c(OH-)+c(CO2-3)=c(H+)+c(H2CO3) C.当2a=b时,所得溶液中存在:c(Na+)>c(CO2-3)>c(OH-)>c(HCO-3)>c(H+) D.当1/2 解析分析反应物物质的量之比和所得溶液成分关系如下表 n(CO2):n(NaOH) 即a: b<1:21:21:2---1:1≥1:1 溶质Na2CO3 NaOHNa2CO3NaHCO3 Na2CO3NaHCO3 A项,分为两阶段,当a≤b时,溶质为Na2CO3或NaHCO3,盐类水解促进水的电离,图中对应前半段,水电离出的c(H+)不断增大,当b 答案:D (收稿日期:2014-12-08) 首先,我用这个寒假大部分的时间做了我最喜欢的事——阅读。从盘古开天地到法国大革命;从祁连内外到云贵山中;从亚马逊雨林到东非大裂谷;从跟着福尔摩斯探案到走进爱丽丝的奇境……历史,地理,童话,悬疑……我无一不爱读!我想,在前线的防疫工作者为了切断感染源,奔走调查;他们为了掌握病人信息,亲赴病房,他们就是一群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福尔摩斯! 在一线奋战的白衣天使的事迹感人肺腑,令人感慨万千。我用我手中的画笔将他们和蔼可敬的面孔记录了下来。虽然画的并不完美,但也是我对那些义无反顾的工作者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除此以外,我还用儿童画的形式将疫情期的间需要注意的事项表现了出来,参加了学校的防疫活动。希望我能以我最喜欢的绘画的形式,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一份自己微薄的力量! 在防疫一线的白衣天使固然非常伟大,但千万不要忘记后方的工作者们。我们家虽然没有医生和护士,但我爸爸在机场工作,他是后勤保障队伍中的一员。平常他的工作就是负责飞机的各种零部件,保证飞机正常起飞。现在这种时刻,他比以前更忙了。要保证飞机状态良好地运送物资,驰援武汉。这也是我们家为抗击疫情做的一点贡献。 郑老虽然已经有八十岁的高龄了,但依然精神抖擞,只见他站在舞台的中央,手握毛笔,胳膊向前伸了伸,衣袖便顺势向后缩了一点,此时刚才上场表演的青年男女站在一旁当起了助手,将一幅约有两米长的宣纸拉开在郑老面前,郑老沾了沾墨水开始在纸上书写,运笔苍劲有力,如行云流水,主持人趁着郑老创作的时间,向我们详细的介绍着郑老先生,仅仅两分钟的时间,郑老就完成了第一幅创作,两旁的助手轻轻将这幅作品捧起,小心翼翼地展示在我们面前。观众的掌声喝彩声响成一片,郑老微微举起双手表示感谢,马上开始了第二幅的创作。的第一幅创作的是四个大字“马到成功”其中的“马”是象形字,马背上还有一个小人在骑着,而且这个小人还是中国汉字的“才”字,寓意“马上有才”。第二幅创作上写的是一个扇形排版的五个大字“家和万事兴”。 通过刚才主持人的介绍,我才知道原来那些失聪的青年人都是郑老先生用自己创作赚来的钱资助长大的,他们都受到过郑老的帮助,而郑老至今也已经资助了六十多位像他们这样的人。 随后,主持人将她身后的一幅山水画移到了我们面前,这也是郑老的作品之一,但这幅山水画只有这一幅,画中的山和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聚宝盆。在台下的我不禁感叹着中国书法的魅力和郑老那深厚的功底,我相信这样一幅作品绝不是通过一两天学习就可以创作出来的。 第一次与蔬菜亲密接触作文 。 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家小院,对久居城市中的我来说确实是耳目一新。 由于是秋天,正好赶上丰收。在仓库里,院子里,到处摆着各种收获的蔬菜。辣椒红得耀眼,油菜绿的青翠,各种瓜果蔬菜数不胜数。 姥姥对我说:“咱们去菜地里看看吧,还有很多菜都没收完,让你也开开眼界!”我和姥姥一同来到了菜地里。看到大片大片的蔬菜全都成熟了,我的心中无比的激动。 我看到一片片绿油油的蔬菜都成熟了,赶紧跑上去看。姥姥也跟了上来。我正仔细 首先,且让笔者引用海德格尔对凡高画的鞋的描述: “从鞋具磨损的内部那黑洞洞的敞口中,凝聚着劳动步履的艰辛。这硬邦邦、沉甸甸的破旧农鞋里,积聚着那寒风料峭中迈动在一望无际永远单调的田垄上的步履的坚韧和滞缓。鞋皮上粘着湿润而肥沃的泥土。暮色降临,这双鞋底在田野小径上踽踽而行。在这鞋具里,回响着大地无声的召唤,显示着大地对成熟的谷物的宁静的馈赠,表征着大地在冬闲的荒芜田野里朦胧的冬眠。这器具浸透着对面包的稳靠性的无怨无艾的焦虑,以及那战胜了贫困的无言的喜悦,隐含着分娩阵痛时的哆嗦,死亡逼近时的战栗。这器具属于大地(Erde),它在农妇的世界(Welt)里得到保存。正是由于这种保存的归属关系,器具本身才得以出现而自持。”[3] 其次,笔者在此还要引用邓晓芒对海德格尔这段描述的发挥: “海德格尔那段充满激情的评论其实只立足于他的两个用黑体字标出的普遍的哲学概念:‘大地’和‘世界’。这种评论更适合的对象也许不是凡高的画,而是杜桑的‘小便池’。且让我们戏拟海氏的口吻: 从小便池的底部那黑洞洞的出水口中,凝聚着人类新陈代谢的艰辛。这垢迹斑斑、沉渣泛起的陈旧小便池里,积聚着那寒风料峭中奔波在高耸入云永远单调的摩天大楼之间的步履的急促和仓惶。陶瓷的池边上留下了潮湿而难闻的尿迹。暮色降临,这小便池在洗手间里寂寞而立。在这洁具里,回响着大地无声的召唤,显示着大地对生命排泄物的宁静的接纳,表征着大地在忙碌的城市喧嚣里朦胧的躁动。这器具浸透着对股票的稳靠性的无怨无艾的焦虑,以及那渡过了熊市的无言的喜悦,隐含着破产时的哆嗦,死亡逼近时的战栗。这器具属于大地,它在男人的世界里得到保存。正是由于这种保存的归属关系,器具本身才得以出现而自持,保持着原样。”[4] 邓晓芒戏拟的意图,在于推出现象学的方法,即现象学的哲学分析,是不能脱离人的意识和精神生活的直接的自明性的,处理艺术作品或其它事物,都应以这种直接的自明性为前提或平台。[5]邓晓芒进而认为,“我并不反对海德格尔把艺术作品的本源归结为‘真理’的显现或‘存在’的敞开,但这一切若脱离了人,脱离了艺术家和欣赏者,都将是无意义的。……艺术品直接地就是艺术家本人(person)”。[6] 笔者征引海德格尔的元文本,邓晓芒的互文本,目的有二。其一,假定艺术批评、策展和艺术作品,直接地就是艺术批评家、策展人、艺术家;其二,笔者将继续演绎海德格尔和邓晓芒的文本的语式,形成有关艺术批评、策展及艺术作品的互文本,以此揭示到底什么是当下的艺术批评、策展、艺术作品及艺术的本源,它们有什么问题。 以下是笔者戏拟的互文本。 NO.1关于艺术批评的互文本: 从艺术批评的文本那皱巴巴的观念中,凝聚着敲击键盘的艰辛。这腻乎乎、假惺惺的吹捧文本里,积聚着那寒风料峭中迈动在钱途无望的长久寒酸的笔耕中步履的徘徊与迟疑。文本夹杂着挪用而含混的词汇。夜幕降临,这些作者在觥光交错中找寻自信。在这写作中,回响着钞票无声的召唤,显示着资本对行文方向的甜蜜诱导,表征着资本在有限的必要支出中憧憬的宣传。这写作浸透着对面包的稳靠性无怨无艾的焦虑,以及那收到稿费时的无言喜悦,隐含着无人邀约时的哆嗦,被人遗忘时的战栗。这写作属于资本,它在期望的回报里得到保存。正是由于这种保存的归属关系,批评文本得以出现而得以自持。 NO.2关于策展的互文本: 从展览开幕的现场那闹哄哄的人群中,凝聚着策展运作的艰辛。这闪亮亮、光艳艳的展品组合里,积聚着那四处奔波中迈动在前途未卜的永远变化的谈判中的步履的急促和不安。策展者露出谄媚而期待的神情。东方欲晓,这策展者在酒店归途上踽踽而行。在这策划里,回响着钞票无声的召唤,显示着资本对推销产品的殷切期望,表征着资本在投机的四处乱撞中朦胧的美梦。这策展浸透着对面包的稳靠性无怨无艾的焦虑,以及那收回了投资的无言喜悦,隐含着被人拒绝时的哆嗦,投资失败时的战栗。这策展属于资本,它在期望的回报里得到保存。正是由于这种保存的归属关系,策展本身才得以出现而得以自持。 NO.3关于艺术作品的互文本: 從展场展品的内部那直勾勾的望眼中,凝聚着满身铜臭的艰辛。这光溜溜、脏兮兮的展示物品里,积聚着那寒风料峭中迈动在破败工厂的日益昂贵的租金的车间里步履的沉重与焦躁。展品上画着诡异或低俗的形象。展示期间,这些展品在人头攒动中等待买主。在这展品中,回响着钞票无声的召唤,显示着资本对展品作者的无限诱惑,表征着资本在投资的预期利润中设想的规模。这展品浸透着对面包的稳靠性无怨无艾的焦虑,以及那告知卖出时的无言喜悦,隐含着清点钞票时的哆嗦,未售退件时的战栗。这展品属于资本,它在期望的回报里得到保存。正是由于这种保存的归属关系,展场展品得以出现而得以自持。 通过对以上被标为NO.1、NO.2、NO.3的戏拟互文本的陈列,显示出笔者的目的之二的答案,即当下的艺术批评、策展及艺术作品,它们共同的本源,就是资本和回报的关系,它们的出现与这种关系紧密相关,并且在这种关系中得以自持。对于这个答案,笔者并不做直接的或正面的批评,而是引出另一个问题:当下的艺术批评、策展及艺术创作,它们内在的一些变化,是由社会引导或言社会约束,和自我约束或言自我的超我化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这个结果的语境,则是全球化市场经济和后现代主义共同影响的现实社会生活。关于这种变迁,笔者另有文章讨论。但是,这种普遍的变化,却存在“历史无法表明这种变化是‘理性地’产生的,是通过对个体的人或组织有意的教育而造成的。大致来说,它的发生是未经计划的,但这不是说就没有了特定的规则”[7]的问题,并且“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必须使自己的行动与他人协调一致”[8]而出现“行为的‘文明’变化”[9]。 nlc202309021710 那么,这种变化的语境有什么特点,竟然能使艺术批评、策展和艺术作品,发生如此深刻之变化? 文明化从强势文化体对弱势文化体的入侵、“启蒙”而言,就是殖民;从中立的角度看,就是文化体间趋同的过程。因而,人们甚至不必对处身的当下中国社会之现象,作直接描绘,而是作为一个旁观者,也如同海德格尔利用凡高的画的意图一样,[10]在一种异己的文化体中,就能看到人们处身之地的样子。这个异己而又共同的对象,甚至不用直接经验,在一种意识的自明性中,就可以观照它以达到目的,这个对象就是西方社会,出现在理论话语中的西方社会描述。笔者认为,吉尔·利波维茨基的《空虚时代:论当代个人主义》,就可做实现这种意图的便宜参照。 利波维茨基认为,“我们”的时代由消费与享乐主义走向了后现代社会,与此同时,见证前卫派各种惊人之举的现代主义阶段已然成为过去,前卫派失去了呼风唤雨的功能,捍卫传统与秩序者放弃了其与前卫派之间的对立,无羁绊的生活、奔放的感受、凌驾于秩序之上的直觉、非理性的想象力,都已经变成了艺术领域的习惯情境。[11]后现代社会的实质就是,“那在世纪之交曾为一小撮反对资产阶级的艺术家们所专有的享乐主义,受到大众消费的推动,成为我们文化的核心价值观”。[12]同时,艺术界的价值观与日常生活的价值观之间的背离也结束了,甚至,反道德的、反制度的现象成为无争议的常态;[13]艺术品的价值或艺术的价值,与日用品的功能或生活的价值,在之前的高低对立就可以抹平了。那么什么是后现代主义的显著的特征呢?它可以是文化激进主义、政治激进主义,也可以是“学生的叛逆、反文化、吸食大麻与摇头丸、性解放等,色情电影与书籍大行其道,血腥、暴力的场景愈演愈烈,普遍文化终于等到了其解放、享乐以及性的时日”,以及“倾向于优先发展‘最为低俗而非高雅的习性’”。[14]消费时代在对个体的解放、社会现实微观且全面的调节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影响力,消费并不是机械的或集权的控制,而是一种诱惑的进程,由一些专业机构组织建构消费、时尚及享乐的方式,个体只是根据其意愿自由组合而已,即一种简明的消费与信息逻辑,我的私生活我做主,[15]或我的地盘我做主的个人主义。“虽没有了道德的罪恶感,但却有着为人处世的洒脱,然而,自恋的个体也还是易于焦虑、彷徨”[16]。对于艺术界而言,前卫派必将走到尽头,[17]“先锋派让各种艺术手段与尝试都变得简单化、变得合理化,它为大众艺术表达的兴起起到了铺垫的作用”。[18] 人们不必再注重宏大叙事,不必注重于规划未来,更不必在意艺术界有没有未来。“没有任何的政治意识形态能让群众激情重燃,后现代社会没有了偶像也没有了禁忌,它对于自身也不抱什么希望,也不再有激动人心的宏伟蓝图,这便是支配着我们的空虚。一种既无悲剧也无末日的空虚。”[19]另外,后现代社会流行标新立异,充满着懊悔、反省,渴望个人的自立,创新变成司空见惯的常态,新奇的、传统的统统受到欢迎,甚至未来也不必一定要先进;区域的、民族的、传统的特性应该主动抛弃;应该即刻享受生活,而不是去想着磨炼和创造。[20]“当代主要的坐标轴如革命、纪律、世俗化、前卫等,由于享乐个性化的需要而统统地被改变了用途”,[21]“我们时代特有的一种剧烈的波动随处可见。它表现为用交流来替代强制,用趣味来替代禁令,有鲜明的个性来替代默默无闻,用责任化来替代物化”。[22]那么用什么来形容并命名这样一个社会呢?人们倾向于将这种社会称为自助服务社会,它将“过去纪律性分明的分区控制制度彻底地碾为齑粉,但这并非是借助于革命的力量来实现的,而是由诱惑的冲击波所致。”[23]诱惑演变为一个普遍的进程,致力于去规范消费、组织、新闻、教育以及习俗等行为。[24] 诱惑是一种颇有建树和无所顾忌的逻辑,是一种灵活的、宽容的社会化。[25]“诱惑对于虚假的再现与良知异化视而不见,”[26]供给丰富并使之多样化,要求越多,它便提供越多,用自由选择取代整齐划一,用多元取代同一,用欲望的满足取代清戒。[27]语言也变为诱惑的方式,例如,“不再有‘聋’、‘盲’、‘双腿残缺’等字眼,而代之以‘听障’、‘失明’、‘生理缺陷’,‘老年人’变成了‘第三或第四年龄段’的人,‘女佣人’成了‘家政人员’,‘无产者’变成了‘劳方’,‘未婚妈妈’变成了‘单身母亲’。‘懒笨的学生’是‘问题儿童’或者‘严重的社会现象’,‘堕胎’变成了‘自愿中断妊娠’……”。[28]甚至,政治都不能够与诱惑保持距离。 从利波维茨基关于西方社会的描述中,人们不难看出,这也是人们今天处身的现实环境。“诱惑是实现综合、聚积的高手,它如同情欲一般,通过利益交往、吸引、亲近来达到其目的”。[29]艺术批评、策展及艺术作品,它们毕竟是人的事情,更何况当下的它们也是当下的人的事情,它们之所以有变迁,是自由的结果。这种自由,既是自由市场经济的模式,也是普遍意义的民主化、个人化的传播与实现,因为它们的“发生是未经计划的”,[30]也必将是不可计划的,因为,它们是自由的。[31] 鄧晓芒认为,“人类注定要背负着自由的十字架奔赴自己的目的地,这既是一条绝望之路,又是一条希望之路,既是沉沦,又是救赎。两千年前赫拉克利特曾曰:‘人怎么躲过那永远不息的东西呢?’但这只是因为:人自己就是那永远不息的东西”。[32]对当下艺术批评、策展及艺术作品而言,何尝不是如此呢?那么,试问,彼此诋毁有意思吗?如果有,那就让人们重新开始宏图大业。 我读到凡高在荷兰被当成精神病人看待,因为当时精神病学并不发达,误把凡高因严重忧郁症引起的举动当成精神病人发狂,因而把他关进了精神病院,我为凡高感到悲愤与惋惜。但这丝毫不能减退凡高对艺术的热情。还有一次,他曾在海牙的`一家绘画商店当过小徒,遇上了一个妇人买主,她对凡高说她要一幅长度长点,宽度短些的画挂在客厅上装饰。这激起了凡高的愤怒:画是用来欣赏的,不是用来装饰的!他立刻把妇人推走了。老板看到这一幕,立刻把他炒了。这也不能减退他对于艺术的热情与追求。 凡高每月的生活费都是由他弟弟迪奥寄来的,从而维持生活,但凡高把大多数的钱都去买颜料了。在用完了颜料又没钱买时,凡高非常困难,又用铅笔作画。甚至,他在精神病院里仍坚持作画,完成了闻名世界的《星月夜》! 凡高的不怕困难,为理想而奋斗的热情着实打动了我。多伟大的凡高啊!而我们现代人呢? 有的同学今天说长大要当工程师,却没有一点儿实际行动。明天又说理想是医生,后天又改了……还有了,拿出了一点行动,却因遇到一点挫折就退缩了! 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跟着姐姐一起去上林坊附近的一家茶馆喝茶。在茶馆门口,有一个草坪,上面停着许多鸽子,我一下子惊讶起来:好多的鸽子啊!白的、黑的、灰的,还有一些叫不出颜色的,那么多的鸽子几乎“占领”了整个草坪。 走近一看,鸽子们有的在扑翅膀,有的在争抢食物,有的自个儿在梳理羽毛,有的在悠闲地散步……行人走过去,它们并没有害怕地飞走,只是礼貌地让开一条路。有几只调皮的鸽子落在人们的手上,肩膀上,吃着人们带给它的“美味”——玉米,鸽子的大胆和热情真令我感到意外。我看得心痒痒,也想感受一下鸽子的“热情”,便不由自主地到了鸽子身边,立即掏出口袋里的零食,放在手上等鸽子来吃。果然不一会儿,一只调皮的灰鸽,扇动翅膀“扑啦啦”地落在我的手指尖上,我把脖子一扭,眼睛眯成一条线,只觉得手心痒痒的,回过头时,鸽子早已吃好零食下去了。我欣喜若狂,这一次我拿好零食后故意把手伸到肩膀附近,才“引诱”了几下,几只鸽子就一齐向我扑来,我顿时慌了手脚,它们就在半空中“劫”走了食物。我又惊又喜,又接连喂了好多次,每一次都给我带来惊喜。不一会儿,零食喂完了,我也有些累了,便坐在草坪上。可爱的鸽子们好象把我当成了朋友,把我“团团围住”,我看看它们,它们也看看我;有几只还落在我的肩膀上,膝盖上。我太高兴了,这画面简直比梦境还美! 在河南省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获得金奖而晋级全国展演的我校学生的原创校园剧《T型台上的碰撞》,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赢得了国家级评委的欣赏,从而荣获这次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的一等奖。 这次展演分戏剧专场、舞蹈专场、声乐专场、器乐专场等。我们在观摩演出的同时,还参加了这次校园剧、课本剧专题座谈会,聆听了专家针对参演剧目的阐释和点评,作为基层艺术教育工作者与校园戏剧有了第一次全面的亲密接触。全程4天的训练、比赛、交流,自己感到收获颇丰,感慨良多。 中小学为什么要进行戏剧教育?古代哲人曾经讲过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个准备做坏事的人碰巧进到剧院里看了一出戏,出来之后就取消了做坏事的念头。故事描述不很准确,但是给了我们一个信息:戏剧可以影响人。国家兴亡,教育首当其冲,而我们又是孩子们的引路人,探讨、了解戏剧,在学校开展戏剧活动应该被我们所重视并发展。 针对这次展演,教育部的原则是本着从艺术教育理念、操作和实施、价值观的引领等方面来进一步提升艺术展演的水平。所以在组织这场专家评委会的委员时,为了让校园戏剧的评选更全面,对它的发展产生更好的引领作用,邀请了全国一线表演实践的著名演员,从事创作、搞戏剧理论研究的专家们。如: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秘书长古公胜;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委、北师大影视戏剧系主任、教授黄慧琳;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秦坤;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尤立斌;中国戏剧家协会研究室主任崔伟;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杨少林等。 在长达2个多小时的会议中,专家们中肯而谦和的对入选决赛的10个省的节目进行了分析和点评。会后我们认真的讨论认为,本次校园剧、课本剧的决赛中很明确的将大赛目标展示给了我们,那就是:1、展示中小学生们对祖国的热爱,他们的朝气蓬勃、天天向上、努力学习和锐意探索;2、怎样弘扬中华文化,怎样突出时代特点、校园特点、学生风貌;3、真善美的展示。10个剧目涵盖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说明了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在向深度、广度发展。从节目的整体质量来看,在开掘题材、积极创意、追究探索内容的深刻、艺术手法的开拓、表现得完整度方面都有了自觉的追求。并且10个节目都贴近现实、源于现实、关注現实。这就是一种发现,而发现是和创新联系在一起的。 接下来,我们就来听一听专家对其中的比较优秀的两个节目的点评: 1、《快乐成长》 在仅仅10几分钟的时间里,舞台上有孩子、妈妈、教师和同学们构成了一个气场。在这个气场中展示了丰富的生活。孩子有自己的生活,他喜欢上网,他的妈妈忧心忡忡。妈妈的心态代表当今社会许多家长的心态。家长们唯恐孩子们学不好,担心上网影响孩子的学业。这样就构成了一对矛盾。这样的矛盾很典型、很普遍。而老师在他们中间起到了引导和协调的作用:老师愿意孩子健康成长,一方面引导孩子在快乐成长中不忘他们的根本任务;一面劝解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多的束缚。孩子的业余爱好不但不束缚他们,而且还促进他们的学业,加上同学们的配合,一台生龙活虎的演出就不知不觉将这样一个道理灌输给我们。 戏剧讲究戏剧冲突,《快乐成长》的冲突既有代表性,又有轻松地艺术气场。它指向快乐,包含了生活的全部和生活的本质。它积极、向上,在矛盾冲撞中展现真善美。从中华美学的气韵生动中,感染着观者,感受着孩子们的快乐,理解着孩子们、理解着教育。从创意、到构思、结构、人物、语言都完整的呈现校园戏剧的水准。 2、《T型台上的碰撞》 专家在对本剧的评价中连续用到了几个没想到:没想到这部剧中仅仅运用了5个孩子;没想到这部剧来自中原,来自河南大学附属中学;没想到这部孩子们的戏剧可以展现文化的深度和孩子们对文化的把握! 《T型台上的碰撞》的道具设计很巧妙,仅仅4块门板,里面可以不断的展现出他们需要表达的内容。 它的构思很巧妙,就是5个学生,就是那一场时装秀。在我们中原这块古老文明的发源地,一个小小的中学校园里,孩子们关注到了当今社会文化中很热门的领域——时装文化。他们追思了两种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这样的深度是出乎我们的意外的。 先是两个女孩子“碰撞”,然后是两个男孩子的“碰撞”;一组中国风,一组西洋风;中国风与西洋风之间的碰撞…. 最后得到了一个圆满的结果:我们的民族风格是我们的宝藏,但我们绝不拒绝世界的文明、世界的精华、世界文化的潮流! 我们就是在不断吸纳世界文化精华中发展我们民族的文化。我们不保守,中华民族本身就是一个包容性很强、吸纳性很强的民族。所以才会有五千年绵延不绝的历史文化。这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他的包容、和谐、融合,一路经久不息的走下来的文化史,就在这个T型台上展示出来了,而且是通过我们孩子们天真无邪的争执、困惑、最后的重归于好,都能展示文化的深度和孩子们对文化的把握。这一点很不容易,难能可贵!我们用这样一种戏剧艺术形式,不仅反映了我们的校园,而且提升了我们的校园文化! 会议的最后,与会的专家们也给了我们很认真的建议,重点在基本审美的价值导向、剧本的选择和创作等,在这里我们进行了归纳总结: 校园戏剧不要戏剧专业化,那是对学生的创造力的束缚和扼杀。如何保持校园戏剧和学生戏剧的特点,我们认为应该归纳为三方面的提升: 1、生活的深沉和个性上的拓展:指在孩子纯真的个性、天真的良性和善良的品性基础上,他们对生活的认识。 戏剧可以敏锐的发现生活中的一些事件,运用戏剧的形式和戏剧的技巧,加上本人的思考,把生活中的事件表现成戏剧生活,又能在戏剧生活中让别人发现本来可以感受到,但并不强烈、不深刻、不典型的东西,它不但可以再现出来,甚至比生活本身更鲜明、更深刻、更强化、更典型。它把戏剧的规律、戏剧的特点,生活的规律、发现生活的能力结合了起来。这是我们应该努力追求的。 2、艺术创作上既表现学生的灵动又能与戏剧表现的独特性作以结合。 当下的舞台表演很容易受时尚、流行的影响而流于肤浅。实际上应该给学生戏剧素质的培养,更重要的是从经典中、让他们在纯粹的戏剧规律中,去教授他们如何发现生活,如何开掘生活,如何表现生活,如何上升生活,如何感染观众,让人们感受到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3、表演艺术上既要有戏剧的特点,又应该有学生的特点。 我们应该如何把握学生特点?既尊重他们的年龄和性格、心理特征,又应该在此基础上加以引导,让启发与教导结合起来。这些恰恰是专业戏剧所不具备的,只有学校戏剧所独有的特点。比如,唱歌的方式,就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特点,他们很容易用这种方式抒发自己的创造天性,而且很容易通过这种方式与台下的同龄人产生互动与沟通。 在校园里其实每天都在上演着故事,有一些影响到了孩子们的内心,触动着他们心灵的深处。它们震撼着、惊喜着、困扰着我们的孩子。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寻找和发现:什么可以让我们的孩子们面对困难可以有顽强的意志,可以有阳光心态,可以对目标理想去担当。只有有了担当,他们才会有使不完的劲儿。 中华美学有着悠久的传统,情理共存、形神兼备、虚实相生、气韵生动。这些美学滋养着我们,有着独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在我们的教育中让孩子们接受自己文化的熏陶,为自己的文化感到骄傲,这恰恰是我们每个艺术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 有人说,素质教育就是唱歌、跳舞,其实综合来看,正如专家所说:戏剧才是一种真正的素质教育。它不但培养孩子们的艺术素质,同时也让孩子们关注人生、思考人生,对孩子的人生直接产生影响。它会让你更好地面对人生,更好地思考人生,游刃有余地和别人交往。更加深刻地懂得保持爱心、增强对事物的分辨能力,尊重别人、尊重社会。但是怎样让大家重视校园戏剧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如何在学校艺术教育中进行校园戏剧的创作和推广,真正发挥出校园戏剧对广大青少年的教育影响,我想这才是这次活动之后,值得引发所有艺术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 在小学生作文大全 一开始我怯生生的,抓着饲料,却不敢递到小羊的嘴边,因为我怕它把我的手指也咬下去,那不就很倒楣了吗? 但是我看到一旁的哥哥,若无其事很勇敢的把饲料放在手上,小羊凑过来三两下就吃的清洁溜溜,好像一点也不可怕,于是我鼓起了勇气,如法炮制,当小羊的舌头伸过来舔,我竟然发现好有趣,一点也不恐怖,还很有成就感呢! 但掌心痒痒、湿湿的,让我忍不住笑了出来,太可爱了吧? 五一节,我随大爹去海南看望姐姐。到达海口后,稍事休息,我们就随着旅行团登上一辆豪华观光大巴直奔文昌。由于正赶上上班高峰期,大巴在城市的车流中行驶很慢,让我见到大海的心情越发迫切。心中越是着急、感觉时间越是过得缓慢。不知不觉间,我在观光车的摇晃中睡着了...... 迷迷糊糊中,我被一阵嘈杂声吵醒。“看,大海!”同行的一个小男孩大声惊呼起来,从他脸上兴奋的神情可以看出,他也是第一次看见大海。我顺着人们的手指方向望去,不由得吸了一口冷气:“”啊,这么高的浪,真吓人!”顿时,心中对大海的种种美好想象全部化为乌有。 不一会儿,车停在了海滩上,人们都向大海飞奔而去,只有我呆在原地一动不动。这时候,导游叔叔走过来亲切地问道:“小妹妹,怎么啦?难道你不喜欢大海吗?”我说:“我一直很想看海,可是它和我在书中见到的不一样,太吓人了,我很害怕。”导游叔叔听了哈哈大笑:“哈哈......你真逗!书上的大海哪里比得上眼前真实的大海呢?不要怕,大海变化多端,别看它现在很可怕,待会就变温柔啦!”“是吗?那它什么时候温柔呢?”“等这一阵浪涌过去,就会平静很长一段时间。”我望着海浪,心中默默祈祷它赶快过去,因为我想看大海温和的一面。 在期待中,海面上的浪潮越来越小,越来越远,静静地平静下来。我赤脚踩在沙滩上,一边呼吸着潮湿的海风,一边思考着一个问题:“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到底大海什么时候是最美丽的呢?” 一、活动目标: 1、欣赏凡高作品,感受画面中形象、笔触和色彩传达出来的强烈情感。 2、幼儿创作类似的作品,大胆构图、用色,学习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教具:《星月夜》课件。 2、学具:幼儿人手一份白纸、油画棒。 三、活动过程: (一)名作欣赏: 1、比较导入: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大画家的作品,请大家仔细看看。你看到的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看了有什么感觉?(放课件,出示单独的树和白色背景,引导幼儿讲述) 2)这幅画跟小朋友们平时画的画比,哪个更漂亮?为什么? 3)如果你是画家,会在空白的地方画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画呢?(幼儿讨论) 4)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决定,启发幼儿丰富自己的想象、完善自己的语句。 2、引导幼儿观察作品的用色: 1)我们来看看,画家在空白的地方画什么呢?(放课件,出示地面背景,引导幼儿讨论) 2)幼儿讲述看到的背景画面,能用完整的语句描述。 3)引导幼儿描述画面上的色彩:大家仔细看看,现在这幅画中用了哪些颜色?哪种颜色用得最多?这些蓝色相同吗?什么地方用了深蓝,什么地方用了浅蓝?用深深浅浅的蓝色的画出的画面,给我们什么感觉? 4)引导幼儿继续想象,丰富画面:小朋友都说,现在这幅画看了以后心里闷闷的,感到冷冷的、有点难过。怀着这样的心情,大家想在空白的地方用什么颜色画?用这些颜色画什么呢?(幼儿讨论) 5)个别幼儿讲述自己想象的画面。 3、完整欣赏: 1)那么这幅画空白的地方会像小朋友想的那样,出现一些鲜艳的、美丽的东西吗?我们再来看一看。(放课件,出示完整的画面) 2)幼儿讲述:看到什么了呀?为什么一下子就能看出画的是星星和月亮?(它们是什么颜色的?挂在哪里?天空又是什么颜色的?)看了这样的星空 ,你有www.smtxjs.com什么感觉呢?为什么会觉得很好看、很吸引人? 3)引导幼儿感受色彩带来的情感冲击:小朋友说得真好。画家用浅蓝色画出了夜空,用明亮的黄色画出了闪烁的星星和皎洁的月亮。蓝色和黄色对比强烈,画出的夜空很美。所以,我们一下子就被吸引了。 4、进行对比,了解画家的作画方法和画作的意境: 1)这是一个小朋友画的夜空,看看跟大画家画的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发现用色的`方式不同)这样的星空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幼儿讨论、讲述) 2)画面中还有什么地方也是用这样的方法画的? 3)画家这样画,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5)这幅画有一种和其他图画不同的美。这幅画中充满了波浪形和螺旋形的、短而有力线条,明亮的星星和月亮好像被漩涡包围着,大树像火苗一样旋转上升。深沉的蓝色和明亮的黄色对比强烈,这都让我们感到很紧张、心情很忧郁难过。现在,我们看着画面给它起个名字吧。(幼儿讨论、讲述) 5、教师讲述,介绍画家: 1)那么,究竟是谁画出了这样特别又美丽的画作呢?看,就是他!(放课件)他的名字叫凡高,是荷兰的著名画家。这幅是他的自画像,也就是凡高画出来的自己。看了他的自画像,大家觉得凡高是个什么样的人?(幼儿讨论、讲述) 3)教师介绍凡高生平:凡高从27岁开始学画,而在37岁时他就去世了。虽然凡高画画只有短短的十年,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作品。瞧,这些都是梵高的画作。(简单介绍)我们欣赏的就是他的名画《星月夜》。 5、幼儿学习画家的画法进行创作: 1)现在,我们也来试试用像画家一样的方法画一幅有星星、有月亮的夜景,好吗?画之前先回忆一下:你看到有着明亮的星星和月亮的天空下有什么?你当时的心情怎样?可以用什么颜色来表达你的感受?仔细想想 ,想好了再画。 2)幼儿作画,引导幼儿大胆的表现。 去年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去上海动物园玩。在那里我远距离的看到了蛇。那是一条大蛇,足有小孩胳膊那么粗,盘在一个工作人员的胳膊上,不时地吐出红红的舌头,那位阿姨招徕顾客拍照……哎呀妈呀,吓了我一跳。 昨晚,我们一家南明湖畔散步,居然和蛇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 事情是这样的:我们散步来到滑轮场地,我和爸爸玩起了追赶游戏,跑着跑着,感觉脚低软软的,好像踩着什么东西。与此同时,妈妈惊呼: “蛇!蛇!儿子你踩着蛇啦……” 我转身一看,还真是的!一条小蛇慌乱地逃跑,爸爸迅速地拿出手机,按成手电筒模式追查蛇的“下落”。这条蛇是绿色的,大概40厘米左右长,它非常机灵,一会儿工夫就不见了踪影…… 【凡高的作文:与凡高的一次亲密接触】推荐阅读: 不平凡高一作文10-22 渴望生活――凡高艺术欣赏09-07 美术画家凡高教学设计10-22 第一次亲密接触的作文07-29 我和电视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作文700字09-21 和鲁迅先生的亲密接触作文07-19 我与什么的亲密接触作文结尾800字初二12-04 与妈妈的一次较量小学作文11-24 难忘的一次谈话作文05-22 难忘的一次活动作文08-08不平凡高一作文 篇4
不平凡高一作文800字 篇5
第一次与蔬菜亲密接触作文 篇6
凡高的作文:与凡高的一次亲密接触 篇7
凡高的读后感600字 篇8
第一次亲密接触作文 篇9
与校园戏剧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篇10
第一次亲密接触作文 篇11
第一次亲密接触作文 篇12
凡高的作文:与凡高的一次亲密接触 篇13
第一次亲密接触优秀作文 篇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