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志愿者协会规章制度(细则)

2024-07-24

青年志愿者协会规章制度(细则)(共13篇)

青年志愿者协会规章制度(细则) 篇1

二、科学总结志愿者工作经验,探索志愿者工作规律,加强志愿者工作机制建设,努力做好志愿者工作。

三、积极协调社会力量,支持志愿者工作,妥善处理志愿者工作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努力营造志愿者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认真做好志愿者工作,大力建设,及时更新,不断完善充实志愿找工作档案。

五、深入调查,真正掌握生活需求,社会弱势群体为工作重点对象,制定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

六、精心设计活动主题,抓住志愿者服务日等有利时机,精心设计垃圾分类活动主题,科学开展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掀起志愿服务的高潮。提高群众对垃圾分类的认识。

七、认真做好垃圾分类活动的宣传总结工作,并对活动中开展的具体情况进行督查,保证活动有效。

八、积极鼓励,指导团队组织建立不同形式的志愿者组织。深入基层,加强调研,定期督导志愿者组织管理活动开展情况。

九、按期对志愿者组织进行评选表彰,促进志愿服务水平的整体提高。

十、充分发挥志愿者数据库功能,日益规范志愿者队伍的日常管理。

十一、以推行注册志愿者制度为阻碍宣传,挖掘志愿者典型,发动更多的社会群众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

青年志愿者协会规章制度(细则) 篇2

教师资格考试:严格教师职业准入,提高入职门槛

我省此次教师资格考试与以前相比,最大的变化在于统一了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完善考试科目设置,突出对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考查;将考试命题和考务组织交给专业化的教育考试机构承担;师范毕业生不再直接认定教师资格,统一纳入考试范围。

变化一:考试科目

考试科目的增加和体现各学段、学科特点的笔试和面试是教师资格考试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新的教师资格考试由原来的小学、中学两个学段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两科笔试和教育教学能力测试,改为体现各学段、学科特点的笔试和面试,改革后增设了综合素质、学科教学能力的考查。笔试和面试试题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

笔试主要考查申请人从事教师职业所应具备的教育理念、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知识、科学文化素养、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和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教育教学、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的基本知识;拟任教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的知识和方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首先,不同类别的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都有哪些呢?

《细则》中规定: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为《综合素质》《保教知识与能力》2科;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为《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2科;初级中学、普通高级中学教师和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为《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3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为 《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3科,其中《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考试暂由我省自行组织实施。

关于初级中学、普通高级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的具体科目,《细则》提出:暂分为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 地理、思想品德(政治)、英语、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等13个学科。

其次,面试作为新教师资格考试改革的重要环节,《细则》指出:面试主要考查申请人的职业认知、心理素质、仪表仪态、言语表达、思维品质等教师基本素养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教学基本技能。笔试各科成绩均合格者并在有效期内的,方可参加面试。

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抽题、备课(活动设计)、回答规定问题、试讲(演示)、答辩(陈述)、评分等环节进行。

最后,在面试环节中,是否是分科目报名?

《细则》指出:申请面试学科(学段)应与笔试学科(学段)一致。幼儿园面试不分科目;小学面试分语文、数学、英语、社会、科学、音乐、体育、美术等8个科目;初级中学、普通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资格面试科目与笔试的《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具体科目相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和实习指导课面试分专业进行。

变化二:师范教育类专业学生

除考试科目的变化以外,师范教育类专业学生取得教师资格的办法也是该细则的突破,与以前师范生教师资格直接申请认定不同,师范生教师资格获取办法也发生了变化,即师范生取得教师资格需考试。

《细则》规定,除2015年秋季前入学的全日制普通院校师范生、全日制教育硕士可以直接申请认定相应教师资格, 但是申请认定的教师资格的任教学科与所学专业不相同或不相近的,须参加教师资格考试。2015年秋季学期及其以后入学的师范教育类专业学生和全日制教育硕士,申请教师资格应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变化三:考试成绩

改革成绩合格线划分办法。考生成绩不再是60分就合格。笔试成绩合格线由国家确定,面试成绩合格线由省教育厅确定。

变化四:过渡期政策

2015年6月起,新的教师资格考试正式实施,但是有一部分社会人员之前已取得了《心理学》《教育学》合格证书, 对于这一部分人员,细则也规定了过渡期间的政策,即已取得省考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考试合格证书的申请人,教育教学能力测试合格后可在2016年7月前申请认定相应教师资格;已取得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其中一科考试合格证书的申请人,可以在2015年底前参加补考,补考合格、教育教学能力测试合格后可在2016年7月前申请认定相应教师资格。

定期注册制度:强化在职教师考核管理,打破铁饭碗

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是对教师入职后从教资格的定期核查,破除了教师资格终身制,实行5年一周期的定期注册, 可以有效加强对教师师德表现、培训学时和工作业绩的考核。其目的是为完善教师资格制度,健全教师管理体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主要方式是对在职教师实行5年一周期的定期注册,对定期注册不合格或逾期不注册的人员,不得继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关于注册 对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公办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其他教育机构在编在岗教师,国家“特岗教师”、“三支一扶”招考教师以及甘肃省政府“民生实事”招考教师均应进行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但是,在试点期间依法举办的民办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和幼儿园教师暂不作为注册对象。

细则指出:注册“教师”包括专任教师,从事学校管理并承担教学任务的校级领导,符合学校岗位职数要求、又承担一门课程及以上教学任务的学校其他管理干部,承担实验教学工作的教师和担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

当前,我省教师中,教师资格“一人多证”、“高证低聘”、 “低证高聘”、“科证不一”等情形的人员也不在少数,也是将来注册中的难点。对于这种问题,细则提出的较为具体的解决办法。

对“一人多证”的,即持有两种及以上教师资格证书且现在中小学任教的,由申请人选择与现任教学段和现任教学科最相应的一本证书进行注册。

对“高证低聘”的,即持有高学段教师资格证书在低学段任教的,视为具有与任教岗位相应的教师资格,可对所持有的教师资格证书进行注册。

对“低证高聘”的,即持有低学段教师资格证书在高学段任教的,以及持有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在其他学科任教的,在本实施细则(试行)实施前已经在编在岗的中小学教师进行首次注册时,可对所持有的教师资格证书进行注册,但需在下一个定期注册周期前取得与任教岗位相应的教师资格。否则,将调整到相应学段任教。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工作启动后,各地各校不得再“低证高聘”。

对“科证不一”的,即现任教学科与所持教师资格证书上任教学科不一致的,可对所持有的教师资格证书进行注册。

对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的教师在普通高中学校任教的,可相互通用,可对所持有的教师资格证书进行注册。

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是对教师入职后从教资格的定期核查,旨在加强在职教师考核,完善了教育教学业绩的考核办法。因此,《细则》对未达到培训学时以及中止教育教学等人员规定要暂缓定期注册。

在注册有效期内未完成国家或省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360个培训学时者暂缓注册。达到规定学时后,在下一年度申请注册。

中止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一学期以上者暂缓注册,但经所在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进修、培训、学术交流、病休、产假等情形除外。中止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一学期以上二学年以内,恢复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 达到注册条件的,在下一年度申请注册;中止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二学年及以上恢复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一年后,在下一年度申请注册。

一个注册周期内任何一年年度考核不合格者暂缓注册 (连续二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除外)。暂缓注册一年,暂缓期内考核合格,达到注册条件的,在下一年度申请注册。

当前,我省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只是在探索和实点阶段,目前只在兰州市榆中县、城关区试点,待时机成熟后逐步在全省施行,具体时间与步骤由省教育厅确定。

相关链接

“教师资格 ”发展历程

中国于1993年颁布《教师法》,1995年颁布《教师资格条例》

2000年颁布 《实施办法 》, 初步形成教师资格制 度框架。

2010年中共中 央国务院 印发 《 国家中长 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 国家制定教师资格标准,提高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和品行要求。 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制度。 ”

2011年教育部在浙江 、 湖北两省率先启动 了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试点工作。

2012年8月国务院 印发 《 关于加强 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 ”

2012年改革试点范 围扩大到河北 、 上海 、 海南 、 广西等6省区市。 改革试点的内容不仅统一了教师资格考试的标准和考试大纲,同时还提出师范毕业生不再直接认定教师资格, 需要统一纳入考试范围。 此外,这一试点工作还打破了教师资格终身制, 实行5年一周期的定期注册。

截止2012年底,共有约2500万人次取得教师资格。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现行教师资格制度存在教师资格学历标准偏低、教师资格认定缺乏严格把关机制等不适应的方面,全面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迫在眉睫。

青年志愿者协会规章制度(细则) 篇3

第一条 为完善教师资格制度,健全教师管理机制,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结合云南省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是对教师入职后从教资格的定期核查。中小学教师资格实行5年一周期的定期注册。

第三条 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的对象为:云南省公办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含其他行业所属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进修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成人教育的学校和幼儿园在编在岗教师(含派驻民办学校的公办教师,以下简称教师)。依法举办的民办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成人教育的学校和幼儿园及其他教育机构(包括各级教研机构、电化教育机构和少年宫)教师的定期注册工作暂缓。

第四条 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应与教师人事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将严格教师考核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重要的工作目标。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应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范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客观体现教师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和工作业绩情况。

第五条 云南省教育厅主管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工作。县级及以上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按照人事隶属关系或属地化管理原则负责本地区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的组织、管理、监督和实施。

第二章 注册条件

第六条 首次注册合格,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与任教岗位相应的教师资格;

(二)被聘用为中小学在编在岗教师;

(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达到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师德考核标准。

(四)首次任教人员须试用期满且考核合格,其他人员须在申请注册前一年年度考核为合格及以上等次。

第七条 注册时,对于低证高聘、高证低聘以及一人多证、科证不一等特殊情况,按下列办法执行:

(一)低证高聘,即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试点工作开始前已经在编在岗的教师持有低学段教师资格证书在高学段任教的(包括持有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证书在其他学段或岗位任教的),可对所持有的教师资格证书给予注册合格结论,并限其在规定时间内取得相应学段的教师资格,或调整到相应学段任教。教师资格首次注册后低段高聘时间不得超过规定年限。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试点工作启动后,各地各校对新聘任教师不得再“低证高聘”。

(二)高证低聘,即持有高学段教师资格证书在低学段任教的,视为具有与任教岗位相应的教师资格,可对所持有的教师资格证书进行注册。

(三)一人多证,即对持有两种及以上(小学、初中、高中或中职)教师资格证书的,且现在小学、初中、高中或中职任教的,在一个注册周期内,申请人只能自行选择与现任教学段和任教学科最相应的一种教师资格进行注册。

(四)科证不一,即现任教学科与所持教师资格证书上任教学科不一致的,可对所持有的教师资格证书进行注册。

(五)对拥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的教师在普通高中学校任教的,或拥有高级中学教师资格的教师在中等职业学校任教的,可相互通用。

第八条 首次注册合格后,满足下列条件的,定期注册合格: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达到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师德考核标准;

(二)一个注册周期内每年年度考核获合格以上等次;

(三)每个注册有效期内完成不少于国家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360个培训学时;

(四)身心健康,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第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暂缓注册:

(一)注册有效期内未完成国家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培训学时的;

(二)中止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一学期以上。但经所在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进修、培训、学术交流、挂职锻炼以及遵从国家法律执行的病休、产假等情形除外;

(三)一个注册周期内任何一年年度考核不合格。

(四)教师资格暂缓注册者原则上给予两年过渡期,待达到定期注册条件后,可重新申请定期注册:

1.因未完成规定的培训学时暂缓注册的,应在过渡期内参加相关培训,补齐学时并取得合格证明;

2.因中止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一学期以上暂缓注册的,在过渡期内,恢复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一年后,由所在学校进行考核,提交年度考核合格证明;

3.因某一年度考核不合格暂缓注册的,应在过渡期后,由学校组织考核并取得考核合格证明。

教师资格暂缓注册者在两年过渡期满后,仍未达到注册条件的视为注册不合格。

第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注册不合格:

(一)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师德考核评价标准,影响恶劣;

(二)一个注册周期内连续两年以上(含两年)年度考核不合格;

(三)依法被撤销或丧失教师资格的。

第十一条 注册有效期内依法被撤销或丧失教师资格者,注册有效期自动终止。

第三章 注册程序

第十二条 取得教师资格,初次聘用为教师的,试用期满考核合格之日起60日内,申请首次注册。

第十三条 教师经首次注册合格后,应当在定期注册有效期满前60日内,申请办理下一次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定期注册实行网上申请。

第十四条 教师资格定期注册须由本人申请,所在学校集体办理,按照人事隶属关系或属地化管理的原则报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注册。

第十五条 申请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申请表》一式2份;

(二)《教师资格证书》原件;

(三)中小学或主管部门聘用合同原件(复印件需加盖所在学校公章);

(四)所在学校出具的师德表现证明;

(五)定期注册周期内5年的各年度考核证明;

(六)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教师培训证明;

(七)所在学校出具的身心健康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证明,经中小学或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病休的,须提供病休证明。

教师申请办理首次注册的,应当提交上述(一)(二)(三)(四)(七)项材料,同时提交上一年度考核合格证明或试用期考核合格证明。暂缓注册后重新申请的人员,还应提交情形消失证明或者有关情况改正补齐证明。

第十六条 定期注册不收取教师和学校任何费用。

第十七条 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在受理注册申请终止之日起9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并给出注册结论。

第十八条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申报材料的初审,提出注册结论并公示7天;州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申报工作的复核;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通过网络对注册申请进行终审,并在教师资格管理信息系统中填报注册结论及有关信息。省直管县的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试点工作暂时也是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申报材料的初审,提出注册结论并公示7天;州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申报工作的复核;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通过网络对注册申请进行终审,并在教师资格管理信息系统中填报注册结论及有关信息。

第十九条 受理注册的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省教育厅终审意见公布注册结论,并在申请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申请表》和《教师资格证书》附页上进行注明盖章。《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申请表》一份存入个人人事档案,一份由受理注册部门归档保存。

第四章 罚则

第二十条 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提供虚假材料申请教师资格注册的,视情况暂缓注册或注册不合格;已经注册的,应当撤销注册。

第二十一条 所在学校未按期如实提供申请人定期注册证明材料的,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二条 教育行政部门实施定期注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对不符合教师定期注册条件者准予定期注册的;

(二)对符合教师定期注册条件者不予定期注册的。

第二十三条 注册范围内的教师无故逾期不申请定期注册,按照注册不合格处理。

第二十四条 注册不合格的教师,不得继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可结合事业单位岗位进行调整。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在首次注册或定期注册当年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教师,应注册至退休年度。已退休人员不参加注册。

第二十六条 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先在试点地区实行,待时机成熟后逐步在全省实施,具体时间与步骤由省教育厅确定。

第二十七条 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申请人对定期注册结果有异议的,可依法提出申诉或者行政复议。

第二十八条 本实施细则由云南省教育厅负责解释。

青年职业见习实施细则 篇4

一、职业见习的对象

具有本市户籍,年龄在16-25周岁并进行失业登记的(特殊情况可适当放宽到30周岁)大中专毕业生。

二、职业见习的申请

申请职业见习的人员持下列材料的原件到户籍所在的区(市)县就业服务管理机构报名:

(一)本人《身份证》和《失业证》原件、复印件;

(二)本人《毕业证》原件、复印件。

三、职业见习及学员生活补贴

符合条件的见习学员由户籍所在的区(市)县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安排到职业见习基地进行职业见习,见习期3-6个月。见习期间,学员和见习单位签订职业见习协议书,双方不建立劳动关系。见习期满,由区(市)县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向学员发放《青年职业见习结业证书》。区(市)县就业服务管理机构按见习期时间向学员发给生活补贴,其标准为每人每月按所在区(市)县最低工资的30%。每位学员只能享受一次生活补贴。

四、职业见习基地的条件

凡本市行政地域内的企业、事业单位,自愿承担青年职业见习工作,并符合下列条件的,均可以申报为职业见习基地:

(一)在本行业技术领先、管理规范、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

(二)提供的见习岗位技术含量较高,是本市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工种;

(三)制定了可行的见习培训计划和考核制度,有专门的带教老师指导见习,有规范的见习场所和设施。

五、职业见习基地的认定

申报职业见习基地的单位向所在区(市)县就业服务管理机构提交下列材料,经评估初审后,报市就业服务管理局认定;

(一)职业见习基地申报表;

(二)营业执照副本和税务登记证副本;

(三)企事业单位简介及提供的见习岗位简介;

(四)见习计划和考核制度。

六、职业见习协议书

见习学员与见习基地应签订职业见习协议书,并报所在区(市)县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备案,职业见习协议书应明确以下内容:

(一)见习职业(工种);

(二)见习期限;

(三)见习安排计划;

(四)见习学员应遵守的见习纪律;

(五)其它需要协商的有关事项。

七、职业见习学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见习期间,职业见习基地应为见习学员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八、职业见习基地补贴

职业见习基地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50-80元,按见习期时间,见习补贴(包括见习学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费)具体标准如下:

(一)见习期3个月,每人每月50元;

(二)见习期4个月,每人每月60元;

(三)见习期5个月,每人每月70元;

(四)见习期6个月,每人每月80元。

九、职业见习补贴的申领

(一)见习学员生活补贴的申领。

1.见习学员见习结束,经考核合格者,持《青年职业见习结业证书》和《身份证》到所在区(市)县就业服务管理机构申请生活补贴;

2.区(市)县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对符合补贴条件的,将审核汇总的有关材料报同级劳动保障部门、财政部门审定,从再就业资金中给予补贴;并将享受补贴情况及时记录在持证人员的《青年职业见习结业证书》上。

3.补贴资金由区(市)县就业服务管理机构转发给见习学员本人。

(二)见习基地补贴的申领。

1.见习结束后,见习基地持见习学员结业名单和见习补贴申请书到所在区(市)县就业服务管理机构申请见习补贴;

2.区(市)县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对符合补贴条件的,将审核汇总的有关材料报同级劳动保障部门、财政部门审定,从再就业资金中给予补贴;

鄞州区摄影家协会入会细则 篇5

凡申请加入本会者,由本人提出申请,填写入会申请表,并报送下列材料,即可成为本会会员。

一、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

1、从事摄影创作人员(专业或业余)需送本人代表作品4幅(7寸),其中至少要有区级获奖作品两幅,市级获奖作品一幅。(附证书复印件)

2、入选省级或国家级的摄影展或获奖作品一幅。(附证书复印件)

3、在公开刊物发表的.有一定水平的作品若干幅。(附作品或证书复印件)

4、从事理论研究.教育及辅导活动.翻译.编辑人员.摄影组织领导工作者.热情支持摄影事业的企业家中的摄影爱好者,附上获有一定成效或有较好社会影响的本人著作.讲义.译文.编辑出版的书刊.图片集.工作报告或工作总结等。数量不限。

5、从事摄影器材设计.研制,各种科技摄影.暗房制作.获得一定的成果或有较高水平的人员,附上有关设计资料,学术论文和摄影成品(规格为7寸)。数量不限。

6、热情支持摄影事业的领导和企业家中支持摄影事业的摄影爱好者,同时附6幅7寸摄影作品。

二、申请参加本会者,需由本会一名会员介绍。

三、入会申请者,需同时提供一寸半身免冠照片两张。(背面写上姓名)

四、本会对申请入会者上报的材料认真审核通过后即可成为本会会员,并发给鄞州区摄影家协会会员证。

五、入会者,需一次性上交入会费200元。

六、申请被批准入会后,所附入会材料(作品等),随同会员登记表归入会员本人档案,一般不予退还。

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入会细则 篇6

作者:山东省书法家协会

(2011年12月11日省书协五届二次主席团会议通过)为进一步规范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入会审批工作,参照中国书协入会细则,根据山东省书协工作实际,经山东省书协五届二次主席团会议研究,制定本细则。凡符合入会条件者均可向所在地的县(区)、市书协申请填表,在入会申请表中加盖县(区)、市(省书协会员单位)两级书协公章,然后由省书协会员单位向省书协推荐申报。

一、在创作上有较高水平者,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由中国书协主办的国展、单项展和全军书法展入展一次者;

2、省书协主办的“山东省第××届书法篆刻展览”、“篆刻届展”、“新人新作展”“(振兴中华)青年书法届展”等入展一次者;

3、在省书协及上级主管部门主办的注明“具备入会条件”的评展中入展者。

4、在中国书协山东省书法考级培训中心组织的考级中取得七级(含七级)以上者作为入会条件之一;

5、省书协主办的专题展、单项展(青年临帖展、青年冠杯展、刻字展等)书法展获奖一次者,入展一次作为入会条件之一;

6、省书协主办(或联合主办)的专题展、单项展(青年临帖展、青年冠杯届展、刻字展等)书法展入展两次者(满六十五周岁者一次即可)。

二、在理论研究上有较高成就者,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论文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书学讨论会”一次;

2、论文入选山东书协主办的“书学讨论会”一次;

3、有省级以上(含省级)出版社出版的书法学术专著;

4、在由中国书协认可的专业书法刊物上(中国书法、书法)发表有较高水平的论文一篇(每篇字数在2000字以上)。

三、从事教育、编辑、组织工作等有显著成绩或有突出贡献者,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市书协组织工作者(限副秘书长及以上职务3年以上);

2、任县(区)书协主席正职者。

四、对中国书协、省市书协书法展览、活动等事业发展有特殊贡献者,附主要事迹材料,报省书协审批。

五、个人会员发展工作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每年第四季度审批当年申报的新会员。各团体会员应于每年10月底前将《入会申请表》及相关材料报送省书协组联部,逾期列入下一审批程序。

六、申报附件:相关证书、文件复印件,非装裱书法作品两件。

七、会员申报材料审核工作在省书协驻会副主席和秘书长的领导下由组联部具体负责,写出情况报告,提交主席团会议。

八、会员审批工作由主席团会议研究决定。

九、非中国书协、山东省书协系统及外省主办的展览不使用本细则。

十、本细则解释权属山东省书法家协会。

大学生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探究 篇7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

1、来自学校的问题

目前高校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主要是在校团组织的领导下由社团和各班级组织自己开展活动, 由于受到物力、财力及信息不畅等诸多限制, 使得高校的社团组织活动单一, 学生的选择余地狭小, 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 很难对大学生的自我价值实现起到激励作用。

2、来自大学生志愿者自身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日益多元化, 既渴望参与社会活动, 又对面临的困难估计不足。不少大学生受到志愿精神的感召和大规模活动的吸引, 积极投身到活动中, 但随着新鲜感的淡化, 当看到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时, 往往表现出浮躁、退缩等心理, 不安于从事专业技能不强、专业不对口的献爱心活动。一些学生为了搞活动而搞活动,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 刚刚过去的重阳节原本是敬老爱老的节日, 但合肥市老年公寓的矛奶奶却很不开心。不是因为这一天, 没人来看望矛奶奶, 而是因为来看她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这一天, 养老院里一共来了四拨献爱心的人士。于是, 这一天, 矛奶奶的头被梳了2次, 被剪了2次指甲, 被洗了2次脚, 被掏了2次耳朵。甚至, 因为工作人员的疏忽, 养老院的另外一名老人被洗了七次脚。原本就是关爱老人的活动, 可是却让老人感到不开心。”像这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只是流于形式, 甚至扭曲了志愿服务精神, 为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在客观上, 大学生志愿者的工作能力由于社会经历欠缺、民情了解有限、思维方式过于理想化和缺乏工作技巧、必要的岗前培训等, 导致志愿者工作绩效甚微, 难以胜任委派的工作, 同时影响到继续提高志愿服务的热情。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1、志愿者激励机制要健全

高校可以将志愿服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载体, 把大学生活动的情况纳入到学生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制度化。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具体表现与学生党员的发展、学生干部的遴选、奖学金的评定、升学就业推荐以及奖、贷、助等方面的综合评定相挂钩。此外, 高校特别要强化大学生志愿者的后续保障, 联合相关组织单位, 解决志愿者的后顾之忧。

2、志愿服务教育的培训平台要建立

在众多的志愿者群体组织中, 大学生志愿者基于其独特的优势, 在志愿服务领域里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着“志愿精神”肤浅化、服务专业技能较低、运行机制有待改进等问题, 导致大学生志愿服务水平仍然有限, 因此, 要建立系统的教育培训体系。

(1) 出版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培训教材, 做到教育培训有具体内容, 讲述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相关知识和操作实务, 为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提供参考性资料。

(2) 建立志愿者服务平台, 实行志愿者注册制度。志愿者的个人信息、服务记录与年审情况都将登记在册, 志愿者还可凭证优先获得权益的保障。建立志愿服务课程网, 包括课程动态、教学资源等, 涵盖志愿服务新闻、志愿服务心得等内容, 集知识培训、信息沟通、新闻宣传等功能于一体, 为学生日常进行网上学习、沟通交流提供便利的网络平台。

(3) 针对特定的重点活动, 开展专项培训活动。按照不同的志愿服务主题开展论坛, 并进行分门别类的技能培训, 使得志愿者在实际中都有章可循, 提高效率, 组织志愿服务技能比赛, 以赛促训。

(4) 活动后及时总结, 实行表彰奖励。每次活动后进行经验总结, 能够针对志愿服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正, 提高服务质量。设立志愿服务的基金, 除了为志愿者发放激励物资, 也进行荣誉评比, 做到志愿服务激励有实效。

3、志愿服务活动要积极宣传

高校要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媒体和其它社会资源进行立体宣传, 在全社会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在校园里通过绘制精美的海报横幅, 开展志愿者心得体会讲座, 引起共鸣, 让志愿服务成为新时期大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4、志愿服务要有保障机制

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专项基金”是国外培育大学生志愿精神的最强有力的措施。而从国内各高校看, 资金紧缺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 各高校立足本校发展大局, 通过与教学资源的协调, 在人力、经费等各方面形成志愿服务工作的更大合力, 争取更多的资源支持和有力保障, 设立专项基金, 在学校拨款的基础上吸纳社会的捐助, 使志愿服务事业长期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

此外, 要强调依法保护大学生在内的所有志愿者的合法权益, 尊重他们的劳动付出, 防止滥用志愿资源, 把大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 从而造成扼杀大学生公益意识, 损毁其志愿精神的严重后果。

近几年, 随着我国志愿服务的日益强大, 人们已经普遍对志愿服务有了认识, 然而, 如何能更好地持续开展这项活动仍是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对世博会志愿者调研发现, 绝大部分志愿者们都表示虽然服务期很短, 但自己有了显著提升。志愿者都想将志愿精神带到校园中去, 为更多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从而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良性发展。以世博为契机加强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制度化建设, 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志愿服务, 是学校全面教育理念发展的要求, 是社会和谐进步的要求, 也是青年学生自身成长的要求, 将更有效地促进新时期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周炳振, 陆未谷, 徐玥, 等.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 2005 (S1) .

[2]丁红莲, 王志凝, 刘志慧, 等.建立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长效机制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教育, 2007 (7-8) .

青年志愿者协会规章制度(细则) 篇8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访问学者 ;制度保障

随着高校国际化的发展及全球化人才竞争的加剧,教师的國际交流是高校国际化的核心部分,而青年教师作为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直接推动教师队伍的发展,通过将青年教师派往国外有优势学科的一流科研院所、教育机构进行专项培训或者短期深造,与各国高校教师通过不断交流与合作,在思想、理论、方法等方面相互学习和融合的过程,可以直接推动教学、科研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也是高等院校实现教育国际化、优化师资队伍、提高师资队伍竞争力的培养模式。

一、国外访学项目是青年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捷径

1.优化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传统学科向纵深发展的同时,一些新兴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逐渐凸显出巨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青年教师虽然都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但往往囿于学科的狭窄视野,而且对自己毕业后本学科最新的前沿动态缺乏系统的了解。有针对性地利用做访问学者的机会,快速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可以说,接受继续教育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所必需的。

2.提升青年教师的工作能力。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大,高校在管理、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都在进行不同程度的变革与调整,对师资的要求标准越来越高。这种要求不仅体现在学历与职称上,更多地随着学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而转变为青年教师在科研、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创新能力上,这些能力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来逐步培养,其中,访学被认为是青年教师完成上述能力积累的 “速成班”。

3.为青年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准备条件。做访问学者是青年教师人生历程中的一段特殊经历,一些访问学者在访学期间确定或者调整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有些找到了自己进一步深造的专业或导师,有一些结识了在科研道路上志趣相投、能够相互砥砺的诤友,还有一些充分利用访学单位优越的学术资源整理收集了大量的科研基础资料。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强了青年教师的发展后劲,为他们快速成长为学校的科研骨干、学术带头人或后备干部准备了条件。

二、高校建立健全青年教师访问学者制度的保障措施

高校将“以人为本”作为实施青年教师访学提升工程的根本指针,就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于政策制定、制度设计、工作推进、效果评价等工作的全过程。就要以尊重青年教师成长规律为前提,为青年教师出国访学拓展渠道;以呵护青年教师的合理诉求为核心,为青年教师出国访学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以发挥青年教师的主体性为根本,为青年教师出国访学积极营造良好氛围;以促进青年教师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创设工作机制促成青年教师访学活动积极效应的呈现。

1.大力拓展青年教师出国访学渠道

以尊重青年教师成长规律为前提,拓展青年教师出国访学渠道。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要积极拓宽渠道,支持青年教师赴海外进修深造。高校实施青年教师出国访学提升工程,最为关键的工作就是在利用好政府公派出国渠道的基础上大力拓展其他渠道,满足青年教师出国访学提升的内在需求利用好政府公派出国渠道以下三个: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公派出国留学项目、浙江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浙江省“151 人才出国进修计划”。这些公派出国项目,资助周期长、资助强度大、含金量高,一直以来都是青年教师出国访学的首选途径,各高校都大力争取。但公派出国项目存在入选人数少、受众面窄等问题。大力开拓其他出国访学渠道成为浙江省属本科高校的必然选择。此外,学校的各类国家级平台、重点实验室也可以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提升,还可以利用中外合作办学平台,选派青年教师“走出去”赴海外研修提升。要借助中外合作办学的机制,合理选派青年教师出国研修。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既需要“请进来”,也需要“走出去”。不仅要邀请国外文教专家前来授课交流,还要选派教师到对方单位学习研修。浙江省属各本科院校可以借助现有的中外合作办学机制选派青年教师赴国外高校访学研修。

2.制定国外访学项目青年教师的利益保障制度

青年教师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面临自身的专业发展问题,还要解决家庭、生活等方面问题,青年在国外访学活动中,对学校的资助政策、保障政策、考核方式都有着特定的要求。一套健全的利益保障制度,不但可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而且可以增强教师的归属感,有利于实现单位利益的最大化。学校应加大对访学人员的政策支持力度,建立有效的出国留学激励机制,形成出国留学工作的良性循环。考虑合理诉求制定符合公平正义原则的支持政策、保障政策和考核方案,形成支持青年教师出国访学的制度基础、制度支撑和制度保障,从根本上解除访学青年教师的后顾之忧。(1)制定经费资助政策。对于出国访学活动,青年教师首先关心的是经费资助的问题。对于非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的青年教师,学校要多渠道筹措资助经费,按照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的资助标准对其出国期间的生活费用进行全额的经费资助,并支持青年教师从课题、项目中列支部分经费,为其访学活动提供充分的经费保障。(2)制定工资待遇政策。在资助经费问题解决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工资待遇的问题。出国访学的青年教师,一般都处于事业、家庭的起步阶段,手头并不宽裕,希望学校能够在其出国期间继续发放工资待遇。为了大力推动青年教师访学提升,高校应积极回应青年教师的合理诉求,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继续发放青年教师的工资待遇,为青年教师的访学活动提供全面的待遇保障。(3)制定灵活考核政策。考核压力是高校青年教师普遍面临的。许多青年教师往往会担心因为出国访学而完不成考核任务,进而在是否选择出国访学问题上犹豫不决。为此,实施青年教师访学提升工程,高校应该在考核上对出国访学青年教师给予政策上的倾斜照顾,形成关于出国访学青年教师的灵活考核政策,让青年教师甩开考核包袱,全身心投入出国研修活动中。

3.营造助推青年教师出国访学的良好氛围以发挥青年教师的主体性为根本,积极营造助推青年教师出国访学的良好氛围。高校青年教师访学项目本身是一种工作实践,参与实践的主体是青年教师,青年教师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直接影响其访学活动的效果。学校氛围对每位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良好的学校氛围对教师具有心理和感情上的凝聚力,有利于促进教师的成长。积极营造助推青年教师出国访学提升的良好学校氛围,有助于大力激发青年教师从事访学活动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高校实施青年教师访学提升工程,需要管理者加强组织动员,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并与青年教师形成良性互动,积极营造青年教师出国访学良好氛围。通过二级学院办公室、人事秘书等宣传贯彻到教师个人,并精心组织出国访学项目的申报动员会。

针对青年教师出国访学问题,学校要充分听取青年教师的意见,尊重青年教师的合理诉求,维护青年教师的合法权益,做出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出国访学的决策。对已被列入出国访学计划支持的青年教师,学校应在充分沟通释疑的基础上与其签订协议书规范各自的权利、义务,明确各自的行为。此外,要注重过程管理,采取中期检查、个别沟通指导等形式有序推动青年教师自主落实出国访学计划,避免计划落空。人事部门要树立“管理即服务”的理念,加强服务的主动性,提升服务的质量,要保持与出国访学青年教师的密切联系,有效互动,使其时时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对于出国教师的家庭困难,学校要尽量帮助解决,使青年教师在国外能安心学习研修,促进其在访学过程中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四.创设工作机制促成青年教师访学活动积极效应的呈现

青年高校国外访问学者应该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有计划地选派青年教师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经验、科学技术,有利于青年教师拓宽国际视野、革新教学理念、改进科研思路,从而获得全面发展。对访学结束回国的青年教师,学校应创设工作机制,要求其从教学理念与经验、科研方法与成果等多方面认真总结访学活动的效果,突出成绩、明确不足、提出意见建议。此外,要求访学结束回国的青年教师围绕出国研修的具体内容在学科或二级学院进行专题汇报,交流心得、分享成果。開展青年教师访学活动总结汇报活动,有利于将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科研方法灌输到学科教师的头脑,从而促进学科教师的全面发展。学校还应形成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多方面对青年教师访学活动的效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肯定先进、激励后进,形成积极的辐射效应。

参考文献:

[1]邱 强.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对策研究[J].教育评论,2015(1).

[2]管春英,龚方红,等.论高校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1( 18).

[3]李永强,罗云.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J].中国农业教育,2009(3).

[4]孔涛.中国高校师资国际化问题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11(13).

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细则 篇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小组各成员单位,部分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高等学校党委(党组):

《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细则》已经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第29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中央组织部

2010年11月4日

(组通字[2010]63号)

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细则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根据《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暂行办法》,现就组织实施“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青年千人计划”),制定如下工作细则。

一、“青年千人计划”引进对象和条件

申请“青年千人计划”的人选,须具备以下条件:

1、属自然科学或工程技术领域,年龄不超过40周岁;

2、在海外知名高校取得博士学位,并有3年以上的海外科研工作经历;

3、申报时在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或知名企业研发机构有正式教学或科研职位;

4、引进后全职回国工作;

5、为所从事科研领域同龄人中的拔尖人才,有成为该领域学术或技术带头人的发展潜力。

对博士在读期间已取得突出研究成果的应届毕业生,或其他有突出成绩的,可以破格引进。

二、“青年千人计划”申报主体

本项目的申报主体为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含转制科研院所)。

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将引进人才作为院士、“千人计划”入选者等学术带头人领衔的科技创新团队成员进行申报。

三、“青年千人计划”申报评审程序

由教育部、科技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科院、中国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设立平台,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专项办公室指导下,开展“青年千人计划”申报评审工作。

1、用人单位和海外人才达成引进意向后,按申报通知要求向平台提出申请;

2、平台组织专家进行通讯评审后,分批次组织会议评审,以面谈方式议定

拟引进人才名单,并进行公示;根据拟引进人才所在学科领域、能力水平等差异,分类分档提出科研经费补助标准(100-300万元);

3、对公示异议人员,由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专项办公室组织专家复审;

4、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小组批准引进人才名单。

四、“青年千人计划”支持措施

1、中央财政给予引进人才每人人民币5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

2、中央财政按照批准的引进人才名单和经费补助标准,给予引进人才科研补助经费,一次核定,按进度拨款;

3、引进人才的其他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参照“千人计划”现有政策执行。

五、其他

优秀班级规章制度细则 篇10

①迟到、早退三次以缺勤一小节课计算;

②缺勤一小节课扣除2分,连续缺勤四小节,多扣除1分(9分);连续缺勤六小节,多扣除2分(14分);

③早读、早操、晚自习缺勤扣除3分,当天早晚自习都缺勤扣除7分;

④无故不参加班级、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扣除10分;

⑤放假前(五一、国庆等小长假)不经请假提前离校扣除10分;非特殊情况,不允许事后请假补假条,一律视缺勤处理,任何班委、任课老师都无权批假,请假必须通过班主任审批。

⑥请假每周每人最多请四小节,请假不计入扣分

连续一周无迟到、早退、旷课;或出勤率达到96%,加5分;

⑦学生日常考勤工作由班长负责记录,班主任掌握,每周通报一次,每月汇总一次,每学期统计一次,且记录大学生学籍档案。

青年志愿者协会规章制度(细则) 篇11

一、劳动时间与报酬

受访青年目前一周工作时间41~50小时的占60.8%, 40小时以下的占29.2%。一周工作时间51~60小时、60小时以上的分别占7.1%和2.7%。反映出大多数青年周工作时间超过了法定的40小时, 加班情况比较普遍。其中全民编制员工周工作时间相对最长, 周工作时间60小时以上的占3.6%, 高于农电员工的0.1%、外聘员工的1.7%和集体编制员工的2.4%, 与代理制员工持平;而其周工作时间40小时及以下的占23.4%, 低于代理制员工的30.7%、农电员工的36.6%、外聘员工的33.4%、集体编制员工的47.6%。

不同用工制青年对于职业收入的满意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 集体编制员工、全民编制员工对薪酬待遇“很满意”的分别占18.2%、7.7%, 高于代理制员工的3.5%、农电员工的1.3%、外聘员工的3.9%;集体、全民编制员工对薪酬待遇“很不满意”的分别占9.1%、8%, 低于代理制员工的13.6%、农电员工的24.1%、外聘员工的11.6%。可见, 农电员工对于薪酬待遇的满意度是最低的。而他们认为自己工作的付出和收入之间很不匹配的比例也最高, 有13.9%的农电员工认为“我在工作上的付出和收入完全不匹配”, 这一比例超过全民编制员工 (占2.9%) 、代理制员工 (占3.5) 、外聘员工 (占6.3%) 、集体编制员工 (占2.3%) 。访谈中农电员工、外聘员工等对于企业中存在的“同工不同酬”现象反应比较强烈。

二、工作压力与环境

有51.4%的青年感到工作压力“一般”。感到工作压力“非常大”、“比较大”“较小”、“基本没有”的分别占6.4%、26.7%、7.6%、4.5%。在各种职业压力因素中, 缺乏工作经验 (占43.7%) 、“工作责任大、要求高” (占40.0%) 、“职业身份不明确” (占24.5%) 位列前三位。其中因“职业身份不明确”而感到压力和苦恼的以非全民编制青年为多。

调查发现, 青年普遍对工作中的人际环境感到满意。对于同事关系满意度最高的是集体编制员工, 达到88.7%。其余依次是代理制员工 (86.7%) 、全民编制员工 (85.0%) 、外聘员工 (82.7%) 、农电员工 (81.2%) 的82.7%, 显示出青年工作的人际环境总体上和谐融洽。尽管如此, 仍有一些青年因职业身份关系在工作中受到同事的歧视和排斥, 尤其是在不同职业身份员工混杂的单位和部门, 这一现象相对突出。超过四成 (25.6%) 的集体编制员工表示“在工作中, 受到过同事的歧视和排斥”。另外, 有三成多 (31.4%) 的青年反映在工作过程中, 遇到过职业不公平问题。其中认为在“薪酬待遇”、“职务晋升”、“福利保障”、“培训机会”、“管理措施”、“权益保护”、“荣誉奖励”、“其他”方面存在不公平的分别占68.2%、44.8%、36.6%、22.4%、18.1%、17.8%、17.7%、4%。

三、职业素养与发展

青年为提高素质而继续学习的热情普遍较高。主动继续学习的青年中, 全民编制的占84.4%、代理制的占77.3%、农电的占96.1%、外聘的占88.4%、集体编制的占76.7%。超过半数 (53.7%) 的青年对单位组织的职业培训与教育感到满意。但不同职业身份青年对此的满意程度有所差异。农电员工、外聘员工表示“不满意”的分别占17.6%、15.6%, 高于全民编制员工的15.1%、代理制员工的11.9%、集体编制员工的8.9%。

在回答“如果你的潜力是100%, 你认为目前大约发挥了多少”的问题时, 认为发挥了25%、50%、75%、100%潜力的青年分别占15.9%、50.1%、30.6%、3.3%。即有超过六成半的青年认为自己发挥了不到50%的潜力。可见, 不同用工制度下青年员工普遍感到自身的潜能尚未完全发挥, 他们需要企业提供更多的机会、搭建更好的平台来施展抱负和才华。此外值得注意的是, 多种用工制度下不少青年员工对自身的职业发展前景认识不清, 满意度不高。受访青年中对个人发展前景表示“说不清”的占比最高, 达到42.5%。表示“满意”的占40.1%, 表示“不满意”的占17.3%。其中农电、外聘、代理制、全民编制以及集体制员工对个人发展前景表示“满意”的分别占32.5%、38.4%、38.6%、41%和59.1%;表示“不满意”的分别占33.7%、19.4%、15.3%、15.9%、6.8%。反映出农电员工对于自己的个人发展前景最担忧、最不满意。

四、职业认同与成就

在“我认同单位的目标”问题选项上, 青年选择“完全符合”的占28.9%、“有点符合”的占38.9%、“说不清”的占25.8%、“不太符合”的占4.1%、“完全不符合”的占2.3%。其中, 农电员工选择“完全符合”的比例最低仅为12.8%。在“我很乐意同别人聊我的工作”问题选项上, 青年选择“完全符合”、“有点符合”、“说不清”、“不太符合”、“完全不符合”的分别占19.1%、36.2%、24.2%、16.3%、4.3%。其中, 农电员工、全民编制员工、代理职员工、外聘员工、集体编制员工选择“完全符合”的比例依次是10.1%、19.3%、18.2%、21.4%、23.3%, 农电员工仍为最低。数据说明, 多种用工制度下青年员工薪酬待遇、福利保障、岗位晋升以及企业对青年的关心等方面的差异, 会造成青年对企业和职业认同的不同态度。

在被问及“目前的工作是否让你有成就感”时, 青年回答“非常有”的占1.8%、“有一些”的占29.9%、“不太有”的占26.1%、“完全没有”的占26.1%。还有33.9%的人回答“说不清”。“非常有”、“有一些”合计为“有”, 即青年总体的1/3对目前工作“有”成就感。集体编制、全民编制、外聘、代理制、农电员工对目前工作“有”成就感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38.6%、34.7%、31.6%、28.9%、19%。青年认为自身对工作的成就感主要来自“自身价值实现” (占50.8%) 、“同事尊重和信任” (占41.4%) 、“能力得到提高” (占35.8%) 、“对社会有贡献” (占32.3%) 、“家人满意” (占25.1%) 、“收入高” (占18.4%) 、“上级赏识” (占15%) 、“社会认可” (占14.8%) 、“熟人、朋友的认可” (占11%) 。

五、结论与思考

总之, 调查表明, 多种用工制度下国有企业青年员工职业发展状况总体良好。他们积极上进、乐于进取, 认同和关心企业的发展, 对自己的职业有着较强的认同感和责任心。与此同时, 他们在职业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由于职业身份的差异, 非全民制青年员工感到职业不公平的情况较为突出, 农电、外聘员工等对企业中存在的同工不同酬、福利保障、岗位晋升、职业培训等方面的差别对待反应强烈。二是由于企业对青年员工日常生活关心和职业发展关注不够, 造成青年对企业的信任感、归属感还不是很强。三是大多数青年员工的职业潜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他们的工作成就感有待提高。部分青年对自身的职业定位和职业发展前景认识不清, 这些将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要解决上述问题, 笔者认为需尽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 改革与完善企业分配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和培养制度, 充分调动不同用工制青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要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工资制度, 明确岗位职责和技能要求, 实行以岗定薪, 岗变薪变, 真正把按身份分配转变为按劳分配, 实现同工同酬, 让职业身份处于不利地位的青年员工能够获得合情合理的报酬。同时要针对不同职业身份青年员工制定灵活多样的培养激励制度, 指导他们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 鼓励他们在学历、技能上进行深造, 为他们在职称评定、技能鉴定、行业资格证书培训上提供充分的便利和机会, 并在相关政策制定、措施落实方面尽量做到一视同仁, 以切实维护弱势青年员工的合法权益。第二,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 及时了解和把握不同职业身份青年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状况和需求, 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用工制度下国企青年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全民编制青年员工要引导他们认清国企改革的形势, 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增强爱岗敬业意识, 把握好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非全民编制员工特别是农电员工、外聘员工等, 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有关思想工作, 引导他们理性正确地认识和对待不同用工制带来的职业发展差异, 对他们的工作、生活等要予以更多的关心和照顾, 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实际困难与问题, 力求把企业的人性化管理落到实处。第三, 积极营造和谐包容、创新进取的企业文化, 使不同职业身份青年顺利融入企业, 与企业同生存、共发展。要通过和谐包容、创新进取的企业文化, 吸引青年、凝聚青年, 为青年创造融洽向上的工作氛围, 引导青年开拓进取、勇于创新, 在为企业发展、社会进步努力奋斗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与此同时, 企业团组织、工会组织等要根据企业发展和企业文化建设目标, 大力加强多种用工制青年员工的文化建设, 通过广泛开展专题讨论、演讲比赛、文娱演出、体育活动等青年喜闻乐见的文体娱乐活动, 充实多种用工制青年员工的精神世界, 创建和倡导积极健康的企业青年文化, 使广大青年在学习、娱乐、消遣、健身强体中增长知识, 陶冶性情, 净化心灵, 养成健全的身心和高尚的人格品质, 成为推动企业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有生力量。

摘要:多种用工制度下国有企业青年员工职业发展状况总体良好, 但也存在着不同职业身份青年同工不同酬、职业不公平、青年职业发展前景不明、职业潜能未能充分发挥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深化分配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改革, 加强多种用工制青年员工的思想工作, 营造和谐包容、创新进取的企业文化等措施加以解决。

关键词:多种用工制,国有企业,青年,职业发展,调查

参考文献

[1]王卫国.对多种用工形式下员工身份问题的探讨[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1, (1) .

学校教师管理规章制度细则 篇12

1、成立骨干教师管理、考核小组。在“十一五”期间,我校骨干教师人数应达到教师总数的10%。建立和完善骨干教师业务档案。

2、让骨干教师承担起本地教师培训、校本培训、新教师培训的重任。

二、骨干教师职责:

1、模范遵守《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热爱教育事业,关心爱护学生,为人师表。

2、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3、学习与实践各学科新课程标准,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4、积极承担和上好学校的示范课、公开课、观摩课。

5、自觉带头参加继教培训与教育教学研究,每学期撰写一篇以上教育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在县级以上刊物发表交流。

三、骨干教师的培训与管理

培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立足本校,在职为主,相对集中的原则。

管理:建立骨干教师档案,定期进行考核评估,不断完善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四、骨干教师待遇

对本校教育教学工作做出一定的贡献,学校应给予一定的补助,外出参加培训学习,学校应根据出差标准给予报销。学校征订优秀期刊辅助学习。

五、骨干教师考核

青年志愿者协会规章制度(细则) 篇13

《共青团四川农业大学委员会优秀青年志愿者队伍考评细则》

一、参评时间范围:2011年5月-2012年4月

二、参评对象:各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三、评选办法:

1.由学院团总支向各校区团委推荐参评,并递交申请书和相关评优材料;

2各校区团委根据《共青团四川农业大学委员会优秀青年志愿者队伍考评细则》,对各候选青协客观分进行评定;

3.各校区团委组织候选青协参加答辩并评分。

4.各校区团委根据客观评分与答辩得分结果,评选“四川农业大学优秀青年志愿者队伍”。

四、基础分考核办法

(一)基本工作(15分)

1.每学期开学后两周之内按时上交学期工作计划(3分),迟交-1分/次,不交-2分/次;

2.每学期第17周内按时上交学期工作总结(3分),迟交-1分/次,不交-2 分/次;

3.积极完成校团委及其学生委员会青年志愿者工作部安排的工作任务(4分),无故推迟或未完成任务-3分/次;

4.按时参加全校青协联席会议(3分),不得无故迟到、缺席、早退,无故迟到、早退-0.5 分/次,缺席-1 分/次(迟到15分钟视为缺席);

5.各学院青协内部分队定期召开会议(2分),分队成员不得无故迟到、缺席、早退,无故迟到、早退-0.5 分/人,缺席-1 分/人(迟到15分钟视为缺席);

(二)队伍建设(25分)

1.实施注册志愿者制度(10分):注册志愿者人数达到学院新生入学人数的20%以上,基本分为5分,达到30%以上加1分,40%以上加2分,50%以上加3分,60%以上加4分,70%加5分;未达到学院学生人数20%的学院此大项评分为0分;校团委学生委员会青年志愿者工作部将组织专人不定时对各学院志愿者情况进行抽查,抽查方法为科学随机抽样法,如果为加分而虚报人数,一经查实取消优秀志愿者队伍参评资格;

2.有青年志愿者协会标志(如队旗、队员证、帽子、臂章等),有完善的内部制度(如人事、例会、值班、干部、干事培训及考核制度等)(5分), “队伍标志”最多3分,最低0分;“内部制度”共2分,最低0分;

3.各学院内部建立激励机制,定期进行志愿者工作总结和集体、个人的表彰(5分),未达到要求此项评分为0分(凡是学院要选评院级“优秀志愿者”及类似奖项的加3分,需要相关奖励文件或奖状复印件(印章), 服务队内部有相关志愿者奖惩制度加2分,如果捏造奖励,将扣完本项分数,并取消所有评优资格);

4.每年举行志愿者培训,需有培训方案,活动总结、活动照片等(5分);基础分2分(培训两次),超过两次,每次加1分,上线为5分;未达到两次此项为0分。

(三)青协活动(45分)

志愿活动应立足全校、服务社会,组织全院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到各种扶贫济困、帮残助老、扶幼助弱、环境保护、社区服务、大型赛会和各类社会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中。鼓励各志愿者协会积极组织志愿文化论坛、文化助残、法律援助中心、医疗援助中心、文化援助中心和科技援助中心等诸多优秀志愿服务项目,以取得全校师生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志愿者活动分为四大类:特色品牌活动、长项活动、系列活动、时事活动。(各学院志愿者队伍工作每年必须有一个自己的特色品牌活动。长项活动、系列活动、时事活动根据各学院实际情况开展。)

1.参加志愿服务:根据《四川农业大学青年志愿者工作办法》

第二章的相关规定有档可依的活动进行考核。

(1)品牌活动(18分)

活动开展过程中结合《青年志愿者活动评分表》对各院品牌活动进行随机抽查,并结合活动总结情况对各院进行评分。其中活动开展基础分10分;活动评分5分;活动总结3分。

(2)长项活动(13分)(注:无项目活动不计该项分数)

①数量(5分):对学院进行项目活动数量排名,第一名加5分,第二名加4.5分,第三名加4分,第四名加3.8分,第五名加3.6分,第六名加3.3分,第七名加3分,第八名加2.7分,第九名加2.4分,第十名2.1分,第十一名1.7分,第十二名1.4分,第十三名1.1分。

②质量(8分):结合《青年志愿者活动评分表》对各院项目活动的子活动的评分、项目活动子活动数量以及活动总结情

况,对进行各院评分。其中子活动数量2分、总结材料1分、活动评分5分;针对于子活动数量,志愿者工作部统计各学院所有项目活动子活动数量,按照项目活动平均子活动数量排名给分,第一名2分,其后按每降低一个名次扣除0.1分计算,扣完为止。

(3)系列活动(8分)

①活动数量(3分):按照活动数量给分:第一名加3分,第二名加2.8分,第三名加2.6分,第四名加2.4分,第五名加

2.2分,第六名加2.1分,第七名加2分,第八名加1.9分,第九名加1.8分,第十名1.7分,第十一名1.6分,第十二名1.5分,第十三名1.4分。

②质量(5分):根据《青年志愿者活动评分表》为各院平时系列活动进行评分,取其平均值乘以5%后即为该项得分。

(4)时事活动(6分)

①人均活动数量(3分):Ⅰ、算法:人均活动数量=协会经认定活动总数量÷协会上报注册志愿者人数(注:志愿者人数按照各志愿者队伍上报的注册表为准);Ⅱ、按照人均活动数量给分:第一名加3分,第二名加2.8分,第三名加2.6分,第四名加2.4分,第五名加2.2分,第六名加2.1分,第七名加2分,第八名加1.9分,第九名加1.8分,第十名1.7分,第十一名1.6分,第十二名1.5分,第十三名1.4分。

②质量(3分):根据《青年志愿者活动评分表》为各院平时常规活动进行评分,取其平均值乘以3%后即为该项得分。

(四)、宣传报道及其他(15分)

1.要求在学院网站或青年志愿者协会网站建立自己的专栏或网页,逐步实行网络化管理,未达到要求此项评分为0分(3分);

①建立网页或博客1分

②网页或博客的新闻持续更新1分

③网页或博客有除了新闻和公告以外的其他重要板块(主要是活动感想交流板块)加1分)

2.媒体报道(7分):媒体报道分为电视报刊报道和网络报道:校级电视或报刊报道一次加0.2分,市级电视或报刊报道一次加0.4分,省级电视或报刊报道一次加0.6分,国家级电视或报刊报道一次加2分;对于网络报道,校级网络报道不予加分,市级网络报道每次加0.1分,省级网络报道每次加0.3分,国家级网络报道每次加0.5分,媒体报道总分不超过7分。同一活动被多家媒体报道,以最高级别计,不重复计分。针对各院上交的媒体报道相关材料,将进行随机抽查,如若发现虚假报道,将在该院最后总体分数扣除5分。

3.附加分(5分)

① 积极申请各种有经费支持的大型公益活动(如谷歌“益暖中华”),并申请成功,一次总分加1分。

②学院青协因为活动服务获得校外个人或者单位锦旗表彰,个人赠送的锦旗0.2分一次,单位总送的锦旗0.5分一次,上限为2分。

③学院青协在册成员获得见义勇为优秀个人表彰,市级和省级0.3分一人,国家级0.5分一人,同一人获得多种不同等级的表彰,按最高级别计算,不重复计分,上限2分。

(五)分值比例

上一篇:教师招聘考试化学真题下一篇:描写春天油菜花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