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运动》说课稿

2024-05-30

《动物的运动》说课稿(共12篇)

《动物的运动》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第一节。本单元主要讲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而动物的作用和人类的关系与动物本身具有运动和行为的能力是分不开的,所以本节内容是这一单元学习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学生通过学习运动系统组成的知识,揭示动物运动的本质,巩固和理解动物适应生存环境的重要意义。因此,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可以达到进一步培养学生关爱生命,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目的。

二、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对动物生理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对动物的运动方式有许多感性认识,对肌肉、骨骼和关节等结构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动物完成运动的各结构的协调配合及完成运动过程中各系统的协调配合认识不深。同时,这个时期的学生正是身体发育的旺盛阶段,也是思维较活跃的时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很高,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欲望也很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生理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形成正确的生物科学素养。

三、说教学目标

1.描述动物运动的结构基础;概述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通过解剖及观察活动,提升观察分析、动手操作能力

3.认识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对知识目标的要求,运动系统的组成,运动系统的组成及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列为本节重点内容。但对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比较难理解,因此是本节的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运用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模型、图片等进行直观演示,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对知识的掌握。用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导入,展示:各种动物运动的图片。设置疑问:“动物”从名称上体现了人们对它的最初的认识——能“动”。但动物的运动时如何实现的呢?播放视频:蛇追兔子。并提问:运动是通过身体的哪个系统实现的?通过情境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导入新知识的学习。

2.新课展开

本环节包含两个知识点的讲解: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1)运动系统的组成

教师分别展示家兔的骨骼图片和标本、关节的组成图片、鸡翅的实物,提出如下问题:

家兔的前肢和后肢,它们分别是由哪些骨组成的?关节的组成?肌肉是怎样附着在骨上的?

通过家兔的观察引导学生大致了解哺乳动物骨骼的组成。通过关节图片的观察,请学生用双手模拟关节的结构,亲自感知关节在运动中的`作用,进一步掌握关节的组成。紧接着让学生动手解剖鸡翅,依次拉动每一组肌肉,引导学生回答观察到了什么?

再用解剖刀除去肌肉,引导学生观察骨与骨之间的联系,理解关节与骨之间的联系。

最后,在活动的基础上,总结运动系统的组成。

接着引导学生完成屈肘、伸肘动作,感受运动的形成。通过观察与思考、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和动作的感受,让学生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

(2)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首先,请学生做屈肘、伸肘运动,边做边思考:这一运动的完成需要哪些结构的配合?

其次,利用模型或教具,教师解释屈肘和伸肘运动中,骨、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之间的关系。

然后,利用已学过的反射弧知识,提出问题:

(1)反射弧都包括哪些部分?

(2)结合反射弧的知识,想一想运动是如何产生的?

(3)动物只靠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就能完成运动吗?如果不是,还有哪些系统的参与呢?

通过问题的引导使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确运动不仅只靠运动系统完成,还需要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的协调配合。

最后,结合本节所学,思考问题:动物的运动对动物有哪些意义?

通过小组讨论,教师补充总结,掌握运动的形成原理以及运动对动物的意义。在本环节,通过实际感受运动和图片视频观察吸引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更加生动形象的理解运动的产生过程,以降低理解的难度。

接下来让同学一边做伸肘屈肘动作,一边描述动作形成的原因,巩固本课所学知识,同时培养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3.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并安排课后任务:课下尝试用硬纸板、松紧带和工字钉制作演示肌肉牵动骨运动的模型。

本阶段可以在梳理本节内容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并且将问题延伸扩展,真正让学生发散思维,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通过动手实践,拉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七、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我采用提纲式板书,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动物运动的组成和产生,同时有助于学生记忆和复习。

《动物的运动》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开花的心》是我国当代女作家卫宣利写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以“生命”为主题, 为我们展现了生命的坚韧和美丽。

课文写了一株不事张扬的小草, 用自己的行动默默抗争, 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文章内容深刻, 文辞优美, 作者通过小草的形象来表达一个人应该如何坚持和实践, 才能实现绚丽的人生这一哲理。

二、方法策略

(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清作者对小草的感情变化。

2、感悟小草的象征意义, 揣摩含义深刻的句子,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3、学习对比、衬托、象征等写作方法。

(二)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感悟小草的象征意义, 揣摩文章重点语句的含义。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美好, 培养学生关爱生命、乐观向上的的生活态度。

(三) 、教学方法和学法

1、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情境导入法、阅读法、读思议结合等方法进行教学。

2、学法是朗读法、讨论法、圈点勾画法, 让学生采用自读自悟, 合作探究进行学习。

三、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揭示课题

播放歌曲《小草》, 歌曲中小草那顽强的生命力、乐观向上的精神鼓舞了几代人。今天, 我们就一起走近卫宣利的《开花的心》, 再次感悟一个充满灵性的大智大慧的野草形象。

(二) 、初读课文, 整体感悟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圈出不认识的字, 不理解的词, 借助字典边读边理解。培养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2、这篇文章讲了什么, 探讨课题的含义, 找出作者对小草感情变化的词句。读后让学生交流。

通过读课文, 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通过找作者对小草感情变化的词句 (我很怀疑———我几乎断定———我不住的惊叹) , 理清了文章的线索。为后面的精读做好了铺垫, 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同时用喜欢的方式读书, 又尊重了学生的读书习惯。

(三) 、精读课文, 品析感悟

1、在钢琴曲《秋日私语》的伴奏下, 我会对学生说:“请先允许老师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朗读一遍课文, 请用你认为恰当的词语说说, 你欣赏到了一株怎样的小草。”

2、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读, 我加强朗读指导, 学生自由赏析语言, 我引导学生重点赏析以下几句话, 从而突破重难点。

(1) 、桃花开罢, 牡丹谢了, 淡紫的桐花在枝头吹起了小喇叭, 它只自顾自地往上长着;槐花落地, 向日葵追着太阳张开笑脸, 邻居的小姑娘开始向母亲讨凤仙花包指甲, 它依然在喧闹的花香蝶舞中沉静安然, 像个绅士, 从容成长。

(2) 、此后, 它新长出的叶子, 全都是灿烂的红色, 如同经霜的枫叶, 在顶部骄傲地挺立着, 倒让园子里其他的花都失色了。

这几个环节循序渐进, 步步推进, 为学生感悟小草的品质搭建了一个情感平台, 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悟一悟, 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学生质疑

(1) 、课题为什么叫“开花的心”? (开花的心:小草、母亲、我都有一颗执着的、积极乐观的心。)

(2) 、母亲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母亲:促进小草成长、关爱他人的形象)

学生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我筛选这两个问题重点探讨, 由草及人, 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中心。

(四) 、教师小结

一株平凡的小草正是因为热爱生命, 具备了坚定、执着、坚韧的品质, 使得它的心中有了坚定的目标, 心中的精神之花绽放了, 这也是作者身残志坚的人生写照。我们也应该像小草一样, 热爱生命, 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在心灵深处盛开一朵绚烂的花, 用坚韧的意志、不懈的努力去追求人生的价值。

从开头质疑到此时归纳解题前后呼应, 这样, 本课乐观积极、顽强向上的主题也得到了体现。

(五) 、升华感受, 拓展延伸

1、在这篇课文中, 小草是一个人格化的形象, 让学生畅谈在小草身上得到的启示, 理解作者及其母亲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本课的落脚点。

2、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向命运挑战的人呢?

3、学习了这篇课文,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六) 、作业

摘要:我将从教材分析、方法策略、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教学理念等几个方面对《开花的心》一文加以简要陈述。课文写了一株不事张扬的小草, 用自己的行动默默抗争, 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文章内容深刻, 文辞优美, 作者通过小草的形象来表达一个人应该如何坚持和实践, 才能实现绚丽的人生这一哲理。

《我和动物交朋友》说课稿 篇3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和动物交朋友》。《我和动物交朋友》属于自然领域探究的内容范围,这次活动主题的产生也是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与同学探讨有关环境的话题,因为环境问题已被认为是关系一个国家能否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保护和改善环境有待于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也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存亡与兴衰,那么由于环境的不断恶化,也导致了许多动物无家可归,还有少数不法分子为了牟取暴利,竟残忍地向那些濒临灭绝的动物下黑手,许多稀有动物也成了一些达官贵人餐桌上的美食,针对这些现状,为了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热爱动物的思想及保护动物的意识,我决定有必要设计一次和动物有关的活动,同学们也纷纷地向我提出了许多问题,为什么人类不能和动物和平相处、为什么要捕杀动物、人类到底为了什么?动物和人类有着怎样的关系、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动物?在同学们七嘴八舌谈论的时候,便产生了本次活动的主题:我和动物交朋友,随后我要求学生自由结合,收集有关动物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留作课上交流时用,这样做主要是培养学生悼念与交流的能力。

本次活动目标是:

1、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研究兴趣;2、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环保意识和爱护动物意识;

3、通过用不同方式来表现小动物,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想象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意识及自主探究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5、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悼念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增长见识。

活动的重点是: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小动物,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想象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活动的难点是:

1、探索出用不同方式表现小动物的方法,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爱护动物意识。为了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重点,我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并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鼓励性的语言,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在掌握重点的同时突破难点。活动中老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领导者、协调者和评价者,为了更好的体现老师的角色,完成本次活动的目标,在教学时我采用了小组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在环节处理上,我始终贯穿这样一条主线,那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体活动设计如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我为学生出示谜语,通过比一比看谁最猜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在课题出示上,我打破了以往的方式,我先把黑板布置成大森林的模样,这样做的目的是为营造氛围,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我设计了这样一句导入语: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动物王国,与它们交朋友好吗?然后在在黑板上分别贴出带有“我和动物交朋友”和“动物王国”字样的动物图片,通过设置动物王国,使学生明确动物就应该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才是它们真正的家园。

第二环节是交流环节。首先是检查学生收集图片的情况,随后我设计了这样一句过渡语:老师有个建议,让我们一起把它们送到动物王国里好吗?听了老师富有煽动力的话语,同学们都纷纷把收集到的动物图片送到了动物王国里,有的同学还利用大屏幕展示收集的图片。通过这样的交流,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对研究动物的兴趣。接下来是汇报动物的文字资料,学生通过用不同形式收集资料。如在书上查到的、在网上下载的、在电视上看到的、在自然课上学到的等等。通过这些收集方式,拓宽了学生收集领域,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通过交流收集的资料,培养了学生收集能力和交流能力,也使学生知道了更多有关动物的知识,从而加深了对动物的了解。最后是我说一说我设计了这样一句过渡语:你们瞧,这些动物各有各的特点,与它们交朋友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那你能告诉大家你最想和谁交朋友,为什么?听了老师的提问,同学们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从而调动了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作文奠定了基础,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第三环节是合作探究,实践操作。这个环节是一个开放性的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句过渡语:小动物这么可爱,你想怎样表达动物的喜爱之情呢?同学们踊跃发言,纷纷提出自己大胆的想法,随后我让学生自由结合,共同表达,这样做培养了他们参与意识,注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又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共同讨论,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还有利于求异思维的发展。

第四个环节是才艺展示。在这个环节我采用让拍手说儿歌的方式,内容是勤劳的蜜蜂采蜜忙,懒惰的狗熊晒太阳,动动我们的小巧手,才艺展示,哩哩,我最棒,直接进入才艺展示环节,学生纷纷展示自己的才艺,老师适时评价,这样做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体验到成就感。

第五个环节是小游戏。游戏的设计主要是使学生在游戏中学知识,通过游戏又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交流的能力和责任感。

动物的卵说课稿 篇4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下册二单元第六课,在《动物的卵》这一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各种动物的卵,了解动物卵是孕育着新的生命,只要条件合适,动物的卵就会发育成长为一个新的动物。

二、地位作用:

本课是关于动物繁殖方式的第一课,在此前几节课中学生研究了植物的繁殖方式,本课承前启后,是以后研究动物繁殖的基础,是本单元的重点课之一。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了解了植物的繁殖方式,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对科学研究也有浓厚的兴趣。

四、总设计意图:

本课主要利用农远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解决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学生对实物的观察,观看视频,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切身体验。以自己熟知的事物为基础,通过观察进行推测,并通过视频进行了解,这样对鸡卵的结构、孵化等有个基本的认识。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观察中学生认识卵的一些特点,知道在一下条件下卵会发育成动物。

2、过程与方法:采用实物和视频结合的办法观察研究动物卵的特点,通过视频了解经历小鸡的孵化过程,学生经历观察和研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动物繁殖奥秘的兴趣,感受自然界生命的多样性和生生不息。

(设计意图:本课课标的设计以三维目标为原则,理解概念,重视过程的体验,同时培养学生学科学的兴趣。)

六、教学重点:

卵的结构观察小鸡的孵化过程

七、教学难点:

了解鸡蛋各部分的作用

八、课时:

一课时

九、课前准备:

卵实物课件

十、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导入:

1、板书课题:动物的卵。

2、师谈话:前几节我们学习了解了植物的繁殖方式,那么动物是怎样繁殖的呢?三年级时我们知道了蚕是由蚕卵发育而来的。(播放蚕卵视频)在自然界中许多动物是靠卵来繁殖的。引入卵的观察。

(设计意图:以旧引新,利用农远资源视频观察蚕卵变成蚁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观察其它动物的卵做好铺垫。)

(二)、动物卵的观察:

1、呈现各种卵的图片(视频)

学生观察形状、大小、颜色并进行研究。师提出:它们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①形状:球形----椭圆形----米粒形----炮弹形----

拓展:师提出:鸡卵的壳很脆一碰就破可为什么用力捏不破,与它的外形有关吗?学生研究后回答(联想到奥运会鸟巢:“蛋外壳呈椭圆形,即拱形,这种形状会将外界的力传递到整个外壳,因此用手捏鸡蛋时,即使有受力不均的现象,只要不是受力过大,外壳是不容易破的,这就好比桥梁做成拱形比做其他形状的承受力要大,还不只是这,因为力具有传递性。当你捏的时候,通过鸡蛋里液体把力传递给鸡蛋的其他地方,而鸡蛋壳是由碳酸钙构成的,有一定的坚固性”)

②颜色:白色---绿色---橙色---黄色---

③大小:鸭蛋鸡蛋燕欧蛋赤翡翠蛋鹌鹑蛋杜鹃蛋戴菊莺蛋(通过视频与书上的排列顺序对号)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观察学生对各种卵获得一个感性的认识,并对卵的外形进行探究)

2、补充知识:动物的卵,产卵多少(视频)刺鱼只产80-100粒;产200-300粒;而鲢能产50万粒;草鱼产40万粒;鳗鲡能产1000万粒;翻车鱼(产卵三亿粒)、胖头鱼(产卵五十万粒)、黄花鱼(产卵三十万粒)。鱼类之所以大量产卵是为了增加存活后代的数量,尽可能广泛地散布母系基因。

产卵最少的是美国佛罗里达的齿鲤鱼,在几天的产卵期中只产大约20个鱼卵。

《动物细胞》说课稿 篇5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叫xx,来自xxxxx,欢迎大家莅临指导我的说课,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生物(上)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动物细胞》。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题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从细胞水平来认识生物体,而本节内容是“植物细胞”内容的自然延续,实验活动也是以第二节中的实验知识和技能作为铺垫。它的学习为后面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①进一步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说明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②区别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和相同点。(2)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制作以及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设计实验,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通过制作临时装片,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重点和难点

重点: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比较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

难点:①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中的刮取(首次观察自己身体上的细胞学生感到既新鲜又好奇,取材关系到实验效果)

②细胞结构的观察(与植物细胞相比不易观察,略有难度);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两的节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使用显微镜的技能,另外,学生已经观察了植物细胞的结构并有一定的了解,故这节课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动手中进一步了解动物细胞的结构。

三、教法、学法:

我在教学中遵循“从做中学,学中做”的原则,运用实验法、比较法、多媒体演示法等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运用小组合作法、比较法、观察法等方法学习。

四、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复习: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回顾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加强对学过知识的记忆。)

温故而知新,提出问题:用同学们自己提出的问题“我怎样能看到自己身上的细胞呀,它和植物细胞一样吗?”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引导学生联系自身,提出问题,创设学习情境,引入新课)

(二)组织实验,合作交流

①出示题目“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交流:“看到题目,你有何疑问?” 激起疑惑:“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怎样取材?怎样才能观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实验材料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与思维能力。)

②播放幻灯片上的实验步骤边演示边讲解,从而引导学生认真观看老师的示范操作,获得感性认识。③进行完演示环节之后,带领他们根据以上的每个步骤用一个字来概括,加深学生对实验步骤的理解,培养他们归纳问题的能力。④学生们在本实验的理论知识方面已经初步掌握,在进行实验之前先让学生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对即将进行的实验提出问题,“其中哪些步骤与观察植物细胞的步骤不同,考虑一下这是为什么?”然后让他们带着提出的问题展开实验,在进行实验过程当中进行巡视,引导帮助。

⑤依照学生所观察到的细胞,画一个口腔上皮细胞图。(通过绘图感知细胞的形态结构)

此时教学过程中的制作临时装片和观察这个难点的内容已经基本突破。

(三)归纳总结

采用图示法的总结方式,并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进一步的的强调。①画的口腔上皮细胞图与投影胶片上的图片做比对。②多媒体演示不同种类的动物细胞图片,向学生采用详细讲解法讲动物细胞结构以及作用,指导学生认识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并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

(四)模拟制作,能力括展

(组织学生亲手制作模型,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获得相关的生物知识。)

策略①:按照书中方法分组制作。

策略②:改进。利用现成的果冻,将一枚糖粒放入其中表示细胞核,果冻表示细胞质,包装果冻的塑料壳表示细胞膜。

(五)回顾小结

带领学生一起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回顾,使学生对于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有清晰的掌握与了解。

(六)练习巩固

《动物的运动》说课稿 篇6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要说课的主题是——动物,我们的朋友。下面我将从“活动背景、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活动反思”这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活动背景:

动物对小学生来说有较大的吸引力,我们能从他们汇制的小报、平时写的习作、玩的玩具、买的贴画等方面可以看出他们对动物很感兴趣。因此,我设想把“动物,我们的朋友”作为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题。

二、说三维目标的确定:

1、知识目标:走进动物世界,了解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调查动物的生存状况,寻找保护动物的途径。

2、能力目标: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和应变反思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关注,提高保护动物意识,构建和谐大自然思想。

三、说活动过程

1、准备阶段(两课时)任务:确定课题,归纳子课题

2、实施阶段(六课时)任务:不同形式的调查研究活动

3、总结阶段(两课时)任务:活动成果交流与展示

4、扩展延伸(两课时)

任务:对于新问题的思考研究及活动的拓展延伸。如(写倡议书,利用学校校园网站,红领巾广播站、电视等进行宣传,走进社区向身边的人宣传。)整个过程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1、准备阶段(两课时)A、课题产生

同学们,充满未知,洋溢快乐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又和大家见面了,本节课我们将乘着激情和梦想,继续我们的探索之旅。老师知道同学们感兴趣的有很多,奇思妙想也非常丰富,也有了一定的实践能力,那大家讨论一下,你们最想选择什么内容来开展研究活动呢?问题一提出,同学们畅所欲言,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下面列举了三种意见:(录音)

过渡: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班级采取举手投票表决的方式,经投票表决:得票最多的是“动物,我们的朋友”。从而确定课题。

B围绕主题,开展讨论,提出问题,形成子课题:

通过讨论,综合同学们的意见,确定了四个研究方向:

1、走进动物世界

2、了解动物与人类之间关系

3、动物现状调查

4、保护动物小组

C学生根据个人爱好,自由组合,选择研究课题,并自行命名,成立实践活动小组,制定实践活动方案:(实物投影展示)

这是第一小组动物百科组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分为:小组名称、组长、组员;研究主题:活动准备:活动内容:活动时间:活动地点几个大块。这是其他三个小组的活动记载方案。

2、实践阶段

学生根据课题方案和活动要求,进行社会实践。老师跟踪指导,各活动小组在活动中,根据分工,认真填写活动记载表。(实物投影)动物百科组的组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始你调查我搜集资料,井然有序的分工合作着(视频)老师也亲自参与,课上告知相关事宜,课下指导学生填写活动记载表,课余时间还带领智慧组的组员采访宠物店。(视频)

3、成果展示:

师过渡:四个课题小组,经过了32天的活动考察,现在进入汇报、展示、交流阶段。A、动物百科组展示:(视频)

动物百科组的组长借用课件将搜集好的图片生情并茂地介绍了种类繁多的动物世界,组员们还将自己事先制作好的头饰、名片用肢体语言生动活泼地交流了对动物的喜爱之情,还有的以课件形式交流了自己了解的动物(如:我最爱的动物、孔雀电子名片等),下面就展示一下其中一位组员的成果。评价: 评议组点评:

1:资料很丰富,让我们感受到了动物世界的有趣。2:我觉得还不够全面,森林里不光有鸟类,还有其他动物!B、动物之友组展示:(图片、视频)

组长用大量的图片向我们展示了动物为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感人故事,而组员们将自己的照片,视频多方位的展示自己与动物亲近的感受,如:“多多”的快乐生活、我和动物的亲密接触等、整个活动组员们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和实践活动的深度化。

C、温馨之家组展示:()

温馨之家组先解读自己小组名称,原因是因为他们通过搜集资料深刻的体会到许多的动物因为我们人类的关系受到伤害甚至濒临灭绝,所以他们觉得动物应该像我们人一样有一个“温馨的家”。他们发挥自己的创作才能编写了诗歌《动物的家》,习作《濒临灭绝的动物》,以这种形式告诉我们动物的生存状况很是岌岌可危,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D、绿色行动组汇报:

绿色行动小组则看到那么多的动物因为我们人为的原因受到伤害,走向灭绝,心里特别难受。他们在网上搜集保护动物视频(姚明大哥有办法),在课外走出校园采访的宠物店老板,采访后跟同学们交流感触,自己还找寻保护动物办法(课件)。评价:

自我评价:这次实践,我们小组的感受是:善待动物,善待环境,就是善待我们自己,说到不如做到,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保护动物,人人有责!

老师及家长评价:

活动中我借动物的名义出示一个评价表,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是否积极参与、努力思考、主动与同学讨论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采用自评、小组互评、老师评价的方式进行全班汇报,最终评出活动之星。家长也对孩子参与活动的表现写了建设性意见。(见表)

四、活动延伸

活动尾声我问:同学们,你们还有没有新的想法和建议?学生建议:

1、小报制作宣传

2、办一期综合实践活动宣传栏

3、做动物保护宣传员,并做出相应行动(图片)

五、活动反思:

《我爱故乡的杨梅》说课稿 篇7

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20课《我爱故乡的杨梅》。以下, 我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及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等方面一一分开说。

一、说教材

《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一篇状物的作品, 整篇文章描写了杨梅果树, 并侧重于描写杨梅果实不同成长阶段的形状、颜色和滋味, 同时在这篇作品中流露了作者喜爱自己的家乡和喜爱杨梅的心情。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 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及对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认知, 确定本文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课文中有关生字词并能准确理解课文中的内容。

方法与过程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身边事物的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作者对杨梅、对故乡的喜爱之情。

2.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认知杨梅果实不同阶段的形状、颜色等逐渐变化的过程;难点:比较杨梅果实, 即成熟的和没成熟的形状、颜色和味道。

3.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 丰富学生的表现力、想象力、创造力, 达到资源共享、重新整合语文课堂的目的, 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欣赏, 为学生有效阅读打下基础。)

三、说教法及学法

在这节课中, 我关注学生学习的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课堂学习的合作意识;教学中采用图文结合的情境教学法, 引导学生看图识字、观察、思考、解疑,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通过多元化解读文本, 实现情感升华的体悟。

四、说教学流程

在这节课, 我按照以下五个教学步骤进行。

1. 师生交流, 引领进入文本

上课一开始, 我利用课件展示杨梅的有关图片, 对杨梅的画面进行定格处理, 然后我问学生:展示的杨梅树美不美?接着问:杨梅树是美丽的, 那杨梅果又是什么样子的?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进入我们的教学环节中。)

2. 精读感悟, 领略文字魅力

首先, 我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细雨如丝, 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同时运用多媒体展示出杨梅的美丽。接着, 我请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思考:全文如何分开写杨梅的果和树的?不明白的地方借助注释理解, 也可小组合作解决朗读中的生字词的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掌握了文本中的字词, 读准字音, 读通节奏、读顺文意。)

在这一环节中, 我将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两步:

第一步, 课件出示文本中第四自然段的内容, 即杨梅果实的图片, 让学生比较:“杨梅先是 (淡红) 的, 随后变成 (深红) 的。”让学生说说杨梅的外形颜色变化。引导学生比较杨梅果实, 即成熟的和没成熟的形状、颜色和味道。

第二步:课件出示文本中第五、六自然段。

我问:熟透了的杨梅果与没有熟透的杨梅果在颜色、味道上有什么不同? (课堂教学中, 我让学生先小组合作探究后, 再对他们适当解说。)

(设计意图:教师提问后, 让学生再次精读课文,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善于发现、思考、解决问题, 以读代讲, 读中感悟, 领略文章之美。)

3. 读中探究, 突破重点知识学习

因这一环节是重难点, 我是这样安排的:事先, 我在市场上买了几枝杨梅, 有成熟和没有成熟的, 分别给我班的学生, 先让学生辨认熟透的与没有熟透的杨梅果实, 在他们享受了杨梅的形状、颜色、滋味后, 再读课文的第四、五、六自然段, 对比中了解杨梅果的特点。

4. 品读悟情, 激荡学生情感

我说:这篇课文已成为作者美好的回忆, 现在请学生们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体会作者对杨梅、对故乡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这一环节是回顾本课要点, 引导学生总结、梳理已读过的课文, 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 实现情感的拓展与延伸。)

五、说板书

我爱故乡的杨梅

杨梅树 (略)

杨梅果:

形状:圆圆的, 有小刺

颜色:淡红的深红的变黑的

味道:又酸又甜甜津津的

(设计意图:对课文进行有效“梳理”, 能从视觉上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是学生掌握课文精髓的显微镜。)

动物主题说课稿 篇8

你们好!今天很荣幸怀抱着对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向往和热爱,今天很荣幸,也很高兴,能够有这样一个机会站在这里聆听各位的点评。我说课的题目是《哺乳动物》。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设计,说板书设计5个方面进行说课。

首先,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哺乳动物》出自人教版义务教育《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七节的内容。在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不同的动物类群,在此基础上学习哺乳动物的特征和与生活的关系,为以后学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作出引导和铺垫作用。根据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和新课改的要求我确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首先,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常见的哺乳动物;

2、了解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3、了解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其次,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学会区分哺乳动物;最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学生爱护动物,保护自然的观念。当我们对教材进行分析并且了解了教学目标以后,就不难理解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重难点。

其中,重点是:

1、了解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2、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我确定重点的依据是只有掌握了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才能区分哺乳动物与其他动物;难点是: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对环境的高度适应性。我确定难点的依据是,哺乳动物的特征与适应性的关系有很强的逻辑性,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因此理解起来一定程度的困难。

第二,说教法。教法上主要有

1、通过演示法向学生展示各种哺乳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常见的哺乳动物,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对比法让学生对比哺乳动物与其他动物的区别,了解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3、通过讨论法组织学生对哺乳动物的特征对环境的高度适应性进行讨论,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合作意识;

4、通过举例法阐述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第三,说学法。

1、通过启发式学习对哺乳动物的特征进行了解;

2、通过对比式学习让学生了解哺乳动物与其他动物的区别;

3、通过合作交流探讨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对环境的高度适应性以及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这体现了我国新课改的要求。

第四,说教学设计。我将本节课分为4个环节,环节一,新课引入。通过展示大量哺乳动物的图片并提出问题“我们怎样区分一个动物是不是哺乳动物”,从而导入新课,用时2至3分钟;环节二,新课学习。首先让学生依据生活经验对上述问题作出解答,再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梳理,再让学生通过对比的出哺乳动物具有的主要特征,同时让学生对兔和狼的牙齿进行对比,得出哺乳动物的特征对环境的高度适应性,最后例举警犬,鼠类等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完成教学目标。用时35分钟。环节三,课堂总结。对学生交流讨论的结果进行指正和概括,同时对本节课进行复习和巩固,用时5分钟;环节4,作业布置。根据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及学生的理解程度布置相应的课后练习。本节内容我准备用1个课时完成,在教具选择上,我选用多媒体课件、兔和狼的牙齿模型。

最后,说板书设计,我的板书设计采用结构式板书设计,简洁,直观,突出重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说课稿 篇9

各位老师好,我的说课题目是《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这节教材。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来自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教育部2013年审定通过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

由于刚开始学习无脊椎动物,内容又比较多,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为避免学生混淆,我将本课分为两个课时,本次说课说第一课时,本节教材选择常见的寄生在人体小肠内的蛔虫为代表动物,通过对蛔虫浸制外形标本,了解蛔虫的生活史学生更好地理解害生虫对人体的危害和如何预防寄生虫的发生,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打基础。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观察标本,了解寄生虫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上适应寄生生活的特点,进而得出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重点: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

难点: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

②:了解蛔虫感染人体的途径、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预防感染的方法 ③:掌握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④:通过蛔虫对寄生生活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⑤:通过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继续进行“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育。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以蛔虫的生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对蛔虫的观察来了解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②:通过对如何预防蛔虫病的讨论,渗透本课的德育目标。让学生树立要养成卫生好习惯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理解蛔虫的生活史和蛔虫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使学生理解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意义。

本节教学的基本理念:有意义学习,让学生将这两类低等动物的结构特征,和常见的人和动物的加以联想,最终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二说教法

本节主要介绍一种全新的动物,最好的方法就是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演示法和讨论法结合,促使学生主体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样不仅能照顾到个别学生,还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课堂小结的时候,教师可以用讲授法做一个总结,帮助学生建立连贯的、有逻辑的知识体系。

三说学法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的结构已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对动植物细胞的区别也已掌握,但对细胞中到底有哪些物质,这些物质是如何进出细胞的,以及细胞是如何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却不尽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感到好奇、新鲜而又难于理解。本课时要求学生对细胞的认识上升到对细胞的生活有一个基本了解,并进一步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这就要求老师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参与,学会合作、学会交流。本课时设计学生采用自学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内容多、抽象,学生难于理解,并且学生不具备一些物理、化学知识,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我大胆尝试利用课件,强化直观效果,比如:导入新课,我通过一段“医生取蛔虫的 录像,再配以生动的语言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参与活动,深切感受到蛔虫的生活,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到了新知识,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本节教学要注意合理利用重、难点来启发思维,要一环扣一环地贯穿着知识的因果关系,运用逻辑思维抓住学生的思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例如,观察结构后让学生自己总结蛔虫适合寄生生活的特点。

同时,鼓励学生课后自己设计实验,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另外,还要适时地通过学生看图、阅读、讨论、思考、探究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处理信息、表达交流的能力和集体协作精神。明确要求,不随意拔高,加强课堂上学生的活动,不要急于给出结论,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概括和体验。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大胆让学生用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老师“以逸待劳”效果反而更好。

板书:

《小刺猬》说课稿 篇10

橡皮泥是现代泥塑材料, 可塑性强, 色彩鲜艳, 塑成的作品效果好, 适合小学教学用。本课要求学生以橡泥作材料, 以小刺猬为例, 塑造出可爱的小动物。

《小刺猬》要求学生能抓住刺的剪法, 探讨剪的技巧, 并用此方法, 学做其他小动物。同时注意先整体后局部的制作方法。学生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塑造各种小动物, 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也抒发了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一颗爱心。

从教10年来, 笔者一直在《劳动与技术》这块土地中耕耘, 十分喜欢这门课程, 几年来也积累了一些经验。纵观平日的教学, 学生仍然是“跟我学, 跟我做”, 并没有完全摆脱“你教我学”的学习方式, 与新一轮课改中强调的“使学生从学会技术变为会学技术”, 显然是有差距的。所以本课的教学目标作如下安排:

1.知识目标:学习剪的技法塑造小刺猬, 并能用此方法做其他动物。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设计能力和动手创造能力, 激发学生对彩泥作品的兴趣。在小组的分工、讨论、评价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目标:通过环境的创设, 抒发对大自然、对小动物的热爱。

4.本课的重点:通过探究, 学会用剪的技法来塑造小动物。要始终牢记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 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

(二) 说教法

劳动与技术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何培养能力, 教学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 这节课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动手创造能力。因此, 在教学中可采用“引导发现法、个体探究、全班讨论、实践交流、展示评价”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欢乐、紧张、和谐的气氛中, 在动手与动脑的紧密结合中促进技术素养的形成, 也从中体验劳动的价值和合作成功的愉悦。

(三) 说学法

新课程指出“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 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 且以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国家指定性学习领域”, 所以在“小刺猬”这一课中, 可创设一个学生乐于实践、乐于体验的环境 (小刺猬邀请动物朋友们到大森林里分享丰收的快乐) 。本节课, 学生学习的技术术养是“剪的技巧”, 所以“剪”贯穿整堂课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方法有: (1) 运用联想的学习方法; (2) 动手尝试的学习方法; (3) 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 结合教法和学法, 采用如下教具和学具:多媒体课件 (展示用“剪“的技巧塑造的其他动物) 、橡皮泥、森林的情境。学生动手、动脑, 尝试、探索, 由学会技术到会学技术, 并在过程中体验劳动的美丽与创造的快乐, 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四) 说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 发散技巧。“动物是我们人类最好的好朋友, 每个同学都有自己喜欢的动物?把你喜欢的动物介绍给大家。今天这节课, 我们要用橡皮泥来塑造动物, 要让橡皮泥听话, 就得用基本操作方法。大家回忆一下, 我们在接触橡皮泥时用到过哪能些技法?每个同学拿一小团橡皮泥, 耳朵听老师的指令, 完成相应的动作:捏、揉、搓 (听清要求, 搓成一个象老师一样的近似圆稚的形体) 。展开你想象的翅膀, 你觉得这个圆稚体有点像什么?预设 (老鼠) :如果请你把他制作成一只老鼠, 尾巴要掉下来怎么办?胡须可用什么代替?) ; (刺猬) , 刺猬身上的刺你想到了哪些表现方法 (剪刀、针、火柴、牙签来表现) 。”讨论得出:为了使形象更加生动、逼真, 除了用手捏制以外, 可以使用技巧, 巧妙地运用到橡皮泥的制作中, 能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本设计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 结合教材特点, 学生直接用手来回忆橡皮泥的一些基本操作方法。通过制作想象, 让学生发现身边的一些工具与辅助性材料在橡皮泥中造型中的作用。同时老师用语言渲染情境, 激起了学生对制作的兴趣与冲动。创设的教学情境贴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具有较大的趣味性和启发性。

2.突破难点, 探究技巧。用剪刀剪小刺猬的刺是本堂课的重点。针对这一重点, 做如下设计:

(1) 自学课本内容。学生对刺猬的刺的表现方法有自己的想法, 顺着学生的思路, 让他们自学书上的内容:小刺猬的制作分成几步;课本中小刺猬的刺用什么方法来表现?

(2) 师生互动交流。以小刺猬的制作举一反三, 明白橡皮泥造型的方法:先整体后局部。

(3) 自主探究“剪”的技巧。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 尝试着在刚才搓好的圆椎体上剪刺。老师巡视, 把较好的作品与存在问题的作品收集起来。

(4) 全班交流、讨论。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的半成品, 比一比, 谁的刺剪得更形象?得出剪的技巧 (翘;深度;角度) (要突破难点, 此步骤是关键, 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探究, 表达, 学生暂时表达不清, 别急, 耐心地引导, 不要急于求成, 轻易灌输。)

(5) 再次实践“剪的技巧”。通过交流, 学生对如何剪刺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趁热打铁, 让学生再次尝试, 用不同的深浅、不同的角度剪刺, 感受刺的效果。 (这一步的实施, 让讨论的结果得到实际意义上的体现。)

(6) 完成作品。小刺猬的其他几个步骤比较简单,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 通过自学完全能够掌握, 所以老师没有一一加以示范, 而是放手让学生实践。

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就是要求教师通过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长足的发展。

3.发散思维, 紧扣技巧。如何剪刺是难点, 也是本节课学习的一项技术。相信通过难点的突破, 全班同学都能做一只刺猬, 如果到此为止, 那是远远不够的。对于那些平时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 要积极引导他们发散思维, 在动手操作中养成善于争鸣、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可做如下设计:

(1) 看到刺猬身上的果子, 最先跃入你脑海的是个什么情景? (这是秋天的森林, 树叶已落了, 果子都成熟了, 你们看, 小刺猥正忙着运果子呢。) 这么美的森林, 小刺猬很孤单, 你有什么好办法?

(2) 除了小刺猬的家人外, 森林里还有小刺猬朋友, 他的这些朋友, 同样也用到了剪的技巧?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CAI出示橡皮泥作品 (强调用剪刀“剪”的技巧) 。

(3) 这节课, 我们要用刚刚学的“剪”的技巧来塑造小动物, 然后把他送到这个美丽的森林中。

4.在动手前, 老师应给予提示:

(1) 小组分工合作, 一部分同学做小刺猬主人, 一部分同学做小刺猬朋友; (如果塑造小刺猬朋友时, 碰到困难, 大家可以讨论、合作)

(2) 制作时间15分钟, 用上剪的技法;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实践为主,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 除了看到老师的组织与相关的引导外, 基本都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实践, 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

(3) 小组内评出最佳小主人和最佳好朋友。动手能力弱的学生制作小刺猬, 老师提醒他们, 制作的小刺猬能与众不同, 可以在形态上、姿势上进行设计。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尝试制作其他动物。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 老师边巡视边帮助解决一些问题, 同时牵线搭桥, 让制作同一种动物的同学互相交流。

本设计, 既承上又启下, 在书本制作小刺猬的基础上进行了发散与拓展。设计具有一定的梯度, 使各类学生都能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有所收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了与其实际水平相适应的方法, 既照顾了动手能力差的学生, 又激励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 以整体把握班级群体和个体的实际水平, 解决“合格+特长”的问题。学生在与情境的交互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目标, 即“生成性目标。”学生有权利决定自己最想学做的, 并且越来越深入地进行探究。

(四) 创设情境, 欣赏技巧

每一小组在小组长的组织下, 评出了最佳小主人与最佳好朋友, 老师从不同角度把作品一一拍摄下来。

1.欣赏最佳作品。

2.学生介绍作品的亮点, 介绍自己的感受。同学互评 (评优点、说建议) 。课堂上不但有学生的自我评价, 有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有教师最后的总结评价。互动评价, 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有效的教学评价, 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树立信心, 促进学生的发展。

3.每个同学的作品都有亮点, 当音乐响起的时候, 小刺猬主人想把可爱的小动物们邀请到美丽的森林中。“同学们, 在送别小动物的时候, 轻轻地送上你真诚的祝福。我想采访几个同学, 你送上了什么祝福?”这节课并不只是单纯地进行劳动技术的学习, 而是把思想教育和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有机地渗透在劳动实践中。

4.是呀!小刺猬主人和他的朋友在这美丽的森林里快乐地生活着。这都是因为他们感受到了爱:朋友的爱、大自然的爱, 大家的爱。同学们, 爱动物, 爱自然吧, 在爱的怀抱中, 会更加幸福, 更加快乐!

新课程标准指出, 教学应沟通课堂内外, 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 在实践中运用, 在运用中提高。

折纸动物详细说课稿 篇11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折纸动物》。下面我对本课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根据《课标》重视孩子的兴趣、情趣、态度的要求,我们要积极关注孩子的情趣、关注引导,而不是驱使孩子们被动的去学习。美术课堂的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生动活泼。让学生在观察中感知、积累生动的表象,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参与,表现生活美和美化生活的探究精神与学习动机。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加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

《折纸动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美术(湘版)一年级下册的第十三课的内容。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里面的内容。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剪、贴、撕、画的基本技能基础上来学习的,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动物是学生们都非常熟悉的对象,每一种动物都具有独特的外形特征,配以折纸手法来表现动物的形态美,这对我们小小学生来说是非常新奇的美工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利用观察比较方法抓住动物的特点,在表现过程中突出动物的形态特点,主要用折的方法,再辅助用不同的材料撕、剪、贴、画等方法进行创作,表现自己的想法。

二、学情分析

动物是小学生们非常喜欢的生物,很多学生都喜欢画各种小动物,因此不用老师辅导就能知晓各种动物的形态特征。但是由于聋生思维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将具体的动物形象与抽象的折纸动物形象联系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老师分析动物的主要形态特征,打破学生僵化的思维,与折纸动物的构造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我校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和比例关系,从而制作出自己喜爱的折纸动物。过程与方法:掌握折纸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撕、剪、画、粘等多种方法进行完善和添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激发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和热情。

四、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实际动物的外形特点和比例关系制作出折纸动物,重点的依据是只有掌握了实际动物的形态特征,才能理解和掌握如何表现折纸动物的形态美。

教学难点:掌握动物的结构特点,并能用折纸的方法准确表现出自己的想法。难点的依据是学生对具体的动物形象与抽象的折纸动物形象联系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我学法上谈谈。

五、教学方法和学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的‘教’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使每位学生坚信自己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帮助他们在学习美术中去发现自己学习能力的学点、“闪光点”,从而为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树立信心。因此,我结合三年级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分散的特点以及本课的特点,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六、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范作、背景卡纸 学具准备:各类纸、剪刀、彩笔、固体胶

七、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设计了如下四个教学流程。

(一)设趣导入

新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动力之一。”课的一开始,我就创设情境,动物王国里面要开始选美大赛了,我们一起来猜一猜,谁会赢得冠军呢?说一说你的理由。通过听—忆—说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唤起学生对各种动物已有的记忆和认知,使学生感受体验动物的形态特征。

接下来继续提问,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美丽的动物,但是老师今天要向大家介绍一批特殊的才赛选手,看一看同学们认识他们吗?出示课件中折纸动物的范作,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课题:折纸动物,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学习动机。

(二)分析结构

教师根据课件中出示的折纸动物的范作,进行提问,并请学生观察,进行小组讨论,折纸动物与具体的动物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引导学生从动物的头、身体、四肢、尾巴等方面谈一谈自己的观点。然后每组选一个同学分享讨论结果。教师随即总结,通过纸张的长短、宽窄、折叠表现出动物的大体形态。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在于引导学生利用观察、比较方法分析折纸动物的特征,培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三)示范制作

经过前面内容的铺垫,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待的想要动手制作一个折纸动物了。在这一环节,我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实践操作,梳理制作折纸动物的步骤,进一步的强调部分技巧。比如在第一步“折”的过程中,要提示学生选取合适花纹的纸来表现动物的颜色,纸的宽窄、长短要紧密结合动物的形态构造。第二部“拼”时候,利用实物展示台,请学生自己来操作,直观的展现创作折纸动物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第三部,就要进行“粘”,这一步简单易操作,学生基本都可以掌握。重点在于第四步“添”,要引导学生发现现有的折纸动物的缺陷,运用撕、剪、画、粘等多种方法进行细节的完善和添加,从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激趣练习

接下来就要开始让中学生敞开活跃的思维,进行创作了。在这里,我继续使用导入时的情景创设,在黑板上贴上背景纸,激励学生,要设计自己认为最美的动物,贴在动物王国里面去选美,这样能激发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和灵感。

(五)情景评价

《美术新课程标准》为美术教学活动提出的要求是:“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不同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不仅关注学生艺术作业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造型•表现’活动中参与探索的过程。”这一环节,我根据这一要求,邀请全班同学作为选美大赛的评委,引导学生分析同学们优秀作业中的折纸动物的表现方法;分析学生优秀作业是怎样突出表现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的;

八、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听障部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动物游戏之谜》说课稿 篇12

一、知识教育目标

1.理清课文层次结构,体会科普说明文描写和说明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2.注意说明文文体的特点,还要注意科普文自身的特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巧妙生动的说明文写作方法。

2.注意将科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增加科普文学习的乐趣。

三、德育渗透目标

1.培养学生勤于探索、勇于钻研的科学精神。

2.领悟文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学习本文准确全面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分清层次结构,探求描写和说明的有机结合点,以此为切入点,体会二者结合之妙处。2.知识教学点是本文的学习重点。

【学生活动设计】

1.阅读分析全文结构。

2.学习本文准确全面的语言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

人类社会越来越现代化,新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令人目不暇接,称之到了“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毫不为过。由此而来的是生活的快节奏,学习和工作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种竞争一直波及到了儿童,加之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望子成龙的传统观念,使作父母的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祖孙三代4、2、1的局面,使12只眼睛都盯在了孩子身上,真是走路怕摔着,吃饭怕噎着,干活怕累着,要星星不敢摘月亮,要吃什么跑遍全城也要买来。这种过分保护、溺爱及过早地灌输知识会得到什么结果呢?乐观者说孩子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早熟,将来能更好适应现代化的要求;悲观者则认为豆芽菜式的孩子将来经不起风浪,小皇帝太多了很难凝聚成统一力量,将来谁去当兵,谁去干那些艰苦创业性工作……。对孩子本身来说,是幸福还是……在此不想多发议论,还是让我们来看看动物世界的孩子们吧,也许会得到某种启迪。(板书)动物游戏之谜

二、明确目标

1.理清课文层次结构,体会科普说明文描写和说明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2.学习本文准确全面的语言特点。

三、整体感知

文章的基本结构

科学研究的思维过程一般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课文就遵循了这样的思路安排结构。课文的结构形式是“总―分―总”,先总结归纳,然后分项述说,最后再总结归纳;在内容上,先提出动物的各种游戏行为,引发读者的思考:动物为什么要进行游戏?然后分述各种假说,提供给读者对思考,最后总结。

科学思维过程: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形式:总 分 总

内容:演习说 自娱说

动物为什么游戏 还有待更深入研究

学习说 锻炼说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提问】本文的语文有什么特点?

【明确】科普文章的语言,很注重准确、全面,避免含糊、偏颇。注意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战斗游戏时,动物互相亲密地厮打,看似战斗激烈,其实极有分寸,它们配合默契,绝不会引起伤害。”“厮打”表现动物战斗游戏的“激烈”和动物行为的特点;“游戏行为使得动物从小就能熟悉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例如追逐、躲藏、搏斗等等,熟悉未来动物社会中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动物成年后,一般要脱离父母,自寻伙伴,所以用“结成”而不说“形成”,语义上有细微差别。“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自我保护。”“调剂和补偿”表明动物游戏的本质,两者是互相补充的,单说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完全的。“游戏向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使它们能把自身的各种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巧妙地组合起来,因而无论对幼小动物还是成年动物,游戏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提供”使“游戏”具有施动者的地位,使之超出个体行为的范畴,成为共性的事物。这样的例子在课文中还有很多,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2.【提问】本文有哪些人文内涵?【明确】傲慢地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曾认为,只有人类才是有智慧的生命体,而其他动物不过是受制于条件反射、具有生理反应的简单生命。只有人类才会思考、才会有超出生理反应以外的各种行为。现在动物学家注意到动物具有游戏的天性,虽然还没有确定的答案,但是承认动物在游戏,承认动物具有一定的智力潜能、创造性和多样的交流方式,承认动物也是具有智慧的生命体,这本身就是认识上的进步。这种进步带来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在生命伦理和生态环境等多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人类将因此重新定义动物,重新审视和动物的关系,进而重新认识自己。

3.【提问】作者说“动物在游戏行为中”,表现出超出估计的“智力潜能、自我克制能力、创造性、想像力、狡猾、计谋、丰富多彩的通信方式”,你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例证吗?

【明确】智力潜能:动物们的游戏,“与人类儿童的游戏行为有着相似特征”,这说明动物在游戏中蕴含着智慧。具体如给黑猩猩棍子,它会用棍子做各种游戏,等等。

自我克制能力:战斗游戏,“看似激烈,其实极有分寸,它们配合默契,绝不会引起伤害。”“动物严格地自我控制,使游戏不会发展成真的战斗。”

创造性和想像力:北极熊玩棍子或石头;野象“踢”草球等。

狡猾、计谋:叶猴在树上互相推搡,攻守嬉闹。

丰富多彩的通信方式:动物群体的游戏活动,必定有各种形式的交流通信方式,才能保证游戏的组织、进行。如北极渡鸦排队滑雪,没有沟通是不可能井然有序的。

动物游戏中必然包含以上所说的各种能力,是综合性的能力,并不是说一种游戏只包含一种能力。

4.【提问】课文为什么没有确定的结论?

【明确】第一,动物游戏行为是非常复杂的,不同动物的游戏可能有不同的原因,人类对动物了解得还不多,现在提出的各种假说都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必须深入研究,才能解开动物游戏之谜。

第二、科学注重求实,即使作者倾向于某种假说,也要经过实验的证明,不能贸然下结论。

第三、包容性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涵。作者列举各种假说,其本意就有这方面的含义。让各种观点在宽松、包容的学术氛围中自由碰撞、融合,最终才能辨伪存真,求得真理。

总结、扩展

本文是一篇通俗易懂的科普说明文,记叙、描写、说明浑然一体,语言简洁、平实、准确、全面,浅显易懂,使人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某种思想感情的陶冶和艺术上的享受。

上一篇:以平静之心,品阅读之美作文下一篇:财管专业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