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激荡三十年》读书心得800字(精选4篇)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读书心得800字 篇1
第一次阅读吴晓波先生的《激荡三十年》还是在研究生期间,当时翻开书即被深深被书中所叙述的三十年的风风雨雨所吸引,所以迫不急待地快速阅读完了全书上下两册。工作以来,利用闲暇时光重新阅读经典,结合自己日渐增长的社会阅历,感触也自然更深了一层。
作者一改以往同题材书籍的叙事手法,以其娴熟的文字功底、敏锐的商业洞察力和对中国企业史的精深研究,将改革开放30年来这段变革中的激荡岁月娓娓道来。书中所叙述的企业与人物无不是我国这三十年来各个行业,各领域的典型代表,或成功,或失败,或正面,或负面,总之,让我们从其中学习到并感触到我们在今天依旧适用的为人、经商、治世的哲理。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老一辈革命家的领导到我国成功了完成三大改造,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经历了极为动荡的十年,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也错过了十年的黄金发展时期。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构想,正式开启了中国经济腾飞的大门。
一国的经济是由一国数以万计的企业组成,企业的发展才能带动经济的腾飞,也正是在国家提出新的经济政策的同时,在社会各个层面也涌现出了各为对国家经济政策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有着先知先觉的弄潮儿,为我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那段激荡的岁月中,人们情绪激昂,面对充满机会的市场蠢蠢欲动,但终归经济周期的循环,经济政策的反复,市场冷暖的变化淘汰了一批又一批的企业与企业家。
面对充满机会的市场,我们的企业家如果保持有限的理性,看到机遇中存在的危机,及时地采取规避措施,促使企业在寒冬来临之前做好过冬的一切准备,而在面对危机四伏的市场,我们的企业家如果保持奋斗的欲望,在危机中看到机遇,及时带领企业走出危机,迎来新生,在现如今也是值得我们企业家好好沉思的问题。
经营企业如此,为人治世也是如此,只有在激荡中保持理性,在危机中奋斗不止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迎来自身更一步的发展与升华。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读后感 篇2
改革开放了,中华大地忽如一夜春风来。人们都在谈论如何行动起来挣钱,被释放的精灵在基本没正形的规则之下蓬勃生长着,不知道边界在哪里。一定的权力和责任被下放,在经历了多年的计划经济体制后,人们感受到了分封的快乐。
人们突出樊笼之后争相为生活而奋斗的状态早已定格。各种私人商业机构涌现:背着照相机到各乡照相的照相员、在家扎风筝售卖的乡里乡亲、从特殊渠道买做月饼的设备在乡里生产月饼、买一台面条机就在村里开卖自制挂面、做一架马车往返于各乡镇的非机械化“六根棍”,这些所有的商业现象已极大的脱离了农业生产为本、集体所有制的经济体制。在改革开放的新模式下,人们的潜能得到最充分的释放和激发,每个人都把掩藏在脑海深处的创意、点子,以及隐藏在身体中的能量一股脑的挥洒出来。不管是年轻热血小伙子、亦或是中年人,都陡然爆发了。为点子而充满激情的奔走执行,为生活的更美好而充满热血的创造。
1978至1992这个时间段,改革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国家通过至上而下的管控,群众通过自下而上的寻求发展。最终在相遇后,在国家鼓励真才实干,为社会做出正向贡献的政策下,投机倒把的企业或个人终被淘汰出局。第一波企业沉淀下来,国家的经济发展政策及管理制度也在摸索中探寻着方向并不断完善。
这个阶段,国家寻找到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利器——改革开放。而在这个宏观的方向指导下,更深更细的政策得以制定,很多企业开始尝试解决企业产权,以鲁冠球、王文京为代表的企业经营者成功了。这种改制极大的调动了劳动人民的积极性,解决了企业和主管部门、劳动者和管理者的矛盾。但是并不意味着国家对社会的整体管控已走上正轨,这种在个别领域的突破,还是群众自下而上的反馈和争取。很多不利现象在这一时期爆发,摸着石头过河导致一些政策给经济发展带来的持续的负面影响,发展过程中的监管不力产生的贪腐现象严重。权力部门利用手中权力严重的干扰了市场自由的发展。经过不断地探索,国家开始寻求市场化机制和计划机制并行管控,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各种矛盾。却由于计划管控的平衡尺度未拿捏准,也抑制了经济的自由发展,与当时很多国家转型向自由市场经济的做法不同。
在这个阶段,很多管理科学也被实践,很多成了日后管理科学的实践基石,如河北石家庄第一塑料厂的厂长张兴让发明的“满负荷工作法”等。
而中国制造在疯狂的发展后,快速发展都会伴随的负面影响出现了,产品质量低劣。生产制造业繁荣后,钱的往来增多,金融业随之抬头,股市出现。运作资本开始出现在企业家的思维中。
国家自上而下,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及时出台政策调控管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违市场经济,尤其是当时世界范围内盛行自由市场经济,但是却也避免了社会矛盾的恶化以及经济发展的不可控,没有带来毁灭性的经济危机。
改革开放的趋势已定,其过程却也不乏走走停停,但是在改革者坚定的信念支撑以及正确的策略方法指导下。表面上的改革是姓“社”还是“资”的硝烟在弥漫着,争论如江面上迷眼的乱风,实质性的经济变革却如水底之群鱼,坚定地向前游行。
每一次变革都蕴含着很多机遇,不管是国家的改革亦或是企业的改革。或者我们人生中的变化,勇于从变化中寻求机遇成就自己,这个世界最大的不变就是永远都在变化。
当我们发现事物的本质后,即应勇于改变。坚定的听从内心选择,去为实现目标而坚持不放弃。如我们的改革开放,有进有退,有不同声音,但是我知道这一定是社会发展的正确选择;又如改革开放中那些下海的人们,勇敢的褪去了在当时看来极为光鲜的外衣,勇敢的与国家一同踏进改革的洪流,都终有斩获。
很多人都会发现改革中存在的很多漏洞,一些人义无反顾的唯短期利益是图。短时间内获取了无数财富,终因收手不住而锒铛入狱,而经得住诱惑的人最终沉淀下来,走的更远获得更多的尊重。古语有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一念之间饱含了多少曲折,小恶小善皆由心起,心念却是行动的主导。
在过了第一阶段的看似无序的繁华和躁动后,国家和人民都摸到了一些感觉,市场经济正逐步加大影响并改变着这个国家。但在这个经济浪潮里,一些有智慧,善于发现和攫取市场资源的企业家们,暂露头角,而这些突出重围得以呼吸到很少人争抢的“新鲜空气”的人们,无不感到一种独特良好感觉。这些受当年开国领袖们深深影响的一代人,突然感受到领袖们的感觉,其中一些人开始忘我。在放开管控的环境里,国家的影响力似乎变得有些弱了,而摸着石头过河走过一段之后,部分先头部队抵达了一片繁华胜地,部分人开始滋生骄横情绪。诚然,这部分人群成功背后隐藏着自己无数的汗水,而实际情况是大家似乎忘记了
当年是国家放开政策才得以实现。导致了一批批的悲剧发生,尤以大邱庄事件为突出。这样的特例在改革过程中时有发生,而国家的适时引导以及处理方式在万马奔腾的社会中起到警示作用,为整体社会的安定和有序打着基础。
这一阶段中国的生产力极大增强,而市场营销资源却未曾爆发式跟上制造业发展。一些企业还在埋头于生产制造的时候,部分聪明的企业家开始抬头贪婪的抢夺市场营销资源。巨人公司的各种产品、爱多VCD、秦池酒,这一个个当年响当当的产品名称在经过广告这个新鲜的手段刺激下,迅速的被消费者接受。而起家于非商背景或经验的企业家们,并没有很好的处理好广告这把利器,短期战术获得的利益冲昏了头脑。在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的选择中,很多人选择了前者,不断地有巨星陨落,此时回头看来,才发觉这一颗颗的明星却犹如流星,耀眼的划过天际倏忽不见。
而也是这样的环境中,造就了一些至今为止给我们很大教训并激励着大家的案例。巨人集团的史玉柱先生,对营销的特殊见地让他赶上了改革开放大发展的黄金时期,以科技路线赚的第一桶金。同样没能平衡好欲望,倒下了,却在几年后重新崛起。清理了倒闭欠下的债款,并开创了保健品和网游行业的多个营销先河,这种坚强的意志以给我们深深的感染。
经过十几年的积累,改革开放欲加透彻。中国与世界也有了越来越多的交流,经济、文化都在接收着西方的冲击,麦当劳、肯德基在中国的餐饮领域变得强大无比。柯达、三星等外企也以其先进的科技产品影响着新一代中国人。中国在接受着外来文化冲击的过程中,也不断的通过输出“中国制造”在向世界推销着中国。一批弄潮儿不断地出国求学,立志回国创业,科技企业在他们手里茁壮成长,成为了日后中国科技文化产业的脊柱。
在改革开放中,冬天总是在交替的出现,这也印证了哲学里的一些思想和观点,但同时也如同哲学里说的另一个观点:改革在一直向前进。这期间前总理朱镕基对国家经济的铁腕运营让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矛盾得以一定程度的解决,没有造城灾难式的后果。朱镕基承诺的五年内完成三件事情:一是力保人民币不贬值。二是激活经济、启动内需。三是用三年时间让国有企业摆脱困境。直至今日也在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经济,尤其是启动内需。这个政策让房地产行业由此深深的影响人民生活,也让当时很多苦苦挣扎的房地产企业一夜之间过上了舒坦的日子。
接着由朱镕基亲自操刀的柯达对中国胶卷功业实施全行业收购,更为明确的显示出了“国退”的决心。这也更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政府更专注于自己的行政职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刺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而让国家的收入更丰,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
在国家发展的同时,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也在萌芽。从最早流传的一句广告词开始“中国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北1500米”。中国互联网启蒙了,瀛海威成了先烈,但这根本阻止不了直至现在还影响着我们的新浪、搜狐、网易的出现。在中国互联网行业,甚至出现了数家在全国网络行业里领先的企业,这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日后在B2C和C2C领域成为霸主——马云创办的阿里巴巴。在创办10年后,它也越来越像一个帝国,尤其是淘宝网的迅猛发展,在中国C2C以及电子商务领域一骑绝尘,成为了绝对的行业第一。而马云对于淘宝这个日后发展成为相当于中国陕西省GDP的机构的管理风格里,很明晰的看出朱镕基主政时期经济改革中的方式方法。马云对淘宝定位为平台,在整个行业都在招聘技术人才的时候,马云有先见之明的提出互联网行业要多引入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在平台上造就了无数的明星商家,造就了无数财富人物的情况下,马云也未曾利用便利在平台上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这也使得急速发展的淘宝未失公允,导致怨声载道的商家逃离。
这一时期对“国退民进”改革的拥护和贯彻,也为日后中国民营企业冲入“世界五百强”阵营奠定了基础。虽然这一决策中伴随着很多不好的现象,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也曾深度的调查过其间的很多企业并提出质疑。但对于长远的发展来看,这一决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有利的。而很多企业在参与改制后,也进一步的激发了生产效率,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
90年代起至今,财富在人民手中不断地积累,一个外国人胡润在中国推出了富豪榜。榜单每年都有变化,越来越多的非传统行业进入榜单,这些新经济代表人物在财富获取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在阳光下赚钱。把握住新经济脉搏的科技行业人士,用很短的时间将财富从0积累到数以十亿、百亿计,让人艳羡的同时不禁感慨这个行业里流行的一句话: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了。然而也正如俞敏洪老师所说,不断地积累自己的厚度,在机遇来临的时候有能力去抓住他。回望历
史,让自己更懂珍惜更懂充实自己的重要性。
纵观这30年,出现了很多昙花一现的风云人物,也有很多一直走到今天,堪称改革开放的活化石企业家。他们在这期间也取的了骄人的成绩,也获得过很多人的推崇,但是理智以及坚持让他们走到了今天,更为人们崇敬。而在历经沧桑之后,也能更稳妥的执掌企业向更高的目标冲锋。
《激荡三十年》的读书心得 篇3
作者参考大量资料成文,内容丰富,推荐阅读。不过我个人因为工作原因,所以看到关于保健品发家致富的案例时会比较注意。我关注的点在于这么多年从“保健品”到“保健食品”,商家的操作还是那一套,可是为什么依然有那么多人前赴后继的为那些东西买单呢?
我的总结是,天上不会掉馅饼,如果天上掉馅饼了,唯一的解释是希望你掉进地上的陷阱。日常见过太多投诉的人,初期都是为了商家许诺的`小赠品逐渐大单购买“保健品”或者“收藏品”。可是保健食品只是一种特殊的食品,不能代替药品。而收藏品其实就是一种商品。作为成年人,购买行为自愿,商家明示其价值。事后几日甚至几个月,猛地觉醒“这事不对!”
然后找到商家退货,然后投诉到行政部门,然后一遍又一遍重复着自己被骗了,无所不用其极想退款……
说实话,作为旁观者,情绪上总是同情可怜,加上微微无奈。可是要如何阻止这种不理智消费呢?以前我看过一篇劝阻父母相信朋友圈谣言的文章让我们要帮助父母筛选科学的公众号,不停重复典型谣言模板…总之需要作为子女的我们付出时间和精力的。
我突然意识到了什么,返回去看那些不停陷入这种购买行为的老人,基本都处于情感无所寄托或者境遇不顺的状态。或许你会下意识否认,自己和父母关系可好了。这当然,可是世界这么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多样的。
尤其是现在的社会,大多数子女是需要父母拿出积攒了半辈子的钱,用来养老的钱买房买车养活自己,可是父母其实是能看得出来子女能赚多少钱,等到将来自己生病了,百家笔记网子女有没有时间照顾不说,如果大病手术能不能拿得出费用都两说。因为对自己未来的不确定性,父母才越发想要掌控子女,毕竟已经真的是他们的养老保障了啊。
可是和子女情感联系也不密切,自己经济条件也一般。这时候突然出现一个人告诉他“买我的产品,你就可以健康(不用因为子女不在身边或者和自己情感联系不够而担心了)”或者“买我的产品,你就可以发财(养老金足了,不怕和子女感情不坚实了;有钱了可以改善现状…)”
人是很容易说服自己的生物,“万一他说的是真的呢?”,只要有了这个想法,余下的基本就是顺理成章了。
所以当我们看到电视新闻里那些陷于这些套路的人的时候,除了理智的分析,“哪有那么好的事能找上你?”,能够拿起电话给父母打个电话聊聊天,鼓励他们多关心自己。
《激荡三十年》读书笔记 篇4
这段时间里,我沉浸在这本《激荡三十年》中久久不能自拔。作者吴晓波先生站在国际视野的高度,透过民间观察的角度,用真实和激情相交融的优美文字,整体和个体相结合的描述手法,将一部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企业发展史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客观、全面、细致、生动地再现了几代企业家在历史创造中的激情与迷惘、喜悦与伤痛、成功与没落、经验与教训。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借用这样一句颇为矛盾的话语可能的确反映了1978到2008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
作者按照编年的体例介绍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每年出现的重要事件或现象,并归纳出这些事件或现象的原因,并在每年都附上一个典型的案例介绍,如广为人知的禹作敏倒台、健力宝的沉寂等。可以说颇有当代中国经济资治通鉴的感觉。作者以尖锐的视角帮我们概括了中国这三十年这样一个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早期、初期,在国家呵护和政策扶植下一批国营企业拔地而起,茁壮成长,但当时代渐渐步入改革开放成长期后,国家开始放手这些溺爱的“孩子”时,他们开始掉队了,他们原有的市场开始不断遭到自主能力更强的民营企业和私有企业的猛烈蚕食,有些国企甚至砰然倒下。这10多年间,国营企业、私有企业、以及股份制公司的兴衰变化,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有强烈的政府和民营资本博弈的色彩,改革之前,政府掌握了基本上所有的经济资源,而改革便是让民营资本一步步向国有经济领域发起进攻,这其中有成功,有失败,有挣扎,于是便有了书中一个又一个的故事。
中国企业的三十年历程,有多少激动人心的辉煌,就有多少令人揪心的陨落。过去我们讲,“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但现在我们发现,中国绝大多数的企业只能各领风骚三五年,一时风光无限,不久就销声匿迹。即便是一些巨型企业,也难以幸免地经历了从神话到噩梦的轮回,“泰坦尼克现象”此起彼伏。究其原因:正是在这个激情年代中,中国企业界和企业家形成了一种非理性的市场运营模式和思维,涌动在激情之中的那股不可遏制的投资和扩张冲动,上演了一出令世界瞩目的中国企业崛起大戏,可也正是这种过度泛滥的激情把中国的市场推向了新的无序和盲动,使如今的中国市场呈现出非线性的迷乱态势。更要时刻警觉的是,一旦我们因盲目自信、自我膨胀、急功近利而丧失理性,就有可能撞上那足以令船毁人亡的冰山一角。
这本书让我深深地懂得了两个道理,时势造企业,识时务者为俊企业。在中国特定的国情背景下,事业要有所成就,一定要及时关注中央的政策走向,把握历史的风向,因为根据“丛林法则”——存活下来的物种,不是那些最强壮的种群,也不是那些智力最高的种群,而是那些对变化做出最积极反应的物种。只有能够不断适应政策及时代变化的企业才能长治久安,才能长盛不衰。企业这样,人亦如此!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读书心得800字】推荐阅读:
《激荡三十年》的读书心得02-05
吴晓波:腾讯传【读后感I读书笔记I读书心得I简介】11-13
激荡三十年读书笔记心得感悟1500字10-28
吴晓波:预见2018,罗振宇2017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全文整理)06-16
机关征文读《激荡三十年》有感10-23
吴老师的眼睛作文800字10-03
粽子飘香,龙舟激荡作文500字07-06
思想激荡12-21
《始终》读书笔记 地理科组吴浩强01-23
激荡的意思与造句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