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新课标

2024-10-04

人教版小学语文新课标(共8篇)

人教版小学语文新课标 篇1

小学语文论文-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资源拓展初探人教版新课标

“课程资源要适应地区差异、不同学校的特点以及学生的个别差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性,那么就必须充分发挥地方、学校和教师及至学生、家长等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主体作用。学校和教师对于教材的使用,更多地应该强调是把教材作为课程资源来使用,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出个性化的风格和特点,而不是生搬硬套地教教材。”

――摘自《走进新课程》

“找到了一把通往知识大门的钥匙。”

学生的朗读训练一向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于永正老师就特别强调:“学生读不熟课文就不开讲,语文课也就是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读出情、读出意、读出境、读出神,在读中理解、积累和感悟。”在我的课堂中一直很重视读的训练,但我总觉得学生仅仅读好教材中的这些文章还是远远不够的,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那么教材对于学生的朗读训练而言,它也无非就是一个例子,如果把教材看成是学生朗读训练的全部内容的话,显然是有背初衷的。于是我认为,朗读训练还应该有更广阔的天空。基于种想法,我就打算在班上搞一系列朗读竞赛活动,设想如下:

朗读进程材料来源组织形式评价方式

童话、故事类从自己喜欢的读物中选择一篇。个人表演朗读由学生自己选出评委,自己评价自己的朗读。

诗歌、散文类在外界帮助和小组内合作下多渠道搜集材料。小组合作朗诵由各组选派一位评委参与评定,并在征集各组成员意见的基础上作出评定结果。

古典名著类组织学生阅读相关书籍,选择精彩段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如表演读、说评书等)。通过向家长、老师、学校汇报展示,从而得到多方面的评价。

这种想法一提出,立刻得到了学生的欢迎,有的学生说:“这才是我们真正喜欢的活动,我们愿意做这种作业。”接下来一段时间学生都在讨论着如何搞好这次朗读活动,大家暗地里都较着劲,谁也不愿意在这次活动中落后,走廊上,操场中、教室里,我总能看到学生捧着书本的身影,也能听到学生读书的声音,还不时的有学生跑到的身边向我提出有关朗读的各种问题。这时我心里暗自觉得庆幸,这难道不正是我所期望的学习氛围吗?第一轮朗读竞赛活动结束了,学生的朗读水平比平时高出了一大截,这帮小家伙认真起来还真让我吓得一大跳。我正打算鸣锣收兵,班上的“小捣蛋鬼”邹文祺站起来说:“老师,您让我们再比一次吧?下次我一定能赢得大家的掌声。”话音刚落,其它同学也叫了起来,“老师我们还想比。”我也就难违众人所愿,作为个顺水人情,“好,我们以后就再搞几次。”我真为自己的决定感到高兴,虽然这种活动占用了一定的课堂时间,但它实实在在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比耗掉大量的时间去搞些枯燥的语言训练强多了。现在,走进教室,每个学生的桌子上都摆着一本或几本课外书,小家伙们不再比谁的衣服漂亮,谁的玩具特别,而是比谁的课外书好看。读课外书已经成了学生自己的兴趣和本能需求,朗读比赛成了打开学生通往更广阔知识大门的一把钥匙。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不仅学到了,也喜欢上了比教材内容更为丰富和鲜活的课外读物,从而补充了教材资源的不足。并且学生通过自觉的阅读还养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总能惊异的感觉到,这些调皮的小家伙现在上课时的眼神专注了很多,这让我隐约的认为,这也许是所谓良性的连锁反应吧!

“由教材拓展开来,让教材‘活’起来”

教材是语文教学的主要载体,我们不能忽视教材的作用,关键是我们要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出个性化的风格和特点,而不是生搬硬套地教教材。教材本身就是一个鲜活的个体,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语文学习就是通过教材来指导和拓展学生的阅读,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丰富学生的积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教材只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发散点,不是语文学习的全部,我们更多的应该是如何更好的地“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师应该要善于从教材中挖掘语文教学的资源。

1、“老师,席慕蓉的文章真美,我们还想读她的文章。”

这是我在教四年级的一则积累?运用,其中有一篇席慕蓉的文章《贝壳》,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也深深的被席慕蓉的精美文笔和她那独有的生命意识所打动,不知不觉中就喜欢上了这篇作品,也产生了对作者本人的一种渴求。同时,我也不禁担心,这种含蕴深刻的文章就学生现有的水平而言,能看得懂吗?课堂上,我引着学生去细细的品读文句,深情的为学生范读文章,学生听完后有种似懂非懂的神情,但毫无疑问都被文章深深的打动了,范读之后学生迫不及待的捧起书本读了起来,虽然读的不足以感人至深,但学生的那种专注投入的神情足以令人拍案叫绝。接着我又让学生欣赏了贝壳精美的图片,然后说说自己由贝壳或文章中的语句感悟到了什么。没想到这些幼稚的小家伙的心里竟然藏着这么深刻的语言,从赞叹贝壳精美的外表,到感叹贝壳生命的短暂,从人的生命长短到人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从作者的文章谈到作者的人生,最后又谈到对自己的生活的反思和憧憬。语文学习就在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作者的心灵交流和碰撞中进行着,这一堂课中我不知经历了多少的感动与欣喜,从中我真正懂得了什么是“教学相长”。下课铃声响了,我正欲结束这一堂课的教学,班上的“快嘴”陈文秀掩不住内心的激动站起来说:“老师,席慕蓉的文章真美,我们还想读她的文章。”其它同学也纷纷投了赞成票,看着小家伙们那渴求知识的目光,我的心被深深的震憾了。课后,我赶紧给自己补课,找来了席慕蓉的文集读了起来,并向学生推荐了如《严父》、《成长的定义》等一批作品,以后每当学生从课外书中找到席慕蓉的作品都会兴奋的拿给我看。我很高兴我又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向文学艺术殿堂的大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是否还有很多这样的大门等着我们去为学生打开呢?

2、“老师,你就让我们写出来吧!”

这是在教四年级的29课《赤壁之战》时发生的事情,学生最初喜欢这篇文章还仅仅是因为文章的情节很生动,在学生钻研了这篇文章之后,学生对文章中人物的性格和用兵作战的谋略更感兴趣,小家伙们对“火烧曹营”这个计划设计的如果周全赞不绝口,又被黄盖的足智多谋而折服,同时也深知曹操骄傲自大,麻痹大意带来的危害。结束该课时,我借鉴教参的建议,打算让学生说说周瑜和曹操在赤壁之战后会如何总结这次战役。没想到我话音刚落,“点子大王”姜俊鹏就站起来说:“老师,你就让我们写出来吧!”我一听,这个主意不错,问了问大家的意思,都表示赞同,一篇篇生动有趣的续写就展现在我的眼前,虽然和原版的《三国演义》有所出入,但也充分的展示了孩子们的天性和创造力。作文评改课上,我首先对同学们的创作精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然后问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三国演义》原著中的周瑜和曹操后来怎样了吗?”当我把《三国演义》中接下来的这段故事讲给学生听之后,学生们都笑了,这笑声里包含着对自己原有想象的否定,更多的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事隔几天,我发现很多同学的桌子上都摆上了各种不同版本的《三国演义》。一篇《赤壁之战》引出的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精典名著《三国演义》,这恐怕也是我当初没有想到的。

以上两个教学片断是我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一个缩影,怎样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恐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只要我们不断的去挖掘教材中的语文资源,通过教材把学生引向一个广阔的语文天地,语文资源就会丰富起来。正如古人所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让语文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会更爱语文。”

用编者的话来说,我们的教材入选的都是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很多都是来自大家名作,学生欣赏这些文章自然是受益非浅。但每当我看到学生写的习作再和课本范文一比便觉得心里不是滋味,也不知道学生每天读着这优美的范文写着稚嫩的习作心里会有什么想法?于是我便想,教材中的文章从选裁上而言,大部分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还是有一段的距离,无论是写作的技巧还是从语句的运用都是我们学生现有的水平所无法达到的,生活和文本之间存在着隔阂。从阅读的角度来看,教材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对学生的写作指导,特别是写作的选材上,教材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的习作应该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要写出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可是学生天天看得,读得都是遥远的生活,领略到的也是成人化人、艺术化的写作风格,学生即使跳得再高他也摘不到半空的桃子啊!我们的语文教学似乎还没有真正的贴近学生的生活。

1、“这是谁的文章呢?”

仔细翻阅学生的习作,虽然语言上并不是非常精炼,构思上谈不到如何的巧妙,思想上也有待商榷,但它向我们展示的是活生生的生活,是我们能够用眼睛看到,用耳朵听到,用心感受到的,这才是学生真实的生活。看了几篇好习作,我也禁不住内心的激动,很想把它推荐给其它同学。课堂上当我把文章打出来,同学们纷纷问道:“这是谁写的文章。”我也故弄玄虚的说:“希望这个秘密能在我们这堂课结束时再揭开。”习作的作者也就心领神会了,于是同学们都认真的投入到对文章的阅读中去了。当同学们看得心有所动,都想说两句的时候,我就让他们来评一评这篇文章,这时同学一个个都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从语句到描写,布局到思想,无不说的条条是道,我也就让他们自己动手来帮忙改一改。之后,我又问学生,你能不能说说文章值得你欣赏的地方。同学们也毫不吝啬的对文章的精彩之处给予了赞誉之词,并像赏析课文一样的去赏析这篇文章中的精彩语段。最后我让学生猜猜这是谁的文章,有的说是那个作家的,有说是老师写的,有说是作文书上选的,当我把作者请上讲台时,台下立刻就响起来热烈的掌声,同学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来。这堂后,我发现班上的同学对作文的态度发生的变化,作文不再是凭空的捏造和机械的摘抄,而是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和体验生活,然后将内心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以后我们的阅读课又多了一项内容,品析同学们自己的文章,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阅读,更让学生从这类贴近真实生活的文章中学会了一颗体验生活的心,学会了用语文的眼光看待生活,让生活了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活源。

2、“我们也能出书了。”

每次经过学生集体批改后的文章我都保留着,学生在平时写作训练中创作的优秀作品我也是视为珍品。一个学期下来,竟然收获颇丰,有二三十篇,我便突发奇想:我是否也能帮学生出本书呢?利用学校的优越条件,精心挑选了十余篇学生作品,装订成册也就成了班上的第一本班级刊物。学生拿着这本书是如获至宝,每一篇文章都是细细品读,他们从来没有看到过一本书是如此贴近他们的生活,学生家长也纷相传阅,赞赏有加。学生的阅读兴趣,赏析能力,写作信心,都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提升,有的同学竟然说:“真想不到,我们也能出书了,将来长大了,我一定要出一本真正的书。”这时的语文学习已经成为了学生的一种理想追求,学生对语文的理解也就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语文课本了。

教材不是语文的全部,只有当教材与生活相通,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融入生活,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充满生机。我庆幸为学生打开了语文通往生活的大门,让学生的生活处处皆语文,这也许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大语文教学观吧!

人教版小学语文新课标 篇2

一教材的再解读

1. 吃透新课程标准

在新课改大背景下, 新课标的实施的确给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 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主导下, 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认真解读新课标, 吃透精神, 积极探索, 才能找出一条正确的教学之路。首先, 新课程突出了四个理念: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 语文教师理性和感性统一, 师生和文本的互动统一, 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统一。以学生为本, 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贯穿在整个语文课程的新理念。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 在教学实践中改造自我、发展自我;及时转变角色, 成为知识的呈现者, 对话的引导者, 学习的指导者, 知识的构建者, 信息的重组者, 课堂的管理者, 学业的评价者;提高自我专业素养, 力求教学方式的创新, 切实以新的视野来认识语文教育的价值, 让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提高, 让学生有能力充分展现生命的价值。其次, 新课标将“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作为宏观目标。即教师的教育教学要通过恰当的“过程和方法”,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参与态度、价值形成, 从而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能力的目的。最后, 新课程确定了“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运用拓展”“发现创新”五大能力目标, 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语文学习的规律, 要求教师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 学生潜能的唤醒者, 教育内容的研究者, 教育艺术的探索者, 学生知识结构的促进者和校本课程的研发者。

2. 吃透新教材的文本价值

教材是教学的凭借, 又是教学中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对教材文本的解读是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 教师对教材文本解读的深度决定着课堂教学的高度, 吃透新教材的文本价值是教师把握教材的基础。新教材的文本价值充分体现了学习语文的目的, 即认知价值、思想价值、思维价值、艺术价值 (审美价值) 、文化价值、语言开发价值、写作模仿价值。这七个方面的价值定位凸显了语文学科的特征, 既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 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提供了保障, 又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 新教材要求教师从人的发展和教育的终极目标出发, 以新的视野认识新课程的价值与目标, 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 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 提升学生的生命品质, 使学生实现人生价值。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语文特有的规律, 尊重学生成长的规律, 尊重学生的需要, 尊重社会发展对语文教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营造语文教学的生态环境。

3. 吃透新教材的编排体例与意图

新教材的最大亮点在于让学生主动选择和确定学习内容的机会多了。教材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 必修、选修各5册。其中必修在不到一个半学期的时间内学完, 其他时间由学生按自己的兴趣来选修。这样的编排体例既强调了必修内容的基础性、均衡性和对学生学习目标要求的共同性, 又兼顾了选修内容对学生个性多样的发展, 同时也体现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与作用。

必修教材紧紧根据新课程标准来设计结构, 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模块。前三个模块纳入课内学习计划, “名著导读”可在课外自主安排。四个模块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体现出鲜明的综合性:读中有写, 写中有读, 文章、文学、文化多方面兼顾, 形成立体有序的知识能力网络系统。各模块又根据阶段性目标的不同表现出相对的独立性, 同时各模块可进行灵活拼接, 如将读写结合起来同步进行, 将表达交流整合在阅读鉴赏中进行, 将阅读鉴赏整合到名著导读中进行等, 根据模块内容引出课外内容, 从而使模块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教材每个模块由不同的单元或专题组成, 每个单元或专题按照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学习过程来设计。单元或专题之间重视知识点的衔接、突出文体特征、体现文化生成规律、展现文学史发展轨迹。单元或专题内部又根据学习重点不同来选择作品或内容。

二教材使用中的几个基本策略

使用新教材, 教师普遍反映内容多、时间紧、课时不够用。最好的办法就是对教材灵活高效的整合使用。

1. 可进行单元整体教学

高中语文新教材各单元的教学重点相当明确, 如第一册前三单元的教学重点分别是:揣摩语言、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教学时, 在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本单元所有课文的基础上, 以单元教学为突破口, 重点课文集中时间研读赏析, 其余可一带而过或由学生自学, 教师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弄清异同, 从而辐射单元内所有课文, 这样既省时又高效。

2. 单篇课文的处理, 应注重方法和技巧

新教材教学重点明确, 而且每一课只突破一个重点, 不要求面面俱到。这就意味着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时一定要围绕重点展开教学, 不让教学目标“膨胀”而超过课标, 要在整体把握教材的基础上, 提升教学艺术, 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3. 可对单元进行梳理整合,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由于单元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和开放灵活性, 并且新教材在每个单元前都有导语, 提示单元学习内容和目标, 每篇课文后的探究性练习都有提示, 因此教师应善于从提示中梳理单元之间的关系, 并根据教学情况适度打通, 灵活地进行模块整合, 如第三册第一单元的三篇小说可以和“梳理探究”板块的“交际中的语言运用”进行整合,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有三个内容:称谓语、禁忌语、委婉语。前两个内容知识性较强, 后一个涉及语句的理解和表达的得体, 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价值很突出, 《林黛玉进贾府》和《祝福》中人物的语言有不少体现了委婉语的特点, 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例子很多。教师在处理委婉语时, 可以让学生到小说的人物语言交际中找例子。唐诗单元所选的作品历来有不同的理解, 在赏析语言和写法方面个性化阅读的空间很大, 可以把“梳理探究”中的“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放在唐诗单元。上文所述将读写结合起来同步进行, 将表达交流整合在阅读鉴赏中进行, 将阅读鉴赏整合到名著导读中进行。

4.“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的处理与使用

人教版初中语文新教材使用反思 篇3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在编排上更具文化内涵,大量选择名家名篇,体裁、题材、风格多样,综合了人文、地理、风俗以及道德内容,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提高素质教育质量。与之前的教材相比,新教材增加了文学作品的数量,让学生能接触到更多的优秀作

品,可读性和趣味性增强,同时也加入了一定的外国文学内容,体现了现代教育大众化与国家化的特点。

新教材的阅读内容总是结合实际,与生活相关,

这样不仅让学生读得更有兴趣,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文言文选材体裁多样、文质兼美,便于学生学习。课后的综合性实践活动为学生增加了课外知识,提倡实践操作。新教材中的课后练习也做了小小改动,不管是小作文,还是探索研究,都能契合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充满时代气息。新教材普遍受到学生的喜爱,我们在新教材的引导下,也养成了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习惯。

二、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教材,教师逐渐改变以传统单一的方式进行教学,尝试创新,使用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如,赏析式教学,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鼓励学生重品味、评析,竞赛式、合作式、探究式教学,都是为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理解分析、语言品味等。现在教师在课堂上讲课所占用的时间越来越少,很多时候都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教师只起点拨、引导作用。同时,教师的学习意识也越来越强,不断总结经验,积累新的材料,注重课后反思,老师们的研究习惯正在养成,教研气氛日益浓厚。

三、新课程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

阅读是学生的个体行为,老师不能代劳,我们必须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现在我们会常问学生“你学懂了什

么?”“你喜欢哪一段?”“你有什么不清楚的?”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思维也打开了,他们开始乐于发表自己的感受和观点,但我们也不能将这种模式的提问看成是“万能钥

匙”,必须因材施教,从实际出发,看重学生的需求。当学生感受不多,所思所讲十分肤浅时,老师应立刻给予指导。那么,怎样提问才有价值呢?问题必须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要有针对性,抓住教材的重点,不可过于琐碎,必须能抓住文章的主体,让学生学到,感受到,理解到。

参考文献:

潘国凤.初中语文教材几处探微[J].学周刊,2011(01).

高中语文新教材(人教版)目录 篇4

高中语文目录 第一册

第一单元

1. 毛泽东词二首…………………………………………… 沁园春

长沙 采桑子

重阳 2.中国现代诗三首

再别康桥……………………………………………徐志摩

死水…………………………………………………闻一多

赞美…………………………………………………穆

旦 3.*中国当代诗三首

错误……………………………………………

郑愁予

致橡树……………………………………………舒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

子 4.*外国诗三首

致大海………………………………………………普希金

篱笆那边……………………………………………狄金森

我愿意是急流………………………………………裴多菲

其他诗歌读背篇章

雨巷…………………………………………………戴望舒

预言…………………………………………………何其芳

窗……………………………………………………陈敬容

孤独的收割人……………………………………华兹华斯

豹……………………………………………………里尔克

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朱光潜

综合性学习:拥抱艺术的骄子——诗歌

第二单元

5.荷塘月色…………………………………………朱自清 6.我的空中楼阁……………………………………李乐薇 7.*我与地坛(节选)…………………………… 史铁生 8.*花未眠……………………………………… 川端康成 散文的艺术魅力…………………………………佘树森

第三单元

9.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 10.我有一个梦想…………………………… 马丁•路德•金 11.*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江泽民 12.*我的呼吁……………………………………………史怀德 第四单元

13.《呐喊》自序……………………………………… 鲁

迅 14.胡同文化……………………………………………汪曾祺

15.*《宽容》序言…………………………………… 房

龙 16.*《名人传》序……………………………… 罗曼•罗兰 综合性学习:民居文化

第五单元

17.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18.*勾践灭吴(节选)…………………………………《国语》 19.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20.*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 怎样学习文言文 第六单元

2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22.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23.*劝学…………………………………………………《荀子》 24.*秋水…………………………………………………《庄子》 文言实词的特点 写作、口语交际 第一单元

感受与思考

负责自信地表达

――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

(一)第二单元

想像与联想

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

(二)第三单元

再现与表现 第四单元

个性与创新 第五单元

自由写作实践 附录

简化字总表

第二册 第一单元

1.祝福…………………………………………鲁

迅 2.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 3.*边城(节选)…………………………… 沈从文 4.* 荷花淀……………………………………孙

犁 现当代小说鉴赏…………………………… 雷

达 综合性学习:“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对文学作品主题的多样理解

第二单元

5.拿来主义……………………………………鲁

迅 6.我若为王……………………………………聂绀弩 7.*庄周买水………………………………… 刘

征 8.* 剃光头发微………………………………何满子

第三单元

9.南州六月荔枝丹……………………………贾祖璋 10.《物种起源》导言…………………………达尔文 11.*神奇的极光………………………………曹

冲 12.*这个世界的音乐……………

托马斯•刘 易斯 第四单元

13.咬文嚼字……………………………………朱光潜 14.读《伊索寓言》……………………………钱钟书 15.*说“木叶” ………………………………林

庚 16.*米洛斯的维纳斯…………………………清冈卓行 第五单元

17.过秦论…………………………………………贾

谊 18.鸿门宴…………………………………………司马迁 19.*兰亭集序………………………………………王羲之 20.*归去来兮辞……………………………………陶

综合性学习:《兰亭序》与中国书法 第六单元

21.师说………………………………………………韩

愈 22.阿房宫赋…………………………………………杜

枚 23.*谏太宗十思书……………………………………魏

徵 24.*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怎样学习文言虚词 写作、口语交际

第一单元

写出人物的个性

倾听

第二单元

写出事件的波澜

应答

第三单元

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 第四单元

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 第五单元

自由写作实践

附录

关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通知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标点符号用法

第三册目录 第一单元 1.《诗经》三首 卫风·氓

秦风·无衣

*邶风·静女

2.离骚(节选)…………………………………屈3.*孔雀东南飞(并序)………………………

4.*汉魏晋五言诗三首

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 短歌行……………………………………………曹

操 归园田居…………………………………………陶渊明

其他古诗诵读篇章

湘夫人…………………………………………屈

原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

第二单元

5.梦游天姥吟留别………………………………李

白 6.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7.近体诗六首

山居秋暝…………………………………………王

登高………………………………………………杜

*蜀相…………………………………………… 杜

*石头城………………………………………… 刘禹锡

*锦瑟…………………………………………… 李商隐

*书愤…………………………………………… 陆

游 8.词七首

*虞美人………………………………………… 李

雨霖铃……………………………………………柳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

*鹊桥仙………………………………………… 秦

观 *声声慢………………………………………… 李清照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扬州慢……………………………………… 姜

夔 综合性学习:解读古典诗歌的一把钥匙 其他古诗诵读篇章

渔翁……………………………………………柳宗元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元

稹 李凭箜篌引……………………………………李

贺 过华清宫………………………………………杜

牧 菩萨蛮…………………………………………温庭筠 浪淘沙…………………………………………李

煜 桂枝香

金陵怀古……………………………王安石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

轼 苏幕遮…………………………………………周邦彦 一剪梅…………………………………………李清照 第三单元

9.记念刘和珍君………………………………… 鲁

迅 10.故都的秋……………………………………

郁达夫 11.*道士塔……………………………………… 余秋雨 12.*泪珠与珍珠………………………………… 琦

君 散文的艺术魅力………………………………佘树森

第四单元

13.灯下漫笔(节选)………………………… 鲁

迅 14.漫话清高……………………………………金开诚 15.*巴尔扎克葬词………………………… ……雨

果 16.*短文两篇

美腿与丑腿………………………………富兰克林

我为何而生……………………………………罗素

中国现当代散文欣赏…………………………刘锡庆 第五单元

17.六国论………………………………………苏

洵 18.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19.*伶官传序……………………………………欧阳修 20.*石钟山记……………………………………苏

轼 词类活用 第六单元

21.项脊轩志……………………………………归有光 22.五人墓碑记…………………………………张

溥 23.*登泰山记……………………………………姚

鼐 24.*病梅馆记……………………………………龚自珍 综合性学习

山水与文化 文言常用句式

写作、口语交际

第一单元

议论要有理有据 劝说

第二单元

议论要有条有理 讨论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自由写作实践 附录

中国文学的鉴赏…………………………………袁行霈

20世纪中国文学概况………………………… 殷国明

第四册目录 第一单元

1.药……………………………………………鲁

迅 2.项链…………………………………………莫泊桑 3.*陈奂生上城…………………………………高晓生 4.*守财奴……………………………………巴尔扎克

第二单元

5.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 6.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 7.*失街亭……………………………………罗贯中 8.*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冯梦龙

古代小说鉴赏…………………………… 吴小如 综合性学习

感受小说的魅力 第三单元

9.雷雨(节选)……………………………曹

禺 10.茶馆(节选)………………………… 老

舍 11.*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莎士比亚 12.*三块钱国币……………………………丁西林

现当代戏剧鉴赏 第四单元

13.窦娥冤………………………………… 关汉卿 14.长亭送别……………………………… 王实甫 15.*闺塾……………………………………汤显祖 16.*哀江南…………………………………孔尚任 古代戏曲鉴赏

综合性学习

演剧与编剧 第五单元

17.陈情表………………………………… 李

密 18.*祭十二郎文……………………………韩

愈 19.*愚溪诗序………………………………柳宗元 20.赤壁赋………………………………… 苏

轼 第六单元

21.逍遥游(节选)……………………《庄子》 22.滕王阁序………………………………王

勃 23.* 柳毅传(节选)……………………李朝威 24.*促织………………………………… 蒲松龄 写作、口语交际 第一单元

作点辩证分析

辩论

第二单元

札记•随笔

演讲 第三单元

小小说

第四单元

寓言故事与科幻小说 第五单元

自由写作实践

附录

中国古代文学概述…………………………方智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第五册目录 第一单元 1.人生的境界………………………………………… 冯友兰

2.人是什么…………………………………………… 赵鑫珊

3.*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鲍鹏山

4.*孔孟…………………………………………………黄仁宇 第二单元

5.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吴组缃

6.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宗白华

7.*谈中国诗…………………………………………… 钱钟书

8.*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 谢

冕 第三单元

9.阿Q正传………………………………………………鲁

迅 鲁迅的生平和创作……………………………………王富仁 综合性学习

我说鲁迅 第四单元

10.变形记………………………………………弗兰茨•卡夫卡

11.*墙上的斑点………………………………弗吉尼亚•伍尔夫

12.等待戈多(节选)……………………… 萨缪尔•贝克特

13.*百年孤独(节选)…………………… 加西亚•马尔克斯

第五单元

14.蜀道难……………………………………………… 李

白 15.将进酒……………………………………………… 李

16.*兵车行………………………………………………杜

17.*李杜诗五首

峨眉山月歌………………………………………… 李

白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客至………………………………………………… 杜

甫 旅夜书怀…………………………………………… 杜

甫 登岳阳楼…………………………………………… 杜

唐诗简介………………………………………………罗宗强

第六单元

18.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19.庄暴见孟子…………………………………………《孟子》

20. *孟子见梁襄王……………………………………《孟子》

21.*短文两篇…………………………………………

齐人有一妻一妾

弈秋

《孟子》简介………………………………………

郭预衡

综合性学习

感受儒家文化 写作

第一单元

综述 第二单元

科学小品 第三单元

自然科学小论文 第四单元

社会生活评论 第五单元

自由写作实践

附录

外国文学简介…………………………………陈建华 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 第六册目录 第一单元

1.数学与文化………………………………………齐民友 2.熵:一种新的世界观(节选)………………… 里夫金 3.*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梁思成 4.*宇宙的未来…………………………………… 霍

金 第

二单元

5.语言与文学………………………………………王

力 6.语言的演变………………………………………吕叔湘 7.*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 张志公 8.*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叶蜚声 徐通锵

综合性学习:缤纷多彩的语言世界 第三单元

9.*诉肺腑………………………………………《红楼梦》 10.宝玉挨打……………………………………《红楼梦》 11.抄检大观园…………………………………《红楼梦》 12.黛玉之死……………………………………《红楼梦》 《红楼梦》导读…………………………………白维国 第四单元

13.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 14.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司马迁 15.*屈原列传(节选)……………………………… 司马迁 16.*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 司马迁 司马迁与《史记》……………………………韩兆琦 综合性学习:到图书馆去 写作

第一单元

立意与选材 第二单元

思路与结构 第三单元

文体与文风 第四单元

本色与文采 第五单元

《小学语文新课标》读书心得 篇5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

崇文校区郝清华

为了能跟上课改的步伐,更好的把握教学目标。这学期我反复认真地阅读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改后的课标虽大体上没有很大变动,但小变动还是为数不少。反复学习后,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下面我就其中的阅读教学来谈谈我的体会。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不仅蕴涵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还具有独特的学科性质,即工具性、综合性、基础性。所以,语文教学的本质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感知语言、理解语言、鉴赏语言、运用和发展语言,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1、要重视朗读

在阅读的过程以及阅读的方法上,《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而且将其贯穿于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之中。可见,阅读教学中的阅读必须要朗读,这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要“正确、流利、有感情”。教师应该通过引导让学生自读、评读。朗读是一种能力一种技巧,需要一定的训练,而且需要经常的反复训练。

2、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生只有具备了广泛的阅读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才会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不断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增加自己的阅读量。由此可知,阅读兴趣能促使阅读能力的形成和阅读水平的提升,换句话说,兴趣是阅读的首要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也可以用畅谈读书感受激发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写梗概激发阅读欲望;更可以用各种教学手段特别是电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创设情景,提高学生阅读兴

趣,引导提问,激发学生求知愿望。再次就是教给读书的方法,如精读法、选读法、速读法、摘录批注法 等。还有就是重视各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要坚持多表扬鼓励,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3、重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这是完成阅读目标的根本保证。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要引导学生从最根本、最普通的事情做起,严格按照良好阅读习惯的要求,循序渐进,不放松任何细节,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探究意识。

新课标指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的责任应引导学生去挖掘课文的感人之处,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让学生走进文本,收获自己的独特感受。这样以知促情,知情交融,必定会促进教与学。传统的教学主要是“教教材”,然而教师对书本知识的传授是课程实施的一个方面,决不是全部。课程实施的关键是要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单靠课本不可能达到这目标。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并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生活经验,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吸收时代信息,收集阅读资料,使教学内容更丰富生动。所以,阅读教学也要打破课堂和校园的围墙,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向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开放,引导学生将教材里的一些课文与生活的观察实践结合起来。另外,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气质都不一样,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应。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发散性思维和探究意识。在阅读教学中要多多鼓励学生的学习创造性,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提问、回答问题中的一些创造性的火花,及时给予鼓励,给以表达的机会,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

5、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

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还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由地学、思、疑、问,在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课堂的主 人,学生才在课堂上敢说敢想、潜能得到最大发挥。这样和谐、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作为课堂组织者——教师自身也要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主体中,与学生和平相处,这样感情上会更融洽,心理上会更沟通,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

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体会 篇6

当前,语文教学界正如火如茶地进行着课程标准的改革工作。新课标所诠释出的教育理念推动着教学的发展,也引领着像我一样的徘徊于教育改革门槛的语文教师的成长。下面我先谈一下对语文新课标的理解。

首先,新课标让我对语文教学理念有了崭新的辉煌。

新《语文课程标准》突出了四个理念,但贯穿整个语文课程的新理念却是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究竟是以传授知识为本,或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以教师为中心,或是以学生为中心;是以被动接受性学习为主,或是以自主学习为主。这是新旧教学理念的分水岭。《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提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语文教育界思想解放的重要成果。关于语文的工具性,过去我们讲得很多。语文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工具,是人脑思维的工具,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是人类传承文化、积累文化、传达社会价值观的工具。如果认识到此为止,语文就可能陷入“纯工具论”的误区或“工具理性主义”的泥潭。只是工具,就可以因为某种需要而转换职能、失却本我,嬗变为和其他工具等同的工具,语文就异化了。语文作为工具,是和人、人的生命,具体的人、社会历史的人紧紧地联在一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离开了人,语文就不复存在,就没有存在的价值。语文离不开人,它富于人性、包括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语文为个体的人所掌握,又显示个性、具有灵性,是智慧之泉,是创造之源。语文反映社会历史的变迁,积淀社会文明的精粹,散发民族文化思想的光辉。因此,语文又是民族之根、国家之魂。

综上所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在语文课程中的体现,是依托“文”来体现人的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的课程。因此,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工具性、人文性统一的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是激发人的生命力、创造力的过程,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

双向生命运动的过程。所以《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主体──主人决定学习语文的过程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新理念的确立,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更新课程观、学生观、质量观,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新理念指导下的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由于旧观念的痕迹很深,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很艰难的、有时甚至是很痛苦的。人们常说,在历史的转折关头,有人被飞驰的时代列车抛弃;同样,在教育理念的转变时刻,也有人由于因循守旧而被时代洪流所淘汰,这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次,新课标也带动了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定位。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感受、体会、体验、揣摩。要重感悟、重语感训练。“好读书,不求甚解”。只要学生通过上下文在一定的语境中,明白意思就行了,不求精确,只求明了。

1、重读书,特别是重自读、重自由读书。当前,语文课上齐读书太多,整齐划

一、气氛热烈,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消减课堂上的沉闷。但齐读太多,教师不便了解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易发现读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久而久之,还可能出现“滥竿充数”的“南郭先生”。因此,对“齐读”要适时、适度,不是不用,但不宜多用。

2、重积累,包括课内积累和课外积累。对语文教学来说,主要是语言积累,佳词妙句、古诗、儿歌、精彩片断都应要求熟读成诵,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语文学习,不是先学语言规律再去说话、作文,而是通过接触大量典范的语言现象,自己悟出语言的规律和法则,所以在一定的意义上说,语文学习是“举三反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大量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

3、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学法、悟法。方法常常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介。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就为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识字教学“注重教给识字方法”,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有条件的学校还要求“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的阅读”。作文教学“应注意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让学生在习作实践中学习观察的方法、构思的方法、表现的方法和自我修改的方法。其中首次出现“表现”这一概念,颇具深意。“表现”是学生在观察客观事物中将主观意愿和客观事物结合、反映个性心理的一种写作方法,是习作的个性化行为。作文教学强调“写真实”是正确的,但在写真实的前提下要引导学生善于表现“自我”,表现有别于他人的主观感受、主观体验。学生个性化作文是学生个性心理的独特反映,这种独特性常常闪烁着创新的火花。

此次《语文课程标准》,不再强调每篇课文必分段、归纳段意、概括中心。由于每篇课文的要求不同,在单元里的地位不同,课文的题材、体裁、表达方式也不同,因此,对课堂教学结构的分析应提倡多样化、个性化、多种样式并存。

有的课,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段落入手来设计教学结构。但注意不要割裂课文,不要打乱作者的表达思路。有时,学生由于预习不充分,究竟对哪一段感兴趣说不出所以然,而是随口应答,教师应分辨真伪,作出正确判断。

有的课,以学生自读为主,辅之以合作学习。在读书中,遇到疑难处,自己运用工具书解决;实在不能解决的,由教师从旁指点。读书是一个过程,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教师在读中相机指导,或矫正目标、或提出要求、或纠正错误、或进行激励、或梳理归纳。在读的过程中,学生的读中感悟和教师的读中指导要自然、和谐,不要代替学生思考,更不要打乱学生的思路。读的过程应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唤醒学生主体意识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读书的主人。制定读的目标、确定读的重点、选择读的方法、评价读的效果,都应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师生共同商定。

有的课以合作学习为主,先分组、后交流,然后提取各组之长,师生共同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的重点以及作者的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

有的课可直接从课文的重点切入,以点带面,从部分返回整体。引导学生用学习重点段的方法去自学其他段落。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需要的不同决定课堂教学结构的多样化。要提倡不拘一格、标新立异,鼓励教师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总之,所有的课都应强调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自主学习,要改变那种逐词、逐句、逐段分析课文的方法,改为重点精读、非重点略读和浏览。改变繁琐分析、零碎解剖以及每课必分段、必概括中心的做法,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让学生在通读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点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特定的意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语文新课标审美新理念 篇7

一、语文新课标, 教材新编排

新课标在“课程基本理念”中强调:“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 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在“课程目标”中, 提出“感受鉴赏”, 要求引导学生阅读优秀作品, 品味语言, 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 发展他们的想像力和审美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体味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 激发他们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 提升审美境界。

与此相对应, 高中语文新教材也进行了一系列修改。翻开新教材, 我们可以看到, 古今诗歌、中外现当代哲理散文的数量明显增多, 在安排顺序上也有了较大的变动。它们从内容角度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 表现作者的生命意识, 从而引导学生对

生命、对人生、对生活进行深入思索。生命之泉汩汩喷涌, 引导学生畅游于生命之河, 与生生不息的灵魂展开心灵的交流, 碰撞出绚丽的火花。如《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赞美》 (穆旦) 、《我与地坛》 (史铁生) 、《我的呼吁》 (阿尔贝特·史怀哲) 等。

(二) 表现特定时期的社会风尚, 从而展示社

会美、人格美、人性美。引导学生阅尽世间的阴晴圆缺, 感受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 或者欢欣幸福家庭的天伦之乐, 或者悲痛于生命的杳然逝去。如《我有一个梦想》 (马丁·路德·金) 、《宽容〈序言〉》 (房龙) 、《名人传〈序〉》 (罗曼·罗兰) 、《错误》 (郑愁予) 、《边城》 (沈从文) 等。

(三) 表现巧夺天工的自然美, 从而引导学生远

离都市的喧嚣, 徜徉、沉浸于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中, 尽情感受自然万物生生不息的脉动, 体味心灵的淡泊宁静。如《我的空中楼阁》 (李乐薇) 、《花未眠》 (川端康成)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等。

以上所列举的新一轮教材中的课文, 充分能够体现出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它们或者在安排顺序上大跨度变动, 或者之前从未出现在教材中。如此大幅度的调整意在帮助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更加得心应手地运用教材, 更容易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加强审美教育, 帮助他们携同朝气蓬勃的莘莘学子聆听智慧心语, 感受生命力量之伟大, 欣赏自然瑰丽, 体验自然万物之浩荡, 领略人生之真谛, 见证人生道路之沧桑。

面对这样一套新教材, 面对这样的语文审美教育新理念, 作为教育教学过程的先行者、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师应怎样把握呢?新课标指出, 阅读是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是一种审美创造、审美活动;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因此, 教师要尽量渗透蕴藏在教材文本中的美育思路, 充分利用阅读教学的优势引导学生进行“美”的阅读, 并在此基础上, 与他们展开交流, 最终帮助他们认识美, 理解美。

二、审美新理念, 教学新策略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审美理念、审美规律, 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阅读教学中, 审美活动的主体是学生, 他们自身的思想状况对其审美活动的影响很大。高中学生大多思想还未定型, 一般没有自觉的审美意识和成熟的审美情趣, 对于美的认识、判断往往片面依靠感性形象, 停留在表面的、肤浅的层面上, 加之缺乏必要的美学理论知识, 他们难以准确理解美的本质, 进而辨别真正的美丑。

此外, 由于学生个人的生活经验、思想感情的不同, 特定心境、注意等心理因素的差异, 以及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的影响, 造成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各不相同, 使得他们的美感表现出很强的个人差异性和不稳定性。

他们处在向成年人过渡的阶段, 具有非常强烈的自主意识, 喜欢用自己的眼睛去审视, 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 用自己的心灵去选择, 对于外界强加的东西非常反感, 有时甚至会不假思索地加以否定、拒绝, 这就意味着作为教育者和引导者, 教师不应该、也不可能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强制学生接受某种审美理念。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和新课标、新教材的变化, 依据审美规律开展阅读教学, 要注意尊重、保护学生审美阅读的主体性, 激发他们的审美兴趣、审美意识, 尊重他们结果的多元性。

(一) 充分利用高中语文教材的新变化, 辅之

以读本、选修课,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尽可能地为他们营造一个美的心理氛围, 给他们足够多的机会去接触美, 给他们足够长的时间去感受美, 给他们足够大的空间去放飞自己联想和想像的翅膀, 构建自己心目中美的形象;并利用恰当的时机加以点拨、指导, 帮助他们树立起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感悟美、体验美、理解美, 进而学会有意识地创造美。

例如, 新的高一语文文本在每个单元之后新增了“研究性学习”这一板块,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的这种新变化开展审美教育。以第一册第四单元为例, 本单元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是“当地民风民俗的调查报告”, 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引导学生感受、体验社会美、风俗美、人文美。针对这一课题,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实地考察当地的民居、民宅, 亲自体验身处其中的感受, 品味其中蕴涵的文化氛围, 并结合自己的考察结果、生活经历进行课堂发言, 然后再学习本单元的课文。如《胡同文化》 (汪曾祺) , 可引导学生将北京的胡同与当地民居建筑相比较, 将胡同文化与自己考察感受过的当地民居文化相比较, 在比较中感受不同的社会美、风俗美, 体验不同的人文美、建筑美。与以前干巴巴地单独讲解课文相比, 这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也更容易使学生获得对人文美的感性认识, 为他们审美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

(二) 新课标强调增强课程的选择性, 要求设

置选修课, 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机会, 开设阅读选修课, 为他们提供更多自主阅读的机会, 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 提升他们的审美境界。

比如, 教师可以适量增加古诗选读, 充分利用诗歌的审美价值, 灵活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鉴赏兴趣, 引导他们展开充分的联想和想像, 对作品进行多元的开放性的解读。在鉴赏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 鼓励他们就思想内容或艺术特色的某一方面作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评述, 表达各自不同的审美趣味。

1. 教师可以列举几种古诗中经常出现的审美

意象, 如登高怀远、折柳送别、望月思乡等人文美意象, 青山、碧水、明月等自然美意象, 鼓励学生自主寻找有关诗歌并进行自主解读, 归纳发现其特点、规律所在, 教师可以从中观察学生的审美倾向并进行相应指导。

2. 加强某些有特色的优秀诗作的学习, 引导

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 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获得丰富的审美享受。在指导中, 教师要尽量摈弃应试教育下枯燥、抽象的讲解, 避免将“美”概念化、教条化。在解读古诗时可以借鉴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所用的方法, 即以意象解意象, 以情感解情感, 甚至以诗解诗, 让学生用感性去接触美, 培养起对美的事物的感情, 为最终领悟美、理解美奠定感性基础。

3. 加强对诗歌的吟诵诵读。诗歌是音形意之

灵魂的精华组合, 音韵在其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分量。若要真正懂得一篇诗歌的精义, 必须反复诵读, 在吟诵诵读中重温作品意象, 进入意境, 亲身体验情感历程, 才能与作者产生心灵共鸣, 从而获得精神的陶冶与升华。教师必须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乐读书, 读书乐”的诵读氛围和环境, 如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 举行诗歌朗读比赛, 并邀请有经验的语文老师担任评委, 对选手的表现以及对诗歌的诠释作出当场点评, 这样就使比赛的意义不仅仅停留在排列名次的层次上, 同学们通过参加、观摩比赛, 将对文学作品的把握更深入一层。

小学语文新课标的三个回归 篇8

一、回归到培养语文素养上

纵观语文教学的历史,在古代,说某某能写一手好字,能写书信。这人的语文素养就好;相反,说某某的语文水平差,往往就说这斗头大的字也识不了’一筐。可见古代私塾的语文教学目的是何其简单,但尽管简单,却包含了教会做“人”的基本能力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基础,就是读读背背、说说写写。回头看看当前的语文教学现状,应当承认:小学语文教学较大程度上仍在“讲”、“练”、“考”中兜圈子。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要义所在。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结合我校许多语文老师的教学实践,我提出以下几种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做法:

1走进教材,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和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篇课文。教师应重视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如教学老舍的《养花》一文时,可以抓住老舍先生所付出的劳动这一段落,着力渗透“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这一富有人文内涵的思想内容,课上引导学生夸夸班上热爱劳动的同学,并提倡组织学生进行公益劳动,家务劳动,自己也学养花等实践活动。这样也就使学生懂得了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道理,学生的人文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2走出教材,让学生扩展阅读,多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从课内来说,每一节语文课留出3至5分钟给学生扩展阅读和本次课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语文素养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一定的提升。从课外来说,必须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班委选举。课前一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生活,开主题队会,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竞赛……都会使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这些都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方法。

二、回归到学生阅读背诵上

我国有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的俗语,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我们看到,有些语文教师却对“读”束之高阁,在阅读教学中去搞新花样,教师纯粹“为讲而讲”,学生纯粹“为学而学”。“方法”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颇显热闹,可学生学完一段时间后实质知之甚少,遗忘很快,正如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仅是“到此一游”而已。有位教师在执教一篇游记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采用小导游的方式让学生先小组合作学习,然后集体交流,抽学生轮流上台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景点的特点。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时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观的画面,犹如身临其境,美不胜收,接着又让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整堂课内容充实,形式新颖,学生饶有兴趣,也学到很多知识。表面上学生收获不少,但是由于缺少了对文本的朗读。实质的理解还是缺少相当的内涵,尚有部分学生甚至一节课中没开过口,这显然无助于课文内容的解读。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三、回归到学生自悟探究上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其实,语文教学不是教师故弄玄虚的卖弄,也不是教师讲述本人的读书心得,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

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惭愧的火花。我们许多老师在新老教材的语文教学中,曾经尝试运用过“小组互动探究四步法”。也就是:1读——读喜爱的语段;2说——说探究的内容;3问——问不懂的问题;4帮——帮助解决疑难。例如上写景篇《桂林山水》时,就是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读一读、说一说、问一问、帮一帮的过程,以多元的对话为模式,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同学之间合作探究,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使整个课堂弥漫着一股亲切、活泼的气氛。课堂上或争先发言,或正反抗辩,或据理力气,或点评,或小组讨论。教师在课堂上架设起一座文本与学生对话的桥梁,使学生学会了真正地学。

上一篇:织金县公安局召开向新闻媒体记者汇报工作座谈会下一篇:师德整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