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文字题练习

2024-09-27

四年级上册数学文字题练习(共11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文字题练习 篇1

四年级上册数学文字题练习

1)2337除以3加上36的和,商是多少? 2)7除420的商加上35,和是多少? 3)5400与2840的差被8除,商是多少?

4)28加上172乘88的积,再减去78,结果是多少? 5)3除557与125的差,商是多少?

6)75加上625除以25的商,所得的和再扩大18倍,结果是多少? 7)4536被63减去56的差除,商是多少? 8)2496除以2的商减去54,差是多少? 9)420除以3的商乘12,结果是多少? 10)501乘32的积减去5600,结果是多少? 11)45乘24的积比800的一半多多少? 12)8240除以4的商比1000的2倍少多少?

13)7000减去150与34的积,所得的差除以2,结果是多少? 14)甲数是360,乙数比甲数的3倍多60,乙数是多少? 15)84与73的和乘它们的差,积是多少?

16)用68减去36的差乘9除108的商,积是多少? 17)232减去100除1400的商,差是多少?

18)1389与1337的和被47与58的积除,商是多少? 20)3037减去38与76除以19的积,差是多少? 21)73的4倍减去136与97的和,差是多少? 22)236减去197的差乘27加34的和,积是多少? 23)816除以8加上832除以2的商,和是多少? 24)114减去14乘15的积的一半,差是多少? 25)256被8加上56的和除,商是多少?

26)1812加上2048除以4的商所得的和除以4,商是多少? 27)37与16的差的8倍除以2的商是多少? 28)421减去395除以5的商,差是多少? 29)105减去68加上29的和,差是多少? 30)216减去178的差乘16加1的和,积是多少? 31)274减去167的差乘132加58的和,积是多少? 32)171与79的差的70倍除以2,商是多少? 33)3584除以2的商减去89与12的和,差是多少?

四年级上册数学文字题练习 篇2

一、尝试:以文字的方式来呈现儿童的阅读思考

学生在阅读中, 用自己的文字当作一面镜子, 观照自己的阅读情况。或许, 学生在阅读中能更清楚地看到我读到了什么, 我还有什么文字在阅读时缺乏思考。教学中, 我大胆尝试让学生以文字的形式来呈现他们的阅读, 以学生的文字作为阅读的镜子, 观照学生的阅读与思考。下面列举两个板块的教学:

第一板块:前置作业, 从不同的选题、自读中表达。

所谓的前置作业, 就是让学生课前自主阅读。同时, 策划几个表达上的选题, 让学生阅读后, 自主选择一个选题, 用读到的文字自我表达。这几个选题是:

◆蟋蟀寻宅的故事

◆伟大的工程

◆蟋蟀建宅的故事

◆蟋蟀的琴声

课前学生根据这些选题, 通过课本上的内容, 加上自己的想象, 撰写故事。学生要写好这个故事不容易, 他唯有两个依据:一是依据课文已知的内容;二是依据课文内容想象, 自由编写。我们以“伟大的工程”为例, 学生要写好这个故事, 促使学生阅读课文中描写蟋蟀寻找巢穴、建造住宅的部分内容:一是要加以言语信息的整合, 二是要加以言语信息的加工, 三是要植入自己的想象。从这来看, 学生在做中学, 读中思, 思中写, 是一种创造性阅读。这样的课前阅读, 把自己的困惑带入课堂, 是一种阅读期待。

第二板块:带着思考阅读, 在读中审视自己的表达。

当学生带着先前的文字进入课堂后, 让学生小组合作展示学生作品, 推介优秀作品进行展示。现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表现举一例:

生:我选择的话题是《伟大的工程》:

蟋蟀的住宅真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它的工具是那么柔弱, 却不肯随遇而安。它选址很慎重。

秋天初寒的时候, 蟋蟀用前足趴土, 后腿上有两排锯, 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就这样, 它坚持不懈, 今天做一点, 明天做一点, 直至满意为止。

蟋蟀的住宅, 墙壁四面光滑, 这全靠它平时的修整。住宅内部简单、干燥、清洁, 很卫生。看到这样的住宅, 我们真是感到惊奇!原来, 动物也活得这么精彩!

师:能介绍一下, 你围绕“伟大的工程”写了几件事?

生:我写了三件事, 一是蟋蟀选择自己的住宅, 二是写了怎样挖住宅, 三是写了住宅的简单、干燥。

师:非常了不起!这就是你的阅读成果。谁来根据他的作品, 说说蟋蟀伟大在哪里?

生:我从他写的“慎重”“柔弱”“坚持不懈”体会到蟋蟀像人类一样, 具有聪明和智慧。

生:我补充。我从他的“惊奇”“精彩”两个词感受到蟋蟀的劳动成果不容易。

师:你看, 这些词语有些来自原文, 有些是小作者自己创造的, 这就是学语文, 读了课文, 会用。你们知道“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吗?

生:就是不挑剔, 在什么环境都能安居。

师:那蟋蟀对选址的要求, 这位小朋友写到了吗?

生:他只写了“慎重”。

师:谁能帮他想象一下, 增添一些内容, 让读者感觉到蟋蟀选址的确慎重。请同学们浏览课文。

生:我会补上蟋蟀寻找巢穴的要求、还有蟋蟀在洞口草丛中弹琴的内容。

生:我会添上蟋蟀建造住宅时干活的细节。

师:真棒!我们要写好文章, 就要认真读好课文。再依据课文, 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 你的阅读作品就出来了。

笔者选取了学生的《伟大的工程》这一阅读作品的教学片段, 围绕学生的阅读成果, 把学生的成果当作教材, 课堂中互相评价, 感受小作者的用词、用句, 以及表达上的构思。虽然, 小作者的文字不少来自于课文, 但这是学生消化后的词语, 是转消极被动的语用为积极语用。教学中, 还要依据学生创作的文本, 结合课文的文本, 再去品读, 适当交流补充学生表达的不足, 丰富学生的表达内容。其意义在于, 用写的方式观照自己的阅读, 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学生的阅读成果, 再对照创作文本去阅读课本, 观照, 改进, 调整, 感受。

有人说, 这属于课文微作文。实际上, 远不止, 我们的理念是以学生的阅读成果为教材, 结合教材原文, 称之为统整型阅读。只不过, 学生阅读的方式有变化———转阅读后谈体会为文字表达体会后再去阅读。

二、思考: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差异

不同的取向, 产生的行为也不同。从上述案例分析来看, 可以归纳为两种阅读取向:

◆用阅读的方式去教阅读 (以读中理解为目的) 。

◆用文字的方式去教阅读 (以写中读为目的) 。

第一种阅读取向, 侧重于读懂。通过找词语、品句子、悟表达, 来读懂课文内容和课文的表达特点。因此, 很多词语或者很多表达方式, 学生只是大致懂得课文的知识。当然, 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阅读方法, 是有必要的, 然而对于浅显的白话文, 在不用教师教的情况下, 学生完全能在阅读中习得。而实际上, 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 学得的只是别人的“观念”。如教学《蟋蟀的住宅》, 只是单纯地引导学生阅读时读懂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建造过程, 体会蟋蟀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虽然适时渗透所谓的“拟人”“想象”一些表达方式, 这些都是学生自己能读懂的, 既使是表达方式的学习, 也是我们教师以成人的理解代替儿童的理解。

第二种阅读取向, 侧重于读会。精心设计几个适合学生读懂原文的话题, 让学生用文字来表达。不只是停留在“表达”这一层面, 还让学生用文字表达的方式来阅读原文, 即学生依据自己的所读内容, 再依据话题进行写作。课堂上, 将学生创作的作品作为教材, 与原文相结合, 学生写到的和未写到的, 都作为教学内容, 感受课文中的词语或表达的魅力。同时, 让学生的写观照学生的读, 写而后知不足, 课后再根据学生的评价进行修改, 完善学生的创作。这个过程的简要流程和学理如下:

写 (课前自主阅读后表达, 可发现学生的已知和未知。) ———读 (课堂上, 品读学生的表达, 也读原文的精彩处。) ———创 (完善学生的作品, 丰富学生的表达。)

四年级上册数学文字题练习 篇3

1. 在下列实数中,是无理数的为().

A. 0B.-3.5

C. D.

2.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a3·a4=a12

B. (a3)4=a7

C. a4÷a=a4

D. (2a3)3 =8a9

3. 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A. (m-n)2=m2-n2

B. (2x-1)(2x+1)=2x2-1

C. (3x-y)2=3x2-6xy+y2

D. (2a-b)2=4a2-4ab+b2

4. 如果多项式y2+ky+4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k=().

A. ± 2B. 2

C. ± 4D. 4

5. 下列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A. (a+2)(a-2)=a2-4

B. a2-b2+7=(a+b)(a-b)+7

C. x2+4x+3=(x+2)2-1

D. 4a2-1=(2a+1)(2a-1)

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

(1)如果∠A∶∠B ∶∠C=3 ∶ 4 ∶ 5,则△ABC是直角三角形;(2)如果∠A+∠B=∠C,那么△ABC是直角三角形;(3)如果三角形三边之比为6 ∶ 8 ∶ 10,则△ABC是直角三角形;(4)如果三边长分别是n2-1,2n,n2+1(n>1),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A. 1B. 2

C. 3 D. 4

7. 如图1,观察(1)、(2)、(3)的变化规律,则第(4)个图形应为().

8. 如图2,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CA⊥AB,若AB=3,BC=5,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

A. 6

B. 10

C. 12

D. 15

9. 在等腰梯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这5种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个数为().

A. 1B. 2

C. 3D. 4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0. 如图3,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

11. 计算:a2·a3=,(-xy2)4=.

12. 计算:(x-2)(x+4)=,a+b2=.

13. 分解因式:2ax-4ay=2a.

14. 若a2=5,b4=10,则(ab2)2=.

15. 一根新生的芦苇高出水面1尺,一阵风吹过,芦苇被吹倒向一边,顶端齐至水面,芦苇移动的水平距离为5尺,则水池的深度和芦苇的长度分别是

.

16. 如图4,△ABC沿着BC方向平移到△DEF的位置,若BE=2 cm,则CF=.

17. 如图5,P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将△PCD绕点C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后与△P′CB重合,若PC=1,则PP′=.

18. 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12 cm,那么对角线BD=cm,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

19. 如图6,照相时为了把近处的较高物体照下来,常常保持镜头中心不动,使相机旋转一定的角度,若A点从水平位置顺时针旋转了30°,那么B点从水平位置顺时针旋转了.

三、解答题(共63分)

20. (12分)计算:

(1) 2a2·(-3a)3+5a5.

(2)-2a·(3a2-a+3).

(3) (-3x+y)(3x+y).

(4)2a-b2-(-2a)2.

21. (6分)因式分解:

(1) 4x3-16xy2.

(2) a3+6a2+9a.

22. (7分)作图题:将图7方格纸中的三角形向右平移5格后,再将三角形绕点O逆时针旋转90°.

23. (8分)如图8,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过点C作CH⊥BD于点H,∠DCH=30°,求∠OCH 的大小.

24. (8分)如图9,在梯形ABCD中,AD∥BC,BE∥CD,△AEB的周长为24 cm,DE=6 cm,求梯形ABCD的周长.

25. (7分)当a为何值时,(x2+ax+1)(x2-3x+2) 的运算结果中不含x2项?

26. (7分)图10所示的一块地,AD=12 m,CD=9 m,∠ADC=90°,AB=39 m,BC=36 m,求这块地的面积.

27. (8分)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对角线也相等,所以正方形是一个“主要线段只有两种长度的图形”,请画出两个具有这样性质的图形,并加以说明.

四年级数学上册口算题200题 篇4

26×30=

250×4=

290+53=

40×17=

96÷8=

810÷90=

61-22=

17×2=

810÷90=

60×500=

270+430=

60÷2=

70÷14=

270+38=

120-34=

26×3=

27×30=

710-230=

18×3=

600÷4=

280-190=

840÷70=

50×19=

70-23=

28+68=

30×15=

15×60=

800-130=

600×50=

94÷2=

300÷50=

90-79=

840÷20=

400÷8=

4×23=

16+49=

760÷20=

40×25=

180+55=

83-48=

8×13=

40×170=

380-290=

2400×3=

57÷3=

750÷30=

180+54=

950÷50=

96÷16=

57÷19=

95-59=

35×2=

4×130=

320÷40=

91÷13=

40×50=

660÷30=

380+57=

20×35=

46+50=

780÷30=

140+180=

68÷17=

480÷4=

 

840÷20=

47+53=

800×6=

4×18=

17+54=

16×50=

5×190=

870÷30=

71-24=

50÷25=

45÷15=

270÷30=

50-43=

300÷2=

14×4=

90÷18=

203-42=

12×7=

36×2=

88-59=

42÷14=

200÷50=

70÷4=

27+45=

0÷320=

85÷5=

5×130=

30+38=

94÷2=

0+230=

850÷50=

320-90=

4×15=

6×15=

6×16=

990÷11=

700÷2=

800÷20=

2200-600=

93-61=

990÷90=

24×50=

960-69=

18×50=

65÷13=

92-58=

150÷50=

96÷12=

68÷4=

47+26=

125×80=

38×30=

700÷20=

90÷30=

640÷20=

26+54=

1400×5=

420÷70=

60÷20=

78÷4=

450÷50=

370÷10=

640÷80=

15×5=

23×3=

12×10=

480÷80=

16×5=

27×3=

90÷15=

48÷4=

630÷70=

12×8=

60÷30=

24×20=

32×3=

30÷6=

480÷80=

600+40=

630÷70=

50÷5=

15×6=

300÷60=

16×3=

70÷5=

36÷2=

2×45=

13×4=

87+13=

39+61=

567+299=

15×2=

327-198=

4×5=

18×35=

32×25=

4500÷900=

70+90=

4800÷40=

14×201=

80÷16=

420÷20=

四年级数学上册奥数题 篇5

1、某五个数的平均值为60,如果将其中一数改为80,这五个数的平均值为70,改的这个数应是多少? 2、30个同学平分一些练习本,后来又来了6人,大家重新分配,每人分得的练习本比原来少2本,这些练习本共有多少?

3、甲乙两位同学带着同样多的钱去买日记本,乙买了8本,剩下的钱全部借给了甲,刚好使甲买到了12本。回家后甲还给乙6元,问:日记本每本多少钱?

1、两个仓库共有10000千克大米,从每个仓库里取出同样多的大米,结果甲仓库里剩下3450千克,乙仓库里剩下4270千克,每个仓库原来有多少千克大米?

2、把一个减法算式的被减数、减数、差加起来和是180,已知减数比差大26,被减数、减数和差各是多少?

3、小明今年18岁,小强今年14岁,当两人岁数和是70岁时,两人各有多少岁?

1、小明在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把被除数237 错写成273。这样商比原来多3而余数正好相同。这道题的除数和余数各是多少?

2、学校图书馆有科技书和故事书320 本,其中故事书的本数是科技书的3 倍,故事书有多少本?

3、幼儿园小朋友分苹果,如果每人分4个,则多9个,如果每人分5个,则少6个,有多少个小朋友?多少个苹果?

1.在一个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 ”以后,得到的数比原来的数多36。原来的数是多少?

四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练习题 篇6

1、把线段,就得到一条射线,把线段(),就得到一条直线。线段有()个端点,射线有()个端点。()和()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和()两种。

3、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

4、两条直线相交成()时,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

5、过A点B点分别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与垂直线。

6、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最短,他的长度叫做()。

7、测出A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课本62页,4、5题)实际问题。

判一判:

1、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就一定平行。()

2、可以画出无数条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3、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是互相垂直就是互相平行。()

5、直线a是直线b的垂线,但没有垂足。()

6、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两次后,两条折痕一定互相垂直。()

四年级数学上册的练习题 篇7

例1、

书本p15,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1843527≈1843500或1843527≈18435百

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1843527≈1844000或1843527≈1844千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1843527≈1840000或1843527≈184万

例2、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7580000=758万 7584410≈758万(不能写成7580000)

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

9000000=900亿 1295330000≈13亿(不能写成1300000000)

1、读数或写数。

三千零六十八万零五百三十 五亿六千零二万八千五百

( ) ( )

一千一百零九亿零四十万 八百零三万零五十

( ) ( )

40100400200 2500050000

( ) ( )

20800005000 390001540000

( ) ( )

2、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99920 805000 59704200 4900000

3、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

980099809 86540000 246500000 2500000000

4、把下列每组数从小到大排列。

9970 103000 89900 89904 90430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检测题 篇8

一、想一想,填一填。(26分)

1、最小的两位数与最大的三位数的积是。

2、200个18是(),125的40倍是()。

3、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6小时可行千米.

4、根据62×16=992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

62×160=()620×1600=()620×()=9920

5、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2小时行驶了120千米,汽车的速度是()。

6、计算16×300时,可以先算(),再在积的末尾添()。

7、一架飞机的速度可达每小时900千米,可以写作()。

8、在○填上“>”、“<”或“=”。

180×5○160×647×100○470×10

二、用心选一选。(10分)

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

A、不变B、扩大10倍C、缩小10倍

2、125×80的积的.末尾有()个零。

A、2B、3C、4

3、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

A、四位数B、五位数C、四位数或五位数

4、一列火车每小时行驶180千米,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这道题是求()。

A、时间B、路程C、速度

5、()×数量=总价。

A、速度B、单价C、数量

三、判断。(10分)

1、路程一定时,用的时间越少,车的速度越快。()

2、岳老师的打字速度是35个/分,3小时打多少个字?列式:35×3()

3、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3个0,积的末尾一定只有3个0。()

4、58×96=(58×3)×(96÷3)()

5、两个因数的积一定大于其中任何一个因数。()

四、吹泡泡,真好玩。(9分)

五、笔算。(12分)

138×16=185×43=90×330=

407×35=60×780=930×22=

六、解决问题。(6题8分,其余每题5分,共33分)

1、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180千米,照这样计算,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星月饭店平均每天要用掉298双一次性筷子。这个饭店每个月大约要用掉多少双一次性筷子?(按30天计算)

3、新华书店为庆祝“六一”儿童节,买4套儿童百科送1套。每套45元

4、60米如图,长方形的长是60米,面积是2400平方米。如果宽不变,长增加到180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卜老师以每小时85千米的速度从家开车去北京,12小时到达,其中吃中午饭用了1小时。卜老师家距离北京一共多少千米?

6、星期天王华一家去郊游,去时用了3小时,返回时用了2小时。

(1)从王华家到郊游地有多远?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同步练习题 篇9

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共10分]

1、可以度量的线是( )。

A、直线 B、射线 C、线段

2、3时整,时针和分针所夹的较小角是( )。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D、平角

3、把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是( )度角。

A、1 B、90 C、180 D、360

4、有四条对成轴的图形是:( )

A、正方形 B、平行四边形 C、等腰梯形 D、长方形

5、下面四句话中,错误的是( )

A、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一定相等; B、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检测题 篇10

一、口算。

600×786÷24000×2900÷3120×463÷334×2480÷233×36000÷6220×3300÷5430×288÷860×9720÷931×35600÷85÷1×525-35÷7

二、填空。

1、0÷1×9=.

2、70毫米()7厘米,6千克()60克。

3、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60厘米,它的边长是()厘米。

三、判断。

1、0+3=0×3。()

2、一个数除以3,商是23,余数是4,这个数是73。()

3、5分米=50毫米。()

4、把一个长方形木条框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们的周长相等。()

四、笔算(前四题要验算)。

372×81884÷5106×47800÷6405×31390×7703÷54229÷78571÷3

五、脱式计算。

6408÷(72-66)1345-1105÷5656×7-560÷8

六、应用题。

1、同学们做纸花。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做26朵,二年级做了102朵。两个年级一共做了多少朵?

2、幼儿园买来8盒皮球,分给小朋友56个,还剩40个。平均每盒有多少个皮球?

3、食堂买来2袋糖,一共54千克。其中一袋白糖重45千克,另一袋是红糖。白糖的.重量是红糖的多少倍?

四年级数学上册除法的计算练习题 篇11

一、口算

840÷40=180×30=520÷4=150×4=702÷3=27×3=

350÷7=720÷30=36×20=900÷5=450÷90=18×3=

420÷70=13×5=45÷15=540÷9=560÷70=200÷50=

360÷6=25×4=60÷12=720÷90=24×5=90÷18=

二、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35×<260()×68<47036×()<216()×38<90

()×73<910()×45<50087×()<270()×54<252

三、括号里最小要填几?

()×27>120()×44>30058×()>400

21×()>51031×()>962()×33>292

四、把得数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

840÷21360÷6÷530÷6

210÷10840÷7÷360÷5

360÷30180÷6÷642÷2

上一篇:高中校园最新读后感下一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