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计算题训练

2024-08-19

四年级上册计算题训练(共11篇)

四年级上册计算题训练 篇1

育才学校四年级上册第十二周数学计算训练题

班级:姓名:评分:家长签阅:

一口算(15分)

89×202≈139×48≈307×53≈80÷19≈633÷88 ≈ 242÷60≈270÷90=750÷25=240÷15=200÷20=635+75=30× 62=700×40=100+11=125×16=

二笔算(15分)

236×43=208×56=720×42=279÷93=516÷43=

三简便计算(30分)

38×10258×9972×125(125×83+17×125)×8

99×38+38138×72-72×3818×82+18×47-18×29

375×480+6250×4834×3535-35×343438×101-38

四 填空(16分)

40×()<281600×()<4600()×700<2830()×30<920()÷15=202()- 445=1665960÷()=3099+()=101

五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18分)

(36+24)×2×525+350×20+3642235-(1780-1665)

149×69-149+149×32759-126-25916×98+32

六列式计算(6分)

2727除以9的商与36和43的积相差多少?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小的三位数的和与差的积是多少?

四年级上册计算题训练 篇2

1. 会认本课的词语, 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 背诵自己感兴趣的段落。

3. 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激发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

1. 体会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2. 恐龙的演化过程, 激发探索求知的兴趣。

教学准备:课件 (恐龙的有关资料、文章的相关段落) 。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读题质疑, 激发探究兴趣

1. (板书:飞向蓝天的) 读课题, 质疑:脑海里产生了什么问题?

2. 屏幕出示“阅读小贴士”, 自由阅读。

二、初读课文, 学习词句, 整体感知课文

1. 借助“阅读小贴士”, 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问题。

2. 检查自学, 学习字词。

(1) 出示第一组词语:描写鸟类, 认读。

出示鸽子图、孔雀图 , 填空: ( ) 的鸽子, ( ) 的孔雀。

(2) 出示第二组词语:描写恐龙, 认读。

出示马门溪龙图、霸王龙图 , 填空: ( ) 的马门溪龙, ( ) 的霸王龙。

三、聚焦演化, 品读语言, 再现庞大家族

1. (出示:“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 课文哪个自然段能回答这个问题? (第4自然段)

2. 聚焦第4自然段。默读课文, 一边读一边用“/”划分恐龙飞向蓝天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 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学生交流。相机板书:第一种恐龙、庞大家族、一些猎食性恐龙、鸟类。

4. 借助板书, 简单地介绍一下恐龙飞上蓝天的演化过程。

5. 想象第一种恐龙的样子。给大家说说它可能是什么样子。

6. 时光在流逝, 生物在进化, 这可爱又有趣的第一种恐龙繁衍成一个庞大的家族。

7. 合作朗读。师读冒号前面的部分, 生读冒号后面的部分。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分工呢? 围绕着“形态各异”, 介绍了哪几种恐龙? 从哪儿看出来?

(聚焦对比, 感情促读, 悟“则”字的用意)

四、聚焦词语, 体会准确, 感受漫长演化

1. 质疑:到底是哪一种恐龙才能最后成为鸟类? (学生交流)

2.“在这庞大的恐龙家族中, 有一些猎食性恐龙变得越来越像鸟类了。”学生自读这个句子, 比较改动后的句子是否更简单更准确, 说说理由。 (预设:“一些”表明不是全部恐龙都飞上天, 它体现了科学的严谨性, 用词的准确性。这就是科普文章语言的魅力所在! “逐渐”不能少, “越来越”也不能少等。)

3. 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 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 但是要想飞上天, 这些恐龙还得具备什么本领?

4. 有些科学家认为树栖恐龙演化成鸟类, 还有些科学家认为在地面上奔跑的长羽毛的恐龙演化成鸟类, 这两种假说, 都是科学家的推测, 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想象, 说说你同意哪一种说法? (生交流)

5. 不管是哪种说法, 恐龙最终还是飞上了蓝天。齐读课文。

五、课堂总结, 布置作业, 持续阅读兴趣

1. 总结课文:科学家们经过一番严密的推理, 恐龙演化为鸟儿的过程已经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这个过程是科学家凭空想象的吗?为了证实这个假说, 他们还要到世界各处寻找证据, 他们又会有哪些惊喜的发现呢?下节课我们再跟随科学家进行探索之旅。

2. 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堂作业本第5题的第 (1) (2) (4) 小题。

(2) 选做题:再找一些恐龙的资料读一读 (推荐书目) 。

【教学反思】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典型的科普说明文, 主要向人们介绍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 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 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科普说明文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承载着普及科学知识,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了解说明的方法, 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等功能。为了使教学更具语文味, 体现科普文教学的有效性, 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科学把握教学目标, 奠定有效课堂之“基”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也是教学活动的归宿。当我看了文本之后, 首先想到的就是第一课时到底该教什么? “把握文本所承载的科学知识, 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教学重点之一, 也是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 于是我把它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另外, 我认真读了课文, 关注到本文科学知识背后语言文字及表达方式方面很有特点。于是我把教学目标主要定在两个方面:1正确朗读课文, 感知文章大意, 梳理演化过程。2感受说明性语言准确性特点, 领悟作者如何把演化过程介绍清楚的方法。教学的重点是介绍恐龙演化的类型和过程, 难点是体会说明文的用词准确生动。

二、合理取舍教学内容, 彰显有效课堂之“简”

大道至简, 有效的语文课堂应该是简单的。这篇课文篇幅很长, 在短短四十分钟里, 不可能逐段落实讲解。那么对课文内容的讲解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在学习字词、感知课文的基础上, 通过找“课文的哪一自然段重点介绍了恐龙飞上蓝天演化的过程”, 之后把语言学习聚焦在第4自然段, 让它作为学生语言学习的典范, 让学生一路探索, 不仅了解了恐龙成为鸟类的演化过程, 而且还收获了作者许多语言表达的智慧。“弱水三千, 只取一瓢饮”, 合理取舍, 有效组合, 把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 才能做到简约而不简单。

三、抓住文本语言特色, 落实有效课堂之“本”

本文语言虽然简洁明了, 但并不简单, 字里行间其实蕴藏着许多作者语言表达上值得细细推敲的细节。如第4自然段中关于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的描写很有特点, 在这个片段的教学中, 我力求体现第二学段以“段”为主的阅读教学特点, 以儿童的视角直面课堂, 抓住言意兼得的原点, 先引导学生在师生分工朗读中领会总分段式, 接着在变式分角色朗读中理解体悟对比手法, 然后玩味“则”字在强调对比中的妙用。这样的语言教学紧扣语言文字展开, 遵循了言语学习借助语境的客观规律。科普文章的语言要求是“科学、严密、准确”, 如何让学生体会这一点呢?在学习“一些猎食性恐龙”的教学环节中, 我让孩子比较句子, 讨论:“一些、逐渐、越来越”这些词能去掉吗?学生在对语言的揣摩中, 感知到语言的精妙, 领悟到文本中的用语用词不能随便删除或替换, 长此以往, 将会加强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 并有助于培养学生准确精妙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强化教学生本意识, 历经有效课堂之“实”

七年级上册政治第四单元训练题 篇3

一、单项选择题:

1、目前,许多中学生总觉得自己与父母之间隔着一堵“心墙”。要拆掉这堵“心墙”,正确的做法是

A、主动与父母沟通B、拒绝与父母交流

C、凡是听父母安排D、事事自己做主

2、实现亲子和谐,理解父母的用心十分重要。理解父母首先要()

A、理解父母承受的压力B、理解父母的期望

C、理解父母面临的艰辛D、理解父母的关爱

3、法国作家福楼拜说:“语言是一架延展机,永远拉长感情。”这告诉我们,当亲子矛盾发生时()

A、要学会让步和道歉B、理解父母的用心

C、要善于表达,实现与父母沟通

D、只要有感情,不必在乎与父母说话的技巧

4、小群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父母外出时,她总是提醒他们注意天气变化;父母有病时,她总是主动去照护,说些宽慰的话。这说明小群()

A、体贴父母的辛劳B、关心父母的健康

C、了解父母的心意D、听取父母的教诲

5、在家时,我们应多孝敬父母,下面的做法,正确的是()

A、辍学赚钱,奉养父母B、等长大了,再孝敬父母

C、父母很忙,我经常请假回家帮他们做事

D、利用周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6、右图漫画启示我们()

A、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子女不孝敬父母的现象

B、孝敬父母应该落实在实际行动上

C、子女能够做到在物质上赡养父母就行了

D、父母应多关爱子女

二、简答题:

7、日常生活中,我们应从哪些方面来理解父母的`用心?

8、感动中国人物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割肝救子暴走妈妈陈玉蓉的颁奖词:这是一场命运的马拉松。她忍住饥饿和疲倦,不敢停住脚步。上苍用疾病考验人类的亲情,她就舍去血肉,付出艰辛,守住信心。她是母亲,她一定要赢,她的脚步为人们丈量出一份伟大的亲情。

(1)材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年级下册计算题专项训练 篇4

一、直接写出得数:

2.7+6.3=0.58+3.5=6-2.2=5.6-2.8=0.25×10=25×12=6.68-2.1=6.38+5.62=3.92-0.9=100×2.003=62÷10=123.5÷100=5.5+2.81+4.5=25×4÷25×4=

9.025×100=9-2.3-3.7=4×31×25=28×0÷54=65+37×0=

二、竖式计算并验算:

12.65+3.5=85.6-3.21=32.7+7.52=55.6-5.75=

三、计算,能简便的要简便计算:

89×99+892.63+5.8+7.37+4.252×15-5×5255×10

22.58-1.6+3.42125×4845×25+75×4523.5-2.8-7.2

58.65-(3.2+8.65)125×68×83200÷25÷4250÷8×

480+(146-46×3)25×45+75×4538×10125×(40+4)

99×8.5+8.564.56-(8.2+4.56)72×99+7230.5-5.3-1.7

四、列式计算。

1、72与14的和乘以54与24的差,积是多少?

初二上册物理第四单元基础训练题 篇5

1、声波可以用来洗物体,把被清洗的物体放在清洗液里,让超声波穿过液体并引起液体的__________,振动把物体上的.__________,而不

会损坏被洗物体,洗碗机就利用这个道理制成的。

2、水波能够传递能量,把一块石头扔进水里,可以看到__________向四周散去,水面上的树叶也随之起伏,这说明石头的__________,通过

水波传给了树叶。

3、下列对声的应用中,不是利用了回声定位的是( )

A、利用声呐探测海深

B、医生为病人检查身体时所做的B超

C、渔船探测鱼群的位置

D、利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4、考古打捞人员运用声呐设备探测海底沉船,实际上是利用了_____来测距定位的、同时也说明了__________可以传声。

5、人在教室中说话,听不到回声,其原因是( )

A、教室中的墙壁有四个面,反射回来的回声相互抵消了

B、声音从教室里的门和窗传出去了

C、教室内空间太小,回声和原声进入耳朵的时间差太小,人耳无法分辨

D、没有声音反射,因而听不见回声

四年级数学上册口算题200题 篇6

26×30=

250×4=

290+53=

40×17=

96÷8=

810÷90=

61-22=

17×2=

810÷90=

60×500=

270+430=

60÷2=

70÷14=

270+38=

120-34=

26×3=

27×30=

710-230=

18×3=

600÷4=

280-190=

840÷70=

50×19=

70-23=

28+68=

30×15=

15×60=

800-130=

600×50=

94÷2=

300÷50=

90-79=

840÷20=

400÷8=

4×23=

16+49=

760÷20=

40×25=

180+55=

83-48=

8×13=

40×170=

380-290=

2400×3=

57÷3=

750÷30=

180+54=

950÷50=

96÷16=

57÷19=

95-59=

35×2=

4×130=

320÷40=

91÷13=

40×50=

660÷30=

380+57=

20×35=

46+50=

780÷30=

140+180=

68÷17=

480÷4=

 

840÷20=

47+53=

800×6=

4×18=

17+54=

16×50=

5×190=

870÷30=

71-24=

50÷25=

45÷15=

270÷30=

50-43=

300÷2=

14×4=

90÷18=

203-42=

12×7=

36×2=

88-59=

42÷14=

200÷50=

70÷4=

27+45=

0÷320=

85÷5=

5×130=

30+38=

94÷2=

0+230=

850÷50=

320-90=

4×15=

6×15=

6×16=

990÷11=

700÷2=

800÷20=

2200-600=

93-61=

990÷90=

24×50=

960-69=

18×50=

65÷13=

92-58=

150÷50=

96÷12=

68÷4=

47+26=

125×80=

38×30=

700÷20=

90÷30=

640÷20=

26+54=

1400×5=

420÷70=

60÷20=

78÷4=

450÷50=

370÷10=

640÷80=

15×5=

23×3=

12×10=

480÷80=

16×5=

27×3=

90÷15=

48÷4=

630÷70=

12×8=

60÷30=

24×20=

32×3=

30÷6=

480÷80=

600+40=

630÷70=

50÷5=

15×6=

300÷60=

16×3=

70÷5=

36÷2=

2×45=

13×4=

87+13=

39+61=

567+299=

15×2=

327-198=

4×5=

18×35=

32×25=

4500÷900=

70+90=

4800÷40=

14×201=

80÷16=

420÷20=

六年级上册语文的期末训练题 篇7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的期末训练题

一、看拼音,写汉字(10分)

xuán yá jǐng tì páng bó ké su péng bó

( ) ( ) ( ) ( ) ( )

yáo yè lián jié yú chǔn dàng dí hān hu

( ) ( ) ( ) ( ) ( )

二、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6分)

翘首(qiào qiáo) 埋怨(mái mán) 花骨朵(gū gǔ)

角色(jiǎo jué) 囫囵(lóng lún) 岿然不动(guī kuī)

三、选出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打“√”,并将错字圈出后改正在括号里。(5分)

A.卓而不群 惊心动魄 化险为夷 梦寐以求( )

B.寒风呼啸 弱不经风 同流合污 挥洒自如( )

C.气喘吁吁 饱经风霜 张冠李戴 不屈不饶 ( )

D. 过关斩将 张牙舞爪 螳螂捕蝉 问心无愧 ( )

四、词语积累。(写出3个“专心致志”的近义词)(3分)

————————————————————————————————

五、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填序号)(4分)

1.雨来趁鬼子不防备,冷不防扎到河里去了。( )

A.温度低 B.少见的 C.灰心 D.突然的 E.寂静

2.罗伯特为攒钱买战斗机这事非常苦恼。( )

A.生气 B.伤心 C.烦闷 D.痛苦

3.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 )

A.看 B.照管,注意 C.拜访 D.反而

4.推倒一切障碍,让理解的歌声永飞扬。( )

A.高举,往上升 B.往上撒 C.容貌好看 D.传播出去

六、判断正误题。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里打“√”,错的打“×”(5分)

1.按音序查字法,“冢”应查大写字母“Z”。( )

2.按部首查字法,“羹”应查“羔”,再查9画。( )

3.《花脸》的作者是当代作家冯骥才。( )

4.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清朝诗词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 )

5.“罗伯特仿佛看见了丽莎红红的脸笑着,友好地向他伸出了双手。”是个比喻句。( )

七、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8分)

1.乾隆皇帝的题字插在题诗与画之间,破坏了画面的完整。(改为“被字句”和“把字句”)

-------------------------------------------------------------------------- --------------------------------------------------------------------------

2.我们应该尊敬普通人。(改为“反问句”)

-------------------------------------------------------------------------

3.人们生活在地球上。(扩句,至少两处)

--------------------------------------------------------------------------

4.五位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缩句)

--------------------------------------------------------------------------

5.瑞恩说:“我将继续努力,我希望非洲每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改为“转述句”)

-------------------------------------------------------------------

6.所有人都承认她的介绍很棒。(改为“双重否定句”)

------------------------------------------------------------------------

7.小明把老师布置的.所有一切作业都全部完成了。(修改病句)

————————————————————————————————————

八、运用所学知识填空。(前面每空1分,最后一空2分,共11分)

1.但使龙城飞将在,__________________,诗中飞将军指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关故址在今____________。

3.看见奔腾不息的黄河之水,此刻,我联想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君子之修身,内正______,外正_______。

5.“岁寒三友”是( ),,我最欣赏( ),我还能写出赞颂它的精彩诗句或对联:( )

九、阅读训练场(23分)

(一)课内阅读(11分)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回壁,就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 我说 您怎么会碰壁呢 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 四周黑洞洞的 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1分)

恍然大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文中划“___”线句子加上标点。(2分)

3.“碰了几回壁,就把鼻子碰扁了。”实际上指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四周黑洞洞的”是什么意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话是_______描写,划“﹏﹏”的句子提示语在__________。(2分)

6.这段话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课外阅读(12分)

他要感谢那只手

感恩节前夕,美国芝加哥的一家报纸编辑部向一位小学女教师约稿,希望得到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画的图画,图画的内容是:我想感谢的东西。

孩子们高兴地在白纸上描画起来。女教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是很少的,可能大多数孩子会画上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淋等。

当小道格拉斯交上他的画时,她吃了一惊,他画的是一只手。

是谁的手?这个抽象的表现使她迷惑不解。孩子们也纷纷猜测。一个说:“这准是上帝的手。”另一个说:“是农夫的手,因为农夫喂了火鸡。”

女教师走到小道格拉斯—— 一个皮肤棕黑色、又瘦又小 、头发卷曲的孩子桌前 ,弯腰低头问他:“能告诉我你画的是谁的手吗 ?”

“这是您的手 ,老师。” 孩子小声答道。

她回想起来了,在放学后,她常常拉着他粘乎乎的小手,送这个孩子走一段。他家很穷,父亲常喝酒,母亲体弱多病,没有工作,小道格拉斯破旧的衣服总是脏兮兮的。当然,她也常拉别的孩子的手。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他要感谢这只手。

我们每个人都有要感谢的,其中( )有物质上的给予,( )还有精神上的支持。诸如得到了自信和机会,对很多给予者来说,也许,这种给予是微不足道的,可它的作用却难以估计。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所能,给予别人。

1.第(7)自然段中“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这里的“非凡的意义”指的是(不超过20个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8)自然段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2分)

3.从全文看,第(7)自然段的记叙顺序是__________;第(8)自然段的作用是__________(2分)

4.这篇充满人情味的散文表达了一个极为明确的观点,这就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假如给你一个同样的主题——我想感谢的东西,你会画什么?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妙笔生花:(25分)

生活是一本博大精深的无字之书,它给我们以启迪、思考。在生活中我们能感受到人间的真情,领悟到做人的道理,体验到生命的意义……这些都是生活馈赠给我们的一笔财富。请你以“__________最珍贵”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先补全题目,空缺处可填:友情、亲情、善良、诚信、尊严……

四年级数学上册奥数题 篇8

1、某五个数的平均值为60,如果将其中一数改为80,这五个数的平均值为70,改的这个数应是多少? 2、30个同学平分一些练习本,后来又来了6人,大家重新分配,每人分得的练习本比原来少2本,这些练习本共有多少?

3、甲乙两位同学带着同样多的钱去买日记本,乙买了8本,剩下的钱全部借给了甲,刚好使甲买到了12本。回家后甲还给乙6元,问:日记本每本多少钱?

1、两个仓库共有10000千克大米,从每个仓库里取出同样多的大米,结果甲仓库里剩下3450千克,乙仓库里剩下4270千克,每个仓库原来有多少千克大米?

2、把一个减法算式的被减数、减数、差加起来和是180,已知减数比差大26,被减数、减数和差各是多少?

3、小明今年18岁,小强今年14岁,当两人岁数和是70岁时,两人各有多少岁?

1、小明在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把被除数237 错写成273。这样商比原来多3而余数正好相同。这道题的除数和余数各是多少?

2、学校图书馆有科技书和故事书320 本,其中故事书的本数是科技书的3 倍,故事书有多少本?

3、幼儿园小朋友分苹果,如果每人分4个,则多9个,如果每人分5个,则少6个,有多少个小朋友?多少个苹果?

1.在一个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 ”以后,得到的数比原来的数多36。原来的数是多少?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后训练题 篇9

⒈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内行( )婉转( )亲昵( )暗礁( )倔( )强

璀( )璨( )疙( )瘩( )默契( )顷( )刻

饶恕( )从( )容不迫 弱不禁( )风

⒉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化险为yí( )一cuí( )定音 眼花lióo( )乱 梦mèi( )以求 niǎoniǎo( )( )青烟 无边无yín ( )惊心动p( )挥sǒ( )自如⒊判断下列句子各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⑴瘦弱得可以被一阵风刮跑,胳膊细得好像一掰就会断。( )

⑵孙晋芳就是一条闪闪发光的金线,把颗颗珍珠串联在一起。( )

⑶她决心把心海中的`暗礁一块一块炸平。( )

⑷从她手里飞出的球已经变成一缕袅袅青烟。( )

⒋下列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孙晋芳传球技术高超,无论多么险恶,她却能够化险为夷,平稳地将球传出去。 b 我们的班长非常能干,处理班级事务得心应手,是老师的好帮手。

c丁香花挥洒自如,飘飘荡荡地落向地面。

七年级上册历史汉朝的课后训练题 篇10

一、选择题

1.秦汉之际,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匈奴首领是()

A.冒顿B.呼韩邪C.蒙恬D.卫青

2.下列两汉时期击败匈奴的名将,其中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而留名青史的是()

A.窦固B.卫青C.窦宪D.霍去病

3.汉武帝能够打败匈奴的`最根本原因是()

A.卫青、霍去病等汉朝将士英勇善战B.汉武帝本人雄才大略,又善于用人

C.和亲政策持续几十年,匈奴失去斗志D.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4.汉武帝从匈奴手中夺取了()

A.河套地区B.河西走廊地区C.漠北地区D.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二)材料题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董必武《谒昭君墓》

材料二:“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汉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胡”是指哪个少数民族?当时他们的首领是谁?

(2)请用最简短的语言归纳汉朝与材料中“胡”的关系。

(3)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事件以后的情况?

(4)结合材料中的诗句,你能说出这一事件的历史作用吗?

参考答案

一、1-4ADDD

二、5.(1)匈奴;呼韩邪单于。

(2)和、战。

(3)昭君出塞。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检测题 篇11

一、想一想,填一填。(26分)

1、最小的两位数与最大的三位数的积是。

2、200个18是(),125的40倍是()。

3、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6小时可行千米.

4、根据62×16=992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

62×160=()620×1600=()620×()=9920

5、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2小时行驶了120千米,汽车的速度是()。

6、计算16×300时,可以先算(),再在积的末尾添()。

7、一架飞机的速度可达每小时900千米,可以写作()。

8、在○填上“>”、“<”或“=”。

180×5○160×647×100○470×10

二、用心选一选。(10分)

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

A、不变B、扩大10倍C、缩小10倍

2、125×80的积的.末尾有()个零。

A、2B、3C、4

3、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

A、四位数B、五位数C、四位数或五位数

4、一列火车每小时行驶180千米,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这道题是求()。

A、时间B、路程C、速度

5、()×数量=总价。

A、速度B、单价C、数量

三、判断。(10分)

1、路程一定时,用的时间越少,车的速度越快。()

2、岳老师的打字速度是35个/分,3小时打多少个字?列式:35×3()

3、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3个0,积的末尾一定只有3个0。()

4、58×96=(58×3)×(96÷3)()

5、两个因数的积一定大于其中任何一个因数。()

四、吹泡泡,真好玩。(9分)

五、笔算。(12分)

138×16=185×43=90×330=

407×35=60×780=930×22=

六、解决问题。(6题8分,其余每题5分,共33分)

1、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180千米,照这样计算,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星月饭店平均每天要用掉298双一次性筷子。这个饭店每个月大约要用掉多少双一次性筷子?(按30天计算)

3、新华书店为庆祝“六一”儿童节,买4套儿童百科送1套。每套45元

4、60米如图,长方形的长是60米,面积是2400平方米。如果宽不变,长增加到180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卜老师以每小时85千米的速度从家开车去北京,12小时到达,其中吃中午饭用了1小时。卜老师家距离北京一共多少千米?

6、星期天王华一家去郊游,去时用了3小时,返回时用了2小时。

(1)从王华家到郊游地有多远?

上一篇:一节特殊的课堂作文下一篇:关于举办第十六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