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会计信息应对WTO的探讨及主要对策

2024-07-02

浅谈会计信息应对WTO的探讨及主要对策(精选2篇)

浅谈会计信息应对WTO的探讨及主要对策 篇1

浅谈会计信息应对WTO的探讨及主要对策

经过艰辛的谈判,我国已经迈入WTO的门槛。在这种大背景和大环境下,将从不同方面对企业理财工作造成巨大的冲击。会计信息是企业理财基础和重要依据,是管理者、投资者和债权人等改善经营管理、评价财务状况、作出投资决策、防范经营风险的主要依据。因此,真实的会计信息对于企业本身,甚至于整个国民经济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很遗憾,当前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并且相当严重。加入WTO后,无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或是独资企业,都必须重视这个问题。如何赢得主动权?这是我们每个财会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并致力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试对会计信息有关内容谈点窥管之见,以求教于各位同仁。

一、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会计信息失真从表面看是管理问题,或者是单位领导或会计人员的个人行为,但目前会计信息普遍失真,必然有其深层次的社会原因,笔者认为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企业改革不彻底、不到位,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原因。如企业经营者的权责问题还未彻底解决,使一些企业经营者往往会从自身利益出发,隐瞒或虚报经营成果,对外提供信息各不相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政企分开的问题还未彻底解决,使企业不能成为真正的独立经营者,政府往往为了地方利益或领导政绩而自觉不自觉地支持企业的虚报行为等,这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原因。

二是企业领导行政化和会计人员监督权的弱化,也是会计住处失真的原因之一。对大部分企业领导的管理仍然集中在政府部门,有着浓厚的政治色彩,使企业的领导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家,更重要性的是一个政治家,在社会上流行“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风气影响下,势必导致会计信息要迎合企业领导的意志,而使会计信息失真。同时,人事管理制度还未市场化,企业职工流动困难重重,使会计人员不得不按企业领导的意志进行会计核算,随着企业经营者的意志而改变,会计人员所应有的监督权被弱化,从而使会计信息不能真正反映企业的实际经济状况。

三是收入分配不均和激励机制不健全,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由于社会上企业与企业、部门与部门、东部与西部等之间的收入差距加大,企业的经营成果与经营者的收入联系的紧密度低,对经营者的积极性激励不够,会导致一些企业经营者为了个人利益或小集体利益铤而走险,违反财经法纪做假账、设帐外账、私设“小金库”,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四是内外部监督机制不完善,也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从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主体看,企业的会计负责人是由企业经营者直接聘任的,会计人员的工资报酬是企业经营者直接决定的.,这就意味着企业的会计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是为企业经营者服务,随着企业经营者的意志而改变。从企业外部对企业会计信息监督机制看,有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督,由于存有社会中介机构之间不正当竞争的现象和一些注册会计师业务素质较低,使有些经审计确认的会计信息仍缺乏可靠性。政府审计监督由于受人力、财力的限制,以极其事后监督性质的局限,不可能查出企业的所有违法违纪行为,这也是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是依法行政的随意性,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执法不严,法将不法,对违法行为往往只是以罚代法,支付一些罚金,企业领导及有关人员并没有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一些企业的经营者和会计人员因此对法律孰视无睹,法律观念极为淡薄,一些执法机构也往往有章不循,执法时随意性大,从而助长了部分经营者的违法行为,使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朝量化方向发展。

六是会计人员本身素质不高对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可靠性有很大的影响。业务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观念不强,导致会计人员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严格的业务训练是一方面。对会计人员的日常考核和继续教育、知识更新的管理环节存在弱化现象,使会计人员的实际业务水平大打折扣是其二。

当然,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还有很多方面,如企业的纳税意识不强,市场上仍然存在不正当竞争等,也会使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但主要的深层次的原因还是以上各点。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在现在生活中日趋严重,不仅对人们的工作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危害,而且有悖于WTO的规则要求,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递错误信息,误导经济行为。二是损害各方利益,导致企业亏损。三是扰乱经济秩序,诱发经济犯罪。四是会计信息失真削弱了国家财经法纪的权威性。五是导致国家或地方财政收支预算的编制出现方向性错误。六是不利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步入现代化、程序化、国际化轨道

纵观上述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以及对社会产生的危害性,我们应当从社会各个方面的改革入手,综合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以适应改革和加入世贸的客观要求和配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三、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建议和对策

消除会计信息的失真,要治本、治表双管齐下。从外部来说,要净化外部环境,并要强化外部监督机制,还要完善法规,对严重的、人为的要下点重药,甚至司法处置。从企业内部来说,要从管理层抓起,抓好源头,并要提高财会人员思想品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做到标本兼治。

1、按市场要求,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只有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才能使企业自觉遵守经济规律,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资料。

2、转变政府职能。如前所述,政企业不分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而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实现政企分开的根本前提。政府应通过机构改革,彻底摆脱直接管理企业的泥潭,转变为对价值形态的管理和经营。学会运用各种宏观经济杠杆管理经济,扎扎实实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把人事管理和收入分配完全推向市场。要彻底取消企业的行政级别,把企业推向市场,由市场机制去配置企业的人力资源。企业用人要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程序办,充分引入竞争机制,要建立起能客观公正地反映企业经营者业绩和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改变单独依靠未经核实的“数字”来评价企业经营者的业绩。政府人事管理部门还要为企业人才流动创造宽松环境。在按劳分配为基础下,在收入分配上要实行多种形式的分配制度,并借鉴国外先进的分配方式,如年薪制、股票期权制等。另外,要逐步缩小各种收入差距。

4、完善财经法规制度,充实财务会计管理手段。入世在即,我国经济发展与国际接轨的趋势已不可逆转,为使当前法律规范具备可操作性,能被国际同行理解和接受,我们必须认真研究WTO相关规则,对照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进行全面调整。另一方面加入WTO后,现在的时代就是信息时代,生产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和电子商务的普及,企业可利用网络实现对分支机构、远程库存的远距离财务监控和集中管理,包括集中记帐、算帐、登帐、报表生成和汇总,并可将众多的财务数据进行集中处理,实现财务管理由静态向动态管理的跨越,因此,要按照WTO规则要求,改变原有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充实企业财务会计的管理手段。

5、加大内部、外部控制力度。要彻底放权给企业,强化企业内部财会管理、监督权,确保证会计信息真实。要组织力量协助企业建立健全一套内部系统的监控机制,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逐级贯穿到实处,把消除会计失真、不做假账作为企业上下的共同任务。应强化《中国注册会计师法》的全面贯彻执行,整顿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行为,加大对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力度,在大力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道德水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中介机构的专业性社会公证和监督作用,为促进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提供条件。另外,试行财务总监制和会计委派制也是有效手段和重要内容之一。

6、严格依法行政,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新修改的《会计法》对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作出了明确规定,特别是加大了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打击力度。但能否严格执法成为重中之重,若执法不严,法只能成为摆设。所以各有权部门要充实力量,加强执法力度,使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者得至法律的制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7、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首先,应重视会计人员专业技术资格的聘任和年度考核工作。将对外提供真实信息作为聘任、考核会计人员的重要内容。其次,要切实抓好会计人员的经常性管理。主要是加强对会计证的管理,以保证持证会计人员真正具备从事会计工作的能力,保证会计证的权威性、严肃性。再次,要切实抓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提高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一个财会人员不仅要精通业务、熟悉法规,具有高超的会计水平(特别是入世后,WTO规则共包括近30个协定20多个部长宣言和决定,以及数量众多的各成员的减让表,其中有些与企业的会计有关,这是摆在财会人员面前的艰巨任务),更要品质好、思想过硬,真正与企业共命运,同舟共济,使领导层放心。因此,财会人员需要不断充电、再回炉,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才能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为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提供前提条件。

总之,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一要从宏观方面入手,真正建立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监督制度,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加大执法力度,使企业、单位在法制的轨道上正常运营;二要从微观角度入手,加强会计人员的管理和继续教育,加强单位内部制度的建设,强化内部监督,遵守国际规则,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将会计信息正确运用于企业的决策过程,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特别是在国际大市场的激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浅谈会计信息应对WTO的探讨及主要对策 篇2

摘 要 虚假会计信息严重影响国家的社会经济秩序,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做出准确的估计和判断。本文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当前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主要原因,同时从五个方面阐述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 虚假会计信息 产生 原因 对策

目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比较普遍,虚假会计信息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使会计信息使用者难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做出准确的估计和判断。解决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需要企业主管部门和每一位会计从业人员认真思考和正确对待。笔者就现阶段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对策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主要原因

1、会计法规存在缺陷是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养分因素

为有效解决会计造假的问题,我国有针对性地制定了许多法律法规,但制度的完善需要一个过程,制度的约束不可能涉及每一个领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面对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原有规定也不能始终有效。在具体会计实践中会遇到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会计法规中对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判定标准和判定方法有时难以把握,这样就在虚假会计信息的认定上带来一定困难,给不法分子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借口,为虚假会计信息乘虚而入提供条件;二是会计法规中对制造虚假会计信息行为的处罚和人的打击力度不够,这样就在客观上形成了对财务违法行为的袒护和纵容,导致虚假会计信息屡禁不止,在个别地方和领域甚至达到了泛滥的程度。

2、会计监督弱化、会计执法力度弱化,给虚假会计信息的存在提供了充分的空间。由于我国现有会计法规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监督和处罚力度不够,已有会计法规也未能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目前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政府监督各有其不同侧重,各部门在执法时一般是各自为政,各种监督措施没有有机结合,难以达到从整体上对企业财务行为实施监督检查的目的。社会审计监督和会计咨询、服务公司等中介机构的行业自律机制还不完善,加上其监督行为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经营活动,受自身利益的影响和驱使,这些中介机构在发挥其规范、监督作用时就难免会有所保留、甚至会大打折扣。由于有关部门对企业财务行为监督弱化,对会计制假造假处罚不力,致使许多虚假会计信息既未能充分暴露,造假者也未受到应有的处罚,由于会计造假的风险成本往往低于会计造假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会计造假的蔓延。

3、价值取向的扭曲、对物质利益的过分追求,是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内部动因。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受各种利益的诱惑,单位领导和有关人员都有可能虚构会计资料或对原有的会计资料进行“修正”、“完善”,以实现领导者以及造假者不同的个人目的,这种目的有时可能表现为一种荣誉,有时可能表现为一项即得物质利益。可以说,对物质利益的贪婪、盲目攀比和心理的失衡是导致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原动力。

4、会计管理体制不顺,会计人员工作的从属性是虚假会计信息产生和客观条件。按照目前的会计管理体制,会计人员属于单位的一名员工,其工资、福利、升迁云留等都与所在单位的认可 程度密不可分,单位负责人有权根据“工作需要”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进行调整。有了这种职位上的从属关系,会计人员在办理具体会计业务时,其会计处理方式方法就就可能受到来自所在单位的影响。当单位负责人为达到某种目的,要求会计人员对外编制、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时,会计人员出于对自身现实利益的考虑,往往会迎合领导意图,编制让领导满意的虚假会计信息。

5、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是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基础条件。目前,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个别企业有的人连基本的会计技能培训都没有参加就开始财务工作;有的会计人员墨守成规,不求上进,不注重对新制度、新知识的学习,缺少应有的敬业和奉献精神,不能按照新制度、新规定要求从事会计工作,受自身业务素质的限制,就可能以虚假的会计信息为基础进行会计处理,自然产生的会计信息也只能是虚假的会计信息。

二、解决虚假会计信息的对策

1、国家应完善各项财经法规,使会计工作的各个层面都有与之对应的法律规范,这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在会计法规的制定过程中,必须考虑与会计信息有一定利益关系的人员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制定相应的措施对其行为加以限制;在确认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主要责任者时,应将打击的重点放在虚假会计信息的利益获得者身上,从源头上防止有关人员通过虚假会计信息谋取非法利益;制定违反会计法规的法律责任时,应加大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包括 处罚、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的力度;同时,注重加强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建设,维护好会计管理制度体系的完整性和协调性;确保会计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长期性。

2、深化外部会计监督,加大会计执法和处罚力度,这是解决会计造假行为的重要手段。在加强内部会计监督的同时,继续深化外部会计监督,整合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资源,建立监督检查的协调长效机制,从不同层面形成对单位财务行为的全方位、无缝隙监督。要下大力气解决执法力度不够的问题,在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进行经济处罚时,处罚金额应数倍于造假单位或造假人员获得的经济利益和所造成的损失;对会计造假行为的相关责任人,除了给予必要的经济处罚,还应追究其行政或刑事责任。

3、加强对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自觉抑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这是防治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思想基础。各单位要教育职工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制定严格的内部会计违法处理办法,使会计造假行为没有市场。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做到自觉按照财经法规办事,以身作则,敢于制止和处理各种会计造假行为,积极支持和鼓励会计人员严格执行财经法规,对不能正确履行会计职业道德的人员及时调离会计岗位。会计人员自身要自觉坚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淡泊名利,自觉做到不做假账,及时发现和认真处理会计造假事件。

4、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管理,逐步理顺会计管理体制,这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必要保证。会计管理部门应继续完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制度,制定严格的会计从业资格和条件,提高会计从业的入门条件,健全专业资格考评制度,规定会计违规人员(包括直接责任人员和间接参与者),在一定时期内不得参加各类职称的评聘工作,并将其违规情况记入个人档案,对主动参与造假的会计人员要吊销其会计从业资格。会计管理部门还应制定一套适合会计从业人员的管理体制,完善会计人员奖惩机制,逐步将会计人员的工资、福利、升迁等事关会计人员切身利益的事项与其服务的单位相分离,保障会计人员依法独立从事会计工作。

5、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养教育,不断提升会计人员素质,这是解决虚假会计信息的基础。各级各有关部门应继续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投入,鼓励和支持会计人员参加各类技术技能培训和教育,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从业水平,只有练就一支政治合格、业务过硬的会计队伍,才能从源头控制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

上一篇:王宁师德征文下一篇:录播教室解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