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暴力事件

2024-10-15

校园欺凌暴力事件(通用9篇)

校园欺凌暴力事件 篇1

张兴小学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

应急处置预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校园安全整治工作,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促进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防范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切实有效降低和控制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的危害,依照上级有关要求及相关法律法规,从本校实际出发,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执行《国务院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专项整治的通知》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切实开展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专项整治,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人身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彻底消除各类诱发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的安全隐患,使校园安全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努力构建安全、和谐校园,切实保障广大师生身心健康不受伤害。

二、主要目标

防范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安全工作组织机构健全,责任明确,制度完善,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

防范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安全知识教育普及率达到100%,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明显提高。

防范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安全隐患及时得到整改,整改率达到100%。

不发生重大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责任事故。

三、成立领导管理机构,明确工作职责

(一)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杜小龙 副组长:单泽年

组 员: 张万虎 沈天成 各班班主任

1.组长全面负责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防控安全工作,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及学校实际,研究制定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防控工作办法,并对相关人员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

2.发生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后,决定事故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终止;

3.统一领导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确定现场指挥人员,负责应急队伍及物资的调动;

4.向公安、医院、中心校、教育局等应急部门报告,并保持密切联系,相关部门人员到达现场后,配合这些部门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5.向有关方面通报事故情况; 6.向上级部门请求救援事项。

(二)应变保护员负责在公安部门介入之前与侵犯势力的周旋,紧急时的正当防卫等。

(三)人员救护员负责为受伤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护。

(四)疏散引导员负责疏散引导学生到安全场所。

(五)通讯联络及沟通协调员负责对内对外的联络汇报工作和与家长的沟通协调安抚工作。

四、预警预防

(一)可能引发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1.原因分析:

由于种种因素对社会不满和因矛盾激化而铤而走险、因严重利益冲突而报复、精神病人发病以及极少数歹徒行凶犯罪、学生之间的矛盾等情形是引发学校欺凌、暴力事件的主要原因。

2.预防措施:

依据上述原因制定《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暴力事件预防与处理应急预案》;

各年级、班级要加强对师生进行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法制和安全教育,组织师生集中学习对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等,增强师生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心理咨询(卫生保健)室要结合学校班级实际,开展学生、老师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工作;

对可能引起矛盾激化事件的当事人要逐一排摸登记,耐心接待,尽力做好化解工作;

严格门卫登记、管理制度,控制外来人员进入学校。牢记校

园欺凌和校园暴力报警电话,发现可疑人员或不法分子非法侵入校园应及时报告或报警;

经常性地与派出所等沟通联系,及时掌握校园周边地区存在的不稳定的因素(人或事),及时采取有效对策;

(二)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的处理程序及措施 1.发现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者的应急措施:

如果是教师发现欺凌者正要对学生施暴,此教师应立即上前阻止,并与之周旋,然后巧妙派人报告安全领导小组长;

如果是学生发现了欺凌者正对其他学生施暴,此学生应立即报告与他最近的教师,然后再报告学校安全领导小组组长;

2.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应急措施: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接到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通知后,迅速赶赴现场,同时拨打“110”(情况危急且不受控制的情况下),通知警察(迅速前往现场阻止),与此同时,一面迅速召集最近的教师(赶赴现场,阻止欺凌者施暴,一面通知值周员及相关人员前往现场。

3.各应急组现场应急措施:

应变保护员:接到发生校园暴力消息后,应立即组织本组人员(不必等到人员来齐后)前往现场防止暴力,本着保护学生安全的原则,力求不受任何伤害,但当歹徒强行施暴时,本组人员可实行正当防卫;

疏散引导员:在组长带领下,迅速赶赴现场,当防护组(员)

与欺凌者周旋时,本组人员在可能的情况下,迅速掩护与欺凌者相近,易受伤害的学生撤离,并实施保护行为,防止欺凌者对更多学生造成伤害;

通讯联络员:发生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后,迅速赶赴现场,负责摸清情况,同时向“110”和上级安全部门报告,传达事故情况,保证通讯畅通;

现场救护员:接到事故发生的消息后,在组长带领下,立即携带药品到事发现场了解伤员情况,对轻伤员进行简单救治,对重伤员应立即拨打“120”紧急救护,送往医院治疗。

4.事故调查,善后处理:

学校应急员在“110”的协助下,应立即协助上级主管部门对伤员进行救护,并安抚家长情绪;

学校应急员负责协助“110”调查事故发生经过; 如属于责任事故,追究责任,并进行相应处罚。

5.纪律处分:凡学校教师,必须积极参加与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的防护,对学校出现的欺凌事件进行及时处置,对欺凌事件反应迟缓,故意推脱,懈怠而导致校园安全事故进一步扩大的,学校将对该教师严肃处理。

五、处置流程

一旦发生学校欺凌暴力事件,一般应按下列程序处理: 校内一旦出现非法侵害现象,在场教职工应尽力予以制止并及时通知学校领导。无力制止的,可调集力量,同时拨打报警电

话“110”。

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各工作人员按照职责开展工作,如发生劫持人质事件,应变保护组的人员要在公安部门赶到之前,尽力与歹徒周旋,规劝其终止犯罪;同时学校要全力保护好在现场或附近的其他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要对学生进行疏散。若有需要,则通过校园广播,发出紧急集合信号,各班班主任、任课教师到班级指挥学生有序疏散。

如有人员伤亡,人员救护组要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护,有可能的以最快的速度把伤员就近送往医院抢救,并通知家长或家属。

协助警方阻止欺凌暴力行为的最后实施。

保护现场,配合警方调查取证。及时向师生及家长通报事件经过,稳定情绪。在警方的指导下维持秩序和善后处理。

校园欺凌暴力事件 篇2

教育部网站12月15日消息,消息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障学校安全的总体要求,督促地方政府建立健全中小学安全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日前,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共5章19条,主要包括总则、督导内容、组织实施、结果运用和附则等5个方面,对学校安全专项督导工作进行了系统的制度设计和全面规定。《办法》规定,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由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主要检查各级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学校安全工作治理体制、机制和治理能力、措施的建设、落实等情况。主要包括6个方面:一是督组织管理;二是督制度建设;三是督预警防范;四是督教育演练;五是督重点治理;六是督事故处理。开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是督促地方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学校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安全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提高学校安全风险防控能力的重要举措。这项制度的建立,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切实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维护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校园欺凌事件的法律思考 篇3

一、校园欺凌的成因

(一)学生自身价值取向的错位以及性格的偏激

当代中小学生大部分都属于独生子女家庭中,“4+2+1”的家庭模式使孩子时刻都处在大人们溺爱的氛围中。孩子从记事起便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处于家庭唯我独尊的核心位置,一切欲望都会由家人帮助满足,价值观逐步陷入错觉的深渊,这种错觉,使他难以承受任何轻视与挫败。同时,某些影视作品、网络游戏等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方式,使他们在面对自身的挫败与不满时往往用暴力的手段去寻求解决。

(二)学校惩戒作用的不断弱化

随着我国民主化进程不断加快,教育民主自然而然也成为公众尤其是众多媒体聚焦的焦点,学校怕引发媒体曝光或其他后果而不敢对学生处以“开除”等严厉处罚,而对于这类学校的“小霸王”,批评教育等温和的处理方式基本属于“罚酒三杯”式的敷衍了事。因此,惩戒功能的不断弱化和放任,最终使得这类学生的欺凌行为变得无所畏惧,甚至迫使一些校园欺凌事件的受害者加入其中,形成“被欺凌——加入欺凌集团——欺凌别人”的恶性循环。

(三)法律法规的滞后性和局限性

中国现有的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如《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刑法》等相关规定严重滞后,尤其是针对14岁以下未成年人犯罪显得束手无策。在网络传媒无比发达的今天,大部分青少年都很清楚的知道未满14岁未成年人无需承担刑事责任这一相关规定,使得他们在实施校园欺凌行为时缺少一把悬在头上威慑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二、校园欺凌的法律责任分析

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不是“小霸王们“单纯的个体行为,而是社会多方面因素在无数次的放纵及漠视下催生的产物,以下对其相关责任进行简要分析:

(一)欺凌实施者的法律责任

对于未成年学生的欺凌行为,如上文所述,未满14周岁的行为人不负任何刑责,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行为人,实施法律限定的严重犯罪以外的刑法中其他危害行为,虽然依法不负刑事责任,但根据刑法第17条第4款的规定,应当责令其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同时,近期各地发生的不同校园欺凌行为也表明,当今社会所发生的校园欺凌或暴力行为已经不仅局限于同学间的欺侮,而且有和校外不良势力相勾结的情况发生,甚至成为这些不良势力实施敲诈、抢劫、强奸等行为的“马仔”。根据《刑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因此,对于这类校外成年群体,应承担欺凌行为的连带责任,并按照间接正犯,依法从重处理。

(二)监护人的法律责任

对于大部分未成年侵害人来说,由于尚属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人,根据《侵权责任法》第32条规定,应由其监护人承担替代责任。对于校园欺凌群体中占很大比例的“留守儿童”,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规定,其近亲属、村(居)民委员会、县级民政部门等有关人员或者单位要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另行指定监护人。

此外,某些校园欺凌行为的受害者,迫于欺凌者的人身威胁或教唆,而去实施侵害他人的行为的,如果监护人能证明尽到了监护责任的,可以减轻处罚。

(三)学校的法律责任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每天在学校的时间往往比家里更甚,学校当然应该承担起校园欺凌的相应责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规定:“对未成年人依法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学校、幼儿园或者其他教育機构,未尽到职责范围内的相关义务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使他人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

而且,针对校内外不良分子校外堵门,或在放学路上实施侵害的情况,笔者认为,此处的学校责任理应包含学生上下学必要时间所发生的侵害行为,尽最大可能维护学生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身心健康。

三、校园欺凌的法律防控措施

首先,建立健全对校园欺凌的监督、举报、处置机制。在学校及基层公安设立24小时举报求助热线,一旦接到举报,必须在第一时间展开调查,并积极介入,经学校和公安机关共同评估,对施暴人采取批评教育、开除学籍、训诫、人身限制令及其他隔离措施。避免施暴者事后对举报人打击报复或受害学生因害怕而逃学辍学等后果的发生。任何学校老师发现或接到校园欺凌举报,都有义务按程序严格上报,否则会承担相应的行政或民事责任,在学校形成对校园欺凌长久的严打高压态势。

其次,出台和修订针对校园欺凌的法律法规。对于未满14或16周岁的刑事责任年龄规定,在当年的立法环境下,相对于社会或成年人来说,未成年人尽管实施了犯罪行为,但仍属弱势群体,应对其重教育而轻惩罚,并且从其年龄所属的身体和心理条件来看,对社会的危害性也较低。但是,校园欺凌恰恰相反,被欺凌者同为未成年人,而且是更加处于弱势的受害群体,更需要法律的保护。笔者建议,我们应参考西方国家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立法经验,尽早出台专门的反校园欺凌(暴力)法,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如果受害人同为未成年人的,则根据情况降低刑罚适用年龄,扩大入罪种类,尤其是对于拍裸照上传这类对于心理伤害巨大的犯罪行为。当然,本着教育为主的精神,不能简单的施以拘役或有期徒刑,而是要结合强制心理辅导、社区矫正等多种方式,“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校园欺凌暴力事件 篇4

一、指导思想

为了有效防范校园内发生欺凌暴力事件,切实保障广大师幼人身和国家财产的安全,及时处置侵害师生安全的恶性事件,维护幼儿园的稳定,特制定我园校园欺凌暴力事件预防与处理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发生在我园校园欺凌暴力伤害事件。

三、组织机构

1、幼儿园成立校园欺凌暴力防控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寇鹏军 李建平寇慧君 李延新

下设四个小组:

①应变保护组

组长:xxx 组员:保卫处全体人员

②人员救护组

组长:xxx 组员:校医、总务全体人员、各班主任

③疏散引导组

组长:xxx 组员:各班主任、科任教师

④通讯联络及沟通协调组 组长:寇鹏军

组员:办公室及信息室全体成员

2、各组职责

①应变保护组负责在公安部门介入之前与侵犯势力的周旋,紧急时的格斗等。②人员救护组负责为受伤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护。③疏散引导组负责疏散引导学生到安全场所。

④通讯联络及沟通协调组负责对内对外的联络汇报工作和与家长的沟通协调安抚工作。

四、预警预防

1、分析可能引发事件的原因

由于种种因素对社会不满和因矛盾激化而铤而走险,因严重利益冲突而报复,精神病人发病以及极少数歹徒行凶犯罪;学生之间的矛盾等情形是引发学校欺凌,暴力事件的主要原因。

2、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①各年级、班级要加强对师生进行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法制和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②牢记校园欺凌报警电话,相关人员第一时间向学校报告。

③心理咨询室要结合学校班级实际,开展学生、老师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工作。

④严格门卫登记、管理制度,控制外来人员进入学校。发现可疑人员或不法分子非法侵入校园应及时报告或报警。

⑤对可能引起矛盾激化事件的当事人要逐一排摸登记,耐心接待,尽力做好化解工作。

⑥经常性地与派出所、联防队沟通联系,及时掌握校园周边地区存在的不稳定的因素(人或事),及时采取有效对策。

五、处置流程

一旦发生学校欺凌暴力事件,一般应按下列程序处理:

1、校内一旦出现非法侵害现象,在场教职工应尽力予以制止并及时通知学校领导。无力制止的,可调集力量,同时拨打报警电话110。

2、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各工作小组按照职责开展工作,如发生劫持人质事件,应变保护组的人员要在公安部门赶到之前,尽力与歹徒周旋,规劝其终止犯罪;同时学校要全力保护好在现场或附近的其他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要对学生进行疏散。若有需要,则通过校园广播,发出紧急集合信号。各班班主任、任课教师到班级指挥学生有序疏散。

3、如有人员伤亡,人员救护组要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护,有可能的以最快的速度把伤员就近送往医院抢救,并通知家长或家属。

4、协助警方阻止欺凌暴力行为的最后实施。

六、善后处理

1、保护现场,配合警方调查取证。

2、在警方的指导下维持秩序和善后处理。

防校园暴力校园欺凌讲话稿 篇5

1、中学生身心发育不够成熟,极易冲动,自我调节能力较弱。

根据中学生身心发育的特点,他们由少时的依赖性向独立性过渡,显然有了一定的思想,有了一定的主观意识能力,但心理发育并不成熟。他们的精力充沛,体力旺盛,血气方刚,易于冲动,往往判断事物缺乏客观,处理问题时带有情绪,不太冷静,做事不考虑后果的严重性。他们好奇心强,模仿性强,但自我控制能力差,对什么事情都感兴趣,对什么都想试一试,同时又喜欢出风头,好逞强。另外,受到一些影视媒体的影响,喜欢充当“老大”,认为“老大”很酷,能获得同学们的崇拜。

出于这样的心理,他们会不择手段,往往以暴力行为来获得这种成就感,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一切无不都有助长了校园暴力发生的趋势,造成一定的危害后果。只有在强暴者对他人发生伤害后,才感到事件的严重性,懊悔之极,且谴责自己的鲁莽与冲动。这就是显现了中学生的心理不成熟。

现在社会正处于激烈动荡的转型时期,在经济潮流的冲击下,他们乐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但自控能力又差。由于认识方面的原因,在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下,容易迷失方向。例如泡网吧、打游艺机,许多青少年都是从这里走向犯罪的。因为玩这些东西很容易上瘾,另而且需要花钱,这样会导致他们会为了钱去抢劫、勒索等,在校园内发生诸如此类的暴力行为。

2、中学生“面子”观较强,报复心理强。

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更何况是处在身心发育时期的中学生,因其精力充沛且好胜心强,一切都力求做得比别人好,从而赢得老师与同学们的加倍赞赏。但有一些学生心胸狭窄,自尊心较重,且控制力差,特别是在以往一直是一帆风顺的,且平时受老师厚爱的学生,一旦受到某些挫折后或遭教师的批评后,由于面子上过不去,自己又咽不下这口气,就会产生报复心理,且易导致暴力行为的发生。

如某地一名中学生,系班里的团支部书记,曾出席本地区的团代会,是一名很有前途的学生。一次,他因违反了学校的规章纪律外出打牌,受到老师的批评,该学生顿感失了“面子”,一气之下出走,后来为了报复,返回学校用火烧了学校的招待所,并持刀冲入校园逢人便砍。

3、家庭环境与家庭人际交往教育的偏颇对中学生的影响。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据调查表明,许多暴力行为的青少年多出自于家庭问题,如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等。生活在那些支离破碎的家庭中,生活在那些有在巨大压力和冲突的家庭中,由于得不到爱,得不到温暖,很容易形成一种畸形心态,养成偏颇冷漠,好斗等不良习惯;

除此之外有的家庭过度溺爱孩子,放弃对孩子教育,这同样会导致孩子产生不良习惯,这些不良习惯带到学校后,就会与学校规章制度以及教育管理方式发生冲突,与其它同学发生矛盾,产生对抗,以致产生暴力行为。其次就是目前家庭人际交往教育的偏差滋生并增强了中学生的攻击性,小孩子在学校与同学发生纠纷和矛盾时,其家长往往错误地暗示和引导孩子去攻击或还击他人。

多数家长认为“在学校里不能太老实”、“受人欺负咱不干”。《新民晚报》报道过在公共汽车上小女孩踩了小男孩的脚,男孩推了小男孩一下。当即小女孩的母亲重重地将小男孩往后一推,并大声训斥女儿:“你怎么这么傻,别人欺负你也不敢吭一声”。正是家长的错误怂恿和恰恰相反的鼓励,助长了青少年的攻击性行为,这也是校园暴力频频发生的原因之一。

4、学校教育体系与管理的不健全。

首先是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相对薄弱。在处于转型的社会现实中,学校道德教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对学生还是进行着老一套的说教方式,对新时期中学生出现的思想问题不可能很好的解决,其次是教育思想老化,教育方法不当,教师整学生、骂学生、打学生的现象仍然存在,引起了学生的反感。

如同自然界中的优胜劣汰竞争规律那样,中学生中一部分学生因成绩不好而被人贴上了“差等生”这样的标签,他们往往受家长的指责、老师歧视、同学嘲笑。这无疑会使这部分中学生产生强烈的被剥夺感和被遗弃感。

挫折理论认为,当中学生遭受挫折后,在情绪与行动上会产生一种对有关人或事攻击性的抵触反应,以消除来自挫折的痛苦。部分差生的暴力行为正是对外界歧视等消极刺激的心理释放。第三,由于学校在处理学生之间的纠纷与矛盾上不够重视与及时,使一些原本是很小的事情暴力化与恶性化,促使了校园暴力行为的发生。还有的学校对于所发生的暴力事件不是积极地配合有关部门查处,而是千方百计地掩盖,息事宁人,这无疑纵容了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5、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对中学生的影响。

中学生正处于生理与心理成长的阶段,身心的发育还不成熟,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近年来,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各种色情、凶杀、暴力等书、画刊物充肆各地书摊,而且许多录像、碟片及影视作品充满了打打杀杀的画面,这一切都极其严重地影响了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有着明显的情绪不稳定,易冲动,好奇心强,极具模仿性等特征。在社会上一些“黄”毒文化的思想侵蚀后,极易诱发强奸事件的发生。再如《逃学威龙》、《校园小霸王》等所谓的青春校园片描述的全是校园中的不良习气,对于那些学校中打架的,能捉弄同学的老师的称之为英雄或老大。这些影视对身心发育还不成熟的中学生来讲,必然产生误导。并极易促使校园暴力行为的发生。

6、法制观念淡薄,利己主义严重,随心所欲,做事不考虑后果。

反对校园暴力和校园欺凌讲话稿 篇6

大家好!

下面介绍给大家如何防止校园暴力的措施

一是开展专题教育。学校集中对学生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充分利用品德与社会、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课,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危害性,这样做不但损害了他人的身心健康,还违反了《中小学生守则》,严重的还构成了犯罪。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关心,彼此爱护,共同进步。同时,组织教职工集中学习对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等。

二是完善工作制度。学校制定完善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措施,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请镇派出所的领导来校开展法制教育。加强对外来人员的管理,完善门卫和执勤巡逻制度,值班人员做到24小时手机开通。

三是明晰工作责任。学校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公布学生救助或校园欺凌治理的电话号码并明确负责人,及时处理。教师要及时发现、调查处置校园欺凌事件,严肃处理实施欺凌的学生。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

校园欺凌暴力事件 篇7

一、校园暴恐事件后心理危机干预的组织领导

(一) 明确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和任务

校园暴恐事件后的心理危机干预旨在及时控制和减缓因事件造成的心理影响, 指导和规范心理应急处置工作, 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暴恐事件对心理健康造成的危害, 维护校园稳定。其主要工作对象是身心健康受影响较严重的师生, 而不是所有人。因此, 其工作原则主要有两点:首先要实施分类干预。针对有特殊心理反应、内心冲突和深层次问题的个体, 应进行单独干预, 防止发展成为慢性的精神病理状态, 如PTSD、抑郁症、焦虑障碍、物质依赖等;针对受影响的群体, 如同班同学生, 应进行团体辅导, 分享感受、加深理解、相互支持, 共同面对现实;针对有家庭成员死亡或者对亲情依赖较大的师生, 可进行家庭治疗, 把家长、学生或其他家庭成员放在一起, 利用小团体之间的亲密关系, 通过改变家庭成员之间的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心理发生积极变化。其次要明确能力界限。心理危机干预只是针对筛查出来的需要关注的人群, 及时给予他们适当的心理援助, 帮助其处理迫在眉睫的问题。它只是整个校园危机管理和救援工作中的一部分, 不是万能钥匙, 不能包办所有事情, 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不能代替当事人去解决具体问题。

基于以上工作原则, 由此明确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任务:一是心理援助。校园暴恐事件发生后, 心理危机干预人员立即行动, 协助救援人员对受伤害师生进行心理干预, 使其脱离心理危机。二是知识宣传。向师生宣传心理卫生知识, 对危机管理和救援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督导, 负责现场心理援助或姜汪维/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石河子大学药学院, 讲师, 从事心理学教学和研究;张懿/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硕士研究生, 从事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石河子832000) 指导师生寻求专业的心理支持与互助。

(二) 建立三级心理危机干预组织体系

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这是由学校拥有不同学科背景、履行不同功能任务的人员组成, 是校园暴恐事件发生后的最高权威机构和协调中枢。从心理危机干预的角度看, 其主要功能有以下两项:

一是制定心理危机干预计划。在全面检测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 领导小组要研究和拟定心理危机干预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策略框架, 以及具体实施层面的流程、分工、方法和应对技巧。

二是指导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实施。首先, 建立现场心理救援场所。对患有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情绪或行为失控的师生, 应及时将其转移至心理救援场所, 必要时可使用药物辅助治疗。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 可将出现严重急性心理应激反应的师生转至精神疾病专科医院, 进行强化干预和重点治疗。其次, 做好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保障服务。保证信息畅通、人员到位、后勤支援到位、各部门协调到位, 掌控大局、统筹兼顾。再次, 鼓励受伤害群体相互支持。指导救援人员将熟识的、受伤害程度相似的师生放在一起, 对他们给予适当的个体和团体辅导, 利用“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认同心理, 激发他们相互支持、共渡难关。

建立精神卫生与心理学危机干预应激网络。这支队伍主要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政教处和班主任组成, 同时还包括学生心理社团和志愿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负责对相关干预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督导和现场指导, 参与校园暴恐事件的检测预警, 结合环境变化和风险因素态势, 运用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 向学校决策部门提供预警报告和心理危机干预建议。

建立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小组。学校专业人士不够, 可以延聘校外专门机构的专家担任。主要任务是协助学校研究制定心理危机干预预案, 举办讲座培训, 对心理创伤较为严重的师生进行心理干预。

二、校园暴恐事件后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内容

(一) 综合运用心理危机干预技术, 提供心理援助

对受伤害人员进行心理援助。主要工作分三块:一是分组包干走进病房, 对伤员进行一对一心理干预与辅导。通过倾听、共情、支持、安慰、鼓励等心理调适方法给予最大程度的援助。二是深入维稳一线工作人员, 如班主任、志愿者、执勤官兵等, 为他们提供心理援助。一线工作人员由于亲临现场, 面对突发的、多人的伤亡, 情感意志受到强烈冲击, 因恐惧、焦虑、疲劳、压力导致心理变化明显;再加上有些救援人员年龄较小、生活阅历浅、经验缺乏, 心理还不够成熟, 面对血腥场面, 难免会产生心理应激反应。[2]因此, 心理危机干预小组也要注意为这部分人员提供心理援助。三是校园周边社区。通过讲座、座谈以及走家入户的方式, 缓解周边社区居民的心理压力, 疏导心理应激, 为进一步肃清暴恐事件给师生带来的心理影响营造良好的校园内外环境。

心理危机干预知识的宣传教育。主要分三个层面:一是自救知识的宣传。自编《心理健康简报》《心理援助指南》等刊物、传单和手册, 针对校园暴恐事件中的受伤者、陪伴者、维稳者等不同当事人的不同心理, 编写不同内容, 指导他们进行心理自救。二是及时准确地向师生通报救援工作进展情况, 消除谣言和猜疑, 稳定人们的情绪;及时掌握危机人群的心理状况, 及时向上级报告并提供解决方案, 形成心理干预支持网络。三是通过媒体、网络或者学生活动 (如班会、主题团日活动等) , 一方面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 讲解暴恐事件后人们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和应对策略, 提高大家的心理自救水平;另一方面设置合适的议题, 转移师生的视线或者挖掘事件背后的正向意义, 使人们不再纠结于已经过去的痛苦的事情, 而关注未来发展或自己的所得, 争取转“危”为“机”。

(二) 理顺心理危机干预的脉络和程序, 提高工作实效

理顺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脉络。概括起来就是应对、调整、总结和评估。所谓“应对”, 即是根据现有的精神和心理卫生工作人员, 组建专业的心理应激防治小组, 在学校危机管理领导小组的统一协调下, 迅速开展心理救援工作, 控制态势。“调整”即是根据现场发生的暴恐事件的不同形式、不同对象, 采取不同的心理危机干预预案。同时, 查找事件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进一步优化工作程序, 提高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效。“总结”即是及时对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筛查、技术运用、方法选择等环节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总结, 对不合适的要边整边改, 初步梳理出本次暴恐事件引发的心理问题的特点规律, 提高心理干预的能力和水平。“评估”即是对心理危机干预和救援过程分段进行客观、科学和合理的综合评估, 及时向决策部门反馈, 提供相应的建议措施。在工作完全结束后, 要形成完整的评估报告, 做到科学评判、有效反馈和持续发展。

明确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程序。按照基本的危机干预技术六步法[3], 我们可根据校园暴恐事件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第一, 主动关注, 建立当事人的安全感。比如帮助受伤师生联系家人, 寻找关系亲密的同学、朋友, 或者通过肢体接触、言语沟通等, 使当事人从惊恐万状的情绪中逐渐平静下来。第二, 倾听共情, 鼓励疏泄不良情绪。协助提供生活必需品和伤者最想知道的信息, 促进他们表达内心最真实的情感。第三, 根据个体对事件的不同反应, 采取不同的干预技术, 如认知矫正、放松训练、应激晤谈等。第四, 知识宣教, 引导受伤者理性面对本次暴恐事件及其后果。教会伤者一些合理宣泄、注意力转移等方面的心理调试方法, 解释心理危机的发生发展过程, 使他们理性认识目前的处境, 重新建立自信和希望。第五, 效果评估, 恢复心理健康水平。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一般来讲, 每位伤者平均接受个体或集体心理危机干预与辅导应不少于6次, 每次不少于30分钟。

三、校园暴恐事件后心理危机干预的一般方法

(一) 针对不同人群的常用方法

普通人群。普通人群是指经过筛查和评估没有严重应激症状, 但是受事件影响的人员。针对这样的普通人群, 应该有心理危机管理的意识与措施, 以便为整个灾难救援工作提供心理保障。一是妥善安置, 避免过于集中。将互相熟悉的人员组成一个临时心理互助组。每小组选出一位学生或者教师担任组长, 组织学习心理危机干预自救知识, 及时发现可能出现严重应激症状的人员, 并与心理救援协调组进行联络。二是发动社会, 依靠各方面力量参与。建立与当地民政部门、社区工作者或志愿者组织的联系, 并对他们开展必要的培训, 让他们协助参与、支持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三是宣传教育, 提高心理危机自救能力。利用校园媒体和大众媒体向师生宣传心理应激和心理健康知识, 教会简单有效的应对心理危机的方法。四是保持沟通。积极与学校指挥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与沟通, 协调好与各职能部门、心理危机干预应激网络的关系, 保证心理危机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重点人群。重点人群是指经过筛查和评估有严重应激症状的人群。针对重点人群可采用“稳定情绪”“放松训练”“心理辅导”等心理危机干预技术进行援助。[4]“稳定情绪”重在给予倾听和理解, 增强安全感, 让对方适度释放情绪压力, 重新恢复心理平静。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要给予关注、解释及确认, 减轻疑惑, 并尽自己所能协助他们与个人的社会支持系统建立联系, 照顾好他们目前的日常生活。“放松训练”即通过调整呼吸、活动肌肉、自由想象的方式, 消除紧张情绪。但是, 分离反应明显如过去的记忆、身份的觉察、即刻的感觉乃至身体运动正常的整合出现部分或完全丧失的伤员, 不宜进行放松训练。“心理辅导”即通过个体或集体晤谈的方式来减轻心理伤害, 同时, 受到严重心理创伤的人员要转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进行治疗。在开展集体晤谈时, 应按不同的人群分组进行, 不能搞“一刀切”。其基本做法是:首先, 了解灾难后的心理反应。通过观察或问卷的形式进行评估, 引导受伤害者说出在灾难中的感受、恐惧或经验, 帮助他们明白这些感受都是正常的。其次, 寻求社会支持。帮助受伤害者确认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 比如家人、朋友及学校、社区的相关资源等, 并注明哪些能给自己提供具体的帮助, 比如情感、信息、物质等, 强化“并不孤单”、“有人关心我”的意识, 提高心理安全感。再次, 引导思考积极的应对方式。鼓励他们有目的地选择积极的、有效的应对策略, 提高个人的控制感和适应能力。

(二) 一般常用方法的技术要点

把控时间, 循序渐进。心理危机干预一般在危机发生后的数小时、数天, 或2~3星期介入。初次干预一般在暴恐事件发生后3天内, 第二次干预在第3~7天, 第三次干预在第二周内。伤员一旦确定为心理救助对象, 要固定地由一个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建立稳定持久的关系;对于重点关注对象, 要进行连续的、系统的心理治疗, 一般每周1~3次, 不少于2周。

无言陪伴, 积极应对。危机事件后, 当事人深陷恐惧和不安, 此时他们最需要关怀和理解, 默默陪伴远胜千言万语, 而一杯温水一张纸巾或许就可以缓解对方的伤痛, 以便顺利宣泄和被接纳。所以, 心理干预者要做到无言地陪伴、无条件地倾听、无条件地接纳。[5]在会谈中应说:“想哭就哭出来吧, 哭出来会好受些”“你现在很安全”“你的感受很正常, 许多人都会这样”, 等等, 而不是告诉对方“你是幸运的”“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时间会治疗一切伤痛”等听上去有些敷衍的话。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文体或社交活动, 让他们从家庭亲友、同事同学、社会各界的热心援助中产生被理解和被支持感, 减少孤独和心理隔离, 疏导负面情感的压抑。

干预认知, 纠正不合理思维。危机事件发生后, 受伤者是否会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或者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其个体的认知模式有关。负性情绪会严重损害人的认知功能, 甚至造成认知功能障碍, 从而使人陷入难以自拔的困境, 丧失生活的目标与动力。因此, 要提高受伤者对应激反应的认知水平, 提供权威信息、解释心理危机发展过程、学习心理自救知识, 使当事人正视灾难, 理解目前的境遇、理解他人的情感, 重建信心, 积极面向未来。此外, 对于有宗教信仰的师生, 也可以尝试让其回归民俗环境, 运用宗教知识或者仪式对受伤害者进行心理干预。

四、校园暴恐事件后心理危机干预的综合保障

(一) 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事前准备

工作人员出发前的准备。一是了解校园暴恐事件的基本情况, 包括事件类型、伤亡人数、当地天气、通信状况及物资供应等, 了解目前学校的救援计划和实施情况, 初步预估干预对象的问题。二是在学校危机管理领导小组的指导下, 与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取得联系, 在专家的指导下, 制定方案和计划, 听从指挥、协调行动。三是携带好开展工作所需的工具。准备简易测评工作, 如事件影响量表、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等, 辅助筛查重点关注对象, 作为应激会晤的补充参考依据;准备宣传资料, 配备救援队员自用物品、常用药品等。四是对缺少心理危机干预经验的队员进行紧急培训, 熟悉主要的心理干预方法和技术, 做好团队分工。

学校危机管理机构的准备。一是信息畅通。参与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人员要确保联络工具的畅通;启动校级危机管理应急预案后, 逐级汇报制度要保持畅通;学校外宣、内宣的渠道要畅通。二是人员到位。领导小组、专家组以及主要负责人、班主任应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 听从指挥、投入工作, 迅速果断地采取有效措施。三是统筹协调。统一调度保卫、卫生、心理、宣传等部门, 给予救援工作全方位的主动配合。四是保障得力。设置临时安置点、服务点, 如现场指挥部、受伤人员临时安置点、救援人员服务点、专家现场接待点等;安排救援团队的食宿;利用学校教室、会议厅对救援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以及社会志愿服务人员进行部署和培训。

(二) 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现场条件

主要有四点:一是为附近医院开通“绿色通道”, 保证紧急状态下医护人员及时到位。二是供电、供暖、供水等保障部门应保持24小时供应, 以便救援指挥部能够及时发出指令, 调集当地校内外各方力量投入伤员救援和事态控制之中。同时, 与外界保持联系, 使事发地详细情况及时准确传递至上级行政主管部门, 争取更多社会资源。三是联系交通部门保障车辆供应与道路畅通, 以便及时转运伤员去外地救治, 以及增派维稳人员到校园内外维持治安, 控制事件继发或事态恶化。四是学校和地方媒体要把握好正确的舆论导向, 及时对全校师生和民众公布最近的事态进展。同时, 发挥信息员的作用, 做好学生的网络舆论监控和把关, 避免谣言不胫而走。

(三) 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总结改进

对工作进行系统总结评估。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结束后, 专家小组、危机管理部门要分头进行总结, 对工作效果进行评估, 对事前征兆、事发状态、事中救援与干预等情况进行认真梳理, 对那些行之有效、操作性强的干预手段和措施要总结经验, 以备今后借鉴使用;对无效干预或干预不当的措施, 要找出失败原因以备今后规避和防范, 形成书面材料留档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设置“正能量”议题重树希望。校园暴恐事件对青少年而言, 是人生一大灾难, 恐怖所带来的心理创伤可能引发一种挥之不去的感觉, 从而对生活失去信心。因此, 学校作为教育部门, 应该设置一些“正能量”议题, 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召唤理想的力量、情感的力量、希望的力量, 重建师生的精神家园。[6]同时, 学校应充分利用危机带来的发展契机, 建立健全危机管理机制, 塑造以师生为本、诚恳务实、勇于担责的形象, 激发众志成城、团结奋进的学校精神。

综上所述, 我们简要讨论了校园暴恐事件后心理危机干预的组织领导、工作内容、一般方法以及必要的保障措施。在实际工作中, 应立足于本校的心理救援团队资源及技术力量, 在国家卫生部相关指导文件如《灾后不同人群心理卫生服务技术指导原则》《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的框架内, 根据当地文化的不同特性、受伤害人群的不同情况等开展心理危机救援与干预工作。

摘要:校园突发暴力恐怖事件不仅会伤害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而且会对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 我们从校园暴恐事件后心理危机干预的组织领导、工作内容、一般方法以及综合保障等方面对该工作进行探讨, 以期推动研究, 提高校园突发暴力恐怖事件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实效。

关键词:校园突发暴力恐怖事件,危机管理,心理干预

参考文献

[1]孟新珍, 张志斌, 周文勇, 等.突发群体性暴力事件无辜受伤者心理应激状况及心理干预[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10, 16 (5) :431.

[2]丁魁, 林成宏, 孟新珍.执行特殊任务官兵心理应激特点及其相关因素[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1, 29 (2) :105.

[3][美]Gilliland B E, James R K.危机干预策略[M].肖水源, 季建林, 杨洪, 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0:35-79.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Z].2008-05-20.

[5]姚玉红.地震灾后心理危机干预[J].现代预防医学, 2008, 35 (12) :2403-2404.

慎重对待校园“暴力”事件 篇8

男是我班上的一个学生,他的家庭颇为殷实。因此,家人对作为独子的男“要求不高”。娇惯加放任,使男养成了冲动、易怒、暴躁的性格,还得了个“打架王”的绰号。但妈妈的结论是:“我们这小子挺怂的,和别人打架每次都是吃亏的那个。”而爸爸干脆就是:“下次要是挨了打回来,我还得揍你,爸爸小时候,可没你这么笨……”这无形中让男变得更加“威猛”。

后来据我留心观察,其实男惹事原本也没有多少恶意,但常常因为不知道轻重,就让“小事情”演变成了“大事件”。

比如一次课间的时候,男忽然跑到走在自己前面的寒旁边,拦腰把寒“夹”起来就走,寒没有防备,就被摔在地上。寒站起来追着男就打,男一边招架一边冲着寒大喊:“怎么了?不就玩一下啊,想怎么样啊你?”最后,两个人连拉带拽被送进了办公室。类似这样发生在男身上的事情层出不穷。

“老师,男叫来了他上初中的哥哥,要和五年级的孩子打架。”一个男孩子气喘吁吁地跑来报告。

“什么?说清楚一点。”男一向爱惹事,但是竟然叫了“帮手”来打架,这还是第一次,让我很吃惊。

“男说上午被五年级的一个同学打了,他下午就叫了哥哥来给自己报仇。”

“现在人在哪里?”我一边问一边赶紧站起身往外走。我知道男是独子,所以这个“哥哥帮手”到底是怎么回事,让我的心一下子揪起来了。

大概是有人跑来报告我的同时,也早有孩子冲着教室里发出了“老师来了”的警告,那个孩子们嘴里的“男的哥哥”和我走了个迎面。

我认出这是一个原本应该上初中的男孩子,现在辍学在家。因为没有什么正当的事情,所以经常在学校附近的街上游逛,是一个很多人嘴里的“问题少年”。但不知道怎么就变成了男的哥哥。

“你是男的哥哥?他不是独子吗?”我微笑着对眼前这个瘦瘦的男孩儿说。

“不是亲哥哥。您是男的老师吗?”男孩儿做出了一副“嬉皮”的样子。

“是的,去我办公室谈谈吧。”我伸手做了一个“请”的示意。男孩子脸上没有任何表情,随着我来到了办公室。

“谢谢你对我用‘您这样称呼,这样的礼貌要多教给你弟弟啊。”我一边拉了一把椅子让他坐下,一边说。

“老师,我弟说五年级有个孩子老欺负他。”男孩儿没有买我的账。

我倒了一杯水递给他:“是吗?这件事男没有和我说起过。但是,你们男孩子是不是都提倡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我还是微笑地看着他。

“嗯,男说这个孩子打了他好几次了,不然我也不会来管!”男的哥哥说得有些激动,无视我的“示好”。

“男从来没有告诉过我。如果我早知道的话,哪里会等到他被欺负好几次。”我说得比他还“激动”。

随着一声“报告”,男进了办公室,看看我,看看哥哥,没有说话。

“男,你有个好哥哥啊!”我看着男的眼睛,认真地对他说,“他不仅在你遇到问题的时候站出来帮助你,还帮得非常得体。他先从同学那里了解情况,然后再反映给老师,交由老师来处理。这是一份尊重和信任,是个男人!你以后要多学着点哥哥啊,别总是那么冲动。”

男有些茫然地看看我,看看哥哥,没有说话。

“你说那个五年级的同学打你好几次了,真有这回事吗?你怎么没有来告诉我呢?显然你还不知道处理问题有更好的办法。以后要多向哥哥学习,知道吗?”“嗯,知道了。”

“那和五年级同学之间到底怎么回事?”

“那天,明明是他放学下楼的时候撞到我了,却对我说‘你等着。”男满脸的委屈。

“是不是他没有道歉,还威胁你,让你很生气?”

“是。”男使劲点头。

“那个同学后来有没有再找你的麻烦?”

“他瞪我。”男忽然又有些气愤。

“他瞪你的时候,你就想起他威胁你的话,心里不服气,又担心他真的会对你动手,所以就叫哥哥来威胁他,对不对?”男转头看了哥哥一眼。

“如果他也叫了一个更厉害的哥哥,然后你怎么办?本来大家是不小心碰到的,你先说句‘对不起不就没事了吗?你是害怕所以叫哥哥来给自己壮胆,他没准儿也是害怕了才说那句‘你等着呢。下次见面自己把这件事和对方说开,都是同学,又不是故意的。”

我本以为这件事就此结束,两个孩子可以一起离开了。男的哥哥却对男说:“你先去吧,我和老师说几句话。”

看着男走出办公室,他转过头特别诚恳地对我说:“老师,其实我就知道,肯定不是大事!男的胆子挺小的,他就是希望我来给他壮壮胆。我既不能拒绝男,也不想让家里人为我们操心。”

我也真诚地对他说:“我非常理解,所以这件事到此为止。不过你要记住,我们每个人必须自己遭遇问题、解决问题,然后才能得到成长,谁也代替不了谁。”

“我明白了,不打扰您了老师。”男的哥哥转身离开了。

一场风波就这样过去了。

(案例提供:北京市新教育实验学校 王丽君)

1.对孩子期望过高或者没有期望,都不是负责任的态度。其实,很多时候父母并不知道该对孩子提出怎样的“要求”。

2.一个家庭里的所有成员,对孩子的要求应该达成一致,并且尽量采取正确的态度。否则,孩子会无所适从,干脆谁的话都不听了。比如故事中家人对男和小朋友“打架”的态度,明显是不当的。正确的做法是大家一起帮助孩子分析事情发生的原因,教给孩子正确处理问题和疏导自己情绪的办法。要教孩子保护自己,不能教孩子“以暴制暴”。

3.很多时候,父母冷静几秒钟,就能让一件事情的结果截然不同。这不同的结果,很有可能造成父母、孩子甚至几个家庭的不同命运。

4.对父母来说,不仅仅承担着养育子女的责任,更要以自我的不断成长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所以,成长也是父母的一种责任,而且是重要责任。

1.面对孩子之间的矛盾,老师不要大惊小怪,更不要轻易把孩子的行为“上纲上线”。孩子们往往是因为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一件事情,或者感觉到了委屈,却不知道如何倾诉来平衡自己内心的感受,才会选择夸大某种最容易获得同情和支持的东西,来为自己赢得安全感。老师要细心地洞察孩子们的这些“小心思”,让孩子既要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真切关怀,又懂得该怎样用合适的办法来处理问题。

2.有时候,老师善意的谎言是必要的。故事中哥哥来替弟弟“出头”的时候,已经是带着情绪的。老师先把哥哥带到办公室,是为了避免这件事情影响面的扩大。而且,老师温和的态度也稳定了哥哥的情绪。在之后的沟通过程中,老师借助和男的对话,委婉提出了对哥哥行为的引导和建议,也告诉了两个孩子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3.当男的哥哥委婉表达出对家人知道这件事的担忧时,说明他是一个懂得考虑别人感受的孩子。老师明确表示这件事“到此为止”,这样有利于彼此建立信任关系,避免再发生更恶劣的事件。

4.很多教育的契机,是需要老师敏锐捕捉、牢牢抓住、充分利用的。对男这样的孩子,老师要多观察、多发现,帮助孩子找到感兴趣的事物,并发展自己的兴趣,从而为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校园欺凌暴力事件 篇9

一、指导思想

真抓实干,狠抓落实,促进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健全预防处置学生欺凌的组织机构、工作体制和规章制度,切实推动《指导意见》和《治理方案》规定的政策措施落细落实,有效防治学生欺凌,为建设阳光安全校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二、工作目标

建立健全学生欺凌防治工作责任体系和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学生欺凌防治部门齐抓共管、责任落实到位、管理制度健全、预防措施有效、处置程序规范的工作局面,推动形成学生欺凌防治工作长效机制,有效遏制学生欺凌事件发生。

三、工作内容

(一)落实工作机构,做到责任到位

教育局成立防治校园欺凌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明确学生欺凌防治工作负责人和联系人,制定、下发学生欺凌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在东丰县网站“教育领域信息”专栏予以公布。

(二)落实部门分工,做到齐抓共管

【督导办公室】将防治校园欺凌工作纳入对学校的督导指标体系当中,加强对学校开展防治校园欺凌工作的督导检查,对学校防治校园欺凌工作全程监督;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学校围绕学生欺凌防治健全工作制度、开展专题教育、加强预防排查;配合开展其他调查处理校园欺凌工作。

【安监科】督促指导学校做好安全管理,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建设工作,协调相关部门指导学校及周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保卫工作;配合开展其他调查处理校园欺凌工作。

【基础教育科】督促指导中小学校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尤其加强对学习困难生、单亲家庭学生、留守儿童的关爱和帮扶;督促学校开齐开足安全教育课、法治教育课、心理健康教育课等,对学生全面开展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结合典型案例,集中开展预防中小学生欺凌专题教育,提高学生对欺凌行为危害性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做好预防教育,规范办学行为;指导学校开展向真向美向善的校园文体活动,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积极健康的文体活动传递正能量,为学生提供放松减压形式和自我展现的舞台,强化校规校纪教育管理;负责调查处理发生在中小学生之间的欺凌事件,做好善后工作。

【职成教育科】督促指导职业学校和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做好防治校园欺凌工作。督促做好学生日常管理,结合学校特点,强化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安全教育;督促学校强化校规校纪教育管理;负责调查处理发生在职业学校学生之间的欺凌事件,做好善后工作。

【政策法规科】负责加强学校法治宣传和预防校园欺凌专题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学校治理水平,推进依法治校;探索建立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伤害事故监护人责任追究制度;负责受理学生欺凌事件申诉和牵头相关部门启动复查程序,公布处理结果。

【人事科】将预防校园欺凌纳入教师培训计划,提高学校防控校园欺凌工作能力;配合开展其他调查处理校园欺凌工作。

【党委办公室】将防治校园欺凌工作纳入学校领导班子、校长、班子成员考评内容和标准,细化问责处理规定;配合开展其他调查处理校园欺凌工作。

(三)落实日常管理,做到制度健全

学校要成立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方式;明确学校相关岗位教职工特别是法治副校长或法治辅导员防治学生欺凌的工作职责和具体任务;明确学生欺凌的早期预警和事中处理及事后干预的具体流程;在校规校纪中明确不同程度欺凌情形的处罚规定。

(四)落实预防措施,做到防患未然

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学生欺凌专题教育,结合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普及防治学生欺凌知识和反欺凌技能。开展针对全体学生的防治学生欺凌专项调查,及时查找可能发生欺凌事件的苗头迹象或已经发生、正在发生的欺凌事件。

(五)落实处置程序,做到规范有度

学校要细化调查处理欺凌事件、判定欺凌事件严重程度和教育惩戒欺凌实施者、安抚保护欺凌受害者的具体流程和办法,根据欺凌事件处理申诉和复查程序规定,合法合理进行处置;要依据管理权限,对本校学生欺凌事件及处置情况建立专门档案。

(六)落实长效机制,做到专业有效

教育局相关部门按照《治理方案》要求建立学生欺凌防治工作培训、考评、问责处理、依法治理等长效机制,在教育机关干部、校长、教师培训和考评中增加学生欺凌防治内容,细化培训内容、范围、次数等要求,细化纳入考评内容和标准,细化问责处理规定。

四、督促措施

(一)定期通报。各级各类学校要结合实际,实时上报欺凌事件发生情况,教育局相关部门定期对发生的欺凌事件进行通报。

(二)事件督办。教育局相关部门对社会反映强烈、群众来信来访、久拖不决及重大欺凌事件进行重点督办,对学生欺凌事件中存在失职渎职行为、因违纪违法应当承担责任的有关人员严肃问责。各级各类学校要按照督办要求及时妥善核查、处置、整改。

(三)专项督导。教育局相关部门于10月下旬对学校欺凌防治工作情况开展专项督导,重点检查学校落实学生欺凌防治日常管理、预防措施、处置程序、工作成效等情况。

(四)评估总结。各级各类学校要对照工作内容中的“六个落实”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提出改进措施,教育局将于11月下旬综合舆情监测、定期通报、事件督办、实地督导等情况,对学生欺凌防治工作情况进行评估总结,形成学生欺凌防治督导评估报告。

(五)社会监督。教育局将在东丰县网站“教育领域信息”专栏,公开学生欺凌防治工作信息(含工作机构名称、办公电话、实施方案),主动发布学生欺凌防治有关政策文件、工作动态、先进典型、警示事件、追责问责、督导报告等信息,接受公众监督。

(六)宣传引导。各级各类学校要通过推广学生欺凌防治经验、发放防治学生欺凌指导手册、“给家长一封信”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上一篇:学生手册自我鉴定50字下一篇:画眉鸟原文赏析 欧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