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的心诗歌

2024-09-12

寂寞的心诗歌(精选9篇)

寂寞的心诗歌 篇1

绿凝滞了时空,

携带着无比的轻柔,

化作了女人眉间的等候,

静望的是荷,

静望的是足下水,

静望的是花间的温柔。

风藏匿在何处?

在温柔的心间,

涟漪。

在细腻的手心,

颤抖。

在云首的伞面

摇曳。

无以书写,

只有丝丝的相思,

在目光里跌落。

水凉了温度,

淡了等候中的绿色,

透明的心伤,

葱茏了线条,

滴答滴答。

是美了他人的风景,

是寂寞了自己的晴空,

那份情,

已远化作了孤鸿,

交织在蓝天中。

唯有点滴的心雨,

点滴的爱,

点滴成了指尖的冷。

还有一点温馨,

揉进了水里的冷,

依次绽放,

七彩斑斓为浮动的岛。

岛是浮动的心,

心是寂寞的岛。

唯有心伤在凭吊,

已远的情感。

 

寂寞的心诗歌 篇2

昨天, 接到相交多年的王老师的电话, 我不禁百感交集、眼眶酸涩:王老师已参加工作二十余年, 待人诚实低调, 工作兢兢业业, 平时大家都挺乐意跟他相处的。可今年王老师被调整到了后勤岗位, 一下子从“老专家”变成了“老人家”, 这对热衷讲台的他已是个不小的打击了, 而更让他心寒的是, 平日里那些熙熙攘攘的“门客”们, 竟一下子没了踪影。开学五天来, 并无任何人跨进过他的宿舍门, 就连在校园里不期而遇, 也无人表现出想跟他打招呼的样子……王老师因此而陷入深深的寂寞之中。

其实, 我们又何尝不是寂寞的?

身处在这个时时处处都非常讲究人情、关系、背景、钱财的社会里, 对于像你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说, 要关系无关系, 要背景无背景, 要钱财无钱财, 谁会把我们真正当回事儿?谁会跟我们讲人情?尽管平日里大家相安无事, 甚至亲如一家, 可一涉及利益分配, 甚至关乎命运前途的重大改革时, 什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谁将受益?谁当炮灰?这不言而喻。于是, 那些长着一双“隐形翅膀”的幸运儿们总能成为砌墙的石头———后来居上:少年得志, 春风得意马蹄疾!而更多的寻常百姓在无限感慨、无可奈何之余, 也不敢有丝毫的疏忽大意, 还得很违心, 很痛苦, 甚至很卑贱地与那些权贵人物攀上那么一点点儿的关系, 只乞求在一把又一把的熊熊烈焰中不被烤焦, 在一轮又一轮的重大改革中不被抹去, 消失于无形……人呀, 为了妻儿老小的幸福, 为了担起家庭的责任, 或许我们都很“愿意”扮演不同的角色:每一天都是“孙子”, 有太多太多的人是我们的“爷儿”, 任他们指手画脚、大呼小叫, 我们战战兢兢、唯唯诺诺;每一天都是“戏子”, 完完全全丢失了原本的自己, 在不同的场合吃力地扮演着自己既不愿意, 也不擅长的角色, 而只要导演“咔”的一声, 我们就前功尽弃, 卷铺盖走人;每一天都是“疯子”, 揣着明白装糊涂, 言不由衷, 哗众取宠……

我们的寂寞, 源自世人势利的心。

人心势利, 必然使得大家在工作生活中, 在与人交往时变得无比地虚伪、冷漠、隔阂、算计……一切都以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甚至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完全置他人之合法权益于不顾。尽管所有这一切都是在道德、仁义、良知、法制的名义下进行的。只是, 丑恶的东西, 无论其以何种面目示人, 都让人觉得恶心, 且任其如何的欲盖弥彰, 终究难以瞒过世人雪亮的眼睛……

我想, 王老师可悲的遭遇, 症结大概在此。是呀, 既然已经是个“打杂的”了, 对别人而言就已经低人一等, 别人当然不屑交之。更重要的是, 人家恐怕很担心选错了边站错了队而“引火烧身”, 那岂不太冤?因此, 被调了岗的王老师会如此寂寞, 竟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世人心之势利, 或许早已成为一种文化, 只是这样的文化, 往往让人心痛, 此不妨再举一例:

某村有两个人在外地工作, 一个是县上的主要负责人, 一个是某工厂的高级技术员。那个县领导回家过年, 村里人几乎每家每户都赶过去拜访, 带点瓜瓜果果, 与其拉拉家常, 帮助整理一下卫生等, 好一派热闹亲和之举;而那个高级技术员回家, 则并无人登门来访, 大家该干吗还干吗……两者较之, 天壤之别, 让人感慨!

人心何以如此地势利?我想, 原因有二:首先是强者坐拥的权力、资源、机会等太具诱惑力, 让人有利可图, 欲罢不能, 当然得好好地巴结之以求其利。其次是弱者的自虐思想使然。心理学有个规律:一个人一贯在别人设定的某种情境中生活, 时间一长, 哪怕这种情境再不合理, 再不人道, 被损害者也安之若素。的确, 弱者或早已习惯于在别人画出的圆圈内生活了, 若离开了那个圈, 他们恐将无所适从。如此一来, 势利之心能不泛滥成灾?

面对人心的势利, 作为教育的施行者, 我们是否常常感到羞愧与自责:经我们教育后的人心竟是如此荒芜、贫瘠与扭曲?或许, 我们当老师的很无奈, 我们正经历着的教育也很无助:尽管我们劳心劳力地去塑造学生的德行, 最终却无法左右他们的生存信念, 更无法坚定其人生的信仰!毕竟, 在现实社会生活这个大熔炉里, 有什么融不进人的血脉和灵魂?生活法则早已无情地将不同的人分成了三六九等:强者成为王道, 当其财富资源足以替代并掠夺常人之天资和勤奋时, 又怎能不让人趋之若鹜?弱者卑微如尘, 心力不济, 唯有在现实面前低下头颅, 抛弃自尊, 换取活着的资本。或许, 人心之势利, 也并非与生俱来, 乃是现实生活所迫的无奈选择!是呀, 就人之本性而言, 既都生而为人就应彼此平等, 谁愿意在别人面前低三下四, 作践自己?

令人欣慰的是, 生活中并不乏堂堂正正之人, 他们从不向权势低头, 从不向腰缠万贯者使媚, 也绝不会凌驾于弱者之上, 活得坦坦荡荡, 实实在在。难道他们比之那些势利之人, 生活境况差之千里?非也, 他们同样活得好好的, 人模人样、鲜活自信……如此说来, 我们完全有理由堂而皇之地告诉我们的学生, 大可不必学做无人格无尊严的势利小人, 以遭人发自内心地鄙视之。要做有骨头, 有魂魄的自己, 活得硬气、立体, 受人尊敬。倘人皆如此, 彼此相交就少去了虚情假意、冷漠算计等这些讨厌的东西, 而多出的将是真诚友善、互助理解……如此, 人心还会寂寞?

我们都害怕寂寞, 因其毁伤人性, 令人绝望;我们都憎恶势利小人, 那一把把锋利的刀, 刺得人心中隐隐作痛……

只是, 寂寞难道要坚守到底?憎恶是否应该放下?

蒋方良:喧嚣的时代寂寞的心 篇3

异国良缘

1925年底,年仅16岁的蒋经国来到他所向往的苏联。当时苏联共产党刚在莫斯科办起孙逸仙大学,主要招收中国留学生,研习马列主义。在苏联派驻中国的军事顾问鲍罗廷将军的劝说下,蒋介石将长子送到“孙大”留学。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党政府与苏联关系恶化,蒋经国从此与父亲断绝联系。其后蒋经国因与托洛斯基有过来往,在苏联整肃、清洗托派分子时被流放西伯利亚;组织上解除了对蒋经国的改造后,将其调到乌拉尔重型机械厂工作。

关于蒋经国与蒋方良认识的经过,人们演绎出不同的版本。在人们的流传中,这段异域情缘除了显得非常罗曼蒂克,还带给人一种迷离的神秘感。

一种说法是“英雄救美人”。据说蒋经国有天晚上加班到十一点多,夜间赶回宿舍的路上,看到一个粗壮大汉挡住一位青年女子的道路,这位名叫“芬娜”的青年女子便是后来的蒋方良。蒋经国个头不高,大汉见他走过来,不以为意,不料蒋经国奋力相搏,几拳便把大汉打倒在地。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夜晚,芬娜暗暗喜欢上这个名叫“尼古拉”的中国青年。

另一种说法则恰好相反,换言之,这种说法可称为“美人救英雄”。蒋经国在流放西伯利亚阿尔泰金矿的路途上,饥寒交迫,病倒在一个名叫“塔哈”的小站上。小站久不通车,白雪茫茫,人迹罕至。这一天,芬娜从斯夫洛斯克的工人技术学校放寒假归来,经过小站时,寻找遮风挡雪之处。刚进入烧水房,便发现了缩在乱草堆里的“尼古拉”。芬娜从厚厚的雪中扒出木柴,点燃炉火,烧开水给病人喝,又将自己的黑面包拿出给病人吃。她静静地倾听尼古拉叙述自己的坎坷经历,心中涌上来对这个东方青年的好感。此后,当两人再次相遇在乌拉尔重型机械厂时,便双双坠入爱河。

1935年春天,蒋经国与蒋方良在乌拉尔重型机械厂的工人俱乐部举行了婚礼,在荒凉的西伯利亚建立起温暖的家庭,一年后,两人爱情的结晶、中俄混血儿爱伦(蒋孝文)来到这个世界上,为家庭平添许多乐趣。然而两个人的生活并非那么平静。由于复杂的政治斗争,以及蒋经国特殊的身份,芬娜必须为丈夫承担很多忧虑。蒋经国曾升职为乌拉尔重型机械厂的副厂长,但后来这个副厂长却被撤职,甚至连候补党员的资格也被取消;而1936年,在王明的要求下,蒋经国在《真理报》和《纽约时报》上发表了致母亲毛福梅的公开信,公开谴责蒋介石。此前的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塔斯社便在《真理报》上刊登了蒋经国亲自署名的《讨蒋声明》。蒋方良自嫁给蒋经国的那一天起,中苏矛盾、国共矛盾就注定要在她的心上留下或浓或淡的投影。

蒋介石赐名

1936年,曾在南开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外交史的学者蒋廷黻被派往苏联担任驻苏大使。赴苏就任前,宋美龄告诉他,“委员长”希望他能找到在苏联滞留长达十二年的蒋经国,并助其回国;此前蒋介石在召见他时也曾不止一次提到此事。蒋廷黻为此曾专门会晤苏联外交部长史托尼可夫。1937年某夜,当蒋廷黻和部属们闲谈时,有人报告客人来访,但这个客人在没见到蒋廷黻本人时,不愿透露姓名。这个客人就是蒋经国。由于曾在报上骂过蒋介石,蒋经国不敢确定父亲是否欢迎他回国。蒋廷黻告诉他,“委员长”非常渴望他回国,但他必须与自己的政治信仰决裂,不再谈马列主义。蒋经国同意了,此举对蒋方良来说,则不仅仅意味着放弃政治信仰,同时还意味着她必须将置入一个完全陌生的文化环境。1937年4月,蒋方良随丈夫来到中国。

处于风云激荡的大时代,所嫁入的蒋家又是号称“中国第一家庭”,声名显赫,关系复杂。蒋方良,这位坚强的俄罗斯女子,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要尽快产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重新塑造自己的形象。

蒋介石虽然“渴望”长子回国,可是当蒋经国真的携妻带子归来,他却因为蒋经国曾在报上骂过自己而显得恼怒。蒋经国回到国内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蒋介石却老是不见他,而是吩咐蒋经国夫妇先到杭州拜会“母亲”宋美龄。在冯玉祥等人的劝说下,蒋介石终于觉得有了“面子”,这才放下姿态,在浙江奉化的溪口老家与阔别十二载的蒋经国以及蒋方良和爱伦相聚。

蒋介石原本就因为蒋经国在报上骂过他而心存疙瘩,当白皮肤蓝眼睛的芬娜站在面前时,一时间便很难接受这个俄罗斯媳妇。蒋介石厌恶芬娜的国籍和出身,更厌恶她对中国礼数的一窍不通。当蒋经国扑通一声跪倒在蒋介石面前时,她还没有反应过来,只是抱着爱伦在一边看着,直到丈夫喊她跪下,她才如梦初醒。几日后,蒋介石带儿子和媳妇祭祖,当蒋氏父子跪在蒋母坟茔跟前时,芬娜依然是在一边站立着。蒋介石礼拜完毕,回头看见媳妇在他身后的石阶上直立着,终于恼怒地责骂了芬娜,芬娜吓得哭出声来。

不过蒋介石还是在心里接纳了这个俄罗斯媳妇的,毕竟她出现在儿子窘迫的时候,并给予儿子许多温暖;而且她虽然是个俄国人,却具有中国妇女的温顺;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芬娜和儿子已经有了可爱的孩子。蒋介石提出要芬娜入乡随俗,穿中国衣服,说中国话,并答应请老师教芬娜中文。同时,蒋介石还为芬娜更名改姓:从蒋家之姓,名字则叫“方良”,即方正贤良之意。在蒋介石看来,芬娜应该成为一个传统的中国女人,以传统妇女的价值标准来要求自己,相夫教子,做贤妻良母型的女人。在蒋经国生身母亲的要求下,蒋方良穿着蒋介石下令缝制的中国传统婚服与蒋经国在溪口举行了中国式的婚礼,这是她成为一个中国传统妇女的开始。

蒋经国不喜欢女人干政,认为那样会削弱男人的权力,这有可能是蒋经国从宋美龄身上得来的认识。事实上,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蒋方良也难以让自己扮演宋美龄那样的角色。因此,从正式进入蒋家的那天起,蒋方良便有意无意地对中国传统妇女产生了精神上的认同,在这种认同感的指引下,蒋方良努力以中国传统妇女的美德来塑造自己在蒋家的形象。没跟丈夫来中国以前,生活上虽然不奢华,却很自由;西伯利亚虽然寒冷,却是生身之地。而今,远离家乡,故国只能出现在梦境中,置身在一个关系复杂、礼数繁多的大家庭,必须做事谨慎,说话小心,蒋方良将过去深埋在心。昔日的芬娜留在了故国,今日的蒋方良生活在公婆和丈夫的身后,低调而富于忍耐精神。

刚到中国来,蒋方良不习惯吃中国菜,后来竟能做得一桌蒋介石老家的家乡菜,让蒋介石在讶异之后感到欣喜。蒋方良爱上了中国女人特有的穿着——旗袍,1941年夏天,蒋方良从赣南到重庆探望公婆,戴笠打听到她的爱好,特地请来裁缝给她做旗袍。蒋方良还很快学会了说中国话,一口带着宁波口音的中文说得甚至比丈夫还流利。到了重庆以后,蒋经国怕她在家寂寞,特地请名家教蒋方良书法和绘画,蒋方良研习颜真卿的拓片,几年下来练成一笔很纯熟的颜体字。蒋方良在绘画方面,专攻山水鸟兽与花卉,有内行认为,她在中国画方面的成就虽比不上宋美龄,但也应在中上程度,以一个外国女人的身份,能有这种水平,确实难能可贵。这时的蒋方良已经成为一个道地的中国女人了,“方良”两字也是名实相符。蒋介石对这个俄罗斯媳妇,由厌恶到称赞,他在责骂蒋经国时曾说过,蒋经国在苏联呆了十二年,最大的成绩就是给他领回了这个俄罗斯媳妇。

面对“第三者”

1938年春天,蒋经国受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之邀,赴江西任江西省保安处副处长,一年后,赴江西最边远的赣南,任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独当一面,在赣南大显身手。蒋方良则在赣南办起了孤儿院,生活忙碌而又充实,这可能是蒋方良来到中国后、一直到她在台北逝世,漫长的人生中最有活力的一段时光。可惜好景不长,有一天,蒋方良终于发现丈夫身边有了“第三者”。

这是一个名叫章亚若的年轻女子。章亚若是南昌人,日本人占领南昌后,其父变卖家产,举家逃往赣州,在逃难时父亲走散,章亚若便和母亲来到赣州,生活艰难,后来她向蒋经国写了封求职信,进了专员公署做蒋经国的秘书。章亚若端庄清秀,聪颖大方,富于文才,深得蒋经国器重。一段时间以后,赣南便开始流传起蒋经国的风流韵事了,这时蒋方良可能也隐隐感觉到了,只是她还不大相信,相反在章亚若到蒋经国的官邸做客时,她对章的印象还很不错。章亚若会唱京戏,而蒋方良对京戏也有兴趣,章亚若便时常出入蒋经国的官邸,教蒋方良唱京戏,同时得以与蒋经国接近。

蒋方良终于觉察到丈夫与章亚若的暧昧关系,这时她明确意识到了她与丈夫之间的感情危机。问题的严重性似乎一下子凸现在她的面前,丈夫与章亚若的感情越来越深,她能把丈夫从情人的怀抱里拉过来吗?章亚若会取她而代之吗?蒋方良的心里有着深深的担忧,她回想起,刚来到中国时,她和丈夫先去拜会了宋美龄,接着在溪口又见到了蒋经国的生身母亲毛福梅,那时毛福梅已经被蒋介石冷落,取而代之的则是精干有为的宋美龄。蒋方良从毛福梅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她陷入了不安和恐慌之中。虽然有着满腹的委屈,蒋方良却并没有大吵大闹,她在这个时候想到,不管怎样要珍惜与丈夫在患难中结下的情谊,要维护丈夫在赣南的威望和声名。她早已学会了克制和忍耐,而将委屈深埋心底。

远在重庆的蒋介石从地方乡绅的来信中得知了儿子的风流韵事,颇为恼怒。儿子在赣南一边禁娼,一边却在私下里闹出绯闻,必将使声望招损,不能服众,也就难成大事。为儿子的前途计,他必须阻止儿子与章亚若继续往来。1941年夏,蒋方良受蒋经国委托,从赣南到重庆探望公婆。几年不见,蒋方良出现在蒋介石面前时,让蒋介石很感吃惊。这个俄罗斯媳妇穿着旗袍,能说一口流利的带着宁波口音的中文。而当蒋介石和宋美龄问到蒋经国与章亚若的事情时,蒋方良却没说什么,更没有哭哭啼啼。她是把委屈都放在心里了,表面上却是很沉稳。蒋介石觉得这个媳妇,果然像东方女性一样“方正贤良”。

蒋介石责令蒋经国断绝与章亚若的关系,蒋经国答应了,暗地里却将章亚若送到桂林隐居。后来蒋经国在赣州收到一封电报,电报上说章亚若突然病亡。那时章亚若已经有了两个孩子,蒋经国起名孝慈和孝严,章亚若死后,蒋经国吩咐孩子改随母姓,随章母生活,后来两个孩子也到了台湾。据说,章亚若之死乃是国民党特务所害。

章亚若从蒋方良与蒋经国之间消失后,蒋方良与蒋经国的感情渐渐恢复。不想到了台湾后,蒋方良又要面对“第三者”给她带来的危机;而她同样是将委屈深埋心底,这似乎已经成为她唯一的选择。

这次的“第三者”是个名叫顾正秋的梨园名伶。顾正秋原名丁兰葆,梅兰芳认为顾正秋的戏路与他相仿,便收顾正秋为徒,1944年在梅兰芳的宅邸行拜师礼。天生丽质的顾正秋来到台湾,非常走红。蒋经国见过顾正秋之后,很快便倾心于她。一来二去,对顾正秋产生了很深的感情。蒋经国这时的权力和地位,跟他在赣南时不可同日而语,他认定顾正秋堪为知音,便努力要与顾正秋走在一起。他先是去做宋美龄的工作,遭到宋美龄的斥责;后又托陈诚到蒋介石跟前说项,仍未果。在蒋介石心里,蒋方良是个贤淑温顺的好媳妇,因此,蒋介石又一次坚决阻止了儿子与顾正秋继续往来,他气愤地告诉蒋经国,如果蒋经国娶了顾正秋,他就不认这个儿子了。事情过去一段时间后,蒋方良对这个感情危机依然心有余悸。

萧条晚年

出生于俄罗斯的蒋方良,来到中国大陆后便只能将故国藏于心底;到台湾之后,她又必须离开生活了十来年的大陆——她的又一个故乡。在这个气候与她的出生地截然相反的宝岛上,她体验着世态的冷暖,在萧条和寂寞中平静地生活。

蒋方良拒绝称呼“蒋夫人”。有一次,蒋方良到妇联总会参观艺品展,第二天《中央日报》的报道称其为“蒋夫人”,蒋方良立即召来报社负责人,吩咐他们以后不要用这个称呼。在蒋方良看来,“蒋夫人”已经成为宋美龄的专门称谓,如果自己用这个称呼,就是对婆婆的不敬,这在中国传统的礼数中是不对的。蒋方良一直以来都是以一种低调的态度来生活,即使丈夫做了“总统”,她也很少出头露面,蒋经国也不赞成她有过多的社会交往,因此她的生活范围非常窄小。在民众眼里她带着一种神秘感,却少有社会地位。这么多年来,蒋方良已经学会了压抑自己的兴趣,学会了克制和忍耐。蒋方良到美国看望宋美龄时,宋美龄叹息说:“你为什么要束缚自己呢?”蒋方良回答说:“我已经习惯了。”

蒋方良晚年萧条,在1988年1月蒋经国辞世后,蒋方良连连失去三个儿子:丈夫辞世一年后长子蒋孝文病逝,此前蒋孝文曾长期处于病中;1991年7月,蒋孝武在台北荣总医院突然病逝;1996年12月,三子蒋孝勇在同一家医院病逝。白发人送黑发人,其苦其痛,让蒋方良几乎难以承受。

孤独和寂寞诗歌 篇4

悄悄地荡起了秋千

梦是一只玻璃杯

掉在地上就会破碎

没有梦

我去哪里和你约会?

酒洒了,

满地都是醉的滋味。

花落了,

满园都是秋的伤悲。

梦是一滴蓝眼泪,

离开睫毛就会摔碎

没有梦

我去哪里和你约会?

夜深了,

枕着爱却无法入睡。

天亮了,

打开门却无人回归。

牧云

谁能给我一杆长鞭,

让我去放牧天上的白云?

哪怕是上帝的羊群,

我也要让它们归顺。

我驾着太阳鞭策早晨,

我骑这月亮驱赶黄昏。

渴了我就舀碗银河水,

累了我就露宿南天门。

嫦娥为我弹奏了

一首动人的《牧羊曲》。

玉帝陪我畅饮了

一壶热情的桂花酒。

牛郎托我捎封信,

让我背着王母

偷偷送到织女的手心。

风是一把掉齿儿的梳子,

它总喜欢把我的思绪弄乱。

辽阔的天空哪里是边?

蔚蓝的世界哪里是缘?

我放牧着飘渺的云烟,

鱼儿不寂寞的诗歌 篇5

时光如水,总是无言

在一片枯叶的颤粟中

我的纤指,抚上了忧伤

透过夜的眼睛

看寂寞,妖娆成一片海

而我,站在海中央

柔波荡漾,宛如一株水草

案前的鱼儿,多么自在

我听到他们风絮般的念叨

飘散在空中

当我足够寂寞,足够宁静时

就喜欢,化为一尾鱼儿

也因此,懂得了他们

只是,鱼儿

可,懂得了我

时光的皓腕

托起我的梦,一直向前

落英缤纷的季节

有过,我的`嫣红姹紫

只是,我忘了

与时光同行

而,把自己遗失在

一个鱼缸里

所以,我亲爱的小鱼

不寂寞

因了这份懂得

我的寂寞,不忧伤

我做了鱼一样的女子

别样的灵动,别样的自在

游弋在水墨飘香的海洋里

我与时光,温柔相处

鱼儿与我,浅浅私语

人,总是在

最深的寂寞里

才会看见,最本真的自己

鱼,总是在

最深的海洋里

寂寞和宁静诗歌欣赏 篇6

那些热烈太多的场所

反觉得浮燥不安

闻鸡起床到大河岸

看母亲河涛涛东流

听树林中小鸟快乐歌声

尽情享用清新气息

还在那屋后的山巅

看故乡日新月异的变迁

高速路如潮的车流

冲碎了早晨天宇的宁静

再回到生息的院落

仿佛主人还在作梦

没有鸡鸣狗叫 风吹树摇

死一般的宁静安祥

没点点生命的气息

哦 它们向我诠译宁静

屋内时钟的钞摆声

是一天日程的强音

我继读普希金抒情诗

突然传来丹特斯的枪声

普希金倒在莫斯科

郊外的决斗场上

俄罗斯诗歌的太阳

消失在人眼的地平线上

我的心也飞到遥远的俄罗斯仇恨的人群

声讨这个法国第三者

我也在声讨的人群

打死这个刽子手

为俄罗斯文学之父报仇

仇恨填满了我的胸堂

十四岁就写了坟铭志

这儿埋藏着普希金

和他年轻的缪斯

他没作过什么坏事

在他的心灵上

我与寂寞同一个国度诗歌 篇7

昏黄的火焰轻轻跳动着

那是我寂寞的心跳

蜡烛燃尽了

黑暗吞噬了我没有反抗

没有挣扎

我己习惯了在漆黑的夜里想你

寂寞是什么

相爱的人不能爱才是最寂寞

我试着勇敢一点,可我无法面对黑夜里颤抖的心跳

我又重新拾起了你给的寂寞

因为爱你

所以无悔

幸福会不会像桃花瓣上的春风

奢侈的从心头轻轻掠过

然后悄悄的离去

等到风过无痕的时候

我只有想你

如果可以

亲爱的我想牵着你的手永远不放开

与你拾一瓣风花雪月的离奇

我愿意

在孤单的黑夜里,听一首伤感的歌曲

读一段寂寞的记忆

这一场只会让人伤心的恋爱

也让我甘之如饴

其实

你永远也看不到我寂寞伤心的样子,因为只有你不在我身边的时候我才是最寂寞的孤单久了

就习惯孤单了

再久了

就会发现爱上你就爱上了孤单

因为有你

我注定会孤单一生

与寂寞不离不弃

天亮了

阳光赶走了夜的黑

但我的寂寞

是心头无法驱散的魔

寂寞在你走之后爱情诗歌 篇8

这寂寞的夜 怎么去忍受

我的快乐 又安排在什么时候

走在 这陌生的街头

没有人陪着我有多少 痛苦和失落

车水马龙 几人能看透

多久没有 牵过你的手

熟悉的路 一个人走

是你太花心 我太软弱

还是我奢求的太多

太冷漠 你头也不回得走

我站在 没有你的街头

风拂过 我的脸庞 留下一串轻声的诉说

曾爱过 你微笑的脸 明亮的眼睛和浅浅的酒窝

说不出口 放不了手

多想回一回头 看见你站在背后

想闪躲 却忘不掉你的眼眸

静静的看着窗外 眼泪还是止不住流

想问你 你是否还记得我什么时候 才能解这相思的愁

呼唤着曾经 曾经的你和爱情

回不去的时光 唱不完的记忆

寂寞的时候怎么办初中的诗歌 篇9

狮子宝宝寂寞的时候怎么办?

它可以到狮子伯伯的鬃毛里玩捉迷藏游戏,

还可以吃鬃毛里的菌类,以免狮子伯伯病。

泪水弟弟寂寞的时候怎么办?

他可以和眼睛姐姐聊天,

难过时也可以要求眼睛姐姐,放它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

消除心里的悲伤。

蜜蜂妹妹寂寞的时候怎么办?

她可以和花儿聊心事,也可以和蝴蝶姊姊一起在花儿身上跳舞,

使寂寞不见!

蝌蚪宝宝寂寞的时候怎么办?

他可以请青蛙爸爸说故事给他听,

也可以和小鱼儿们玩鬼捉人游戏,

把寂寞抛到九霄云外去!

窗户哥哥寂寞的时候怎么办?

他可以和云儿们交换日记,也可以问太阳公公工作得怎么样,

让他解除寂寞的困扰。

雷公叔叔寂寞的时候怎么办?

它可以和雨宝宝一起唱歌,或者是和彩虹妹妹一起跳舞,

把寂寞丢掉!

拼音先生寂寞的时候怎么办?

他可以和汉字小姐约会,

上一篇:看菊花课文下一篇:现代电信运维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