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语文中考阅卷心得体会——陈磊

2024-09-12

2018语文中考阅卷心得体会——陈磊(共2篇)

2018语文中考阅卷心得体会——陈磊 篇1

关于参加2018年合肥市中考语文阅卷的心得体会

陈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很荣幸今天能在这里和大家聊聊关于中考语文阅卷的工作。虽然我也参加过很多大型的阅卷工作,但在合肥市里参加中考阅卷却还是第一次,四天的阅卷工作虽然很辛苦,但也确实收获了很多。下面我谈谈对这次合肥中考语文阅卷的几点收获,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众所周知,今年的语文中考卷打破了传统的出题模式。按照我们在阅卷组里专家们的分析,就是告诉所有的语文老师,中考不再是一成不变的了,试题的形式也不会存在所谓的规律。只要是初中语文知识,符合考纲要求的知识点都将进入中考语文试卷。这对我们接下来的中考语文复习将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特别是我们2019届毕业班的老师们。我们面临的是新课程的改革,用的的最新版本的统编版教材,文言文和古诗词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复习的,但是我们无法提前上新课,因为我们没有新教材。三大文体的阅读理解还需要大量的训练,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也是一个巨大而且复杂的工作,更别提作文的提高了。所以,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时空前的,是无法预知的。

为什么要先说这些,因为今年的语文阅卷在各个方面的要求都很高,无论我们的复习工作在哪一方面出了问题,都会给学生的成绩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给学校的荣誉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所以,我想先提醒各位,特别是马上带毕业班的语文老师,请大家务必要打起精神,做好充分的准备来迎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下面我按照中考阅卷工作的要求,就中考试卷的评分工作给大家讲讲平时我们自己教学和阅卷时应该告诉孩子的几点注意事项:

1、语文教学还是得按部就班,别总想着走捷径。

今年合肥市语文成绩偏低,不得不说很多老师想“歪”了,但是,这也怪不得一些老师“急功近利”的想法,因为,中考这么多年题型都没有变化,遵循着所谓的“潜规则”。所以,我在阅卷的时候就听到过这样的言论,说有的学校都彻底的放弃了说明文阅读的教学的复习,只做议论文阅读。说中考试卷可能是包河区出题的,因为合肥几大区的九年级模拟考试,只有包河区二模考了说明文。所有人都在评价这份试卷,甚至听说,有的考生走出考场就骂他的语文老师。当然,拿到这张试卷的时候,我也很懵。从教这些年,我也是这样走捷径过来的。要不是这届的语文书大改版,我可能还在按照原来的样子在教书。所以,提醒各位,特别是有着教学经验的老师们,语文教学还得按部就班,把该教的都教了,把该考的都复习了,不要总想着“我觉得~~~~”,最近两年的中考透露出来的信息已经很清楚了,语文考试是没有范围的。

2、书写和卷面。

每一个语文老师,甚至每一个孩子都知道,中高考对于书写和卷面的要求都有单独的分值。大家都知道它们的重要性。但是,我想很多孩子包括我们的老师可能都无法想象书写和卷面到底会有多大的影响。本次阅卷,从语知到作文,几乎每一题在讲评分值评价的时候,阅卷负责人都会提到这个,有一个词语叫“酌情扣分”,这是很恐怖的一个词汇。书写不规范、错别字、涂抹严重、超出答题区域、乱涂乱画、随意连线、书写不清楚等等,都是可以扣分的。所以,建议各位,在平时的作业和阅卷中,一定要对书写不认真的学生“狠下心”去扣分,让他们明白,无论你又再多的借口,书写都不能马虎,因为,你的字写得丑,人家也会说你的语文老师不咋地。

3、答题要规范、简洁,重点要突出。

在座的都是语文老师,都明白语文试卷是很难改的,但是从来没有人会因为语文试卷难改就放宽阅卷时间,三天半的时间,我们和其他学科阅卷一样的时间,我粗略计算了一下,今年合肥中考考生有30293人,所有试卷都要双评,当然还会出现三评、四评卷,我参与批改的那一题,分配了6位老师,也就是说三天半的时间,每位老师要改11000份试卷,这个工作量是巨大的。面对着电脑屏幕上不停出现的试题,烦躁是必然的。这个时候,当你遇见答案一目了然的试卷,心情是格外的好,可是当你遇上写满了字答案却模棱两可的试卷时,一定会给出极低的分数。所以,我想告诉各位,虽然语文试题不再有套路,但是我们的题型是不会有变化的,答题格式还是要教给学生的。特别是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不停地告诫孩子,阅读理解的题目必须按照给的格式答题,否则就扣分,这种模式化训练还是很有必要的。建议大家采用专题训练的形式,一个题型一个题型的训练。会有成效的。

4、除基本要求外,作文要有创意。

很遗憾没能参加作文批改,不过我也有幸和几位作文阅卷老师在一起聊过作文阅卷。总的来说,作文分差是不会很大的,大家都知道,中考阅卷有一个名称叫“有效分差”,当两位老师批阅同一张试卷后,给出的分数在有效分差以内,就取两个分数的平均分作为该试卷的最终得分,如果两份分数之间的差距超过了有效分差,则会进行三评,三评分差还大,要交阅卷组复查,当一个老师的试卷经常与别人的分差过大,阅卷组会停止他的阅卷,要求重新审核他的评分标准,要求他重新阅卷。所以,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很多老师会选择一个适中的分数,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平均分来打分。但是,中考肯定会有好作文的,我们要相信孩子会写出好作文的。那么如何让孩子的作文在那几万份中脱颖而出呢?就要求孩子在做好基本要求之外,还能做到书写漂亮、形式新颖、内容有创意、思想有深度等等。我讲过很多作文课,我个人觉得,现在孩子的思维其实是很开阔的,只要我们善于引导,他们肯定会写出一篇好文章的。之所以我们总觉得孩子的作文不好,是因为我们自身就写不好作文。我们有很多语文老师自己都写不好作文,怎么教孩子写?我总结了一下,想让作文出彩,有一个手法是很好用的,就是“非人化”写法,告诉孩子,这篇作文,主角不写人,写动物植物都可以,最后再让他在作文结尾升华一下主旨。我试过这样的作文教学,效果很好,有兴趣的老师也可以试试。

总之,大家都是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都会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方法。所谓“教无定法”,我也只是简单谈谈我的一些想法,如果对大家有一些帮助,我就非常高兴了。如果有说的不当的地方,还望大家不吝指正。谢谢!

12年参加中考阅卷心得 篇2

参加河北省初中历史备考心得体会

2012年3月4日,由华文教育中心组织的初中历史中考备考会在石家庄举行,本次活动是由石家庄外国语学校的杜素娟老师主持的,共有来自全省的300多位教师参加了本次学习。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2012年历史中考备考的策略,根据2009—2011三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分析了中考的基本情况、命题趋势以及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一步明确了中考考什么,使与会教师受益颇深。

一、基本情况

1、命题依据:《课程标准》、《中考学科说明》

2、试题结构:总体框架:相对稳定,略有调整。

试题类型:依据《中考说明》题型示例,继承中有创新。

二、命题趋势

(1)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用新理念统领教材。

(2)以主题考查为主。

(3)注重考查学习方法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①阅读历史文献资料,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和科学严谨表达的能力。

②探究历史问题,发现历史规律的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

③独立思考,并能够对历史信息进行初步归纳、比较和概括的能力。(4)在情景材料与问题融合性上有新发展。

1.问题设置材料化、情境化,问题基于情景材料,问题来源于情景材料,进一步加大了情景材料在解答问题中的作用。

2.材料题和问答题逐渐趋同。(5)突出学科内的综合。

第一层次是中国近代现代史、世界近代现代史内的综合。第二层次是中外近代现代史的综合

(6)关注社会热点,贴近现实生活。

结合周年纪念以及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时代信息和现实感,拉近了历史与学生的距离,做到了历史和时代特征的有机结合,引领教学关注知识的现实意义与教育价值。(7)注重情感价值观的考查

(8)主观题答案简洁扼要,具有学科特色

三、试卷中反映出学生的问题

①基础知识薄弱,主干知识掌握不够扎实。②审题不善思考,获取解读信息能力较差。③表述能力欠佳,归纳概况能力需要加强。④解题技巧欠缺,灵活运用能力有待提高。

中考历史备考的思考

1、历史教学的核心?----知识与能力的落实

2、中考----知识和能力的灵活运用

3、怎样落实?遵循课标,更新观念;

注重联系,构建体系;

传授方法,培养能力;强化训练,提高成绩。

四、2012年中考历史备考策略

(一)中考历史备考依据

1.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不依赖、不倾向于某一版本的教材。以教材为依托,结合不同版本特点补充完善。不能过多的外延,深入挖掘考试说明内容标准之间的联系。2.认真研读《文科综合历史学科说明》

一是找出增减的内容

二是明确识记、理解、运用能力的不同要求

三是关注题型示例部分

3、研究三年中考试题

(二)中考历史备考对策

在主题复习、专题复习、热点复习、强化训练四轮复习中怎样落实以达到中考的能力要求呢?

应注意的问题:

1.依据《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落实三维目标,突破重点和难点;深入挖掘课程标准之间的联系;要注重知识传授的过程和方法。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历史。

2、加强主题学习,挖掘主题下重大历史事件间及主题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多角度设置问题,培养归纳概括分析能力。通过对重大事件及主题特征的归纳、概括,对历史事件的比较、分析,使学生掌握归纳、概括、分析、比较等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3.优化专题复习

抛弃“大” 而“繁”

专题复习问题化

注重全面提升能力

打破教材编写体系的限制,重新梳理所学知识,围绕某一中心问题统领教材,对教材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形成新的知识专题

(1)立足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

(2)分析近年中考的考查情况,确定复习重点。(3)专题划分宜粗不宜细,抛弃大而繁。

(4)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组合,构成新专题。

4.加强中外联系,把中国发展放到世界大背景下。

注重同一时间内中外历史事件的归类,寻找同类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真正达到中外联系,融会贯通。

专题 1

中外近现代的政治民主 专题 2

中外近现代的思想解放 专题 3

中外近现代的重大改革 专题 4

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 专题 5

中外现代化的模式 专题6

世界发展与中国

5.热点专题复习,热点问题要“冷” 处理,注重多角度发现热点切入点,设置新问题。如中美、中日关系、全球化下的世界经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1)周年问题:

1842年 《南京条约》的签订 1872年 《申报》创刊

1911-12年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成立

1921-22年 华盛顿会议

1942年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1972年 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 1992年 南方讲话,中共十四大(2)周年热点:1911年—1912年,辛亥革命100周年 【角度】

角度一:从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考查辛亥革命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角度二:用现代化史观分析辛亥革命带给中国的影响。

角度三:从国家统一的角度,结合国共两次合作、台湾问题考查。角度四:从中外对比的角度,考查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角度五: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考查孙中山身上所体现的伟大精神。

角度六: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坚定的合作者,支持者,继承者,也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完成者。中共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最终实现民族解放,国家独立;通过改革开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国家富强

中美关系正常化40周年:

2012年是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联合公报》,中美关系正常化40周年。必将引起中考命题专家的高度重视。【中美关系历程概况】: 殖民关系:八国联军侵华、华盛顿会议签订《九国公约》 短暂合作:二战时结成反法西斯联盟

对峙关系:二战后扶蒋反共;抗美援朝战争。

合作关系:1972年尼克松访华,开始正常化;

1979年两国建交,现在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合作中竞争,竞争中合作。【角度】:(1)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及出发点,概括美国对华政策的特点;(2)影响中美关系的主要因素,中国处理中美关系的基本原则;(3)个人在外交中的作用,认识外交家的外交风格和个人魅力;(4)从中美关系长远发展的角度,提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建议等。6.强化规范训练,培养答题方法,及时针对讲评,全面提升能力。(1)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课文中的史实掌握基础知识;

梳理课题和子目录构建知识体系;

阅读目录形成对教材的整体印象;(2)培养思维能力

五环节生动课堂,合作探究交流;

多角度思考问题;拓展思维空间;(3)培养运用能力

对知识进行概括、归纳整合的能力

运用已有的知识得出新认识的能力

上一篇:安徽教师考编语文下一篇:第二册法律规范经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