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卫生规章制度

2024-05-26

班级卫生规章制度(精选13篇)

班级卫生规章制度 篇1

一、物品摆放:

1、以年级为单位,统一摆放桌椅。横、竖排都要整齐。

2、桌椅旁边、窗台、暖气上不能放、挂任何物品。

3、卫生角的卫生用具、学习角的学习用品要摆放整齐。

4、桌洞内的物品摆放整齐,废弃物要及时清理。

5、桌面上学习用品用后要及时整理,整齐放置在课桌的统一位置。

6、椅子上的书包、衣服放整齐,书包拉锁要拉好。

7、黑板槽内不能乱放东西(擦布、板擦只放一件)。

8、水瓶、饭盒、抹布等都按各班老师要求统一摆放。

9、讲台桌以年级为单位摆放,桌上物品摆放整齐。

二、卫生保洁:

1、教室地面、桌面、窗台、黑板、门窗要保持干净整洁,不能乱涂乱画。

2、桌面要罩桌罩,每周五带回家清洗,周一带回,要保持桌罩干净。

3、黑板槽要及时清理,槽内不能有过多的积灰和过小的粉笔头。

4、垃圾及时清理,垃圾筒不能装的过满。垃圾筒周围不能有废弃物。

5、水桶要保持干净整洁。

6、室内外墙壁无脚印及乱涂乱画现象。

7、通道地面保持干净,不往暖气里塞东西。

三、个人卫生:

每天干干净净进校园(包括脸、脖子、手、头发、衣服、红领巾、鞋)。

四、卫生习惯:

1、大家都应该爱护学校的环境卫生,不能随地吐痰、乱丢果皮、纸屑和杂物,看有废弃物能主动拣起。

2、教室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3、勤洗勤换,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班级卫生规章制度 篇2

一个班级, 教室的环境卫生如何, 是这个班级整体风貌的一面镜子, 它与班集体的建设紧密相连。打开教室门, 首先让人感觉到的是一个班级的卫生状况。如果教室里垃圾成堆, 异味熏天, 试想教师还敢进门上课吗?还会有激情课堂吗?还会高效吗?同样, 学生在这种环境中还能生活下去吗?还能专注于课堂吗?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教室里, 即使能勉强生活下去, 长此以往也会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产生负面影响。由此可见, 想要提升一个班级的档次, 首先必须重视面子工程。搞好环境卫生, 既是对学生进行个人卫生教育、培养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工作, 也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途径。

认识到了重要性, 下面就是如何实施的问题了。在过去的几次大扫除中, 作为班主任, 我总是先分配任务, 具体到人, 告知学生应该完成哪些任务, 然后就去做自己的事情了。但等到我回来检查时却发现学生只是敷衍了事, 根本就没有尽心尽力地去打扫, 其质量可想而知。后来, 我有一次悄悄地躲在角落里观察, 看上去班里干得真是热火朝天, 但仔细一瞧, 做得认真的同学寥寥无几, 而绝大部分人是在装模作样, 就像蜻蜓点水, 点到为止。平时体育课时生龙活虎的学生, 现在却显得病怏怏的。更有几个学生以为我不在, 早已不知跑到什么地方去海聊去了。

这件事上, 让我得到了几点经验教训。

首先, 要明确责任, 包干到人。每个组、每个同学都应有明确的卫生包干地, 而且必须分工明确, 一旦确定下来就不能再推卸责任。奖罚的规定也要合理, 由班主任或学生轮流担当管理者, 督促同学完成任务。另外, 要认识到卫生管理人员的重要性。不仅要提拔有威信、有想法的学生担当卫生委员, 还要加强其管理能力的培养, 让他认识到不只是埋头苦干, 还要学会合理安排工作, 想办法调动同学的劳动积极性。只有这样, 卫生工作才能井井有条地开展起来。

其次, 班级的学习氛围也相当关键。一个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劲头、学习成绩的提高至关重要。有了学习氛围, 同学们就会养成自觉行动, 就会被学习氛围所感染, 就会比着学, 看谁学得好;有了好的学风, 也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现在的绝大部分高中生, 尤其是高一学生, 由于距离高考比较遥远, 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得过且过, 混一天是一天。再加上自制力比较差, 惰性较强, 所以很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所谓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若是三四人中有一人无心学习, 那么便可影响周围的四五个人。这就造成教室中学生成绩区域分化明显。有的像东部沿海城市一样发达, 有的则需要进行“西部大开发”。毕竟能像毛主席那样置身闹市街头, 而又能把书读得很好的人是凤毛麟角。由此可见, 一个班级若是整体氛围比较好, 那么零星的几个也很难“起风浪”。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 尤其是学习氛围就极为必要。

如何去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呢?我想首先离不开文化建设。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而文化建设很重要的内容是在教室布置至理名言。至理名言往往是一个人的座右铭, 是人生发展的催化剂, 而对于激励学生的就更加重要。教室的前后左右, 如果能让学生抬头都能看到。久而久之, 就会潜移默化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 逐渐成为他们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

可见, 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是成功的一半。而另一半就要靠班主任因材施教, 对学生做具体分析了。学生怎么会感受到班主任对自己的关爱呢?谈心是班主任工作的法宝。师生谈心是情感交流的有效途径。在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过程中, 光靠班主任的单方面教导是不够的。班主任通过谈心可以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为其“解惑”, 从而引导学生向更有益的方向发展。谈心也是增强班级内部团结、理顺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班风的有效形式。只有经常、及时地与学生进行沟通, 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是以他为中心的, 在各方面帮助他、鼓励他、引导他, 就能促使这种关爱最终转化为他的学习动力。当然, 既然是谈心, 就必须真的用心去交流和沟通。作为一名班主任, 能否运用好谈心这种方法主动开展工作, 主要看你有没有责任心和事业心。如果班主任对学生的发展状态漠不关心, 必然无法谈得真心, 即使问题摆在眼前, 学生也不会向你吐真言。如果班主任对学生一片真心, 学生就会渐渐地与你心贴心。只有将心比心, 以心换心, 学生才能向你吐露心声。不错, 班级中同学的确比较多, 又都有个性, 所以要因人而异, 分门别类, 对症下药。总之, 谈心是一项需要耐心且持之以恒的工作, 但却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细致琐碎的工作, 班主任工作也是充满挑战、充满乐趣的工作。班主任工作也是一门艺术, 需要用心, 需要体会, 需要反思, 需要坚持。学生的学习能力参次不齐, 但学习态度是可以改变、可以端正的。我想, 每个学生有了端正的学习态度, 再加上班主任的引导、监督, 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就离我们不远了。虽然不是每个班主任都是这个领域的艺术家, 但是你可以逐渐地去看齐, 去追求。我们不妨套用一句广告词:“追求无极限, 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

摘要:班级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成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是班主任必须重点关注的领域。本文就班级环境中的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一些相应的策略。

班级卫生工作初探 篇3

本人对自己12年班主任经历做了个回顾,对自己在班级卫生方面所做的点滴工作做一个总结,与大家共享。

第一阶段:循规蹈矩,每日两扫。

这也是大多数班主任一直采用的班级值日生安排方式。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班主任或班干部制定好卫生小组值日表,卫生值日按表轮流,不许缺席,不得替代,每天分午休和下午放学时间进行两次教室清洁工作。有了班主任严厉的监督,在各个卫生小组每天的清扫工作下,教室基本能呈现一个整洁的面貌。

但问题还是经常出现,课余时不时会有纸屑、点心包装纸等出现垃圾桶周围地面,清洁的教室又变得是不堪一看;卫生小组有好多成员,大家只相互推诿,不主动捡拾;就算是在打扫时,有同学很认真,但也有个别同学“磨洋工”,出工不出力。

所以必须进一步完善卫生小组值日表。为使每项工作有人干、每人都有工作做,必须让卫生值日工作详细化,要分工到人,各司其责,谁出问题,谁承担责任。由此,考虑出台新的卫生值日“政策”,每天的工作可以细化为地面打扫、课间不定期捡拾纸屑、课桌椅的排放、擦黑板、卫生工具的摆放、擦讲台、黑板槽粉尘的清除、窗台的擦拭、墙面的刷洗等等。按照细化后的卫生小组值日表,采用包干到人的方法清扫教室,效果明显要好很多。

以上方式我采用了好几年,在每个卫生值日小组的共同努力下,教室及包干区的整洁已经不成问题,学校考核班级的清洁卫生分也基本能排在前列,为多次的“文明班级”立下汗马功劳。但仔细分析,此方式还是暴露出一些不足:一,人多浮于事。部分工作仍由几个同学一起合作完成,个别成员还是有偷懒的现象;有些项目完成起来很轻松,有些则繁重,分工时不能做到很合理。二,劳动太频繁。在学业较繁重的阶段,每周要轮到一天劳动,还是显得比较频繁。由此,我和新一届学生的一起,重新设计了班级值日生安排方式。

第二阶段:精兵简政,每日两人。

班级大约在50人左右,按照每日安排两人清扫教室,近一月才轮到做一次卫生工作,工作频繁的为题终于得以解决。但地面打扫、课桌椅的排放、擦黑板、卫生工具的摆放、擦讲台、黑板槽粉尘的清除、窗台的擦拭、墙面的刷洗等等分工给两人完成,每一个同学一天的工作量却因此大了起来。我在班级里实施了近四个学期后,又开始思考:是否有更好的方式,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阶段:各自为阵,轻松值日。

尽管每月做一次清扫工作,但每天要完成很多的卫生值日项目,对当天的值日生来说的确很繁重。那到底如何才能让学生工作次数少,工作量又小呢?一天,在上课做练习时,看到一个同学用橡皮擦拭作业后,习惯性地用手把橡皮屑拂到地面,平时不太考虑的问题终于浮于水面,每天的清扫工作的对象是什么?是地面的垃圾。每天的清扫工作的目标又是什么?为了保持教室的整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那地面垃圾是又从哪里来的呢?答案不用多说了。既然问题的根源找到了,那就赶紧行动吧。首先,开班会。我利用班会课和同学一起探讨:教室地面会生出垃圾吗?一开始,同学们都笑着,觉得这样的问题很幼稚,到后来,才发现,原来是自己的不良习惯才让自己劳动繁重。一堂班会课后,大家统一认识,只要每个同学不制造垃圾,教室每天都可以保持整洁干净的面貌。然后,我又与班干部一起制定了一份非常规的班级卫生值日表:每人负责收好自己产生的垃圾,如铅笔屑、橡皮屑等,用每天用过的废练习纸包好后放入校园中的垃圾桶内,自己座位周边的清洁环境自己爱护。每周只安排两人值日,负责擦黑板、擦讲台、清除地面和窗台的灰尘。一下子,同学的劳动量和劳动次数明显降低,这样,每月才轮到一次值日工作,每次的工作量变得很轻松。尝到甜头的同学们都积极能处理掉自己产出的垃圾,不仅整洁教室的目标达到了,而且培养了同学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四阶段:培养习惯,无人值日。

我常用一句话告诫学生:“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就未来。”小小卫生事不大,但能不能干好完全取决于一个人责任心,如何保持教室、校园卫生取决于个人习惯及素质。上一届学生2005年入学伊始,我就对所带班级同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大胆尝试了无人值日的班级卫生值日方式:每天不安排卫生小组打扫教室地面,扫帚等打扫工具也存放在我办公室,只安排一位同学擦黑板和讲台。要实施好无人打扫的卫生值日方式,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学生随手扔垃圾这一外显行为,是受内隐的心理活动所支配,要杜绝这一不良习惯,必须先改善学生的思想认识。人们常说: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要真正实施好无人值日方式,首要的事就是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只有班级同学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大家的行为习惯才能合乎班级无人值日的要求。

按照心理学的观点,人们对自己行为的描述或记录通常有美化、理想化的倾向,但在实际生活中,为了自己方便随意处理垃圾不顾环境的人还是很多,不能把意识落实到日常生活中,知行不一,行为远远落后于认识是学生随手产生教室垃圾的最突出的根源。就像有不少人在观念上节约能源,非常重视环境的学生在生活中却浪费水、浪费电、浪费纸张,以至于学生宿舍的长流水长明灯屡见不鲜,司空见惯,就连举手举劳都不实行,说明保护教室环境的意识还没有真正内化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如此析因找源头后,就得思考班主任如何来做好这个转化工作。班主任平常的教育工作也算是够多了,为什么一直没有成就呢?

其实,纠正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一要正面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加强学生的自律能力。我在教室里张贴了“习惯成就未来”的标语,在班会课上与同学一起讨论“教室,是扫了干净还是不扫更干净”的问题,基于第三阶段的成功,学生消化掉自己的垃圾已经不是问题了,但要真正做到无人值日,要求可真不少,除了自己垃圾自己处理,还要求学生自己的课桌椅每天都要保持整齐,主动捡起飘下的纸片,教室内少吃零食,碳酸饮料不能泼散到地面……其实,无人值日,学生是轻松了,班主任的任务反而加重了,要让一个班级的同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二要出台有权威的班级制度,用他律来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因此,我跟班级同学一起酝酿出台了一个符合班级实情的保持班级良好卫生的班级制度,其中最有效的一条就是那个同学随意制造垃圾破坏整个教室卫生,就由他为班级服务一周。大家都拍手称快。有了这样的制度保证,班级同学真的变得相当的“守法”,教室卫生情况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状态。无人值日真正得开展了下去。在接下来的初中三年教育中,我始终把培养良好卫生习惯作为一个主要的德育方向。在初三毕业时,无人值日的教室始终是干净明亮的,大部分学生不仅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并且学生的各种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都非常好。这在前几届学生中是很少见到的。

以前是为了打扫清洁教室而安排值日,现在看来,班级卫生工作并不是小事,从中可以教育学生各种习惯,好习惯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素质,还可以提高学习成绩,真正应验了德育促进教学的说法。

卫生工作事多且杂,只有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不断地加强学生的思想意识,使良好的行为成为一种习惯,再加上适当的指导和监督,班级的卫生工作就会走上了一个台阶。当你在接手一个新班的时,由于各人的出生环境、家庭教育、卫生素养不尽相同,长期的养成教育始终是你的一个德育任务。卫生工作做的好,从学校角度来看,良好的校容校貌和卫生环境就是学校的形象,就是一个学校的名片;从学生的成长角度来看,有利于让学生在劳动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利于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尊重别人劳动的良好品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但不会影响学习反而很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班级卫生管理制度 篇4

为了加强学校的卫生管理,给广大同学和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特制定如下管理制度:

一、个人卫生:

1、要求:

(1)服装干净整齐;

(2)做到五不:不留(染)指甲、不染(烫)发、不化妆、不带饰物、男生不留长发;

(3)做到四勤:勤洗手(饭前便后用流动水洗手)、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换衣服。

2、各班卫生委员负责协助班主任按照上述要求监督本学生的日常个人卫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学校卫生领导小组、值周员、少队委每周联合对各班级学生的个人卫生进行检查,并做检查记录。

二、教室卫生:

范围:教室内外墙壁(屋顶)、地面、门窗、桌椅、黑板、灯管、多媒体及室内设施等。

标准:按照学校卫生检查考核标准的内容进行检查考评。要求:

(1)每天教室要开窗通风(冬季每天不少于三次),保持教室内空气新鲜。

(2)每天由值日生打扫卫生(不少于三次)。

三、环境卫生(清洁区):

要求:

责任人要在上述范围内做到:

(1)要保持本责任区内干净、整齐、地面、墙壁、黑板无污渍、无痰迹、无纸屑、无废弃物。

(2)窗明几净,经常开窗通风换气;

(3)教室每天要定时打扫,要保持整洁;

(4)办公室及各部室做到物品摆放整齐,无尘土、无垃圾,经常保持干净、整洁。

四、卫生检查:

每天学校管理人员、各班卫生委员、班主任、少队委员对学生的个人卫生情况进行检查。

每周对各班级教室内和清洁区的卫生进行检查或抽查,按照卫生检查考评标准进行检查和记录,根据各班级总评的得分情况排出名次,在每周校会上对卫生好的提出表扬,颁发流动红旗。

对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随时进行检查,并做检查记录,问题严重的在校会上点名批评,给予扣班级分的惩罚。

五、卫生宣传:

政教处、少先队积极配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做好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

根据疾病的发生和传染病的流行趋势,适时采用板报、广播、校

会、家长会、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宣传卫生防病知识。

班级卫生管理制度 篇5

一、常规卫生工作

1、每天值日生必须认真打扫班级和卫生区卫生。

2、学校根据需要安排阶段性卫生大扫除。

3、组织健康宣传教育:每月一次。

4、组织体检工作:每学年一次。

二、教室与包干区要随时保持干净

室内卫生做到:

1、窗玻璃干净整洁。

2、室内六面干净、清洁、无灰尘。

3、室内课桌椅整齐、墙壁无污痕。

4、课桌内无杂物纸屑。

5、卫生工具齐全。扫把、畚斗、墩布等摆列整齐。环境区卫生做到:

1、无纸屑、痰迹、果皮及其他杂物。

2、墙壁无乱涂乱画,保持清洁。

3、无乱堆乱放杂物。

三、保持个人卫生

1、服装整洁、勤剪指甲、常洗澡,每天早读班主任进行检查。

2、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零食和不干净的东西,不渴生水。

3、认真做好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做到读、写姿势和握笔方法正确。

4、学生定期参加体检,发现疾病及时告诉家长给予治疗。

四、卫生评估工作。

1、班级卫生、清洁区卫生每天检查,每周通报,每月评比。

小学班级卫生管理制度 篇6

常规卫生工作

1、每天值日生必须认真打扫班级和卫生区卫生。

2、每周一下午活动课全体同学进行卫生大扫除。室内卫生:

1、室内地面扫、拖、扫,做到干净、清洁,无污水,物见本色;注意死角。

2、墙角线擦面,擦棱,水多而净。

3、前后门窗玻璃框干净无尘,明亮似无。

4、抹布、水盆、水桶、扫把、畚箕、拖布等摆放整齐,物归原位。要求及处罚:

1、值日生必须按时到校清扫卫生,一周累计迟到二次,罚卫生清扫一周

2、到校后有不主动清扫卫生者,一周累计二次者,罚卫生清扫一周

3、有不按要求打扫卫生者,一周累计二次者,罚卫生清扫一周

4、值日生有不服从卫生委员、卫生组长命令并顶撞的,一周累计二次者,罚卫生清扫二周 监督及检查:

由卫生委员监督,卫生组长协助,老师检查。发现情况及时记录,进行公布,并处罚。评比及奖励:

卫生优胜组:一个月评比一次,根据学校检查情况及平时观察到的情况综合考评,并对优胜的卫生组进行奖励。奖励时间提前公布。保持个人卫生

1、服装整洁、勤剪指甲、常洗澡,每天晨会进行检查。

班级卫生规章制度 篇7

关键词:中职卫生学校,职业素养,班级管理模式

随着招生、就业政策的改革,参加中考的总人数逐年减少,各中等职业学校纷纷降低入学门槛,生源质量也随之不断下降。在网络、手机普及的新媒体时代,中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差,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较大,有不少学生在学习成绩、日常行为考核等方面很不理想[1,2,3]。护理专业是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的服务性行业,对护生的职业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事实情况是很多学生缺乏职业热情,对工作敷衍、抱怨,工作积极性不高,部分学生毕业了也不从事护理行业,也有些从事一段时间后出现转行的现象[4,5,6]。综上所述,在中职护生现有的水平上积极提高其职业素养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拟从学生的日常管理入手,探索一套全新的班级管理模式,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为培养合格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学生职业素养的调查对象是实习医院的护理部主任及带教教师和专家委员会成员;班级管理模式的研究对象是2012级学生。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于2014年12月份随机抽取烟威地区15家二级甲等以上实习医院的护理部主任及带教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分为6个部分,分别为基本资料、职业知识和技能、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意识、经验借鉴。共发出问卷425份,收回41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7.18%。

1.2.2专家座谈会学校为加强院校合作,提升学生职业素质,保证教学实习就业实现无缝对接,专门成立了专家委员会,邀请各医院骨干定期举办专家座谈会,就目前临床需要以及学生表现等进行交流。

1.2.3统计学分析对问卷调查及专家座谈会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获取护生职业素养各维度的准确数据。

1.2.4班级管理模式实践研究(1)在具体的日常管理中由学生参与不断完善修正班级各项制度,形成系统的班规班纪,让每项工作都有据可依、有章可循。(2)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增强班级凝聚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利用文化活动这一“隐形课堂”,建立学生的职业信心和荣誉感。(3)将统计学及管理学的方法引入班级管理,分析每周、每月班级各项事务的管理状况,有针对性地提高班级管理质量。(4)从情感等主观角度渗透素质教育,情理兼顾,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2结果

2.1学生职业素养调查及专家访谈结果

使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职业知识和技能、职业意识满意率低,且两者之间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中职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不理想,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不会科学学习,尤其是运用知识以及创造性提出问题的能力欠缺;与患者沟通、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能力不强;而在实习期间的爱岗敬业、责任心表现比较好,仪容仪表的情况也不错。座谈专家普遍认为目前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差,沟通能力欠缺,不善于发现问题,没有职业规划,只会机械地执行医嘱,被动地完成布置的任务,与问卷结果一致。这些问题都不利于护理行业的发展,不适应现阶段“科学护理”的要求,需要学校从多方面入手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员。

2.2基于职业素养的班级管理模式研究结果

2.2.1制度建设班级制度是学生管理的基本保障,完善的制度建设可以使班级管理更高效。我们在全班学生的参与下讨论产生了班委选聘流程、班委职责(总则)、各班委岗位职责、班委执勤制度、班级会议制度、学生代表参加班级管理制度、量化管理规定、素质课堂管理制度、班级自测制度、班级自习制度等。

在班级制度建设过程中鼓励每位学生参与,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再通过全班民主表决形成定案。让大家参与其中,认识到自己是制定者,也是执行者、维护者,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才能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落实制度,进行自主管理。

2.2.2文化建设全体学生出谋划策,给班级起了班名,设计了班徽,集体表决产生了班训,有音乐天赋的学生与班主任一起创作了班歌,成立了班史纪录小组,划分了特长兴趣小组,对教室和宿舍进行了具有医学人文气息的装饰。同时,组织特色班级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2.2.3数理管理所谓数理管理,就是利用数理方法统计分析班级各项事务的管理状况,查找影响班级管理水平的主要因素,分析造成不良事件的根本原因,便于发现管理漏洞,将整改真正落实到可操作的具体细节上,使班级管理避免盲目和被动。例如柏拉图分析影响班级管理的主要因素(见图1);复合柱形图进行管理质控(见图2);鱼骨图寻找不良事件的根本原因(见图3);帕累托法则管理各种资源;艾森豪威尔法则决定班级工作优先等级;5Whys突发事件归因分析;SMART原则制订班级目标,这些工具的引入使班级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客观,从流程化到标准化再到个性化,形成了自己的管理特色。

2.2.4情感教育遵循4R原则(尊重Respect、信赖Rely、责任Responsibility、自我约束Restrain)。尊重、信赖、责任、自我约束在中职生的情感教育和管理中逐级递进,相互依存,互为基础,密不可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尊重是前提,是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原则;信赖是亲密关系的体现,具有极大的激励作用;赋予学生责任是尊重和信赖的产物;而尊重、信赖、责任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自我约束的好习惯,能够独立自主地健康成长[7]。

2.2.5系统模式构建总结研究实践,首次创新性地提出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四位一体”高度自治的班级管理模式。所谓“四位一体”,是指制度约束、文化熏陶、数理管理、情感教育。将这一管理模式与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显性管理”与“隐性管理”有机结合,无论笔者离开1周还是1个月,班级工作都能按照预定模式有序进行。

3讨论

根据“素质冰山模型”,学生的职业素养就像一座冰山,浮在水面上的1/8代表着学生的形象、资质、知识、职业技能等显性职业素养;而隐藏在水面以下的7/8代表着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职业作风等方面,是人们看不见的、隐性的职业素养。但正是这7/8的隐性职业素养决定、支撑着外在的显性职业素养。目前,很多的发达国家已经通过专业人文素养的培养来提高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实际的调查研究也发现,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水平不高,因为没有很好的客观衡量指标,所以往往被忽视。

总结近年来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强调以人为本。(2)引入企业管理模式,重视校企合作。(3)德育工作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4)关注“全员育人”[8,9,10,11,12]。分析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管理制度不完善,落实不彻底。(2)忽视情感教育在学生管理中的重要性。(3)管理者水平有待提高,管理手段需要创新。(4)偏重理论,缺乏可借鉴的实践案例[13,14,15,16,17,18]。

作为班主任和学生管理工作者,从创新班级管理模式入手,注重学生成长的点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通过对学生实习医院的调查,发现大多数临床科室都在采用一些统计学或管理学工具进行护理质控,其中有些管理方法正是护理管理学当中的内容,把这些方法引入班级管理中既能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又能使学生提早适应临床工作方式。借此我们固定了班级事务“数理管理”模式,让学生在自主管理中锻炼沟通应变能力,提高自律意识和责任感,培养服务理念和奉献精神。另外,在研究过程中与实习医院的沟通交流,强化了院校合作,促进了定期专家访谈制度的形成,建立了学生职业素养调查数据库。

班级卫生规章制度 篇8

一、当前班级制度文化的发展

1、民主性显著加强

民主性的增加,首先体现在班规产生与修改程序的民主性。大部分的班规都说明班规是由班级成员共同参与制订的。在几则班规上有这样的条目:“本条例对本班有效,所有班级成员(包括班主任)都必须遵守。”“本条例修改权属于班委会,由班主任、班委会或四分之一同学提议修改。”学生参与制度制定与修改,是制度得以有效实施的保证。因为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任何外在的规章制度都必须得到其内在思想的认识接纳才会对学生具有约束效力。

2、規范性有所增进

所有的班规,几乎都以量化的操行分或者说是德育分来考核学生的行为,奖优罚劣。传统的班级管理中对学生个体的评定,一般局限于老师给学生的评价,主要是班主任的评价。班主任从个人角度来观察全体学生,对于学生的印象难免失之偏颇,也难免受评定前期情绪的影响。班级德育分量化考核,较之从前班主任老师仅凭个人印象来进行评定应该是更全面、更客观的一种作法,是对老师主观印象的一种补充和校正。

班级制度文化在民主性和规范性方面的发展是令人欣慰的事情。但在笔者收集的班规中也体现出来一些问题,也反映出班级制度文化的不足。

二、当前班级制度文化的不足

1、个性与发展性的缺憾

“因材施教”,这是一条古老然而最基本的教育原则。每一个学生个体迥然不同,每一个班级也是千班千面的。那么,对于不同的班级自然应该有不同的制度来约束和引导。

班规的制定时若仅仅维持眼前班级的正常秩序,这种“近视化”的行为,就会导致“在班级中出现一种管理主义的倾向,对把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和重要形式的教育管理绝对化,变成一种目的本身”。在这样的集体氛围里,“教师只关心如何矫正学生表现出来的形形色色的错误行为与利己意识,学生只关心如何表面地、形式地维护制度,班长、班委会只从事监视活动,行使的是警察的职能”。在这样的监视下被动地遵守各种规章制度的学生其主体意识被压抑,缺少主动发展动力和能力。学生很难具备健康的心态,可能会对在有人监督的情况下不得不遵守的一些规章制度充满怨愤,从而在无人监督的时候表现出反制度的行为,成人后也往往会在某些时候做出令人惊讶的反社会的行为。因而这样的班级制度文化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这种控制型的制度文化在很多班规里都有很明显的体现。一是班规只列奖惩条例,却不写明应该怎样做。这种情况在班规中非常普遍。很多班级制定出班规往往是为了对付学校的相应考核,为了在千分竞赛中不扣分。所以,只注意对应学校操行评价条例列出相应的奖罚,却没有从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个角度着眼来设计条例。

2、科学性的缺憾

班规应该符合学生发展的身心规律,其内容、要求和奖惩方式都应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心理学教育学的科学原理。但不少的班规条例显然缺少真正的推敲,不符合教育的科学性。有班规这样写着:“晚间统计一下一天‘三闲’的数量,即:大致说了多少闲话,做了多少件闲事,闲思用了几小时。订出明天减少一点‘三闲’的具体措施。”

苏霍姆林斯基为惩罚一个小男孩的好动,将男孩的一只手与他衣服的口袋绑在一起,让他感觉手失去自由的痛苦。然而,这一天,苏霍姆林斯基也把自己的手和口袋也绑了起来,陪伴着男孩。男孩经过这一次惩罚,认识了自己的错误,改正了缺点。孩子们并不怕惩罚,而是畏惧侮辱,这两者的区别在于实施惩罚者是否心中有爱,是否让被惩罚者感觉到了爱。在爱的前提下,惩罚的科学性是可以进行推敲的,而且是必须进行推敲的。什么样的惩罚可以被学生所接受?什么样的惩罚不会对学生造成身心的伤害?比如前例中,让学生去写一千字的说明书,为什么不让他抄写一些生动的故事,以生动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启发他们认识自己的错误呢?还有没有更有趣而更有实效的办法呢?

3、开放性的缺憾

家庭、学校、社会是学生成长的环境,是相互联系的多个系统。但是在班规里却不能见到与社会、家庭相联系的项目。家庭角色在班规里出现,也就是到了操行分被扣到一定数量将通知家长,而社会的事物出现在班规里的,似乎只有被禁止进“两室三厅”。这与我国学校和班级长期处在一种封闭式的管理下是有关系的。班规中对于社会和家庭角色的忽视,体现了学校和班级文化对于社会文化的畏惧与排斥。学校不仅是教育学生学习和培养遵守纪律的孩子的地方,学校更是促使学生社会化、成为合格社会公民的场所。应试教育狭隘的学生培养目标,造就了学校关着门养孩子的习惯。当然,对于不良的社会影响,学校应给以一定的屏蔽。但隔绝了社会影响,将会导致学生在面对社会真实问题时,感觉生疏和无助,从而可能出现问题行为。而事实上,现在信息社会无孔不入的信息渠道使得学校不可能阻挡社会对学生生活世界的渗透。与其一味躲避,不如与社会相应组织合作,引导学生多看到社会积极的一面,多思考走向社会可能的困难,引导学生讨论克服困难的办法,在学生走向社会前,为其将来可能面临若干邪恶诱惑打好预防针。当然,班规不能是无所不包的。但是班规对于社会和家庭角色应有效力的忽视,的确是导致其教育功能缺憾的一个因素。班级制度中应将社会和家庭列为可以帮助学生发展的积极因素,对其功能进行合理的开发和科学的应用。

学校班级卫生管理制度 篇9

实施细则:

一、每天必查项目:

清洁区卫生及各班教室卫生

二、班级卫生评分标准:

1、清洁区卫生10分

2、教室卫生10分

三、卫生评比要求:

教室内卫生:

1、地面:干净无灰尘、无纸花和杂物、坚持每天打扫。

(地面有零星垃圾扣1分、不撮垃圾扣2分、大面积不干净扣5分、不扫地扣10分)。

2、教室前后门、窗、窗槽、开关干净无灰尘:(一处不干净扣1分)。

3、桌椅及教室内物品摆放要求:摆放整齐、讲台底无杂物,有一处不干净扣1分)

4、黑板:外边框无灰尘,黑板槽内无大量粉笔灰。

5、每天没有及时清倒垃圾的扣3分。

6、楼梯间、墙壁、瓷砖(要无废纸、灰尘和污渍,有一处扣2分)。

7、走廊、门前干净清洁,要求坚持每天清扫,重在保持。

(有一处不干净扣1分、大面积不干净扣5分、保持不好扣1至3分)

8、走廊、教室发现蜘蛛网(一处扣1分)。

清洁区卫生:

1、求每天打扫干净。如发现清洁区内有塑料袋,废纸扣2分;树叶、杂物均酌情扣分。

2、垃圾桶内垃圾不倒。扣3分

四、要求:

1、早读前未打扫完卫生扣5分,发现不打扫卫生的班级扣10分。

2、以下情况将扣所在班级相应的分:

A、随地乱扔纸花或杂物。扣3分

B、在墙壁、楼梯上乱涂乱画;扣5分

C、随地吐痰等不良卫生习惯;扣5分

注:各班要在自己的清洁区内设定监督岗,如发现有人往你班清洁区内扔废纸、杂物,经核实后,扣乱扔者班级的分。请同学们互相监督,共同保持好学校卫生。

五:每天打扫卫生时间:

早读课以前,其余时间重在卫生的保持

六、每天检查时间:

1、早读检查教室及清洁区卫生;

2、放学后检查教室卫生;

3、上午课间操时间不定期检查。

望亭中学卫生班级量化管理制度 篇10

望亭中学卫生班级量化管理制度

一、卫生清扫、每天早午要打扫班级。拖地(早午)两次。讲台随时擦拭,保持无灰尘。窗台、黑板每天早晨要擦。各班统一打扫教室和清洁区的卫生,若有变更另行通知。7:20前必须完成(检查时间7:30或不定时)。、各班卫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认真清扫。每天值日生必须在检查前清扫完毕。

二、卫生保洁、保洁时间:每天上课前、下午上课前和每节课后 2、保洁范围:教室及走廊和清洁区。、保洁方式:以捡为主,必要时仍要清扫。

三、卫生清扫范围、教室:包括地面(夏天必须用拖布拖地)、墙壁、讲台、前后黑板(及其顶边)、门窗、玻璃、窗台等。、走廊:包括地面、墙壁等。、清洁区:①、楼梯间清扫范围包括台阶、墙壁、栏杆、窗户等;②、厕所清扫范围包括地面、便池、墙壁、挡板等;③各班包片卫生区

四、卫生清扫标准及评分细则

(一)、教室清扫标准及评分细则、每不合格处扣 1分;、地面干净,无纸屑、果皮、痰迹、塑料袋、瓜子壳等脏物并无明显灰尘; 早晨垃圾筐内有垃圾,扣1分、门窗、玻璃、讲台、黑板、墙壁擦洗干净。否则扣1分; 4、桌椅、书本摆放整洁;否则扣1分;、教室及走廊不清洁又没有清扫扣2分;

(三)卫生保洁评分细则

每天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保洁,教室和清洁区无各种垃圾。凡被学校领导、卫生检查人员发现教室走廊和清洁区不清洁,除立即整改外一次扣本班卫生分3分。

五、卫生检查、检查方式及时间:分统一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统一检查时间为每天7:30。不定期检查主要检查是否保洁。、检查人员的组成:值周领导、教师和学生会干部。检查人员必须认真检查各班的教室及清洁区的卫生清扫情况,实事求是的打分并记录存在的问题,及时公布。、卫生检查人员要认真理解评分细则,不同的清洁区应有不同要求,不能生搬硬套。

4、检查人员的打分接受全体师生的监督。对于有扣分的班级,要立即反馈给该班的班主任。

大力推进班级教育小组制度建设 篇11

一、班级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班级管理体制指学校在一定的教育思想观照下,为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而建立起来的班级教育过程中的组织管理形式及各项制度的总和。它涉及班级教育组织系统的设置、隶属关系、职责范围和运行机制等,其外延包括班级教育领导体制、班级教育运作体制和班级教育评价体制。

60年来,我国中小学全部实行班主任负责的班级管理体制。这种体制规定,班主任是班集体的领导者、教育者和组织者,班主任对全班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健康发展负有主要责任。在这种体制下,班主任对班集体的形成和班级各项活动的开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班主任负责所任学科教学任务,要组织教师集体团结协作,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是教师集体的责任人。班主任还要和班级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与之形成教育合力。

班主任负责制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教育史上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它使班级有人领导,学生有人依靠,活动有人组织,班集体有人推动,任课教师有人联系。简单一句话,班级主要责任人明确,避免了“群龙无首”、“三个和尚没有水吃”的局面。正是有了班主任,学校的各种教育任务在班级才能得以落实。

近3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中小学从办学体制到学制,从课程计划到课堂教学,从考试制度到评价制度都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现行的班级管理体制——班主任负责制也日益显现出它的局限性。

2005年秋季,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已经发展到小学36个班,中学54个班,在籍学生3000多人。一方面,90位班主任虽全力投入班级工作,但时常感到孤军奋战,力不从心。而广大任课教师或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学科教学,班级管理与己无关;或想参与学生管理,但名不正言不顺,难以实施。同时,不少班级时常发生学科之间争课的矛盾,教师之间的冲突也经常发生。这种情况几乎存在于所有学校,亟待解决。另一方面,我们又观察到,高三、初三毕业班的老师往往自发地坐在一起,共同分析班级升学考试的前景,商讨大家如何来管教管导、相互协作打整体战以提高升学率。这就促使我们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反思班主任负责制的利弊,开始考虑从体制改革的角度来解决这个难题。

中小学生发展的特点之一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交互生成,不能截然分开,但班主任负责制事实上导致“任课教师负责教学”、“班主任负责德育”,形成了教学工作和德育工作“两张皮”的局面。“两张皮”(当然还有考试制度、学校评价制度等)导致应试教育的泛滥,对学生实行全面素质教育难以推行。

班主任负责制过于依赖班主任,使班主任承载了过重的工作和压力。实际上班主任成了班级工作的唯一责任人。任课教师与班主任之间只是一种松散的合作关系,任课教师并没有班集体建设的“角色心理”,这就使班级教师的集体智慧和群体作用受到很大限制。除非班主任个人意识和能力出众(事实上这类班主任属少数),否则班主任负责制难以发挥学生在班级工作中的主体作用,这就严重影响了教育效果。

班主任负责制决定了班主任缺乏领导任课教师的权限,任课教师教学各行其是,在相当程度上造成班级学科教学之间的无序、冲突,这就削弱了教学效果。

班主任负责制下,任课教师仅负责特定学科教学,对学生的了解存在局限性,又由于缺乏教师之间的交流平台,这就导致无法对学生个体进行全面诊断,因而无法对学生个体给予全面指导和个性指导。所以,班主任负责制必须改变。

二、班级教育小组制度建设的实际操作

改革当前中小学班级管理体制的思路是:建立班级教育小组制度以取代班主任负责制。我们着手建立的班级教育小组制度主要特征如下:

1.班级教育小组成员包括班主任、部分任课教师(生活教师)、学生干部代表、家长代表。其中班主任任组长,部分任课教师(2~3人)为核心成员。生活教师(寄宿制学校)、班长、团支部书记(中队长)、班级家长委员会主任为重要成员。这样组成的班级教育小组成员包括了教师、学生、家长三方代表。教师中包括过去专管德育的班主任,分管教学工作的任课教师,承担生活管理工作的生活教师,就是说,学校所有教师全部进入班级教育小组。

2.办公形式发生了变化,由过去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的办公形式变为以班级教育小组成员(主要指教师)集中办公形式。同时加强教研组、备课组活动,以保证学科教师的业务交流和研讨。

3.决策过程也不同了。在班主任的主持下,由班级教育小组成员集体做出重要决策(如学期工作计划、班级各项重要工作和活动、学期工作总结等),班级日常工作决策主要由核心成员做出。

4.议事方式为:日碰头(核心成员每天用5~10分钟),周例会(核心成员或全体成员每周20分钟左右),月诊断(每学期3次,每次2小时左右,全体班级任课老师参加)。

5.行动方式是在决策作出后,在班主任的领导下,由班级教育小组成员分工负责落实,所有任课教师既教书又育人。在对全班学生个体指导方案确定后,具体指导工作分包到每一位任课教师。

6.评价制度变化很大。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既要看其在学科教学中的表现,同时也要看其在班级教育小组工作中的表现。评价制度与分配制度密切挂钩。

由班主任负责制转变为班级教育小组负责制,这种班级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质是:由班主任个人负责制改变为由班级教育小组集体负责制。所谓集体负责就是:集体决策、集体行动、集体承担责任。

自2005年秋季起,学校决定对班级管理体制实行调整,时至今日,这种“调整”已明确为“改革”。我校的班级管理体制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2005年秋季-2007年春。学校中小学各班级先后全部实行班级任课教师集中办公制度。当时,我们还没有“班级教育小组”的概念,虽然管理层和教师认识还不尽相同,但最终还是完成了这种办公方式的转变。班级教师之间的矛盾开始减少,合作开始增多。值得注意的是,初三、高三毕业班在班级教师集中办公的形式下,在面临中考、高考的任务面前,自发出现了“对学生逐个进行整体诊断”、“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同时抓”、“不同学科统筹安排”等现象,这表明了由班主任负责制转变为班级教师集体负责制的客观需求,我们的改革顺理成章地发展到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2007年春-2008年春。学校明确提出各班建立班级教育小组的要求,并对班级任课教师集中办公制度加以完善。中小学部分别印发了《班级教育小组工作手册》,出台了《班级教育小组工作要求》《班级教育小组工作暂行规定》(修订稿)及《年级组、学部对班级教育小组管理考评办法》。以中学部为主,全校14个班级参加的“班级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研究”课题组正式成立,班级教育小组制度建设进入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阶段。

这个阶段,在班级教育小组制度建设的组织领导、教育运作、评价考核等环节均涌现出很多新鲜经验,如在组织领导方面,确定含班主任在内3~4名任课教师(包括生活教师——我校为寄宿制学校)为核心成员,家长代表、学生代表为重要成员;核心成员“日碰头”、“周例会”(有时含重要成员);核心成员与班级全体任课教师共同出席对学生“月诊断”;将全班学生分包到每个教师进行具体指导;年级、学部对教师实行两方面(教学工作、班级教育小组工作)考核评价;等等。显然,班级教育小组制度建设进入全校规范化运作的条件日渐成熟。

第三阶段,从2008年春季新学期开始,学校正式颁布《班级教育小组制度建设的若干规定》,要求各学部、各年级、各班级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同时要求各教育小组大胆实验,勇于创新,值日班主任、值周班主任大量涌现,班级教育小组工作评价制度在加紧研制,班级教育小组成员“捆绑式”考核已经实行……我校班级管理体制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

三、班级教育小组制度建设的意义及前景

班级教育小组制度相对于班主任负责制有明显的优势。

1.有利于班级教师全员育德,克服“两张皮”现象。过去,任课教师主要负责学科教学工作,虽说学校要求所有教师要“管教管导”,除了教学工作外,也要重视德育工作,但在班主任负责制下,实际上难以做到。现在班级教育小组制度下,有了机制的规定,全员德育成为可能,教学工作与德育工作“两张皮”的现象也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克服。

2.有利于班级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教学质量。在班级教育小组制度下,任课教师集中办公,这使得他们平时的接触、交流显著增多。在班主任的领导下,通过小组例会,以及对学生的学习诊断,可以对各学科教学进行理性整合,避免了过去经常发生的矛盾,从而提高班级整体教学质量。

3.有利于对学生个体的个性化指导。在班级教育小组制度下,通过对学生更多、更深入了解,对学生个体全面诊断,可以制订出对每个学生的全面指导方案(包括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并由相应的教师(含生活教师)全面指导(整体负责)和重点指导(某一单项),从而提高针对性教育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4.有利于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教师的工作性质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具有个体劳动的特点,从备课、上课到批阅作业、试卷,辅导各个环节均可以独立完成;另一方面,每一个教师又都在一定的集体中工作,与其他教师处在同一个系统中,例如班级。在班主任负责制下,任课教师之间只是一种较弱的契约关系,经常出现各行其是的局面,矛盾较多,较难协调。尽管班主任的作用突出,但教师集体作用的发挥往往不够理想。在班级教育小组制度下,所有教师同处在一个具有较强行政关系的集体内,在班主任统一领导下,各种因素能得到较好整合,有利于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起到1+1>2的效果。

5.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育是一个师生双边作用的过程,必须调动双边的积极性,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育中极为重要,而这种作用往往被忽视,也往往难以调动。班级教育小组由于有学生干部的参加,学生在教育中的弱势地位有很大改善,这就使学生在班级工作中有了更多的知情权,为学生参政议政提供了条件,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教育效果。

以班级教育小组制度建设为标志的班级管理体制改革对于当前基础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

1.可以极大地解放中小学教育力。学校教育力指学校教育的总体实力,它包括教师的实力,学生的实力,教学设施、设备,教科研水平等因素。教育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学校教育关系,包括学校性质、办学思想、管理方式、评价制度、分配制度等因素。班级作为学校最主要的基层单位,对学校教育力的发展举足轻重。班主任负责制代表一种原有的教育关系,它对当前教育力的发展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班级教育小组制度的建立,是对原有教育关系的大胆改革,涉及到教育关系的各个环节。它不靠大运动量高强度投入,不靠低效重复劳动,而是凭借对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科学整合,主要用内涵发展的方式,激发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极大地提高教育质量、教育效益,解放学校教育力。

2.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优化学生素质,这是基础教育的唯一正确的办学思想。办学思想决定学校的办学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并最终决定教育的产品——学生的素质。班主任负责制对贯彻素质教育的办学思想难度较大,而班级教育小组制度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比较理想的条件。

3.将促进中小学教育可持续发展。班级教育小组制度建设“改变传统的由班主任个体素质决定班级教育成败为依靠众人综合素质,依靠民主制度、依靠科学方法提高班级生活质量和教育质量;改变传统的任课教师专注学科教学,较少关心学生全面素质为所有教师在教书的过程中更注重全面育人的积极生命状态和职业感的提升;改变传统的唯上唯书唯分数的应试教育为从学生成长的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形成全员参与班级教育的素质教育观念和机制;改变班主任对学生‘我说你听、我教你做’的单项机械管理模式为‘全员参与、师生互动’的多维度班级教育管理模式,从而真正实现师师合作、师生合作、班家合作,实现各学科教师智慧与情感的融合,各种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使班级教育真正为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提供最好的帮助和支持。班级教育小组在最基础的教育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将德育与教学整合优化,将各科教学整合优化,从而提升班级文化品位,建构教学相长的重要平台,达到师生共成长、共进步。

当前,为了适应整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的基础教育也在改革:办学行为正在规范,考试制度、课程体系、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均在调整和改变,与此相配套,班级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做为新生事物,班级教育小组制度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当然也就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浅谈班级管理的资信制度 篇12

一、实行班级管理资信制度有其实际的需要

在当今和未来的社会上, 一个人要能生存并很好地发展, 信誉必须放在第一位。中学生正处于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候———塑型期, 在此阶段, 如果不能培养出守信的好品德, 今后是很难发展并有所成就的。这就体现了在中学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形成爱护自己信誉的良好习惯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同时, 从大的方面来说, 社会要发展、要进步, 也需要多一些品德优良的人, 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因而学校教育的实施者———教师, 也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形成爱护自己信誉的良好习惯, 为社会输送品德优秀的建设人才。

二、实行班级管理资信制度的理论根据

在班级管理中推行资信制度是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的。从教育学角度出发, 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当是品德优良的人, 将来能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这也是党和国家的教育目标。从心理学角度来看, 每个人都有渴望被别人认可的心理, 当然也就希望自己成为众口称赞的具有良好信誉的人。抓住这一点, 我们可以对学生的信誉进行评分量化, 既能起到表扬先进的作用, 又能达到警醒落后的目的, 使其内化为要求进步的动力, 达到自我提高的效果。

三、实行班级管理资信制度的实践基础

班级工作 卫生要求 卫生委员 篇13

一.值日人员:

1.黑板擦干净,黑板下沿无粉笔灰,黑板下方地面无粉尘、粉笔头。

2.讲台台面整洁无积灰,讲台台面无废物、杂物,并准备好粉笔板擦。

3.教室内地面无纸屑、果壳、痰迹、泡泡糖;窗台、书橱上无废纸、水瓶等杂物;无积灰。

4.教学卫生等用具要挂放整齐,摆设到位。卫生用具摆放处应整洁。

5.值日生每天中午上课前、晚上自习前、晚自习后进行三次清扫。

6.前后门口(教室内部)保持干净,及时拖地(大家回到座位后)。

7.垃圾桶及时倾倒,垃圾不应超过容积的4/5。垃圾桶处地面应时刻保持清洁。

注意:如有特殊情况或其他任务,应随时行动。

二.全体成员:

1.有维护教室卫生的义务和责任。

2.应注意保持教室卫生,尊重值日人员的劳动成果。禁止乱扔乱放。

3.应积极主动配合值日人员打扫教室卫生(躲地方,竖凳子等)。

三.小组:

小组长应安排卫生责任人,及时负责小组所在区域及周边环境卫生。

四.惩戒制度:

对象:

1.值日人员不负责不尽职,未能及时有效的完成规定的各项内容。

2.班级成员有破坏教室环境的情况。

3.其他虽未规定但有不良影响的。

以上各情况凡经检查不合格的,一概进行记录统计。

A.值日小组:值日情况最差的一个小组要进行劳动技能复习巩。

B.对于破坏教室环境的个人:编入值日小组进行劳动以弥补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C.小组:如果小组及周边卫生不达标次数太多,编入值日组进行劳动意识培训。

以上处罚措施是为了更加有效的保持教室环境,处罚的时间长度事情况而定。

上一篇:古敢水族乡古敢小学新春第一课活动下一篇:消保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