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教学技巧

2024-07-05

中学教师教学技巧(共9篇)

中学教师教学技巧 篇1

2016四川教师资格试讲技巧:中学《祝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二、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三、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教学重难点】

一、本文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内容丰富深刻,在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突出重点,留下一些空白让学生课后自己研读。

二、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几篇课文教有所重,形成一个疏密有致浓淡互补的单元教学整体。

三、方法上采取老师指导下的学生研读,读、思、议结合,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不可用空洞的分析取代学生钻研教材。

四、课余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祝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小说的内容。【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板书)介绍背景

《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通过祥林嫂的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及多种戏剧。

二、检查预习

1.解释词语。

寒暄 尘芥堆 淡然 俨然 咀嚼赏鉴 沸反盈天 不更事 《四书》(见教材注释)2.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明确: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和侧面描写。

三、研习新课

1.学生自读预习提示,了解小说的教学重点,教师点拨,明确教学目标。2.理清情节,了解倒叙的作用。

学生速读课文,画出课文中表明时间地点的词语,并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各段内容。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统一意见,形成下面的表格: 提问:这篇小说是按时间顺序叙述呢,还是另有自己的特点? 明确:本文在序幕以后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局,这是采取了倒叙手法。提问:在结构上采取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

四、讨论归纳:

小说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在开始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呢? 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而且死后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被骂为“谬种”,这就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提问:哪一句是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显示由倒叙转为顺序的? 明确:“然而先前所见所闻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3.指导学生研读序幕部分有关环境描写。

学生自读课文第1—2段,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鲁镇祝福景象的?哪些语句带有作者的感情或有特定的思想内容? 讨论归纳:小说在开头就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晚云的闪光、爆竹的钝响、幽微的火药和人们忙碌的景象。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写得层次分明,具体形象,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课文中用“沉重”的晚云,“阴暗”的天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等语句透露出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反

感和贬抑。其中有一句话“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值得注意。这句话点出了辛亥革命以后农村风俗习惯依旧,封建思想依旧。而破折号插入的部分又反映出,在这贫富悬殊的社会里,穷人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这些语句,勾勒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基础。

4.初析鲁四老爷形象

学生阅读第1—2段有关鲁四老爷的部分,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鲁四老爷的?从中可以看出鲁四老爷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发言讨论,教师点拨归纳。

小结:鲁四老爷是一个迂腐保守、虚伪落后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他顽固地维护封建旧制度旧思想,是没落的封建阶级代表人物。作者刻画人物用笔不多,却正面侧面相结合,虚实相映,这种写法值得我们借鉴。

5.学生朗读这两段,进一步体会理解。【布置作业】

1.写300字左右的小作文——《祥林嫂的故事》。2.画出文中祥林嫂前后几次的肖像描写,并体会其作用。3.做“思考和练习”一。中公资深讲师

中学教师教学技巧 篇2

一、言之有韵——课堂语言的规范性和优美性

首先, 要做到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在我们的日常口语交际中, 只要把所要表达的信息准确地传达给对方, 即便是语言上有一些不规范, 交际目的就算达到了。但是国家语委明确要求准确、规范地使用汉民族共同语是一名教师取得教师任职资格的前提, 一般专业教师资格证的取得要首先达到普通话二级乙等水平, 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教师要更高一些, 需达到二级甲等。相反, 一旦课堂语言出现错误, 则必然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更有甚者会让学生群起而模仿, 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应有的地位。譬如有位英语老师在发音上存在些问题, 最让学生津津乐道的就是他发“English”的发音时和“应给利息”颇为相近, 所以学生给他起了一个外号, 叫“银行行长”。还有一位数学老师, 在给学生讲几何题时, 一边在黑板上画图一边给学生讲解, 在讲解过程中他说:“这点P我放在这里”, 学生哄堂大笑, 数学老师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看着几何图中的P, 很是尴尬。如此这些, 在课堂教学中会经常出现, 因此教师的用词必须准确明晰, 要特别注意自己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比如音、语法和词汇的规范。按普通话的语音标准发准每个音节的声调和韵调, 不带方言音。另外, 要把握课堂语言的节奏性。中学生一般对一路直平、淡如白水的课堂语言注意力不强, 而针对抑扬顿挫, 时缓时急, 快慢相宜的课堂语言形式则有着较长时间的注意力。不论是什么课程, 教师都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语言修养, 才能较好地运用言语和文字, 其他诸如物理、数学等理科类课程, 同样需要授课老师注重语音的声情并茂和抑扬顿挫, 作为学习受众的学生在此过程中会处于愉悦身心的状态, 教学效果良好。

二、言之有物——课堂语言的知识性与实用性

教师的教学目的, 一般有“传道”、“授业”、“解惑”三个依次递进的层次, 其中中学阶段主要偏重“传道”这一层次, 即是不是可以完整传授知识给学生, 是考察一位中学教师授课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中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是课堂, 因此教师在课堂中所使用的语言是引导学生学习系统化知识的重要思维导向工具, 高度概括和容量丰富的课堂语言一般应符合言之有物、论之有实的通式判断。

具体而言, “物”所指的是具体的教学内容, 教师授课时的课堂语言既不能空发议论, 纸上夸谈, 也不能信口开河, 离题万里。通常一节课下来, 学生可以从中获取多种新颖实用的知识, 长期坚持, 学生就可以在此过程中不断进步, 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热情, 授课教师的教学效果自然也可以事半功倍。教师如要较好地实现这一教学目标, 除了对计划传授的专业知识的持续钻研理解吃透外, 掌握深入浅出、艺术形式丰富的课堂语言也是必不可少的。“实”在这里具体是指中学教师可以再了解中学生不同阶段心理特征的基础上, 有计划、有目的地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联系, 尽可能地充实所传授的知识。当代社会中学生的知识面较之以前大大加宽, 而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也日益加深, 例如中学历史课教师所讲授的一则历史故事可能是涉及当时书面行文习惯、地理、常识、数学等多重知识的, 此时教师的课堂语言如果可以深入浅出, 包含疑问、疏导、铺垫等多种艺术手段, 处于学习活动中心地位的学生自然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启迪, 其探求新知、主动思考的意识会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加强。

三、言之有序——课堂语言的逻辑性和凝练性

陆机在《文赋》中说:“思风发于胸臆, 言泉流于唇齿”。一个人如果思维混乱, 说话则颠三倒四, 如果思维清晰, 说话则条理清楚。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一般会认真课前备课, 精心组织教学设计, 做到胸有成竹。教案设计清晰明了, 课堂语言才能保证深入浅出, 层次分明, 重点突出, 详略得当。一堂逻辑性很强的课, 会像一个吸铁石一样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使得课堂环节环环相扣。井然有序的思路更加有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另外, 即便教师语言充满韵律, 但是在课堂教学表达中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注意语言的凝练性, 以便让学生从教师精练的课堂语言中更好地领会教师的意图。[1] 所以除了正确利用数学的术语、符号和公式外, 应该避免重复使用“口头禅”, 例如“对吧”、“然后”、“是不是”、“哇”、“啊”、“嗯”等以及一些习惯性的方言。可能有不少学生都有这样的经历, 某个老师在课堂上经常使用某个词或字, 有些学生不认真听课, 却在用心记录教师一节课重复这个口头禅到底有多少次。由此可能造成的后果是授课效果由于课堂语言的不当而大打折扣。

四、言之有味——课堂语言的趣味性与生动性

教师的课堂语言可细分为开场白、导入语、讲述语三种。

首先是开场白。开场白是沟通感情的纽带, 精心设计开场白, 可用它来缩小师生双方的心理距离。

例如, 某老师在第一次上课前拿着点名册看了一会儿, 突然, 他笑着对学生说:“看我们班, 有范 (饭) 有蔡 (菜) , 有周 (粥) 有汤, 又有于 (鱼) , 看来我们可以开饭了!”

其次是导入语。导入语是教师在讲课之前, 围绕教学目的所精心设计的一段简练的教学语言。和开场白不同的是, 导入语要体现本课宗旨。好的导入语需要具有概括力、趣味性和启发性。

例如, 在讲《竞选州长》时, 一位别具匠心的老师先讲述马克·吐温和纽约州长的一个故事。纽约州长因为这篇文章, 非常恨马克·吐温, 有一天, 他见到马克·吐温时说:“你知道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坚固, 什么东西又最锋利吗?是我防弹轿车的钢板最坚固, 我手枪里的子弹最锐利。”马克·吐温听了微微一笑:“先生, 我认为世界上最坚固、最厚实的是你的脸皮, 而最锋利的是你的胡须。你的脸皮那样厚, 可你的胡须居然能刺破它长出来!”[2] 这一故事不仅营造了一个轻松的课堂开场语言环境, 而且开门见山地让学生体会了一把作者的独特语言风格。

再有一位英语老师在给学生讲解作文中的语法错误前, 给学生提问了一个问题, 她在黑板上写了如下一段话:“One car come, one car come too, two car ‘peng peng’, one car die.”她问学生这是描写什么情况的, 学生在笑声中争先恐后的说是描写车祸现场的。她的导入语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了语法的重要性, 也提升了他们学习语法的热情。

以上两个案例都是既具有趣味性, 又具有启发性, 是颇为成功的教学案例。

最后是讲述语。课堂讲述语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除了应该注意它们的规范性、实用性、逻辑性之外, 还需特别注意它们的趣味性。这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氛围, 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课堂知识, 加深课堂印象。

趣味性不只体现在文科类的课程中, 数理化更需要老师精心准备, 有这样一则实例, 一位数学老师看到有学生不认真听课, 于是他故意板起脸孔说:“你们再不认真听课, 我就不客气了, 必定give you some colour to see see”。数学老师利用汉译英中常见的小笑话既批评了同学, 又传递了对学生的关爱之情, 课堂气氛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五、言之有理——课堂语言的合理性

在课堂教学环节中, 除了教学语言之外, 还有教育语言。例如, 激励语、暗示语、表扬语、批评语等。激励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 暗示语能够让学生自动自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表扬语是最重要的教育语言, 而批评语总是不受人欢迎的, 但是教师却又是使用这个武器最频繁的人。

在校园中语言伤害、暴力伤害、运动伤害是目前三大校园伤害。语言是我们的工具, 但不能用来伤人。在课堂上, 批评用语要少用, 至少要委婉地表达。从学生的家庭环境、心理因素、个性特点出发, 使批评收到较好的效果, 要使批评的语言能入耳入心, 通过教育使之认识到错误之处。

例如, 2003年4月12日, 重庆一名女中学生丁婷 (化名) 在校内自杀。

事发过程:当天, 按照学校的要求, 丁婷应于上午8时到校补课, 因未按时到校, 任课老师汪老师用木板打了丁婷, 还当着其他同学的面对她说:“你学习不好, 长得也不漂亮, 连坐台都没有资格。”整个谈话过程中, 丁婷一直在哭泣。整节课丁婷都趴在桌上小声哭泣, 并写下遗书, 表达了对汪老师及家庭、社会的怨恨。12时30分左右, 丁婷从学校教学楼八楼跳下, 经抢救无效死亡。

在这个案例中, 汪老师没有顾及女学生的自尊, 批评不讲方式方法, 这是导致她自杀的导火索。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因此在中学教师的课堂语言运用过程中应尽量用表扬性的语句, 充分发挥表扬性课堂语言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琳.和谐美——浅谈政治课堂语言的系统效应[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 2011 (1) :95-96.

中学色彩教学技巧浅谈 篇3

关键词 中学美术 色彩应试技巧 认识 理解 运用

色彩教学对于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色彩也是各级美术院校入学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它主要是考察学生对色彩的认识、理解和运用能力。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对色彩技巧进行浅显的探讨,以期对美术考生有所帮助。

一、色彩静物

色彩考试内容多为我们常见的陶瓷品、玻璃器皿、金属器具、瓜果蔬菜以及鲜花和各式衬布等。近几年考试的形式基本是在静物写生与默写中交替进行。写生比较容易,可直接观察静物,找出它们之间的主次关系、素描关系、色彩关系、冷暖关系、虚实关系等。而默写就难多了,它完全脱离了具体的物象,要求考生根据平时写生的经验,将所要考的内容组织好。在考试中,首先得考虑构图完整,饱满。其次,要考虑物体的形体比例是否准确,把握层面的层次关系和疏密关系。如果规定了色调,还要注意画面的定调问题,当在,也不能一味地强调色调而忽略了物体自身的固有色、光源色和环境色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当然,色彩的整体性也是需要注意的。

二、色彩构图

构图的样式很多,人们总结的构图有三角形、菱形、四边形、多边形等几何构图……对于构图,我极力主张大家打破一致的有点僵硬的三角形构图。但是同学们不要把美术评委想象的过于呆板,用统一的三角形构图以为就好的一塌糊涂的想法是不对的。这要结合对象才行。我在色彩教学中提的最多的构图法则是黑白灰、点线面的关系问题。启发学生们利用它们的色彩冲突形成美妙的关系。

比如学生的一幅色彩小稿,是一个土黄的陶罐、一个蓝灰衬布、一条白色衬布、三个果子、一个小的深蓝色的酒壶。我讲道:在点线面的关系中,壶为点、罐为面、两块衬布的交界为线。同样的,壶为黑、罐为灰、布为白。能不能经营一下黑白灰、点线面是你和别人拉开距离的时候。说到寓黑于白、寓白于黑时,我给他讲蓝色的酒壶在画面上是“秤砣”,陶罐是画面的“托盘”。能不能使“秤砣”和“托盘”在画面上达成一种视觉上的平衡呢。这位同学若有所悟。

三、色彩的感觉

在写生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色彩观察方法,培养良好的色彩感觉,把握写生的基本技巧。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单靠别人教给他的那把启动绘画大门的钥匙得到的往往只是别人的色彩感觉。因而,在这方面,我们不妨引导孩子从姐妹艺术中寻找一些灵感,从而提高学生在这方面的悟性。譬如音乐,可以相信,音乐和色彩的语言表达方式虽然各自有别,但是在感情表达方面却是相通的。人们常常形容优美的音乐具有色彩感,悦目的色彩具有音乐的节奏感。贝多芬曾说过,当他在作曲时,在他的思想中总有一幅画,并且按这幅画去创作。可见音乐和色彩在高层次的沟通中可以达到这种心有灵犀的境界。

四、整体把握

画面的整体把握要求我们要整体的观察色彩。这要求同学们首先要有一个

全局的意识,不能孤立地、片面的观察。其次,要敏锐地抓住基调,然后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局部的色彩关系。这就是先抓住“大关系”后画“小东西”。之后,你可以比较画面的各个部位。比什么呢?比色相、比冷暖、比明暗、比鲜灰。怎么比呢?同学们记住:同等色相,比冷暖。同等冷暖,比明暗。在作画过程当中,我们往往要求同学们画出同一块衬布所呈现的不同的色彩倾向。德拉柯罗瓦在他的日记记录英国画家康斯太勃尔风景画时说“康斯太勃尔说他的草地之所以高明,是由于用了许多不同的绿色组成。一般风景画家的草地之所以显得缺乏强烈感和生气,正是由于他们习惯了使用单色去表现的缘故。”用这种方法画白衬布,我说你就很聪明了。大家还要会用色彩塑造形体,可根据质感的需要,灵活的去刻画、塑造。衬布要注意边缘线的处理。画的尽可能的厚实一些。静物的深入要注意表现它的结构、转折。质感的不同,要求我们用不同的虚实关系、不同的明暗过渡、不同的反光处理、不同的笔触表现、不同的边缘虚实去完成。我再强调一下画面中心的处理。作画者作画时用眼睛盯住主体物,用余光看其他的部分,这样就产生以视觉中心为主的虚实效果,同时,也形成色彩上的主次关系。将画面最强烈的色彩冲突置在视觉中心不失为一个方法。对主题物的刻画要明显的比其他的物体要到位,我记得我讲到这个问题时特别强调“反对人人平等”“以大欺小”。

五、色彩塑造和层次

画面的构图和色调确定之后,要考虑如何进行塑造的问题。用色彩塑造形体往往会出现只有色彩关系而忽视素描关系,或只有素描关系而忽视色彩关系的现象。无论是写生还是默写,作画过程中必须注意物体所具有的个性因素,如色相、纯度、明度、冷暖等,把物体画得丰富而有变化,将自己对物体的感受表现出来。不要单纯去追求客观色彩的真实和相似,这样很容易被局限在固有色里,色彩也难免单调。

深入塑造具体物体时,力求用笔、用色准确,色彩层次要衔接自然,质感的表现也要充分。高光是表现物体质感的重要因素,不能过于简单和随便,以免破坏结构。衬布在画面中主要起陪衬和调剂色彩的作用,表现时可根据画面的需要进行处理,有的地方可表现得充分一些,有的地方只需一笔带过,画面中次要的物体简单的交待出形和色就可以了,切不可面面俱到,到处都刻画得很仔细,造成主次不分、呆板、没有层次和空间感的现象,也容易破坏画面的整体效果。画面基本完成的时候,要注意从色彩、素描、冷暖、空间等几个方面去检查。这些都是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最容易出现和易被忽视的问题。

总之,我们要通过色彩训练,强化孩子正确观察的能力,提高悟性,增长技艺,使孩子爱上色彩,爱上生活,有良好的色彩感觉,能正确地运用色彩塑造形体,使作品富于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黄国松《色彩学》 中国纺织出版社

中学音乐教学设计技巧 篇4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学思路;实践

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堂唱歌教学中,我们要求用自然圆润的声音、自信的表情歌唱。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都是: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复习―总结本课内容。在教育不断改革的今天,这些传统的模式是远远跟不上学生的需求的。今天的教学过程简单来说就是:“导入―新授―练习―创编延伸―小结升华―作业。”看上去和旧的教学过程差不多,但是每一个环节又都涵盖了许多新的因素。

一、导入

导入是引发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及热情的导火线,也是学生体验音乐和参与音乐活动的第一个重要步骤。良好的导入会使学生从上课之初就被深深吸引。如,歌曲导入,比如,在教授一些少数民族歌曲时,可以先用该民族最为流传的歌曲来引入,这样马上就拉近了学生与该民族的距离;有时可用歌曲和它背后的故事来导入,如,教授关于歌唱父母的歌曲时,可以用韩红的歌曲《天亮了》以及它背后那个真实的故事引出学生对父爱、母爱的思考来导入;还可以用节奏导入。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强调了节奏练习,他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节奏练习的方法有语言节奏练习、声势练习、多声部及合声的节奏练习、轮说节奏练习等,这些方法不是机械地奏乐,而是力求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

二、新授

无论什么样的导入,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促使他们对新的内容充满期待。新授的内容主要包括:

1.听,初步感知

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后先让学生听歌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一遍遍地听,问题设计采用由简到难的递进式;也可以在各种节奏的不断变换中一遍遍听,或是在自己不断变换的舞姿中聆听。在充分的感知之后再来学唱歌曲。

教师培训--课堂教学技巧 篇5

王秀金 一 教师工作流程 计划:了解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制定授课进度计划。2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设备。

备课即把小说改编成电影剧本的过程。授课:课前复习、引入新课、讲授新课、指导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要求: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关键解决、师生共鸣、上下互动、口 齿清楚、语言生动、学生满意。

授课即教师自编、自导、自演的过程。作业(或项目任务)布置与批改:纸质或电子版、全批全改、半批半改,评价记录。5 辅导答疑:课余时间,晚自习时间,作业辅导,练习指导,解答疑难问题。6 考试考核:月考、中考、期考、毕业考、项目作品。总结分析:教学分析、总结成绩、找出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二 严格遵守教学基本原则:

(1)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直观性原则;

(4)启发性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

(6)巩固性原则;

(7)可接受性原则;

(8)因材施教原则。

最基本的教学原则:

启发性原则:不直接传授知识,设疑、找答案、绕弯子的方法。

就像把鸭食撒在地上引导鸭子自己来吃。

(东方源--孔子提出;西方源--苏格拉底)

注入式:(也叫填鸭式):直接传授知识。

抓住鸭子脑袋喂食。应废止的教学方法。三 常用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述、讲解、讲读、演讲;

(2)谈话法:提问,引导学生找答案;

(3)读书指导法:学生自学,教师指导;

(4)讨论法: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共同谈论;

(5)演示法和参观法:通过直接感知观察获得知识;

(6)实习作业和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运用知识;

(7)练习法:指导学生形成技能技巧;

(8)朱子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

(9)发现法:由学生自己发展问题、自己回答问题、自己解决问

题;教师小结。

(10)暗示教学法:学生在愉快而紧张的情景中,有意识与无意识

相统一。

(11)任务驱动教学法:

(12)项目教学法:

注:教师要熟练掌握各种教学方法;

课堂上可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课堂上采用什么方法在备课要考虑设计好。四 课堂上学生学习情绪激励方法

(1)表情激励法:教师适合的面容、目光、手势、体态。。(2)口语激励法:语调、节奏、语音、语序。。

(3)激情激励法:全身心投入,像演员一样进入角色,幽默。。(4)形象激励法:表述,比喻,推理,板书。。(5)逻辑激励法:教师的严密逻辑推理,扣人心弦。。(6)参与激励法:互动式,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7)教育活动激励法:寻找教育点,教育因素。。(8)“自己走路”激励法:授人以渔,指导学生,叫他们学习方法;(9)目标激励法:常讲学习的目的与用途。。

(10)价值激励法:本堂课在整个课程和专业中的地位; 注意点:

(1)针对性:针对学生基础、兴趣、态度、动机、情感、意志、性

格、学法特点、心理素质进行激励;

(2)灵活性:不能千人一面、万人同法,灵活选用激励法;

(3)创意性:要有创意,没有新意的方法起不到激励作用;

(4)巧妙性:注意恰到好处,方法时机都非常重要。五 教师要注意四个转变

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重“传授”向重“指导”转变;由重“模式化”向重“个性化”转化。六 一堂好课的构成因素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学各方面因素和条件的综合体现。教师有责任让课堂成为学生快乐学习之地,教师要上好一堂高水平的课,应集合以下几方面构成因素。

一堂好课的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堂好课的前提——健康的学习心态;

一堂好课的动力——创新的教学设计;

一堂好课的起点——精彩的演讲开场;

一堂好课的品味——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堂好课的标志——高潮叠起;

一堂好课的关键——及时调控; 七 高校教师的基本功

一是学术上的基本功:指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于课堂的潜在能力。

二是传授上的基本功:指教师把需要传授的知识和能力有效地传授给学生的理论与方法。八 课堂教学应注意的细节 进教室前要检查仪表、衣着;以防分散学生注意; 2 进教室时要学生“起立”“还礼”再坐下;迅速集中注意力; 3 教态要好,有信心,有激情,有幽默,让学生信任你; 4 讲课前要进行组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严谨性; 5 教师的视向,不要总集中在你喜欢的几个人身上; 6要有板书:主要板书和辅助板书;

7教师提问:复习提问、检查提问、设疑提问、惩罚提问,一般不要先叫人再发问。教具模型在还未用到时千万不要放在讲台上和其他显眼的地

方,避免好奇心过时; 讲课时尽可能用腹稿,避免看一下讲一下,或拿着稿子讲;

教师要注意语言美: 忌拖泥带水,与主题无关;

忌颠三倒四,与文理不通;

忌满口术语,与故作高深;

忌滥用辞藻,与花里胡哨;

忌不懂装懂,与模棱两可;

忌干巴枯燥,与平淡乏味;

忌挖苦讥笑,与低级趣味。掌握好学生学习兴趣的时机和手段

(1)要区别“好奇心”和“兴趣”;

(2)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先有兴趣再学习,而是先学习再

有兴趣; 要禁止不好的肢体语言和口头语:

常见不文明现象:

(1)10秒内眸子关闭一次;

(2)甩头发103次/节;

(3)捻着下巴上课;

(4)提裤子1次/5分钟;

(5)双手插口袋上课:

(6)抱着双手上课;

(7)不正规的口头语如“啊”、“的话”;

(8)满口脏话;

略论中学地理教学的技巧 篇6

1.深谙学习概念

研究知识、效法先例、获得技能谓之学;反复揣摩、长期熏修、由熟至巧谓之习。学习可由教授而获, 可由体验而得, 之后建立新的精神结构, 整个获得知识、技术、态度或价值的过程, 即为学习。

2.学习需要创新

学习需要创新。创新, 是认识能力提高之源根, 实践能力增强之领袖, 是快速前进之金绳, 是正确发展之道本, 是素质进步之法要, 是掌握知识真谛之指南, 创新, 其超万有而独尊, 历百代而超然;有了创新思想, 即可抬高觉悟、提升素质;有了创新思想, 即能义海涌胸臆、智岳凝耳目。创新, 不可或缺;创新, 至堪重要。创新让学习增加了意义, 创新让学习变得多姿多彩;创新学习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创新会完美地完成学习的需要。

3.创新学习的意义

有创新, 就有优异的成绩;有创新, 就有领悟方面的飞跃;在学习方面, 要有新的认识, 要整个提升我们的思维水平, 要在创新的观念方面有一个清晰地认识。正确的创新, 增进学习的活力;快速的创新, 走出旧的藩篱。缺乏创新, 观念落后, 导致学习平庸、没有成绩, 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缺乏生机与锐气。

4.理解“学习”的内涵

创新学习, 要深刻理解“学习”的内涵, 培养全新的学习理念,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健全学习机制, 符合时代要求;创新学习, 要高瞻远瞩、脚踏实地、明辨慎思。

5.创新学习的过程

创新学习是一个哲学概念, 是一个实践认知的过程, 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先决条件, 是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 是增强学习能力的强有力的手段, 是对客观世界与时俱进的把握, 是对创造精神的开拓, 是对时代发展潮流的跟随, 科学的学习方法得到确立, 学习的质量就能够提高, 学习就会受到全新理念的引领, 学习就不是一种机械的复制;创新学习是学习的一种灵活的方式, 它丰富多彩, 学习的理念多元化, 学习效果能够得到保证, 学习环境温馨湛寂, 能够提高认识水平、加强改进学风, 解决了学习的形式主义问题。

二、课程设置不要蹈常袭故

众所周知, 课程设置个性化与多样化会提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但是如何制定就需要教师悉心研磨了。地理教学, 绝对不能够掉以轻心, 惟其如此才能够适应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在教学中要采用开放模式教学, 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有充分的发展空间, 让他们不仅仅有自觉性, 而且要有自主权, 让他们根据自身的条件、个人爱好选择自己喜欢学习的地理项目, 教师因材施教, 给予每一个同学充分的帮助, 给学生创造条件, 以多样化的课程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 以无限的关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主观能动性。让所有的同学们都感受到学习地理的乐趣, 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

三、对学生一视同仁, 教学不断反思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 学生亦复如是, 有一些学生成绩差、不喜欢学习在所难免;常听同事喟然长叹, 说那些学生是“烂泥扶不上墙”“朽木不可雕”, 我也曾一度为此迷惘和烦恼过。但是, 随着不断的反思和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 我惊喜地发现自己已经有了点“石”成”金”之术, 感谢教学反思, 是它赐予我金钥匙, 让我打开学生的心门;感谢发达的教学资源, 是它给予我营养, 一路伴我成长, 是它赋予我力量, 让我有勇气面对教学中的难题。今后的教学道路上, 一定会有艰难和坎坷。但是, 我坚信, 只要不断反思, 困难一定会迎刃而解。

四、提高自我

黄宗羲曾经说过:“闻之未闻、业之未精, 有惑而不能解, 则非师矣。”所以, 我一直苦练扎实的理论知识基本功, 要求自己具有执著的敬业、乐业精神。我深知, 教师必须对教学充满热爱之情, 具有乐于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而献身的精神;自己提高了, 引导学生自然水到渠成,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水涨船高, 惟其如此, 才能够实践性的把地理学习与其它学科相辅相成, 为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地理教学要认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生阶段正是人一生中发展最快的阶段, 也是多变的阶段。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就应该随时随地的观察学生的一行一动, 充分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 才能进行有的放矢的情感教育。初中生情感的基本特征是:情感日益丰富、深刻, 并逐步向高级阶段发展。但他们的情绪富于冲动性, 且不够稳定, 所以说初中生的情感两极化非常明显。他们的情感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常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他们很容易被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所感动, 也易于被不良环境因素所吸引。怎样才能促使初中生的情感向健康方向所发展, 这是每位老师认真思考和认真对待的大问题。也是百年树人, 为国分忧, 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健康美德代代相传的大问题。只重学分不重德分这是万万要不得的。由于我所在的教学地点在河北省省会, 此处在古代属于燕赵大地, 所以, 我发挥地理学科特点, 利用燕赵大地英雄辈出、人才济济的燕赵文明对学生进行教育, 激发学生们向本地古代的先人学习, 效果良好。

六、巧用其他学科知识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1.地理与语文科普文章的联系

艺术是相通的, 各学科也是如此。教学要将之融会贯通, 是地理教学饶有趣味。语文《死海不死》就属于科普文章, 此文涉及历史故事、地理特点, 和地理知识联系密切, 穿插讲来, 津津有味, 相得益彰。

2.地理和古代诗歌的联系

北朝民歌《敕勒川》, 很多学生能够倒背如流, 授课中我引用够这首诗歌, 诗歌描述的就是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 北方草原环境优美, 牛羊成群, 地形辽阔, 气候温和, 草原广阔, 如此加强了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不再觉得地理是枯燥的课程。

3.地理和历史故事的结合

《中国的商业》教学中, 说到商业的概念, 我给同学们说, 周文王灭商朝以后建西周, 原商朝臣民, 就叫“商人”, 他们没有土地, 无法生存, 逼不得已只好去经商, “商人”之称由此而来, 在古代, 士农工商, 商排在最后, 就是瞧不起商人之意, 就是周朝的遗风。学生们听得屏气凝神, 沉浸在故事之中。

综上所述, 地理教学方法繁多不一而足, 难可俱陈。只要教师注重教学方法, 研磨“功夫在诗外”的奥秘, 一定会让学生们喜欢上地理, 一定会让我们的地理课堂春光熠熠、春风融融。

摘要:从教师应熟知创新学习理念谈起, 分析了其中的几个细节, 阐述了课程设置切勿蹈常袭故, 归纳了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及不断反思和提高自我的见解, 提出了应以巧用其他学科知识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关键词:地理教学,创新学习,课程设置,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中学生物教学方法之提问技巧 篇7

【关键词】提问策略;生物课堂教学;提问技巧

一、对教师课堂提问的分析

笔者对六所中学18位生物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跟踪听课观察,发现教师课堂提问的分析发现存在以下问题:低难度问题多,可思考问题少;无意义问题多,有意义问题少;模糊问题多,明确问题少;零散问题多,系统问题少。

(1)低层次问题多,可思考的问题少。从调查统计的结果看,低层次问题共226,占46.6%,而高层次问题共67,13.8%。大部分问题只是学生通过回忆事实简短回答的问题。如:细胞的主要结构是什么?细胞中有哪些细胞器?叶绿体在哪儿?它的结构怎样?有什么功能?等等。这样的课给人的印象是课堂提问学生反应良好。但实际上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并不需要认真思考而只需要照书本回答。

(2)无意义问题多,有意义的问题少。对于这个问题是相对而言的,并非指问题的绝对数目。课堂观察发现,在课堂上有些教师会出现一些无意义的问题,如:对不对?好不好?是不是?等,甚至有些与教学无关的问题,如:你在想什么呢?为什么不听讲?等。对于这些问题有些是因为教师的不良习惯造成的。

(3)模糊问题多,明确问题少。这在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教师的提问往往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如:你呼气吸气时有什么感觉?空气对维持生命有什么作用?肺泡的外部包裹了什么?还有,问的是某某过程,而希望学生回答的却是某某作用,使学生不能明白教师的意图。对于“你呼气吸气时有什么感觉?”的问题,教师的本意是想让学生注意呼吸运动是胸廓的变化。而对这样的发问学生就不能理解,例如学生回答是:好胀。教师然后反复启发,“你有没有注意到身体各部位的变化吗?”学生还是不明白,于是教师又将构成胸廓的结构讲述了一遍。其实对于这样的问题如果这样问学生“当你吸气、呼气时注意到胸廓有什么变化?”那么就要明确多了。

(4)零散的问题多,系统的问题少。表现在教师缺乏系统安排问题促进学生概念转变的意识,整堂课的目标达成主要依赖教师的经验。

二、原因分析

调查表明,多数教师在课堂上缺乏促进学生概念转变的意识和有效的方法,不能适当应用提问策略促进学生的概念改变。

虽然,所有的教师都具备预备知识,但不能很好利用问题引出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和模糊概念。不能从确认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和模糊概念向前更进一步,不能通过熟练的提问,帮助学生解决与事实相矛盾的观点和构建新的知识。当学生的模糊概念被确认,许多教师利用正确的概念予以纠正并继续他们的教学。

之所以有一些教师在促进学生概念转变方面做得较好,是因为教师对主题知识的理解水平,或者说对教材内容的把握程度较好。同样的原因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许多教师提出的高层次问题不能激发学生在高认知水平进行思考的现象。如果教师的主题知识只是以孤立的事实或概念而不是以概念框架的形式存在,那么这位教师就不能很好地关注提出的问题与学生知识水平之间的差距。

鉴于以上的问题我们认为生物学教师除了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实用教育心理学知识。教师应明确促进学生概念转变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应掌握具体的促进学生概念转变的策略,能围绕转变学生的概念系统地设计问题以达成教学目标。

三、应用科学的提问策略

促进概念转变的理论首先由Posner提出,该理论的要点是:①学生需要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现象的解释与科学的解释之间存在矛盾。②学生需要认识到自己的概念不能解释观察的现象或与观察的现象不一致。③学生要相信科学的概念提供了一个对观察现象的更好的、更充分的、与观察现象一致的或游泳的解释。

(1)探查学生前科学概念或模糊概念的问题。如:植物如何获得它们的食物?为什么有些动物被称为冷血动物?等。这些问题可以使教师认清学生的模糊概念,从而确定讨论新的话题前呈现必要的预备知识。

(2)促进学生审视和解决认知冲突的问题如:这个血管(指着肺动脉血管)运送缺氧血,为什么仍被称为动脉?为什么水生植物的叶片缺乏气孔?等等。由于产生相互矛盾的认知,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审视模糊概念,解决相互冲突的认知,构建更合理的概念。

(3)扩充学生知识基础、构建新概念的问题如:哪种肾小球滤液的成分对身体有益?它们将被排出还是重吸收?等等。这些问题帮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之间建立联系,促进更易理解、更具合理性的新概念的构建。

(4)帮助学生应用概念的问题如:为什么跑完400米之后你感到很累?你如何给蔬菜保鲜?等等。不像传统的问题,这些促进概念转变的问题具有明确的目标和内在联系,使生物学课堂教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设计这类问题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概念转变和构建。

参考文献:

[1]吴庆麟.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中学教师教学技巧 篇8

(黑龙江省望奎县第一中学 蒋兴富)

“读”是外语学习中获得信息的一种手段,也是外语学习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在各类考试中阅读 题必不可少。这种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的,这就要求阅读者必须具有一定的速度和准确性。要想达到这 个标准必须改正不良的阅读方法和习惯,提高阅读效率。

一、跨越生词障碍

影响阅读速度的最大障碍莫过于生词了。若把阅读过程比作一条奔流的小溪,那么生词便是顽石、沟坎, 使溪流不断回漩激起浪花;冲过去便渐入佳境,冲不过去便成为一潭死水。

跨越生词障碍可以通过猜测词义来解决。猜测词义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根据语境、定义标记词(means,re fer to,…)、重复标记词(in other words,thatis to say,…)、列举标记词(for example,such as,…) 以及同位语、同义词、反义词或常识等。

例1:A middle-aged professor said that

matter how much he gave her for the household expenses,she always ranshort.

在此句中我们很容易猜出extravagant的意思是“奢侈,浪费”,因为从句中说“不论他给她多少钱作家务 开销她都不够花”。

例2:Prometheus stayed chained to the rock for many years.Then atlast the mighty Hercules c ame forth and broke the

在这段话中有前面的stayed chained作提示,还有我们熟知的希腊神话里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以及大 力神赫格拉斯解放普罗米修斯的故事,使我们很容易想到,bonds这个词一定是“锁链”。

例3:The tiny droplets that form on

to produce a cloud are far apart from each other.

破折号后面的说明性的文字告诉我们particles的意思是“微粒”。

some people to kill pain,in other words,it can help the patients’muscles relax during opera tion.

anesthetic能使人在手术过程中肌肉放松、止痛,由此我们得知该词是“麻醉剂”。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可根据构词法猜测词义。例如:child-childless(无子女的,-less表示“无…”), Marx-Marxism(马克思主义,-ism表示“…主义),large-enlarge(扩大,en-表示“使…”),tell-foret ell(预告,fore-表示“前”),Australian+satellite→Aussate(澳星),state+run→state-run(国有的 )等等。

有时很难猜出一个词的真正意义,这时只要我们能看出它的词性、在句中的作用,不影响阅读就足够了。 例如:

A German told me that all over China

will give you higher blood pressure.

我们不难看出gourmet是一种能吃的东西,至于它到底是什么,完全可以不管。

生词问题解决了,就为以后的阅读铺平了道路,但还存在一个阅读习惯和技巧问题。造成阅读速度慢的另 一原因就是逐词阅读。

二、克服逐词阅读,养成成组视读的习惯

常见有人阅读时总是一个词一个词地读,且常伴有一些习惯动作:用手指、摆头等,这些都是速读的障碍 。成组视读是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它首先要求把所读的句子尽可能分成意义较完整的组群,目光要尽可能少 地停顿。试比较:

(1)DO/you/read/word/by/word?(目光停顿6次)

(2)Can you read/phrase by phrase?(目光停2次)

其次,读的时候不要把目光停在第一个词上,而应停在第二个词上;用两眼余光看这个词两侧的词。眼睛 不要盯在字行上,要高一些,这些映入眼帘的便是词组而不是单个的词。

第三,读的时候要少眨眼、不摆头,只要眼球来回转动就可以了。保持坐姿端正,书本应放到眼睛正前方 ,眼睛与书本距离大约一尺为宜。这样才能保证同一适当距离、同一视角范围内尽可能多地摄入文字信息。如 图:

第四,成组视读的关键在于它既不是默读(心读)更不是朗读,而是通过目光在外语与大脑之间建立直接 的联系,即外语思维。这是一个简捷快速的过程,非经过大量阅读训练的妙手岂能偶而得之?试比较以下两种 阅读过程:

试做下面训练:

Four weeks ago/I was late for work./I left my house/five minutes later than usual,/and I saw /my bus coming/toward the bus stop./I beganto run,/but I was too slow./I waited ten minutes/for another bus,/andIwas gasping for air/when it arrived.

成组视读是一种良好的阅读方法,既提高了速度又有助于理解。但有的文章在特定的条件下(比如时间短 、文章又很长)要求阅读者要有更高的阅读技能。

三、跳读和略读

熟练的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根据自己阅读目的、读物内容和文体调整阅读速度,并利用头脑中已有的相 关知识,借助尽可能少的文字信息进行选择、推测和推理,必要时还可跳出读物客观地判断作者意图。这便是 跳读和略读。跳读和略读的关键是要抓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以及各段的关键词和主题句。主题句可能在各段开 头也可能出现在结尾。

中学教师教学技巧 篇9

通过对学习内容的分析,确定了完成教学目标所需掌握的各个知识点与技能项目,通过对学习者初始能力的分析确定了教学的起点。至此,教学的内容、对象状态已基本确定,在此基础上,我们应阐明教师通过教学而使学习者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结果或标准,即要确定教学目标,从而使教学工作的结果或标准具体化、明确化,为以后制订教学策略及开展教学评价提供依据。

一、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的概念

1.目标的层次

在学校教育中,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

(1)培养目标,是第一级水平的目标,它是相对抽象的、陈述较为宏观的目标,是学校教育努力实现的总目标,也是学校安排开设各种类型课程及课程领域的依据。

(2)课程目标,是第二级水平的目标,具体来说是某门课程要实现的目标,考虑不同的学习领域、学生的发展状况,以行为目标的形式把宽泛的培养目标分解得更加具体,作为课程标准。

(3)教学目标,是第三级水平的目标,是将课程目标分析到操作化的程度,描述具体的行为结果,弓f导教学的展开,因此称为课堂教学[键入文字] .com

目标或学习目标,描述的范围是一个单元或一节课,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完成的具体目标,是目标系统中最具体且可操作的单位。

2.教学目标概念

2.达成性目标

达成性目标是一种具体的、个别性的目标,能够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而使学生确实能够完成或实现。这种目标是对具体的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低限度的要求,也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所有学生都能够实际达到的目标。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许多因素有关,但对教学设计者来说,确定教学目标更应该侧重考虑的任务是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

(三)教学目标的表述

在教学目标确定后,如何清晰、准确、具体地表述教学目标,就成为教学目标设计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一个好的教学目标的表述,就是要[键入文字] .com

将一般性的目标具体化为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目标,要说明学生在教学后能学会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说明教师预期学生行为改变的结果,这样才有利于教师在教学时对目标的把握与评定。一般说来,一个规范、明确的行为目标的表述,要包含以下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水平或标准。

1.行为主体

行为主体指的是学习者。

教学目标指向是学生通过学习之后的预期结果,因此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规范的行为目标开头应是“学生应该„„”,而不是“教给学生„„”或“培养学生„„”。

2.行为动词

行为动词尽可能要清晰、可把握,而不能含糊其词。

目标的陈述主要是为了便于后续的评价行为,因此行为动词尽可能要清晰、可把握,而不能含糊其词,否则无法规定教学的正确方向。行为动词用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分为含糊的与明确的动词。含糊的动词有∶知道、了解、欣赏、喜欢、相信等;明确的动词有∶写出、背出、列出、选出、认出、辨别、解决、比较等。为有效提高教学目标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设计者在表述行为目标时应尽可能选用那些意义确定、易于观察的行为动词,避免使用“懂得”、[键入文字] .com

“了解”这类含义模糊、难以观察的动词。因为“懂得”、“了解”这类词是表示内部心理过程的术语,而内部心理过程无法作直接观察,对这些词语的解释就可能有很大差别。例如,在讲授催化剂时,如果把目标表述为“学生能理解催化剂”的话,那么教学活动结束时学生对催化剂到底理解了还是没理解,往往难以明确验证。但如果把目标具体化为“能按给予的条件辨别出催化剂”,“能说出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化学组成和质量、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等这些用语的意义”,就比较容易确认学生是否达到了目标。

3.行为条件

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果没有明确的行为条件,学生最终的学习结果往往就难以评价,因此,在描述课程与教学目标时,通常都说明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达到何等程度的结果。如“借助工具书”、“无需参考资料的帮助”、“根据周期表”等等。对条件的表述有四种类型∶一是关于使用手册与辅助手段或者不允许使用。如“可以带计算器”或“允许查词典”;二是提供信息或提示,如“在中国行政区划图中,能„„”、“根据下列一组图,能写300字的短文”等;三是时间的限制,如“在10分钟内,能„„”、“通过两课时的学习,能记住„„”等;四是完成行为的情景,如“在课堂讨论时,能叙述„„要点”。

4.表现水平或标准

[键入文字] .com

表现水平或标准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例如,“二十题中至少答对十五题”,“达到90%的正确率”,“完全无误”,“一分钟内完成”等。标准的说明可以是定量的或定性的,也可以二者都有。一般行为标准分三类∶

(1)完成行为的时间限制。例如,三分钟内解决问题。

(2)准确性,即正确操作、运算的百分比或数字。例如,回答正确率为90%。

(3)成功的特征。

例如∶

①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能说出二氧化锰在下列两个反应中的作用(主体)(条件)(行为动词)(内容)(标准)(内容)

②“在3分钟内(条件),学生(主体)能算出(行为动词)至少20道题(表现水平)”。

需要注意的∶

第一,并不是所有的目标呈现方式都要包括这四个要素,有时,为了陈述简便,可以省略行为主体或行为条件,但前提是以不会引起误解或多种解释为标准。

[键入文字] .com

第二,教学目标表达的是基本的共同可达到的教学标准,而不是无法实现的最高要求,陈述教学目标一定要遵照新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要求,切不可自作主张、随心所欲。[page]

二、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一)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应遵循的原则

课堂教学目标至少应分出两个层面,一层是总目标,即课程目标;一层是具体目标,即课时目标。一切具体教学目标的设定,都应该考虑课程目标的要求,课时目标是由教师开发的。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未来、为了学生的一切,如果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存在,学生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没有扮演主角,那么教学目标就不能够实现。教师的职责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2.开放性原则

创新是现代教育的灵魂,开放性是必然的表现形式。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自由的思想、独立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塑造学生的崇高人格。因此,课堂教学目标一定要目中有“人”。当然,教师[键入文字] .com 的“导”也不应忽视,即使是放羊也应把羊引到水草丰茂处,而不是贫瘠的黄土地,更不是把他们围在水泥场里。“导”就是启发、点燃。

3.多样性原则

教学的终极目标一致,但由于教学内容不同、班级间的差异,每堂课的教学目标自然也就不尽相同。其实,就算是同一堂课教学目标也应是多样的,同样的班级在同一堂课中,不同的学生欲达到的教学目标也不应相同,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因人设标,分类推进,才是科学的原则。

4.渐进性原则

新课改设置的每门学科,都有明确的课程目标,但是这些目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一堂课不能定太多的目标,并且也不能太高,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课堂教学目标也有一个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分类实施的过程,“高大全”式的课必会弄巧成拙。

5.生成性原则

每一位老师在上课前都要反复斟酌确定教学目标,但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当他走进那充满生气和变数的课堂的时候,往往会发现有的既定目标是“闭门造车”。因此,课堂教学目标不是刻板的东西,应该适时调整,这种调整便应是灵动、机智的。

6.激励性原则

[键入文字] .com

学生能否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探究性学习,除了教师的引导,更离不开教师的及时点评和激励。事实上,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自尊心的保护、自信心的激励,只有遵循既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的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评价和激励手段,才能保证次目标和终极目标的实现。

(二)确立教学目标的注意事项

1.注意目标之间的纵向、横向联系

要弄清楚教学目标与上位目标的关系,以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说到底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与它相对应的最上位的是国家制定的培养目标,而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课程标准,而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就是教学目标。即使是教学目标,也有不同的层级∶有学年(学期)目标,接着是单元(主题)目标,最后才是课时目标。由于上位目标决定下位目标,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必须清楚它的上位目标是什么,否则就无法把握下位目标的基本定位。同时学科之间,或者单元之间,又构成教学目标之间的横向联系。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既要使教学目标在纵向上相互衔接,又要在横向上有机地配合,使教学目标产生整体效应。

2.科学合理地确定好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是三维一体,不是三足鼎立。新课程提倡教学目标要体现三维目标,这就要求教师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键入文字] .com

养,又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更要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心理状态,切实做到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和谐地、全面地发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始终存在的,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是一个、完整的人在学习活动中实现素质建构的三个侧面。三维目标不是三块,不是要在知识、技能上加上情感。不是将一节课分成三大环节,分别完成三个目标。课程标准或者其他研究文章,对三维目标经常分开来讲,这是表述的需要。但在实践层面必须是三位一体。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应当将他们设计为三个环节并分别操作。

3.要把握好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的关系

教学目标表述的是预期的学习结果,也可以说是预设的教学效益的底线,它不是教学结果的全部。真正的教学结果一定是预设的目标(也有可能改变)加上生成的目标。在课程与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考虑最多的是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生成性的目标,尽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利用生成性的课程资源,实现非预期的教学目标。但是必须注意预期的学习结果是教学设计时关注的重点,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决定因素,是教学效果的最起码要求,是教学效益中可评价的那一部分。如果这一底线都坚守不住,过于重视生成性的目标,教学就有可能走向“无目的”的误区。

[键入文字] .com

4.拟定弹性的教学目标 弹性有两层意思∶一是区别对待。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是参差不齐的,制,定一个适合全体学生的教学目标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要制定不同水平的弹性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都有收获。班级教学始终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来展开。因此,应当确定教学目标的最低下线,并使目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二是灵活变通。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过程,每个教师在课前都不能预测课堂上学生的反映和突发的种种“意外”。而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遇到教师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对于这些教师应该及时调整目标,不要将教学目标视为固定不变的东西。例如,在课前准备了教学软件而课上电脑出现故障或突然停电;课堂上学生对某个问题兴趣盎然,争论不休,不能按教学计划往下进行,此时就需要灵活变通。

上一篇:周末客户早安问候语下一篇:合同管理优化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