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教学实践感受

2024-10-26

新教师教学实践感受(共11篇)

新教师教学实践感受 篇1

三个多月很快,不知不觉,半个学期也已经接近尾声了。站在今天这个位置上,我的心情却是那么复杂。

还清晰记得我和他们的初见。那是九月三号下午的第二节课,刚拿到课本不足二十分钟的我,心里十分激动。坐在办公室里,窗外孩子们活泼的玩耍声,在我的耳中那实在是最美的歌声了。很快,预备铃响过,拿起课本,我几乎是唱着歌蹦蹦跳跳来到我们班的门口的。“老师来了。”孩子们小声地传达这一信号。很快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只有他,悠悠的从教室后面踱到前排座位,很大声的坐下。我笑了笑,没说什么。我很愉快地做完自我介绍后,让学生们也模仿我做自我介绍,并说出他们初中三年的目标或者是计划。我让他们先在黑板上写下他们的名字,然后站在讲台前说出自己的目标。我的孩子们一个个都表现得非常出色,唯有他没有说出自己的目标,理由是还没想。

第二节课,第三节课,第四节课••••••慢慢地我发现他是出奇地调皮,各科作业几乎不能按时完成,上课更是东一句西一嘴地乱接老师的话,动不动就逗得全班大乐。而且每次当他因违反纪律被老师点名时,他总是义正言辞地说着自己的理由。

有一次下课,我往办公室走,他从我后面跑过来,我顺手拽住了他,说:“程野,以后上课可不能再违反纪律了啊,咱们现在可是初中生了,不能再像小学那样了,知道吗?”“嗯。”他回答得很干脆。我故意用孩子的语气,试图说服他:“男子汉讲话可算数啊?要是你还是管不住自己,可别姓程了,多丢程家脸面啊,对吗?”“嗯,是的。”可是,第二天上课他仍丝毫未改。下课后,他还追着我问:“老师,你说我姓嘛好呢?”当时,我真是哭笑不得,“老师,我姓丁吧,跟你姓。”能想象我那是的心情吗?真是一个孩子,一个调皮的孩子!

转机终于因为一个偶然出现了。有天上课,风特别的大,讲台上我的试卷被风刮在了地上,坐在前排的他帮我拾了起来。趁机,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程野真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咱们都应该像他学习,老师谢谢你。”第二天早上,他早早的交了作业。那时,我像发现新大陆一样的心想:这个学生应该多多鼓励和多多表扬,通过我对他的关心一定能帮他改掉那些坏习惯。接着,在一次有领导听课的情况下,他很出色的帮我化解了一个冷场。“谁愿意和我们分享自己最难忘的第一次经历?”全班同学都低下了头,只有他高高地举起了手,并且很幽默的叙述了他的第一次。我很感激地表扬了他,并把这件事告诉了班主任。班主任后来又在班上表扬了他,还将这件事传达给了他的父亲。那段时间,他的表现特别的好,就是偶尔一次犯错,稍微给他点提示,他就会改。

正在我们都认为他已经能够自己管得住自己而高兴时,他却在一次同学纠纷中漏了脸。他在和老师讲事情发生的原委时这样说道:“他是我的哥们,哥们受了气,我就得去帮他出气。可是,那个王八蛋比我高,我打不过他,所以我不得不找人。”理由充分还措措有辞。办公室的老师都教育他,刚开始他仍试图辩解,直到后来才慢慢认识自己所犯的错误的严重性,态度也慢慢地变得缓和了。

然而,从此,他在课堂上又变回了从前的模样。我使出浑身解数仍不奏效。

一次上课,不知为什么他笑得前仰后翻,躺在地上。下课后,我让他帮我把作业抱到办公室,趁机问:“程野,你上课是乐啥呢,说出来让老师也乐乐。”“我没犯错。”“我没说你犯错,我就是想知道你笑什么。”“不是我的错,是他们逗我••••••”他辩解着,很无辜的样子。我见办公室的老师多了起来,就把他领到无人的地方,试图通过谈心的方式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我从他的家庭问起,引导他换位思考,他频频点头。最后,我们还拉了勾盖了章,约定:以后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是的,他变得懂事了,学习也认真了,开始做笔记了,这真是令我开心。

就这样一位学生,曾反反复复。过去的他曾鞭挞着我不断思考、不断出招;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不断成长。人人都说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每个人都对教师抱很高的社会期望。家长期望老师传授给孩子们知识,社会期望老师把学生培养成品德高尚对社会有用的人,国家期望教师把一代又一代人塑造成富强国家、繁荣未来的接班人。教师的责任实在是太大太重太艰巨。

身为这一角色的我,在短短的三个多月的执教生涯中,对此是很有体会。刚刚我提到的那个孩子,如果老师们都排斥他,对他挖苦讽刺;又或者是老师们耐心不够,对他放任自流。从小的说,这个学生将来的个人发展必会受到影响;从大的说,等他以后走上社会,无疑是给社会扔了一个定时炸弹。

因此,作为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自己身上的重担。首先,我们不仅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更多的和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等,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做事、学会与人际交往。教师从事的是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如果能善于观察、研究、思考、处理好与学生、家长、同事之间的关系,那么相对来说,工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其次,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着力提升个人魅力。让学生喜欢自己,喜欢听自己的课,进而喜欢听自己的指导。同时,我们还应该怀揣满腔的爱,用着满腔的爱去爱学生。不管学生做了什么,我们都应该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体贴理解学生。真诚可以是一面镜子,也可以是一种无敌的武器,对待学生,真诚是最好的方法。我始终相信教师职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作为年轻教师的我们要想从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就少不了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我们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与积累中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经验与方法。我将时刻准备着,勤于学习,乐于教学,用愉快的心情对待每一天的工作。我爱我的工作,我爱我的学生,我更爱教师这一角色。

丁月

新教师教学实践感受 篇2

一、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是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

高等学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 而提高质量归根到底要落实到每一位教师上好一堂又一堂课, 落实到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上。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教师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根据麦可思的调查表明, 70%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讲课不吸引人, 上课单调[1]。一些985工程、211工程和地方本科院校的课堂“学生眼睛不亮”。教师的讲授没有吸引和打动学生, 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 不少学生在玩手机、睡觉、听音乐, 显得心不在焉[2]。由此, 增加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还需要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欧美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起, 就将高校教师发展作为提升高校教师素质、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性措施进行实施[3]。“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启动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把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作为影响和制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第五个关键领域, 明确要求“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关键, 加强教师培训力度, 创新教师培训模式。据此, 高校应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到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切实把这项工作摆在学校改革发展的战略位置, 始终不渝地抓紧抓实抓好。

二、新教师教学能力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教师是职业, 也是专业。要求从教者具备教育教学能力, 即教师发展能力。在教学不同阶段, 教师在教育教学发展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同。新教师对高校教师专业是陌生的, 对备课、讲课、辅导答疑、考试、实习实验等系列教学活动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但突出在课堂教学方面。由于对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需求不理解或理解不够, 缺乏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由于对学科知识结构认识不系统, 缺乏对课程结构的合理安排、对课程内容的选择组织和知识的传授方法, 这些都是教学能力方面的问题。

对于非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除存在上述问题外, 由于入职前没有经过教育专业的学习, 没有教师职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不具备教育学、心理学、师德及教育法规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认识实习、毕业实习阶段没经过教师的实践训练, 新教师在教育教学能力方面普遍存在问题, 这些是教师职业基本素养和职业技能方面的问题。

当前, 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走向大众化阶段, 教育教学模式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 先进教育技术大量涌现, 特别是MOOC的兴起等, 都正在深度改变着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方式, 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育人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教师作为高等教育教学的执行主体, 尤其新教师作为对新理念、新思路接受最为敏感的教师群体, 不断改进其教学理念、提升其教学能力, 是适应高校内涵发展、推动高校深化改革的需要。

三、新入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实践探索

促进新教师尽快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推动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高校面临的普遍问题。北京科技大学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新教师教学成长的路径, 通过“准入+培养”的方式, 制定了新教师成长路线图。

1.建立多层次的教学培训体系。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在每个阶段都有其特殊性。因此, 教师培训要根据教师专业不同阶段的特点确定培训目的、要求和内容, 使其具有阶段性特点和连续性特点[4]。针对新入职教师需求和特点, 建立了多层次的教学培训体系, 改变以往教师培训形式单一、角色单一、内容单一、组织单一的情况, 强化培养过程, 形成新教师培养培训系统。

从内容上来说, 开发专业化、模块化课程体系。将新教师需要接受的培训划分为五大模块:教学管理、教学理论、教学技能、教师素养、教研能力, 共同构成了新教师“站稳讲台”的内容体系, 20学时按比例分配到各模块中。从角色上来说, 增加教师的自主权, 以往教师培训活动中, 教师只能被动接受, 不享有培训活动的选择权。教师自主选择培训活动时, 各模块均采用“必选课程+自选课程”的形式, 必选课程是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和训练, 自选课程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学科背景、时间安排和个人志趣, 自主选择。从形式上来说, 讲座、研讨、示范、论坛、咨询五位一体的教师培训代替了以往讲座为主的培训。教师不再是被动地听、记, 可以直接参与培训活动, 提高培训效果。从组织上来说, 形成集中培训与长线培训相结合的格局。改变以往教师培训点状分布的状态, 通过系统规划, 形成了秋季学期集中培训解决基本教学能力, 形成先进教学理念、夯实教学理论基础、加强教育教学规范;以及贯穿各学期的持续开展具有先进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多元化培训项目, 重点提升教学能力、强化教育技术能力、开拓国际视野、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2.制定严格的本科课堂教学准入制度。北京科技大学2012年制定了《北京科技大学新入职教师本科课堂教学准入制度实施办法》, 明确规定准入制度包括了3个培养环节:20学时的教学培训、1门课程完整的助课、1门课的授课考察, 新教师完成全部环节后方可取得本科课堂教学主讲教师资格。

助课环节指学院安排新教师承担一门本科课程助课任务, 并指派教学指导教师, 新教师参与全部教学过程, 全面熟悉教学环节和教学要求, 助课期间新教师需试讲8个学时, 助课结束时学校综合指导教师、听课专家、学生评教结果, 给出助课环节是否合格的结论。助课合格后进入授课考察环节, 考察期一般为一个学期。授课考察作为准入制度的核心要素, 给予新入职教师独立讲授一门课程的机会, 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尝试、反馈后的总结、调整、再尝试逐渐积累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授课考察采取专家随堂听课的方式, 对新入职教师授课的全过程进行跟踪考察, 分析和掌握其教学水平的变化情况和发展轨迹, 帮助新入职教师过好教学关。学校根据专家和学生评价的结果, 决定新教师授课考察环节是否合格。在助课、授课考察之前或期间, 新教师可自主选择培训项目获得培训学时。

3.实行本科课堂教学主讲教师资格认证。完成三个准入环节的新教师可获得主讲教师资格认证, 独立承担本科课堂教学任务。资格认证的过程既是构建新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平台的过程, 也是发现和解决新教师教学问题的过程, 过去四年, 校院两级159名专家对新教师共听课1204次, 收回学生评价表3615份。以助课工作阶段为例, 指导教师帮扶比例达95.5%, 帮扶有效性达90.5%, 其中对备课指导、课程内容的帮助比例达到72%以上;督导反馈意见达100%, 反馈意见集中于新教师讲授技巧、学生沟通与启迪两方面, 与新教师个人认为最需要的帮助方面完全吻合。

4.重点跟踪培养教学能力突出教师。通过本科课堂教学准入过程, 获得主讲教师资格的新教师, 可以独立承担本科课堂教学任务, 新教师教学能力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即选优培优阶段。北京科技大学推进青年教学骨干人才计划, 制定了《青年教学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实施细则》, 明确规定了遴选条件、遴选程序、资助内容和考核要求等, 每年重点培养5~10位45岁以下、近三年年均课堂主讲学时不少于128学时、师德高尚、教学理念先进、教学质量优秀的青年教师, 以立项资助的方式, 逐步建立起了骨干教师成长激励机制。目前骨干教师培养取得实效, 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并在青年教师发展与培养上起到辐射、示范作用, 有多名教师已在各级各类教学建设和奖励中取得高水平成果, 更多的教师成为学院教学和学科发展的骨干教师。

四、结语

新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并没有固定的模式,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新的理念和思路进入新教师教学能力发展领域, 如构建多学科教师教学交流共同体、慕课时期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方式变革等在不断丰富着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工作。北京科技大学的新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新模式对传统的、已有的教师发展工作做了重新整合, 形成了系统工作的合力, 为新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工作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工作思路。

参考文献

[1][2]刘献君.论“以学生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 2012, 33 (8) :1-6.

[3]包正委, 董玉琦.发达国家高校教师发展的模式演进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 2014, 41 (5) :73-81.

新教师教学实践感受 篇3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 多样教学

运用多种模式的教学可以简称为多样教学,多样教学的优势在于教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发现出不同教学模式中的问题,通过问题的发现结合各个教学模式的优点、摒除缺点来开展教学工作,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探究和自主学习能力,针对这一点也符合新课程标准中的指示,因此初中的历史教师运用多样性教学具有可行性与有效性。

一、导入式教学

导入式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导入不同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式教学内容包括生活导入、复习导入、提问导入等,导入的时机要结合教学开展过程中的不同情景,通过对情景时机的准确把握能够提高学生的吸收知识的效率。导入式教学模式要注重其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兴趣这两点,如果仅仅是简单呆板的提问导入、复习导入等,这就和传统的教学方式没什么区别,因此要注意导入的具体方式方法。比如说在初中历史“虎门销烟”中的导入式教学,传统的教学导入可能就是对“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事情发展、历史意义等导入,很多教学工作者对于这些知识的导入仅仅作为了课堂开始的教学引言,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来讲,很多教学工作者的这样的方法都不能有效提高学生对这一课产生兴趣。其原因可能在于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为了提高学生成绩而展开了灌输式的教学工作,这样的理念和教学方式都是有悖于新课程指标的。站在学生的角度而言,部分学生存有偏科、厌学的心理,针对这部分学生就无法有效对其课堂知识掌握,在“虎门销烟”这一课中,这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只知道历史中的某个人物做了某件事情,其对历史意义、历史背景、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了解有所欠缺。因此导入式教学就要注重导入过程中的细节工作,在“虎门销烟”这一课学习中,教师可以先结合生活来进行导入,可以先讲解一下毒品的危害、引用一些毒品的案例,要激起学生对毒品抵制的共鸣,这从侧面上也烘托出了虎门销烟的重要意义,对于教学内容的开展能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教师个性化教学

教师个性化教学是指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拥有自己的教学情感和教学个性,在教学工作开展中拥有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教学。针对这种教学方式,笔者认为在初中历史课程开展上能收获到一定的教学成果,因为初中历史的讲解就离不开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讲解,人物和事件这两者它们是具备各自的情感或色彩的,如果只是对照教材把一个有情感有故事的人物进行无教师个人语言色彩的描述,或是对一件富有起伏、波折的事件讲解成无教师个人感情干涉的事件,那么教师仅仅是在“教书”,而非“教育”。对于初中历史中很多名人名事,学生在此学习中为什么仍会存有不能完全掌握的问题,这些问题部分在于教师缺乏自身个性化的教学,使得教学工作开展呆板、僵化。

那么如何开展教师的个性化教学,首先,应要求相关教学工作者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对于每一章、每一课的教学要把它变成一个活灵活现的人物的讲解或是情节跌宕起伏的事件讲解,这样的讲解是需要拥有大量历史知识信息为前提,拥有这样的前提才能够在教学工作中把呆板的知识讲解成富有层次和情感的知识,所以应提高教学工作者自己的专业素质。再者,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心理来开展教学工作,在初中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很多学生都拥有追随某个人或事物的心态,对于这种心态学生会对某个人或事物产生崇拜的心理,从心理学上讲,这种心态在初中这个阶段的学生尤为凸显。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种心态对历史的人物讲解赋予教师个人情感的干预,比如郑和、林则徐这些正面评价较多的历史人物,教师可以运用个人的语言去塑造他们的正面形象,对他们所做的事情详细刻画,让学生产生对这些历史人物崇拜的心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引发学生探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三、互动式教学

对于教学内容以涉及历史人物和事件为主的初中历史教学,运用互动式教学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其原因在于历史学科自身的知识属性,它的属性不同于其他部分理科知识的抽象性,历史自身具有人物和事件的描述,是过去人们所发生事情的历史性记录。因此,针对于人和事这两个点出发,在师生或是学生之间展开探讨能有效巩固对历史知识的掌握,通过师生或是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互动式教学基于的基础是师生和学生之间有良好的沟通,在学生之间互动活动的开展中要做好正确引导,这样的基础是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长期磨合的,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建立良好情感关系为前提的,如果没有这样的基础,教师在展开互动式教学也只是给学生下达学习指令而已,部分学生会存有为完成教师要求而开展表面学习的心理,而无法有效对知识吸收掌握。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中,教学工作者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要注意教学的目的是“教育”,并不是只进行“教书”,在教学中就应保持这个理念而开展多种模式的教学,通过各种方式的结合引发学生探究心理、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史学素养,为新课程指标实施做积极响应。

【参考文献】

[1]宋忠芳.对初中历史新课程的思考[J].历史教学, 2007(4):32-33.

[2]陈伟国.教学创新的思考——徐州市新课程初中历史评优课聚焦[J].历史教学,2006(10):39-43.

新教师学校报到感受 篇4

昨天分学校了,因为事情耽搁没和大家一起坐公交去学校,最后一个人打车去的,结果司机对那里不熟悉,带着我在路上转悠了好长时间,终于找到学校。离校长说的集合时间没几分钟了,我急匆匆的向学校跑。门卫大叔拦下问我是谁干什么的,“我是新生……新家长……新教师……”磕磕绊绊,最后终于说对了,新教师来报到,门卫大叔乐了,一直在笑我,急得话都说不清楚,门打开后给我指出其他老师集合的地方,道谢之后急忙赶过去。

虽然闹了个笑话,但事后一想,我在情急之下不经大脑说出的几个词不就是我以后的身份吗?

新生——对于一个刚毕业的没什么经验大学生来说,刚到新的工作岗位,我的身份就是一个新生,什么都要继续学习请教慢慢摸索,逐步成长。

新家长——到学校,我会面临一个新的班级,学生会遇见我这样一个新老师,在这个意义上我就是他们在学校里的新家长,要对他们的学习安全负责。

新教师——我的工作是教师,而且是一个新手,对这个学校来说,我就是一个新教师,我要在这个学校学习教学生活,要对学生负责,要为学校负责,更要为自己负责。初出茅庐,唯有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才能对得起这几个沉甸甸的称呼。

新教师第一节课后的感受 篇5

XX中心小学 XXX 回想起我与学生的第一次见面,也是我的第一节课,我依然清晰的记得那时的感受:兴奋、紧张、还有点忐忑,最后是失落。

因为平时极少跟小学生打交道,我不知道他们喜欢什么,也不知道他们爱不爱学英语,甚至不知道应该跟他们谈点什么!课前,我在脑海里想了好多遍,想象着我进教室时学生们的反应以及我要说的话。担心自己会找不到方向,我把准备讲的东西列了提纲:自我介绍,课堂要求,作业要求,课代表,学生自我介绍。自我感觉已经准备好了,我自信的踏进教室、走上讲台,课室乱成一团,学生们打闹的、嬉笑的、尖叫的都有!有些同学见到我站在那里,只是静静的看着我,甚至有两个男生看了我一眼然后继续打闹!那一刻,我的脑子飞快的运转,希望找到处理这种情况的方法,可是越紧张越没办法,只有喊了一句“上课”然后盯着最活跃的那几个学生看,过了一会,那几个男生终于陆陆续续的坐好了,慢慢的课室安静下来了,但这过程用了足足五分钟!我继续扫视着全班,不说话(其实心里在想着怎么开场)。过了一会,我才开口:首先,老师要表扬部分同学,他们没听见上课铃声,但见到老师进来了就马上安静下来准备上课。„„讲完课堂纪律后,我才把准备好的几个内容慢慢的讲清楚,期间有同学不举手就大声提问的,我一概不回答,反复强调要举手提问。可是,总有那么一小部分学生,老师要求怎么样是老师的事,他们喜欢怎么做就怎么做,一节课下来,好几次停下来整顿纪律,我当场就没撤了。

感觉那四十分钟特别漫长,终于等到下课那一刻了!回到办公室我坐在那里回想着自己的第一节课,最明显的感觉就是:以前学的那些理论、看的那些示范课的视频都是骗人的!哪有那么配合的学生、那么高水平的对话、那么顺利的第一节课啊?不过后来又想:我这也还算不错啦,至少我没有被他们吓到,也没有站在那里紧张得不知所措,更没有被他们气哭。如果一开始就太成功,那提升空间就小了。那就小小的安慰一下自己吧,好好努力,以后肯定会一点点地进步的!Keep moving!

新教师教学实践感受 篇6

——我与课堂教学大比武 初入职场——想说爱你不容易

“童心是小鸟,它在每一个孩子的梦想里摇。”小时候是老师编织了我的童年一个个金色的梦,让我流连忘返,如今我踏上了三尺讲台愿与这样一群拥有美好童心、天真烂熳的孩子共扬梦想之帆。

初入职场我就被泼了一身的冷水,老教研员听了我的一节拼音课后,劈头盖脸地批评了我一通,上课不仅没有章法,就连最简单的拼字我都被我写成了“外国文”。以前自认为在象牙塔游学了一番,教小学自然是驾轻就熟,没想到小学的课堂教学也不容小觑啊。从此我紧绷着弦一刻也不敢放松,课堂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教学步骤,都斟酌再三,思考良久,因为我知道课堂是不容轻视的,老师的一言一语都渗透着文化的光芒,引导着孩子朝哪个方向发展。学校的领导也关注到我的角色转变的困难,特意从外面请来了专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成长计划,老专家每个星期集中听课,指出我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同时对我的课堂教学组织进行了详细的指导。就这样错了改,改了再练,二年的坚持、磨练和思考,我的课渐渐步入正轨,我这个教学的门外汉也开始在师父的谆谆教诲下崭露头角。

教学比武——让我欢喜让我忧

今年是我工作的第三个年头,怀着既紧张又期待的心情我迎来了“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经过了两年的锤炼,我的基本功和教学规范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对于教学方法我感觉它就像一块烫手的山芋,让我欢喜让我忧,总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感觉。我渴望在这个同场竞技的平台上,学习同伴的教育智慧,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这次活动中学校要求每个老师都准备一节参赛课,我琢磨了半天最终把目光锁定在《掌声》这一课。曾经一位老教师跟我说“要想让你的课感染学生,首先自己要为课文所动容。”《掌声》这篇课文就是以饱蘸爱心的笔墨、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走出了困境,打开了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扉,变得乐观开朗。故事在深深感染我的同时,我更想把这个故事分享给我的学生。语文课程标准说: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我们的每一堂课在教会孩子“之乎者也”的同时,更应该让孩子在语文的这一片菁菁天地中感受人情的冷暖,感受到文字背后的真情切意,为孩子以后的人生点上盏盏明灯。《掌声》这篇课文就是通过一个充满文意的故事,渗透人生的暖意。我想选择这篇课文还是很有价值的。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每天忙于找资料,制作新颖的课件,一系列精心地准备就是希望能给学生带来一次震撼的心灵之旅。终于等到我上公开课了,我一连紧张得好几个晚上都失眠,因为这次活动聚集了全校老师的目光,大家积极投入到这次活动中来,就连区教研员也被邀请到我们学校指导工作。对于年轻的我来说,这还是第一次这么隆重的亮相呢,内敛的我感觉到比赛课犹如泰山压顶喘不上气。学校的老师看到我一脸愁云惨淡的样子,都跑来安慰我,有的鼓励我放开胆子,把自己勇敢地展现出来,有的热心地给我支招,传授上台不打哆嗦的绝招。还有的帮我几次修改了教案。都说“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学校明明就是“长江前浪助后浪”啊,看着他们一脸认真的样子,我的心里涌起了一股股的暖流,暗自下决心一定要把课上好,这样才对得起大家对我的一片心啊。带着这种感动我走进了课堂,课堂中我目光坚定,沉稳大方,带着学生抓住描写文中英子的语言和动作的关键词句,感受她的内心情感和前后的心理变化。语文教学源于生活,还要走向生活。课文学完后,我适时让学生回忆一下感动自己的一次掌声,写出掌声响起的时候的心情,表情和动作,分享自己的幸福!伴着音乐学生抒写经历。这次掌声我希望勾起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感动,通过读写结合更让他们关照自己身边感动的瞬间,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从而将关爱真正地带进他们的生活。

课上完了,一颗悬着的心也总算是跟着落了地,但是我却隐隐感觉自己的课没有达到先前预设的效果。虽然课文中重点词句都很顺利地找出来了,学生也说出了其中的情感,但是学生在读的时候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没有进入到课文所创设的情感场。本来是一篇很感人的文章,在我的课堂中却没有体会到浓浓的情意,也没有看到那温馨感人的一幕,换来的却是学生一阵阵的冷场。

路在脚下——从头再来

课上完后,我带着一种惴惴不安的心情来到了会议室,评课老师不留情面地指出了我的课存在的诟病。我恍然大悟,没想到自己在备课前囫囵吐枣地看了一下课文,找到了几个关键词,自以为传说中的阅读教学前期准备就大功告成了,课堂中指望这几个词,让学生能从中体会到真情切意,结果当然不尽人意。学生没有切身的体会,自然也深入不进去。究其原因是我对于课文阅读没有深入进去,只是流于表层,没有对文本进行深入的感知和领悟,对文中的情感没有“切肤之痛”,自然只能是走马观花。文本中有不少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如果能敏感地捕捉,凭借这些细节挖掘出深意,就能在指导学生细读时创造出意想不到的精彩来。老师只有深入文本,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是课堂精彩生成的源泉。在老师的情感和体悟到位后,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将学生的生活积累与课文整合起来,通过联想与想象欣赏语言文字描绘的象外之象,聆听作者讲述的言外之意,与他们融合,与他们对话。从而开启学生心扉,促使学生自觉地与文本对话,与文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学生从字词感悟到深入体悟后,就要顺势进行朗读训练,所谓“字字未宜忽,句句悟其神”。教学时紧抠住重点语句,让学生充分的朗读,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陶醉,帮助学生自然而然地领悟到词句的表达对于烘托意境、表达情感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获得了语言的情味感、意蕴感。这时,文章的语言表达方式对学生来说,不是一种知识的渗透,而是一种感染的浸润;不是教师的透彻分析,而是学生的自主领悟。课堂上朗读的回归能实现语言的“感知”和“内化”的和谐,“欣赏”和“感悟”的融合共生。这些都是我在课堂中忽视的地方,也是我在今后教学中改进的方向。

路不辨不明,课不批就不能进步,评委犀利的言辞背后我知道是他们对我的殷殷希望啊,我想这是教学比武带给我最大的收获。

新教师教学实践感受 篇7

一、教师教学行为的内涵

对于教师教学行为的界定可谓见仁见智。不同的学者因其自身的思想基础、理论背景和知识结构不同, 对教师教学行为的理解也不同。傅道春从教师教的角度对教学行为进行界定, 认为教学行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依据教学经验和教学内部关系, 对实施中的可操作因素的选择、组合、运用和控制的工作行为。它包括对各种教学要素的专业化理解与教学运行中的设计、程序、手段、方式和方法。黄飞跃运用系统原理来分析, 认为教学行为不是简单的教学形式、手段、方法和技能的构成体, 而是一个包括教和学两个动因在内的结构复杂、内容丰富的目的性行为, 是由行为主体 (教师、学生) 以及与行为主体相关联的起直接与间接作用的因素所构成的, 因此, 教学行为是由许多动静要素构成的综合体, 包括:外显行为 (如:教学语言、动作、表情姿势) 和内隐行为 (如:情感、意志、道德、价值观、潜在能力、个性) 等。教学中, 如果忽略了内隐行为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教学效益是不会得到提高的。

朱华从师生间教学媒介功能的角度出发, 认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一定的教育思想、观念的指导下, 产生的一系列与教学有关的行为。教学行为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充分体现, 它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起着桥梁和中介作用。毕田增基于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论述教师行为方式, 认为教学行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基于自己的教学思想、人格特征、教学技能与能力、教学实践知识与实践智慧, 应对具体教学情境与问题的诸多因素所采取的教学操作方式的总和。唐松林认为, 教学行为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对其能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 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能力的自觉与信念, 它是教师经过专业化训练和在实践中形成的教育思维、认知结构、人格特征及与之适应的行为方式的总和。

综合已有研究中学者对教学行为的界定与理解, 笔者认为, 对教师教学行为的理解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教学行为是一定的教育思想、文化观念影响之下的, 与教师自身价值取向和心理特点相适应的行为;第二, 教学行为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和教学过程中产生的行为;第三, 教学行为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经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实施的一系列行为方式的总和。总之, 教师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教学过程中, 在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反思等教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行为方式的综合体, 包括隐性的教学行为和显性的教学行为。

二、教师教学行为的分类

对教师教学行为进行分类, 一是有利于加深对教学活动的理解, 认清教学行为的各个部分;二是有利于集中、有序地进行教学技能的培训;三是便于对课堂教学过程做定量的观察分析。为此, 已有研究依据教师教学行为发挥的功能、存在方式、表现方式、发生机制与教学进程的不同, 对教学行为进行了如下分类。

一是依据教师在课堂情景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与发挥的功能分, 将教学行为分为主要教学行为、辅助教学行为和课堂管理行为;二是依据教师教学行为存在方式分, 将教学行为分为外显教学行为和内隐教学行为;三是依据教师教学行为的表现方式分, 将教学行为分为言语类教学行为、体态类教学行为和动作类教学行为;四是依据教学行为的发生机制分, 将教学行为分为常态教学行为、动态教学行为和教学机智;五是依据常规教学进程分, 将教学行为分为备课行为、导入行为、教学手段的运用行为、师生互动行为、课堂管理与评价行为;六是依据教师的角色结构分, 将教学行为分为传播沟通行为和组织管理行为;七是依据教学过程与效果的关系, 将教学行为分为有效教学行为和无效教学行为, 其中有效和无效是相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而言的。

鉴于教学行为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是一系列行为方式的综合体, 笔者依据教师教学行为的基本进程, 将教师教学行为分为教学准备行为、教学实施行为与教学反思行为。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是教师教学行为践行的主要渠道, 本文又依据教师教学实施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目标将教学实施行为分为课堂教学组织行为、课堂教学管理行为、课堂教学呈示行为和课堂教学评价行为。

三、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教学行为的实践诉求

新课程以个性化、综合化、多元化为价值取向, 以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为主旨, 主张知、情、意、行全方位发展, 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地区、学校和学生个体间差异, 强调学生独特的个性。这一理念的实现需要通过教师教学行为的实践去体现。本文以前文对教师教学行为分类为依据, 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行为提出如下挑战与要求:

1. 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是教师思考教学问题所获得的理性结果, 也是教师对教学要追求什么样的理想目标和为什么要追求这样的目标的认识。教师教学行为作为教师对教学的一种主观期望和价值判断, 它反映的是教师对教育工作本质的理解。

一是树立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而教的观念。摒弃知识本位和能力本位的观念, 发扬“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充分认识教学的有效性。二是树立科学教学的观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师既要教会学生求知的过程, 又要学生学会做人。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 “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千学万学, 学做真人”。三是树立强烈的教学责任意识。针对绩效工资实施以来部分教师间出现的各司其职、忽视学生德行养成的现状, 本文强烈呼吁教师要树立教学责任意识。

2. 优化教学准备行为

教师教学准备行为作为教师教学实施行为和教学反思行为的基础, 是解决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 是教师课堂授课之前对教学预期目标、课程标准及教学大纲、教学方式方法、教学媒体、教学内容、教学情境、教学时间等多方面预期准备的行为过程。

一是紧跟新课程改革潮流, 以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为出发点,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依据教学目标合理制定教学方案, 恰当选择教学方式。二是熟知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 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建构, 以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教学困惑与挫折最小化。三是了解教学对象的学习能力、认知发展水平、心理发展特点和文化差异以及已有知识经验水平。四是不断提高教师教学准备的操作能力。不断提高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能力、分析教学材料和内容的能力、编制教学计划的能力、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

3. 改善教学实施行为

以前文对教师教学实施行为的分类为依据, 本文针对每一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特征, 对不同的课堂教学行为有不同的实践诉求, 具体如下。

(1) 改善课堂教学组织行为

教学组织行为依附于教学环境和组织氛围, 教师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努力:一是不断丰富教师的教育知识, 尤其是教学实践知识, 为改善教学组织行为提供理论基础。二是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成效和质量, 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外在体现。教师应全面掌握和善于运用教材, 合理组织教学环节, 恰当选用教学方法, 善于了解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和学习情况, 敏感、迅速而准确地判断教学中的问题, 组织领导课内外活动。三是优化教学环节的组织, 以提高教学效率。

(2) 转变课堂教学管理行为

施良方教授认为, 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益和秩序, 协调课堂中的人、事、时间、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教师课堂管理行为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自律性为主要理念, 以培养健全的人格为出发点和归宿。一是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特点设定清晰、明确的课堂目标, 并以恰当方式呈现课堂目标, 合理调控教学进程并处理课堂中的偶发事件。二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 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融洽的良好氛围, 让学生从做中学, 实现教学做合一。建立适宜的课堂环境是课堂管理的基本前提, 保持课堂互动是课堂管理的衡量尺度, 促进课堂成长是课堂管理的最终目标。三是注意课堂活动内容的选择与活动程序的设计, 尽可能使活动方法的运用依据课堂目标、内容、学生特征和实际条件进行选择等。四是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清晰地认识并控制自己的教学行为, 把自己既当成观察者又当成被观察者, 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3) 丰富课堂教学呈示行为

教师教学呈示行为是教师决定教什么、何时教和怎样教的问题的关键所在。一是教师的语言表达要清晰、规范, 板书字迹工整, 形式灵活多样。二是尽可能地将神态、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相结合, 切忌仪容仪表不适、滥用手势和动作、目光呆滞、滥用表情等体态仪表问题。三是掌握多样化的教学呈现策略与技巧, 尤其是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 如对知识通过问答和讨论进行呈示时, 一定要注意问题的难度, 发问次数较多以及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等问题。四是依据教学目标、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呈示方式。

(4) 完善课堂教学评价行为

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行为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 使其成为促进教学和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一是教学评价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 而且要通过建立新的评价指标和改革评价方法, 发展学生其他方面的潜能, 诸如与人交往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等。评价应充分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 关注个别差异,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二是评价方式要多样化, 不仅要重视量的评价还要注重质的评价, 如现在流行的档案袋评价方式、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方式等。评价的功能要由侧重甄别筛选转向侧重学生的发展。三是注意评价的真实性和情境性, 尤其要注重学生得出结论的过程。

4. 促进教学反思行为

教学反思行为是要求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 提升自身素养, 以提高教学实践的合理性。理性的教学反思行为有利于教师从中发现自身教学行为的优点与不足, 剖析其原因, 调控自己的教学行为。

一是教学反思经常化。通过教学反思, 监测、分析教学过程, 解决教学问题。二是分析、评价和预测教师教学的准备、设计过程及预期的效果, 反复体味教学新观念在教学行为中的转化和表现是否合理, 以达成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三是对教学的整体结果进行归因与评价, 深入细致地探讨整个教学活动的长处和不足, 积极总结新的教学观念转化过程的优缺点, 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四是针对一线教师不知道反思什么和如何反思的现状, 丰富教学反思的方式方法 (如:对话性日志、研讨交流、行动研究等) 以提升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效能。

优化物理课堂教学新感受 篇8

关键词:业务水平;兴趣;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248-01

一、提高自身教学素质和业务水平

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到每个学生,同样的一节课有的老师讲课时一上讲台穿着整洁、大方,气质很好,时刻让学生有一种他要主宰我们的感觉,并且教学手段艺术性很高,特别是语言艺术。

1、注重科学性,准确无误,抓住精华,措词得当,言简意赅,用最简炼的语言表达出最丰富的内容;

2、注意生动性,声情并茂,妙趣横生,既活泼逼真,又浅显易懂,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比如在讲“声音的三个要素”时,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让几个学生表演一个小游戏,一个装牛,一个装蚊子,一个装蜜蜂,分别叫不同的声音比较,音调的不同,或用多媒体课件录制不同乐器声音让学生区别音色的区别等等。

3、注重情感性,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感情,在高涨的气氛里进行智力活动,在满足的情绪中解开知识之谜,而有的老师就不一样,不注意仪表,又没有气质,语言功底差,又不重情感,这样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

所以这就要求老师要有较高的素质和修养,以及丰富的文化知识水平,让学生配服你,喜欢你。

二、让学生带着期望去学习

人有了理想,才会有追求,有了目标才会有奋斗,所以只有有了期望才会有新的希望,小学生思想很单纯,他们对知识的向往和人心浮动完全建立在好奇、注意、兴趣上,所以我们讲每一节课时刻注意他们对知识产生兴趣的培养,要达到这个目的,我认为可以这样:

1、在上节课结束时为下节的学习做个辅垫。例如,在讲“摩擦起电”前让学生回家做一个实验,用两种不同的干燥物品相互摩擦,然后跟碎纸屑接触不同的干燥物品相互摩擦,然后跟碎纸屑接触或用食品包装袋和干燥的手摩擦把现象记录下来。再如“讲压强”之前,让学生回家后找沙土,把两个手指放上去或把手掌放上用同样的力的现象记录下来,上课时报告给老师等。

2、给这一科开个好头,第一节课就要通过生动的活泼的实例,给学生打开一扇物理窗口,向学生展示绚丽多彩的物理世界,使学生急于要学习这门学科的欲望,并且在以后的每节课的教学中我们也往往应该列举一些生动,活泼的而与本节课有密切联系的实例作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法之一。

三、让学生带着兴趣来学习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也曾经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生求知的源泉,老师很简单的一句话都有可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生回答问题或做练习时,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时老师不批评他,并说:“老师相信你能成功,下次还请你好吗?”并有意识在“下次”之前给他创造些成功的条件,不使他们“下次”成为失败的象征。

四、优化选择教学媒体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电教媒体以其独有的先进特点已进入各科教学,在物理教学中更具有很强大的作用。微观粒子的看不见,模不着,我们可以应用电教媒件的模拟手段使之直观化,形象化,两物体的碰撞过程等瞬间过程可以通过电教媒体的慢放功能使之直观化、除此之外,电教媒体还有化远为近,改变时空,重复再现等功能。先进的多媒体的使用,不仅能使学生轻轻松松学知识,同时还能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同时也是了解现代科技的一个窗口。

五、主动参与学习,体验收获的乐趣

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他的大脑思维才会不开小差,专心学习,并且开阔他的学习思路使他能深入,主动地思考,才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个讨论自己提出问题的机会展示自己的平台,凡是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解决,老师决不包办,学生不能解决的在老师指导下解决,这样就能让学生有一个成就感,体验一下成功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潜心思考和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线上教学的工作感受和建议 篇9

一、备课

为了提高网上授课听课效果,积极认真备课,充分利用网上教学资源:音频、视频、漫画、歌曲、材料齐上阵,适合那种形式选哪种形式,极大调动积极性,让学生想听、愿听、乐听已到达效果。

各个年级备课组通过微信、钉钉等各种网络工具,积极备课、研课。并在钉钉直播教学中进行直播试讲,探讨出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在反复修改中追求完美。

二、教学形式

每周的授课采用直播的形式进行,即便是录播课,也要通过直播的形式,掌控课堂教学进度,每节课用30分钟左右的时间来讲课,在讲课过程中留一部分时间给学生吸收和消化课堂知识,利用连麦等方式和学生交流问题,了解学生课堂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让教学的内容尽可能丰富起来。

三、学生管理

1、充分利用小组,让小组长明确自己的任务,防止老师监管不到位。

2、在班级钉钉群和微信群及时表扬优秀的同学,树立榜样力量。

3、在钉钉群内分班级公布每次直播课程的观看名单,包括观看时长,起到很好的督促作用。对学习不太积极的同学,除了及时督促,或者和家长直接沟通,通过激励唤醒学生积极参与的心态。

四、作业布置批改

充分利用课堂,当堂任务当堂完成。遗留问题利用自习课继续讲解或下节课课上讲解。把老师上课需要做笔记的内容拍照保存,便于课后复习。通过家校本上交老师批改,再反馈给他们,有针对性讲解。对于不能按时提交作业的学生,先在群里提醒,对于个别同学直接打电话,尽力量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

新教师教学实践感受 篇10

对于教什么,或者换个说法是孩子们学什么,并不是个随意的事。内容的选择是个考验教师的技术活,我们是否能够想得明白为什么要给孩子们上这么一个集体教学活动。这个内容是否是孩子当下需要的经验,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发展的支架,这些都需要我们有依据,这个依据怎么得出,是通过观察来判断,还是结合指南和其他文献寻找孩子当下发展的阶段序列,都需要花上些功夫。

确定了教什么或是学什么,还不够,还要考虑好内容量的问题,一个教学活动单位时间内,孩子对于这些内容是否能够吃的下是需要来做些权衡的,我们希望给予孩子的支架也好,经验方法也罢,与孩子现状之间的距离有多少,孩子习得这些经验方法或者支架的过程中需要碰到那些挑战或困难等等。那么就需要根据实际考虑如何循序渐进的安排内容量的问题。因为量大容易导致孩子无法吸收和消化,特别是在体育教学中,任何一种动作技能的习得都需要充分的练习,对于孩子来说,从0到1,即从不会到会是一个质的飞越,而从1到2到无穷,更多则是量的递增,关键在于这个从0到1的过程,即能够吸引孩子主动的参与学习,同时又不会产生畏惧感或紧张感,很多时候需要在量上做好把控。否则的话,我们就会常见到活动只是走流程而不走心。

关于怎么教或者怎么学,想来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经验。从我的教学组织和平常观课评课的经历,觉得在教学活动中,除了关注孩子的学习之外,更要关注孩子学习中的心理感受。因为心理感受往往会左右孩子活动后自主游戏的兴趣,好的心理感受孩子自然会对活动或材料产生兴趣,而不好的心理感受则无法让孩子产生兴趣,就向如今为什么很多人对体育不感兴趣,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曾经的体育经历中没有留下好的心理感受。所以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在教学过程中获得好的心理感受和体验,需要我们来细细的思考一下。比如,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邀请孩子们来进行分享和展示,怎样的状态孩子才会主动踊跃的来进行分享和展示,孩子的分享和展示,我们如何给予孩子正向的反馈,让每个孩子获得属于他的成就感等等,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对于幼儿园的很多活动,我以为情感第一,喜欢自然会主动参与,主动参与的过程自然会获取一定的发展。我们既需要孩子获取支架或习得经验和方法,更需要激发孩子的兴趣,为终身习惯奠基。而要孩子产生兴趣,就需要我们来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换位思考,感受一下孩子的感受,进而确定适宜的推进策略,而不仅仅单单是按照我们的思路和想法,按照既定的流程的去推进。

新教师教学实践感受 篇11

关键词:小学美术 图像感受能力 培养 实践分析

随着我国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对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和方式提出新要求,教学目的要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为重点,教学方式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在实践中学习美术知识,培养学生的图像感受能力。

1培养小学生图像感受能力的重要性

美术是一种情感艺术,培养小学生的图像感受能力就是强调学生情感的提高,是小学美术学科的重要教育目标。当前,主要通过美术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感受能力。感受美和欣赏美是人类愉悦的精神需要,因此,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就是对其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在美术课堂上,教师要科学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以及感受美,通过对学生感受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和人格。

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在作品中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例如,在欣赏《睡莲》作品时,教师要先让学生仔细观察作品:安静的湖面上,翠绿的叶子托着娇嫩的睡莲,岸边的柳树倒影在湖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宁静的心理。

发现美和认识美,是创造美的前提,在美术课堂,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去发现美和认识美。优秀的美术作品可以体现作者的绘画技能和想象力,美术技能包括作者运用色彩、线条能力的同时,还反映了其美术素养。在美术课堂,教师要通过作品的鉴赏,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美术技能和美术知识,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培养艺术气质。

2培养学生图像感受能力的相关策略

2.1创设图像意境。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将图像鉴赏和学生的情感感受有机的融合起来。创设情境教学可以充分满足这个目标和要求,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场景,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图像感受能力。在鉴赏美术作品时,教师要尽量创设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欣赏情景,让美术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在选择鉴赏作品的时候,教师要尽量选择反映生活,又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把学生从课堂带进生活。

2.2设置图像问题。在小学阶段,学生思维还不成熟,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和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设置图像问题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给予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从自身感受出发,体会作品真正的意义和价值。教师要为学生设置有价值、实用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对图像的深层感受,主动进行独立思考。

2.3组织手工制作。培养小学生的图像感受能力,要利用学生好动的特点,因此,教师在美术课堂,要组织学生进行手工制作,激发学生的感受能力,将艺术和知识充分结合。美术学科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体验,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创作,在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组织学生进行手工制作,能够锻炼学生的创造力,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例如,在欣赏《泥塑》作品的时候,教师通过让学生利用橡皮泥自己动手制作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作品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并且学会把自己情感融入到作品中,充分表达出来。

2.4进行分组讨论。教师在美术课堂上,可以将学生科学分组,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教师要起到辅助和引导的作用,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身的观点和想法。当小组讨论出现秩序混乱或者讨论出现停滞的情况,教师要运用专业知识给予学生指导,为学生解决讨论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分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2.5了解作品内涵。教师在引导学生鉴赏美术作品的同时,一定要结合作品的文化、背景以及意义,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作品所富含的内涵,为学生讲解有关作品的故事。例如,在欣赏《人们英雄纪念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五四”运动的背景和意义,在让学生了解作品内涵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结语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图像感受能力,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从实践入手,优化设计美术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旭香.探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图像感受能力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2014,(07):141.

上一篇:后白自来水增压泵站竣工报告下一篇:小园美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