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师在反思性教学实践中成长

2024-10-08

让教师在反思性教学实践中成长(共12篇)

让教师在反思性教学实践中成长 篇1

让教师在反思性教学实践中成长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社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素质的提高,就其途径和方式而言,大致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外在影响,指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和提高。目前许多地方采取的教师全员培训就是属于这种方式。二是教师内在因素的影响,指教师的自我完善,它源于教师自我角色愿望、需要以及实践和追求。在传统的教师教育中,往往过分强调外在影响,习惯于把所谓的先进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技巧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灌输给教师,以为教师一旦熟记了这些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技巧,教师的素质就会大大提高。实践证明,教师教育只重视外在影响,忽视教师内在因素的影响,教师的素质不可能得到根本性的提高。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关于教师素质的研究,已从原来注重对教师教学理论的建构和教学技能的训练转向注重对教师已有知识结构、思维模式以及教学能力习得的研究。通过研究发现:教师素质的提高,可以通过教师建立自己的教学理论,总结他们教学的知识、技巧和经验来实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反思性教学实践受到高度重视,并认为反思性教学实践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最有效的途径。

所谓反思性教学实践,是指一种回忆、思考、评价教学经验的活动过程,它是对过去经验的反馈,同时又是做出新的计划和行动的依据。反思性教学实践要求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实践的内容和结果,分析其背后蕴含的理论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并在实践中检验假设,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不断发展。

一、反思性教学实践是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核心因素,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有效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会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可分为四个环节。

1、确定内容。

教学反思的起点是教学问题。教师通过对实际教学的感受,通过总结自己的经验,收集其他渠道的信息,意识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产生研究这些问题的欲望。这里的问题类型,有的来自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两难问题,如怎样做到既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又能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益;怎样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的来自自己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如为什么学生一听就会,一做就错;小学三年级学生和初中二年级学生为什么学习成绩会出现分化现象。还有的来自自己想改变现状的愿望,如我理想中的课程形式与结构是什么;教学评价是否可以取消分数评价。

2、观察分析。

反思的内容一旦确定,就要进入观察分析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既是各种信息的收集者,又是冷静的批判者,同时也是经验的描述者。首先,教师要围绕所要反思的问题,通过查阅文献、观摩研讨、专访等形式广泛地收集信息,特别是关于自己教学活动的信息,然后教师要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己,分析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以及他人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的经验与教训。

3、重新概括。

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教学活动中所依据的思想,积极主动地吸取新的信息,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订新的实施方案,着力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4、实际验证。

这一阶段是将以上提出的假设和新的教学方案付之于教学实践,并根据实践的结果验证上一阶段提出的假设和新的教学方案的合理性,将从验证中发现的新问题作为新一轮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内容,如此反复,直至问题的解决。

从以上反思性教学实践的流程中可以看出,反思性教学实践的过程,既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师素质持续发展的过程,更是经验型教师走向学者型教师必须经历的过程。

二、根据教师常规教学活动的内容及教学程序,反思性教学实践一般有以下三种基本类型。

1、教学实践活动前的反思。

这种类型的反思主要是在课前准备的备课阶段,它有助于发展教师的智慧技能。教师智慧技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看能否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二是看能否寻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从目前教师备课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着两种不良的倾向:一是照搬现成的教案,以“他思”取代“我思”,不考虑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二是一些所谓有经验的老教师备课时,过分依赖多年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这种习惯化的思维使他们不注重反思自己的经验,凭原有的经验设计教学方案,有的甚至照抄以往的备课笔记。针对这些问题,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过经验与教训反思的基础上。例如:

自己或他人以前在教学这一教学内容(或相关内容)时,曾遇到过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采用什么策略和方法解决的?其效果如何?

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学生在学习这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新的问题?针对这些新问题,可采取哪些策略和方法?

在反思过去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再写出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实践活动前的反思,一是可以增强教学设计的针对性;二是可以逐步培养教师良好的反思习惯。

2、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

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还需要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的验证。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主要指向课堂教学,主要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在反思中必须具备驾驭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因为这一阶段的反思强调解决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假设涉及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学生在学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时,出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障碍?你是如何机智地处理这些问题的?

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出现争议时,你将如何处理?

当提问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该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时,你将如何调整原先的教学设计?

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某一问题时,思维导常活跃,如果让学生继续讨论下去却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针对这种情况,你将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控?

3、教学实践活动后的反思。

这一类型的反思主要是教师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思考性回忆,它包括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表现以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等。例如:

当学生在学习某些教学难点出现课堂气氛沉闷时,你是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控的?

在课堂教学中,哪些教学环节没有按计划施行?为什么?

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出现了令你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假如你再教这一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方案还可以做怎样的更改?

三、随着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功能日趋明显,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要提高反思性教学实践的效率,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现介绍五种常用的反思方法。

1、反思总结法。

反思总结法是总结反思自己或他人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经验与才识的方法。反思总结的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总结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各种灵感顿悟和对教材、学生、教法等要素的理解,可以总结学生和同事的反馈意见,也可以总结他人的宝贵经验或失败的教训,还可以总结教学实践中的关键事件。关键事件是指自己认为对自己专业发展影响较大的事件,可能是一堂成功或失败的课,也可能是一次师生矛盾的冲突,还可能是一次与专家的对话等。要对关键事件反思,首先要对关键事件进行如实的记录,因为任何事件本身一般无法呈现自身的意义,只有在事后的反思中才能断定它是否真是“关键事件”。因此,教师平时要善于关注对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触动较大的事件,以便为事后总结反思提供原始的素材。

2、对话反思法。

对话反思法是通过与其他老师研讨交流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进而提高自己教学监控能力的方法。对话反思法类似于我们平常采用的专题性的小型研讨会。其操作程序为:第一,由一名执教老师围绕研讨专题上课,其余老师带着问题听课。第二,由执教老师阐述自己教学设计的内容以及这样设计的理论依据。第三,由执教老师与其他听课老师展开对话,产生思维碰撞。第四,执教老师根据讨论结果重新修改完善教学设计方案,并写出反思性总结。

3、录像反思法。

录像反思法就是通过录像再现教学过程,让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过程的方法。这种反思方法能起到“旁观者清”的效果。这种方法的操作程序为:第一,上课和录像。第二,观看录像,比较录像的教学过程与预先的教学设计有什么不同。第三,反思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听课或观看录像人员的评价,评价主要教学环节所应用的教学技能和策略以及理论依据。第四,根据评价内容进一步修改完善原先的教学设计,写出反思性总结。

4、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就是针对教学实践中某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运用观察、谈话、测验、调查问卷和查阅读文献等多种手段,分析并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设计一个研究方案,以求得问题解决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方法,也是目前比较盛行的科学研究方法。这种反思方法的操作程序为:第一,在反思自己或他人经验与才识的基础上,确定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第二,围绕所要研究的问题,广泛地收集与该问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订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第三,根据行动方案展开研究活动,并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对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第四,收集研究信息,撰写研究报告。

行动研究法不仅可以提高教师反思性实践能力,而且可以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档案袋法。

档案袋法就是以专题的形式促进教师不断反思,进而从方法上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

在运用这种方法时,首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确定反思的专题,并进行分类,然后在每个专题下,由教师本人通过回忆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并对其进行反思,从而记录下自己过去的状况、现在的状况、自己的进步以及自己尚需努力之处。可以说,档案袋可以代表教师个人在某一领域或某一专题内研究发展的历史、现状与未来趋势。档案袋建立的过程是教师对已有经验进行整理和系统化的过程,是对自己专业成长积累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评估、自我教育的过程。

教师在进行反思性教学实践时,要注意做到“三忌”:一忌形式主义,二忌空泛冗长,三忌失真无用。另外,对自己撰写的反思记录应该经常翻阅,做到温故知新,以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让教师在反思性教学实践中成长 篇2

关键词:青教培养,教学实践,专业实践

随着高职教育快速发展, 青年教师已占各校教师队伍的半壁江山, 这群朝气蓬勃的青年人, 给高职教育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也给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了一定影响。本文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快速增长, 在追求师资数量和学历达标的同时, 忽视了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培养, 使他们在未经系统培训的条件下, 过早承担繁重教学任务, 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现作简要分析。

队伍现状

高职教育未来的发展取决于青年教师队伍质量, 他们是未来教学工作的灵魂。在高职办学规模快速扩张之际, 大量引进青年教师, 这群有活力, 充满朝气的年轻人, 既未经过系统的职业岗位专业实践能力培训, 又未经过职业教育教育教学规律及教学方法培训, 在对职业教育尚不了解, 学校师资十分紧缺的条件下陆续走进学生课堂, 无疑对职业教育教学质量造成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 青年教师多为具有系统学科理论的本科生或研究生, 是学科体系下成长起来的学科型人才, 他们拥有厚基础, 宽专业及较完整的学科理论。但缺乏扎实的专业实践技能训练, 缺乏对职业岗位能力的理解。二是, 专业教师多为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生, 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及教学方法培训, 尤其缺乏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能力, 缺乏规范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三是, 他们热情高, 有强烈的工作欲望, 在未经职业岗位能力和教学方法培训而提前上岗后, 只会将所学的学科理论简单的传授学生。既不能有效设计和组织教学, 又不能有效传授学生职业岗位能力, 将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提高。为此, 青年教师的培养将成为职业院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

成长历程

国外研究证实, 教师服务成绩评定结果显示最初阶段随经验的增加而迅速上升, 以后五年或更长时期进步速度逐渐放慢, 往后15 20年无大变更, 再后则趋于衰退, 调查显示, 我国的情况也大致相同[1]。因此, 要使青年教师成长为合格的双师素质人才, 须尽早系统培训, 使他们从学为人师到终成名师健康成长。

1. 学为人师:

实施以老帮新的导师制, 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五年的培养计划。其目标和任务是: (1) 逐步成为能从事企业生产实践的职业人。青年教师必须到与本专业相对应的各职业岗位锻炼, 熟悉岗位工作所需要的职业能力, 明确职业岗位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掌握操作技能, 凝练职业素质, 成为能从事岗位实践作业的职业人。 (2) 参加系统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逐步学会并掌握职业教育教学设计方法和教学法的运用。 (3) 在导师指导下从承担少量教学任务开始, 熟悉职业教育教学环节。根据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的提高逐步增加教学任务, 且在首轮课程的教学中, 应在导师指导下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做好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运用, 切忌形成不规范的教学行为, 否则将在后续的教学中难以改变。

2. 堪称人师:

青年教师经过约五至七年的专业实践训练和教学能力提升, 渐入佳境。对所授课程经过三轮以上的教学实践, 已能独立从事本专业的专业及专业实践课教学, 基本掌握课程内涵, 能进行教学设计及方法运用。初具双师素质, 堪称人师。

3.成为良师:再经数年的教学岗位磨砺, 已是专业基础扎实, 实践技能娴熟, 能结合课程特点灵活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 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独立承担教学任务, 在教学中发挥骨干作用。能承担校企合作的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推广应用等科技活动, 提升科研能力。成为能从事教、学、做于一体的双师素质教师, 成为良师。

4.终成名师:经过十多年的职业教育教学与研究, 能依托市场对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把握专业办学方向, 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不断改革和优化。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中发挥核心带头作用。并围绕专业或学科发展, 建立教学改革和学科研究体系, 能有效的将产学研, 教学做结合起来, 成为双师素质教学团队中的专业、学科带头人, 终成“名师”。

培养措施

1.发挥教学团队作用, 建立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把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培养, 作为专业带头人及教学团队的重要职责。推行集体课程开发、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选择。通过专题培训和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教学竞赛、技能竞赛等培养青年教师教学能力。逐步形成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 以双师素质教师为骨干, 以青年教师为后备军的教学团队。

2.实施校企合作, 发挥企业实践基地作用。学院应发挥自身教学和科研优势, 企业发挥自身的生产优势, 实施互惠互利, 优势互补, 建立青年教师在校内以培养教学能力为主, 在企业以培养职业实践能力为主的培养机制。在校企双方各选聘一名导师指导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提高, 让他们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岗位实践能力训练, 增强专业实践经历, 熟悉岗位能力与教学内容设置之间的关系。

3. 加强校企科技合作与交流, 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去参加生产实践及科技活动。

熟悉企业科技开发、技术改造的方法和手段。掌握产学研合作领域的合作内容、方法及前景等。

4.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学习国际先进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

选聘优秀者到国外学习或参加国内的各类先进教学法培训, 如:可直接学习和借鉴德国的双元制, 澳洲的TAFE, 加拿大的CBE等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在我们的教学中予以推广和运用, 将成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结束语

高职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即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因此, 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是具有职业实践经历的职业人, 是具有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教育工作者。本文简要分析了青年教师现状及成长的历程, 重点就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提高, 提出了必要措施和方法。对如何将青年教师从学科型人才培养成双师素质教师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 对高职院校加快青年教师培养, 打造高职教育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让教师在反思中成长 篇3

一、开放胸襟,激发教学反思的意识

由于教学工作个体性的特点,往往使一部分教师陷于经验不足而缺乏教学反思意识,常常在教育教学上感到力不从心,惶恐不安。因为,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没有行政的强迫命令的,而更多是的体现在教师的自觉行动上,它是教师敢于怀疑自己在一节课里某个方面、某个环节设计不合理、组织不严密、点拨不到位的地方,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反观自照,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敢于和善于突破、越超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只有开放胸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才能激发自己的教学反思意识。

二、加强实践,拓展教学反思的内容

教师的反思是对每一次教学情况的分析,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的审视和分析。它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细心努力搜索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过程,并要在分析之后做出日后的改进措施。一般说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反思:(1)记成功之举;(2)记“败笔”之处;(3)记教学机智;(4)记学生见解;(5)记教学行为是否对学生的伤害;(6)记教育教学是否让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三、研究策略,培养教学反思的技能

所谓反思的策略主要指进行教学反思时所运用的一些方法、程序的技术。要使反思行为得到有效落实,需要研究一些有效的操作策略。

1.写反思札记

反思札记可以以每日或每周为单位,用来记录和反思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问题和作初步结论。教师认真针对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及时反思,将自己对本次教学的“精彩回顾”“弥补追求”记录下来,使自己能教有所思、教有所想、教有所得、教有所获。如,一堂课下来,自己体会到某一个环节处理得不好,在下节课进行平行班的教学时,马上进行调整;或在某一个环节组织严密、点拨到位的地方发现一个得意的“闪光点”等,并加以发扬。

2.撰写教学案例

撰写教学案例,就是教师对一个实际情景的描述,在这个情景中包含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它是实践中发生的带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典型事例,它反映一个案例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通过对这些典型事例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有人认为,教学案例研究的是一种准实践的教学方式;有人则认为教学案例研究的是一种培养师生自我分析和反思的方法。笔者认为,教学案例研究的是一种以课堂某一教学现象为研究样本,通过观察、反思等反复地分析和研究,以案例的形式来揭示其内在规律的科学研究方法。

3.写“教育故事”

写“教育故事”也叫教育叙事研究。它是通过写“自己的教育故事”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这种反思法偏重于思考中产生的感悟。如果教师把一些教学中生成的片断、故事写下来,或者形成一些反思性的文字,日积月累,坚持下来,一段时间以后,就会发现自己的研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4.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教师可通过静心沉思,摸索出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并及时记下这些得失,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重在坚持,难在持之以恒。只要一有所得,就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四、加强互动,提高教学反思的效果

我校经常与兄弟学校开展沙龙式互动校本教研,其形式为定时间、地点,定话题、研讨内容或案例等。它是以教师实践中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广大教师展开平等、坦诚的心灵对话与思想碰撞,在各种观点的交锋中,通过个人的反思领悟,达成共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主动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困惑提出来,大家分析讨论、共同研究,寻找解决问题与困惑的办法。这种主动交流的教研活动具有几个明显的特点:研究内容与教师的日常教学紧密联系,充分接纳教师的各种观点,并在各种观点交锋碰撞中解决问题,形成共识;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成为问题的发现者,解决问题的研究者、参与者,同时可以得到同伴的帮助,有效地促进自身专业水平的提升。

教师在教学反思中成长和发展 篇4

教师要具备一种自发学习和研究的意识,而不是在社会要求下被动发展。只有不断进行教学反思的教师,才能成为反思型的教师,才能形成优秀的教师品质。反思,就是要求教师要对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持有一种“健康”的怀疑态度,并及时地把思想转变为行动。那么,如何才能进行正确的教学反思呢?

笔者认为,自觉性的反思行为是教师应该具备和坚持的。通过反思可以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其实,教学反思的过程并不是那么复杂,也不是那么高不可攀。教学反思的方法和过程其实也很简单:我们可在每天的教学结束后,进行简单反思。用反思日记记载或用教后记的形式反思,这种记载不必面面俱到,抓住主要问题即可;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听课观摩并相互指出优点、缺点,提出改进的方法和建议。

一、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

反思要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因为这种不平等的.关系使教师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教师的这种角色使自己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因此就会出现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然不大规范,但却正确、甚至可能很有创造性的见解按自己的思路“格式化”了。所以,每堂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教师都要问自己是否已经由高高在上的权威转化为“平等中的首席”!

二、要反思我们的工作方式

在以往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数是靠一个人的力量解决课堂上的所有问题,这种工作方式造成了教师之间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打破学科的界限,增强教师之间的互动关系,互相吸取各自的优点,互相借鉴有益的教学方法。一句话,就是学会与他人合作。

三、要反思我们的教学技能

作为教师传统的教学基本功(如朗读、板书、绘画)是一笔宝贵的教育财富,应当继续保持和发扬。新课标要求我们在教学反思中要问自己:我是否具有教育智慧,是否能敏锐地捕捉到动态生存于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资源,并能及时地作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能力?是否具有搜集和处理住处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能力,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机结合的能力?是否肯的广泛利用课程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四、反思我们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也是我们教学反思的一项很重要的内容。“网络环境下教学”不同于旧的基础教育,我们的教学策略应该由原来重知识的传授转向重学生的自学发展;由重教师的“教”转向重学生的“学”;由重结果转向重过程;由统一规格教育转向重差异性教育。这些转向都符合叶澜教授关于教育对象观所说的“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

五、反思我们的教育研究能力

科研能力也是保证高质量教育和教师专业能力不断发展的必要条件。教师要问自己是否有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的反思能力,是否善于从中发现问题,是否对工作保持一份敏感和探索的习惯,是否能为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的认识。

在教学反思中,如教师能够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在实践中凝聚生成教育智慧,那么就能够不断地成长和发展,成为一名理想的教师。

让教师在反思性教学实践中成长 篇5

关于反思的演讲:让我们在不断反思中成长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让我们在不断反思中成长》。

同学们,我们从小到大,从懵懂少年成长为今天英姿勃发的青年,我们经历了无数次的成功,也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我们常常从失败走向成功,在失败与成功的交织中成长。我们时常检点自己的得失,在无数收获的喜悦和失意的苦恼中,我们一次次向成长的目标迈进。我们回顾过去,总是收获良多,我们在反思中成长!

同学们,反思是一种回顾过去、着眼未来的自我审视和批判性思考,是一种自我发展的巨大力量,是一种正能量!这将激励我们不断积累成功经验、克服自身不足、不断向人生的目标靠近。较强的反思能力是优秀学生的重要特征之一,我们作为一中的优秀学子,应该不断发展这种反思能力,那么,如何进行自我反思呢?一要明确学习目标和人生发展目标,没有目标,反思就没有方向,可见目标多么重要;二要以自己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不断反省自我;三要总结自已尤其是要批判自己,即总结经验,修正不足。反思是痛苦的,但收获肯定是巨大的。

同学们,“做一等学问、修一等美德、成社会栋梁”是学校和全体老师对大家的殷切希望,理应成为或已经成为大家的人生发展目标,同学们是否有勇气和决心针对自己人生的发展目标,对自已进入一中后、本学期以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做一次淋漓尽致的反思呢?今天我想与大家一起反思一下我们的学习情况。

目前,在同学们中,理想远大、积极上进、刻苦学习的同学大有人在,但高一高二年级,还有些同学上,在学习上,还存在着的一些不好的方面,一是学习的紧迫感不够,上进心不强,如学习没有计划,马虎对待考试,把老师的学习建议当耳边风;二是学习精力不集中,上课不认真听讲,平时在学习上的时间花得少;三是学习常规坚持得不够好,存在抄作业现象,下课后不能按时进教室上课的情况时有发生。同学们,这些现象离“做优秀学生,做一等学问”的要求相距遥远甚至是背道而驰。有类似现象的同学应该好好反思啊!

期末考试离我们不远了,我们要振奋精神,争先创优,投入到紧张的复习中来,我建议大家作如下反思,一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使所学知识结构化和系统化;二是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心无旁鹜扎实学习,珍惜时间发奋学习,并向老师同学请教,坚决摒弃无效学习和低效学习;三是对学习方法进行反思,做到自主复习、系统复习、重点复习,在学习方法上不照搬别人的学习模式,用心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让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成长 篇6

大竹县第九小学 蒋美翠 周世志

摘 要:教师成长就是发展自己以适合学生发展、教育变革的需要。课程改革使教师不能再靠吃老本过日子,老师们在课程改革中成了“新兵”。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课程改革中也需要重新学习,重新发展,重新成长。所以,学校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中,把培训教师,促进教师与课程改革共同发展,作为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程来抓。

关键字:更新观念;构建学习型、反思型、创新型队伍;培养名师

引 言:新一轮课程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而我校教师都是逐年从各个乡镇小学考调而来,如何有效解决每一位老师的经历观念、知识经验、教学风格各不相同的问题,迫在眉睫;学校建立这几年又恰逢教科局教研室在全县推行“自主乐学高效课堂”之时,有何良方可以与“自主乐学高效课堂”相适应,真正实现分组、合作、创新地学习呢?

成长就是积累继承与借鉴发扬,就是探索尝试和创造创新。教师成长就是发展自己以适合学生发展、教育变革的需要。教师的成长是在做好自己的专门职业过程中进步。课程改革使教师不能再靠吃老本过日子,老师们在课程改革中成了“新兵”。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课程改革中也需要重新学习,重新发展,重新成长。所以,学校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中,把培训教师,促进教师与课程改革共同发展,作为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程来抓。

一、更新观念,促进教师成长

教育理念更新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起点。新一轮课程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而我校教师都是逐年从各个乡镇小学考调而来,每一位老师的经历观念、知识经验、教学风格各不相同,解决老师们的观念问题,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武装我们的头脑迫在眉睫。学校建立这几年又恰逢教科局教研室在全县推行“自主乐学高效课堂”,学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与“自主乐学高效课堂”相适应的分组合作学习之“尝试教学法”。学校组织老师通过通识培训、专家讲座、专题讨论、等多种形式,让教师了解课程改革的背景、目的、意义、内容、方式方法以及实施途径,让教师在认识课程改革逐步树立现代教育观、现代质量观、现代学生观、现代课程观、现代评价观。学校还派出老师远赴杜郎口中学学习取经,以及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县区一级的听课、评课,让教师感受新课程的理念,着重引导教师树立“为了每位学生发展”的新的教育价值观;树立“课程是生活、是经验”、“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的新的课程观;树立“教学是交往”、“教学是师生学习的共同体”、“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按学生学习规律进行教学”、“带领学生走向知识,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是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课程标准比教材更重要”的教学观;树立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是课程的开发者、建设者”的教师观;树立“以德育为灵魂,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知识不仅是掌握,更重要的是变成能力,转化为经济财富”的质量观;树立“学习是建构知识,而不是传递知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才能生存、学习创造未来”终身学习的学习观;树立人才层次化、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树立“立足过程,促进发展”、“让考试成为学生成功的一次体验,是个性发展的一次展示,是潜能开发的一次展现”的课程评价观。把“一切为学生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将其作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最重要的标准,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倡导教师角色意识转换:从“教书匠”转变为“研究员”,从“指挥者”转变为“伴奏者”;创造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学习环境,鼓励培养学生创新,富有个性,不囿于传统程式,因材施教,敢于向传统挑战;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排除教师自我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关注学生学习、探究知识的兴趣,师生互动,共同成长。在一系列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学校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严厉少了,热情多了,批评少了,鼓励多了,“一言堂”少了,民主交流多了。

二、探索建立适合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师成长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实施的主要途径,能否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新方式也是衡量教师是否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准。探索建立体现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模式,正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新理念的倡导,课程标准的改革,教材的变化,都要求我们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打破过去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教学局面;新课程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空间,要求我们用其他资源去填补,不仅要用课程资源,还要整合其他资源;课程改革的落脚点要发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转变学习方式。走进新课程以来,我们感到有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解决的途径。而每解决一个问题都是一种提升。在课程改革中,我们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指导思想,积极引导教师探求和建立新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开放、互动、愉悦的教学环境和氛围.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让课堂充满浓厚的人文气息,焕发出生命活力。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方式探究活动,要求各学科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起学科教学特色。在教学中,课堂教学要富有人文气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课内引路,课外延伸。向学生全面开放图书馆、阅览室,增加阅读量,拓宽知识视野,提倡“开放性教学”,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开放性,倡导思维的活跃性和多向性。

在与“自主乐学高效课堂”的碰撞和磨合中,学校的“自主尝试教学模式”初具雏形,“分组讨论”“学生主讲”的主体框架加上“课前唱”“课中操”“课后演”等形式。摒弃“自主乐学”一定要走“讨论——汇报”这样一个固定的程序,学生们行动机械的重复,真正看到了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课堂上经常能看到学生争论得面红耳赤,演讲得绘声绘色的情景。

三、构建学习型、反思型、创新型队伍,促进教师成长

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对个人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全体教师队伍有奋发上进,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的精神,对个人是极大的促进,处在一个竞争比较激烈的环境中,个人的潜力会得到挖掘和展现。

构建学习型组织,关键是要创造良好的学习风气和氛围。为此,我校着力加强了教研组建设。以年及段为单位组建教研组,让上一年优秀骨干教师担任组长带领当年的新教师,并形成学校的一项选拔制度。教研组组织组内教师集体备课,大家共同分析教材,共同探讨教学方式方法。要求教师采用电子备课,教案上网,大家相互交流。这样既发挥了优秀骨干教师的作用,又带动了一般教师,更帮助了水平相对较差的教师。我们把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作为教研组的主要工作目标,通过组形成了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学校每学期组织以年级组为单位的赛课、听课、评课,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通过组织课题研究,来帮助教师增强科研意识。教研组真正成了教师合作、学习、交流、成长的园地。学校坚持从严管理,以德冶校,每年对新考调进入的优秀教师,还通过结对子、走出去、观摩示范课、上过关课、教师素质展示比赛、领导听随堂课等形式,逐步培养了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

学校鼓励教师自我学习,增强每位教师的危机意识,积极学习的。学校给每位教师征订了教学杂志,要求每位教师每天至少保证一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每一个学期至少精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并做好读书笔记,还经常组织教师交流读书心得体会。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历进修和提高教师素质的培训活动,组织开展学科基础知识考试和素质比赛活动。

教育行为的反思与矫正是专业成长的契机。每个教师在教学中都有一些多余的不当的教学行为,甚至有违背教育规律的行为。剔除多余,克服不当,矫正错误,需要及时而深刻的反思。追求教学艺术的炉火纯青,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仔细地反思,搜寻我们的记忆,不难发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很多行为是多余的,不当的,甚至是错误的。比如对学生的表现,有时给予的赞赏是过分的,言过其实,有时会忽略一部分学生的努力和进步的表现,该肯定的没有给予肯定。有些学习内容学生靠自己的努力就完全可以达标,而我们却发挥了自己“讲授特长”,没有给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发现并及时采取措施根治这些“毛病”,不正是专业成长的契机吗?成长离不开反思。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反思的重要。尽管有时甜蜜有时苦涩,有时思乱如麻,有时清晰如行云流水,但大家都能从反思中受益。

为了让教师建立富有自己特色的课堂教学方式,我们积极开展教学反思活动。要求每一位教师对照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反思自己每一节课的教学方式方法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后能写出教学后记。要求教师每周都能写一篇教学反思或教学案例,学校每一学年都开展一次优秀“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评比活动,并编印《教学反思集》和《教学案例集》。

四、加强师德修养、改革评价机制,促进教师成长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培养的重头戏,特别是在实施新课程这一新形势下,教师对学生的人格教育和影响显得更加突出,更要求教师具有现代的教育思想,高尚的师德,全面的素质,无穷的人格魅力。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本”、“民主平等”的教育思想,为此,我们开展了“热爱学生,关注学生”为主题的师德系列教育活动,要求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育气氛。为了促进师德师风建设,我们还实施了“三满意”工程,即社会满意、家长满意、学生满意,让社会、家长、学生来评定我们的学校和教师。

评价机制的改革是促进课程改革实施的重要保证,也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有力措施。在实践中,我们致力于改变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情感态度的评价方法,逐步建立多元的评价机制,加强过程评价,探索发展性评价,在注重教学效果、教学成绩的同时,突出教学方式以及促进学生发展的长期效果。经过广泛讨论和普遍认同,我们提出了“好课”、“好教师”的评价标准。我们认为一堂“好课”应该是充分体现“合作、探究、自主”的新课程理念,应该是十分关注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充满生命的活力,应该是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一位“好教师”应该是具有高尚的师德,应该是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应该是具有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应该是充满智慧和活力,应该是致力于学生和自己的发展,应该是有好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应该是“轻负担,高质量”,应该是深受学生的爱戴。

五、培养名师,促进教师成长

新课程改革更呼唤我们培养更多的名优教师,同时也为名优教师的脱颖而出创造了更有多的机会。因此,我们抓住新课程改革这一良好的契机,以实施名师工程为抓手,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

学校制订了名师培养计划,确立了具体的培养目标和措施。通过教师自己申报、学生家长评议、学校考核,确定20名优秀骨干教师为名师培养对象。对这些教师主要通过定目标、压担子、给舞台、推出去的办法,进行重点培养。学校让这些教师担任教研组长,让他们引领学科教学,帮扶其他教师。搭建舞台,创设环境,通过举办展示课、名师论坛等活动,展示他们的教学艺术水平;通过推选参加各类名师培养活动和评课活动,充分给予学习机会,提高他们的知名度。

抓好对新近教师的培养。我们制订和实施了“师徒结对”计划,重点培养每年新考进教师,第一学期观摩学校的展示课,第二学期每个新进教师上过关性展示课,做到“一年能站稳讲台,二年能形成风格,三年能成为教学骨干”。鼓励新进教师参加继续学习,提高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促进教师成长。

让教师在反思性教学实践中成长 篇7

一、教学反思内容要抓住五个点——亮点、难点、疑点、盲点、热点

亮点:即教学中教师感到欣慰的, 预料或者没有预料的, 教学目标达成度高的地方。教师要通过反思, 查找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亮点, 原因是什么?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来增强学生今后在类似方面情意表现, 以更好的为教学服务。难点: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师感到棘手或者不好解决的困难, 它可以是一种教学方法的问题, 也可以是对技术动作的把握等。疑点:指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困惑, 不解和疑问。如, 同样的教学手段为什么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上有不同的效果?同一个教学内容在不同的班级条件下目标达成度会有什么变化?等等……盲点: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但是被忽略了的问题。教师在课后要查找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有没有这样的盲点, 然后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进行修复, 在下一次的教学过程中尽量的避免再次出现。热点:指在新课程教学中, 对当今关注度高的时事问题, 课改的热点问题等。教师在反思过程中要注意看自己的教学过程有没有可以体现的, 在实践和理论方面有什么样的分歧等等。

二、教学反思的时机

根据教学反思发生的各个时段, 可以讲教学反思的时机大概分为三种:课中反思、课后反思和回顾性反思。

课中反思——教学过程中发现以上的“五点”出现, 教师就应该进行反思了。因为一个问题的出现有时候是一瞬而逝的, 教师要抓住每个出现的瞬间及时进行。当然, 不是说马上停下教学内容, 让老师反思完成后再教学, 而是在教室的头脑里迅速做出判断, 对教学的下一环节做出勘误, 及时的调整教学方法和步骤, 以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课后即时反思——一个教学内容完成, 教师也要根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做出适当的教学反思。这就是即时方式。“热炒热卖”是最好的反思方式, 把课中反思后的问题再罗列出来, 查找问题, 解决问题。

回顾性反思也称为“三秋之后”再反思。当我们进行了前两个步骤之后, 应该说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已经解决了绝大部分。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一些问题在当时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而成为“悬案”。这样的情况, 就需要我们“三秋之后”再反思, 即将问题先放一放, 然后在合适的情况下进行回顾, 再次提出来进行商议, 寻求更加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

三、教学反思的载体

“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 而是思考、反省, 探究整个教育过程中各个方面 (包括目标、内容、组织、教学策略、师生互动等) 存在的问题, 并努力设法去解决这些问题。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学反思如果只是想, 不落实到写, 对教师自己专业成长的拉动力就会减弱, 通常我们教师在进行反思时, 往往除了头脑中的思考, 还要运用自己的笔头, 将教学反思记录下来。教学反思的载体可以有多种形式, 我们最常见可分为教案修改、教育随笔、教育教学案例等。

教案修改。教案修改一般是教学反思最直接的结果。一个体育教师往往要从事多个班级的体育教学工作, 同样一个单元教材也要分几次课完成。课时教案只是老师对教学过程的预设, 而实际情况并不一定和教师的预设一致, 当出现了预设之外的情况时, 教师就可以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得失品味, 从而对教案进行修改。比如, 这次课堂中某种教学手段运用不够恰当, 某个技能技巧的重难点没有把握好, 那么在相应的教案中就要进行合适的增添删改。教师在下一个班级或者本教材下一次教学时, 就会相应的有所改进, 教学效果当然也会相应的提高。教育教学随笔, 顾名思义, 就是谈教育思想观点, 教学过程点滴的随笔。也可以说"教学一得", 主要是写教学中某一点体会最深的心得。它的主要特点是题目小, 篇幅短, 层次和结构比较简单, 内容单纯, 涉及面比较小, 写作材料便于收集、整理和使用。比如, 在课堂上发生突发事件, 教师运用教学机智灵活的解决;游戏教学中学生个体出现的有代表性的情况等。教育教学案例是指把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典型事例记叙下来并加以分析评价的文章体裁, 是教育科研成果的一种表述形式。也是一线教师最常见的一种教研成果表达方式。它多半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 伴随作者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也就是点评。所以, 一个好的案例, 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通过我们记录身边发生的点点滴滴, 带动教师读和思考, 使之为拉动教师读、做、思最有效的方法。我认为记录教学反思是作为教师的最好的教育研究, 是教师行为研究的最好依托。通过对课堂教学实践进行深入地冷静思考和总结, 不断的自我诊断、剖析和调节, 及时写一写, 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提炼总结出一些成功的做法和经验, 并指导实践。这样, 就可以在积累中发现教学规律, 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把教学实践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

四、教学反思的要求

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反思时, 还要注意其三基本的要求:一是要“小”。尽量关注自己和学生身边的“小问题”, 关注细节;二是要“及时”, 每个教学过程之后要立即进行, 牢牢抓住教学过程中“五个点”, 认真进行, 而且要学会“旁征博引”, 把日常可以运用的、可以联系的东西都运用起来;三是要“实”, 反思要贴近自身教育教学实际, 不空想、有实效, 反思的目的是为教学服务, 要把反思后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际中去, 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能力、专业特长不断的修炼提升。

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深邃、宽泛的话题, 一个人只有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反思, 才能不断成长、不断提高、不断进步。只有经过反思, 才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的思维加工中, 这样的经验才会得到提炼, 才会得到升华。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又该如何去走?笔者觉得可以通过教学反思较好地实现这一目的。

关键词:教学反思,体育教师,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让孩子在反思中成长 篇8

星期一早上第一节课,我提前来到了教室,一进门,发现教室地上全都是水!还没等我开口,一个学生大声说:“胡老师,王伟把水桶摔破了!” 这时,我发现桶就放在后面饮水机的桌上,水还在流,桌上一团糟,桌内的东西更是惨不忍睹……

见此情景,我想,如何让学生认识到要把应该做的事情做好呢?我忽然想起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在山中修行的老法师月夜散步归来,碰上一个小偷正从他的茅屋里往外走,他知道小偷一无所获,便脱下身上的大衣,披在惊魂未定的小偷身上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回去呀!”望着消失在夜色中的小偷背影,老法师感慨地说:“但愿我能送你一轮明月!”第二天早上,老法师睁开眼睛,便看见那件披在小偷身上的大衣叠得整整齐齐地放在门口。老法师高兴极了:“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虽然事情的性质不同,但老法师的做法不是值得借鉴吗?于是,我调整了一下情绪,温和地说:“我知道王伟同学不是故意摔破的,也许快上课了,他怕来不及,就有些慌乱,他可能也被这一意外情况吓住了。”学生没料到我会这么说,都很惊讶。这时,王伟站起来,一脸的歉疚,欲言又止。经过了解,的确不是他的错,而是一位一年级学生故意去打他,王伟一不小心,水桶掉在了地上。我送给他一个微笑,并示意他坐下。接着,我走过去把桶横放在桌子上,水马上不流了(因为破的那条缝在水桶的下侧面)。学生惊奇地看着我。这神情激发了我的灵感:“同学们,现在请大家拿起笔,把刚才教室里的一幕画下来,好吗?”此言一出,出乎学生意料。他们静静地画着。我发现,孩子们有的采用漫画的形式,有的还在画面上加了旁白,如:“水漫金山寺”,“别管,反正不是我!” “倒霉了!”等等,我暗暗佩服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惊讶于孩子们的悟性,真是一切尽在画面中……

接着,我又问:“你们能用哪些词语把自己画面的主题意思表达出来呢?”于是 “置之不理、熟视无睹、视而不见、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等词语从孩子们口中说出。我发现,孩子们说这些词语的时候,没有了往日上课答对问题时的激动与自豪,有的却是一脸的愧疚。我见时机成熟,便说:“老师建议大家把自己创作的这幅画的主要内容和你的看法、想法写下来,好吗?”接下来,孩子们表现出从未有过的认真和投入……教室里只听见“沙沙”的写字声。

这篇突如其来的习作,孩子们写得特别成功,情真意切,从字里行间,我看到了孩子们心灵的荡涤。

更值得欣慰的是,随即,劳动委员带着几个男生去拿拖把,几个男生用扫帚扫水,还有几个女生帮我整理放饮水机的桌子。其余的孩子们关切地看着他们,虽然他们没有出力,但从他们的眼神中,我感受到他们那份关注。此时,教室里的气氛很轻松。等我把水桶搬到楼下又返回教室的时候,教室里已经井井有条,秩序井然。

【反思】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如何体现对孩子的人文关怀?孩子终究是孩子,没有不犯错的孩子,更没有不肯改错的孩子。所以,当你板下脸来要批评学生的时候,请想想孩子可爱的一面吧!十几年的工作经验,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老师最重要的是要给学生安全感,给孩子提供改错的机会,给孩子提供反思的空间,让孩子能够真诚地面对生活,面对每一个人。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想达到这样一种教育境界,教师必须加强修炼,要“与时俱进”、“与境俱进”,及时抓住并灵活处理具有“生成价值”的问题,让教育充满灵动、智慧与活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育的创新,开辟教育领域的新天地。

(作者单位:江苏宜兴市洋溪小学)

让理想的种子在社会实践中成长 篇9

实践时间:2013年7月20日—8月20日

实践地点:普宁市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灯,它的名字叫理想;每个人都要走一段路,它的名字叫人生。有一句名言:人活着没有理想是可怕的。的确,没有理想,哪来得劲头?从小我就有一个理想,就是长大后开个服装店,设计几款属于我的,独特风格的服装,在属于我的服装店里出售。这只是我一直埋藏在内心的理想,今年暑假的社会实践,让我感觉我的理想离我又更近了一步!

我的暑假工是在普宁的一家服装店里任职销售员,刚到店里,我们和蔼可亲的组长就对我进行了服装销售培训应该注意的细节,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所以在后面工作的日子里,我谨记组长的教导、加上自身勤奋刻苦的努力,在服装销售上取得了很大成功,在服装销售过程中,销售员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销售员是否能掌握服装销售技巧很重要,首先要注意推荐购买的技巧。销售员除了将服装展示给顾客,并加以说明之外,还要向顾客推荐服装,以引起顾客的购买的兴趣。推荐服装可运用下列方法:

1、要面带微笑面对每一位顾客,拉近与顾客的关系。

2、推荐时要有信心,向顾客推荐服装时,营业员本身要有信心,才能让顾客对服装有信任感。

3、推荐适合顾客的商品。对顾客提示商品和进行说明时,应根据顾客的实际客观条件,推荐适合的服装。

4、配合手势向顾客推荐。

5、配合商品的特征。每类服装有不同的特征,如功能、设计、品质等。

在与众多打工者接触一个多月之后,发现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也得到了锻炼与提高,学会了如何去与别人交往,也得到了友谊,更学到书上没有的东西。首先待人要真诚。刚踏进店里,只见几个陌生的脸孔,我微笑着和他们打招呼。从那天起,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上见到他们都要微笑的说声 “早上好”,那是我心底真诚的问候。我总觉得,经常有一些细微的东西容易被我们忽略,比如轻轻的一声问候,它却表达了对同事对朋友的关怀,也让他人感觉到被重视与被关心。仅仅几天的时间,我就和同事们打成一片。我想,应该是我的真诚,换取了同事的信任。他们把我当朋友,愿意在工作中教我,让我能尽快的融入环境。还有沟通是一种重要的技巧和能力,时时都要巧妙运用。认识一个人,首先要记 住对方的名字。了解一个人,则需要深入的交流。而这些,都要自己主动去做。只有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更好地与同事和领导互动,让他们尽快熟悉了解自己。在短短的实践过程中,发现在实际工作中不一定有太多地方用到专业知识,更多的是我们要耐心、细心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际的去工作,只有基本工作做的够好,才能赢得上级和同事的信赖,才有机会展示更多的才华。单凭专业知识不可能在工作上高枕无忧,更多还是需要脚踏实地做一些细微之事,而判断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怎样恰恰是从 一些小事上反映出来的,细节决定成败。很高兴自己能有这次社会实践的机会,通过这样的实践,我真正学习到了社会经验, 它为我积累了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它为我今后步入社会打下了牢实的根基。

在我的打工生活中,我也明白了许多在日常的工作中上级欺压、责备下级是不可避免的,虽然事实如此,但这也给我上了宝贵的一课。它让我明白到别人批评你,或是你听取他人的意见时,一定要心平气和平,只有这样才能表示你在诚心听他说话。虽然被批评是难受的,但是也要明确表示你是真心在接受他们的批评。这样才能在失败中吸取教训,为以后的成功铺路。我们要学会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这才是我们所应该做的。

我也从工作中学习到了待人处事的技巧。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人往往是很执着的。可是如果你只问耕耘不问收获,那么你一定会交得到很多朋友。对待朋友切不可以斤斤计较不可强求,要知道对方付出与你对等的真情给予,比获得更令人开心。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成功要有信心,要学会和周围的人沟通,关心支持别人。

让教师在反思性教学实践中成长 篇10

1: 克服惧怕心理。老师刚开始教课时一般很紧张,这种紧张在你真正做到和学生的沟通、对教材的熟练掌握以后,自然会消除,面对学生就像面对自己的朋友。有些老教师上课时还紧张,那是没有真正地融入学生和教材中去。

2: 要学会从容地处理学生问题。首先是上课时要积极面对学生的突发事件,不要到时候慌了阵脚,自己积累些经验,而且要多听取一下老教师对你的建议,这对你以后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3: 要深入研究教材、教案与学生的结合。我们教育的不单单是孩子,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未来,我们要本着教育他们做人、学知识的理念,让他们真正地能够脱离教师、家长,也可以独立处理问题。

教师在反思中成长 篇11

关键词:反思;教师;专业素养;教学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反映出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化学教学反思是指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化学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的思考,且在思考过程中,发现所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找多种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积极的反思是完善化学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反思,可以不断地发现化学知识教学和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困惑,促使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解决困惑,从而不断地提高,不断地走向成熟,让自己的化学教学不断完善并最终趋向于完美。

本文主要从课后反思的内容以及教学反思中的注意点两个方面来分析和研究。

一、课后反思的主要内容

1.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学目标有无达成是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因此教师进行课后反思时,要重点对化学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进行反思。

在反思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同时,我们更应深入反思目标达成与否的原因。这样有助于我们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便进行教学强化或补救、调整。

2.反思教学内容

(1)对教学内容广度的反思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印发,打破了化学教材单一的格局,鼓励各地方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开发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教师选用教材的余地进一步扩大。对选定的教材,教师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挖掘教材的教育内涵,或对教材的顺序作适当的调整。比如,沪教版第四章第一节,教材安排的顺序是:燃烧的条件—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燃烧引起的爆炸现象—防火与灭火。但是很多教师认为学生在学完燃烧的条件之后,可以很自然地进入防火与灭火的学习中,这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规律,因此安排的教学内容顺序为:燃烧的条件—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防火与灭火—燃烧引起的爆炸现象。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学科教学内容的内在组织逻辑与学生的认知结构规律相适应,知识才能得到合理而有效的建构。因此,我们在呈现教学内容时,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顺序进行反思。

(2)对教学内容深度的反思

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教材,新课程倡导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用教材教到什么程度,重难点是什么,怎样处理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等,都是需要我们不断反思的。例如,初三化学沪教版教材对离子这块内容的安排,要求学生知道离子是由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而“核外电子排布”内容安排在“拓展视野”这一栏中,教师可以不讲解。可是我每讲到离子的内容时,学生会有很多疑惑:原子为什么会得失电子?怎样得失电子的?于是我在备课本上写上:该内容处理比较简单,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疑惑较多,为了解决学生的疑问,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把“核外电子排布”内容简单介绍一下,我认为这里为学生拓展一下视野,并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反而便于学生理解。从此以后,每年讲到这个内容时,我都会把“核外电子排布”内容简单地介绍给学生,发现学生的疑惑大大减少。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学生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反思问题背后的原因。教师再根据学生的问题设计相对应的教学内容,目的性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效率也就提高了。

二、教学反思应注意的问题

为使课后反思能够合理、深刻地进行,并有效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力求全面系统地进行反思

偶尔的反思并不困难,也是绝大多数教师能做到的,但持续不断的系统反思却不见得是每个人轻易都可以做到的。为了能做到反思的全面性,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教学行为按照时间顺序分成一定的阶段,按照阶段性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比如,从课堂行为到课后作业的反思,或者一个单元从开始到结束,对教材把握的反思,或对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反思等。只有不断地在教学后全面而细微地反思,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日益更进。

2.教后反思的及时性

一节课结束后要及时回忆、反思并及时记录自己的思维闪光点,要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教育灵感和感受,并养成及时记录的习惯。若不马上回忆、反思、记录,所得的灵感马上就会遗忘,也就不会有提高。我们每年使用教学案,明年的教学案可能会用到今年的内容,若今年使用教学案的时候发现了不足甚至错误,不及时更正,明年用到相同的内容时还会遇到相同的尴尬。又如,实验演示失败了,若不及时反思,以后还可能会失败,因此必须及时找出原因并记录下来,防止以后的实验再次失败。

参考文献:

李幼芹.让教师在反思中成长[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版,2009(3).

让教师在反思性教学实践中成长 篇12

美国学者G.J.Posner说:“经验+反思=成长。”

两段话言简意赅, 清楚地传达出教学反思这种基于教学实践的行动研究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教师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就有可能促进其专理论依据。

孔子说:“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自反也。” (《学记》)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

“行动研究”和以实践为导向的研究方法的出现为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于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进行理性的和具有伦理性的选择, 并对其选择负责任。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 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 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 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 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 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教师要进一步充实自己, 优化教学, 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一名称职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一、教学反思的内容及形式

(一) 教学反思的内容

1. 反思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反思教学是否确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主性、体验性是否得以充分体现。反思教师角色转换是否到位, 在师生关系上是否做到尊重学生, 赞赏学生。在教学方式上是否做到与学生平等对话, 与同事是否做到教学合作。

2. 反思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中, 教案设计流程是否合理。教学情景中师生情感交融, 学生的“智慧火花”“创新火花”得以燃发、灵感闪现, 学生提出独特的见解和尖刻的问题, 教师如何驾驭。反思教学是否运用了启发式和探究性教学方式。

3. 反思教学得失

对教学过程中的精彩片断详细地记录下来, 在此基础上通过反思将教学片断不断加以改进、完善, 供自己以后或他人在教学中使用。对教学瑕疵之处, 认真进行回顾、剖析, 找出形成原因, 分析关键因素, 探究解决策略, 形成新的教学环节。

4. 教学再设计

这是教学反思的最终目的。通过反思得出新的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启发和探究性, 知识上进行拓展, 教学设计趋向合理, 对教学过程进行再梳理、再发现、再研究、再创新。写出新的教学设计或案例, 不断升华, 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 教学反思的形式

1. 从教学流程来看, 分为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

课前反思。具有前瞻性的特点。它能使教学建立在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基础上的、自觉的实践, 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性和分析能力。

课中反思。具有监控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及时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对教学环节以及突发事件进行及时、有效地调控和应变, 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 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课后反思。具有批判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完成之后, 教师反思自身教学情况, 反思学生学习状况, 反思授课内容、方式、技能、技巧, 反思课堂整体状况, 反思失误, 记下闪光片段和困惑, 写下执教反思体会。

2. 从参与主体来看, 分为个体反思和群体反思

3. 从反思对象来看, 分为纵向反思和横向反思

二、教学反思实践的误区

在实际的教学反思实践中, 不少教师在认识和操作上出现了一些问题, 甚至走进了误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敷衍应付, 脱离实践

这类教师未能真正理解反思的内涵和意义, 而将反思实践当做一种费时费力的任务, 潜意识里存在抵触情绪, 更谈不上将反思内化为自己专业成长的一种内在需求。

2.浅尝辄止, 缺乏推敲

这类教师在教学反思实践中, 对出现的一些教育教学事件或现象有一定的观察, 并能作出浅表的描述, 至于事件或现象的根本原因却不去深究, 仅仅停留在问题的表面, 或者肤浅地寻找一些客观的原因, 当然也不去寻找有效的化解之道。这类教师在实际操作中, 止于现象, 缺乏推敲, 有反思的意识却缺乏反思的能力。

3.自我求证, 自我辩护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这类教师过去的一些教育教学思想和做法已经过时, 所取得的成绩一定程度上依赖于陈旧的评价观念和落后的评价体系, 不愿更新自己旧有教学思想及做法体系中陈腐落后的部分, 甚至有对新异的观点视而不见或强加修剪以求与原有观念一致的做法。这类教师在实际操作中, 批判精神缺失, 重构勇气匮乏。

三、有效地进行反思实践

如何克服反思实践中的错误做法, 远离误区, 从而有效地进行教学反思实践呢?

首先, 培养勇于反思的精神。反思是需要勇气的。反思者需要勇于直面自己在教学意识层面及技术层面存在的不足, 并在遇到困难和阻力的时候保持清醒, 坚守毅力。其次, 自觉建构反思的标准。就现实而言, 这种反思的经验标准和评价体系是可以习得的, 可以积累的。建构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包括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和把握, 对教育专业理论的学习与补充 (比如, 熊川武的《反思性教学》, 美国学者斯蒂芬·布氏写的《批判反思型教师ABC》, 杨明全的《反思型教师——教师形象演变的新取向》等专业理论) , 对优秀的课例和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的观察、评判与学习, 以及学历进修等。第三, 把握反思实践的正确流程。反思实践的一般步骤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确立假设——验证假设”, 其基本的流程是“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第四, 找准反思实践的着力点。反思实践的过程, 并非对教育教学事件及现象进行简单再现和泛泛评论, 需要我们的反思确有针对, 有的放矢。这个“的”就是教学反思的突破口, 我们进行反思实践的着力点。最后, 采用有效的反思实践形式。

四、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总的说来,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八种方法进行教学反思:

1.札记法

每堂课下来, 写下自己教学中发现的信息, 记下课堂教学中发生的重要事件, 尤其是那些记忆中特别生动的细节。在每周或每月结束后, 可以进行阶段性小结, 想一想这一阶段教学中有没有使自己感到惊奇的事件的发生, 有没有使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发现, 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源何在?

2.叙事法

向别人讲述自己的教学故事和教学认识, 交流自己的教学经验, 从而在谈话中暴露自己的问题, 通过别人的观点思考自己的行为, 从思维的碰撞中得到改进。

3.观察法

同事之间开展课前说课或开展相互听评课活动, 让别人发现自己教学的不足, 让自己去发现别人的优点, 从而取长补短, 以期得到更好的改进。

4.讨论法

定期开展教研活动, 选择教学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展开讨论, 通过不同角度和不同思维来处理同一个问题, 来反思自己教学行为中的科学部分和疏漏之处。

5.比较法

邀请知名教师或专家来学校讲课, 或观看优质课例, 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比较反思, 找出与别人的差距, 从而找到自己新的发展点。

6.文献法

收集教学方法, 采摘教学观点, 或剪报或复印或利用网络下载与自己教学有关的资料, 不断充实自己的业务学习, 从这些文献中得到启迪, 受到启发, 从而使自己站在更高的理论角度来俯视自己的行为, 提高自己的教学专业水平。

7.档案法

每学期教师都会精心撰写自己的学期备课, 将自己在教学中的设想和创新整合到这份材料上, 教完后, 收集起来, 制成自己教学行为发展与成长的档案。几个学期下来, 作一个对比, 从中将会较系统地体会自己的发展过程, 它也许会为今后的教学带来新的创意。

8.录像法

为自己的教学录制一定的教学片段, 可以先自己观看, 寻找不足, 然后在同事的帮助下发现新的问题, 探讨建设性意见。这种方法需要会花费一定的资金, 但是它能够不断的回放同一环节, 更能够具体直观地来反思教师的教学, 教师个人可以酌情选用, 有条件的学校, 则可以作为学校校本教研和教师培训的一种形式。

摘要: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教师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就有可能促进其专理论依据。教学反思是教师对于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进行理性的和具有伦理性的选择, 并对其选择负责任。教学反思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反思教学理念; (2) 反思教学过程; (3) 反思教学得失; (4) 教学再设计。教学反思的形式, 从教学流程来看, 分为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从参与主体来看, 分为个体反思和群体反思。从反思对象来看, 分为纵向反思和横向反思。在实际的教学反思实践中, 不少教师在认识和操作上出现了一些问题, 甚至走进了误区。教师可以通过札记法等八种方法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

关键词:教学反思,理论依据,实践误区

参考文献

[1]徐纯赤, 孙红莲.在案例的开发和运用中训练教师的反思能力[J].上海教育科研, 2002 (12) .

[2]梁靖云.教育行动研究——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主要方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 (07) .

上一篇:借款合同自然人下一篇:一建工程法规第三、四章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