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假期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作文

2024-06-05

在假期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作文(共17篇)

在假期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作文 篇1

在假期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作文

春节、寒假,是一段让人期待的时光。尽管假期可以轻松一点,但作为教师一定不能从精神上松松垮垮,浑浑噩噩,不要让寒假成为颓废的`放纵期。我校要求全体教师把假期休闲与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让自己的假期富足而从容。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一所学校想要拥有高品质的教育,离不开教师的成长,而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和反思。在今年的寒假,我校教师的假日反思作业丰富多彩。例如:我的20xx有哪些不足和优势;精心规划自己的20XX个人专业发展计划;冷静思考,就“如何提升学校的软实力”献上你的金点子;谈谈你对课改的认识;如何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谈谈你的假日学习情况;你对“假日辅导”或“有偿家教”的有哪些看法等等。就目前调查情况来看,大多数教师都能出色的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寒假作业。

优秀的教师必然是与时俱进,不断探究、不断学习、不断反思的。希望每个人都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思考生活的得失,把教育工作真正视为一种事业去追求,在追求中享受快乐与幸福。

在假期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作文 篇2

一、从心态出发, 做到“四个到位”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写给儿子一封信, 在信中他告诫儿子:“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 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义务, 人生就是地狱。”[1]为什么一项工作对不同的人来讲有如此大的差异呢?原因就在心态上。成功学的理念告诉我们:一个人在学习和训练之前, 如果没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方法对他几乎是没有作用的。那么, 我们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心态呢?我的想法主要是:平和、乐观、远见及正面思考。比如, 当你在讲“不可能”之前, 先花点时间从你认为不可能的事中找一个成功的例子。当你找到成功的案例, 就不能再用“不可能”“没办法”这些字眼。世界上只要有一个人做得到就表示有可能, 所以信心也就建立了。你还可以找一些背景跟你差不多的人, 这些人做得到, 你就会意识到不能说“我们这些人是不可能的”。请注意, 语言影响神经, 只要讲一句“不可”, 身体就不会履行接下来的动作, 所以我们要常作正面思考。还有一种心态就是常常提醒自己, 生命是一个过程, 它有一个时间的限度,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 有可能的话, 我们也可以让自己的一生像伟人一样光辉灿烂。如果不能, 至少我可以让自己过得有价值和有意义。因而, 作为生命的过客, 我们要有一个梦想, 有一个目标, 这个梦想或目标只要是自己生命中值得去追求的, 它就很重要。

“心态到位, 姿态到位, 行动到位, 方法到位”是我们做事的保证, 这样做了之后, 我想你的心态就容易到位了。“心态到位”是指新教师能在思想上认真投入, 做到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 认真听课、备课、上课, 专心致志地将事情做好。对于新教师来说, 很多人爱面子, 遇到生人或不熟悉的环境, 往往感到紧张, 甚至去听陌生教师讲的课都不大好意思, 自己讲课就更不要说了, 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在这种状态下, 如果还总是把自己的自尊、面子放到心上, “姿态到位”就难了。此时, 我对新教师的建议是, 要保持自己平和的心态, 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观摩和虚心请教以及试讲、上课中去。“行动到位”就是多接近优秀教师, 要在多看、多听、多交流中研究他们的成功之道, 使自己受到启发、产生动机和热情。“方法到位”意味着你要优化自己的工作方式, 比如做到“日清日高”“要事第一”。

二、在观摩交往中找到比较优势, 让优势越来越优

比较优势又称“相对优势”, 其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2]所谓比较优势, 在这里是指新教师在比较中发现自己的相对优势。新教师寻找自己的比较优势, 就是在和同事的比较中发现自己独有的特长, 从而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成功者的一个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管理好自己的缺点, 经营好自己的优点”, 即“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有一句话说得好, “天才就是放对了地方的人”[3]。人与人不同, 有人长于运动, 有人长于思考;有人形象思维占优, 有人抽象能力见长;有人热衷于创造, 有人却擅长模仿。你是与众不同的, 你必有某方面的优势是上天对你的照顾, 使你能优于别人。因而, 我的建议是:管理好自己缺点, 让它基本合格, 不至于影响你的发展。然后, 将你的时间和精力聚焦, 投入到你的优势中去, 形成你的比较优势, 超越别人, 赢得胜利、信心和别人的尊重, 并保持自己的进取状态, 让优势越来越优。

长期的实践和权威研究证明, 专家型教师所具有的教学常规和教学策略等知识, 新手型教师掌握了这些知识后, 会在相当程度上促进新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 建议新教师多与专家型教师交流, 观摩他们的教学, 同时对照自己的教育教学, 找出差距, 注意发现自己的比较优势, 让优势越来越优。当然也应看到, 尽管新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但离专家型教师尚有很远的距离, 新教师仅通过学习专家的知识, 在短期内是很难转变为专家型教师的, 这里有一个不断积累和逐步内化的过程。为此, 新教师要不断提高自主发展的能力, 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进行学习, 注重自己平时的学习积累, 一切与工作有关的知识都要了解、争取掌握, 不要总是“书到用时方恨少”。

三、在反思中成长, 为自己的“油箱”随时加油

有关研究表明, 教学经验反思是新教师成长的一条重要途径。这种反思是“一种思考教育问题的方式, 要求教师作出理性选择, 并对这些选择承担责任的能力”[4]。曾提出教师成长公式 (成长=经验+反思) 的研究者波斯纳认为,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 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5]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 那么, 不管其教龄多长, 经验多么丰富, 他永远只会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

目前, “反思性教学”与“反思性实践”作为优秀教师的标准之一, 已为大家所公认。反思的习惯也是专家型教师的核心。可以说, 对教学经验的不断反思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一个有效措施, 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只有在反思与评价中不断优化各种策略、方法和观念, 才能真正做到在实践中反思, 在反思中成长。

青年教师要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之后, 写下自己的经验心得, 反思自己的得失, 找出差距;相互观摩彼此的课, 并描述观察到的教学经验, 随后与对方交换看法, 并与指导教师共同分析;或者对课堂上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究等。所有这些做法对于自己的成长都是有效的。为此, 青年教师要养成写教学后记的习惯, 对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得失及时记下;及时记下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偶得”和学生学习中的“智慧火花”;及时记下学生学习中的“拦路虎”和自己“下次如何做”。长此以往, 定会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 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在青年教师成长的路上, 常常还有这样的现象, 他们选择了工作, 却经常缺乏工作热情, 不能坚持;他们确定了目标, 却始终不能实现。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他们缺乏足够的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讲, 在每一个人身上, 都有一只看不见、摸不着的“油箱”, 它实实在在地与人们相依相伴, 它是人们积极工作和达成目标的动力来源。当人们的“油箱”加满油时, 他们会情绪饱满, 热爱生活, 热情待人, 动力十足。当人们的“油箱”空荡干涸时, 他们会垂头丧气, 心灰意冷, 自我封闭, 无所事事。当人们目标明确, 心态积极, 乐观开朗时, 就是在为自己的“油箱”加油;当人们失去目标, 悲观消极, 经常抱怨时, 自己“油箱”里的油正在渗漏流失。在青年教师成长的路上, 有些因素是我们能够控制的, 有些因素是我们不能够控制的, 我们能做的就是给自己的“油箱”加满油, 动力十足地行走在成长、成熟和成功的路上。

为自己的“油箱”随时加油, 青年教师可以通过周围的人或环境, 不断寻找到给自己的“油箱”加满油的方法。同时, 也要避免那些可能损耗我们“油箱”里油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要对自己说:“我能行!”“我是最棒的!”。坚定的信念、永远的积极态度、强烈的自我期望是青年教师最大的“加油站”和动力来源。青年教师要具备正确的目标和高效能的行为习惯, 在观摩中进步, 在反思中成长, 就一定能在自己的专业成长道路上超越过去, 越走越远。

摘要:人与人不同, 有人长于运动, 有人长于思考;有人形象思维占优, 有人抽象能力见长;有人热衷于创造, 有人却擅长模仿。你是与众不同的, 你必有某方面的优势是上天对你的照顾, 使你能优于别人。

参考文献

[1]约翰?D?洛克菲勒.天堂与地狱比邻[J].青年文摘, 2004, (12) .

[2]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5:9.

[3]戴晨志.成功高手座右铭[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6.

[4]Ross, D.D.First Steps in Developing A Reflective Approach[J].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1989, 40 (2) .

在反思中成长 在成长中反思 篇3

一、教学设计中的反思

教学设计中的反思,可以预见自己在设计安排上是否合理,对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做一个初步的思考和准备。如我在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时,由于这课内容较长,难理解的句子较多,学生学起来难度较大,我反复研读教材,又搜集李博士的事迹,深深被他的奉献精神感动。但怎样才能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受感染,心灵受到震撼呢?通过反复读课文,我设计了问题:这个故事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呢?请默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做好批注,大声朗读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一下子抓住重点,学生通过抓重点句子来突破难点。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生命桥”的意义,我还从网上搜集近年来大陆与台湾互帮互助的资料,学生在具体事例中感受到了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二、课堂教学中的反思

在执教《牧童与画家》时,课堂上的灵机一动,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牧童与画家》主要写了牧童在大画家戴嵩面前,敢于直言不讳指出画的缺点和戴嵩虚心好学的品质。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在小黑板上重点要讲的一个句子竟然发现有一个错别字,“暖”字写错了。这真是教学准备的失误。怎么办呢?我灵机一动,何不见题发挥呢?于是我向学生提问:“文中的牧童很勇敢,发现错误大胆指出,我们二(6)班肯定也有像牧童一样善于发现、敢于指出问题的同学,看看在哪里呢?”果然,一位同学把手高高举起,大声说道:“老师,您把“暖”字写错了。”所有学生和听课老师都像这位同学投来赞许的目光,我乘机引导:“这位同学真是火眼金睛,而且勇于在课堂上给老师提出问题,很了不起,你也像小牧童一样值得我们学习。”课后老师们都觉得,我把课堂失误巧妙转化为教学机智,值得借鉴。

三、教学后的反思

在教后进行反思,吸取别人的教学经验、理论、设计及思路,常常会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因此,我常常借鉴名师和其他老师成功之处,弥补自己教学中的失误,力求让学生有更大的收获。

最后,我想说的是: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反思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给我们带来惊喜的过程,更是一个促使我们不断成长的过程。为了学生,为了自己,为了语文教学,我将努力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与磨砺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在反思中成长随笔作文 篇4

接下来,就是期中考了,这次考试必须得好好准备,做好周到的复习,并每天做一次训练,提高自己的能力,在考试前尽量让自己达到最佳状态。并且平时也不要毛毛躁躁的,这样即学的不扎实,也会让我过于自大,更尤其是粗心,考试完了之后要静下心来,好好检查,不要让自己的毛躁造成不应该的失误,那样会追悔莫及。

现在的我需要的只是稳重,让心静下去,练成古井不波的心态,不会被外物所吸引,专心的去学习,将曾经的那些玩闹丢给回忆,开启一段新的人生,初三的生活不比以前,苦是不用说的,现在只有去适应,逃避是没用的,……

或许我的思想还没有一下子就转变过来,可是时间不等人,只能尽快去适应。留给我的时间已然不多,还有大半年就要面临中考了,现在的成绩不说名次,连一类上的都有些悬,身上的压力越来越多,可我只能去适应,还能怎么做?

在假期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作文 篇5

光阴荏苒,转眼间,我已不是昨日那个天真顽皮、整天缠着妈妈要糖吃的小孩,或是整天无所事事、打牌玩闹的无知小伙了。我看着镜子前那个高高帅帅的自己笑了。我知道,我长大了,我成熟了。

当时光总是于不知不觉中在我们的指尖滑落,我们告别了许多的无知,那一张张稚气的脸也在成长的岁月中渐渐褪去。从天真到成熟,我度过了人生极为美妙的十多年,这是逝去的岁月将伴着我成长,伴着我朝着梦想之颠攀爬。

无数次的挫折,教会我坚强;无数次的失落教会我乐观,无数次的失败却给予我成功。我在反思中成长。成功了,我不再骄傲,而是学会谦虚;喜悦时我也沉稳,不希望之间得意忘形——这些都是生活教会我的,我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那些已经过去了的生活不应该消失,它们继续存在的意义正在于能够让我们去思考和发现,找出对于我们有价值的结果。

记得小时候的我很顽皮,常常结群成队乱闯祸。有一次去偷挖番薯被田主当场抓获,绑着我的手见我父亲去了。父亲没打我、没骂我,而是向田主道了歉、赔了钱,然后向他买了100多斤番薯堆在家里。说我喜欢番薯就吃多一点,不够还能再买,就是不要去偷别人的。

那一次,父亲没打我,我不应该哭,而我趋势被他的脸色和行动吓哭了。父亲的教育,至今记忆犹新。从那时起,我不再偷别人东西了。在不断地反思中,我领悟了苏轼所言的“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真谛。

纵观历史,大凡卓有成就的王侯将相,或是名声蜚物的文人骚客,无不又在反思中进步的。汉武帝一生征战无数,弄得百姓苦不堪言。晚年的他,在悯忠台上的落泪,让百姓原谅了他,历史也成就了他;现代著名文学家巴金,在他的忏悔录中的文字,不得不让人对这位老人尊敬、折服,他的人格在反思中、忏悔中提升到了另一个高度;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的一跪,更是让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得到全世界的尊敬和肯定……

人生或者,如果不懂得反思,就更不用谈忏悔和进步了。日本民族对二战暴行采取不负责的态度而引起全世界的愤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反思中学习 在学习中成长 篇6

在学习中成长

为了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引入新的教学模式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培养老师创新思维能力。9月21日下午,淳化县教育局特邀西安文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图书馆馆长赵精兵教授来我县为千余名教师做了题为《现代教学艺术》的专题讲座。报告会由县教育局张学习书记主持。局直各校教师及教研室教研员一起聆听了本次讲座。一千多个座位座无虚席,三个多小时,似乎一瞬间。“从未见过一个教师把讲台当舞台,一个人的舞台,唱、念、做、打。是一个真正的教师”。我觉得这就是我对这堂课的感受。无疑,赵精兵成功了,就一个教师而言,它是讲台上的“角”,学生心目中的“王”。一个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如此的投入、如此的热爱、如此的用情之深,我是第一次见到。

在讲座中,赵教授围绕现代教学艺术的特点,从理论到实际,深入浅出的阐述了现代教学艺术的重要性。赵教授用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厚的理论知识,特有的诙谐幽默、风趣的肢体语言和表情,以一个小故事为“引子”,从“路径依赖”的惯性作用谈起学生创新能力、质疑精神的培养,借用一个个形象生动的实例把现代教学艺术方面的专业知识为大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和讲解,并不时和教师进行互动,充分调动了参会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赵教授神采飞扬,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像您所说的您是一位用生命讲课的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您不是演员,却吸引着我们饥渴的目光;您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各位

教师的灵魂。激情澎湃的讲解,博得了在座教师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将会场的气氛一次次推向高潮。我备受震撼,您另类的讲课风格,独到的见解,培训过程中的游刃有余,还有您高尚的师德„一次又一次触动我的灵魂,直至结束,我们仍觉意犹未尽,不得不遗憾那时间的短暂。

最后,张学习书记代表全体教师对赵教授给我们做的精彩报告表示衷心的感谢,并鼓励学校教师在个人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要大胆实践、不断创新,认真进行现代教学艺术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形成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为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办学水平再立新功!

在教学反思中成长 篇7

1.将新课程理念植根于心底, 让理念指导教学。

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是:“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一次无意识的对比试验, 让我下定决心退出原先在教学中的“主角”地位, 并将新课程理念植根于内心深处。

如, 教学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中的一节内容时, 在第一个教学班的课上, 我领着同学一起分析, 一起完成了本节引例中的几道填空题。当时觉得那几道题挺容易的, 我一说学生就应该明白了。在第二个教学班的课上, 我突发奇想:这么简单的几道题, 我不用讲了, 同学们自己做吧。可这一做, 着实把我吓了一跳。我随机检查了8位同学的结果, 竟是“5错3对”。最后我请做对的同学上黑板讲解, 请做错的同学向大家分析自己走进了怎样的误区。结果, 这一正一反的讲解竟顺利地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 这节课的效果和前一节课比好了很多。想不到一节“懒”得去讲的课竟成了一节让我享受到课堂生成的幸福之课。这节课我印象太深刻了。从此, 我时刻提醒自己——给学生留时间, 让学生自己做!

2.收获意外惊喜, 享受快乐教学。

九年级“概率”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做这样一个试验:准备两组牌, 每组2张, 牌面数字分别是1和2, 从每组牌中各摸1张称为一次试验。通过这一试验, 我们将会观察到试验次数足够多时, “和为3”的频率将会稳定在“和为3”的概率附近。

我让同学们以两人为一组, 每组做30次试验, 然后将全班的试验次数累计, 统计试验结果。但让我困惑的是:试验次数已高达900次了, 频率还是稳定在0.6附近, 但应该是0.5左右呀, 是试验次数还不够多吗?

到了第二个教学班, 我们也做了同样的试验, 并且将试验次数继续累计。结果共计1800次试验, 频率还是稳定在0.6附近。我很困惑, 便和大家一起思考问题出现在哪里。

一位同学的回答为大家解开了疑团:“有的同学是把4张牌混在一起, 并未分组就直接抽取了其中的2张, 未按要求完成。这时虽然和也是2、3、4三种结果, 但“和为3”的概率发生了改变, 是

同学们听后报以热烈的掌声。我赶忙调查了刚才有多少同学是用了“偷懒”的方法做的试验, 竟然有一半的同学举起了手……

这个看似幼稚的试验, 被很多同学认为做得没有必要, 而这一结果却实实在在地告诉我们做学问必须扎扎实实、脚踏实地, 来不得半点虚假。

在反思中成长 篇8

〔中图分类号〕 G623.5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1(A)—0044—01

通过教学反思的实践,本人颇感受益匪浅,从中我们既可以发现教学中不足之处加以改正,也可以总结出教学中好的经验加以应用。现就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级课本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圆环面积的计算》一课,谈谈进行反思的体会。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在学会圆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学会计算圆环的面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却出现了以下情景:

[课后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方面:

一、处理好了“突发事件”。本节课我并没有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却“无心插柳柳成荫”,因势利导让学生经历了平方差公式推导验证的过程,这本来是初中一年级的数学知识,可是无意中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上形成了,或许有人觉得这样有点多此一举吧!小学生学什么初中的知识,可我认为搞好中小学知识的衔接正是小学老师的任务。

二、提倡解法的多样化和优化。《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应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思路,而不是以教科书上的或教师事先预设的答案作为评价的依据”。这节课上学生一共提出了4种解题方法,其中第4种是书上没有提到,也是我认为学生不会想到的。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及时调整了教案,让每一个想发言的学生都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尽管他们有些数学语言的运用还不太准确,但我还是给予了肯定与鼓励。

三、重视了师生互动性。在这个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师除激励和引导以外,没有任何过多的讲解,只是因势利导放手让学生在自己争论与验证的基础上掌握知识。由于教师在课堂上适时的“隐”与“引”,放和收做得比较到位,为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使他们真正成为知识的探索者与发现者,而不是简单地被动地接受知识。

在实践中成长 在反思中提高 篇9

1、学生基础差,错别字多,拼音错误多,一些知识点没有掌握。所以在教学中仍应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在新课程中,生字拼音的教学仍是必须的。

2、学生的口头、文字表达能力较差。在上课过程中,有些学生对问题答案心知肚明,却不知该用如何的词语来表达,往往表达出来的意思并不是很确切,与原意有一段差距。在作文过程中也是这样,学生很难找到好词好句来美化自己的文章,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干巴巴的,不够生动形象。由此可见,学生的词汇存储量是很小的,课外阅读明显偏少。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多阅读美文,多摘录好词佳句,以提高词汇存储量,并多开展一些口头和书面表达训练,最终提高口头、文字表达能力。

3、学生的阅读能力差,阅读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思考下去。甚至有时连大方向也把握不好。开展一些阅读练习,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反思中成长 篇10

莘县董杜庄中学

沈淑明 著名法国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曾在其译作《约翰.克里斯多夫》的卷首语中这样写道:“真正的英雄不是没有卑贱的情操,而是永不会被卑贱的情操所征服;真正的光明不是没有黑暗的时候,而是不会被黑暗所淹没。”同样的道理,做为一名班主任,也时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而区别一名教育者是否优秀的关键,不在于他是否犯过错误,而在于他如何对待自己所犯的错误,即:对错误的反思。只有善于将工作中的失误转化为教育的一笔财富,才是促进年轻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一、少一分责怪,多一份呵护。

那是2004年的一个冬天的早晨,我和学生正在早读,教室门外忽然起了一声:“报告……”我一看,是李兵。我眉头一皱:他又迟到了!于是,我告诉他:“在外面站一会儿!”他怯生生的看着我,欲言又止,好想要向我解释什么,但终于没有开口,便顺从的站在教室门外。

李兵是初一时从外校转来的一名学生,性格内向,给同学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爱迟到。我也就此事多次和他和他父母沟通,但它仍然经常迟到,因此我就企图通过惩罚李冰的方式来提醒全班同学:绝不能迟到!的确,此后再没有学生迟到过,可谓效果“立竿见影”为此,我还暗暗窃喜,以为自己处理的方式的高明。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了解到了孩子迟到的真相:原来李冰是一名孤儿,他为了照顾领养他的一对老夫妻,而不得不过早的承担提家庭的重担。或许,正是由于孩子的性格让他形成自立、自强的意识,让他的生命多了一份责任,从此他再也没有迟到过,但我深深的明白,是由于我的罚站,触动了他那根敏感的神经,同时也为我没有调查而罚站的行为而内疚。

从那以后,我发誓:绝不再对迟到的学生罚站!

反思:作为一名班主任,在任何时候都不应以伤害学生的尊严为代价,来换取所谓的教育效果。尊重是前提,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也只有在“尊重”的呵护下,学生纯真的心灵才能绽放出更美丽的花朵!

二、少一些冲动,多一些理智。

中国有句俗话:“棍棒之下出孝子”,也正是在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之下,我开始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涯。

在我参加工作的第一个年头,由于年轻气盛,就几次与学生发生冲突。但有一次印象极为深刻。那是一天下午,我路过操场,远远的听到一阵哭声,循声望去,是我班学生,问明原因,知道是高年级同学所为,顿时火不打一处来,决定自己要挺身而出,打抱不平。

开始,我还能比较克制自己的情绪,只是严肃的质问那名欺负我班同学的高年级同学,然而,他居然冷笑着向我做了一个极具侮辱性的动作,终于,让我怒不可遏的与对方争吵起来。

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为老师的行为的不妥,反而认为自己的行为应该得到班内学生的喝彩,但后来在和学生谈心的过程中我发现:或许,我的这种行为在别班同学的眼中,能赢得尊重,但在那个孩子眼里,我却失去了作为老师应有的理智。

反思:班主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你周围所有的青少年都是你教育的对象,你对他们也有同样的责任和义务,因此以厚此薄彼的态度对待学生,并不是真正的爱学生,而是把自己的学生作为自己的私有物,因而这种爱是自私的。也正是这名孩子用童心为我上了一课:少一些冲动、多一些理智!

三、少一点批评、多一点赞扬。

班主任工作的对象是学生,而作为班主任老师,他最大的责任在于发现、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并让它茁壮成长,最终排挤掉缺点的杂草。

2008年,我接手一个毕业班,起初感觉毕业班以学习为重,没有太多的顾忌学生的感受。不成想,没几天事就来了,班内学生怨声载道“什么班主任不顾学生死活了、不知道顾及学生感受了……总之各种不和谐的因素倾巢而出。琢磨再三,最终决定在每周的主题班会上举办“说说我自己,评评其他人”的交流活动。活动起初,学生都羞于出口,既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更不敢评点别人,于是,我又出绝招,只说别人的好,当然引来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兴致有了,同学们当然也就可以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相比较,从此同学们便可以通过这样的一个平台,将自己想说的不想说的,一吐为快,很好的排解了学生在毕业之前的压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反思:最好的教育效果,来自于激励,特别是来自长辈和自己竞争对手的激励。有人说:“教育是心灵的窗户”,也只有打开学生心灵之窗,才能倾听到更悠远的声音。这种声音叫赞扬。

在反思中成长 篇11

【关键词】教学反思;《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这篇课文属于苏教版必修二“和平的祈祷”专题中的一个板块,由于课文比较长,加上作者运用回忆、内心独白、象征、怪诞的联想等手法,在叙述情节时,时空概念颠倒跳跃,所以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难度。然而越是有难度的文章越是能挑战自己,加上我来学校应聘的时候就是上的这篇课文,虽然当时只有十分钟的模拟讲课时间,但是这篇课文却给我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面临真正的学生,上完这篇课文成了我的心愿。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

在准备这堂课之前,我了解了一下学生对于这篇小说的阅读感受,学生都说“难”“读不懂”。针对这种情况,我就初步把教学目标设定为先是读懂小说。那么如何体现课堂上以学生为主的地位,那就要让学生自己提问,把阅读这篇课文中不懂的问题提出来。所以在讲课前,让学生写一两个不懂的问题在一张纸上交上来,然后我进行整理,大概罗列出学生都不懂的问题,这样在备课时主要针对解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懂的问题进行解答。第二个目标是在读懂小说的基础上体验小说。学生虽然感觉读不懂这篇课文,但是能感觉到小说的主人公是悲剧性人物,那么主人公的悲剧性体现在哪里,这又是一个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第三个目标是积累一些鉴赏评价现代小说的术语、方法和经验。知识内容不能仅局限在本篇课文,一定要从这篇课文中学会一些鉴赏小说的技巧,这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二、教学方法

本课由于课时比较紧,计划在一课时内完成,又因为这是一篇难懂的课文,所以我采取问题引领下的合作探究与文本研习,让学生在课堂上提问,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不明白的问题拿出来,和同学、老师交流,相互帮助,相互启发,试图理解小说作者的叙事意图——他讲了个什么故事?后来上完课也发现这种方法很好,学生积极参与热情很高,课堂氛围也比较活跃,畅所欲言,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课堂是他们自己主动参与的课堂,而不是老师的一言堂,不是填鸭式的灌输教育,他们在相互启发中解决课前的疑惑。

三、课堂结构

上课之前我把学生罗列的许多有共同疑问的问题做成课件,然后用超链接的方法把问题和答案链接起来,大概有如下几个问题:1.题目是什么意思?与小说有什么关系?2.为什么文中几次提到消防队员?3.“我”为什么最后喃喃地说“牛奶!……”4.为什么总不相信自己回到母校?5.“我”为什么觉得炮声优雅?6.为什么反复出现画上的人的名字?7.老师为什么要他们写“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这句话?8.为什么那么多笔墨写学校的环境?9.主人公“我”对战争什么看法?10.本文的主旨是什么?由于事前准备充分,学生提出的问题都在这范围之内。我并不解答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而是挑出一些问题在我的启发下让学生之间互相答疑。最后实在超出他们能力之外的问题,我再进一步启发进一步总结给予解答。学生对于其他同学提出来的问题热情都很高,都跃跃欲试想给予解答。

提问和解答疑问大概用了二十五分钟时间。第二个目标的进行比较有难度,是在第一个目标达成基础上的提升。所以相对前一项进程有些冷场,针对这种情况我让学生结合背景和作者的写作目的,针对某些学生有共鸣的语段一遍遍地细读,让学生再细读中找到答案。由于时间比较紧迫,加上自己没有足够地引导学生的耐心,所以有些答案是我自己说出来了,这也反映了我在驾驭课堂方面的不成熟和浮躁。

最后一个技能性的目标,我引进一个概念“受限制的视点”,让学生明白现在的我们是站在全知全能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主人公的,而生活在那时那地的主人公“我”的视野就被限制的。所有当代中国青年具有的想法,包括反对战争、需要和平等等都是小说中的“我”不知道的。其实现代人一直处在这样的“受限制”的无奈和悲剧中,无论战争与否。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小说的最大悲剧就是主人是悲剧性人物而他不知道他的悲剧所在,这个问题让学生确实受到了震撼,若有所思,在下课时还议论纷纷,这说明这篇课文真正引起了他们的共鸣,真正深入到他们内心了。

四、语言表达、板书设计

这两个方面一直是我的弱项,也是我今后要重点努力的两方面。这堂课组内老师都去听课,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有老师就提出我上课时的口头禅很多,比如“对不对”“是不是”经常出现,虽然这是与学生交流的语言,但是相当频繁就觉得很累赘。另外我也明显地感觉到我上课爱重复,一个问题和答案我会重复很多遍,而且课件使用得很频繁,课件使用的频繁是因为我对课文不能做到深入吃透的地步,需要借助课件来提醒,如果真正做到课文的一切知识都在心中,那么课件就可以少用,而多用些板书。

对于板书的设计,我向来研究的比较少,因为我自认为所有的答案都在课件上,很详细不需要板书。后来我发现我的想法是错误的,陈宁清老师说课件是课前预设的内容,板书是课堂生成的内容,需要把课件与板书结合起来,这样的课堂才完美。本篇课文的板书我确实用的比较少,主要板书了主人公前后三个月的变化,从三个月前八年级的学生(不满生活)到现在的从战场上回来的伤员(不能生活)的反差,让学生体会到主人公的悲剧性所在。

我想语言表达和板书设计是一朝一夕的积累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但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这是最容易让学生看出破绽的地方,这两方面都属于教师的基本功,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苦练这两项基本功。

总之,我认为这堂课上的还是比较成功的,怎样处理好篇幅较长的文本,怎样抓住文本的核心内容组织教学,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和创新。教学需要创新机制,失败了并不可怕,在摸索中可以让我们自身获益,在反思中可以让我们不断成长。

让学生在反思中成长 篇12

一、在集体讨论中反思, 形成概念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 它反映了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在学习数学概念的过程中, 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 所以认识相对有限。学生通过集体讨论和交流, 可以了解同伴的理解, 有利于丰富自己的思考方法, 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 增强迁移能力, 使自己建构的知识接近数学知识的本质, 最终达到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目的。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引导学生讨论, 在合作学习中学会捕捉引起反思的问题或提出具有独创性的见解。

例如, 在辨析同类项的概念时, 可设计这样一道题:如果单项式52a4x-1与5x-1ax+2是同类项, 求x的值。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出现了三种答案: (1) 由x-1=2得x=3; (2) 由4x-1=x+2得x=1; (3) x=3或x=1,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辨析, 反思自己思维的缺陷, 学生们进一步理解了同类项概念的含义是: (1) 字母相同; (2) 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 (3) 与系数无关。上述解法中, 只有 (2) 是正确的。

激烈的讨论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而达到了牢固掌握同类项概念的目的。

二、在解题过程中反思, 掌握方法

解题是学习数学的必经之路。学生解决问题时, 往往缺乏对解题过程的反思, 没有对解题过程进行提炼和概括, 只是停留在为解题而解题, 因此导致解题质量不高, 效率低下。具体的数学问题解决只有通过反思才能概括出普遍适用的条件化、策略化知识。所以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整理思维过程, 确定解题关键, 回顾解题思路, 概括解题方法, 使解题的过程清晰, 思维条理化、精确化和概括化。

例如, 在学习垂径定理的应用时, 出示三道练习题:

练习1:一条排水管的截面如图1所示。排水管的半径OB=10, 水面宽AB=16, 求截面圆心O到水面的距离OC。

练习2:如图2, 在直径为100mm的圆铁片上切下一块高为20mm的弓形铁片, 求弓形的弦AB的长。

练习3:如图3, 圆O的弦AB=8cm, DC=2cm, 直径CE⊥AB于点D, 求半径的长。E

做完习题后, 启发学生对这几道习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进行类比性反思。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们发现了虽然每道题目所求的量不相同, 但是解题方法如出一辙:都要添辅助线, 构造以弦长的一半、弦的弦心距为直角边, 以的半径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 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 最后解方程得出答案。通过对这几道题解题后的反思, 学生对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了, 并对反思的对象和方法有了一些体会。

三、在知识归类过程中反思, 提炼思想

数学问题虽然浩如烟海, 但许多数学问题的本质是一样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 学会类比, 寻求通法通解。同时应要求学生在知识的归类过程中进行反思, 感悟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把握问题的本质, 将技能和技巧规律化, 形成数学思想方法。

例如, 两摞相同规格的饭碗整齐叠放在桌面上, 请根据图4中给出的数据信息解答问题。 (1) 求整齐叠放在桌面上的饭碗的高度y (cm) 与饭碗数x (个) 之间的一次函数解析式; (2) 若桌面上有10个饭碗整齐叠放成一摞, 求出它的高度。

有些学生拿到此题会感到无从下手, 但只要从该类问题归属于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把原题的实质提炼为“已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经过点 (3, 9) 和 (6, 13.5) , 求它的函数解析式, 并求当x=10时, y的值”, 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四、在分析解题方法中反思, 体验优势

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 而对自己解题方法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许多题目解题方法很多, 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反思解题方法的优劣, 不要满足于一题一解, 而要积极寻求其他可能的解法, 优化解题过程, 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开阔学生的视野, 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朝着多开端、灵活、精细和新颖的方向发展。

例如, 有一道复习题:已知x-1=姨3, 求代数式 (x+1) 2-4 (x+1) 2-4的值。这道题许多学生按照常规思路, 先化简代数式, 然后再代入求值;还有的学生直接代入求值, 这样做运算量较大, 而且容易出错。教师应启发学生再思考:仔细审题, 发现所求代数式是一个完全平方式, 可先分解因式, 再整体代入求值。解答过程为:

解:原式= (x+1-2) 2= (x-1) 2= (姨3) 2=3。

通过反思, 总结出代数式求值问题主要有三种解题思路:直接代入求值;先化简代数式后代入求值;先分解因式后代入求值。

五、在寻找错误成因中反思, 享受成功

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往往不求甚解、粗心大意, 忽视对结论的反思, 满足于一知半解, 更有的一些学生把解题当成是给老师完成任务, 做完题目就万事大吉, 结果常常出现不符合实际、数据出错等现象, 这也是造成作业错误的重要原因。因此解题后, 必须反思解题过程及结论是否合理正确, 并从不同角度思考、检查解题可能产生的错误及发生错误的原因。只要找出“病因”后及时注射“疫苗”, 错误就会在反思中消失。

错解:去分母, 得2 (2x-1) -3 (5x+1) ≤1,

去括号, 得4x-2-15x-3≤1,

移项, 合并同类项, 得-11x≤6,

这道题的两处错误都属于典型错误:第一处错误:去分母时粗心大意, 常数项1漏乘了6;第二处错误:没有掌握不等式性质三, 两边都除以-11时没有改变不等号的方向。解完题后, 教师只告诉学生错了, 让学生自己反思找出错误并改正错误。通过反思, 大部分学生享受到了“知错改错”成功的喜悦。这道题的正确解法为:

解:去分母, 得2 (2x-1) -3 (5x+1) ≤6,

去括号, 得4x-2-15x-3≤6,

移项, 合并同类项, 得-11x≤11,

两边都除以-11, 得x≥-1。

再如,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为3和4, 求第三边的长度。虽然此题做了很多遍, 但还是很多学生会漏解, 做成第三边的长度为5。这是由于审题不够认真仔细, 或是因为思维定式产生错误。此题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 但并未明确这两条边是直角边还是斜边, 求这个三角形的第三边必须分类讨论。只要给足时间让学生反思, 大家基本上都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订正错误。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在教学中, 我们教师要留给学生反思的时空, 教给学生反思的方法, 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反思, 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让学生在反思中感悟, 在反思中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先军.启发学生解题后反刍[J].初中数学教与学, 2010 (3) .

在反思中成长1 篇13

一.按教学时间进行反思:

1.课前反思,主要是对以往的经验进行反思,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班级学生我会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练习内容。

2.课中反思,即在教学进行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与表现,适时的调整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学方法的应用,做到以一变应万变,也是对课前的反思进行调整。

3.课后反思,即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反思,同时也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对教学经验与不足进行剖析,更重要的是对课堂时效性进行反思。

二.按教学环节进行反思:

1.教学方法反思,即对在教学中各种教学方法使用的科学性、可行性、效果性进行反思。以便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2.教学过程反思,即对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环节进行反思,具体到环节中的联系、练习、作用、时间分配、环节间的过渡等。

3.教学组织反思,即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组织进行反思,主要针对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活动组织实施效果、时间调配是否做到活而不乱、循序渐进、目的明确、实用有效进行反思。

4.教学评价反思,主要针对教学中,对每个学生的关注程度和作业布置情况进行反思,看是否面向全体,关注差异,因材施教,反思每个学生是否有表现的机会。反思课中练习的选择是否有价值,作业是否分层次,有效果。

在历史教学反思中成长 篇14

柏梓初级中学

汪伯章

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推及到教学中,反思有着更为深厚的内涵。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教师要善于对自己的工作回过头来总结,坐下来反思。教学反思能力并不是一项与生俱来的或是会随时间流逝而自然形成的能力,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有计划地自我培养和自我提升。“实践出真知”教师的反思能力应在自身的反思过程中得以形成和提高。以理论经验为基础,教师反思过程分为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重新概括─积极验证。

首先是具体经验阶段。这一阶段,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明确问题情境,然后进入到反思环节。接着是观察分析阶段。教师广泛收集并分析有关的经验,对照自身教学活动的信息,以判断的眼光反观自身。第三、重新概括阶段。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反思旧的教训指导思想,并积极寻找新的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最后是积极验证阶段。这时要检验上阶段所形成的概括的行动和假设,它会是一种实际尝试,在检验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具体经验,从而进入具体经验第一阶段,开始新的循环。

教学反思毕竟是以教学水平的提高为其归宿的,这种循环往复的反思过程带来教师自身水平的提高,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所裨益。教师在自我进修、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用教育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只有运用头脑真正地反思,才会有我们教师自身的发展,才会有学生的发展。通过我的历史教学实践,结合教学反思,使我真正的体会到反思对一个教师成长的重要性,下面我就来谈一谈“反思”给我们带来的多多益处。

1、回顾经历,积累经验

(1)赏识的目光象阳光,照到哪里哪里亮

教师在上每节课时,都会有自己的感受,或愉悦,或平淡,或痛苦,或气愤,在这不同的情绪中,往往蕴藏着宝贵的经验教训。有一次,我在给七年级一班上完历史课后,感觉非常惬意与喜悦,因为平时上课不听讲、很爱说话的王江和易浪同学居然在那节课上从始至终保持积极状态,后来,我仔细回忆每个细节,不禁豁然开朗:课前,我走进教室,对学生说:“哪位同学帮老师把投影准备好?”王江和易浪就不约而同主动去做了,我在课上对他们热爱劳动和乐于助人进行了表扬,学生报以鼓励的掌声。他们脸上洋溢着被肯定的自豪感,那堂课上的表现与以往也就大相径庭了:潜心贯注的听讲,争先恐后的发言,面红耳赤的讨论。针对他们的变化课堂上共响起3次掌声,它缓解课堂的紧张气氛,就象润滑剂一样,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使学生感觉象做游戏一样,在愉快中获得了知识。寻找闪光点真诚赞美、赏识激励,这一条作为宝贵的工作经验被我收入行囊,并在以后的工作中运用,成效很大。

(2)尊重和理解象明灯,指引教育迈向成功

由于历史学科的特点,要求识记的知识很多,在日常教学中,为了很好的巩固所学的知识,我采取的措施是,每节课在讲新授课前,总是以提问的方式进行小测验,不合格的同学要受到一定的惩罚。记得有一次测验时,有一名同学早做了“准备”,当她小心翼翼惴惴不安地“行动”时,我悄悄的走到她的身边,轻轻的在她的桌上点了三下,这三下既有对她行为的提醒,又有对她行为的“包庇”,公布于众与尊重暗示中我选择了后者。她当时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从这件小事之后,楼道中擦肩而过中多了一双真诚而感激的眼睛,她在以后的测验中没有再发生过作弊现象,而且每次都考得非常好。我在教学反思中写下:“即便学生有错,也要给学生留面子,也要丝毫不怀疑他们自省和改正错误的能力,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2、发现问题,寻找方法

有一次,在初一年级三班课上,我有意识地贯彻新课标,上了一节以“讨论”和“学生编演课本剧”为主线的历史课。课前,由于我做了充分的备课和精心的课堂设计,所以我满怀信心地走进了课堂,谁知那堂课上得乱七八糟,课堂秩序混乱不堪,课本剧的节目还没上演就草草收场„„从讲台上我灰头土脸地下来之后,在反思记录上我这样写到:“这节课我耗费的精力最多,但却上得最失败,究竟是为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不得不请教本班的几位同学,他们告诉我说:“老师,分组讨论可有学问了。首先,你得选一个有威信、有震撼力的组长;其次,不能自由结组,平时混得不错的哥们儿姐们儿坐在一起,可不就只剩下谈天说地了!”我恍然大悟,此后,在课堂组织的问题上,我更加注意细节问题,把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尽可能想周全„„我想,我的这一进步,不得不归功于课堂反思的驱动力。

3、沟通心灵,为了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为了体现民主、平等,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我让每一位同学写一下心目中的好老师形象,他们写好后,我给予了总结和整理,学生的心声如下:“具有幽默感,和蔼可亲,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成为朋友。不讽刺挖苦。尊重学生,不乱发脾气,不体罚学生,不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不要动不动找家长,不要每天都板着脸,不要让我们总学习,不以分数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以理服人,应该用心去了解学生,对每位学生一视同仁。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对工作认真负责,善良、有爱心,人品好,像《十八岁的天空》中的古越涛一样,相信学生,帮助学生。当学生犯错误时,老师耐心帮我们解决问题,发自内心的和同学交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予及时鼓励。课上是师生,课下如朋友,双方以诚相待。”因为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更好的为历史教学服务,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所以我把学生的心声放在办公桌玻璃板下面,每天都看一遍,以便使自己做得更好。

在假期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作文 篇15

(一) 回归了语文的本色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 语文课堂上又响起了朗朗的读书声, 学生在朗读中受到文本的熏陶, 在读读写写、讨论交流中听说读写能力得到锻炼, 老师们都欣喜地说:“如今的语文课越来越有语文味了。”这是课改改革举得成功的一个见证。回归语文课堂的生命本原, 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已成为现代语文的发展方向, 也是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

1、走进教材, 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

小学语文教材的语言文字都承载了一定的内容, 实现了文道统一, 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教师在教学中, 把学生带进文本, 用欣赏的目光学习文本, 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 进行多种形式的表情朗读, 展现课文描写的形象, 抓住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落实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 学生在理解、品味语言中, 受到人文关照;在获得语言智慧、运用语言中, 得到了人文精神的滋养。

2、走出教材, 拓展视野, 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 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 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随着课改改革的不断深入, 教学更加开放了, 让学生走出教材, 进行行之有效的课外拓展, 能够保证良好的信息来源, 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对课堂教学起到促进作用。“课前搜集, 课中交流, 课后拓展”等这些对教学资源的利用形式已越来越多地被教师所重视。很多教师在语文课上留出3至5分钟给学生扩展阅读和本次课文有关的材料, 让学生对文本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在课外, 为学生积极推荐好的书籍, 指导学生阅读, 让学生在一个新的语文天地里尽情驰骋遨游。

3、重视积累背诵。

语文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 (段) 。”心理学研究表明, 少年儿童时期是记忆力最强的时期, 在这样一个记忆力最强的最佳期, 教师们明白了这一规律, 特别重视“积累、背诵”这一教学手段, 引导学生积累知识, 让学生“背”下大量优秀的语言文学精品,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打下基础。古人云:“旧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深思理自知。”学生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蕴含的情感。而学生通过熟读背诵, 在脑海中贮存了丰富的字词、句式、文章的结构、行文的气势等方面的知识, 在需要表达的时候, 就会像涌泉之水, 源源不断地涌到舌下, 流向笔端, 为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写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可见, 重视积累背诵, 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举措。

(二) 新型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受益匪浅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就是倡导小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去获得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理解。这次课程改革的最亮点就是变单一、被动的语文学习方式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 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往“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问学生答”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正在蜕变, 已逐步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

二、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学生个性得到张扬, 学习常规却被忽略。由于学习方式的变革, 课堂上不再是教师“满堂灌”, 开放、自主的课堂使学生个性得到了张扬, 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在课堂上想问就问, 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甚至想摆出个什么姿势也随心所欲。有些教师误以为对学生提出要求会束缚学生的思维, 再加上谈管学生色变, 于是便不对学生作任何的要求和约束, 没有了任何秩序和规范, 这种“无规范状况”带来的只是表面上的课堂氛围的活跃, 而导致的却是教学效率的低下。如何做到“活而有序”, 还需要我们下一番大功夫。

教学设备落后, 社会配套设施滞后, 制约了课改的顺利实施。课程改革给了学生广阔的空间, 但由于学校教学经费得不到保障, 教学设备落后, 社会配套设施没有跟上, 没有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社区资源——图书馆;没有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对学科教学形象直观理解的场所——科技馆;没有加强学生思想品德理想信念教育的历史文化宝库——博物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渠道有限, 部分教师的教学还停留在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上。教学设备的落后, 社会配套设施滞后, 制约了课改改革的顺利实施。

班级人数多, 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由于现在学校班额较大, 班级人数多, 很多班级都是70个人左右, 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

评价方式单一。许多教师重视了课堂评价, 评价的语言也更趋向于激励, 但部分教师还不会评价学生, 把握不好评价的时机, 不会从学生的表现和语言之中挖掘出评价因素, 评价语言平泛, 语调平直, 缺乏情感。评价语言往往缺少个性和价值。总是“你说得真好!”“你说得太好了!”等这样的既空又泛的评价来评价学生。长时间的这种缺乏个性的评价方式使得学生也逐渐变得不以为然。并且评价方式比较单一, 缺少多元的互动式的评价。我们现在看到的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而学生间的互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则很少。学生间的互动评价即便有, 也更多的是“挑刺”, 而缺少“赏识”和改进性的建议。因此, 每位教师都应把学会评价学生、善于评价学生作为自己教学的一项基本功来钻研。

摘要:课程的改革把教师和学生带进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进入了一个新的课堂, 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就。但在实施课改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困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在教学实践中用新的理念指导自己教学, 在探索中前进, 在反思中提升, 就能描绘出绚丽多彩的“教学景观”。

关键词:语文,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陆宝初《回归语文课堂的生命本原》.

在教学反思中成长 篇16

关键词:教学反思;课堂教学;成长

文章编号:1008-0546(2010)05-0037-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0.05.015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总结出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学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到的,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尤其对于青年教师来说,除了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努力钻研教材、充分准备好教案、认真学习教法之外,坚持写好教学反思也是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方法之一。通过反思,可以不断地研究、改进、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促进自身专业技能的持续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反思、学会反思、积极反思。那教学过程中如何反思?反思什么?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总结精彩片段

一堂成功的化学课,往往体现在教师以自己创造性的教学思维,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学法指导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闪光点: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精彩导课语,对学生做出合理赞赏的评价语,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运用,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等,这些都应该进行详细记录,供以后教学参考,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的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例如:在讲“原电池的原理及运用”这一内容时,我首先通过多媒体演示了铜-锌原电池及电子的流动情况,以期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原电池的构成。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概括能力还不是很强,我没有让学生马上讨论“构成原电池的条件”,而是增加了一些演示实验(如下表),按铜-锌原电池的装置,变化电极材料和烧杯里的溶液。让学生通过预测、观察、对比、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同学们一边兴致勃勃地预测实验结果,一边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我一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一边有序地做着实验。随着实验的完成,同学们通过讨论也顺利地得出了构成原电池的条件。从反馈来看,学生似乎掌握得很好。课后我把以上做法写成教学反思,并在以后的教学中运用和完善,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反思欠妥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每节课都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把这些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败笔”:如演示实验的现象不明显,语言表达的含糊不清。教学内容处理的不当,教学方法设计的不妥,某些解题过程的繁琐等记录下来,课后要冷静思考并对其原因作深刻的分析和探究,要做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并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改进和纠正。

例如:在讲“提高燃烧效率”这一知识点时,我举了往炽热的炉膛内通水蒸气能使炉火瞬间更旺,但不能节省燃料这一例子。在备课时我想这个例子很浅显,学生一定会一听就懂。可结果是课堂上绝大部分学生一片茫然,经了解知道原来现在家里大都使用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很少有学生见过煤球炉,因而也就没有这样的生活体验。面对这样的失误。课后我认真反思,积极找出原因。从此。我在引用事例时,尽可能从学生司空见惯的事和亲身体会过的经历中引出。在讲授知识点时。充分分析学生的起点,尽量做到“低起点”,使每位学生都能领会。

三、捕捉教学灵感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合,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的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教学反思去再现这些突然而至的教学灵感并挖掘其中蕴含的教学价值、探寻科学的教学策略。这些宝贵的经历便会稍纵即逝。令人遗憾。

例如:在做“检验卤代烃中的卤素原子”这个实验时,我取了少量溴乙烷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准备加硝酸溶液时我突然想到很多学生容易犯不加硝酸酸化就直接加硝酸银溶液的错误,如果按部就班的这样做下去学生就不能获得深刻的印象。于是我不动声色的等反应之后直接加入硝酸银溶液,让学生观察。结果没有观察到他们预期的淡黄色沉淀。而是看到了黑色沉淀。大家都露出惊讶的表情,我知道大家的兴趣已经被调动起来了,我也故意装出惊讶的表情“怎么会这样呢?我哪儿做错了吗?”于是我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最后通过讨论得出了正确的做法:在加硝酸银溶液之前还要加硝酸以中和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否则会干扰实验现象。这堂课的效果相当好,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很少再犯这样的错误了。课后我把这次的教学灵感总结下来并运用到以后的教学中。

四、激励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学习摸索的过程中时常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这时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见解。并且虚心接受,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为自己的教学材料提供新鲜血液。

例如:高中的平衡移动是一个难点,许多学生对勒夏特列原理总是不能很好的理解。一次在讲解时,一位学生说:“什么勒夏特列原理,不就是对着干吗?”听到后我让这位同学解释一下怎么对着干。于是他从浓度角度谈了如何对着干,“如果增大反应物浓度,对着干意思就是不让它增大,那平衡就正向移动了”。听了他的解释后其他同学也受到了启发从压强、温度角度给予了补充,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反思这节课这位同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抽象的原理,使同学们很快就记住了内容。我们应善于发现和鼓励学生的这种创新,并充分的利用这些好的见解。

五、完善再教设计

在教学实践中,每节课下来教师都会有感悟,静下心来反思一下:如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有何新方法,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在教学反思中不断成长 篇17

教学反思是教师进步的阶梯,是教师进步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学反思能够不断地,逐渐地提高教师自我的教学监控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综合水平等。作为教师在教学一节课或经历了一个阶段的教学后,只有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才能有利于教师及时反馈教学实践的信息,才能不断调整教学设计,不断积累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

教学反思应有“教”的反思和“学”的反思两个方面,仅就教师的教学反思而言,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应分为教学前、教学过程、教学后三个阶段.就学生的“学”的反思,主要是作业反思及测后反思.下面我就如何做好“教学”反思谈谈几点做法.一、教学前反思新课程实施国家教材、地方教材、校本教材相结合的教学,以增强教材对学生的适应性.教师应成为教材的主人,把“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课程资源,教材内容并不等于就是教学内容,要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必须对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每章、每节、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词的仔细阅读并深刻理解,反复对比新课程标准与教材的精神实质,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思想情况、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校的硬件设施、教学设备、图书资料、文化氛围,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删减、替换、增加、拓展和整合.教学前进行反思,才能使教学成为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我们可以这样反思:(1)这一课的价值到底在哪里?(2)为什么要教这些知识?仅仅是教知识吗?其背后更深远的意义是什么?(3) 这一课到底能给孩子的发展带来怎样的服务?

(4) 这节课要达成哪些教学目标?

(5)怎样达成教学目标?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吗?

对于每一节教材内容,教学之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因此课前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根据以往已获得的经验,学生的具体情况,认真地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应用做了充分的反思与调整,使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这样所写的教案能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把“以学生为本”这一新的教学理念渗透于教学的过程中,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我是一个小学数学老师,如在 教学“认识钟表”、认识人民币“、“位置与方向”、等的`授课中,先要求学生在家里观察钟表、在上学、回家的路上观察太阳位置的变化或走入商场去买东西,认识人民币,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前注意生活题材,创设的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人人参与.问题从开放到归纳,从易到难,从生活到教材,由教师引领到学生自己探索思考,充分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的趣味和意义,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问题情景的设置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思维不经意中展开,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趣味.二、教学过程的反思新课程改革,反对死气沉沉的教学,倡导教学求“活”.在教学中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反思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减少遗憾,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效果怎样?我们可以这样反思:

1.和谐课堂,快乐学习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园地,教师工作的根据地,我们应该重视课堂教学.把和谐带入课堂,使课堂充满活力.只有在宽松、平等、和谐、生动、充满活力的氛围,才能诱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创造思维。教师的教学艺术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应把愉快与热情传给学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心情愉快充满激情地投入数学学习中去.

2.生活课堂,更有意义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永远无法割舍.离开生活的数学是苍白无力的.数学只有在实践中得以延伸.生活是数学的生命之源.教师应尽力创设情景、创造条件,将课堂与学生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激发思维.如我们学习《四边形》一章中,判断“等底等高的两个平行四边形拼在一起还是平行四边形”咋一看没错.但通过实践动手操作就会发现“等底等高的两个平行四边形拼在一起不一定还是平行四边形”.

3.灵活课堂,轻松学习学生不是学习机器,教师应合理科学安排.改变超强度、大题量、机械训练,用时间加汗水提高成绩的陈旧做法,要提倡精讲精练.只讲思路、讲方法、引导自己去发现、去探索,把学生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把思维过程还给学生,培养激励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如教学“一个钝角中去掉一个锐角,剩下的是什么角”就不能固定一个答案.再如估算“390×15”答案可以是7800,也可以是8000.凡事不可一概而论,要学生灵活掌握及运用.而实际生活中如“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大约准备多少钱?”算式49×104这里49看作50,但104则看作110不能看作100,这样才合理更实际.面对应用题不得死板硬套,应掌握方法,有些题有多种解法.有的题可从问题着手,有的题则从已知条件着手.只有掌握了方法,举一反三,就可做到轻轻松松学好数学.

4.幽默课堂,充满活力一个有幽默感的人,定受大家的喜爱,幽默驱赶烦恼,带来欢笑.学生也喜欢有幽默感的教师,在教学中恰倒好处的课堂幽默,完全可驱赶学习的疲劳,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能开拓学生思维的敏捷和判断力,能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如一次一学生在课堂老往后转,还不时说话,我看了他几回,他仍然旁若无人视而不见,我不动声色走到他身前,话锋一转提高嗓门对着他说“你屁股上按了滚珠儿啥”从来没有听过这句话的同学一下全乐了全变精神了,看着这位同学会心地笑.接着我意外发现这下所有的学生都聚精会神地听,仿佛一下精神百倍.此时此刻我顿时明白,幽默让我让学生得到美的体验,感受到幽默的魅力.

上一篇:【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江苏)题库:散文阅读下一篇:找错别字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