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验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

2024-09-22

在体验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共12篇)

在体验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 篇1

在体验中反思 在反思中提升 ——体验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赵富强

【专题名称】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 【专 题 号】G382 【复印期号】2013年04期

【原文出处】《中学生物教学》(西安)2012年8期第17~19页 【作者简介】赵富强,浙江省安吉县昌硕高级中学(313300)。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过程性目标作为三维目标中的两个目标,明确提出了生物学习以“体验”为核心,强调学生自己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同时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等要求。可以看出新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真实体验,强调对学生进行反思和生成能力的培养,这与当代教育理念是十分吻合的。然而,调查分析显示,现在大部分高中生对生物学的学习主要停留在记忆的层面上,效率低下,应用面窄。所以,在提倡转变学习方式的今天,重新审视体验式教学的价值,探寻体验式教学的基本模式,对高中生物学教学文化的重构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什么是体验式教学

体验,也叫体会,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在中国古训中就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之说。体验式教学最初是由美国组织行为学教授大卫·库伯(David Kolb)在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是指在宽松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从已有的实际经验出发,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通过观察、思考、反思、实践,亲历操作、解释和应用过程,并在此基础上主动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获得学习方法并自主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通过体验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经历中实现自我领悟,在反思中重构自己的经验,在应用中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亲身体验与自我反思,即通过“体验”和“反思”,使学生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形成对事物的独特看法,在体验中让认知得以深化,情感得以升华。

二、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流程

在体验学习计划的同时及时调整体验,这是体验式教学的一个特点。体验式教学要随时变化、因人而异、因景调整。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过程,而是一个在循环中有反复的过程。既独立又密切关联的五个环节组成了体验式教学圈,五个环节如下(学生角度):亲历、体验、分享、整合、应用(循环往复)(见图1)。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客观的评述;学生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带着积极的情感和浓厚的兴趣去感悟知识,提高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自己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质的飞跃。

三、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1.创设情境,亲历体验

只有源于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学生内心的而非表面的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体验和认知。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发生的,恰当的教学情境是开展体验式教学的前提,教师需要根据学习目标、贴近学生已具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来提供情景材料。因此,我们要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这种初始的体验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基础。例如,在学习“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时,笔者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吃的东西过咸,为什么会感到口渴?为什么夏天少尿,而冬天多尿?大量出汗后为什么要补充盐水?“以饮料代水”的做法科学吗?问题的提出,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激起疑惑,产生探究的欲望,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这种问题情境是情境创设的一种方式,通过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如行为对比,辨析判断,讨论交流,亲身实践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和表达想法的机会,以便他们能相互比较与借鉴。2.多种形式,分享体验

有了体验后,更重要的是体验者要与其他体验或观察过相同活动的人分享他们的感受或观察结果。而实践感受是学生对亲历过程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或观念的过程。教师创设情境是基础,而学生必须主动地分享体验、感受真实。

(1)指导学生设计并操作实验

实验是人们认识和研究生命科学现象或验证生命科学理论的重要方法。吸引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事求是、认真严肃的科学态度。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验设计与操作是一种重要的体验学习方式。例如,在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在传统接受式教学课堂中,教师往往先讲述实验仪器、实验步骤、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甚至写到黑板上,然后教师进行演示,或边讲解边演示。然而在体验式教学课堂中,只告诉学生实验内容,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做实验,教师没有过多的讲述,但要在班级中巡回,对个别问题加以指导。结果此种教法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操作步骤和方法各不相同,暴露出不少问题。这时,教师加以点拨,学生相互讨论,甚至争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最终形成了正确的总结性评价。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进行概括、整理、归纳和总结,将零星的知识点用主线串联起来,使学生有条理、有层次,且准确、系统地掌握学习内容。这样经过自己亲身的体验,使学生理解深刻,记忆牢固,创新思维得以发展,知识视野得以拓宽,真正达到了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目的。

(2)组织调查访谈活动

实践出真知,适当组织社会调查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思考、去顿悟、去感受知识。例如,在进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对递铺港上下游的环境污染做一次调查,并针对如何防治和处理提出自己的见解。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并指定组长。组内分工,具体怎样开展活动,均由小组成员自定,要求做到人人有事,共同参与学习活动。

(3)让学生通过课外实践亲身体验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体验式教学重视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让学生从生活走向课堂,从课堂走向社会,重视创设学生同自然、社会、地区、文化接触的机会,让学生对美好和有价值的事物有切身的感受。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过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它的许多知识都来自于观察和实验,学生只有踩着科学家探索的足迹,体验科学家成功的欢乐,才能使学习效率倍增。例如,在生物选修1的学习中,利用双休日,让学生预习、查阅资料后,用家中现有的材料简易制作果酒、泡菜。在选修3“植物克隆技术”的学习中,让学生学会果树的嫁接技术、白茶苗的培养技术。3.对话交流,引导体验

分享个人的感受只是第一步。体验的关键部分则是把这些分享的东西结合起来,与其他体验者探讨、交流以及反映自己的内在感受。利用师生间对话交流、学生间对话交流的方式,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反思、实践,将亲历的对事物、知识的感知,或者对情境、人物的情感体验,内化成自身的行为。体验具有个体性,由于每个个体在此过程中获得的体验存在一定的差异,交流与分享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交流体验中,师生平等对话、相互讨论、激烈辩论、互相启迪,可以使每一个学生在教学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表自己的见解,确立学习的自信,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交流促使学生再一次对自己的感受进行梳理,使内化进一步深入。最终对话交流使体验式教学发生质的变化。4.整合探究,内化体验

按照逻辑程序,交流的下一步是要从体验的经历中总结出原则或归纳提取出精华,并用某种方式去整合,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定义和认清体验中得出的成果。如果体验只停留在初始阶段,没有本质的探究和知识的整合,那么,再多的体验也只是形同虚设,不能达到任何的教学目标。学生应通过个人反思、同化或者顺应的方式将亲身经历的事物、知识的感知或者对外部情境进行内化。在知识经验与新的问题冲突中,形成对体验的本质认识,得到长时的记忆。经过上一环节的体验,整合的过程事实上也是探究结论。根据学生的体验整合教学内容从而总结出对生物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认识,解释生物学现象;整合生物学研究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对探究程序的操作: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探究、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5.应用反馈,升华体验

问题评价反馈作为一种大众化的评价方式,使学生的整个体验学习的结果能较好地得到反应。在体验学习的最后阶段,教师要针对学生容易暴露的问题,努力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把“为什么”“怎么样”“如果不是这样呢”等问题贯穿学习活动的始终,以使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将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而应用本身也成为一种体验,有了新的体验,循环又开始了,可以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如学生在完成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后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对萎蔫的青菜叶实验产生的现象加以解释。(2)如果我们把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同时放入清水中,两者的结果会相同吗?(3)外界溶液浓度低时,红细胞一定能吸水胀破吗?(4)同学们家中养的花如果一次施肥过多会出现什么现象?通过以上问题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认识到生物学科的重要地位。

四、体验式教学的反思

关注学生发展、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就必须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与感悟。体验式教学在重视学生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强调学生的自我反思(内省)与群体反思(交流),教师在开展教学设计与教学活动时始终要围绕这一中心。

教学是“教”与“学”的结合体,它是使参与者教学相长的行为过程。教师应该把以“教”为重心逐步转移到以学生“学”为重心,并做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通过体验式教学,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由此激发其主动参与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而体验本身就能引发学生浓厚的认知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实施“体验式教学”既可促使学生形成对生物学学习的持久兴趣,同时又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进行体验式教学时,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或模拟的情境,提供一个足够的体验空间;需要教师在活动开始前进行精心的思考与设计;需要教师具备一定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具备生活的智慧,要能够知晓学生的感悟能力。因此,在课时有限、物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实施体验式教学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在体验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 篇2

关键词:小学,德育,体验,实践,研究

“我听,我忘;我看,我记;我做,我学。”素质教育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体验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尤其是德育教学这种以感化心灵的教育课程,则需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改变说教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德育感悟,从心灵最深处得到成长。“体验式教育”所突显的是教学活动的实践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感悟,帮其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从而体现德育的优质功能和效果。

一、德育体验式教育之方式探究

1. 依托文化遗产,传承文化素养

依托文化遗产的传承进行体验式德育教学,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其对本土文化的情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笔者以兴趣小组为载体,深入开展文化传承实践活动。为了让活动不是毫无目的地走马观花,笔者提早布置活动计划,要求学生在活动前收集资料、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人文遗迹,做到对要去参观的地方心中有数。活动时引导学生们有的放矢,分工合作。小组成员拍照的拍照,记录的记录,忙着收集资料;回来时,有的撰写调查报告,有的撰写活动感言,效果显而易见。

比如,在“北管音乐进校园”实践活动中,笔者引导活动小组成员自由组合、分工协作,深入乡村、剧团问卷调查、实地走访、拜访北管音乐工作者,了解现阶段北管音乐发展现状,写好访问日记和调查报告。学生们有的请教音乐老师,有的邀请专家现场表演,有的进行模仿秀比赛。学生们进一步亲近地方传统戏曲,将保护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烈使命感注入精神世界。

2. 结合地域资源,树立规范观念

教师可以充分与当地地域资源相结合,通过各方联系,在正能量的熏陶中全面形成行为规范。其一,以“爱国教育”为主题,寻找当地革命根据地,带领学生参观,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教师对其进行讲解,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其二,以“环保”为主题,带领学生前往当地公园或污水处理厂等地参观,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环保宣传之类的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意识到环保的意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其三,可以带领学生搭建小型的生态农场,让学生自主进行果蔬种植,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收获,以培养学生勤奋劳动的观念。

通过不同的德育教育活动,可实现德育教育与地域资源的结合,在不同的德育活动中不仅了解社会,同时也灌输了相应的德育知识,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观念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德育素养。

3. 进行公益活动,培育公民公德

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局限在课堂,在课外也一样能够有所收获。例如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到社区进行公益活动,引导学生与同社区的同学组成爱心伙伴,帮助做一些打扫卫生,维持交通秩序、给孤寡老人送温暖等力所能及的事情。还可以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种基层文化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公德心,在体验中认知社会,实践中回报社会。

还可以组织开展“为树木整衣裳”的活动,带领学生深入社区、亲近校园,以小组为单位修剪树木花草。学生参与其中,不但能够进一步认识树木的品种,还能够激发学生“花草树木”是我们生活小伙伴的想法,教育学生爱护环境,热爱大自然;同时组织学生设计人性化的标语,在校园、社区合理位置放置,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这些活动将传统德育教育中单板的说教转化为实践,促使学生获得深刻的感悟,进一步提高了德育的有效性。

4. 融入历史脉络,培养爱乡情怀

学校可以与学生家长相结合,通过社区等各方面的帮助,组织“寻找同姓宗亲”的活动,在班级中建立同姓氏名人小组,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家和爱乡情怀。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学生向家长进行询问,了解自己家族的历史,包括其中经历过的迁徙,后来分散的情况等。在了解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调查家族分支中的各个名人,对其生平事迹进行全面的调查与掌握。或者学生经过调查,发现自己家族中并没有名人,那么可以搜集自古至今同姓氏的名人,将其生平事迹进行收集与整理。学生在调查与整理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了我国一些名人事迹,同时也提高了民族自豪感。在课堂上学生将所调查的同姓名人进行展示,在其展示的过程中也能够对学生自身形成深刻的影响。

通过组织“寻找同姓宗亲”可以收获一定的体验,也可以组织其他类似的探究历史的活动,例如“了解传统节日”“村名的由来”等,学生在进行调查的同时,能够对其发展来源、存在意义等进行了解,由此提高爱乡情怀和民族自信。

5. 组织当家活动,提高独立能力

社会上“娇生惯养”现象比较突出,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可以组织“小当家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可以以周为单位,设置“每周班长”,采取轮流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班级管理。学生在负责管理的那一周,要负者组织升旗、出操、课上纪律、值日等班级中的日常活动。学生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班级管理的不容易,从而真正意识到要从我做起,维护班级秩序;在进行自我管理的同时,也提高自身的独立性。

也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家庭管理,跟家长交换一日管理身份,定期选择一天跟着家长买菜、做家务,在实践中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和难处,同时有效提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成长。

二、德育体验式教育之实践反思

1. 突显知行合一的持续发展

体验式德育要立足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养成适合未来社会合格公民所具有的完整、健康、独立的人格。在思想品德构成的要素中,知和行是最基本的要素,对学生进行体验式思想品德教育,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教育,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实际锻炼,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结合起来,使他们受到深远影响,发展成为言行一致的人。

2. 强调德育主体的真实体验

学生是德育的主体,要突出学生个体在德育过程中独立的体验、感悟和自我的内化;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造适合学生的体验式活动。体验是最真实的、最感性的一种内心感受,生活的体验、情感的体验,能内化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引发学生的道德行为,使知、情、意、行在品德形成过程中成为和谐的整体。探索体验性德育课程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亲身经历获得真实感受的过程,这种伴随着丰富情感的体验,是形成道德认识并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基础。

3. 强化地域资源的开发利用

体验式德育要回归学生的现实生活,创造适合社会的德育,使德育生活化,让德育走出校门融入社会。学校德育工作讲究实效,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充分利用当地的德育资源,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紧紧抓住当地特点,充分开掘利用当地洋溢着乡土气息的材料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师生共同立足这块热土上耕耘播种,学生会有一种亲切感和认同感,教育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非比寻常。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施体验式教学模式是贯彻新课程改革,加强德育教育力度的主要途径。学生通过教学体验获得感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从而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体验式德育要根据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鲜活内容。教师要善于借力使力,结合周边的活动进行实践,也要善于创新形式,创造性开展活动进行体验,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惊铎.生态体验德育的实践形态[J].教育研究,2010(12).

[2]何远清.活动德育:提高德育实效的有效途径[J].教育导刊,2009(09).

在“做”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 篇3

苏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在“总复习”第125页编排这样一题:

王大伯今年收获了2.4吨苹果,其中一半以上达到一级质量标准,其余达到二级质量标准。如果分等级出售,一级苹果每千克为2.4元,二级苹果每千克1.6元;如果不分等级出售,每千克为1.8元。请你用计算器算一算,怎样出售比较合适?

教学此题时,笔者没有过多说明,而是直接把此题抛给学生,让其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经过一番思考与计算后,学生们开始汇报。

生1:我是用假设法来解决的。我先假设有一级苹果2吨,二级苹果就是0.4吨,这样算出分级出售可以获得2×1000×2.4+0.4×1000×1.6=5440(元);不分等级出售则是2.4×1000×1.8=4320(元),5440>4320,所以分等级出售比较合适。

生2:我的方法跟他不一样,不分等级出售也是4320元,分级出售时,我假设一、二级苹果各占一半,也就是2.4÷2=1.2(吨),这样就可以算出分等级出售可以获得1.2×1000×2.4+1.2×1000×1.6=4800(元)。因为题目说“其中一半以上达到一级质量标准”,因此分级出售的实际价格肯定比4800元还要高,分级出售比较合适。

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3:我假设这两级苹果各占一半,这一半的苹果质量是1千克,分等级出售时,平均每千克就是(2.4×1+1.6×1)÷2=2(元),2>1.8,所以分等级出售比较合适。

生4:我认为可以直接用(2.4+1.6)÷2=2(元)。

师:你的算法很有特色,你能说说是怎么想的吗?

生4:我们可以借助线段图来理解,因为一级苹果超过一半,我先假设一级苹果和二级苹果数量相等,都正好是一半,那么一级苹果和二级苹果平均每千克就是(2.4+1.6)÷2=2(元),2>1.8,单价明显要高。现在一级品超过一半,当然是分级出售更合适。

生5:我们还可以用以前学过的用字母表示数来解决,假设这两级苹果各占一半,用字母a表示苹果总质量的一半,那么平均每千克苹果就可以卖(2.4×a+1.6×a)÷(2a)=2(元),2>1.8,实际单价肯定比2元的价格还要高,所以分等级出售比较合适。

……

笔者并不满足于此,又引导学生回顾、反思探究的过程,探讨:我们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这些算法有何共同点?学生发现,上面所有的方法都是运用了假设法:第一类是把一级品和二级品假设为具体的数量,算出各自的总价,再比较多少,或是假设一级品和二级品各占一半,这时只要比较两种卖法的单价,从而较简便地解决了问题;第二类是把具体的数量假设为另一简单的数量,如把一半假设为1千克,或用字母代替一半,算出各自的单价或总价,并比较,这样更便于研究,且易于发现一般规律。

课已经结束,但留给我的思考还在继续,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要引领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提升

从本教学片断来看,学生先从苹果具体质量入手,给两级苹果质量赋予一些特殊值,再到画线段图,用字母表示出一般情况,最后归纳总结出结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经历了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逐步发展,逐步提升的过程,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并最终获得对问题内在的、本质的、规律性的认识过程。

作为教师,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的同时,要勇于创造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要敢于把问题抛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让学生的思维拾级而上,在交流中发展,在碰撞中产生智慧。

二、要让学生学会数学化地思考

在体验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 篇4

在平时教学中,测小灯泡功率的实验学生都做过,测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小灯泡的电流,根据电功率的数学关系式: ,就能得到小灯泡的功率。教学中教师提出三个探究问题。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出测定小灯泡功率的实验方案是否可行,让学生在计算机仿真电学实验中进行连接。演示操作过程,特别是平时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是学生的弱项,此时,在仿真电学实验中,可以很直观地解决连接以及动态变化情况。另外,对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接线柱的连接,量程的选择都可以有正确的操作过程。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采集有用数据,并通过计算,测出了小灯泡的功率。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实验操作得到了有效的训练,但在实际教学中也碰到许多问题。例如,学生如何进行数据处理,电功率与这些数据之间的联系是什么等等有待解决。

教学反思:

在体验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 篇5

参加华师大管理干部高级研修班学习体会

2012年2月下旬,本人有幸参加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的“第二期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培训学习,本次学习虽然只有短短八天,而对我来说,却是非常宝贵的八天,在这里我认识了一批可亲可敬的教授、专家,吸收了最前沿最丰富的教育营养。这次培训学习主要分为专家讲座、参观考察、交流研讨等形式,时间安排紧凑,内容紧贴实际,指导性强、实践性强。整个培训期间,12位教育专家和校长从不同的视角,共谈学校管理、教育法规、校园文化及教学实践等话题。专家们高瞻远瞩,眼界高远,思想深邃,大气磅礴,报告观点新颖超前,内涵丰富,寓意深远,催人奋进,发人深省,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和哲理的光芒,是一次丰盛的精神大餐。每次讲座就是一次头脑洗礼,就是一次思想盛宴,洗涤着我脑海中固有的陈规陋俗,催生着我的教育激情,开阔了教育视野,提升了专业理论水平,使我受益匪浅。本次培训使自己对教育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思考,静心学习,潜心育人,促使我以更良好的心态投入到教育教学管理中去。下面就来谈谈我的收获和几点感悟:

一、只有敬业,才能专业

让我钦佩华师大教师博学多才的同时,更让我受到了这些大师们的敬业爱岗。敬业的基本意思就是恪尽职守,大致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敬重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并引以为自豪;二是深入钻研探讨,力求精益求精。在这八天的学习中,每位老师都是提前

等我们上课,无一迟到;讲课内容准备的不仅充分,而且精彩,无论是课件的展示,还是内容的每一个环节,无不体现了老师们的严谨。但是,更让我们感到的是老师们的专业视角的独特与研究的精深。我想,这是华师大老师对敬业的最好注解。

正如上海市特级校长张雪龙所说,“我们并不缺乏认真和熟练的老师,而是缺乏思考和研究的老师,或者说,缺乏真正专业的老师。专业的老师首先是先懂得学生,懂该用什么东西去教学生,懂怎么教,懂学生的老师,教学就有一半的效益了”。这里,给了我们对敬业更深层次的理解。按时上下班,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等等,这是敬业的表现,但远远不是敬业的全部,真正的敬业是,真正地懂教学,即懂得用什么东西去教,怎么教,是深入钻研探讨,力求精益求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也才能更敬业,更专业。

二、在反思中前行,在实践中提升

教授专家们的报告内容高屋建瓴、博大精深而又深入浅出,对于解决我们在教育中的一些困惑,引导我们在今后的教育理论学习中理清思路,在工作中确定正确的办学理念,提高工作水平和管理层次,起到了重要作用,对我今后的教育实践也将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

感悟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代表着学校管理发展的新趋向。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更加关注自由、情感、存在价值,尊重、理解、沟通、信任等人文精神再次成为时代的呼唤。刘国华校长的报告,金忠明教授、陈效民教授的讲座也都从

不同角度体现了这一管理理念。

1、树立“教师第一”的管理理念。

在学校管理中,参观的两所学校都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强调在学校管理的所有要素中,教师管理是第一要素,学校管理应该是“教师第一”,在“以人为本”中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是学校管理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理念。

“教师第一”的管理理念,其实质就是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教师在学校事务中应体现出主人翁的地位,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参与学校的管理,一方面可以激发其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激发其主动精神和创造意识,提高教师的自我价值感,增强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由于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与可信度,增强认同,使全体教职工对学校的管理更具信任和归属感,使学校与教职工形成一个整体,使每个教职工明确到个人的成长发展与学校事业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从而提高教职工的自豪感、责任心和使命感。

2、营造一个互相尊重的人文环境。

营造一个平等、团结、尊重的组织氛围,这对于主体意识突出的教师,将具有极大的感召力。目前教师普通存在心理压力较重的现象,缓解教师压力,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须引起每一位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人心换人心,对教师的信任,善于发现每位教师的优点,认真对待每位教师的意见与建议,营造一个平等、团结、尊重的组织氛围,将换来的是上下一条心,为学校的事业呕

心沥血也无怨无悔的氛围,每位教师都将会用行动在证明:“我们辛苦着,但我们快乐着!”

感悟二: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管理水平。

教授、专家、知名校长一路精彩的报告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实,他们所讲的管理艺术、方法或优秀案例等在我们的管理实践中已常有运用,有的甚至做的很好,但是我们没有去总结、提炼,没有站在一定的高度去认识,没有找到它的理论依据,没有发现它的价值所在。原因是我们的理论水平偏低,好多正确的管理方法已经实践,但不是在教育理论或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是凭着自己的感觉进行的,因而缺乏一定的系统性与科学性。

学校要以教师为本,教育要以学生为本,教学要以学习为本。我们必须坚持学习,每天要拿出一定的时间去看书学习。要广读书、交高人、善反思、重实践。我们要向书本学、向领导学、向老师学、向学生学、向网络学、向兄弟学校学,同时合理利用工作、交往、反思、观察、交流、实践等时机有效学习,不断开阔眼界,使学习真正成为我们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学习,思考并去研究教育问题,方可提高自身管理能力与思想认识水平。

感悟三:学校要走特色发展、文化育人之路。

学校的灵魂是其文化,很多出类拔萃的学校都有强有力的学校文化,未来学校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学校文化的竞争。没有文化的学校是没有精、气、神的躯壳。作为一名教育行政干部应该在文化、思维、行为、学术四个方面引领群体,应该是价值、规范、理解、宽容的典范。

我们应站在国家教育方针的高度,以素质教育的远见,从学

校自身发展的历史去寻找自己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学校文化,把学校创设成育人文化场,以丰富师生的精神世界作为办学的价值取向,关注教育的精神价值,立足提升师生的精神生命质量。要充分彰显学校的主流价值观,提倡一种善于研究的工作方式,勤奋进取的工作态度,求实创新的专业精神,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谐的工作氛围。

在假期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作文 篇6

春节、寒假,是一段让人期待的时光。尽管假期可以轻松一点,但作为教师一定不能从精神上松松垮垮,浑浑噩噩,不要让寒假成为颓废的`放纵期。我校要求全体教师把假期休闲与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让自己的假期富足而从容。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一所学校想要拥有高品质的教育,离不开教师的成长,而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和反思。在今年的寒假,我校教师的假日反思作业丰富多彩。例如:我的20xx有哪些不足和优势;精心规划自己的20XX个人专业发展计划;冷静思考,就“如何提升学校的软实力”献上你的金点子;谈谈你对课改的认识;如何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谈谈你的假日学习情况;你对“假日辅导”或“有偿家教”的有哪些看法等等。就目前调查情况来看,大多数教师都能出色的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寒假作业。

在体验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遵义医学院护理学院2012级护理专业学生,共61名,其中男生7名,女生54名。

1.2 方法

1.2.1 礼仪训练

具体安排为:(1)教师示范;(2)学生操练;(3)考核;主要训练学生的着装、化妆、站姿、坐姿、走姿,以及端治疗盘、持病历夹、持血压计听诊器、推治疗车、下蹲等专业行为,通过训练规范学生的专业行为及礼仪。礼仪训练全程录像。

1.2.2 体验式临床护理情境模拟表演

为了检验学生是否能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工作,在教学中安排情景剧排练和表演,方法是将每10~11名同学分为一组,各组选出1名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临床资料的收集和相关资料的查阅,小组长根据组员收集的资料编写剧本,情景设计可以来自于临床,也可以来自于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结合自己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了解的内容、日常生活中的沟通以及《护理人际沟通与礼仪》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情景设计。情景的设计要求将礼仪和沟通交流相结合,编写过程中每组指定1名老师进行指导。剧本编写完成后,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交老师审阅、修改、定稿,进行角色分配及排练,安排时间进行表演。表演过程全程录像。

1.2.3 回放录像并反思

礼仪训练和体验式临床护理情境模拟表演结束后马上回放训练和表演过程录像,让学生找出自己及其他同学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1.3 效果评价

课程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调查表包括11个项目,每个项目设很大帮助、较大帮助、不确定、极少帮助、无帮助5个选项。共发放调查表61份,回收有效问卷61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3 结果

学生对体验后反思教学的效果评价较好,在11个项目中,没有学生选择“无帮助”一项,学生对体验后反思教学的效果评价,见表1。

名(%)

3 讨论

在反思中提升初中数学解题效果 篇8

关键词:学会反思;初中数学;解题效果

一、把握时机,引导反思

1、在学生的疑难处,引导其反思。学趋于思,源于疑,疑最容易引发反思。教师应针对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创设认知冲突情境,制造悬念,使学生进行反思。在教学《认识容量和升》时,当学生认识了“容量”,会比较不同容器的容量和表示容器的容量时,教师则说到:这个水壶是我昨天买来的,当初我问售货员这个水壶容量是多少,售货员回答这个水壶大约能盛6杯水,刚才我们一试,这个水壶只能盛4杯水,我被骗了吗?学生一下就沉寂了,进入了反思。通过反思,学生感受到了为了准确测量或计量容量的多少,要用统一的容量单位。

2、在学生的错误处,引导其反思。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一件很常见的事,一名优秀的教师对于学生错误的出现都不是轻易放弃或简单判错了之,而是把学生出现的错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努力加以开发,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元认知理论告诉我们:只有当外来的指导被学生接受并改变它们的信息加工时,才能改进学习。让学生对自己的错误进行自我反思,看到庐山之真面目,找出病因,并及时给自己注射一针“疫苗”。那么这种错误资源不是更有价值了吗?这样于别人于自已不就获得双赢了吗?通过反思,学生不但弄清了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加深认识了分数的意义。

二、对易错的习题进行解题过程的反思

数学知识千变万化,有些题目看起来简单但做起来极容易出错,我们把这样的题目叫做易错题。在教学过程中,这类题目往往会让教师感到头疼。有的教师干脆归纳一本错题集,把一些容易出错的题目类型整理在一起。这样来引导学生对这类题目进行认真的反思。反思是治疗易错题的一剂良药。特别是适时地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思,可以检查出是否对概念的错误理解,是否忽略掉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是否发生一些计算方面的错误等。初中数学中有很多计算题,他们往往会忽视式子中的括号,在增加或者去掉括号时容易对符号的变换不注意。特别是负号,很可能就直接的把括号除掉,而忘掉了去括号以后里面负号是不是要变换符号。例如,要把2x-(3x+5y-z)这个式子中的括号去掉,有的学生不顾去括号的法则,简单的把它写成2x-3x+5y-z=-x+5y-z。而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根据去括号的法则进行,当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去掉括号时括号中的各项都要改变原来的符号,应该为2x-3x-5y+z=-x-5y+z。解好这道题后应该引导学生认真地反思,加深学生对于去括号法则的印象。学生在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使解题的错误率大大下降。

三、引导学生对解错的题目进行反思

学生在解题时出现解错题现象是常见的。这说明学生在学习中存在薄弱的地方,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错题的反思找出出错的原因,并进行认真的分析,及时纠正错误的地方,这样可以巩固今后解题的正确率。例如,有一个两位数,如果把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相加得9,而这个两位数比它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对调后组成的两位数大63,求这个两位数?对于这道题,我们通常假设十位数字为x,个位数字为y,然后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这个方程组即可得出答案。但是有学生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解法:①根据题意,可以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xy+63=yx,x+y=9。现在我们分析其错误的地方:这是没有理解数与数位上的数字之间的区别,说明学生不能正确用数位上的数字来表示数。根据题意,这个两位数应该表示成10x+y,而数字对调后的数是10y+x;②学生会列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即:x+y=9,10x+y=10y+x-63。这种错误的原因是学生根本没有清楚的找到题目中隐含的等量关系。题目告诉我们原数与对调后形成新两位数,这才是等量关系。那么原两位数减去新两位数,差是63。

四、教会反思方法,养成反思习惯

反思体现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自我反省,是学生自我监控的一项重要内容。

1、他评互评,提高自我反思科学性。充分地利用他评和互评,不断补充自评的不足,通过与他评对照,提高自评能力,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评价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最有权力对孩子在校外的学习情况做一个较为完善的评价。教师的评价也应是客观公正的。按一定的等级予以评价,使学生有一个竞争的意识,受到老师的肯定,使其有成就感,促进良性循环。

2、促进自我反思,培养自我反思的全面性 。教会学生自我提问是提高学生反思能力的重要方法。自我提问可以促进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坚持下去,可以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鉴别能力和学习能力。也可建立学习档案增进自我评量。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判与分析的一种自我审视的行为,有助于学生随时进行自我反馈、自我调整、自我完善。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数学反思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方法与策略就存在于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与细节之中。这其中,需要教师注重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指导反思技巧,更需要教师借助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唯其如此,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才能够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益。

在体验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 篇9

以下是部分老师的随笔、反思抑或“论文”、报告,登载的目的不仅在于分享,更在于引领。让我们像她(他)们一样,边研究边总结,不断为自己的职业人生增加亮丽的色彩吧。

本学期,我们三年级有幸参加了教研室举行的课例研究活动。本次课例研究的主题是“读思悟说,培养语感”,形式是“一人多轮”。于是我们就紧紧围绕这个主题进行备课,由我担任主讲。我们所选的课例是三年级语文上册选学课文第三课《五花山》。文中作者描写了家乡大山春夏秋三个季节的美丽景色,具体描绘了不同季节的不同色彩,尤其是秋天五彩缤纷的景色。因为是选学课文,教师用书和教案集里都没有可参考的资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在平时的语文课上,我一直在困惑:语文课上到底应该怎样读书,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呢?带着这些问题,围绕“读思悟说”这个实验课题,针对《五花山》这篇课文,我们组的成员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备出了详细的教案。通过前两轮的上课与评课,今天,我在多媒体教室进行了第三次公开课的展示。整节课总的来说,能紧紧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进行,教学目标也基本得到实现。

一、提高学生读、思、悟、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咬文嚼字、体味语言是语感训练的关键环节,只有揣摩品味得透彻,才能促进语感的发展。

为了较好地完成这个教学目标,我将它贯穿于整个课堂。

在教学春天这一段时,我让学生通过读,去体会春天树木刚抽出新的枝条,比较娇嫩,读时就应该轻而慢,而且重点让学生去理解“淡淡的,冒出,嫩嫩的”这几个词的读法。

在教学夏天这一段时,我让学生和春天这一段做对比,夏天的树木枝繁叶茂,读时应重读。

在教学秋天这一段时,把这一段作为本节课的重点,我将这一段中的句子出示在大屏幕上,逐句进行指导。

描写“金黄色”的这一句,我让学生体会,秋天里秋风萧瑟,阳光都集中到了这里,让人感到无比的温暖与舒适,读时应让人感受到暖暖的感觉。

描写“杏黄色”的这一句,我让一个同学站起来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有的说“仿佛出现了一个大鸭梨。”有的说“仿佛看到了满树的杏和梨”。于是我让学生体会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人们的心情无比的喜悦,读这一句时,就要读出高兴,喜悦之情来。

描写“火红色”这一句,我让学生抓住“为什么说树林像火苗在跳跃呢?”读时语速要稍快。

描写“紫红紫红”这一句,我让学生重点理解“什么是幕布?”

描写“翠绿”这一句,我让学生体会,其他树木都变了颜色,只有松柏不怕秋霜,还是那么翠绿,是那么坚强,勇敢。教学时,我有意选了几个男生站起来读,让他们读出男子汉那种坚强、勇敢的气概来,然后我又让全班男生一齐来读,读时语气沉稳,声音洪亮,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通过对这些句子的品读,我让学生在读中自己去悟,去说,学生从课文语言文字中找出根据,见仁见智。这样,抓关键词句比较、咀嚼就能品出语气神韵,领悟作者遣词的独具匠心,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提高了学生读、思、悟、说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去感悟文本,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在第一次试讲时,我让学生自己读,指名读,齐读,男女轮读,读的形式多,次数多,但只停留在了表面,我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够,学生没有投入进去,不能很好地去体会,感受课文带给我们的语言美。《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感知、理解的过程,也是培养语感的开始。在同一语言的反复熟读中达到“成诵”的目的,这又是记忆、积累的过程。因而,阅读教学中就应充分利用读的策略,以读为主线,但不是那种单调、枯燥地“天地玄黄喊一片”式的死读、傻读,要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对词义的内涵,表达的恰切,语势的磅礴,条理的连贯,意境的优美都能够有所体会。于是,我在今天的讲课过程中,仍将“读”贯穿整个课堂,从开始的老师范读,到后来学生不同形式的品读,让学生从读中去感悟文本带给我们的那种自然美。学生读的也是津津有味。

三、拓展延伸,想象说话,丰富语感。

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而想像正是学生进行感悟、理解、体验的重要手段。在理解课文中发展想像,又能借助想像进一步理解课文。于是在这节课的最后,我让学生进行了拓展训练,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冬天的五花山。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和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学生说得很好。

最后我又设计了一下环节,“我来夸一夸”,“五花山一年四季 ,真是 !”学生总结得很好。

有的学生说:“五花山一年四季景色诱人,真是个美丽的地方!”

有的学生说:“五花山一年四季风景优美,真是个迷人的地方!”

还有的学生说:“五花山一年四季风景如画,真是个旅游的好去处!”

看,学生说的多好。通过这些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有了悟,悟中有了读,把读后悟到的用自己的话说了出来,更加体现了本次课例研究的主题,同时也给这节课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总的来说,这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把上两次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基本上解决了,也能够突出本次课例研究的主题。但再好的课也总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导课时,学生的回答有些单一。在板书的设计上不太合理。通过这次课例研究,我学到了很多新知识,也成长了不少。非常感谢教研室为我们搭建的这个学习的平台。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在总结中进步 在反思中成长 篇10

转眼间,2016年-2017年第二学期的工作进入了尾声,在这一学期,我收获到了很多。也有遗憾与不足,但更多的是充实与感动。先把自己的点滴收获总结如下。

一、严格考勤。这一学期,一直令我自豪的是,我从没请过假,更没有耽误过学生一节课。做到率先示范的典范。

二、教学工作

本学年我担任的是二年级一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我认真备课,细心研究学生,不管是班级管理还是教学管理,我做到“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的工作策略,一直默默无闻的做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引导者,尽最大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尽管自己的年龄偏大,眼花耳聋,但是我仍然坚持书写常规材料,坚持写读书笔记一本,教学随笔14篇,每天坚持指导学生完成50道计算题,坚持每周3次数学作业的批改,坚持每单元检测,及时讲评,建立纠错集,指导学生工整书写,每天坚持指导学生坚持晨读和午写,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成习惯,学习成绩优异,在全镇数学质量检测中成绩显著,得到学校及家长的好评。

三、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有意义的活动,收获多多。在秋季举行的全校班级队列队形比赛中荣获好成绩,在每周一的升旗活动中,我班总是第一个到指定地点,全班同学精神抖擞的穿戴整齐,校服、红领巾没有一个忘记的。班容班貌很好,得到大家的好评。

四、班级工作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总是第一个到教室,又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学习上比赶帮超,思想上鼓励和表扬先进,经常利用班会,晨检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心里装着学生,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所以学生都很尊敬我,爱戴我,班级工作一直很好,得到学校领导的一致好评。关心爱护每个学生 用爱心转化后进生。做一位快乐成功、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是我不断努力的目标,我觉得做班主任首先要有一颗爱学生之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特别是要善待班级中的后进生,恢复他们的自信、激发他们的热情。她们表现出来的基本上都是自卑、孤独、缺乏做人的自信、不合群,或刻意的捣乱。通常我会多跟他们接触、交谈,有空的时候常跟他们谈心,如谈谈他们的兴趣爱好;谈谈他们假期怎么过;谈谈他们父母、家庭的情况,当然也谈一些学习方法,这些有意无意的谈心,往往会增进师生的感情,使学生觉得老师很在乎他们、很看重他们,从而有一种心灵的归属感,特别是他们点滴进步,我都要在班内大肆宣传,使他们成为班级核心,让他们有自豪感,从而鼓起他们与人交往的勇气,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我始终坚信,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是最有效地班级管理办法。本学期,我始终爱字当头、以情动人。事实证明,我班学生无歧视他人现象,班风良好。

五、家校紧密联系

本学期,为了更好的与家长配合,我召开二次家长会,专门针对家长在孩子二年级这个转折阶段期间,如何协助学生学习和支持学校工作,并给家长提供了关于如何教育引导学生的方法,组织交流,交流中,很多有心得的家长讲述了自己的一些好方法,给其他家长提供了好的借鉴和启发.总之,这学期我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班级管理任务,由于自己时刻坚持班级无小事,处处有大事的原则,严格要求学生,坚持每周五下午最后一节课,进行安全教育班会,在这学期我班同学零人次安全事故,我坚信:只要心态正,把学生当做朋友,自己的孩子,当做课堂的主人,一定会给每个孩子一个张扬个性,发展成长的舞台。

在体验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 篇11

关键词:追问;反思;效度;提升

一、一个概念界定

《中国教育报》记者2001年对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的采访时提出一个问题:“21世纪教师能力中最重要的成分是什么?”林教授毫不犹豫地回答:“是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教学监控能力实质上是对教学过程的自我意识和调控,即反思能力。从实用的专业知识的角度理解“反思性教学”,批判的思想依赖于对复杂的课堂教学过程的理解。反思就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其本质在于立足变革,不断对自己或社会进行怀疑、审视、解剖或清算,旨在充分发扬自己的天赋,做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教学反思是一种对教学进行批判性分析的过程,它使教师的教学参与更为主动,专业发展更为积极。“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步,就在于教师自身的反思、教师对自身的评价和自我改造”。教师反思能力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把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評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在德育课堂中实施教学反思,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间维度不断追问自己、追问学生、追问同伴、追问专业,这是我们德育课教师的一种道德责任,又是提高德育课堂教学效度的一种有力手段。

二、两份设计框架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是中职德育课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在进行该课例教学之前,我首先从网络上搜集到一则教学设计,通过不断反思追问,我形成了一份自己的教学设计框架,并在公开课上运用此份教学设计进行教学获得了成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列举事例,并运用个人与集体相互关系的道理,说明坚持集体主义应做到的三种要求。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提高对问题的分析鉴别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提高集体主义觉悟,对“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国家”从内心里有新的体会。

[教法设计]:交互式、讨论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学生表演、即兴演讲

[教学过程]: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板书)

举例:多媒体播放《孔繁森》片断。

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的总要求(板书)

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国家。(板书)

举例:多媒体投影材料《流星花园》中精选出来的“校园四霸”欺负老师的一个片段。

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的具体要求

(板书)

(1)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板书)

①要尊重人 ②要主动关心人 ③要尊重他人的正当利益(板书)

举例:播放新闻剪辑图片,2002年5月4日,山西运城富源煤矿发生特大透水事故。

(2)要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板书)

①什么是小团体主义?它有什么危害?

②生活中小团体主义还有哪些表现?

(3)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板书)

举例:多媒体投影漫画:《其他的一概看不清楚》。

①个人主义的含义。(板书)

②个人主义的危害。(板书)

以“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做时代骄子”为主题,请学生发表即兴演讲。

最后,大家一起歌唱《学习雷锋好榜样》。

三、三个时间维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上的德育课堂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但适合他人的并不一定适合自己。所以,要切实提高德育课堂教学效度,就必须以自己、学生、同伴、专业为反思对象,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三个时间维度的把握,实现德育课堂预设、生成、辐射效度的提升。

1.课前追问——提升德育课堂预设效度

很多教师把反思简单理解成为是对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认为反思应当就是课后完成的。实际上,课前的教学预设反思是提升德育课堂教学效度的前提。我们有时会发觉教学过程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原因就在于我们设计教学时忽视了对教学预设

的实践反思,因而也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我们所

预想的作用。因此,要上好一堂德育课,每位教师都应在课前追问目标、追问资源、追问学情,积极反思教学预设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认识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改进,这样才能恰到好处地实施教学预设的反思。

2.课中追问——提升德育课堂生成效度

有效的教学过程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教学过程是教学反思的主要对象。课堂教学是一个教与学双边活动的过程。只有实现教与学的和谐互动,才能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动态平衡的结构。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还需要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的验证,才能了解课堂教学的生成度。德育课堂中教学反思是通过对学生感受的追问、学生争议的追问、学生失误的追问,来解决发生在课堂教学现场的问题,提高德育课堂的教学效度。

3.课后追问——提升德育课堂的辐射效度

德育课堂的辐射效度往往是通过德育课信度达成的。德育课信度的达成很大程度上是靠课后对目标达成度的追问和再度设计的追问实现的。一位德育课教师只有在自我反思基础上,通过听评课活动,广泛征询学生、同事、专家的指导意见,并通过对一堂课多方位的反思追问,有效把握课堂概况,掌握课堂的有效信息,提升德育课堂的辐射效度。

教师是一个要求不断反思的职业,每一个德育课教师只有用

心去学习、用心去关注、用心去发现、用心去反思、用心去研究,才能成为一个称职的德育课教师。正如叶澜教授说的那样:“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

可能成为名师。”德育课堂的教学反思主要是通过对自我、学生、同伴、专业的追问实现的。反思是一个过程,永无止境,我们要保持对教育的激情与反思精神。一位德育课教师只有持续、不间断地进行反思,捕捉追问对象,形成问题意识,才能有力地提高德育课堂的教学效度。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教师如何做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钟启泉,吴铎.德育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在体验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 篇12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社会工作,教学实践

课堂是一个开放的空间, 教学是一个互动与陪伴的过程。社会工作专业不仅包括了理论, 更强调实践, 如何能让社工的课堂成为一个充满平等、自由、包容、开放的环境?给学生以“发声”的机会与权利?

——一个社工老师的声音

社工游戏、角色扮演等传统的社工实践方式让我开始思考, 如何对教学方式做些改变。文章基于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 以体验式学习为切入点, 探索体验式等多元教育手法对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一体验式学习概念

Kolb (1981, 转载于库伯著, 王灿明等译, 2007) 认为体验学习是“在学习过程中, 整合先前经验和新的体验, 并将其转化为适合学习情境的相关知识”。从过程角度而言, 体验式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对体验反思, 并将体验转变为概念, 再反过来成为向导的过程 (Saddington, 1987) 。集美大学林海燕等老师指出, 体验式学习是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通过身体感官进行认知、感悟, 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认识、知识、理解、态度的过程 (林海燕, 1999;岳锋利, 2003) 。首都师范大学的周婷 (2009) 认为体验式学习“提倡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通过调整知识结构适应个体的学习方式, 从而促进知识富有个人经验性的重建和内化, 这是一种理论, 也是一种发展观。”

综上所述, 体验式学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通过感官体验和反思的过程, 它强调知识和信息来源于学生的实践和体验, 实践的过程有利于促进个人经验的重建与内化。

二体验式学习在社会工作课程中运用的可能性

从体验式学习的理论发展来看, 体验式学习强调体验、行动、学习和反思, 杜威曾明确指出“体验加反思等于学习” (周婷, 2009) , 体验与反思有助于学生梳理感受、构建认识、内化感悟。

2014年世界社工联合大会指出:社会工作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职业, 是促进社会改变和发展、提高社会凝聚力、赋权并解放人类的一门学科。由此可见, 社会工作强调“实践和反思”, 在理论学习基础上, 通过实践和感受, 进行反思, 检验理论, 并从实践中发现理论。

团体康乐辅导是社会工作实务中一门重要的课程, 强调“在做中学”, 即学生通过亲身参与, 总结反思, 从而将自身经验、理论知识、价值伦理等内容进行整合。

可见,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与体验式学习的理念是非常类似的, 在专业教学过程中, 体验的教学模式有助于社会工作专业的重构和内化, 从而真正实现“生命影响生命”。

三体验式学习在社会工作课程中介入的理念与方式

1. 创造情境, 发挥想象

教师和学生在课堂这个“场域”中, 是一个互动与影响的过程。然而, 一贯的教育方式是由老师完全主宰课堂, 而没有给予学生“发声”的权利和机会, 如何真正做到平等和开放?即把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 教师只是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方向与内容, 具体方式如下:

首先, 根据团体康乐辅导课程性质和课程内容, 规定若干个主题, 例如未婚怀孕妈妈、亲子关系等 (1) ;其次, 由学生自由组成小组, 每组8~9人, 选定某一主题, 在了解和学习该主题的前提下, 策划一次小组活动 (2) ;再次, 活动开始前一周, 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策划案, 根据主客观条件进行修改和调整;最后, 课堂实施环节 (3) , 教师扮演观察者角色, 由该组同学自主带领全体同学进行活动。此外, 在所有活动结束后, 教师与该组同学进行分享与反思, 深化体验过程。

将课堂的主动权“出让”给学生, 为学生发挥想象创造机会和空间, 更给予学生“发声”的权利。

2. 共同分享, 促进反思

社会工作专业强调“反思”, 尤其是在体验学习之后, 及时反思能够促进学生将感受性知识转化为理论性知识, 从而达到个体经验的重构与内化。在团体康乐辅导课程实践中, 强调集体反思、小组反思、个人反思。集体反思, 即课堂活动结束后, 分别由该组组员和教师带领大家共同分享和反思;小组反思, 即主题学习、制定策划、活动完成, 教师和学生相互陪伴, 共同分享和反思;个人反思, 即通过个人反思报告等形式, 督促学生完成个人反思。

在反思过程中, 教师通常运用“4F”提问法, 即事实 (Fact) 、感受 (Feeling) 、发现 (Finding) 、未来 (Future) , 帮助学生梳理身体感官感受到的情境和事实, 描述对所处情境的真实体会和感受, 从而反思在情感和事实基础上所获得的认识, 以及未来实践中的改进措施等。

3. 重构认识, 付诸实践

从某种程度上讲, 将课堂主导权交给学生、体验式学习等教育手法, 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挑战和解构, 打破了传统教师和学生的不平等关系, 从这个意义上讲, 教育手法的改变就是一种认识的解构与重构。

学生通过体验式学习, 重新认识过往的知识体系、社会观念、处世模式等, 对其自身而言, 已逐渐开始思考和反思哪一种方式更适合自己。在体验和反思过程中, 不断重构认识并且内化, 并在生活中开始付诸行动, 尝试改变。

综上所述, 体验式学习运用于社会工作教学中的理念及方式如下图 (体验式学习在社会工作课程中介入的理念与方式) , 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反思, 将个人经验重构和内化, 从而影响行动, 这样不断循环的过程, 即为学习的过程。

四体验式学习在社会工作教学中的反思

1. 教育理念的改变

一道三尺讲台, 不仅拉远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 而且建构了师生权力关系的不平等。体验式学习理念和方式则通过由学生掌握课堂主动权,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充分体现了“公平、公正、自由、包容和赋权”的教育理念, 探索学生“多角度思考和批判”的思维方式, 逐渐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和综合能力, 与此同时, 平等自由的教育理念与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价值观相吻合, 对于社会工作学生探索自身如何实现公平正义有重要的意义。

2. 课堂效果的反馈

体验式学习在社会工作教学实践过程中, 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和想象力, 更赋予学生自主的权利, 将理论学习和创造力有机地结合。与此同时, 自主行动的过程中, 不断激发学生的思考, 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多角度分析能力。

非常棒的一门课, 给学生发挥的空间很大, 且也学到不少东西。

此外, 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 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专业的认同, 并尝试用专业价值观看待身边的人和事。

3. 团队协作的改变

课堂分享中, 学生多次提到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 学生彼此之间充分感受到了合作的重要性, 开放自由的教学手法, 也给予培养团队意识的时间和空间, 虽然在合作过程中, 会出现矛盾和分歧, 但学生也逐渐学会了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技巧。

对教师而言, 教授知识固然重要, 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与他人相处与合作, 也应该是教师的职责所在, 体验式学习通过灵活、自由的教育方式, 给予学生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4. 学生成长的体验

通过不同主题学习和反思, 学生们都开始重新反思自己的生活, 站在不同群体的角度上体会和思考。体验式学习的教学手法为学生创造了情境, 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和思考。

通过体验式学习, 学生彼此之间可以互为一面镜子, 从情境中发现“我是谁”, 感受社工的本质“助人自助”和“生命影响生命”, 从而真正认识生命。

五小结

体验式学习作为一种教育手法, 与社会工作的理念不谋而合, 为实现“平等、自由、包容”的教育理念提供契机, 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思维提供空间, 同时, 体验式教学打破以往“老师讲, 学生听”的方式, 鼓励学生参与其中, 拥有一定的课堂话语权。此外, 在丰富课堂教学手法的同时, 也促进学生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同。

参考文献

[1][美]D·A·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 (王灿明、朱水萍等译)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2]林海燕.用体验式学习培养小学科学课教师[J].集美大学学报, 2003 (2)

[3]岳锋利.体验式学习原理的比较分析[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5 (3)

上一篇:不要让我忘记你作文1300字下一篇:学习孔繁森有感